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障碍疾病范文

2024-06-21

繁殖障碍疾病范文(精选12篇)

繁殖障碍疾病 第1篇

猪细小病毒病是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猪细小病毒抵抗力顽强,对环境温度、pH及一般的消毒剂均较稳定。在养猪较兴盛的地区,几乎都有感染PPV的猪只,没有明显发病。最主要的症状见于怀孕母猪。新母猪在怀孕前半期被感染。病毒进入子宫,感染胎儿,导致胎儿死亡,脱水干枯变成棕黑色,称为木乃伊胎。由于病毒逐一侵袭胎儿,被感染后胎儿发病死亡于不同阶段的怀孕期。许多母猪于第一产次配种前无自然感染的机会而没有免疫力。这些易感母猪在怀孕前半期感染PPV,会造成繁殖障碍。其实PPV广泛存在时,大部分母猪皆感染后免疫,第一次怀孕的母猪则例外,它们一旦被感染将发生系列障碍。

最主要的PPV感染症状是新母猪群头胎产下木乃伊化胎儿。有的新母猪分娩下整胎木乃伊胎儿,有的却产下几头健康小猪以及少数胎儿。如果没有木乃伊胎出现,有可能不是PPV。如果以下情形出现就怀疑是PPV感染症:

(1)新母猪群木乃伊胎明显增加,(2)母猪无任何症状,(3)流产率没有提高。母猪流产不是PPV症的病征,(4)怀疑被PPV感染的母猪,繁殖障碍只发生一次。

PPV感染造成的繁殖障碍是否严重,要看多少头新母猪配种前为易感而定。猪细小病毒灭活苗在新母猪配种前2月接种一次,可预防本病发生。此外,将新母猪初配年龄延至9月龄以后可明显减少PPV的感染。

2 猪的肠病素感染症

该病(死产,木乃伊化胎儿,胚胎死亡及不育症)是用来形容肠病毒感染而造成的繁殖障碍。当新母猪被引进农场时,由于存在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则引进猪或本场母猪仍可发病。

肠病毒所引起的繁殖障碍包括发情迟缓、流产及木乃伊、死产或产下少数猪仔。在引入携带不同血清型病毒猪只后,SMEDI综合症就会暴发,但是最常见的繁殖障碍还是多见于外购新母猪。

除了木乃伊化胎儿,猪的肠病毒感染通常没有别的特殊症状,猪细小病毒也能造成木乃伊化胎儿与本病较难鉴别诊断,如果新母猪头胎产下大小不均的木乃伊胎儿,很可能是猪细小病毒引起。如果此症状只出现在外购母猪的头胎,那么有可能是肠病毒所引起的。

由于肠病毒的血清型太多,尚无有效疫苗,最常用的控制法是使新母猪在配种前一个月,搜集断奶仔猪的新鲜粪便混入饲料。新引进的种猪亦可采用上述方法。

3 布氏杆菌病

猪布氏杆菌病是由猪布氏杆菌所引起。本病遍布世界各地,猪只可通过吃下被病菌污染之食物或交配时感染。当母猪同栏饲养时,流产胎儿,胎膜或分泌物被其他母猪吞食而感染。患病公猪大量排菌于精液里,经配种感染母猪,通过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均能感染。

大部分感染猪没有发现任何症状。主要的症状包括流产、不育和睾丸炎。当母猪在交配时受感染,怀孕早期发生流产,由于早产之胚胎太小,易被忽略,唯一的病微是大群的母猪在配种30~40d,再发情。母猪怀孕后35~40d发生感染则发生情中期或末期流产。许多母猪于流产后休息两个月不配种,通常会自己恢复。

公猪病期较长,患病的公猪不育或无性欲,但是一些患病公猪之生殖力或性欲却不受影响,其精液内含大量猪布氏杆菌,在配种时传染给母猪。

一旦有大群母猪在配种30~40d后再发情,应怀疑为本病。实验室诊断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为平板凝集试验,4min之内出现凝集的判为阳性。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 第2篇

摘要:随着猪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病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的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严重制约生猪产业的发展。2004年我们引进了带有外种血缘的外种猪洋二元母猪,进行了优良品种推广,结果80%的猪场母猪普遍出现第一胎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高达20%,而母猪一般无临庆症状,对这情况我们凝似是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故进行了血清调查。共采血抽样237份,分离血清212份,并对分得的212份血清全部进行蓝耳病(pRRS)检测,其中阳性80份,阳性率37.7%;对其中的160份血清进行了伪狂犬(pR)检测,160份进行了猪瘟(HC)检测,160份血清进行了细小病毒(ppV)检测。结果表明:一十三个猪场均有以上母猪繁殖障碍病存在。由此可见:母猪繁殖障碍病在我县外种猪场已普遍存在。

关键词: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调查;血清学;检测

As hog farms have increased in both size and efficiency,so have hog disease types,In rencent yesrs,the problem has been especially serious among breeding sows,where disease has increased inferticity and negative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g breeding industry In 2004,blood was collected from 237 sous From these,212 samples of serum were successfully produced and tested for bluc Ear pisease(pRRS).The positive test rate Was 37.7 percent(80 positive samples)Also tests for three types of disease porcine pseuudo rabies(pR),swine Fever(HC),and wicroscopic Viral infection(ppV)were performed,each test on 160 of the samples.Sow;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是近年来危害母猪的一种主要的疫病,现已被广范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畸形胎和母猪不育、配不上种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此病主要包括猪瘟(HC)、猪伪狂犬病(pR)、猪细小病毒病(ppV)、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猪乙型脑炎(JE)等几种病。2004年我们对存在有明显繁殖障碍病的13个猪场的237母猪头进行采血,分离血清212份,并对分得的212份血清全部进行了检测,对其中的160份血清进行了猪伪狂犬、猪细小病毒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母猪繁殖障碍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现将详细情况分述如下。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被检血清

被检血清来13个母猪场,耳静脉采血,3600转/min分离血清,待检。

1.1.2 主要诊断试剂

蓝耳病ELISA试剂盒:由美国IDEXX公司提供;

猪瘟诊断抗原及阴、阳性血清:由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

猪伪狂犬LAT诊断液试剂盒:由华中农业大学提供;

猪细小病毒LAT诊断液试剂盒:由华中农业大学提供。

1.2 方法

1.2.1母猪繁殖于呼吸综合症方法:间接ELISA

A采样:常规采血,分离血清,无腐败、溶血、凝块和沉淀。

B准备:

A试验前将所有试剂从冰箱中取出,置室温下达到室温,并轻轻摇匀,用后立即放回冰箱。

B将达到室温并完全溶解的洗液深缩用灭菌水或去离子水稀释10倍。

C将待检血清用稀释液进行40倍稀释;注意匆将阳性/阴性对照血清稀释。

C取出抗原孢被的96孔板(该板的1、3、5、7、9、11列孔包被的pRRS抗原,2、4、6、8、10、12列孔包被的正常MARC—145细胞抗原),在工作表上标记好样品的位置。

D取100UL阴性血清分别加入C1、C2、D1、D2孔中。

E取100UL阳性血清分别加入A1、A2、B1、B2孔中。

F取100UL稀释的待检血清分别加入相邻的pRRS抗原孔和MARC—145细胞抗原孔(NHC)中。

H在室温下孵育30mim。

L将反应板孔里的液体倒入废液缸,并在吸水纸上扣干。

J每孔加入300UL洗涤液(含Tween—20的pBS),置室温约3mim,弃去孔中液体,重复3—5次,最后一次在吸水纸水轻轻扣干。

K每孔加入100UL酶标抗体复合物,在室温下孵育30mim。并利用此空隙,取等量底物浓缩液和底物稀释液混匀(如5.5ml:5.5ml)。

L重复I、J操作。

M每孔加入100UL稀释好底物溶液,在室温下孵育15mim。

N每孔加入100 终止液

O用酶联免疫检测仪于650NM波长下测定各孔的吸光度值。

Q结果判定:

a pc:pRRS—NC:pRRS≥0.150,试验方成立。

b S/p≥0.4,样品血清pRRS抗体阳性;S/p<0.4,样品血清pRRS抗体阴性。

1.2.2 猪瘟检测方法:正向血凝试验

a取一洁净玻片,以蜡笔划成3—4c㎡小格,如下图

血清号 第1格 第2格 第3格 第4格

阳性血清对照 0.08ml 0.04ml 0.02ml 0.01ml

阴性血清对照 0.08ml 0.04ml 0.02ml 0.01ml

血清样品1 0.08ml 0.04ml 0.02ml 0.01ml

血清样品2 0.08ml 0.04ml 0.02ml 0.01ml

b试验前,先将待检血清、标准血清和抗原置于室温,使其达到20℃。

B将待检血清、标准血清按上表中的量,垂直接触玻片分别加到各方格内。

C摇匀抗原,每一血清格内分别垂直加入0.03ml抗原。

D自0.01ml血清格开始,用牙签将抗原与血清完全混合,摊开直径2CM左右,依次至0.02ml、0.04ml、0.08m血清格,一个血清样使用一牙签。

E轻轻摇动玻片后,室温静置5—8min。春冬季节室温较低时,可置于30℃左右的温箱中。

F记录结果

出现大凝集片或小粒状物,液体完全透明,即100%凝集。

有明显凝集片和粒,液体几乎完全透明,即75%凝集。

有可见凝集片和颗粒,液体不甚透明,即50%凝集。

1.2.3 猪伪狂犬检测方法:乳胶凝集试验

操作步骤

取待检样品、阳性/阴性对照血清和稀释液各一滴,分别置于玻片上,各加一滴乳胶抗原,用牙签或火柴棍搅拌,并轻轻摇动1—2min后,于3—5min内观察结果。

也可将血清作倍比连续稀释,每个稀释度加乳胶抗原进行定量分析。

C判定结果:

A所有对照成立,即阳性血清呈“ ”,阴性血清和稀释液呈“—”,试验方有效。样品出现“++”以上者为阳性。

1.2.4 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乳胶凝集试验。

调查内容

2.1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查阅记录,调查种源、胎次,发病的季节性。

2.2 饲养管理调查:主要包括饲料质量,营养成份,有无霉变;有无环境、机械等不良因素引起的,防疫、免疫、消毒是否落实到位。

2.3 临床病例剖解:包括对繁殖母猪的临床检查及对发病母猪所产部分弱仔及新生病仔猪的病理剖检观察。

2.4 血清学检测:对采得的212份血清样品进行蓝耳病抗体检测和部分血清的伪狂犬、猪瘟、猪细小病毒检测。

检测结果及讨论

3.1发生繁殖障碍的母猪有长白、约克及长白╳约克,发病母猪没有明显的品系差别;发病的胎次主要集中在第一胎,在第一胎过后,很多母猪不再表现明显的繁殖障碍病(说明在第一胎过后产生了抗体对该病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发病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猪主要表现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和新生仔猪发病死亡。

