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业务信息系统

2024-07-08

卫生监督业务信息系统(精选12篇)

卫生监督业务信息系统 第1篇

1 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效

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的启用, 一是进一步提高了消防监督业务信息化进程, 使消防监督管理数据统计工作更加快捷、高效;二是促进了消防监督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系统各种审批、执法环节都有各自流程, 各种出文都配有模板供消防监督人员使用参考;三是加大了执法流程的透明度。各流程、各环节的承办人员、受理 (办理) 时间都在系统内得以体现。据统计, 四平市公安消防支队2008年全年实现网上消防行政审批126项, 监督检查2 130次, 行政处罚单位161家, 全部实现了消防监督业务网上办理。

2 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硬件设施落后, 影响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

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由各支队负责建立数据库,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部平衡, 个别支队服务器及配套设备不全, 服务器配置低、网速慢、响应时间长, 不能完全适应网上执法流程的需求。同时, 个别地区难以达到人手一台电脑。

2.2 缺少系统维护人员

按照公安部消防局的统一部署, 监督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都由各支队架设, 且日常运行维护都由各支队自行完成, 消防机构又属于现役部队, 人员征招程序复杂, 导致相关专业人员及其缺乏。

2.3 系统个别方面设置不合理, 与其它系统数据无法同步

一是系统内设定了领导、法核、经办人、窗口、内勤五个角色, 对于人员特别少的大队, 只能一人使用多个角色, 可能出现领导、法核为同一人或者经办人、法核为同一人;二是系统内的重点单位管理模块数据混乱 (由原重点单位系统导入导致) , 新老数据重复导致系统中经常出现单位重复;三是火灾事故调查处理的数据无法与火灾统计系统对接, 导致两个系统数据不一致。

2.4 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无法满足新的《消防法》和配套规章要求

2009年5月1日起, 新修订的《消防法》和《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公安部107号令) ,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 (公安部106号令) , 《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公安部108号令) 已经全面实施, 应当按照新设定的消防监督职责任务和业务程序设定流程。例如, 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消防安全检查, 按照1998年《消防法》, 工作流程为由主办单位向消防机构申报, 消防机构受理后现场检查, 出具检查意见书后送达申报单位。在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中则归入日常工作中的监督检查, 直接使用监督检查流程录入数据。新的《消防法》和《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则明确了举办单位向公安机关治安部门申报, 由治安部门通知消防机构进行检查, 并将检查记录移交本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

3 加强和改进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存在问题的办法

3.1 加强领导, 加大对消防监督信息系统硬件的投入

当前公安部消防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下发了《武警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并争取了配套资金, 各地也都要争取信息化建设的配套资金, 专款专用必将改善目前设备落后的局面。

3.2 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一是加强对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的选拔, 把那些专业技术强, 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信息化人才吸收进部队任职或者服役 (士官) ;二是可以考虑聘请地方专业软件公司签订保密协议和工作协议后将服务外包。

3.3 利用系统改版的有利时机做出调整

目前, 公安部消防局正在组织专家修改系统, 可将一些不合理的设置重新调整。

增加API (应用程序接口) 功能, 发放帮助文档, 必将极大的促进消防部队内部的专业人士开发出更灵活、更实用、更具效率的系统应用程序。

加入档案扫描模块。当前监督人员所有监督执法、审核验收工作都要立卷、呈卷, 可增加扫描模块, 在系统扫描文书后自动生成案卷, 纸质文书只作为存档。

增加证据保存模块。随着数码设备的普及, 监督执法工作中的证据 (影音资料) 逐步增多, 可在流程中设置证据上传模块, 以保存原始证据。

可考虑将监督业务信息系统由公安网转入互联网。一是可与办事大厅系统互连互通;二是增加监督人员工作灵活性, 配备无线上网终端即可随时随地接入办公。

3.4 对一些系统改进的构想

一是2009年全国消防机构启用了办事大厅系统, 建设工程消防备案、抽查、公示由该系统完成。可将该系统作为监督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个模块, 建设工程申报资料由申报单位自行录入, 数据同步到监督系统, 被抽查到或者必须抽查的, 由监督系统随机选取办事人员审验资料及实地检查, 录入审核意见, 由领导审批后经内勤出具法律文书, 并由送达。

二是新《消防法》实施后, 处罚数额跨度大, 可考虑设定处罚裁量标准模块, 由系统规范处罚数额。如根据《消防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第 (二) 、 (三) 、 (四) 、 (五) 项和第二款规定实施处罚的, 可设置如下裁量选项:

1) 挪用消防器材, 或遮挡消火栓, 或占用防火间距, 或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 可当场改正并主动改正的, 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对个人处警告;

2) 挪用消防设施, 或遮挡消火栓, 或占用防火间距, 或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 没有当场改正的, 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对个人处一百元以下罚款;

3) 损坏或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或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或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 或埋压、圈占消火栓, 或第二次发现违反1) 、2) 项违法行为的, 对单位处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一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罚款;

4) 重大火灾隐患单位 (场所) 存在第六十条第一款第 (二) 、 (三) 、 (四) 、 (五) 项违法情形之一, 或者累计监督检查发现同类违法行为超过2次的, 对单位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参考文献

[1]白玉生.消防监督执法手册.群众出版社.

中铁货代业务操作信息系统案例 第2篇

2007-04-18 16:39

一、背景介绍

中铁国际货运代理有限责任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Freight Agency Co.Ltd.下称中铁货代CRIFA)是铁道部中铁集装箱运输中心下属的、经外经贸部批准、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公司于1996年成立,目前已有17家分公司,2个合资公司,2个办事处,经营代理网络遍及全国主要城市及北美地区,业务涉及海铁联运,大陆桥运输、过轨运输及物流服务等,与多家船公司和货代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随着中铁货代业务量的增大,以前基于手工作业的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到了2001年,情形更加明显,首先是箱号的查询与核对,箱量的统计与报告,应收应付帐款的对帐变得非常繁琐,有的甚至变得不能为之。另外,每个人掌握的是自己负责的那一块业务,业务信息不能共享,领导为了获得汇总报表,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手工计算。还有,这些业务信息掌握在每个业务员手中,一旦该业务员出差或休假就会造成工作的停顿,还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因此,此种局面不但造成了日常工作的重复劳动及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已经限制了公司的业务发展,因此,建立一套中铁货代业务信息系统迫在眉睫。

二、需求分析

中铁货代的主要业务有:

1、过境运输,包括过境中国至俄罗斯,过境中国至中亚,过境中国至蒙古,过境中国至朝鲜,过境中国至越南等;、过轨(香港)运输;、国际铁路联运,中国到俄罗斯、中亚,朝鲜的货物联运;、进出口运输,海铁联运业务;

5、国内国际物流服务。

三、解决方案与实施

中铁通过调研得知,目前市场上没有现成的货代软件可供使用,因此决定委托东方网景信息科技公司为中铁开发一套业务信息系统。

东方网景有一套现成的PowerInfo信息系统,能够比较好地实现企业协同、信息共享,它是完全基于BS的程序架构,能够方便地扩展到分公司使用。但其缺点是没有现成的业务流程。经过研究,决定在Powerinfo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满足中铁公司的所有需求。

(一)系统方案

1、系统采用BS的程序架构,即既要满足何时何地都能办理业务的需要,能够极方便地进行扩展,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个工作站包括各分公司及办事处的维护费用。

2、实现信息共享、知识管理、商务智能的需要。

3、实现如下主要功能:(1)国联部业务操作,(2)物流部业务操作,(3)海运部业务操作,(4)箱管部业务操作,(5)财务的处理,(6)查询统计报表.4、按照业务流程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员工授予不同的权限,实现对不同的业务信息进行浏览、修改和审批。

5、电子商务平台。公司可通过此平台向客户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

6、实现货代业务供应链上的协同。

由于软件系统完全采用BS结构,大大降低了软件公司的开发成本,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远程维护和修改。

(二)实施步骤

为了系统的顺利实施,公司成立了由综合技术发展部经理牵头、各部门经理参加的项目小组,公司领导亲自抓落实。并且制定了系统分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先开通邮件功能、BBS功能、公司文件管理、员工管理、客户管理等简单功能;第二步:业务操作模块试运行。

第三步: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

2002年5月份,系统上线试运行。

(三)系统运行取得的效果

该系统基本实现了如下目标:

1、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2、规范公司业务操作流程;

3、信息共享,知识管理;

4、增强企业协同,增大公司核心竞争力;

5、服务客户,赢得客户。

通过运行该系统,公司2002年业绩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完成箱量34000TEU,运输收入超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2%和172%。

专家点评

本系统是一个集中式的信息处理模型系统,业务上可支持中铁国际货代公司的国际、国内货代业务,国际国内铁路、海铁联运业务。管理上可支持员工业绩考核、内部信息互通,外部客户管理等,其特点是:

1.基础好。本系统是在原有系统PowerInfo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针对货代业务开发集成的,原有系统的网站、员工管理、客户管理和邮件功能都有成熟的应用基础,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沟通,有力地支持了业务系统的运行。

2.信息共享程度高。由于各业务合作伙伴和公司各业务部门在同一个系统中录入、处理业务信息,大量的原始和加工过的信息积淀于数据库中,从而解决了信息孤岛和信息使用混乱的问题。增加了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企业间的协同性。

3.合适的信息交流窗口。本系统的电子商务平台既可以收集内部员工的业务信息,还可以供客户查询货物跟踪信息及与客户进行信息交流,提高了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和质量,实现货代业务供应链上的协同。

4.系统采用BS的程序架构,即既要满足何时何地都能办理业务的需要,能够极方便地进行扩展,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个工作站包括各分公司及办事处的维护费用。

卫生监督业务信息系统 第3篇

发现问题

申达集团拥有总资产近百亿元,下属20余家骨干企业,在南京、江阴、常州、成都设有生产基地,在20多个省市和地区设有销售公司,在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软塑薄膜生产企业的一个特点是产品品类繁多。目前申达集团的主导产品就包括了BOPP薄膜、BOPET薄膜、多层共挤特种薄膜等数百个品种,年产各种软塑薄膜材料25万吨。

