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中学语文教学

2024-05-07

乡村中学语文教学(精选12篇)

乡村中学语文教学 第1篇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的要求不高, 但农村的学生还是怕写作文, 就是大多数教师对此也是束手无策。农村的孩子见识面窄, 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惯用方言, 表达能力不佳, 事实真是这样吗?我想, 关键还在于我们是否善于利用农村资源优势, 加强作文教学。以下是本人在农村教学中努力用过的几种方法:

一.注重观察,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 第一需要观察, 对于任何事物, 必须观察准确透彻, 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 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 认真思考, 便会发现, 乡土题材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绝的。利用课余时间, 我带学生到安龙招堤、大水井村去郊游, 只见到处是连绵不断的山峦, 漫山遍野的山花, 成群结队的鸡鸭鹅;高楼一幢幢, 房前花果香, 屋后树成行……这天然的动物园、植物园, 不正是写景状物的好材料吗?养鸡喂鸭、种菜锄草、钓鱼捕蝉……这生趣盎然的生活体验, 城市孩子怎能有呢?而那多姿多彩的乡俗民情、婚丧喜事, 更容易让人窥见人间百态……在整个考察过程中, 我充当了导游角色, 适时给予介绍, 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春游结束后, 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 他们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 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

二.强调口心如一, 加强作文表达练习

第一, 坚持普通话交谈, 使语言规范化。

为了帮助农村学生克服方言的影响, 使语言规范化,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我告诉学生, 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 这“口”其实就是普通话, 要求学生当好“翻译官”, 变“土”为“洋”, 使方言变为规范化语言。课堂上, 我用普通话讲, 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课间, 师生皆用普通话交谈。我还要求学生把普通话带回家里、带到社会, 时时处处坚持说普通话。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的普通话变得流利了, 作文中的语句也通顺多了。

第二, 先说后写, 边读边改, 改后再抄。

在作文教学中, 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 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知道,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 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 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因此, 每次练习, 我都强调学生先想好了再说, 说通后才写下来, 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通过这样的训练, 使学生逐步达到“心口如一、口手如一”。

第三, 多向评议, 互相欣赏, 共同提高。

大家都知道, 兴趣和自信是作文的最大内驱力, 这种内驱力除了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 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因此, 在习作指导过程中, 如何抓好习作讲评对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习作的目的及要求灵活采用同桌或小组互读互评、小组轮读、推荐习作、集体交流、评选佳作、优秀习作展评等评议方式, 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学会欣赏、学会修改, 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加强指导练笔, 让学生变知识为技能

“中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 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 当学生有了写作材料, 并学会了使用规范化语言时, 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把“书本”与“乡土”紧密联系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指导学生写有“洋味”的“乡土文”, 逐步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使作文能力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 利用农村资源优势, 加强、整合、优化作文教学是乡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只有从农村的实际出发, 根据农家孩子的特点, 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良好习惯, 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题材与阅读和写作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才能促使他们把知识变为技巧, 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乡村中学语文教学 第2篇

一、乡村教师要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

1.创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沟通理解。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表现出来。主体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客观上不对等,主观上平等民主的关系。客观上的不对等指的是学识的不对等, 但在主观上教师要视学生为与自己平等的社会成员,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实现情感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成为一个和谐的教育场,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学习的潜力得到发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根据学生基础与特点,实施分层教学。以人为本,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每个学生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个性,而且由于各自的智力、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其英语学习情况必然也千差万别。因此,为了使英语教学适应于学生的不同情况,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实行分层教学,给每一个学生必要的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时间,促使有差异的学生普遍发展。

3.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由表现是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没有自由的学生,在教学中就谈不上主体参与。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加的,是英语学科实践活动和英语知识认知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所担任的角色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这就要求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在课堂上,教师就要真正突出精讲巧练,不搞“满堂灌”,从课堂的`主角位置退下来,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不要把知识作为思维的结果去教,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作为思维活动的主体去实践。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活化为生活实际,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场所,真正成为学生锻炼听、说、读、写能力与发展智力的场所。

4.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了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必须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符合英语学科的认识规律,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探索教法,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符合英语学科的认知规律。教学的意义首先应该是教学习,即让学生知道怎么学习,进而善于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知识本身,又是训练思维的材料。教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探索规律,学习和掌握简捷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学习策略。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自觉主动和科学有效地学习。

二、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1.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2.善于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使自己与世界联系得更为密切。学生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 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4.培养自我创新能力。自我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特别是对我们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来说,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去总结,才能不断地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英语学习的方法对于学习英语来说将事半功倍。

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 要注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英语教师就要特别注意研究学习英语的规律特点和方法,让学生会学与学会。

教师的教法应符合学生的学法。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学生要采用不同方法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听、说、读、写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各种感官协调活动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教师要有效使用直观教学手段。教师不仅在讲新课时要有计划地以新带旧,使新知识和旧知识有机结合,而且要指导学生复习。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乡村中学英语语音教学初探 第3篇

关键词:语音教学;初学者;拼读;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80-0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初中英语教材已不再是零起点,自从2001年起,全国各地均开设了小学英语教程。但是小学英语教学地区间以及学校间发展极不平衡,以笔者的所在学校为列,由于所在地为西部不发达地区,虽然小学开设了英语课程,但由于师资极度贫乏,一些村完小无法开设英语课,即使开设也无法保证质量。开学初笔者做了一项调查,笔者担任两个班教学任务100名学生只有几名返项乡农民工的子女学过英语,有一点的英文基础,还没占到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其余的都没接触过英语,26个字母还不认识。2009年秋季广西统一使用了小学衔接版的外研出版新标准英语教材,这给初中英语起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那么语音就显得异乎寻常的重要,语音的教学也就成了首当其中。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言语技能的基础,所以学习语言必先从语音开始。正因如此,现行中学英语教材把语音教学安排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初一年级,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好良好的语音语调,具有单词拼读能力,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预习能力、自学能力、及初步运用英语真实交流的能力打下好的基础。然而,目前实际的乡村中学英语语音教学的效果与以上目的相距甚远。

