电子产品装配技术

2024-05-06

电子产品装配技术(精选12篇)

电子产品装配技术 第1篇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工艺研究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发展,特别是对电子配件中的表面安装技术。当前的电子产品多向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的方向发展,而表面安装技术正是基于这个发展趋势,形成一种新型的组装技术———SMT技术,突破传统THT通孔技术,直接将元器件贴在基板上,在制作工艺和性能上都有较大的提高,是当前电子产品中比较先进的表层装配技术。

1 电子装配表面安装方式

在SMC电路基板的表面组装组集中体现了SMT的特征,在不同的运用情况下对SMA的密度、功能及可靠性都有不同,因而需要采取不同的表面安装技术进行组装,并根据电子设备对于SMA的结构要求及组装特点进行分类分析。总的来说,当前的表面安装技术总共有三个类别,六种方式。

1.1 单面混合组装类

单面混合组装是采用单面的电路基板和双波峰焊接工艺,在这种类别有两种主要的组装方式,一种是在电路板的一面贴装SMC,在另外一面插装THC,这种工艺组装方式的简单易于操作,但是要留下足够的插装THC时弯曲引线的操作空间,而且在进行THC插装的时候,容易碰到已经贴装好的SMC元件,从而引起器件损坏和脱落,因而在组装过程中要选用黏贴性比较强的黏贴剂。第二种组装方式是在先在上面插入THC,在底面贴装SMC,相对提高了组装的密度和粘贴的强度。

1.2 双面混合组装类

双面组装是在印制电路板上使用再流焊和双波峰焊工艺并用的方式,与第一个类别相同,不同面的器件安装具有不同的效用,在这个类别中,一种方式是通过表面组装集成电路和THC在基板的同一面,SMD和THC同在基板—侧,另一种方式是将SMC和SOT放在另一面,这种组装方式要求的密度相当高。

1.3 全表面的组装类

这种类别的组装方式同样可以氛围单面组装和双面组装,一般来说采用的是细线图形的印制电路板,或者采用陶瓷基板和细间距QFP,然后再用再流焊接工艺进行组装,组装的密度非常高。

2 SMT的技术优势分析

在现代电子产品技术运用当中,SMT技术是比较优越的电子装配表面安装技术,将小型化的电子元器件直接粘贴在音质电路板上,突破传统的穿孔技术,有利于保护印制板的完整性,同时保障元器件通过无引线的方式实现链接。具体来说,SMT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2.1 有效提高了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现代电子装配表面安装技术,突破了传统装配结构限制,对元器件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通过良好的耐振动能力和抗机械冲击能力,使得装配的性能更加稳定。同时表层安装元件不需要引线,使得整个电路的信号路劲比较短,提高了电路的高频性能。一般采用SMD设计的电路最高频率达3GHz,而利用钻孔元件进行设计的只有500MHz左右,在组装中,无引线或短引线的片式元器件贴装牢固,降低了寄生电感、寄生电容的影响。在SMT组装中,可以缩短传输延迟的时间,16MHz以上的电路可用于时钟频率,而采用多芯片模块技术,可以提高至100MHz,大大减少寄生电抗引起的附加功耗。

2.2 印制板密度及质量得到提高

SMT技术通过在音质电路板上粘贴元器件,其元器件的提交很小,质量比较轻,而且不需要连接线路,在安装过程中就有效的避免了引线间距的控制,与传统的通孔技术相比,SMT技术的印制板面积可以有效的节约70%左右,重量也减轻了80%。在电子装配表明安装技术中利用组装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的贴片元件能够大大提高组装质量,元件体积和质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而且在SMT技术之后,产品的体积将缩小40%~60%,重量将减轻60%~80%,而且在钻孔安装技术器件中,引脚间距为100mil,但是SMT器件的引脚间距在50mil~25mil,甚至20mil。

2.3 在成本降低的基础上实现效能提升

虽然当前钻孔安装PCB已经实现自动化,要在原印制板的基础上扩大近40%的面积,才能有足够的空间间隙在不碰坏零件的情况下使元件插入,而且,自动贴片机要采用真空吸嘴安吸放元件来提高高安装密度,实现自动化生产。但是,SMT技术的运用,减少了电子装配安装过程中的很多步骤,钻孔、引线、剪切等环节都得到省略,不仅有效的缩短了工时,而且能够节省不少的基板材料,促进电子装配表面安装的自动化生产效率。电子安装源器器件的体积比较小,且不需要加大印制板,对于整个元器件的安装密度和自动化程度都有较好的保障。

3 SMT技术的基本构成要素

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基板是构成SMT技术的两大主要构成材料。

电路基板主要包括了陶瓷基板、印制板两种形式,印制板与陶瓷基板的有机材料构成有很大的不同。

在进行安装组合的时候,印制板需要充分考虑到源器件与电路基板的热膨胀系数问题,根据其差异,避免可能引发的耐焊性问题,而陶瓷基板的有机材料与源器件的材料基本是相符的,不存在匹配问题,在SMT技术中应用较为普遍。

电子装配表层安装技术的元器件主要是SMD,适合帖在表面的小型无引线元器件。

一般,根据SMD元器件的功能有片式源器件、和片式无源元件三中形式。片式源器件主要包括电感器、滤波器、谐振器、电阻器和电容器;片式机电元件有片式开关和片式继电器;片式有源元件包括集成组件和分立器件等。

4 SMT工艺技术流程分析

就目前来看,受到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电子装配中并没有所以元器件开发表面安装技术,再加上钻孔装备的更新和替换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就当前电子技术来说,运用较为普遍的是钻孔安装元件和表面安装相结合的混合式装配技术。而表面安装技术主要有当面、双面及完全安装三中类型,单面主要是单面的混合安装,在元件安装的基板一面,通过钻孔和表面安装的混合实现工艺技术完成;而双面,则是在安装基板的一面是SMD,另一面为THC;而完全安装是使用SMD进行单面或者双面的装配。

根据电子设备对表面组装技术的要求,以及电子元件的自身有点对于不同的组装方式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在进行表面安装设计之前必须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系统用途、技术指标、功能划分及工作环境等要素的分析,来划定电子装配组合的级别及优缺点分析,而在具体的电路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根据组装件功能实现、频率范围和功率要求等,设计结构简单、性能优良的电路原理图。最后再进行元器件、基板、工艺选择。

下面主要对于当前SMT表层安装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通过图2进行具体的了解。

从图2中可看出SMT安装方式的典型性工艺流程:

第一,电路基板。

通过将电子装配中的电路基板固定在工作台上,同时在工作台中安装抽空吸盘和位置平面坐标,通过固定工作台面,实现自动或者人工坐标核准,然后进行SMD元件胶合。

第二,胶粘固定。

转变传统钻孔技术的元器件线路链接,通过点胶水或者涂抹胶膏的方式实现SMD的固定。在工艺处理过程中,要根据元器件的大小进行涂抹,在印制板上涂抹胶点,然后贴上SMD,促进温度固化,将SMD固定在电路基板上。当前运用普遍的混合式装配过程,则将基板进行翻转,在基板另一面插入THC。在此工序上的涂膏材料主要是焊膏,由于焊料金属粉末和助焊剂,配上一定的溶剂,混合成糊状浆料。在装配中,通过基板焊盘处的焊膏涂抹,实现SMD固定,一般适用于密度较高的电子组装。

第三,SMD固定工序。

在表层安装工序中,SMD的固定是一个高粘度的自动化设备处理过程,利用贴片机实现SMD的安装,可以是单机操作或者自动化生产线完成。而可利用的现代贴片机主要有随意选取装配型、同时装配型和顺序装配型三种,其主要的构成要素有:用来取放SMD的吸装头、用来放置工作基板的X-Y工作台、用来控制整个程序正常工作的计算机控制中心、用于包装SMD和准确送料的送料机构。

第四,固化工序。

将SMD进行粘贴之后,为了防止发生位移需要对其进行固化工序处理,一般的固化是通过固化炉完成,将电路基板放在传送带上送入固化炉进行加热固定,形成稳定的胶固化状态。在进行固化工序处理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保障元件具有足够的粘固度,有效的防止运输和翻转过程中,SMD元件的位移。

第五,焊接工序。

与固化工序是相辅相成的工序步骤,利用贴胶片及焊膏方式,对SMD进行胶片粘接,实现波峰焊焊接。保障SMD的稳固性和稳定性。

第六,清洗过程,在完成了SMD元件的固定和粘贴之后,基板上可能会留有一定的焊膏残余,需要及时的进行清理,防止焊膏对印制板造成不必要的腐蚀。

因而必须进行仔细认真的清洗。

第七,检测完成。

此步骤是SMT表面安装技术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相对比较重要的部分,是保障电路基板配置质量的关键性环节。在掌握SMT装配密度及元件属性的基础上,强化对整个表层安装技术的检测。虽然由于焊接和粘贴过程在元器件上留有一定的残余,给检测工作带来一定的障碍,但是只要在设计过程中提前设置一些监测点,在之后的工序中特别注重对于检测点的维护,则有利于保障整个技术的检测。就当前来说,基板测试技术主要有和针床夹具两种,针床测试技术主要针对于THT器件,而针床夹具则主要针对SMT,这种方法采用了光学系统进行测试,形成无触电式的测试方式,可靠性比较高,精度也比较高,但是缺陷是价格非常昂贵。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子装配表层安装技术中,SMT是运用的较为普遍的技术,但是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上述工序,而且对其客观环境和影响因素都要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郑冰.关于电子装配表面安装技术的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0,(9),2010.

