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范文

2024-09-05

动物学范文(精选12篇)

动物学 第1篇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涉及知识面广。笔者自从2002年开始讲授这门课以来, 体会到其内容的庞杂及授课方式的重要性。在适应现阶段本科教学的发展态势下, 为了提高动物学教学效果, 专门针对施教学生进行了动物学教学的问卷调查, 探索动物学教学发展思路, 以为铸造本专业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授课教师专业水平

1. 在乎授课教师知识背景。

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大批优秀的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目前, 在本科授课队伍中, 授课教师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一般情况下, 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原则上每学年至少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2]。问卷调查发现, 80%以上的学生不介意授课教师的年龄、职位等。但对于授课老师而言, 学生偏爱于直接传授知识的教师。由于笔者目前是讲师身份, 有45%的学生赞同讲师上课。同时也发现, 除讲师外, 教授上课明显受到学生的青睐, 因为40%左右的学生喜欢教授执教。这些奋斗在科研一线的高等学校的精英, 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 具有丰富的知识阅历, 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甚为重要。但对于新晋教工, 没有学生愿意让他们执教自己, 原因可能是新晋教工没有教学经验, 对本课程还不是深入了解, 教学效果偏低不得学生之心。

2. 希望具有科研的教师多加入教学。

随着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 出现了许多以生物为主题的研究方向, 以细胞、分子研究成为了此领域的主角, 并发展出了许多新型学科, 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等。这些站立在传统课之上的学科诱发了学生的兴趣, 并成为了目前科研的主攻方向, 承担这些科研任务的教师无疑是本学科的佼佼者。如今, 处在“985”科研高校的学生, 以锻造科研能力为重任, 不同程度地接受着科研知识, 在科研环境的渲染中立志科研领域, 期望能得到科研阅历丰富的老师的教诲。通过调查, 我们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对科研的渴望。问卷调查显示, 约50%的学生喜欢专任教师完成课程全部传授;但是, 当多个教师参与授课时, 40%以上的学生喜欢有科研背景的老师, 这说明学生对科研的向往, 也暗示学生的兴趣所在。

二、教学内容

1. 尽可能加入相关科研内容引深教学。

教学内容的设定对学生掌握本课程是很重要的。动物学旨在使学生认识动物、掌握动物的结构, 以理顺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动物。笔者在讲授这些内容时, 依据动物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路线, 将各门动物的特征展示给学生。学生在理解一门动物的特征后, 基本掌握了处于该进化地位的动物。由于近年来生物科技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干细胞等学科领域兴起, 涌现出大量的新理论、新知识, 使许多传统学科尤其是动物学老枝开新花, 对此授课教师应及时把它们充实到动物学的教学内容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最原始的原生动物, 由单一细胞形成的动物, 不仅具有动物的特征, 而且呈现细胞的特征;在传授基本知识后可进行拓展学习, 从细胞的观点认识这些动物, 将目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渗透, 启发学生对生命领域研究的兴趣。通过问卷调查, 55%的学生赞同这种授课, 这说明必要的内容拓展是正确的, 可使学生将书本呈现的知识能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有机结合起来, 激发学习的热情。

2. 重难点问题要仔细分析。

动物学中有许多内容对于刚接触专业的学生很难理解, 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障碍。如何将这些知识简单化, 便于学生理解应是重要的。作为授课教师, 首先要仔细讲解, 对其中的关键词逐一分析, 通过举例、对比等手段, 使学生弄清内涵;同时, 设置相应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对这些内容深入了解, 这样可简易教学。如果简单讲解, 不能使学生吃透内容, 学生掌握知识是很困难的。因此, 问卷调查发现, 约47%的学生赞同授课教师认真讲解并与学生互动, 仅5%的学生同意简单讲解。

3. 引深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专业基础课, 整体来看主要给学生灌输理论基本知识。简单的概念、简单的动物结构以及简单的生理特征等, 这些知识的讲授是非常枯燥的,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知识传授对授课教师很重要。如果能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会使学生感到自己已亲临其境, 掌握这些知识并不困难。那么对于授课教师而言, 对以上知识的传授应灵活使用教学方式, 不能干巴巴地简单讲解, 须将这些知识进行拓展, 利用学生已知感兴趣的话题传述, 或者进行课堂议论, 让学生对其中的内涵进行挖掘, 这样对于学生掌握起来就较为容易。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学生喜欢老师对知识的拓展或课堂讨论。另外, 不到20%的学生赞同课外讨论, 因此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也可适当要求学生组织课外讨论, 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在教学中科研的应用

1. 适时地掺入科研。

科学研究通过探索、认识未知领域问题而揭露其内在原理, 可极大推动学科及社会经济等发展。这些研究课题, 一般来源于人类生活, 但又与各种学科知识息息相关。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门基础课, 它的内容非常庞杂, 涉及到基本知识的介绍, 也可联系到目前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 传授时应将动物学基本理论知识与科研结合起来。通常情况下, 授课教师偏向于先讲理论, 通过学生接受一定知识后再引申到科研上来, 这种做法基本是好的, 但不要刻板。问卷调查发现, 在知识传授时, 约60%的学生喜欢授课教师将科研与理论随机结合。因此, 当授课教师针对某个问题讲述时, 首先应深入了解理论, 再寻找相关科研成果, 将二者糅合成一体后展现给学生。

2. 注意科研在教学中的比例。

虽说将科研运用到教学中能促进教学效果, 但是也要讲究个“度”。那么, 掺入多少科研内容是最好的?为此, 我们将科研内容列出5个等级:授课时掺入比例依次为<5%、10%、15%、20%、30%。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10%~20%之间的科研内容较好, <5%或30%均不受到学生的欢迎。深入分析, 动物学是以传授基本知识为主的, 理论内容的讲述应占绝大部分, 在渗透科研内容时要适度, 不能引申太多, 这样占据了大量时间而缩减了传授理论, 学生就感到有些“空中楼阁”。当然, 掺入科研内容也不能轻描淡写, 蜻蜓点水, 应把所要讲的内容精练地讲透, 使学生接受到一个完整的轮廓,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被激发。

3. 建立与科研相关的兴趣小组。

兴趣小组是以学科为基础对相关知识的一个实践拓展学习, 从中可以培养学生科研方法和创新意识。由于基础课涉及面广, 对刚接触的学生是一种新的渴求, 渴望获得更深入的学习。问卷调查的学生全部同意这种做法。为此, 授课教师应结合相应的学科知识进行组织实施, 使学生有可探索的必要, 这样对学生建立兴趣小组也是一个促进。比如, 每年举办《动物保护展览》一次, 由学生负责组织和讲解, 学生通过宣传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解说词的准备, 掌握了动物分类、动物保护等方面的课外知识[3]。但作为科研问题, 不能太大, 也不应太狭小, 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目的, 使他们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教师应在学生开展试验中跟踪及指导, 使学生顺利完成课题研究。

本次课堂问卷从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及科研的掺入等方面详细分析并评价了目前动物学的课堂教学。作为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目前生物科技飞速发展下, 动物学教学应从教学队伍到教学内容上大幅度提高与凝练。授课教师需历练自身素质, 成为一个确确实实能担当教学重任的教育工作者, 在科研日趋盛行的研究型大学, 青年教工应虚心向老前辈们学习充实自己, 处在科研一线的教授仍需参与教学活动。将一定比例的科研内容掺入教学启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建立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兴趣小组。总之, 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探索及合理实施, 将会极力推进动物学教学效果, 并为本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高等院校本科阶段的教学关系到学生专业的发展方向, 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石。动物学作为传统的专业基础学科, 在目前学科飞速发展下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施教的本科学生, 通过课堂问卷形式在动物学教学队伍、教学内容以及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 提出了具体的动物学教学改革建议, 为新型动物学教学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学教学,课堂问卷,科研

参考文献

[1]吴秀云“互动式”教学模式探析[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2, 20 (1) :22-24.

[2]宋海农, 王双飞, 黄显南.高校本科教育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高教论坛, 2004, (1) :45-48.

