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质提升研究

2024-08-18

艺术素质提升研究(精选9篇)

艺术素质提升研究 第1篇

近些年高等教育不断地快速发展, 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困难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部分毕业生在毕业时就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状况。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全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过多, 再加上用人单位所招聘的人数下降, 以至于大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业率下降逐渐成了高校现如今所面对的棘手问题之一。

首先, 造成就业率低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长期应试教育等, 但从大学生自身来看, 造成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就业能力的缺失。许多用人单位认为, 现如今有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低下, 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端正的就业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思想道德, 由此可知,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其次,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便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提升自己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来获得一份工作, 进而实现自己价值的能力。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 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大。因此, 高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社会交往能力等, 达成人才具有高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目标, 为学生毕业后增添就业筹码, 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再次, 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处于一个不平衡且缓慢的阶段。中国和西方国家从中世纪开始教育体制结构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无论是思想价值还是课程内容等, 二者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西方国家, 素质教育得到了西方的认可, 并且在国外的教育体制中培养艺术素质更是重要项目之一。但在我国,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大学生缺乏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重科技轻艺术”的状态, 美术、音乐等艺术科目得不到重视, 以至于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体现不出艺术素质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二、艺术素质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一)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修养气质和审美能力, 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今社会人才观主要是指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完善的人格的人才。一方面是艺术素质教育中的艺术作品和形象都展现了高尚的道德价值, 是德育的重要展现。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是人类思想进步和文化精华的展现, 在进行艺术素质教育时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品格, 并且大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艺术来培养生活情感和丰富精神世界, 促进大学生修养和气质的改善, 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是艺术素质教育具备一定的认识价值, 大学生可以通过对优秀的艺术作品欣赏和分析来了解社会和历史, 在理解艺术作品内涵的同时去认识和理解社会和人生, 进而促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在进行艺术素质教育时, 大学生可以通过对艺术作品美的赏析去感知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实现艺术和生活的共鸣, 进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 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

首先, 我国教育中缺少对人际关系、抗压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等心理素质的培养, 所以当大学生遇到就业压力和一些挫折时, 会出现遇事敏感、心理脆弱等问题, 也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造成了影响, 但是艺术素质教育却具有调节心理的巨大作用。大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缓解和抚慰心情。心情疲惫烦躁时便听一曲轻音乐或参与艺术活动来使心情平静;碰到挫折和困难时便大声唱出来发泄心情。与此同时, 大学生还可以通过艺术素质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来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 培养抗挫折抗压力能力, 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准备。大学生的知识面随着艺术素质的教育而不断增长, 艺术欣赏和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 增加了学生自身的自信心。其次, 就业能力中最重要的环节便是社会交往能力, 但大学生却普遍缺乏这种能力,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是很难学到的, 这就要求高校应通过进行艺术素质教育来弥补, 组织各式各样的艺术类社团等来鼓励大学生参加, 让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学生互相进行交流和沟通, 建立一个可以沟通和了解的平台, 进而让大学生感知社会现状, 培养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 为毕业后步入社会做铺垫。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建设者和创造者之一, 是社会的未来, 但现如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十分显著。而艺术素质在对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逐渐引起了大众对其的重视和研究, 主要探讨艺术素质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发挥着哪些作用。

关键词:艺术素质教育,大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闫辉.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13 (19) :124-127.

浅析高校辅导员提升学生艺术素质 第2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艺术素质

[作者简介]夏丽芳(1983-),女,汉,湖南郴州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舞蹈学专业,本科,就职于广东白云学院,研究舞蹈教育、教学方向。

高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许多高校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有效的学生辅导员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个性、优秀品格、进取精神、创新意识的重要保证。本人认为,在现有培养方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从提炼主题入手,完善艺术素质培养的理念,通过整合资源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不失为提升高校学生艺术素质的有效模式。高校辅导员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的机会最频繁,是学生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因此提升学生艺术素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辅导员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否定的,也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

一、做“四心”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花精力和时间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也要认知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们展现自己提供舞台。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具备“四心”,即要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

(一)爱心。辅导员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对学生有一颗爱心,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前提。辅导员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经常找学生谈心,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自强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真心对待学生,把精力放在学生身上,无论哪一类的学生都需要辅导员的关爱。爱与尊重是沟通学生心灵的基本方式。

(二)细心。现今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扩大,大多是娇生惯养,没有经历过多少挫折,进入大学后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生活环境不适应、孤独感和空虚感、学习方法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等等,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不是很强,这就需要辅导员独具慧眼,及时发现这些现象,并及时给予正确引导。这对大一辅导员来说尤为重要。

(三)耐心。耐心能促使学生与辅导员交心。学生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辅导员来帮助解答,学习、生活、工作甚至感情方面的等等,这就需要辅导员非常有耐心,仔细聆听学生们的心声,耐心地为他们进行开导,做一名倾听者和解惑者。

(四)责任心。对工作的责任心是辅导员工作的原动力。辅导员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主动关心、亲近同学,要与他们交心谈心,对学生的困难要热情帮助,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以自己工作忙为由推脱责任或采取冷漠的态度。