因此正确掌握英语语音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为了能帮助学生顺利过好英语学习的第一关——语音关,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单音教学与字母、音标结合

语音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单音音素,与此同时还要教学字母的读音及书写。音素的发音是和字母的发音与书写同步进行的。英语虽然是拼音,但是英语有48个音素,只有26个字母,音素和字母不吻合是英语的一大特点,所以首先必须学习国际音标,这是英语语音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用48个国际音标代表48个音素,用国际音标给字母、单词注音,就会大大方便语音教学。采用“音素、字母、音标同步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做法是先教字母的发音,在教字母的发音时,将字母的发音分解为音素,同时教每一个字母注音。这样就把字母教学、音素教学与国际音标的教学结合起来了。第二是把音素、音标、字母的复习与课文中出现的单词相结合。这样,学生既学好了字母、因素、音标,又学会了拼读,为下一步学习单词、句子打好了基础。

二、要尊重知识的迁移,抓住重点,让学生初步感知

学生对母语的学习和掌握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英语的学习。因此,在语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对英语、英汉的音素进行适当的比较,注意字母与音素、字母与音标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发现、联系、对比、总结、归纳的认知学习和迁移学习以及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尽快形成见词就能拼,能拼就会读的拼读能力。如:英汉相似的音的比较:y-/i:/、r-/r/、w-/w/、h-/h/、gm//等,英英相似的音的比较:/i:/-//、//-//、/s/-/c/、/v/-/w/等;字母与音标之间的联系:如部分元音字母、大部分辅音字母都与其相应的元音音标、辅音音标形似:如p-/p/、f-/f/、h-/h/等。

三、逐步培养拼读能力,掌握记忆技巧

学习单词时要同时向学生介绍英语的拼读规律,使学生逐步做到“见词能读音、会读就能拼”。如何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呢,首先要告知学生音标和音素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适时地教授字母在单词中的一般发音规律,帮助他们建立音型之间的联系,以及拼读单词的意识,开始时尽量做到每教一个单词,都将词中的字母对应音素标出来带读;而后逐步过度到让学生自己拼读,并在一学期内始终坚持让学生用一初步掌握的拼读规则判断所学单词的读音。如,教字母a在开音节的发/ei/的情况,初了列出已学过的name,Kate,game,grade,lake词外,还增加了如hate,late,bake,date,fate,rate,save,wave等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词,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的读音规则进行发音,使学生逐步运用拼读规则去学生词、记忆生词,同时扩大了词汇量。这是学好英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接着逐步介绍开音节、闭音节、弱读音节中的元音字母组合读音、辅音字母组合读音等,这对于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

四、听清模仿与规则对比相结合

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语音,主要途径是在教师的发音或英语录音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模仿。听是学习语音的第一步,先听清楚、听准确、听仔细、听充分,才能了解音的音质、音色、音长、音响等。所以先听音,后模仿,听清后发准音,这是语音教学的基本步骤。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语音语调不好,是由于听得不够,未听仔细,没有听清就模仿所致。所以教师应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教师或录音提供的标准语音语调,而且要听清、听准、听熟,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模仿。

对于学生感到困难的语调,仅模仿还不够。必要时应辅以适当的规则讲解和对比。讲解规则与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和语调的要领,具体把握好发音限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对比主要有两种:英汉语音对比与英语语音之间的对比。英、汉语音对比是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发音和汉语发音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在对比中掌握规律,获得模仿的主动权。

五、单项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在英语语音教学中,进行音素、音节、单词的发音与拼读等单项语音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仅靠孤立进行某种单项语音教学还不能培养英语语音技能,这是因为音素、音节、单词等不是表达思想的完整单位。表达思想,进行信息交流,要通过句子和更大的语言单位——语段去完成。因此,应该在语流中进行语音教学。在整体的句子里学习语流现象,才能真正学好语音。那种忽视句子整体语流现象,甚至认为英语语音教学就是教会48个音素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

语流教学是通过句子把英语语音中所有的现象,包括音素、拼读、重音、弱读、节奏、停顿、声调等统一起来进行的教学,也就是英语语音的整体教学。

在语流中进行语音教学不仅要训练发音、拼读,而且要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调中的一系列特殊现象,包括语流中的连续、同化省音、失爆等综合掌握及运用的能力。只有将音素、拼读等单项语音教学与语流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流中学习英语语音、语调,才有利于学生获得英语语感,利用正确的语音语调从事交际活动。

六、语音语调与朗读语感相结合

语感是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核心,英语语音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英语语感为目标。怎样培养语感?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通过持久的语言实践练习。对于初学者,能用一些chants来训练也可以让学生感知语音的韵律和美感也是很有帮助的:

Look at the cat.it is fat.

Look at the pig.it is big.

Look at the monkey.it is funny.

Look at the mouse.in my house.