企业规模大,产品品类多,应用范围广,与之对应的就是客户数量急剧增多。渐渐地,庞大而杂乱的客户群体使得申达集团的客户管理工作力不从心。据邵虹介绍:“之前,客户及订单信息没有系统而完整地记录和存档,而是零星分散在各个业务人员手里,且档案不齐全,不利于客户信息管理,无法迅速、准确、及时地提供客户的历史交易信息。”邵虹指出,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快速增长,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缺乏集成数据,企业无法进行销售体系的多方位、深层次、高质量分析,也无法随时查询库存和呆滞品信息,企业报表经常呈现延迟状态,不能为经营决策提供及时有力的信息支持。

“我们首先需要对公司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诊断。”2003年,申达集团开始委托无锡一家软件公司对企业进行为期2个多月的调研。结果发现,除了以上提到的销售管理方面的问题外,申达集团在生产采购管理和仓储管理方面也亟待改进。“由于公司产品的规格、品种多,生产物资计划人员的手工操作数据量大,效率低下,经常出现客户急需的没在生产,而在生产的又不是急需的情况。在仓储管理中,没有系统数据及时反馈库存数量,在统计、汇总、上报方面,仓管人员很难做到准确、及时,更难做到‘先进先出’。”据邵虹介绍,为解决仓储管理问题,申达集团当时采取的方法是多配人手。“我们安排了10多名仓管人员,还是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往往客户上午九点到工厂提货,要到下午三四点才能提到货,意见很大。”

解决问题

根据软塑薄膜企业的生产特点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申达集团下决心开始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前后共投资500多万元开发了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客户管理、订单、生产、入库、仓储、发货、销售等环节设置了系统管理基础信息模块,用以满足用户信息、产品种类、代码、品种规格、包装方式等方面的基础数据管理需求。

申达集团根据自身情况,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着重建立几个模块。其中,生产系统模块有助于优化计划排产、及时观察在线成产状况、反映各生产单位绩效(产品等级、料耗、产量等)、有效监控原料储备状况;仓储系统模块可以及时反映库存,便于报表自动汇总和生成,利于库存产品先进先出并按不同周期进行盘点;质量系统模块重在解决不合格品管理、销售退货入库管理、生产产品入库检验等环节的问题;销售系统模块能建立客户档案及交易信息、录入合同(订单)数据、及时汇总分析业务人员业绩、系统通知客户提货(发货)、管理销售开票等。“经过几大业务系统的联合,打通了部门间的业务流程,降低了管理成本。”邵虹欣喜地说到。

除了这几大主要的模块功能之外,申达集团还根据权限设置了领导查询、报表中心等系统功能,通过软件编程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彻底解决了手工管理效率低及不规范的状况。“现在如果有客户电话咨询产品、规格、品级,我们的销售人员只要打开这个系统,就能在几秒钟之内回答出产品库存有多少、是什么时候生产的、品级是什么,如果没有库存,近期的生产安排是在什么时候也可以及时告知客户。此外,我们从产品生产检验环节就开始运用条形码管理,产品的数量、规格、生产日期、品级等信息都录入系统,只要用条形码扫描器对条形码扫描后,就能打印销货单据和出货凭证,这样就大大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运行效率,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企业的发展讲究内外兼修。申达集团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自动统计多类数据,在进行市场和客户分析时能瞬间提供信息支持,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邵虹认为,通过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申达集团摒弃了传统管理理念和模式,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不仅大幅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而且加强和巩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

谈到申达集团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心得,邵虹说:“我们的体会是领导一定要非常重视。此外,基础数据的收集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个要和传统的管理习惯融合。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不懈,不能一发现问题就放弃。”在开展两化融合的工作方面,循序渐进的申达集团确实获得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收益。但邵虹也坦言:“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例如,对现有信息系统中还没有完全运用的模块要逐步运行和使用,要逐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及绩效管理系统,使公司的人才储备、中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价与考核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卫生监督业务信息系统 第4篇

1 开发技术

秦皇岛社区卫生业务系统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先进性, 稳定性和可靠性, 采用J2EE的WEB技术, 结合Struts2框架、Spring框架、Hibernate (SSH) 框架, Oracle数据库对系统进行设计开发。

2 系统需求

由于秦皇岛社区卫生业务系统的用户数量巨大、权限管理机制复杂。因此, 为适应社区卫生部门内部不同成员对系统的访问, 秦皇岛社区卫生业务系统采用自适应访问控制策略进行实现。从而, 可在有效保证系统安全性的前提下, 最大化满足系统用户的访问控制需求。根据秦皇岛市社区卫生的具体情况, 做出社区卫生业务系统的需求。

2.1 系统总体目标

秦皇岛市社区卫生业务系统的目标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逐步实现网上就诊, 提高办公效率。由于就诊顺序的划分, 社区卫生业务系统同样对就诊顺序进行了划分, 可以实现各级办公相互关联却互不干涉。秦皇岛市社区卫生业务系统主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建立社区居民信息档案和病历档案, 实现“挂号-交费-诊疗-开药-划价-交费-取药”的信息化就诊流程, 提高就诊效率, 并且提供数据接口, 实现社区医院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2 需求分析

明确用户对系统的要求是设计系统的前提条件, 秦皇岛社区卫生业务系统对用户需求进行了如下分析。

1) 用户的信息档案需求:社区居民能查看自己的基本信息、档案信息以及病历信息;护士能查询挂号信息;医生能查询病历、病人档案信息;药品管理员能查询药品信息;财务能查询交费信息。

2) 用户的处理要求:社区居民能修改个人用户信息、登陆密码;护士能进行挂号信息, 之后可由医生得到挂号单信息, 完成后续操作;医生能选择三天内的挂号信息, 填写病历信息;药品管理员负责药品入库信息, 记录出入库记录, 修改药品信息以及对挂号单进行药品划价, 查询划价信息;财务得到尚未交费的挂号单, 进行交费信息的录入。

3) 用户对系统的适应性、通用性要求:要求系统能动态生成系统菜单;尽量使用下拉框形式选择, 而非录入, 提高信息的准确性。

4) 用户对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进入系统必须输入正确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系统, 如果非法访问页面, 自动跳回登陆页面。

根据需求分析, 总结出系统用户包括医生、护士、药品管理员、财务、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另外秦皇岛社区卫生业务系统有系统管理员, 负责系统信息数据的管理。各用户权限分析如下:

2.2.1 医生权限

医生权限包括个人信息管理以及诊疗信息管理,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信息修改功能, 可以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及登陆密码;诊疗信息管理模块包括诊疗功能和历史诊疗信息功能, 诊疗功能主要是对病人进行诊疗并填写诊疗信息, 历史诊疗信息功能可以查询历史的诊疗信息。

2.2.2 护士权限

护士权限包括个人信息管理以及挂号信息管理,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信息修改功能, 可以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及登陆密码;挂号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挂号功能和历史挂号信息功能, 挂号功能主要是对病人进行挂号生成挂号单, 历史挂号信息功能可以查询历史的挂号信息。

2.2.3 药品管理员权限

药品管理员权限包括个人信息管理、药品信息管理以及药品划价管理,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信息修改功能, 可以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及登陆密码;药品信息管理模块包括药品入库、查询药品信息以及药品库存记录查询功能, 药品入库功能主要是对药品数量进行修改, 药品信息功能可以查询各种药品的基本信息, 库存记录查询可以查询各种药品的出入库记录;药品划价管理模块包括划价和历史划价信息, 划价功能可以对挂号单中的药品进行划价, 历史划价信息是对历史划价信息的查询,

2.2.4 财务权限

财务权限包括个人信息管理以及交费信息管理,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信息修改功能, 可以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及登陆密码;交费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交费功能和历史交费信息功能, 交费功能主要是计算病人所需交费金额, 通过银行卡或者支付现金, 历史交费信息功能可以查询根据身份证号或者挂号日期等信息查询历史的交费信息。

2.2.5 普通用户权限

普通用户权限包括个人信息管理以及档案信息管理,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信息修改功能, 可以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及登陆密码;档案信息管理包括对档案的查询和对病历的查询。

2.2.6 系统管理员权限

系统管理员权限包括系统基本信息的管理, 用户信息的管理。

2.3 功能需求分析

秦皇岛社区卫生业务系统是专门用于用户登录并完成诊疗流程, 以及数据的整合, 应该具有开放性, 方便性和灵活性;它允许普通用户登陆后, 查询自己历史病历和档案;护士登陆系统可进行挂号以及对历史的挂号信息的查询;医生登陆后可查询病人档案, 历史诊疗信息, 填写病历;药品管理员可管理药品信息与库存, 以及看病后进行药品划价;财务可进行交费操作。总系统的管理员可以进行数据导入与导出。下面就对秦皇岛社区卫生业务系统功能模块进行需求分析。

1) 用户登陆:用户通过身份验证进行登陆。

2) 个人信息管理:用户通过该功能, 对登陆信息进行修改, 包括密码修改, 基本信息修改。

3) 挂号信息管理:护士可以管理挂号信息。包括增删挂号信息, 查询挂号信息。

4) 诊疗信息管理:医生可以管理诊疗信息。包括增删病历信息, 查询病历信息。

5) 药品信息管理:药品管理员可以管理药品库存信息管理, 包括药品信息管理, 出入库信息管理。

6) 划价信息管理:药品管理员可以对看病信息进行药品划价, 划价后将信息发给财务。

7) 交费信息管理:财务可以对划价后的信息进行交费管理, 包括增删交费信息, 查询交费信息。

8) 数据整合:总系统的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数据整合, 包括数据的导入和数据导出。

2.4 数据需求分析

根据系统功能的需求以及功能模块的划分, 系统的数据需求关系如图1所示。

1) 用户登陆信息表:ID, 用户名, 密码, 删除标志, 用户类型, 用户部门 (医生)

