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培训教育实践论文

2024-05-30

升级培训教育实践论文(精选10篇)

升级培训教育实践论文 第1篇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项目

专门设计了《卫生士官问卷调查表》。该表分两大方面、21个调查项目、70项具体内容。

1.2 调查方法

采取用相同问卷进行调查的方式。在调查之前, 工作人员对所调查的项目内容进行必要的解读, 提出正确的填表方法。要求调查对象独立填写表格并现场收回。

1.3 统计处理

对3年来回收的多名卫生士官问卷调查表逐一进行清点, 核实填表人数和填写项目, 分基本情况、受训经历、其他情况、培训建议4个方面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调查结果

2.1 基本情况

主要指入学前的个人情况, 包括6项内容:一是部队驻地。来自新疆部队和疆外部队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的学员, 分别占36.1%和63.9%;二是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 分别占43.4%和29.5%;三是士官等级。以一级士官和二级士官为主, 分别占47%和44%;四是任职情况。主要在团卫生队和师 (旅) 医院任职, 分别占51.2%和26.5%;五是从事工作。主要从事卫生员和卫生班长工作, 所占比例分别为63.3%和26.5%;六是任职时间。以5~8年、3~4年和1~2年居多, 分别占33.7%、31.3%和22.9%。

2.2 受训经历

主要指入学前个人受训情况, 包括10项内容:一是培训单位。主要以卫训队为主, 比例为50.6%;二是培训专业。以综合培训为主, 占53.3%;三是培训时间。以6个月和3年为主, 比例分别为68.1%和9.6%;四是时间落实。主要以完全落实和基本落实为主, 分别占66.9%和27.1%;五是讲课教员。以专职教员为主, 占57.2%;六是培训方式。以理论与实验教学结合为主, 占74.1%;七是临床实习。专门安排和在工作岗位实习为主, 比例分别为39.8%和29.5%;八是教学管理。以严格管理和比较严格管理为主, 分别占62.0%和29.5%;九是培训效果。以满意和较满意为主, 分别占55.4%和36.1%;十是其他培训。参加过短期培训、进修及未参加培训和进修的学员分别占22.9%、12.7%和26.5%。

2.3 其他情况

一是卫生士官安心本职情况。以很安心本职为主, 占75.2%;二是作用发挥。以能发挥作用和较好发挥作用为主, 占63.8%和29.5%;三是领导重视。以很重视士官队伍建设和比较重视士官队伍建设为主, 占65.7%和27.6%。

2.4 培训建议

接受调查的卫生士官对本次升级培训提出了以下方面的建议:一是培训方式。要求加强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的学员占83.7%;二是对培训内容的建议。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应加强医疗护理技能的常规学习和部队常见病、多发病的学习。二是要求进行集中实习。三是希望通过培训取得军地承认的学历证书。

3 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的对象只是3年来参加培训的多名卫生士官, 虽不能说明军区卫生士官的全部现状, 但他们来自战区所管辖的西北5省区部队的军、师、旅、团、营、连各级卫生机构。从这一点讲, 本次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数据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信度的。

3.1 卫生士官基本情况决定了升级培训的主要内容

经过调查发现, 多名学员中以一、二级卫生士官为主, 他们多数在师 (旅) 医院和团卫生队任职, 依据任职的时间及技术能力从事卫生员和卫生班长的工作。以上情况表明受训的卫生士官年龄比较适中, 可以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较稳定地在部队从事医疗护理工作;多数卫生士官虽已经从事了较长时间的医疗卫生工作, 平时工作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但是他们的医疗护理理论基础还是在卫训队培训期间学习的, 因此业务水平相对较低。为进一步使卫生士官能够胜任各自的工作, 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以适应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和基层部队平战时卫勤保障的需要, 要通过升级培训, 适当加强学员对医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及相关技能操作的实践练习, 使卫生士官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各项护理操作技能, 能够进行急救、战救以及训练伤等的现场处理及预防, 能够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常规处理, 使之成为基层部队一线卫勤工作的骨干力量。

3.2 卫生士官受训情况决定了升级培训的模式

受调查的卫生士官虽有63.9%是经过卫训队、团卫生队和师旅医院短期培训的, 但也有46.1%的人员是经过地方院校与驻地医院培训的;有43.8%的人员接受了医疗、护理分专业的培训;培训时间为2~3年的占了19%。以上说明我军基层部队卫生员培训的渠道已多样化, 正由部队一家培训向依靠军地两方培训的方向发展;由单靠卫训队等对卫生士官实施的综合性培训向医疗、护理分专业培训发展;培训时间向2~3年的院校培训发展。

4 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也发现卫训队在对卫生士官实施培训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4.1 培训方式不够科学

有的单位培训只有理论教学, 而没有实践教学。学员在学完理论之后不能进行相关的实践, “纸上谈兵”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4.2 教学力量相对不足

卫生行政人员兼课的比率达32%。由于有大量的人员兼课, 使得上课人员无法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备课,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和教学设计, 影响了上课的效果。

4.3 临床实习情况比较差

临床实习是对理论学习的加深和体验, 同时, 也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动手操作的重要机会。对短期培训人员来说, 临床实习是非常必要的。但通过调研发现, 临床实习安排在工作岗位或没有进行专门安排的达60.2%。这些虽然不是基层卫生士官培训的普遍现象, 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卫生士官培训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令人不太满意的情况。

5 解决办法

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如下解决办法:一是建议进行基地化、规模化培训。通过部队卫训队培养基层部队所需的卫生士官, 是我军过去的一项措施。随着我军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军事卫勤装备的不断更新, 对基层部队卫生士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单靠卫训队的培养已不能满足部队的需求。同时, 为了能使卫生士官升级培训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提高卫生士官的培训质量, 解决卫生士官学历文凭等问题, 建议卫生士官培训走基地化、规模化的道路。二是安排集中实习。鉴于卫生士官学习完理论课程后, 相关单位并未安排他们到医院进行实习, 在工作岗位上2个月的实习并未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 建议除理论授课外, 集中安排学员实习。2个月的实习时间, 可以1个月安排在内科, 1个月安排在外科和急诊科, 以提高实习效果。

摘要:通过连续3年对我校多名卫生士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 我校卫生士官绝大多数在团卫生队和师 (旅) 医院从事卫生员和卫生班长工作。卫生士官来源渠道有一些新的变化趋势, 基层卫训队培训比较正规, 培训质量整体讲应当肯定, 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深层次问题。基地化办学、建立实习基地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理想途径。

升级培训教育实践论文 第2篇

一、营造责任文化氛围,把文化“输入”员工思维中

文化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也是实施科学管理的灵魂。油气集输公司结合自身主营业务特点,逐步探索特色“责任文化”,对企业愿景、团队精神、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分别作了细致的描述。凌海输油站是油气集输公司下辖的一个大队级单位,距公司总部驻地60多公里,主要担负着管输原油的加热、加压工作,“纵横千里的输油线上,散落在乡间荒野中的寂寞泵站”,是对凌海输油站最好的诠释。在干部员工中培育“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的归属感和“我与油气同创业共发展”的责任感,将油气建设成为充满亲情与友情、承载责任与梦想、见证和谐与发展的“责任之家”,既符合油气集输公司责任文化扎根基层的基本定位,也是紧密围绕凌海输油站位置偏远,安全管理风险大、保护管道责任重的直白表述;既是源于公司三十年发展的文化积淀,也符合凌海员工成长的现实需求。

