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范文

2024-05-27

银行存款范文(精选12篇)

银行存款 第1篇

钱分成好几摞。“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又是一摞银币。

“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5分的钱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是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点点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妈妈说:“好吧。”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

大家又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妈妈面前。那盒子是西格里姨妈有一年圣诞节时从挪威寄给我们的。

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它和城里的大银行不同之处在于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的钱。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动用过;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要买药的时候用过。

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学费多少、书费多少,列了一张清单。妈妈对着那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出来。可是不够。

妈妈闭紧了嘴唇,轻声说:“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

我们一致同意。

莱尔斯提出:“夏天我到德伦的副食商店去干活。”

妈妈对他赞赏地笑了一笑。她慢慢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加减了一番。爸爸很快地心算了一遍,“还不够,”他把烟斗从嘴里拿下来端详了好一会儿之后,说道“,我戒烟。”

妈妈从桌子这边伸出手,无言地抚摸着爸爸的袖子。又写下了一个数字。

我说“:我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当我看到几个小妹妹眼睛里的神情时,又加了一句“,昆斯廷、戴格玛和凯瑞恩帮我一起看。”

“好。”妈妈说。

又一次避免了动用妈妈的银行存款,我们心里感到很踏实。

在那段时间,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得到的报酬是一大袋快发霉的面包和咖啡蛋糕。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和新出炉的差不多。

爸爸每天晚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老板给他3 夸脱(1 夸脱等于1.14公升)鲜牛奶,发酸的牛奶随便拿。妈妈把酸了的奶做成奶酪。

后来,好像忽然之间孩子们都长大工作了。我们一个个结了婚,离开家了。爸爸好像变矮了,妈妈的黄头发里也闪烁着根根白发。

在那个时候,我们买下了那所小房子,爸爸开始领养老金。

也在那个时候,我的第一篇小说被一家杂志接受了。

收到支票的时候,我急忙跑到妈妈家里,把那张长长的绿色的纸条放在她的膝盖上。我对她说:“这是给你的,放在你的存折上。”

她把支票在手里捏了一会,说:“好。”眼睛里透着骄傲的神色。

我说:“明天,你一定得拿到银行里去。”

“你和我一起去好吗,凯瑟琳?”

“我用不着去,妈妈。你瞧,我已经签上字把它落到了你的户头上。只要交给银行营业员,他就会存到你的账上了。”

妈妈抬头看着我的时候,嘴上挂着一丝微笑。

“哪里有什么存款,”她说,“我活了这一辈子,从来就没有进过银行的大门。”

银行存款 第2篇

一、银行存款增长情况

2014年1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17.37万亿元,同比增长9.6%。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13.86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5个和4.7个百分点。2014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48万亿元,同比少增3.0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1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97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531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7229亿元,同比少增4281亿元。月末外币存款余额5735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全年外币存款增加1084亿美元。

图表1 2010年-2014年本外币存款余额增加情况

(资料:融银研究中心)

2014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48万亿元,同比少增3.0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1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97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531亿元。分别站新增人民币存款的43.67%,20.78%和5.83%。图表2 2014年新增人民币存款中各类存款占比

(资料:融银研究中心)

(一)人民币存款增长情况

2010年到2014年人民币存款年末余额分别达到了71.82万亿元,80.94万亿元,91.74万亿元,104.38万亿元和113.86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2%,12.7%,13.3%,13.8%和9.1%。从增长情况来看,从2010年开始存款增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放缓趋势,2014年录得近五年最低增速。

图表3 2010年-2014年人民币存款年末余额增长情况

(资料:融银研究中心)

图表4 人民币存贷款增速比较

(资料:融银研究中心)

(二)住户存款

2010年到2014年住户存款增加额分别达到了4.37万亿元,4.72万亿元,5.71万亿元,5.49万亿元和4.14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2.1%,8.0%,21.0%,-3.9%和-24.6%。从2012年开始,住户存款增加额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一方面反应出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投资渠道多元化分流了存款,同时也反应出银行吸储压力在不断增大。

图表5 2010年-2014年住户存款增加额及增速

(资料:融银研究中心)

(三)非金融企业存款

2010年到2014年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额分别达到了5.31万亿元,2.56万亿元,2.75万亿元,3.5万亿元和1.97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3%,-51.8%,7.4%,27.3%和-43.7%。2014年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额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说明非金融类企业经营效益下滑较快,企业资金比较紧张,存款意愿下降。

图表6 2010-2014年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额及增速

(资料:融银研究中心)

(四)财政存款

2010年到2014年财政存款增加额分别为3045亿元,-300亿元,-1974亿元,5768亿元和553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3%,-109.9%,558.0%,-392.2%和-4.1%。

图表7 2010年-2014年财政存款增加额及增速

(资料:融银研究中心)

(五)外币存款

2010年到2014年外币存款分别达到了2287亿美元,2751亿美元,4065亿美元,4386亿美元和5735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9.5%,20.3%,47.8%,7.9%和30.8%。整体来说外币存款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虽然2013年增速有所放缓,但在2014年出现强势反弹。

图表8 2010-2014年外币存款增长情况

(资料:融银研究中心)

二、基层营销常见营销手段

对商业银行来说,只有让目标市场的客户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便利地得到他们所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才能实现商业银行的存款市场营销目标。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员营销、关系营销、服务营销、品牌营销、网络营销、组合营销等手段。这里着重介绍以下五种营销手段。

(一)网点存款营销

要在调整网点布局的同时,加大营销网点的市场营销力度。

1、统一本银行所有网点的标识设计,给客户形成良好的视觉形象。

2、将本银行已推出的各种金融产品进行包装营销,统一印制精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宣传册,即“金融产品菜单”,有序地摆放在营业大厅里,供客户选用。

3、加强服务设施建设,以方便客户,如饮水机、点钞机、验钞机、信息查询系统、雨伞等。

4、增加网点服务功能。(微信公众:融银智信)有条件的营业网点,可按服务功能实行分区管理,即在营业大厅里设立柜台服务区(由员工提供传统的柜台服务)、自助服务区(安装ATM机,由客户自助服务)和理财服务区(设立大堂经理或理财经理,为客户进行现场宣传、业务指导和理财服务)。

5、赠品营销。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商业银行可现场免费向客户赠送一定的宣传性礼品,以扩大存款产品的影响,争取客户。

(二)自助化服务营销

自助化服务营销,也就是间接营销手段,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银行卡的发行、电话银行、企业银行、电视银行、自动柜员机、网上银行的设置和建立等途径把银行的存款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自助化服务营销改变了网点营销面对面办理银行存款业务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分支机构网点和时间的限制,更有利于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人员营销

人员营销,是银行员工以达成销售为目的与客户间的接触,是引导和帮助客户购买、使用银行存款产品和服务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手段的完善,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复杂性,客户需求的多样性,使人员营销更具有独特的人情味优势,人员营销将是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人员营销的方式一般有柜台人员营销、客户经理营销和全员营销。

1、柜台人员营销。是指客户来银行以后,由各营业柜台人员提供的服务营销。如有的银行在营业大厅配备专门的“金融顾问”,每一位来银行的客户都能受到“金融顾问”的热情接待,并给予全面的咨询服务,令客户十分满意,增强了客户对银行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又如,有的银行在营业大厅专门设立咨询服务台,负责向客户介绍各柜台服务功能,回答客户问题,提供专门咨询服务。

2、客户经理营销。是银行专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专职营销人员。它要求每一位客户经理负责一定数量客户的拓展和联系,采用为客户量身订做的服务手段,为客户的业务需求提供一体化管理和全方位服务。

3、全员营销。要树立全员营销意识,“银行就是我,我就是银行”要成为每个员工的经营理念。每个员工都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自觉维护银行的声誉。每个员工都要承担营销银行、营销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任务。按照职责和所处区域不同,分配一定的客户开发和营销产品及服务的任务。

(四)宣传营销

宣传营销是指通过宣传媒体直接向客户介绍、营销银行的存款产品和服务,树立银行良好形象的活动。银行广告可分为两类:

一是银行形象广告,把银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宣传,旨在提高银行声誉,增强客户

二是银行存款产品和服务广告,是银行对所提供的存款产品和服务所作的宣传。通过对存款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功能、优越性的介绍和告知,让客户了解银行的存款产品和服务,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银行选择哪一种广告主题进行促销,这主要取决于银行是着眼于长期目标,还是着眼于近期目标,以及银行存款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微信公众:融银智信)。银行为了达到在客户中树立良好声誉和整体形象的目的,将选择以形象为主的宣传,把广告作为长期投资。银行为了扩大近期存款业务或所推出的存款产品和特色服务,将重点选择存款产品为主的宣传。产品广告和形象广告并非相互独立,而是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形象广告必须以银行提供的多种金融产品或特色产品为基本内容,广告推出的存款产品的质量必须与良好的银行信誉同步。

