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专业学生

2024-07-02

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精选12篇)

高职学前专业学生 第1篇

一.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语文学习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绝对不是终点, 而是终身学习的另一个新起点, 在毕业后多数学生会更进一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或其他形式的教育, 这些教育都需要其有扎实的专业及文化基础, 语文正是这些基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高专学生的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能力。我们发现语文学得好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就比较强,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也就相对比较轻松;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对复杂、陌生的专业概念的理解, 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掌握都会相对比较弱。著名学者余秋雨指出:“语文能力是现代人健全素质的组成部分, 一个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素质的高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助于人文素养、人格修养的提高, 并且必将为其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分析

结合现实教学及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 笔者认为学前教育学生必须具备以下语文素养:

1.倾听、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培养的首先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听”是摆在第一位的。人类的交流首先要通过“听”来接收对方发来的信息, 再通过大脑理解。“听”的能力要求对幼儿教师而言就更高了。因为孩子的语言还不成熟, 有可能是断断续续的, 也有可能是通过单个的词语或者是不连贯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甚至有可能是孩子自创的词汇或语句, 这些无疑都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所以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学会倾听, 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2.表达、交流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职业是幼儿教师, 良好的沟通交流的能力是他们的必备素质。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口头语言教育是他们工作的主要手段。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仅仅能唱会跳、能弹会演是远远不够的。幼儿教师要善于和人沟通, 其中最重要的是善于和幼儿打交道, 当然也要和幼儿家长打交道。因此, 在教学中, 重视培养幼师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使他们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 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诵读、演讲能力

讲故事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工作, 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诵读演讲能力。每上好一次课、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演讲;重大节日的主持更是一次次演讲。“能说会道”是一个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能力, 也是每个幼师在校生追求的目标。

4.应用文写作能力

幼儿教师不仅要写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还要应用到海报、方案、书信、启事等应用文。如孩子日常的家园联系册、评语都需要幼儿教师来填写;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需要做方案做海报等。在日常工作中还会遇到活动主持和演讲等活动, 这就需要写台词和演讲稿。虽然调查显示写作能力在幼儿园工作中不太受到重视,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良好的写作能力必不可少。

5.传统文化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 既包括爱国情感、民族精神、伦理观念、包容意识、责任态度、道德标准, 还包含仁爱、诚信、感恩、共处等传统美德。我们近年来倡导的国学教育是民族文化结晶, 它们正是语文教育的生动教材, 它在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厚德载物, 和而不同”的包容意识, 仁爱、诚信的民族品质, “正己”“修身”的道德标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 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6.审美素养

现今的幼教行业需要的人才, 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又要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学习力和人文素养。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是指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审美素养既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 又转化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它是人的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 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幼儿园教育是人的一生的“底色教育”。很多长大后成名成家的伟人, 总结他们一生的教育过程, 都不约而同的说过, 幼儿园的教育影响了他们的一生。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形成对这个世界初步感知的黄金时期。在对幼儿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 学前教师无疑担负着最为重要的责任。

三.幼儿教师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要体现其专业特点, 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来进行教学, 通过调整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教授给学生贴近职业生活需求的知识。

1.广泛阅读, 赏析精品

提高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势必需要广泛的阅读, 一个人要拥有较高的审美水准, 是需要在大量阅读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阅读的过程中, 可以体味到大自然多姿多彩、人生的激昂澎湃, 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发出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同时在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的同时, 提升了审美的境界。

另外, 要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倾听、理解能力, 一方面, 要鼓励他们多于包括幼儿在内的其他人接触, 通过日常生活、课堂内外、实习见习等渠道多与人沟通、交流;另一方面,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多想, 从而提高语言文字基础和鉴赏能力。

2.勇敢尝试, 锻炼口语

现实情况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佳, 不少学生不善于表达, 提问交谈, 往往不知如何应对。长此以往, 必将给求职、择业带来困难, 对自身长期发展也更为不利。因此, 教学中应注重强化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着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逐步由“怕说”到“敢说”, 再到“会说”。

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初期要求只要能讲普通话, 声音响亮、口齿清晰即可;接着就要提高标准, 要求能够准确地叙述事件、条分缕析;在以上两方面的基础上可以再进一步, 要求学生讲话得体, 语言富有文采、仪态大方、具感召力。训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比如演讲比赛、命题辩论、专题调查报告等。

3.勤学多练, 妙笔生花

考虑学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 以及本身文化基础, 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作文训练向应用型倾斜。主要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日常文体写作, 如请假条、检讨书、申请书、个人简历、求职信等, 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二是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文写作, 如启事、通知、海报、计划、方案、总结、评语等, 可以设定相应的情境, 让学生们进行创作练习。

4.征圣宗经, 经典诵读

国学经典典籍是古代的圣人在参透自然、社会义理的心灵之音。它们经过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淘洗而最终留存下来, 可见其内在潜藏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对于这些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学生毫无疑问都应该熟读成诵。

作为为学前教育输送师资的学前教育专业, 对在校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在开设课程方面, 尽量全面覆盖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学方法上, 不能是是“摇头晃脑”“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精神的炼狱, 而应该是理解、领悟基础上的熟读成诵, 只有对经典的东西识记背诵下来, 才能随着时间的沉淀, 慢慢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系统, 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 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提升国学素养,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需要教师和同学共同努力积累、感悟。教学内容应从课外读物中精选, 力求使学生在诵读中, 品味其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从而提升审美的境界。

当今社会, 语文素养对一个人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特别对于幼儿教师来说, 他的语文素养高低直接影响到受他启蒙的幼儿。所以,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应该唤起高度重视。

摘要: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本身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本文在探讨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语文素养分析的同时, 提出一些教学实践中使用的方式方法, 以期能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倾听、沟通、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素养。

关键词:学前教育,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杰恩, 王友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M].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 11.

[2]钱穆.国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3]郑健成, 王先达.在课程内外联动中夯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功[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2) .

高职学前专业学生 第2篇

2.1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

首先,高职院校在培养学前专业学生时,要先将职业素质教育进行贯穿,强化学生的责任心、进取心、团队精神、组织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问题并正确分析和解决,从而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其次,强化以实践为核心的专业能力教育,在正确认识学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对学前幼儿教育的生活照料以及教育等能力进行引导掌握,让学生在实习代课中养成正确的教育意识,并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第三,建立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职业资格认证可以为学生的从业就职创造良好机遇,院校要根据学前专业的特殊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专项教学,将学生的每一专项技能进行实践强化,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满足职业资格认证要求。

2.2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首先,高职院校要实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任何一项专业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大量的实践练习,学前教育专业亦是如此。院校要和正规幼儿园、早教机构等进行密切合作,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从而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有利场所,实现工学的相结合,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也就得到了保障,而对于幼儿园和早教机构来说,也可以在这种模式中促进自身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其次,形成“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立,不论是对教师来说,还是学生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自身教学素质,补充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引导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从学生就业角度来讲,教师还可以根据行业发展动态来设置实践课程,把最新的专业信息和学生的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更新的实践能力,从而在学前教学中灵活运用,满足学前教育的用人要求。

3总结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它的人才培养核心是以实践能力提高为主的。学前教育作为当前热门专业,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要从教室、院校、学生等多方面入手,完善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创造良好条件,从而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满足社会用人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子琦,王小雷.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J].科学与财富,,(8):744.

[2]王艳红.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福建质量管理,,(2):221-222.