[2]顾群“.电子产品装配工艺”项目式教学的设计[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电子产品装配实习报告 第2篇

我从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是教学环节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从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这次实习是自己亲自装配了一个收音机。虽然是第一次自己亲手做装配,但是我在这次实习中认识到,只有自己亲手做了,才会明白其实很多事是很简单的,只要你敢做,就没有你做不到的事。

以前上理论课总觉得老师讲的太抽象,通过这次实习,又重新明白了很多东西。通过两个星期的实习,使我对电子元件及收音机的装机与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打好了以后学习模拟电路课的入门基础。同时实习使我获得了收音机的实际生产知识和装配技能,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与其他同学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从小我就喜欢组装和拆卸,可这次我却失败了。总结这个实习我感觉自己有时候十分的粗心和不自信,刚开始我得收音机是好的,可我测试的时候总是不响,问了同学才知道原来我没有打开开关。打开开关准备去检查,在检查之前自己极度不自信的再次测试一遍,这到好将接到扬声器的线弄断了,接着是重新焊接扬声器的街头,螺丝刀不小心又将扬声器焊接处给脱落了。俗话说祸不单行,然后是可变电容接头断了,焊接处的铜箔融化。只好作废。哎。在这个实习环节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但也明白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十分的不足,缺乏锻炼,所以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应该努力的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着重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是自己面对以后的工作时有一定的底气。

这一次的实习不仅使我对成功有了更大向往而且对于失败我也明白坦然的好处和换个角度想的态度.一切的技术与经验都是在实践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来的,这次我又知道了不少电路元件与如何安装的知识。实习是培养我们动手能力的一个好机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学会了基本的焊接技术,收音机的检测与调试,知道了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我们还学会了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检验,知道了整机的装配工艺,这些为我们的培养动手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之,在实习过成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出现错误,一定要认真的冷静的去检查分析错误!在实习过程中最挑战我动手能力的一项训练就是焊接——看似容易,实则需要长时间练习才能掌握。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我拿着烙铁的手不抖了,送焊锡的手基本能掌握用量了,焊接技术日趋成熟。当我终于能用最短时间完成一个合格焊点时,对焊接的恐惧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自己动手能力的信心。在这一过程当中深深的感觉到,看似简单的,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装配一个“电子体育教练” 第3篇

专业训练大显身手

电子设备在计时、存储上的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针对田径类项目或体能训练的理论和相关产品也已经趋于完备。但针对足球、篮球这类注重策略和团队合作类的电子产品尚属空白。虽然战术设计类的软件层出不穷,大大方便了教练工作,但教练员插着腰在场边拍手大喊,换上场的运动员需要向队友传达教练意图,运动员还要死记硬背教练的各种战术计划的情景仍然在所难免。球场如战场,很难想象现代战场的通讯指挥仍要靠指挥官的吼叫完成。同理,如果每位运动员可以实时接收教练员的战略意图,不仅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加快比赛节奏,也可以让比赛更具观赏性。

一般高新技术从开发到应用普及都需要一个市场化的过程。由于研发经费投资巨大,新技术的应用在初期一般都较为复杂,费用也十分昂贵,新技术的应用型产品一般都会选择预算较为丰厚的职业联赛,或对品质要求较高的专业运动市场作为切入点。职业队在训练管理水平上的提高也会增加新产品、新技术的影响力,最终完成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化和普及化。

IDCOACH™就是一款专门针对团体战术型运动开发的电子辅助教练系统。系统包括教练机、运动员终端和战术辅助设计软件。设备间通过加密无线信号通信,教练在场外就可以将预先设计的战术或即时编辑的指令通过教练机发送至运动员终端,立即实现攻防守备的布局变更。

教练机的外形和功能更像是一款预置了体育教练功能的PDA。使用者通过触摸屏输入指令,可在室内、室外等不同训练、比赛条件环境下使用。运动员终端以臂带形式设计。终端自带64M内存、客户化快捷按钮及防水、防震、防反光显示屏。绑带采用呼吸材料制作,有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佩戴安全舒适。教练机和运动员终端均采用USB充电,可连续工作6小时以上。

辅助教练系统采用军用级加密无线通讯,教练机与运动员终端的通讯替代了手势、喊叫,使得教练的指导更加迅速、准确、隐秘。教练机不仅可以广播战术,也可以将特定信息传输到指定编号的运动员终端上。如果因运动中碰撞产生佩戴位置移位,存在泄密的可能,教练机可屏蔽或召回已发送的信息,甚至发送掩护信息以迷惑企图作弊的对手。运动员终端也可以通过快捷键选择更新或拒收教练指令。

使用辅助教练系统后球员不必准确默记多种进攻战术,教练员也不必在边线外比手画脚,进攻防守更加井井有条,不再是挤作一团。战术辅助设计软件方便教练员在个人电脑上对战术进行研究设计并通过USB上传到教练机内。系统自带的方案模版不但方便使用,还可根据不同运动的情况进行客户化更改。软件与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教练软件兼容,可自动将各种格式的战术计划转化为系统默认的格式上传使用。该辅助教练系统适用于各种需要现场战术指导的运动。

今年年初,美国橄榄球大联盟NFL高调引入新技术IDCOACH™电子辅助教练仪。第43届超级碗决赛前夜,NFL明星球员和教练纷纷出席了该产品的媒体见面会,见证并亲自体验了该技术对橄榄球运动的影响。见面会上,费城鹰队的四分卫多诺万迈克纳布、新英格兰爱国者队四分卫马特卡塞尔、克利夫兰布朗队四分卫布雷迪奎因、坦帕湾海盗队四分卫杰夫加西亚、绿湾包装工队四分卫亚伦罗杰斯、堪萨斯城酋长队边锋托尼冈萨雷斯、圣地亚哥电光队边锋安东尼盖茨和前南加大四分卫马克桑切斯纷纷武装上阵。NFL总教头中炙手可热的教练员们均盛装出席。教练们使用远程终端发布攻防布局,这些目前最优秀的一线进攻球员则通过IDCOACH臂带上的显示信息迅速到位,让在场的专业橄榄球运动员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橄榄球运动。

IDCOACH™的集团创始人及总裁伊萨克丹尼尔表示,该类产品还会向更多运动项目伸展,并在民用化过程中让使用者更多的体验体育的乐趣,降低训练过程中的沟通成本。

家庭教练助理知识分享

在欧美,很多知名运动员的启蒙教练都是自己的父母。即使是培养业余爱好,自娱自乐,由家长做孩子的教练也是经济安全,又可以培养家庭互动的最佳教授方式。专业的体育训练在线网站不仅提供专业的视频指导示范,还可以为教练和家长提供交流的平台,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更加安全有效的指导。

以PlaySportsTV.com为例,网站提供了入门级训练、按赛季分专业训练等不同计划。视频涵盖了目前北美较为流行的二十多种运动,超过2000部教学视频。入门级视频以推广教学为立足点,大都采用免费下载。更加专业的训练计划也只需要付不到20美元的注册服务费即可获取。虽然视频中的教练都是专业大师级,但收取的费用却与请私人教练或参加专业俱乐部有天渊之别。这样的知识库不仅可以让青少年在更大的范围享受安全专业的运动指导,也为成年人运动康体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电子教练随时待命

煤机制造产品装配技术研究 第4篇

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中厚煤层开采工作面逐渐减少,薄煤层工作面和特厚煤层工作面开采量增加。然而综合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山西省煤炭市场的持续发展,开启了产品结构从以修为主、修制结合向“两机一架”制造为主的产品结构转变。所以在技术和工艺创新上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

1.1掩护式液压支架柱帽钻孔专用胎具的设计

由于掩护式支架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和掩护性能,高度伸缩比大,适应于顶板破碎、较软的工作面。对不稳定或中等稳定的松散破碎顶板的工作面支护效果良好,其立柱倾斜支撑,提供一个前方分力,支撑力的合力作用点离煤壁距离较近,能使煤壁前方的顶板得到有效支撑。故制造工作量越来越大,而液压支架顶梁柱帽是其主要受力元件。

由于立柱倾斜,所以,掩护式液压支架柱帽结构如图1。

随着这类型支架任务量的增大,钳工对图示柱帽穿销孔的传统加工方式成为制约产品生产进度的重要方面。由于该型支架的柱帽与立柱倾斜布置结构决定了其穿销孔的斜度。传统的加工方式是通过垫用近似角度的垫铁,来满足摇臂钻垂直方向对加工面的要求,手工移动垫铁进行垂直度的校正,通过双边同高度支撑物多夹板紧固方式完成装夹,其较长的校正装夹时间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进度的要求,经常造成柱帽不能按时完成,导致批量支架不能及时焊接安装的情况,造成了不必要的工时成本。同时,由于垂直度通过近似角度垫块人工调整,钻孔的尺寸精度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经常出现由于装配困难将销轴直径人为加工细的现象,致使支架的整体连接强度受到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此类柱帽穿销孔传统加工方式的低效率、低质量的难题,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和参考相关资料,提出了采用“背靠背”同角度斜靠单向单螺栓压紧方式[3]制造的掩护式液压支架柱帽专用胎具。

其具体装夹式方式如图2所示。

图2中,采用“背靠背”同角度斜靠放置,通过A,B两排焊接的角钢,与横梁C、D对柱帽进行固定放置。角钢与横梁的距离根据柱帽的倾斜角度与柱帽的尺寸经设计计算确定,保证了要求放置角度与柱帽角度的统一性,实现了穿销孔的加工垂直度,节省了通过手工调整垫铁对柱帽垂直度的找正时间,确保了产品质量。另外,对于两柱帽的夹紧,通过两排角钢与横梁的相互支撑挤压,省去了柱帽的双边紧固,同时借助两柱帽的相互支撑的作用,使用单向单螺栓压板紧固即可实现其快速装夹。设计的胎具可快速实现固定放置,节省了找正、紧固的大量工时。加工效率比传统加工方式增加了近3倍,保证了柱帽的工期要求和产品质量。胎模使用后,支架立柱实现了一次装配成功,彻底杜绝了人为车削销轴直径的现象。

