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2024-09-22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精选11篇)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第1篇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 (或撕脱骨折) 的情况比较常见, 即所谓的后外侧不稳定, 为胫骨内髁向后旋转半脱位的暴力方向所致[1]。此种损伤多为扭转等间接暴力所制。但该患者除了上述2种组织损伤外, 还合并有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笔者分析此种损伤的发生机制较复杂:患者受伤时膝部先受力, 着力点为胫骨前、外侧, 此时胫骨结节因为直接暴力而导致粉碎骨折, 此点也可于膝部血肿及皮肤擦伤寻出依据。然后暴力分别向内侧及后侧2个方向传导, 从而导致内侧副韧带断裂及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因此, 这种损伤不是典型的扭转暴力, 而原始损伤是直接暴力, 随后的损伤则为暴力的传导。此种损伤结构广泛, 膝关节后侧、内侧及伸膝装置均遭波及, 为手术体位的选择带来麻烦。加之为探查关节内损伤结构而应用关节镜, 需2次改变体位。前后方损伤因均有骨折, 不容易遗漏, 但内侧副韧带损伤如不仔细检查则容易遗漏。故笔者认为对于膝关节损伤, 认真详尽地物理检查是诊断的第一手资料, 且术中须根据具体损伤结构而变换体位以达到良好、充分修复的目的。此手术时间较长, 约2.5h, 如果术前行MRI检查, 有可能避免术中关节镜检查步骤。

关键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后交叉韧带,髌韧带,韧带损伤

参考文献

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的治疗进展 第2篇

前交叉韧带运动损伤的治疗进展

体育运动所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比较常见的.从治疗上看,大的`方面可分为韧带本身的修补和韧带功能的重建.目前进行较多的是功能重建.功能重建可分为关节外手术和关节内手术.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和跟踪研究,主要趋向于关节镜下重建,材料选“骨-中1/3髌韧带-骨”,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 者:胡有宏 王宗兵 张建锋 孙辉 张磊 HU You-hong WANG Zong-bing ZHANG Jian-feng SUN Hui ZHANG Lei  作者单位:胡有宏,张建锋,孙辉,张磊,HU You-hong,ZHANG Jian-feng,SUN Hui,ZHANG Lei(甘肃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甘肃,兰州,730070)

王宗兵,WANG Zong-bing(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刊 名: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SU LIANH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3(3) 分类号:G804.53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重建   修补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第3篇

【关键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交叉韧带修复术;中药

【中图分类号】R72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48-01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修复,将会引发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关节软骨蜕变等后果[1]。本次研究的方向是探索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治疗方法及有效性,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03月10日至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现将报告呈现如下,以期成为相关人士参考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03月10日至2014年03月1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患者,对照组28例患者中,女性患者总共有12例,男性患者总共有16例,最小年龄不低于19.25岁,最大年龄不超过67.25岁,平均年龄大约是(42.48±3.67)岁。其中有21例属于交通事故伤,有7例属于运行性损伤。观察组28例患者中,女性患者总共有13例,男性患者总共有15例,最小年龄不低于18.96岁,最大年龄不超过66.86岁,平均年龄大约是(43.42±3.45)岁。其中有19例属于交通事故伤,有9例属于运行性损伤。两组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患者的性别构成、损伤原因、年龄结构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手术治疗应用于28例对照组,选择膝关节内侧切口作为手术入路,对膝关节进行探查,对胫骨隆突撕脱的骨块进行复位,并且使用钢丝在胫骨前面固定。将撕裂的半月板前角和断裂的部分韧带缝合起来。接着从排肠肌前缘进入,对后交义韧带附着点撕脱骨块进行复位,并使用钢丝或者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最后将气压合并上缝合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严格检查韧带的张力之后,才能缝合切口[2]。

手术治疗联合中药应用于28例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中药治疗。药方如下:15克当归尾、15克杜仲、10克独活、10克木香、10克三七、15克赤芍、15克牛膝、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五灵脂[3]。用水煎煮,每天一剂,患者每次口服10毫升,每天早中晚各口服一次。

1.3统计学方法

把所有的数据输入SPSS17.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s表示计量,用百分数(%)、例数(n)表示计数,经软件计算,如果对比数据P<0.05,则被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中,治疗无效的总共有6例,治疗有效的总共有8例,治疗显效的总共有14例,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稍差,有效率仅仅达到78.57%。观察组中,治療无效的仅有1例,治疗有效的总共有4例,治疗显效的总共有23例,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高达96.4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1。两组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患者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

表1两组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患者的疗效对比

治疗效果对照组(n=28)观察组(n=28)无效61有效84显效1423有效率78.57%96.43%

3讨论

单独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疗效并不十分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稍差,有效率仅仅达到78.5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高达96.4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两组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患者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手术治疗联合中药应用于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荐[4]。

参考文献

[1]丁玲;李逸群;杨匡洋;傅强;黄若景.关节镜下交叉韧带修复术结合活血祛瘀中药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2(03):245-246

[2]张军喜;刘玉祥;成德元;苑芳昌.髌韧带和髂胫束联合重建治疗膝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01(06):125-126

[3]马业涛;宋世锋;曾凡;陈世强;肖海涛;刘福存;张熙民;许世忠;姚理阳.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及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2,11(11):531-532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 第4篇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核磁共振,诊断

膝关节交叉韧带包括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是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随着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ACL发生率逐年增加,己成为膝部最常见的损伤之一]。磁共振成像(MRI)已经成为诊断ACL损伤的重要手段,MRI具有高软组织对比、高分辨率、无创伤性和多切面成像的特点。为提高ACL损伤的诊断水平,自2003年开始,我们对ACL损伤患者进行MRI检查,诊断结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ACL损伤患者55例,其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16-54岁,平均年龄28.4岁;病程1个月~12个月;左膝19例,右膝36例;致伤因素:运动损伤24例,交通伤17例,滑倒扭伤6例,直接撞击伤5例,高处坠地伤2例,原因不明1例。伤后8h内均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不稳.活动受限,损伤均在3周内得到确诊。所有患者均排除明确膝关节病变,如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关节内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膝关节手术史者。

1.2 仪器及方法

使用西门子1.5 T核磁共振机,采用膝关节表面线圈,患者仰卧姿势,腿伸直位并外旋10~15°角,并固定。斜矢状面:常规自旋回波(SE)TIWI (TRTE=840ms/26ms),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 (TR/TE=3000ms/80ms),STIR (TR/TE=4000 ms/30 ms);冠状面:梯度回波(GE) T2WI (480~560ms/1620ms,翻转角35。);横断面:TME (turbo multi echo)(TR/TE,3000ms/28~90ms)。层厚3mm,层间距0.4-0.5mm,矩阵256 X 512,视野16cm,激励次数1~2次,检查时间20~30min。所有图像由2个以上骨关节放射专家用盲法进行阅片。