2) 所属社区表:社区ID, 社区名, 所属区、县, 删除标识。

3) 角色表:角色ID, 角色名, 删除标识, 备注。

4) 菜单表:菜单ID, 菜单项名, 删除标识。

5) 菜单项:ID, 菜单项名, 删除标识, URL。

6) 档案信息表:ID, 社区ID, 身份证, 姓名, 年龄, 慢性病等。

7) 挂号信息表:ID, 日期, 档案ID, 信息状态, 病历, 医生ID, 用药ID, 费用等。

8) 得病类型:ID, 类型名, 备注。

9) 药品信息表:ID, 药品名, 类别, 库存数量等。

10) 药品记录表:ID, 药品ID, 记录类别, 数量, 价格, 操作人ID。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秦皇岛社区卫生业务系统包含了医疗服务管理模块, 数据信息整合模块, 药品信息管理模块, 如图2所示。

3.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医疗服务管理模块:该模块分为四个功能, 对应四种用户角色, 各司其职。其中, 护士通过挂号服务功能, 为病人进行挂号操作, 护士填写挂号信息并添加到数据库, 护士还可以通过条件查询历史的挂号信息;医生通过病情诊断功能对病人进行诊断, 医生可获得三天内的挂号信息, 得到普通用户档案, 进行病情诊断, 并填写电子病历, 通过该功能还可以查询历史诊断的病历信息, 如果病人需要住院, 可以通过住院页面, 对正在住院的病人进行诊疗;药品管理员通过用药划价功能, 获得由医生开药的挂号信息, 并得到相对应的药品信息, 由药品管理员进行划价, 生成交费信息交给财务, 药品管理员还可以通过该功能查询历史的划价信息;财务通过支付服务功能完成交费操作, 财务得到交费信息后, 普通用户进行交费, 并填写交费信息存入数据库, 财务还可以通过该模块查询历史交费信息。

药品管理模块:药品管理员通过药品信息功能, 可以对药品信息进行查看, 编辑, 添加和删除;药品管理员通过药品入库功能, 可以对入库记录进行查看, 编辑, 增加和删除;药品管理员通过药品出库, 可以对药品的出库记录进行查看, 编辑, 添加和删除。

数据整合模块:系统管理员通过数据导入功能, 可以将从其他程序的导出的符合规范的XML文件导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系统管理员通过数据导出功能, 可以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出成符合规范XML文件。

3.3 功能流程设计

3.3.1 系统登陆流程

所有系统用户都需要通过登陆页面登陆, 如果用户没有登陆, 无法进入系统。登陆时, 如果用户名和密码不正确或为空, 则自动跳回登陆页面, 当用户输入正确后, 才可进入主界面。

3.3.2 挂号流程

护士登陆后, 在挂号页面输入身份证号或者社保卡号, 选择挂号的科室, 提交到数据库。

3.3.3 诊疗流程

如图3所示, 医生登陆系统后, 可以看到三天内的挂号信息, 或者通过住院页面得到正在住院的病人的挂号信息, 选择病人的挂号信息, 得到相应的电子档案, 根据病人的病情填写病历, 选择用药后, 如果病人需要住院, 选择住院, 则挂号单号保留直到看病结束后失效, 最后将诊疗信息, 提交到服务器。

3.3.4 划价流程

药品管理员登陆系统后, 进入划价页面, 选择需要进行药品划价的病人的挂号信息, 得到需要划价的药品信息, 并检查库存数量, 统计总价后, 提交到数据库。完成“药品划价-得到挂号信息-得到药品信息和价格-计算总价-存入数据库”流程。

3.3.5 交费流程

财务登陆系统后, 进入交费页面, 选择病人的还未交费的挂号信息, 得到住院期间相应的全部费用, 统计总价后, 提交到服务器, 最后添加到数据库中。完成“收费-得到挂号信息-交费-存入数据库”流程。

3.3.6 数据整合流程

如图4所示, 系统管理员登陆系统后, 选择数据导入或数据导出功能。数据导入中, 管理员选择一个符合规范的XML文件, 点击上传, 后台服务器得到文件后, 对该文件进行解析, 并存入数据库;数据导出, 管理员选择一个路径并填写保存的文件名传到后台, 服务器根据路径新建一个XML文件, 并把数据库中的数据编写成XML规范的文件写入XML文件中。

3.4 框架整合

以诊疗流程为例, 医生点击诊疗菜单后, 可获得尚未诊疗过的3天内挂号单信息, 选择一个挂号信息便点击诊疗;如果点击住院按钮, 可显示当前正在住院的病人, 点击诊疗可填写病历进入诊疗页面后, 医生可看到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病史, 医生根据诊疗情况, 填写病情诊断, 并且可选择其他辅助手段进行诊疗, 如果需要开药, 点击添加药品, 可打开药品对话框, 选择药品, 输入数量, 点击保存, 便可显示在诊疗页面, 点击保存按钮, 便可提交诊疗信息。

从图5可以看出诊疗的具体过程, 根据图中的序号, 可以清楚的了解整个诊疗流程:首先医生得到挂号信息, 点击其中一个后, 输入相应的诊断信息, 并且开药, 点击保存按钮后, 经过客户端的数据验证, 提交到核心控制器Filter Dispather, 核心控制器根据配置文件中定义的位置, 调用Treat Action的treat方法, treat方法调用Treat Service中的treat方法, 并调用Treat Dao的treat方法, 同样在数据持久层 (DAO) 通过Spring的依赖注入得到Hibernate Template来进行数据库的操作, 调用其update (obj) 方法, 将原先的挂号信息的诊断信息等信息进行修改, 并改变挂号信息的当前状态, 并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客户端根据返回的结果, 选择相应的页面, 并返回给浏览器。

4 结束语

从系统的设计来看, “社区卫生业务系统”是可以通过Web技术和Web服务的方式进行实现的。随着系统的开发,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建立社区居民信息档案和病历档案, 实现“挂号-交费-诊疗-开药-划价-交费-取药”的信息化就诊流程, 提高就诊效率, 并且提供数据接口, 实现社区医院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 必将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工作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玉.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的目标, 漫长的道路[N].北京:人民日报, 2006-04-06 (10) .

[2]陈刚.新形式下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与规章制度建设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科学出版社, 2007:254-260.

[3]刘胜利, 寿永熙.Web开发框架的分析与研究[J].福建电脑, 2008:106-107.

[4]威尔德·斯尼德.SpringFramework入门经典[M].赵利通,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102-107.

[5]夏昕.深入浅出Hibernate[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95-97.

卫生监督业务信息系统 第5篇

兵团空间信息业务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以区域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关键技术在新疆兵团的示范项目为背景,依托兵团空间信息服务与共享系统,从建立兵团空间信息业务系统运行管理模式入手,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兵团空间信息业务系统运行管理的.共享管理模式、产品生成模式、用户访问模式和综合服务模式的框架以及兵团空间信息业务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的特点.

作 者:梁斌 汪传建 陈卫东 荣江 李志刚 LIANG Bin WANG Chuan-jian CHEN Wei-dong RONG Jiang LI Zhi-gang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石河子,83刊 名: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英文刊名: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年,卷(期):32(4)分类号:P208关键词:空间信息 信息服务 业务系统 运行管理模式

卫生监督业务信息系统 第6篇

摘要:以南宁市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为例,阐述了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特点及应用,介绍了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以及业务流程管理、基础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数据采集、查询统计等重要功能。

关键词:环境监测 业务管理系统 系统设计 南宁市

1 概述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环境保护工作受关注程度的日益增加,在环境监测中如何快捷、高效、高水平完成工作,更好、更科学地服务于环境管理部门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而传统的环境监测业务管理方式在业务流程和监测数据的管理等方面逐渐显现出不足。

南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根据自身特点建设了南宁市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对环境监测整个业务流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系统提供全面的环境监测信息管理、数据自动处理、报告报表自动生成、转换与上报、结果自动计算与评价、数据快速查询和统计分析、业务动态管理、动态质量控制、数据自动发布等功能。

2 系统设计

2.1 关键技术

系统基于B/S结构的多层分布技术,具有安全性、稳定性、易维护、快速响应和扩展灵活等特点;使用以对象为基础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以及统一建模语言(UML建模技术)进行开发;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一存储管理,实现数据管理的高性能、高可用性、高安全性;采用SilverLight Web呈现技术,提供友好的中文图形界面,直观、易懂、操作简单。

2.2 安全性设计

系统的安全体系设计从物理安全、网络系统安全、数据系统安全等方面出发,综合运用各种安全技术,建立统一的安全支撑环境,保护全系统的安全。

2.2.1 物理安全

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媒体安全。数据中心平台的运行环境,机房安全符合国家规定的等级,设置防火、防盗、防高温、防震系统;按照数据的重要程度,对数据进行分类备份;对核心网络,采用屏蔽布线、干扰器等措施,防止电磁辐射泄漏。

2.2.2 网络系统安全

业务专网与公共服务网物理隔离,对网络单元和边界,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安全审计、病毒防治等基础安全技术保障网络的安全。

2.2.3 数据系统安全

采用应用系统加密程序、VPN、链路加密机等技术保证敏感数据的传输安全。采用容错技术、多级备份机制等措施保证数据存储安全。

3 业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应用

系统主要分为环境监测数据中心和监测业务管理两大块内容,包括业务流程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质量控制、基础资源管理、监测数据存储和管理、管理信息存储与调用、系统权限管理等7个方面的功能。

3.1 业务流程管理

系统通过软件设置环境监测的各环节与实际工作流程一致,实现整个环境监测业务流程在信息系统内方便、快捷的流转,并伴有通知下发、任务提醒、自动计算、报告辅助生成等功能,相比传统管理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南宁市环境监测业务流程详见图1。

图1 环境监测业务管理流程图

3.2 数据采集

长期以来,监测站拥有不同年代、不同方式获取的大量监测数据,多以纸质档案或者相互独立的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存储,且数据的形式多样,标准不一,缺乏科学统一的管理手段,使得信息的利用率和安全性较低。

系统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平台将监测站各类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关联,减少信息的空间占用,对数据进行高效管理与利用。