输油站通过开展“责任大讨论”、“责任箴言征集”、“青年责任论坛”等系列活动,将“打造责任文化、培育责任员工、建设责任之家”的理念,渗透到广大员工的头脑中,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进一步认清面临的发展形势,树立积极的从业观和敬业意识,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中改进干部的领导作风,将干部的“责任”意识具体化为“父母心”,也就是对待员工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加强能力的培养,实现员工内在的成长,使员工的个人成长与输油站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理顺员工的情绪,积极为员工打造和谐相融的软环境;注重员工家庭建设,营造崇尚家庭美德的健康风气,培养高尚的家庭伦理道德观。还充分利用座谈会、班前会、演讲赛等形式广造舆论,明确“让油气在集输中平稳受控、不失斤两;让员工在岗位上诚信快乐、健康成长;让公司在发展中汇聚能量、创造和谐”的共同目标 ,有效增强了全体干部员工塑造特色企业文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增强全员责任意识,把文化“嵌入”员工行动中

员工是输油站发展的根本,员工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输油站管理水平的提升。在责任文化的实践和推进中,我们始终坚持“忠诚使命、忠诚岗位、忠诚企业”的团队精神,把着眼点和出发点落在基层员工,把提升岗位员工综合素质作为焕发输油站生命力和成长力的源泉。

创建“责任技术团队”,要求技术组人员增强到岗位履行管理责任、指导工作的质量,树立“只看记录不看实效是对管理责任的推诿,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是对指导责任的松懈”的责任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要求技术人员与基层班组挂钩结对,自己找项目、搞研究,提升管理效能。上报的“员工差别阶梯培训法”“高效输油参数管理法”均获得了上级部门的成果奖励。

靠实“党员责任承诺”,在党员中推行“两公开两评议一查找四结合”的责任承诺制度,形成领导“带”、机制“推”、群众“评”、组织“帮”的支部建设格局,即:要求党员向支部做出责任承诺并向员工群众公开,支部和员工群众分别对党员的履责情况进行评议,结合评议结果党支部帮助党员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指导整改。要求把责任承诺与“创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履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活动的开展,实现了“班班有党员,岗岗有旗帜,人人有样板”,使责任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在基层党建工作中。

助推“责任班组建设”。从员工情感认知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用责任意识抬高员工的工作标准,用团队精神激发员工活力,用“小练兵”、“小文化角”提高员工的技能,用“小伙房”、“小厕所”、“小绿地”等人文化的管理培育员工爱站如家、以站为家、动手建家的主人翁精神。“五小”责任工程的开展,把基层班组打造成为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充满激情与活力、执行坚决与彻底的企业细胞,让基层班组、岗位员工始终处在激情迸发、活力四射的最佳状态。

三、履行承诺责任践行,把文化“装入”制度约束中

输油站还充分挖掘“关注安全、关注环境、关注成长、关注过程、关注结果”管理理念的深刻内涵,不断优化各项管理机制,立规矩绘方圆,将文化的引领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

要求“属地全要素负责”。本着“自己的属地自己管,自己的效益自己创,自己的日子自己过,自己的工资自己挣”的原则,明确输油站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属地全要素负责管理,要求岗位员工立足所属工作区域、工作权限、责任范围及其工作任务,对管理和操作各环节中人的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工艺流程因素、非生产因素等所有能够产生影响或后果的因素开展识别、分析,研究制定相应制度、流程、标准、操作规程及措施,确保其执行落地,实现全员有责、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管理、全业务覆盖,在承担全责的同时更享受其成果,基础管理逐步由“干工作”向“管工作”转变。

开展“岗位责任绩效考核”。扎实推进管理岗位绩效考核和星级班站季度考评工作,明确各自属地,责任落实到人。输油站全面修订管理岗位职责,细化到每个岗位、每项常规工作。站长负责制定月度工作计划,副站长及技术、管理人员各自做好周计划,每周进行跟踪反馈与总结评价。加强各个班站日常管理与季度考评,实现制度、检查、考核三位一体。综合考核结果将与奖金发放和评先选优挂钩,同为管理技术人员、同在一个班组,考核结果不同奖金也会有所差异。

升级培训教育实践论文 第3篇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中山职院”)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结构特点,紧贴中山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实施“一镇一品一专业”专业布局,建成高度对接专业镇产业的30多个专业。近年来,学校依托现有优势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群),与专业镇(区)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在产业园区共建产业学院。在市政府提供前期运行资金和镇区政府提供配套建设资金、土地、房产的基础上,学校先后建成4所产业学院(即南区电梯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古镇灯饰学院和小榄学院),在产业学院共建过程中,各合作方积极探索理(董)事会制度下的“镇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着力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开展技能人才培养,深化社会服务,为中山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一、“校镇合作”产业学院发展基本模式

(一)“政校行企多方联动”模式

南区电梯学院是中山职院依托南区电梯特色产业链,与中山市南区政府合作共建的产业学院。南区电梯学院实行学校主导,研究院、电梯行业协会和电梯企业共同参与,政校行企多方联合的理事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理事长由南区办事处推荐人选并经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分别由中山职院和中国建筑科学院机械化研究分院推荐人选并经选举产生),师资力量由政校企三方共同提供,联合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产学研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电梯学院的办学内容主要包括学历教育、对外合作办学、社会教育培训、科技研发、社会服务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南区政府无偿提供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工业园作为学院实训基地,同时,南区政府设立电梯教学及科研扶持专项资金,每年向学院电梯专业提供10万元电梯教学及科研扶持资金,用以资助电梯专业人才培养、项目技术开发和产学研合作等。

(二)“校镇深度融合”模式

古镇灯饰学院是中山职院依托古镇灯饰特色产业园区,与中山市古镇镇政府合作共建的产业学院。根据校镇双方达成的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古镇镇政府在同益灯饰工业园为中山职院提供1.4万平方米的教学基地,古镇镇政府前期出资两千万元,中山职院出资600万元创建古镇灯饰学院,培养灯饰专业高级技能人才,服务古镇当地灯饰产业转型升级。古镇灯饰学院在管理体制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行业企业杰出代表担任董事长,政府、学校代表分别担任副董事长,各合作方有关代表担任理事,镇校代表担任院长、副院长。古镇灯饰学院以服务和创新引领古镇灯饰产业转型升级为办学目标,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古镇培养高技术、高技能灯饰设计与工艺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灯饰学院在开展大专学历教育的基础上,还面向当地农民工、企业员工提供中专层次的技能教育和短期职业培训。目前灯饰学院已初步形成了“镇校行企”多元合作的开放式办学模式,正在建立以灯饰学院为中心的古镇灯饰产业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校中厂、厂中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工作室、工场、市场三结合循环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批学生已于2014年9月正式进入古镇灯饰学院就读。

(三)“中高职三二衔接”模式

沙溪纺织服装学院是中山职院根植沙溪服装特色产业园,与中山市沙溪镇政府合作共建的产业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目前,产业学院院长、常务副院长以及由镇经信局局长兼任的副院长等人选已完成任命。根据双方合作办学协议,沙溪镇政府将沙溪休闲服装创意产业园内的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楼房,经过改造装修后提供给中山职院用于合作办学,产业学院通过与沙溪理工学校实施“中高职三二衔接”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育当地服装行业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沙溪镇政府以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的形式投入2 800多万元,合作企业通过设备捐赠的形式已投入650多万元,用于合作办学。根据规划安排服装学院将建成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于一体的服装设计、展示、交易平台。“中高职三二衔接”教育试点专业学生已正式入驻服装产业学院。

(四)“董事会体制下”模式

小榄学院是中山职院瞄准小榄特色产业及服务产业发展需求,与中山市小榄镇政府合作共建的产业学院。小榄镇政府将小榄商贸物流园区内已停办的实验高中经过整体改造装修后,用于校镇双方合作建设小榄学院。小榄学院根据当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较为集中的特点,规划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小榄学院定位于建成集教育培训、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办成小榄子弟的学历大学、小榄公民的社区大学、产业工人的培训基地、开放型大学教育体系。无论是工人还是村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其需要的课程。小榄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主要由小榄当地具有行业影响的知名企业领导或高层管理人员组成。产业学院发展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