朗读和背诵,都是很有效的英语语调实践活动,也是大量输入、积累、储存英语和语言素材的手段,更是在语流中熟练英语语音语调、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所以把语音语调与朗读、背诵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培养英语语感,是掌握英语语音的最佳手段。

七、集中教学与长期训练相结合

英语语音教学起始于字母教学,26个字母的发音、书写是启蒙阶段的教学重点。

乡村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第4篇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微笑”是爱的物化, 是真诚的结晶。在教学中, 我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 从内心流露出笑容以感化学生。即使是对犯错误的学生, 我也很少严厉的批评, 而代之以分析沟通, 建立一种平等的气氛, 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批评也是一种爱。这样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在以认真为核心, 以宽容为形式的教育教学中, 我与学生清除了师生之间的对立心理, 营造了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不是例行公事了, 而有了一种求知的欲望, 令人感到欣慰。

但不久这种感觉就消失了, 我发现学生只对语文课实实在在的知识感兴趣, 而对语言的积累及思维的培养仍养不成好习惯。对阅读与写作, 一部分学生仍是望而却步, 另一部分学生虽自我感觉良好, 但他们思维的相对单调和对材料把握也很单薄。同时, 学生对生活的冷漠, 更令人心寒。在一次班会上, 我对此有了深刻体会, 学生那零零落落的掌声, 听来让人刺耳。对别人的赞美表扬, 为他们鼓掌为何会出现如此情形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他们的心灵出现了偏差,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淡化了。长此以往, 学生会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扭曲的心灵会比愚蠢更可怕。如何激起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我探索着实行了第二步。

二、用掌声打造语文课堂

我在班级中实施了“课前十分钟精美奉送”活动, 让课前在对精美文的赏读中度过。于是, 我找出了一些书报、杂志开始精选美文警语, 如一篇精美的散文, 一段心灵的感悟, 一个曲折的故事, 一首美丽的小诗……我边读边进行点评, 对情感、语言构思、写作三大要素逐一分析。有时灵感忽现, 我也会即兴给学生来上几句, 一来二去, 学生渐渐有了兴趣, 读写笔记的语言慢慢丰富了, 思维也有了提高。两个星期后我宣布:由教师选读改为学生选读, 并根据教师对文章的分析思路, 对文章做简要分析。按座次轮流来, 每人都有份。登台时掌声欢迎, 回位时掌声欢送, 是向朗读学生表示赞赏, 表示感谢。

布置完后, 学生都兴高采烈, 积极响应, 课堂上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蹦乱跳的生命, 有理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 内心世界都潜伏着积极向上的要求, 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 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锻炼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上述活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 学生的语言丰富了, 思维活跃了, 对作文不再害怕了, 有的学生的性格开朗了, 上课敢回答问题了。而且, 掌声使学生提高了写作能力, 使学生学会了宽容, 学会了新生。因为有掌声, 学生看到了成功, 增强了自信。

语文课是否改变一下教法呢?对这个问题, 我思索了好久, 决定施行第三步:先学后教。

三、先学后教

这就是让学生先去读, 去做, 去翻资料, 对课文进行自我分析, 自我理解, 互相讨论, 做到以“自我”为中心, 取人之长, 解决问题存留疑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 将大量时间还给学生, 将他们推向自主学习的轨道。教只是“点播”“引导”, 点开学生的疑点, 引导他们进入课文境界, 领略学习的苦乐及解开疑点的幸福。教师的观点只是学生的参照物, 学生在与自己所学对比的同时, 就会明白学习的思路、方法以及应如何去阅读文章。课改后, 学生兴趣高了, 课堂上新观点屡屡闪现, 令人欣喜。

课改后, 上课的步骤就成为: (1) 先在前一天布置下节课的内容、重点内容。 (2) 学生预习、讨论。 (3) 讲与精讲, 强调一课一得。 (4) 课堂小结。最后, 我干脆将课堂小结也还给了学生, 让学生自己总结, 一节课讲了什么、重点是什么、本节课思路是什么、分析问题的方法是什么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

乡村中学语文教学 第5篇

摘要: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是每一个中学英语教师探求的目标,尤其是乡村英语教师。而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主要从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学生学法,和巩固教学常规等方面来探讨如何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模式。关键词:组建,高效,乡村英语,课堂模式

一直以来,乡村英语教学都是学校的弱势学科,乡村学校学习英语的氛围不浓,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并不重视英语。在进入初中以前,很多学生很少接触到英语,缺乏英语基础知识,英语教师就必须从26个字母的发音及书写一步步开始教学,一周的英语课时间有限,乡村学生又没有时间和经济条件在校外学习英语。面对这样的现状,乡村初中英语教学必须高效的利用课堂,争取而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达到预期目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怎样才能建立这样一个高效的中学英语课堂?

首先,我们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

乡村初中英语的情况很特殊,大部分学生小学阶段从未学习过英语,直接进入到初中阶段的正规学习,而这个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这段时间的英语学习非常重要,一定要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多层次,转换师生角色。

作为一名教师,上课前必须对这节课的知识有清楚的认识,重难点突出,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循序渐进,由易入难,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整合教学内容以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例如在讲初一的句子单复数变化时,设计的练习如下:1).This is my book.2).That is my book.3).This is my watch.4).This is a watch.5).This is my family.用学过的句型举例,既复习就知识又引入新语法,从名词单数变复数的一般情况逐渐到特殊的变化规则。在教学中,活动也可以有很多形式例如采访,角色扮演,续编故事等,通过这些活动检测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毕竟英语始终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例如在上初一7单元how much are the pants? 时,就可以让每个组的学生扮演商贩和客人进行对话表演。

