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探究范文

2024-09-14

办法探究范文(精选11篇)

办法探究 第1篇

一、积极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体验历史情感

创设历史情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感悟历史,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创设历史情境常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图片再现情境,或者是通过角色扮演再现情境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历史,从而理解历史知识,形成历史素养。比如在 讲授甲午中日战争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黄海海战中的历史图片,并声情并茂 地描述了 邓世昌在 战争过程 中的表现: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号”已多 处受伤,全舰燃起 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 毅然驾舰 全速撞向 日本主力 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但这时日本人加大了火力,向邓世昌所在的“致远号”射击,“致远号”不幸沉入海中。邓世昌的随从想用救生圈救他但被他拒绝了,同时他还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不久,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壮烈殉国。通过这样的讲述以及情境创设,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得到黄海海战的悲壮气氛以及邓世昌的英勇表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将历史知识嫁接于生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即使是以 研究“过去的事”为主的历史 学科也是 如此。中华文 明作为一种具有传承性质的文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历史当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许多事都与一定的历史事实有关,笔者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努力寻找这些历史事实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比如说在讲授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时,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学生非常熟悉的《两只老虎》的旋律,接着让学生们齐声唱了一遍《两只老虎》,然后做了这样一个设问:“两只老虎是大家都熟悉的儿歌,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儿歌的旋律取自于一场战争。”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然后笔者再打出北伐过程中的这首歌的歌词: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接着提问:“军阀是些什么军阀?他们与帝 国主义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才开始授新课。这样一来 学生不仅兴趣盎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起到培养学生素养的作用。

三、理论联系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以史为鉴”是学习历史最重要也最根本的目的,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历史学科人文性和实用性的最终体现。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历史的影子,联系实际利用历史方法解决问题。例如新中国在社会主义探索阶段,由于片面追求高速度,强调“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运动,这些运动忽视客观经济的发展规律,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带来的结 果是对生 态的巨大 破坏。从这个历史问题可以看出,人类的发展进步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 律,不能以牺 牲环境为 代价来谋 取利益。从中使学生明白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进而学会学以致用。

总之,历史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一门艺术,重视对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将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以不断提升其质量。

摘要:材料新,信息容量大,能力立意要求高是近期高考试题的独特之处。试题的规范性、科学性日益提高,而每年的高考历史科目得分依旧不够理想,其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现在高考历史试题,更注重考查在科学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办法探究 第2篇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机制不健全

一些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并不健全,很多事业单位缺少内部监督机制的制约和监督。一些单位的领导不重视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内部控制系统并不完善。内部审计是组成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但有些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的岗位,但却安排一些不懂财务和审计的人员来担任这方面的工作,有一些事业单位甚至都没有设置内部审计岗位,这使得内部审计监督质量没有办法得到保证。一些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之间除了存在正常利益关系以外还存在其他利害关系,使得主管部门监管功能缺失,放松了对基层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由于对事业单位缺少了有效的监督导致了一些事业单位出现很多违规现象,也导致了单位中的领导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财经法纪观念淡薄,财务管理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不利于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

(二)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有些事业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很多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没有填写完全,比如有的凭证不填数量和单价,或没有经于人签字、只有领导签批等。有些事业单位对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填写的过于笼统,对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和内容不能说明清楚。一些单位没有设置总账,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混用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更正登记账簿上面的错误时使用的方法也不规范。还有一些单位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没有财务状况说明和报表附注,只有报表。这些现象都说明了现阶段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

(三)预算编制不够精确,预算执行不够规范

一些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虽然国家预算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应根据事业发展的计划来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但一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对本年度事业计划对预算的要求进行客观地分析而只是简单的采用增量预算法,即在往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系数来编制预算,这就导致了编制的预算和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并不适应。部分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管理不规范,预算外资金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但一些单位并没有将其纳入单位预算。有些单位对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对资金的用途随意进行改动,扩大了开支的.范围,导致部分单位经费使用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部门预算编制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使得预算编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一些部门的某些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专项资金支出范围存在着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一些部门对业务活动的开支情况通常是列出一个粗略的包干支出数,业务经费的用途与数目并不清楚,而仅靠预算编制部门难以进行准确的核算论证,这就不利于相关部门编制预算的准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和调整预算的现象较为普遍,也不利于项目绩效考核的进行。

有的事业单位经费开支不够规范,超发津贴、补贴、奖金、超支业务招待费的现象较为普遍,未能把支出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及其相关法规规定的标准之内。一些事业单位对专项经费的管理不够规范,挤占、挪用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专项经费资金效益的完全发挥。部分单位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没有界定清楚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界限,为维持日常公用支出,经常利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还有一部分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财务部门在对经费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常忽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一般是进行事后核算,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面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致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四)固定资产管理薄弱

长期以来,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事业单位的薄弱环节,资产使用效率低,存在资产闲置浪费、处置不规范等不良现象,资产流失比较严重。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的问题,实际已经报废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的资产却长期挂账未作任何处理;一些单位存在着大量的账外资产没有入账,导致资产处置更加随意;还有一些单位物资和工程项目没有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自行采购的公开透明度较差,更易出现侵吞国有资产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五)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事业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财务管理意识没有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有些领导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并不是很了解,不懂得对财务状况应用会计信息来进行分析,难以在经营运作中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一些财务管理工作者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算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财务管理者没有把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联系起来,把财务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致使两者严重脱节,不利于发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深层次存在的问题。很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知识落后,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系统学习以及后续教育,不能及时补充新的财务以及会计知识,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一)完善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

为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领导应充分重视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以及相关财务人员的配备,使事业单位内部潜在的风险可以得到及时地批漏。为完善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国家应进一步和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法规体系,使得事业单位监督工作有相关的法律规定相依循。要事业单位的监督内容具体化,建立起量化的财务监督模式,使财务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应设立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行对各种凭证进行核查,并要明确责任,督促核查人员认真仔细的工作。应加强对收款票据的管理,对空自票据的保管、填开、收款和审核进行分工负责。要正确使用票据和规范填写票据,填写的内容要清楚、真实,并要已经开完的票据及时销号,避免票据丢失现象的发生。还应规范凭证流转程序严格分离开票、经办、审核、审批收付款等职责,强化会计核算。