2 结果

3 讨论

ACL是位于膝关节内滑膜外、外周有滑膜包被的纤维结构,呈扇形斜向前下方行于骸间顶和横韧带之间,平均长度31~38mm、矢状位宽度2.8~5.1mm。ACL的解剖位置较为特殊,它是由长约4cm,粗约1cm的多条纤维组成,前内束大而粗、外束较小、呈线状或轻度螺旋状排列。MRI能清楚显示ACL正常形态、ACL损伤、撕裂部位、范围及合并骨折、半月板撕裂、侧副韧带损伤等情况。

膝关节扫描序列常规采用T1WI,T2W1及STIR序列,SE序列的T1WI最大优点是观察解剖结构显示最为清晰,可以观察ACL的形态改变,FSE的T2WI可以观察ACL的信号改变,STIR序列抑脂肪信号的效果强,对病变的敏感性高,受磁场均匀性的影响小。对骨髓病变敏感、对ACL的间接征象骨挫伤显示清晰[2]。扫描方位通常采用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在大多数情况下常规斜矢状位可较好显示整条ACL前内束或外束部分纤维束的切面图像。矢状面成像对检查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最有价值,但是临床上由于部分容积效应使ACL股骨外髁附着区信号不均(多呈高信号),从而造成了假阳性,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冠状面对侧副韧带显示较好,能清晰显示ACL前内束、外束完整的纤维束,以及韧带纤维在股骨外髁,胫骨隆突处的附着区,还可较直观显示ACL在关节腔内走行的方向及斜行角度,韧带纤维束的长度、厚度[3]。横断面成像主要用于检查骸股关节,同时还可弥补矢状面和冠状面成像的不足。正常ACL的MRI表现:自后上斜向前下的连续笔直的带状影,边缘光滑、清晰,所有序列中均呈粗1cm左右的带状低信号区(图1)。ACL部分损伤表现为肿胀增粗,局部信号增高,但仍可见连续存在的纤维低信号(图2);ACL完全撕裂,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T1WI示断端肿胀,边缘模糊,信号增高。T2WI及STIR示断端间充满高信号(图3)。ACL完全损伤由于直接征象典型,间接征象多,MRI诊断多较容易,对其损伤的治疗采取关节镜下手术重建也已成为共识。而对于ACL不完全损伤,由于直接征象不典型,间接征象少[4],MRI诊断困难,敏感性较低。另外ACL损伤后急性期与慢性期MRI有不同表现[5]。

本研究认为,MRI能较准确地诊断ACL损伤程度,能提高诊断率,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有很高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予彬.膝关节外科与关节康复的临床研究动态[J].现代康复杂志,2000,4(1):627.

[2]周根泉.张悦萍.膝关节正常韧带及韧带损伤的MRI[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7):723-725.

[3]朱进,张景忠,胡丽霞.磁共振膝关节斜冠状位扫描对前交叉韧带的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2):144-146.

[4]许建荣,邓霞,华佳,等.前交叉韧带不全撕裂的MRI诊断[J].中国计算机成像杂志。2000,6(6).401.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第5篇

【关键词】关节镜;同种异体肌腱;交叉韧带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23-02

膝关节交叉韧带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运动性创伤疾病,当交叉韧带在受到损坏后会造成膝关节的不稳定[1]。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运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会引起并发症,伤害性较大。临床上采取自体肌腱移植修复术易引起并发症发生,且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2]。随着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进步,同种异体肌腱成为重建交叉韧带的重要材质,临床上应用逐步推广。本文回顾分析32例接受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正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13年3月到2014年12月间32例前后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接受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手术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3到61岁,平均(38.7±2.1)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摔伤、运动及交通伤害等病史,左膝19例,右膝13例;单纯ACL伤13例,单纯PCL伤10例,合并内、外侧半月板伤各4例,合并软骨伤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我院提供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物实行交叉韧带重建,并做好术前的处理工作。

1.2 方法

应用30°关节镜和刨削设备,以及关节镜肌腱重建设备。具体操作:

(1)ACL的重建:首先进行髁间窝成形处理,从膝前内外侧型切口入路,置入关节镜并对ACL的残端进行全面清理,再行髁间窝成形;其次建立隧道,以ACL的起点为隧道内口,外口则定于胫骨关节内侧约2cm和其平台下约3cm处,行55°角置入导针,预制胫骨隧道;并将患侧膝屈为85°到90°,经胫骨道从髁间外壁后上(左膝2点、右膝10点)处置入导针,根据该针进行股骨隧道,并进行内外口打磨;最后进行肌腱的移植和固定,将预备后的同种异体肌腱按照股骨隧道进入关节腔内,再按照胫骨隧道穿出,应用股骨端交叉钉固定在韧带的股断,之后行屈伸膝关节10到15次,以确定适宜的韧带松紧度,不需切割,再将患膝屈30°往下向后方按压小腿,再用特制钢钉固定胫骨端。

(2)PCL的重建:第一步髁间窝成形和ACL是一致的;第二步隧道建立,在PCL的胫骨附着点的中心位设置导引器,在关节线平面8到10cm的部位,从胫骨结节下侧平面内侧按到45°角置入导针,顺针建立胫骨位隧道,对关节的内口进行打磨,直径需与移植肌腱一致。再在髁间窝内侧壁设置导引器,在股骨内髁部位置入导针,顺着针进入建立股骨的隧道,同样打磨内口,完成整个隧道的建立;第三步肌腱植入,将同种异体肌腱沿胫骨隧道置入,在关节镜视域下顺股骨隧道引出,应用特制固定钉先固定韧带的胫骨端,反复进行屈膝动作,越15次左右,确保韧带合适的松紧度,再屈膝越80°下向前拉小腿,应用特制固定钉固定股骨端,确保韧带合适的松紧度,位置固定正确,以及关节在活动时无任何撞击发生。

(3)术后处理及康复:手术固定屈膝30°位。在术后前3d需进行抗生素治疗[3]。麻醉效果消散后可进行四头肌的训练,在术后1到2d将引流管拔除;术后第3d可进行辅助物负重运动,术后7d左右可适当负重训练,支具控制在0到30°的范围,术后14d后可调整为0到90°,并进行适当的膝关节运动训练。术后1年可进行正常活动。