动物学教案 第2篇

本课程是为蚕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系统知识,了解动物进化发展的基本途径;树立辩正唯物主义观点,了解动物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动手、实验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

讲课与学习的关系:

① 课堂气氛,以及需要掌握、记住的内容 ② 学习分析、综合所学内容的方法

③ 了解动物学的最新成果及最新发展动态,并了解一些参考资料等。④ 相当一部分内容要在自学中完成,即给予学生更大自学空间。(主动学习)。

使用教材:

《普通动物学》,张训蒲、朱伟义,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考教材

1.武汉大学等编《普通动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华中师院等编《动物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3.江静波等编《无脊椎动物学》(修订本)4.任淑仙《无脊椎动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5.武汉大学等《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6. 吴志强等《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江西高校出版社 7.龚兆锋等《动物学实验教程》山东气象出版社 8.《动物学生物学》,Richard D.Jurd,科学出版社

9.动物学》,周正西、王保青,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0.《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高等教育出版社

11.《脊椎动物学》,杨安峰,北京大学出版社

12.《无脊椎动物学》,姜静波,人民教育出版社

绪 论(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来讲述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动物学的发展及研究动物学的方法及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四个方面的知识,以使学生了解动物学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动物学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和我们学习动物学的根本任务。目的与要求:

了解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及动物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动物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初步分类知识;对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动物学的意义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

一、生物多样性概念

二、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及丧失的原因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1.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现状

2.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 第二节 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

一、生物的特征:

二、生物的分界:

1、二界系统

2、三界系统

3、四界系统

4、五界系统

5、六界系统 此外,尚有八界系统和不同分法的四界、六界系统等。第三节 动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动物的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了解动物各个方面的知识,以服务于人类。

二、意义:动物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甚至精神生活密不可分。第四节 动物学发展简和研究方法

一、西方动物学的发展

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

一、描述法

二、比较法

三、实验法 第五节 动物分类的知识

一、分类依据

现在所用的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总和为基础依据。(现已发展到采用染色体、生化组成等特点)

(一)自然分类系统

(二)分类上现有下述几大学派:

1、支序分类学派(Cladistic systematics):

2、进化分类学派(Evolutionary aystematics):

3、数值分类学派:

二、分类等级

四、动物的命名:

生物物种的命名;由国际上订立了共同遵守的法规,它规定由拉丁文命名物种,称为学名(Science name)采用双名法。

四、动物的分门

第六节特种经济动物简介

第一章 动物的个体发育(2学时)

目的与要求:了解和初步掌握多细胞动物的起源、证据及主要学说;了解生物个体发育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掌握生物发生律的概念,了解其在探索各动物类群的亲缘关系及其发展演化上的重要意义。

重点与难点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生物发生律和个体发育。第一节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一、前面已经学习认识了单细胞的原生动物。

二、中生动物是一类小型内寄生动物,结构简单,仅有数十个细胞组成,并排列成双层,外层是单层具纤毛的体细胞,包围着中央的1个或几个延长的轴细胞,不同于高等动物的胚层。仅具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分化。多数雌雄异体,由轴细胞行繁殖功能。生活史较复杂。

因此,有人认为是退化的扁形动物,也有的认为是真正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等。第二节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古生物学方面 2 形态学方面 3 胚胎学方面 第三节 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一、受精与受精卵

二、卵裂

三、囊胚的形成

四、原肠胚的形成

五、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

六、胚层的分化

第四节 生物发生律

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是德国人赫克尔(E·Haeckel,1834-1919),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总结了当时胚胎学方面的工作提出来的。他在1866年他的《普通形态学》一书中明确提出:“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如蛙的个体发育:受精卵→ 囊胚→原肠胚→三胚层胚→无腿蝌蚪→有腿蝌蚪→蛙

相对应:单细胞动物→单细胞群体→肠腔动物→原始三胚层动物→鱼类→有尾两栖类→无尾两栖类,即种族发展史。但不能机械理解。具互相联系和补充关系。第五节 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一、群体学说:即后生动物来源于群体鞭毛虫(经典学说)

1、赫克尔的原肠虫学说

2、梅契尼柯夫的吞噬虫学说(实球虫或无腔胚虫学说)

此外尚有,扁囊胚虫学说:认为原始后生动物是两侧对称的两胚层扁形动物演化而来,其证据为现存的扁盘动物——丝盘虫与该学说假设的扁囊胚虫相似。但由于很难想象由两侧对称体形发展为辐射对称的腔肠动物。故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二、合胞体学说

第 二 章 原生动物门(2学时)

目的与要求:①掌握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②了解各纲代表动物的主要形态构造以及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

重点与难点:以各纲代表动物为基础阐明原生动物四个主要纲的主要特征。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但分化出各种细胞器,故能独立生活。作为动物最简单,作为细胞最复杂。身体微小,一般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原生动物一般认为有3万种,(亦有认为有4.4万种),其中化石种类2万种,但为学习方便仍采用早先的分类系统。

第二节 鞭毛纲 Mastigophora

一、代表动物——眼虫Englena、p36 F、A、B、投影图示教。

二、鞭毛纲的主要特征

三、鞭毛纲的重要类群:分为2个亚纲

(一)植鞭亚纲

(二)动鞭亚纲

第三节 肉足纲(Sarcodina)

一、代表动物——大变形虫

二、肉足纲的主要特征:要求学生自己总结、理解

三、肉足纲的重要类群

(一)根足亚纲

(二)辐足亚纲:具轴伪足。第四节 孢子纲(Sporovoa)

一、代表动物——间日症原虫(还有三日疟和恶性疟、卵形疟)

形态和生活史

二、孢子纲的主要特征 第五节 纤毛纲(Ciliata)

一、代表动物——大草履虫(又称尾草履虫)

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

三、纤毛纲的常见种类

第六节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归纳起来可有下述几个方面:

有害方面 有益方面

第三章 多孔动物门(Porifera)(海绵动物门Spongia)

附:扁盘动门(Placozoa)(自学)

目的与要求:了解多孔动物门的形态结构与主要特征;了解多孔动物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与地位。

重点与难点: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

多孔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在滨化上是一个侧支,故又名侧生动物(Parazoa)。第一节 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

生活环境

一、体型

二、体壁结构

三、水沟系 第二节 海绵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生殖 无性生殖 芽球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或异体

胚胎发育的逆转现象:胚胎发育成两 幼虫多数种类形成实胚幼虫后,继续发育时,动物极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胚层,而植物极大细胞留在外面或为外胚层,与其它多细胞动物相反,故称为胚胎发育的逆转现象。

二、再生:再生能力很强,切小块及捣碎,均能重组和独立生活。第三节 分类及分类地位(已知1万种)

一、分类:依骨骼特征分3个纲:

1、钙质海绵纲

2、六放海绵纲

3、寻常海绵纲

二、分类地位

1、具有许多与原生动物相似的结构和机能:

2、属多细胞动物的特征:

3、独特结构特征

第四章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2学时)

附:栉水母动物门(Ctenophora)

目的与要求:掌握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及神经网出现的生物学意义;以水螅为代表,掌握腔肠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了解腔肠动物门的系统分类及演化;了解腔肠动物出现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两胚层、原始消化腔及神经网出现的生物学意义;水螅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腔肠动物门的系统分类及演化。第一节 腔肠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辐射对称体形

二、两胚层

三、原始的消化腔

四、组织分化

五、上皮肌肉细胞

六、具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七、刺细胞

八、个体构造有水螅型和水母型

九、具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方式 第二节 腔肠动物门的分纲

已知有10000多种。分为3纲;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一、水螅纲

二、钵水母纲

三、珊瑚纲(Arothozoa)

四、腔肠动物门三个纲的主要区别: 第三节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制作水泥、观赏、探寻石油等)

第五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2学时)

目的与要求: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两侧对称、中胚层的形成等重要机能结构出现对动物进化的意义;以涡虫为代表,掌握扁形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了解扁形动物的系统分类及演化;了解扁形动物与人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关系,初步掌握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及防治原则。

重点与难点:扁形动物门主要特征及对动物进化的意义;扁形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及防治原则。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两侧对称

2、中胚层

3、皮肤肌肉囊

4、不完善的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寄生者则退化或消失。

5、排泄系统:开始出现了原肾管型排泄系统。(讲涡虫纲时再介绍)。

6、梯形神经系统“脑”→若干纵神经索→索间有横神经。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

7、具有了产生生殖细胞的固定的生殖腺及一定的生殖导管,以及附属腺(前列腺、卵黄腺)等,使交配和体内受精成为可能。

扁形动物约有2万种,分为三纲。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第二节 扁形动物重要类群

一、涡虫纲

二、吸虫纲(Trenatoda)

三、绦虫纲(Cestoida)第三节 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

二、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三、防治原则

第六章 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2学时)

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

目的与要求:了解原腔动物的特征及主要类群;掌握线虫动物门的特征,了解蛔虫的结构、生活史。

重点与难点:线虫动物的特征及主要类群。第一节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二、代表动物——人蛔虫(Ascaris lumbrjcoides)

三、分类:约15000多种,但常见的种类应记住。

四、几种重要的习见线虫 第二节 线虫动物们的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大部分生活于淡水,少数咸水、海水中,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大多数为单体生活,少数为群体生活,有高度的生态耐性(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强)

一、线虫的形态结构特征

二、生殖特点及生活史

三、习见种类

第三节 线虫动物门的重要类群 第三节 原腔动物的重要类群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等 第四节 寄生虫的主要特征、危害和防治 附一:棘头动物门(Acomthocephala)附二: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

第七章 环节动物门(Annelida)(2学时)

附:螠虫门、星虫门、须腕动物门

目的与要求:了解环节动物在动物系统演化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掌握代表动物环毛蚓的形态、结构、发育;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分类系统,经济意义与系统发展。