(三)加强预算管理,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为加强预算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对预算控制制度进行完善严格执行各项标准。还应对预算方法进行改革细化各部门的预算,利用预算的绩效来衡量预算资金使用的有效性。预算管理中的必要环节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即预算考核不仅是预算控制和纠偏的基础,也是下一年度进行预算编制的条件,因此很有必要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总结。事业单位应将各项收入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各项收费应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及标准,同时要健全服务收入分配制度,在拓展服务和经营范围的同时要处理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执行支出审批程序,应按实例支各项费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由于预算管理涉及方面较广,而财务部门的职能有限,在整个单位内无法有效地实施预算管理,为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应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单位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和支持预算管理组织任命单位负责人为组长,使其具有权威性。全面预算是将单位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单位内部管理活动或过程的总称,由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评价与激励组成的管理控制系统。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应对本单位人员编制、资产分布、工作量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来确定本单位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应根据上年预算执行情况,以单位事业收入为重点,并结合行业特点和其他相关因素来确立单位收支目标,还应对本单位收支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单位还应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多次平衡”的方式层层落实到科室、业务收入部门,要建立预算责任制度和评价与激励机制,以保证全面预算的有效执行。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遵守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及时盘查定期清查,通过账务清理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确保单位账务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应加强固定资产的机构管理,在钱物分离、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等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设计制定一套完善合理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流程,确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环节和内容,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是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章可循。

(五)增强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水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探究 第3篇

【关键词】水利专项资金;水利基础项目建设;水利发展;专款专用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和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如何保证水利专项建设资金合理高效使用、加强管理是摆在各级管理部门面前的首要问题。水利工程经费涵盖了水利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如何确保水利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是促进水利建设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通过历年国家审计公告资料显示为什么各行业各部门违规使用专项资金屡见不鲜,专家认为,我们水利资金违规使用现象严重的原因,从制度上来说,在于事先防范不够,长期习惯于事后追究,是导致水利建设资金被滞留、挤占挪用等方面的主要原因;究竟如何保证水利专项资金合理正确使用是摆在我们基层财务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结合近年来在基层经济管理工作中的认识试谈几点看法

一、水利专项资金具体性定义

什么是水利专项资金呢?水利专项资金是指为支持水利事业发展而安排的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它的使用范围主要是:防汛费、抗旱经费、岁修费、水文专项经费、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监测费、水土保持专项经费、水政水资源管理费、勘测设计费、技术推广费及其他专项经费等。

二、水利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国家拨付的水利专项资金,虽然奴囱政府与地方政府制定一系列的监督管理制度与措施,但在水利专项资金的使用上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筹资渠道单一,资金落实情况不到位:我国水利专项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资,而且在相当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水利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投入,由于这些地区存在财政困境,往往不能有效的落实申报水利基本建设项目配套资金,或造成专款不能专用、专款挪补急用的情况。使得水利专项资金得不到有效配给和利用,造成建设项目不能及时开展,严重滞扰了当地水利经济发展。

(二)机制不健全,资金使用效率低:当前我国水利建设项目存在各项机制不健全的情况,投资、融资、项目管理、内部控制等等都有机制漏洞,造成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甚至存在有些不法之徒钻营漏洞,侵吞资金的现象存在。较多地方政府存有“不要白不要”的心态,申报水利建设项目后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足够的调查研究和项目可行性论证,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缓拨、欠拨数额较大:由于我国对专项资金的配给及拨转过程控制的各项体系建设都尚在完善阶段,又缺乏灵活机动的融资形势,造成对政府划拨资金的依赖性过大,资金源过于单一,容易致使专项资金缓拨和欠拨。

(四)是改变资金投向和用途,违规截留、沉淀资金比较严重;

出借、娜用、串用水利专项资金。四是国俊资金多头开户,转存、混存,以及配套不足等问题也很突出,是随意调整年度决算、虚增项目到位资金、虚报工程进度,虚列决算等。

总之,上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水利基础项目建设发展。

三、建议和措施

目前,对于在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和落实越来越被中央财政和各级政府重视,为解决水利专项资金在拨付使用、审计、内部控制等领域产生的各种问题,避免贪污浪费更违法违纪事件发生,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提高各级政府及相关水利负责人的思想觉悟。高度重视国家拨付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既是对国家水利基础民生建设的负责又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负责。避免出现由于领导干部不重视或者追求政绩立项把关不严格、论证不准确、一些项目投资损失严重;部分项目没有实施或未按期完成、未能发挥效益;项目建成后管理不善、损失浪费;项目建成后闲的问题;项目资金不足、规模效益不明显等问题

(二)制定合理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水利工程项目涵盖范围较广,专项资金的种类繁多,国家制定的相关条例的触角无法涵盖全部,这使水利专项资金在管理上存在着实质性和细节化的困难。因此,各级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和项目建设特点自行制定相应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制度在制定时需要遵循:制定的制度要严格遵守国家的规定;切实的体现水利专项资金自身的特点和相关的要求;切实将资金整体使用的原则体现出来;全面规范建设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如切实施行专项资金必须实行专户存储、专户管理;不得与其他专项资金混收混支、混户核算,执行报账制;项目按规定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等财务措施。

(三)切实加强对水利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审计机关要把水利专项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作为审计的重点,对水利资金接触单位每年审计一次,检查资金流向是否合理合法,资金拨付是否及时,配套资金是否按规定配套.有无挪用、虚列、损失浪费等问题。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制定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搞好审前调意、制订好审计实施方案。做到有的放矢。抓好三项审计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到随时跟审,避免秋后算账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影响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

(四)强化资金预决算管理预算管理是水利专项资金管理的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控制资金最为有效的方法。水利专项资金要在使用时,对具体内容以及资金走向做一深刻的汇报。而且在确定顶算方案的时候,让预算方案具有相应的刚性。如果一旦因为某些不正当因素使得实际使用的经费高于了顶算方案,财务部门可以直接拒绝其想要补款的要求。这样可以让财务部门真正的发挥监怪与管理的作用,严格的控制资金在佼用时的浪费现象。在年末做资金的具体使用报表时,对于超额部分做相应的分析,找寻实际的原因,避免下次再出现相同的超额情况。

(五)对水利专项资金在具体使用上进行跟踪管理与适时监督对水利专项资金的其体使用进行跟踪管理与适时监任,可以有效的避免资金娜用、私作他用的现象,进而使水利专项资金的真正价值得以实现。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检查监督,实行跟踪反馈责任制。在水利单位工作的财务人员,要对整个水利工程在使用专项资金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建筑材料采购人员要对每一次的采购计划做系统性的记录,切实加强对材料的进库出库的管理力度。同时,财务部门的管理者要及时核实专项资金的使用去向,确保资金能够有效的被利用,而且一旦发生问题要及时的进行解决。在做年度总结的时候,要切实的对未竣工的项目进行资金的整合与总结,避免余款被娜作他用。