3.2 猪场的饲料基本上都统一饲喂母猪专用料,不存在霉变和质量问题,也无环境或机械因素引起的流产和死胎。在采血检查时除两家猪场拿不出严格的免疫记录档案外,其他猪场都按免疫程序进行了免疫,并做到定期消毒。

3.3 剖检弱仔和新生病仔猪,大体表现一致,体表贫血苍白,皮下脂肪多黄染,肾呈土黄色,在表面有小出血点,有的淋巴结水肿出血呈大理石样状,心包积液,小叶性肺炎,肝褐黄色。

3.4 血清学检测结果: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血清学检测统计表

猪场 蓝耳病 伪狂犬 细小病毒 繁殖障

碍病史

样品数 阳性数 阳性率 样品数 阳性数 阳性率 样品数 阳性数 阳性率

1场 35 10 28.6% 14 8 57.1% 14 6 42.9% 11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

2场 32 7 21.9% 17 10 58.8% 17 8 47.1% 记载不详

3场 14 5 35.7% 14 10 71.4% 14 9 64.3% 14头流产、死胎、木乃伊

4场 20 14 70.0% 20 14 70.0% 20 16 80.0% 4头发流产

5场 26 13 50.0% 13 11 84.6% 13 9 69.2% 记载不详

6场 13 2 15.4% 13 6 46.2% 13 7 53.8% 9头流产、死胎、弱仔、木乃伊、7场 9 1 11.1% 9 6 66.7% 9 5 55.6% 1配不上种、1头产死胎、7头流产、弱仔

8场 11 0 0.0% 11 8 72.7% 11 8 72.7% 11头流产、死胎、木乃伊、弱仔

9场 12 7 58.3% 12 6 50.0% 12 7 58.3% 12头流产、死胎、弱仔、木乃伊

10场 7 2 28.6% 7 6 85.7% 7 4 57.1% 7死胎、木乃伊

11场 7 3 42.9% 4 2 50.0% 4 3 75.0% 7头发生过流产、死胎、木乃伊

12场 24 16 66.7% 24 20 83.3% 24 17 70.8% 24头发生过流产、死胎、弱仔

13场 2 0 0.0% 2 2 100.0% 2 1 50.0% 2头后备发病猪

合计 212 80 37.7% 160 109 68.1% 160 100 62.5% 110头繁

殖障碍

小结与分析

4.1 通过流行病学、饲料、饲养管理和对弱仔、新生病仔猪剖检等各个方面的调查,排除了母猪繁殖障碍病因为品种、种源、饲料和饲养管理因素造成的可能。因为剖检有一定的病理变化,说明是由病毒或病原微生物等致病因素引起。

4.2 本次监测采样全由专业人员把关操作,蓝耳病检测采用美国进口ELISA试剂,微电脑数控机洗板,伪狂犬、细小病毒采用华中农业大学LAT试剂盒,其灵敏度高,监测结果可靠。

4.3 监测猪均未接种蓝耳病疫苗免疫,经过猪伪狂犬、猪细小病毒疫苗免疫,被监测种猪群体中有蓝耳病阳性(+),说明有感染猪或曾经感染过;伪狂犬、细小病毒的免疫合格率分别达到68.1%和72.5%说明了种猪的免疫效果较好。

4.4 本次监测的样本较大,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监测结果,蓝耳病样品阳性37.7%(80/212),其中1至5场样品阳性率38.58%(49/127),猪场蓝耳病样品阳性率比较高;伪狂犬和细小病毒的免疫阳性率比较高,说明种猪在经过免疫或曾经感染后产生了对该病的较高抵抗力,免受强毒的攻击。

4.5 在本次的调查中还发现,同一头猪在蓝耳病呈阴性(-),伪狂犬、细小病毒免疫抗体都达到免疫保护力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繁殖障碍病,说明该猪场发生的繁殖病不仅由蓝耳病、伪狂犬、细小病毒引起,还有其它繁殖障碍疾病参与。

防制建议

繁殖障碍性疾病,特别是蓝耳病,它是我县的首次监测到的一个新病,它对养猪业的危害较重,一是引起严重的种猪繁殖障碍,导致其它疫病的免疫抑制,产生免疫失败;二是隐性猪瘟很难控制和消除,是母猪繁殖障碍的潜在杀手;三是猪伪狂犬和猪细小病毒通过免疫后不能准确的判断是否是决定性致病因素。面对当前繁殖障碍病,首先是加强蓝耳病的免疫,控制毒力在群内的进一步传播;其次是进一步加强猪瘟、猪伪狂犬、猪细小病毒的免疫,使猪群免疫合格率提高,降低因此三种病导致流产、死胎等的可能;第三是严把引种关,避免到蓝耳病疫区调种猪,引种时必须经蓝耳病检测阴性(-)方能引进;第四是进一步对几种繁殖病进行准确的监测诊断,并加大监测面,淘汰净化阳性病猪,保持猪场干净。

参考文献

1.《猪的重要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

2.《基础兽医学》;

猪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诊治 第3篇

摘要:当前我国养猪业正在快速发展,但由于一些养猪户缺乏疫病防治知识,采取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不科学,甚至严重缺乏防治知识,一些疾病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在猪的疾病当中,以繁殖障碍为主症的疫病,如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布鲁菌病等,均属常见且多发疾病,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呈蔓延趋势。本文主要对这几种疾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养殖户及兽医人员参考。

关键词:猪;繁殖障碍;论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6.048

1猪伪狂犬病的防治

1.1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病毒。其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尤其对低温、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在较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存一段时间,但在0.5%的石灰乳中1分钟即可被杀灭,用高温、一般消毒剂均能迅速将其杀灭。

1.2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牛、羊、猪、鸡以及人均可感染本病。病猪、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本病的方式主要是空气飞沫水平传播,消化道、皮肤伤口、交配也可传播本病。当黏膜、皮肤有损伤时更易感染。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夏秋季天气较炎热时相对多发。本病常呈暴发性流行,初期死亡率高。

1.3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3~6天,仔猪发病时体温升高至41℃左右,呼吸困难,常伴有呕吐、腹泻,有明显的神经症状。育肥猪、种公猪常见轻微的咳嗽、发热。妊娠母猪受胎40天以上感染时,常有流产、死胎现象,无畸形胎。末期感染时,多产弱胎。

1.4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初步诊断,临床上应注意区别于仔猪水肿病、猪链球菌病和引起母猪流产的繁殖障碍病等。一般无特征性肉眼可见的变化,剖检可见病猪肾和心肌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肝、脾常可见1~2厘米直径的灰白色坏死灶。脑膜明显充血、出血和水肿,脑脊液增多。

1.5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关键是要做好预防工作。要严格对猪舍进行消毒和灭鼠,控制引种。种猪在配种前用伪狂犬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一次,分娩前3周再免疫接种1次;免疫母猪所产仔猪,断奶后用猪伪狂犬病毒基因缺失弱毒苗免疫1次,间隔4~6周加强免疫1次。暴发本病时,猪舍的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用百毒杀隔日喷雾消毒1次,粪尿要发酵处理,分娩栏和病猪栏用2%的烧碱溶液消毒,每隔5~6天消毒1次。在病猪出现神经症状之前,注射高免血清或病愈猪血清,可降低死亡率;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给仔猪滴鼻,可迅速控制疫情。对病情严重的可1天肌肉注射复方盐酸吗啉胍注射液2次,连续用药5天。

2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2.1病原

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是猪细小病毒。本病毒对热和酸碱的抵抗力较一般病毒强,常用消毒药消毒效果不好,但是0.3%次氯酸钠溶液数分钟内即可将其杀灭。

2.2流行病学

本病只感染猪,几乎所有猪群都能感染本病,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猪场可能多年连续不断地出现母猪繁殖障碍。感染本病的猪只及污染的精液是主要传染源。妊娠母猪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其他猪只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环境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此外,鼠类也可机械性地传播本病。

2.3临床症状

猪群暴发本病时,母猪不同孕期感染,分别造成死胎、木乃伊胎、流产等不同表现。在怀孕早期即妊娠30~50天内感染,胚胎死亡被母体吸收而呈隐性流产。怀孕中期即怀孕30~70天之间感染,产木乃伊胎、死胎。怀孕70天后感染,常产弱胎,胎儿常带有抗体和病毒。

2.4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最终确诊需进行实验诊断方法。剖检可见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微炎症,胎盘有部分钙化,胎儿有被溶解与吸收的现象。

2.5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应采取预防为主的对策。主要的预防方法包括:严格卫生防疫制度,对未怀孕的母猪接种疡毒苗或使用灭活油乳苗对各种猪只进行疫苗接种。种公猪一年2次免疫;后备母猪,配种前一个月免疫,20天后加强免疫1次;剂量1头份。此外,猪场要坚持自繁自养,引种猪在隔离半个月后经2次血清学检查再合群饲养。同时加强猪舍的卫生管理,如有感病猪只,要及时对污染物火化,并对猪舍用3%的次氯酸钠或5%的苛性钠消毒。

3猪布鲁菌病的防治

3.1病原

猪布鲁菌病的病原是布鲁菌属细菌,为革兰阴性球状杆菌。本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常用消毒药能迅速将其杀死。

3.2流行病学

布鲁菌病以羊、牛、猪多发,其他动物也有感染,以患病羊对人威胁最大。本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另外皮肤黏膜、呼吸道和吸血昆虫叮咬等传播。

3.3临床症状

病猪颌下、颈、腹股沟和咽部淋巴结常发生肿胀。怀孕母猪患病后一般在怀孕后2~3个月出现流产。流产前主要表现为腹泻,食欲不佳,精神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阴道流出黏脓性或黏性腥臭分泌物。流产后,胎衣不下,恶露期延长,屡配不孕。

3.4诊断

根据本病的特征可作初诊,但应注意区分于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衣原体病、伪狂犬病等繁殖障碍的疫病。确诊通常采用细菌学检查。

3.5防治措施

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坚持自繁自养,对引入的种畜或家畜做好检疫,必须引进种猪时,要严格隔离1~3个月,确定健康后方可并入猪群。病畜最好淘汰、捕杀、无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陈锦华,陈爱林,程广凤,张晓东.猪伪狂犬病的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10,(11).