二、“校镇合作”产业学院的管理与运行

产业学院探索实施“镇校企”多元投资体制、董(理)事会管理体制和校行企“六共”协同育人机制。一方面,与镇(区)政府及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另一方面,作为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办学实体,产业学院将办学重心、服务面向从区域城市下移至镇区,使得职业教育直接辐射至企业和社区一线。

(一)创新镇校企多元投资体制

探索实践混合所有制办学投资体制,将原来以市级财政单一投入为主的投资方式变为镇(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共同投资。目前4所产业学院共吸纳镇(区)政府资金投入4 000多万元,提供校舍场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吸引对口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通过股份、捐赠、租赁等方式进行办学投资。其中,设在小榄学院的中山市菊城慈善基金会,已募集到近两千万元职教发展及校园建设资金。镇(区)政府针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技术需求,将产业学院建设纳入镇区产业发展体系,对照产业发展对产业学院进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古镇和小榄镇还将产业学院列为镇区财政预算单位,为产业学院建设发展提供了常规性资金保障,解决了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二)构建董(理)事会管理体制

探索现代大学治理制度,实行董(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变校本部直接管理模式为董事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间接式管理。董(理)事会指导、评议、监督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改革等重大事项。行业、企业深入参与产业学院的办学定位确定、发展方向选择、专业设置等重大事项决策。聘任院长在获得充分授权条件下执行董(理)事会决策,负责产业学院的日常运营与管理。小榄学院董事会代表小榄镇政府和中山职院负责小榄学院的宏观管理。董事会成员构成市场化程度高,董事会主席(包括常务副主席)、大多数常务董事均为行业企业成员,他们在小榄学院董事会章程要求下履行职责,形成稳定的议事规则和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为小榄学院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三)实施校企“六共”运行机制

在多元投资体制和董(理)事会管理体制基本框架下,将学校单一运作体变为校政行企合作共同体,实施校政行企共同参与的人才共育、专业共建、师资共培、实习就业共推、共同创新、资源共享的“六共”协同育人机制,多方合作,共同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1. 专业共建机制

一是专业建设调整对接产业发展。产业学院针对镇区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在设置电梯、服装、灯具、电子等对口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物流、营销等专业(方向),以满足产业链发展的整体需求。二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岗位需求衔接。产业学院培养的人才直接为产业发展和企业岗位服务,董(理)事会对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及其过程、结果实行监控,进驻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确保人才规格与企业需求保持一致。三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依托行业企业,结合职业岗位标准,拟订各专业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标准等,依据标准组织实施教学。古镇灯饰学院牵头行业企业制定了“灯具设计、装配和制造”国家职业标准,南区电梯学院开发自动扶梯安装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及相关考核题库。通过行业企业参与课程体系改革和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更好地对接了企业需求。

2. 人才共育机制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学校三大合作主体优势,融合利用行业企业的生产性资源和学校的教学性资源,建立“校行企”高度协同、全程参与的人才共育机制。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技能课教学。实施工作室制、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产业学院共引进20多家企业建立工作室,并引入真实企业项目,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南区电梯学院探索基于学生“双身份”、教学“双主体”的多学段、多循环现代学徒教学模式,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下,学生在校企之间进行交替式学习。建立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合作育人活动。建立行业企业参与,学院评价为核心的多元评价机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对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监督和检查。

3. 师资共培机制

一是探索“校企双制”人事制度,突破校行企之间编制壁垒,创新人事制度,建立校企双向聘任制度。二是实施教师、工程师“双转双换”。通过激励引导机制,保证教师驻厂工作,吸引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到产业学院任教,实现其岗位与身份互动转换。三是“双师型”教师和“双能型”培训师共培共育,企业负责培养具备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学校负责培养具备理论素养的“双能型”技术能手。

4. 资源共享机制

在行业、企业、学校之间共享各种信息和资源。依托行业企业资源,结合产业学院实际深入发掘企业办校的优势,积极寻求行企校各方的利益共同点,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国家支持鼓励企业办学的诸多优惠政策,创新机制体制。利用行业企业资源优势,构建校企共用、企业获益的资源共享型校企合作模式。建设以面向专业镇互联互通的云平台为依托的智慧校园,向企业开放图书资料、实验设备、场馆等资源;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享企业技术信息、行业发展信息;建立信息情报中心,共享人才供需等信息。

5. 共同创新机制

遵循需求导向、目标驱动、政策激励、协同攻关、特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多元、动态、融合、持续的运行机制。建立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应用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活动的制度体系,鼓励师生与行业企业联合进行技术与工艺改造、新产品开发、产品改良、承担各级科技攻关项目等创新活动,同时鼓励教师为企业开展各种技术服务与管理服务。建立实质性的协同创新体系,围绕总体目标,各方任务明确,职责清晰,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机制,在组织管理、人员聘任、科研考核、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

6. 实习就业校企共推机制

成立顶岗实习领导小组,负责顶岗实习的宏观管理,包括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规划和相关规章制度;审批顶岗实习方案、与顶岗实习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负责实习工作的检查、监督与评估;协调教学单位与实习企业的关系;处理各种实习有关重大问题。建立通过校企、校行共同安排与管理学生实习和预就业,从而实现学生最终就业的制度体系。制定基于行企校协同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考核办法、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及考评办法、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制度、毕业生预就业管理办法。建立行企校协同开展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校镇合作”产业学院的管理与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

三、“校镇合作”产业学院建设的成效

产业学院充分发挥人才、技术、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改善和优化专业镇产业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推动了专业镇产业转型升级。

(一)人才支撑助推专业镇智慧发展

学校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全面、技术能力较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学校因此获评广东省用人单位最满意高职院校第二名,为专业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能人才支撑。南区电梯学院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等优势,与贵州、宁夏等省区的职业院校合作,开展电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已有多名毕业生在世界知名电梯企业担任中层管理职务。沙溪服装纺织产业学院依托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和协同育人机制,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省省级协同育人平台。沙溪服装学院所培养人才受到当地一家科技公司青睐,吸引该公司投资数百万元在该学院建设服装电子商务平台,并选拔30多名学生参与平台的运作和管理。产业学院还参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建成辐射、服务周边多个镇区的成人教育培训基地,助推专业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工人转型发展。

(二)技术服务助推专业镇创新发展

深入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信息咨询、创业孵化服务,创新驱动专业镇转型升级。制定职业标准,维护知识产权,确保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开发国家级职业标准“灯具设计师职业标准”“灯具制造工职业标准”和省级职业标准“照明装配工职业标准”。依托产业学院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古镇灯饰知识产权展示交易中心,成立全国首个(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开发中山电梯特色产业基地电梯零部件检测创新服务平台。古镇灯饰学院负责开发的30余款灯具设计产品在当地企业顺利投产。师生每年申报的专利数达百余项,专利授权量居广东省高校前列,学校成为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单位中唯一的高职院校。

(三)文化服务助推专业镇社会发展

一是培育产业文化,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产业学院建在专业镇工业园区内,既推进了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也有助于向企业人员传播产业理论知识和产业文化,提升其综合素质。二是创新服务社会管理,弘扬社区文化。小榄学院教师通过实地走访小榄镇10多个社区,开出适合当地社区居民需求的“培训菜单”,面向社区的党员、社会工作者以及志愿服务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古镇就业服务中心利用灯饰学院专业教学资源,开设包括淘宝美工、灯饰设计等在内的实用型“百元课程”,惠及镇区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三是开展特色实践活动,传承乡土文化。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专业镇古村落进行社会调研、田野调查,深入挖掘乡土历史文化。其中,“中山市古村落保育项目”参评中山市海外青年公益创新大赛即获得唯一特等奖。

