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2024-07-19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精选11篇)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第1篇

1. 教学内容及过程的研究

通信技术专业“岗位综合技能实训”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出发, 探索适应高职高专教学规律的实践教学环境,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实践教学环境, 实现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结合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要求, 完善学生岗位技能培训, 改善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提高学生就业率, 不断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缩短学生毕业与就业的距离, 争取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是通过师生的教与学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3G网络组建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 利用项目教学法, 把一个完整的3G网络组建的工作过程与理论知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规划、分析思考和反馈等, 帮助学生了解和处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和矛盾, 为学生今后的职业活动寻求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境划分为:数据承载平台建设、核心网建设、SDH传输和接入网建设。通过行业调研和专家座谈, 我们总结出基于3G网络组建与维护的典型工作过程:电话互通与电话上网, 如图1所示。本课程就是基于典型工作过程而开发出多个学习情景, 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项目任务, 从易到难,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理论到实践, 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其中学习的是如何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教学过程的实施完全按照企业工作过程的标准来进行, 具体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以本课程的一个教学子项目“以3G网络组建和维护为载体来实施电话互通和电话上网”为例, 第一, 明确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组建一个3G网络并进行相关的技术维护, 获取一个指标合格的3G网络来实现电话互通和电话上网。第二, 按照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 认识相关的设备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能够根据技术指标要求对设备进行配置;本项目任务能够让学生完成对定向和概括性知识的掌握。第三, 能够进行决策, 设计与任务一致的网络拓扑;学生利用关联知识, 分析多种因素、模式和规律间的关系来实施任务。第四, 3G网络组建实施阶段, 进行自主组网, 并对组建的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面对无固定答案的任务和复杂的问题环境, 任务小组进行相互分工、配合、合作, 并以任务书的形式来制定完成整体任务。第五, 按照技术指标对网络进行测试分析;能够利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操作发展, 让学生掌握与复杂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功能性知识, 完成非规律性的学习任务, 并促进合作能力的进一步, 形成较高的职业责任感。最后, 对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并作出评价反馈。

在教学活动中,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对通信技术实现的讲解不应贪多求全。挑选经典技术的实现进行微观分析, 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建立全程全网的概念。

2. 改革教学模式

正确的教学模式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因素。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丰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基于工作岗位的技能, 以全网架构合理项目分解。

根据通信岗位群 (技术支持、测试、维修、监理等岗位) 涉及的技能要求和学生知识能力的递进关系, 我们以全网架构为基础将《岗位综合技能训练》分解为接入网、SDH传输、核心网、数据承载等学习情境, 并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在企业环境下进行学习训练安排, 强调学习的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一致, 从学生入学开始, 就从基本技能到综合技能渐进强化, 工学结合, 课程项目容纳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过程。

(2) 基于工作过程的授课模式。

以企业入职培训的教学形式, 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授课模式。在这种授课模式下, 第一, 授课的内容即为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 如实际工作中开通设备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直接引入课程, 强调训练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第二, 授课教师直接为企业一线的专家或经过企业培训获得培训资格的学校教师, 特点是教师均具备丰富的职业经验;第三, 训练结束, 学生必须具备企业准员工的技能要求, 并能立即投入企业岗位工作。

(3) 基于工作任务要求的学习模式。

学生的学习是基于企业工作任务的, 如在SDH传输项目中, 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将实训项目分解为设备硬件熟悉任务、测试仪器仪表使用任务、故障判断任务, 等等。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 第一步由教师演示并讲解操作要领, 第二步学生在企业环境下在实际线缆或设备上进行训练, 第三步每个学生提交训练结果并通过教师考核, 如未能通过考核回到第一步。

(4) 基于工作环境的实训环境。

接入网、SDH传输、核心网、数据承载等实训项目均在实习实训基地、仿真企业环境的通信工程综合实训室进行, 无论在企业还是在学校, 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在企业或企业仿真岗位进行一体化教学。

3. 优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开展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通过领会任务、制定计划、小组合作完成操作、小组讨论与测评反馈、教师引导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等方法组织教学,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分组讨论法。采取分组教学进行内容学习, 由组内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并记录讨论过程。

(2) 难点精讲法。对关键知识点、难点进行教师精讲。

(3) 激励问答法。以竞赛问答、组间PK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 网络课堂法。建设了教学课件、视频演示、在线作业、在线测验、案例演示、图文教学、参考书籍等丰富学习资源, 学生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学习。

(5) 虚拟企业岗位教学法。通过设备仿真软件实现岗位技能训练。

(6) 企业现场教学法。开展定期集中实训, 在企业岗位进行技能教学。

(7) 案例教学法。在维修岗位中, 以数据网故障、传输线路故障、接入网故障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8) 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工具手册、专业网站、配置手册等文献, 达到自我学习相关技能的方法。

4. 结语

高等学校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 为社会提供既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素养、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如何将合理的教学手段和岗位实训课程教学相结合, 如何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整合专业知识,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技术应用能力, 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姚金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D].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2]方水平.交换机 (华为) 安装、调试与维护[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3]陈红, 周韵玲, 齐向阳.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设计实践[J].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4]夏平, 向学军等.“通信原理”优质课程建设的教学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 2007, (05) :112-113.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第2篇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20年月日

小学期综合实训报告

Simmarketing营销模拟软件课程

一、实验目的通过Simmarketing软件模拟市场营销活动中分析市场环境、分析对手的策略,继而组织实施和修正自己的营销策略的过程,深入体会学习波士顿矩阵图、细分市场占有率、品牌定位、品牌管理、市场分析、市场品牌促销战略、品牌广告的投放等营销知识,进而对市场营销活动有一个理想的良好的认识。

二、实验过程

(一)总结

实验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4人,每6个小组为一个实验班在同一市场上展开竞争角逐。

我共用3天时间。进行了化妆品产品的模拟经营。实验共有四个经营季度,每一个季度开始之前分析市场环境,预测对手策略,并相应制定自己的策略。每一季度完成后,通过比较市场份额,盈利状况等为各组打分,评出优劣。

在这次的实验中,我担任模拟经营护肤品类SUN公司的CEO,主要职责是带领团队讨论企业经营战略,在队友对各项市场状况进行分析和调整并得出应对策略后整合各项策略,使其围绕战略核心而动。

(二)过程及分析

老师讲解模拟实验中各个数据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我明白了什么叫对市场的总预测,如何根据模拟实验中所显示出来的市场数据进行产品销量的预测,以及对产品的定价等等。接下来小组成员开始讨论,查找每个公司的产品信息,价格信息,市场份额信息,消费者青睐的购买方式,渠道信息,产品折扣信息,产品定价信息等等。

SUN公司第一季度的护肤品剧情中市场购买力人群定位是中消费群和低收入人群,在第一季我公司提高了中端产品定价,由22元提升至27元,增加利润。缩减销售量,即减少了生产量,保证产品都能卖出,减少库存。电视、报纸、杂志我公司都已全面的投入广告。其销售渠道也有些许的调整,在百货商场,综合商店及便利店均有销售,但综合商店居多,以满足更多中端消费群。

第一季度的运行结果评分为88分,位居小组第一名。可以说我们的第一步走得很顺利,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开头,没有存在较大的失误。但也有所不足,即:公司的销售市场占有率低,虽占有率低,但我的销售额高,股票价钱高,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满意度高,投资回报率高,预算也高,就为第二季度的投资开启良好的开端。

第二季度我公司根据第一季度的经验,也充分的研究了竞争对手的销售策略。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同时对上一季度的营销计划进行组内分析,找到相应的问题所在,对上一季度的问题进行总结、修改、制定这一季度的营销计划。因为有了一个季度的竞争,所以各个数据都有了相应的变化,我们又根据这些数据的变化,把营销计划中不合理的部分做了相应的处理。我们扩大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店铺。我们转变了销售策略,把市场目光也转移到了低消费人群,在销售原产品的同时推出新产品123,其成本为7元我们定价为14元,保证了廉价兼利润。对商场、超市、便利店的人员进行重新调配。在宣传方面我们把重点放在电视和报纸上,同时节约了开支。

实施运作后,公司的效益有了更大的突破。市场占有率由原来的最后一名成为第一名,而且我们把总体优势扩大,仍为小组第一名获得90分。

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1、有库存;

2、没有研制新产品;

第三季度就要靠第二季度积累的人气和同样的产品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所以如何在对手有新产品上市的情况下仍保持领先优势呢?

