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色彩教学的新思维

2024-07-25

现代色彩教学的新思维(精选8篇)

现代色彩教学的新思维 第1篇

目前各大专院校中设计类的在基础阶段学生都要学习到色彩设计这门基础课, 由于课程本身比较枯燥, 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对其用途, 学生往往困惑和茫然。色彩设计这门基础课十分重要, 色彩对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而色彩设计课程能帮助我们整理出色彩规律并应用到实践当中。当今世界, 色彩设计已经渗透到人眼所至的每一个角落:建筑、交通工具、工业产品、商品包装、企业标识、织物、化妆品等。作为一个设计色彩的设计师就一定要注重基础的学习, 色彩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类的专业基础核心课, 比之前任何时期都倍受广大民众的关注和重视。

二、传统色彩设计教学中的弊端

传统色彩设计教学的弊端在已经在教学过程逐步显现, 设计类的课程本来就像时尚潮流, 它是不断进步与演变的, 虽说设计基础理论不变, 但是方式方法必须有自己的创新节奏, 切不可十年如一日, 因此找出这个弊端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一, 教学手段缺乏吸引力。在传统色彩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 大部分教师太依赖教材而忽略实际运用中的方法, 过于偏重对理论的认知, 事实上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应该多采用案例教学法与项目训练。这些常规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正确把握和积累色彩颜料的特殊习性, 但它的弊端也会使学生作品缺乏新意, 无形之中束缚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应该多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来替代呆板的各种要素对比, 如“树叶选美”项目训练, 老师准备十种以上的树叶将其置于卡纸之上, 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 并将其树叶的编号色彩按浅到深排列, 这样可以完全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团队合作能力, 并且通过最后的结果来引导出色彩构成要素的理论知识, 既锻炼了学生能力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色彩的魅力。

第二, 对中国传统色彩缺乏研究与继承。目前教育者们对于课堂教学中传授色彩基础教育以及中国传统色彩教育不够关注, 而且还没有组建属于自己的色彩教育思想和色彩设计应用的思想体系, 因此难以规划色彩设计及教育的评价体系。经过了色彩设计类专家们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关键问题是我们忽视了对中国传统色彩科学的研究与继承。正是因为在色彩科学与色彩教育认识上没有创新, 教学过程中又是拿来主义, 缺少自己独特的认识, 才致使中国的色彩教育与设计研究没有新的突破与发展。

三、色彩设计课程教学理念创新的途径

学生们在色彩设计课程的学习重点, 首先需要加强对色彩的理解, 其次通过项目练习注重色彩在实际设计中的运用, 并对学生进行基础形态造型美学的训练, 接着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引导他们在基础设计训练中的创新思维与潜能, 并将色彩知识结合本专业进行独特设计、广泛运用及形式的创新。

1. 主题性课题的研究创新

色彩课题设计是实际授课安排和教学思想得到贯彻与执行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与实施的活动中, 课题的选择与设计要讲究方法的运用。主题性设计课题要注重围绕新的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制, 难度要适中, 选择要精炼, 如题“为传统色彩注入新活力”“色彩的搭配流行风向标”等。

2. 创新和继承民族色彩的设计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国家, 它是由五十六个名族组成, 拥有14亿人口是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然而五十六个民族的色彩随着民族的地域、文化、民俗等不同而缤纷无限, 逐渐传承彼此影响着, 从名族配色到名族特色图案都有鲜明的个性, 世界时尚色彩大师们的灵感瞄准了这块取之不尽的创意源泉。一个民族的传统必然是这一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历史照应未来的镜子, 传统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而民族精神又是民族自立的基础。

3. 数字化教学手段演变

在时代发展迅速的今天, 许多行业的新技术、新观念为色彩设计教学打开了新的展示平台。数字特效的众多产品全方位的吸引着各个群体的消费者, 同时也成为时尚领域展示的重要部分。数字技术不仅带来了一场信息化革命, 同样也带来了色彩设计实用改革。此次改革意味我们都已经完全接受设计行业特点, 因为所有的设计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们而服务的。对于数字色彩技术的学习和管理不仅直接影响着设计作品质量, 而且还影响着数字媒体设计特点的把握。由此可见, 各行各业如果缺失色彩设计专业人才, 必定会影响行业的迈步前进。

4. 创新特色专题讨论

面对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的学生们, 专业教师要注意使用技巧调动学生对色彩设计的学习兴趣。从吸引到关注, 再到喜爱的这个过程必定要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探讨。如物体的固体色彩到人工合成色彩、各地域民俗色彩和时尚潮流时代色彩、虚幻色彩和数字色彩、实用功能色彩和市场主体色彩等等。将色彩与设计更好地紧密结合、讲解透彻, 完全可以引导与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四、教学评价的改革

色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施行之后, 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课程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

1. 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 要及时通过学生测评、座谈等方式, 让学生对该课程及任课教师作出综合评价。具体包括教学目的是否明确、选用的教材是否合理、课程结构是否严谨、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新颖、讲授重点是否突出、案例选择是否合适、难易程度如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能进行深入浅出的理论教学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以及教师如何使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的色彩设计思维方法和色彩设计方式等, 也都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指标。

2.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习结束后, 要通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研讨与交流环节, 考查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思考问题的质量作出评价。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 要鼓励其有个性、创造性地进行思考, 不求大一统, 切忌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要注重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 还要通过色彩设计作业质量, 尤其是对学习和完成作业过程的考查, 评定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

摘要:本文分析了色彩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找出原因解决学生在学习时存在“学而无用”的想法, 并且提出相关创新改革途径。注重色彩设计与专业后续课程的紧密联系, 通过教学内容的完善和项目教学不断练习, 可以体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色彩设计,教学改革,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马也, 仇永波.色彩基础[M].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5.

