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

2024-05-17

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精选12篇)

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 第1篇

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教学质量不等同于教学效率。教学质量高, 但教学效率不一定就高。也就是说, 高质量不一定是通过高效率取得, 教学的高质量还跟学生的课业负担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效率、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教学质量三者的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

(1) 较高的教学效率加上学生合理的课业负担, 能得到较高的教学质量。

(2) 较低的教学效率加上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 也能得到较高的教学质量。

(3) 较低的教学效率加上学生较轻的课业负担, 得到的一定是较低的教学质量。

上述三种情况中的第一种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从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入手。而要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 有很多方法和措施。作为的一名高中政治课教师, 从任教之日起, 我就非常关注教学质量与效率, 致力于优化教学提高效率的研究与探索。怎样才能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呢?本文将结合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备好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教师要在备课上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前提。课前准备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 做到“心中有标”。

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的总纲领。为此, 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 领会课标的建议与要求, 对教学目标及对教材内容中各知识点的不同层次要求要了如指掌。

2. 做到“胸有课本”。

课本是进行教育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和工具。教师只有深入钻研, 吃透领会教材内容, 明确各课的要求, 才能统揽全局。

3. 做到“目中有人”。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只有面向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实际水平、接受能力和个别差异等方面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4. 做到“手中有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了实现教学目的, 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整套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 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根据不同教材内容等具体情况, 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最佳方法。

总之, 教师在课前只有准备充分, 做到心有课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手中有法, 才能有的放矢。

二、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昵?必须把握住这样三个因素。

1. 课堂内教师输出知识量的多少。一般来说, 课堂内教师输出的信息量越多, 课堂教学效率越高。

2. 课堂内学生接受信息量的多少。

课堂内教师输出的信息量的多少还要取决于学生的可接受性。如果教师倾其所有, 输出的信息量多, 如倾盆大雨, 学生接受不了, 那也是徒劳。应该说,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信息量越多, 课堂教学效率越高。一般来说, 只有当学生接受的信息量与教师输出的信息量的比值达到70%以上, 这一堂课的教学效率才算是比较高;如果比值在60%以下, 那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比较低的。

3. 课堂内学生收益面的多少。

如果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不是面向全体学生, 而仅仅着眼于几个“尖子”、几个“优生”, 只有这几个尖子、这几个优生接收的信息量多, 而大多数学生却因消化不了而接收的信息量少;或者反过来教师为了照顾几个“差生”而忽略大多数学生, 少数几个“差生”接收的信息量多, 却导致大多数学生“吃不饱”, 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是低效率的。只有当70%的学生都获得了尽可能多的知识, 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才是比较高的。一堂教学效率高的课, 应该达到两个70%。即70%以上的学生获得课堂输出的70%以上的信息量。

三、设计合理的学生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课后的学生作业是全部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教学质量的提高的重要保障。作业题是加深学生理解和巩固新知识的重要措施。作业题要根据教材精心选择, 难易适当, 少而精。作业批改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又是收集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对待学生作业上, 教师必须做到作业有布置必有回收, 有回收必有批改, 有批改必有订正。

总之, 教学是中心, 效率是灵魂, 质量是生命。只有备好课、优化教学提高效率、设计合理的学生作业, 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走出“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恶性循环的怪圈, 从而步入“高效率———合理负担———高质量”的良性循环的佳境。

摘要:教学的高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的高效率, 还离不开学生合理的课业负担。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 但主要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第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第三、设计合理的学生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只有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 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走出“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恶性循环的怪圈, 从而步入“高效率——合理负担——高质量”的良性循环的佳境。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 第2篇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面向新世纪的选择。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育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优势,这就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教学效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下面我就如何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结构浅淡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包括物质、心理、知识的准备。课前准备主要分为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所谓物质准备就是把上课用的教科书、笔记本、资料、文具等拿出作好准备;而精神准备是指课前的“人静”即尽量做到情绪稳定,全身放松,最好是能够回忆上节课的有关知识,为上新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做好课前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2、导学阶段

这一阶段又分为四个环节,即导、读、议、讲。

导,就是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要求教师采取活泼多们的形式。因为它像桥,是连接旧知识的桥梁,像航标,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像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如引趣式、诱导式、提问式、表演式、演讲式、抢答等,其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到自然、新奇、有趣、提神,并为学好新知识埋下伏笔。