根据第二季度的数据及对手的运作情况,我们制定第三季度销售方案:

1、由于没有新的产品上市,我们只能通过加大广告的投入,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2、为保持市场占有率,调整销售价格,采用尾数定价原则,各下调0.1元。

3、根据上季度新品推出的市场调研,虽与中端产品占有率相差甚多,但与竞争对手的形产品占有率相比,有相当优势,我们本季度就加大了123在低端市场的占有率。调整销售渠道和销售人员。

4、研制开发新产品。研制高端产品,对高、中、低端市场进行全面覆盖。由于多家对手已研制推出,且定价颇高,为了独树一帜,我公司决定研制高性能的产品,提高整体层次,垄断奢华市场。

第三季度运行后,得分为88分,仍排名第一,保持了我公司的一贯优势。第四季度,到了化妆品实验的最后一次拼搏,按照计划我们即为推出研发的高端产品,但由于操作错误,导致新产品无法推出。经小组讨论,我们作出如下调整:

1、新产品既然不能推出,仍然进行旧产品的销售;

2、继续加大广告投入,不断在电视广告中出现;

3、缩减生产,处理库存;

4、为保证产品利润损失到最小,价格不作调整;

5、调整销售渠道,招聘10名销售人员。

模拟运行后得分89,位居第三位。虽然第三季度的一个失误导致第四季度原有计划全部推翻,并能预料到对手可能反败为赢,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结果还是令公司成员满意,与前两组差别不大,这也是积于前三季度的良好运作。

三、实验结论和收获

1、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结合市场进行分析,同时不要忽略竞争者,时刻注意进攻与防守。

2、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无论对外部环境还是内部资源的变化,都能冷静分析、比较、判断,最终做出一个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3、擅于调整,针对消费者需求爱好等,对销售渠道、产品开发、生产计划等做出相应适当的调整,使公司的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回报率提高。

通过这次实验,我系统的学习了在进行一项营销活动前需要分析考虑的因素,也掌握了各项营销策略之间的关系。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第3篇

【关键字】高职 计算机类专业 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0048-03

交换与路由技术是面向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维护等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之后,对网络知识进行应用的实践课程。课程主要从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安装、使用和配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熟悉中大型网络组网的基本知识,掌握网络的基本构建方法,具备交换机与路由器的组网技能、网络架设和维护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技能,完成交换机与路由器设备的安装、配置、调试以及常用网络协议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组网技术及高级应用能力。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简单地以技术范畴为标准,把综合性的网络应用需求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技术实训项目,例如端口聚合、单臂路由等,也有部分教师在课程后期,选择性地把几个单项综合为一个类综合实训项目,但各子项目间缺乏有机的结合,且与企业实际应用情况有一定差距。此类做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基于工作岗位的技能体系被人为地划分为无关联的独立项目,缺乏整体规划与集中整合,学生缺少综合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训练,结果是学生在应对大型、复杂的网络需求时,不能全面地分析考虑,甚至束手无策。

因此,根据工作岗位技能需求,规划设计一个涵盖该专业领域主流技术、技能的综合实训项目,对培养学生的全局思考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非常重要。

一、实训目标及内容的确定

实训目标以能力目标为基础,实训内容根据工作岗位需求而设置。通过调研和分析,交换与路由技术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目标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并给合工作岗位需求,将实训内容设定为:

1.根据企业需求,设计网络拓朴结构。

2.根据拓朴,进行设备选型。

3.连接网络设备,并进行安装、调试,主要完成交换机基本配置、VLAN划分、端口聚合、生成树协议配置、单臂路由、静态与默认路由、RIP路由协议配置、OSPF路由协议配置、NAT地址转换、访问控制列表、Voip配置、帧中继配置、VPN配置等。

4.网络的测试。

本课程所培养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方法及能力也有所差异,在有限的时间和实训条件下,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上述的能力目标及职业素养。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可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进行实训项目的考核评估,即整体实施、分步考核,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的特长,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二、综合实训项目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文所提出的综合实训项目,其设计思路是基于“理实一体,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能力目标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对企业实际应用案例的科学分析,结合实训室软硬件条件,合理设计各个实训模块并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全面融合专业领域所需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

其中,实训内容要以能力为导向,否则实训就会流于形式,不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产生实际作用。另外,提倡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其显著特点是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传授学生专业层面上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包括思维方式、协作能力等。

(二)实现的平台

交换与路由技术课程综合实训项目的实现,可以基于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思科公司的网络模拟实训系统Packet Tracer为平台,另一种是以真实物理设备构建实训环境,两种实训形式各有利弊。以Packet Tracer为平台进行实训,优点是可在单机环境中运行,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中,构建复杂的网络拓朴,可完成绝大部分技能项目的训练,成本低;不足之处是线缆的连接与端口状态等与真实环境尚有不同,学生缺乏直观感受。而以真实设备搭建实训环境,优点是与实际工程项目环境最为贴切,有助于学生养成职业能力;不足之处是建设成本高,高职院校普遍缺少可搭建完整复杂网络环境所需的网络设备,易造成技能训练的缺失。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两种方式相互交替配合的方式进行,以取长补短,达到最好的实训效果。

(三)综合实训项目设计

1.实训项目原型源自实际工程案例。实训内容应来源于企业实际应用案例,才能与工作岗位需求接轨。通过对系统集成商、终端企业用户的深入调研,与企业工程师座谈,探讨企业岗位需求、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并广泛收集设计方案案例、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比较后,汇集整理出有代表性的应用需求及网络拓朴结构,作为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参考。

2.对案例进行教学化改造。教师根据实际的工程案例,进行部分改造与优化,使之适合教学情景的使用,之所以对工程案例进行改造,是因为单一的实际工程案例的应用技术不足以涵盖所有交换与路由领域。另外,在某些专业技术层面上,实际案例则要求过于高深、复杂,实施周期长,不适合作为课堂实训标准。

3.项目背景简要描述。通过对企业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综合,并进行教学化的改造后,交换与路由技术课程综合实训项目背景简要描述如下(限于篇幅,仅简要描述,实际应更为详尽):

某集团公司,由公司总部及四个分公司组成,现由于业务拓展,原有计算机网络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重新规划并构建一个安全、可靠、可扩展的新网络。

4.综合实训项目拓朴结构。根据项目背景,教师可提前设计出综合实训项目网络拓朴结构图(图1),该拓朴模拟了集团公司网络结构,基本满足了企业的需求。该拓朴图在综合实训初期,并未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由学生根据需求先行设计,之后作为参考标准提供给学生,学生可比对,分析各自优缺点,并进一步优化。

