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现场管理范文

2024-09-18

车展现场管理范文(精选7篇)

车展现场管理 第1篇

1 技术准备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 涉及到的工程结构、施工工艺、所需材料、施工工种等都将是十分浩繁的复杂工程。因此正确梳理出哪个优先考虑, 哪个靠后安排, 缜密做出判断, 同时做出严密、准确、切实可行的可行性文字报告是接纳工程项目的第一份战术报告。首先, 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并谙熟图纸的每道施工工序并紧密结合自身的资源 (施工队伍、材料供应、所需资金、施工工程所需机械设备等) 根据当地气候、地质等条件, 认真、合理的做好严密的施工组织计划。并以横道图或网络图一一表示出来。从大入小、由面及点, 确保每一系小工程能轻松纳入受控之中。其次, 还要针对工程特点除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以外, 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做好各项技术准备, 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力量 (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长及技术工人、高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 只有这样,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管理队伍, 方能及时洞悉到具体的施工工艺, 最后才能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步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 另外, 为应变在施工过程中的突发情况, 彻底做到万无一失, 还需做好应急处理准备方案, 以确保如期及质量的完成。为确保施工工程如期竣工, 还必须建立严谨的质检制度。针对每一道工序和施工工艺的不同具体情况向质监部门制定不同的质量验收计划。严格、严谨的质检手段必须经科学的论证才能称得起技术储备的中坚力量。

2 材料准备

当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正式下达之后, 负责施工管理的组织者必须严格分工负责, 首先对该工程项目所需各种材料分轻重缓急立即着手准备, 要充分体现出一个“快、准”两字。

(1) 材料供应。施工方要配合设计方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及数量等组织材料厂商及时准确供货。

(2) 材料采购。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 必须将数量 (含实际损耗) 、品牌、规格、产地等逐一标识清楚;规格、材质及样品等一次到位, 以免材料订购不符造成资金无故流失和影响施工工程的进展。

(3) 材料分类堆放。根据施工工程的进展与不同情况所需材料应以设计方的具体要求, 整理分类, 做好相应的标识, 便于对材料的公开验收与抽样检验, 可根据不同材料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依照规定, 定时和随时报检于甲方和设计单位。

(4) 材料发放。要严格材料出入库制度, 对进场材料要造册登记, 发放材料要清验追踪, 根据施工进度凭材料的出库单发放使用, 并对发放的材料进行各种形式的追踪, 以免材料的丢失和浪费。对待特种材料与价值昂贵的材料要严格控制, 除严格的把关之外对该材料使用及储存要按时或随时清理盘点, 对各种材料的分类堆放与易燃品、防潮品、化工品等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3 人员管理

现今的中国企业若想在经济市场占领主导地位成为同行业的领军人物, 就必须凝聚与锤炼一支有思想、有觉悟、有志向的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可以说, 人是决定事物的主宰, 人是决定工程的成败关键。所有的工程, 无论是城市小区建设工程还是开挖隧道的挖掘工程, 或是人造卫星升天的航天工程, 尖端的、简单的、伟大的、平庸的都离不开人的创想与实施。

如何将一支训练有素的人才队伍的聪明智慧与创新思维引导到施工工程的正确轨道, 如何将这只高效能的精兵强将锤炼成“打遍天下无敌手”, 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作为施工工程的项目负责人, 教育下属 (管理人员) , 首先是正确引导, 正面疏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把建好每项工程均与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安危、城市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使每位员工 (特别是农民工) 牢固树立“我们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的强烈思想意识、团结一致、努力拼搏、求实创新的远大志向与宽广胸襟, 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 勤奋负责, 真正做到这支队伍人人恪尽职守, 各个环节各司其职, 权利明确, 做到令出必行。同时为培养一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施工队伍, 施工项目负责人要以身作则, 以关怀员工生活为己任, 并做到奖罚分明, 严格各项施工纪律与施工规范, 不断开展各种切实可行的劳动竞赛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4“三检”制度