重点与难点: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掌握代表动物环毛蚓的形态、结构、发育;了解环节动物门的分类系统。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如蚯蚓、沙蚕、蚂蟥等。由于其多种身体结构的进化特点,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向更高阶段发展。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成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分节现象)(前2节和末节除外)。

同律分节:体除前2节和末节外,其余各节形态上基本相同。

异律分节:各体节除形态结构不同外,所完成的功能也不同的分节现象。

2、次生体腔(真体腔)

3、具有了刚毛或疣足作为运动器官。

4、转完善的闭管式循环系统。(蛭类血管消失,而成为血窦)

5、多数环节动物具有按体节排列的后肾管(少数原始种类为由管细胞和排泄管构成的原肾管)。

6索式(链状)神经系统。第二节 环节动物门的重要类群 生活环境为海水、淡水,陆地及少数内寄生者,约1.7万种,分为多毛纲、寡毛纲和蛭纲。

一、多毛纲

二、寡毛纲

三、蛭纲 第三节 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螠虫门(Echiuroidea)附

二、星虫门(Sipunculoidea)

三、须腕动物门(Pogonophora)

第八章 软体动物门(Mollusca)(2学时)

目的与要求:掌握软体动物门的特征;基本掌握软体动物各类群的特征,掌握主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了解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与系统发展。重点与难点:软体动物门的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系统演化。

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常见的如:河蚌、各种淡水和海水螺类,乌贼(枪乌贼为鱿鱼)、章鱼等。由于大多数具单片或双片的贝壳,所以,在学科门类上尚有“贝类学”,并有专门的教科书。

第一节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构造

三、生殖和发育 代表动物——河蚌(无齿蚌)

一、生活习性

二、外部形态

三、内部构造 第二节 软体动物门的重要类群

目前已知13万多种,依据贝壳、足、鳃、N及发生特点分为以下7纲:

一、单板纲

二、无板纲

三、多板纲

四、腹足纲

五、掘足纲

六、瓣鳃纲(无头类)

七、头足纲

第三节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九章 节肢动物门(Artmopoda)(3学时)

目的与要求: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了解节肢动物的系统分类,初步掌握节肢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掌握昆虫纲的特点及代表动物蝗虫的形态、结构特征;认识常见的节肢动物;了解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重点与难点: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及系统分类,节肢动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特别是昆虫纲的特点及代表动物蝗虫的形态、结构特征,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诸如虾、蟹、蜘蛛、昆虫等。尤其是昆虫,几乎无处不在,占动物界种类的3/4-3/2,达100多万种。该类动物除身体分节外,附肢亦分节。故称为节肢动物。该门动物大多数陆生,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类群。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外骨骼

二、呼吸器官

三、循环系统

四、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

五、具分节的附肢

六、具强有力的横纹肌

七、灵敏的感觉器官和发达的神经系统

八、发达的消化系统

九、产生了新的排泄器官——马氏管 第二节 节肢动物的分类

共有约110~120万现存种(说法不一),占动物界的4/5,分类意见不统一。本课本采用2亚门6纲分法:

原节肢动物亚门:体、附肢均不分节,仅体表有环纹。有爪纲,如:栉蚕,也称原气管纲。

真节肢动物亚门:体、附肢分节

第三节 节肢动物与人类 即指经济意义

肢口纲:如鲎

蛛形纲:蜘蛛、蝎等。甲壳纲:虾、蟹、等。

多足纲:蜈蚣、蚰蜒、马陆等。昆虫纲:蝇、蚊、蝗虫等。

第十章 棘皮动物门(自学)

附:毛颚动物门

目的与要求: 了解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动物,了解棘皮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系统发展

重点与难点: 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

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中,原肠胚期的原口(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另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以这种方式形成口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第一节 棘皮动物门的特征

1、全部生活于海洋中,如:海盘车、海胆、蛇尾、海参等。

2、身体为辐射对称(次生性的,幼体为两侧对称),多为五辐射对称。

3、具发达的次生体腔,由体腔囊法形成(不同于端细胞法)

4、体壁由上皮和真皮组成,有由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针形或片状)。内骨骼常突出于体表形成棘或刺,故名棘皮动物。

5、具有特有结构——水管系和管足。由次生体腔的一部分特化形成的一系列管道,包括:环管、辐管和侧管。有管足的区域称为步带,无管足的区域称为间步带。

6、一般运动迟缓,N系统和感官不发达。

7、雌雄异体,发育经各型幼虫期(具体名称讲各类群时提到)。第二节 棘皮动物的分类

根据体形、柄和腕的有无、筛板的位置及管足的结构,将现存种类分为2亚门5纲。

一、有柄亚门 海百合纲

二、游移亚门 海星纲 海胆纲 蛇尾纲 海参纲 第三节 棘皮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十一章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自学)

目的与要求:掌握半索动物门的特征;了解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重点与难点: 半索动物门的特征及地位。

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Adelochorda)。

体呈蠕虫形,两侧对称,口腔背面有1条短盲囊(称为口盲囊或口索);海栖于潮间带的浅海泥沙、泥地或岩石中。如柱头虫、头盘虫和杆壁虫等。

形态特征自读。半索动物在动物界中的位置

到目前为止分类地位尚有争论,有两种观点:

1、认为半索动物应作为最原始的类群放到脊索动物门

2、认为半索动物作为一个独立的门较为合适

起源: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的亲缘关系接近,可能是由一类共同的原始祖先分支进化而成。发展:由适应不同环境而演化为两支:肠鳃纲(像蚯蚓)、羽鳃纲(像苔藓虫)。

适应辐射:凡是分类地位很接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第十二章 脊索动物门(chordata)(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重点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以及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特征的比较,认识脊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演化而来的。

2、了解脊索动物门中各亚门的特征,掌握起进化路线。教学重点:

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脊索动物分类(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教学难点:

1、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脊索动物门特征 本门是动物界最高级和最复杂的一门动物,一直的七万种。它们的外形、内部结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等都是及其多样复杂的,与无脊椎动物有亲缘关系,但又有结构上的不同,区别于无脊椎动物的三大特征如下:

(一)脊索:

(二)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三)咽鳃裂:

(四)有尾总是位于肛门后方,即肛后尾(post-analtail)

(五)心脏位于消化管腹方。

(六)骨骼系统为内骨骼(exoskeleton)

(七)后口、三胚层、次生体腔、两侧对称和分节现象,这也是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的相同特点,同时也说明脊索动物是从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的重要类群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万多种,分属于3个亚门,简述如下:

1、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

2、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

3、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ertebrata)本亚门包括:

(1)圆口纲(Cyclostomata)(2)鱼纲(Pisces)(3)两栖纲(Amphibia)(4)爬行纲(Reptilia)(5)鸟纲(Aves)(6)哺乳纲(Mammalia)第三节 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

已知的大约七万多种,现存的四万多种分别属于三个亚门,简介如下:

一、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

1、特征

2、分三个纲:

二、头索动物亚门 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

1、特征

2、代表动物—文昌鱼 第四节 脊椎动物亚门概述Vertebrata: 最大的一个亚门,现存的约四万一千多种脊索动物中,大约有三万九千多种是本亚门动物。分布广,包括现代生存的绝大多数中大型动物,是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的一大类群,因有明显的头部结构而称有头类,生活于各种环境并具有很高级的有机结构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特征

(二)分类

(三)十大器官系统:

第十三章 无颌纲(圆口纲)Agnatha(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2、了解圆口纲的分类及生态 教学重点:

以文昌鱼为代表,掌握头索动物门的特征及分类)圆口纲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文昌鱼的结构与机能

2、理解和掌握文昌鱼的胚胎发育各阶段的特征。第一节 园口纲主要特征

本纲是脊椎动物亚门中结构最低等的一个纲,现存大约50多种,分为七鳃鳗亚目和盲鳗目,即圆口目(甲胄鱼类Ostracodermi)

1、口为吸附型,无上下颌,故有无颌类之称。

2、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3、无偶鳍,是脊椎动物中唯一无附肢的一纲。

4、单鼻孔,位于头部背方。

5、鳃位于咽侧的鳃囊中。

6、内耳只有二个半规管(平衡器)

7、生殖腺单个,无输出管。代表动物—七鳃鳗

第二节 园口纲的重要类群

现存种分为两个目:

1、七鳃鳗目:Order Petromyzoniformes

2、盲鳗目:Order Myxiniformes

第十四章 鱼纲(Pisces)(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以鲤鱼为代表掌握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掌握我国鱼类各重要目的特征

3、了解我国的经济鱼类 教学重点:鱼纲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第一节 鱼纲的主要特征