5.实训项目要求。在网络拓朴结构图的基础上,教师可对项目描述及要求进一步细化,主要说明各分公司或部门的主机数量、IP地址分配要求以及具体实现的功能。

(1)IP地址分配。集团使用10.10.0.0/16网络地址,根据分公司或部门主机数量进行子网的划分。

(2)IP分配规则。

(3)功能实现。在总公司,由两台三层交换机作为网络核心,互作热备援,并与R3共同运行OSPF路由协议,R4、R5、R6运行RIP路由协议,R7作为网络的边界路由器,外接ISP1。分公司一包含两台二层交换机,交换之间运行VTP协议,并在财务部、销售部内实现跨交换机VLAN。分公司二包含两台二层交换机,交换机间实现端口聚合,分公司二与分公司三实现VoIP,即IPON1与IPON2进行语音通信。分公司四作为重要设计部门,通过防火墙与边界路由器互联。另外,R4与R6间为广域网链路连接,并进行CHAP认证,R5与R7之间也是广域网链路连接,进行PAP认证,VPN1与VPN2间通过互联网实现VPN连接。S1、S2、S3是企业服务器,分别提供FTP、AD/DNS/DHCP等服务,直接与网络核心交换机连接。NAT在R7上完成,地址池的范围:202.103.220.1~202.103.220.10。

(四)项目实施

项目的实施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才能按计划实现实训目标。在教学安排中,采用“理实一体、虚实给合”的模式进行实训活动的组织。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尊重学生对项目的理解,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考方式分析判断,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因材施教,适当提高或降低项目难度,并根据岗位能力需求进行重点指导,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实训。

1.需求分析。对企业需求进行科学合理分析,是进一步对网络进行规划的基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背景进行研读、分析,个人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需求分析,完成需求分析报告,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交。

2.网络拓朴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网络拓朴规划,并在MS-VISIO中绘制拓朴结构图。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进行充分的探讨、沟通,一方面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3.设备选型。学生根据企业需求、拓朴结构,进行设备的选型,主要考虑功能、价格等因素,选型的渠道可通过互联网搜索或访问厂家官方网站,也可鼓励学生直接与厂家销售代表进行电话、邮件、QQ等多种形式的直接沟通,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4.设备安装连接。根据网络拓朴,进行设备的安装与连接。在此环节中,视所采用实训平台而决定设备安装与连接的方式,如果采用物理设备进行实训,则按照实训条件进行,如果实训设备不足,可配合软件模拟的形式进行。如采用Packet Tracer模拟,则可让学生在软件上进行网络设备的布置、连接,同时可考察学生对端口型号、线缆类型选择的掌握情况,以及在端口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如何继续进行实训的应变能力。

5.设备配置与调试。进入设备配置阶段,教师把前期设计完善并由Packet Tracer生成的PKA文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分发,PKA文件可加注文字,说明实训要求,例如IP地址规划、端口设置、协议设置等具体信息。学生接收到PKA文件后,在计算机上运行Packet Tracer即可进行实训。完成基于Packet Tracer平台的实训后,即可根据实验室网络设备条件进行基于硬件平台的实训,如条件允许,则可将全部项目在硬件平台上完成,如缺乏设备,也可选择性进行。

基于Packet Tracer平台的实训,以学生个人独立完成为主,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基于硬件平台的实训,则以小组为单位,以团队协作的形式进行,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

(五)考核与测试

综合实训的成绩评定应科学、公平、合理,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对学生的实训情况作准确的判断。成绩评定源自两个方面的综合,一个是学生提交的实习文件,另外一个是实训过程的评价。

第一,实习文件既是实训过程的记录,也是实训结果的展示,同时也可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学习总结能力,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测试报告以及最终的技术文档。通过编撰及整理文件,学生也可深入掌握MS Word、MS Excel、MS Visio、AutoCAD、Packet Tracer等软件的应用。

同时,由于Packet Tracer功能强大,可在生成PKA文件时,由教师指定综合实训项目的考核点及所占分值,学生每完成一个技能考核点的练习,Packet Tracer即时给出评分,教师可根据评分及时掌握学生实训的进展情况,学生也可借此进行自我评估,从而准确了解自身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水平和程度。因此,基于该平台的实训,根据学生提交的测试文件,结果直观明了。

基于硬件平台的实训,教师在考核时应注意全面性,除了认真核实网络是否连通、配置是否合理外,技术文档的考核尤其重要。

第二,综合实训不但是对知识、技能的练习,同时也是职业素养训练的过程。因此,实训过程的评价,是对学生职业素养情况的主观判断及分析,主要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内容涵盖工作态度、项目参与度、团队协作度、创新意识、项目完成度等项,并贯穿整个实训过程。可阶段性进行评价,实训结束后,即可得到完整的评价报告,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指明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不足,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三、综合实训项目设计及实施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交换与路由课程综合实训项目的科学设计及有效实施,以仿真项目的形式进行实训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巩固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自我学习、团队协作的工作意识,体现了高职教育“知识+技能+素质”的人才培养特点,提高了实训环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焱宏.“基于项目”的《网络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9(5)

[2]陈宏.中小型企业网络系统集成综合实训课的建设与实施[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李伟清.防范ARP欺骗的综合实训搭建[J].邢台学院学报,2011(4)

【基金项目】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1003C)

【作者简介】刘东(1976- ),男,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移动互联网应用;蓝 丹(1982- ),女,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第4篇

职业教育是为了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主要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内在要求来看, 技能实践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课时比例以及课程开设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是一门以企业典型经济业务案例为依托, 融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于一体, 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会计综合能力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就课程体系来说,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课程之后开设, 通过该课程, 不仅强化了前续课程的专业技能, 而且以实际工作为切入点, 将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了有效的融合,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大方面。在知识层面, 期望通过该课程, 帮助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在能力层面, 期望通过该课程, 让学生熟悉会计工作各个岗位的职责, 掌握会计核算流程及会计核算的内容, 具备担任实际会计工作的能力。在素质层面, 期望通过该课程, 塑造学生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耐心细致、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 为毕业后从事相关会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说, 无论从课程体系完整性的角度还是岗位适应能力培养的角度, 都很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通过《会计专业综合实训》的开设, 为学生专业对口率、工作稳定率和收入增长率架桥铺路。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设立的虚拟生产型企业实体为平台, 以企业经营活动为主线, 设计一个月的百余笔典型的经济业务, 通过建账、凭证处理、登账、出具报表等手工会计处理和系统管理、总账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UFO报表处理等电算化会计处理, 让学生根据源于真实企业的原始资料, 按“一人多岗”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分析, 最终完成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处理过程。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安排手工会计实务和电算化会计实务基本并行。比如说, 周一安排四个学时的手工会计实务对1~10日记账凭证进行编制, 周二再安排四个学时让学生在实训室通过财务软件进行1~10日记账凭证的录入。在课时分配上手工和电算基本各占50%。 (表1)

三、教学方法

针对《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特点,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情景仿真与实际操作为教学活动形式,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六步教学法、反思教学法、拓展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1、六步教学法。