[2]张婧,亓达博.猪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J].兽医导刊, 2010,(06).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防治 第4篇

1 发病原因

1.1 先天性因素

母猪生殖器官畸形, 妨碍精子和卵子的正常运行, 阻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常见的生殖器官畸形有卵巢系膜和输卵管系膜囊肿、输卵管阻塞、缺乏子宫角、子宫颈闭锁、双子宫体、双子宫和双阴道, 这些都是难以治疗的, 只能在选育过程中进行淘汰。

1.2 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过程中, 青精料比例不当, 饲喂酒糟、豆渣催乳等导致营养失衡等, 使母猪体质下降, 能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 母猪瘦弱, 则发情期向后推迟或不发情, 卵泡停止发育, 形成卵泡囊肿。

1.3 疾病因素

1.3.1 病原菌感染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病原菌很多, 例如结核病、布鲁菌病、化脓棒状杆菌、沙门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及支原体、念球菌、放线菌和毛霉菌等。

1.3.2 病毒感染

猪瘟、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性腹泻等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传染病。

2 预防措施

2.1 查找病史, 及时选留

针对先天性母猪繁殖障碍, 查找父母代、祖代遗传病史, 及时选留后备母猪。

2.2 注意营养和管理

针对饲养管理因素, 做到以下几点:

2.2.1 营养

科学规范化饲养母猪, 做到日粮全价的同时, 根据空怀、妊娠、哺乳等不同时期, 不同阶段合理搭配饲料, 青精料比例恰当, 供给充足、洁净饮水, 可以有效地保证母猪健康, 提高母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这些都是疾病有效控制的基础。妊娠母猪日粮中补充钙、磷、B族维生素、VE等。

2.2.2 管理

妊娠期的管理对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发生率高低影响非常大, 这个阶段不但要保证母猪不流产、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和保持母猪良好体况都是非常重要。提供清洁的生长环境并建立有效可行的消毒制度, 猪舍内保持安静、干燥、清洁, 通风良好, 冬暖夏凉。规模化猪场还必须在生产中做好早期断奶、隔离多点式生产、全进全出、环境控制以及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在母猪生产过程中执行严格的安全消毒操作, 避免外来因素造成母猪感染发病。猪场门口设消毒池, 池中消毒液要保证确实有效, 并及时更换;工作人员需经洗澡并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入, 尽可能避免外来人员进入场区, 以防引入致病因子。

2.3 免疫接种工作

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免疫程序。对母猪进行相关疾病。如猪瘟、细小病菌、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疫苗的免疫注射。

本病重在预防, 预防时首先从饲养管理入手, 抓好营养、卫生、人员意识等方面的工作, 把日常兽医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尽最大可能减少内源性和外源性的感染;其次应该搞好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免疫工作, 保证母猪和公猪的生殖健康;再次就是可以通过预防性用药保证初产母猪的顺利生产、流产及产后胎衣不下的母猪迅速康复。

繁殖母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控 第5篇

一、妊娠母猪生产技术

妊娠母猪是指从配种怀孕至分娩期间的母猪。妊娠母猪的主要产品是仔猪,对其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胚胎的成活率、仔猪的初生重和生活力、母猪的泌乳能力和返情日期等。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证胎儿能在母体内得到充分的生长发育,防止流产和死胎现象的发生,使妊娠母猪每窝产出数量多、出生体重大、体质健壮和均匀整齐的仔猪,并使母猪有适当的膘情,为哺乳期的泌乳进行储备。

二、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

妊娠前期母猪对营养的需要主要用于自身维持生命和复膘,初产母猪主要用于自身生长发育,胚胎发育所需极少。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要求增加。妊娠母猪的蛋白质需要量,也不像过去要求那么多,原因是母猪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的蛋白质缓冲调节能力。蛋白质需要与能量的需要是平行发展的。钙、磷、锰、碘等矿物质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也都是妊娠期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妊娠后期的矿物质需要量增大,不足时会导致分娩时间延长,死胎和骨骼疾病发生率增加。缺乏维生素A,胚胎可能被吸收、早死或早产,并多产畸形和弱仔。

妊娠母猪的日粮中应搭配适量的粗饲料,最好搭配品质优良的青绿饲料或粗饲料,使母猪有饱感,防止异癖行为和便秘,还可降低饲养成本。

三、妊娠母猪的饲养

﹙一﹚妊娠母猪的饲养方式

妊娠期饲养的原则是保证母猪正常的体况的体况和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1.抓两头带中间的饲养方式:适合配种时较瘦弱的经产母猪 2.前低后高方式。3.步步登高式。

二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日粮营养要全面 且样化且适口性强。2供给粗饲料。3适当的日粮体积。4供给充足的饮水。

二母猪分娩前后的饲养管理 一

分娩前的准备。1产房的准备。

2产前的物品准备。消毒剂,5%的碘酊 催产药物 剪刀 25%的葡萄糖 生石灰 催产素,孕酮,雌激素。

3准确计算预产期。

母猪的妊娠期111到117平均为114天

同时根据母猪生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称为临产表现,根据临产表现来安排生产是比较准确的。三疾病防控。

母猪繁殖机能障碍的根源 第6篇

关键词:母猪;繁殖机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56

1 母猪妊娠期间出现的繁殖生理问题

母猪妊娠是一种生殖应激,会出现一系列的繁殖生理问题。母猪从怀孕开始因体内激素发生改变,可以引起乳房水肿、便秘等,特别是母猪分娩时生理变化最为明显,非常容易出现产后过度疲劳、产后疼痛应激、产后感染、产后高热、产后厌食等。以下简要介绍母猪妊娠时出现的繁殖生理症状及引起的原因。母猪乳房的水肿从怀孕开始,体内激素发生急剧变化,迅速使全身血容量扩张、血液中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骤降;母猪泌乳时大量白蛋白随乳汁排出等,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组织水肿和乳房水肿等。

1.1 便秘

母猪怀孕开始时由于血液中孕酮的增加使平滑肌收缩减慢,肠内粪便水分被大量吸收而使粪便变硬;由于怀孕后期胎儿的快速生长压迫肠道,引起肠道蠕动减弱而使粪便变硬;母猪产后过度疲劳和过度疼痛应激等引起胃肠蠕动减弱而出现便秘;由于大量使用劣质麦麸和统糠等粗纤维引起大便干结;母猪妊娠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的破坏而造成药源性便秘;由于天气炎热造成热应激引起胃肠蠕动减弱而便秘,诸如以上众多因素均可引起母猪便秘。

便秘造成大量毒素被吸收造成组织破坏引起乳腺炎,造成胚胎发育受阻或死亡,损伤肝肾、心肺、破坏免疫功能,导致母猪食欲差、营养失衡、难产死产、弱胎死胎、母乳不足、仔猪黄白痢、生长缓慢,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等。

1.2 贫血

母猪怀孕时由于血容量的增加,使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引发贫血;怀孕后期由于胎儿的快速生长,对血红蛋白的需求大增,以及怀孕后期易出现高热便秘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等,加重了贫血过程。

1.3 分娩无力和产程过长

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分娩无力;怀孕时营养失调,缺乏额外的补充钙、铁剂和硒等,而热应激又会引起钙、碘的需求增加而导致血钙、血碘下降,继而导致母猪分娩无力和产程过长。

2 母猪繁殖障碍的根源

2.1 子宫内膜炎导致母猪不发情或返情、发情配不上种

如果母猪患有便秘,会导致子宫受到压迫,再有产后卫生处理不好,引发感染以及助产措施不当或流产等,都有可能引发子宫感染而发炎。另外,使用了催产素而导致恶露、胎衣碎片甚至死胎留在子宫都可能引起发炎。再有一些外源性微生物侵害也是导致母猪子宫发炎的主要原因,比如一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弓形体、螺旋体等,都会引发母猪繁殖问题,引发子宫内膜炎的原因很多,而子宫内膜炎也是造成母猪不孕和流产的重要原因,要引起足够重视,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防治。

2.2 传染性病原因素与繁殖障碍

传染性疾病病原因素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主要包括猪细小病毒病、日本脑炎、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温和性猪瘟、猪肠病毒综合征等。

2.3 母猪便秘与繁殖障碍

饲料的配比不合理、饮水不足、运动缺乏、母猪直肠麻痹、消化不良及肠道寄生虫、传染病等疾病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母猪便秘,一旦母猪患上便秘,往往会造成体内毒素排出受阻,引起胎儿吸收、流产等,另外会导致母猪的消化不良,食欲下降,容易引起猪的肠部病症,导致生理机能障碍,发情周期受到破坏。

2.4 用药与繁殖障碍

一些药物的使用会造成繁殖障碍。例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引起母猪流产;抗蠕虫药物苯丙咪唑类药物(芬苯哒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等)可引起畸胎,特别是在受精后20~40天;血虫净(贝尼尔)引起母猪流产;氨基甙类抗生素引起胎儿肾炎和听觉障碍;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物,使用剂量达到3毫克/公斤时,会引起怀孕后期母猪流产;四环素类药物大剂量长期使用会引起产后母猪无乳症;阿散酸在饲料添加250毫克/公斤时,会引起死胎或流产。此外接种流感疫苗和其他病毒性疫苗可引起胚胎吸收、产仔数下降和怀孕后期母猪流产。

2.5 营养因素与繁殖障碍

饲料中维生素与矿物质比例失调、饲料中的能量过高、霉变饲料及滥用脱霉剂都会造成母猪的营养不平衡,由于营养的供给出了问题,会导致母猪身体产生一系列变化,继而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造成母猪交配流血、难产或产程过长、胎衣显著减少、发情不明显、免疫力低下等。这些症状的发生,都会严重阻碍母猪的繁殖。

2.6 滥用生殖激素造成母猪严重的繁殖障碍

一方面是滥用催情激素。催情激素使用不当会引发母猪假孕或窝产仔数显著减少。遇到母猪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等,就会大量使用催情激素,如雌激素、三合激素等。注射这些雌激素以后,母猪会表现出发情的症状,反复注射反复发情,但母猪只发情不排卵,始终配不上种,属于无效发情,长期使用该激素还容易造成卵巢机能减退和卵巢的萎缩,出现顽固性的繁殖障碍。

  另一方面是滥用催产素助产,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有些猪场用催产素作为一种防止产程过长、促进产仔、促进子宫复原和恶露排出的一种手段,但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如过早使用催产素可造成难产,仔猪在子宫或产道内“闷死”。胎儿过大、胎位不正容易造成母猪死亡;羊水过早排掉,产道阻力增大,造成难产;子宫颈过早关闭:无法助产(手伸不进子宫);无法净宫(恶露、胎衣、胎儿排不出);初乳丢失,仔猪易得黄白痢或成活率低;扰乱内分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3 防治措施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搭配日粮、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是减少母猪繁殖机能障碍的根本措施,选用优质饲料是解决霉菌毒素危害的根本,远离激素有利于维护母猪正常生殖机能,也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科学防控技术 第7篇