鱼类是与原口类相同,终身水生的动物,但不是寄生或半寄生性。而是自由生活的类群,是脊椎动物中最适于水生的一大类群。

一、外形与运动

二、皮肤和鳞片

三、骨骼系统

四、肌肉系统

五、循环系统

六、呼吸系统

七、消化系统

八、神经系统和感官

九、排泄系统和渗透调节

十、内分泌 第二节 鱼纲重要类群

现有鱼类约24000种,我国2831多种,43目,282科,1077属。根据骨骼的性质分为软骨和硬骨两大鱼类。

板鳃亚纲(鲨目)侧孔总目Pleurotromak 软骨鱼类 鱼纲 全头亚纲(鳐目)下孔总目Hypotremata 肺鱼亚纲

硬骨鱼类 总鳍鱼亚纲(1838年捕到)辐鳍亚纲

第十五章 两栖纲 Amphibia(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以青蛙和蟾蜍为代表,重点掌握两栖类是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

二、掌握两栖类的变态发育和起源及演化。

三、了解两栖类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

1、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2、两栖纲分类

教学难点:两栖纲结构与机能和环境的适应,两栖纲分类依据及常见两栖纲动物 第一节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面临的矛盾)

一、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

二、由水生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三、五指型四肢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两栖纲是从水声道路上的一个过渡类群,已经有了初不适应陆生的较简单的躯体结构,但受精和幼体发育还在水中进行,幼体和水生种类以鳃呼吸,成体具成对附肢,以肺呼吸,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变态(metamorphosis)。意义:

两栖类:是指繁殖和幼体在水中发育,经变态后成体可在陆上生活。幼体具有水生动物特征无四肢、呈鱼形、用鳃呼吸。成体具四肢,用肺呼吸。躯体结构特征:

第三节 两栖纲的重要类群

现存约2480种,分为3目,我国已知约220种,分隶3目,11科,36属。

世界 内蒙古 我国 无足目: 160种 0 2种 有尾目 320种 1种 28种 无尾目 2000种 8种 190种

第十六章 爬行纲Reptilia(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

1.以蜥蜴为代表,学习并重点掌握陆生动物的特征。2.了解爬行类的起源和演化。

重点难点:羊膜卵的结构,发生及演化意义。第一节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爬行纲是脊椎动物第一个真正陆栖纲,是完全适应陆栖生活的开始动物,也是羊膜动物中最低等的一个纲。包括蜥蜴类、蛇类、龟鳖类和鳄类。主要特征是:

1.体外被以角质鳞,或者甲或角质盾化减少水分蒸发。2.皮肤干燥缺乏腺体,无呼吸功能。3.出现了明显的颈部,并具环、枢椎,脊椎分5区。4.具五指型四肢(部分种类除外,如蛇)5.开始出现了新脑皮(灰质),小脑也比较发达。6.12对脑神经。7.心室开始出现分割。8.气管长而开始出现3支气管。9.出现了胸廓以辅助呼吸。10.具后肾,输尿管与输精管分开。11.卵生或卵胎生。12.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羊膜、尿囊和卵黄囊,已完成保护、呼吸和营养功能。

分类:喙头蜥目Rhyncocephalia龟鳖目Chelonia有鳞目Squamata 鳄目Crocodilia

一、羊膜、羊膜卵及其演化意义

二、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爬行纲的重要类群

爬行纲动物现在种类较少,全世界大约6000种

蜥蜴类 蛇类 龟类 鳄类 全世界 3750 3200 220 21 我国已知 150 210 37 23

第十七章 鸟纲(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鸟类各生态类群、各目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的分类依据。

二、了解鸟类对人类的利和害,以及对鸟类的保护和利用 教学重点:

1、了解恒温及其进步性意义。

2、以家鸽为代表,掌握鸟类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对飞行生活的适应。教学难点:了解鸟类复杂的繁殖行为;了解鸟类迁徙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鸟类是自古代爬行类中的拟鳄类进化而来,一方面继承了爬行类的某些结构,一方面又出现适应飞翔和恒温的新结构。第一节 鸟纲的主要特征

一、恒温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躯体结构特征 第二节

鸟纲的重要类群

一、古鸟亚纲Archaeornithes

二、今鸟亚纲Neornithes

第十八章 哺乳纲 Mammalia(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哺乳类作为最高等的脊椎动物的一系列特征(如胎生、哺乳等)。

二、以家兔为代表,掌握哺乳类各器官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的完善性。

三、了解哺乳类对人类的利和害;害兽的防除;以及野生动物的驯养和保护。教学重点:掌握各亚纲、各目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的分类依据。教学难点:哺乳动物身体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关系 第一节、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哺乳动物是我们人类最熟悉,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类动物,这类动物有的为人类提供食品,有作为交通等使役工具,至于鼠类虽是不受欢迎之客,但几乎是无处不有。哺乳动物从体重上讲,最大的蓝鲸达150多吨,长30多米。最小的鼩鼱体重则不足百克,相差近8千多倍。哺乳类的分布非常广泛,从地下到空中,分布在地球的所有空间。至于哺乳动物的形态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态差异非常之大。那么凭什么将这些彼此差异甚大的动物都归入哺乳动物这一庞大的自然类群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1、都能分泌乳汁来喂养初生后代。

2、具有真正的毛

3、具有动物界最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4、颅骨具有两个枕髁。

5、具有异型齿,出现了口腔消化。

6、次生腭将鼻孔咽道与口腔隔开。内鼻孔后移。

7、左体动脉弓与心脏相连,完成循环功能。

8、具7块颈椎(除三趾树懒9块,小食蚁兽8块,二趾树懒和海牛6块外)。

9、胎生、哺乳(除单孔类为卵生外)。

哺乳动物大约有4000种,是脊椎动物中除两栖类3000种外最少的类群,分为三个亚纲。分类:

1、原兽亚纲 Prototheria 如鸭嘴兽(单孔动物)

2、后兽亚纲 Metatheria 如有袋类(有袋动物)

3、真兽亚纲 Eutheria 包括绝大多数哺乳动物

一、胎生哺乳及其演化意义:

二、哺乳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哺乳纲的重要类群

现生存的哺乳动物全世界有4200种左右,我国大约有430种。分3个亚纲,19目。

一、原兽亚纲:是哺乳动物中最原始的,有着与爬行类相似结构的类群。

二、后兽亚纲:即有袋类

三、真兽亚纲(有胎盘亚纲)第三节 哺乳纲的起源和适应辐射

一、哺乳类的起源

二、哺乳类的适应辐射

第四节 哺乳动物生态和野生哺乳动物的保护

一、哺乳动物生态

多向动物学养生 第3篇

※ 龟性:指的是与人和蔼相处,不因小事动怒。乌龟被养生学家视为吉祥物,因其寿命长而被奉为祥瑞的象征。虽然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绝不能做缩头乌龟,但在一般问题上,应该像乌龟那样,有与世无争的胸襟、不求奢华的淡泊、宽怀大度的节操,一静制百动,以不变应万变。尤其是人到晚年,唯有健康和家庭最为重要,名利、地位都是身外之物,完全不必较真,更不要去奢求,尽量少与他人争论,多让步,少争先,要像乌龟那样保持平静的心态。像乌龟那样“寡欲”,知足常乐,则心境舒畅怡然,自然就能悠然自得,长命百岁了。

※ 鹤导:鹤在任何一个地方,“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导引就是多做运动,多锻炼,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祛病延年的目的。人们无论到公园、郊野,或山林等林木繁荣、宁静优雅之地,要像仙鹤那般呼吸俯仰,屈伸手足,才能使自己血气流通,精神安宁。

※ 猿眠:寒冷时的猿猴,蜷缩着身体便是休养生息。猿眠的姿势最大的好处是能自然抻拉脊背,使脊椎关节及肌肉韧带得到放松。日下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这便是与腰背肌肉劳损、颈椎及胸椎关节错位等有直接关系。倘若我们在晚上临睡前或早晨起床时,像“寒猿眠”那样,保持抱膝而卧的姿势2~3分钟,就会有助于缓解慢性腰背痛等症状。

※ 蚁食:蚂蚁吃饭有两个特点,一是不挑食不偏食,什么都吃,只要无害身心的食物就都吃一点,而不会去过分追求食物的冷、热、精、细、美味等。二是不多食,蚂蚁每次都吃得很少,从不狼吞虎咽。不贪食、不偏食、不饱食、少食多餐是其特性。医谚说得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少食一些,则胃液有剩余,胃肠蠕动有储力,脾胃不困顿,营养的吸收、利用才有保障。

※ 猴动:猴是动物中最活跃的家伙,多动多跳、善于运动、专于运动,造就了其机警、敏捷、灵活和健美,如人效仿之,也可受益匪浅。猴子多动,所以身手也最为敏捷。多动是猴子的天性,人当学之。养生多学猴动,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机敏,才能不老态龙钟、老气横秋。

动物学 第4篇

《Integrative Zoology》 (www.blackwell-synergy.com/loi/inz) 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国际动物学会主办, 并与国际出版商Wiley-Blackwell合作出版的动物学学术性英文期刊。刊物面向全世界动物学工作者, 其宗旨为促进学科交叉, 推动动物学发展, 推动我国动物学研究走向国际。期刊鼓励使用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揭示和阐述动物学规律,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灾害控制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该期刊自2006年创立以来, 一直坚持高质量、高学术水平的标准, 采用国际化同行审稿, 特别是在近年, 取得了重要突破性进展。刊物在国内外所享知名度以每年翻番的速度迅速增长。稿件平均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文章用户遍及世界五大洲近百个国家, 深受广大读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认可与欢迎。2009年4月, 编辑部向ISI首次递交申请, 经评估, Integrative Zoology达到了ISI科学引文数据库所要求的各项标准, 被SCIE正式收录, 收录范围为2009年以来所发表的全部文章。

动物学野外实习 第5篇

A.B.shenghuan.shnu.edu.cn C.cc.shnu.edu.cn D.2.《动物学野外实习网站》一共有几个栏目?