所谓六步教学法就是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 了解企业, 进入角色。学生对仿真实训企业的背景资料进行了解, 建立职业概念, 进入岗位角色;第二步, 识辨业务, 任务安排。学生对实训资料中的原始凭证进行识别, 判断是何种经济业务, 需要完成哪些会计核算任务;第三步, 讲解分析, 知识储备。教师针对实训内容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几方面向学生进行讲解;第四步, 实务操作,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主的辨识和教师的讲解, 自己动手进行实务操作, 教师从旁进行个别指导;第五步, 点评反思。每阶段完成经济业务处理后, 学生参考教师公布的答案进行自我检验, 教师总结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 并进行点评讲解, 学生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改正;第六步, 总结答辩。完成整个实训后, 教师依据实训资料, 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提出各种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账簿、报表进行答辩。同时, 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学习态度、工作责任心等方面作出相应评价。

2、直观演示法。

对于每一个典型的操作实训内容, 通过录像、教学课件和教师课堂直观演示的方法使学生直接掌握。直观演示法生动形象, 对规范实训操作、提高实训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

3、反思教学法。

在实训过程中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相关环节,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某些障碍, 通过对前期任务完成情况的反思来进一步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完成任务中积极探索和尝试, 在会做的前提下还要学会巧做。

4、拓展教学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时候, 不能仅仅局限于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 而应该借“题”发挥、拓展思维, 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该任务创设出一系列延伸性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不仅能锻炼学生分析、联想的能力, 还能培养他们遇事善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解决这些拓展任务的同时, 又能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 而实务中又很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从而全面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 使学生逐渐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 适应会计岗位工作环境。

四、教学过程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组织和课后凝练三个方面。

1、课前准备。

主要体现在三个备:即备内容、备学生、备策略。所谓备内容, 就是通过钻研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内容和研读参考资料, 将教材内容还原为工作任务, 设计任务情境, 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所谓备学生, 就是了解教学对象的层次, 充分了解授课对象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和学的尺度。所谓备策略, 就是根据课程内容考虑以哪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是表达方式来开展教学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2、课堂组织。

课堂教学围绕六步法为主线, 以任务安排、知识储备、实务操作、总结反思为主要环节。下面以手工总账登记为例介绍课堂教学组织过程:

第一步是任务安排:根据模拟企业的核算要求, 需要对当月业务按旬进行业务汇总并采用科目汇总表程序进行总账登记。在学生完成1~10日业务的记账凭证编制及明细账登记后, 就可以对各学习组提出任务要求, 根据模拟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要求进行总账登记。

第二步是知识储备:首先,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法复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中关于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及总账的登记方法;其次, 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授科目汇总表程序登记总账的方法及技巧, 并选取2~3个账户进行举例说明。

第三步是实务操作:各学习组根据理论知识及实训资料编制科目汇总表并登记总账, 完成实训任务。学习组成员之间以及各学习组之间可以通过比对、检查等方法进行数据准确性的核查。

第四步是总结反思:在完成总账登记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 将记账凭证中的数据以不同的方法分别登记到明细账和总账的理由是什么?进而为下面的对账工作做好铺垫。

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安排集中讲授、多媒体演示、软件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组合, 以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3、课后凝练。

学习过程既是一个吸收的过程, 更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后, 教师要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强化与拓展, 以巩固学习成果。这一点可以借助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进行;另一方面, 要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 固化学习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将模仿提升为应变。这一点主要是通过总结答辩进行的。完成整个实训后,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实训心得, 就实训过程中的所做、所思、所想、所感进行总结。同时, 由任课教师根据总结内容出发, 结合实训资料, 就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学生提问, 学生进行回答。

五、总结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说课设计 第5篇

【关键词】课程 实际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52-02

近年来,说课在各校教研活动、教学评比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说课是指教者在备課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自己将要上的或已上过的课,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本文就《会计综合实训》这门课程进行说课设计。

会计学科是门应用型经济学科,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系统的,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外,更应该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基于这样的背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开设《会计综合实训》这门课程显得非常重要。本课程是基于实际指导实践的课程,课程特色关键体现在一个“实”字上,具体表现为理念务实、内容扎实、情景真实、评价平实、教材和参考资料丰实。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对学生有用的课程一定是根据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发展、科学系统、能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之下的。只有在务实的课程理念指导之下才能挖掘和设置合理的课程内容。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具体体现在:

1.课程的地位上

本课程是在前期学习《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根据企业会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开设的仿真综合实训。本课程为学生搭建一个在模拟仿真的业务环境进行毕业前综合实训的实验平台,学生通过在实训平台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来熟悉企业会计工作流程与会计工作规范,形成能适应会计各岗位的工作能力,从而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得零距离对接。课程的后续内容是顶岗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

2.课程的作用上

通过实训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的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学生通过实训能够明确整个会计核算的操作程序、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课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够弥补校外实习机会的缺失,解决难以全方位全过程实习的困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有了务实的理念指引,确定课程目标和开发课程内容就有了针对性,也就能解决各种各样复杂的实际问题。基于问题的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会比相关理论课程更扎实。

1.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将课程目标定位三个层次,分别是:

1)知识目标:使学生深刻理解会计核算的本质特征,熟练掌握依据会计准则对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会计核算对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会计凭证的分析能力、会计数据的计算能力、会计事项的记录能力、会计信息的报告能力、会计资料的管理能力。

3)情感目标:领悟并自觉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工作能力、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

2.内容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要求,在设计本课程教学内容时,遵循理论知识“所需”“够用”原则,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务技术的掌握。本课程以典型制造业年终一个月的会计核算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主体框架,以满足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的胜任能力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依据会计核算的三个模块,即凭证、账簿和报表构建了教学的三大模块。以三个模块的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工作任务为导向,分别设置了十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即为一个能力目标,都有独特的单项实训,所有的教学项目通过一个综合实训加以贯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能力层次递进的课程机构体系。这十项教学内容分别是:期初建账和过账、审核和填制会计凭着、登记日记账、登记明细账、编写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对账和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纳税申报以及会计档案的装订和保管,最后提交实训报告。其中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是重点。难点是成本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解决了“教的是什么”的问题,那具体“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呢?

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如果缺了真实的实践情景,那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练就的也不过是花拳绣腿。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处理上,还原实践情景的真实性成了我们的最高追求。这样的选择既是对课程特色的准确把握和尊重,也是对学生发展的高度负责、对学生能力的有效培养。

教学是教师教育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教法和学法构成了教学方法。我们说教无定法,但教育有规律可循。在确定教法是会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课程的特点,尽量采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为了凸显课程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会大量使用创设情景法来还原实践情景的真实性。辅助会用到任务导向法、边学边练法、回顾总结法等教学方法。

例如说为了突出教学中重点内容,我们通常会这样做:先创设情景:以现金100元缴纳手机话费;然后任务分析:收据是否能够入账?会计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接下来回顾相关知识:审核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最后实务操作: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会计报表。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同时也是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运用得好,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运用得不好,则会使我们的教学偏离正确科学的轨道,甚至使之与育人目标背道而驰。基于本课程的实践性、工具性这样的性质,所以我们的评价也要紧扣课程特色,做到客观理性平实。本课程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由于课程的目标要求学生熟悉会计工作流程,重在培养实务操作能力,所以本课程更侧重过程的评价。主要依据教学的三个目标设置评价内容,具体包括:1.知识和能力评价,分为会计核算理论知识的评价、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评价、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习的评价;2.过程和方法评价。分为课堂参与的评价,书写规范的评价,学习方法的评价,课外学习的评价;3.情感和素质评价。表现为热爱会计这个职业、有职业敏感度、参与实践、学会合作。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门成功的课程,一定有优质的载体。所以选择教材和参考资料显得尤为重要。这可以检测一个教学者的学识水平和专业素养。我们在对教材和参考资料的选择上既慎重又尽可能丰实,以期能呈现给学生最好的资源。我们依据教学大纲和学校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参考市面上各种优秀教材教辅资料,自编了与本课程配套的教材,教材内容精炼又全面、体现了理实一体的特征。教材对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清晰、学校目标明确、工作与学习内容安排既符合工作和教学需要也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需要。