2.上课要有激情,有趣味。

对工作有激情,对英语教学有激情,站在学生前更要有激情。我们的激情能感悟学生,特别是在锻炼学生读的能力时,可以像李阳疯狂英语一样要求学生做到五个“最”,几年下来一定能影响学生,甚至影响他们对其他学科的态度。我认为,一个老师上课有趣应该作为教师一个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尤其是我们英语学科,乡村学生最容易从心理上拒绝的学科,课堂是否有趣已是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学生喜欢上你的英语课,你就已成功了一半。如果我们的课堂死气沉沉,鸦雀无声,我们千方百计地为了学生而辛苦准备,但他们还不理解,又能怎样呢?我在上初一的单词拼读时,就喜欢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初一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3.要及时反思,优化教学方法。

课改后,我们学校要求教师利用学案反馈的情况进行第二次备课,但即便这样在课堂实践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备课越来越完善呢?我认为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是最重要的一环。反思课堂教学的细节,学生的兴奋点,有效的激趣方式;反思不成功的地方,尤其反思学生接纳不好,问题较多之处,由此改进教法,改善教法,提高效率,长此以往,就所谓为“经验”,能应付自如,自由地即兴发挥。即兴发挥的另一个保障是课前反思。例如,问题的设计,知道了还要问吗?练习的设计,会了还需要继续做吗?再例如,我上的是第几节课,上一节课老师是以做为主还是以讲为主,那么相应地,我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还是适当突出一下自己的作用?长此以往,经验丰富,教学智慧便可随时体现,表露。

其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优化学习方法。

众所周知,在现在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但大部分学生学习死记硬背,有些学生甚至不识音标,不会拼读单词。往往按照单词的字母顺序像读电话号码那样反复背诵,书写。结果,学生的努力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学过的单词念不准,新的单词不会念,加上作业过多,越学越吃力,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害怕,厌恶,甚至抵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有目的地去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优化他们的学法,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我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单词拼读的趣味。

对于单词,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招。我的方法是每个单词先拼读后,鼓励学生自己拼,错了不罚,读对加分,分声调读,每次交完后按着大声小声的游戏进行巩固。

2.文章朗读的美感。

语文朗读好了会给人一种美感,英语又何尝不是。训练学生英语的朗读能力,实际上是训练学生正确的朗读背诵习惯。试想,短语读分家,句子总破句,停顿不正确,能让人感到美吗?实践表明,朗读的培养最终结果是学生背诵能力的极大提高。我个人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您若对学生的朗读背诵不满意,不妨把文章分短些,多训练快读句子,或者让学生当成中文来朗读,这样应该会对他们有很大帮助。

3.瞬间速记。

记忆始终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武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瞬间速记是提高听写效率,打造英语基础的有效手段。瞬间速记方法有很多,例如:一分钟记忆法,填空记忆法等。也可以用口诀记忆的方法,便于学生记忆。例如:Be动词的用法口诀:我是am你是are, is跟着他她它,单数is,复数are,not加在be词后,提前大写就疑问。

4、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下的学习方式

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在当今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已成为主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信息进行思考,同时,转变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更大的发挥。教师充分利用录音机、投影机、电视、网络等设备和技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利用录音提高学生听说能力;运用图片、投影创设情境;运用录像教学丰富视觉形象,渲染会话情景已经是我们大多数中学可以实现的教学手段。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丰富,题材广泛且新颖,反馈及时等特点,通过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们多一些选择的机会,他们可进入任意英语教学网络接受远程教育,让他们自主地进行活动,扩充自己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网上学习,巩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第三,落实教学常规,抓好课后的复习巩固。

有人说教师上课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乡村英语教师更是如此,英语是一门语言,必须做到听说读写一样都不差。若我们不落实好这几种能力的训练,课堂上再怎么高效都白搭。因此,我通常将这些任务具体的安排给小组长,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竞争的特点,让兵教兵,把自己解放出来,让自己轻松教学。至于课后复习,实践证明让学生及时积累,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英语的好方法。

浅谈新形势下的乡村中学英语教学 第6篇

随着教改如火如荼开展,板式新颖、图文并茂,可操作性强的中学英语教材走进了中学课堂。新教材在理念体系、形式和构造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是我们不断探索和摸索的过程。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以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把新教材,新思维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积极参与,在这种新形势下,给我们乡村中学英语教师带来了机遇,也富有挑战。

二、乡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乡村中学的学生素质整体偏低,尤其是英语

在小学学习时,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小学教师大部分属于原来的民办教师,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开设的课程仅限在语文和数学两门,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学习过程的单调泛味,使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不感兴趣。在当今的农村小学只有部分学校在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由于师资力量的问题,英语课必须不作为一门像语文、数学那样的主课,这样学生对英语不重视。家长也更加无能为力,学生到了升入初中七年级时,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很低,与《新课程标准》刚学的基础知识相差很远,乡村中学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感到难度很大。

(二)乡村中学的教学设备施,硬件设施落后,跟不上《新课程标准》的步伐

(1)大班级教学。学生語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取决于课堂交际机会的多少,而课堂交际机会的多少则取决于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小班化教学是理想的英语授课模式。但是现实国情决定中国乡村中学实行小班化不现实,难以普及。因此,事实是所有的乡村中学的班级人数近80人。

(2)教学设备不俱全,甚至落后我所在学校的英语教师的教学设备仅仅是一台录音机,在上课时用来给学生录音,就连教学大纲中要求配套的教学挂图也没有进入课堂,这与县级、市级初中相差很远,如我在县级、市级听了几堂观摩课,他们都使用了电教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学生们能亲眼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对学习的兴趣。

(三)主动教学和口语教学难

教材注重的是语言运用交际能力,语法知识教学不是精讲范畴。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师生互动,这就是所谓的互动教学。大班级,人数多,学生英语基础差,让学生进行Pairwork、Groupwork,完成新课程的任务教学,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现代英语教学需要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和处理教材内容,要求学生用英语参加课堂实践活动。但在乡村初中,口语教学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问题。