施工的关键是进度和质量。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及教训得出:对于进度, 原则上可按施工组织整体计划执行。但作为某一施工项目而言, 现场与施工环境等各种情况千变万化, (如地质情况等) 如材料供应或设计变更在所难免, 绝对不能采取模式化, 可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安排、布署。施工质量能否得以保证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完成每一道工序。施工方首先要严格自身质检制度, 为确保施工质量, 严防豆腐渣工程出现, 必须要做到严禁偷工减料, 自觉贯彻执行“三检”制, 即:自检, 专检, 互检。通过严格的自身三检和层层检查把关, 方能进入下一步工程工序。

5 资料管理

一个项目的管理, 除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认别, 还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资料的管理。任何一个施工工程项目, 从开始动工到最后竣工, 均离不开各种资料的贯穿、参照、及图纸的引导与标识等, 施工工程项目的验收, 随着项目的完成, 必须有个竣工全部资料的出现。竣工资料所包含的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施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 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等, 均要求我们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一一注意收集, 不许有丝毫的遗漏并及时归类存档。倘有遗漏, 将给竣工验收项目结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甚至是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

6 成品保护

成品保护, 也就是竣工前的工程尚未最后验收, 或者最后一道工序完工后稍不留神, 或不可避免的一点破坏 (或损坏) 都会从整体上, 即破坏了美感又带来了整体竣工验收的麻烦。所以, 对于成品保护, 须采取主动防范与被动防范相结合的做法予以保护。所谓主动, 即采取相应的相关方法甚至强制性的制度, 比如一幢成品楼地面养护几天后方能进入等规定。所谓被动防范, 即采取相关的防碰撞、防污染等手段来保护成品。

7 施工安全

在本文题目 (三) 中施工现场管理提到安全生产等诸类问题, 这里再继续论述以供探讨。

现场签证管理研究 第2篇

一、现场签证的概念

笔者认为这一工程费用称之为现场签证费用比较妥当。若称之为预算外费用, 则其范围大, 涵盖面比较广泛, 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 现场签证费用只是它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 确切地说, 现场签证费用是指施工图及施工图预算以外, 在施工过程中因工程实际需要而必须进行的各项工程及其耗用的工料和其他费用。一般是由施工企业详细做出记录, 并有现场监理人员签证, 以此作为编制预算办理结算的依据。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 现场签证费用属于预备费的范畴, 一般来说不能超过工程总价的1%。

二、现场签证与设计变更的严格划分

一项工程的建设要有施工图, 犹如设计人员的一部作品, 由于受各种条件、因素的限制, 往往会存在某些不足, 这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加以修改、完善, 所以要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但须注意的是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是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的。属于设计变更范畴的应该由设计部门下发通知单, 所发生费用按设计变更处理, 不能由于设计部门因为怕设计变更的数量超过考核指标或者怕麻烦, 而把应该发生变更的内容变为现场签证。

另外, 工程开工前的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工程完工后的余土外运等费用, 严格说来也并非属于现场签证的范畴, 而是由于某些建设单位管理方法和习惯的不同而人为地划入现场签证范围以内。

三、现场签证的管理

施工企业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有关现场签证费用随时做出详细的记录并加以整理, 分门别类、尽量做到分部分项或与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分开;现场签证单多的要进行编号。同时注明发生时间, 施工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建设单位或监理公司的现场分管监理人员认真加以复核, 办理签证并签字注明日期, 若有改动部分要加盖私章, 然后由主管复审后签字, 最后盖上公章 (即“两章一签”) 。

一般现场签证均是由建设单位管理人员 (或监理公司的监理人员) 负责。要求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整个基建管理程序以及各项费用的划分原则, 把握住哪些属于现场签证的范围, 哪些已经包含在施工图预算或设计变更预算中, 不属于现场签证范围。以“守法、诚信、公正、科学”为活动准则, 使现场签证准确无误, 如实反映工程的实际。其次,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各个部门之间互相制约, 使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堵塞管理上的漏洞, 防止扯皮现象的发生。在签证过程中尤其是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 准确无误原则。工程量签证要尽可能做到详细。不能笼统