读,即读书。读书时教师要展示教学目标,并有导读纲要。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对教师而言是教的目标,对学生而言则是学的目标。学生要想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又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而这个教程的启动就要靠教师的导,即通过自学提纲,给学生引路,让其尝试读书,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要交待读书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如哪些内容应详读,哪些内容应略读,哪些内容可跳读等;二要精心设计导读提纲,使其紧紧体现教学目标和本节课的知识点;三要巡回辅导,一方面注意组织教学,另一方面及时发现问题,重点辅导自学能力差的学生。

议,即议论。议的内容,应是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如重要的概念、原理、知识中的模糊点、疑点,或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等。议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同桌、前后桌或以小组、全班为单位均可。老师在讨论时要引导学生紧扣教学目标或教师设计的导读提纲,避免走过场或脱离课题。讨论时要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争论,拓宽思路,相互启发,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巡回检查,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掌握程度,以便在下环节讲解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讲,即讲解,可以是教师讲,也可以是学生讲。通过阅读、讨论等学习活动,学生对多数教学目标已有初步明确的认识,但仍有部分总是处于“愤”“悱”状态。如果这些地方学生通过争论、思考,仍百思不得其解,就需要师生合作探索,特别是教师要抓住关键的“点”进行精讲点拨,会起到拨云见日之效。此外,教师也可采用辨析题的形式引导讨论、探索,直到解决疑点难点的问题,而后教师有针对性的给以总结,使知识得以升华。

3、应用评价段

这一阶段包括练和评两个环节。练,即训练。这一环节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达标训练,其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练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练也可以是局面练;练的题目要具有多样性、典型性、时代性;练的内容既要有书本知识,又要有联系社会实际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双基落到实处,同时将师生双边活动推向高潮,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提高了效率,改善了课堂结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评,即评议。是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评议、评价和讲解。评讲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方式。评讲时,应将心放在当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上放在学生认识的薄弱点上,从而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在教学目标上的差距,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二、优化课堂结构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中心原则。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特别是对于完不成的教学目标及时补救,实现堂堂达标。

2、“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并且应时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即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通过讨论、精讲、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4、优化原则。从上课开始到结束,从教师的“导”到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应合理搭配,体现出和谐、自然、优化。

5、反馈矫正原则。进行信息反馈,残缺知识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是防止知识缺陷积少成多,实现当堂达标的有效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第3篇

【摘要】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效率

一、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二、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朱国荣老师在上《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这时,朱老师没有马上否定说错的学生,也没有用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拉着学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三、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笔者曾在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教《应用题的练习》(四年级)时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把应用题拼组完整,二是读题,三是写出算式,四是说出解题思路。在反馈过程中,证明四年级的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动手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在课堂学习中,合作小组常常表现出不善于合作的状况。一次,笔者在执教老师请学生小组合作时观察到以下现象:有的学生托着下巴冷眼旁观,有的学生溜到别的小组,有的东张西望……所以,教师在平时要采取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1)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点拨。(2)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聽,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其次,当众口头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3)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第4篇

一、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1. 备教材。

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 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 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 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要达到这些要求, 教师一定要静心地坐下来, 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

2. 备学生。

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 可以通过多接触、多谈心、多了解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差异和特点, 然后才去“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并针对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学生准备不同的问题等。

3. 备教法。

教法应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 在结合教材、学生和教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 再从教学法的体系中优选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 但教有法。教师要全面考虑、恰当选择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际上,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 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知识, 掌握知识和学法, 提高素质。教师在考虑利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是积极的, 多种形式并用, 传统和现代手段相结合, 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好知识, 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同时掌握好学法。

4. 备练习。

以前教师搞“题海战术”的很多, 布置的练习没有选择性, 不管是有用无用和是否重复, 结果学生苦不堪言, 穷于应付, 事倍功半。现在要减负,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必须精选习题, 精心琢磨, 自编自拟, 这样的习题目的性更强, 减负增效更明显。