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实行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课程的建设成果体现了工学结合课程的内涵: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时实现学习。课程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注重技能训练。强调“仿真、实用、会做”,依据企业会计核算流程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体现了通过行动导向学习,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各学习情境中的从接受任务、按核算程序进行工作、实施检查到反馈整个过程。课程教学目标与会计职业职责紧密对接,实现了学校培养标准与会计职业职责的一致性,学生亲自经历了完整的会计核算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效地缩短了学生上岗后的适应期 。

参考文献:

[1]郭鹏飞.高校体育说课教学探析[J].高等函数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5:45~46.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第6篇

综合实训课程是学生学完全部专业课程和单项实训课程之后的一门实训课程。它通过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综合应用,将一个个独立的知识、技能进行融合、提升,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技能体系,用以完成实际工作中的某一任务。

数控技术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包括复杂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夹具设计及制作、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精度检验课程,它是以项目小组为教学基本单位,进行的一项综合实训环节。它以应用为主,是学生自己定选题、自己定计划、自己定方案、自己实施、自己检测、自我评价的过程。该课程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每3~6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小组内部既团结协作,又分工负责,每人负责一项具体内容,由小组长负责整体工作。各小组最终要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它不仅仅是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演练,也是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而且是对个人的道德修养、团队精神、工作能力、职业素质的一次综合训练和提高,对学生毕业以后就业乃至整个人生将起到重要作用。

综合实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一)综合实训课程的总体思路

在综合实训课程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企业调研,去寻找合适的项目。选好后写出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后,可作为实训选题。实训期间,由学生进行详细的设计。设计完毕,经指导教师审核后方可付诸实施。最后由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互评,得出结论,并给出每个人的实训成绩。

对于数控技术专业,我们选择了复杂零件的加工作为学生训练的内容。由学生自选某一个实际生产的复杂零件作为项目的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进行工艺分析,写出详细、可行的工艺步骤,然后设计专用夹具并加工、装配好,利用该夹具装夹零件毛坯,用自己编制的数控加工程序进行加工,最后再设计检验方案并检验零件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则要对相应环节进行修改后重新加工,直至合格为止。

(二)实训的内容及过程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训学生进行分组并确定选题后依次由学生完成如下工作:

复杂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结合学校现有的设备情况,设计该零件的整个工艺流程,要详细、完整、可行,包括从毛坯制造到成品检验入库,从选用某种加工方法到每一次走刀的切削用量都要写清楚,并填写工艺卡片。

夹具设计对于该零件的部分加工工序,用通用夹具进行装夹无法达到定位要求(或效率低下),此时要设计专用夹具进行装夹,要画出夹具的完整装配图及其全部零件的零件图,还要写出设计计算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须有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夹具、工艺设计完毕后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核,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由学生进行修改。审核通过后,才可以进行下面的工作。

夹具制作利用机床自行加工制作夹具的零件(标准件可以外购,个别校内无法加工的零件通过外协加工),装配后进行检验。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调整,对个别不合格零件要重新加工,直至装配、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复杂零件的加工采用自己制作的夹具装夹零件,按照设计好的加工工艺进行加工,保证加工精度要求。

检验先设计检验方案,然后进行检验,并得出检验结论。如果所加工的零件不合格,则要对以上相应环节进行修改后重新加工,直至合格为止。

写设计说明书写出详细、完整的设计说明书,要求条理清楚、结构完整、内容正确、格式规范、表述清楚、论述有力,论文要求全部打印。

答辩学生准备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

考评成绩学生个人成绩的考核分项目考核和个人考核两部分组成。其中项目考核分数占总分数的60%,项目小组的人员都相同,由参与答辩的教师给出(评分表见表1);个人考核占40%,由项目组全体成员进行自评及互评后给出(评分表见表2)。

注:该项由参与答辩的教师分别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数作为该项目的最终评分。

注:该项评分采用无记名方式,由指导教师、学生本人、小组成员分别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数作为该项成绩。

整个实训的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自己选题、自己定方案、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自己检测,就连车间的管理、生产的调度、设备的安排也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仅起引导、监督、作用。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收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保障措施

合理选择项目该课程的实践中,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内容必须典型,在工作中能够综合应用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难易程度要适当。项目的选择要考虑学校现有的设备、场地、图书资料、经费等条件,必要时可将学生分班轮流进行。

早布置、早动手由于综合实训课程的制作工作量大,又会受场地、材料、外协加工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虽然设计方案经过专家审核,但在制作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而且每个项目组的情况各不相同,如果都等到综合实训开课时才布置任务,可能会导致个别项目组不能完成任务。另外,由于是加工制作的题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不仅仅是练习,更要加工出具有使用价值的合格产品。在调研、选题、拟定方案过程中,如果时间能够比较充足,可以做得更细、更完善一些。因此,应该提前将任务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前期工作。

加强组织管理,做好协调工作由于各个项目组的题目都不一样,每个项目组都要制作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零件,这些零件又各不相同,其所需的材料、工具、量具、刃具也千差万别,因此库房管理员工作量很大。同时,每一个零件的加工大多需要两三种机床,这就给机床的协调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果这些工作不协调,就会影响到项目制作的进程。

综合实训课程方案的优点

(一)训练全面

该课程涵盖了数控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工艺设计、夹具设计、数控编程、数控加工、装配、精度检验、计算机应用,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写作能力,培养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对学生的训练较为全面。

(二)能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是以工作岗位的能力需要为核心目标的教育形式,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环节之一,将设计与制作相结合,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三)能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只是由教师评价,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兼顾每一个环节,发现所有细微的问题。综合实训课程实际的制作项目过程中,设计得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就逐渐显露出来,学生自己就会发现并想方设法改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四)能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

一方面,在制作过程中,各种加工方法基本都能用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平时训练时,由于学生能明确地知道这些知识在综合实训时还要用到,所以训练时格外认真,因此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因材施教,给优秀学生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综合实训是教师单个指导,因材施教。对于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大一些的选题,使他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基础差、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小一些的选题,使他们也能得到应有的锻炼。

(六)实践效果好

通过这种综合实训课程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职业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设计制作一些产品,满足生产教学的需要。

摘要:数控技术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以复杂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相应夹具设计及制作、复杂零件的数控加工、精度检验为主要内容,以项目小组为教学基本单位,由学生自主完成。

关键词:数控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方案

参考文献

[1]王炜波,董兆伟.突出职技高师教育特色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35-138.