高职学前专业学生 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信息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30-01

“信息素质”一词最早起源于美国,如今,人们普遍认为信息素质是人必须具有的能够结合相关信息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作为学前教育事业的接班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完善的信息素质,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高效辨别自己需要信息的同时,又遵守相关的道德约束,及时、有效的整理、归结信息,为我所用。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许多国家对于信息素质的培养都高度重视。在美国,信息素质已成为一个人的基本技能,正如读、写、算等技能一样;英国大力开展网络远程教育,以便更广泛地对公民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委员会则强调信息素质是大学生课程体系中的四个必要元素之一。此外,还有韩国的信息素质认证制度等,都是对信息时代信息素质培养的积极响应。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素质认识不足

一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高校的领导和教务部门信息意识淡薄,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高职学前教育学生的自觉性较差,探索精神不足,对信息的需求缺乏渴望,敏感性和洞察力较低。有的学生虽然拥有电脑,但是通常是被用来看视频、玩游戏的,发挥的信息效用极少,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帮助也很小。此外,对信息素养内涵理解也存在误区,简单地认为信息素养就是会操作计算机和会借阅书刊资料。

(二)信息知识不够系统、合理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知识不成系统、不够丰富很大程度上是受学校课程安排的影响。在信息素质教育中,教师本人既需要接受信息教育,又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承担者。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信息素养教育的成败。

(三)信息获取技能和自觉性较差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受教育环境和个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其信息获取的途径很少,除了在课堂上老师传授知识获取之外,当遇到问题时,第一想法是问百度、查谷歌,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却常常无从下手,收集到的信息杂乱而又通常不具权威性。还有学生对图书馆的信息检索系统不够了解,使用不够熟练,分析、鉴别信息的能力也有限,造成很大程度的资源浪费。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建议

(一)增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意识

全面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应当首先强化信息意识。具体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信息意识就是培养他们对信息所具有的敏锐的感觉力,对新的或有重大价值信息的感触。面对大量的信息,不仅要关注信息本身,还应该有对信息的敏感,以主动的、积极的心态去接触信息、挖掘信息、利用信息和批判信息,在无形之中形成强烈的信息意识。

(二)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现代大学课程的典型特点是学科交叉融合,各种信息之间彼此都有直接和间接的关联,所以信息的获取方法和途径是大同小异的,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学校可以从课堂出发,通过开设专门的信息获取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方法,并让他们理论结合实际,将习得的信息获取能力应用到生活中去,实现学以致用。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启发他们主动的去寻找信息获取途径和方法,通过对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

(三)注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得许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明确的道德标准作为指导。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很大的可塑空间,他们对信息的甄别、判断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对待各类信息,提高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抵制不良的道德行为并勇于同有违信息道德的行为作斗争。积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在获取、使用和传播信息时,规范自身的行为,不肆意妄为,不危害他人,不参与不良信息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黄秋萍.试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现代情报,2004,(4):173.

[2]朱正亮.大学生素质发展概论[M].中国科技出版社,2007(8).

高职学前专业学生 第4篇

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现状分析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始于1986年8月原丽江民族师范学校创办的幼师班,已有28年的专业办学历史。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幼教人才。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及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日益凸显。

1.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部分生源音乐素质偏低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过程中不进行音乐专业技能面试(原丽江师范学校规定报考幼师的考生要进行专业面试),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正规的声乐训练,音乐基础薄弱,音乐素质偏低。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14-2015年在校学生音乐素质调查数据统计如下: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共220人,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分在450分~250分之间,其中音乐技能90%零基础,乐器演奏技能96%零基础,舞蹈表演技能80%零基础。文化素质低使得学生学习音乐的后劲不足,给音乐素质的培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压力。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139人,文化分在560分~450分,其中,95.6%的学生音乐零基础,乐器演奏97%零基础,舞蹈表演技能80%零基础。在对734人的调查中发现,有58%同学不同程度地存在音准问题,其中有先天性音准缺陷的占20%。由于部分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音乐基础,使得他们对音乐教学一开始就有畏难情绪,甚至有抵触情绪,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课程的接受性差,学习困难,进步缓慢。

2. 高职高专课程建设有时滞后,缺乏针对性

(1)教材的选择、运用与把握,有时不符合学生实际。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教育科学系学前教育专业选用过的音乐教材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声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乐理教程》等。钢琴教材选用过《键盘乐器演奏基础》《哈农钢琴练习指法》《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等。教材征订随意性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缺乏专业性、针对性,导致教材内容难度大、跨度大,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2)教师教学有时定位不清,缺乏专业性。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均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有些不熟悉幼儿园教育实际,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很难从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层面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音乐的专业性、技术性、学科性,忽略了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和实践性。从学前教育专业近三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幼儿园的反馈来看,大部分毕业生音乐技能较差,缺乏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

3. 课程设置有时不合理

(1)音乐课程课时存在不足的现象。课时是否得到保证,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发现,学校课程设置情况如下———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形势政策、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语文、大学体育等,学分48,占34.3%;专业必修课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等主干课程,学分40,占28.6%;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乐理和视唱练耳、舞蹈、钢琴、色彩与素描、幼儿园实用美术技能、幼儿园游戏等,学分25,占17.95%;专业方向课程(系级选修课)包括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外国教育史、幼儿园保育、幼儿舞蹈、幼儿歌曲、民族民间舞蹈、自弹自唱等,学分22,占15.7%。可见,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四大模块,音乐技能课程所占比例为15.7%,在课程设置上未能凸显它的重要性。

近四年来,人才培养计划音乐技能学时分布情况如下———2010年,乐理36,钢琴36,钢琴即兴伴奏“无”,民族民间舞蹈36,幼儿舞蹈“无”,自弹自唱“无”。2011年,乐理36,钢琴36,钢琴即兴伴奏“无”,民族民间舞蹈36,幼儿舞蹈“无”,自弹自唱“无”。2012年,乐理36,钢琴36,钢琴即兴伴奏“无”,民族民间舞蹈36,幼儿舞蹈36,自弹自唱36。2013年,乐理36,钢琴36,钢琴即兴伴奏“无”,民族民间舞蹈36,幼儿舞蹈36,自弹自唱36。可见,学校的音乐技能课学科和学时上有所增加,可以说引起了关注,特别是增设了一些音乐技能课程(幼儿舞蹈、自弹自唱)。但是,力度不大,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较差的局面,有待进一步进行改革。

(2)大班额教学效果不理想。大班额教学也是影响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人数普遍在40~60人,每周音乐教学实践为2学时,内容包括乐理知识、视唱练耳等。因此,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难度较大。特别是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面对众多学生进行技术讲授、示范,一对一地精心指导与纠正,其教学难度可想而知。

二、提升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对策

1. 提高生源的质量,加强专业认知

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由所在地的教育局统一组织音乐能力测试,内容包括乐器、声乐、舞蹈等。依据以上测试内容,给考生一个客观合理的成绩,并列入考生的个人档案,在录取时作为参考或条件,以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源质量,为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供保障。若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后,对所要学习的专业一无所知,更不熟悉职业要求,学校应组织多形式、多类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明确从事幼教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比如,通过迎新文艺晚会、校园歌手比赛、健美操比赛、啦啦操比赛、自弹自唱比赛等文艺活动,加强技能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2. 完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材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材料和依据,是课程的具体呈现方式。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就必须按照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相应的教材体系。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在教材的选择上应突出专业性、实用性,以求在尽量少的时间内,获得尽量多的容量,尽量好的效果。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及地区的实际情况,如果有条件,可以适当纳入一些地方性的音乐素材,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应全面了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专业特点组织教学,力求音乐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应深入幼教一线,建立常态化的参与幼儿园活动机制,贴近幼儿,深入幼儿园教育实际,了解儿童对音乐的渴望,从而及时更新观念,转变教法,主动适应新时期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要求。