(1)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 农村初中学生在小学时大部分未接受英语启蒙教育,到了初中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课内的一点听说训练难以在课外的到复习巩固。

(2)教师口语水平偏低。目前不少初中英语教师属“半路出家”,英语口语水平偏低,语音语调不准确,不能流利自如用英语教学,这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很不利。

(3)班级人数过多。培养听说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每个学生都有应有足够的听说实践机会,而现在绝大多数乡村初中班级,学生人数过多,教师很难组织有效的口语训练活动,因此学生开口实践的机会很少,口语能力提高缓慢。

(4)听英语的机会太少。说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听的实践基础之上,而由于教师的口语水平低,电化教材设备较差等种种原因,学生听英语的机会少。

三、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普遍存在的现状及困难,谈谈我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教改的实施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现代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应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培养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更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自己的角色,学生是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的主要角色,是主体,而教师则是:

(1)积极参加者——真诚投入活动,发表意见或建议。

(2)帮助者和指导者——在词汇,语法或、表达方面提供帮助。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3)语言把关者——这在语法或测试练习中尤为重要,充当演员,做好呈现;充当编导,创设情景,当好观众,监督指导;充当裁判,注重反馈,这充分地改变了原有的主导地位。

(二)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差的特点,开展一些课内、课外活动

课内、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法宝。根据学生身边现有的一些资源,让学生人人都能参加到实践活动中去,能取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通过观看片段的方式,能充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学生就更喜欢谈论他们的爱好。

(三)针对口语教学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对策

(1)坚持用英语教学,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用英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说的示范,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说的能力只有通过“说”的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起来。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开始学说时学生会有点紧张、害怕、害羞,教师应热情鼓励,及时帮助,适当引导,鼓励学生说下去。

乡村中学语文教学 第7篇

一、营造创造性思维氛围,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乡村中学的师资整体水平较低, 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被动, 对学好英语缺乏兴趣和信心,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 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所以, 首先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1. 尊重学生,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情和才智能力, 实行课堂教学结构的开放, 进行平等的双向交流, 使学生对课堂的创新活动采取积极的态度, 产生强烈的参与需求, 树立责任心。有利于创新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活动, 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颇具深远意义。要经常对学生讲“Trust yourself!”“Never give up!”等激励性的话语, 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比如, 每次英语课都给学生至少5分钟的时间, 让他们轮流表演或演讲。经长期坚持训练, 学生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 而且不时有精彩的表演。

2. 不断刺激, 激发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 改进课堂教学, 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充分发掘“以趣激学”的因素, 运用多种直观形象手段, 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兴趣。比如, 引导学生将wave, water, wash, well, wet, wind, wine等单词的意义与首字母的“形”联系起来, 作形象记忆;根据构词法作比较记忆;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等等。这样, 学生觉得学有趣味, 学有规律, 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主动去探索词的构成规律, 科学地记忆词汇。有了兴趣, 学生才会不懈地追求新的东西。

3. 提供机会, 让学生积极参与。

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根本。仅仅有创新的观点而没有把这种观点转换成积极的语言行为, 只是走了第一步。只有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 思维才能进一步被激发, 运用时才能达到灵活自如, 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才能被培养和发挥, 蕴藏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集体教学和小组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二、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1.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成分, 这种思维形式不依常规, 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传统教学中, 学生的思维往往因循守旧, 受思维定式的局限, 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习惯的影响, 让他们学得活, 用得活。针对某些语言现象或语言材料, 可设计一些训练题, 让学生一题多解, 一题优解, 最大限度地以旧引新, 以新复旧, 呈现、学习、复习、巩固、运用语言现象,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 begin, finish, come, arrive, reach, borrow, lend, buy, open, close等, 在复习“花钱”的句型时, 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同动词, 如cost, pay, take, spend等的不同表达法并要求分别造句, 使学生的思路灵活, 举一反三,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

2. 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 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成分。英语课堂教学中, 在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 扩大知识视野, 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 加强朗读训练, 不断培养语感, 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猜想并尝试解决问题。可通过设计语音练习、词义猜测题、完形填空等进行训练。通过学习,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经验, 但有些学生易受先前经验的束缚, 缺乏创见, 造成消极的思维定式。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设计一些思维训练题, 克服负迁移, 发展正迁移。如学习情态动词后, 可设计这样一题:Shespent as much time as she could ____ (go) over her lessons若受思维定式的影响, 有的学生可能填go, 而答案却是going, 因其中包含spend…doing的结构。

3.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 编制适量思考题让学生从同一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 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可通过编制句子理解题、阅读理解题、课文讨论题等来进行训练, 有利于发现问题, 引导和调动积极思维。学生在讨论、思考问题时, 思维积极活跃, 既调动了他们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的积极性, 又训练了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三、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听说读写技能结合起来

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融进听说读写活动是一个既自然又有用的方法。听是接受性活动, 但同样可以培养创造性。例如, 听了一篇短文, 要求学生把听到的内容用对话形式表达出来, 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更能培养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说是培养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活动形式。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 You are in a boat on a lake.You and your friends are going fishing.You fall into the lake, but you can't swim.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又如, Do you like riding in a fast or slow car?Why?Suppose you will have a week-long holida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等等。这些都对学生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在阅读中, 分析文章的主题、大意、人物性格等, 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分析、综合和抽象等思维方式。写可以说是各种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

综上所述, 作为教师, 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 要将创新教育理念和本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将英语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活动, 积极探索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活动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英语创新教学的核心。为此, 在英语教学中应设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让乡村中学美术课堂“活”起来 第8篇