产业学院的建设发展形成了学校本部、专业镇(区)政府、行业、企业和社区之间协同育人的“总部+基地”办学格局,突破了管理体制的藩篱和运行机制的瓶颈,增强了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了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校镇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已成为中山职院合作办学的突出特色和亮点,正在产生着越来广泛的社会和行业影响。

四、结语

产业学院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产业学院兴办时间较短,董(理)事会如何高效运作、各方权益关系如何进一步理顺、社会力量办学的投资持续性如何保障等问题,仍是“校镇合作”开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下一阶段产业学院需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紧扣中山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继续在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与服务等方面为专业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一是着力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核心利益诉求,继续吸纳政府、行业企业投资,吸收行业企业作为董(理)事会成员,形成更加稳定完善的镇、校、企多元投资体制。二是完善董(理)事会制度和院长考核激励制度,修订完善董(理)事会章程,通过董(理)事会的常态化运作理顺各合作方的责、权、利关系,建立运转顺畅的决策管理体制,通过对院长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考核与激励,落实院长负责制。三是优化产业学院内部组织结构,完善合作企业管理制度。优化校企合作育人的组织机构安排,修订完善校企合作育人制度,形成更加科学、规范的校行企合作育人机制,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摘要: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当地专业镇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瞄准中山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与当地专业镇(区)政府及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通过创新镇校企多元投资体制,构建董(理)事会管理体制,实施校企“六共”运行机制,为中山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这种“校镇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当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特殊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山职院,“校镇合作”,产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郑琦.产业学院:面向产业集群的高职教育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3(35).

[2]徐秋儿.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有效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

升级培训教育实践论文 第4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

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是当前“三农”领域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之路,已取得明显成效。最近,笔者对盐城市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以便总结成功经验,更好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

一、盐城市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

(一)着力向技改扩能提效转型升级。龙头企业积极运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不断扩大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推进转型升级。全市实施百家龙头企业提升工程的108家企业,2015年实施重点技改扩能项目95个,年度完成投资25亿元。盐城市费氏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新上一条新型肉松生产线,项目投产后,日生产能力从5吨一下子提高到50吨,提高10倍,产品质量安全指标也大为改善。

(二)着力向开发多元产品转型升级。龙头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实施产品多元化战略,研究开发新产品,推进产品转型升级,抢占市场。江苏海天滩涂水产品有限公司在巩固原有的鮰鱼、虾加工出口的基础上,新开发中华鲟鱼及鱼子酱加工出口,并获得全国独家对俄罗斯出口许可认证,月均出口超百万美元。

(三)着力向发展精深加工转型升级。龙头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围绕一品一业延长产业链,做精做深加工,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上转型升级。江苏华大海洋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由活鳗养殖出口向烤鳗出口转型升级的基础上,研发出鳗鱼寿司产品专供欧美、日本市场,主攻鳗鱼高钙粉、鱼蛋白、肽蛋白等高附加值保健品研发。

(四)着力向培育优质原料转型升级。龙头企业注重全产业链的提升,积极培育和引进推广优质加工原料新品种,推进加工转型升级。盐城冠华水产公司与江苏省水产研究所合作,引进“太湖一号”青虾,实行标准化养殖面积2万亩。

(五)着力向创建品牌引领转型升级。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提升市场占有率,引领转型升级。全市龙头企业获得“三品”认证的产品达968个,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的龙头企业数量102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盐城康泽源食品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新上“哆啦A梦”和“丫丫妹妹 ”点心面生产线项目,已与全国最大零食连锁企业“来伊份”洽谈合作,随着哆啦A梦3D大电影在全国上映,公司使用的“哆啦A梦”商标(授权品牌)的产品将进入一个快速的成长期,年新增销售5000万元。

(六)着力向推进战略重组转型升级。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制、直接上市等形式,引进战略投资,推进合作重组,挂大靠强,实现转型升级。江苏富安茧丝绸公司发挥优质茧丝生产优势,在与泰国莎汀集团共同投资1.2亿元组建富莎公司的基础上,又与苏豪集团强强联合,共同投资开发高档丝绸面料和服装深加工项目,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七)着力向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龙头企业积极开展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发展。盐城顶益食品有限公司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支持下,建立国家植脂奶油研究所,与加拿大等国际顶级专家合作,成功研发了非烃化植脂奶油和益生元植脂奶油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并投入生产,生产量占20%,利润贡献率占到30%。

(八)着力向开拓国际市场转型升级。在国内市场较为疲软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主动采取“走出去”战略,快速打开国外市场,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江苏杰龙科技集团于2012年在坦桑尼亚投资3000万美元,建立350亩的油脂生产加工基地,将在国内过剩的油脂生产企业成功地转移到国外,年销售额达到7000万美元,成为坦桑尼亚新洋港省最大的外资企业。

(九)着力向创新商业模式转型升级。一是发展电子商务。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蓬勃发展,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通过网络销售产品,并逐步建立自主的电商平台。大丰市佳丰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200万元注册江苏佳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产品已在“天猫”、“微信商城”、“顺丰优选”全面开通。二是开展农超对接。江苏宁富食品有限公司把具有传统特色的卤菜摊点搬进超市,产品已成功进入上海时代、浙江欧尚、华商和江苏苏果超市大型连锁超市和江、浙、沪一些规模超市、购物广场,现已拥有长期合作客户122个,销售半径达500公里。三是开展产品直销。江苏万盛食品有限公司除在县城设立直销门市外,在沪宁沿线大中城市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设立直销点28个,直销率达90%以上。

(十)着力向强化联农带农转型升级。龙头企业积极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种养小区+农户”、“公司+专业村+农户”、“公司+订单+农户”的多种联农带农模式,建立健全定向投入机制、价格保护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和利润分配机制,密切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江苏富安茧丝绸公司在每年对蚕农实行保护价收购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社对蚕农进行二次加价分配,并视公司当年运营情况实行三次分配,近三年公司二、三次分配资金达3000万元。

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出口需求下滑、国内市场紧缩的严峻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增强龙头企业带农能力的任务迫在眉睫。但是,一些龙头企业由于认识不足,缺少危机感,存有主动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相当一部分龙头企业因积累少、融资难,人才和科技短缺,社会负担重,政策导向和支持不够等问题,不想、不敢、不能推进转型升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引导。各级政府应将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作为重要工作,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和规划,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转型升级。一是引导企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积极引进推广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开发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出口能力强的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引导企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扎实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内涵式发展之路。三是引导企业由传统营销方式向现代营销模式转变,鼓励发展电子商务、连锁专卖、配送直供、农超对接等现代流通业态,形成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实体虚拟全面突破的农产品营销格局。四是引导企业由国内销售向开拓国际市场转型。将更多农产品推向国外市场,提高出口创汇水平。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办厂,推进产业转移。五是引导企业由与农户松散型联结向紧密型联结转型,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互利共赢新机制,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特别是企业法人要转变观念,提振精神,把握契机,主动作为,快转快升。一是主动适应市场竞争加剧的新形势,走集群发展之路,积极整合资源要素,开展兼并重组和跨区域经营,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二是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新需求,走品牌发展之路,尽快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优势品牌,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走创新发展之路,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主动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要求,走以工促农、工农互惠之路,创新联农带动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

(三)加大政策扶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和江苏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2]135号),在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用水、自营出口权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政策扶持。特别要加强和改进财政信贷扶持政策,加强金融服务“三农”的探索研究,加快构建完备的信用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健全的担保体系,实现财政资金和金融支农的两轮驱动,真正帮助农业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财政扶持资金要对企业在扩张产能、戰略重组、上市融资、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品牌创建、外向开拓、营销创新、联农带农等方面给予扶持,以鲜明的政策导向,引导和促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