3. 课程设置凸显专业特点

综合历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意见及就业形势分析,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第一,加大音乐技能课程的课时量。建议每周开设3学时,开设两个学期,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边教学边实践,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技能。第二,实施技能课程小班制教学。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课程,可以设置为小班制教学(建议在15~25人),教师一对一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第三,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合格的幼教人才,而不是专业艺术人才。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在开设钢琴、声乐、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的基础上,应重视幼儿歌曲演唱、幼儿歌曲即兴伴奏、自弹自唱、创编幼儿歌曲、幼儿音乐游戏、幼儿舞蹈及幼儿舞蹈创编等课程的开设。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开设与本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以让学生更好地胜任学前音乐教学工作为出发点,来规划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

三、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从多个方面对幼儿教师音乐素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素质要求。文章在对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即提高生源质量,加强专业认知,完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材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课程设置凸显专业特点,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幼教人才。

摘要: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文章在对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即提高生源质量,加强专业认知,完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材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课程设置凸显专业特点,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幼教人才。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素质,幼教人才,幼儿教师,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郭亦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李设敏.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构思[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3]王丽新.基于幼儿教师音乐素养提升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整合的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

[4]黄沙玫.高等专业音乐院校新兴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方向的实践性研究——以星海音乐学院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方向为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01).

[5]吴扬廷.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探索——以长江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体方向)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02).

高职学前专业学生 第5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先进教育理念的不断涌现,学前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各级各类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选聘人才的时候,更看重其综合职业能力。本文主要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在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职业能力;问题;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20-0025-02

职业能力,是人们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综合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本领,它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儿童学习,达成学前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职业能力是幼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也是其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

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教育部在201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专业能力

1.职业知识

具备一定的职业知识是幼儿教师有效完成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准幼儿教师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基本学科理论知识并能进行实际应用,知道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进行有效环境创设和班级管理的方法,从事幼儿教师职业还要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掌握幼儿突发事件妥善应急处理策略等。其次,幼儿教育活动又涉及到科学、语言、健康、社会、艺术等不同领域。所以,要想更好地胜任幼儿教育工作,学生还要具有广泛丰富的知识储备。此外,学生还应该掌握一门外语,以便更好地了解国外比较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

2.职业技能

首先,幼儿教师应掌握基本的钢琴、舞蹈、声乐和绘画等基本技能;其次,幼儿教师还应该能够掌握简单的信息技术,可以从事多媒体教学,帮助孩子更生动形象地理解,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方法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要有较强地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能够设计出适合本班幼儿的教育活动、游戏活动以及体育活动等,并能够把所设计的活动有效地进行组织和实施,真正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幼关系。

(三)社会能力

1.职业道德与情感

作为准幼儿教师首先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爱孩子,除了要爱孩子还要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使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让所有孩子朝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其次,幼儿教师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幼儿教育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帮助孩子发展。

2.沟通交流能力

幼儿教师还要具备很好沟通的能力。能够与幼儿和家长积极沟通,尤其是对待幼儿,教师除了用适合的语言与其进行交流,还要学会用非语言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教师在倾听幼儿说话时要有耐心,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所蕴涵的真正意义,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的问题

1.敬业精神和职业认同感不足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阶段我国幼儿教师整体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低,这与幼儿教师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内容比较繁杂、要求比较严格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因此,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常常带有抱怨、不满等消极情绪,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幼教工作中,甚至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

2.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不高

学前教育专业相比其它专业除了理论课又多了很多技能课,如果学生没有及时调整好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就很难有理想的学习效果,导致理论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不熟练,表现在工作中就是不能很好地组织幼儿进行各类活动,教育教学能力不高。

3.理?与实际联系不够

很多学生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由于对于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不扎实,不能很好地进行应用,出现理论与实际不相关的情况,或者对理论知识的片面理解与应用,导致教育效果的不理想。比如,对一些同伴冲突等突发事件随意处理,不尊重幼儿,以自己的喜好和主观臆断为主。

(二)问题成因

1.外部因素

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外在因素主要表现是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各级各类幼教机构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相对的,幼儿教师的劳动强度大但劳动所得和社会地位不高,以及某些相关院系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与幼儿教育实际相脱离,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缺乏坚定的信念,更有部分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感缺失,毕业后不希望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2.内部因素

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来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内部动因的支持,其中成就动机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内部动因。每位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从新手教师逐渐到成手教师最后转型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过程,其实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个人的内在成就动机,有了成就动机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职业能力也会随之不断得到提高。反正,如果学生成就动机不足就会导致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不高、敬业精神和职业认同感不足等问题的出现。

三、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指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理解与认识、情感与态度。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处在储备能量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职业意识,能够为其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做好铺垫。学校可在新生入学正式开课前组织同学们到幼儿园去观摩学习,让他们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状态以及幼儿的一日生活,请园长和有经验的教师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工作心得,同时还可以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为同学们解开各种疑问和困惑,让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认识幼教职业,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二)重视课程的实用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其课程设置也要以此为出发点,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加强技能的训练,技能理论双管齐下,同时还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学习态度与方法的培训。此外,为加强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在教法类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育实施上要有所创新,仅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生很难掌握其具体的教育方法,只有通过教育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教育形式上要尽可能考虑为学生创造观摩学习和实施教育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就不再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机械的死记硬背,而是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不同领域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同时学会了如何运用,形成了最初的职业能力。

(三)组织丰富的学生活动

各种社团活动和比赛使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可以借助这些活动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和运用所学技能,组织丰富的学生活动可以一举数得,比如通过组织各种技能大赛、舞蹈协会、书法协会等形式的活动,既能够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又锻炼了他们的胆识,还能培养其专业认同感,为将来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四)重视学生的见习实习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应重视学生的见习实习活动,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把学习知识与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融为一体。重视学生的见习实习是为了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他们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发现自身的问题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使得职业能力逐步得到提升。见习时间较短,一般一周左右,主要让学生对幼教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更好地了解将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和意义。实习时间相对较长,一般半年左右,学生在这一阶段真正投入到幼教工作中,在工作中?W习、成长,形成初步的职业能力,为其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此外,很多院校都有各种不同功能的实训室或实训基地,应该很好地建设起来并投入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

四、结语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主要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构成,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敬业精神和职业认同感不足、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不高、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等,其原因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内部因素的作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还包括职业情感的培养,应以学生积极的职业意识和情感为前提,以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重视课程的实用性、组织丰富的学生活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要以教育见习实习为保障,不仅需要校内专业理论课的学习,还要经过教育实践活动的检验。

高职学前专业学生 第6篇

【关键词】“全实践”理念 高职 学前教育 职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103-02

随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广西区政府顺应形势,出台了多项学前教育发展政策措施助推学前教育。在学前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也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创造优质高效、动态而有活力的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探索怎样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并能适应特定职业岗位的要求。

一、“全实践”理念的提出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幼师师资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一线幼师为对象,强调学生具有较好的职业能力。笔者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广西河池市区的多所幼儿园进行调查,了解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总体素质良好,专业理论知识及各项基本功都比较扎实,但在实践能力方面有欠缺,如还不能有效应对幼儿活动中的突发问题,还不能高效灵活地组织幼儿教育各领域的活动等。对此,可引进和推行“全实践”理念,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针对幼儿园实际需要,更强调应用教育,在“实用和够用”上下工夫。

所谓“全实践”,是指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彰显教育的实践特性。这种理念将学前教育的实践性课程扩展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素质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的技能操作,各学期的见习实习,短期的社会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毕业前的综合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所有教学环节中,重视实践中的反思和反思中的知识重组重构,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逐渐成长为反思型和智慧型的现代幼儿教师。