一、因地制宜教学, 贴近学生实际

在农村, 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山与水, 高高低低的树, 田里青青的农作物和形形色色的房屋建筑, 这些都是我们美术活动课创作的源泉。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指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多种材料进行可能性的尝试, 学生对这样的艺术活动一定感兴趣。“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罗丹论艺术》) 。

在广大的农村随处可见的东西如树叶, 夏天和秋天的时候, 树叶是那么的可爱。除了欣赏课可以带学生去看外, 还可以把树叶带回来, 用树叶来贴画各种物体, 既经济实惠, 又能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 对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又如秸秆 (现在好多农民艺术家用秸秆做的挂画和工艺品在市场上非常火爆) , 可以先让学生提前收集整理, 然后通过拼、摆、粘、贴、连等各种方法做出图案或工艺品造型, 既生动又有趣;再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花布的花样日益繁多。为此, 布贴艺术造型教学, 也是农村美术教学的好方法。学生可利用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布角废料, 剪贴出不同题材的布贴装饰画。这不仅丰富了美术课程资源, 而且可以让学生用布贴画扮亮教室、居所。由此可见, 只要用心挖掘, 总能发现一片新的天地。

二、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满足学生需要

新教材内容丰富, 贴近学生实际, 在编写上降低了难度, 增加了趣味性。但是如果仅仅只是给学生教授课本内容, 毕竟课本篇幅有限, 辐射面较少, 加之乡村学生信息来源较闭塞, 会使学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 以教材为出发点, 发掘衍生许多与教材内容相同、相似、相近的辅助材料, 既极大地丰富了教材, 又是课本内容的延续和完美补充, 这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于教材的二度开发, 一取决于美术教师的责任心和涉猎的广泛与否。教师涉猎广泛, 对教材能够吃透, 达到举一反三, 自然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积累, 收集与每一课内容有关的材料, 这些材料有图片、实物、绘画、动画、视频等, 可以是教师享有, 可以是历年学生的作品, 还可以是当地所拥有的材料, 只要是课堂上用得到的, 我们不妨都拿来用用。如我们上绘画类型的欣赏课时, 教师自己平时的一些画作, 曾经收集的别人的作品、绘画书籍等都可以作为对欣赏课有益的补充。二取决于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现在有些农村中学比较落后, 但也有部分学校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比较齐全。我们可以从学校实际出发, 尽可能地利用这些资源, 发掘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材料带进课堂。学校的校墙, 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涂鸦;学校的走廊过道, 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挂在上面;有一间小小的教室就可以开办个画廊, 定期让学生进行书画交流;或者把学生制作的“土色土香”的手工集中起来展示, 达到开发校本文化之目的, 既丰富了校园文化, 又锻炼了学生, 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美音结合新教法, 渲染艺术气氛

美术与音乐的融合。之前, 美术课和音乐课是各属一家的, 但是现在上课时我们可以把美术和音乐融合为一体。进行授课时, 打破“课堂安静的掉根针都听得得到”的规律, 使音乐与美术课同步进行, 让学生得到视觉和听觉美的全面感受。理论上我认为不管是欣赏课、实践课, 还是手工课都可以在音乐声中进行, 我们可以在空灵的音乐背景声中讲解;在感人的旋律中欣赏;在美妙的轻音乐中手工;同时有了音乐的陪衬, 能很好的渲染课堂的艺术气氛, 会使课堂变得高雅, 体现美术教学的与众不同。而这些, 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更好;没有条件的, 也只是需要一个录音机, 几盘磁带而已, 但达到的效果会让我们很兴奋。同时还能让学生内在思想与感情得以表现, 进而发展他们的个性。而在动感和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挖掘美的内涵, 这是一个很轻松、很快乐的方法。

谈乡村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第9篇

教育管理部门重视力度不够, 社会重视不够, 乡村中学体育师资缺乏, 大都实行包班制, 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体育课一般被认为是副科, 体育教师很难被列入师资培训的范围内。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科学性、灵活性;体育考试项目的确定不够科学、灵活、全面。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学校没有运动场, 甚至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 更谈不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2 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2.1 传统思想的影响

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 受封建社会影响, 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 它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 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家长、教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 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 学生上体育课往往不思进取、好恶厌劳、能躲就躲、能逃就逃, 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 更不要说培养起体育兴趣了。

2.2 学生主动性不高

其一由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漠, 可以说学生就没有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想法;其二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 学生平时绝大部分时间被占用, 想玩不会玩;其三身体发展的性别差异大于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男女学生在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 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 而且男女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不同, 往往受情绪影响而淡薄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2.3 教师因素

受传统教育的束缚, 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 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 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 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有些体育老师甚至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 而且经常讽剌、挖苦、斥责学生, 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于是, 学生缺乏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

3 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3.1 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 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 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 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 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 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 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丧失学生的自信心, 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扼杀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表现欲, 用爱心去保护学生的表现欲, 激发起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和兴趣。

3.2 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新课标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 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创新功能, 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在第一时间给予首肯, 会激发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3 采用“启发式”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面临许多困难, 这是一个客观现实,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 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 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 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 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 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 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 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 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 此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 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教师优美的示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4 利用竞赛方法, 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说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 “强强”对抗赛, “弱中”追逐和“中强”追逐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 都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失败是成功之母, 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 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3.5 充分利用场地、器材, 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不足是农村教学突出的问题,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 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 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 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效果的主要因素,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 充分利用场地、器材, 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4 建议

(1) 农村学校体育改革要解决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不管是教师还是教育政策制定者, 必须勤于学习。

(2) 有关部门应尽可能地建立创新机制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3) 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要勇于探索, 因地制宜, 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拓展新的教学空间。如农村有山、有水、有着城市所不具备的大自然, 让学生去爬山不会比枯燥的跑圈运动量小。

总之, 体育具有别的学科和别的事物所不具有的乐趣, 否则, 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人类要如痴如狂的从事体育运动的现象了。要想缩小城乡差距, 除领导重视外, 体育教师应加强义务学习, 还要创造条件, 因地制宜, 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拓展新的教学空间。及时更新观念, 挖掘学生的潜力,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 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劳动。

摘要: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特点入手, 结合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 分析乡村学生对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 提出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 并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个人观点, 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作了一点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乡村中学,体育教学,兴趣

参考文献

[1]严军:《体育教育心理学》, 神州出版社, 1993.