二、抓牢预习新课环节

要让学生懂得如何预习, 首先要让他们知道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 数学预习不同于语文的预习, 数学课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 预习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大致上可以把数学课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教师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 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各种知识的预习方法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俗话说的好:“亲其师而信其道。”首先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尤其是学困生, 对他们要多鼓励, 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 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有成就感, 才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 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培养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师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亲切的态度也能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如我在教学时偶尔有书写不美观的地方, 学生对我的板书不满意, 大胆地说:“老师, 您写得不太漂亮。”我亲切地说:“谢谢你, 那你愿不愿意告诉我怎样写才能更漂亮?”学生很高兴的指出来后, 我说:“那你允许我再写一遍好吗?”我在学生的期待中又重新书写一遍, 学生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种充满浓浓爱意的良好氛围, 使学生产生了与教师亲近、合作的愿望。

四、保证上好每一节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 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 课堂上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点。

1. 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 但动而不乱。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组织, 注意用双边活动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让学生多讲, 自己少讲, 做到无为而治。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不要灌啊灌, 学生也有思想也想表达, 也想交流, 也想通过自己与别人的交流来取得进步, 来知道什么地方是对的, 什么地方是错的, 怎么错了, 下次应该怎么办。因此, 教师的灌输一般成效不大。教师上课要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 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之中。试想, 教师上得很认真, 学生不积极参与, 不认真听讲, 那有何效率可言?

2. 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综合运用。

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 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 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

3. 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设法让学生学会数学, 更要让学生会学数学。“给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就是教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学习数学, 这要长期成为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思路贯穿于每节课中, 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 变“死学”为“活学”, 这是减负增效所需要的, 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4. 及时掌握课堂的反馈信息。

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教师不能不知, 在教学中及时反馈信息很必要。获取反馈信息的方式很多, 可提问一些中差生, 可面向整体学生发问, 可让学生上黑板练习, 可以在讲授完某一知识点、某一练习后让学生举手示意, 获取反馈。根据反馈信息, 教师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 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止。

5. 恰当分配时间, 优化课堂结构。

有些教师上课时没有时间概念, 上到哪里是哪里, 若没有完成原本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 就延长到另一节课, 把完整内容分割开, 这是不可取的, 不符合最优化原则, 也加重了学生负担, 降低了教学效率。所以,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切实减负增效, 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 优化课堂结构。

做到了上面的几点, 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 学生的心理和课业负担减轻, 对学习感兴趣,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能力明显增强。因此, 上好每一堂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五、抓好当堂作业

课后做作业, 学生虽然完成了, 但有一部分学生是草草了事, 教师批改后不能反馈到真实信息, 作业也没有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课后作业成了虚设的工程, 费时费力无效果, 且形成恶性循环, 逃学、厌学者应运而生。因此, 抓好当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

六、用好课堂生成资源

1. 教学是以生为本, 教学因生命而精彩, 教师的

一个举动、一个闪念、一句话, 都可能导致非预设生成事件的发生, 引出无限的精彩, 学生的精彩回答是课堂不可多得的生成资源。这类事件的发生, 虽无法预测, 但可以捕捉, 可以放大, 可以有益于全体学生。也许我们不是天才, 但我们需要练就一双天才一样的眼睛, 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 珍惜课堂中非预设生成的资源, 及时捕捉加以运用,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 让课后反思成为习惯, 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增效剂。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其中思就是思考, 而对于教师来说, 除了思考, 还有反思, 教师若能对自己上的每节课都进行反思, 如反思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对某生的态度、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教师给出的解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情况, 并很好地记录下来分析原因, 作为下次上课的注意事项和经验。如此循环往复, 就能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锤炼教学基本功, 更好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七、认真批改, 及时评讲

教师应及时批改课堂作业, 决不能拖拉, 以及时获得信息, 再进行评讲和纠正典型错误。存在问题多的个别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让他们真正搞清课堂上应掌握的内容。若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拣一个时间或在下一节课5分钟的复习时间里去重点讲清。倘能长期地坚持这样做, 定能形成良性循环,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定能大面积提高作业质量和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效率论文 第5篇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对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教学论的观点来看,演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材料,还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感官与思维的参与。

如初中科学教材中的重要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教师只有借助实验才能出色完成这一规律的教学任务。实验非常简单:在密闭的锥形瓶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前在天平上称量一下读出读数,然后让两种溶液混合,可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已发生反应;再放到天平上称量,发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就已感觉到质量守恒这一事实,实验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就可以使学生对这一定律很快接受。在此过程中,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