四、结语

我国水利专项资金是确保我国水利建设项目实施的重中之重,如果保障专项资金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关系到我国国情民生的一项大事,只有各级政府严抓实管,将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国家水利建设的发展,保障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新农村规划与农村产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CARS-10-P19)资助项目李淼,熊兴耀 著/ 2011-12-01 / 苏州大学出版社

企业小额采办管理办法设计探究 第4篇

关键词:小额采办,管理办法,设计

一、引言

小额采办是指为满足公司日常办公和管理, 针对不在企业采办业务系统范围之内的临时性、消耗性非生产使用的管理物资、生活物资或服务的采办或购买行为, 小额采办的物资或者服务的价值一般不超过企业资产规定的固定资产最低标准。由于小额采办业务单笔发生金额较小, 采办的物资为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 其价格等信息比较公开透明, 企业监管机构往往重视和关注不够, 同时也由于在这方面的制度也不够完善, 造成个别采办业务不规范, 蕴含着较大的合规风险和廉洁风险。

二、小额采办业务的影响因素

1.小额采办业务的效率

效率是指在某管理流程下, 企业在业务流程控制方面投入的时间、资源以及收到的产出、管理效果之间的比率关系。小额采办作为企业重要管理流程, 直接服务公司日常管理和生产经营。有效率的制度设计的特点是:在法律的框架下, 根据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分工进行专业授权控制, 在符合预算控制前提下, 根据需求单位的时间、质量要求内提供采办服务的制度安排。高效的小额采办管理制度设计弥补了企业采办管理流程, 防范了合规风险和廉洁风险。

2.供应商的确定规则

不同的供应商可能会给企业提供不同的物资或服务, 供应商对小额采办的物资或服务的供给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合理、科学的制度流程设计, 不仅在于能够公开、透明的说清楚供应商确定的规则以及路径, 而且还能给保证供应商为企业供应物资或者服务的同质性。供应商确定规则和来源是小额采办管理办法的重要内容, 公开、透明的小额采办供应商确定路径, 对保证物资或服务的供给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3.采办价格的确定机制

采办价格的确定是小额采办制度的核心, 也是审计等监督机构关注的重点内容。成本是评价小额采办业务流程的关键指标, 根据公开的价格确定机制快速完成小额采办业务, 是高效率小额采办管理流程的重要特征。

4.采办授权是否合理、充分

授权的科学、合理性影响小额采办的合规性、也影响管理效率。比如:小额采办申请不作审批权限区分, 无论采办金额多少, 从申请者到批准人“一签到底”。显然, 这种控制方式影响办事效率, 降低了内部控制制度在公司合规运营中的作用。反之, 小额采办业务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开展, 往往形成监管空白, 容易滋生腐败、产生廉洁风险。因此, 根据企业管理实际情况, 建立适当、科学的授权, 对于充分利用内控制度在规范公司日常管理, 对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廉洁从业水平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小额采办管理流程的关键控制点

1.是否按照业务授权设计专业审核

专业审核只要起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 业务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现有资源的情况, 审核该笔小额采办的必要性。例如:该物资可以利旧、或者该物资服务的购买不符合企业现有规定等, 审核单位可以拒绝批准做出利旧建议。二是, 主管部门根据小额采办申请的预算设置是否合理, 价格确定机制、供应商确定机制是否合规等情况进行审核, 对于不如和预算控制要求的, 价格和供应商确定机制不符合规则的小额采办申请不予批准。专业审核是小额采办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它从必要性和合规性两个方面予以审查, 是决定小额采办业务是否能正常开展的重要环节。

2.是否设计批准权限

根据如前所述, 高效、科学的小额采办管理办法, 应当是根据业务权限进行了充分授权的流程。小额采办申请是否依据不同的授权得到批准也成为了关键控制要素。例如:某企业部门经理层级的批准权限是单笔人民币2000元以下的小额采办申请, 超过这个额度的小额采办申请均由企业的领导层批准。因此, 高效的小额采办业务流程而言, 设计不同的批准权限显得十分必要。

3.是否设计小额采办物资确认环节

小额采办的结果是否有效, 需要申请部门进行确认。当申请部门根据小额采办申请料单确认、接受采办的物资或者服务时, 才被认为该采办行为是有效的。否则, 可以认为该采办行文无效。因此, 作为申请单位的最终接收和确认, 应该被认为是小额采办流程的关键控制环节。

4.是否设计动态跟踪机制, 集中管理小额采办物资

由于小额采办的临时性特征, 很多物资或者服务往往是临时满足某项工作需要而购买的, 因此, 有些可循环利用的物资在完成其“临时性”使命后, 需要管理部门继续跟进管理可以继续提高其使用效率, 为企业创造价值。建立动态跟踪机制, 对采办了结之后的物资是否完全消耗、可否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对于降低小额采办成本, 提高物资和服务的利用效率有重要的作用。例如:项目组为达到定量数据业务存储的目的, 申请购置的大容量移动硬盘等, 这些为临时用途采办的物资待项目结束后应当由主管部门回收统一管理以循环再利用。

四、小额采办管理办法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价

制度的检查评价是通过检查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情况, 经过相关测试对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的行为。企业监督机构应当根据小额采办管理办法的运行情况, 通过观察、询问、检查、再执行等手对管理办法的设计情况、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关注小额采办管理流程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方面发生的实际变化, 并基于检查结果及时修正管理办法设计方面的瑕疵, 加强对办法执行情况的监督。

五、结论

本文基于企业小额采办管理实际分析了企业建立完备的小额采办管理办法的必要性、重要性, 分析了小额采办业务的效率、供应商的确定规则、采办价格的确定机制、采办授权是否合理、充分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是否按照业务授权设计专业审核、是否设计批准权限、是否设计小额采办物资确认环节、是否设计动态跟踪机制, 集中管理小额采办物资等四个关键控制点, 并对管理办法的检查评价进行了说明。本文提出了管理办法的设计到检查的一个完成的闭合环节, 对小额采办领域的合规运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何佳钰.浅谈采办管理中的信息机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11) :40-41.