1 母猪繁殖障碍特征

1.1 流产

未满怀孕期的任何阶段妊娠过程中断,胚胎不能生长发育到足月者,即胎儿未完成发育前产出,产出的胎儿死亡或产后不久死亡。母猪流产前多无任何表现或有短时间的体温升高、食欲消失等症状,但很快恢复。

1.2 早产与弱仔

提前l5d以上产出不足月活仔猪者为早产。一般早产的胎儿表现体重小、营养状况欠佳,活力差。母猪分娩正常,但往往有部分新生仔猪活力甚弱,不吃奶或拱奶无力,不能站立或呆立、哀鸣、发抖,有的腹泻、体温正常或稍低,常于出生后1~3d后死亡。

1.3 死胎和畸形胎

胎儿在子宫内已完成发育,怀孕期满或推迟若干天产出的已死胎儿。一般常于产出前几天死亡,故其大小与同窝的活仔猪相同,眼睛下陷。有的产前十多天已无胎动。一般分娩顺利。在产出活仔过程中,交替产出死亡的仔猪或产出的全部是死亡仔猪。

母猪妊娠期正常,分娩顺利。在产活仔或死胎过程中,母猪产出形体异常的仔猪,多已死亡。并伴随有一具或数个干尸化胎儿,有的全部是干尸胎儿。

1.4 发情异常

母猪在繁殖年龄内数月不发情,发情周期紊乱,屡次配种不能受孕者。如细菌性病因引起流产的母猪,使胎衣不下而致子宫炎,结果造成不孕。

1.5 滞后产和假妊娠

怀孕期满而不产仔,或延长数天或十多天产仔,常见乙脑等病。配种后不再发情,乳房膨胀,乳汁也泌出,过预产期若干天也不见分娩。

2 母猪繁殖障碍病因

2.1 传染性病因

主要有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肠病毒、脑心肌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呼肠弧病毒等,可引起胚胎死亡,产各种日龄的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

2.2 非传染性病因

母猪遗传性疾病、母猪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营养失调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子宫内膜炎、难产、肢蹄病和应激类疾病。断奶后不发情和配种后不受胎等。

2.3 营养物质不平衡

维生素、微量元素、必需氨基酸等含量偏低。母猪过肥过瘦。妊娠母猪摄入霉变有毒的饲料造成的流产或死胎。发霉的玉米、麸皮等含玉米赤霉烯酮,会使母猪无规律的重新进入发情期,或长期不发情或假妊娠,弱仔率和死胎率增加。

2.4 妊娠期用药不当

可使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或死胎。妊娠期注射前列腺素、氯前列稀醇、普鲁卡因、青霉素、替米考星、地塞米松等药物。怀孕后饲喂妊娠忌服的中草药等,造成妊娠中断和死胎。

3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症状

3.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具有高度传染性,大批发病母猪出现41℃以上持续高热、厌食、流产,多产死胎、木乃胎、弱仔等,重者可引起母猪死亡。发病猪不分年龄段均出现急性死亡。仔猪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死亡仔猪主要病变为间质性肺炎。

3.2 猪伪狂犬病

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均可感染发病。以发热、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怀孕母猪感染后,病毒穿过胚胎传染并致死胚胎和胎儿,出现流产和产死胎、木乃伊胎,尤其以产死胎较为多见,不论初产母猪还是经产母猪均可发生,流产率达20%~50%。仔猪感染后可表现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下痢等。2周龄内仔猪感染后死亡率高达100%。

3.3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由蚊虫叮咬传播,有明显的季节性 (7~10月) 初产母猪多发,怀孕母猪流产和产死胎。死亡的胎儿大小形态各异,个别的也有正常的活仔混合存在。最大特点是死亡胎儿脑组织液化,脑腔有积水。

3.4 繁殖障碍性猪瘟

怀孕母猪感染低毒力和中等毒力猪瘟病毒后,能引起潜伏性感染,自身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这种先天性感染经常导致母猪流产或产死胎、滞留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弱仔或震颤的仔猪,弱仔多在2~3d死亡。同窝貌似“健康”的先天性感染幸存哺育仔猪常发生腹泻、呼吸困难、死亡率上升。感染仔猪出现皮肤水肿、出血、头部肿大、腿关节肿大,畸形等。剖检可见腹腔积液、全身淋巴结边缘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肾针点状出血,脾脏边缘有梗死。

3.5 细小病毒感染

细小病毒呈广泛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初产母猪,无季节性。母猪没有明显的征兆而出现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不孕等。细小病毒通过损害胎盘和一些组织影响胚体,随着子宫内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发生转移性感染,表现为不同日龄的木乃伊胎为主要特点,流产的胎儿大小差异显著。公猪一般没有明显异常变化。

3.6 衣原体病

多种动物和人均可感染,大多数猪呈隐性感染。临床上怀孕母猪可发生延期流产、死胎或瘦小弱仔,有的胎衣不下,初产母猪的发病率可达90%。患病母猪流产前大多数无任何先兆。仔猪发病表现为结膜炎、肺炎或伴发有多发性关节炎、腹泻等。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在细胞内可见到衣原体的包涵体。

3.7 钩端螺旋体病

母猪表现为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流产、产死胎或带有弱仔,弱仔多在2日内死亡。也有的因子宫感染导致胚胎存活率下降而重新返情。

3.8 附红细胞体病

母猪的感染有急性和慢性型。急性型厌食、体温升高达40~41.7℃。偶尔出现乳房和外阴水肿,受胎率明显降低。慢性型逐渐衰弱,皮肤苍白和黄疸。母猪常流产、产死胎和弱仔,不发情或无规律的发情周期和发情后屡配不孕。

4 科学防控技术

4.1 做好疫苗的接种

预防繁殖障碍性疫病免疫效果好。尤其是猪瘟、猪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疫苗。一定要按合理的、规范化的免疫程序,使用质量过关的疫苗,把接种做扎实。而且要注意细节及操作规程。对于后备母猪一定要在配种前做好相关疫苗的注射。此外不要在妊娠期接种猪瘟疫苗。乙脑要选弱毒苗,选专用释稀液稀释,而不要使用灭活苗。两胎以上可不接种。细小病毒尽可能使用灭活苗,这两种苗首免要在150日龄以上,间隔2~3周,加强免疫一次效果更佳。。

4.2 早期正确诊断

正确诊断是预防和控制繁殖障碍病的关键。当前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流行和发病特点是多因素的,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的交织在一起,病毒与病毒、病毒与细菌、细菌与细菌、细菌或病毒与寄生虫等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十分严重,多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普遍存在,很难找到单一病原,因此,应通过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综合分析,做出初步诊断,结合试验室检测结果最后确诊。对于没有治疗价值的病残猪,应及时淘汰。

4.3 猪群净化

要搞好疫病监测,坚决淘汰阳性种猪,每半年对种公、母猪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疫病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1次检测,淘汰和消除亚临床感染或隐性感染猪。对于猪瘟和伪狂犬病。有条件的可采取活体猪扁桃体荧光抗体试验,检查出阳性 (带毒) 猪,一律立即淘汰,每6个月进行1次,大约3~4次净化后,猪瘟、伪狂犬可得到完全控制。伪狂犬病还可通过种猪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后,配合使用鉴别诊治ELISA试剂盒,定期对种猪群进行监测,野毒感染阳性者做淘汰处理。

4.4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和兽医卫生

定期消毒、定期驱虫、灭鼠、防雀、灭蚊蝇、不养犬猫,对于流产的胎儿和胎衣要深埋,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再进行1次彻底消毒。

4.5 母猪科学饲养管理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诊断与控制 第8篇

1 先天性繁殖障碍

先天性繁殖障碍是由于母猪先天性不育, 表现为卵巢系膜和输卵管系膜囊肿、 输卵管阻塞、 缺乏子宫角、 子宫颈闭锁等生殖器官畸形, 还有的出现雌雄兼性[1]。 这些都是难以治疗的, 只有在选种的过程中进行淘汰。

2 卵巢机能障碍

如卵巢发育不全、 机能减退、 萎缩或者硬化等。 原因有脑垂体机能障碍, 卵巢对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 母猪衰老、体质瘦弱、 卵巢炎症及肿瘤等。

卵巢内有持久黄体, 母猪表现长期不发情, 主要为子宫疾病致使黄体不能消失, 可用氯前列烯醇使黄体消退。

卵巢囊肿表现发情不规律, 青年母猪发病居多。 治疗时可肌肉注射促黄体素200~500μg/次, 注射1~4 次。 待母猪出现发情后不配种, 停止用药, 待下一个发情周期正常发情后可以配种, 以保障能够有更高的受胎率[2]。

3 营养性繁殖障碍

母猪的繁殖需要较多的营养, 如卵泡的发育和生殖器官的增长, 调节生理活动的激素也需要饲料中的蛋白质来合成营养。 如果饲料中能量、 蛋白质供应不足, 母猪瘦弱, 则发情受到影响, 甚至不发情, 卵泡发育停止。 相反, 如果使用高能量饲料使母猪过肥, 再缺乏运动, 导致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 导致肥胖性不育。

此外, 饲料中的维生素尤其是VA和VE对维持正常的繁殖机能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严重缺乏会影响母猪的发情、 排卵和受胎, 或者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防治措施是供给营养全价的饲料, 根据母猪体况合理提供饲喂量。

4 疾病性繁殖障碍

很多疾病如猪瘟、 细小病毒病、 蓝耳病、 乙型脑炎、 弓形体病、 布氏杆菌病等均会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现象。

4.1 细小病毒病

初产母猪发生流产、 死胎、 胎儿发育异常等情况, 感染后母猪可能再发情, 或既不发情, 也不产仔, 或窝产仔只有几头, 而母猪本身和其他猪只没有任何症状。

4.2 乙型脑炎

乙型脑炎的发病特点为季节性发生, 夏秋蚊虫多的季节发病率高。 病猪发热, 母猪除了有繁殖障碍表现外, 还出现公猪睾丸炎。

4.3 猪瘟

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后可引起繁殖障碍。 妊娠早期感染, 胚胎死亡和吸收, 看不到症状。 中后期感染, 出现死胎或者木乃伊胎。 产前一周感染不影响仔猪存活, 但影响发育。