银行可选择多种广告媒体,如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因特网等。不同的广告媒体在传播的空间、时间、效果、广告费用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在广告媒体的选择上要注意重点和多元化相结合,即重点选择某一媒体后,还必须辅以其他媒体,媒体组合宣传能增加广告促销的功效。

(五)公关活动促销

公关活动促销即公共关系活动促销,是一种专门用于市场营销的活动,如公关联谊会、新闻座谈会、展览会、社会赞助活动、典礼参观、演讲等各种人际传播活动,它可以吸引各类公众参加,也可以邀请新闻界记者参加,综合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它对于沟通信息、联络感情、促进销售、扩大影响、树立形象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1、公关联谊会。为了联络银行与黄金客户和有关部门的感情,银行可有计划地举办一些有特定公众对象参加的联谊活动。如新春联谊会、大客户座谈会、征求客户意见座谈会等。联谊会的气氛活泼欢乐、轻松自如,是创造内外“人和”的好方法。

2、产品展示会。产品展示会是一种综合运用各种媒介和手段推广产品、宣传银行形象、建立良好公共关系的活动。它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能广泛吸引公众注意和参观,并吸引新闻界的注意,有利于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展示会使用图片、模型实物并辅之以解说、幻灯片、录像,生动、直观地介绍银行的成就和产品的优点,能够在公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新闻座谈会,是银行与新闻界建立和保持联系的一种常见方式。一般由银行负责人或银行客户部门负责人直接向新闻界发表有关本银行的重要信息,然后通过新闻界把信息传递给公众。

4、社会活动。对社会公益活动的赞助,如社会福利事业、教育事业、节日庆典、体育比赛等,是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又如,机构乔迁或开业庆典、中秋节、重要会议召开等,能赢得社会公众的普遍赞誉。

《对公存款业务营销策略与技巧》 《以互联网金融理念塑存款营销新局》 《浅议提升对公存款市场竞争力的措施及对策》

《关于资金集中管理方式下提高归集性对公存款营销积极性的探讨》 《存款营销 何以破重围》

《城市商业银行存款营销问题探析——以黄河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存款竞争、趋势、挑战与应对研究》 《“三创新”做好存款营销工作》

妈妈的银行存款 第3篇

每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

钱被分成好几摞。

“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凯瑞恩的鞋需要打个掌子了。”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我们孩子当中有人说话。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5分的镍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是要问:“就这些了吧?”妈妈点点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此时会抬起头笑一笑,轻松地说:“好,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这真是件了不起的事,它给人一种暖融融的、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我们都以此为荣。

我永远也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场景——几个不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这一切会不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旁边的戴格玛用滚烫的小手抓住我的手,轻轻地对我说:“我们银行里有存款。”顿时我觉得又能喘气了。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妈妈说:“好吧。”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

大家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妈妈面前,那盒子还是圣诞节时西格里姨妈从挪威寄给我们的。

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的钱。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用过;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去买药的时候也用过。

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学费,书费……列了一张清单。妈妈对着那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一遍,可是不够。

妈妈闭紧了嘴唇,轻声说:“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我们一致表示同意。

莱尔斯提出:“夏天我到德伦的副食店去干活。”妈妈对她赞赏地笑了一笑,仔细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加减一番,还是不够。爸爸把烟斗从嘴里拿下来端详了好一会儿之后,说道:“我戒烟。”妈妈从桌子这边伸出手,无言地抚摸着爸爸的袖子,又写下了一个数字。

我说:“我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当我看到几个小妹妹眼睛里的神情时,又加了一句:“昆斯廷、戴格玛和凯瑞恩帮我一起看。”“好。”妈妈说。

又一次避免了动用妈妈的银行存款,我们心里感到很塌实。

即使在罢工期间,妈妈也不让我们多操心。大家一起出力干活,使得去大银行取钱的事一再拖延,这简直就像游戏一样有趣。

把沙发搬进厨房我们都没有意见,因为这样才可以把前面一间房子租出去。

在那段时间,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得到的报酬是一大袋发霉的面包和咖啡蛋糕。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和新出炉的差不多。

爸爸每天晚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老板给他3夸脱(1夸脱等于1.14公斤)鲜牛奶,发酸的牛奶随便拿,妈妈把酸了的牛奶做成奶酪。

最后,罢工结束了,爸爸又去上工,那天妈妈的背似乎也比平时直了一点。

她自豪地环顾着我们大家说:“太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取钱。”后来,好像忽然之间我们都长大了,工作了。我们一个个结了婚,离开了家。爸爸好像变矮了,妈妈的黄头发里也闪烁着根根白发。

后来,我们买下了一所小房子,爸爸开始领养老金。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的第一篇小说被一家杂志社刊登了。

收到支票的时候,我急忙跑到妈妈家里,把那张长长的绿色纸条放在她的膝盖上,对她说:“这是给您的,放在您的存折上。”她把支票在手里捏了一会儿,说“好。”眼睛里透着骄傲的神色。

我说:“明天,您一定得拿到银行里去。”

“你和我一起去好吗,凯瑟琳?”

“我用不着去,妈妈。您瞧,我已经签上字把钱落到了您的户头上,只要把支票交给银行营业员,钱就存到您的账上了。”妈妈抬头看着我的时候,嘴上挂着一丝微笑。

“哪里有什么存款?”她说,“我活了一辈子,从来没有进过银行的大门!”

妈妈用她简单的智慧换来了我们一生的财富。

(摘编自《校园小小说》)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揭秘 第4篇

实务中, 大部分单位编制“补记式”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本文以此格式调节表为例) , 具体编制如下表所示:

这种调节表的编制原理是: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记收而单位未记收款项-银行已记付而单位未记付款项=银行对账单余额+单位已记收而银行未记收款项-单位已记付而银行未记付款项。

二、调节表功能存在的局限性

1.“调节后余额”并非银行存款余额。

由于未达账项的存在, 无论是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还是银行对账单余额, 都不是准确的单位银行存款可用余额。通过编制“补记式”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将对方已入账而己方未入账账项补充调整己方余额, 使得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上的记录比单纯的日记账或对账单的记录更为完整, 调整出来的余额确实更加接近单位真实银行存款可用余额。

但需注意的是, 调节表中的未达账项仅包括单位 (日记账) 与银行 (对账单) 中一方已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并不包括单位与银行双方均未入账的款项。如单位开出的限额支票, 因其支付金额未确定, 本单位未将之记入日记账, 而收款人也未到银行办理相关手续, 则在对账单中也不会有记录, 它们日后会减少单位银行存款的可用余额。因此, 准确的银行存款可用余额, 应为调节表中“调整后余额”加减单位与银行均未入账的款项数额 (假设不存在会计记账错弊) 。

2. 调节表掩盖了许多会计错弊。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最基本的功能是检查单位银行存款账项记录是否正确。但是, 调节表并非能反映所有的银行存款错记、漏记。

(1) 能直接查出的会计错弊。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记录主体分别是单位及银行, 但其记录对象是同一个:单位的银行转账款项的收付。如果双方记账无误, 同一票据或交易流水号的款项收付方向和金额在双方的记录应该是相同的。因此, 在对账过程中, 如果出现同一银行存款业务在日记账和对账单中记录不一致的情况, 说明单位与银行至少有一方记账错误。一般说来, 单位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出现错误的几率更大。会计人员可以由此翻阅存留在本单位的原始凭证, 必要时可以借阅银行留存的支票, 查明错误原因并作出相应处理。这种不一致能够在对账过程中发现。

(2) 被隐藏的会计错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的未达账项, 既包括正常的由于凭证传递时间不一致造成的单位与银行一方已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也包括单位虚构的银行存款业务未达账项, 还包括单位隐藏不记的银行存款业务。因此, 调节表编制的完成是单位银行存款对账工作的开始, 对未达账项进行审查, 查明其真实性和合法性才是真正的银行存款对账工作。

三、未达账项里的秘密

调节表只是完成了查找未达账项的任务, 而相当一部分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错弊会在未达账项中有所体现。

1. 单位已记收款而银行未记收款的账项。

(1) 收到的付款方票据不能兑现。如果付款方用以支付的票据 (如支票等) 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兑现 (如过期、填写不规范、对方账户余额不足等) , 而单位已向付款方开出收据或发票并据以入账, 即形成单位已收而银行未收的未达账项。这种情况下, 应及时与对方协商, 要求付款方以其他方式支付该款项。本文称此类为A1类未达账项。