办法探究 第5篇

关键词:区域管制;工作效率;具体办法

在进行空中区域管制工作时,涉及的层面、部门和人员较多,不同部门需协调合作,才能更好地开展交通管制工作。管制单位一般情况数量较多,在对飞机进行指挥时需综合各方因素统一管理,这将有利于提高区域管制工作的效率。因此,需对每个管制区域进行统一的人员调配,并且加强班组资源的管理,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1 区域管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开展区域管制工作时,应尽量保持扇区与扇区间的协调。各管制单位间应签订各种管制条约,使得区域管制工作更加的简单、有序,并且方便相互协调。但在实际的管制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急需改善。对扇区的移交规定进行详细的研究后可知,一般在固定的航行因素的条件下进行普通移交,并且这些固定的航行因素具有强硬的设备支持,若管制人员在工作过程对普通移交的模式司空见惯,那么当特殊情况出现时,管制人员的反应时间会较长,进行协调时会较为困难,不能合理地进行空中区域划定。因此,不同管制单位间会出现一些协调性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应正视和重视,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区域管制工作的效率。

2 区域管制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民航协调体系仍是空军统一管制、民航统一指挥的模式。一般而言,民航应在固定的航线或航路上飞行,若没有得到空军允许,管制员在进行飞行指挥时,应注意空军指令,不得让民航航班偏离固定航线,进入禁区。实际上,民航飞行的空域自由度较小,因此,在进行空域划分时,会出现一些民航航线、航路甚至是机场区域被空军航空区域覆盖,导致无法进行最短距离、最短时间的航行,这大大地提高了民航区域管制的难度,也增加了军民间的矛盾,不利于两者的和谐发展。除此之外,空中交通的管制员和飞行员的素质对区域管制工作效率高低也有直接的影响。管制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为管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若总体素质较低,则飞机在飞行量较大或一些特殊情况下,其安全性大大降低,并且不利于飞机飞行的协调安排,为民航航空飞行带来安全隐患。

3 提升区域管制工作效率的具体办法

3.1 注意现场监测系统的变化情况 管制现场工作时管制工作流程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之一,现场工作人员的判断对飞机的安全飞行与着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现场工作的负责人员其责任重大,需对现场进行有效的监控。在现场工作中可发现,区域管制设计的部门、人员众多,进行有效的管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每个管制单位都有一名班组组长负责,但仅凭组长的力量不足以实现区域管制的高效施行。因此,应构建重点监测系统,对现场进行有重点的监测,以观测现场的实时变化。

根据工作量的多少可将监控分为两部分,一是工作量较大时,各个岗位的管制人员需集中精神进行检查,而此时组长应关注是否有人员出现疲劳、不适等情况,观察现场是否有干扰情况等;二是工作量较小时,班组组长需重点关注管制人员的精神集中情况。防止管制人員产生不良情绪和思想。并且组长以不时随机向不同的管制人员提问,以考察其对管制工作的认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此外,现场工作的纪律问题一直阻碍着现场监控管理的工作,因此,应严抓纪律,对上班出现早退、迟到现状、犯粗心错误等进行严肃批评,并给予相应的惩罚。从而很好地集中管制员的注意力,激发管制员工作的热情,进而更好地促进区域管制工作的效率的提高。

3.2 在技术上给予充分的保证 进行区域管制工作,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支持与保证,根据管制人员的不同知识构造和管理技术操作水平,分配不同的业务,因此,需保持良好的管制习惯。如果人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那么能够使管制人员在工作中受益一辈子。培养好的习惯十分重要,同时也需制定管制规划、引进先进管制设备和理念方法。部门老员工认为自己的管制理念是最好的,不接受新的理论与先进设备,沉浸于陈旧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3.3 对班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为提高区域管制工作的效率,需优化资源配置,对空管管制人员进行取长补短,让优秀人员得到合理的分配。比如,有的管制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很好地处理一些较为棘手的案子,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管制人员,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并且帮助其他管制人员工作进步,从而提高管制效率。因此,应发挥班组不同管制人员的特长,并将特长应用在工作中,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发展。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应从实际出发,根据管制人员的不同性格、行为习惯、思想道德观、专业知识储备和技术修养,在配置时注意互补。在进行配置时应考虑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调配,从而实现人员性格、性别和年龄等方面的区别,提高管制工作的效率。

3.4 强调内部沟通 区域管制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涉及的知识、技术和人员等较为复杂,需要进行内部的沟通,协调各部门和人员间的关系,了解各管制人员的情感、思想、观念等情况,并对其进行沟通、谈心,使得区域内保持一种轻松、和谐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透明、更加信任。区域管制工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效性,数据在不断的变化中,因此需及时进行沟通,防止信息的滞后。

4 结束语

区域管制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需进行持续性的奋斗,并且各管制人员和飞行人员都需重视区域管制工作,努力改善自身不足,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为提高区域管制工作的效率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开展区域管制工作时,需加强分配和管理各方面的资源,对每种资源进行合理的组合、分配,保证民航系统的有效、安全和稳定的运行,促使区域管制工作的效率高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宗月鑫.浅析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与人的关系[J].电子制作,2013(14).

[2]李旭东.空中交通管制中的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1(28).

创新优化电力通信网络的办法探究 第6篇

1电力通信网络现状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业务主要是靠电力通信系统传输的, 因此它对电力通信系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当电力通信系统出现问题时, 必然会对整个电力系统产生重大影响。这就使电力系统各部门对电力通信网络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既要求它具备一定的通信能力, 又要求它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我国电子通信网络的设计水平还比较低;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也没有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电子通信管理系统;同时也缺乏针对网络安全的监管。

2电力通信网络的主要问题

2.1稳定性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电力通信网络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仍然会出现很多故障, 例如稳定性差, 安全性低等。电力通信网络的系统如果不稳定就会大大降低电力系统运行的质量, 甚至导致电力系统的崩溃, 严重威胁着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 因此它的稳定性仍然有待提高;此外, 电力通信系统在设计时不能够充分的共享资源, 因此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许多电力设备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就要进行维修, 否则就会加快老化, 这些使用时间较短的电力设备一旦出现问题, 就会直接影响到电力通信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2.2质量问题

电力通信系统的网线通常采用的是单线传输, 并且用来制作网线的材料也是硬度不高的铜, 这种材质容易造成很多故障。例如, 单线铜线容易断裂;线路过细容易造成运输障碍, 影响运输质量;网线的屏蔽能力低, 容易受到干扰等。由于各个地区的用电量不同, 当用电量大时就会导致主干网络上的数据传输节点多而复杂, 因此会产生很多失效事件, 最终影响传输质量。