A.7 B.8 C.9 D.10

3.动物学野外实习总学时有几天?

A.3~4天 B.4~5天 C.5~6天 D.6~7天

4.动物学野外实习总学分是多少?

A.1 B.2 C.3 D.45.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内容分为几篇?

A.1 B.2 C.3 D.4

6.动物学野外实习考核评定分为几个部分?

A.1 B.2 C.3 D.4

7.动物学野外实习如果考核未通过,则需要?

A只能.补考 B.只能重修 C.补考或者重修 D.什么都不需要做

8.下列哪一位老师不是“脊椎动物部分”指导教师?

A.俞伟东 B.李利珍 C.唐仕华 D.罗永婷

9.下列哪一位老师不是“无脊椎动物部分”指导教师?

A.孙忠泉 B.赵梅君 C.钱忠英 D.李丽珍

10.下列哪个专业无需参加动物学野外实习?

A.生物科学 B.生物技术 C.园艺 D.科学教育

11.通过实习,可以锻炼学生?

A.野外生存及工作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B.帮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C.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安全意识、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D.以上都是

12.因病不能参加动物学野外实习需要?

A.出事医院证明 B.跟随下一届补休 C.向辅导员提出书面申请 D.以上三项全是

13.《动物学野外实习网站》中天目山宣传片有几部?

A.3 B.4 C.5 D.6

14.以下哪一部宣传片是科教片?

A.天目风光 B.天目万象 C.迤逦天目 D.天目秋意

15.以下哪一部宣传片是导游片?

A.天目风光 B.天目万象 C.迤逦天目 D.天目秋意

16.“我们的天目山”是哪一级哪个专业的天目山实习生活?

A.06级生技 B.06级生师C.06级生科D.06级科教

17.天目山宣传片还介绍了?

A.天目山两爬动物 B.天目山兽类 C.天目山鸟类 D.天目山昆虫

18.天目山野外实习参考文献有几类?

A.1B.2C.3D.419天目山野外实习宜穿着?

全面长裤,长袖衣服 B.短打夏装 C.短裙、短裤 D.白大褂

20.天目山野外实习穿着?

A.人字拖 B.凉鞋 C.运动鞋 D.高跟鞋

21.天目山野外实习那些是非必须品?

A.文具 B.驱虫药品 C.食品 D。游艺设备

22.天目山野外实习基地位于?

A.禅源寺 B.红庙 C.大树王景区 D.原忠烈祠休养所

23.自那一年起上师大进驻天目山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

A.1995 B.1996 C.1997 D.1998

24.西天目山位于?

A.山东 B.安徽 C.江苏 D.浙江

25.哪位古代名人没有去过天目山?

A.徐霞客 B.白居易 C.曹植 D.乾隆皇帝

26.1939年,哪位同志涉险临山,与浙江省主席黄绍竑会晤,在禅源寺百子堂作团结抗日演讲?

A.周恩来 B.陈毅 C.毛泽东 D.邓小平

27.天目山是我国哪一级的旅游景区?

A.未分级 B。3A C.4A D.5A

28.下列哪个不是动物学野外实习的预修课程?

A.动物学 B.微生物 C.基础生物学实验

29.动物学野外实习的课程类别是?

A.必修 B.选修 C.副修 D文修

30动物学野外实习网站中那个栏目可以实现与教师在线互动?

A. 试卷及答案 B。课程资料 C.课程互动 D.参考文献

31.天目山宣传片简介是以什么形式体现的?

A.五言绝句 B七言绝句 C词曲 D歌赋

32.“天目山实习生活”这一栏有几部影片?

A.1 B2 C3 D4

33.教学大纲中一共列举的多少教材文献?

A10 B9 C8 D7

34在野外实习中遇到危险应该?

A拨打急救电话 B与辅导员和带队老师取得联系 C同学互助做好急救措施

35实习纪律一共有几条?

A9 B8 C7 D6

36哪一项不是天目山野外实习的奖惩办法?

A通报表扬 B返校后按规定处理 C以上都是

37考试成绩占考核评定的比例是?

A40% B50% C60% D70%

38小组报告占考核评定的比例是?

A10% B20% C30% D0

39.课程简介是第几个栏目?

A1 B3 C7 D无此栏目

40.是否期待天目山也外实习?

一张动物学试卷的思考 第6篇

摘 要: 试卷改革是考试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一张动物学试卷为例,从题型组成、试题类型、答题分析、评分标准、考试方式、师生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动物学试卷 教学改革 考试改革

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试卷改革又是考试改革的重点。在以试卷作为主要方式的考试中,出好一张试卷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十多年对动物学试卷的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以一张动物学试卷为例,从题型组成、试题类型、答题分析、评分标准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探讨。

1.题型组成

动物学试卷一方面要考核学生对动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题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选择、画图或填图、简答、论述等。题型比较好地体现了动物学所要考核的范围和内容,但学生主要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复习动物学知识,因此我们对题型稍作调整。将名词解释改成名词比较、画图或填图在动物学实验考核中完成,论述题改成必做题与选做题两类。整张试卷客观题比例40%~50%,主观题比例50%~60%,各题分值为名词比较题15分、填空题10分、选择题10分、简答题20分、必做题20分、选做题25分。选做题理论分值25分,具体按学生实际得分计算。答题数量按卷面规定,由于试题数量多,可供学生自由选择。一般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所选题的分值较大,可能得高分,但总成绩最高仍为一百分。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中等难度的主观题,确保通过及格线。

2.试题类型

将名词解释改为名词比较后,比较意义相似,容易混淆的名词。如:真体腔和假体腔、皮肌细胞和皮肌囊、脊索和脊柱、卵胎生和胎生等。学生答题时只要列出三个两者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即可得满分,这样学生在考试前不再死记名词概念,而更注重在归纳的基础上,重点理解名词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填空题和选择题与以往一样,侧重对动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核。简答题注重考核学生知识的迁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主要解释日常生活中与动物有关的现象。如:简述赤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如何理解江南地区常说的“九雌十雄”、“秋风响,蟹脚痒”?野外不小心被蛇咬伤后,第一时间该如何处理等?以此促进学生将动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高尚情感。

论述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考核学生对动物学综合知识的掌握与理解。需要通过归纳和总结,才能得出完整的答案,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础知识。如:通过分析间日疟原虫,请你提出与之相关的五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并作出解释?列出三种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产生的飞跃性结构及其在进化史上的意义?选做题难度有易有难,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论述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趋势了解昆虫的口器和触角有何实际意义,对于如何防治害虫有何建议?鱼类的洄游分为几种类型,洄游有何实际意义等?

3.评分标准

客观题按以往参考答案评分,有分步得分的要求。主观题不设具体的参考答案,只列出范围,主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名词概念的比较,只要列出相同或不同点三个就可得满分。论述题中对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建议,只要合理即给分,对有创意的提问或答案给以满分,对不太成熟的想法,如有创新点也给予一定的鼓励分。

4.答题分析

学生对客观题如填空、选择的答题准确率较高,主观题的答题,归纳总结缺乏系统性。如在回答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的演化趋势时,比较多的学生只是单列各纲动物的神经系统特点,缺乏归纳之后的提炼。对于自问自答题,所提的问题相对简单,虽然试卷中明确指出要提出有一定思考性的题目,但实际效果一般。在选做题中,绝大多数学生选做两题难度较小的题目,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选做得较少,即使选做答题时考虑不全面,有创意的回答也不多。

在考试改革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注重对学生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学期中实行段考,对于段考中的分析归纳题,考后师生进行分析讨论,共同总结答题规律。并且在每章节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及时要求学生总结知识点,并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在毕博平台上交流。课后还要求学生对动物学知识进行拓展和补充,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实际生活中的动物学问题,在网上共享。

5.考试方式

采用一页开卷逐步过渡到半页开卷的形式。一方面避免学生过多地死记硬背动物学知识,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对动物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提高归纳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6.改革效果

从学生层面,大部分学生认为题目灵活,贴近实际生活,部分题目对学生的归纳能力要求较高,摆脱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同时,学习方式也发生变化,平时更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也有学生认为缺乏适应的过程,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加大辅导力度。

从教师层面,由于试卷改变,教学方式发生明显的变化,要创造施展教学个性、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的环境。

7.反思

教学环节中的任何一项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考试改革中试卷改革,一方面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从试题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方面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并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目前我们已经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如在动物学开篇部分,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动物?动物与植物有什么区别?动物学学什么?怎样学好动物学等?每个章节除教师提出问题外,还要求学生列出存在的疑惑和还想知道的问题。通过一年的动物学教学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试卷改革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改革将逐步完善,教学质量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以此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卢祥云,韩曜平,勾影波,张燕萍.动物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2):57-79.