现代色彩教学的新思维 第2篇

【关键词】装饰色彩 创造性思维

装饰是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在生活中装饰的样式随处可见,各种装饰形式都有不同的特点、形式、材料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心理。色彩是装饰设计中的要素之一,装饰色彩教学是通过对色彩的处理和整合能力的训练,从具象到抽象到意象表现的过程,开拓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组织色彩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观察和取舍、归纳。在创作的原则下,进行实践练习。

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在于选择新视点,打破原有的思维惯性,从一种非习惯性的思维角度出发,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装饰设计的创造性活动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积累丰富的知识,不断扩大思维范畴,通过思维上的超越性把外界观念化。也就是从对自然的感悟中,发现、收集相关素材,得到启示。二是通过设计实践把观念外界花,创造出具有新意的设计作品。前一种是自然的人化,后一种是人化的自然,探讨装饰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是站在新的视点上,研究如何从自然的多样性选择中,把自然形象转化为装饰设计作品。这是艺术创造性活动的前提,也就是装饰设计的创新的基础。

一、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思维对象的多样化,

形象数量的多样化。从装饰设计造型的角度看,一是客观事物和现象呈多样化的存在;二是客观事物间相互关系的多样化。形象属性的多样化。从形象的总体上说,形象有多样化的数量。从而从个体上看,又有多样化的属性。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跟学生多举例子,比如一片树叶的属性有绿色、椭圆形、齿形的边缘、对称的结构、飘动的特点、不同季节的可变性,可按此思路,给这片树叶找出无穷的属性。从造型的角度说,将一片树叶分析出多种造型属性,这样多样化的属性会给装饰设计带来许多形式上的启示。多样化属性给装饰设计的创造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学生可以对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各种不相同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形象属性的思考往往只限于几种习惯性的方面,而忽视对其它属性的深入观察和挖掘,如果在创造性思维中,能够有意识的注重属性的研究,突破原有的限定,以更为广阔的视角观察、分析、发现新的属性,无疑会拓宽思路,引发出创造的契机,这对设计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形象变化的多样性。形象的存在是动态的。由于人类感觉器官的局限性,通常看到的事物,都是事物变化中的一个片段、一个瞬间。在给学生讲述的过程中,举例说明,有的昆虫在其一生中,会呈现卵、幼虫、成虫、蛹、蛾等几种形态,每种形态又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又如一朵花蕾也有发芽、生长、开放、凋谢、枯萎几个连续的过程。如果能从变化的角度观察事物,就会得到许多启迪,从而提供可选择设计创意的思考点,找到创意的灵感和起点。

二、寻找新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走向创造为主要目的

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选择新的思维模式,是使设计具有个性化的关键。思维模式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有着丰富的类型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几种最基本的形式,然后在实践练习中加以运用。聚合思维,将二个以上的思维对象纳入思维的轨迹,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或观念,进行重新组织、推理合成,从事物互相的关系中,发现创意的契机。教材上一个案例,中国传统图案—龙的形象,其造型就是蛇头、鹿角、牛耳、鬼眼、鱼鳞、鹰爪、虎掌等动物形象的聚合体,在现代设计中运用综合方式的例子很多。事物中分解出某种属性,抓住聚合物之间属性的相似或相近特征,找到其内在关系,再按照设计的构想进行有机综合。属性的提炼不是自然表象的模仿,而是从自然物象中分析出来的形象特征。反向思维是从不同于常人、常理的思维方向来思考问题,是一种反常规的思维方式。在现代艺术的思潮中,采取反向思维,在反传统艺术的基础上确立自身的,可以给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秩序化是逻辑思维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按照无序化思维模式创作的装饰组品,设计上带有很强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少理性思辨的成分,画面结构自然和谐,透发着人类的灵性。

三、创造新的途径,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挥

创造性的思维要深化为设计作品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完成设计过程,在创造性的装饰设计中,根据设计实践的体验,深入思考创意设计的相关問题,找到创意的切入点,是搞好装饰设计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介绍几种创新的途径,让学生在设计时得到一些启发。

趣味的选择。从自然现象中发现有趣味、有幽默感的审美情结和艺术形象,通过艺术处理把这种趣味的意象传达出来;打破自然空间的限定,在人为的组合中寻找设计的趣味。挖掘传统艺术的潜力。从传统艺术中提取有用的视觉元素进行重新设计,一方面使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新意,另一方面使作品包容了传统文化的信息,更显得具有文化的底蕴和艺术上的厚重感。朦胧设计。为了突出某种设计意念,改变人们的视觉习惯,虚化或省略某些自然物象的局部和细节,突出画面主体结构,给客观物象注入新的意境。在现代装饰设计中,能得到简洁、深刻的艺术效果,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单纯化设计。从自然的共性特征中提取出单纯造型元素而进行设计。把单纯的设计元素,通过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构成新的形式结构。将自然形态统一在某视觉元素中,使画面更单纯、明快,富有现代表现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强化,对实践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发挥个性。通过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创造出有特点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装饰设计》辛敬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绘画中的创意》尼塔.利兰 辽宁美术出版社