2.3管理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电力通信网络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国内的变电站数量也越来越多, 因此新出现的数据传输节点也在不断增加到原来的网络线路当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 数据传输就要经过更多的节点, 一旦电力通信网络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 就会影响信息传输质量。当出现以上问题时我们就需要对电力通信网络进行管理, 一般网络管理分为三个层级:一级网络、二级网络、三级网络, 其中一级网络相当于总网络, 它是整个网络的基础, 在它下级分别连接二级网络和三级网络, 二级网络和三级网络属于分网络, 这些级别的网络各自连接外网, 由此构成一个个相互交错的网络圈。此种做法的目的是使传输数据分流, 这样就可以提高传输质量, 保证传输速度。

3电力通信网络的优化措施

3.1健全电力通信网络管理机制

电力通信网络的管理要根据当地的相关管理条例来制定, 并且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在管理体制建立后, 相关部门要严格监管, 及时做到电力通信网络的维护和升级, 并且要完善电力通信网络设计理念, 增强设计工作的可靠性, 在设计时也要注重对电力通信网络进行综合判断。

3.2优化线路维护

在设计之初应该选用优质材料, 使用优质的传导线, 降低接头的数量。同时要建立故障检测机制, 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电力通信网络的故障检测机制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系统故障, 并在维修时为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3.3优化数据传输网络

SDH是电力通信网络的主干数据传输网络, 它是电力通信网络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SDH网络传输方式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主要的传输方式, 它取代了传统的电力通信传输方法, 成为当前各种电力设备的主要传输网络。传统的电力通信网络规模大、结构单一, 这导致其稳定性远远不够, 这就要求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 将传统的大规模传输网络改建成许多小型的环形传输网络, 以此来提高传输网络的安全性。

优化方案的提出主要是为了保证电力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营, 因此, 在网络的改建过程中要按照实施标准, 对机房、电源、光纤等设备进行综合规划, 使之有规律的进行调整, 并按照核心——边缘顺序进行优化。

4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革新, 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络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安全性低, 稳定性差, 这些都是电力通信网络优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方案, 希望能以此来促进我国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洋.论电力通信网络运行的技术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18) :178-179.

[2]全源.电力通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9) :83-83.

[3]朱培发.电力通信网络故障问题的判断和措施分析[J].科技与创新, 2014 (07) :148-149.

[4]王越, 黄毅.我国通信网络的智能化建设和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 2014 (22) :203-204.

办法探究 第7篇

关键词: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解决策略

1981年教育部颁布了 《关于试行高等学校教师工作制度的通知》指出: “教师工作量包括教学工作量、科学研究工作量和实验室建设工作量等”[1]。教师教学工作量是教师工作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工作量考核己经成为我国各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公平、合理的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师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师教学工作量又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指导实习、指导社会调查等工作量[2]。目前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中大部分只按照教学课时计算 “量”,对教师职称、课程类型等没有区分度,也没有对教学效果 “质”进行考核。本文从理论教学工作量的核算入手,在计算教师教学课时的同时,兼顾教师职称、课程类型等,再根据教学效果进行 “质”的等级评定,将 “质”和 “量”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最终体现在教学工作量的核算中,以期能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在现行的理论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中,大部分是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执行计划及教学大纲规定的理论课程计划学时为基数,乘以相应的合班系数,作为理论教学工作量。针对目前这种计算方法,本文提出了以下影响教学工作量计算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1应充分考虑不同职称教师的工作情况

教育部关于 《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中指出: 讲授一节课,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讲课工作量分别约为4、5、6、7小时[1]。由于学术业务水平、教学经验、资料积累量等差别,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讲授一节课所需要的备课时间等有着显著的差异,而现行的工作量计算办法中并没有体现出这种差异。并且现行的计算办法中,只考虑了课中工作量,却对课前( 备课) 、课后工作量( 批改作业、课后指导) 没有过多的考虑,而此却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本文认为, 应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并以此为依据来减少低职称教师的定额教学工作量,以便让其有更多的时间 “充电”; 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 “导师制”,让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称教师起到传、 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更快的成长起来。

2要考虑到不同课程类型的工作量的差异

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各类课程有1000门左右,如果每门课程都赋予特定的课程属性参数,太过繁琐而不利于管理。我们从计算教学工作量的角度对理论课程进行了如下分类[3]:

在确定课程系数的时候,要根据课程类型的不同,充分考虑课前、课后工作量; 根据每门课程的难易程度,确定适当的课程系数。如果同一位教师的同门课程有两个及以上的重复教学班,由于其课前工作量是一样的且不需要重复备课,则在核算重复班的教学工作量时不应该是简单的倍数关系,而应该减去其相应的一部分课前工作量。

特别要提到 “开新课程”和 “新开课程”这两类。“开新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需要,新增设的课程[4]。这些新增设的课程一般是目前学校从未开过的,对于任课教师而言具有更高的挑战性,往往需要付出比一般课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其付出的劳动时间远大于一般课程; “新开课程”则是对某一任课教师而言其首次讲授的课程,一般同专业的其他教师己经有相关的授课经验。 “新开课程”的教师可以通过向其他教师咨询、请教等方式获取一定的教学资源和授课经验,“新开课程”往往是刚入职的教师面临的教学工作挑战。“开新课程”和 “新开课程”这两类的实际工作量比一般的课程要大,特别是 “开新课程”其难度和付出的劳动量更高于 “新开课程”,在核算教学工作量时要从课程系数上体现出来[5]。以此鼓励教师开设新课程,更有利于学科、专业的发展。

3要把教学质量的考核体现在教学工作量计算当中

目前的高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实施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尤其突出,即没有体现出对教学效果 “质”的考核。例如: 同样的一门公共选修课,需要几个老师针对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来上。由于老师的教学水平、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等不同,教学效果及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也可能截然不同。如果忽略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只核算教学课时量,那么不同水平的教师就获得了等量的教学工作量,年终的课酬结算也就一样了。显然,这种简单的教学课时量计算方法有失公允。

现在很多高校都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除了例行的考勤制度外,也有各级听课、教学督导制度。院系应当充分发挥督导制度的效果,教学督导员的选择要求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且授课得到学生好评的教师担任; 为防止以偏概全有失公平,督导评分最终结果要取多位督导评分的平均值。每年的学期末都有学生网上评教,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引导学生正确履行自己的权利,为任课教师打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分数。考虑到学生是课程教学的最终受益者,学生评教的权重应该大于督导评教[5]。根据督导得分及学生评教得分,就可以对每个教师讲授的每门课程进行 “质”的评价,然后把结果引入到教学工作量计算当中。教学评价不能只看成是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也是对教师权力的一种维护,更是对教师教学工作付出的一种尊重[6]。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的制定,要考虑到课前、课中、课后及教学效果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论证,恰到好处的反映出教师实际的教学工作量,才能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等院校也要建立起教学常规奖励制度,鼓励教师们在教学第一线做出更大的业绩。