[2]卢祥云,张燕萍,顾志良.基于师范生能力培养的课程考核改革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5):110.

[3]卢祥云,张燕萍,李轶群.关于一道动物学试题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32):9-10.

[4]陈华.地方师范高校生物专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49-50.

[5]曹成全,刘超,陈申芝.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1):69-71.

[6]陈红,李松,熊荣川等.《普通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26(2):80-82.

动物学 第7篇

Medline数据库是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简称NLM) 创办的, 目前国际上最权威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收录了包括美国等70多个国家出版的超过5000份生物医学刊物的目录引用和作者摘要, 拥有超过1千万条记录, 覆盖范围广泛。

该刊现被该国际数据库收录, 必将促进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影响。

《Integrative Zoology》 (《整合动物学》) 创刊于2006年, 为首家在中国用英文创刊的国际学术期刊, 旨在促进学科交叉, 推动动物学发展, 推动我国动物学研究走向国际。

本刊鼓励使用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揭示和阐述动物学规律,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灾害控制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此期刊面向全世界动物科学工作者, 立足学术和出版的高端、前沿和国际化。2010年3月, 该刊已被SCI收录, 今年又被Medline收录。这不仅说明了该刊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显示了该刊知名度方面的迅速提高, 并得到了世界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国际知名数据库的支持与认可。

关于一道动物学试题的思考 第8篇

1. 试题立意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环节动物门代表动物蚯蚓的有关基础性、综合性知识,学生可联系实际,从形态、结构、适应、经济价值、分类地位、生活习性等方面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作解释。题目不要求从哪方面回答,学生答题时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作解释。由于无严格意义上的标准答案,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广阔。另外,该题与学生在中学阶段所接触到的试题有明显的区别,更注重学生对平时知识的积累、归纳和对常见动物的观察,并能用已学过的动物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另外试题的变化对学生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和考验。

2. 试题特色

试题立意新颖,符合高校考试改革的趋势:从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变,从一题一解向一题多解转变,从知识性命题向能力性命题转变,使课程成绩能够真正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状况。试题内容灵活,体现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际等知识的结合,并能延伸到动物学科新的研究成果。试题的变化给师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给教师创造了一个施展教学个性、大胆进行教改实践的良好环境;使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汲取新知识、探索新课题的学习热情。

3. 答题分析

本次考试参加人数为38人,学生答题情况如下:55%的学生能够提出20个问题并作出相关的解释;13%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低于10个,最少的仅提出5个问题,全班平均每人提出了16个问题。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对动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课堂知识没有及时巩固和总结;二是一些学生只停留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忽略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的实际应用;三是学生对该类试题接触较少,只能想到一些简单的问题,难的问题即使想到了也怕回答不出来,干脆就不写,而对于特别简单的问题又不敢写;四是少数学生的思维方法有一定的问题,想到一个写一个,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因此,45%的学生没能够达到提出20个问题并作出解释的要求。

从学生答题的质量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型:一是问题过于简单化,如“蚯蚓属于哪个门?哪个纲?”“运动器官是什么?分节属于哪种?”二是提出的问题和解释有科学性错误,如怎样区分蚯蚓的头部和尾部?蚯蚓的头部有哪些结构?“蚯蚓只分布在陆地上吗?”“蚯蚓的寿命一般为多少年,哪一阶段为幼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对蚯蚓的再生个别学生解释为体内有某种细胞具有保持原来形状的基因。三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表述不当,如“蚯蚓为什么能钻泥土?”应改成“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有哪些?”“蚯蚓的肠道中有什么?”应改成“蚯蚓的消化道具有哪些特点?”这样的提问更为确切。四是学生对提出的较复杂问题回答不全面,如“蚯蚓有哪些经济意义?蚯蚓神经系统的特征是什么?”少数学生只提不答,如“蚯蚓之间如何交换信息?”“蚯蚓是怎样逃避敌害的?”

4. 学生评价

考试后,参加考试的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对本次段考进行了小结,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该类试题接触较少,课后又没有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在答题时仅停留在面上,无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虽然学生的提问和解释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试题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从以往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对转变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普遍欢迎这样的段考,对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课外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应变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希望在其它科目的考试中多出现此类试题,增加锻炼的机会。

5. 启发思考

这次段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习惯于死读书、读死书,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思考,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热衷于教师划重点,考前死记硬背。因此,课程考试的成绩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试想,如果我们把这道动物学试题改为:请提出与蚯蚓有关的50个问题,并作回答和解释或者规定学生必须从蚯蚓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结构提出相关的20个问题,并作回答和解释,学生又会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而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是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我们应改革现有的考试模式,要从考试方式、考试题型、考试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我们会通过考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灵活应变和综合应用等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扩散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各类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卢祥云, 韩曜平, 勾影波, 张燕萍.动物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07, (12) .

[2]卢康, 荣姜勇.关于高等教育考试制度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08, (33) .

[3]杨继昌.改革考试模式促进学风建设[J].高教论坛, 2007, (6) .

[4]黄惠.高等学校考试的弊端和对策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2005, (4) .

[5]曾名勇, 李巍然.构建多样化的考试模式,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10) .

[6]朱中华.关于高校考试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1999, (5) .

[7]于险波.关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 2005, (4) .

动物学教材插图问题浅议 第9篇

一、不标原图绘制者

无论是国内还是图外的、早期还是现代的动物学教材中, 有一部分教材的所有引图均未标明绘图者 (习惯不标) [1,2,3,4,5,6,7,8], 而有一部分教材则是部分插图未标明绘图者 (查不到绘图者) [9,10,11,12,13,14,15]。精美的插图一旦被转引, 插图似乎就被迫成了先引图者或老著作主编的劳动成果。如此是对原绘图者辛勤劳动的忽视, 无意中实际已经造成了侵权, 在知识产权意识大幅提升的现代社会, 应不会再允许此类现象的长期存在。每一张精美的插图背后都需要绘图者辛勤的劳动, 任何情况下的引用都应进行相应的标注, 这是对绘图者劳动的肯定与尊重。每一幅插图的使用都应征得绘图者的同意, 如果是已用于出版物的插图, 还应同时征得出版单位的同意, 标明图的出处及绘图者 (照片则应标明拍照者) 。

二、仿图

动物学教材中相当一部份“仿图”是在原图基础上仿绘而成, 有的同时会有一定的改进, 这些“仿图”对动物学教材的质量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6,17,18,19,20], 但有些教材选用他人的插图是经直接扫描或复印后, 去除原外文标注, 换上中文标注后就定为“仿”, 而有的则只不过是调整了图的位置或将图重组或在原图上加点线、去点线, 局部处理后就定为“仿”, 还有的就直接用他人的所谓“仿图”, 类似这些处理实际上都可以看成是盗用。仿图不可能与原图100%的相似, 退一步而言, 如果示意图真能仿至100%的相似, 那么原本是照片的插图还能仿吗?而现实的教材中就有“仿”照片。

照片的拍摄一样需要拍摄者财力、物力与精力的投入。为了拍好一幅照片, 可能涉及出差、找到拍摄对象, 对拍摄对象的各种姿态进行追踪拍摄, 最后从多张照片中选出最精彩的用于出版。为此使用他人拍摄的照片, 同样需要征得拍摄者的同意, 对于已用于出版物的照片, 同时应得到出版社的使用许可, 否则只能是放弃使用。

三、图源不断变更

由于最初引图人未标明绘图者, 结果后来者再引用图时不查明出处, 要么做不标注处理, 要么就标为最初的引图人或引图著作主编。长此以往, 同一张图被反复转引后, 就有了不同的来源, 且这些不同的来源往往可能与绘图者无关, 这样一来, 绘图者的劳动就被转移了。

四、插图结构不明确及图注错误

教材中有些插图结构不明确, 甚至于会出现标注错误的现象, 我们仅以鱼脑结构图 (图2) 为例加以说明。



图2是三幅扫描自不同编者教材中的引图 (扫描仪分辨率设置一样) 。实质上三幅图没有太大区别, 只是图源不一或无图源, 标注不一样而已 (图应当都是源或仿自秉志[21]著作的鲤鱼脑) 。图A与图C的标注类似, 仅有虚线与实线之别及面叶指示线不同, 其中图A的面叶指代不明确, C图的面叶所指与迷走叶没有区别, 两图都标注过细, 如对大脑的标注包括脑膜、侧叶、中轴叶、楔叶等, 而侧线神经是脑神经的分支, 不应与脑神经一同标出;图B标注区别较大, 出现明显识图错误, 将鲤鱼脑背面观当作软骨鱼五部脑的背面观;鲤鱼脑的腹面观当作硬骨鱼五部脑的背面观;同时面叶所指部位不明确。上述三幅图都存在标注上脑上腺和小脑瓣可疑;脑神经数目不对, 根据其腹面观图所示, 可数出14对神经, 这与鱼类只有10对脑神经是不相符等共同问题。