二、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高校辅导员

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这意味着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相当程度的综合素质,具备多种知识技能,成为一个复合型辅导员。学生工作是一门以人为对象的综合性、复杂性、实践性科学,辅导员不但要有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优势,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一)高校辅导员应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口头表述、文字、文体等方面的能力。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基层负责人,平时与同学们朝夕相处在一起,开展各项活动,既是组织者又是成员之一。因此,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也要了解他们的专业及各项才能,如果辅导员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就限制了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面,给管理和组织工作带来一定障碍,从而影响自己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如果辅导员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和文体才能,在学生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能直接介入充当角色,从而寓教于乐。其次,了解政治、法律、社会、管理、教育、心理、就业以及艺术等方面知识,只有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客观规律。从理论上科学地分析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找到教育的切人点,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江泽民同志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学生工作的生命力和前进的不竭动力。在学生工作中,辅导员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关注社会动态,拓宽思路,以超前的思维,创新的方式,实效的载体,生动的实践,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和新内容;不断加强学生工作领域的学科研究,探索学生工作的内在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学生工作中把服务与管理相统一,教育与科研相统一,最终做到在工作中培养能力,在培养中提高素质。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艺术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辅导员高质量、高效率工作的保障,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是顺利进行学生素质教育,达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保证。如果辅导员没有敢于开拓、勇于进取的心理意识,没有挫折意识和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危机感,就只能从竞争中败下阵来,更谈不上使学生在这方面做得更好。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良好的应变力、洞察力和说服力;要求辅导员情绪稳定、善于自我调节;要求辅导员有良好而又饱满的人际关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做到师生沟通顺畅,用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重塑学生。同时,辅导员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去熏陶感染学生,使学生对艺术产生兴趣,进而更多的去了解、体会甚至学习和研究艺术,进而得以提升自身的艺术素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三、提升学生艺术素质

(一)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形成有许多途径,可以不同的时间学习不同的艺术,而学习艺术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辅导员做出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学习自己喜爱或者适合自己的艺术,辅导员的正确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学习艺术的能力也会以不同的速度增强和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是人的全面素质提高的表现,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正如先哲所言:艺术教育能够浸润、滋养、美化人的性格和心灵,而且这种浸润的力量能够达到心灵的最深处,能够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培养起对美的事物的识别能力,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厌恶。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提高,意味着学生能够运用一整套知识和技能体系,其中包括创造、表演、制作、历史、文化、感知、分析、判断、审美、技能和欣赏等等,意味着对这些因素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融合贯通的比较。

(二)高校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现状。自1999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加强大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能力的培养。许多高校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活动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使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基本上做到知识性、启发性、鉴赏性、理论探索性、前沿性融为一体,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提高修养。现阶段,作为高校艺术教育活动组织策划者的辅导员教师,在各项活动中将要求应具备:宏观把握能力,即善于调动各种手段为活动晚会主题服务;艺术想像能力,即要善于展开艺术想像,善于将其表现的内容化作艺术形象,将思想内容溶在艺术性、观赏性之中;综合思维能力,即在创意策划活动中,思维不能只顾一个侧面,或只发挥一技之长,必须发挥综合性能力,即使某一方面的点子,也要置于总体需要中去考虑。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活动,需要创性思维,策划的最终创意应当基于这样的思维基础,建立在这样的一个落脚点上,这样的创新才是具现实意义的。

(三)从高校辅导员提升学生艺术素质的角度看,丰富、创新的院校文艺活动是最为可行的。院校文艺活动规模大、参加的人数多,能够以点带面,促进大学生的艺术素质的全面提高。院校文艺活动能够使学生的综合审美素质能力在不同层次的活动中有所提升。在院校各类文艺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协调上下关系,互相沟通,需要许多部门的协调努力。这些有利于校园和谐、健康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可以使独身子女减少孤独感,培养学生在群体活动中的合群行为以及积极人际共处心态。院校文艺活动能够体现大学生极富个性、情感性、创造性的特点,为活动的创新开辟空间,能张扬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与创造性,体现学校文艺活动的特色与优势。

辅导员是高校做好学生工作的根本保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师资队伍。在新形势下,辅导员应以高标准的综合素质要求自己,有针对性地地完善自我,不断学习,以适应新时期学生工作发展的需要,最终实现自身的发展。只有当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质才能得以培养进而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吕艺生. 高校艺术教育的普及[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4.