1.3统计方法

利用SPSS10.5软件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应用X±s表示统计数据,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有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表示未出现前驱疼痛,均在术后患膝关节的不适得到明显改善,不过仍有3例患者复诊Lachman检出阳性体征,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活动;治疗前患者的Lysholm平均评分为(46±1.1)分;治疗后为(95±3.1)分,治疗前后评分有差异,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基本可进行正常活动。

3. 讨论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是临床骨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而临床上利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韧带也日益广泛,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自体移植物相比而言,应用同种异体肌腱具有这样的优势:(1)手术创伤较小,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2)来源较为广泛,不受到取材方面的限制;(3)手术用时较短,痛苦较小,切口小美观;(4)低温处理的异体肌腱在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之后不会发生机体排斥现象,能快速建立再血管化,机体组织愈合较快,以及扩张效果良好等。本研究中的32例患者均接受我院提供的低温处理的同种低温肌腱实施手术治疗,固定良好,功能恢复快,在随访1年后,患者未出现任何不适和并发症,膝关节功能逐步良好恢复,1年后均表示能正常活动。充分说明,应用同种异体肌腱来进行膝关节交叉韧带的重建具有理想的替代手段。

但是,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也存在不足,比如感染、愈合延迟、机体免疫反应、胫骨股骨隧道的扩大以及医疗费用较高等[4]。要强调的是,應用同种异体肌腱进行交叉韧带重建的关键是等长的重建和膝关节的屈伸行为中合适的扩张力[5]。另外,在胫骨和股骨隧道定位的精准性可有效避免膝关节的不稳定情况,还可有效避免过大的张力;髁间窝的系统清理和隧道内外口的打磨也极为重要。总而言之,采取关节镜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具有操作较方便,手术创伤小,痛苦少,且能避免自体移植物带来的并发症,不良影响较小,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的特点,有利于患者的运动和生活质量,对于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操志海,黄立新,将定华等.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0):55-60

[2]邰鹏越,王鹏,刘贺国等.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0,12(33):10-11

[3]杨长生.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疗效分析[J].吉林大学.2012,(03):10-13

[4]刘文祥,徐斌,徐洪港等.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交叉韧带60例[J].中国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05):866-869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7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515 例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 X线证实存在Segond骨折患者44 例, 其中男性36 例, 女性8 例;年龄13~67 岁, 平均32.4 岁。受伤至检查时间1~14 d, 平均2.2 d。受伤原因:运动损伤16 例, 车祸伤28 例。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8 例, 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12 例, 前交叉韧带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4 例, 前交叉韧带合并髁间棘骨折8 例, 单纯胫骨平台外侧损伤12 例。

1.2 临床特征

44 例患者均有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32 例患者有膝关节不稳, 负重站立障碍, 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浮髌试验均为阳性。

1.3 辅助检查

X线、CT、MRI均可对Segond骨折作出诊断。44 例Segond骨折患者中, 膝关节正位X线均见胫骨平台外缘存在小片撕脱骨折块。28 例辅助行MRI检查, T1WI像上见胫骨平台后外侧片状、不规则状、地图状的低信号, T2WI像上为高信号, 边界模糊, 呈“椒盐”样, 报告为“骨挫伤”。8 例行CT检查, 发现胫骨平台后外侧游离撕脱小骨块, 附着于关节囊内层。

1.4 治疗方法

44 例Segond骨折患者, 24 例行自体肌腱重建, 8 例行髁间棘骨折复位钢丝固定术, 余12 例行石膏外固定4周。去除石膏外固定后屈伸膝功能锻炼。

2 结果

44 例随访7个月~5年, 平均32个月。32 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浮髌试验均为阴性。8 例膝关节活动度0°~100°, 其余活动度正常。12 例单纯胫骨平台外侧损伤患者均无后遗症遗留, 膝关节功能正常。

3 讨论

Paul Segond于1879年报道, 胫骨平台外侧撕脱骨折伴血性关节炎, 并通过解剖标本生物力学试验证实该骨折不是来源于Gerdy′s结节, 而是位于胫骨平台近端外后侧, 与外侧关节囊相连。后来许多学者[1,2]相继证实, 发生Segond骨折在于膝关节屈曲10°~90°时存在一个内旋的应力, 这与某些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作用机制是一致的。临床上常常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的X线片上见到Segond骨折, 文献报道发生率在3.1%~9%[3]。

临床工作中, 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由于关节疼痛肿胀, 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不能准确判断患者前交叉韧带是否损伤, 急诊时漏诊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不少。即使一些患者有条件实施MRI检查, 但由于关节腔急性血肿积液的干扰, 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得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直接征象。因此, 如果X线摄片发现Segond骨折, 提示应该考虑前交叉韧带损伤, 对该部分病例应进一步留观检查避免漏诊, 同时早期采取制动处理预防损伤进一步加重。

当患者的急性损伤期过后, 关节积液肿胀减轻, 再次检查或行MRI检查, 很可能得到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确定诊断线索。如果为单纯的胫骨平台外缘撕脱骨折, 仅需石膏固定制动, 疗效良好。如果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 需手术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 否则遗留膝关节不稳。

MRI对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准确率高, 敏感性为96%, 特异性为94%[4]。

MRI显示关节腔积液往往提示关节囊、韧带的损伤, 但较多的关节内积液可掩盖前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副韧带的损伤, 不能得出韧带损伤的直接征象, 此时往往要借助一些重要的间接征象。骨挫伤是骨髓的局部充血、水肿, 是重要的间接征象, 其病理改变在常规X线平片和CT检查中不能被发现, MRI表现为T1WI像上片状、不规则状、地图状的低信号, T2WI像上的高信号, 边界模糊, 呈“椒盐”样, 为骨小梁内水肿的信号增高区与正常低信号的脂肪所致[5]。骨挫伤往往有其特定的好发部位, 以胫骨平台的后外侧和股骨外髁中部为最常见, 往往提示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的损伤和外侧半月板及关节软骨的损伤[6]。44 例Segond骨折患者中有28 例行MRI检查, 均证实胫骨平台的后外侧存在骨挫伤, 说明MRI上出现胫骨平台外侧缘骨挫伤类似Segond骨折的间接征象, 同样可强烈提示前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副韧带的损伤, 且比X线摄影具有更高的灵敏性。

前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损伤是急性膝关节损伤中最为常见也容易漏诊的, 早期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 对X线摄影证实合并Segond骨折或MRI上出现类似Segond骨折征象的急性膝关节创伤患者要高度警惕韧带损伤的存在, 全面提高疾病的认识水平, 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向。

参考文献

[1]Andersen KH, Winge S.Segond fracture in acuteknee injuries[J].Ugeskr Laeger, 1998, 160 (24) :3567-3568.