含糊其辞, 以预算审批部门进行工程量计算方便为原则。凡是可明确计算工程量的内容, 只能签工程量而不能签人工工日和机械台班数量。

2. 实事求是原则。

凡是无法计算工程量的内容, 可只签所发生的人工工日或机械台班数量;但应严格把握, 实际发生多少签多少, 不得将其他因素考虑进去以增大数量进行补偿。

3. 废料回收原则。

因现场签证中许多是障碍物拆除和措施性工程。所以, 凡是拆除和措施工程中发生的材料或设备需要回收的 (不回收的需注明) , 应签明回收单位, 并有回收单位出具回收证明。

4. 现场跟踪原则。

为了加强管理, 严格投资控制, 凡是费用超过万元以上的签证, 在费用发生之前, 施工单位应与现场监理人员以及造价审核人员一同到现场察看。

四、现场签证费用预算的编制原则及处理方法

1. 因为现场签证费用是整个工程投资的一部分, 所以该费用预算的编制及结算应与正规的预算编制原则和程序相一致;

其中执行的定额、基价及取费标准也应与主体工程所签合同规定相吻合。应该克服那种不管合同, 只根据施工企业等级制定一个综合系数, 而且几年不变的做法。

2. 工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设备, 其供应原则及办法也应与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相一致;

其材料价差的处理也应符合国家以及地方的现有规定。

3. 按照国家的规定及国际惯例, 现场签证费用的审核应由现场监理工程师负责。

但根据我国的现状, 由于监理工程师对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存在差异, 还是应由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把关为宜。

4. 对拆除性工程的旧材料、旧设备以及措施性工程中所发生

的一次性使用材料、设备, 原则上应由建设单位的材料和设备供应部门回收;且回收所发生的费用由回收部门承担。施工单位凭回收证明, 与预算审核部门处理其相关费用。如建设单位不回收, 则施工单位会同建设单位的有关部门现场鉴定、摊销、折价后交给施工单位, 并在预算中扣除其价款。

5. 现场签证费用不论是施工单位, 还是建设单位或者监理公司均应抓紧及时处理, 以免由于时间过长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6. 无论是施工单位依据现场签证单所编制的预算还是建设单

位或监理公司进行审核, 必须注意签证单上的内容与设计图纸、定额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否有重复之处, 有了重复项目内容必须予以剔除, 因为有些工作内容虽然没有在图纸上反映, 但含在定额之中。

另外, 在处理地下障碍物拆除工程时, 应注意拆除物已按现场签证处理, 所以应扣除原招标或施工图预算中已给的土方开挖量, 避免重复计算。

综上所述, 只要在工程建设中各方面都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就一定能管好用好现场签证这笔费用, 真实反映工程的原貌。

参考文献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第3篇

施工材料按定额取费分为主材和辅材, 按施工合同材料供应方式分为甲供和自供。涉及材料方面的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技术员、材料员、库管员、班组长等。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流程 (以自供材料为例) 为:施工预算—采购计划—采购—验收—入库—库管—出库—使用—回收。施工材料在工程造价里占有很大的比例, 对于施工单位无论主材由谁采购, 主材的管理一般都由施工单位负责。材料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施工结算的高低。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控制主要是量和价两个方面, 下面从五个方面来分析现场的材料管理。

1 材料预算的编制

施工预算由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 编制注意事项:

1.1预算编制要在设计交底, 图纸会审后进行。施工技术员应熟悉合同、设计说明书、施工图、标准图集、规范和定额。核对施工图设备材料表中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材质, 避免材质规格不清楚以及设备配件的重复采购等。