科学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但启发式教学却是实施科学教学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思想与操作要点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认识的主体;强调要把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建立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基础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智能发展,通过启发给学生提供发展智能的时空条件和机会;强调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方法达到综合优化;强调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教学结果,更要重视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的构建中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以学法指导为重点。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注重以下几条途径。

1.精心设计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能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在新课导入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疑,活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觉悟之机”。

例如初二科学中磁场部分是十分抽象的内容,看不见摸不着,涉及一些新概念,如果教师直接引入新课,学生可能“不寒而栗”。

换一个角度,一上课,教师满怀激情的告诉学生:现在我们准备进入一个神奇而又美妙的世界——磁场,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像空气一样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一种物质。你怎样才能研究它呢?风——我们可以以树枝的摇摆来确定风是空气的流动。大家想一想能否用类似的方法研究磁场?你想知道电动机是怎样工作的吗?……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将是一幅幅美妙的联想图像,把原先看来毫无趣味的磁场变成充满新知识的聚宝盆,希望教师早些带领大家遨游到新知识的海洋中。2.精心谋划过渡

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其内在联系,善于铺垫、转化,使知识得以顺利迁移、深化、拓展,进而发展学生能力,这就需要有匠心独具的教学过渡。

3.创设情景

重视自然情景与自然现象的展示。目前的科学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概念与规律的教学脱离自然情景与自然现象,思维与感知脱离的倾向。于是造成了科学教学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等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重视自然情景与自然现象的展示。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趣味性、多样化、新颖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各种声、光、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像力,而灵活方便的人机对话方式又能维持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注意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延伸感觉器官,有效掌握知识

有些科学知识比较抽象或过程比较复杂,有的要从全过程去理解,如光的反射、折射。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能形象逼真、情景生动地展现。多媒体技术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静止的图像可变成动态过程;缓慢进行的过程可快速呈现;原本看不到的过程变得可视察。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甚至将各种感觉器官“延伸”至课堂外的世界,通过充分感知,有效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例如讲氯化钠的形成,可用Flash动画将钠原子、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展示出来。

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效率 第6篇

一、教学目标设计要对症下药

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有其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分散到每一堂课的教学当中也是如此。只有对每一堂课的内容及知识点了如指掌,才能在教学设计上做到有的放矢。三维目标设计是一堂课的统领,所有的问题、课堂实验及课后习题等都是围绕着三维目标设计展开的。所以,需要根据课本的要求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明确所学知识点的学习难易程度,让学生知道对所学知识点应该掌握到怎样的程度。实际上,就是把课标和考试说明结合起来,知识点是课标要求,在习题中对知识点的运用是考纲要求。学生的学习目标要具体、明确,只有掌握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起来才能少走弯路。所以在设计知识目标时一定要用学生能清楚知道的可操作性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以本为纲”,再考虑基本技能、基本技巧的掌握,进而实现对“三基”的掌握。

二、学习环境设计要有新意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快速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学习环境设计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理论联系实际,贴近日常生活常识和生活实际为原则,使学生感到化学源于生活,距离自己并不遥远,并且学到的化学知识能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应用,体现这门学科的实用性,让学生有成就感,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意境。

三、问题设计要循序渐进

在设计化学问题时,需要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采取讨论、交流的形式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新知识的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安排的问题可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可以是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也可以是开放、自由的。这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学习内容以及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和把握能力而定。下面通过举例说明如何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及讲练结合。

以摩尔浓度问题为例。

问题1:请同学们说出摩尔浓度的定义,并写出表达式及单位。

问题2:请比较质量百分比浓度的定义,说出摩尔浓度的定义并写出表达式及单位。

问题3:自行推导摩尔浓度与百分比浓度的互化公式,列出具体步骤。

问题4:对问题3进行讨论总结,并说明理由。

问题5: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上述结论,说说想法。并提出问题:体积比浓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ppm浓度又是指什么?最后总结有关的浓度分类及计算公式。

四、习题设计要有广度和深度

对所学知识的习题设计原则:要求习题紧扣学习章节内容,由易到难,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难,通过做题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好注明每道题考查的相关知识点。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便于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通过做题,实现“量变”到“质变”这一过程,对下一阶段的化学教学起到铺垫作用。