对于在线监测数据和污染源监测数据,由于数据的采集部门、方式和格式相对固定,直接由系统自动进行数据的检查和审核,将符合标准的数据与空间位置关联后自动转入系统数据库;对于环境监测业务数据,系统提供数据输入、编辑和更新等功能,实现在业务执行过程中实时自动建库;对于历史数据,通过开发数据导入、提取工具、手工等方式录入计算机;对于与空间位置相关的历史数据(如:污染源单位),则需要通过手工操作运用空间数据管理工具进行空间数据建库。

3.3 基础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管理系统内的静态数据,覆盖实验室的所有资源。资源录入之后,可以进行修改。并且其他子系统可以调用资源管理的数据。

资源管理包括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样品管理、试剂和标准品管理、分析方法管理、采样方法管理、监测对象管理、监测项目管理和方法标准库管理等。

3.4 质量管理

系统严格按南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质量手册、质量管理细则、程序文件要求执行质量控制,根据质量控制部门工作要求进行设置,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监督管理、质量溯源管理、评审管理以及不合格项管理。

3.5 查询统计

系统提供了多种统计的方式和表现形式,可以对样品、仪器、监测报告、方法标准、分析任务等进行多条件的组合统计,并输出各类统计报表和状态图。

系统能对数据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打印各种固定格式的表格和文件,并生成符合用户使用要求的各类污染源月报、季报、年报等,统计的结果可以成常用的Word、Excel、 PDF等格式的文档导出。

4 结语

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实现了监测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科学统一的计算机无纸化管理,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数据安全,并具备一定的检查功能,降低了差错率,其先进性和优越性正逐步得到体现,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系统会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玉峰.SQL Server2000数据库开发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朱翔,朱云燕.环境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81-190.

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研究 第7篇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企业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和威胁越来越大,保证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运营是IT人员在建设企业IT架构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信息系统要保持业务连续,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于火灾、地震等小概率、大影响的灾难,更多地受到诸如人为错误、流程缺陷等事件的威胁。这些威胁时刻潜伏在企业的周围,随时一触即发,会影响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使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本文从保证业务连续的视角出发,对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框架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指导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建设。

1 风险分析

影响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的风险有许多,图1列出了主要的风险。

根据风险可能造成破坏的程度不同,将风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灾难,即可能会对数据中心产生巨大破坏的风险;另一类是故障,不会对数据中心产生巨大破坏,但是会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要有应对这两类风险自动调整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2 业务连续性框架

考虑灾难和故障这两类风险,为信息系统提供业务连续性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a) 高可用性:是指提供在本地故障情况下能继续访问应用的能力,不论这个故障是业务流程、物理设施、IT软/硬件的故障。另外,当所有设备无故障时应能保持业务连续运行,用户不需要仅仅因为正常的备份或维护而需要停止应用。

b) 灾难恢复:是指当灾难破坏数据中心时在不同地点、不同硬件设备上恢复数据的能力。

上述两个方面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有交叉的。为保证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要映射到信息系统的各个层面,从用户终端到服务器、存储器,甚至包括机房环境。在映射时,不能仅仅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还要考虑管理因素[1]。

图2为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框架,包括管理、技术和IT系统3个域,管理和技术域映射到IT系统域。

3 IT系统域

首先从高可用和灾难恢复两个方面出发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进行分析。

3.1 高可用

3.1.1 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的故障风险主要有硬件故障、操作系统故障、病毒攻击等。目前应对上述风险常用的技术是用户数据异地存储,通过数据可靠来保证用户终端高可用性。另外,可采用用户终端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例如病毒防护),以抵御用户终端的安全风险。

3.1.2 业务系统

例如ERP(企业资源计划),一般可以分为服务器端和数据端两个方面。在业务系统层面,为了保持业务连续性,可从这两个方面考虑:

a) 服务器端:IT应用系统的关键部分是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如果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出现故障或软件升级,需要实时切换到备份服务器端应用程序。

b) 数据端:数据是业务系统的核心,为避免数据出现问题,需要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

同时,业务系统也需要安全措施来保障业务的高可用,例如进行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

3.1.3 中间件、数据库、服务器

业务连续性要求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必须具备高可用性。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包括上面部署的中间件和数据库)建设需要采用集群(单机出错,群集中的备机也能迅速接管)、负载均衡等办法,保证服务器的高可用性。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服务器性能需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数据中心服务器资源设计上,可将服务器集中放置管理,并通过虚拟化的思想动态地调整服务器的资源,使各种服务与应用都能得到所需资源,保障各项服务与应用的顺利完成。安全措施包括访问控制、用户权限管理以及访问审计等。

3.1.4 网络

核心交换机应分布于物理位置不同的地点,互为冗余备份,以避免单点故障或者意外灾害而引起的网络瘫痪。不同的接入层可以就近挂接到距离较近的核心交换机,而且为了链路冗余,接入层可以上联到多台核心交换机,链路路径是不同的,不再处于共享风险组中,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安全措施主要有网络接入控制、防火墙和病毒防护等。

3.1.5 存储

应充分考虑数据保护,构建快速可靠的数据备份系统,通过SATA磁盘和磁带构建多级数据保护机制。在备份系统方面需要引入新的技术,实现快速备份,避免长时间备份工作对核心业务系统运行的影响。针对核心业务,必须保证在发生严重故障时也能够快速恢复业务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考虑使用应用容灾手段,实现高水平的业务连续性能力。

存储系统需要支持FC、ISCSI和NAS等多种存储访问方式,但数据应集中存储以简化容灾备份的结构。备份系统除传统的备份软件加备份设备的方式外,还应该采用快照、块级增量备份、数据防改写等新的手段,提供备份/恢复的性能,提高数据保护效果,减少对生产系统的影响。可以考虑在磁盘阵列复制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应用容灾系统。存储通过冗余链路分别连接在光纤交换机(SAN)和千兆IP网络(通过NAS设备)交换机上,实现存储连接的虚拟化。

3.1.6 机房

机房的基础环境包括配电、空调等系统,需要保证这些系统的高可用性,可采用设备冗余的方法,例如双路配电以及UPS。机房的安全措施主要是针对环境安全,例如采取电子门控实现身份鉴别。

3.2 灾难恢复

为了保证当灾难发生时,信息系统能够连续运行,需要备用的数据处理系统、备用网络系统、数据备份系统、备用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能力、专业技术支持能力以及灾难恢复预案。需要做出的第一个决策是选择一个与数据中心同样可用的物理环境,为灾难恢复提供备用物理场所。

4 管理域

管理域是从IT服务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考虑IT系统业务连续性[2]。依据的标准主要是信息技术-服务管理标准ISO/IEC 20000、IT服务管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TIL、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标准BMB 17—2006、BMB 20—2007等。

IT业务连续性管理主要负责:评估在一次灾难发生后IT服务被中断的风险和影响;确认需要制定额外的预防措施、对业务有关键性影响的服务;确定服务恢复的时间限定;采取措施来预防、检测和应对灾难的发生,从而减缓或减轻灾难的影响;确定恢复服务的方法;制定、测试和维持一个足够详细的恢复计划,从而保证能够承受灾难的发生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的服务运作。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为:

(1)日常运维管理的制度、流程

构建合理的日常维护流程,使日常维护和事故处理成为支撑运维体系重要的环节,是提供优质服务、签订服务级别协议的基础。日常维护流程包括日常巡检、性能分析、系统优化、安全加固流程。日常维护与变更管理、配置管理有接口,一些日常维护流程将触发变更流程,变更的内容将在配置库中体现。根据运维体系人员分工,制定日常维护策略,指定责任人和日常维护职责。日常维护应形成维护报告,用于对系统状况等的评估。

(2)故障处理的预案

相关人员在发现信息系统相关故障发生或将要发生时,应首先判断故障的类别,然后参照对应的故障处理预案进行处理。

经过完整测试和演练的故障处理预案应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目标和范围、组织和职责、联络和通信、具体的故障处理流程、预案的保障条件和预案附录。具体的故障处理流程是故障处理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3)灾难恢复的预案

经过完整测试和演练的灾难恢复预案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目标与范围、组织和职责、联络与通信、灾难恢复流程、预案的保障条件以及预案附录。灾难恢复流程又包括突发事件响应流程、恢复及重续运行流程,是灾难恢复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发事件响应流程为:

a) 事件通告:任何人员在发现信息系统相关突发灾难事件发生或即将发生时,应按预定的流程报告相关人员,并由相关人员进行初步判断、通知和处置。

b) 人员疏散:提供指定的集合地点和替代的集合地点,还包括通知人员撤离的办法、撤离的组织和步骤等。

c) 损害评估: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由应急响应组的损害评估人员确定事态的严重程度。由灾难恢复责任人召集相应的专业人员对突发事件进行慎重评估,确定突发事件对信息系统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下一步将要采取的行动。一旦系统的影响被确定,应将最新信息按照预定的通告流程通知给相应的团队。

d) 灾难宣告:应预先制定灾难恢复预案启动的条件。当损害评估的结果达到一项或多项启动条件时,组织将正式发出灾难宣告,宣布启动灾难恢复预案,并根据宣告流程通知各有关部门。

e) 恢复:按照业务影响分析中确定的优先顺序,在灾难备份中心恢复支持关键业务功能的数据、数据处理系统和网络系统。描述时间、地点、人员、设备和每一步的详细操作步骤,同时还包括特定情况发生时各团队之间进行协调的指令,以及异常处理流程。

f) 重续运行:灾难备份中心的系统替代主系统,支持关键业务功能的提供。这一阶段包含主系统运行管理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包含重续运行的所有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

(4)安全管理

业务连续性管理与安全管理具有密切的联系。安全管理中3个基本的问题是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保密策略、组织人员管理、技术管理、场地管理以及应急响应计划。

5 技术域

为保证IT系统的高可用性,技术域中提出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1)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的应用远不止虚拟机和虚拟内存,到目前已经有了网络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微处理器虚拟化、文件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等技术。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将服务器资源分配到多个虚拟机,支持不同的应用、甚至不同的操作系统在同一企业级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利用虚拟技术,管理员可以在服务器之间移动正在运行的虚拟机,保证系统的高可用。