1.2各项物质除了数量还有进场时间要求, 量大的需要注明分批进场时间要求。不常见的材料或者需要特殊加工的材料要在备注中标明。

1.3预算编制要和图纸及施工任务安排相结合, 首先技术部门进行统一单位工程划分, 并把划分好的清单告知采购部门, 按划分的分项领料, 防止材料混乱, 一般施工预算跟施工图纸目录一致, 但编制采购计划需要汇总, 汇总时应按施工任务划分。材料的类别按设备、主材、辅材排序。

1.4预算数量要求, 一般公司都根据企业定额对各种材料的消耗量做一个规定, 如, 主材数量准确率100%, 材质规格准确率100%, 辅材数量准确率95%等。施工预算数量编制参考图纸、定额、施工经验;采购计划的编制以及材料员的采购工作一定要和技术员密切的沟通, 防止采购错误。

2 材料的验收和入库

材料进入现场后, 库管员要会同技术员、材料员对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材质、单价、金额进行核对清点和外观检查, 同时核对合格证、材质单和说明书, 核对无误、符合要求的材料办理入库手续。如果需要监理或业主确认的材料, 材料到场要共同验收。有需要进行理化检测要及时检测并作好标记, 尤其是各种合金钢的区别, 合金钢和碳钢的区别特别重要。对于材料的分类存放要特别注意, 哪些在库内存放, 哪些在院内存放, 还有按设备、仪表、电气、工艺等分类等, 总之进入仓库的每个材料都要受控。

3 材料的出库和使用控制

施工现场主要从量方面控制, 尤其是项目含材料费的工程, 如非标设备的制作安装。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 可以采用限制领料和承包模式有效控制现场施工耗料。采用限额领料的施工班组领料应根据施工预算在材料部门办理领料手续, 尤其注意库管员要核实材料和施工部位相符, 尽量不能代用或混用, 班组领料的数量要根据材料种类、施工情况、班组情况酌情分析领用, 防止丢失、损坏或者是领了临时不用。对于班组的材料管理, 领用应该有专人负责, 使用过程中要及时和专业技术员沟通, 领到现场的材料无论是数量还是材质如有不符及时反映并办理退库手续。

4 施工现场材料的盘点

定期的盘点材料的采购情况和库存情况能准确的反应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情况。检查施工现场的材料使用、存放情况更能反应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的水平。盘点分为定期盘点和竣工盘点。定期盘点主要是根据工程进展查看材料的库存能否满足施工需要, 在施工过程中, 因材料供应不及时影响施工的情况很多。竣工盘点主要是工程验收后, 工程剩余的材料及时办理退库, 对于工程剩余的废料组织回收, 对回收的废料进行挑选, 可以再利用的废料与不可再利用的废料分开存放。剩余材料应由项目经理会同材料员、施工技术员及有关人员进行分析。是因工程正常节约或设计余量大造成的剩余材料, 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剩余材料, 如:施工预算不准、采购不按计划或设计变更等, 为今后工程管理提供经验。有些人误认为盘点工作主要是竣工盘点, 实际上笔者认为竣工材料盘点是对平时材料管理的总结和检查。平时的材料盘点关系到施工进度、施工成本以及施工组织及变更情况。

5 现场材料容易出现的问题

5.1材料的丢失

由于材料管理的疏忽, 每个工程都有可能出现个别材料丢失的现象, 也许是当时找不到, 也有始终找不到了。这种情况出现较多的是设备供货厂家配带的零部件, 原因可能是备品、配件没有具体到某个责任人, 我们公司针对备品备件专门制定了一项制度, 是关于备品备件的移交、管理和使用的, 推行之后基本避免了丢失现象。

5.2材料的混用

如:碳钢管子的标准 (GB8162、GB8163、GB5310、GB6479) 这些看起来外观一样, 即使是光谱分析也不能分辨, 只能在进场验收时做好标记;阀门的型号材质、壳体材质和阀心材质, LCB和WCB等等。管件的标准壁厚150LB、300LB、1.0Mpa、10S、20S等等。