[2]Kohn D, Schneider G, Dienst M, et al.Diagnosis ofrupture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J].Orthopade, 2002, 31 (8) :719-730.

[3]Olree M, Van Gils AP.Segond fracture with 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 rupture[J].Ned TijdschrGeneeskd, 2001, 14 (15) :740-744.

[4]Tung GA, Davis LM, Wiggins ME, et al.Tears of the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rimary and secondarysigns at MR imaging[J].Radiology, 1993, 188 (3) :661-667.

[5]Weber WN.Lateral tibial rim (Segond) fractures:MR imaging characteristics[J].Radiology, 1991, 180 (3) :731-734.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门诊2008年6月~2014年12月收纳的46例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 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术后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出现障碍等。46例患者中, 男27例, 女19例;患者年龄21~53 (37.0±5.2) 岁。受损部位:左膝24例, 右膝22例。全体患者伤口均已愈合, 关节腔检查未发现积液, 且经核磁共振检查, 确定重建韧带功能正常, 固定良好, 半月板受损已切除或已修补。所有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时间均在术后1~2个月, 此前未接受任何系统性康复治疗。

1.2 方法

全体患者入院后, 均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以及基本的临床护理, 综合康复治疗详情如下:

1.2.1 泥疗法

使用智能恒温蜡疗机, 对患者进行泥疗。恒温箱温度设置为60℃, 将已溶化的石蜡置入托盘中, 制成面积为20cm×15cm, 厚度为1cm的蜡饼。将其放置为常温下自然凝结, 凝结后用塑料不包裹, 待温度下降至40℃左右时将其放置于膝关节处, 并用弹力绷带固定好, 以确保蜡饼紧贴于皮肤表面[2]。热敷15~30min后取下, 1次/d。

1.2.2 中频电疗法

使用中频电疗仪实施电疗, 注意设置电疗参数, 根据患者耐受量酌情调节相关参数。每次电疗持续时间至少15min, 2~3次/d。

1.2.3 针刺疗法

使用华佗牌诊疗仪完成针刺治疗, 取患者患膝肿胀边缘0.5cm处, 常规消毒后向心性斜刺, 4针/次, 1次/d, 每次20~30min。针刺治疗注意观察患者个人病情, 膝盖肿胀程度, 酌情控制针刺频率。治疗期间, 注意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有无异常, 注意倾听患者主诉, 患者反映有明显不适感应立刻终止治疗。

1.2.4 膝关节功能训练

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 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主要训练下肢肌力、恢复关节活动度, 并进行关节负荷和本体感觉训练。首次训练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康复情况, 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强度与训练难度, 1次/d, 每次45~60min。训练初期, 可多进行主动蹬腿和勾腿运动, 通过无负重运动, 进行早期肌肉锻炼, 一天至少锻炼3~5次。进入到肌肉功能锻炼后期, 可练习绑沙袋踢腿和勾腿, 沙袋0.5~2kg, 不要太重, 数量上多做几组, 逐步增强。好腿能站立后, 坏腿练习平抬腿, 坚持30~60s, 直到肌肉酸痛为止。指导患者进行平衡功能反馈的训练, 在膝屈曲0~30°位进行练习, 先双腿后单腿, 行先睁眼后闭眼, 先平地后平衡板, 循序渐进, 每次0.5h。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康复期间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治疗前后, 患者均接受疼痛自评、ROM测定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其中, 疼痛评分由视觉模拟评分方法 (VAS) 进行评估[3], 得分越高代表疼痛感越强烈;ROM检测则由检测者使用量角器, 测量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 每人至少测量3~5次, 最终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Lysholm膝关节评定表测定则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分, 总分100分, 其中跛行5分, 拄拐5分, 绞锁15分, 不稳定25分, 疼痛25分, 肿胀、上楼梯各10分, 下蹲5分, 共计8个条目, 得分越高代表功能恢复情况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代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期间,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急、慢滑膜炎、韧带断裂等情况, 均顺利度过康复期。治疗结束后, 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情况良好, 较治疗前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各项目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是常见膝关节内损伤, 通常伤势严重, 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 各类先进技术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 膝关节韧带受损的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的使用, 取得不错反响, 其治疗价值现已获得广泛认可。该手术的实施, 能够最大化保留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避免关节软骨发生变性, 阻止了疾病的进一步恶化。郝建学等通过研究发现, 使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疗效显著, 且治疗过程中, 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研究结果提示, 该手术疗效理想, 安全可行[4]。

ACL损伤普遍存在膝关节内骨折、半月板损伤等情况, 大部分患者伤势较为严重, 经手术治疗会导致损伤加重, 而术后早期会受到制动、炎性刺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膝关节会容易发生水肿、静脉回流受限、肌肉萎缩、功能受限等。因此, 早期给予此类患者综合康复治疗意义重大。目前, 常见的ACL术后患者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主要由泥疗法、电疗法、针疗法以及膝关节功能训练等。泥疗法、针疗法等, 通常用于改善膝关节组织部位血液循环, 加快局部炎性物质以及致痛因子的代谢, 缓解水肿症状, 减轻关节疼痛。而膝关节功能训练, 主要是通过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方式, 帮助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5]。

ACL损伤重建术后, 膝关节屈、伸肌力减弱、活动受限的现象十分普遍, 且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也正因如此, ACL损伤重建术后的康复,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 针对水肿、疼痛、功能障碍等, 给予对症干预。在这一综合康复的过程中, 消除水肿症状, 减轻疼痛感,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的最终目的。值得一提的是, 有研究人员发现, 很多患者在康复期间, 治疗配合度不高, 因为这部分患者对疼痛抱有恐惧心理, 且害怕重建韧带松动或再次锻炼[6]。针对这一情况, 护理人员应耐心安抚患者情绪, 向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使患者对疾病与治疗有更为清楚地了解, 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功能训练。

在本组研究中, 所有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 均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治疗期间,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急、慢滑膜炎、韧带断裂等情况的, 均顺利度过康复期。治疗结束后, 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情况良好, 相较于治疗前, 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各项目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结果提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疗效理想, 能有效缓解疼痛感, 促进膝关节功能尽早康复, 且该疗法安全性高, 不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该研究结论与涂庆生等人报道内容基本一致[7]。

综上所述,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效果理想, 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尽早康复,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重建术后, 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接受早期综合治疗的康复情况, 为该疗法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我院门诊2008年6月2014年12月收纳的46例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治疗期间, 接受冷疗、关节功能训练、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 患者均接受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评分表以及Lysholm膝关节活动度自评。结果 治疗期间,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急、慢性滑膜炎、韧带断裂等情况, 均顺利度过康复期。治疗结束后, 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情况良好, 相较于治疗前, 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各项目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对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 给予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疗, 有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尽早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务必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膝关节,较差韧带,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祝涛.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 2011, 9 (13) :1153-1154.