(2) 会计人员工作疏忽, 转账收款账号错误。有时, 由于会计人员的疏忽, 可能会出现单位应收款项被转至错误账号而导致其他单位收取该款项的情况。这时应及时与被误转账户开户单位协商, 追回该款项。造成单位损失的, 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本文称此类为A2类未达账项。

(3) 会计人员贪污挪用公款。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法是, 会计人员 (一般是出纳) 另开银行账户, 将单位应收款项转至该账户。例如李某在任北京市×区×局出纳期间, 贪污挪用公款约190万元。通过虚构开户所需证明材料, 李某在银行私自开立一个账户, 为隐蔽起见, 该账户名称仍为北京市×区×局, 而事实上, 该账户的所有资金往来均由李某本人而非×局控制, 付款方如约向李某指定的账户付款。从开户名称上, 付款方难以发现其提供的账户并非真正的应收款账户。这样, 出纳通过私设账户, 将公款化为私人所有。由于×局仍需向付款方开具收据或发票并据以入账, 故银行存款日记账上有此收款记录;但×局基本存款账户上并未真正收到此笔款项, 对账单上没有任何记录, 形成未达账项。单位发现此类未达账项时应及时报案, 申请冻结私设的账户以及时追回公款, 并对违法人员追究相应责任。本文称此类为A3类未达账项。

2. 单位已记付款而银行未记付款的账项。

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是单位将支付指令发出且已经据以记账 (如开出支票) , 但收款方尚未到银行办理相应的手续, 这是正常的未达账项。本类未达账项一般不存在会计人员贪污挪用公款的可能, 但有可能是单位为了偷逃税款而虚构成本费用。这种情况下, 审计人员应该要求单位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更正。本文称此类为B类未达账项。

3. 银行已记收款而单位未记收款的账项。

(1) 会计人员漏将收款凭证入账或遗失收款凭证。会计人员收到银行存款, 应开出相应的发票或收据交付付款方, 有时会计人员忘记将记账联入账, 即造成未达账项。因此, 会计人员在发现此类未达账项时, 应先查找有无未入账的收款凭证。如果会计人员将此凭证不慎遗失, 应该将情况上报, 核实后经财务负责人批准后填制相应说明, 代替原始凭证并据以补充记账。本文称此类为C1类未达账项。

(2) 单位故意隐瞒 (或推迟) 收款入账。收据或发票一旦开出, 单位就必须确认相应的收入, 由此发生纳税义务。而为了偷逃税款, 单位可能授意会计人员隐瞒 (或推迟) 收款入账, 形成了银行已记收款而单位未记收款的账项。这种情况下, 审计人员应该要求收款单位整改开出收款凭证, 据以入账。本文称此类为C2类未达账项。

C类未达账项也不存在会计人员贪污挪用公款的可能。

4. 银行已记付款而单位未记付款的账项。

(1) 会计人员丢失付款凭证。单位支付款项后, 收款方会签发相应的发票或收据, 单位据以付款入账, 若会计人员不慎遗失付款凭证, 也形成未达账项。上级如果查明情况属实, 经单位领导和财务负责人批准, 可按相关程序以有关资料和证明材料代替原始凭证入账。本文称此类为D1类未达账项。

(2) 会计人员重复支付某笔款项。有时, 会计人员可能会重复支付某笔款项。例如, 单位需要购买一台打印机, 采购人员张某向会计部门签发借款单以借出0003#支票, 支票上注明限额支付3 000元, 张某在相应的支票根上签字以明确自己的责任。由于金额未定, 经办的会计人员王某并未将此支票存根与借款单入账, 而是单独另存他处, 但不久王某丢失该支票存根与借款单。若张某购买打印机, 用0003#支付2 600元货款, 由于会计王某丢失了相应的支票存根与借款单, 不能及时督促张某报账。后来张某持购货发票报销, 王某误以为是张某自垫现金2 600元, 会计部门经审核同意支付了2 600元库存现金给张某, 相当于单位为同一笔业务支付了两次。结果, 购买打印机的发票被作为单位支付库存现金的依据并入账, 银行存款日记账上“没有”相应的支付凭证, 没有记录;但由于真正的支付是由0003#支票完成的, 因而银行对账单上标明0003#支票支付2 600元, 形成未达账项。此类账务可能是会计人员疏忽所致, 也可能是会计人员与经办人员串通作弊。查明原因后, 单位可以向采购人员追回库存现金, 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本文称此类为D2类未达账项。

(3) 会计人员贪污挪用公款。如果会计人员使用单位款项为个人购买物品等, 而没有相应的原始凭证入账, 也会出现银行已记付款而单位未记付款的未达账项。单位发现后, 应对该会计人员做出相应处理。本文称此类为D3类未达账项。

四、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审查的重点

1. 重要的未达账项。

未达账项是否重要, 应从金额和性质两方面来判定:金额方面,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标准;性质方面, 应根据审查人员与审查目的不同加以区分:

(1) 会计人员自查的重点。有一些会计错弊是由于会计人员的疏忽大意而并非主观故意造成的。就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而言, 会计人员通过自查能及时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 减少了单位损失的同时也减少个人的损失和责任。其查找重点应集中在前述A1、A2、C1、D1、D2类未达账项上。

(2) 审计的重点。就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而言, 审计审查的目的主要有: (1) 会计人员个人的贪污舞弊。会计人员贪污挪用公款, 可能从单位账户直接支付个人用途的款项, 也可能截留应收款据为己有。前者可能表现为“银行已记付款而单位未记付款的账项”, 后者可能表现为“单位已记收款而银行未记收款的账项”。审计过程中, 其查找重点应集中在前述A3、D2、D3类未达账项上。 (2) 单位授意的违法行为。单位偷漏税, 通常需要隐瞒收入或虚构成本费用以虚降利润。前者可能表现为“银行已记收款而单位未记收款的账项”, 后者可能表现为“单位已记付款而银行未记付款的账项”。审计过程中, 其查找重点应集中在前述B、C2类未达账项上。

2. 长期未达账项。

正常情况下, 本月的未达账项在下月应成为已达账项, 尤其在电算化条件下更应如此。如果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上发现有跨月的未达账项 (即连续2个月的调节表上都出现的同一笔未达账项) , 有足够的理由怀疑其中隐藏了重大会计错弊。查找方法是从已达方入手, 通过审查该据以入账的原始凭证, 追查该会计事项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参考文献

[1].张君君.浅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责任分工.现代经济信息, 2011;2

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第5篇

导语:若以国际上较低的保险费率0.05%作为我国平均保险费率,将使银行业净利润增速下降近3个百分点。

经济观察网 滕飞/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中数千家银行倒闭,沉重打击公众对银行业信心,使本已脆弱的金融体系雪上加霜,加剧了经济衰退的程度。大萧条之后,美国于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此后美国银行的倒闭数量大大减少,即使倒闭对经济的破坏性也明显减弱。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已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我国央行高层人士今年也多次表态,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方案推出时机已成熟。各国经验表明,存款保险制度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公众对银行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好制度设计,关键要解决好几个原则性的问题。

1、政策目标及逆向选择问题。需要提高政策目标的效力和影响力,通过风险差别费率及有效监管,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情况。

2、道德风险问题。从利益主体看,存款保险制度下投保人是银行,被保险人是储户,比较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因为银行在投保后有动力去追求更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因此对参保银行的后续监管很重要,这也是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重要职能之一。

3、公众教育问题。作为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参与方,储户能理解存款保险制度的目的、保障金额、超出范围如何处置等,将为存款保险制度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和群众基础。

对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在国家信用隐性担保的制度下,商业银行免费享用国家信用,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则需要缴纳一定保费。2013年末银行业存款总额107万亿,若以国际上较低的保险费率0.05%作为我国平均保险费率,2013年银行业需缴纳存款保险费535亿元,这将使银行业净利润增速下降近3个百分点。在整个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3个百分点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使大部分银行失去了国家信用的担保,不同银行的信誉、风险管理能力的差异会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分化。2007年爆发金融危机以后,“大而不能倒”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这侧面反映了银行规模大所具有的优势,由于规模较大、分支机构多、社会影响力大,大型银行一般在公众心中具有更好的信誉度,更容易获取信任并吸收存款。目前各界普遍预期存款保险制度的赔付上限会定在50万元,对储户而言,储户会倾向于把超过上限的存款存入信誉较好的大型银行,那么中小型银行必须提高存款利率以吸收存款,这会提高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同时,若实行差别风险费率机制,由于中小银行的平均风险要大于国有大型银行,相对较高的费率进一步抬高了中小银行的成本。因此,在存款保险制

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等中小银行面临更大的盈利压力,必须依靠差异化竞争策略、增强盈利能力、提高风险管控水平来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对于银行业新进入者而言,存款保险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于新进入者特别是民营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可增加储户对银行的信任,给予其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另一方面,准入门槛的降低使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管理不善的银行将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有退出的竞争机制有助于银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存款保险制度推出恰逢其时