[2]汤百智,徐岩,杜皓.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综合课程建设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5,(6):12-14.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第7篇

一、中职实训课程综合化项目课程的内涵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实训综合化项目课程就是强调各个汽车实训课程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 避免过分强调各个领域的区别和界限, 从而防止各个学科领域之间彼此孤立, 防止相互重复或脱节的一种课程设计思想和原则, 依照这种思想和原则设计的课程为综合化课程。中职教育的实训课程综合化项目课程是以“实训教学项目”为载体, 以工作任务 (项目) 为中心, 选择、组织实训课程内容, 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实训课程模式。构建中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化项目课程就是把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维修、服务、经营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实训课程的核心, 把典型的汽车维修工作任务作为实训课程的内容, 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

二、实训课程综合化项目教学的探索

1. 工作任务分析

首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经反复研讨确定了本专业所应对的职业岗位:汽车电器维修工、汽车维修工、汽车美容师、汽车油漆工、汽车钣金维修工、汽车检验员;然后, 针对每个职业岗位详细调查其工作过程, 分解其工作任务;最后, 研究其所应对的职业能力, 从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由汽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汇同实际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专家, 结合教学资源的整合, 对照专业技能鉴定标准, 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和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 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同时充分考虑实训教学的可实施性, 以行业为导向, 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 共同开发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综合化项目实训课程体系。

2. 实训课程综合化项目教学的确定

我们要依据市场需求、岗位群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汽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来确定项目课程。实训课程综合化项目教学整体改革方案, 必须从社会对汽车维修人才需求特点出发,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训课程体系, 科学地处理好针对性与适用性的关系、发展后劲与就业竞争能力的关系。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面向的行业, 广泛开展社会调查, 了解行业对用人的建议、要求, 最终根据目前本专业岗位群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需求以及中职学生在校时间改为“2.5+0.5”的实际情况, 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 相应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具备汽车运用技术及解决汽车技术问题能力与专业知识的高技能人才。我们通过三个层面, 设置了实训课程。第一层面是通用的或一般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指行业岗位群中共同需要的能力, 如计算机应用能力, 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专用仪器的使用, 汽车零部件的拆装能力等;开设汽车电工电子实训、汽车零部件测绘、钳工实习等实训课程;第二层面是特定或专门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指行业所需掌握的汽车发动机、底盘、电器的维护与修理能力, 汽车车身维修能力、汽车油漆喷涂能力、汽车装饰与美容能力等;开设汽车检修实训、汽车电气实训、汽车维护、整车实训等实训课程;第三层是拓展或发展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指为确定专业方向或专业拓展而掌握汽车营销能力、二手车评估能力、汽车保险与理赔能力、物流与汽车运输管理能力、汽车驾驶能力等。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另外确定二至四门专业拓展实训课程:柴油发动机拆装、汽车驾驶等。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第8篇

传统的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除包括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等公共实践环节外, 还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计等。这些实践环节都是分散的、单项的能力训练, 实践场所也仅仅是向学生提供实验室原有的、分立的各种教学仪器设备来进行模拟的实践训练, 这种训练模式学生难以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创新能力, 距“综合的、系统化的工程实景的训练”还有较大的差距, 毕业生到企业后还需重新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学习, 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 吸取国外先进经验, 结合中国现状, 高水平的地设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模式, 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合于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中去, 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将对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校2007级自动化 (系统集成) 专业为例,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自动化系统集成与工程训练》模块, 探索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设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模式。

一、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构成要素

要开发一个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 首先需要确定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构成要素和模式类型。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构成要素是指作为开设的一门课程所必须具备的内容及所涵盖的要求 (见图1) 。

1. 实训目标

自动化 (系统集成) 专业遵循“求真为本、能力为主、应用为重, 创新为魂”的人才培养理念, 贯彻学以致用,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技能培养为目的, 以道德培养为保障, 采用以设计为导向的C D I O工程教育模式。因此,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比例高达47.06%, 并且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了自动化系统集成与工程训练综合实训课程, 实训时间为4周。该课程是在学生学完专业理论课和完成单项实训课后开设, 使学生在到企业实习之前就有一个对真实工作环境全面了解, 是对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训练的一项综合实训环节。其实训目标就是注重训练学生应用理论知识于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程设计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 实训内容

在制定完实训目标后, 应结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设计出既尊重学科体系的内在规律, 又能以工业自动化中应用最广泛的典型案例为媒介, 将所有的课程设置、专业训练都围绕其展开, 形成一条专业技术链。如自动化系统集成与工程训练综合实训课程就是以机械工程基础、电气控制与PLC、传感器技术及应用、伺服系统及应用、运动控制系统等课程为内容体系, 以西门子、三菱、GE Fanuc等共建实验室的“MPS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教学设备”、“FMS柔性制造系统教学装置”为媒介, 设计出了“S7-200综合训练系统”、“FMS柔性线控制设计与应用”等综合实训项目。这些实训项目都是接近实际工业生产系统、具有完整的自动化控制技术, 且是当今世界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前沿科技。在实验室内以项目导入的方式完成, 确保学生具备从自动生产线走向其他机电控制系统的能力。

3. 组织形式

为了达到实训目标的要求, 实训的组织形式应按照实训项目的工作要求和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需要进行组织, 要尽可能地把几方面的要求统一起来, 形成专业综合实训的特定组织形式。自动化系统集成与工程训练可按工作项目需要组成的项目小组形式来组织实训, 每个项目可依据训练内容多少分配人数。学生可以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体会成为组织一员应做的事情, 可以通过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全方位地体会工作组织的要求。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和人际交流环境, 同时培养其工作能力中的协同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实训环境

实训要有必要的设备和场所。学校应有专门的综合实训场所, 且应与生产实际设备相同或相近, 还应适当地进行环境布置, 使其具有与企业现场相近的企业文化氛围和生产情景。实训环境和设备要具备教学训练时的可操作性, 如反复演练、排除故障、解决问题等。

5. 实训指导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指导教师的工程素质决定着实训的效果。他们要善于组织实训课程的教学,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 掌握项目教学法, 具有指导技能训练和项目综合实施的教学能力。

6. 考核评价

应根据实训课程的目标和实训过程的特点, 来确定考核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重点要考虑三方面因素:

(1) 评价内容:确定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及工作能力各占多大权重, 实训过程和实训结果两方面各占多大权重;

(2) 评价主体:确定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各占多大比例;

(3) 评价形式:确定理论知识考核、操作过程考核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方法的组合, 力求全面评价实训的结果。

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模式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模式是以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来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模式,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教育体系的具体体现就是将“做中学”贯穿于实训的全过程。

项目训练是学生完整地处理该项目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化的训练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完整、具体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自动化系统集成与工程训练综合实训课程采用项目训练模式。其中“S7-200综合训练系统”项目就是应用西门子S7-200 PLC实现MPS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的控制。该项目组可分解成6个单元 (供料、机械手搬运、加工、装配搬运、装配、分拣) 小组进行训练, 从做项目计划, 项目的任务分解, 项目的陈述展示, 系统的联机调试和最后的总结, 完全按企业的模式来实施。通过这种模式的综合实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实施条件

1. 营造具有工程背景的实训环境

实训环境是综合实训课程效果的保证。实训环境应是真实工作场所的再现, 或是模拟仿真的工作环境。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要与产学结合, 校企合作紧密结合。通过校企合作把各种职场环境引入学校, 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 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可以受到未来职场环境的熏陶, 便于完成接近企业实际的生产任务, 使他们成为具有一定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

我校实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本着“互利共赢、诚信合作、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宗旨, 学校与多家企业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先后与三菱、GE Fanuc、西门子、博世力士乐、台达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 建成了三菱电机自动化实验中心、G E Fanuc自动化系统集成实验室、西门子先进自动化联合示范实验中心、博世力士乐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台达自动化实验中心等一批适应现代工程技术, 容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为特点的一流实验、实训中心。实训场所环境布置体现了共建企业的产品特点和文化氛围, 设计有训练区和讨论区, 便于交流互动, 满足“做中有学, 学中有做, 边做边学”的实训模式。