除繁殖症状外, 猪瘟还对各个年龄、 品种和性别的猪感染, 皮肤有出血点, 指压不褪色, 发热, 便秘或者腹泻。 剖检也有典型的变化, 如全身淋巴结呈现出血性炎, 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 肾脏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脾边缘出血性梗死, 膀胱黏膜、 喉头黏膜及心外膜有出血点, 慢性型猪瘟在回盲瓣处有扣状肿。

4.4 布氏杆菌病

发生猪布氏杆菌病的母猪表现繁殖障碍, 公猪出现睾丸炎, 少数病猪有关节炎和腱鞘炎等四肢疾病。

4.5 猪伪狂犬病

本病出现的母猪繁殖障碍表现与猪细小病毒病相似, 但是还有哺乳仔猪出现神经症状, 高死亡率。 育肥猪呼吸困难、 生长缓慢。 剖检病猪非化脓性脑炎和脏器表面小坏死点。

4.6 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症

本病也叫蓝耳病, 以1 月龄内的仔猪和妊娠母猪易感性最强。 表现母猪繁殖性能下降, 如受胎率和产仔数、 泌乳性能会有减弱。 体温升高, 流产、 早产、 产出死胎及弱仔。 少数猪表现耳尖、 鼻尖和四肢末端、 尾尖、 乳头部、 会阴部呈蓝紫色, 剖检可见的病变有肺部充血, 肺小叶间质增宽, 呈现不同程度的肝变。 肾脏表面有出血点, 质地变软, 淋巴结肿大[3]。

4.7 猪附红细胞体病

慢性感染母猪可视黏膜苍白、 黄疸, 出现不发情或延迟发情, 屡配不孕等繁殖障碍表现。 除此之外, 急性型发病特点为发热, 采食量下降; 胸、 腹等部位皮肤发红, 呼吸困难, 皮肤、 可视黏膜苍白、 黄疸, 母猪有时乳房和阴唇水肿, 泌乳量减少。 耳、 颈背部、 皮肤出现暗红色出血点, 尿液淡黄、 淡红或呈红褐色。 剖检主要病变为贫血和黄疸, 可视黏膜黄染或苍白[4]。

对于这类疾病的防治措施首先要做好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 加强消毒, 搞好猪群圈舍内卫生, 及时清理粪尿及污物, 保持环境清洁、 干燥。 给予良好的通风、 合适的温度、 湿度、 密度, 提高猪只自身免疫力。 夏秋季节要注意驱除蚊虫, 减少蚊虫与猪接触的机会。有条件的猪场安装纱窗、 使用驱蚊设备。 猪场尽可能做到自繁自养、 全进全出。

5 人为操作造成子宫感染

现代化养猪基本实行的是人工授精, 在进行精液采集、稀释和输精过程中都可能人为的造成器具污染, 间接感染母猪子宫。

除此之外, 子宫带菌也可能是本交时公猪配种时带入 (包皮液、 精液本身) , 也可能来自母猪阴道。 子宫带菌对初配母猪的危害最大, 总之无论是传染性还是非传染性疾病, 能引起母猪体温升高时, 都会引起胚胎死亡或流产。

参考文献

[1]沈红勋.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调查及应对措施[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3 (1) :23-24.

[2]金敏, 李剑峰, 周小仙.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 2012 (6) :112-113.

[3]戴发福.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及对策[J].福建畜牧兽医, 2012 (4) :37-38.

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及其药物控制 第9篇

1.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如地塞米松磷酸钠, 该药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毒素与抗休克作用, 在临床上有良好的治标功能。但对妊娠后期的母猪应慎用或不用, 对妊娠母猪用量达10 mg时可致其流产。

1.2 抗蠕虫类药物

如苯并咪唑类药物 (包括芬苯达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甲苯咪唑等) , 该药可引起畸胎, 特别是在母猪妊娠后20~40 d时使用。

1.3 血虫净

血虫净 (贝尼尔) 是很多兽医用来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首选药物, 因为长期以来人们把猪附红细胞体归为立克次氏体属。用血虫净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虽然有一定的疗效, 但却经常引起母猪流产。

近几年, 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原基因序列 (16SrRNA) 的分析表明, 该病原不应属于立克次氏体属, 而应属于支原体属。多数学者认为猪附红细胞体应更名为猪嗜血支原体。猪附红细胞体无细胞壁, 无鞭毛;对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不敏感, 抗寄生虫药物治疗无效;临床上必需首选对支原体特别是对嗜血支原体敏感的药物。首选药物为四环素类, 包括盐酸多西环素 (强力霉素) 、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 其中盐酸多西环素最为有效。在我国, 已有同类复方制剂 (附优特乐粉剂) 。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推荐治疗方案:①对因治疗。盐酸多西环素, 150 mg/kg饲料, 拌料饲喂, 连续使用5~7 d, 然后将剂量减半, 再连续使用2周;金霉素, 300 mg/kg饲料, 连用3~5 d, 然后剂量减半, 再连续使用2周;土霉素, 600 mg/kg饲料, 疗程同金霉素;推荐使用附优特乐, 按说明书要求使用。②对症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显著病理特征是低血糖和酸中毒, 因此可对发病母猪 (种用) 静脉输注10%葡萄糖和碳酸氢钠;使用安钠咖注射液, 0.5~1.0 g/头, 肌肉注射, 以强心;对于高热 (42 ℃) 病猪可肌肉注射安乃近注射液, 以解热;在饲料中添加铁盐和维生素C, 以补充铁剂和维生素。

1.4 氨基糖苷类药物

本类药物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等, 可引起胎儿肾炎和听觉障碍。除大观霉素生物利用度较高、内服可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外, 其他药物内服的生物利用度均较低 (F<0.1) , 只适合治疗胃肠道的细菌性感染。

1.5 四环素类药物

本类药物包括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和多西环素, 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引起母猪产后无乳 (乳头阻塞) 。由于本类药物 (特别是多西环素) 属于超广谱类,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附红细胞体、边虫、支原体以及衣原体均有效, 临床应用范围较广, 但应注意的是在母猪妊娠中后期不可连续大剂量使用。如果母猪由于使用本类药物不适当而引起乳头阻塞造成不排乳, 可肌肉注射催产素5~10 U, 促使排乳。

1.6 氟喹诺酮类药物

超剂量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致精子畸形、胚胎发育不良, 对种公猪使用本类药物需注意剂量, 肌肉注射本类药物的剂量不可超过10 mg/kg体重。

1.7 其他药物

对便秘妊娠母猪使用硫酸钠, 易导致母猪流产;对妊娠母猪使用前列腺素F2α、氯前列烯醇等, 易导致母猪流产;大剂量使用驱虫药物 (如左旋咪唑、有机磷酸酯类药物等) , 易导致母猪流产;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物, 使用剂量达3 mg/kg体重时, 会引起妊娠后期母猪流产;阿散酸在饲料中的添加量达250 mg/kg时, 可引起母猪流产或产死胎;疫苗特别是活苗, 可引起流产和“化胎”, 给母猪制定免疫程序时, 特别要注意尽可能避免在妊娠初期进行免疫注射。

2 营养引起的种猪繁殖障碍

2.1 维生素

与繁殖密切相关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B12等。相关研究表明, 将饲料中维生素E的含量从28 mg/kg (总量) 增加到35 mg/kg, 胚胎死亡率可从6.6%下降到2.2%;给予妊娠母猪充足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可使妊娠25 d的胚胎成活率达100%, 而对照组仅为93.8%。胆碱缺乏 (每千克母猪日粮需胆碱800~1 000 mg) 可引起母猪产仔数减少和产仔率下降。泛酸缺乏 (每千克母猪日粮需泛酸12 mg) 可引起母猪繁殖力下降、卵巢萎缩和子宫缩小。叶酸缺乏 (每千克母猪日粮需叶酸1.3 mg) 可引起母猪产仔数减少和仔猪生长缓慢。核黄素缺乏 (每千克母猪日粮需核黄素3.75 mg) 可引起母猪产仔率降低和乏情以及仔猪死亡率增加。韭菜 (又名启阳草、长寿草)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种公猪饲料中可定时添加5%的韭菜, 以提高其繁殖性能。

2.2 微量元素

有研究表明, 铬可能是动物机体的一种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 铬对种公猪有提高其性机能和生殖细胞活力的作用;铬缺乏 (母猪饲料中铬的添加量为0.2~0.5 mg/kg) 可引起母猪产仔数减少、分娩率降低。缺锌 (妊娠母猪每千克风干日粮的锌需要量为50 mg) 可使母猪分娩时间延长和产死胎率提高、初生仔猪体重下降;但过量的锌会使母猪产仔数减少、断奶仔猪体重下降。

2.3 能量

在母猪妊娠前期保证饲料中的能量水平极为重要, 否则母猪的繁殖力可能受损。在妊娠后期喂给母猪高能量水平的饲料, 可使胚胎成活率明显降低, 因为能量过高可引起猪体过肥以及猪皮下、腹膜和子宫周围脂肪沉积过多, 导致子宫壁血液循环障碍, 进而致胎儿死亡。因此, 应注意母猪妊娠后期的限饲, 以降低能量水平。

3 饲养管理引起的种猪繁殖障碍

3.1 环境温度

将母猪生活的环境温度提高到32~39 ℃ (即使是短时间) , 可导致胚胎死亡率明显升高, 因此, 应注意母猪夏季的防暑降温。

3.2 分娩和助产

1984年, 据苏联专家报道, 死胎中有10%~30%的胎儿是在发育期间死亡的, 有70%~90%是在母猪分娩时死亡的。后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氧, 常由分娩时胎盘收缩、血流不畅、部分胎盘脱落和脐带断裂 (分娩时仔猪从子宫前端到宫体经过约2 m长的距离, 此间脐带可能因拉伸、挤压而过早断裂) 所致 (断脐仔猪必须在5 min内产出, 否则会被憋死) 。

在母猪分娩时可使用催产素或垂体后叶素催生;对于老龄母猪或难产母猪, 在其子宫阵缩无力时, 可加注新斯的明或毛果芸香碱, 因为实践证明此时单独注射催产素效果不理想。

3.3 霉变饲料

1) 霉变饲料的危害。

无论是妊娠母猪还是未孕母猪, 最忌的就是霉变饲料。发霉变质的谷物中由霉菌产生的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 可引起未性成熟母猪发生外阴阴道炎;性成熟母猪不育;妊娠母猪胚胎着床失败、流产、产死胎和弱胎。在性成熟前发病的猪, 组织病理学变化为卵泡发育阻滞;年龄较大的母猪则表现为卵泡闭锁。