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往往在安全和工期之后, 但施工成本控制中材料是重中之重, 承接一个项目的目的就是实现利润, 那么施工单位就要保证在安全和工期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利润, 必须重视材料管理。现场材料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 伴随工程从始至终, 材料管理涉及人员并不是很多, 但需要的是责任心。

摘要:每一个建设项目的施工任务就是把材料、设备进行吊装和焊接, 现场材料不仅关系到项目成本也关系到工程质量, 材料的流程管理关系到工程组织各个方面。项目经理不仅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成本控制材料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材料管理从量的方面控制更为重要。

关键词:施工合同,定额,限额领料,盘点

参考文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M].顶士昭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2]何伯森.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惯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施工现场管理研究 第4篇

关键词:现场管理,原则,组织,安全,质量

施工过程, 是一个将美好的设计蓝图变为现实的过程, 也是一个问题不断凸现的过程。任何一道工序的失误, 都有可能威胁到整个工程质量。因此, 我们在项目管理中, 要重视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把握管理要点, 进而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1 施工现场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1) 思想上认识不足。

不少施工单位十分重视质量管理, 但是在管理过程中, 却混淆了质量管理和现场管理的概念, 将现场管理当作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认为做好了质量管理, 就没有必要紧抓现场管理。如此, 对施工现场的混乱置之不理, 给更大的隐患埋下了伏笔。

2) 施工现场混乱。

施工现场混乱, 建筑材料胡乱堆积, 工具随意摆放, 工人懒懒散散, 随意作业。私拉乱搭电线, 随意摆弄机器。并非无章可循, 也并非事先没有做好工作计划, 只是, 混乱的管理下, 所有的规则都成了摆设。这种现象, 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相当普遍。

3) 员工素质偏低。

一直以来, 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文化层次普遍较低, 技术人才较少, 再加上近期的较突出的“用工荒”问题的困扰, 用工单位在用人上更不敢挑剔, 许多未经培训的人员被招收入岗, 若再不重视岗前培训, 那么, 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将大大提升, 使得安全问题也困扰着施工单位。

4) 不安全因素密集。

建筑行业属于高危险性行业。现代建筑多为高层建筑, 常需露天进行高空作业, 劳动强度大, 生产过程复杂, 安全隐患多。尽管如此, 还是有施工单位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没有严密的生产制度进行保障, 再加上施工人员的素质低等因素, 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给施工带来不良影响。

2 施工现场管理原则

1) 基础性原则。

要做好施工现场管理, 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 如会计工作、定额工作、业务核算等, 这些工作非常基础, 却也是现场管理工作一个组成部分。

2) 综合性原则。

所谓综合性原则, 就是不应将管理中各项事务孤立开来, 分别管理, 而应该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全面管理, 不断地将工艺标准和管理标准落实, 从而实现整体优化。

3) 动态性原则。

施工现场中, 环境和条件都在不断地变化着, 管理也应适应这种变化, 进行动态管理。各生产要素在动态变化中重新组合, 管理者要时刻注意这种变化, 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对可能地隐患及时排除。

4) 群众性原则。

虽然管理人员积极排除干扰, 努力理清现场管理工作的思路, 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但是, 现场管理的整体目标的实现, 还是得依靠所有的作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够完成。管理人员要重视每一个岗位, 帮助每一个作业人员完成自我管理, 从而争取到对现场管理工作的配合。归根到底, 现场管理工作依赖群众素质的提高来完成。

3 施工现场管理要点分析

科学有效的现场管理, 能够及时清除施工现场的隐患, 为建设项目价值的顺利实现提供管理保障。具体说, 施工现场管理要把握4个要点:

1) 组织机构管理。

组织机构是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合理地构建组织机构, 有助于充分发挥管理功能, 进而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科学的组织机构设置和高效的管理体系是确保工程项目每个环节、工序、流程顺利完工的前提。