五、课后反思与评价要及时

常言道:“学不得法,事倍功半,学而得法,事半功倍。”鉴于此,课后反思与评价至关重要,通过这一环节能帮助我们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精彩瞬间。及时地整理和思考能够创造出更好的教学设计,使今后的教学更加完美,教学成果更加显著。

当然,学生也需要做好课堂笔记,在课后做好查缺补漏。如果说课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自我认识,那么课堂评价更注重学生的感受。所以及时地与学生做好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和困惑,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想出调整的策略和方法,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要,实现教学相长,良好互动。

总之,高中化学的教学设计具有复杂性,而且也具有艺术性。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只有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积极探索,课前真正做到以三维教学目标为指挥棒,考虑学情、教材、知识的难易程度等诸多因素,将化学知识、课堂教学环境、教学问题、习题设计等全面且优化的安排,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案后,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顺利实施,教学过程才能有效调控,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能激发,最终为教师在课堂上落实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第7篇

高效的课堂教学意味着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有两项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只注重效果,不考虑达到效果的途径和时间,必然不能算是真正的高效。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应本着“照顾差异,分层提高”的原则,在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有所区别,使之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进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一、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的建构活动,而不是对数学知识的直接记忆。要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 熟练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背景,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着力培养他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个问题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他,会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地引起他的注意和思考,促使其以百倍的勤奋、百折不挠的毅力去研究它,以达到弄懂、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置疑、激疑、制造悬念。这样,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进而获得新知识。

2.利用新颖、有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黄金分割”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三个矩形,然后提问:这三个矩形你们觉得哪个最好看? (这种提问方式马上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他们会踊跃发言。 )当然大部分学生认为中间那个比较好看。为什么? (这时学生们想急于知道结果,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中间那个矩形的长与宽满足黄金分割,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这堂课的主要内容———黄金分割。

3.鼓励学生大胆实验、积极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享受自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快乐。

4. 直观形象的教具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时,可拿出事先准备的四边形框架ABCD, 它可以转动变成平行四边形或矩形,也可以转动成为菱形与正方形。这样,学生很快通过直观观察就弄懂了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5.用实例引入新问题。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作用和价值,这样他们对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才能感兴趣。

三、 精心设问,巧妙点拨

课堂是探究问题的主要场所,很多问题的解决也是由一系列的设问达到的。课堂提问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可见,精心设计问题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问题是为指引学生解决问题而设置的,它必须以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为主线,从而使设置的问题更加有效;后一个问题的设置应建立在前一设问解决的基础上,避免问题设置的重复,做到层层深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的设置更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只有这样才会发挥设问的作用。最终还要考虑问题设置的全面性,要照顾到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要让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四、充分重视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体现出来。“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指导学生进行预习。预习不是看一遍书即可,教师可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

2.指导学生听课。要求学生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动脑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加以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便复习。

3.指导学生归纳整理。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归纳整理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学生归纳整理时,要鼓励其主动讨论、交流。

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第8篇

一、要把握好两个原则

第一,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即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 要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使其能在教师的启发下, 独立完成任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 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确定课堂教学每一环节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尽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 内容更是不尽相同, 但鉴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 其教学环节应按: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的程序进行。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

1. 优化复习铺垫。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信息反馈。它具有控制、调节教学活动,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从“温故”出发, 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入追求欲望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从与新知识相关联的若干旧知识中选择新知识的生长点, 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提出启发、思考性强的问题, 使学生感到“心求通而未达, 口欲言而未能”, 从而激发学生尝试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2. 优化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明确思维方向, 激发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在新课一开始就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

在设计导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 防止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导入对学生接受内容要有启发性, 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导入要有趣味性。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使新课能扣动学生的心弦, 象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 需要教师讲究语言的艺术。导入新课的时间不宜过长, 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 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 不能喧宾夺主。

3. 优化巩固练习。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巩固练习要有目的性, 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练习要及时, 使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反复循环, 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练习要有层次性, 它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 以及学生的认知有序性选择练习题, 做到由易到难, 既有坡度又有跨度;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练习中要有反馈, 没有反馈的练习是盲目的练习, 教师要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 对出现的问题, 要及时解决, 通过反馈再次强调、纠正, 真正起到课堂练习的效果。