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足的体现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须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规定,幼儿教师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有: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然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职业价值观缺失。对于所从事的职业意义、地位认识不足。表现为在工作中自我期望值过高,进而产生失落情绪,失去职业热情和兴趣,甚至还表露出消极的懈怠心理,对幼师专业内涵理解不透,对幼儿失去奉献和关爱的精神,更有粗暴训斥打骂幼儿的现象。

第二,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较缺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录取时不考察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技能,导致有些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艺术教育技能的先天不足。在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主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的愿望较差。

第三,管理和保育能力欠佳。很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能灵活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缺乏独立带班的能力,面对幼儿的突发状况手足无措,对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不够重视,缺乏对幼儿行为习惯的细致关注、对幼儿爱心不够,存在怕苦怕脏怕累的“三怕”思想,不愿接触幼儿盥洗、排泄、饮食等比较繁烦的事情。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在一线从事幼教工作,工作的对象是幼稚活泼的幼儿,学前儿童特有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幼儿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扮演好这样的角色,离不开基于实践的反思和领悟,实地经验在幼儿教师成长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决定了有必要在“全实践”理念指导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系统的职业能力结构。

三、“全实践”理念下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职业认同感,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真正产生乐于从教的意愿,并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产生幼儿教师情感最持久的原动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不甚理想,离职率高,针对这种情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的培养,从单纯的关注工资待遇转到关注职业的发展,把幼儿教师当作事业来经营,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可利用一些优秀的社会资源,比如邀请优秀的学前教育专家、教坛新秀、师德楷模等来做报告、座谈等,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其次,通过良好的专业教育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学前教育专业的角色定位,懂得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责任,激发内在的职业认同感。还可以组织丰富的活动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一个施展的平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般多才多艺,能歌善舞,通过一些能力展示的比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构建模块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依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目标,可以设置实践教学的“五大模块”——课堂教学、顶岗实习与见习、社团活动、技能竞赛、社会实践,以项目化教学形式多层次、全方位进行培养。

1.课堂教学。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需要通过课堂渗透实践学习,要依据高职生的实际水平来开展教学,将各类教学法和教育技能融为一体,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大力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在一些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比如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游戏、幼儿园家长工作等中,可融入蒙台梭利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加重实践教学分量,以利于学生掌握相应专业技能,形成职业能力。endprint

2.顶岗实习与见习。顶岗实习与见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充分认识专业的绝好机会。可依托实践基地,按学习进程开展不同主题项目活动,通过学科课程实践、专题见习、毕业实习等多层次的实践模式,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中检验所学的知识,提高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3.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应贯穿在课外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成立各种社团组织、才艺特长协会,组建一些与专业关系密切的手工艺品协会、音乐协会、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戏剧表演等兴趣小组,强化学生职业技能。

4.技能训练与竞赛。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开展各项竞技类比赛与技能训练。比如讲故事大赛、朗诵诗词大赛、歌手比赛、专业技能考证等多元化训练,在竞赛的活动类型、对象、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做到形式多样、出奇制胜,全面落实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设计、表演、竞赛和考核活动,全方位检验和激发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实现“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

5.社会实践。让学生提前接触幼教机构,了解幼教发展状况,更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把知识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获得职业认同和理解,为未来幼教职业生涯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三)建立科学、健全、规范的职业能力考核的长效机制

根据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结构要素确定考核内容和项目,采取技能抽查的模式来检验学生职业能力的水平。每学期针对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技能,由专业老师设计出技能抽查标准和题库,标准要反映幼儿教育的最新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并参照近年来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初次就业岗位的核心基本技能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情景考试题目,现场操作测试。如语言活动设计、班会活动设计、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家园共育栏的策划等。这种方式以一种常态的教学结果检测,促使学生职业习惯、职业素质的养成。

同时,将学生职业能力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功能作用,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相关工作,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学生考取育婴师、保育员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将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在制度上进行规定,如在校期间要取得英语国家A级证书,普通话取得二级乙等以上证书,还有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各项课程培训及竞赛的等级证书,如亲子课程培训、感觉统合训练、蒙台梭利教育培训、奥尔夫音乐培训等课程的合格证书。参加舞蹈、歌唱、美术等技能比赛的获奖证书也可以作为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指标。

实践证明,在“全实践”理念指导下,打破束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瓶颈”,形成与其自身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相适应的职业实际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新时代幼儿教师,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柳国梁,郑庆文,何文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

[2]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高建宏.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作者简介】朱华丽,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管理教育系讲师,硕士。

高职学前专业学生 第7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培养

3~6岁是儿童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此, 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训练尤为重要。近年来, 重视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成为国际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向, 我国教育部2001年就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要重视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 是幼儿教育的实施者, 他们语文素养的高低, 决定着幼儿口语交际及阅读能力培养的直接效果。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要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素养, 必须合理设置课程, 整合教学内容, 创建开放性学习模式, 改革评价体系, 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

就目前我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教学现状来看, 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语文素养偏低。表现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不高, 语文基础知识较差, 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不强, 文学欣赏能力较低, 写作能力较差。

2.课程设置欠合理。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于专业技能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 文化基础类课程开设较少。

3.教学模式落后。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方法单一, 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4.评价体系单一。语文应用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 目前的考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检验, 形式单一, 难于全面衡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针对以上现状, 我们认为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素养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设置课程, 加强语文知识教学。我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语文素质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能讲流利的普通话, 达到普通话国家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关于语言教育的内容与要求提出,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 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 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2]要全面地实施这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汉语言文字学知识及应用能力。我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有关课程主要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和“普通话口语训练”, 由于这两门课程内容有关汉语言文字学知识的介绍较少, 而且缺少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这就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存在一定的缺陷。基于此, 我们认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调整课程设置, 增开专业必修课“大学语文”, “儿童文学”或“儿童文学作品选读”, 将“普通话口语训练”改为“教师口语”, 增开专业选修课“汉字教学及拼音教学”或“文字学基础知识”、“简明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书法”、“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欣赏”、“写作学基础”、“经典国学启蒙文献选读”等课程,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素养。

2.创新教学模式, 构建开放性教学体系。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儿童的语言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通过讲述、谈话、游戏、早期阅读及文学语言活动等环节来实施的, 而这些环节的儿童语言教育无不渗透着汉语语言与文字的知识, 因此, 幼儿教师要很好地完成各个环节的语言教学任务, 收到良好的语言教学效果, 就必须具备全面而深刻的汉语语言文字知识, 具有较为深厚的语文素养, 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又依赖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文字知识教育内容的实施。因此,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必须对语言文字训练课的内容进行整合, 把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师口语”教学中, 在朗读能力训练中, 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应重点进行儿歌、寓言和童话作品朗读技能的训练。可采用情境教学法,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或动物角色, 模拟各种人物和动物的语气语调, 边朗读边表演,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深刻领会人、动物、物体等的具体形态和拟人化特征, 准确把握朗读技巧。又如在听话技能和说话技能训练中, 可采用模拟教学法, 让学生模拟“师生对话”、“求职应聘”、“节目或会议主持”、“推销、洽谈”、“拜访、采访”、“导游、记者访谈”等生活中常见的情境, 从而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再如“教师口语训练”部分, “教学口语”的训练针对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 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口语训练, 如朗诵比赛、故事演讲、儿歌童话寓言创作赏析、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趣味拼音教学及汉字教学、经典国学启蒙文献背诵解析等, 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口语”的训练, 可以让学生进行师生沟通、家校沟通, 幼儿教育课堂场景模拟等训练, 还可以让学生设计幼儿园主题活动, 写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在课堂上讲述评介并进行演练实践。在“大学语文”、“中外经典文学作品欣赏”、“儿童文学”及“儿童文学作品选读”等课程的教学中, 应注重通过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及中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赏析教学, 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水平。避免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变教师讲授为主为学生讲述、讨论为主。可采用诵读法, 以朗读带动课堂互动;采用研讨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 发表对作品主旨、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看法, 最后由教师总结加以概括、分析。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课外作业应布置一定数量的中外古今文学名著、儿童文学名著及经典国学启蒙文献的阅读。这样通过学生参与、师生互动, 才能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在“拼音教学”、“汉字教学”、“书法”或“简明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等课程教学中, 应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可让学生进行趣味拼音教学、趣味汉字教学、趣味成语教学等的设计比赛及书法作品展示, 切实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在“写作学基础”课的教学中, 可结合儿歌、寓言、童话的写作特点, 在欣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自己创作, 自己在课堂上朗读、表演, 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再比如, 结合就业, 让学生写自荐书或应聘信, 并举行模拟应聘活动。这样, 将欣赏、感悟、说写融为一体, 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水平。