[2]胡冬芳. 教育新思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艺术素质提升研究 第3篇

1.1健美操

增进身体健康,塑造人体健美为目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在音乐的伴奏下,节奏突出,韵律鲜明的体育运动。它包含有下列特点:普及性,安全便捷、可适应性强;艺术性,是强身与健美的结合;文化性,音乐的丰富内涵,鲜明的节奏,韵律的美感;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竞技性健美操有一定的高难度,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1.2艺术素质

艺术素质,指的是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了对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的欣赏、感受、认知、表现能力上的综合体现。简单说,艺术素质,就是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选题依据

健美操是一项集合体操、舞蹈、音乐,根据身体协调发展的目的组编成操,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可以增进身体健康,塑造完美的身体形态,陶冶情操的一种锻炼形式,它是一项兼具体育、舞蹈、音乐、美学和德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体育项目。根据健美操对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有着独特作用,在高职院校大力推广健美操运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也应该知道对于高职这类新兴的学校,健美操课程开展的时间很短,完全有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质。

3健美操与艺术素质的关系

在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身体锻炼,既锻炼的身体又表现了美的一面,塑造身体形态,充满活力。改善学生的心里、生理素质,增强对美追求的能力。

3 . 1健美操教学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在健美操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体现出健美操的美,场地设施美,教学过程没,练习内容美,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形态美。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新的世纪人们将在人类更高层次上、更广泛领域里追求美的结晶;更科学地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更迫切地要求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能力;更深入地认识、把握和有效地运用美的规律来完善自我。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所谓精神文明时代,没有对“美”的强烈追求,就不能很好地把握“美”的规律,就不能在更高层次、更广泛领域里形成“美”的思考事物方式形成结晶,也就谈不上社会文化的高度发展。

3 . 2健美操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在健美操教学中主要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欣赏能力。教学内容是培养和提高艺术表现力的基础,没有健美操集体动作就根本谈不上表现力;音乐是培养和提高艺术表现力的灵魂,音乐和动作是不可分割的,音乐是灵魂,动作是内容,只有将每一个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表现出来,才能体现出艺术素质,体现出美。通过表演展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心里素质,增强表现意识。表现力体现在身体的每个环节,学生完成动作的身体姿态是增强表现力的重要途径。个人的身体语言能够很好地反映自己的内心,反映一个人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对美追求的能力,提高艺术素养。

3 . 3健美操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

健美操教学中的感知力包括音乐感知和审美感知。音乐感知是健美操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健美操之前必须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和音乐所表达的含义,种类繁多。不同的学习内容,音乐的选择也不同,形体练习采用韵律舒缓的钢琴曲,健身操采用节奏感强的舞曲,放松采用节奏稍慢的舞曲,不同音乐搭配不同的练习动作,让学生动作和音乐机密结合,激发学生心底情感,陶冶情操。审美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是最简单的认识形式。感觉不仅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也反映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状态。又是一种极为简单的心理过程;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通过健美操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它在健美操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 . 4健美操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根据健美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对音乐的选择,动作的合理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健美操创编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3.4.1明确的目的性

健美操总的目的是增进健康,培养正确的体态,塑造美的形体、陶冶美的情操。要根据身体状况、兴趣爱好、锻炼条件、锻炼目的的各不形同。例如有些人做操侧重于形体训练,有些是为了增强身体素质或实现身体某部位的健美。因而具体到某一套健美操,其具体任务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创编任何一套健美操时,都应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生理和心里特点以及客观可能具备的条件,提出明确的具体任务。

3.4.2鲜明的针对性

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能力、爱好、身体情况,以及发展或改善身体某部分的需要,编制各种形式的健美操,旨在解决练习者索要达到的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创编任何一套健美操时都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针对不同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以及时间、场地、器材条件,提出的任务英语练习对象的要求相一致。

3.4.4全面性

全面发展身体是指全面发展身体各个部位和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以实现健美操的总目的。人体美的最本质表现就是健康,健康是人体美的基础。因此,在创编健美操时,必须坚持全面发展身体的原则。

总之,健美操动作的创编是一个多因素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就是艺术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自己的风格。

4高职院校健美操课存在的问题

4 . 1健美操选项课班级人数情况

大学生选择体育项目学习主要的动机是兴趣爱好的影响,从施行选项课教学以来一直是这种情况,但是随着健美操项目的普及,学生接收新兴事物的渠道增多,健美操班级选课人数发生了变化,从最早班级里女生占大多数,到男女生平均分配,再到目前人数减少。

4 . 2健美操教师的配置情况

高职院校的专业健美操教师人数比较少,开展教学的有很多形体训练专业的教师,专业性不强,导致课堂上缺少健美操授课的能力。再者,高校协会组织的教师培训比较少,接收新的健美操发展的信息比较落后,都对健美操的教学产生了影响。

4 . 3学校健美操教师的设施情况

各学校开展情况不同,师资情况不同,学校的投入不同,导致大多数学校对健美操硬件设施投入比较少,没有专门的健美操房,CD机音响设备不完善,没有镜子,导致健美操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好奇心,兴趣都会减少。

5结语

艺术素质提升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艺术设计教师;素质提升

0 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大,要求各高校创新教学模式、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确定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施行注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该学科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够在未来获得较好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艺术设计专业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教师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着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只有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完善理論基础知识、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技能水平,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现状

所谓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主要是以应用技术类的人才培养作为教学定位,根据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进行准确的培养定位,从而提高人员的专业性、技术性。