医药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思考 第10篇

1 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学教材

优秀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础。随着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 不同版本的实验动物学教材相继出现, 目前出版的实验动物学相关教材和著作有几十部, 这些教材和著作尽管内容丰富、各有特色、互为补充, 但受编者水平、从事专业的不同, 即使同为医药院校使用实验动物学教材, 其内容差别也很大, 侧重点和专业性程度要求不一, 在学时、深度、考核上难以把握, 适用教学对象的范围也有较大的差异[3]。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 笔者认为由孙靖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实验动物学基础》教材内容比较全面、通俗易懂、介绍实验动物学应用篇幅比重大, 符合医药院校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的目的, 比较适合作为医药院校本科生实验动物学教材。

2 教学内容安排

实验动物学作为一门交叉综合学科, 涉及学科众多, 内容量大, 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所取舍, 侧重某些章节, 突出重点。否则可能成为大杂烩, 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标[4]。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调整, 以“动物实验及技术”为重点, 将整个内容分成三个部分:①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有关法律法规;②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常用实验动物;③动物实验及技术。

2.1 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有关法律法规

这部分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实验动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是学习掌握实验动物学的基础。另外, 随着国家对实验动物科学的日益重视, 有关部门颁发了许多有关实验动物学的法律法规, 对实验动物学的生产和使用作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广东省2010年颁布实施的《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重点章节进行解读, 让学生明白开展动物实验需要哪些要求、怎样才能使动物实验结果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等。

2.2 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常用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标准化包括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标准化、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标准化、实验动物环境条件标准化, 实验动物营养条件标准化等内容, 内容涉及遗传学、营养学等方面, 专业性强, 在实际教学中可做概括性介绍, 让学生掌握实验动物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了解实验动物的环境和营养要求, 同时结合介绍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犬、称猴、小型猪、猫和鱼类等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遗传学和微生物学分类及应用。使学生在宏观上把握开展动物实验需要什么种类和级别的动物, 为今后从事动物实验时能选择合适实验动物奠定基础。

2.3 动物实验及技术

动物实验及技术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 其内容主要包括动物实验伦理审查、3R的内容和动物保护主义、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基因工程小鼠、生物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影响动物实验的因素和动物实验操作技术。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实验动物发展最新动态和成果, 同时使学生在今后从事动物实验时, 能从实验目的和需要出发, 合理选用相关实验动物, 进行科学的动物实验设计, 顺利实施动物实验方案, 正确评价动物实验结果。这部分应该突出几个重点:

突出动物实验操作。本科生在上实验动物学课程之前一般未曾接触过实验动物, 对动物实验也并不了解,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做好安全防护, 由于学生对动物很好奇, 缺乏基本的安全防护意识, 容易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被动物抓伤或者咬伤, 因此在实验前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并做好示范;二是安排足够的实验操作课时, 实验操作课遵循“少讲多练”原则, 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操作练习时间, 充分利用实验课时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练习, 真正发挥实验课的作用;三是正确示范, 纠正错误操作, 由于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动物实验, 因此在做实验示范时务必要求操作规范, 这对学生以后开展动物实验影响巨大。同时也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操作方法, 比如抓小鼠时提住小鼠尾巴不停旋转等;四是预备足够数量的实验动物, 对于小型实验动物应保证每人一只进行操作练习, 大动物如兔子、犬等应保证2-4个人一只, 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操作练习, 提高实验技能, 减少生命科学实验研究中人为操作失误。因此, 广东药学院安排了18个课时让学生动手操作, 主要内容有常见实验动物的雌雄鉴别、动物保定、麻醉方法、采血方法、处死方法、给药方法、简单的模型制作等, 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开展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详细介绍基因工程小鼠的研发及应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实验动物学科也不例外, 其主要体现是基因工程小鼠的研发及应用, 这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通过介绍基因工程小鼠的研发、应用和发展动态, 使学生了解这些最新技术, 获得大量的信息, 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使他们对实验动物学有一个新的认识,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这要求任课教师在这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可以与其他院系合作, 邀请其他院系的这方面专家学者来讲授这部分内容。

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5]。实验动物学教学方法跟其他学科相类似, 一般可分为多媒体演示、实际参观和实验操作法。

3.1 多媒体演示法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声像资料, 把要讲的内容形象化, 视、听并用, 既有助于学生认识、理解、记忆, 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介绍常用实验动物的品种品系时, 可将常用实验动物的特征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 通过直接的视觉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 如幻灯展示无毛的裸鼠时, 学生印象特别深, 很快就记住了其主要特征, 同时也可以应用视频等影像资料把内容直观化, 防止内容枯燥。

3.2 实际参观法

根据教学进展情况, 尤其是实验动物环境条件标准化这一部分,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动物中心屏障环境设施和普通级动物实验室, 边参观边讲解屏障系统的人流、物流、动物流、温湿度控制调节系统、通风净化系统、录像监控系统、消毒隔离系统等, 把抽象的说教转为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避免课堂讲解既抽象又枯燥,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6]。

3.3 实验操作法

首先要认真编制实验计划, 做好准备。实验教学时, 教师用大约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讲授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操作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然后由教师规范示教, 学生轮流动手, 全部实验操作要求学生人人参与、独立完成, 学生实验操作期间教师对实验室内各实验小组进行巡视指导, 及时指出不规范的操作并给予纠正。实验结束后, 要进行总结, 报告结果。

实验动物学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除以上课堂教学方法之外, 还可以采取网络和课后交谈的形式。广东药学院在实验动物中心网站上传了大量实验动物学相关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浏览中心网站了解到感兴趣的内容, 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后交谈, 了解学生的需求, 解答学生的疑惑。

4 教学质量评价考核

合适的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也是发现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手段, 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7]。医学实验动物学作为医药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实验动物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学习、科研中的实际问题。为此, 应采用能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成绩评价考核体系, 广东药学院采用理论考试和实验考核两种方式进行教学质量评价考核。理论考试和实验考核各占总成绩的50%, 理论考试采用开卷考试或者设计实验方案的形式, 实验考核为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考核具体内容由抽签方式决定, 重点考核基本实验操作, 让学生掌握灌胃、注射、给药等技术, 要求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准确, 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主要操作内容。

总之, 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 如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加强与相关学科合作, 保持学科的与时俱进, 探索适合高等医药教育的实验动物学教学体系, 充分发挥实验动物学学科优势, 支撑、促进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是摆在教学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孙靖.实验动物学基础 (第1版) [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

[2]吴漪丽, 薛萍, 郭苗云, 等.论我国实验动物人才培养[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8, 8 (4) :233-237.

[3]陈建敏, 杨拯, 程丽, 等.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重庆医学, 2008, 37 (12) :1375-1377.

[4]吴清洪, 顾为望, 曲莉芝, 等.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浅见[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2, 4 (4) :314-316.

[5]朱孝荣, 袁红花.医学院校研究生实验动物学教学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4, 6 (5) :517-519.

[6]郑红, 沈培清, 角建林, 等.研究生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8, 10 (1) :37-39.

八年级生物动物学部分自主学习策略 第11篇

【关键词】八年级生物动物学 自主学习策略 预习提纲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课前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课堂学习更具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尤为重要。课前自主学习就正好可以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但是许多学生反感预习,觉得毫无益处,徒增作业量。叶圣陶指出:“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因此,教师对课前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是督促学生落实自主学习的前提,而最有效的方法是制定预习提纲,给学生提供明确且易于落实的自主学习任务,使他们能欣然接受任务并认真完成。

那么预习提纲该如何制定呢?