创建开放性学习体系, 提高学习效果。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 还应加大课外实践及课外训练, 开辟第二课堂, 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可结合教学进度、内容, 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班级、年级、院系, 甚至全校性的演讲、辩论、朗诵比赛、经典诗文背诵大赛、课本剧表演、主持人大赛、模拟记者招待会、趣味拼音教学及汉字教学比赛、成语听写比赛、猜谜语比赛、儿歌寓言童话讲演比赛、经典国学启蒙文献背诵比赛、三笔字比赛等活动, 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达到训练目的。还应定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语言教学活动, 参与幼儿园语言训练课及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 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教学能力。

此外, 我们应该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学校应重视语音室、普通话水平计算机辅助测试室、书法训练室及配套设施与软件的建设,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语言文字训练与测试的场所;系上或教研室应重视多媒体教学资料库的建设, 建立包括普通话语音系统示范读音及普通话测试用朗读作品示范朗读;中外经典诗文朗诵、名人演讲采访、国际大专辩论赛;优秀幼儿教师口语示范、幼儿语言教育案例等音频、视频资料库, 供教师和学生在课上课下示范训练使用。我们还应建立教学网站, 将教学大纲、教学录像、电子课件、作业练习、课程资源等, 用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组织起来, 完成在线教学与辅导及评价测试等教学训练内容,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3.改革评价体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应用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 目前的考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检验, 形式单一, 很难全面衡量学生的语文素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语言文字课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本位, 应侧重听、说、读、写、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核。我们应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 又注重应用能力的考察。

对学生成绩的评定, 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的考查, 还应参考学习态度及积极性、主动性。首先应化整为零, 降低常规考试所占比重, 加大平时课堂及实践活动的考查比例。常规考试成绩可占70%的比例, 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讨论、实践活动成绩可占30%。[3]其次, 要真正考查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我们必须将笔试与口试结合起来, 既要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了必要的语言文字理论知识, 更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查。常规考试可采用笔试的方式, 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写作水平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则应主要采用口试的方式, 侧重考察学生的读、听、说等口语表达能力。[3]

参考文献

[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Z].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Z].

高职学前专业学生 第8篇

一、学前专业学生的英语现状

高职学前专业学生来源的主要渠道是高中、中专和初中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缺乏兴趣,均未达到初、高中学生所具备的英语水平。进校学习后,积极主动性不强,自主学习能力差,不能用英语进行自由对话和交流,掌握不了学前教育中运用英语教学的教学技能,不能进行完整的英语课堂教学。

二、学前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与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英语能力的要求有很大偏差,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教学结构的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学前教育学生的英语培养目标,采取有效的培养途径。其次,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没有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得不到及时辅导,进步很慢;基础差的学生,产生挫败感,失去自信心,直接影响了教学进度和质量。其三,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与其他专业不能等同,但是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材短缺,教师在讲授中没能结合专业特点来教会学生应该掌握的英语教学技能。

三、学生必须了解的学前儿童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不仅要牢牢地掌握英语综合知识,还要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幼儿园英语教育内容,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语教学技能并能灵活地运用。

1.生理方面。儿童、青少年与成年人在大脑发育方面的差异主要是大脑发育的成熟程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侧随着发育的逐渐成熟分别被“赋予”不同的功能,人类语言智力、逻辑、分析的功能逐步被侧化到左半球,而情感的社会功能则渐渐被侧化到右半球。但人在青春期前,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其言语中枢尚未定位,大脑左右两个半球都可参与语言学习;而幼儿的发音器官柔软,声带、唇、舌等运动神经的调解有很大的可塑性。可见,早期接触外语能激发神经功能系统可以促进以后的外语学习。

2.心理方面。儿童学英语的特点是没有心理障碍,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进行语言实践。越是小的孩子,越敢大胆用语言表达。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产生一种心理防御性,以保护脆弱的自我。儿童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兴趣会如他们认识新事物的兴趣一样比较持久,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与语言的发展是同步的;同时,老师、父母的赞赏、考试取得高分等使儿童更乐意学习第二语言。

3.认知方面。克拉申认为,认知的发展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有滞后的影响。儿童和成人的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不同的过程。前者主要引用语言习得机制,而后者除“自然”习得语言外,还侧重于利用一般的认知能力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语言习得机制属于儿童大脑中的一种初始状态,受人类内在的语言普遍性制约。儿童习得语言主要依赖语言习得机制,可以在轻松随意的氛围中自然而然的习得语言。儿童在习得语言时,有时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学习语言,这种“无意识”正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先决条件。儿童在应用语言时全看“语言能做什么而不是看语言是什么”,只要能表达出意思就可以。

四、幼儿园英语教育内容

幼儿园英语教育内容应与学前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强调“生活性与渐进性”主要包括“幼儿自身、”“幼儿园”、“家庭”、“节日”、“季节”、“社区”等。

1.“幼儿自身”教育内容:幼儿对自身感兴趣,教师向幼儿传递有关其自身的英语信息,有利于加深幼儿对自己的认识,促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英语。如身高,I amgrowing.性别,I am a boy/girl.情感,I am happy.日常生活,I dress myself.能力,I do many things.

2.“幼儿园”教育内容: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向幼儿大量输入有关幼儿园的信息,可以帮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练习英语,增强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如礼貌用语,Thank you.一日活动环节词语,Indoor Activities,Clean up,Free play.玩具名称,Housekeeping toys,Dolls.等。

3.“家庭”教育内容:家庭生活在幼儿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有关家庭的英语词语进行教育,不仅能强化幼儿在园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幼儿关爱亲人的感情,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如家庭成员称谓,father,mother.餐具名称,bowl,spoon. 家具名称,chair,table.家用电器名称,radio,computer,居室房间名称,home,room,living room.等。

4.“节日”教育内容:许多节日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又喜欢过节,进行有关节日的英语教育,不仅拓宽知识面,还可使幼儿感受到多元文化,学会尊重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如中国节日,Spring Festival,The moon festival,Iam Chinese .I live in…外国节日如MothersDay.I love my mother .Thanksgiving Day.