1.1 新生生源质量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为使更多的人进入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我国实施了高校的扩招政策,并收到了良好的反馈,许多高校学生数量大增。一方面,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学生数量增多,导致学生质量的良莠不齐,受不同生活环境及教育背景的影响,学生对艺术设计的认知程度不同。[1]有的学生,在艺术设计环境中长大,从小接触艺术设计,长期的艺术熏陶使其积累了一定的艺术设计知识,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为学习艺术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大部分学生缺乏对艺术设计的认识,认为艺术设计不作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对将来的发展益处不大,便对艺术设计专业不太重视。由于大部分新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不够、兴趣不高,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生源、质量下降。

1.2 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扩招之前,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数量较少,为方便管理,学生大多集中在一起上课,每位教师可担任两门到三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课堂任务完成后,会有大部分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答疑。而生源扩招之后,班级分设较多,为促进教师资源的有效应用,每位教师尽量的课程量增加,使得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导致教师忙于备课、讲课,很少有时间与学生交流和辅导学生。另一方面,高校为提高艺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不惜加大资金投入,聘请高学历的师范类硕士、博士、甚至留学归来的专业人员。虽然这类教师在学历上有优势,见多识广,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技能,但往往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对各类艺术设计标准及规范不熟悉,在对学生的设计进行指导时,不能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师资力量的薄弱、专业素质水平较低,十分不利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艺术设计教师素质提升的必要性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滞后于艺术设计的发展速度,新形势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是实现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体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比较高。艺术设计专业的很多教师,是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乏相关的行业工作经验,对于所教授的知识还停留在教科书的理论层面,所以专业知识有严重的滞后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的实践能力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3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艺术设计教师素质提升的策略

3.1 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培训机制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对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同,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受重视程度并不高。在专业教师培训中,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培训机会较少,造成了培训机制的不合理。因此,师资队伍培训机制应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培训,加大教师培训资金投入。例如,建立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活动室,成立艺术设计培训组织,定期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教学理念的深化,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在活动室内进行艺术作品设计活动,通过主题的策划和作品设计理念的讨论,引导教师独立完成艺术作品。

3.2 切实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有实践教学的素质。目前,教育界对于教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第一,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二,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行业和职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职业和职业岗位群体的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应结合市场的实际发展需求,尤其是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技能要求。可以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的广告公司或者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设计实践,只有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提高教学和设计的指导能力。鼓励设计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能的培训,如设计软件的更新等,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3.3 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

高校教师本身学历较高,大多为硕士或博士,对专业知识掌握较扎实,更容易受到社会的认可。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对艺术设计理念熟知,许多社会组织或企业在组织活动时,往往会聘请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作为艺术设计顾问和艺术活动的策划。教师以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进入企业或组织参与社会活动,可以在高校设计学院与企业之间形成桥梁,为学生提供行业内的工作和学习的机会。高校应该鼓励并支持教师进入社会,参与实践,有利于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增强师资力量,促进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3.4 制定长远的职业规划

艺术设计专业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文化底蕴的积累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学习、磨炼,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认清自身的不足,认识到自身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制定长远的职业规划,以高标准、严要求督促自己,不断修炼,敢于实践,使自己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上越走越远。

4 结论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不断改革,使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发展,有利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然而,针对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不足,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要寻找有效策略,使教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14(02):153-154.

[2] 潘懋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9,16(03):103-104.

加强作品赏析,提升艺术素质 第5篇

在这里,笔者希望通过对作品《在灿烂阳光下》的赏析,有助于大家更有效地歌唱,从而达到提升艺术素质的目的。

1. 要了解作品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

作品《在灿烂阳光下》是集体作词,贺慈航执笔,印青作曲。印青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委员。从事专业创作20多年来,先后创作 了1000多首讴歌党的领导、讴歌时代精神、讴歌当代军人的主旋律作品。作品《在灿烂阳光下》是一部以新世纪为题材,歌颂人们在进入新的世纪后“跟着共产党、建设大中国”的气势磅礴的声乐作品。

2. 从结构布局、旋律和声等方面赏析作品

( 1) 结构布局方面: 作品《在灿烂阳光下》运用单乐章的形式表现,音乐形象贯穿发展,一气呵成。采用大型的A - B - A1的三部曲式的结构,其中主导动机贯穿发展的原则与回旋曲和变奏曲的原则相结合,叙事性与抒情性融为一体。

第一部分A段的曲调抒情感人,作者充分发挥旋律的表现功能,并以丰富的和声作衬托。引子中提示出全曲的主导主题: ( 如谱)

接着,歌唱从这个主题开始,在发展中,变化演唱形式和调式由F大调转为bB大调,使感情得到发展和推 进。第二部分由抒情性转为叙事性。从新中国成立到港澳回归再到世纪大阅兵,紧抓“难忘”二字,不断重复,着实让人豪情满怀。其中,开始在伴奏中出现了一个坚定有力的进行曲风格旋律,且由bB大调转为G大调,随即展开叙述,描绘出祖国这些年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充满希望与光明的美好未来。此时,歌曲发展到一个高峰,音色更为明朗,感情更为升华,充满激情和对美好生活即将到来的信心。第三部分为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先是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抒情主题,使感情得到延续,接着乐曲达到全曲的最高峰并接近尾声。