4. 优化归纳小结。课堂小结有利于促进学生消化, 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结束前,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归纳本节的知识, 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同时教师要强调重点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准确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指出下一步要求。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梳理的同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获取知识所用的方法和思路进行回忆、总结、明确, 即进行学法小结。整个课堂小结要做到两个突出:突出教学目标, 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语言要简明扼要。

优化措施,提高教学效率 第9篇

一、树立全新的质量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没有新的质量观,就会墨守成规、实事难成。在新课程教学中,不少老师的思想意识没有到位,采用“蛮干”的方法将知识与技能强塞给学生,只重视学习结果,很少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好像不把学生培养成“书呆子”就不高兴似的;也有部分老师片面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忽视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过于“放权”,使学生养成散漫的坏习惯,学生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很不严谨,科学素养没有得到提高。因此,老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树立全新质量观,这个质量观必须与新课改精神一致,既不能只顾教学进度,将知识当物一样强行塞给学生, 又不能因为重视学习的主体作用而忽视自己的主导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好“导”的作用, 没有正确的“导”,很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二、优化教学措施,提高教学效率

不一样的教学措施会出现不一样的教学结果, 而化学教学措施是多种多样的,需要老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筛选、优化。

1.突显学习主体,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学习好坏并不取决于老师讲解的多少,知识的获得需要学习者自我构建,不可能像水一样任由老师灌输。因此,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措施,都需要考虑学习者的因素,老师的教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外因不通过内因的作用是无法成功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 努力引导他们思考问题, 自己探索问题,从而自主构建知识。比如,在CO2气体实验制取的教学中,老师不能像过去那样向学生宣讲,然后做巩固练习,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比,探索制取CO2气体的最佳反应物,然后结合CO2气体的物理性质,讨论收集它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索,能明白不能用Ca CO3与稀H2SO4的道理,而且亲眼看见这两种物质反应后,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现象,避免死记硬背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掌握探知方法,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2.提高学习兴趣 ,构建民主 、和谐的师生 关系。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还应该有一颗爱心。如果老师知识渊博,但常常对学生冷脸相待,是很难受学生喜欢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师生之间存在隔阂,是无法进行有益互动的,那么课堂教学效率是很难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来源于对知识的认识,还来自于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带着真诚走进课堂,给学生灿烂的微笑,或者给学生一句温馨的问候,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有了对老师的信任,学习效率想不提高都难。

3.加强直观教学。 加强直观教学是优化各种教学措施的基本思想,因为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加强直观教学,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形象的,从而便于学生领会。欲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就要了解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变抽象为形象,加强直观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举措, 因此在具体教学中, 老师在优化各种教学措施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合理使用模型、录像、实验等手段,尽可能让学生“看见”微观结构,从而理解其变化规律。比如,分子、原子的内部结构,让学生凭着想象领会是有很大难度的。假如给予模型或者挂图,就可以降低理解难度,但这些模型与挂图是不动的,还不能说明分子、原子的运动变化规律。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将其变化规律逼真地模拟出来,从而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多媒体有强大的模拟功能,那么, 在优化各种教学措施的时候, 是不是只考虑使用多媒体呢? 传统实验手段是不是可以不要了呢? 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不对的,也许多媒体能帮助老师方便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忽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 无法让学生得到应有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各种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在化学教学中,老师在选择哪种教学措施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教学的基础要求,那就是让每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然后考虑措施的优化,不能说明措施方便就采取什么措施。比如, 进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如果从让学生迅速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角度出发,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然后做大量巩固练习,这样或许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学生没有真正体验到探知的过程,他们的实验技能及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训练, 对学生未来成长是很不利的。也就是说,老师不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采取多媒体课件教学是无法实现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个教学目标的,因此,类似这样的教学,必须采用探究式教学,这是优化各种教学措施的必然结果。

总之, 我们一定要把优化教学措施视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忽视教学方法的改进,无视教学措施的优化,必然使教学多走弯路,无法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目标。优化教学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就一定能选择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措施。

摘要:课堂教学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关键场所,欲取得好的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课堂,只有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才有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与老师采取的措施有很大关系,假如措施得当,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提高,否则,再多努力也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第10篇