5 . “ 季节 ” 教育内容:随着季节的更替,把有关英语词汇交给幼儿,既能降低幼儿学习英语的难度,又能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四季名称:s p r i n g , s u m m e r ,四季服饰, s h i r t , g l o v e . 四季的颜色,red,yellow,blue.等。四季的水果,apple,pear,orange.等。四季气候的特点,cold,hot.等。

6.“社区”教育内容:帮助幼儿掌握特定场所和专门职业的英语词语,既能扩大幼儿英语的词汇量,又能培养幼儿对社会的亲近态度,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如餐饮场所及人员,restaurant与waitress,购物场所与人员,supermarke与cashier,学习场所与人员,school与pupil等。

五、学生组织英语教学活动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结合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幼儿园的英语教育内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时,一是要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另一个就是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和掌握英语教学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学会运用体态语言。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人际交往的结果,20%取决于有声语言,80%取决于无声语言,而体态语言正是一种很好的无声语言。我们在教学生运用体态语言时,要结合学前专业技能来学习,如可以在要求学生教儿童学习“head”(头)、“shoulders”(肩膀)、“knees”(膝盖)、“toes”(脚趾)时,可将其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head headhead,点点我的head;shoulders shoulders shoulders,耸耸我的shoulders;knees knees knees,拍拍我的knees;toes toes toes,数数我的toes”,一边念一边配上相应的动作,让体态语言为这些静态的单词增添一丝亮色和活力。

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幼儿儿歌、歌曲、对话、单词等,配上生动、形象、夸张、有趣的动作,把静态的英语转化成为幼儿能理解的身体语言、动作语言、表情语言等动态语言,比如为了让幼儿学会英语数字1—10,学生选择歌曲《数字早操》:One和Two起来点点头,Three和Four起来晃晃脑,Five踢踢腿,Six弯弯腰,Seven、Eight蹦蹦跳,Nine和Ten总爱睡懒觉。学生边唱边跳在班上进行表演,象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编排出,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熟练地运用了。

2.学会运用英语游戏。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这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幼儿英语游戏的原则和常见的游戏方式,学前教育学生都很清楚游戏的结构、规则和类型。我们可以教学生如何结合英语知识来设计英语游戏活动,比如,教学生用民间游戏马兰花来设计游戏活动,请一学生站在圆圈中心,逐个出示不同颜色的花,口中有节奏地念“flower、flower、flower”,其他学生有节奏地集体回答“red、red、red”,“flower、flower、flower”,“yellow、yellow、yellow”等,当圆圈中心的学生不再出示花时,其他学生集体发问“How many?”圆圈中心的学生直接用英语数字单词“four”回答,其他学生以最快速度、按照得数,数人拥抱在一起,这一游戏的编排,既保留了原来的精华,又添加了英语教学要求。

3.学会运用儿歌、歌谣。儿歌运用在语言教育的历史已经很久,是最简单的学语言途径。英文儿歌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规范幼儿的语音语调、帮助幼儿深刻记忆词汇、句型。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核心课《学前儿童文学》的开设有利于学生运用创编来编英语儿歌,在教学中教会学生选择符合幼儿特点及发展水平的儿歌,注重选择语言精练、节奏明快、简单的儿歌。比如教学生如何通过儿歌“Friends、Friends、Friends”来学习人称代词he、she、we、they。请一名男学生站到前面来,一名学生边指男学生边说儿歌“Friends,Friends,Friends,he is my friend”帮助理解人称代词he的含义,并让其他人模仿说出“he is my friend”,再请一名女学生到前面来,以同样的方式学习she,以此类推,最后,带领大家一起边说儿歌边表演Friends,Friends,Friends. Friends,Friends,Friends. He is my friend.She is my friend.We are goodfriends. Friends,Friends,Friends.Friends,Friends,Friends.人称代词还可以用动物的名称进行替换。

4.学会运用英语歌曲。英语歌曲节奏明快、语句简洁,朗朗上口的英语歌曲可以把枯燥的英语课堂变成优美的英语世界。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唱更多的学前儿童英语歌曲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他们来说音乐、钢琴已经是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学唱英文歌曲就不是一件费力的事情,英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堂中应用英语歌曲,比如可以用于组织课堂,把起立(stand up),坐下(sit down),转身(turn around)作为歌词,填写在相应的乐曲中,加上相应的动作反复应用,既简单易行,又活泼高效。问候时和幼儿一起唱Good mornng;点名时唱Hello,Hello,what’s yourname?-I am Peter.另外,教会学生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简短、押韵、句式重复的歌曲,幼儿稍加练习就能掌握,如教词汇car、train、plane时选用Listen,Listen!Vroom,Vroom…Acar,acar Vroom,vroom,vroom…

Listen,Listen!Shh,shh shh…A tran,a train! Shh,shh shh…;A tran,a train and there’s a plane ZZZ…在演唱的过程中加上相应的动作,配上简单的舞蹈,很容易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语言知识。

六、结语

高职学前专业学生 第9篇

1.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技能训练较弱化

高职院校的语言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标。语言能力的培养要适应未来学前教育工作的需要,通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教学的实施,可以推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技能的有效提升,这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教学依然以普通话训练为主,培养学生学会标准的普通话成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这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不够准确的。现阶段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语言教学弱化了学生学前教育职业语言的训练,在语言课教学的实施中,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这样的语言课教学状况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发展。

2.较重的方言严重阻碍了语言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高职院校中,不同地区的学生其方言也是不尽相同的,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方言尤其严重。在以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教学的实施中,更多关注的是语言理论化的教学,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学生的方言纠正训练是不够重视的。随着高职院校近年来的扩招,生源质量也明显下降,一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就比较少,在语言学习上更多地以阅读训练为主,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不尽如人意。学生较重的方言严重地阻碍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教学质量的提升。一些学生在入学之前普通话的水平是令人担忧的,加之他们在语言课上经常表现出没有自信,不敢大胆地开口表达,不善于交流,这些都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带来相当大的影响。这样的高职学前教育语言教学的状况亟须改变。

3.教学的模式比较单调,缺乏职业环境的语言训练

在传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真正主人,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师而展开的,学生在语言教学的实施中学习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比较单调的,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的语言理论进行机械的讲述,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突出高职学前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在语言教学中缺乏基于相关职业环境的语言训练,较多的理论知识学习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这对于学生整体学前教育语言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途径

1.以教学观念转变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明确,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语言能力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职业能力。而在以往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在这种错位教育观念的引领下,传统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比较缓慢,这样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有效提升,不利于学生未来在工作岗位上有效地运用职业语言开展学前教育活动,不利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要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改变原有对该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缺乏重视的状况,要树立语言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职业能力的观念,以此促进该专业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2.要明确课程的标准,重视课时量的增加

在现有的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规定虽然有很多,但是在语言教学的实施中依然还有一些与现实的教学不相适应的地方,教师在具体执行相关的课程标准时,经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下手更好。[2]因此,教师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教学的实施中要根据学前教育未来就业的工作实际,对现有的课程标准进行优化。明确高职学前教育应该遵循的课程标准,以促进该专业语言教学的实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要看到目前高职学前教育语言教学的课时数量是比较少的,没有足够量的语言课课时,再好的老师也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状况下要想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只有根据学生语言训练所需要的实际课时量,适量地增加现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教学的课时量,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提升。

3.以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以往的高职学前教育语言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对于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缺乏应有的重视,这对更好地发挥高职学前教育语言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不利的。要改变这一教学状况,就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创造更多优秀学前教育教师的课堂观摩活动,让学生们在优秀学前教师优美丰富的语言中,充分领会教学语言的审美魅力。这些观摩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提升语言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们对语言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这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教学的高效实施是非常有益的。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2)重视情境教学的开展。在以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往往只是一味采用机械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气氛比较压抑,缺乏生气,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无趣。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就要从重视情境教学的创设入手,以充满吸引力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教学情境创设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提升。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就要在教学实施前精心地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这样才可以让原本缺乏吸引力的语言训练变得充满情趣,使学生参与语言训练的热情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极大的提升。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尽可能地创设模拟学前教育职场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具体教学情境的模拟中,让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工作环境中的语言情境,以工作情境的创设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前教育语言教学效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其展开进一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摘要:培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针对相关教育的实施研究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文章以此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尝试性的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语言能力,现状,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立敏.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高职学前专业学生 第10篇