( 2) 旋律和声方面: 第一部分主题音乐写得十分成功。它亲切感人,音调在优美之中还有点沉重感,以中速演唱。由F大调转为bB大调,这一段歌曲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运用十分朴实的语言抒发了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的感激之情,仿佛是一位年轻人饱含深情地在娓娓诉说着长辈给予自己的思想上的启迪。接着歌曲以高昂的气势将音乐引入对比性中段。第二部分由3 /4到4 /4拍子,单二部曲式,是进行曲风格,演唱速度稍快,吸取了群众歌曲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旋律采用重复、节奏紧缩等方法造成激动的效果,层层递进将音乐推向高峰。B段加上宽广浑厚的歌唱,配以坚定有力的混声伴唱,使乐曲更显辉煌壮丽。B’段则运用旋律宽广的波浪式进行,曲调流畅从容,情绪不断推进,达到全曲的高潮。歌词以排比的手法陈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过的风雨历程,赞颂建国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歌中充满了自豪和赞美。第三部分也是单二部曲式结构,C段再现第一部分,C’段是整个 作品的终曲。它给予全曲的主题以更高的概括,发出了强大的号召: “跟着共产党,建设大中国! ”旋律高亢有力,其声势浩大、庄严、激动的声音极富号召性。

全曲基本上采用Ⅰ、Ⅳ、Ⅴ级,配以少量的副属和弦,使和声色彩明亮,音乐更加洪亮、宽广。

3. 要学会根据对作品的赏析从总体上把握作品风格和作品的感情基调

《在灿烂阳光下》体现了我们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了中国人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懈努力的顽强精神。它紧扣题材内容,以不同的演唱形式,音乐主题贯穿发展、首尾呼应等方面使作品更加完美,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作品。因此在歌唱时充满赞美和歌颂的美好心情以及激情满怀的歌唱状态是我们可以通过前期的赏析做好充分准备的。

开展多种艺术活动提升幼儿综合素质 第6篇

一、通过活动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非常嫩,可塑性非常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进行各种活动的训练,比如舞蹈、体操等,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同时,增强幼儿音乐的节奏感,提高全身性的协调能力,梳理和柔韧肌肉的线条与走向,塑造挺拔身姿,改善不良姿态,增加弹跳力与肺活量,增强体质,祛除虚胖,在塑造健美的形体,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还有利于他们的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奋发向上的思想品质

在幼儿园阶段,组织活动是非常艰辛的,幼儿每一个动作的形成都需要反复演练,付出很大的努力。而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幼儿刚开始练习时,因为苦、因为累而掉泪。作为教师,要经常引导他们向周围的哥哥姐姐学习,讲述舞蹈家的生平和体育健将的感人事迹,让幼儿从小就认识到“苦尽甘来”等道理。

很多幼儿刚参加排练时,对各种动作毫不用心,有时候只是好奇,做一遍动作就懒得做第二遍,甚至于害怕到幼儿园。这时候就要教师亲自示范,选出动作做得较好的幼儿作表率,让大家用掌声鼓励她,给她脸上贴上代表荣誉的小红花、小卡通,给她以激励。这一举动能激发每个幼儿的好胜心,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就要用鼓励的力量,帮孩子们从小树立信心,锻炼幼儿坚韧的意志,增强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及快速反应的能力

优美的旋律能调动幼儿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音乐舞蹈的兴趣,从而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通过高度的指向和集中让幼儿去感受音乐舞蹈的内在情感、韵律、节奏。如,在排练舞蹈《小苹果》时,优美的歌声及舒展柔美的舞蹈动作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渴望,都迫不及待地想学习。他们在脑海中记忆舞蹈动作的变化、舞蹈情感的变化,使之融入自身的舞蹈表演当中。而当他们立于舞台上,迎着强而刺眼的舞台灯光,面对台下众多企盼的目光时,如果没有良好的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怎么能有台下热烈的掌声和成功的鲜花呢?由此可见,参加音乐舞蹈训练演出的幼儿在接受新事物、反映新事物时的综合能力,远远高于同年龄智商水平相当的幼儿。

四、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

幼儿舞蹈艺术通过幼儿的内在韵律和形体节奏的揉合,展示多彩的思想感情,是一种集内涵外延于一体的理想的美育形式。它通过无声胜有声的美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操,美化着幼儿的思想感情,让幼儿从中去感知美、表现美。

在活动开展中,每个幼儿都为其表演的角色着迷,但又为其所表演的角色中舞蹈语汇内涵的感知所困扰,但幼儿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学习、练习,始终不肯放弃。终于,汗水没有白流,劲儿没有白使,演出的成功使幼儿通过表现自己的美来真正体验到了舞蹈的美,感受到“付出”的美。同时在观看其他班级的幼儿表演的同时,老师也不失时机地讲解,诱导,指出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经验,提高了幼儿的审美和辨别能力。