2) 控制危害的措施。

提高饲料中氨基酸 (特别是蛋氨酸) 的比例;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硫酸铜;使用防霉剂, 抑制饲料发霉;使用脱霉剂, 减少毒素的吸收;使用免疫调节剂,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使用抗休克药物和抗肺水肿药物, 降低死亡率;使用抗菌药物, 防治继发感染。

3.4 日照时间

在英国, 妊娠母猪易发生“秋季流产症”。研究表明, 秋季流产症除病原感染、中毒、热应激、营养障碍等因素外, 入秋后日照时间逐渐变短是其根本原因。因为随着日照时间的缩短, 母猪特别是妊娠母猪血液中的促黄体生成素和孕酮逐渐下降。因此, 要加强母猪的运动、给予充足的光照;在日照时间较短的秋季, 应配备人工光照设备。

3.5 其他

1) 影响因素。

母猪配种时, 环境温度在30 ℃以上或日照时间在12 h以上, 可明显影响受精效果和产仔率。交配过早或过迟、精液保存不当或存放时间过久以及公猪使用频率过低或发热时交配, 均可导致受精卵死亡。在配种后12 d内, 精料过量、高温、争斗、转舍和运输, 均能引起囊胚死亡。苯巴比妥钠是商品猪长途运输中较为理想的一种镇静、催眠药物, 按30 mg/kg体重的剂量用药, 可使猪睡眠30~48 h, 但本品不宜作为妊娠母猪长途运输时的抗应激药物, 因为苯巴比妥钠对胎儿可能有不良作用。

2) 采取措施。

准确鉴定母猪发情, 确定适宜输精时间, 避免使用存放时间过久或质量低劣的精液, 不得使用正在发热的公猪进行交配。实行人工授精时应注意:所用工具的卫生与消毒,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选择固定的精液稀释剂与稀释标准, 保证精子的活力, 确定最佳的授精时间与次数, 不得采集发热公猪的精液。妊娠母猪高温季节运输时, 可以选择氯丙嗪 (1~2 mg/kg体重) 作为镇静剂。

4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种猪繁殖障碍

基本所有的病原微生物 (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弓形体、螺旋体等) 都能引起母猪发生繁殖障碍性疾病, 特别是子宫内膜炎和流产。因为病原感染机体后, 可致组织细胞发生病变, 细胞破裂, 使非组织特异性激素 (前列腺素) 释放到血液中, 进入子宫, 引起子宫收缩。

4.1 细菌

研究表明, 化脓棒状杆菌、某些厌氧菌等是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和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而子宫内膜炎是造成母猪不孕和流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为发生子宫内膜炎时, 子宫粘膜受损造成受精卵不易着床。

大肠杆菌对由应激诱发的母猪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症和急性乳腺炎起主要作用。猪高热病可致母猪流产及产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 2006年, 在暴发猪高热病的猪场中分离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阳性率占调查猪场的27%;药敏试验表明, 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 (土霉素、金霉素和多西环素) 、磺胺类、半合成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药物都不敏感或敏感性极差, 部分菌株对氟苯尼考也产生了耐药, 大观霉素的敏感性只有38%, 新霉素的敏感性为20%~50%, 泰妙菌素的敏感性低于5%, 四环素的敏感性低于2%;该病的首选药物及制剂有万特肺灵、阿米卡星+甲氧苄啶、头孢噻呋+克拉维酸或舒巴坦。

母猪钩端螺旋体病可引起胚胎死亡、母猪流产和仔猪存活率下降, 了解这种情况对临床上综合选择抗菌药物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在妊娠第1个月, 母猪感染钩端螺旋体, 胚胎一般不受影响;第2个月感染可引起胚胎死亡与吸收, 也可能形成木乃伊胎或致母猪流产;第3个月感染可引起母猪流产。

4.2 病毒

很多病毒性疾病均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 如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PRRS) 等。

1) 猪细小病毒病的免疫。

为了安全起见, 无论是后备头胎母猪还是经产母猪都应该进行免疫, 经产母猪每年免疫1次;临床实践表明, 猪细小病毒病疫苗有时不能使猪获得终身免疫。

2) PRRS的免疫。

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灭活苗。PRRS弱毒苗用于商品仔猪的紧急预防接种, 有一定的临床意义;PRRS弱毒苗能够针对同种病毒再感染提供稳固的保护力, 接种弱毒苗控制PRRS的方法可行。尽管有人认为PRRS灭活苗的效果可被改善, 但多数人认为其无效或效果有限。凡经弱毒苗免疫的试验猪, 在4周后, 用高致病性毒株进行攻毒可显示较好的保护效果, 而同期接种的高致病性灭活苗的保护效果则十分不理想。

3) 猪瘟的免疫。

妊娠母猪应严禁注射猪瘟活疫苗。有条件的猪场, 最好根据抗体检测结果确定免疫剂量和时间, 即抗体间接血凝价为1∶4以下时, 注射猪瘟脾淋苗或组织苗1头份或猪瘟细胞苗3~4头份。初产母猪应在配种前2周左右注射猪瘟疫苗, 经产母猪产后20~30 d免疫1次。种公猪每年接种猪瘟疫苗2次。

猪瘟疫苗目前主要有4种:脾淋苗、乳兔苗、细胞苗和联苗。脾淋苗、乳兔苗和细胞苗为猪瘟单苗, 联苗一般指猪瘟-丹毒-肺疫三联苗或猪瘟-丹毒二联苗;单苗可用于猪基础免疫, 但联苗禁止用于首次免疫或仔猪断奶前免疫。脾淋苗和乳兔苗, 是兔源组织苗, 分别是利用成兔和乳兔的活组织生产制备的, 产量小、成本高、易污染;该类疫苗最好不用于乳前免疫, 因为给没吃初乳的仔猪群接种该类疫苗可能诱发较严重的免疫反应。

在紧急免疫猪瘟疫苗时, 组织苗优于细胞苗, 可能是因为组织苗中的一些组织蛋白 (特别是脾淋苗中的淋巴因子) 为免疫促进剂。在给仔猪做基础免疫时最好选用猪瘟细胞苗, 不要选用猪瘟组织苗, 禁止使用猪瘟三联苗或二联苗。一旦发生猪瘟, 需紧急接种猪瘟疫苗时, 建议使用猪瘟脾淋苗, 必要情况下可以配合使用转移因子。无论是正常免疫猪瘟疫苗, 还是紧急免疫猪瘟疫苗, 大剂量使用猪瘟疫苗均是错误的做法, 不仅会造成疫苗浪费、成本增加, 而且从长远来看, 还会导致猪瘟病毒发生变异, 并影响机体正常免疫能力的产生, 甚至发生“免疫耐受”现象。

猪群在注射猪瘟疫苗时, 时有过敏现象发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 可及时注射盐酸肾上腺素。而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在防疫时使用, 可引起免疫抑制, 严重的会引起免疫失败。

5 便秘引起的种猪繁殖障碍

便秘时母猪体内毒素排出受阻, 出现受纳不平衡、消化不良、食欲下降、产后无乳等症状, 可引起胎儿吸收、母猪流产等, 可致母猪生理机能障碍、发情周期被破坏。

1) 发生原因。

饲料因素, 主要是饲喂了过量的米糠、稻壳糠和精料, 青绿饲料饲喂量不足;饲料中添加矿物元素 (如硫酸亚铁等) 过多。管理因素, 主要是饮水不足, 缺乏运动。

2) 治疗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少喂米糠等饲料, 不过度添加含铁化合物, 补充青绿饲料, 保证饮水, 及时治疗发热性疾病, 保证猪只适当运动。药物治疗:妊娠母猪, 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 灌服人工盐, 结合抗生素治疗 (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100 mg/kg, 国内有复方制剂—万特肺灵粉剂, 以控制继发感染) , 灌服植物油或矿物油 (50~100 mL) ;未孕母猪, 硫酸钠50~150 g, 加水300~1 000 mL, 通过胃管一次投服;分娩后伴有直肠麻痹的母猪, 可皮下注射小剂量的毛果芸香碱 (10~25 mg) 或新斯的明 (2~5 mg) , 结合保留灌肠效果更好。

6 激素引起的种猪繁殖障碍

6.1 母猪无卵泡发育、卵泡发育停滞、卵泡萎缩等

治疗可用促卵泡素, 50~100 IU, 肌肉注射;前列腺素类药物, 3~4 mg, 肌肉注射 (一般可于注射后1~3 d发情) ;已烯雌酚, 3~10 mg, 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 1~2 mL, 肌肉注射 (间隔24~48 h可重复注射1次) 。

6.2 母猪缺乏性欲

治疗可用苯甲酸雌二醇, 2 mL, 肌肉注射, 24~48 h后再重复注射1次;已烯雌酚, 3~10 mg, 皮下注射;孕马血清, 200~1 000 U, 肌肉注射。

6.3 后备母猪不发情

治疗可先用孕马血清, 800~1000 U, 肌肉注射, 以诱导发情和排卵;然后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600~800 U, 肌肉注射, 病猪治疗后3~5 d发情并排卵。

6.4 断奶后母猪不发情

正常情况下, 85%~90%的经产母猪在断奶后7 d发情, 却只有60%~70%的后备母猪在首次分娩断奶后7 d发情。对断奶后母猪不发情的治疗:初产母猪, 可用孕马血清, 1 000~1 500 U, 于断奶当天肌肉注射;经产母猪, 经15~23 d不发情者, 可用孕马血清, 1 000~1 500 U, 肌肉注射, 同时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 U。

6.5 屡配不孕

在母猪配种当日, 肌肉注射黄体酮30~40 mg或已烯雌酚8 mg;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 mL, 加入30%氟苯尼考溶液2 mL, 于最后1次配种 (或人工授精) 后1 h注入子宫内。

6.6 卵巢囊肿

卵泡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都取决于垂体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的平衡作用。促黄体素分泌过少和促甲状腺素分泌过多, 都可引起卵巢囊肿。卵巢囊肿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猪主要发生黄体囊肿, 临床表现为不发情。治疗可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 100~300 μg, 肌肉注射, 可重复使用1次, 促使黄体退化;肌肉注射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和黄体酮, 也能获得良好的受胎效果。

6.7 持久黄体

持久黄体是卵巢常见病, 占卵巢疾病的30%。治疗可用前列腺素F2α, 10~25 mg, 肌肉注射。

6.8 需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 除前列腺素、催产素以及垂体后叶素外, 其他生殖激素 (如孕马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 对猪而言属异种蛋白, 多次使用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导致出现异常免疫反应而使治疗无效, 甚至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 终使种猪失去种用价值。

7 部分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控制

7.1 子宫内膜炎

当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时, 最易发生子宫感染, 表现为急、慢性子宫炎和子宫内膜炎, 为使下次妊娠、生产正常, 应立即控制其炎症。