1.2刮板输送机销轨钻孔胎具的设计制作

刮板输送机销轨是“三机配套”的重要零部件,如图3所示。

图4中,刮板输送机制造过程中,如何保证销轨钻孔质量,将直接关系到采煤机的运行轨迹,影响刮板输送机能否正常使用,销轨工件中的两孔中心距精度要求较高,仅为0.2 mm,而且必须保证图样中穿销孔的尺寸。刮板输送机试制过程中,在摇臂钻床上加工这两个孔时,靠样板,工艺措施落后,定位困难,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较大,且效率很低,浪费大量的加工工时,而且孔中心距和孔径都难以保证,由于销轨钻孔尺寸误差,造成装配误差,致使刮板输送机组装后返工,加工出的销轨合格率只达70%,给产品质量带来巨大影响。为此,改善刮板机销轨的钻孔加工工艺意义重大。

鉴于以上情况,经过反复讨论、研究,设计制作了销轨钻孔钻模,如图5所示。

制作钻模后,钻头能准确定位,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工出的销轨配件都能符合图样要求,最重要的是保证了产品质量,效率提高了2倍。

2装配工艺研究

2.1带轮与链传动装配工艺制定

刮板链传动及三角胶带传动是刮板输送机和带式输送机常用的链接方式,为了保证装配精度,结合生产实践,制定了如下装配工艺:

1)平行传动轴的链轮和带轮,确保两轴中心平行度公差为<0.15L/1000(其中L为两轴中心距,mm),保证两轮对应平面在同一平面上,公差为±0.5 mm;2)主动与从动链轮的齿宽中心平面应保证重合,轴向偏移误差<1.5 L/1000(其中L为两轴中心距,mm);3)链条与链轮啮合过程中,链条工作边必须保证拉紧且啮合平稳[2];4)传动链条非工作边,其初垂度按两链轮中心距的1%~5%调整。

2.2液压缸及密封件装配

立柱、千斤顶等液压缸体是液压支架的主要执行部件,其装配质量直接关系到液压支架质量的好坏。在这方面,制定了以下装配工艺及注意事项[1]:1)立柱、千斤顶组装前应检查、清除其零件上残留的尖角、毛刺和表面异物,防止密封件装入时被划伤。2)组装时必须根据图样要求安装密封件的工作方向,对O型圈与其挡环并用的情况应按要求位置安装挡环。3)安装弹性较差的密封圈时,必须用具备扩张或者收缩能力的工装进行安装。4)如果部件带有双向密封件的活塞,在装入盲孔缸体时,必须使用引导工装,不得用螺钉旋具硬装。5)立柱、千斤顶装配后应采取密封及动作试验,并应该满足设计行程,运行平稳,无卡阻和爬行现象,无外部渗漏现象,内部渗漏按图样要求[4]。6)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装配前应将工件清理和清洗干净,工件表面不得有油污、切屑、锈蚀、着色剂及灰尘等;在装配过程中,必须用干净的棉布擦洗零件表面,不得戴有油污的手套,以确保清洁度要求;装配后,立柱、千斤顶活塞杆端(活柱端)朝下,放置在干净的工位器具或垫物上,并保持一定角度,以保证剩余液体的渗出,同时防止灰尘进入[1,2]。

3结语

实践证明,以上工艺和方法是可行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全可以推广,让先进的工艺、先进的技术理论联系实际,在壮大煤机装备产业、服务煤矿,制造高精度煤机设备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法.液压支架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2]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孟少农.钳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竞赛总结 第5篇

平塘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专业部 韦发帮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作为中职电类专业一个竞赛竞赛项目,历年来的州、省、全国中职组电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参加的人数都较多,本项目竞赛主要从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电子产品装配、电子线路的分析、电子产品检修几个方面考核了学生的综合技能。

平塘县2015年学生技能活动月于5月在我校隆重开展,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作为电子信息专业部开展的竞赛项目之一,现就整个竞赛过程总结如下:

一、本项目竞赛规程严格按照省、州级别的学生技能竞赛标准施行。认真组织学生学习竞赛规程,组织学生报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二、项目共26人参赛、选拔出20名学生参加决赛;通过决赛,评判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3名。

三、组织赛事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一)、做得好的方面主要有:

1、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树立了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3、老师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层次,为以后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提供了依据;

4、从竞赛中培养和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正面的宣传了本专业部开设专业的优势,向学生直观的展示了学习的方向;

6、本次竞赛为以后组织师生参加不同级别的技能竞赛提供参考,为今后的赛项奠定基础。让老师明白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用“脑”和“心”训练,改变“笨”练和“盲”练现象。

(二)、不足之处在于:

1、极少数学生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竞赛时出现迟到现象,赛场上不够严肃认真。在比赛中存在产生放弃的念头;

2、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过于肤浅,影响着技能操作环节的效果;以至于同学们虽然赛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但并未赛出理想水平。

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创新思维(从竞赛项目任务的创新考题部分得以体现);学生职业素养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4、专业实训室建设达不到专业建设的要求,满足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常态化训练;

(三)、今后打算:

1、深入解读历年州技能大赛方案,提前组建技能训练提高参赛队,研讨培训方案,提前安排有经验的参赛指导老师精心指导,提前策划好校内技能大赛,以练代训,提高技能水平。

2、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以“学中教、学中做、做中学”为教学原则,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注重学生的严谨思维能力培养和5S操作规范的学习。

浅谈重型机械产品的装配工艺设计 第6篇

关键词:重型机械产品;工艺设计;技术

重型机械产品由于具有尺寸大、重量大等特点,装配时不可能任意移动,都采用固定式装配,因此在进行装配工艺设计时就要考虑其特殊性。一个产品的装配过程是由零部件逐步组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分层次、分单元进行的,尤其是复杂的机械产品。在每个装配单元中,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与要求,其组合过程既有装配工艺的顺序位置要求,还有严格的工艺技术要求。实际工作中,我们是先按装配结构及装配要求将产品进行逐层分解为能够进行独立装配的构件,直到不能分解为止;然后再按自底向上,由内向外的顺序,结合工艺技术要求进行组装成整机。

1.重型机械产品装配工艺的设计过程

现行的重型机械产品在进行具体的装配工艺规划的设计时,首先阅读设计部门提供的图纸、明细及相关的资料,了解所需装配产品的结构及动作原理;确定整个产品装配后的外形尺寸及重量与工艺路线划分指定的装配场地及起吊能力的要求是否一致;接着查阅工艺设计手册或结合相关工艺基本知识,根据产品的功能及结构将整个产品需装配的零件进行部件、组件的划分;然后进行各零、部件的总装,最后进行试运转工作。在以上每一步的装配过程中都有它自已的基准零件,它不仅有着联接有关零件、部件的作用,同时用于保证零件与零件、零件与部件、部件与部件以及整台机器的相对位置精度,因此每一步基准件的找正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整个产品最终质量的保证。另外,由于零件本身有一定的公差范围、装配过程中也会存在有一定的误差、设计可能考虑不周等等因素,因此装配过程经常都需要进行修配及调整。产品设备的装配精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也是依靠这一环节,而热模锻产品在这一环节上尤其突出。

根据以上过程,形成装配工艺文档下发到相应的装配车间,装配工人就依据装配工艺规程的内容依次进行。而在编制装配工艺文件时多以文字性描述为主,这样就使得装配工艺设计较粗放,许多细节描述不清,实际进行产品装配时需要工艺服务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装配工艺设计过程中,由于没有典型工艺库和知识库的支撑,使工艺专家总结出的优秀经验得不到继承,技术准备时间长,还导致某些错误重复出现;另外,没有整体概念,装配工艺文件以文字描述为主就造成实际操作中大部分装配工作都是串行进行,装配作业过程缓慢,生产周期较长。

由上所述可知,重型机械装配工艺设计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和难点:1)效率低,成本高,进行装配工艺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且需要阅读大量的图纸、工艺规程和生产纲领等,工艺编制的效率难以提高,无法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2)装配工艺设计的信息不精确性传统的重型机械装配工艺设计的几何信息和装配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图纸。图纸是设计人员绘制的,其信息的掌握依赖于工艺设计人员对图纸的理解,因而存在信息理解的歧义性和不完整性。

3)装配工艺设计质量难以保证传统装配工艺设计主要是工艺人员完成的,由于受到个人经历和知识的限制,在同样生产条件下,可能会编制出不同的装配工艺,因而装配工艺设计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不确定性和经验性,导致装配工艺设计质量难以保证。

2.重型机械产品装配工艺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

2.1重型机械产品装配工艺设计方法

1)对生产制造的产品及工艺专家的先进经验进行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实例库和工艺知识库。2)划分装配单元,将产品划分为部件装配、组件装配和总装等装配单元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3)在每个装配工序中进行添加虚拟件的操作,把各零部件(包括虚拟件)、工艺资源等拉人相应的工序内容中。4)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将各装配工序通过箭头连接形成装配网络图,实现成本、时间、资源等的控控制。5)形成装配工艺文件,并进行相应的审签流程。6)装配工艺设计完成后,可把相应工艺文件提升为典型工艺,进入典型产品装配工艺知识库存储备用。

2.2重型机械装配工艺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1)分层次进行装配工艺规划:重型装备的产品的结构都有大型复杂的特点,一个产品涉及的零件数量及种类多达上千上万个,因此在装配工艺设计时就必须对每个产品进行具体的剖析、按其功能结构或组织结构进行分层规划,为实际的操作人员和生产管理部门提供指导。

2)BOM的變换:建立新产品的新工艺或者从工艺库选择好与新产品相似的参照产品的工艺后,由于设计时的功能结构与制造时的工艺结构存在差异,出现虚拟件或结构调整而导致零件归属位置的变化,在编制装配工艺时需要进行设计明细与制造明细的变换,而由此产生的制造明细则可以为生产制造部门提供相应的制造信息。