一、加强师德修养,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师德修养是优化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教师的人格品德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的重要作用, 其人格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爱学生。”教师真诚的爱和尊重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作为教师, 应关爱每一个学生, 以积极的态度、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 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如果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 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 变得生气勃勃, 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培养能力。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 要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还要加强中外文化修养, 拓宽知识面, 提高自身素质,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所拥有的学科知识只有达到博大精深的程度, 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真正做到把握重点, 分散难点, 解决疑点, 抓住特点, 落实知识点, 开发学生的智力, 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适应新时代的教学, 不断学习, 自我充电,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授课水平,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紧扣教材, 落实双基, 让学生课堂有所得

备课时,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语言学习目标, 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应结合《英语课程标准》, 吃透教材,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明确拟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这些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在讲课之前必须胸有成竹, 使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指向性, 各项教学活动都紧密围绕教学任务, 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难点, 落实各项知识点, 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遵循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原则。备课时不仅要备透教材, 更应备透、备细学生, 从而确定语言教学的基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 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 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 洞察学生的心理状况, 知晓学生的发展需求, 突出教学设计, 把自己当学生来“备”, 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如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语言活动的设计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语言活动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等, 从而使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 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对话、交流的过程, 因而会出现一些与预设不一致的情况。教师备课时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创建弹性的、可供选择的教学路径及教学方案, 目标要有弹性, 环节要有选择性, 过程要有可变性, 互动状态要有不确定性, 方式要有可换性, 既充分预设, 又为课堂的生成提供可能性, 使教学现场活而不乱, 使课堂丰实有效。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 能不断生成和张扬发展或提升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方式, 实现任务的目标, 感受成功。布鲁纳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 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 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因此, 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更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要使学生互教互学, 形成一个个“学习共同体”;二要把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变成“平等中的首席”,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大量的多边活动;三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语言实践;四要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只有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效果才能好起来。

四、优化教学环境, 巧用多媒体, 提高教学效率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利用其积极因素, 采用更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 达成教学目标, 推进课堂改革, 这是外语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应着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 良好的学习心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才思敏捷, 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积极的情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因此, 教师要抓住课堂, 创设诙谐、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记忆深刻, 不易忘却。

另外, 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和教育创新的要求, 改善视听效果, 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要充分利用声像手段和计算机技术等辅助教学, 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语言场景。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做到图文声像并茂, 内容丰富多彩, 趣味性强, 把静态变成动态, 抽象变成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促进学生眼、耳、口、手多种感官并用, 大大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声情并茂的情境中, 学生会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愿意主动参与、模仿、交际等, 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创新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 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不尽。”学生掌握一些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学起来必然轻松愉快, 也乐于学习, 成绩自然就会进步。新课程标准指出, 正确运用多智力因素既是推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源泉, 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 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创新, 学生的创新教育才能真正得以实施。因此,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使学生通过积极有效的学习, 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耳、动口、动脑和动手等, 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第11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 提高 教学效率

由于应试教育的流弊,加之教育思想的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目前小学课堂教学较为普遍地、程度不同地陷入“教师累、学生苦、效率低”的困境。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手段和教育对象等因素而定。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谈几点感受。

一、优化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从优化教学方法抓起。

1.情景教学法。即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文学语言的描述,再现课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方法。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文章优美词句,可创设情景:如果我们荡舟漓江,一定会被漓江的秀水陶醉。你将怎样表达?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请找出描写水“静”“清”“绿”特点的语句,并加以欣赏。此时,学生眉飞色舞,议论纷纷,不由自主打开课本学习起来。

2.想象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就是使语言文字形想化,用感知的表象,结合课文的文字形象来创造想象新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刚学完《桂林山水》后,教师可诱发学生的想象:桂林山水如诗如画,那么迷人,你们一定向往这个地方。若你们有机会投入桂林的怀抱,会做一些什么呢?学生立马展开想象,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有的说要当个小作家,讴歌桂林的奇山秀水;有的说要当个小画家,去描绘桂林的奇异风光;有的说要当个小小园艺师,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丽……这奇特的想象不仅表达了同学们的远大理想,而且更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开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以解决问题为归宿,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把发展独立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如教学《草船借箭》时,让学生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大胆质疑,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诸葛亮为什么敢于立三天后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为什么跟鲁肃借船而又不告诉周瑜?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为什么要把船连接起来排成“一字儿”……然后让学生逐一回答这些问题,使他们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所感悟。