[2]钟启泉、季浏,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8.

[3]季浏, 朱学雷:《体育社会心理学》,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4]陈孝禅:《心理教育问题引论》, 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

乡村中学语文教学 第10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乡村中学,改善措施

一、化学实验于乡村中学的现状

化学是一门密切相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自然科学, 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以实验为根本点, 通过对实验所呈现的现象的进行观察分析, 总结提炼出结果规律, 或以实验对现有的理论进行验证分析。在化学发展的历史中, 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贯穿始终的, 尤其是化学进入了现代时期, 实验更是成为了化学研究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实验对化学的起到的关键作用是无可否定的, 而处于我国农村区域大部分的普通中学, 由于种种的原因, 导致化学实验的地位与其重要性却不甚匹配。有研究表明, 教师对于实验的重要性的认可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但是实验课的开设率却极低, 在对普通50所乡村中学的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 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是采用“理论”方式来学习实验, 只有29%的课堂实验能正常的开设, 而探究性实验更是几乎没有。

二、现状成因分析

(一) 我国现存的公共教育方式和理念是导致此种情况的决定性的因素。虽国家提倡素质教育, 但应试教育及其前身 (科举制度) 在中国有着超过一千年的历史, 历史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加之中国教育规模太过庞大, 难以改革, 所以在大部分农村中学仍是应试教育的实质。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 学生需要分数来提高竞争能力以获得名校、高校的机会, 学校需要升学率来证明教学质量, 化学实验无关于考试的分数, 无关于升学, 所以也就造成了思想上认同实验的重要性, 却难以在行动上予以重视的奇怪现象。

(二) 农村中学的设施和师资的不足是最重要的原因。首先,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差, 学校建设资金不足, 财务的压力较大, 导致实验设施不完善, 有的没有专门的实验室, 有的甚至实验仪器或者药品也存在缺失的现象。其次, 教资力量薄弱, 实验通常由化学老师承担, 并没有专业的实验员。一次班级的分组实验, 需要大量的准备以及相对繁琐的收尾和记录工作。化学老师在完成讲授教科书任务后, 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准备, 所以大部分实验采用“讲”而不是“做”的方法, 只有少数简单易行的实验会实际操作。

三、改善措施

随着学校教学设施的逐步完善和素质教育的推广深化, 虽然化学实验在有些农村中学中的状况有所改善, 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甚至有些方面是急需改进的。经过上文分析, 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科思维营造积极有利的条件, 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一) 完善实验设施建设, 保障持续性投入。实验环境、仪器、药品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基本必须条件, 完善的硬件设施是安全有效的进行实验的保障。学校领导要深刻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 积极取得上级的支持, 以加大对实验的资金投入。学校有关部门应对现有设施进行普查, 补全课程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 并尽可能建立专门的实验室, 创造安全适当的实验环境。完备仪器药品管理系统, 损坏的仪器要及时报修或更新, 缺失的药品随时补充。规范化实验室使用守则, 进行实验设施使用监督, 确保资源的投入能做转化为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 提高实验教学的专业性, 甄选典型实验, 利用各种途径补充教学。由化学任课老师全面承担实验课, 时间上是不允许的, 因此学校应设置实验专员, 对实验课单独开设, 实验课可由化学教师辅助实验老师进行, 以提高信息的流通性, 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其次要对化学实验进行筛选, 除去不便操作、危险性较大的实验, 选取可以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验进行。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 对不能现场进行的实验, 进行补充教学。例如对试验周期长或者危险系数大的实验进行视频展示等。

(三) 更新教学理念, 强化师生对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教育绝不是仅仅是“你讲我听, 讲完下课”这种粗糙的模式, 而是一个学习中发现疑问、并不断求索的过程。化学课程中实验便是学生探索的道路, 通过实验, 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感性的认识。学校方面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打破只重视理论教育, 而忽视动手实践能力的误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实验的正确认识, 让学生从潜意识中认可实验是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四) 建立实验考核制度, 使实验教学系统化, 规范化。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及其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化学实验的考核评价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制度。实验课程的特殊性, 决定了其考核并不能仅依靠试卷成绩, 需要进行一个综合的测评。考核成绩应是平时的实验成绩、最终的实验考试成绩以及较为简易具有实验课特色的笔试成绩的有机结合。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学生需要的是一种全面的评价体制, 杜绝“背的好就是成绩好”这一片面观念。

四、总结

在化学科目中, 理论与实际的相互验证之处便是实验, 实验是化学的基本。乡村中学受限各种因素, 并不能有效的开展化学实验课程。找到问题原因, 分析并解决是十分必要的。改善乡村中学里化学实验课程开设所遭到的困难, 需要学校在各个方面努力协同合作。同时,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乡村学生的求索性思维和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真正的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和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清理.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情况调查报告[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2 (4) :39-40.

[2]夏文兰.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4 (12) :170.

[3]刘知新.对“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化学教育, 1991 (3) .