3)装配网络计划图:重型机械产品普遍具有尺寸大、结构复杂的特点,在进行装配时必须对产品的结构及装配顺序分析清楚,另外,生产部门现在都是根据工艺再结合经验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调度,时间节点掌握的非常粗糙,造成产品装配时所需零部件不能及时进装。针对重型机械装配的实际情况,需要有一种工具来直观地描述装配各工序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关时间点,从而反映整个产品装配的全貌,并在规定条件下,能够全面筹划、统一安排。

4)工序设计:现有工序内容为操作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提供的相关信息不是很清晰,造成实际操作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进行工序设计时,应具体描述该工序所关联的零部件及进装顺序的信息,还应包含有该阶段的开工时间、完工时间以及装配基准、定位要求、装配工艺参数、工装要求等装配质量要求。

5)装配工艺库的管理:及时总结积累形成工艺库会使今后的工作少走许多弯路,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形成工艺库的过程中,每个产品的装配工艺编号应进行唯一标识,以支持装配工艺的借用,同时通过知识挖掘和积累,形成系列产品的工艺知识术语和条目,可在整个装配工艺过程中方便地调用。

3.结束语

电子产品装配技术 第7篇

一、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原《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 (JGJ1-91) 于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其时大板房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之后建成的大板房并不多, 除了大板建筑的性能较差以外, 在抗震技术方面也没有跟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 新修订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以下简称新《规程》) 在技术上融合吸收了世界先进的装配式结构技术, 与JGJ1-91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主要体现在:

1、扩大了适用范围, 可实现的建筑高度有较大发展

新《规程》不仅适用于居住建筑, 而且适用于公共建筑, 包含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和装配式框架结构、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 以及装配式多层建筑, 最大适用高度为130米, 基本接近现浇结构;而JGJ1-91仅针对装配式居住住宅, 最高可建设16层, 高度不超过50米。

2、各种结构体系在结构整体性方面的发展变化

由于抗震的需要, 新《规程》的结构体系已经从过去的“装配式”向“装配整体式”发展, 采用预制构件与现浇相结合的方法, 性能上“等同于现浇”, 形成整体的结构, 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节点刚性, 抗震性能与传统现浇结构没有太大差异。

3、对建筑性能的提升

新《规程》强调建筑、结构和设备专业的协调配合, 进一步体现建筑工业化的技术集成优势, 对建筑的保温隔热、防水性能、预制与现浇结合面的整体性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特别是对预制剪力墙的上下钢筋连接、边缘构件的构造、外墙防水等给出了有效的措施, 按照新《规程》设计建造的新一代PC建筑与大板住宅在建筑品质、节能效果、使用寿命方面将会有较大的提升。

4、纳入了国际先进的成熟技术和工艺方法

新《规程》的编制消化吸收了国外PC建筑的先进技术, 例如钢筋的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夹心三明治墙板技术、露骨料混凝土水洗结合面技术等, 这些技术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成熟应用数十年, 在结合我国建筑的特点进行再创新后, 将使我国的PC建筑技术迅速赶上发达国家水平。

5、可以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充分发挥了工业化的技术集成优势

我国的建筑构件生产水平较国外有较大差距, 欧洲的构件生产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 并且自动化程度很高, 由于抗震要求的不同, 我国的构件形式比较复杂, 生产效率较低, 近几年国内已经攻克了采用预制构件流水线生产的难题, 已经有多个预制构件厂实现了流水线生产方式, 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降低构件成本, 以外墙构件为例, 可以在构件厂同时实现结构、保温、门窗、防水、装饰等多个分部分项工程, 真正发挥了建筑工业化的集成优势。

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的解读

1、预制构件钢筋连接的灌浆技术——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4.2.1 条文:

为了使装配整体式的结构在受力性能上达到“基本等同于现浇结构”之目的, 应该保证节点部位的刚度具有连续性, 特别是预制剪力墙和预制柱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必须能连续地传递拉压应力, 因此不同构件之间的钢筋应该连通, 并满足《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中关于“Ⅰ级接头”的性能要求, 新《规程》中有以下规定:

“4.2.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 398的规定。

4.2.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 408的规定。

4.2.3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接头应采用水泥基灌浆料, 灌浆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满足表4.2.3的要求, 氯离子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中指出:

“4.2.1预制构件的连接技术是装配式结构关键的、核心的技术。其中,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技术是本规程所推荐主要的接头技术, 也是形成各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重要基础。

4.2.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在于灌浆料的质量。灌浆料应具有高强、早强、无收缩和微膨胀等基本特性, 以使其能与套筒、被连接钢筋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 同时满足装配式结构快速施工的要求。制作灌浆套筒采用的材料可以采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或球墨铸铁等。传统的灌浆套筒内侧筒壁的凹凸构造复杂, 采用机械加工工艺制作的难度较大。因此, 许多国家和地区, 如日本、台湾多年来一直采用球墨铸铁用铸造方法制造灌浆套筒。

6.5.2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 框架柱的纵筋连接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 梁的水平钢筋连接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机械连接、焊接连接或者套筒灌浆连接。”

在国外五十多年的成熟应用过程中, 采用球墨铸铁制作套筒除了保证产品的延性以外, 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绿色环保, 机械切削加工会产生大量的废料, 目前已经开发出国产“砼的牌”球墨铸铁灌浆套筒和高强度水泥基灌浆料, 经过试验检验和工程实践, 已经可以取代进口灌浆套筒, 价格远低于进口套筒。

2、预制与现浇结合成整体的关键技术——露骨料混凝土技术

除了钢筋连接成整体外, 预制构件之间的混凝土也必须连成整体, 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等同于现浇”的“装配整体式结构”, 这是通过预制与现浇相结合来实现的, 由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已经固化, 新浇筑的混凝土在结合面部位容易形成“薄弱层”, 若要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强度, 预制构件的结合面必须要有一定的粗糙度, 以往的施工方法多数是在混凝土凝固前扫毛或拉毛, 或者是在混凝土凝固拆模后采用凿毛的手段, 不但费时费力, 而且质量难以保证, 甚至在凿毛时对混凝土构件形成“隐伤”。

国外一般采用先进的化学处理方法, 可以保证在混凝土结合面形成均匀的露骨料表面, 并且省时、省力、节省造价, 新《规程》中对结合面的设计要求如下:

“6.5.5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座浆材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

(2) 预制梁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

(3) 预制剪力墙的顶部和底部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

(4) 预制柱的底部应设置键槽且宜设置粗糙面;

(5) 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 预制板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 mm, 预制梁端、预制柱端、预制墙端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6mm。”

“条文说明6.5.1装配整体式结构中的接缝主要指预制构件之间的接缝及预制构件与现浇及后浇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面, 包括梁端接缝、剪力墙的竖向接缝和水平接缝等。装配式整体式结构中, 接缝是影响结构受力性能的关键部位。条文说明11.3.7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实现可靠连接可以采用连接钢筋、键槽及粗糙面等方法。粗糙面可采用拉毛或凿毛处理方法, 也可采用化学处理方法。采用化学方法处理时可在模板上或需要露骨料的部位涂刷缓凝剂, 脱模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避免残留物对混凝土及其结合面造成影响。

为避免常用的缓凝剂中含有影响人体健康的成分, 应严格控制缓凝剂中不含有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 PH值应控制为6~8;产品应附有使用说明书, 注明药剂的类型、适用的露骨料深度、使用方法、储存条件、推荐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

明确了需要做粗糙面的关键部位, 以及采用化学方法处理粗糙面时对药剂的具体要求。

露骨料混凝土是从国外传入的一种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的特殊技术手段, 方法是提前在混凝土模板上涂刷特殊的药剂 (表面缓凝剂) , 等待药剂干透后浇筑混凝土, 接触模板的混凝土表面将会失水和缓凝, 待构件干透后脱模, 用清水冲去接触模板的混凝土表面浮灰, 使得混凝土表面露出粗骨料, 形成天然级配的粗糙面, 一般用于与现浇混凝土连接的结合面;当在结合面二次浇注混凝土时, 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粗骨料可以相互咬合, 因此增大了结合面的抗剪强度和摩擦力, 并提高结合面的抗渗能力。目前, 用国产的露骨料混凝土药剂已经可以取代进口药剂的制作效果, 成本相当低廉, 与人工凿毛相比可大大降低造价。

3、建筑外墙保温的关键技术——夹心三明治保温外墙技术

我国从本世纪初开始在全国推行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技术, 在北方地区多数采用“外墙外保温聚苯薄抹灰”技术, 在南方地区比较流行“外墙内保温砂浆”做法, 都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 如果采用聚苯薄抹灰外保温, 无机保温材料或B1、B2级的有机保温材料价格昂贵, 特别是有机保温材料的保护层太薄时, 将不能满足防火要求, 而且保温构造难以达到与建筑物同寿命的要求, 在建筑全生命周期需要多次的返工、维护, 特别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不但浪费了材料, 也增加了后期的维护难度;如果采用外墙内保温砂浆抹灰的方式, 也难以真正达到节能要求。

国外比较先进的做法是“夹心三明治保温外墙”技术, 将有机保温材料夹在两层混凝土之间, 在北方地区的保温层厚一些, 在南方地区的保温层可以薄一些, 当外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 可以有效满足建筑的防火要求, 并且可以使保温层与建筑物同寿命, 一劳永逸地满足建筑节能要求, 经过40多年的应用, 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和普及。

新《规程》中纳入了“夹心三明治保温外墙”, 在正文中有如下要求:

“4.2.1夹心外墙板中内外叶墙板的拉结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金属及非金属材料拉结件均应具有规定的承载力、变形和耐久性能, 并应经过试验验证;

(2) 拉结件应满足夹心外墙板的节能设计要求。”

“条文说明8.2.6预制夹心外墙板在国内外均有广泛的应用, 具有结构、保温、装饰一体化的特点。预制夹心外墙板根据其在结构中的作用, 可以分为承重墙板和非承重墙板两类。当其作为承重墙板时, 它与其它结构构件共同承担垂直力和水平力;当其作为非承重墙板时, 它仅作为外围护墙体使用。