4结论

高校教师工作量的核算是一个复杂、难解的问题,不应只简单的计算教师的教学课时。本文对教师理论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阐述了教师职称、课程类型、教学评价等对教学工作量计算构成的影响及相应的解决策略。绝对公平的计算办法是没有的,我们应遵从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规律,充分考虑教学方方面面的情况,充分调研、吸取广大教师的合理建议,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才能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使其心情愉悦的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风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试行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的通知[EB/OL].(1981-4-20)[2014-06-18].http://www.chinabaike.com/law/zy/bw/gw/jtb/1339439,html.

[2]朱玉山,李力.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的一种计算办法[J].重庆高教研究,2015(2):75-79.

[3]霍天强,樊桂清.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1,9(5):35-37.

[4]刘国华.高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相关问题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56-58.

[5]吴勤.兼顾“质”与“量”的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模型[J].宁波大学学报,2013,7(4):65-67.

办法探究 第8篇

1 高层建筑施工的常见问题

1.1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不健全

高层建筑施工存在质量问题, 在于企业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没有给予充分重视、企业没有充分发挥对高层建筑施工问题的管理作用。企业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使得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1.2 高层建筑设计不合理

科学合理、考量全面的建筑设计是高层建筑实用、耐用的基础。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会发现很多由于欠缺考虑造成的设计失败, 例如对建筑结构受力的分析及对建筑工缝设计。这些设计上的败笔由于施工后无法进行修补, 则会导致高层建筑整体质量出现严重问题。

1.3 建筑材料质量差

部分不法企业使用偷工减料这种低劣的手段, 使用质量差或根本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进行高层建筑施工工作, 为了贪图个人利益, 而置他人的安全于不顾。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 将影响建筑整体的质量, 对日后正常投入使用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及负面影响。

1.4 建筑多处施工质量不达标

地基是支撑高层建筑的保障, 在高层建筑整体施工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层建筑楼层高、层数多, 地基承受着高层建筑整体的重量。若地基不稳或地基的施工质量不达标, 则易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 导致各楼层墙体裂缝, 对建筑整体的质量产生恶劣影响, 极易出现渗漏问题, 同时对日后人们的正常使用也造成了相当多的困扰及威胁。

2 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部门应充分提高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视, 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科学的施工质量目标, 将高层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系统化、细致化。同时, 将管理模式与人员配备有机结合, 实施质量目标责任化, 将施工质量的具体工作落实到位, 有利于施工企业管理体系及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效力, 有利于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

2.2 运用先进测量仪器, 提高测量精准度

在高层建筑物的整体施工工作中, 提高测量的精准度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基石。由于高层建筑的楼层高、层数多、施工量极大, 对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 在高层建筑实际测量工作中, 应选择最适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测量仪器并不断引进具有新工艺、新技术、测量精准度更高的仪器, 以保证高层建筑测量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快速、准确的完成测量工作。在测量工作完成后, 应对测量结果进行复核和校对。在保证测量精准度的同时, 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2.3 建筑物养护工作充分落实到位

目前, 我国建筑行业通常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进行高层建筑的施工工作, 该技术虽然有缩短工程施工周期的优势, 但由于后期养护工作没有充分落实等人为因素, 也会出现混凝土强度降低的现象, 从而造成整体建筑质量受到影响。企业应重视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指定专门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建筑物养护工作, 并对其进行养护工作方面的培训, 使建筑物的养护工作做实、做好, 以达到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目的。

2.4 严格控制高层建筑施工材料

建筑材料对于建筑物来说, 起着支撑的作用。由于高层建筑具有层数多、楼层高的特点, 施工质量必须得以充分重视。而建筑材料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施的整体质量。所以, 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应当加以控制。选择符合标准的建筑材料, 为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提供保障。严禁使用不合格及质量差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 避免因建筑材料不合格而造成的墙体裂缝引起的渗漏问题, 甚至楼体倒塌造成的重大伤亡事故。

2.5 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监督管理工作

高层建筑施工监督管理工作为确保工程进度及监督工程质量提供了保障。监督管理工作在技术、阅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在每个建筑施工阶段做出的工程变更工作中扮演着掌舵者的角色。因此, 做好高层建筑施工监理工作, 对于保证建筑工期和保证建筑质量起着积极的监督管理及导向作用。

2.6 严格控制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

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常常会出现建筑设计与工程施工实际情况不一致的情况, 这时, 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具体情况修改建筑施工设计与工程。为了保证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 有必要进行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在出现影响工程量及工程造价的变化时, 则需要高层建筑施工监理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 力求将工程造价及工程量的变更控制在最小。严格控制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 对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做出了贡献。

2.7 严格控制工程进度

在高层建筑施工工作中, 不但要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对于工程进度的控制也至关重要。由于高层建筑楼层高、工作量大、高空作业多, 常常出现主观方面及客观方面的因素制约工程进度的发展, 如高层建筑施工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雷雨及暴风雪等恶劣天气。在工程进度上无论是提前或延后的时间变化都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工作安排、资金运转等。因此严格控制工程进度, 有利于高层建筑的按期完成和进度控制目标的实现, 有利于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

3 结语

充分重视并提高工程质量, 对于保证建筑使用者权益、维护企业信誉、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及美誉度、促进企业发展乃至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工程特点的了解, 发现影响建筑整体质量的源头所在, 并积极的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及应对方法, 对于提高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对于推动企业发展、建筑行业甚至国民经济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吕跃军.浅谈高层建筑质量管理控制[J].青海科技, 2011 (6) :121.

[2]李劲松.试论高层建筑质量监理的控制要点[J].科技资讯, 2007 (12) :108.