2. 打造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实训指导团队

综合实训的指导需要一个精干的团队, 团队的负责人必须是具有专业领域企业工作经历, 并掌握生产一线必要技能和先进教学方法的专业带头人。指导综合实训课程将对教师提出了专业综合知识技能与教学方法的双重挑战。对综合实训课程的要求起到了对教师队伍自我完善的推动作用, 形成了对教师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重组的趋势, 改革的挑战将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契机。

我校的做法主要有:引进长期在企业一线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实训指导团队的负责人;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亲临执教;邀请共建企业技术人员培训青年指导教师;举办各种专业技术讲座;鼓励指导教师参与各种技能培训等形式。可以预见,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一经完善, 一支专业、技能、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实训指导团队就真正地建立起来了。

3. 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教材

综合实训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体系, 那种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教材是难以适应其要求的, 必须进行改革。应建立以项目为中心, 以单元模块为主要结构形式的教材体系, 便于吸纳和更新知识点和技能点。教师通过研究与应用, 对共建单位提供的设备产品进行了二次开发, 研制了具有特色的实训装置, 还开发了许多综合性、创新性实训项目, 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三菱Q系列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践与应用》、《西门子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践与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项目教学实训指导书》等多本具有专业特色的讲义和教材, 受到了其他院校相关专业人士及企业技术人员的好评。

四、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是对传统专业教学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与之相对应的考核评价方法也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国外发达国家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非常注重学生实训过程的培养与训练, 对每一过程、每一环节都有详细的要求与考核评价方法。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还应注重多重性, 如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考核相结合, 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考核方式强调多样性, 如实际操作、笔试、答辩等;考核主体突出多元性, 如个人评价、教师评价、小组成员评价等形式。综合上述因素, 结合自动化系统集成与工程训练课程的特点, 我们初步确定了考核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能力评价 (权重系数0.7) , 其中实训过程评价占60%, 实训结果评价占40%;创新能力评价 (权重系数0.15) ;工作能力评价 (权重系数0.15) 。教师、小组、个人评价比例为5:3:2。评价形式有书面报告、操作演示、面试答辩、抽签问答、现场表现、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

五、结束语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有长期教学改革经验的积淀, 要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衔接, 融合自己的专业特色, 用理论研究指导解决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有一支实践教学和工程经验丰富的开发团队, 有效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发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的综合实训项目。同时, 还需有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制定相应激励政策, 最大限度地调动改革者的积极性, 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与努力, 能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设成“特色鲜明, 效果突出, 显著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精品实训课程。

参考文献

[1]梁琦.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典型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第9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2011级和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302人。以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实验组,共161人;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对照组,共141人。两组学生均为国家全日制统招生,入学时随机分班,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只完成前期课程的教学与考核,未开设外科综合实训课程。实验组完成前期课程的教学、考核后进行外科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具体过程如下。

1.2.1 编制教材

由我校各教研室及附属医院相关人员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编写相关教材。教材内容为临床基本外科技能及相关知识,包括外科无菌技术、复苏术、外科打结、常用手术器械、外科缝合、包扎和固定等。教材突出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及实训动手能力。本课程总学时为18学时,均为实训学时,于第四学期的15~17周进行,每周6学时,由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共同带教。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见表1。

1.2.2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使用高仿真模拟设备将某些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表现出来,例如气管插管模拟人、心肺复苏模拟人等的应用,既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又解决了学生临床实践不足及临床技能教学受限的问题;(2)在充分发挥采用标准化病人(SP)教学优点的同时,开展综合设计性动物实验,通过动物实验模拟人体手术过程,训练学生各项基本技能,融会贯通麻醉、无菌术、切开、止血、结扎、缝合、拆线、包扎和固定等各项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应用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学生经过一系列预先设计的考站进行实践测试,包含SP、高仿真设备实际操作、动物实验等多站式考试,由主考教师对学生的病史收集、体格检查、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及落实治疗措施等进行综合评分。

1.2.3 教学效果评价

实训课程结束,学生完成教学质量评估表,评估表包含3个模块,22个条目。评估表是通过专家咨询、论证、审核后编制、修订与完善的,采用Likert 5级评分标准(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学生根据量表条目采用无记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1.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0软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教学内容评估

85.20%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时能紧扣重点、强化实训技能,81.43%的学生认为此课程可有效帮助理解相关知识;90.34%的学生认为可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训特点;83.8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生动有趣;78.27%的学生认为病例典型、具有代表性;87.60%的学生认为病例中问题设置较为合理。

2.2 教学效果评价

认为提高了学习外科学的兴趣和主动性的学生占84.33%;认为教师在综合实训教学中对分析与讨论的引导增加了师生互动的学生占77.38%;认为教师在综合实训教学中能遵循由浅入深教学的学生占80.12%;认为强化了医患沟通技巧的学生占78.16%;认为培养了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的学生占82.61%;认为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占72.42%;认为提高了科研能力的学生占80.00%;认为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的学生占93.20%;只有7.56%的学生认为开设外科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效果一般。

2.3 两组学生实习前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表2显示,实验组学生实践技能考核优、良成绩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外科临床实践技能是临床实践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也是发展其他方面临床能力的基础[2]。2011年12月,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医学教育要着力于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着重指出“实践教学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严重短板”[3]。一直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在理念和方法上重知识灌输,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评估[4],既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限制了他们对学术研究、技能锻炼的热情。病人过度的权益保护意识,使学生在真实病例身上直接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少,同时也存在着医患间伦理法律的隐患,影响了教学效果。根据我校开设外科综合实训课程的实验结果表明,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具体情况,把当前医学科技前沿知识作为课程开发的载体,以实训教学为切入点,将本课程定为限选课或选修课。综上所述,系统地进行外科综合技能训练是保证学生顺利进入临床实践的重要手段,在医学院校开设外科综合实训课程,对提高外科技能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棉华,何萍,许杰州,等.构建全程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4):82-84.

[2]张琴,金桂兰,朱燕,等.外科临床技能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9(3):49.

[3]申虎威,魏武,王庸晋,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强化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5):67-69.

综合创新训练实训课程的改革实践 第10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综合创新训练实训课程 改革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如今教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大都以理论课程讲解为重点,这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学生能够获取到非常高的学习分数,但是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能力缺失。由此,综合创新实训课程被提出来,并在不断改革,这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改革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面将重点阐述创新训练目标、意义以及改革内容。

一、设置综合创新训练课程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对人才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高校不断创新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我国在2010年正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改革,在项目中将10年卓越培养目标纲要制定出来,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变革与发展,是传统教育向工程教育转折的一个举措。工程训练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中心,更是培养优秀工程师必不可少的途径,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创新训练课程改革方案被提出来,对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训中提高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真正成为一名创新型人才[1]。

二、综合创新训练课程教学目标

很多技术类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比如,某航天大学工科专业开设了几门必修课,这些必修课融合了电控、机械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指导,学科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非常强。课程建立在工程训练基础上,融合机、电、控等专业设备,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通过学习这些课程需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系统工程的认知与操作,熟练运用电控一体化技术,使学生掌握单片机与可编程控制器的运行与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三、综合创新训练课程改革主要内容

(一)改革教学内容

过去,工程类教学一直将机械设计作为重点,为了达到课题目标就会不断加强设计教学内容,但如果课题智能化强仅依靠机械工程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由此,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增设了监控与电控两项技术内容,课题学习不再单纯以机械设计为主,使学生各方面知识得到均衡发展,实践技能掌握更多[2]。