第一,注重学科特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设计动物学部分,教材的编写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思路,简单地介绍各种动物的特征,而每种特征都体现了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都需要营养,需要呼吸,需要生殖,需要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等。因此,预习提纲以表格的形式总结,纵向为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一直到鸟纲、哺乳纲;横向为代表动物的捕食、呼吸、运动、生殖、趋利避害、其他特点以及其他代表动物。学生通过看书,能找到其中部分答案,有部分未找到的便成为课堂的疑点和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个提纲,学生明确要研究的重点,并且容易构建知识框架,形成整体意识。表格空白有限,促使学生尝试提炼信息,总结关键词。表格纵向为对比,有助于学生通过对比辨析动物的进化方向,并且有利于归类记忆和对比记忆。无论是新授课还是临考前复习,这个表格都能促进高效学习。

第二,注重分层,因材施教。任何事物和人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我们采用统一标准、单一的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因目标过高可望而不可即,最后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根据这种现状,为了不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虽然任务一样,但是课上的预习检测考查却不一样。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从书中找到相应的关键词并记住,遇到简单问题由他们按部就班解答;对于中等的学生,要求尽可能填好所有的空,还要提出一些疑问,书本上找不到的,需要引导才能得出答案的,由学生集体讨论作答;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要让他们思考各种生命现象的原理,重点是在合作探究时能引导其他同学共同进步,解析一些综合问题。

第三,注重检测评价的可操作性。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项目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对预习的评价也是项目之一。第一堂课就要求每个学生将表格画于书封面内页空白处,便于保存和检查。课中设“预习检测”环节,随机点名回答。教师根据问题难度请不同的学生回答,只要能答出相近答案,即口头表扬鼓励;或者登记,统一加分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还可以举行竞赛抢答或者展开小测验,使学生更有兴趣和积极性去参与课前自主学习。当然,学生没完成的要受到惩罚。这样能促使学生坚持课前自主学习,其关键是要让学生体验到预习带来的好处——知识点轻松记住了,问题回答出来了,学习成绩提高了。

做到了以上三点,那么一个很好的预习提纲就制定出来了(如表1)。

综上所述,八年级生物动物学部分的学习通过预习提纲引导课前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梳理繁杂的知识点,便于记忆;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概念和重点,留出更多时间去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学生明确目标,带着疑问上课,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相信到了八年级下学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定能使总复习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于景文.浅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2):56-57.

[2]王雪峰.浅谈课前自学[J].成功(教育),2008(09):62.

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探索 第12篇

关键词: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

动物学是揭示动物生存和发展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动物的种类组成、地理分布、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发育规律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关作用关系。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动物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野外实习加强学生对动物与环境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深化学生对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动物与人类及动物与环境之间密切关系的了解;强化学生对动物标本制作方法的掌握,熟悉研究论文、实习报告的撰写及动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因此,野外实习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在紧密结合多年教学与野外实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参考相关高校的成功范例,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

1. 前期准备工作

1.1成立实习领导小组

野外实习开始前,应成立实习领导小组,全面指导野头此项工作,由他来分配老师进行课程内容、教学计划、设备采购、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要求标准等内容的编写,这项技术是在经历不断的完善和积累的过程中形成的,目前他们做得已经很成熟。现在国内很多的技工院校正在尝试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一体教学改革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和发展要求。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师资是根本,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行,教材要先行。南洋理工学院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三、课程设置紧密结合企业需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以工程系为例,每个专业又可分若干专向。根据就业岗位,确定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设计专业教学结构,准备课程教学大纲。而这些课程又是经过科学、合理的筛选,选取的是必不可少的知识,是现在社会所必需的、较实用的应用性知识及技能,充分体现了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精细和务实。

为了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所有课程没有教材,全部是教师编写讲义。目前我们国家很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正在使用的教材,存在针对性不强、部分内容知识陈旧、教师教学脱离教材等现象,所学知识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大打折扣,这一点也是我们应该重点改进的。

四、双轨制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中,进行的是专业宽基础培训与学期的小型项目的教学。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开始,把每班的学生分为A、B两组,其中B组学生在学院的相关系的专业科技中心进行专项培训。A组学生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进入企业进行企业实习,另一部分在相关的科技中心进行全日制的企业项目学习、研发。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轮换进行。这种双轨制教学模式有利于企业接受学生实习;有利于项目教学开展;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外实习工作。实习领导小组负责选拔实习指导教师,制订实习计划、确定地点、安排日程、规范考核办法等实习相关内容。

1.2编写实习指导书

参照教学大纲编写实习指导书。根据实习内容、实习地点的动物资源组成及历年实习标本的采集情况,编写动物名录及常见动物的主要鉴别特征、检索表,准备相关的文献资料。

1.3实习工具的准备

在实习中常用的昆虫采集、制作和保存工具包括:捕虫网、毒瓶、三角纸袋、指形管、吸虫器、展翅板、昆虫针等),用于鸟类或大型哺乳动物观察的器械(望远镜、数码照相机、摄像机),以及麻醉类药物(乙醚、乙酸乙酯、氯仿等)和保存类药品(甲醛、乙醇等)。各种实习工具、仪器和药品由专人负责。

1.4召开实习动员会

野外实习条件艰苦,实习出发前要召开动员会。动员会着重阐明野外实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实习的重视;提出预期目标及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不畏劳苦、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带队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实习地区概况、实习的主要内容、具体实习计划及实习中应注意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双轨制教学系统

五、考试与评估系统。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评估手段之一,南洋理工学院理论课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一般不超过60%,其他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出勤率、测验、作业(习题、实践、报告、汇报表现、研习参与等)。学生的淘汰率一般在4%,一年级有的达到8%。我们在学生的成绩评估上也要积极探讨适合教学的效果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把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水平、用人单位、老师的共同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近几年,我们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发展,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经济上的大力投入,职业教育出现的长足发展和进步,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技工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以致用,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技工教育要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国家之一,他们的许多办学理念值得技工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的问题和一些应急措施。

2. 实习时间的选择

野外实习的时间大都安排在春末至秋初进行。一般安排在5~9月植被繁茂、生长旺盛期,这一阶段动物种类极为丰富。海滨实习,应考虑潮水的变化,选择在最低潮时期,保证师生安全的同时,观察和采集更多的动物标本。

3. 实习地点的选择

野外实习地点的选择是决定实习质量的首要条件。应综合考虑不同的地域的植被类型和生态环境,选择生物种类和数量比较丰富、人为干扰少、交通便利和相对安全的实习地点。如选取山地、森林、草原和荒漠等不同类型的景观环境作为实习点,这些生境有各自独特的动物类群,利于加深学生对不同动物类群及其生活习性的认识。

3.1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丰富、物种多样性高,是设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的理想选择。通常保护区的实验区交通便利,是理想的野外实习基地。

3.2海滨

海滨实习与内陆环境区别较大,实习的内容与要求也应有所区别,主要是认识一些代表动物类群,比如腔肠动物(水螅、水母、海葵)、软体动物(贝类、泥蚶、石鳖)、环节动物(沙蚕)、甲壳动物(虾、蟹类、藤壶)和多孔动物(海绵)等。通过实习,增进学生对海滨动物的鉴别特征、习性的了解,掌握海滨动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3.3动物园、海鲜和花鸟市场

动物园是对野外不易见到的动物进行饲养、供观赏和研究的场所,也是实习的重要地点。在实习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通过参观学习进一步拓宽和加深知识的掌握,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此外,根据实习需要,可选取各类海鲜、花鸟虫鱼市场和博物馆等作为备选的实习点,弥补野外实习的不足,以补充、丰富和完善实习环节。

4. 实习内容

4.1无脊椎动物

4.1.1昆虫

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别和保存等一整套昆虫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动手能力,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同时为以后的教学和科研收集丰富的昆虫标本。

4.1.2其他无脊椎动物

选择适宜的水域进行原生动物的采集和观察,特别是代表动物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和三角涡虫等;掌握其形态结构,了解其生活习性和分布状况。

4.2脊椎动物

4.2.1鸟类

根据羽毛颜色、飞翔与停落姿势,以及鸣声等特征判断和识别鸟类物种,指导学生了解不同鸟类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观察鸟类的占区、求偶、筑巢、产卵、孵化和育雏等繁殖活动,也可对实习地点内鸟类种群数量动态进行调查和研究。

4.2.2其他脊椎动物

根据实习条件和观察设备的情况,对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等脊椎动物的观察,选择动物园、博物馆、宠物市场、海鲜市场及学校标本馆等作为实习地点。

5. 野外实习中的安全措施

提出严明的纪律,要求大家务必服从命令、听指挥,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野外实习一般都在暑假期间进行,常会遇到雷雨天气,提醒学生不应在高处或树下避雨,以防雷击。进入山林采集禁止徒手抓蛇,以防被蛇咬伤;实习期间不允许学生私自下河游泳、洗澡;采集时应注意脚下安全,避免被树木划伤或摔伤。

6. 考核

6.1撰写实习报告

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一篇综合性的实习考察报告,按照统一、规范的格式进行书写。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点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以及实习过程中所鉴定动物的种类、分布和生物学、生态学等习性,还应总结本次实习的收获、感想等。此外,实习报告也可以就动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加以讨论,给出见解。

6.2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成绩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定:(1)野外实习期间的总体表现,包括独立开展野外工作的能力,在小组中表现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处理野外突发事件的能力等;(2)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3)实习期间采集标本的质量和数量,标本制作能力及标本鉴定的准确性;(4)集中组织学生进行笔试考核。以上四个方面将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赵格日乐图,苏亚拉图,哈斯巴根,毕俊怀,王铁娟.生物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5):148-151.

[2]赵文阁,刘鹏,陈辉.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7,1:156-157.

[3]邹佩贞,温彩燕.浅谈动物野外实习教学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5):211-214.

上一篇:应力评定下一篇:提高毕业论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