(2)集群及负载均衡技术

高可用集群采用集群技术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高可用性,致力于提供高度可靠的服务。高可用集群通常又可分为以下两种工作方式:

a) 容错集群:通常是主从服务器方式。从服务器检测主服务器的状态,当主服务工作正常时,从服务器并不提供服务。但是一旦主服务器失效,从服务器就开始代替主服务器向客户提供服务。

b) 负载均衡集群:集群中所有的节点都处于活动状态,它们分摊系统的工作负载。一般Web服务器集群、数据库集群和应用服务器集群都属于这种类型。

(3)数据备份和复制技术

数据备份和复制技术是容灾系统的关键技术。按对系统的保护程度,容灾系统可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3]。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本地关键应用数据的一个可用复制。该数据可以是与本地生产数据的完全实时复制,也可以比本地数据略微落后,但一定是可用的。采用的主要技术是数据备份和数据复制。数据复制按模式可分为同步复制、异步复制、周期性复制;按复制技术可分为磁盘卷镜像、硬件复制、数据库复制和基于主机的复制、应用复制。应用容灾是在数据容灾的基础上,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建立这样一个系统是相对比较复杂的,不仅需要一份可用的数据复制,还要有包括网络、主机、应用、甚至IP等资源,以及各资源之间的良好协调。采用的主要技术包括上面提到的集群及负载均衡技术。

(4)安全技术

通过安全域划分以及安全防护手段以保证IT系统的安全性。主要防护手段包括:安全域边界防护系统、漏洞扫描、统一身份鉴别系统、计算机病毒与恶意代码防护系统、审计系统、服务器加固系统、电子文档安全保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

6 结束语

当今企业业务的正常运作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因此构建一个可连续运行的信息系统是IT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业务连续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通用框架,并分别对该框架中的IT系统域、管理域和技术域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映射到IT系统域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相结合来保证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

参考文献

[1]方琳,张玉清,马玉祥.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安全管理模型及实施流程[J].计算机工程,2005,31(24):180-182.

[2]VAN BON J.IT service management:An introduction basedon ITIL[M].Zaltbommel,Netherlands:Van Haren Publish-ing,2004.

卫生监督业务信息系统 第8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对收集、分析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规模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大数据不仅仅为现代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对财务工作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根据气象现代化目标和深化气象改革的要求, 为进一步实现计财工作信息化、集约化和标准化, 不断加强预算和财务监督, 提高财务核算效率等, 寻求技术突破, 解决目前财务监督管理上的问题并推动会计监督的创新和发展等需求出发, 中国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启动了在大数据背景下研究《计财业务系统》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实施, 并计划在系统开发完成后在全国气象部门推广使用。

由于气象部门实行的是垂直管理系统, 系统较为庞大而复杂, 如何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监督, 一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所以做好这套系统意义更加重大。该系统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精细化的要求, 力求通过大量的数据搜索及分析, 实现精准的财务内部监督。因此, 如何利用该系统协助核算中心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集中核算单位的内部监督工作并防范财务风险, 是财务人员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集中核算模式下内部监督的现状

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在全国气象部门已经推行了数年, 在统一会计核算办法以及会计政策方面效果显著, 在加强会计监督职能方面卓有成效, 但目前的会计监督仅仅局限于局部监督, 不能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监督。

在预算监督过程中, 大部分单位的预算科学性以及精细化程度不高, 预算调整随意性大, 预算控制效果差。财务人员多是事后监督, 不能及时掌握预算的执行进度和执行情况, 为预算监督带来了困难。

在内部核算监督过程中, 审核的事前事中监督一直是业界内一个难题, 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做过很多探讨和实践, 但总体效果不是很理想, 这也是气象部门财务管理的一大弱点, 主要原因是不能了解经济事项的真实性, 经济业务事项办理主要依靠人的主观自觉性, 只靠制度和道德进行约束, 没有更加科学便捷的措施, 不可能完全解决监督问题, 或者因监督成本太高而不够经济。另外, 由于气象部门机构庞大, 有的县局和地面站点没有专职财务人员, 一般采取半个月或一个月到市局报销一次的做法, 彼时经济事项已经发生, 事中监督的条件已不具备, 同时, 由于各个气象单位财务管理办法不尽相同, 人员素质水平也参差不齐, 也客观上存在审核困难或把关不严等情况。

此外, 在资产管理与监督过程中, 由于目前的资产管理系统和计财业务系统相脱节, 造成数据来源不一致, 容易造成账账、账实不相符。同时, 各级气象部门没有按照规定的树形结构层级建立资产模块, 也不利于资产的统计和提取数据, 不利于全面了解各个单位的资产配置使用情况。

三、计财业务系统在内部监督中的应用价值

(一) 什么是计财业务系统

计财业务系统是根据中国气象局管理的需要和气象部门各个省市的需求, 依托中国气象局正在建设的气象云, 实现四级气象部门财务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监管。作为系统建设的主体单位, 中国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负责牵头在原来多个版本业务模块的基础上, 结合各个省市实际业务特点来研究开发该套计财综合业务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结合了气象办公系统、用账务系统, 预算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报销系统和项目库管理系统等多个功能模块并加以整合, 通过各个模块之间数据的共享, 达到各种数据相互关联, 从而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数据来源一致化的要求。

(二) 计财业务系统在内部监督中的应用价值

1. 科学性

信息化手段具有可以打通人、财、物各个环节并联系相关过程优势。目前气象部门多个财务系统模块过多, 有账务系统、预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 各个系统模块数据录入重复, 没有实现各个系统的数据共享和资源共享, 不利于内部监督的开展, 该系统具有打通相关环节, 将各个系统模块进行整合, 从而充分掌握各个方面的信息和资料, 使内部监督更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2. 全面性

目前科技已经解决了大量数据的运算速度和存储空间的问题, 内部监督也应适应发展需求, 从过去的片面财务监督向涵盖所有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方向发展, 将监督对象覆盖经济业务的所有人员, 因此, 计财业务系统的目标就是要涵盖经济业务的全过程。

3. 及时性

大数据技术可以快速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处理速度快、精确率高, 这就要求系统及时收集全国各级气象部门的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 在系统中预设取数关系以及问题判断标准, 按一定标准进行筛查, 通过实时监控, 在线分析及稽核, 及时开展内部监督工作。

四、计财业务系统在内部监督中的具体应用

(一) 计财业务系统在预算监督中的应用

第一, 通过数据比对, 分析各个相似单位预算是否合理。在计财业务系统中, 可以从各个统计数据中抽取同行业预算数据或预算单位往年历史数据等多个环节的数据进行比对, 查找分析预算单位本年预算上报指标过高或过低的原因。

第二, 在执行过程中, 搭建预算管理的平台, 对各个层级预算分别录入, 对预算进行精细分解, 按管理需要层层分级, 并制定控制方式, 实现实时控制, 预算指标调整必须是按照权限由上一级单位批准后才能进行调整。在录入报销单时, 指标累计额超过预算系统会出现提示, 从而实现事中控制。

第三, 随时对预算指标进行分析, 满足预算单位查询、统计和分析制定各种分析指标。在预算系统可以查询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各种分析图表 (如预算执行的具体内容, 与往年的对比情况等) , 实现对各个预算单位的事后考核;还可以根据权限查询各级预算单位预算使用情况, 在内部监督工作中实时掌握各个省市、直辖市、县级气象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 对超预算或无预算等情况通过业务平台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

(二) 计财业务系统在核算监督中的应用

1. 对国家局以及省市直辖市气象局的核算监督

(1) 会计科目体系监督

气象部门会计核算科目是中国气象计划财务司下发的标准科目体系, 会计科目的依法合规设置是监督的重点, 各级气象部门要严格按下发的树形结构层级建立账套, 这也是信息化数据提取的基础。各层级气象财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单位期初建账时的监督检查, 确保基础数据生成的准确可靠。

(2) 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

反腐倡廉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领域, 从源头上监督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环节。核算中心采用报账平台办理报销业务, 报销业务分成两步, 第一步是网上审批, 通过链接办公网, 由相关人员按照审批流程按各自权限进行网上审批;第二步是现场审核, 通过链接报销模块, 由会计审核报销单据, 该环节要求审核会计要熟悉各个单位报销规定和财务管理办法。

在计财业务系统中, 设置相关文件链接平台尤其重要, 可以对把握不准的地方随时进行查询, 同时对报销审批权限、审批人、所需附件、审核重点在网上报销单上都有信息提示。同时, 为了加强监督, 在系统中设置了发票查询功能, 输入发票号码后, 可以和系统中已经报销的发票号进行比对, 检查是否存在发票连号问题, 并辅助筛查业务是否真实。对报销业务支付方式可以选用支票、公务卡、网银等多种方式, 减少现金支付的同时, 能够查询到收款单位和发票开具单位是否一致。此外, 查验发票真伪也非常便捷, 可以在计财业务系统中输入发票号码直接链接税务发票查询来辨别真伪。 (因目前财务系统是内外网物理隔离, 暂时不能实现发票查验) 。未来, 每笔经济业务对应的收付款单位, 交易的内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 判定交易是否真实, 迎合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此外, 还建立了集中核算单位审核违规登记制度, 每周统计审核退回单据的情况, 并进行系统登记, 建立报账人员的信用等级, 对经常发生报销手续不全或有其他违规情况的人员, 列为监控审核的重点。