[2]熊哲, 陈静, 毛佳强.45例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的康复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18) :100-101.

[3]董继革, 张丽, 纪树荣.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水中运动康复效果[J].武警医学, 2014, 25 (08) :787-789, 792.

[4]郝建学, 高石军, 刘锁利, 等.前交叉韧带重建与移植物的选择[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 (16) :2941-2944.

[5]欧伦, 伏春华, 刘武, 等.“壮药包”熨烫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近期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 2010, 32 (10) :1229-1231.

[6]罗建成, 王志国, 魏增永, 等.钟摆等长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 2013, 19 (6) :567-568.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观察病例30例, 均为我院2009年~2010年间收治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共有20例, 女性患者共有10例, 最大年龄为47岁, 最小年龄为21岁, 平均年龄为36.9岁。观察病例均为单侧膝关节损伤患者, 损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摔伤、重挫伤、运动损伤等。手术时间均为患者受伤后2周内, 入院时通过临床查体、影像学辅助检查等明确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

1.2 治疗方法

均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患者取平卧位, 大腿根部绑置气压止血带。关节镜下探查所有病例, 对一端带骨块的跟腱及其他同种异体肌腱进行庆大霉素盐水的复温, 随后加工移植物, 关节镜下切除股骨侧部分后交叉韧带残迹, 在不影响视野及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多保留残迹, 选择股骨髁软骨面的入针点, 沿着膝关节前外侧口打入导针, 由关节腔向大腿内侧穿出皮外, 以空心钻由皮肤朝关节腔方向打入钻头, 经骨道置入导丝至后关节腔。接着改在健侧卧位下通过腘窝内侧、腓肠肌内侧头及半膜肌之间打开后关节囊, 暴露后交叉韧带下止点, 直视下剥离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 在止点处依次移植物骨块, 后以松质骨钉固定, 然后通过预置的导丝将移植物另一端由后向前引入关节腔内, 关闭后路切口。再次更换为平卧体位, 从关节内将移植物的另一端引入股骨隧道, 沿着股骨外侧髁后缘至腓骨颈连线取手术切口, 暴露出股骨外上髁和腓骨头, 分离股骨外上髁, 保留腓侧副韧带和腘肌腱的残端, 自股骨外上髁平行于关节轴线由外向内打入导针, 沿导针扩大股骨隧道, 将跟腱移植物骨块端修整后插入隧道中, 挤压钉固定, 保持膝关节轻度外翻, 内旋胫骨, 拉紧两肌腱后用可吸收螺钉固定肌腱于腓骨骨道, 游离端缝合加强。重建完成。手术后在伸膝位下以支具制动, 冰敷, 术后24小时开始进行直腿抬高功能锻炼, 每日15次, 每次10~20min, 1个月后开始屈膝功能锻炼, 2个月后部分负重练习, 3个月后完全负重练习, 但要注意在手术后半年内避免患膝剧烈旋转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1.3 疗效评估

随访1年, 观察手术护理康复后患者膝关节抽屉试验、胫骨外旋试验、内翻应力试验及膝关节功能评分, 临床疗效根据评分结果分为4级, 优 (80分以上) 、良 (70~79分) 、中 (60~69分) 、差 (59分以下)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以频数及频率来表示病例数及所占构成比。

2 结果

30例患者在接受联合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复合体手术后, 随访一年, 临床疗效显示, 优良率达到76.66%, 无一例临床疗效为差, 具体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车祸导致的严重膝关节损伤呈现上升趋势, 单纯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病例已经相对少见, 取而代之的是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患者, 是目前常见的膝关节外伤性疾病之一。这种联合损伤后导致了膝关节更能的严重不稳, 既往老式的单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已经显现出手术效果的瓶颈, 目前临床多推广联合重建术, 增强膝关节残留的稳定性, 减慢膝关节软骨的退变[2]。我院临床观察疗效发现, 30例患者在接受联合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复合体手术后, 随访一年, 临床疗效优有10例, 占总病例数的33.33%, 良有13例, 占总病例数的43.33%, 中有7例, 占总病例数的23.34%, 无1例临床疗效为差。从中可以看出, 优良率达到76.66%, 临床疗效显著。

重建对于后交叉韧带的保护非常重要, 生物力学研究显示, 在后交叉韧带伴有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条件下, 不进行后外侧复合体重建的后交叉韧带前外侧束受力要明显大于进行后外侧复合体重建[3]。忽略后外侧复合体损伤存在及处理, 会引起膝关节残留的不稳定性, 使膝关节退变加快, 易致重建失效。后外侧复合体损伤外侧副韧带、腘肌复合体、弓状韧带、小豆腓骨韧带和外侧半月板后角共同构成, 其中外侧副韧带和腘肌复合体被认为是膝关节后外侧的主要稳定结构, 强调行术中重建意义重大。推广实行联合重建术, 对于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有较大帮助, 仍需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方法 临床手术治疗30例患者, 配合术后康复功能锻炼, 随访1年, 观察术后患者临床疗效, 进行评估。结果 30例患者临床疗效优有10例, 占总病例数的33.33%, 良有13例, 占总病例数的43.33%, 中有7例, 占总病例数的23.34%, 无一例临床疗效为差。结论 联合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伴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疗效显著。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损伤,后外侧复合体损伤,联合重建术,手术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张振勇.低场MR对膝关节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及分级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26 (29) :158.