设计色彩教学和创新性思维探索 第3篇

1. 突破教学传统模式, 确定新的教学思路

我国的设计色彩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时间较短, 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 许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一直以来仍然沿用传统色彩教学方法, 追求的多是标准化的、写实的画面效果, 与设计似乎毫不相干。这样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停留在过去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中, 使学生把精力放在色彩经验的积累上, 而忽视色彩综合素质的培养, 削弱了观察、思考和创新等思维方面的训练, 未能够与日后的设计性内容的课程进行有目的地、适度地连接。这种与专业设计严重脱节的色彩教学模式, 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发展, 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当代设计领域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应对色彩原有的教学方法体系和内容进行更新, 建立专业与课程教学体系整合与优化, 与设计课程的相互衔接, 使色彩训练成为设计的本质训练, 而非仅是作为艺术表现的训练, 这是色彩教学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的思维模式就是要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以训练学生的设计型思维为目的, 发展学生综合的设计能力作为设计色彩教学的核心思想, 加强对视觉心理理论、色彩的情感理论、色彩变化的直接表现和色彩功能与应用的理论分析,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融性、结合性、操作性, 实现鉴赏、理论、实践、创意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独特形式的表现, 打破狭隘的传统的“标准化”概念, 强调教学活动的“个性化探索实践”, 使学生可以自由驾驭色彩, 灵活运用到各类设计作品中。

2. 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传统的色彩教学模式由于讲究物象的再现性、真实性, 导致学生主动发挥的余地很少。因此在设计色彩教学实践中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 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力, 发展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奠定学生富于创新的心理基础。

2.1理论教学采用集中授课

在设计色彩教学训练中,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由理论讲课、案例赏析进行教学讲解。通过大量欣赏分析优秀的创意色彩, 了解并掌握现代色彩的基本知识, 理解对色彩所要求的抽象思维。

2.2课外收集相关资料

学生可在资料室、校内外图书馆等相关部门查询资料, 也可通过网络资源查阅最新的设计作品, 充实教学内容。

2.3开放性的实践教学

设置主题性课题, 引导学生去思考, 从自然色彩中提炼、归纳、组合, 得到多元化、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加强直观学习, 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 超脱常规和成习, 明确抽象物象和具象物象的区别;自由摆放教学道具, 由学生自由选择组合的物体, 多角度的视角观察, 引导学生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 对习以为常的经验世界去发现、组织和创造新形象。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 进行各种创意实践, 灵感不断涌现。

2.4教学交流

通过举办阶段性作业展览、风景写生作品汇报展、学生作品联展、对外交流展等形式展示学生实践课的学习成果。

3. 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

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分析、记忆、表现与创造的热情, 激发他们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 增强设计色彩的客观形态向抽象形态转化训练过程的主动性。逐步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色彩表达和运用的设计色彩体系, 开拓创造性的思维和提高设计能力, 建立系统设计的思维方式。将设计色彩写生基础训练与专业设计的内容相结合并得以自然延伸,

3.1以写生为基础, 培养主观色彩的形成

基础色彩教学离开了绘画语言特征的可操作性, 教学思路容易出现混乱, 学生也容易失去学习的方向。但是这种以色彩写生为形式的写生过程不同于传统的再现, 而是要求学生以头脑和眼睛进行思考, 以再创造为目的写生。因此在进行设计色彩教学中, 必须强调教学可操作性的特点, 采用以自然色彩为基础, 以色彩写生为形式, 有针对性的课题训练做支撑。在培养学生主观色彩形成方面, 首先应该建立在对自然色彩的观察分析方法、认识规律和色彩写生实践等方面的基本思路上, 着眼于指导学生把对于自然色彩的视知觉经验加以整理、发展, 实现学生色彩经验的积累和色彩修养的升华。引导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去研究色彩造型的基本规律和色彩的组构方式, 摆脱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 注重对色彩面积的大小、形状、位置和不同组织结构而产生的视觉变化, 将自然物象的色彩和写生的色彩归纳、概括, 强化画面的主观色调, 从而超越一定的具象、客观的写实色彩, 过渡到意象色彩、抽象色彩、情感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等主观性色彩、表现性色彩。

3.2多角度的观察, 突破常规构图

为了使学生摆脱以前具象写生构图习惯画法, 从两个方面着手改革:一是观察角度的改变, 注重联想的、立体的观察方法, 采取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方法, 以新的视觉感受面前的物体。写生的位置不需固定, 可以经常移动, 是全方位的观察, 有利于更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其内部构造特点;二是为了更好地经营画面位置, 构图可以任意剪裁, 并强调选择角度的重要性, 比如, 在一幅以破旧的自行车为主体的静物写生中, 要求学生可以从自行车选取某一部分零件进行构图, 在构图时有更大的选择余地。随着构图的改变, 画面上的物体已具有了全新的内容, 更富寓意和情趣, 并通过光、色和质感等元素组合将产生与传统写生完全不同的画面美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探索自己的绘画语言, 注重强化写生感受和画面构成。