五、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整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中老人和父母的宠爱使他们养成娇生惯养、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服从集体的坏习惯。恰恰各种活动的开展是集体项目,要求参与的幼儿步调一致,紧密合作,过分突出的表现反而会影响节目的整体效果。在活动开展中,老师可故意让那些喜欢突出自己的幼儿观看其他幼儿的表演,表演不整齐时通过指出个人对集体的重要性,个人主义对集体的危害性,从各个角度引导教育幼儿,从而提高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各种活动的开展是幼儿教师展示教学成果的有效平台,也是展现幼儿素质教育的一个绚丽天地。只要我们以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为教育宗旨,以促进每个教育对象的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注重培养幼儿的各个基本素质为前提,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异彩纷呈的活动,就能真正使每个幼儿在体、德、智、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艺术素质提升研究 第7篇

目前, 我国医学院校学生对于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文化艺术的培养分量较少, 人文素质缺陷是医护生整体素质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而少数医护生中存在的人格错位、缺乏医德, 对医护人员必须具有的职责失去兴趣, 对金钱和物质享受过分追逐以及对病患的冷漠等现象, 大都与其在校学习时人文精神的培养缺失有关。这种现状促使我们思考对策, 从全面培养医护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思想的目标出发, 进一步加强人文艺术教育, 建设人文艺术教育基地, 以提高医护生的综合素质。

一、医护生教育中人文艺术教育现状

目前, 我国护理教育中人文艺术教育的特点为:

1.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 导致医护生人文艺术基础知识普遍匮乏, 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人文艺术的鉴赏力和求知欲, 医护生人文艺术基础知识的匮乏又使他们对艺术的感受仅停留在情感宣泄的层面, 对许多艺术作品中贯穿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思想无法领悟, 人文艺术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也就相应被削弱。

2.目前社会上一些人追求功利, 重物质、轻精神, 重科技、轻人文, 这就导致一些大众文化充斥物欲, 宣泄情感, 消解人的自由意志, 忽视人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 医护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一些学生对充满人文精神的艺术漠不关心, 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较差, 加之护理教育中人文艺术教育力度不够, 直接影响了医护生艺术修养的提高, 因此人文素质缺陷是医护生整体素质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3.临床医学的科学化进程是以生物科学对医学领域的介入为前提的, 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大量引入, 临床医学的艺术性逐渐丧失, 并存在较为普遍的失人性化倾向。

4.长期以来, 护理教育的中心放在了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术训练方面, 以专业素质取代综合素质, 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代替文化修养, 是我国护理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狭窄, 缺乏医生、护士所必备的心理素质、文化修养及人文学科的知识, 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二、开设《艺术鉴赏》课程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1.医学护理就是一门与艺术紧密相连的技艺。南丁格尔曾这样描述“护理是一门艺术, 进行艺术创作, 需要全身心付出, 精心准备, 如同画家或雕刻家创作艺术作品那样, 由于护理的对象是人, 因此我必须说, 护理是一门最精细的艺术。”现代护理将人看作一个有各种需要、具备各种知识, 拥有各种意愿、感情、感觉的综合体。护士的工作核心就是满足患者各种层面的需要。护理和艺术的关系在于:都关注人类的生存状况, 尝试对人类的困难 (心理、躯体、道德、精神) 作深刻的理解, 如护士可以从缓解患者的焦虑心境、协调患者社会关系、帮助患者保存生活的希望等方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2.以《艺术鉴赏》课程为主要载体, 强化第一课堂在人文艺术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其主要内容有:中国书法艺术、中国籇刻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陶瓷艺术、金属器艺术、中国漆器艺术、中国刺绣艺术、中国织染艺术、服饰艺术、中国民间手工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室内装饰艺术、展示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剧艺术、中国曲艺艺术、中国杂技艺术、影视艺术。通过开设《艺术鉴赏》课程, 提高医护生自身审美能力、艺术实践能力, 启发自身的创造思维, 全面提升医护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通过《艺术鉴赏》基础理论的介绍, 让医护生懂得什么是仪表美、形体美、动作美, 以利于医护生进入工作岗位后, 为临床营造一个整洁、温文尔雅、有内涵的人文艺术氛围。此点无论是在舒缓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还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方面, 都将发挥很大的作用。通过《艺术鉴赏》指导阅读的方式, 引导医护生阅读世界名著, 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感染护生, 使医护生对人类所面临的困境有深刻的理解, 使之能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 对受疾病折磨的人充满同情心, 从而真诚、耐心地护理患者。

4.《艺术鉴赏》着重于培养医护生评判性思维, 让他们学会对任何事情都能够作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理性判断, 而不至于总是盲从书本知识。这种精神对于护理学科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帮助医护生学会使用艺术的方法舒缓焦虑情绪, 如听音乐、绘画创作、诗歌创作等。临床护理工作琐碎、繁重, 护士必须具备自我缓解工作压力的能力, 这一点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士健康、稳定护理队伍都具有积极意义。

三、结语

近年来, 随着各护理院校探索通过开设《艺术鉴赏》等人文艺术教育课程和人文艺术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实践等途径, 在护理教育中开展人文艺术教育, 使医护生通过人文艺术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 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熏陶医护生的艺术气质, 塑造健全的人格, 进而全面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思想, 全面提高医护生的整体素质, 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发展的新要求。然而, 由于人文精神存在多元性, 人文教育的一些具体观点、内容存在争议, 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和解决。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我们不断摸索新经验, 不断完善, 不断寻求新的方法。

摘要: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给护理的内涵和理念带来了重大变革,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医护人员与之相匹配。然而, 良好的护士素质修养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因此, 我们应从医护生选择这个专业开始就对其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近年来, 护理专业的教材中逐渐增加了关于培养护士综合素质从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内容。

关键词:艺术鉴赏,医护生,综合素质,作用,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春生.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树立新世纪护士职业道德新风尚[J].中华护理, 2001, (5) .