办法探究 第9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双师型”管理,考核办法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 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进入了新阶段, 民办高校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时代的发展与需求, “双师型”教师的出现成为必要的选择。但由于我国民办高校成立较晚, 快速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 尤其以“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和考核的问题最为明显。因此, 民办高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并不断完善考核方法, 唯有这样, 民办高校才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增强学校的专业建设, 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 民办高校要科学的分析社会需求和学校的教师能力, 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逐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的需要, 从而进一步为社会提供具备高学识、高能力和高素质的“三高”人才。

二、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现状分析

民办高校的教师不仅需要与本专业相关的深厚的理论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教学功底, 同时也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由于民办高校起步较晚, 又和一般高等院校的模式相类似, 造成“双师型”教师人数较少, 比例偏低, 管理落后, 致使办学特色不鲜明, 师资力量不强悍。下面是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分析:

第一, 对“双师型”教师了解较少, 领导不够重视。许多人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指拿到“双证”的教师, 并以此作为评判“双师素质”的标准, 忽略了“双师型”教师要以实践为主, 理论为辅的教学特点。同时, 当今社会制度不健全, 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不一定对等,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检验。另外, 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上, 认为生源是民办院校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重, 没有认识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扩大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和分析教师具备“双师型”素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第二, “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数量不足, 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民办高校经费短缺, 无法招聘更多优秀的、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学内容有特色的教师。因此, 大多民办高校的教师以高校毕业生为主, 进而导致师资力量薄弱。同时, 薪资待遇不高致使学校培养的优秀老师容易流失。

第三, “双师型”教师队伍投资费用不多或没有。民办高校办学资金短缺, 进而使得没有或只有较少的经费培养“双师型”教师, 使其知识水平难以跟上时代的需求。

第四,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不完善。“双师型”教师在职务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没有专门的制度, 无法实现“双师型”教师的价值, 难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 民办高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的考评体系还未建立, 无法有效的检验教师的实践能力。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颁布相关的实践能力考评制度, 致使教师实践能力难以提高。

三、对于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管理和考核办法

现如今, 我国民办高校对于“双师型”教师不重视、不鼓励、不支持的行为, 使的教师观念偏差, 认为“双师型”教师不重要。并通过以上分析, 发现“双师型”教师存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 我们对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现状提出一些管理的方法:

第一, 跟紧时代步伐, 培养先进的教育观念。民办高校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认识到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校领导要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宣传力度, 向普通教师介绍其重要性, 从而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激发教师向“双师”素质发展。另外, 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与管理, 扩大影响力, 激发教师学习的动力。

第二, 制定有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鼓励制度, 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民办高校应制定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数增多的政策, 从政策上鼓励教师向“双师型”的方向发展。学校则要在薪资待遇、职务评定、名师评选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方便。学校要制定有关鼓励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政策, 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民办高校应设置一定的款项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培养“双师型”教师, 提高他们的薪资等, 专款专用。另外加强与地方政府或企业的合作, 改善资金短缺的状况。

制定“双师型”教师的考核规定, 完善其考核体系。同时注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 以理论知识的考核为辅。另外, 只有符合教育部门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才可以颁发职称认证书。相关部门应严厉打击颁发证书能力不符的行为, 控制违法使用非教育局认证的职称评定的人数, 增加“双师型”职称评定的含金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只有民办高校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 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投资与培训, 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从而培养一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于爱红.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办法探究 第10篇

【关键词】锅炉运行效率;影响因素;解决办法

锅炉作为电厂生产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设备,对于电厂的生产效率、成本控制都有重要的意义,高效运行的锅炉可以有效的节约生产成本,降低发电煤耗,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电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符合国家节能降耗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随着更多新工艺与新能源的运用,让企业对高效能低污染的锅炉越来越需求,为了能保证锅炉的运行效率,我们需要对影响其效率的各种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解决的办法,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影响锅炉运行效率的因素

1.1锅炉给水品质 锅炉水是锅炉运行的基础条件,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锅炉运行的效率,我们一般从酸碱度和含气量这两个方面来衡量锅炉水的品质。锅炉水的酸碱度是由水中的离子含量决定的,水中离子含量高,水蒸汽中的杂质也就越多,而这些杂质会在在锅炉运行时跟着蒸汽而流动,最终附着在过热器受热面管壁上,时间久了以后会形成严重的积垢,这样一来就影响了热量的传播,降低了过热器的传热能力,过热器传热能力降低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排烟温度升高的情况。同时,管壁上严重的积垢会让管壁温度超过其极限温度而损坏,而且汽轮机的流通部分也会受到这些盐垢的影响,盐垢沉积附着在汽轮机叶片表明降低其光滑程度,减少蒸汽流通面积,如此一来叶片转动时流通阻力自然会加大,降低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1.2排烟热损失 锅炉的排烟温度和排烟容积是造成排烟损失的重要因素,而排烟温度和排烟容积之间呈正比关系。在锅炉运行中有多种原因都会造成排烟温度的升高,例如漏风、受热面结渣积灰、煤种选用不当、火焰中心偏高等,受热面结渣积灰會影响受热面的传热水平,降低了其吸收的热量引起排烟温度上升。一般来讲导致排烟温度升高、排烟容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漏风,这种情况容易在炉膛、底部水封、排渣机及烟道发生,特别是炉膛漏风更容易使排烟温度的升高,以DG2060/26.15-Ⅲ型国产超临界变压本生直流锅炉为例,炉膛漏风系数每增加0.1,排烟温度也会相应升高3~8度。

1.3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仅次于排烟热损失的就是固体未完全燃烧的热损失,是指部分固体燃料还没有在炉内完全燃尽,就随着灰渣排出而造成的热损失。影响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燃料的性质、炉膛结构、燃烧的方式和过量空气的系数。燃料本身性质的不同决定了燃料的燃尽速度、煤粉的细度和挥发分的含量都不同,而这些又影响着燃烧质量。较细的、挥发分高的煤粉更易于燃尽,煤粉的易燃程度和燃烧过程的稳定程度是成正比的,燃烧过程越稳定,所需的燃烧时间也会越短,燃烧的越充分,损耗的燃烧物自然也就越小。除此之外,锅炉运行过程中对于氧量的控制和炉膛内的过剩空气系数都会对锅炉的运行效率造成影响。

2、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

2.1控制锅炉水品质

为了保证锅炉运行的效率,首先应该解决锅炉蒸汽盐含量高的情况,应该制定措施,严格控制锅炉给水的品质,保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水处理标准程序配备锅炉给水,减少水中杂质,通过控制水中的含盐量来减少蒸汽中的含盐量;其次就是要安排人员定期对受热面内的盐垢沉积进行酸洗,清除管壁的沉积物;最后是要加强对锅炉运行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通过熟练掌握提升锅炉运行效率措施,来避免锅炉超温、超压现象发生,保护锅炉正常运行。