横向比较来看,世界上主要经济体均成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并且很多国家都是在宏观经济下行、金融体系风险上升的环境下建立的,各国的历史经验表明,在维护银行业稳定、保障金融体系安全方面,存款保险制度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减速期,银行不良贷款上升,金融体系风险开始暴露,这与其他国家成立存款保险制度时的宏观环境相似。

从纵向来看,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关键期,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性问题开始凸显,08年以来过度膨胀的影子银行体系规模已扩到27万亿左右,占GDP的47.5%,而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流向了房地产相关项目或是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而随着房地产市场冷却,部分中型房地产企业已经出现资金链问题,其风险最终将传导到银行体系。因此,虽然整个银行体系目前披露的不良贷款率只有1.04%,但是考虑到风险的滞后性,银行房地产相关贷款以及理财产品投资房地产项目的风险还未完全暴露。我们应该防患于未然,提前制定好银行危及应对和风险处置机制,及时出台存款保险制度,以避免重演美国银行大量倒闭后再亡羊补牢的教训。另一方面,央行正在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存款利率放开后,由于失去法定利差保护,存款竞争加剧必然会导致部分风险管理能力较差的银行出现倒闭。因此,为了保护存款人利益,避免机构破产给金融体系造成较大冲击,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必须先行出台存款保险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保驾护航。

政策建议

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初期,应该重点考虑三方面问题:

一、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是保证存款人的利益,更是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由于金融机构之间关联交易较多,必须配套有清晰的退出机制,包括债务清偿顺序、资产处置、破产接管等,以尽可能减少对其他金融机构的传染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避免引起系统性风险;

二、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成立初期,可以先收取较低保费率,以减少银行的负担,提高银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国家辅以部分资金充实保费(可以考虑银行上缴税收作为资金来源)。

银行存款去哪儿了? 第6篇

存款总额下降在近年来还是首次出现,可谓极其罕见。在去年四季度,16家上市银行已经出现存款增长缓慢的态势,去年末16家银行存款总额合计70.42万亿元,比去年三季末的70.27亿多出

1500亿元。而时隔九个月后,存款增速终于由正转负。在三季报数据中一些潜在的不安因素让市场平添了几分担忧与疑虑:存款去哪儿了呢?

存款总额首现下降

上市银行存款总额首次出现下降。根据Wind数据统计,三季度末16家上市银行存款总额合计为75.61万亿元,这一数据与半年报的77.13万亿元相比流失了1.52万亿元,降幅1.97%。

个体来看,有13家银行三季度出现存款流失,流失绝对额最大的是总体量最大的工商银行,三季度存款流失3884亿元,交通银行流失2594亿元,居第二,中信银行流失1775亿元居第三。从流

失比例来看,则是交通银行和中信银行最高,三季度分别流失5.93%和5.81%,另外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的流失比例也达到了4.5%和3.8%。

在存款结构上,流失率最高的是“个人活期存款”,交通银行三季度个人活期存款流失471亿元,与半年报相比下降了8.38%;而南京银行个人活期存款流失比例最大,其三季度流失了47.65

亿元,环比下降了25%。三季度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个人活期存量流失率也达到19.12%和12.36%。

平安证券银行业研究员励雅敏认为,存款流失主要是因为9月出台的存款偏离度管理办法对超过3%以上的偏离度惩罚过于严厉,导致银行在季末冲存款时点的冲动大大降低,“同时叠加非

标资产增速放缓导致派生存款减少的影响,基础存款增速同比明显放缓”。

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的调整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多家银行在“管理层”讨论中均提到了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措施。如平安银行推出“橙子银行”,并认为“既是本行顺应互联网趋

势发展与客户金融需求和消费习惯变化的前瞻布局,也是应对各种互联网金融挑战的创新之举”。而交通银行则表示“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存款流失、客户分流等挑战”“着力吸引客

户,大力拓展储蓄存款”

存款转移 P2P成新去处

有业内人士表示,个人存款正在被互联网金融等产品分流,这对零售存款占比较高的银行造成了冲击。

2013年下半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草根理财神器”展开了与传统银行的“存款争夺战”。在层出不穷的“宝宝军团”的夹击下,银行活期存款面临了巨大的流失压力。上市银行公布的三季

度报验证了这一点。

在存款总额中,活期存款的“流失”趋势较为明显,这和去年下半年开始异军突起的“宝宝军团”不无关系。比如光大银行零售活期在存款总额中的占比从7.19%下降到6.49%,企业活

期则下降3.75个百分点。

在“存款转移”的倒逼之下,去年以来不少国有大行也开始陆续加入到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的行列中,有的银行甚至也推出了T+0的理财产品,和“宝宝军团”们一决高下。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邱冠华认为,货币基金与活期存款存在显著替代关系,随着货币基金“类现金”功能的完善,预计我国银行企业及个人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可能在3年至5年后加速下

滑至30%以下。

风头正劲的P2P平台公司,到哪儿都是焦点。记者采访时发现,在各类P2P互联网理财机构里,推出的产品年化收益率动辄超过10%,有的甚至高达20%,这就表示:如果投入10万元,一年

就能有1-2万元的收益,是银行定期存款收益的3-6倍,着实让不少银行储户“心动”。

“P2P平台的理财收益比银行理财要高出不少,而且门槛低、资金周转也比较灵活。但是,我还是担心P2P行业参差不齐,投资有风险啊。”今年45对的张太太笑着告诉记者,她去年年底

在家人的指导下,从银行取了3万元存款,投进了一家口碑较好的P2P平台。

据“网贷之家”发布的《中国P2P网络借贷行业2014年10月月报》数据显示,网贷行业10月成交量达268.36亿元,比9月(262.33亿元)增长2.30%,成交量增速放缓。数据同时显示,当月我国网

贷行业贷款余额为744.14亿元,比9月增长15.18%。

贷款余额居前六位的省市分别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其中,北京网贷贷款余额环比上月增加19.41%,增速最为强劲;广东省次之,增速达11.35%。而与之相对的是,央行

近期发布的《2014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16.38万亿元,同比增长10%。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27万亿元,同比少

增2.99万亿元。不少券商分析人士表示,从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住户存款和企业存款大幅减少。今年前三季度存款同比减少了3万亿元,主要是因为互

联网金融以及银行理财的影响。

的确,面对比银行高出较多利率的P2P平台,市民的银行存款又怎能不“转移阵地”呢?不过,面对一批又一批新崛起的P2P平台,不少资深投资人士还是要提醒道,P2P投资并不等同于银行存

款,投资风险较大,储户在“存款转移”时需要慎之又慎。

银行业将如何应对?

以现在“有当没有”的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来说,互联网金融产品动辄10%左右的收益情况,非常具有吸引力。不但交易便捷、准入门槛低,而且还具备复利的优势。而更关键的是,互

联网金融产品完成了过去传统银行业难以完成的任务—专注于小额贷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算是为真正的实体经济做把贡献。

互联网金融推高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这是个大问题。不过挑战往往也是机遇。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也成为倒逼银行放弃传统利差收益转而关注服务以及金融创新的关键性因素。甚至可以

说,助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直言:“现实情况是,存款增速已明显跟不上贷款增速。存贷比考核已越来越难以符合以市场化为导向配置资源的原则,逐步取消是大势所趋。”在存款偏离度考

核下,银行仍很难改变追逐存款行为。在该监管下,银行存款吸收难度可能增加,不排除阶段性存款增速进一步放缓、负债成本难以有效下降、从而限制信贷投放能力的可能性。他进一步指

出,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一环在于商业银行,而当前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存款增速放缓、资金成本上升的问题,75%的存贷比考核也限制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能力,对存贷比进行适当的改革

助于贷款利率的下行。

除了逐步取消存贷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建议监管层应从几个方面予以转变:一是提高资产流动性,即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二是提高负债方的稳定性,推进同业存单的发展,

开拓直接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三是打破刚性兑付。目前理财市场上有着强烈的刚性兑付预期,且其收益率是存款利率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导致存款安全性的特征没有彰显。

事实上,如果按照一般的金融市场发展规律而言,利率市场化中最具有风险性的过程必然是放宽存款利率,这必将大幅提升传统商业银行的运作成本。也因此,对于相关的改革,在风险

控制以及利益格局的双重压力下,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缓慢的瓶颈状态。这种瓶颈,肯定不能依赖传统银行自身的“觉悟”来推动转型和改革。因此,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来助推传统银

高校银行存款活期转定期探析 第7篇

一、高校银行存款活期转定期的前提条件

所谓定期, 就是一定的时期, 这定期有长有短, 高校的银行存款活期转定期首先要满足的条件就是有闲置的资金。收大于支才会产生闲置的资金, 高校只有在未来可预见的一定时期内, 收入大于支出, 那么收入减去支出这部分多出来的闲置资金就可以活期转定期。