[2]李刚.关于高雅艺术与欣赏的思考[J].艺术教育, 2008, (6) .

[3]王艳.人文艺术教育——护理教育新的组成部分.护理学, 2006, (1) .

艺术素质提升研究 第8篇

关键词:健美操,艺术素养,美学思维

健美操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基础, 以健、力、美为特征, 在提高锻炼者身体素质的基础上, 培养和完善学生的艺术素养, 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

一、如何表现健美操的艺术价值

健美操的审美价值, 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超越单纯体育运动, 不断变化的艺术形式, 是和体育紧密结合的, 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舞蹈艺术。它是体育的, 也是艺术的, 完美结合才更具有生命力。因此, 健美操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直观的形式美吸引人、以丰富的艺术内涵美塑造人, 以丰富多彩的创新美激励人。健美操将动作、造型、姿态、线条、音乐、色彩等因素有规律地组合, 从而传递出浓厚的艺术信息。

首先, 是引导大学生在健美操的训练表演过程中培养和树立自己的审美观, 从美学思维出发, 发现美的存在, 认识美的内涵, 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健美操的编排和组合, 达到心灵上的感应和贯通。

其次, 是要研究健美操学生主体具有的综合素养价值和不断发展的创新特征。健美操是综合艺术, 艺术是需要创新的, 就是要不断地超越自己, 创造出更加新颖、前卫、变幻、艺术内涵丰富的表现形式, 体现艺术价值。

再次, 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是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在健美操运动中, 体育力度、舞蹈动作、人物动感、组合造型、舞台色彩、音乐背景, 等等, 都和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 都会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健美操充满动感的节奏, 身体健美的塑造, 活泼矫健的舞姿, 以其外观的形式美表达内在的艺术底蕴, 令人赏心悦目, 艺术价值凸显。

二、健美操艺术素质的提炼

艺术素质由艺术潜能、艺术鉴赏、艺术修养、艺术感知、艺术创新等五个要素组成。健美操课程促进了学生形体健美、动作柔韧、举止端庄、行动流畅, 促进了审美能力的提高。

1. 健美操教学与艺术素质教育的关系

在健美操教学中,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锻炼和表演, 既健美又充满活力。学生在热烈欢快的韵律中展现着各自的风采, 沉浸在艺术的氛围和享受中, 达到身体锻炼、心理锤炼、美育体验、艺术追求的高度统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 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韵律感、节奏感、艺术感, 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和追求美的能力。

2. 健美操是校园的重要文化艺术取向

一个项目的兴起和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 校园文化多姿多彩, 健美操的存在同样需要滋生的土壤。因此, 院校需要大力营造良好的健美操学习氛围, 只有普及, 才能提高。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健美操教学录像, 体会其中的艺术气息, 定期组织校园健美操大赛, 无疑都是好的, 有效的形式。

3. 创新健美操教学的艺术形式

沿承是基础, 创新是生命。要引导学生对雷同、枯燥动作的大胆改编, 鼓励大胆创新, 充实艺术内容;有条件的院校可成立健美操的编排研究小组, 教师适时指导, 给学生充分自我表现的机会, 不怕失败, 大胆创作, 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三、艺术素养提升的方式和途径

1. 教学中体现个性, 满足学生特殊要求

选修健美操的学生, 艺术素养是不同的, 甚至有着很大的差别, 其在健美操中的位置和角色也应该有所区别。健美操不是艺术素养的平均展示, 而是在较高水平上的提升。健美操教学就要根据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才能差异, 制定出适合他们的具体学习目标, 灵活分配时间, 编排不同特色的, 能够体现自我风格的科目, 使课程更具艺术含量。

2. 注重整体艺术素养的提升, 这也是健美操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

健美操用千变万化的队形, 展示出流畅、韵律、动感的美学感动;用稳定大气的几何图形, 给人以力量、坚固、整齐、对称之美;柔和、流畅、水泄银池般的变形, 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信息, 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各种队形的交叉变换, 各种舞蹈动作展现和交替, 传递着不同的艺术追求, 带来不同的艺术享受。所以, 健美操更注重团队精神, 注重艺术水准的平衡, 全面地提升艺术素养。

3. 丰富的艺术内涵塑造学生良好的艺术气质

健美操表演所展现的艺术美感是多方面的, 内涵十分丰富, 融合了多重艺术形式。对于激发学生自身的艺术潜质, 发掘艺术才能, 培养艺术气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健美操锻炼, 不但使练习者的肌体、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得到有效地锻炼, 更使音乐、舞蹈、健美、韵律等艺术气质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自觉地表露出来, 使得身体从内在的机能到外在的形态都显示与众不同的艺术底蕴。