2) 安全管理。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安全问题贯穿始终, 安全管理为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我们应对生产过程中的人、事、物进行跟踪控制, 及时发现不安全行为或状态, 将其扼杀, 不给隐患留下可趁之机。所谓“预防为主”, 隐患的萌芽状态, 就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最佳时机。这个工作, 不是几个人注意就可以做到的, 需要所有人的参与, 所有机构重视才能完成。因此, 有必要从认识上着手, 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 让大家从思想上对那些不安全的因素重视起来, 要人们明白, 这不是危言耸听, 是实实在在的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的行动。我们要坚决地对私搭乱接电线现象说不, 要对违禁使用生产设备的行为严厉制止, 紧抓落实, 防患于未然。安全管理遍布整个项目的始终, 也应随着生产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不断地适应客观变化的生产活动, 在不断的历练中提高自己的安全管理水平。

3) 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和设备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其价值不菲, 占用了工程造价中过半的比例, 其品质好坏直接决定了建筑物质量的高低。采购人员在购材时, 应仔细斟酌, 保证买到的材料质优价廉。施工前, 我们要收集货源信息, 对材料进行研究, 保证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在发放施工资料前, 还要制定好材料需求计划, 按需发放, 杜绝浪费。在施工中要根据现场的进度, 适当调整材料的进场用量, 严禁多余的物资在现场堆积。此外, 还应注意到, 水泥和钢筋等材料, 一旦受潮或腐蚀, 将影响使用, 应避免不当保管造成材料毁损。

4)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而测量控制是质量管理主要的管理方法。施工前, 相关技术监理人员要对建筑物的尺寸、误差、高程等信息进行确认, 并在施工中随时检查测量, 及时发现并处理其中不合要求的地方, 立即通知施工方进行整改。指令文件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 将施工单位的建筑任务以书面的形式传达, 以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实验控制为材料和工程品质提供了可信的技术指标, 将现场的材料进行物理、化学性能的鉴定, 实验所测得的数据是评判质量状况的依据。

4 结语

施工的现场管理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方方面面, 其具体而精细的工作为工程顺利高效地完成提供了保证。企业现场管理水平也是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优秀的现场管理, 将企业决策层的项目目标意识, 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达成共识, 全过程、全方位地实施到工程的每一个方面, 最终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永盛.浅析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J].城市建设, 2010 (5) :39-40.

[2]陈波.浅析目前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 2010 (11) :61-63.

[3]李建清.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J].科技资讯, 2009 (3) :15-16.

生产现场的物料管理 第5篇

物料管理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飞机制造业,围绕生产制造,协调不同供应商之间的协作,控制物料流动的效率。作为生产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料管理涉及采购、库存控制、生产计划、仓储管理等诸多内容。随着精益生产模式的出现,生产物料管理开始受到汽车等制造行业的普遍关注,不少企业尝试借助更先进、高效的物流设备、信息系统等手段,提高物料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实体经济受到金融危机强烈冲击的情况下,物料管理对于制造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值得探寻的深刻价值。

本期专题采访到了几家在生产现场物料管理方面提供成熟设备和服务的企业代表,共同介绍、分析目前一些成功的应用实例,以期为更多的行业用户提供启发和借鉴。

标识管理:企业现场管理的重要元素 第6篇

关键词:标识管理,企业现场,重要元素

一、标识管理的目的及作用

标识管理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 为了便于管理、提高效率及减少质量安全隐患, 而在相应的岗位或区域设立标识, 便于规范管理。标识作为信息存在的一种方式, 是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有效方法。

标识管理的作用:优化工作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方便资产管理;减少质量安全隐患, 使各项工作繁而不乱、井然有序。

二、标识的种类

标识的种类有很多, 一般生产型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区域标识:如物料区、返工区、通道、检验区、加工区、设备区、工具区、消防区, 等等。

(二) 产品标识:

如产品名称标识和检验状态。产品名称标识如产品型号、数量等;检验状态标识如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待检品区等。