3.3平面构成的导入

在写生训练中, 教师要强调形式与构成的审美取向, 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意象性和抽象性的表达训练, 将设计色彩写生与平面构成训练的内容相结合并得以自然延伸。运用点、线、面的平面构成元素融入到色彩中, 丰富画面的效果。在写生训练中要有平面设计的意识, 把复杂的物象简化为几个大的色块, 单纯和简洁有力, 从而加强色块之间的对比, 使画面呈现出平面的意味,

生命哲学视域下的“三生教育”

冯丽1王海东2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650106)

摘要:从生命哲学的视域看, 在某种意义上“三生教育”就是这种理论的实践。三位一体的“三生教育”, 从生命, 即原点与始基之维的肉身、生存, 即寻找“本真”之旅和生活, 即追求幸福之路三个维度的相互关联中, 通过教育, 使人趋于完善, 促进人全面发展。

关键词:始基;本真;生命哲学;三生教育

西方圣哲康德穷终生之力以回答“人能知道什么?”、“人应该如何做?”、“人能希望什么?”和“人是什么?”这些关乎人生根本的问题。人如何才能认识自己, 这一直都是古今中外思想家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直到19世纪, 被誉为“人文科学领域里的牛顿”——威廉·狄尔泰才正式将自己的哲学命名为“生命哲学”;这是一种试图用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来解释宇宙, 甚至解释知识, 或经验基础的学说或思潮。从此与人相关联的哲学问题有了归属。这门哲学迅速溢展到各个领域, 哲学家卢卡奇对此评说的更加准确:“我们必须清楚, 生命哲学不像康德主义或现象学那样是一个学派或一个明确范围的思潮, 而毋宁是几乎渗透进或至少影响到所有学派的一个普遍性倾向。”1广义的人生哲学或生命哲学早已镶嵌在思想家们的言行之中。

时下, 我国教育界所提出的“三生教育”就是中外人生哲学或生命哲学理念的拓展和实践。“作为一个复合概念,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简称。”2该教育理念的提出者罗崇敏认为, “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 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 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 最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从“生命”、“生存”和“生活”三个维度并结合教育, 来阐释和塑造完美的人。

一、生命:原点与始基之维的肉身

生命是什么呢?一发问, 我们立即就陷入了困境。我们就是生命体, 自出生到死亡, 我们时刻都在经历着, 但是却并没有彻底弄明白生命, 就连狄尔泰也感叹“我们体验生命, 但生命对我们却是个谜。”4生命永远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谜团, 整个人生就是一个小宇宙。不论生物学或其它具体学科如何阐释生命:生

这将比其他具象性的色彩更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大色块这种高度概括色彩关系表现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使学生掌握由简到繁的色彩概括的基本方法,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体验到现代设计色彩的魅力表现的技巧和精神实质, 把审美意图从单纯地欣赏物美转入到体会设计色彩的绘画语言表现美上来。

3.4多元化的主题性课题

设计色彩写生的过程, 是学生思考的过程, 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应在基础造型阶段加强对学生的设计思维的培养, 设置多元化的主题性课题, 如“色彩的情感与象征”、“解构与重构”、“流行性色彩”等等, 基于对色彩变化的直观表现和色彩功能的理性分析之上, 进入到有针对性地、主动地进行物象的色彩解析与重组训练, 直至设计色彩的意向表达训练, 以期获得能自由驾驭色彩, 自如运用于设计实践的应用能力。

3.5对优秀作品色彩的分析借鉴

在课程教学中根据现代设计的发展来更新内容, 及时将国内外优秀平面设计中对色彩的成功案例成果引入设计色彩学中,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提高对色彩的敏锐鉴赏能力, 借鉴用色, 创意用色, 使学生对色彩的应用不仅只停留在感性的认识和反映上, 而且要具备理性地分析色彩、灵活地使用色彩、创意地设计色彩的能力。

命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又具有的特有现象。如此之类的断语即使下得再多, 也是难以抵达生命真正的意义内核。这些更多的是关乎躯体, 生命的物性和实体部分, 但这并不是完整的生命体。

真正的生命体, 是在躯体存活的基础上, 还蕴有那些使人与物和非人生物相区分的东西, 那就是人的规定性;它是人之为人的根据。在某种程度上, 历史、语言、思想和实践是人得以成为人, 使人最终与非人完全相分离。从此, 人就是一个完整的人, 超越并高于具体的“存在者”, 具有了优先性。

当生命一开始, 人生的第一个原点和始基便逐步形成, 那就是“肉身”。在现代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看来, “肉”是存在的原型和始基, 是一种更为基本的力量, 但是“肉不是质料, 不是精神, 不是实体。”5“肉”是他所要寻找的第三个维度, 我们也可以把他所指称的“肉”理解为存在;而存在是对“源初隐匿者的源初呈现”6所以“肉”是一种“可逆性”存在, 是存在的源初涌现, 是存在的开裂和绽现, 是一种更原始的实在, 是对存在整体的思考和揭示。