[2]袁维军, 石士奎, 张晓智.低场MRI与关节镜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价值的对比观察[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9, 6 (3) :271-274.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42例, 女18例。年龄18~60岁, 平均年龄33岁。车祸致伤38例, 运动致伤22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肿胀、疼痛、肌肉挛缩、活动受限等症状表现, 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经过周密的康复计划以及优质的临床护理后均治愈出院, 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通过X线片进行复查显示骨道愈合, 膝关节未退变, 没有出现内固定物松脱或者膝关节松弛等现象。

1.3 术前护理: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一次全面的术前检查, 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在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术前必要的说明。患者因为膝关节功能受损, 影响正常的生活, 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和恐惧心理。主治医师应该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 让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 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进行康复训练, 争取早日治愈出院。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交谈, 细心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手术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方案及其重要性,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他们解除顾虑, 增强信心, 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

1.4 术后护理

1.4.1 麻醉后护理:

如果患者在手术时接受腰椎麻醉, 术后要按照常规护理给予去枕平卧5 h。若患者出现极度口干现象, 可以给予患者5 m L的温开水进行口腔湿润。要特别加强麻醉针眼处的护理, 如出现渗血应该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将敷料更换, 并进行包扎和固定处理。患者在平卧期间, 应尽量加强能够可动关节的活动, 减少疲劳感, 期间要将小便尽量排出, 不要因为行动不便而憋住。

1.4.2 疼痛护理:

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的现象是正常反应, 24~48 h后疼痛会逐渐减轻。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尽量减轻疼痛, 若患者实在难以忍受, 可通知医师使用止痛剂。并安放患者至舒适体位, 密切关注患者疼痛变化情况。

1.4.3 患肢护理:

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患肢足趾的温度、足背动脉搏动、血液循环以及包扎的松紧度;将患肢抬高至45°, 便于血液及淋巴的回流, 使患肢的肿胀得到减轻。待患者的麻醉消退之后, 便可进行踝泵的练习, 以防下肢深静脉血栓[3]。

1.4.4 支具护理:

术后4周内, 患者应该戴夹板睡眠, 3个月后方可摘除。要注意观察支具的松紧度是否合适, 既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如患者觉得有压迫感, 则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流畅, 应该给予放松调整;若过松应给与重新固定。并定时对支具进行清洁。

1.4.5 康复护理: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 制定适合的康复方案, 进行康复锻炼。早期进行肌肉的收缩锻炼, 可防止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和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还可以进行髌骨的被动活动, 即手持髌骨向左右两边伸展几次, 每天2~3次, 可防止骸骨产生关节粘连[4]。踝泵练习:缓慢用力在最大范围内屈伸踝关节, 每次练习5 min, 保持每小时练习1~2次。踝泵练习对于消退肿胀、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患者能够下地后, 更加应该多练习, 促进血液回流。术后6周, 经过一系列的肌肉收缩练习之后, 患者可开始逐渐负重练习。如果没有半月板与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损伤, 对完全负重并没有具体确切的时间要求, 只要患者能够进行负重行走, 便可鼓励患者实行早期训练, 以便尽快恢复正常运动, 但负重时应注意保持膝关节于伸直位, 防止重建韧带因为过度的牵拉而出现松弛甚至断裂。

2 结果

所有的患者术前出现的症状全部消失, 关节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 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全部治愈康复出院, 无关节内感染病例。患者出院1个月后膝关节功能基本能恢复到术前水平。

3 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因素可致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作为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 一旦发生断裂即会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 造成关节功能受损, 如果治疗不当, 则有可能演变为前交叉韧带缺失, 进而导致膝关节的进一步损害[5]。

目前, 临床中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主要手段是关节镜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的手术方式修复患者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临床效果良好,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本研究通过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手术临床护理, 结果表明, 术后的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医护人员根据各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康复计划, 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争取尽早治愈康复出院。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 增强治疗的信心;术后及时观察患肢感觉, 鼓励患者主动练习, 康复目标为恢复患膝正常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 恢复关节稳定性, 全面恢复运动功能, 使患者对其患肢康复的确信度达到最佳点。术后康复训练强调4个早期:早期等长肌收缩练习;早期完全负重;早期本体感觉练习;早期被动练习以避免关节粘连及肌肉萎缩、关节退行性变的发生。经过完整的康复练习, 全部患者并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到受伤前功能, 临床护理效果满意。

终上所述,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建手术是一种较为实用和安全的新技术, 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术后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但良好的手术效果只有配合优质的临床护理以及必要的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因此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手术的临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不容忽视。

摘要: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进行手术的患者给予标准化临床护理计划, 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以及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结果 所有的患者术前出现的症状全部消失, 关节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 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全部治愈康复出院, 无关节内感染病例。结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建手术是一种较为实用和安全的新技术, 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术后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但良好的手术效果只有配合优质的临床护理以及必要的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因此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手术的临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不容忽视。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李会芳, 崔鲁霞, 樊会云, 等.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1, 2 (9) :389-390.

[2]赵继英.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治疗的临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3 (18) :152-153.

[3]朱明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4, 21 (20) :85-86.

[4]夏培字, 王振亮, 姜维龙.关节镜下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8) :698.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第10篇

本《指南》规定了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 of knee joint)。

由于外伤包括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导致膝关节内侧、外侧副韧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症状。

3 诊 断

3.1 诊断要点

3.1.1 病史 患者多有膝关节突然旋转扭伤史。

3.1.2 症状体征

3.1.2.1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常有膝关节内侧疼痛、肿胀、小腿外翻时加重;如小部分撕裂,则疼痛、肿胀、瘀斑和功能受限不明显;而完全断裂则可见膝关节内侧肿痛、瘀斑明显,外翻疼痛伴膝关节失稳,关节功能受限严重。

3.1.2.2 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常发生于止点处,多伴有腓骨小头撕脱骨折。膝外侧局限性疼痛明显,局部可有肿胀、压痛,关节功能受限。

3.1.3 特殊检查

3.1.3.1 外展(外翻)应力试验 患者仰卧,以检查左膝为例。术者站在患者左侧,先检查对侧正常的肢体以确定患者韧带正常紧张度。外展肢体使其离开检查台边缘,屈膝近30°。右手放在膝关节的外侧面,左手托住踝部,施加外翻应力,观察膝关节屈曲至30°时的稳定性。再将膝置于完全伸直位,同样施加外翻应力。检查时用力均匀、柔和,以免造成疼痛,也可防止韧带损伤加重。

3.1.3.2 内收(内翻)应力试验 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以检查左膝为例。术者站于患者左侧,先检查对侧正常的肢体以确定患者韧带正常紧张度。检查时,左手放置于膝关节内侧,右手托住踝关节并用力内收,以感觉外侧副韧带的松紧程度。

3.1.4 影像检查

3.1.4.1 X线检查 一般情况下,X线片未见异常征象,应行应力位片检查。如伴有撕脱性骨折时,X线平片可以显示因韧带牵拉而造成撕脱骨折块。内外翻应力位像在伸膝0°位摄片时,可以观察关节间隙的变化,需与健侧对比。

3.1.4.2 MRI检查 MRI是无创性的有效检查方法,可通过观察韧带的形状、信号,以及连续性的变化而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3.2 分 类 参考美国医学会运动医学委员会出版的《运动损伤的标准命名法》(Standard Nomenclature of Athletic Injuries),将韧带损伤按严重程度分为三度:Ⅰ度损伤:有少量韧带纤维的撕裂,伴局部压痛,但无关节失稳;Ⅱ度损伤:有更多韧带纤维的断裂,伴有功能丧失和关节反应,并有轻到中度的关节失稳;Ⅲ度损伤:为韧带的完全破裂,并因此产生显著的关节失稳。Ⅰ度、Ⅱ度和Ⅲ度损伤分别被称为轻、中和重度损伤。