2. 对省级气象部门县账市管单位的核算监督

由于县级气象部门大多没有配置专职财务人员, 在该系统下可以通过网上报销解决这一问题。县级单位只要配置一台联网电脑和一个高拍仪, 就可以在系统中录入报销单, 通过高拍仪上传发票等原始票据, 市管财务人员就可以及时审核, 及时发送审核信息, 这样就可以将事后监督提前到事中进行审核监督, 提高了监督的及时行和有效性。县级业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来完成报账工作, 也提高了县级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而对市局来说, 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县级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而且可以真正实现为县级气象部门把关, 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三) 计财业务系统在资产管理监督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相继发布《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接口》, 为会计的大数据应用打破壁垒和障碍, 也为大数据的获取提供了可能。计财业务系统要和各个业务单位的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对接, 从资产管理系统提取有价值的数据, 随时掌握单位的资产及其配置、使用、处置情况, 做到账务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来源一致, 实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打通业务单位内部系统和核算中心的业务关联。同时, 通过计财业务系统数据分析, 监督各个单位配置的资产和使用情况是否合理, 及时进行资产的调拨, 避免国有资产的闲置和浪费。此外, 计财业务系统还可以检查监督预算单位上报设备采购等预算是否合理, 监督项目预算中虚列资产采购计划的现象, 并分析采购计划是否合理, 判断是否可以通过气象部门单位间进行调拨来实现资产的高效利用, 避免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总之, 计财业务系统项目内容多、范围广, 大数据不仅可以处理文字信息, 还可以进行图片的处理, 其优势是摆脱了会计大量运算的过程, 实现了自动提供分析图表, 从而方便了内部监督。同时, 大数据的应用也对财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财务人员应加强学习, 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注财务信息的分析与利用, 对业务单位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 实现在加大监督力度的同时, 为业务单位提供更优质的专业服务的目的。

五、结论及建议

财经主编何刚曾说:“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先知、先觉、先行和先试着既有可能率先受益, 也可能率先迷失, 关键在于能否看清创新方向并找到应用模式。”中国气象局具有计算机硬件条件好的优势, 因此全国气象部门计财业务系统的开发建设, 具有技术力量强、网络环境支持好等优势, 能够做成一种兼容性非常强的大型数据库, 实现在一个框架内, 把不同厂家、不同格式、不同标准以及分布在异地的数据统一在一个体系之内。虽然, 目前国家没有搭建统一的会计数据平台, 数据的分析提取只能局限于本系统内的数据比较,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 按权限开放信息资源, 实现共享, 是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计财业务系统的建设推进, 信息系统将出现智慧化、云端化、共享化。中国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将在中国气象局计划财务司的领导下, 构建气象部门的财务信息共享中心。财务人员也要加强学习, 不断提出系统需求, 促进系统完善, 在合理利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 加强财务内部监督, 把内部监督工作关键控制点嵌于计财业务系统中, 形成人和系统的有机结合, 提高内部监督的有效性。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会计工作经历了电算化、网络化等发展过程。今天,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信息化应用已延伸至各个领域, 使得财务内部监督也迎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主要分析目前集中核算单位内部监督的现状, 提出大数据背景下计财业务系统研发的思路, 分析计财业务系统在内部监督中的应用价值, 以及计财业务系统在预算监督、核算监督、资产管理及监督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并提出将内部监督关键控制点嵌于计财业务系统中, 形成人和系统的相互结合, 从而实现内部监督的有效与便捷。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监督,计财业务系统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卫生监督业务信息系统 第9篇

定点医保机构业务是社会保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规范企业医保行为,让政府监管与企业规范达到统一,实现定点医保机构结算系统与药房零售药店自身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需要在药店信息管理系统中研发设计医保接口功能, 该接口系统方案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 sourcePlan,ERP)系统调用医保动态库,完成刷卡收银操作[1]。该系统的优点是:①ERP系统能够与医保系统完美实时结合,避免在零售药房收银售药时需要录入2套系统带来的大量重复工作量。②避免了代换品种刷卡等违规操作。③可以实现医保 库存、ERP库存与店面实物库存完全一致,确保用户端口、企业管理数据、医保中心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规范性[2]。

1网络方案

门店销售终端(PointofSale, POS)收银系统既要连接ERP系统中心网络,又要连接医保中心网络。为了减轻网络部署所需的资金成本负担,建议企业采用门店到总部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VPN)方案,总部ERP网络与医保中心建立网络连接,这样门店通过一个VPN就可以同时访问医保中心与公司ERP网络。该方案的优点是减少了门店重复部署医保网络的成本,缺点是不支持断网销售,当门店与总部网络断开后则不能进行正常的医保刷卡销售。为了保证业务在断网情况下顺利进行,也可以使用各个门店直接连接医保中心的网络方案,可根据各门店的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方案[3,4]。门店POS收银系统与ERP系统中心网络、医保中心网络连接系统如图1所示。

2系统主要功能

2.1接入方式

目前大多数医保规定接口的接入方式有以下4种[5]:

(1)ERP系统通过写数据访问共享区来实现医保业务的交互,数据共享区可以是文本文件、数据库中对象等。

(2)配置前置机服务器,安装数据 库和自动FTP传输程序来进行数据交互。

(3)ERP系统通过调用嵌入式DLL连接库完成医保业务的办理。

(4)ERP系统通过Web服务接口,使外部系统通过服务完成业务流程的数据交互。

文章采用第3种方式,ERP在做二次开发时不需考虑相关系统交互细节,需根据DLL要求传入相关参数信息,然后根据返回信息完成相关业务。这种方式在进行系统信息交互时,更具有实时性,医院客户端调用等待时间很短,可能1~2s,基本可以认为零等待,效率比较高,在操作上较为方便。并且交互的数据对医保中心、药店来讲是不可见的,安全性较强。

2.2系统功能

为达到ERP系统直接进行医保刷卡、冲红、入库等功能,该方案医保系统应提供的接口主要应包含以下功能:

(1)连接医保服务器(用户认证)。

(2)医保读卡。

(3)医保收费。

(4)医保收费冲红。

(5)非医保收费。

(6)非医保收费冲红。

(7)门店入库上传。

(8)门店期初库存数据上传(以入库方式上传库存)。

(9)断网销售 时非医保 销售数据 总部自动 上传。

3功能详细描述

3.1连接医保服务器(用户认证)

因目前信息化管理要求,软件使用人员必须通过认证,系统赋予对应的应用权限,只有通过用户认证功能,才能使用其余功能。认证可以采用证书、USBkey(一种USB接口的硬件设备,它内置单片机或智能卡芯片,有一定的存储空间,可以存储用户的私钥以及数字证书)、登录等多种方式,医保系统按照自己的管理和安全规定,负责提供接口参数。

连接服务器(用户认证)所需参数:

(1)药店机构编码:医保规定的固定代码。

(2)操作人员号码:档案资料,人员已经在医保注册。

(3)操作人员密码:档案资料。

3.2医保读卡

POS收银系统在销售时根据顾客提供的医保卡,插入到刷卡器中,点击系统提供的“读取医保卡”按钮或使用快捷方式进行读取医保卡信息。包含如下步骤:初始化读卡器、读取医保卡信息、关闭读卡器。读出医保卡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IC卡号、个人编码、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出生日期、人员类别、参保状态、单位编码、单位简称、年龄、账户余额、日划卡次数、账户状态、IC卡状态、居住地址。

3.3医保收费

医保收费流程如图2所示。

操作步骤如下:

(1)登录POS收银系统。

(2)进行医保读卡(包括重新连接医保服务器、初始化读卡器、读取医保卡信息、关闭读卡器)。

(3)输入收款 的品种、数量、价 格、批次、批号等。

(4)点击收款按钮进行医保数据上传,医保金额计算,根据反馈的数据显示相应的收款方式。

(5)点击ERP收款,首先进行医保中心的收款,完成后进行ERP系统的收款。

需要传入药店码、个人编号、就诊类别、明细类别、自编码、单价、数量、药品批号、药品批次等相关信息。

3.4医保收费冲红

医保收费冲红流程如图3所示。

操作步骤如下:

(1)登录POS收银系统。

(2)进行医保读卡(包括重新连接医保服务器、初始化读卡器、读取医保卡信息、关闭读卡器)。

(3)提取原消费清单。

(4)点击ERP收款,首先进行医保中心的冲红,完成后进行ERP系统冲红收款。

需要传入原医保中心传回的收款单据编号。

3.5非医保收费

操作步骤如下:

(1)登录POS收银系统。

(2)输入收款的品种、数量、价格、批次、批号等。

(3)点击收款按钮进行医保数据上传,本接口由于人员不享受医保,所有费用自费,医保主要通过接口收集消费明细,进行医保系统内药店的库存管理。

(4)点击ERP收款,首先确保医保中心数据接收成功,完成后进行ERP系统的收款。

需要传入药店码、单据流水号、购药人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药剂师编号、处方号、购药时间、操作人员号、总费用、优惠金额、现金金额、自编码、价格、数量、药品批号、药品批次等相关信息。

3.6非医保收费冲红

操作步骤如下:

(1)登录POS收银系统。

(2)提取原单。

(3)点击ERP收款,首先进行医保中心数据冲红成功,完成后进行ERP系统的冲红收款。

需要传入原医保中心传回的收款单据编号。

3.7门店入库上传

该功能由药店总部系统发药品给各门店时,同时执行按各门店接收到的具体明细自动导入到医保中心,便于医保中心系统中各门店库房的数据采集。

需要传入药店码、药品批号、药品批次、药品名称、进货/批发价格、零售价格、计量单位、药品批准文号、产地特征、产地、特征、冲抵原因、备注信息、操作人员号等相关信息。门店入库上传流程图如图4所示。

3.8门店期初库存数据上传(以入库方式上传库存)

该功能由药店总部手工执行,包括初始化、损耗、过期等特殊情况库存管理,传入字段同门店入库上传一致。

3.9断网销售时非医保销售数据总部自动上传

为了解决医保网络中断后ERP系统正常收取非医药消费的记录,待网络正常后,由总部进行自动上传。该流程包括非医保收费与非医保收费冲红。

4结束语

目前,该系统在南京市江宁区几家药店试点,运行一年以来,医保中心掌握了整个药店进、入库情况,对药店虚开药品、非法开药、拿非医保类产品(日用品、化妆品、食品等)替换药品的方式使用医保IC卡套购等违规情况进行了有效监管,有效地完善了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管机制,防止医疗浪费资源和骗取医疗保险基金行为,控制不合理医疗消费,集约和优化使用医疗卫生资源,督促各定点医疗机构恪守协议规定,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和合理收费,使定点药店的经营进一步规范化,以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权益,减少医保资源的浪费,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健康、规范运行。