关键词:学前,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调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海南省某高职院校2014 级学前专业全体学生为总体, 从中选取参加体育课的153 名女生作为样本, 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各项指标特征进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统计法。

首先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有关心理健康的文献资料, 建立心理健康测试的基本概念, 了解海南高校学生基本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学期末课堂教学中, 组织相关班级学生, 在自愿和接受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症状自评SCL-90 问卷、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问卷填写, 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状况。累计发放问卷459份, 回收459 份, 有效453 份, 有效率98.7%。

此外, 在体育课休息时间或课后, 与学生就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非正式座谈, 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可能存在的疑问。

最后, 对获取的数据, 根据体育测量与评价理论进一步量化, 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主要采用单样本t检验法进行均数检验。

2、研究结果

2.1、学前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1) 学前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情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 总症状指数检出患有严重症状学生有2%, 比较严重症状学生占到总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一; 阳性症状均分检出严重症状学生有7%, 有80%以上学生阳性症状均分呈现比较严重的情况;在90 个项目中, 人均筛选出阳性项目数34 项。

经调查有1/3学生被检出心理状况处于亚健康的情况。

(2) 学前专业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统计分析。

从因子得分检出情况来看, 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焦虑、 敌对等因子比较严重情况的检出率较高, 均接近或远超过20%。另有少部分学生在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存有一定症状。

说明该群体学生在适应外部环境、 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并无法正确处理, 进而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转而产生暴躁脾气和对抗心理等不良情绪。

(3) 学前专业学生SCL-90 测验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分析。

通过进一步与全国常模比较, 发现被调查人群与常模间在多个因子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如表1 所示:

在躯体化方面, 被调查人群与全国大学生常模间存在特别显著性差异, 身体状况比较健康。

在强迫症状方面, 被调查人群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和成人常模, 但却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

在人际关系、抑郁方面, 被调查人群明显低于全国青年和大学生常模。

在焦虑症状方面, 被调查人群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和成人常模, 却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

在敌对性方面, 明显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

在恐怖方面, 明显高于三个全国常模。

在偏执、精神病性方面, 明显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

总之, 被调查人群在多个因子上表现为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水平, 却高于全国青年常模, 表现出明显症状。说明被调查群体作为入校新生, 在环境改变后表现出一系列内在的不适应性, 但整体心理不良症状状态要低于全国大学生水平。

2.2、学前专业学生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能力调查分析

人际关系方面。 调查发现有十分之一以上的学生人际关系处于严重困扰状态或严重心理障碍, 近40%的学生人际关系处于比较严重的困扰状态, 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人际关系状态处于一般或良好以上。该群体学生均为新生, 其在初入学阶段人际关系总体状况堪忧。

具体发现该群体学生在交谈、交际上问题较多。其中7%的学生不善交谈, 36%的学生表现一般, 自我陈述可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还不够条理, 只有不到60%的学生能够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交际方面与交谈情况类似, 近45%的学生可能在社交活动或交游方面存在困扰, 在陌生的环境下表现拘谨或紧张。

在待人接物上, 大多数学生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出尊重别人、承担责任和真诚, 另有不到1/5 的学生面对不同人物表现态度不同, 体现世故或圆滑。

在和异性交往上, 只有3%的学生表现出严重困扰, 对异性表现出思慕或排斥;有近40%学生困扰表现一般, 既对异性同学交往表现积极、愉快, 又存在某种顾虑和心理负担, 有时不知所措。只有近60%的学生在异性交往中表现大方、自然。

社会适应状况方面。经调查, 发现该群体女生整体社会适应能力表现较差, 近90%学生总得分结果为较差或差, 只有1/10 稍多的学生表现出对新环境的逐步适应或能够适应。

3、讨论

被调查学生中近1/3 女生出现亚健康状态, 在强迫症状、恐怖、焦虑、敌对等社会适应因素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普遍高于全国青年和成人常模水平。但与全国大学生 (常模) 比较, 症状表现较轻, 仅恐怖因子得分较高。

在人际关系方面, 被调查群体女生总体表现较差, 处于一般或良好以上状态的学生不到一半。主要集中在交谈、交际方面出现问题较多。

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整个群体水平较低, 调查发现接近90%的学生得分较差。

作为高职新生, 在入学后由于面临陌生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学校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入学教育和心理疏导, 帮助她们从思想上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减轻环境不适带来的生活和学习压力。

据调查研究, 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尤其是针对人际、抑郁、焦虑等因子水平较高者。因此在校园生活方面, 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生社团, 以及参加各类文体竞赛活动, 以丰富其在校生活, 促进同学间的沟通和友谊。

对心理筛查情况严重的学生, 要进一步核实, 进而实行专门的一对一心理辅导, 以减轻其症状, 使其心理状态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EB/OL] (2014-04-29) [2015-04-27].http://learnin g.sohu.com/20140429/n398952231.shtml

[2]孙庆祝, 郝文亭, 洪峰.体育测量与评价 (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唐桂梅.某高职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5 (3) .

高职学前专业学生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72-02

手工课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手工课教学中,教师实施合作学习,使学生由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课堂上,学生需要动手实践完成手工作品,在与小组成员合作中,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和质疑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和道德自我的发展。但同时,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教学中面临一些问题,笔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手工课实施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实施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容易缺乏主动性,没有主人翁意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往往不明确,过分考虑个人意愿,推卸责任,消极应对。一般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在集体完成手工作品过程中,有同学将作品的缺陷之处推卸给制作上一个步骤的同学,认为是前面的同学没有很好完成,才导致后面的缺陷,甚至为此争论;二是互相争抢比较容易完成的手工制作部分,影响教学效率;三是一些同学完成自己制作部分的时候,其他同学无事可做,不去配合或是关注集体的手工作品,只认为自己的部分完成了,就不理了,特别缺乏责任意识。

(二)个别学生没有主见,随大流。尤其表现在自制教玩具、废旧物综合利用以及环境创设的项目,都是一个创作的过程,需要发挥每一个同学的创新思维,各抒己见,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這个过程中,会出现随大流的现象,随大流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小组意见,在答案正确的基础上,可以促进或潜移默化地使落后的小组成员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但“随大流”表现为趋向学习结论一致,而不一定是学习结论正确,部分不自信的学生容易忽视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的结果可能是形成错误的小组结论。所以,“随大流”现象容易压制正确思想的形成,压制小组成员的独创精神。

(三)实施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当。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进行分组,并给出一个项目之后,立即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在有限的时间里,几乎都是优生的“一言堂”。这是教师为了达成目标而采取的一种简单策略,根本没有将合作方法、合作意识、技能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

(四)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角色定位不当。一方面,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充当仲裁者。教师喜欢完全控制课堂,把学生引到自己设计的框架内,忽略了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另一方面,教师成为旁观者,造成无序管理。对于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要求有哪些等问题,教师则不太关注,忽视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不全面。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手工课教学中,手工作品一般要求有:画图结构的准确、色彩材料搭配合理、制作方法适当、具有创新性等。但教师一般对小组作品比较偏重于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或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尤其是较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同时缺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这种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实施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合作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的责任意识,做好学生心理辅导。一是要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分工,选择小组长,请小组长发挥统筹的作用,并且为了让组员们都能够提高责任意识,可以采用小组长轮流制,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成为组长,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手工制作内容,每一次课选择不同的同学担任组长,这样同学们的配合度会因为自己也会成为组长而提高。二是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淡化同学间的差距,使小组成员消除心理障碍,从而达成情感上的协调一致,以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三是小组合作参与激烈竞争,必然有成功也有失败,教师要做好失败小组的心理疏导工作,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怀,教育他们正确面对失败,调整心态。