3.3 鉴别诊断

3.3.1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和侧副韧带损伤在受伤姿势及早期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两者容易混淆或者同时损伤,应注意鉴别诊断。半月板受伤早期均可伴有侧翻应力时疼痛,但应力方向与发生疼痛部位与侧副韧带不同,并且关节无明显松动。急性期过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出现负重时疼痛,活动伴弹响、交锁;而侧副韧带损伤则表现在行走、负重时失稳,内、外翻试验为阳性。膝关节磁共振可以明确鉴别。

3.3.2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时,也表现为关节肿痛、松动、活动受限。但交叉韧带受伤后,膝关节局部无压痛、瘀斑,抽屉试验及Lachman 试验为阳性;而侧副韧带损伤,可出现肿胀、瘀斑、局部压痛明显,内、外翻应力试验为阳性。膝关节磁共振可以明确鉴别。

3.3.3 腓总神经损伤 如果有足下垂及小腿外侧皮肤浅感觉减退或消失时,说明有腓总神经損伤。

4 辨 证

4.1 瘀血留滞证 损伤早期,伤后膝关节肿胀严重,疼痛剧烈,皮下瘀斑,局部压痛明显,膝关节松弛,屈伸活动障碍。

4.2 湿阻筋络证 伤后日久,或已经治疗,但关节仍有反复肿胀,时轻时重,重坠酸胀,屈伸不利,每遇阴雨天或轻微损伤而复发或加重,但以肿胀为明显,关节仍有积液,而疼痛已轻,舌淡胖,苔白滑,脉滑。

4.3 筋脉失养证 伤后迁延,肿胀减轻,膝部仍有酸痛,活动受限,喜揉按,肌肉萎缩,膝软无力。

5 治 疗

5.1 治疗原则 视不同损伤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Ⅰ度、Ⅱ度损伤者,应早期支架制动或石膏托固定3周,结合药物治疗及功能锻炼。对于Ⅲ度损伤者,建议手术治疗;同时关节镜探查关节内是否合并损伤,同时探查是否合并腓总神经损伤。

5.2 非手术治疗

5.2.1 固定制动 Ⅰ度、Ⅱ度损伤早期限制活动2~3周,有利于消除肿痛,促进愈合。损伤12 h以内,可用冰敷。Ⅲ度损伤术后需用支架或石膏固定4~6周。如果没有条件手术,建议伸直位石膏固定4~6周。

5.2.2 药物治疗

5.2.2.1 中药内治

5.2.2.1.1 瘀血留滞证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主方:桃红四物汤(《医垒元戎》)加减。常用药:桃仁、红花、赤芍、生地黄、当归、川芎等。

5.2.2.1.2 湿阻筋络证 治法:祛湿除风,舒筋通络。主方:薏苡仁汤(《奇效良方》)加减。常用药:薏苡仁、瓜蒌仁、牡丹皮、桃仁、白芍等。

5.2.2.1.3 筋脉失养证 治法:养血壮筋,通利筋络。主方: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加减。常用药:当归、白芍、川芎、川续断、红花、生地黄、牛膝、牡丹皮、杜仲等。

5.2.2.2 中药外治 早期局部瘀肿明显,可予活血化瘀药物外敷;中、后期关节屈伸不利,可予通筋活络中药煎水外洗。

5.2.2.3 中成药 抗骨增生胶囊:适用于筋脉失养证。复方南星止痛膏:适用于湿阻筋络证。红药贴膏(气雾剂)外贴:适用于瘀血阻滞证。

5.2.3 手法按摩治疗

5.2.3.1 体位 患者仰卧,伤肢微屈稍外旋,用一薄枕垫于腘窝处。

5.2.3.2 点按止痛 先以痛为腧,再根据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情况选取穴位,内侧副韧带损伤,可加用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外侧副韧带损伤,可加用阳陵泉、足三里、膝阳关。

5.2.3.3 按、揉、摩、擦以散瘀 根据患者病程长短及扭伤情况决定手法的轻重。病程短者,局部肿痛重者手法轻柔,在患处进行按揉,并配合摩擦手法,以达到活血化瘀、消肿的目的,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步加大手法的力量;病程长,局部肿痛轻者,手法适当重一些。

5.2.3.4 弹拨理筋 用拇指在患处作与纤维方向垂直的轻轻弹拨,然后再顺纤维走向摩擦、按压,以防止粘连或促进粘连分离,促进损伤恢复。

5.2.4 平衡针治疗 以一步到位针刺手法,用3寸毫针,交叉选取膝痛穴,直刺2寸,令患者局部有酸麻胀感或向腕关节背侧放射,每天2次。

5.3 手术治疗 适用于受伤早期未进行良好的固定治疗,至后期出现关节松动者。对完全断裂者,建议早期手术治疗。

5.4 功能锻炼 在伤后各期均需注意股四头肌的锻炼。早期以踝关节背伸及环转、直腿抬高为主,后期可进行单足站立、蹲马步等锻炼。同时进行屈伸功能锻炼,按固定及术后要求进行锻炼,必要时需在麻醉下协助进行屈伸锻炼。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评估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们医院膝前区挫伤就诊患者。纳入标准: (1) 有明确外伤病史; (2) 膝前区有挫伤引起的伤口或创面。排除标准: (1) X射线检查发现有同侧下肢骨形态改变 (包括骨折) ; (2) 无法判定原有挫伤部位的伤口已经愈合患者。

1.2 评估方法

按照挫伤区域, 以膝关节线水平为基准, 分为关节线水平上方、关节线水平和关节线下方三个区域并予记录, 如膝关节线水平上下同时存在挫伤, 则记录为膝关节线水平挫伤。静态韧带结构体部损伤临床检查方法为膝关节前、后抽屉试验和内、外侧方应力试验, 同时检查浮髌试验用以分析。韧带结构损伤以临床物理检查发现不稳定的阳性结果为诊断标准。先由接诊医生初筛, 对于可疑阳性或阳性结果由8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骨科医生验证, MRI检查作为证实临床诊断的辅助检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 统计分析膝前区挫伤患者的静态韧带结构体部损伤比率。用多组随机计数资料用R×C表统计频数资料, χ2检验方法比较膝前区挫伤部位与交叉韧带损伤或侧副韧带体部损伤的统计学差异。用2×2表统计频数资料, χ2检验方法比较浮髌试验与静态韧带体部结构损伤相关性。显著性检验选择双尾概率,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筛选结果