(四)强化服务指导。为促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科企对接、银农对接、产销对接等活动平台,促进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基地农户的有效对接。积极组织开展龙头企业提升行动、农产品展示展销、企业家培训等活动,助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努力为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及时总结推广企业成功转型升级的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宝雨山煤矿升级改造环评实践探讨 第5篇

宝雨山矿井田位置在郑州矿区登封煤田西段, 井田面积20.862 7 km2, 根据国家能源局特急国能煤炭[2010]241号《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0年煤炭产业升级改造项目的通知》, 宝雨山煤矿为2010年煤炭产业升级改造项目之一。

2 环境评价目的及主要内容

2.1 评价目的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从合理开发煤炭资源, 最大限度减少、减缓项目开发建设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特别是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出发点, 通过对该地区环境现状的调查和工程特点的分析, 对拟建项目区域和项目建设后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筛选出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并对其可能影响的范围、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 为项目的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2 评价内容

本次评价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声环境等, 详见表1:

3 评价结论和建议

3.1 评价结论

1) 本项目符合国家山野政策,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工程系根据国家能源局特急国能煤炭[2010]241号文件精神, 为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 促进煤炭行业的良性发展, 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进行的产业升级改造。

2) 评价区的环境现状。

(1) 环境空气。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共计3个环境空气监测点, 评价区内所监测的点位工业场地、窦村及居住区监测点的TSP、SO2、NO2日均值及小时值均能满足二级标准要求。

(2) 地表水。根据导则要求及白降河的实际情况, 各监测断面中以纳污冲沟水质较差, 白降河上游水质状况良好, 可以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 下游监测断面COD亦出现超标, 是由于纳污冲沟污水注入所致。地表水其余指标能够满足要求。

(3) 地下水窦村地下水监测点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Ⅲ类标准要求。

(4) 声环境。监测的6个点位中, 厂界和敏感点位昼夜等效声级值均能满足评价标准限值的要求。

3)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及分析。

据调查, 本区开采沉陷, 因地处中低山区地形变化大等原因, 形成地表沉陷区3.1 km2, 未出现明显地表沉陷盆地, 土地利用结构未因地表沉陷而发生改变。

根据地表沉陷预测分析知:地表沉陷影响全井田面积30.69 km2, 首采区地表沉陷面积为3.55 km2, 全井田最大沉陷值3.28 m, 平均下沉值1.96 m。但由于本项目地处中低山区, 因此不会改变区域总体地形地貌类型, 项目区地形地貌不会因地表沉陷而发生较大的改变。

4) 污染防治措施

(1) 矿井排水。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8 048 m3/d, 新增10393.93 m3/d, 由于本矿矿井排水量较大, 煤矿本身无法全部利用。矿井排水经矿井水处理设施处理后, 一部分矿井水经斜管沉淀池和无阀滤池处理后外排。2 038.353/d经絮凝、消毒后回用, 其中699 m3/d用于井下防尘洒水用水, 743.8m3/d用于工业场地生产用水, 68m3/d用于场地、道路除尘和绿化用水, 525.77 m3/d用于生活用水。

(2) 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包括食堂、工业场地和居住区以及浴室排水, 排水量为445.6 m3/d, 进入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外排。处理后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9-1996) 表4一级标准要求后外排。

(3) 储煤场和矸石临时堆场扬尘。本矿井工业场地设储煤场及矸石临时周转场, 对于储煤场煤堆风蚀扬尘及装运过程中的煤尘的控制, 评价要求储煤场周围安装摇臂式喷头定期进行喷雾洒水, 对矸石临时周转场采用人工洒水的方式进行降尘, 以尽量减少储煤场和矸石临时堆场的扬尘。

(4) 运输道路扬尘。为了控制工业场地及路面扬尘, 环评要求配备洒水车, 定期对场地和路面进行洒水, 并配以人工清扫。在煤炭运输时严格运煤车辆管理, 不超载, 装车时煤炭压实并进行表面洒水, 对运煤的车辆限速、限载,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运输车辆应加盖篷布, 防止物料飞扬、抛洒, 以此减少工业场地及路面扬尘和运煤车辆对环境的影响。

(5) 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经矸石浸出试验所得结果知:矸石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 无需做防渗处理。矿井生产期的全部矸石、建设期的掘进矸石和锅炉灰渣全部运往伊川县鹏展新型建材厂综合利用, 并逐步消化利用原有矸石山。生活垃圾收集后运至白沙镇垃圾中转站。

5) 清洁生产

对照《清洁生产标准煤炭采选业》 (HJ446-2008) 知, 除煤质指标外, 本项目中各项清洁生产指标均不低于三级水平, 由此可知, 宝雨山煤产业升级投产后清洁生产水平达到三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并同时能够达到国内同行业同规模企业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4 结语

升级培训教育实践论文 第6篇

在玻璃行业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 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和要求。体现在:一是在发展目标与战略定位上, 要以本土化发展为主转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 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行业界线在淡化, 产业跨越延长在强化, 玻璃行业发展也要转向冲破传统的行业界线, 通过创新提升, 改变产品性能、功能与用途, 进而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三是产业发展布局模式正在向集成转变, 传统的模式向集中布点、产业园区或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方式发展, 综合型、混合型的产业园区开始成为某个地域的生产商与供应商。四是企业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由单干转向联手, 以自身主业扩展与延长产业链为基础, 与自身主营业务相近的企业进行重组或联合经营, 由独立经营向相互交叉持股、联合发展的模式转变。

要引导行业彻底摒弃在市场短缺条件下形成的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和非理性扩张产能的惯性发展思维。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理念, 在全行业树立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途径,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最大限度降低排放为发展目标的绿色发展理念。要转变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模仿跟进的观念, 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经营理念, 倡导"竞合", 增强产业协同意识, 提升玻璃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整体效益。树立"走出去"发展的理念, 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 实现真正的国际化经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造就一批新型企业家和专家, 促进行业发展。

2. 探索实践转型升级。

目前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制约发展的瓶颈是多方面的, 无论是传统产业过剩、新兴产业短缺, 技术标准瓶颈、政策瓶颈、节能减排的瓶颈等都与创新"三新"与运用"三新"的工作力度密切相关。其中技术创新是最基础的和最关键的, 要集行业力量攻克瓶颈, 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迎来新发展。同时, 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把产品标准、质量标准、能耗环保标准捆在一起使用, 形成淘汰落后产能的合力, 推动淘汰落后化解产能过剩。三是要把研究政策、争取政策作为行业破解瓶颈的重要支撑, 加强兼并重组、节能减排、“走出去”等重大科技专项和新兴产业方面的政策研究, 并与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加强合作推进。

3. 促进兼并重组。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既制约资源的优化配置, 又影响产业布局的合理形成, 更影响着整个行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我国玻璃行业总体上集中度偏低, 在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市场协调、实施“走出去”等方面存在障碍。要以国家出台兼并重组、产能置换等政策为契机, 加快推进玻璃企业的兼并重组。一是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争取兼并重组政策在玻璃行业的落实和突破。二是培育行业领军型企业, 发挥大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鼓励中小企业的特色化专业发展, 实现产业组织结构的不断优化。

4. 实现绿色发展。

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 玻璃行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推进玻璃行业的节能减排一是要通过创新技术、调整结构、改变生产方式, 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量;二是要争取扶持政策突破技术难点和扩大玻璃节能产品应用;通过强化管理和设立服务系统督促与协调, 全面推进与提升节能减排的水平。

要引导行业努力探索行业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以节约资源能源、降低环境负荷、发展绿色建材为重点, 加快推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建设。发挥协会引领作用, 充分依靠骨干企业、行业专家开展政策研究, 制定行业新的节能减排目标和节能减排新标准规范, 推进能效对标和清洁生产审核, 提高行业绿色发展能力。建立完善节能减排信息统计体系和服务体系, 探索整合适应玻璃熔窑的节能减排技术。