1) 治疗子宫内膜炎常规方法的不足。

首先是全身用药, 虽能做到宏观控制, 但药物较难通过生物屏障到达子宫, 以致子宫不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其次是子宫内投放抗生素, 大部分抗生素的理化性质不稳定, 子宫内的炎性产物、脓汁、恶露等易与抗生素发生化学反应, 进而使药物快速降解而失去作用。最后是投放消毒防腐药, 消毒防腐药可杀灭病毒、细菌和霉菌及有效控制子宫内膜炎, 但不可避免地会留下后遗症 (如高锰酸钾具极强的氧化性, 在子宫内会破坏子宫粘膜, 影响受精卵着床;还有部分消毒防腐药可造成母猪终身不孕) 。

2) 有效的防治措施。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 给分娩后的母猪注射前列腺素可缩短母猪断奶到发情的间隔时间, 提高仔猪的存活率、降低母猪日后产死胎和流产的几率, 预防或治疗子宫积脓和子宫炎症。法国近15 a来普遍采用此法, 将产后36~48 h给母猪注射前列腺素制剂作为种猪场的常规处理措施, 而且法国是从西班牙获得信息后才采用的, 在我国完全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分娩后36~48 h肌肉注射前列腺素, 目的是为了在子宫颈闭合之前 (生理条件下, 子宫颈在分娩完毕后第3天完全闭合) 将子宫内容物通过子宫肌的收缩运动排出子宫。在母猪分娩后36 h内注射前列腺素10 mg, 然后投回力清胶囊2粒, 可有效防止病毒、细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引起的子宫内膜炎、子宫恶露、母猪产后不发情等疾患的发生, 目前国内很多大型猪场采用此法, 有效地防止了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生;而且此法对猪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达96.8%以上。

7.2 无乳症

1) 心理性无乳症。

正常情况下, 母猪在产仔过程中即分泌乳汁;若不分泌, 则通过注射催产素5 U进行诱导, 10~15 min后即可分泌乳汁;对精神状态正常、乳腺肿胀且疼痛但不分泌乳汁的青年母猪, 肌肉注射催产素10 U即可。易激动、烦燥、拒仔吸乳、不理睬甚至伤害仔猪、乳腺胀满、流不出乳汁的异常兴奋母猪, 属于心理性无乳症, 可肌肉注射氯丙嗪和催产素, 并加强运动。

2) 营养不良性无乳症。

母猪在开始分娩至分娩结束这段时间还有奶, 在产后12~48 h泌乳量减少或至完全无乳, 乳房及乳头缩小至干瘪, 乳房松弛或肥厚, 但挤不出乳汁。预防:逐步提高精料在日粮中的比例, 一般来说, 整个妊娠阶段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不能低于15%, 在母猪妊娠的后期, 日粮中鱼粉的比例应高于3.2%, 豆粕的比例应高于10.5%;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泛酸、核黄素和能量物质;加喂青绿饲料、鱼汤和绿豆汤, 并于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治疗:饮食疗法, 取活鱼虾1 000 g煮汤, 黄豆1 000 g磨汁, 混合喂服, 2次/d;或用红糖200 g、黄酒250 mL、鸡蛋1个, 拌料饲喂。有人建议通过给母猪喂食胎衣来催乳, 用此法时应将胎衣煮熟, 以免造成母猪消化不良而拒食或引起异嗜癖。中药疗法:王不留行40 g、川芎30 g、通草30 g、当归30 g、党参30 g、桃仁20 g, 研末, 加鸡蛋5个作引, 喂服。

3) 产后无乳综合症。

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调查及病因分析 第10篇

1 调查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 3个奶牛场奶牛发病率基本呈逐年上升态势, 临床表现规律如下: (1) 产后牛胎衣不下; (2) 育成牛排卵延迟; (3) 怀孕牛流产、死产、弱产; (4) 泌乳牛卵巢静止发病率大幅增高; (5) 严重者出现临床疾病。临床症状具体表现顺序为:胎衣不下—排卵延迟—流产—卵巢静止—临床疾病。临床发病群体表现顺序为:干奶牛—育成牛—成母牛。这些可为临床诊断做参考, 以便尽早发现, 减少损失。

2 病因分析

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子宫被污染, 引起子宫内膜炎和生殖激素失调所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而使胎衣在子宫内腐败分解, 造成子宫感染, 引起产后子宫内膜炎。据调查统计:因胎衣不下而引发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占产后子宫内膜炎的80%以上。

2.2 产房环境卫生状况差

产房及接产人员消毒不严格, 接产时接产人员手臂、接产器具及牛体消毒不严, 也是造成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因素。调查表明:经人工接产的奶牛其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自然生产的奶牛, 产房环境较差的牛场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环境较好的牛场。

2.3 接产与输精操作不当

母牛生产时造成产道损伤, 引发子宫内膜炎, 或形成瘢痕造成繁殖障碍。输精时由于奶牛外阴消毒不严或输精枪体污染而将细菌带入子宫造成子宫内膜炎。

2.4 内分泌失调

维生素缺乏导致激素分泌失调, 奶牛不发情或排卵延迟。滥用外源性激素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失调。

2.5 遗传问题

奶牛体型外貌有缺陷时繁殖障碍性疾病增加, 如内斜尻。调查发现, 几乎所有内斜尻的奶牛都曾患过繁殖障碍性疾病。原因分析:内斜尻时, 由于奶牛坐骨结节高于髋结节, 因而使奶牛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发生变化, 形成外高内低的形态, 这样产后恶露排出不畅, 极易发生产后子宫内膜炎。

3 防治措施

3.1 饲料营养

奶牛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最好不超过16%, 最佳量为12%, 可以降低奶牛返情率、胚胎死亡率。

3.2 超排措施

FSH、PG、LRH-A3对高产供体母牛超排时的用量、用法直接影响最终的胚胎生产结果。实验得出, FSH用量:奶牛的理想超排剂量范围是360~400 mg (HS成母牛) , 平行注射较递减注射在黄体数及可用胚数方面都有提高, 可用胚胎每头供体增加1.7枚。PG、LRH-A3用量:均不能超过0.8 mg, 否则会使未受精胚和退化胚胎增加。

3.3 防治

脓性子宫内膜炎采用脓汁稀释→缩宫→导流→抗菌、消炎效果最佳。具体治疗要点: (1) 全部操作过程要防止子宫内膜损伤引发全身感染; (2) 脓汁稀释用抗生素+生理盐水, 用量根据子宫体积定; (3) 治疗前48小时肌注雌激素, 36小时肌注催产素, 子宫体积较小的也可在治疗前48小时注射前列腺素, 利于病理性产物的排出; (4) 导流只用于子宫体积较大、脓性分泌物较多的情况; (5) 子宫灌注抗菌药尽量用非抗生素类药物, 推荐药为碘制剂 (用前配制为黏膜消毒浓度) 。子宫内膜损伤采用25%葡萄糖+抗生素子宫内灌注。这些治疗方法优点在于既抗菌消炎, 又改善子宫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 提高子宫收缩力, 全面调节子宫机能。以上治疗方法在临床试验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 卫生管理

对脓性子宫内膜炎病牛采取上述治疗外, 积极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卫生保健水平, 保证牛体卫生和产房的每班次卫生清理工作, 坚持每晚消毒一次, 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4 小 结

繁殖障碍疾病 第11篇

关键词:猪繁殖障碍;疫病;临诊要点;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2-0042-02

最近几年,随着家畜养殖发展规模扩大,养殖经营过程中猪类繁殖障碍性疾病对家畜养殖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其已经成为养猪业尤其是规模化的养猪业最大的威胁。而且,这种繁殖障碍性疾病致病的原因很多,如何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致病原因进行具体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1 猪瘟

目前,养猪业发展的过程中典型性猪瘟病比较少见,但是隐性猪瘟病以及非典型性猪瘟病等多种类型的猪瘟病对养殖业造成危害。因此,在进行猪类养殖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上述多种猪类疫病的防控。

1.1 隐性猪瘟病

猪繁殖过程中出现死胎或者木乃伊化以及幼猪表皮出现水肿等情况;除此之外,幼猪产出后出现震颤、腹泻等情况也应当加强注意。该种类型的猪瘟并不会在横向进行传播,但会传播给幼猪。

1.2 非典型性猪瘟病

该类猪瘟病的主要对象是32-60日龄的幼猪,发病率情况高低不均,但是死亡率极高。能够达到80%以上。非典型猪瘟病出现高热、厌食、消瘦。淋巴肿大等。剖检后其他器官表现出非典型的猪瘟病变,进行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1.3 温和型、慢性型猪瘟病

(1)该类疾病主要常见于农村散养家畜当中,其中断奶幼猪以及青年猪更容易患该类疫病。该类疫病的死亡率较高,病程时间经历较长。患有该类型猪瘟病的幸存者在随后的生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发育方面的问题,其生长发育会严重收到阻碍。体温上升,耳尖、腹下出现淤血以及坏死情况,病猪粪便出现时干时稀的特征。除此之外,对该类病猪进行剖检,出现并发感染的病猪,病变情况较为复杂。

(2)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母猪母体出现免疫缺陷,形成母体的免疫应答机制较弱,进而导致母体对猪瘟的抗体不强造成的。另外,母猪在怀孕过程中接种猪瘟弱毒苗。

(3)防制。认真落实免疫接种以及抗体检测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的免疫程序与机制。

2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1)该类病症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其只对猪产生影响,且其发病症状以及严重程度与猪的年龄和并发症有密切的关系。这种疾病发病不具有季节性特点,传播主要依靠的是空气与直接接触。同时,该类疾病还具有流行时间长与波及范围广的特点。

(2)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诊断要点。妊娠期母猪:常会出现低热或者厌食等症状,母猪妊娠期超过白天会出现流产或者死产情况。

空怀母猪:该类型的母猪会伴随出现流感的症状,能在短时间痊愈,但是在进行配种的过程中,母猪的受精率会显著降低,公猪则表现为精液减少,精子的活力降低。

育肥猪:这个类型的猪会出现暂时性的体温上升,并无其他症状。

哺乳母猪:表现厌食、沉郁、发热的一般性反应,但日后的泌乳量减少或无乳。

哺乳仔猪:整窝感染,短暂发热,继而腹泻、气喘、打堆、消瘦、衰竭死亡。

保育仔猪:见于本病流行的后期,往往断奶一周后出现厌食、呼吸困难、腹泻、打堆、消瘦,发病率高达30%,病死率很高,幸存者成僵猪,持续时间长短与环境和管理有关。

(3)防控措施。①接种疫苗。通过进行调查,在出现疫病的新疫区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的控制疫病的蔓延,并降低其危害程度。②对疫区进行消毒的过程中应当运用无公害的消毒剂进行空气和带猪消毒。③为了保证疫病发生几率减少,应当建立符合猪的安全生长环境。为猪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