摘要:文章从药店信息管理系统和医疗保险业务信息化实施背景出发,分析如何在定点医保机构结算系统与药房零售药店自身信息管理系统无缝对接,更好地规范企业医保行为,让政府监管与企业规范达到统一,确保用户端口、企业管理数据、医保中心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规范性。

卫生监督业务信息系统 第10篇

随着电力信息化的高度发展, 信息系统正逐步成为供电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 一旦生产、营销、OA等关键业务信息系统出现故障, 将会给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此, 如何确保这些关键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进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发展, 就成为信息管理部门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

1 研究背景

过去对关键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重点是通过远程备份技术, 将重要的数据复制到异地的磁带、硬盘等介质上, 一旦主机系统或存储设备发生故障, 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备份数据恢复到业务系统中, 进而恢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转。

数据复制可以是异步的, 也可以是同步的, 但无论是哪一种复制, 都只能恢复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如果发生的故障比较严重, 要恢复整个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转, 这还远远不够。因为, 通常来说, 一个关键业务信息系统是由多个硬件和软件部分组成, 一般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网络设备、客户端设备、数据库平台、业务应用程序等, 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问题, 业务系统都无法正常运转。因此, 关键业务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应该是一套完整地包括了与业务系统相关的所有环节的应急解决方案。

2 研究内容

通过对业务系统构成的统计与分析, 关键业务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体系

在启动应急预案的过程中, 仅仅依靠技术方案是不可靠的,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 管理方面的因素在应急预案的效果中要占有更大的比重, 管理体系与管理效率将直接关系到应急预案是否能实施成功。

应急恢复组织的目的是为关键业务信息系统故障恢复行动提供指导, 一次成功的故障恢复必须基于组织结构清晰、明确的角色定义和职责划分, 同时也包括良好的培训。经过对关键业务信息系统故障的模拟与分析, 可以制定如图1所示的组织结构与人员安排。

其中, 大连供电公司信息中心应急恢复小组角色和职责如表1所示。

其中, 故障恢复小组分组及人员如表2所示。

当故障发生时, 整个故障恢复流程如图2所示。

系统管理小组和故障恢复小组的成员必须识别故障的发生, 通过紧急处理程序进入故障管理程序;在故障管理程序, 故障恢复小组、风险管理小组、系统管理小组以及变更管理小组共同工作, 分析故障的情况并采取措施控制故障;故障恢复顾问与上述4小组成员共同评估故障的危险和影响程度, 判断采取何种故障恢复策略;故障恢复经理审查故障评估和恢复策略, 发出故障恢复指令;故障恢复小组负责组织故障恢复, 将系统切换到应用替换方案, 并进行故障恢复直到系统全面恢复。

2.2 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关键业务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但由于不同业务系统的应急技术方案也各不相同, 下面就以大连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急预案为例进行说明。

应急预案需要建立一套可独立运行的备用营销系统应用环境。在该系统出现故障无法及时恢复时, 启动备用系统, 确保营销业务可以正常运行。应急预案由构建备用环境、数据一致性检查及预案启动3部分组成:1) 构建备用环境主要是在备用服务器上建立与现有系统相同的运行环境并进行测试;2) 数据一致性检查是在构建备用环境时, 一致性进行检查;3) 预案启动是针对故障发生后启动相应预案的操作步骤。下面分述这3步骤的主要内容。

2.2.1 构建备用环境

(1) 营销系统应用程序配置:1) 修改营销2层程序的INI配置文件, 增加链接到容灾中心主机的配置;2) 将修改后的INI配置文件发布到营销系统文件服务器上;3) 通过程序自动更新将INI配置文件更新到各客户机上;4) 停止数据复制, 测试2层营销系统程序登录到容灾中心主机的运行情况;5) 修改容灾中心数据库上的登录密码, 防止用户误登录到容灾中心主机上。同时将容灾中心数据库上的用户登录密码备份后全部修改, 保证用户无法登录。

(2) 数据库准备工作:1) 重新同步营销容灾系统备点的数据;2) 重新配置营销容灾系统的数据复制设置;3) 检查营销容灾系统的数据复制是否正常。

(3) 备用中间件平台搭建:1) 在备用服务器上安装发布应用程序;2) 测试备用营销系统中的3层程序是否运行正常。

2.2.2 数据一致性检查

(1) 检查主点和备点的数据库错误日志, 是否有重大错误信息。

(2) 停止主点的应用, 保证没有应用访问主点数据库。

(3) 通过SQL语句批量检查主点数据库中表、索引、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每个表中的数据行数在主点和备点数据库中是否一致。

2.2.3 预案启动

(1) 数据库故障应急预案:1) 确认数据库服务器硬件或其上的Sybase数据库出现问题;2) 进行初步的故障分析, 判断故障类型, 与相关软硬件厂商沟通, 评估故障严重程度, 估算修复所需时间;3) 如果故障不能在24h内解决, 经与有关业务部门协商并经领导批准后, 启动数据库应急预案, 切换到容灾系统主机;4) 将容灾中心数据库上的登录密码恢复, 使用户可以登录;5) 组织少数典型用户对2层营销系统程序进行测试;6) 测试通过后, 通知各供电局, 2层营销系统程序登录到容灾中心主机运行;7) 判断原中间件服务器是否出现故障;8) 如果原中间件服务器没有出现故障, 修改其中间件平台配置, 使其数据库连接指向容灾中心数据库主机, 进行应用测试, 测试通过后, 通知各供电局, 3层营销系统程序恢复运行;9) 如果原中间件服务器出现故障, 在备用中间件服务器上进行应用测试, 测试通过后, 通知各供电局, 3层营销系统程序登录到备用服务器上恢复运行。

(2) 中间件故障应急预案:1) 确认中间件服务器硬件或其上软件出现问题;2) 进行初步的故障分析, 判断故障类型, 与相关软硬件厂商沟通, 评估故障严重程度, 估算修复所需时间;3) 如果故障不能在24h内解决, 经与有关业务部门协商并经领导批准后, 启动中间件应急预案, 切换到备用中间件服务器;4) 判断原数据库服务器是否出现故障;5) 如果原数据库服务器没有出现故障, 修改备用中间件平台配置, 使其数据库连接指向原数据库服务器, 在备用中间件服务器上进行应用测试, 测试通过后, 通知各供电局, 3层营销系统程序登录到备用服务器上恢复运行。

(3) 文件服务器故障应急预案:如果文件服务器硬件或其上的软件出现问题, 导致文件更新服务无法进行, 则通知各营销系统应用单位, 绕过营销系统的程序自动更新功能, 通过营销系统主程序直接运行2层营销系统程序。

2.3 实战演习

实战演习是应急预案的试金石, 没有经过实战演习的应急预案是没有意义的预案, 只有经过实践检验为成功的预案才是可以信赖的预案。

2.3.1 故障模拟场景前提

(1) 确定演习期间是否停止系统的正常使用。

(2) 提前通知所有系统相关部门经理和人员, 通知内容包括:演习的时间, 包括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停止数据导入时间;演习其间是否停止正常系统使用;演习影响的范围, 涵盖部门、业务功能、系统;演习可能造成的影响:演习其间使用的数据可能存在丢失, 短暂的系统不能使用。

(3) 通知部门和人员列表。

2.3.2 故障模拟方案

(1) 模拟故障级别:严重性故障。

(2) 模拟故障情况:模拟主中心Crash, 所有主机, 存储交换机宕机。

(3) 模拟方法:1) 营销管理数据库系统shutdown;2) 营销管理系统服务器shutdown;3) 关闭所有SAN交换机电源。

2.3.3 演习步骤

(1) 制定演习方案;

(2) 制订演习计划;

(3) 制订演习观察、跟踪和审计内容;

(4) 召开演习准备工作会议;

(5) 申请演习时间;

(6) 发出演习通知 (通知演习方案和演习计划中确定的通知内容和相关部门人员) ;

(7) 执行演习;

(8) 完成演习报告;

(9) 召开演习总结会, 根据演习结果, 修改演习方案和容灾切换/恢复操作流程;

(10) 提交存档演习报告和相关文档。

3 结语

随着信息系统在电力企业生产工作中重要性的不断增加, 关键业务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研究也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以“迎奥运, 保安全”为契机, 把应急预案的研究与应用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 将会为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电力信息化的高度发展, 使信息系统正逐步成为供电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管理体系、技术方案、实战演习”等3个方面阐述了关键业务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研究内容, 以实例讲解了应急预案在供电企业的应用, 为信息系统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出了有益的探讨。

卫生监督业务信息系统 第11篇

摘 要:良好的内控体系是企业顺利实现经营目标的保证。业务流程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内控业务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对现代企业高效内控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并详细给出了基于Aris相关产品平台的内控业务流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构建过程。

关键词:内控;业务流程管理;内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ARIS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003-02

1 概 述

随着ISO9000等认证系统的颁布和安然等公司财务虚假报告的曝光,现代企业对内控的要求逐渐提高。出于保障业务活动有效, 保护资产安全和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的考虑,国内外大型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内控体系建设[1]。

根据我国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信息与沟通”作为内控框架的五要素之一,对内部控制的效果起到重要作用。而衡量内控体系先进与否的标准中,也包括,是否建立起相应的内控信息系统,实现对业务流程的自动控制[2]。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的概念由迈克尔·哈默于1990年提出[3]。BPR的目标在于流程的重新设计和再造,但由于业务流程重组项目的成功率不高,所以建立在BPR基础上,强调循环的、可持续思想的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业务流程不断调整变更的需求,并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先进的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不仅是企业内控制度的组成和支撑,也是衡量内控体系先进性的重要标准。通过对内控相关系统的整合和在统一的信息系统上进行流程规划与管理,实现了内控信息系统对业务流程的统一管理,又提升了信息系统对内控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因此,内控业务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对现代企业高效内控体系的建立十分必要。