5. 贯彻落实产业政策。

升级培训教育实践论文 第7篇

一、基地教师综合素质“转型升级”的主要原因

(一)基地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着教师管理工作的多重性。

校外实践基地不同于一般中小学的管理。一般中小学教育对象针对性强,学生数量相对稳定,课程设置国家有统一要求,师资配备有一定的比例,部门设置也较齐全,分工明确,管理条块分明,运转配合有序。而校外实践基地的教育对象却宽泛得多,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学生时多时少,活动时间具有明显的间断性,课程设置也复杂多,而人员的配备十分有限,这决定了基地教师管理工作的多重性,一人多岗、一人多职。学生进入基地,全体教师既是教学工作者,人人上课,又是管理工作者,人人参与管理。学生离开基地的间隙,人人又都是后勤人员,大到设备维护保养,小到校区卫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因此没有一线、二线之分。

教师这种管理工作的多重性,促使教师道德修养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这种团队精神支撑着基地的管理工作。所有的管理不仅仅停留在制度的制定和贯彻层面上,而是要深入“人心”,以人的素质的持续发展为本,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应用人性化的管理,让教师心往一处聚,力往一处使。

(二)基地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教师教学工作的复杂性。

实践活动以体验、省思、实践为主,倡导体验、自主、合作的学习。让学生多种能力在“综合实践”中生根是校外实践基地所追求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基地遵循“延伸学校教育,衔接社会教育、实践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坚守“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基地提高”的办学宗旨,围绕学生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精心开发“主题教育、劳动实践、科技活动、素质拓展”四大系列的活动课程,保证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和实效性。但课程开发在基地,没有线性的学科知识体系的铺陈,没有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蓝本,一切活动项目都源于我们自己的设计。我们用“活”的资源,“活”用资源,自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活动课程。我们提出,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从教育良知的角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建设。课程的责任要更加强化,课程的伦理要更加求真,课程的实施要更加常态,课程的理念要更加清晰,课程的指导要更加鲜明,课程的保障要更加有力,课程的成果要更加丰富。因此,基地教师教学工作是有难度的,是复杂的。

在课程开发上,立足小事,挖掘资源,需要教师乐于细心观察,发掘提升,开拓创新,需要教师勤于专心研究,体验观摩,点拨提醒,需要教师善于用心实践。

在课程的实施上,四大体系之一“主题教育”,涉及防震减灾、禁毒教育、消防教育、交通安全、环保教育、科普教育等。为了胜任教学,教师必须拓宽知识面,夯实专业知识功底,以往的知识单一性,必须转型升级。四大体系之二“劳动实践”,为了让活动实施更有效,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各种制度,严格规范活动流程,严格制定实践预案,密切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增强、直接经验的获得、活动过程的指导,学生动态的生成,思想教育的渗透,做到师生和谐互动,实践灵活多样,这要求教师必须转型升级。四大体系之三“科技活动”,它本身具有时代性和科技性,这要求教师知识的更新,能力的升级。四大体系之四“体能拓展”,要让学生“活而不乱,动而有序”,确保实践活动的优质、高效、安全,一个教书匠的体质要求已经远远不够,更需要体能、技能等方面的转型升级。

在课程的理念上,密切关注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的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坚持为全体学生服务,在不断完善活动方案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出新的设想和方案。在设计一个活动课程时,我们都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有没有以创新的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设计思想,有没有给学生一片关注的空间———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有没有给学生一段探究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研究、学会做事,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没有给学生一个交往的场景———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应对各种人际互动,在交往中学会交往。有没有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展个性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因此基地教师必须“转型”,既是一个课程的设计者,更是一个学生的学习伙伴,一起学习,一起动手,一起探究。同时要“升级”,必须是有新思想、新观念。

昆山市未成年人素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承担着全市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是基地课程底线。保障每一个学生人身安全,是基地管理底线,让全体学生各有所得,力求多得是基地教师的工作目标。为使基地各项活动正常、规范、安全、有序、高效开展,目前基地教师必须“转型升级”。根据实际情况,主要是进行“角色”的转型和“素养”的升级。角色转型以单一的学科管理向综合的行政管理转型;以单一的教学为主专业人才向融“教师、学生、科技工作者、体育工作者”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转变。“素养”升级,包括思想道德,管理能力,业务知识,动脑、动手、动情等由单一走向多元。一句话,实践基地教师综合素质的“转型升级”,落脚点扎根于“校外实践”中。

二、基地教师综合素质“转型升级”的方法

(一)抓好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岗位意识教育工作。

“人心齐,泰山移。”基地工作人员少,任务重,一人多岗,一人多职,要出色完成任务,强烈的岗位责任意识必不可少。

1. 抓好基地领导班子建设,齐谱“奋进曲”。

具体方法:(1)更新观念,练就教育思想引领的魅力;(2)钻研业务,练就专业引领的实力;(3)修身养性,练就人格引领的魅力;(4)真抓实干,练就干部引领的能力。

2. 打造专业教师队伍,高歌“发展曲”。

具体方法:(1)以满足教师需求为出发点,完善机制,提供发展保障;(2)以项目管理为策略创新主线,增强发展动力;(3)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搭建平台,创设发展空间。

3. 加强行政后勤队伍管理,长奏“合作曲”。

具体方法:(1)合理安排优势互补,整体配合;(2)用心服务,增强意识,提高质量。

(二)抓好以落实校本培训规划为核心的组织领导工作。

基地主任作为基地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责任人,在基地培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校本培训规划的落实,我们成立了基地主任亲自挂帅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并根据单位情况与教师特点制订了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的校本培训计划,认真安排,使校本培训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效地进行。另外,要派出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开展访学和考察活动,并投入10万资金用于课题研究工作经费,为校本培训的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物质保证。

(三)抓好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为核心的师资培训工作。

校外教育以开展活动为实施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形成了基地校本培训的特殊性。

1. 借助省协会力量,着力形成专业培训新机制。

为了弥补基地教师专业培训的空缺和不足,协作会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常态化组织全省基地专业培训。具体形式:(1)教师互派蹲点观察学习;(2)教师专业技能培训;(3)协作会框架下,教师论文评比。

2. 举办专家讲座,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要聘请专家分别从师德建设、教育科研、课程改革、校外基地标准化建设全角度开展现代教育新理念系列讲座。

3. 加强培训指导,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校本培训的课程构成之一就是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与能力。校本培训的重点放在提高校外教师的教学能力上。具体着力开展设计教学活动方案的系列培训与展示活动,将教学活动方案设计的辅导讲座与示范、展示、汇报、评比、考核相结合,多形式多方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培训的同时,搭建平台提高教师活动能力。

(四)抓好以更新教师理念为核心的创新实践工作。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不同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延伸、补充和拓展。它的步伐与时代同步,它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应适应学校学生的要求,为新课程服务,为全体学生服务。具体方法:(1)不断创新课程体系;(2)开展不同学科内的复合培训;(3)开展培训与活动联动的研究与实践。

(五)抓好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科研工作。

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学”,走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具体方法:(1)以立项课题研究为抓手,让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规律与研究方法;(2)举办教育论坛,让教师通过研究解决教学活动实际问题;(3)建设“三名”工程,让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明显提高。