2.2降低排热烟带来的损失

漏风会直接造成锅炉排烟温度过高、容积过大,控制排烟温度和排烟容积是解决排烟热问题的重点,所以要想解决排烟热问题,首先要解决漏风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分析省煤器出口氧量在不同负荷下的变化以及锅炉总风量的升降,来调整送风量,避免造成漏风;同时,在锅炉运行过程中,要对锅炉水封槽的水位进行定期检查,以便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干式排渣机冷却风量;定期对炉膛、烟道等容易出现漏风情况的部分进行检查,锅炉看火孔、烟气取样孔和人孔门在使用后及时关闭,避免漏风情况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机组检修、停备的时间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可以用这个机会对空预器、锅炉各受热面等进行一下彻底清洗、吹灰,避免堵灰情况发生,提高受热面换热效率。排烟温度降低了,排烟热损失自然也就减少了。我们以SG--2008/540亚I临界参数汽包炉为例,当炉膛积灰厚度由l毫米增加到2毫米时,传热量减少28%,而当受热面积灰达到3mm,可造成炉膛传热量减少40%左右,相应炉膛出口烟温升高近300℃。受热面因为积灰而吸热不足,在一定负荷下只能采用增加燃料量来解决,但是这又会导致锅炉排烟温度的升高;当在#1、#2锅炉各安装数十个吹灰器后,排烟温度明显下降,如表一所示:

2.3降低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锅炉运行中,一次风可以起到干燥煤粉,为燃料燃烧提供部分热量的作用;二次风的作用则是为燃料的燃烧提供所必需的氧量,并卷吸高温烟气,决定燃料能否充分燃烧的因素,一是燃料自身性质,二就是炉膛的氧量。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煤粉种类来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同时合理的控制一次风和二次风的风量、风压可以提高煤粉的燃尽性。

同时煤种不同,其经济细度也就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计算得出不同煤种的经济细度,并根据经济细度来调整磨煤机煤粉细度,从而提高煤粉的燃尽性,达到提升锅炉运行效率的目的。

3、锅炉的日常维护、保养

想要保证锅炉运行效率,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锅炉停运这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不采取合理的防腐措施,溶解氧就会腐蚀锅炉汽水系统的金属内表面,一旦汽水系统的金属内表面被腐蚀,再次运行时,对锅炉的运行安全和运行效率都会产生极大的威胁,所以我们必须保证锅炉停运时锅炉汽水系统金属内表面的干燥,在对锅炉汽水系统进行检修的时候,放进锅炉水,利用预热烘干法对其表面进行烘干后做好防腐工作。

结束语

锅炉在运行中的效率,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的市场环境中,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就要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自然也就要关注锅炉是否高效使用。对锅炉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对于保证锅炉高效运行有很大作用,同时,也需要我们的锅炉运行人员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将更多高新技术应用其中。

参考文献

[1]肖琦.电厂锅炉运行及其设备维护问题探讨[J].机电信息,2013,09:76-77.

[2]邱中,梁进林,邱兵.电站锅炉排烟温度高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3,03:32-35+42.

[3]高文辉.关于电厂锅炉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7:38.

办法探究 第11篇

一、高中英语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高中英语课堂管理的主、客体定位存在问题。教师和学生都是高中英语课堂的核心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 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引导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和接收者。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 才能使课堂教学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但现实情况却是:部分教师主宰着课堂, 成为了课堂的独裁者, 课堂教学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走, 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剥夺了学生自主学生的时间和空间, 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笔者认为, 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成因在于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 没有分清主、客体的关系。首先, 教师没有明确自己的身份定位, 过分夸大了自己的引导地位,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够;其次, 学生方面, 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根本不能准确定位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有,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教师对课堂进行严格管控是情理之中的事。

2.课堂管理目标不明确。课堂管理目标分为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近期目标是指当前知识学习的目标, 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长远目标是指学生通过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 英语知识和英语素养都能有极大提高和改善。而教师在教学中却忽视了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差异, 将二者混为一谈, 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英语知识就够了。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的, 缺乏长远的规划, 英语课堂教学管理工作根本无法维系, 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3.忽视心理环境的管理。传统的英语课堂管理只注重纪律的管理, 忽视了心理环境的管理。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其学习状况息息相关,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都应该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的问题。而在现实教育中, 教师却严重忽视了这一问题, 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漠不关心, 一味强调知识教学。

二、解决英语课堂管理问题的办法

针对上述高中英语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 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解决办法。

1.树立正确的课堂管理意识。从哲学的角度分析, 人的意识对人的行为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思想意识可以为人的实践活动提供有效指导。教师在对高中英语课堂进行管理时, 首先得树立正确的课堂管理意识, 要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良好课堂氛围, 使高中英语课堂管理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

2.教师以课堂为出发点, 努力提高课堂管理效率和质量。要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对高中英语课堂进行角色定位。传统的教学模式里, 教师是管理者、领导者, 而学生是依附者, 顺从者, 这种角色定位极大地阻碍了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在新形势下, 必须要对高中英语课堂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必须要明确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 但必须保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 要革新高中英语课堂管理的手段。在对英语课堂进行管理时, 教师要全面把握英语学科应用性、人文性以及记忆性等特点, 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 保证课堂管理的实效性和先进性。

再次, 要对课堂管理模式进行评价和考核。对课堂管理的效果进行考核可以帮助教师看到课堂管理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帮助其更好地改进英语课堂管理。

3.将英语教学的特色与课堂管理相融合。与语文、数学以及其他学科不同, 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此, 在对高中英语课堂进行管理时, 绝对不能沿袭一贯的课堂管理办法, 而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将英语教学的特点与课堂管理相融合, 保证课堂管理的灵活性和科学性。

总之, 英语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高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高中英语课堂管理水平与整个高中英语教育质量息息相关。在这一全新的时期, 高中教育改革正在全面实施, 因此, 对高中英语课堂管理进行革新和完善以保证高中英语教学工作的与时俱进是完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举措。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了科学的课堂管理作保证, 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必定能取得长远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英语课堂管理中常见的一些管理漏洞和存在问题, 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 加强高中英语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针对目前高中英语课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通过研究, 总结和归纳自身多年工作经验, 提出一些加强高中英语课堂管理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帮助高中提高英语课堂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从而促进整个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管理,问题,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巨力.高中英语课堂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万源中学为例[D].2013.

上一篇:分类回收现状下一篇:政府财务绩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