高校的资金, 除不超过库存现金限额的少量现金外, 其余都必须存人开户银行, 因此各单位都按规定在银行开立了存款户。我们知道, 高校经费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政府拨款、市场筹措和学术项目。政府拨款, 是指政府直接向高校划拨经费;市场筹措, 是指高校通过市场运作筹措办学经费, 主要渠道包括面向社会提供服务、通过提高办学声望和教学质量寻求捐赠, 吸引更多的学生并收取学费等;学术项目经费, 是指高校通过承担国家和社会的各类科学研究项目和社会问题研究项目, 并借此获取项目经费支持。这三种经费来源渠道并行共存, 但多以政府拨款为主。源源不断的经费来源构成了高校的收入, 高校的银行存款账户因为这些收入而累积起一定的资金。高校要运转, 就要进行必要的日常经济活动, 为了维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投入, 有支出。只要合理的节流开源就一定会收入大于支出, 这样就能产生闲置的资金。

二、统筹规划好高校收支情况, 作出正确合理的预算

只是知道单位有闲置的资金还不够, 必须要知道闲置的资金有多少才能正确安排活期转定期的金额。规划好高校收支情况, 就是要根据往年度收支数据, 来预计未来年度将要发生的收支情况, 要了解哪些收入、哪些支出是稳定的, 哪些是不稳定的, 以此达到作出正确合理预算目的。例如:广东某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 该校有在校学生20000名, 教职工1500人。该校2006年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到2009年,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非常完善, 学校的收支情况也日趋稳定, 变动不大。该校2009年财务收支情况如表1、表2所示。

由表1、表2收入支出表, 我们可以知道, 广东某高校2009年的收入总额为21000万元, 支出总额为15700万元。由于该高校实行的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归集于零余额账户的结余最终是要返还财政的, 所以只有银行基本账户收入总额减去银行基本账户支出总额才是该高校的可支配闲置资金, 也只有这部分存款才能进行活期转定期的操作。因此, 广东某高校2009年的闲置资金为5200 (10000-4800) 万元。展望2010年, 该高校可以对手中握有的5200万元资金设定一个幅度, 将这部分闲置的资金转入定期, 以获取更大的银行存款收益。

三、银行存款活期与定期收益的比较分析

前面已经知道可转为定期存款的金额, 根据银行存款活期与定期利率, 将银行存款金额乘以利率就能计算出银行存款的利息, 也就可以计算出两者之间收益的差别。但也要先了解银行存款的利率 (见表3) , 以便作出更好的决策。

注:以上存贷款利率表为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12月23日调整;2008年10月9日取消了利息税, 现在是免利息税的。

由表3可以知道, 活期存款利率远比定期存款利率低, 假定该高校2009年决定将5000万元在2010年转为定期, 假定定期为一年以上三年以下, 那么根据存期, 我们可以知道以下收益情况:一年期的活期存款利息=5000*0.36%=18 (万元) ;存期为一年的定期存款利息=5000*2.25%=112.5 (万元) ;存期为两年的定期存款利息=5000*2.79%=139.5 (万元) ;存期为三年的定期存款利息=5000*3.33%=166.5 (万元) 。

计算分析证明, 定期存款的收益远远高于活期存款的收益, 抛开整取整存的定期方式, 换作是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定活两便的存款方式, 它们的利率都比活期存款利率高, 也就是说, 任何一种定期存款方式的收益都比活期存款方式的收益高。于是, 我们可以简单得出的结论就是, 定期存款是可行的。也许对于一些资金雄厚的高校来说, 这点利息可有可无, 但是, 从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 今年或许是180万, 但资金贵在累积, 明年可能就是360万, 后年可能就是720万, 再以后呢?

总之, 通过资金进行定期投资, 可以提高高校相关人员的理财意识、当家作主意识, 减少甚至是杜绝高校浪费现象都有深远的意义。当然, 每间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 选择何种定期存款方式受制于单位的发展规模、收支情况、不可测等因素。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收益最大化而导致资金运用的不平衡。投资意识很重要, 但投资意识只是理财意识的一部分。要将日常支出与投资合理分开, 高校的定期存款投资增值是一种长期行为, 目的是使教学质量更高, 不要因为投资失误而降低目前的教学质量。定期存款投资资金应该是正常支出以外的资金, 用这样的“闲钱”投资, 有利于高校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我国上市银行存款保险定价研究 第8篇

自上世纪60年代后, 金融创新浪潮席卷全球, 自由化、国家化日益凸显, 但金融风险也日益严峻, 为此众多国家开始探索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发达国家是最早实践的, 之后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也开始加入行列。截止2011年12月, 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根据本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 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从1933年, 美国为不堪重负下的银行系统, 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FD IC) , 避免银行挤兑, 确保银行体系稳定开始, 存款保险对抵御金融风险的历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012年1月, 我国召开第四届金融工作会议。会议指出, 必须抓紧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方案, 以在合适的时机出台并组织施行。随着金融市场对民营资本的进一步放开, 特别是2013年上海自贸区开启利率市场化, 允许外资设立银行, 对存款保险制度的需求急速提升。2013年《金融稳定报告》也指出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现实情况也具有紧迫性, 我国经济环境已基本具备各方面条件了。2014年1月, 我国央行在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又再次提出, 存款保险制度施行的各项准备已就绪。

所谓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建立一个保险机构, 为各类符合条件的存款性金融机构提供保险服务, 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 向保险机构缴纳一定存款比例的保险费, 从而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若投保机构发生经营危机甚至面临破产倒闭时, 可从保险机构获得财务救助;保险机构在特定情况下可直接向投保机构支付部分乃至全部存款, 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用, 保持银行的信用, 维护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内容丰富, 包括确定保费率、保险限额, 保险基金运作及保费率及时调整等。其中保费率的确定与调整是核心。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前主席W illiam Sidem an说道:“存款保险如同核电站, 如果操作得当, 可以收益, 但只有具备适当的安全预防措施才能防止失控。如若失控, 则后果会波及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 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破坏性不可想象。而存款保险定价就如核电站的核心技术那样重要。”保费定价一旦有问题, 就避免不了因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产生的巨大隐患。因此, 合理的定价关系重大。

二、基于期权理论的定价模型

学者M erton根据期权理论, 最早提出存款保险定价方法。他把存款保险假定为存款保险机构向商业银行发行一个看跌期权。其标的物就是商业银行的资产, 以V表示, 执行价格则是银行的负债, 以B表示。若存款保险期限到了, 一旦商业银行破产, 存款人的储蓄则由存款保险机构支付, 其支付函数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为了运用期权定价公式, M erton进一步假定:a、银行的负债B=存款, 且存款和利息都被保险;b、距离存款保险到期的时间等于银行下一次审查的时间间隔;c、银行资产V服从几何布朗运动。由此, 可将看跌期权的定价公式运用为存款保险费率计算, 如下公式所示:

B为银行的负债, σ为银行资产价值的波动率, V 0为银行资产的现值, r为无风险利率, T是存款保险合同的期限, N (.) 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值。

D=B·e-r T, 保费率g=P/D, 为单位被保险存款的保险成本。

M areus和Shaked考虑到无参保的存款与参保的存款价值是不同, 并解决了M erton模型中资产市值及资产市值波动率两个未知变量的求解, 如公式 (2) 和公式 (3) 所示, 从而增强了M erton的模型可操作性。

R onn和V erm a继M S模型后, 又增加了监管宽容因素, 使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本文采用的模型是在期权定价模型基础上引入监管宽容这个参数的模型。引入监管宽容参数ρ (ρ≤1) , 当银行资产V在 (ρD, D) 之间时, 采取监管宽容政策, 而当银行资产V低于ρD时对其清算, 因此, M erton模型调整为:

联合公式 (4) -公式 (6) 可求得σ和V的值, 最终求得保费率g的值。

三、实证研究

(一) 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A、H股上市的银行, 选取了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作为研究对象, 包含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工商、建设、农业、中国银行) 、九家中小型/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交通、平安、浦发、招商、兴业、中信、华夏、民生、光大银行) 以及三家城市商业银行 (宁波、南京、北京银行) 。数据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银行日收盘价、流通股数, 来源是锐思数据库和W ind数据库。银行的资产负债数据则来自智慧股票交易软件及银行的年报。本文汇率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宽容系数等其他数据则来自网页信息。

(二) 数据处理过程

根据本文第二部分所阐述的公式 (4) -公式 (6) , 处理16家上市公司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三年的日收益率μt=In (st/st-1) , 得出其标准差s, 再求得年收益率标准差σE值, 并求得E、D等值。最终得出保费率g值, 如表1所示。