(六)抓好以优化基地运行机制为核心的能力提升工作。

伺服驱动立车的数控升级改造实践 第8篇

在目前机械加工行业不景气和国家节能减排号召的前提下, 对机械加工过程中最普遍应用的设备——立式车床, 进行升级改造, 既节约了成本又能提高加工精度与加工效率。而目前行业中有一种基于伺服驱动的建议数控机床, 比如齐重数控的DVT系列立车、瓦机数控的E系列等, 这类机床在当初设计时机械部分完全是参照数控机床来做, 电气部分为节约成本而采用“PLC-伺服系统”或者是添加了人机交互界面的“HMI-PLC-伺服系统”, 这类机床的机械刚性、加工精度都比较好, 只需少量投入就可以完成数控升级改造, 而且改造后的使用效果相当理想。

1 工程实例介绍

本次作为实例进行改造的是齐重数控生产的DVT500系列立车, 该立车加工直径达5m, 双刀架伺服驱动, 采用的是“PLC-伺服系统”模式, 控制简单, 只能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进给运动, 该设备购于2007年, 因厂家加工风电配件需要, 对该设备进行数控改造。

2 工程分析与计划

DVT500系列立车拥有较好的机械刚性, 水平、垂直轴均为伺服电机——滚珠丝杠拖动, 伺服系统为德国力士乐早期的ECODRIVE03控制器, 该控制器功能强大, 适应性较好, 支持模拟量方式控制;与之配套电机为国产电机, 考虑到实际使用时间比较短, 各项精度基本达标;厂家要求改造后可进行圆弧槽加工和实现加工中自动恒线速切削, 根据经验, 厂家的要求均可以满足。本着在达成改造精度和功能要求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的设计思路, 决定保留左刀架原有功能不变, 留作粗加工使用, 将右刀架进行改造, 保留原有的伺服系统不变, 添加西门子的802C数控系统一套;对原控制按钮站进行拆除, 改为新的综合控制站。

3 右刀架电气设计

根据力士乐设计资料, ECODRIVE03控制器的X3-12/13 (如图1) 接口可通过伺服器内部设置可将该端口设定为+/-10VDC的模拟量速度控制接口, 并将其与西门子802C的模拟量控制接口X7-1/34 (2/36) 连接。为尽量保持机床原有性能不变, 本次设计不变更原伺服电机反馈方式, 仅将原来反馈信号中省略的“零点”信号引入伺服控制器, 通过设置, 将伺服控制器X9接口的编码器仿真信号接入802C的X3端口, 形成数控机到伺服电机的闭环控制系统 (如图2) 。由于802c属于集约型系统自带的I/O点只有输入48个、输出16个, 所以我们在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原系统中的力士乐PLC, 这样虽然增加了程序设计难度, 但却为用户节约了增加I/O模块的资金, 也达到了使原设备潜在价值发挥极致的升级改造宗旨。

4主轴电气设计

该设备工作台由欧陆直流控制系统驱动的直流电机拖动, 欧陆系统兼容性较好, 应用比较广泛。原设备通过调节按钮站上的电位器开控制主轴电机转速, 进而调节工作台每分钟转数。反馈系统为一台测速发电机, 通过按钮站上的电压表读数判断实际转数。这样的工作台转数控制很不稳定, 更谈不上要实现工件加工中的自动恒线速切削。究其原因是控制链问题, 而其中最根本的症结所在是反馈信号不精准。通常解决办法是保留原直流拖动装置不变, 加装编码器改善反馈信号。而加装编码器的位置一般在I轴下或者通过II轴传出, 前者较精确但安装费劲;后者好安装, 但是存在一定的机械误差。本着用户实际加工质量为第一的设计思路, 决定采取第一种安装方式, 即编码器通过特制的连接支架直接安装于工作台轴心。本次选用的是德国海德汉公司生产的一种高精度圆光栅, 这种光栅编码器与西门子系统兼容性很好, 拥有较高精度同时又很耐用, 使用稳定性高。根据产品资料将模拟量控制接口连接802C的X7-4/37接口, 通过数控系统发出模拟量信号控制电机转速连接方式如图3, 同时将装于I轴的海德汉编码器的反馈电缆连接到数控系统X6端口, 以实现主轴的闭环控制。

5 整机调试

各部分连接妥当后启动系统电源, 进行调试。先开机检查引导情况, 若没有故障继续进行PLC调试, 而后设置各类数据, 调试正常后进行数据保护。进行机床实际动作测试, 根据用户要求更改力士乐驱动器和欧陆直流调速装置的设置, 直到用户满意为止。编写试车程序, 试验实际动作关系是否到位, 最后请厂家进行包含实际工件加工在内的全面验收。

6 改造总结及后续问题处理

本次改造本着严格完成客户技术要求, 同时应使原设备潜在价值发挥极致的宗旨进行设计施工, 改造后客户非常满意。值得注意的是改造过程需要关注各部分之间的配合, 尤其是伺服器、调速器与数控系统之间的参数设置是否兼容, 连接电缆是否正确。本次改造施工中就曾出现过数控刀架回参考点失灵的故障;后经检查发现, 其实就是反馈电缆没有焊对, 所以面对这类升级改造问题一定要仔细核对技术资料与实际产品是否匹配。实际使用中发生过刀架运动信号不稳定的情况, 经反复检修发现是模拟量给定电缆的问题, 应该是电缆经过线槽传递+/-10V模拟量信号时受到了周围电磁场的干扰, 模拟信号发生漂移的缘故, 将模拟量控制电缆全部更换为专用屏蔽电缆并正确接地后, 问题再没有发生过。至今改造后设备已经正常使用两年多, 厂家反馈未出现任何故障、相当满意。

摘要: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 在制造业经济不景气的当下, 通过对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达到发挥现有设备剩余价值、节约企业资金的目的。本文根据国内机械加工业设备现状, 介绍了对行业内一种较常见的基于伺服电机驱动的立式车床进行数控升级改造的过程。

关键词:立车,伺服,数控

参考文献

[1]EcoDrive03驱动控制器项目设计手册.Bosch Rexroth, 2003, 5.

[2]EcoDrive03驱动控制器功能描述手册.Bosch Rexroth, 2003, 5.

[3]SINUMERIK802C安装调试手册.SIEMEN, 2003, 8.

[4]EcoDrive03驱动控制器故障排除手册.Bosch Rexroth, 2003, 5.

在线英语写作培训系统升级 第9篇

什么是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

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又称“在线英语写作培训系统”,是基于网络的英语写作练习、测评和分析系统。该系统提供的作文题目均由美国著名的大学教授及写作专家设计制定,其中包括TOEFL考试作文试题以及其他不同级别的英文写作题目。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模拟人工评阅过程,通过该系统,学生在线提交作文后,30秒之内即可获得评分结果及详尽的分析意见。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作为教师指导学生英文写作的参考,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

哪些人应该使用CriterionSM(英语文豪)产品?

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目前已经被许多写作评分机构所使用;美国境内的高中、大学,也在许多学术考试中广泛使用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作为写作评分工具并辅助教学。CriterionSM(英语文豪)产品适用的范围有个人、学校团体、写作教学中心、英语培训机构及各公司的英语分级考试和训练课程。想增进英语写作能力、改善英语写作技巧的人,都可以使用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来加强写作能力,而学校或英语培训机构老师也可以使用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辅助教学,或者作为英语分级测试和英语考试的工具。公司企业可以应用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来测试应聘者的英语水平,或者作为员工英语培训的辅助工具。

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特点是什么?