(三) 设备管理标识:

如设备运行标识和设备编码标识。设备运行标识如维修中、停用、运行中;设备编码标识是根据设备的名称、功能、型号及规格进行编排管理所做的标识。

(四) 安全、消防标识:

如灭火器的安置及使用说明、使用状态标识、安全通道的示意图、逃生图标等。

三、企业现场标识管理中的普遍问题

根据多年来对企业标识检查的经验, 企业在标识管理上往往会存在以下问题 (以出口服装企业为例) :

(一) 标识与实物不符。企业检验区内, 容器上产品检验状态标识为“合格品”, 实际产品为“不合格品”。

(二) 标识不全。企业仓库货架上部分物品无产品标识、检验状态标识。

(三) 标识用语不规范。

企业生产车间不同区域的产品检验状态标识不统一。如企业检验区内, 同一产品标识有的是“不合格品”, 有的是“不良品”等。

(四) 企业对标识的管理不重视。

企业对现场标识管理存在虎头蛇尾现象, 主要表现为:企业初设标识时, 标识清晰醒目, 以后因企业发展情况、变更现场安排时, 现场标识未及时更改。如原缝制13组标识上现在为4组在此生产;原包装区现为成品堆放区, 等等。

(五) 企业对标识的管理不到位。

企业无长效标识管理机制, 责任人员检查不到位。如灭火器已不在绿标范围。

四、如何充分发挥标识的作用

(一) 企业应规范标识内容

1、规范区域标识。

企业应合理规划生产现场布局, 各区域应清楚标识。如仓库、裁剪区、缝制区、整烫区、包装区、检验区、检针区、成品区、安全通道等。

2、关键工序操作要求应重点标识。

企业应重点做好关键工序的相关标识。如检验区的状态标识 (合格品、不合格品、待检品等) 、检针区标识 (未检针、已检针等) 、原辅料仓库产品名称 (大货料、样品料、库存料、供应商名称、生产款号、数量、颜色、客户名称等) 及检验状态标识、成品区的产品名称标识 (出货批号、出口国家、唛头及客户名称等) , 不合格产品标识应醒目, 避免与合格产品混淆。

3、企业应做好各工序操作人员的标识培训工作。

企业员工是产品的直接责任人, 只有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 才能更好地执行标识管理的各项规定, 所以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尤为重要。

4、企业安全、消防设施应醒目标识。

安全、消防标识涉及到人身安全, 是企业标识的重要环节。企业安全、消防标识应简洁、醒目、容易理解。企业安全、消防标识的内容有:灭火器的使用说明、使用状态标识、安全通道的示意图及现场安全通道的设置标识 (如用斑马线与其他区域隔离、逃生图标等) 。

(二) 标识设计原则。

企业标识设计应简洁、明了, 易于识别。如安全标识、不合格品标识、关键工序标识应非常醒目, 用色以“红色”为主。通道、区域标识、合格品标识应简洁、明了, 用色以“绿色”为主。

(三) 企业应持续对标识进行维护

1、当企业现场生产工序位置发生变更时, 应及时更正区域标识、状态标识、产品标识等相关标识。

2、当企业仓库货架上的原辅料发生变更时, 应及时更正产品标识。

(四) 企业应定期进行现场标识检查。

企业在进行标识管理时, 应制定标识检查计划, 由专人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现场标识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五、结语

化工行业现场管理 第7篇

首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勇于发现问题。每名员工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工作环境和相对固定的工作程序中都容易产生一些固定的思维模式,受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会故意或不故意的漠视现场的一些问题,这时就需要用一些方法去打破员工的这些固化的思维模式,比如管理者现场清扫点检活动、红牌作战等。

作为管理者要正确的引导员工,鼓励员工发现问题,不要以现场问题点的多少来评价现场管理的好坏,而是以现场问题点改善的比率来评价,这样有助于员工培养开放的心态,培养员工发现问题的习惯。