(三) 数据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 兴业、宁波、华夏、平安银行的保费率处于显著高水平;国有银行保费率明显较低;虽然股份制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的保费率均处于较高水平, 但是之间的差异较大。

从表1的结果可以直观看出以下结论:1.国有商业银行保费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商业银行, 其中工商银行总体最低;2.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保费率总体大于国有银行, 且差异明显;3.城市商业银行的保费率水平处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4.总体而言, 2011年至2013年, 16家上市银行的保费率均呈现逐年上升的状态, 并且每年的差距也在加大。

进一步深入思考, 本文认为:1.国有商业银行的保险费率水平普遍偏低, 且各自之间的差距小, 在存款保险制度施行初期, 可从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试点, 并且可试行单一保险费率制度。2.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保险费率水平差异大, 在存款保险制度逐步推行过程中, 可根据具体情况, 择机纳入一部分, 但须施行差别保险费率。3.从三家城市商业银行保险费率看, 其水平不高、差异也较小, 但碍于数据样本量太小, 无法直接下定结论。4.从16家上市银行的保险费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以及每年差异也逐渐加大的情况推定, 在实行存款保险制度时, 有必要对保险费率水平开展逐年测算核定工作。此外, 本文建议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施行差别保险费率时, 可在借鉴其他国家已有经验基础上, 结合我国具体实际, 通过各种指标的测算, 定量与定性方法结合来核定与完善差别费率体系。

参考文献

[1]蒋三庚, 李攀.存款保险制度安排的国际比较以及中国选择研究[J].浙江金融, 2013 (4) :45-49.

[2]李严, 刘冰.中国存款保险制度比例与限额赔偿的模型构造[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31) :45-58.

中国5家大型银行上调存款利率 第9篇

中国五大国有银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颁布的新规定,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上调为基准利率的1.1倍。

鉴于央行已将基准利率降至3.25%,上述调整事实上将使最高存款利率从3.50%升至3.575%。

在早些时候,广东华兴银行自2012年6月8日起,人民币存款利率就已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执行;人民币贷款遵循风险定价原则,逐笔定价,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8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7倍。

我国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探讨 第10篇

1 我国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海外模式借鉴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保护存款人利益的一项基本制度, 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目前, 所有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存款保险制度。这些国家多年的实践证明, 良好的存款保险制度, 在提高公众对金融机构信心、形成有效市场退出机制、减轻政府负担、降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行方式如表1 所示。

可以看出, 世界各国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在投保方式、费率制度、承保存款价值、资金来源和与监管部门的隶属关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各国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时通常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组织形式、投保方式、费率制度、承保存款限额等。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时, 我们也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2 我国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构想

2.1 组织形式

目前, 世界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体制结构尽管存在诸多差异, 但是在中央或联邦级高度集中统一的实行存款保险制度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 这是由金融存款保险制度业务广泛深入的渗透性和金融风险的全国性决定的。另外这种形式还可以集中财力、节省开支、增强社会对金融机构的信心。因此,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必须高度集中统一, 权利集中于中央, 范围覆盖全国, 统一组织, 统一操作, 即全国只设单一的、高度集中的和面向所有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机构。

2.2 存款保险机构的模式选择

我国建立存款保险机构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第一, 独立型。存款保险机构由单独设立的机构负责, 独立于中央银行和保险公司。其优点是自成体系, 独立运作, 分工清楚。第二, 附属型。将存款保险机构附属在中央银行体系内或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负责存款保险工作。其优点是机构不需重新设立, 运作方便, 缺点是给独立运作带来困难, 且易分工不清。第三, 混合型。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共同负责存款保险业务, 中央银行制定存款保险法律法规并对投保机构监管, 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负责具体存款保险业务, 如收取保险费、支付赔偿等。其优点是易于发挥两个现存机构的职能优势, 降低运营成本, 缺点是职责划分不清, 影响运作效率。

基于我国金融体制不成熟的现状, 我国适宜于先附属后独立的模式:先采用附属型或混合型设立起来, 待存款保险机构趋于成熟, 可独立运转时, 将其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存款保险组织, 按商业化原则运行。

2.3 投保方式的选择

存款保险的投保方式有两种:强制性与自愿性, 二者各有优缺点。从我国现实情况看, 国有商业银行即使完成了股份制改造, 仍能凭国家信用担保, 处于特殊位置。因此, 国有商业银行出于降低经营成本的目的, 极可能不投保。新建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分两种情况:风险大的商业银行为了转嫁风险、求得安全, 将加入保险;而资产质量较高、资本充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则不急于投保。因此, 自愿投保方式极易导致逆向选择。我们建议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投保模式采用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方式, 对境内的中资存款性金融机构采取强制投保方式, 对境内外资银行和境外中资银行采取自愿投保方式。

2.4 存款保险费率的确定

目前, 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单一保险费率, 各参保机构按相同费率向保险机构缴纳保费。这种制度简化了保险机构的工作, 但却降低了各参保机构的公平性和竞争积极性, 因为该制度是对经营状况差的金融机构的反向补贴, 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所以, 我国应实行与各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挂钩的差别费率制度, 根据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贷款质量、风险控制能力及经营服务水平等要素, 将银行划分等级, 实行不同的保险费率。借鉴国际经验, 中国的保险费率应当视投保机构的风险等级而有所差别。“合格者”按基准费率缴纳, “高风险者”另加风险费率, “高风险者”可进一步细分, 并追加不同的风险费率。这样既体现了公平性, 又增强了那些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为了继续享受低费率而加强管理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 银行体制也不够健全, 因此可以考虑先采用单一的保险费率制度, 待条件成熟后, 再采用差别保险费率。

2.5 存款保险的限额规定

若存款保险机构对所有存款100%赔付, 会降低存款人将资金从财务有问题银行提出的动力, 减少存款人寻找商业银行财务状况信息的需要。若部分赔付可使银行管理保持诚实, 使存款持有人尽力获取存款银行的信息并对银行进行监督, 由此降低商业银行进行高风险业务操作带来的道德风险。因此, 为保持一定的风险性, 形成银行合理性的竞争, 西方发达国家对合乎条件的存款一般只实行部分保险。

原则上, 最高限额的设计应在有效保护小存款者、防止系统性挤兑和减少道德风险之间寻求平衡。从量化指标看, 世界银行的专家建议, 对被保险银行每一存款人受保障存款的限额应规定为人均国民产值的l到2倍。考虑到我国的国家承受能力、维护储蓄居民信心及防范道德风险的需要, 国家存款保险基金下的保障限额可以定为人均国民产值的3—4倍, 并5 年调整一次。

2.6 我国存款保险机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还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 设立严格的银行存款保险法律法规, 并严格按相关法案的规定监测投保银行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情况、风险指标, 及时准确的发现有问题银行, 并迅速采取解决措施。 (2) 存款保险机构在获得最初的资金来源后, 既要注意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也应关注资金的收益性。具体来说, 可以把保险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救助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或理赔存款人的存款, 一部分投资于证券市场的国债、金融债、基金, 获取收益。 (3) 在金融体系出现问题, 理赔金额超出存款保险部门的最大能力时, 为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及存款保险制度的信誉, 应以立法形式赋予存款保险机构部分特殊权利, 允许其向国家财政借款融资。

3 结语

存款保险制度对于维护中小储户利益, 防范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在构建金融安全网时, 要把加强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作为核心, 强化存款保险制度的事前风险防范功能, 做好事发时的处理工作, 并在事后进行分析总结。总之, 我国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应该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健全和完善, 从而稳定金融体系, 避免金融风波和社会动荡的发生, 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夏小莉, 林金乐.浅析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J].金融财经, 2009, (1) .

[2]曾康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8) .