预制夹心外墙板根据其内、外叶墙板间的连接构造, 又可以分为组合墙板和非组合墙板。组合墙板的内、外叶墙板可通过拉结件的连接共同工作;非组合墙板的内、外叶墙板不共同受力, 外叶墙板仅作为荷载, 通过拉结件作用在内叶墙板上。

鉴于我国对于预制夹心外墙板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都还较少, 目前在实际工程中, 通常采用非组合式的墙板。当作为承重墙时, 内叶墙板的要求与普通剪力墙板的要求完全相同。”

夹心墙板的外叶墙对保温层起到了保护层的作用, 既可以防止保温材料的老化, 也可以有效起到防火作用, 在国外最先进的设计理念是美国Thermomass公司的“无裂缝混凝土”保护层, 利用Thermomass的GFRP非金属保温拉接件 (或称为连接件) 垂直地插入三层构造之中, 在把三层构造约束在一起的同时, 不会形成冷热桥, 并使内外叶墙之间能形成微小的滑动, 外保护层不参与结构受力, 也就是条文说明中所说的“非组合墙板”, 在温度变化作用下连接件不会约束外叶墙平面内的涨缩, 因此不会形成拉应力, 能够保证外叶墙不产生裂缝, 不会由于裂缝渗水而形成冻融破坏, 这一技术已经过30多年的实践检验没有任何问题。在美国经过大量的试验证明, 当满足外叶墙厚度大于50mm时完全满足防火要求时, 可以采用普通有机保温材料, 降低了造价成本。

如果将连接件斜插入三层构造之间, 将在内外叶墙板相互形成约束, 也就是“组合墙板”, 内外叶墙板之间的内力将会相互传递, 容易导致外叶墙表面开裂, 在长时间作用下发生渗水后有可能形成冻融破坏, 所以新《规程》条文说明中对此做了强调和进一步说明。

4、外墙防水防渗的关键技术——多种措施并用的防水技术

装配式大板房被无情淘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防水防渗技术不过关,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还缺乏高性能的防水密封胶产品, 以及密封胶的弹性和耐老化性能严重不足, 建筑投入使用不久就出现外墙板缝渗漏水, 需要进行防水补漏, 严重影响了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

新《规程》中要求外墙防水设计需要由多道防线, 具体内容有:

“4.3.1外墙板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 以及规定的抗剪切和伸缩变形能力;密封胶尚应具有防霉、防水、防火、耐候等性能; (2) 硅酮、聚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胶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酮建筑密封胶》GB/T 14683、《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482、《聚硫建筑密封胶》JC/T 483的规定;

5.3.1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及门窗洞口等防水薄弱部位宜采用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相结合的做法,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墙板水平接缝宜采用高低缝或企口缝构造;

(2) 墙板竖缝可采用平口或槽口构造;

(3) 当板缝空腔需设置导水管排水时, 板缝内侧应增设气密条密封构造。”

其中材料防水是第一道防线, 构造防水是第二道防线, 剪力墙结构的现浇混凝土或外墙挂板内侧的气密条属于第三道防线, 材料防水是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防线, 一旦密封材料失效已经引起漏水, 检查和诊断比较复杂, 因此对防水密封材料的性能要求很高, 耐候密封胶必须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良好的弹性、耐老化性, 并且由于外墙接缝事关外立面的美观, 不能有硅油释放污染墙面。

日本的MS耐候密封胶在各种性能方面都具有良好的表现, 使用寿命已经过30多年的考验, 成为主流的耐候密封胶产品, 其次是改性聚氨酯耐候密封胶和聚硫建筑密封胶, 一些进口品牌的改性硅酮胶也有不错的表现, 目前国产单组份MS耐候密封胶已经面市, 价格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

5、构件吊运的关键技术——预制构件专用提拉系统

房屋预制构件往往重量较大, 必须借助机械进行翻身、起吊, 要经过多次的装卸和吊运, 因此起吊用的预埋件和吊具非常重要, 不但事关安全, 而且也牵涉到生产效率, 国外在这方面有成熟的专用提拉装置, 例如圆形吊钉和起重接驳器等, 可以方便生产和施工操作, 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几乎停滞了20多年, 因此这方面的技术标准相对缺乏, 新《规程》中虽有提到, 但缺少详细内容。

“4.1.5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HPB300级钢筋制作。吊装用内埋式螺母或吊杆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及产品应用技术手册的规定。”

在港澳地区, 内置螺母和吊杆 (又称为吊钉) 等预制构件专用预埋件的应用十分成熟, 并且采用与欧美通行的技术标准, 一般埋件的承载力安全系数为3.0, 吊具的承载力安全系数为4.0~5.0, 要求严格按照技术说明书使用, 一旦用法错误很容易酿成安全事故, 在缺乏国家和行业标准前, 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向相关供货厂家详细咨询产品的技术参数和使用条件。

6、节省装饰材料的关键技术——构件反打装饰造型一体化技术

充分发挥混凝土凝固前的可塑性特点, 利用预制构件的表面造型技术, 可以给建筑带来丰富的质感和视觉效果, 不但为建筑师提供了广阔的立面创作空间, 还可以增强建筑个性, 还可减少对瓷砖等高能耗产品的使用, 装饰一体化表面效果可采用清水混凝土、露骨料混凝土、凸凹图案表面、装饰块体材料一体成型、彩色混凝土、水磨石表面等等, 不但可节省材料, 还可减少装饰施工环节, 是真正的“节材省工”技术, 值得大力推广。

新《规程》“条文说明5.3.1~5.3.2预制混凝土具有可塑性, 便于采用不同形状的外墙板。同时, 外表面可以通过饰面层的凹凸和虚实、不同的纹理和色彩、不同质感的装饰混凝土等手段, 实现多样化的外装饰需求;面层还可处理为露骨料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等, 从而实现标准化与多样化相结合。在生产预制外墙板的过程中, 可将外墙饰面材料与预制外墙板同时制作成型。”

7、预制清水混凝土的关键技术——水性脱模剂技术

多数混凝土脱模剂为油性或乳化油类产品, 一般涂刷在模具的表面, 利用油性物质憎水的原理进行脱模, 可以降低生产操作的难度, 但也会有相关的副作用, 例如腻子和涂料难以沾结, 影响涂装质量, 在清水混凝土构件生产时, 由于脱模剂的憎水性增大了气泡的水分子表面张力, 造成构件成品表面气泡增多, 形成表面观感质量缺陷。特别是在流水线上生产构件时, 脱模剂的施工一般采用喷雾施工的方式, 油雾化后可能增大火灾危险性, 国外流水线多采用水性脱模剂。

水性脱模剂不含有油性物质, 具有亲水性, 因此可以消除与模板接触的气泡表面张力, 使得“水分子塌方”从而减少构件表面气泡, 提高构件观感质量, 同时构件表面没有油性物质, 使得表面涂装变得容易, 增强了腻子涂料的粘接力。

新规程正文“11.2.6应选用不影响构件结构性能和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条文说明11.2.6预制构件选用的隔离剂应避免降低混凝土表面强度, 并满足后期装修要求;对于清水混凝土及表面需要涂装的混凝土构件应采用专用隔离剂。”对隔离剂的选用提出了相应要求, 但由于国内对水性脱模剂有研究的厂家较少, 市面产品多数为水溶性乳化油产品, 进口水性脱模剂产品价格高昂, 条文内容比较粗线条, 未作具体规定。

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的使用技术要点

由于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存在近30年的历史断档, 多数设计院、构件厂、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比较陌生, 在执行新《规程》前应该对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正确运用进行必要的培训, 笔者结合自身设计、生产、施工的经验, 对一些关键技术和产品在设计和运用方面的技术要点进行简要说明:

1、灌浆套筒及高强度灌浆料——钢筋I级接头的保证

(1) 钢筋灌浆套筒接头必须经过型式检验, 使用前应进行接头件的拉力试验, 灌浆套筒和灌浆料应根据型式检验报告配套使用。

(2) 设计者应了解套筒的尺寸参数, 对插入深度给出技术要求, 构件加工时严格控制钢筋长度误差, 防止插入深度不足。

(3) 套筒和钢筋的配合间隙一般为5~8mm, 生产时必须在模具上配备必要的工装, 以保证下部套筒中心和上部伸出钢筋准确定位并且同心, 严格控制误差, 生产完成后应对套筒进行透光检查, 以防堵孔。

(4) 灌浆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操作过程应旁站监理, 当采用座浆施工时, 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座浆不进入套筒, 以防堵孔。

2、露骨料粗糙面水洗药剂——省钱的高质量结合面制作新方法

(1) 设计时对于露骨料的深浅应提出技术要求, 一般以粗骨料直径的1/2~1/3为宜。

(2) 露骨料的深浅与药剂用量、水泥品种、养护温度、拆模冲水时间的关系较大, 正式生产前应进行工艺性试验, 以保证制作效果。

(3) 新模板或侧立的模具上往往难以粘附药剂, 可以在模具上刷一层2mm左右的素水泥浆, 待干透后再涂刷露骨料药剂。

(4) 露骨料混凝土技术也可以在现浇混凝土的施工缝部位使用。

3、Thermomass牌保温连接件——最有效的保温节能措施

(1) 设计时连接件的选型和布置间距应进行排版设计, 并将参数输入位移复核计算表中, 保证在外叶墙自重作用下的连接件的变形量应控制在2.54mm以内 (小于0.1英寸) , 以保证正常使用功能。