当然,发现问题还要有合适的问题发现知识,一般化工现场的问题点可以分为以下的8类:

1)整理类不合理

定义:区分必要品与不必要品,不必要品进行处理;

不合理现象:无法判断物品的种类及数量、过期品、过量品、废品,缩小、剪短、不必要动作行为、多余的程序等;

2)整顿类不合理

定义:防止必要品过剩或不足,方便存取;

不合理现象:没有明确标示品名、没有指定明确的原位置、没有标示出最大、最小量、订货点、在库量、人、机、物状态不能一目了然等;

3)基本条件不合理

定义:清扫、紧固、注油、更换等基本事项;

不合理现象:油量不足、油污染、油种不明、油种不适、漏油、供油嘴污染、油桶污染、油桶破损及变形、保管不良、污染、破损、泄漏、水平标示不清等;

4)微缺陷不合理

定义:目前影响不大,日后会扩大的小缺点,(随着时间及量的积累,会造成大的影响的小缺点);

不合理现象:残渣、生锈、污渍、破裂、弯曲、变形、晃动、脱离、倾斜、磨损、腐蚀、链条、异常音、发热、振动、变色、压力、电流、味道、堵塞、固化、积累、脱落等;

5)发生源不合理

定义:故障、不良、灾害、污染发生的部位;

不合理现象:泄漏、流淌、溢流、飞散、润滑油、燃料油的漏油、流淌、溢流空气、气体、蒸汽、蒸汽排气及泄漏水、冷却水、废水漏水等;

6)困难部位不合理

定义:妨碍人的行动的部位;

不合理现象:机器结构、罩子、配置、槽子、器械位置、方向、界限 (正常范围) 标示、给油孔位置、结构、配置、高度、排油口、机械配置、阀门类、开关、手柄位置、压力表、温度表、油量表、水分表、真空表等的位置不良等;

7)不安全部位不合理

定义:对人产生危害或有潜在危害的部位;

不合理现象:凹凸部位,基座的损伤、破损、磨损、急倾斜、扭曲,防滑条的脱落、腐蚀,亮度不够、位置不良、罩子污染、保护设施等破损、防爆不适合、保护罩脱落、露出、并联安全装置、紧急刹车、吊车、起重机类的钢绳、挂构、刹车等、特殊物品的保管、溶剂、有毒气体、隔热材料、危险标示、保护工具等;

8)其他不合理

业务复杂、麻烦、程序复杂、顾客不满、顾客不便等;

现场改善的第二步是要善于改善问题,光发现是不够的,只有把问题都解决掉才能对现场有帮助,化工行业的现场改善一般也分成以下的几个步骤进行;

1)开展针对环境的5S改善

通过对现场环境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活动,提高员工的素养,解决现场明显的问题点,通过5S改善建立员工改善的信心;

2)开展针对设备的‘初期清扫’活动

在这个阶段重点针对设备开展清扫点检活动,发现和复原设备的微缺陷,通过清扫和复原使员工关注设备,关注设备的微缺陷;

3)发生源、困难部位改善

通过上一个阶段的清扫,使员工产生了希望能把清扫的效果维持下去的期望,这时就需要开展‘发生源、困难部位’的改善,发挥员工的智慧,通过污染发生源、操作困难部位的改善维持上个阶段清扫的效果;

4)制定清扫、注油基准书

通过前三个阶段的不断循环推行,现场能得到一定的相应的改善,这时需要制定一些固化的制度,将前期获得的成果巩固,巩固后再按前三个阶段的步骤不断循环推行,逐渐提高现场的管理水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车展现场管理】相关文章:

北美车展08-21

重庆车展09-01

车展总结范文05-20

车展活动搭建合同08-07

车展出差总结范文08-21

车展参展协议范文05-28

车展会展合同范文05-28

车展展位要求范文05-28

车展参展合同范文05-28

车展活动申报范文05-28

上一篇:东北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下一篇:项目管理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