银行存款 第11篇

日前“新华视点”报道中披露,2014年以来,已有浙江、河南、湖南、四川等地发生存款丢失案件,涉及数十位个人储户及泸州老窖、酒鬼酒、东风汽车等A股上市公司。从数额来看,单笔“失踪”的企业存款最高达3.5亿元,尚未追回的个人存款近5000万元。

存款“失踪”究竟是谁的责任?储户索赔会不会不了了之?据警方调查,报道提及的杭州42名储户丢失9505万元存款一案,事发银行为杭州市联合银行。“目前,该案两名嫌疑人已以主罪盗窃罪移诉至杭州市检察院。警方还将全力追回赃款,以保护储户权益。”杭州西湖区公安局负责人说。

“经银行自查发现,导致存款丢失的主要问题是,银行工作人员在业务授权时轻信他人,核查不仔细,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杭州市联合银行法务部主任章小的说。

经初步调查,该银行古荡支行文二分理处原负责人祝超菊,就是导致42名储户存款失踪的“内鬼”。案发前,祝超菊先是协助不法分子冒用银行名义,并负责伪造盖有银行公章的保证书,宣称可提供事先一次性给予13%利息的“贴息存款”。当储户来到指定窗口存款时,祝超菊再趁储户不备,打开转账界面要求多次输入密码,将存款转入其同伙账户分赃。

据了解,超过5000万元存款目前己被追回,剩余缺口部分将由杭州市联合银行先行垫付。

“总体上讲,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老百姓的存款合法存在银行后,银行有义务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23日召开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银行存款失踪、蒸发的具体原因和情况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焦点

丢失的存款去了哪儿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存款被盗取,甚至“被挪用去理财”:

银行“内鬼”靠假公章、假公文,从失踪的存款里先“揩一层油”。例如,上市公司东风汽车曾发现,其在中信银行武汉梨园支行的1亿元存款单是假的,仅剩164.2元。

经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今年1月8日公开审理,武汉证券公司客户经理李志勇与6家银行内部人员勾结伪造票证,作案13起,挪用包括东风汽车等企业存款达6.3亿元。而据杭州警方调查,每成功骗得一笔存款,银行“内鬼”往往要按金额的3%抽成“好处费”。

通过职务侵占,存款还被挪用去理财、搞房地产开发。例如,被海外“追逃”回国、2014年被判刑的中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原行长高山,与同伙非法占用26家存款单位276笔存款,共计28亿元,造成实际损失8亿余元;建设银行珠海九洲支行原行长刘某也曾因挪用格力集团1亿元存款,与他人用于房地产开发、理财被判刑。

为了拉存款,资金通过“高息承诺”被用于民间借贷。广东一家中型房地产企业财务负责人透露,贴息存款在当地企业储户间十分流行。所谓“贴息存款”,就是银行工作人员为了揽储,在现有的利率限定之外,给储户额外承诺的利息。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 第1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设计,政策建议

当今世界, 面对全球金融风暴之后的敏感时期, 以及我国金融体系改革进入的新一轮高潮, 若想要完善本国金融体系, 建立一个完整的金融防护网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 首要条件则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笔者将具体针对关于存款机构的吸纳与准入, 以及存款赔付方式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得出较为适宜有效的制度设计。

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历史发展

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 当时全球被经济危机所笼罩。由于商业银行本身的不稳定性, 使得存款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西方国家逐渐意识到, 为保护中小存款人的利益, 保障破产后的银行顺利有效地退出市场, 使得以银行业为核心的金融信用体系健康稳定有序运转, 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 为了挽救经济危机中濒临崩溃的银行体系, 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为已投保银行和储蓄机构的存款人提供保护, 为大多数存款账户提供10万美元全额保险, 超出限额的按比例赔付。1933年以后,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 金融风险明显加大, 许多国家相继引入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六七十年代以后, 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国家及地区, 如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 逐步加强了对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认识, 先后效仿美国开始建立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先后发生的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中银信托投资公司经营失败, 以及海南省30多家城市信用社危机等事件, 可看出我国部分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金融风险已日益显露。长期以来, 我国实行的是隐性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在经营不善的商业银行退出市场的过程中, 往往是由政府和中央银行承担债务清偿责任。在海南省发展银行因挤兑而无法正常经营时, 我国有关机关和部门便是采取了接管和并购的措施。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 它不仅给政府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而且会导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出现扭曲。由此可见, 我国银行监管机构不敢放开危机银行破产退出程序的原因之一, 正是缺乏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该制度的缺失无法缓冲和抵消银行在破产时对市场带来的负面效应, 如破产时存款人存款债权的清偿时间、清偿数额、清偿顺序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保持市场高效有序运转, 建立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便迫在眉睫。

2007年,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要建立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在召开的2012年工作会议上也提出, 要进一步做好建立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准备工作。2013年10月24日, 央行行长周小川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主席马丁·格鲁恩博格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合作、技援和跨境处置的谅解备忘录》, 将有助于新形势下双方进一步深化在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和金融稳定等相关领域的合作交流。

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

1.自愿参保引发逆向选择

商业银行存款保险的建立首先需要确立保险的对象, 即相关存款机构, 这些机构是整个制度中所要保障的主体, 他们所缴纳的保险费也是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基金建立的基础。各个存款机构资产状况各有不同, 而要保证商业银行存款保险的覆盖范围, 就不得不考虑怎样吸纳参与者。就先进的理论研究及参照已有的国际经验来说, 吸纳参保机构的方式主要有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两种。

从理论上说, 经济学中最常见的发生在信息不对称双方的逆向选择问题, 同样容易在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中发生。当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方以参加者自愿参保的方式组织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基金时, 常常会面临一种情况, 即风险较大的商业银行将更愿意参加此保险, 以期在发生风险时获得担保;而另一方, 通常为规模较大或资产状况优良的商业银行, 由于其在社会中具有较好的公信力, 因此不必过于担心自身风险的发生;同时, 面对商业银行存款保险体系中众多积极参与的中小商业银行, 考虑到将会为他们承担一定的风险, 这些机构本身参保的积极性会因此减退, 很大一部分甚至选择不参加。这样一来, 整个参保群体的风险指标就会进一步提高, 而所收保费必然需要相应地提高。此时, 对于原本资产状况较差的商业银行来说, 无疑又提高了他们的成本, 商业银行存款保险本身也就承受了较大的压力, 甚至难以维持。

而一旦商业银行存款保险体系中的某一机构发生危机, 其带来的系统性危机便会波及同类商业银行, 从而引发群体性危机, 导致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崩溃。再者, 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目的是保护众多中小储户的利益, 而中小银行中的客户一般为当地的企业, 一旦出现上述现象, 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也不能实现其设立的目的。

2.强制参保衍生道德风险

若假定采取强制保险制度, 随后便要考虑有关商业银行存款保险所承保的金额、相关的存款或银行资产的内容。在强制保险下, 所有符合条件的存款机构都被纳入商业银行存款保险体系之中, 但各存款机构的资产及经营状况又各不相同。在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下, 储户因为有了商业银行存款保险的担保, 便可忽略资金的安全问题, 而只根据收益高低来选择银行, 商业银行即可凭借高利率来吸引客户。而敢于提供较高利率的保证, 是商业银行具有较高的资金收益率。在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之下, 这种运作模式便极易产生道德风险问题。

一直以来, 政府的隐性商业银行存款保险是为商业银行全额承保, 当隐性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变为显性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时, 极易发生道德风险, 即因为有了商业银行存款保险的保障, 商业银行倾向于将资金运用于获益较大, 但同时风险也较大的投资, 由此导致商业银行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基金压力加大甚至无法为继;从储户方面讲, 对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不甚了解, 就会造成过度依赖于商业银行存款保险, 从而降低自身的风险意识, 不加选择地存款, 甚至只考虑资金的收益率。这样一来, 便会导致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机制紊乱, 某些银行会面临资金危机, 不能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3.限额问题成焦点

无论是全面覆盖还是中小银行先行, 与参保银行切身利益最紧密关联的无疑是赔付限额和保险费率问题。一般认为, 在商业银行危机发生与传导的过程中, 存款人挤兑行为是导致或加速危机的重要原因, 因而若能在危机发生时对存款人的权益提供一定的保护, 则能减少盲目的跟风行为。因此, 给与存款人足够的信心, 使其免于银行危机使自己的存款遭受损失的苦恼, 是避免银行挤兑的重要因素。现实中, 许多国家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都规定了保险限额, 即设定一个上限, 对于超过限额的部分不予承担或实行共同保险制, 即由保险公司对赔偿限额内的部分损失进行赔偿, 储户承担其余的部分。这种制度设计对于一般的存款者依然是不能接受的。因此, 跟风行为依然存在, 商业银行危机蔓延。

那是否应对储户的存款实行完全足额担保呢?根据经验, 足额担保会引发道德风险的产生。当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实行足额赔付时, 可能使得储户忽视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风险, 而只关心较高的收益率, 放松对银行业务活动的监管, 导致监管机关过分依赖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而放松监管职责。

因此, 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存款额设定的水平应考虑到道德风险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平衡。高水平的保险额容易引发道德风险, 同时也会成为商业银行存款保险机构的成本负担;而保险额过低则难以保护小存款人的权益, 易引发挤兑风险和资金流出, 同样不利于银行业的全面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构建思路