“蔡琴音乐教室”落户肥东乡村中学 第11篇

本次来兰的十八位演奏家都有着在国外留学、教学并参加国际知名艺术院团演出的经历,同时也是中国青年爱乐乐团各个声部的首席演奏家。在音乐会中,演奏家们通过独奏和重奏的形式,全面展示专业的音乐表现力和完美娴熟的演奏技巧。此次活动也正式开启了甘肃大剧院与甘肃省歌舞剧院联合发起的2014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帷幕。

别以为学校文艺表演就是几个艺术拔尖学生的专属舞台,如今,在重庆不少中小学,文艺表演成了全班同学的集体活动。近日,在重庆市艺术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会上,市教委主任周旭表示,要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艺术课程开课率达100%,要让艺术教育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

周旭表示,近年来重庆各学段相互衔接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基本建成,但农村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不足、教学质量和效率不高,学生艺术活动参与面不够广泛、艺术教育师资短缺等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制约了中小学艺术教育功能的发挥。

“艺术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周旭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艺术课程开课率应达100%,有条件的学校应按总课时11%开设艺术教育课程,普通高中应规定保证艺术類必修课程6学分,中等职业学校结合专业开设艺术类基础性必修课,提高开课率和艺术课程实施质量。

在考察重庆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后,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了赞赏。他说,重庆艺术教育做到了面向人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展示美,这是艺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推进艺术教育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改进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同时建立多渠道评估体系,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发展。

乡村语文教学困难多 第12篇

一、学生的基础薄弱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学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其本身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语文这门学科, 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 而不是某一时来了兴趣, 认真听了几节课就能学懂学好的, 中学语文教学往往与学生小学的语文基础分不开。而乡村小学教师年龄趋于老龄化, 特别是一些乡村小学, 只有几位教师。这些教师中有的根本没学过拼音, 也不会讲普通话, 更谈不上标准, 其教学方法往往很传统, 经他们培养的学生能流利地拼读吗?能轻松有美感地朗读吗?能写出有时代气息的文章吗?据统计, 七年级学生写短短几句话的请假条都成问题的, 占到4%。面对这些学生, 初中语文教师也不知从何下手, 这样的教学主体, 初中语文老师又怎能不感叹语文难教呢?

二、学生的阅历、积累有限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靠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老师传授的东西, 更主要的是靠课外积累而来。乡村学生生活圈子是很狭窄的, 他们的视野束缚在农村, 对于农家生活虽很熟悉, 但对外面新事物了解甚少。99.5%的家庭没有电脑, 80%以上的家庭没有藏书。家长大多数在外面拼命打工赚钱, 也往往忽视了从小要开阔孩子的视野, 多阅读课外书籍来丰富孩子的知识面。他们片面地只要求孩子学好课本知识, 而现在孩子们的课余假日, 视线基本上被五彩缤纷的电视节目或网络游戏所吸引。生动有趣的动画片, 惊险刺激的武打片, 迷雾重重的侦探片, 凄美缠绵的言情片, 让他们目不暇接。能有多少学生能静下心来读几篇文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对他们来说太高深, 甚至四大名著有哪些, 都有将近5%的学生不能回答上来;西方文学名著更是不合其口味, 一问摇头三不知。缺乏丰富的阅历, 缺少课外的积累, 何来阅读写作能力?而乡村中学目前最差的就是阅读能力, 我曾统计在2009年上期的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中, 阅读占了37分, 其中得分20分以上的只占到40%, 基本上在20分以下, 以这样的阅读能力又如何能学好语文呢?

三、乡村中学设施不齐备

语文教学必须借助一些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 如投影仪、幻灯机、光盘等, 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领悟语文中的美。如《周庄水韵》若以课件或幻灯机制作出周庄水乡的全貌, 通过感官效果更能领悟周庄在不同季节所拥有的不同韵味, 大大胜过了教师的大费口舌;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若能辅以录音, 那康桥的柔美, 诗人的依依不舍就能表现得更到位。这样既让学生领悟到了语文的美, 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岂不两全其美。但目前乡村中学的这些设备根本不齐全, 录音机还是坏的多, 好的少, 更不必说必要的光碟、录音带等。光靠一块小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又如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呢?

四、教师本身素质难以提高

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占非常重要地位的, 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 同时也要不断“充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需要。但目前中学教师队伍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不到20%, 其余均是中师毕业。那么教师队伍就应该要不断钻研专业知识, 还需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提高性的培训。可目前乡村中学教师收入偏低, 养家糊口还勉勉强强, 各种各样的考试、培训已让老师感到囊中羞涩, 哪有更多的钱去购买教学有关的设施、电脑等东西, 而学校也没有公用的经费来改善这一些, 致使教师虽有心却无力充实自己。教师的素质难以提高, 已有江郎才尽之感, 教学方法老套, 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素质又如何提高呢?

五、考试方式令教师不知从何入手

中考语文考试分为三大块:基础知识积累、阅读、写作。其中只有阅读有一篇古文来自课内, 其余全部是课外知识, 以这种考试方式来看, 考察的是学生的能力, 而涉及课本知识的并不多。那么教者在课堂上是去教授课文为主呢?还是去培养学生多读、多写的能力为主呢?如果既要教授课文, 又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读写能力, 那时间又从何而来?这也是让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 我们天天在大谈教学改革, 改来改去其最终目的还只有一个———考试, 这也正体现了应试教育的一个极大弊端。“考试”就像是一根指挥棒, 而学校也以考试来检测老师和学生, 谁敢不围着指挥棒转呢?谁又敢把语文书束之高阁呢?

上一篇:幼儿园趣味性数学课堂下一篇:听力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