(二)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学生制作课题的方式,其他学生仅对内容进行创新训练,而将“个性化培养”作为改革的实训模式与核心内容,就是学生先申报一个课题,可以是教学科研课题,也可以是课业的拓展课题或者企业科研项目,教师对学生一对一指导教学,使学生独立完成课题方案设计、硬件设计等,能够自主调试与测试软件、系统。在完成以上实训以后总结实训方法、知识,完成论文编写与答辩。

四、对改革综合创新训练实践未来发展的思考

即使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已经成为机电学院的一种创新体系,也是重要的实践训练基地,但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创新设计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设计实验的条件以及实验管理都需要不断完善,进而从实验为主转为探索性实验模式。要想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就要先对过去“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思考动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将课程体系创新实验条件及其相关实验体系建立起来,先将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学科相关实践环节打通,更好地依据机械原理对机械设计和创新实验条件进行完善,使机电产品设计课程体系关联的实验系列开设出来,比如,驱动部件设计、机械装配、驱动部件设计、传感器测量技术、控制器接口技术等,还要掌握控制编程制造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获取更加系统。

其次,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比如,自主研发或者设计,体会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更好地掌握机电系统运行与装配方法[3]。比如:SPCE061A单片机音效彩屏液晶显示贪吃蛇游戏:这是一款益智类游戏,主屏幕显示一条贪吃蛇,随机获得食物,游戏玩家可以操作键盘对贪吃蛇的方向进行控制,每吃到一个食物便增加相应分数,一旦贪吃蛇碰到边界,游戏便失败。游戏使用了单片机功能,贪吃蛇每到一个位置计算坐标;两个键盘玩的游戏是创新内容。项目创新总结:在完成了项目研发以后,学生要对项目做出总结,学生运用了在综合创新训练实训课程中学习的知识与操作方法,边研究边查阅资料,逐步分析各个研究难点,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游戏制作[5]。最后总结出:“获得的创新想法来源于实践,创新成果服务于实践。”

五、结束语

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探讨了综合创新实训课程的意义、课程教学目标以及课程改革方案。可见,素质教育改革下只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与工作,使教学改革作用得以真正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牛锁良,李平,张纪勇,等.基于“培养创新思维”的线切割实训中教学模式的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31-34.

[2]邵文冕,都维刚.电气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8):179.

[3]安健,张鹏,赵媛,等.舞中医知识与文化底蕴双翼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访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张伟荣教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07):1-4.

[4]张俊,张文,程昊.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机械CAD/CAM技术课程改革与建设[J].装备制造技术,2013(04):230-232.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第11篇

关键词:岗位技能,高职路桥专业,1+3综合实训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培养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衡量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学生基本职业岗位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分散的知识、单项的技能掌握到各科知识和各项技能的综合应用,既是量的积累过程,也是一个从学到用的质变过程。这一转变能否顺利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内综合实训课程的实施质量。

综合实训课程是指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单项技能训练后,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单项技能,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训练。这种训练是结合企业需求,以主要就业岗位职业技能为标准,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目标,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前期准备,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一、以往综合实训存在问题

(一)综合实训内容单一,学生成果重复率高

所有毕业班学生的综合实训任务都相同,导致学生存在抄袭现象。

(二)综合实训内容对所学专业课程的涵盖率低

以往的综合实训内容主要是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预算,没有涵盖专业的所有课程。

(三)综合实训考核不明确

以往综合实训考核只是通过成果情况、考勤情况给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没有对学生综合实训过程的进度和成果进行考核。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以就业为指向,以其综合性为主要特征,以提升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为根本目的,设计出合理有用的综合实训内容。

二、基于岗位职业技能的“1+3综合实训”课程模式

(一)高职院路桥专业就业岗位及岗位职业技能分析

通过对湖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七公司、中交三航局湖南分公司、中铁航空港集团等大型、优质路桥施工企业进行问卷、访谈、座谈等方式进行调研,确定高职路桥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为项目施工员,就业岗位群包括测量员、试验员、造价员等项目一线技术人员。通过对就业岗位岗位职责及职业标准进行分析,总结出共计六项职业岗位技能,其中,三项职业岗位基本技能: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能力、工程测量能力、建筑材料与土工材料试验能力;三项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工程施工组织能力、工程施工预算编制能力、工程质量检测能力。

(二)“1+3综合实训”课程模式

对接六项职业岗位技能,综合本系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市政工程专业和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归纳出基于岗位职业技能的“1+3综合实训”课程模式,如下页图所示。

综合实训题目分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试验检测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时间均为1个月(4周)。每个学生需至少完成2个模块,共计时间2个月(8周)。

其中:1是指施工组织设计模块,对应了六项职业岗位技能中的施工图的识读、绘制能力与工程施工组织能力两项技能。此模块为必选模块,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此模块。

3是分别指工程测量模块、试验检测模块及施工预算模块,工程测量模块对应了六项职业岗位技能中的工程测量能力一项技能;试验检测模块对应了六项职业岗位技能中的建筑材料与土工材料试验能力、工程质量检测能力两项技能;施工预算模块对应了六项职业岗位技能中的工程施工预算编制能力一项技能。此3个模块为任选模块,每个学生结合自己兴趣爱好或未来想从事的岗位任意选择至少1个模块独立完成。

实训组织:1~4周,随机选择120名学生(本系路桥专业毕业生240人)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必选)模块,另120名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或未来想从事的岗位从工程测量、试验检测及施工预算三个模块中任意选择1个模块完成。

5~8周:之前4周选择施工组织设计(必选)模块的120名学生从工程测量、试验检测及施工预算三个模块中任意选择1个模块完成,另120名学生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必选)模块。

三、“1+3综合实训”课程的特点

(一)综合实训任务目标明确

此次综合实训的内容紧紧围绕六项职业岗位技能,将综合实训的内容分为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预算、试验检测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基于公路施工过程制定了详细的任务书、指导书。任务书、指导书的编制完全按照施工现场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工作标准来进行,使学生能在顶岗实习之前最大限度了解将从事岗位的工作。

(二)综合实训任务唯一性

在制定此次综合实训的任务过程中,我们强调“任务唯一性”,即保证每个学生完成的综合实训任务都是唯一的。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我们共收集了175套图纸,其中桥涵130套、道路45套,每套道路图纸要求每个学生仅完成1km长的道路部分(全部道路图纸共计长168 km),相当于路基图纸可提供至少135名学生进行综合实训,全部图纸共计可提供至少310名学生进行综合实训,确保了每个学生的图纸不重复,从而保证成果的“唯一性”。

(三)综合实训的考核具体化

新综合实训改革了以往传统考核方式,终止“答辩定成绩”,引进“过程考核”。单个模块过程考核占30%,共分三次进行,前3周每周进行一次,每次考核由指导老师结合学生实训完成进度进行提问、检查资料等方式进行。每个模块最后一周进行答辩,答辩增加了PPT展示汇报内容,要求学生自主制作汇报PPT展示实训成果,增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综合实训的考核具体内容,如上表所示。

四、小结

成效:改革后的综合实训内容既涵盖学校所讲授的各课程知识、各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又依据企业要求进行了岗位能力培训;综合实训的考核评价,既有学生实训过程的评价,又有学生完成实训项目的结果评价。通过综合实训的改革,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改进,也加快了学生进入工作角色转变的步伐。

不足:受试验场地(室内、户外)、仪器设备及师资限制,导致工程测量及试验检测模块每次分别最大只能容纳48人及72人同时进行(本系路桥专业毕业生240人),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应尽快加大仪器设备的投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上一篇:影响人寿命的因素下一篇:高职学生社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