1.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准入方式

(1) 强制准入达成共识。钱小安 (2004) 曾经分析, 如果采取强制性保险准入办法, 有助于形成一致性动机, 防止发生逆向选择问题。因此, 理论上对于采取强制保险的办法来防止因准入制度的设计而引起的逆选择问题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就中国大陆的现实来说, 民众长期习惯了政府作为隐性存款制度的最后贷款人, 政府在此方面的退出对于民众的信心将会是一个打击。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为的是树立民众对于金融体系的信心, 但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或须有政府背景, 或因其规模而在民众中有巨大影响。因此, 众多中小商业银行参与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难免会令民众产生怀疑。加之我国普通民众对于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了解甚少, 因此自愿参保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权威性得不到保障, 民众会更倾向于原来的选择, 将存款转存于自己更信任的大机构, 此举一旦成真, 对于中小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本身都是一种不小的冲击。因此, 实行强制性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有利于政府脱离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大规模商业银行也理应承担一部分的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 较大规模的商业银行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们更应该有一个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而金融改革的需要又降低了商业银行对政府的依赖度而使其更趋向于市场化, 民众也对于政府多次剥离银行的不良资产有所见证。所以, 大规模的商业银行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独立于政府的风险防范体系。实行强制保险, 大中小银行同时参与到一个公平的风险体系之中, 民众所面对的是规模不同但风险指标近似的存款机构, 更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公平竞争, 以及商业银行存款保险的持续发展。

(2) 强制吸纳国有银行。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纳入, 需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国有商业银行虽然拥有占比较大的存款规模, 但曾经经营状况与资产状况处于极为恶劣的状态。经过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获得了新生, 其经营进入了市场化的模式, 也实现了盈利与资产状况的好转。一旦我国实行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的存款比例必将成为将其纳入商业银行存款保险体系首要考虑的因素。国有商业银行在其历史上曾经几次经历政府剥离不良资产, 其“大而不倒 (too big to fail) ”的历史也坚定了我们将其强制纳入的决心, 只有这样, 国有商业银行才能真正实现“市场化”、“独立化”, 政府才能真正从“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中脱离出来。对于众多规模较小, 刚刚建立的中小存款机构来说, 才能和这些国有商业银行同场竞技, 在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这个统一平台下经营。并且, 将国有商业银行强制纳入商业银行存款保险体系, 也会让民众感觉到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让社会更快接受。同时加入的中小银行也摆脱了缺乏“国家背景”这一劣势, 在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下以经营而不是单纯靠规模来赢得客户。另外, 脱离了政府保护的国有银行仍有存在危机的可能性, 其庞大的存款规模若没有任何风险防范机制的保护也会构成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威胁。因此, 以保护金融体系稳定为目的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将代替政府强制接管国有商业银行。

2.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赔付机制

(1) 采取部分保险原则。鉴于我国国情, 应采用区别于隐性商业银行存款保险时期全额保险形式的部分保险制度。即规定一个最高承保额度, 发生风险时, 只对此额度内的损失进行承保, 超过此额度的由储户自行承担。各国也采取了规定最高赔付额的办法来降低道德风险。根据统计, 在已建立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中, 各个国家的赔付限额如下:日本每个存款账户限额为1000万日元;美国在一家银行综合限额为10万美元;欧盟各成员国为2万欧元;俄罗斯最初定为20万卢布, 2008年讨论上升为70万卢布;韩国为2000万韩元;瑞士为30000瑞士法郎等。此外, 商业银行存款保险所要保证的银行资产的范围也并不是全部的, 它对于某些风险较大的资产, 即不利于保证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基金稳定性的资产不予承保, 由此限制一些投资者借助商业银行存款保险的保障盲目投资。在这种情况下, 储户则不会只考虑存款的利率高低, 同时也要考虑资金的安全性问题, 他们更愿意选择资金安全性与收益性兼得的银行。此时, 无论是大规模国有银行还是中小银行, 都不会仅仅为了盈利而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活动, 因为这样不仅会使自身资信状况变差、风险增加, 更重要的是, 在市场化金融体系下, 他们会失去存款客户, 从而失去资金来源。如此一来, 部分保险就会从直接与间接两方面限制商业银行的无序投资, 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商业银行要想获得客户, 不仅要提高自身资信状况, 同时也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投资水平。这样, 商业银行之间比的就不再是规模与利率, 而是经营水平, 一个良性的金融市场竞争就会慢慢建立,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也会得到促进。

(2) 商业银行存款保险上限确定。第一, 保险上限可根据与人均GDP的比例来确定。通过分析国际上采用部分保险国家的保险上限额可以看出, 建立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较早和金融体系较为完善国家和地区的保险上限相对于人均GDP的比例较低,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这一比例则相对较高。从世界各大洲商业银行存款保险上限的比较也能看出这一规律 (见下图) , 而IMF所规定的保险上额至少为人均GDP的2~3倍。发达国家金融体制较为完善,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意识较高, 在处理危机的能力上较发展中国家有很大优势, 加上其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本身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因此所采用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上限相对于人均GDP的比例较低。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刚建立不久, 许多国家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都是从全额承保的隐性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中转化而来, 为使民众观念转变, 则需要确立一个较高的赔付限额, 避免因盲目过渡而引发的挤兑危机或存款外逃。此外, 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过大, 其人均GDP指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国民平均收入与存款水平, 而要保证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性, 充分保证广大中小储户以及大储户的利益, 避免大额存款因得不到保障而出现外逃, 则需要采用高于发达国家的保险限额比例。

借鉴上述经验, 我国尚属发展中国家行列, 金融体系处于发展改革阶段, 若要建立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其赔付限额可相应提高。我国2011年人均GDP达到35083元, 2012年达38354元, 若按照国家货币基金组织2倍于人均GDP的标准, 则保险限额确定在不足8万, 对于广大存款人来说, 显然不能提供有效的保护。考虑到中国居民投资渠道单一和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 可在制度建立初期将上限定在15万元左右, 相当于人均GDP的6倍, 略高于亚洲已建立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第二, 可根据总体存款余额来确定受保存款总额, 进而确定单位保险上限。已建立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中, 美国这一比例占到60%左右, 而日本的保险率则在90%左右。2011年中国各项存款总和约为77万亿元, 可参照国外受保存款与总存款的比例确定受保存款量, 进而确定每一账户的上限。

(数据来源:Carcia, G, Deposit Insurance:A survey of Actual and Best Practices, IMF, Working Paper WP/99/54)

3.准入方式与赔付机制的共同考虑———强制与部分保险的结合

前面所介绍的两种制度, 强制准入是为了避免逆向选择问题, 而部分保险则是为防止道德风险的产生。两者都是为了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同时又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合理竞争, 促进金融体系的改革, 而两种制度的结合也就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

强制保险制度实施以后, 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都纳入了商业银行存款保险体系之中, 而有了该存款保险的保障, 商业银行会极易忘记风险而只顾自身的收益。尤其是资产状况不佳、经营不善的银行, 通过给予储户高利率来吸纳资金, 从而产生道德风险;而从储户方面来看, 若在强制保险的同时采取全额赔付, 那么他们的资金安全则根本不需要担心。一方面强制保险众多的商业银行会提供足够的资金来维持其存款保险基金;另一方面, 一旦发生风险, 雄厚的保险基金就会将自己的损失全额赔偿, 那么储户自然不需考察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了, 强制保险促进银行业竞争的作用也就变成了排挤经营稳健银行的负作用了。

所以, 在强制吸纳大量商业银行后, 还须辅以部分保险的保额限制和保险资金种类的限制。储户要考虑一旦自己选择的银行经营失败, 那么就要为当初的选择“埋单”。因此, 选择存款机构时不仅要考虑收益, 还要考虑其经营状况。当储户的选择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时, 商业银行存款保险的调节作用才会真正发挥出来。

结论

在以上的分析中, 笔者对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构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了一个充分的介绍, 并根据国际经验与分析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各国在构建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时, 都是根据当时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本国银行系统的特点, 在危机和繁荣时期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也绝对是不同的制度设计。这就需要我们在建立制度之前对制度本身与实际情况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后, 才能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周逢民.适时推出存款保险制度[J].中国金融, 2012 (7) .

[2]周奋.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其治理[J].法制与经济 (中旬刊) , 2010 (1) .

[3]谢雪燕.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及对策——借鉴美国的经验[J].国际经济合作, 2013 (2) .

[4]敬志勇, 范利民, 厉吉斌.我国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路径选择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 2011 (5) .

[5]孙祁祥, 王国军, 郑伟.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重大议题与政策选择:2012~2020[J].保险研究, 2012 (2) .

[6]尹杞月.国外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J].保险研究, 2012 (2) .

[7]陈学民, 吴仰儒.中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定价与模式选择[J].财经论丛, 2012 (1) .

[8]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VOL.15, No.3 (2001) .

[9]Reint Gropp, Jukka Vesala, Deposit Insurance, Moral Hazard and Market Monitoring[J].European Finance Review, 2004, 4.

上一篇:现状进展下一篇:社会业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