作为“存在”的“肉身”得以“世界化”, 与世界打交道, 与他者产生“交互性行为”的一个不可轻视的基础就是其质料性, 也就是生命的生物学意义上的躯体。这是整个人生展开的重要基础。由此而来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自杀”或生命的毁灭问题。如何使躯体延续下去?生命如何在不可分割—不可重复—不可逆, 绵延不绝的时间里继续维持?不少思想家未像孔子那样谦虚低调“未知生, 焉知死”, 而是对“自杀”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系统地研究了“自杀”问题。他认为自杀就是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的, 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 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他将自杀分为四种类型: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在运用社会统计方法的基础上, 向读者展现了丰富的经验材料, 用来表明自杀受到民族、自然环境、婚姻状况、性别、宗教信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程度等社会事实的影响, 并建立了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理论。7遗憾的是, 迪尔凯姆并没有看重心理因素, 而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正好从这一视域去审视“自杀”问题, 在《超越唯乐原则》一书中, 他提出了

3.6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

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创新性思维的生成需要以多方面的修养为支撑, 设计色彩是文化的载体, 技术不能提高人的素质, 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技术才能得以升华, 作品也才能被赋予深刻的内涵和极强的形式美。在设计色彩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广泛涉猎中外设计史、中外画论以及哲学、美学等人文科学的知识, 从低年级开始就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 使他们能够依靠文化理论修养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深层的问题, 为将来培养能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专业设计人才, 拓展和提升他们在艺术上的发展空间奠定基础。

4. 结语

设计色彩由于其意象性、开放性、创作性、强调个性的特点, 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起学生独具个性的审美情操, 培养其创新性的思维。设计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加的符合作为设计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 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教学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从分析设计色彩教学改革的原因与目的入手, 强调重视设计色彩的实际应用以及与设计专业课程的衔接,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色彩素养, 对色彩的创新性思维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设计色彩,教学改革,创新思维探索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设计色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现代色彩教学的新思维 第4篇

色彩构成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 在我国正式进入高等教育已有二十多年。多年的实践证明, 色彩构成作为三大构成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对开拓学生的设计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它本身怎样和设计应用相联系, 怎样认识和不断补充设计教育新理念, 这些基本的思考点, 应是目前色彩构成教学中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色彩构成”引入我国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 至今已步入到成年时期。作为三大构成的基础课之一, 在我国设计教育界占有重要地位。色彩构成不是一般类似素描、水粉等的技法课, 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 是一种训练和开发创造性思维模式的综合课程。

从字面上理解, ”构成“即为组合、搭配、形成的一种行为, 并通过构成的各要素关系, 创造新的、美的色彩效果与色彩关系。它以培养学生的色彩设计能力、色彩表现能力和色彩的创造能力为目的。通过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色彩的生物理论、色彩的构成审美原理的学习, 使学生在这种交叉学习的过程中自觉研究色彩的规律, 增强色彩感觉思维与创造审美能力, 并能为不同的主题和目的创造新的视觉效果。

目前, 我国的传统色彩构成教学, 运用的是非常被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是传统的板书和颜料手绘的训练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 已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现就色彩构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法分析如下。

一、只注重对色彩理论的试验分析, 偏重已有理论成果的再现, 而不注重对色彩运用的感性分析

回看色彩构成基础教学, 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构成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在课堂授课, 学生接受教学内容, 再通过手绘, 以作业形式呈现出来,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这种教学方式固然有它的优点,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绘图工具及一些表现技法和效果。但是传统课程分工太细, 实际上课程之间内容重复太多, 拉长了教学时间, 教学模式一成不变, 学生把精力花费在表现的技法上, 而不是致力于研究色彩的创造性使用上。再有教学过程过于追求理论的研究, 就会忽略实践过程, 学生深感课程枯燥乏味, 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自己如坠云里雾里, 形成临摹容易创作难的现象, 这为日后的专业设计课程设下心理障碍。色彩构成教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强调自身特色课程结构, 注重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能是空喊的口号, 切实付诸行动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色彩构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各个方面的启示和影响, 任何色彩表现出的意象都是设计者情感与意念的传达, 并赋与色彩特定的意义, 这些都是通过色彩的组合与技法的应用, 使作品得到进一步升华。宇宙万物、意念想象、文明信息是色彩构成118设计教育的素材源泉。我们应使学生在掌握色彩构成规律的基础上, 从素材中分解提炼色彩元素, 在色彩理论指导下进行打破重组和传承创新, 这是色彩构成创意的基本方法。我们不能只注重色彩理论的实验分析, 应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注重对色彩运用的感性分析, 如加强对色彩的意念想象和信息的解读, 这也是色彩构成创意的方法之一。人们对事物的体验可以产生种种抽象意识, 并通过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联想来酝酿, 用色彩和造型组成形象共同传达。反之, 色彩也能体现抽象意味, 我们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所得到的意念想象“酸、甜、苦、辣、涩”, 用色彩也能体现。所以, 要加强培养学生用敏锐的目光去观察, 用细腻的心灵去体会, 才能对色彩重新提炼、归纳与组合, 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二、缺乏主体性设计的引入, 缺乏色彩研究的创新思路

在色彩构成的教学中, 主体性的色彩构成训练, 是探索色彩表现力的重要途径, 是培养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手段, 是如何灵活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的关键。主体性设计是设计领域的惯用手法, 它的好处是能够界定一个有文化属性和经济价值的课题, 通过大量的背景资料的搜索和调研, 创作和整合出新的价值观点和文化成果。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重要的环节。在信息时代设计观念和方法急速发展的今天, 新的色彩构成教学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 而不是供出答案, 这就是主体性设计教学的基本思路。我们目前所进行的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举措, 就是要使学生摆脱过多的写实技巧训练的束缚, 使学生将注意力从手转移到脑, 即集中于视觉创意, 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审美素养。