(二)提高师资质量,要求手工教师自身要认识手工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将合作学习引入手工课堂教学,对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手工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能增强同学间的良性互动,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更要提高这种意识,尤其是一些经验不足的新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知识提升,对于新形势下的合作学习,要不断更新观念、总结经验和技巧,更好地组织教学。作为学校方面更加要加强师资的培训,尤其是专门聘请幼儿园或培训机构的专家、优秀教师等进入学生课堂进行手工示范授课,作为学校的专职教师要认清形势,发挥自身优势,将合作学习灵活地运用到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会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技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活动中,允许学生争辩,允许学生质疑,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在手工课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掌握合作技能。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及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之前清楚了解本次合作学习的目标及要达到的效果。比如手工制作布娃娃时,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基本方法和步骤,强调每一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并做到现场演示操作技巧。其次,进行任务分工:一个人负责在布上画出要剪的图案,一个人负责剪好娃娃每一个部分的形状,1-2个人负责缝制,1个人负责塞棉花,一个人负责收口,最后,一起将娃娃每个部位进行连接,组合完成成品。最后,做好总结与反思。每一次进行合作学习后,请每一小组进行反思,总结问题,分享经验,以便日后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

(四)合理把握合作学习的时间。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提出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合作时间应该严格控制。比如课堂上个人发言、集体讨论的时间,每个同学分步骤进行手工制作的时间,教师可以根据难易程度对每一个合作学习的环节进行时间的把控。如果时间把握不好,可能会导致有的小组成员感觉无事可做,在课堂上聊与知识无关的内容,这样会导致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所以教师要有对合作时间进行合理估算的能力,并在合作之初就给学生清晰的时间观念,有利于日后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五)教学评价需要“多把尺子”衡量。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各组的优点,多认可,少否定。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积极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间的有效合作。要把握好对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积极评价、对个人和集体的评价、对每一组的手工作品的评价等,在对作品评价时,可以从手工作品的精细度、颜色的搭配、整体美观等不同的角度对每一组进行鼓励的评价。只有合作学习中形成合理性的评价,才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体会到集体合作带来的学习效果和乐趣,从而更愿意参与合作学习,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鉴.合作学习的形式、实质与问题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4(11)

[2]彭婵.学前教育学生手工课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5)

[3]邰康锋,冯丽华.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4)

[4]丛娜.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5(2)

[5]罗红卉.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及虚拟评价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J].教育革新,2015(11)

高职学前专业学生 第12篇

一、教会学生掌握简易的幼儿歌曲伴奏的理论知识

1. 教会学生根据幼儿歌曲的风格、题材、特点来选择伴奏音型。

成人或艺术歌曲所用的伴奏音型有很多种, 为幼儿歌曲配器伴奏的音型则基本分为三种, 即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和立柱式和弦。一般情况下, 分解和弦音型运用在抒情性幼儿歌曲的编配上, 半分解和弦音型运用在欢快活泼的舞蹈性幼儿歌曲的编配上, 立柱式和弦音型运用在进行曲风格的幼儿歌曲的编配上, 这样编配音型会比较贴切和恰当。

当然, 音型的运用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前奏、间奏或尾奏中合理地进行变化也是允许的。如果在大班的音乐游戏中, 带有情节变化的幼儿歌曲和小乐曲, 那音型的变化就完全可以根据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来变化。

2. 教会学生根据旋律音来选择伴奏和弦。

根据旋律音来选择和弦是编配伴奏的最后一个环节。前述对幼儿歌曲风格、正三和弦属性以及音型种类等分析, 都是在为这一最后的环节做准备, 这也是学生在学会了理论知识后会经常提出的问题。

其实方法很简单, 即在旋律音上出现的主要的音包括在哪个正三和弦中, 就可以选择这个和弦来做为伴奏和弦。比如, 在一小节内, 有“1”和“3”音, 那么就可以选择主和弦。如果在“1”和“3”之间有“2”音, 那就把“2”音处理成和弦外音予以忽视。这样就可以很快找出每个小节或者是每个乐句的主要音所对应的和弦了。一般情况下, 在幼儿歌曲的开始和结尾部位要配主和弦, 以巩固调性。在幼儿歌曲的中间句中可以进行正三和弦的转换。

另外, 应强调为了连接方便, 和弦在连接过程中可以运用和弦的转位。比如:主和弦原位 (135音) 在连接下属和弦时, 连接下属四六和弦 (146音) 比较方便;主和弦原位 (135) 连接属和弦时连接属六和弦 (725) 比较方便。这样避免了原位的远距离跳动, 也遵循了就近连接的和声基本法则。

二、培养学生掌握幼儿歌曲弹唱中“唱”的基本方法

幼儿歌曲的主要特点就是形象生动性, 这与其所表现的歌曲内容是分不开的。儿歌演唱方法以童声音色为主, 所谓童声音色并不是叫喊、白声或挤压, 而是明亮、柔和、悦耳、有气息支托的声音。气息采用胸腹式呼吸, 即吸气时口鼻同时并用, 同时下降横隔膜和张开下胸部肋骨, 使胸腔全面扩张;吸气时, 要特别注意保持后背脊柱的挺立感和胸稍向下部肋骨的扩张状态, 像张开的翅膀一样, 同时收缩腹部, 推动横膈膜上升回原位。演唱幼儿歌曲时要特别注意吸气的位置, 切不可在句子中间或无气息支撑时不规范的吸气, 从而影响歌曲的正确表现。在幼儿的歌曲内容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小动物以及大自然环境中的景象等形象, 这些内容在演唱时要求做到形象生动。只有形象生动地演唱才易为幼儿理解和接受。

因此, 在中职的声乐课中所学的近似于美声的发声方法就不适合幼儿歌曲的演唱了。笔者认为, 选择适合唱幼儿歌曲的方法, 在本声的基础上加上科学的发声方法, 使声音得到美化就可以了。声音位置尽量往前靠一些, 使共鸣靠在前额, 发出的声音会比较明亮, 而且具有形象性。刚开始, 学生常找不到这种发声感觉,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对于不识字的幼儿来说, 对歌曲歌词的掌握主要通过对教师范唱的聆听。所以弹唱时咬字要做到字头到字腹再到字尾都要清晰、准确、亲切, 韵母尽量靠前咬字。俗话说:“按字行腔”, 这句话说明歌词与乐曲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吐字清楚是唱歌中传情达意的重要因素, 正确的吐字、咬字是获得自然、动听的歌声的重要条件。

三、在弹唱配合中要让学生明确“弹”与“唱”的主次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 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在弹唱幼儿歌曲时, 突出的是“弹”的效果, 这可能是与把幼儿歌曲的弹唱放在钢琴课教学中有关。很多学生“弹”的声音很大, “唱”的声音反而很小, 这正好颠倒了“弹”与“唱”的分工和地位。因此, 要让学生明确, 在弹唱配合中, 要以“唱”为主, 弹为“辅”, “弹”是绿叶, “唱”是红花。这就要求中职钢琴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弹”, 更要能够教会学生怎样“唱”。

综上所述,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幼儿歌曲弹唱技巧其非难事。只要从基础入手, 循序渐进, 一定会达到具有得心应手地为幼儿进行即兴弹唱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薇.“幼儿本科”科研能力培养与幼儿教师的后发优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 (01)

上一篇:旅游法规下一篇:芭比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