1、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是目前最具突破性的在线英文写作系统。

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是根据自然语言的发展过程(NLP)进行审慎的调查及研究,以及专业阅卷老师所使用的典型评分标准,所开发出来的在线写作测评系统。根据计算机中指定的题目,英语文豪的使用者可在线写作,并由计算机实时完成阅卷及分析。

2、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是采用美国权威写作标准的评分系统。

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提供的作文题目均由美国著名的大学教授及写作专家设计制定,它应用了目前美国高中、大学各项写作测验(如TOEFL考试、GMAT考试、PRAXIS考试等)的权威标准。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使用e-raterTM评分引擎作为评分工具,全球有超过200万份的作文采用e-raterTM评分引擎做过成绩比对,报告证明e-raterTM评分引擎的阅卷结果与阅卷老师的人工评分结果的吻合度高达97%以上。

3、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是教师英语写作教学的得力助手。

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模拟人工评阅过程,在对学生作文给出总体评分的同时,还从语法、句法、文章组织和逻辑推理等方面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全班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统计、总结,是对英语教师的有益辅助。

4、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是学生练习地道英文写作的测评工具。

学生提交作文后,可迅速获得评分结果。CriterionSM(英语文豪)系统对学生的文章在语法、用法、拼写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供建设性修改意见,同时还提供每个分数线上的范文以及其他学生在同一题目下写出的作文供学生参考。

升级培训教育实践论文 第10篇

关键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升级,实践,思考

0前言

企业转型升级是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整体性转变, 是企业重新塑造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 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作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惟有顺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及时调整战略方向, 才能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1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

1.1 注重战略指引, 实施超前谋划

“不谋全局者, 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 不足以谋一时”。企业发展战略不仅是企业一切行动的指南和总纲, 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梦想和希望, 一个好的发展战略, 能够充分激发企业和员工的最大潜能。始终坚持把企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作为战略规划的出发点, 从全局的高度, 以战略的视野, 超前谋划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产业布局。坚持超前谋划, 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经营规模、业务布局和资源现状, 提出切合自身实际的战略目标, 体现战略对企业实力和机会的匹配。坚持立足长远, 在制订战略规划时, 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的变化, 行业发展的趋势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全面及时地加以分析研究, 树立“小胜靠机遇, 大胜靠战略”的理念, 坚持眼前与长远相结合, 规模与结构相适应的方针, 对影响和制约企业长远协调发展的体制和环节, 进行调整和改进。坚持统筹推进, 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情绪, 理性地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 创造性地推进产业布局调整。着力从技术创新、统筹发展、重点突破、队伍建设上下工夫, 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全方位保证。

1.2 注重资源整合, 理顺管理关系

企业要发挥最大的管理效应, 就必须下决心精简管理环节, 杜绝重复管理和多头管理, 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只有理顺了内部管理关系, 总部作为决策层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子系统的协调上, 从而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效果。通过管理上移的方式, 减少管理层级, 降低管理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将规模较小、业务相近的子公司实施吸收合并, 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对于业务基础较好、规模增长较快、发展前景较好的优势多元业务, 前期应进行战略扶持和重点培育, 在时机成熟时进行分离, 成为专业化子公司。为占领新的建设市场领域, 可新组建相应的实体公司。通过以上措施和途径, 整合内部资源, 适应市场趋势, 理顺管理关系, 为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奠定坚实基础。

1.3 注重协调发展, 延伸产业链条

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通过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布局, 着力解决一业独大、风险集中、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增强企业发展的协调性,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重点从经营领域、经营模式和产品结构上寻求突破。拓宽经营领域, 加大延伸开发力度, 积极拓展区域市场。尤其要结合自身资源, 主动向发展前景好、市场稳定的新领域延伸, 全方位推进、多领域拓展。转变经营模式, 实现由单一施工承包模式逐步向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和工程总承包模式转变, 自主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丰富产品结构, 向建筑施工的上游和下游产业进行延伸, 提升发展空间。

1.4 注重管理提升, 创新体制机制

企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 归根到底就是产业提升、要素替代的过程。因此, 构筑新产业, 布局新业务, 拓展新市场, 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注重管理提升, 创新体制机制, 建立完善有利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重视管理提升, 以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 推进管理创新, 实现了制度流程化的目标。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抓手, 健全和完善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体系, 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分包管理、安全质量管理, 把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贯穿到企业的各个层级和环节, 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特别注重企业资质升级对产业布局调整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对资质申报进行统筹规划, 为增强企业实力、提升相关领域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科技创新, 以重点工程项目为载体, 依托关键核心技术, 认真开展科技攻关, 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产品对企业创新创效的贡献度。建立政策引导机制, 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 本着“实事求是、一企一策”的原则, 从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和大力扶持, 激发创业激情, 缩短创业周期。完善评价考核体系,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综合运用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 完善企业转型升级的利益导向和约束机制, 使转型升级成为各单位和各级管理人员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1.5 注重文化引领, 凝聚转型共识

大力倡导文化创新理念, 凭借思想上的解放、文化上的升华, 引领企业在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中迈出新步伐, 实现新突破。战略文化引领, 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积极因素, 使企业文化与战略支持、战略实施更好地结合起来。只有在企业发展理念上实行创新与突破, 才能为企业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市场文化引领, 始终坚持把市场竞争意识和市场能力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大力宣传“业主至上”、“现场保市场”和“子公司是市场主体”等理念。要求各级管理者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 运用市场化思路来经营和管理企业。引导全体员工克服“等靠要”思想, 主动适应市场。争先文化引领, 一方面通过建立内部竞争机制, 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氛围, 促使各成员企业及全体员工锐意进取, 在企业转型升级、做实做优上争做典型, 争当先进, 在扩大市场、开源节流上争当能手、争创一流;另一方面, 鼓励各成员企业和全体员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敢为人先, 创新兴业, 争创品牌, 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责任文化引领, 通过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激励和引导广大员工正确认识企业面临的形势, 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员工与企业既是利益共同体, 也是命运共同体、事业共同体, 激励广大员工敢于担当, 自觉奉献, 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2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2.1 必须要解放思想, 大胆实践

思路决定出路, 如果思想不解放, 观念不转变, 没有居安思危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对新兴产业我们只能望而却步, 从而坐失转型发展的大好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扭转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风气。好的思想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缜密策划后, 就要积极付诸行动, 哪怕有千般阻力, 万般不解, 也要推动起来, 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惟有这样,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才会逐步取得效果。

2.2 必须要战略主导, 理念优先

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优,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问题。战略转型取决于企业领导者对市场形势、行业趋势和自身资源的判断和把握。只有在合适的时间、条件相对成熟的时候, 才能进行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战略转型。既不能固守一门主业不放, 也不能好高骛远, 过早选择多元化战略。如何通过专业化提升竞争力, 如何通过多元化来降低风险、拓宽发展空间, 需要企业领导者具有先进的发展理念。

2.3 必须要实事求是, 一企一策

企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充分利用既有资源, 发挥自身优势, 挖掘自身特色, 找准新兴市场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在实施过程中, 要贯彻“一企一策”的方针,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解决关键性问题, 有针对性地统筹企业的人、财、物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调整的目标才能实现。

2.4 必须要坚决果断, 敢于碰硬

企业转型升级实质是对生产关系和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 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促进企业的协调发展。调整结构的道路并不会一帆风顺, 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也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甚至可能会在短期内影响生产经营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重组整合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局部服从全局、短期服从长期、调整服从利益的原则, 对待产业布局调整的态度必须坚决, 处理矛盾纠纷问题必须果断, 对于各种阻力敢于动真碰硬。

2.5 必须要规范有序, 统筹兼顾

企业转型升级既是一项严肃的工作, 又是十分敏感的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在决策前要深入调研, 决策过程中要严谨细致, 实施过程中要平稳推进。要做到程序合法, 组织严密, 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同时, 要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尤其要不拘一格, 广揽八方贤才, 为新兴产业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3 结束语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企业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转型升级是根本。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转型升级的任务尤为迫切、刻不容缓。特别是当前我国已进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 经济形势持续向好。这从客观上为建筑业转变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为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只有认真解决好思想认识层面、战略决策层面、总体规划层面和实施保障层面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才能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型, 在转型中谋发展,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蜕变”之路。

上一篇:计算机绘图软件下一篇:怎样才能上好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