具体来说就是老师给学生一个课题, 然后师生一起研究与分析, 一起去实现, 这是一种互动的主体性设计教学。主题色彩课题可以强调多元化, 如:“色彩肌理”、“色彩数理”、“色彩音乐”、“自然色彩”等等。在法国的艺术设计学院中, 色彩课程中主体性设计作业是不不可少的。这样既能把设计观念引入色彩构成课中, 又使得学生在学习色彩的同时, 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而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研究范围, 培养广泛的兴趣和创新的设计思维能力。

在色彩构成教学中, 就应该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并使其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比如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和好奇心, 注重提高想象能力等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同时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 突破传统性的思维方式, 并与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课程进行联系。如色彩构成中的对比色、互补色等在不同室内空间中的运用, 都需要通过对国内外一些作品进行分析、讲解, 使学生认识、了解到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和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维训练, 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不注重研究民族传统色彩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时代都有传统的色彩组合, 可为我们设计领域提供广泛的素材。像中国的建筑彩画、宗教壁画、民间年画以及中国服饰、京剧脸谱等等, 还有民间艺术的各种具有特色的色彩。但从敦煌图案的色彩来看,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点。简要概括起来, 北魏则以土红为主色调;到了隋代则以土红和石青、石绿, 加上白色的线和点的点缀, 层次增加了;到了唐代加上各色退晕的手法, 和朱红、曙红的运用, 因此就更加富丽了……随着时代的变迁, 其色调各有特点。这些传统的色彩典范, 是我们今天用于当代设计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 它会给我们许多启迪和文化内涵。同时, 这些典范凝聚着人类对色彩规律研究的智慧与经验, 是我们学习民族风格的极好途径, 民族风格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课题。

目前的传统色彩构成教学往往不注重研究民族传统的色彩, 要么就是一味地重复与照搬。这对色彩构成的学习与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是不利的。应注重对我国的民族传统色彩的学习, 如果将视点移到这些传统色彩上, 就会惊奇地发现,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并沉淀下来的色彩组合, 与今天色彩构成教学中的对比与调和规律相比, 是何等相似。借鉴传统色彩, 将本土文化和西方色彩构成理念融会起来, 借鉴民族色彩中的精华, 有效地运用到现代构成理念中去, 丰富中国特有的色彩构成教育, 以服务于现代设计。引导学生观察传统的色彩和过去那些他们曾熟视无睹的色彩搭配, 唤起他们对色彩地域特色的感知, 帮助他们认识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规律, 可以提升我国现代色彩设计中的精神内涵, 从而继承传统, 为当代设计服务。

四、色彩介质使用的目的不明确

目前, 我国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在表达色彩介质上有使用传统颜料的惯性, 不明白颜料介质只是表达色彩的工具, 色彩构成教学的目的不是对颜料的掌握, 而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审美、整合与表现的创新能力。过去对色彩构成的课程训练, 仅偏重于手头技巧的训练, 而忽视了对“脑”的思维训练, 缺乏多元化的创造思维, 极易陷入纯形式的练习之中。

在色彩介质发展的历史上, 我们经历了从以颜料表达色彩到以显示器表达色彩的阶段。颜料和电脑显示器都只是表达色彩的一种介质而已, 而色彩也只是手段, 其目的是利用色彩再现或表现人脑中所反映的主客观对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电脑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图形技术, 设计出别具风格的艺术作品。在教学中, 通过电脑, 可使画面效果立即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可使他们充分认识色彩每一要素的改变而造成的不同影响以及变化规律, 可以完成色彩构成中对比与调和等各种训练, 而且效果非常直观。按过去传统的手工绘制方法, 色块要一个一个画出, 颜料需经过调配上色, 比较费时。例如色彩构成中的空间混合练习, 用手绘训练, 学生要花几天的时间画小方格, 然后往里填色, 直到完成。而利用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 用滤镜中的杂点或马赛克功能处理, 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可见, 电脑可以将原先用手工绘制的大量时间节省下来, 把精力放在研究色彩关系上和图形的创新上。这样一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创意设计, 提高学生对色彩构成的学习热情, 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和审美能力。

当然, 我们并不是强调电脑要比手绘好, 只是说明色彩构成不是简单的技法课, 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设计专业基础课。颜料和电脑显示器都是“物”的介质, 而我们要表达的是色彩这个“事”的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们用以表达色彩介质的“物”会变得更加合理和先进, 这是人类社会和“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介质的使用目的。

目前, 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民族, 都在强调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 即使是那些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 人们也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 包括亲切熟悉的造型和色彩, 更何况是我们当今的创新设计社会在发展, 设计教育也要随之改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模式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琏年编著.色彩构成[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胡国正.色彩构成[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现代色彩教学的新思维 第5篇