3 多系统消耗综合征

该类疾病最先发生在加拿大,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其病原主要为圆环病毒(PCV),这类病毒存在两个血清型,二型病毒为致病病毒,且广泛存在于猪群当中。多系统消耗综合症的病原也具有多样化特点,其病原主要包括PPV、PRRS。

繁殖障碍疾病 第12篇

关键词:繁殖障碍,动物保健,疾病防治

肉牛繁殖能力下降或者不能够繁殖的异常生理状态被称为繁殖障碍, 主要表现为妊娠期母牛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 无活力的弱仔、畸形儿以及公母牛不育症, 其严重影响着肉牛产业的发展。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作为全市肉牛优势产区, 2016年度全年存栏13.9万头, 出栏5.6万头。在此基础上, 为解决肉牛主要繁殖障碍疾病, 以具有繁殖障碍的本地黄牛为研究对象, 其中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龙洞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具有繁殖障碍的本地黄牛12头, 大歇镇龙泉村周边养殖户提供具有繁殖障碍的本地杂交母牛7头, 配合有效的保健计划, 施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 旨在解决肉牛的主要繁殖障碍疾病。

1 动物保健的作用

肉牛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现象, 常使得肉牛养殖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增加业主的生产成本。因此, 在肉牛养殖场提高经济效率的计划中, 牛群的保健计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牛群保健计划的核心是以防为主、防大于治。配合有效的保健计划, 一是可以大幅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率, 二是减少因疾病给养殖场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 肉牛养殖场要想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疾病造成的损失, 就必须制定一个适合切身实际的牛群保健计划, 并在生产中实施。

2 肉牛繁殖性障碍

肉牛繁殖性障碍一般是指在种种因素影响下, 母牛不能随时令正常发情、受精和者妊娠进行产犊的一种现象[1], 是母牛产仔后100 d配不上种或连续配种3次及以上不产生妊娠现象的统称。主要表现在母牛长期不发情、发情持久、屡配而不孕, 妊娠母牛发生流产现象或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无活力弱仔等现象。其产生的因素相对比较复杂, 大体上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2种。先天性繁殖障碍主要包括幼稚病、两性畸形病、异性孪生母犊、生殖器官畸形和遗传倾向几种;后天获得性繁殖障碍主是由于后天发育或者管理不当造成的, 包括繁殖技术失误、母牛饲养管理不当、生殖器官性疾病等。生殖器官性疾病主要指子宫和卵巢疾病, 子宫疾病以子宫内膜炎为主, 卵巢疾病则包括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和卵巢囊肿等。

3 子宫内膜炎

根据病程长短和子宫黏膜的损伤程度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3种[2]。

3.1 产生的原因

一是由于不清洁造成产道被污染而引发的炎症;二是由于产后处理不当而导致的感染发病;三是在配种或剥离胎衣的过程中, 由于手臂器械消毒不彻底而造成的感染;四是由牛腹泻病、沙门菌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引发。

3.2 症状表现

3.2.1 急性子宫内膜炎。

又被称为化脓性子宫内膜炎, 通常在生产后10 d内发病, 主要表现为阴道内流出大量有腥臭味污红色或棕黄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 病牛体温升高、食欲不振、举尾拱腰, 直肠检查表现为子宫变粗, 宫壁增厚、敏感、收缩反应弱。

3.2.2 慢性子宫内膜炎。

是由急性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发展而来的, 通常发生在生产后20 d, 由于症状不明显, 一般不易作出确切的诊断。在牛的繁殖障碍疾病中, 约有80%以上都是由于慢性炎症所引起的。

3.2.3 隐性子宫内膜炎。

一般在分娩30 d以后发生, 症状不明显, 发情周期正常, 但屡配不孕, 有时虽受孕也会造成胚胎死亡或者早期流产。

3.3 治疗方法

3.3.1 症状较轻者。

用浓度为1‰的高锰酸钾液多次冲洗子宫, 直至排出的液体透明为止;经直肠轻轻按摩子宫部位, 并经胶管最大可能地排净冲洗液体, 最后向子宫里注入温热稀碘液200~300 m L (5%碘酊10m L, 净水200~300 m L) , 隔日1次, 用1~3次。

3.3.2 症状较重者。

重症的不宜冲洗子宫, 仅注入温热稀碘液200~300 m L;或者青霉素320万~480万IU、链霉素300万~400万IU、氢化可的松0.2~0.5 g、5%葡萄糖氯化钠500~1 000 m L及10%葡萄糖酸钙200~300 m L, 静注, 1次/日;或者青霉素300万~400万IU、链霉素300万~400万IU, 肌注, 2次/日;或者氯化氨甲酰胆碱5~10 m L, 皮下注射, 1次/日;或者鸡冠花180 g、益母草500 g, 混合分成3包, 1包/日, 水煎2次, 合并一次投服, 3 d服完, 一般1剂即可奏效。

3.3.3 急性子宫内膜炎。

(1) 己烯雌酚20~40 mg, 肌注;或宫复康10~20 m L, 肌注。 (2) 土霉素粉5~10 g、呋喃西林3 g、洗必泰粉1~2 g、3%~5%氯化钠200~500 m L, 子宫灌注, 2 h后肌注催产素80IU。 (4) 用磺胺类或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或者青霉素80万~240万IU、链霉素100万~300万IU、生理盐水20 m L, 在子宫灌注2 h后进行输精, 即可已受胎。对个别比较严重的症状灌注土霉素/四环素/红霉素, 并配合一定的糖盐苏打液 (土霉素灌注疗效较好) 。或者是当归60 g、白术60 g、香附30 g、木香30 g、延胡索30 g、荆芥60 g、甘草24 g、知母60 g和黄柏30 g, 水煎服。

此外, 可用畜产康注射液, 牛1.0~1.5 m L/10 kg体重, 肌注, 2次/日;红日注射液, 牛0.10~0.15 m L/kg体重, 肌注, 1次/日。

4 卵巢静止

卵巢静止是指卵巢机能不全及减退, 是有发情症状但不排卵或排卵而无发情症状。

4.1 成因

全身严重疾病、子宫疾病及饲养管理不当引起。

4.2 现象

直检时卵巢变小、变硬, 如豌豆粒大, 手摸不到卵泡, 子宫也随之缩小。

4.3 治疗方法

肌注孕马血清 (PMSG) 1 000~2 000 IU;或者第1天肌注促卵泡素 (FSH) 50~100 IU、第2天肌注促排3号 (LHRH-A3) 20~40μg, 第3天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 G) 2 500 IU, 同时肌注黄体酮20~50 mg;或者服用大温经汤、养情汤、益母黑豆汤等或自拟药方复方仙阳汤;或者针刺百会、后海、雁翅等穴位。

5 胎衣不下

一般母牛分娩后12 h内胎衣可自行脱落, 如果超过12 h仍没有脱落或脱落不干净则按照胎衣不下处理[3]。常因产后子宫收缩无力、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粘着牢固及其他因素所引起。

5.1 原因

(1) 产后子宫收缩无力或子宫驰缓; (2) 运动不足或有趾蹄病; (3) 胎盘炎症导致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粘着牢固; (4) 胎盘组织结构; (5) 热应激因素; (6) 子宫强直性收缩; (7) 胎盘未发育成熟。

5.2 症状表现

分为全部胎衣不下和部分胎衣不下, 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

5.3 治疗措施

产后10 h, 牛胎衣仍没排出, 有可能发生胎衣不下时, 可用以下治疗方法。

5.3.1 产后第1天。

(1) 益母草400~500 g、鸡冠花100~140 g, 水煎候温加红葡萄酒500 m L, 灌服;胃肠活 (主要成分是氯化氨甲酰胆碱) 10 m L, 或0.1%的新斯的明5~10 m L, 皮下注射;宫复康 (主要成分是雌激素、催产素) 10 m L, 子宫颈内注入。 (2) 加味生化汤 (川芎60 g、当归60 g、桃仁20 g、炮姜20 g、益母草80 g、红花40 g和炙甘草30 g) , 水煎灌服[4];配合胃肠活10 m L皮下注射, 宫复康10 m L子宫内注射。

5.3.2 产后第2天。

加味生化汤 (川芎60 g、当归60 g、桃仁30 g、炮姜20 g、益母草80 g、红花40 g和炙甘草30 g) , 水煎灌服, 配合胃肠活、宫复康注射。再治疗1 d。

5.3.3 产后第3天。

进行手术驳离。术者将指甲剪短磨平, 用0.1%高锰酸钾消毒。用手将牛尾牵至一侧, 用手拉住露出阴门外的胎衣做一定程度的拧转, 转的同时向外适当牵引。用1‰的高锰酸钾清洗阴门, 实施手术的医师一手牵拉脱出胎衣, 另一只手自胎衣和阴门黏膜中间伸入到子宫孕角, 触摸到子叶 (拇指大小到鸭蛋大小物) , 用食指、中指、拇指三指沿子叶边缘、胎衣与子宫黏膜间轻轻驳开, 按次序逐个驳离, 至子宫角。胎衣驳离完成后, 将子宫内的胎衣残片和羊水等用手尽可能排出阴门外, 随后向子宫内灌入温的0.1%碘液约200 m L (生理盐水约200 m L, 5%碘酊5 m L) , 5 d一次, 最多2次。胃肠活10 m L皮下注射, 2次/日, 连用2 d。

5.3.4 产后3 d以上胎衣仍未排出。

如若子宫颈口收缩比较慢, 而且手能自由通过时可以采用手术驳离的办法进行治疗, 方法和上文相同。如果子宫颈口煎2次 (分别是上下午) , 需要分别灌服, 药渣最好让牛食入, 一共需用药3付, 同时配合胃肠活10 m L皮下注射, 2次/日, 连用3 d。5%糖盐水500 m L、10%葡萄糖酸钙300 m L、维生素C 50 m L、青霉素320万~420万IU及链霉素300万~600万IU, 静注, 连用3 d。

参考文献

[1]马东予.生殖器官疾病引起的肉牛繁殖障碍及防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 (8) :77-78.

[2]王丽敏, 邓艳红, 于世波, 等.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 (7) :164-165.

[3]关辉, 谷新利.石河子地区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规律的调查[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13) :94-95.

上一篇:日本国民健康保险下一篇: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