4.示范教学法。即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模仿、运用,逐步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时,先指导学生精读,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火焰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美丽温暖的火炉那喜悦舒服的感觉,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其次,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讨论:她为什么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见大火炉?使学生感悟,因为小女孩太冷,自然期盼大火炉出现,美妙的幻想与冷酷的现实鲜明对比,从而更加突出小女孩的寒冷。然后,师生总结学习方法:“精读内容——讨论幻觉——领悟想象”,再放手让学生仿照这一段的方法自学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容。老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5.合作教学法。即教师组织或学生自由安排2至5人为一组学习课文。这种合作,即可以在课外开展,也可以在课内组织实施。学习方式常常是教师提出目标,共同学习讨论、研究、解释、判断,直至共同作出结论。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分组阅读,集中讨论。课文第二大段写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后出现的幻觉。这段文字内容较长,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讲读课文时采用分工合作学习方法:全班分成五大组,每一组阅读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然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解答课文问题。这样既深入掌握了课文重点内容,又达到了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多媒体声像兼备,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教学《一片树叶》一课,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课文中的插图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兴趣被激活了,马上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从小黄牛、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的神态、动作中,想象它们的语言,猜出它们的心理,最后能流利地复述这个故事。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对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要从源头进行整治,并且实行综合治理

1.切实转变观念。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要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质量观,效率观,不能只唯书、只唯分数,要了解21世纪人才观的要求,注重实践能力,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2.加强理论学习。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理论学习,用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武装头脑、武装教学。坚决摒弃自己以前的思维定势、行为定势、模式定势。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学习好、贯彻好。

3.加强实践演练。学习先进理论与经验必须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加以验证。这个转化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对一些单位已相对成熟方法的直接运用;其二是对通过实验得来的切合本地实际的新思路、新模式的检验;其三是开辟多种实践的途径与形式,给实践演练过程提供广阔的空间。

4.制定切合实际的评价体系。通过多种形式的通识培训,多个层次的实验演示,制定符合师生实际、学校学区实际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学活动,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自己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思维的全过程,把每一个过程折射出的共性东西记录、提炼、提升,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优化物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第12篇

新课改以来, 教师虽然深刻领悟教学理念的真谛, 积极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 但依然存在着不少低效教学行为。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局面,让学生愿学、乐学、善学物理知识呢?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就此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 制订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阶段, 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时都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 不能照搬书本和教参书。

如 ,制订“牛顿 第一定律 ”的教学目标时, 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课 堂教学时 间等因素 。笔者没有把“惯性”的知识内容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 而是把重点放在探究实验上,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课堂上由于时间相对充足, 而且通过师生合作解决 了学生个 体差异的 问题, 所以能完整地按照“创设情境———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 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的步骤进行实验探究实践证明,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提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 凡是学生能解决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具体操作等都 应尽量由 学生自己 来完成, 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 生“导航”的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为物理教学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能使学生得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的场景,学生身临其境,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电流与电压的形成”、“磁场的概念”、”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等内容时,如果利用多媒体模拟这些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或上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料并播放给学生观看,使学生学习更有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若从学生身边的物理事实和现象创设情境, 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更重要的是能轻易地使学生产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探究的浓厚兴趣, 使学生感知所要进行的学习是有意义的。

例如 ,在进行“液 化”的教学时, 笔者让学生在自家冰箱里冷藏一瓶啤酒 或冷冻一 瓶矿泉水 ,第二天拿出来放到桌子上, 过一会儿观察瓶子的外表面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有了切身体会之后再进行教学, 不仅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五、注重课堂练习与反馈

练习与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课堂练习作为一个教学环节, 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结束前。当然,有时它也可以穿插在课堂教 学的全过 程之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用。通过练习可以即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可以据此有意识地去强化,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这种即时反馈也让学生明白自己哪些地方没有理解,为什么没有理解,还有哪些知识需要弥补, 还需要做哪些努力等。这里要强调的是:对于过易或过难的题目教师要适当地进行调整,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具有自我反馈纠正功能的系统, 成为一个流程通畅的回路。

上一篇:知识资本下一篇:园林大树移植与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