2 业务流程管理建模方法和平台选择

企业信息流程建模是指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的分析,提出改造方案,并用计算机软件实现。常用的业务流程建模方法有:流程图建模法(Process Map Modeling), IDEF方法(Integrated Definition Function Modeling), Petri网,以及ARIS集成信息系统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of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其中ARIS方法和工具由德国萨尔大学的A.W.Scheer教授提出,其设计理念是提出一个整合框架及尽量用模型来描述企业流程。AIRS系统不仅有完善的理论体系,还有强大的工具作为支持,为企业信息流程建模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4]

在以上提到的业务流程建模方法中,ARIS平台具有全球销量第一的流程建模工具和流程管理工具,出色的流程分析能力,以及开放式接口[5],已被众多大型企业采用。本文以基于Aris平台的内控业务流程管理信息系统为例,介绍了企业内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3 系统设计构建

3.1 企业业务架构总体设计

业务架构总体设计是以业务建模模块的流程设计功能为起点,将满足财务报告风险的内控手册通过流程建模的方式保存在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利用业务发布模块实现基于公司内网的手册发布。最后,通过业务建模模块与内控审计测试模块的手册数据同步,完成内控审计测试模块的数据初始化,支持审计测试人员在该系统上进行审计测试的过程管理与报告。如图1所示。

3.2 主要业务模块及其功能

企业内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模块有以下几个部分。

3.2.1 业务建模模块

主要负责对业务流程进行可视化建模。并通过中央服务器提供集中服务的模式,为业务建模提供集中建模的应用平台。

3.2.2 业务发布模块

主要负责对已完成建模的业务流程进行网上发布,并提供一个集成的浏览门户入口,供一般用户进行业务流程浏览与查询。

3.3.3 内控审计测试模块

主要负责对在业务流程建模模块中所设计与识别的风险控制点、相关测试人员,提供基于工作流的审计测试管理服务

基本功能,见表1。

3.3 数据架构

内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通过同步机制保证共享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各模块之间数据关系,如图2所示。

在业务建模模块完成建模之后,业务发布模块通过发布功能从建模数据库中同步出需要发布的数据信息,并创建相应的数据实例供门户用户调用与浏览查询。当内控控制测试项目组确定内控测试范围后,内控审计测试模块通过xml数据交换方式将需要审计测试的数据信息同步到内控审计测试模块并生成数据实例,供审计测试用户记录测试结果与统计查询。

3.4 系统基础设施构成

本文设计的内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建设基于标准三层结构设计的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3.4.1 客户操作端

既有基于建模终端的客户端访问软件,也有基于WEB方式的IE客户端访问机制。

3.4.2 应用服务端

基于应用服务器集群的服务管理软件,包括建模服务器管理软件、发布服务器管理软件、内控测试服务器管理软件。

3.4.3 数据库服务端

基于集中数据库管理的服务器管理软件以及中央存储设备。

4 结 语

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基于Aris平台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对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作用,以及该使用系统进行设计和实现的过程。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进行内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建设的相关单位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兴华.试析国际先进水平内控体系的构建[J].中国总会计师,2009,

(74).

[2] 于增彪.现代企业内控制度:概念界定与设计思路[J].会计研究,2001,

(11).

[3] Ryan KL Ko.A computer scientist's introductory guide to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 [M].New York NY, USA:ACM,2009.

[4] 陆颖,许晓兵,崔荣波.业务流程管理中建模方法比较研究[J].科技与管 理,2010,(6).

论高校信息系统建设者的业务能力 第12篇

1高校信息化建设内容

高校信息化是一项持续、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宏观角度讲, 高校信息化建设涉及高等教育系统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社会服务等领域;从微观角度讲,包括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及管理制度建设等[1]。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肩负的三大职能和使命,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担着体现高校先进教学科研理念和实施各项改革措施的重任,是高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有力保障。

2高校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校信息系统建设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从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到全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建设历程,各类管理系统和技术开发平台也完成了升级换代。高校对信息系统建设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人、财、物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然而高等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及IT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高校信息系统建设和学校信息化管理不断带来新的挑战, 使得已有的体制机制及管理模式难以有效适应新的变化,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高校管理层需要不断思考创新。本文重点探讨信息系统建设中技术与业务两种能力无法协同,进而影响信息系统建设成效的问题。

2.1技术部门组织协调能力有限,影响系统建设成效

目前高校信息化组织结构存在多种模式,一般是将管理职能、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环境建设等职能赋予一个部门,如信息化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办),或分别赋予多个部门,如信息化办公室和网络中心等,这些部门与学校其他管理职能部门同级,信息办主任一般选择具有信息系统建设背景的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一般由信息化办公室承担。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大量的业务分析与沟通协调工作,但这种组织结构的问题是,信息办与学校教学、科研等业务部门是平级的,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组织协调能力有限。一旦业务部门系统建设热情不高,或由于领导层原因,配合度不够,将直接影响系统建设成效。

2.2技术人员业务能力有限,无法发挥引导作用

信息系统建设中,项目组技术部门人员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业务部门开展业务需求分析。而高校信息化建设队伍一般由专业技术部门(如信息办、网络中心)、非技术管理部门 (如教务处)及院系技术人员组成,整个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以技术部门人员为主。考虑到IT领域的专业性及编制有限,技术部门人员招聘时一般会聘用拥有计算机或信息系统学习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员。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技术人员对业务理解不足, 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眼光,不掌握业务核心价值及存在的问题, 实际无法发挥引导作用。同时,学校缺乏技术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人员的交流机制,这种队伍建设方式导致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缺失,也导致业务部门不理解技术部门工作,甚至相互埋怨。业务人员不理解技术部门的工作及要求时,技术人员容易被动地跟着业务人员思路走。

2.3业务人员缺乏可持续性,加大系统需求风险

系统需求分析作为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阶段,决定了系统建设的方向及功能定位,决定了系统的建设范围及建成后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某种程度上说,系统建设成功与否,是由业务需求分析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的。而业务部门参与信息系统建设的一般为部门基层工作人员或科室负责人(兼职),无法全身心投入系统建设,思维缺乏可持续性。业务部门人员是未来系统的使用者,前期建设阶段的工作属于其兼职工作内容,如果激励机制不够,很容易导致责任心不强,对需求分析影响整个系统建设成效估计不足,加大了系统建设风险。

2.4业务需求分析高度不够,系统缺乏前瞻性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做到前瞻性与可操性的辩证统一。 但技术人员往往连业务部门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及业务规则都不了解,参与系统建设的业务部门人员又仅仅只了解本科室的业务流程,对其他科室、其他部门的业务不了解。同时,部门业务领导重视程度与参与度不够,技术人员又无法获得业务的最新发展动态与先进理念等,导致没有人能够高屋建瓴、统筹考虑、科学设计系统功能与理念,建设兼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无从谈起。

高校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组织结构、队伍配备、建设模式不完善,导致建设完成的系统要么一开始就不符合实际工作需求,出现很多烂尾功能,要么需要反复修改后才能投入使用,要么使用很短时间后就需要随着管理升级。因此,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是高校信息系统建设的现实需求。

3技术能力与业务能力的关系

信息化建设者必须是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IT技术人员的能力可以分为技术能力与业务能力。技术能力是IT专业技术和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新产品或新服务研发的能力[2];业务能力是指对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业务过程的参与能力及对高校发展战略和整体业务管理的理解能力。

技术能力是IT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业务能力是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人员所需具备的又一工作能力。作为在高校这样的甲方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是工作的第二生命力。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应该比业务部门人员更全面。

IT技术人员技术能力与业务能力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可以将技术基础与业务需求进行有效衔接,评估技术能力,分析业务重点及存在的问题,能够与业务部门人员及领导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能够发挥引导作用。同时可以进行业务关联分析,从而可以解决大量技术与业务关系的协调问题,达到“1+1>2”的效果。

IT技术人员同时具备技术能力与业务能力,将对信息系统的成功设计开发与实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的人,对学校来说是重要的IT资源,学校应该将培养这样的人才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IT技术人员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具有持久性特点。 由于技术部门人员要掌握的业务能力更全面、更深刻,因此学习成本较高,而且必须通过长时间积累,学校应该向这样的人员提供各种机会接触和参与学校的各类业务创新探讨,使他们能够抓住业务的最新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4培养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意义

正是由于高校信息系统建设在组织机构、建设模式等方面存在问题,影响系统建设成效,存在懂技术的不懂业务,懂业务的不懂技术的现象,无法将高校的业务与技术有效融合,技术人员与业务管理人员之间始终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需要探索解决技术能力与业务能力的协同问题,针对高校信息系统建设现实问题,基于技术能力与业务能力的关系,本文认为提升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具有以下意义。

4.1有利于实现技术与业务融合

组织的IT能力包括组织在技术采纳、技术实施、技术应用与业务融合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提升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可以高屋建瓴,全面统筹系统建设需求,解决业务部门需求分析人员缺乏全局观的问题,有利于系统建设业务需求分析专业地、持续地开展,解决业务部门人员不可持续的问题,实现技术与业务融合,可以提出前瞻性的系统建设目标和任务。

4.2有利于提升技术对业务价值的贡献度

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成立于1998年的IT治理协会(IT Governance Institute)认为,IT治理包括领导、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以确保组织的信息技术能力支持、扩展组织的战略和目标。强调IT治理从本质上讲涉及两方面,信息技术对业务价值的贡献以及信息技术风险的规避[3]。因此,高校信息化建设者必须思考信息技术对业务价值的提升问题,实现技术与业务的有机融合,在提升高校的IT治理能力的同时提升高校业务价值。

4.3有利于培养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队伍

提升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一方面是学校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学校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培养的需要。高校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一般分为技术路线与管理路线。对于走技术路线的技术人员,应以技术研究与开发为主,以后台技术服务与管理为主,可以不用过多了解学校管理业务;但对于走管理路线的技术人员来说,则必须熟悉相关领域业务流程,关注发展动态,要比业务部门人员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业务。学校可以建立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岗位的交流机制,给技术人员提供快速了解和实践业务的平台。这将是技术部门业务专家培养的必经之路,也为组织未来CIO的培养提供可能[4]。

5结语

上一篇:苗圃现状下一篇:信息化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