(2) 夹心三明治墙板生产时, 对保温板应按照设计的位置进行预钻孔, 保护层的混凝土塌落度应大于180mm, 应按照厂家技术手册提供的方法进行隐蔽验收检查。

(3) 上层钢筋的施工安装时不宜扰动已经插入的连接件, 并且在下层完全初凝前施工, 混凝土强度达到15MPa后方可构件翻身起吊。

4、水性脱模剂——高质量混凝土表面的必备产品

(1) 对于需要涂装或露明的清水混凝土, 如外墙板等, 宜采用水性脱模剂, 设计时应提出具体要求。

(2) 在正式生产前应进行工艺性试验, 调整水性脱模剂的稀释倍数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3) 对于侧立的模具水性脱模剂无法沾附, 可采用乳化油性脱模剂。

四、前景展望

电子产品装配技术 第8篇

公司计划用“太空板装配式住宅产品及建造技术”, 生产一种工业化生产, 现场快速组装而成的抗震、节能住宅来支援灾区的建设。这种建房方式不论在房屋质量、工期、抗震性和综合性能上都明显优于传统的建房方法。

公司和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抗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生导师钱稼茹教授领导的项目专家组合作推出的“太空板装配式住宅产品及建造技术”已经通过了北京市建委的科学鉴定。

轻钢体系的快装永久性房屋很适合灾后重建, 其不同于传统的砖混和现浇混凝土的建房方式, 是发泡水泥—轻钢结构体系的建筑方案, 在抗震性能和建造速度, 以及节能, 耐火, 抗风等性能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尽管也是钢结构, 也是现场组装, 但是技术与过渡房又有本质的不同, 因为是高性能绿色建筑, 使用寿命在70年以上, 其具有安全, 快装, 舒适, 节能, 环保等特点。

灾后重建太空板实现快速建房

太空板对于此次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意义在于:

1. 建房速度快:

太空板为板搭板式的建房方式。现场组装用螺栓或者焊接连接。组装简便, 工人经过简单培训即可在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安装。太空板单班8人日安装速度为1000平方米/天。大大节省了建造时间, 使得灾后大面积快速建房成为可能。

2. 建筑寿命大于70年:

太空板建造房屋使用年限大于70年。是一种不仅可以快速建造, 而且可以安心居住的永久性住房, 和使用几年后就需要更换的简易活动房屋完全不同。由于太空板采用的材料是耐久性很好的钢材、水泥这样的材料, 所以其建造房屋的使用寿命完全可以达到国家相关建筑标准的要求。

3. 产业化生产, 施工质量可以得到保障:

由于太空板是在工厂生产的集成度很高的板材, 产品质量在工厂可以得到严格的控制。现场施工人员接受一定培训后, 就只能按照设定的安装规程完成安装。不受人为因素和其他因素影响。更能保证灾后重建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工期。

4. 安全性高、抗震能力强:

太空板板式住宅体系经清华大学验证, 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8度以上地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由于其计算体系是按照钢结构计算体系计算, 其抗震性能非常优越。轻钢结构的总体用钢量节省, 且能够把楼板、屋顶轻量化, 遇到地震时, 整个骨架可以结合在一起而放大保护生命的可能。

5. 高效节能、长效节能:

太空板拥有无机保温材料——发泡水泥的发明专利, 其导热系数只有0.067-0.074w/m·k。10厘米厚的太空板的热阻相当于一米厚砖墙的热阻。可以轻松达到75%的节能标准, 其传热系数可以达到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房屋保温性能的极高要求, 且造价可以低至800元每建筑平米, 这样的技术方案也已经通过了北京市建委的鉴定。

6. 绿色环保、综合性能好:

太空板的耐火性能, 防水性能, 耐腐蚀性能、隔声性均达到或超过现行的建筑标准, 同时太空板也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7. 资源综合利用:

太空板采用无机绿色环保材料制成, 且当其寿命终结时, 循环利用率达97%, 对环境无污染并能高效节能。在太空板制作过程中, 可以加入30%-40%的固体废弃物, 比如粉碎的建筑垃圾等, 因此可以更好地帮助灾区消除灾后建筑垃圾的影响, 变废为宝, 循环利用。

灾后重建产业化建造技术成为主力军

灾后重建在反思建筑标准的同时, 更多的应该考虑灾后重建应该建什么样的房子, 由谁来建的问题。

据专家分析, 此次地震灾害后果如此严重和我国城乡建筑现状有关:农村房屋基本不设防, 城镇建筑对国家最低防震标准执行得也不够。但是农村的房子应该由谁来盖?如果还是维持由农民自己盖房的方式来进行灾后重建的话, 安全及节能问题还是很难解决的。如果由开发商来进行建造, 许多专家也提出, 这会导致房价过高、中间环节费用多、达不到灾后重建目的等问题。

笔者觉得进行灾后重建, 应该由政府作为主导, 由具有绿色建筑特征的产业化建造技术成为主力军, 在保证抗震防灾的前提下,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住宅的有关要求, 使得建筑标准和质量完全可以控制, 同时满足降低成本和工期的要求。这已经不是一种建筑材料的问题, 而是从设计到预制房屋生产到各种建筑部品、部件的生产, 组装, 再至施工监理等行业的全员参与。

发达国家菜单式标准化设计, 供建房人选购并标准化建造的方法值得在这次灾后重建中推广。这需要形成一个由大量的设计人员、建筑产业相关企业及人员参加的抗震救灾绿色预制房屋的产业联盟, 开展灾后重建的一系列工作。

国家发改委在“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灾后重建工作的建议”中提到应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灾后重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其中, 日本:1995年1月17日, 日本阪神淡路岛发生了7.3级大地震震区大部分房屋倒塌, 近6500人遇难, 其中兵库县是受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兵库县以“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基本理念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灾后复兴与循环型社会同步建设;促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建设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超低能耗建筑;将传统节能技术与独具风格的民族建筑融合等一系列措施, 灾后建筑能耗逐年下降。

有些人认为, 提高建筑标准一定会带来建筑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而中国还没有达到那样的经济水平。但事实上,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是经济实力不够所以不能提高标准, 而是要不要提高标准和标准需要提高到什么水平上的问题。国家是否有政策来推动高效节能建筑和新的标准的建立以及实施, 是今后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应该对生产使用高于现行节能标准建筑材料的企业进行怎样的支持才能够真正将建筑能耗降低?这不是关系一个企业发展的问题, 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发展及其命运的大事。实际上国家也已经提出, 地方的建筑节能标准可以高于国家的节能标准最低限制。笔者认为这次四川省灾后重建的建筑物节能标准就应该按照一个比较高的指标制定。

电子产品装配技术 第9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装配,手工焊接,焊接质量

0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电子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要把握产业发展, 为电子产业提供企业所需求的人才, 除了对专业知识有一定要求外, 一定要有生产实践方面的能力。手工焊接生产和仪器操作检修两个方面是衡量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 这两方面对焊接质量要求很高, 电子产品装配这类的实训课无疑就成了中职学校的核心课程。但学生往往只注重结果, 而忽略了装配过程中一些十分重要的环节, 其中焊接质量的控制更成为装配过程中核心中的核心。

1 问题分析

实训课电子装配中典型的电子产品通常以一些结构原理简单, 焊接工艺要求适当, 趣味性强为优, 但装配流程几个环节不能忽视。

1.1 元件检测

在装配准备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就是元件的检测, 学生往往对此不感兴趣。元器件不缺, 能分清, 知道怎么安装就行了, 不去考虑其他的。在后期出现故障才回过头来找原因, 这时查找起来思路会很乱, 不知从何下手。这类问题解决起来不难, 教师在发放原元器件之后说明, 给时间核对检测, 出现问题可以更换或补缺。

1.2 整机检修

产品装配完成后, 整机检修方面能力较差。教师应在以下原因加大培训力度:

1、不熟悉产品的工作原理。

2、检测流程不清晰。

3、检修方法知之甚少。

4、检测仪器的使用不够熟练。

2 焊接质量控制

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首项技能就是焊接技术, 电子专业的学生对口岗位是产品装配、检测、维修等, 所以往往动手能力强焊接技术高的学生比理论稍好的学生更受青睐。如何提高焊接质量是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

2.1 明确焊接质量的重要性

企业里有句话说的一针见血“一个经验不足的手工焊接操作员, 可能会产生可靠性的恶梦”。在批量少和品种多, 以及插件元器件、贴片元器件并存的情况下, 在科研、返工和返修的过程中, 手工焊接仍然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焊接中常见焊接质量缺陷

2.2.1 用力过大

现象:焊接中放入了过多的焊料, 形成了比较大的焊点, 需要的热量也随之增大, 导致电烙铁的温度达不到融化焊点要求。这时学生会加大下压力度, 结果导致焊盘翘起、PCB出现白斑、分层等现象。

正确方法:焊锡不要加的过多, 更换大一些的烙铁头, 来增大受热面积, 如果是恒温烙铁也可以提高烙铁温度。

2.2.2 焊桥不合适

现象:焊接中没有将烙铁头、焊盘和引脚三者紧密结合, 导致冷焊点或焊料流动不充分, 没有良好的传热锡桥, 有时焊锡根本不会熔化在焊盘上, 只停留在烙铁头和引脚上。

正确方法:将烙铁头放置于焊盘与引脚之间, 顶在引脚和焊盘的接触点上, 锡线靠近烙铁头, 待锡熔时将锡线移至对面。

2.2.3 烙铁头尺寸不合适

现象:烙铁头尺寸比焊盘还大, 致使加热速度太快, 大量的焊锡溶化, 锡量控制困难, 影响到周围焊点。尺寸过小会导致冷焊点或焊料流动不充分, 严重是焊料会裹住烙铁头, 动弹不得。

正确方法:

(1) 大小方面

1) 焊点大小:跟据焊点之大小选择合适的烙铁头能使工作更顺利。

2) 焊点密集程度:在较密集的电路板上进行焊接, 使用较细长的烙铁头能防止锡桥形成。

(2) 形状

1) 焊接元件的种类:不同种类之电子元件, 需要不同烙铁头之配合以提高工作效率。

2) 焊点接触之容易程度:如焊点位置被一些较高之电子元件围绕而难于接触, 可使用形状较长烙铁头。

2.2.4 温度过高

现象:焊接时学生往往把温度调的很高, 这会使局部过热, 损伤PCB内部导电性、焊盘起翘、脱落。

正确方法:实训用焊料大都是有铅焊料, 电烙铁温度一般设置在350℃, 焊料熔化的温度只有183℃, 设置的350℃足够熔化焊料的, 内热式电烙铁25W就以足够用了。

2.2.5 加热过短或过久

现象:加热时间长短会影响焊接的温度。加热时间不足, 焊料不能充分浸润焊件, 形成夹气夹渣和虚焊。加热时间过久, 焊盘表面不再润湿焊点失去光泽, 形成粗糙颗粒及呈脆性的金属化合物, 焊接强度低, 导电性差。

正确方法:焊接时间应在3s~5s之间为宜。

2.2.6 不必要的补焊

现象:想让外表看起来很美观, 不满意的地方就补焊。过多加热导致内部出现金属层断裂, PCB分层, 浪费掉不必要的时间。

正确方法:根据IPC (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 标准, 在达到该类产品的标准情况下不需要补焊。可以给学生介绍国际上通用的标准, 让学生也对电子产业的现状有所了解。

2.3 如何控制焊接质量

(1) 正确的焊接步骤和姿势

焊接步骤为五步法, 准备、加热、上焊锡、去焊锡、完成。质量的好坏主要决定于焊接过程的细节把握, 要注意这些焊接中的细节和姿势问题养成良好习惯。

(2) (烙铁头的保养

焊接前海绵浸水, 烙铁头在海绵两边擦拭, 均匀的镀上一层锡待用。焊接完成后在烙铁头上镀上一层锡, 搁置烙铁架待其缓慢降温, 这样可防止烙铁头氧化延长烙铁头的寿命。烙铁头不能加热其他物品, 更不能用水快速降温, 保证表面的清洁。

(3) 焊锡丝的选择

焊接时选用合适的焊锡丝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焊锡丝过粗, 锡量把握不准, 会导致焊点的焊锡过多, 容易出现桥接或连焊现象。因此要根据焊点的大小来选用合适焊锡丝, 一般应选择焊锡丝的直径略小于焊盘直径的一半。

4 总结

这些年, 我国彩电、手机、计算机等主要电子产品产量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均名列世界前列。电子产业在我国高速发展成为工业中的支柱产业。中职学校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是中职教育的关键, 而电子装配、焊接技术是实操课的核心代表, 是现代电子产品质量的保证。中职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电子装配技术, 保证焊接质量, 为现代电子工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卫平, 陈粟宋,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王卫平, 陈粟宋,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蔡建军, 电子产品工艺与标准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6[2]蔡建军, 电子产品工艺与标准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6

电子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 第10篇

工艺文件是按照一定的条件选择产品最合理的工艺过程(即生产过程),将实现这个工艺过程的程序、内容、方法、工具、设备、材料以及每一个环节应该遵守的技术规程,用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用于指导工人生产和进行工艺管理的技术文件。它具有生产法规的效力,是组织生产时技术交流的依据,是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出来的文件。电子产品工艺文件主要包括两大类:工艺规程和管理用工艺文件。工艺规程属于指导技术操作的工艺文件,是指导企业组织生产、加工制造、工人操作、质量检验的技术文件,是先进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工艺规程对保证产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工艺规程主要形式有:工艺卡,工序卡,工艺守则,工艺说明及简图。

1 工艺规程的编制

1.1 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则和要求

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则:(1)编制工艺规程要充分体现产品图纸的要求,应按照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的原则确定工艺规程。(2)对产品关键质量特性要明确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并确定它的工序控制点,提出主导因素的控制方法。(3)充分利用企业生产实践经验和生产条件,尽量吸收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工艺技术和经验。(4)要按照产品的特点和生产纲领,确定采用哪种工艺文件格式。(5)工艺规程应由专业工艺人员负责编制,并履行审核批准手续。编制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1)表达工艺规程的具体格式应符合本行业的有关标准,例如,电子行业要符合电子行业标准SJ/T10320—92的规定。(2)工艺规程要符合“三性”的要求,即正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要求。

1.2 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

编制工艺规程,从装配开始,紧接着是机械加工,然后是毛坯制造。在编制工艺规程时,必须做到本工艺阶段满足下一工艺阶段的工艺要求。装配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工人进行生产操作和技术检验的重要技术文件,是组织生产的基础资料,是工艺文件的主要部分。装配工艺规程文件的编制有以下内容:(1)规定最合理的装配顺序,确定产品和部件的装配方法;(2)确定各单元的装配工序内容和装配规范;(3)选择所需的工具、夹具、设备等;(4)规定产品各组成部分装配和总装配各道工序的技术要求;(5)选择检验装配质量的方法和工具;(6)规定各装配工序的定额;(7)规定运送半成品及产品的合理方法。装配工艺规程文件编制内容主要采用工艺卡、工序卡、工艺说明及简图、工艺守则以及它们结合的形式表现。(1)工艺卡。工艺卡是针对每一零件的某一工艺阶段工艺过程而编制的一种工艺规程文件,它规定了零件在这一阶段的各道工序,以及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工时定额以及所用的材料规格。如电气装配工艺卡、扎线工艺卡、油漆涂敷工艺卡等。(2)工序卡。工序卡是规定某一工序内具体要求的工艺规程。在工序卡中,规定了装配操作顺序,该工序的详细操作方法、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使用的设备、工装、夹具,必要的简图,检验卡(检验作业指导书)和注意事项等,因而也可称为作业指导书。(3)工艺守则。工艺守则也称操作规程,是企业实施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是根据同类工艺操作来制定。一般是重要和关键工序才制定工艺守则,其内容有条文、表格、制度等。它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适用范围,适用于哪类专业工种的工艺;材料及配方,与工艺有关的工艺材料牌号、名称、规格及配方比例;设备和工艺装备,工艺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工艺装备等;工艺准备,说明在操作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工艺过程,按操作中应遵循的顺序,叙述操作方法、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必要时采用示意图、表格、曲线等进行描绘,以便操作者掌握;质量检查,明确工艺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标准,必要时应该说明检查的设备和方法;技术安全和注意事项,指出在工艺过程中应采取的劳动保护、防火及人身、设备安全等注意事项。对于整机装配编制工艺守则的有关工作有:有引脚元器件引脚成型工艺、线圈绝缘处理等方面的工艺守则。(4)工艺说明及简图。它用于产品的装配,是针对具体零部件或整件的技术要求和规定而编制出的工艺过程的说明,与装配工序卡配和使用。

1.3 工艺规程审批

工艺规程编制完成后,应履行以下三个手续:(1)审核。一般工艺规程由设计者自校后,产品主管工艺师、专职工艺标准员审查,关键工艺规程可经工艺处长审核。(2)会签。工艺规程经审核后,应由有关车间和部门会签。(3)批准。生产的关键产品的工艺规程应由总工艺师批准。

2 电子产品工艺文件的成套性编制

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制造质量,必须要确保工艺文件的正确、完整和统一,因此,电子工艺文件应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格式编制配套齐全,即应该保证工艺文件的成套性。为了保证工艺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企业在编制产品工艺文件时,应该根据产品类型和生产性质,参照行业标准“SJ/T10320—92工艺文件格式”、“SJ/T10375—93工艺文件格式的填写”和“SJ/T10631—1995工艺文件的编号”这三个标准所规定的对电子行业企业的基本要求,同时参照电子行业“SJ/T10324—92工艺文件的成套性”标准,在设计的工艺规程基础上,编制电子产品的工艺文件。工艺文件的成套性是为组织生产、指导生产、进行工艺管理、经济核算和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以产品为单位所编制的工艺文件的总和。

3 工艺文件的管理

当工艺文件经审批,符合齐套性要求,并经生产考验证实其成熟后,应成套归档至企业技术档案室统一保管。技术档案室对所保管的工艺文件,应进行装订,其装订原则可根据各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状况,具体装订为若干分册,也可按工艺人员的分工划分成册装订。对工艺文件的保管应以检索、使用、节省等有利为原则,工艺文件的保管要成为企业技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工艺文件是产品生产重要的技术文件之一,本文从企业生产一线工艺的角度论述了工艺文件的两大组成部分、电子产品工艺文件的成套性编制和工艺文件的管理,着重讲述了指导技术操作的工艺文件———工艺规程的编制。

关键词:工艺文件,工艺规程,编制

参考文献

[1]王卫平,陈粟宋.电子产品制造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328.

[2]王天曦,李鸿儒.电子技术工艺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6.