色彩对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形体是相貌轮廓, 色彩是赋予形体生命的特质, 是体现动画整体形式风格、艺术追求的重要因素。所以色彩的合理调配是作为视觉艺术家的动画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素质。之前有高年级的学生说:“为什么动画大师们的画面那么协调, 能轻易唤起人们的情绪波动;我们色彩理论也学了, 真正运用的时候却感觉自己不会调色, 画面没有办法达到想象的效果!”显然, 学生对色彩学的知识未能真正转化到动画色彩的实际运用中, 也说明了现今设计色彩与构成的课程缺少与动画创作相关的教学内容。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设计色彩与构成在动画中的应用, 总结优秀动画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别出心裁的可视化视觉画面, 用色彩配置的实例分析来讲解原动画色彩设计;从动画创作的实际需要出发, 解决有关设计色彩的复杂问题;借助设计色彩与构成中的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手法, 总结有效的方法, 将色彩巧妙地转化为动画设计中可理性运用的视觉符号,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一、动画设计中的“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 由于相互影响的作用而显出差别的现象。[1]色彩对比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在实际的色彩运用中,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往往是多种对比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中。我们在教学中应对其进行系统地梳理说明, 使其条理清楚, 易于教学。以下着重举几种在动画中有特殊用途的对比的例子。

(一) 无彩色与有彩色的对比

将无彩色黑白灰与色轮中的色彩进行对比。这样的对比设置, 经常被运用于动画情节转折的节点中, 用来确定影片的基调, 达到渲染某种气氛和情绪的效果。例如, 被誉为天才般的动画作品《僵尸新娘》。大导演蒂姆·波顿采用他一贯喜欢的哥特式色彩, 对比强烈地来宣泄内心最直接的想法。该片将无彩色黑白灰用在活人的世界 (图一) , 却在死人的世界里用了大量奇异瑰丽的梦幻色彩 (图二) 。这种颜色的套用似乎错位, 但这样的对比却直接让观者嗅到了蒂姆·波顿对现实社会的讥讽。在活人的世界里, 所有的人如同行尸走肉, 没有感情, 为了各自利益的婚姻, 贪婪的阴谋, 一张张丑陋丑恶、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何温度的嘴脸;反而在地底下, 那些可爱的骷髅却让观者感受到了温暖, 他们欢声笑语、歌唱起舞, 没有自私、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阴谋, 有的只是友爱和睦, 互帮互助。

(二) 同时对比

将色彩的对比从时间上加以区分, 在同一时间、同一视域、同一条件、同一范畴内眼睛所看到的对比现象, 称之为同时对比。[2]颜色的并置会影响我们的视觉感知, 那么把一种颜色放入不同颜色中, 会让我们的视觉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呢?例如, 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擅长使用水墨留白的技法, 制造黑白两补色的对比, 使白色的水更加灵动, 而黑色的小蝌蚪周围似乎含光, 这更体现出主体的质感, 起到突出主角的作用。

(三) 连续对比

在时间运动的过种中, 不同颜色刺激之间的对比称为连续对比, 也称视觉残像。[3]这是色彩最为惊人的视觉现象。在课堂上, 我们做一个实验, 让学生凝视云形红色色块一段时间后 (图四) , 把视线转移到白色背景上, 所有人都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了绿色的云形虚影。这时, 再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让你设定一个红衣女子出场的场景, 有什么办法让她在出现时更加亮眼?”学生回答:“在她出现前把背景设定为红色的补色绿色, 由于连续对比的作用, 观众会在红衣女子出现时看到绿色背景的残像——红色虚影, 从而让女子的红衣看起来更鲜亮, 更突出。”这个答案正是笔者想要的, 学生能在脑海中想像出具体的活动画面片段, 就能在动画中设计出出色的情节。

二、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调和”

色彩调和是相对色彩对比而产生的, 是更好地摆布颜色关系, 使之符合审美需求。对比、调和永远相互依存, 没有对比的调和单调, 没有调和的对比生硬。理解并运用色彩调和原理, 决定未来动画艺术家所创作出作品的品质高低。

(一) 影响调和关系的色彩因素

在色彩三属性中, 人们对色相对比的辨识最为直观。色环中120°-180°的相对颜色, 在色环中是八竿子打不到的“陌生人”关系, 对比强烈, 其中180°的相对颜色称为补色, 对比最为强烈。例如:红与绿, 黄与紫等。色环中120°以内彼此相邻的颜色, 如同“基因相同”的家族成员, 关系安静和谐, 被称为类似色。类似色通常以三个颜色为限, 例如红、橙、黄等。

色彩的关系是微妙的, 在色相对比的基础上, 明度和彩度可以调节并影响着色相间的对比强度, 从而达到情节需要的效果。三属性的良好配合才能真正控制色彩关系的对比和谐, 使画面关系更微妙、更具体、更丰富。

(二) 对比色调和

三原色将色环三等分, 分别相距120°的距离。在色彩关系中, 三原色互补对方的不足, 使视觉系统达到平衡, 产生美感反应, 这是动画中最常用的对比效果。处于180°对应的互补色, 也包含了完整的三原色, 如黄色与其补色紫 (红加蓝) 构成了完整的黄、红、蓝三原色。[4]在色环中距离越大, 对比就越强烈。如何将对比色调和出动画需要的效果, 可用以下两个例子说明。