在上述时期内, 共接诊6625例膝前区挫伤患者。其中614例同侧下肢骨折、22例无法判定原有挫伤部位予以排除。其余5843例纳入统计分析中, 178例有交叉韧带或/和侧副韧带体部损伤 (见表一) 。其中3817例由于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而未行放射学检查, 另外2026例有X光平片或CT检查未见同侧下肢骨形态改变。331例有浮髌试验阳性, 其中146例为交叉韧带或/和侧副韧带体部损伤。

2.2 膝前区挫伤患者的韧带体部损伤相关性

本组5843例膝前区挫伤患者中, 有3.05%患者有合并韧带结构体部损伤。从分布情况来看, 62.82%交叉韧带体部损伤表现为挫伤区在关节线下方, 78.75%侧副韧带体部损伤表现为挫伤区在关节线水平, 59.46%交叉韧带合并侧副韧体部损伤表现为挫伤区在关节线下方。仅有11.24%患者有韧带体部损伤表现为挫伤区在关节线。经Pearson检验, 卡方值为81.96, P<0.01, 有统计学意义。

2.3 浮髌试验与韧带结构体部损伤相关性

本组病例中有5.7%患者浮髌试验阳性, 其中有韧带结构损伤患者中82.0%有浮髌试验阳性, Pearson检验χ2值为2003.06, P<0.01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软组织挫伤指人体运动系统皮肤以下骨骼之外的肌肉、韧带、筋膜、肌腱、滑膜、脂肪、关节囊等组织以及周围神经、血管的不同情况的损伤。这种损伤往往是一种钝性暴力作用引起, 根据损伤的暴力性质和程度可以有不同深度的伤口或皮肤擦伤。有时由于患者在损伤瞬间往往精神紧张, 事后难以回忆损伤时体位和受伤情况。这对于病史询问和全面了解可能的损伤情况带来一定困难, 而皮肤擦伤痕迹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受伤瞬间着力情况。临床上重视这些擦伤痕迹, 不仅能够提供的可能损伤的临床资料, 而且可作为判断损伤体位的依据[4]。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一个关节, 膝关节是大腿和小腿的连接, 所处位置在活动功能和身体承受力量上起着分散、传递力量和减震的作用[5]。与其他关节相比缺乏固有的稳定性, 需要韧带和肌肉等组织结构予以加固。屈膝状态下往往是最容易产生的膝关节损伤体位[2]。在受伤瞬间, 由于外部应力在膝关节周围的作用, 造成剪切力, 引起关节运动瞬时中心的改变, 影响关节面速度变量, 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在临床上, 这种损伤往往只留下挫伤痕迹。在本组病例中, 有3.05%膝前区挫伤而没有X线或CT阳性改变的患者有合并韧带结构体部损伤, 这将造成膝关节丧失静态稳定性。这些病例临床表现比较隐匿, 临床诊断有赖于仔细询问病史和临床物理检查。在必要时还要求在麻醉下检查和静态和动态的X射线和MRI检查, 综合考虑这些检查的所有结果, 才能精确地判定病变的类型和位置[6]。而一旦漏诊, 不但延误治疗, 而且必将对其预后将带来不良影响。

本组资料表明, 挫伤区在关节线水平下方患者合并有韧带结构体部损伤可能性最高, 主要为交叉韧带损伤和交叉韧带合并侧副韧损伤。这种损伤可能是在损伤瞬间由于身体失去平衡而产生惯性作用, 钝性暴力在胫骨和股骨之间产生前后或旋转位移所造成, 尤其是在屈膝状态下发生韧带损伤可能性更大[6]。如果这种损伤能量加大, 将可能进一步损伤侧副韧结构。挫伤区在关节线水平, 合并韧带结构损伤主要为侧副韧结构损伤。这种损伤机制可能与钝性暴力在股骨和胫骨之间产生侧方应力所造成侧副韧结构损伤[6]。挫伤区在关节线水平上方, 合并韧带结构损伤可能性比较低。这可能在受伤瞬间, 屈膝状态下, 钝性暴力作用于大腿下段, 而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所形成的关节结构中产生剪切应力或侧方应力作用可能性较少的原因。

浮髌试验确定膝关节损伤后是否出现关节积液的一种有效方法。本组病例中有韧带结构损伤患者82.0%浮髌试验阳性, 说明韧带结构损伤往往合并有关节囊内出血。虽然浮髌试验本身并不能检查膝关节稳定性, 但在关节韧带损伤后由于关节囊内出血, 物理检查时可见浮髌试验阳性。然而膝关节外侧副韧带为关节囊外结构, 单纯性外侧副韧带损伤并不引起关节囊内出血, 这可能是有部分静态韧带结构损伤患者浮髌试验阴性的原因。无论如何, 膝前区挫伤患者应注意检查浮髌试验, 阳性结果往往提示可能有关节内结构损伤, 尤其是韧带体部损伤可能。

本试验设计为回顾性研究, 缺乏有效随机对照, 可控性较差。统计资料来源于两所综合性医院, 可能有总体抽样误差。R×C表中有一格频数资料等于5, 仅达到卡方检验最低要求。

膝前区挫伤且X射线检查并没有阳性发现的病例中, 约有3%患者合并有膝关节韧带结构体部损伤, 这些病例容易漏诊。挫伤区在关节线水平下方者合并有韧带结构体部损伤可能性最高, 主要为交叉韧带体部损伤和交叉韧带合并侧副韧带体部损伤。挫伤区在关节线水平, 合并韧带结构损伤主要为侧副韧结构体部损伤。挫伤区在关节线水平上方合并韧带结构损伤可能性较低。排查膝前区挫伤患者有膝关节韧带结构损伤依赖于仔细的临床物理检查和必要时MRI辅助检查。

参考文献

[1]Flandry F, Hommel G.Normal anatomy and biomechanics of theknee[J].Sports Med Arthrosc, 2011, 19 (2) :82-92.

[2]Kapur S, Wissman RD, Robertson M, et al.Acute kneedislocation:review of an elusive entity[J].Curr Probl DiagnRadiol, 2009, 38 (6) :237-250.

[3]Muthuri SG, McWilliams DF, Doherty M, et al.History of kneeinjuries and knee osteoarthritis:a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studies[J].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11, 19 (11) :1286-1293.

[4]王建忠, 高文山, 王晓冬, 等.34例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分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1, 18 (1) :31-34.

[5]陈少锋.膝关节运动损伤的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2 (1) :88-91.

上一篇:3号线车辆下一篇:推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