健美操教学力求教师自身素质首先提升, 具备该课程所需要的类似于美编、编曲、剧作、文人特有的气质。才能用自己艺术修养和艺术才能来引导和鼓励学生, 充分发挥自身的激情来创作, 形成自身的艺术造型能力, 体现艺术生命的律动和活力。他们既是艺术的享受者, 又是艺术的创造者。使个人艺术气质不断完美, 艺术素质不断提升。

4. 在健美操运动中强化学生的艺术感知、艺术熏陶、艺术审美, 增强艺术想象力和艺术理解力的培养

因此, 在健美操运动中, 要提升大学生的艺术能力, 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 培养高尚艺术情趣时, 更要积极投身艺术实践, 充分利用健美操的艺术审美价值,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 提升学生的艺术品质和艺术素养,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论

健美操教学与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是紧密相联的, 开展健美操选修课程教学, 能够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的同时, 有效地提升其艺术素质和审美情趣。素质教育的教学地位不断引起高层重视, 健美操课程无疑是艺术教育的优良载体, 也是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媒介。

参考文献

[1]周涛, 张晓莹.北京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04) .

艺术素质提升研究 第9篇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在局教科室的指导下, 走过了充实的“十五”, 收获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果实。现在我们又踏上了“十一五”这条幸福的道路, 我就“学校教育研究与教育质量”谈谈几点拙见。

一、研究先行, 提高质量

质量来自于什么?有的人说, 来自教育管理;有的说, 来自教育技术。这些说法都有道理, 但又不尽然。在当前乃至今后, 都可以认为, 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已越来越依赖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教育要发展, 研究要先行。通过教育科研, 提高对教育规律的认识, 并按规律办事, 这是科学地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 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经之途。

二、科研转型, 走出误区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是动态的展示, 那种在事后得出的死寂的经验, 本身就已经滞后了, 以之去应对繁杂的未知则必然是不可取的。所以, 教师应依据我国的国情, 掌握国际发展动向, 使教学切合实际, 适应社会要求, 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实用性, 使教学与沸腾的现实相结合, 同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相衔接, 从“经验型”转变为“科研型”, 走出经典教学的误区。使学生不被书本所束缚, 跳出课本, 面向社会, 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找准社会要求与教学的结合点, 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进行开放型、应用型教学的尝试, 为学生进入社会, 服务社会, 学以致用奠定基础。

三、立足课堂, 解决问题

农村小学教育科研应立足于课堂, 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我们教师来说, 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 他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我们教师进行的研究不是要获得“那是什么”的研究, 而是要获得“如何做”的实践智能。

学校教育科研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主要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所获得的感悟、认识或反思;它所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学生。具体地说, 就是你所带那个班的几十名学生、班级中的大事、小事等等。如果能透过后进生在课堂中的种种表现进行调查, 分析其原因, 并研究出矫正方法, 就不会总为他们糟糕的成绩而苦恼了;如果能研究出一条适合农村孩子的生活作文之路, 我们就不会为学生编造作文内容而烦恼了;班主任如果能对班上的“问题学生”进行个别研究, 搜集第一手资料, 了解事实的真相, 分析问题的成因, 研究出解决的方法, 就一定能大大提高教育质量……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 不计名利, 积极发掘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改进教育工作, 那我们便走进了真实的教育教学研究。

四、持之以恒, 更新知识

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教育知识的更新非常迅速。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就业之前接受严格的专业教育, 在从事教育工作后, 更要不断地研究, 不断地进修“充电”, 才不至于成为时代的落后者。有的教师, 抱着一本教材, 一本教参, 年复一年, 照本宣科, 毫无进步;有的教育行政人员, 忙于人事应酬, 无暇翻阅教育新著, 对教育发展趋势毫无了解。这样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 虽承担了教书育人, 领导教育事业之责, 但他仍不可能在教育工作中有所建树。曾经有人问孔子是不是圣人, 孔子说, 我不是圣人, 我只是“学不厌, 而教不倦也”。“学不厌”是立己;“教不倦”是立人。立己然后立人。孔子尚且如此, 作为现代教师, 又怎能浅尝辄止呢?况且做学问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教师若不甘落伍, 必须不断地研究, 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

漫步在学校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大道上, 我们不难发现:教育科研在基础教育单位的普及能最大限度地缩小教育科学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差距, 能缩短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 能使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充分了解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能正确领会教育科学精神之内涵, 能游刃有余地调控教育科学与教育经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分合关系。

早在清代, 大儒梁启超就说过:“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弱则国弱。”在教育界, “科研兴教”的思想, 也越来越为更多的教师所接受。从某种角度来说, 教育科研的兴起不是偶然的, 而是新时代与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而今,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一个学校———强, 因教育科研兴;弱, 因教育科研亡。

上一篇:落叶松大棚育苗技术下一篇:物联网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