浅谈装配钳工技术 第11篇

【关键词】装配钳工 专业技能 装配工艺

概论

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工件的加工。特别是装配钳工其特点是灵活性强工作范围技巧性强将一个个零件部件最终装配成一种机械设备需要许多专业技能的支撑才能胜任的。机械设备的精度性能的稳定使用寿命的长短都是装配钳工的专业技能决定的。

1装配钳工的基本技能

装配钳工的基本技能主要有:划线、钻削、锉削、锯削、錾削、铰孔、功螺纹、套螺纹、刮削、研磨、技术测量、精密量具的使用校正弯曲以及对机械设备的装配检验、调试等。做好一名合格的装配钳工更要有熟悉安全文明生产的相关知识。更要有经济合理的工艺制度。钳工的这些基本技能的掌握靠的是平时的勤学苦练。认真掌握这些手工技能的掌握是当好一名合格装配钳工的基础。只有掌握好这些技能才能在装配中保证整台机器的装配精度才能装出好的机器。

2装配图

装配图是机械设计中设计者意图的反映。是机械设计,制造的重要的技术依据。装配图是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和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以及装配,检验和安装时所需的尺寸和技术要求。所以我们在装配时,必须看懂图样中的性能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尺寸、外形尺寸和行为公差要求。

(1)在装配图中既有零件图中的一些特点同时也有因零件组合而带来的自身特点。

(2)当两个零件表面相互接触时只画一条粗实线。

(3)在剖视图或断面图同一个零件的剖面线方向和间隔应保持一致,两相邻零件剖面线方向不同间隔也不同,从而达到区别不同零件的目的。

(4)剖切紧固件(如螺钉,螺母,垫圈等)和实心体(如轴,杆,球,销,键,手柄等)时,若剖切平面通过其基本轴线,则按未剖切的外形表达。

(5)在装配图上一般步画出工艺圆角、倒角、退刀槽等工艺结构。

(6)在装配图中,用细双点画线,画出零件轮廓形状表示可动零件的极限位置或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

(7)相同规格的螺栓螺钉等在装配图上一般之画出其中的一部分,其余,用细点画线来表示中心位置,其数量可根据标题栏中的明细表示。

(8)装配图中的滚动轴承和密封件一般只详细画出一半,另一半用相应的特征画法画出。

在识读图时要加以注意。

2.1识读装配图的方法步骤:

(1)先看标题栏,初略了解零件看标题栏,粗看装配图从标题栏中了解装配体的名称和用途,从明细栏和序号了解零件的数量和名称从而略知其大致的组成情况以及复杂程度,从视图的装配图标注的尺寸及技术要求可知该装配体的结构特点。

(2)分析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从分析试图入手,了解零件之间的连接方法,配合性质等并读懂装配体的工作原理。这是识读装配图的重要环节。同时,经过以上分析进一步了解各零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从而可确定出各零件的拆装顺序。

(3)分析零件读懂零件的结构、形状。

利用装配图特有的表达方式和投影关系,抓住剖面线的方向和间隔特点把同一零件在不同试图中的部分形状分离出来再按前后层次的遮挡关系想象出被遮盖的部分的形状。从而读懂零件的基本结构形状和作用。

(4)分析所有尺寸,了解技术要求 分析尺寸

装配图中标注有必要尺寸根据规格性能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尺寸和总体尺寸。其中装配尺寸与技术要求有密切的关系因仔细分析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还包括部件在装配过程中或装配后必须达到的技术指标(如装配工艺和精度要求)以及对部件的工作性能,调试与检验方法,外观的要求。

(5)综合分析,归纳总结以上所读图的结果想象出装配体的全貌,从而想象出装配体的立体形状。总之,识读装配图关键是能够拆至零部件和为一整体。

3装配方法及步骤

按照一定的精度标准和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组成部件或将若干零件部件组合成构件或机器它的工艺过程称之为装配工作装配工件的好坏对整个设备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其装配方法有四种:

(1)完全互换法

零件按图样公差加工装配时不需要经过任何选择、修配和调整就能达到装配精度和技术要求这种方式生产效率高。主要在自动化流水线上使用,对钳工技能设计的要求但零件加工 精度要求高,制造费用增大。

(2)选配法装配

将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制造公差防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选取某种尺寸相当的零件进行装配已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选配发的配合精度取决于分组数,增加分组数可以提高装配精度其特点是分组后配合精度提高零件加工成本低可以互换但分组麻烦,容易造成半成品和零件的挤压。

(3)调整法装配

在装配时改变产品中可调整零件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已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其特点是不需要修配加工只需调整个别补偿环便可达到装配精度。

(4)修配法

在装配时根据实际测量结果改变尺寸链中某一个尺寸组成环的尺寸或者就地装配这个环,使封闭环达到规定的精度需要修配的组成环成为修配环。其特点是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不需要高精度的加工设备而且能得到很高的装配精度装配复杂需要装配钳工有过硬的技能和知识装配时间增加。

装配步骤

装配工作包括各种装配的准备、部装、总装。调整检验和调试还有喷漆涂油等保养工具每一步骤都需要装配钳工凭借专业的技能来完成。因此在整个装配过程中钳工都要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来保证所装配机器的精度特别是在调试阶段更应如此,才能使做装配的机器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要求是机器的使用寿命延长。

4结论

综上所说:当一名合格的装配钳工,掌握基本技能是基础。同时还要能正确看懂装配图和装配工艺文件装配工艺卡。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按照装配步骤边装配边检查检查每道工序的精度,检查本道工序的零部件以及装配精度。

【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装配钳工》中国社会劳动保障部出版社

[3]《钳工的工艺与技能训练》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子整机装配实践教学研究 第12篇

一、练好焊接基本功

任何电子产品, 从几个元件构成的整流器到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计算机系统, 都是由基本的电子元器件和功能部件, 按电路工作原理, 用一定的工艺方法连接而成。电子整机装配的连接方法有焊接、绕接、压接、铆接和粘接等多种方法, 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焊接。因此, 焊接技能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在最近几年里, 我指导学生组装过MF-47型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音乐门铃、声光控开关等, 学生组装整机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焊接技术不过关, 存在一些焊接缺陷, 如虚焊、堆焊、冷焊、桥接、空洞、焊料不足、过热、铜箔翘起脱落等。通过检查, 将焊得不好的点重新焊一遍, 往往就能排除故障。

二、做好元器件筛选工作

装配前对所装元器件进行检测、筛选, 是保证装配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环节。否则, 等到下道工序发现问题时, 再找原因必将浪费许多时间和人力。各种元器件在制作、运输、使用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 为此整机装配前一定要对所用套件进行认真、细致的筛选。此项训练要求学生做到:1.剔除外观不良, 有机械损伤, 引脚不正常的元器件。2.快速识读四色环及五色环电阻器的标称阻值和偏差, 并会用万用表测量出实际阻值。3.能识别不同型号的电容器, 并用万用表对其作出“可用”、“短路”、“断路”、“漏电”等质量判别, 会用万用表判断电解电容的正负极。4.用万用表判断出二极管正负极, 并能迅速测出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值, 判断其“好”还是“坏”, 三极管的管型及B、C、E。5.迅速指出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引脚的排列顺序。训练时要求学生先将套件分项粘贴在一块硬纸板上, 标出各种元器件的名称, 再根据老师的要求分项筛选。筛选时要细致、认真并做好记录。待全部套件筛选完毕后, 要求老师更换不合格元件。有时为了验证自己是否判断正确也可请其他同学或老师帮忙再筛选一遍, 其间,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动作是否规范, 使用仪器的方法是否正确, 结论是否有误, 同时, 对于不同的产品在元器件筛选时间上作相应的控制。

三、正确插装元器件

元器件的插装遵循先小后大、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里后外的基本原则。一般元器件的插装顺序依次为电阻器、二极管、电容器、晶体管、集成电路、大功率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

无特殊要求, 只要印制电路板允许, 通常采用贴板插装。功率小于1W的电阻可贴板插装, 功率较大的电阻可距板面2 m m悬空插装。电容、晶体管等元件采用立式插装, 元件体距板面一般为2mm。元件插装时, 标记方向要一致, 便于观察。插装方向应符合阅读习惯方向。

教师要提醒学生, 一定要按图插件, 并进行检查, 检查无误后, 才能焊接。这样可以避免错误, 减少返工活, 保护印制电路板不被损坏。

四、指导学生调试

元器件装配完毕后, 组织一次整机调试讲座, 首先讲解本整机的工作原理, 用理论指导实践, 着重讲解要调试哪些技术指标, 如何调试, 调试的步骤是什么, 在调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故障, 教师要视故障程度辅导学生先自行排除, 如确是疑难故障, 可由教师协助排除。确保调试工作顺利完成。

五、写出实训心得体会

调试完成后, 教师要求学生写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实训心得体会。指导学生认真回顾整个强化训练中有哪些收获, 成功在什么地方, 失败在什么地方, 有哪些可总结的经验, 出现了哪些问题, 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 避免错误, 才能在今后的实训中有所改进和提高。

六、实例:组装M-4 7型万用表

1、准备好实训材料和工具。

2、按元器件明细表清点元器件。

3、检查所有元器件, 保证元器件上的各种型号、规格、标志清晰;元器件应完整无损;元器件各项参数应符合要求。

4、焊接步骤及工艺要求

(1) 焊接主板。参照MF-47型万用表主板装配示意图, 插接元器件并进行焊接。元器件应排列整齐, 焊接牢固;焊点应均匀, 表面应光滑圆润, 无裂纹、气孔;保证无虚焊、假焊。

(2) 安装转换开关。首先将焊接好的电路板固定到万用表的机壳内, 然后安装转换开关, 此时从万用表的正面插入转换开关的旋钮, 最后用螺母固定转换开关。

(3) 安装后面板。将后面板固定于机壳上, 然后安装电池, 注意电池的极性不要装反。

5、调试步骤及要求

(1) 装配质量检查。总装完成后, 按原理图及工艺要求检查是否有元器件错装或漏装;各焊点是否有短路、虚焊、假焊、漏焊;连线是否正确;转换开关是否灵活、可靠。

(2) 通电检测。将转换开关置于欧姆挡, 两表笔短接, 看表头是否转动, 欧姆调零是否有效。然后选择直流电压挡测量3~5 V的直流电压, 观察指针是否接近测量值。用同样的方法检测其他档位的功能。

(3) 调试。该表调试非常简单, 可用位数字万用表进行校准。方法是焊好表头引线正端, 将数字表置于R×20KΩ挡, 红表笔接原理图中V3的负极, 黑表笔接表头负端, 调电位器RP2使显示值为2.5KΩ (温度为20℃) , 调好后焊好表头线负端即可。

七、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见表1。

综上所述, 整机装配技能训练是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 是实践经验的积累, 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电子整机装配是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学好这门课程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论述了焊接技术、元器件的筛选、元器件的插装及整机调试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焊接,筛选,插装,调试

参考文献

[1]王玫主编.电子装配工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费小平主编.电子整机装配实习.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6

上一篇:幸福成长下一篇:难以忽视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