1. 对比色构成强对比

这个方法强调对比色尽量表现鲜亮强烈的画面效果。这个训练需要保持色彩的明度和彩度相对统一, 并都保持较高的明度和较饱和的彩度。如鲜亮的三原色或互补色的对比。动画片《三剑客》 (图五) 的主海报选用鲜亮的红黄蓝三原色的对比, 体现三剑客正义、勇敢的形象;《悬崖上的金鱼姬》 (图六) 的主色调同样选用鲜明的红黄蓝三原色对比, 影片散发出活泼、可爱的活跃气氛。还有《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 (图七) , 为了体现七个小矮人善良活泼的个性, 小矮人的衣服由鲜亮的红绿、黄紫、蓝橙三对互补色组成。《星际宝贝史迪奇》 (图八) 的主色调选择鲜亮的红绿、黄紫两对互补色的对比, 凸显了在美丽的夏威夷热情活泼的小莉萝与可爱的星际宝贝之间的故事。对比色强对比容易引起兴奋, 使人产生扩散、突出、充实、饱满的感受, 使动画主体形象醒目、性格鲜明, 它多用来体现正面的人物或积极向上的情绪。

2. 对比色构成弱对比

保留对比色的对比关系, 降低彩度、保持明度均衡, 调节对比色之间的面积关系, 削弱对比效果, 突出画面微妙的色彩关系, 称为对比色弱对比。在生活和影视动画创作中, 有很多对比色弱对比形象地描绘出敏感细腻的感情。在教授如何掌握对比色弱对比的运用时, 可以举出《哈利波特7死亡圣器》 (图九) 的例子。整部影片笼罩在哥特式阴森诡异的色调中, 降低了色彩的明度使影片气氛变得阴沉, 极度不饱和的互补色红与绿、蓝与桔黄使人物与整个世界好似失去了生命的色彩, 低明度低彩度的色彩有一种凄然的美, 对比弱对比成功烘托出了绝望与恐惧的气氛。中国水墨动画片《牧童》 (图十) 继承水墨画淡雅的特征, 整部影片采用中等明度, 低彩度的对比, 突出影片幽静、深远的特质。除了明度与彩度, 缩小对比色的面积也是降低对比强度很好的方式。《海底总动员》 (图十一) 中选择在大面积深蓝的大海里, 点缀以红色小丑鱼尼及长着黄色鱼鳍的父亲玛林和儿子, 大面积的蓝与小面积的红黄蓝形成对比色的弱对比, 给神秘幽深的海底世界带来一丝活力。对比色弱对比给人一种下沉的、收缩的、内在的、理智的色彩感觉, 使动画偏向安静、深沉、悠远的基调。

(三) 类似色调和

1. 类似色构成强对比

类似色有着相同的“颜色基因”, 搭配天生和谐自然。那么, 如何根据需要显示类似色之间的强对比呢?必须拉大明度关系和彩度关系, 形成鲜明的视觉刺激。在教学训练中, 一组学生调配出了鲜亮的红、橘红、橙色的对比, 感受红色系热血、热情、性感等较为强烈的意识形态;另一组学生调配出了鲜亮的蓝色、蓝绿及绿色, 感受蓝色系清爽、干净、神秘等较为强烈的冷色对比效果。各种不同明度、高饱和度的同类色调配, 会激发学生寻找类似色对比更多的变化。动画片《超人个工队》的宣传海报 (图十二) 正是运用类似色红、橙、黄的强对比, 追求超人家庭热情、勇敢的性格以及强大的气势。

2. 类似色构成弱对比

这里强调的类似色的弱对比, 为的是训练学生辨别及使用色彩微差的能力。

训练方法与对比色弱对比相同, 强调在低彩度的前提下维持明度的平衡。低彩度的类似色十分相近, 并不会抱团堆积在一起, 而是构架明晰。明度与彩度差异虽然不大, 但每个色彩都清晰地维持自己的领地, 发挥着各自的效果, 让画面看上去平和、安宁。在教学中, 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领悟类似色的弱对比不等于没有对比, 弱到怎样的程度才能恰到好处, 必须在对作业作品反复斟酌后才能得出经验。

三、结语

在设计色彩与构成的课程中, 既要做到教学的严谨精炼, 又要考虑动画学科的实用性。教学中通过汲取优秀动画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别出心裁的可视化视觉画面, 用其色彩配置的实例来分析讲解设计色彩与构成的核心内容色彩对比与调和, 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更容易理解。总之, 对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讲, 要得心应手地运用色彩, 就必须反复练习色彩对比与调和的美感反应, 在实际动画创作中考虑到动画的故事需求、艺术风格、人物性格、场景绘制等因素, 更熟练适宜地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的独特魅力, 准确地传达设计信息, 使动画效果更加完整丰满。

摘要:设计色彩与构成, 是动画设计专业三大基础构成课程之一。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旨在培养学生如何利用色彩在量与质上的微妙变化, 将色彩转化为动画设计中的视觉符号, 突出动画设计的视觉形象及审美性。对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讲, 要得心应手地运用色彩, 就必须反复练习色彩对比与调和的美感反应, 在实际动画创作中, 考虑到动画的故事需求、艺术风格、人物性格、场景绘制等因素, 更熟练适宜地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的独特魅力, 准确地传达设计信息, 使动画效果更加完整丰富。

参考文献

[1]张如画、金永日等.设计色彩与构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2

[2]林家阳.设计色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2

[3]胡明哲.色彩表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3

现代色彩教学的新思维 第6篇

一、色彩在设计专业中的应用范畴

1. 绘画艺术

尽管传统的绘画观是以写实色彩为主导,但它已不能完全表达人们的感情色彩和精神意念,而需要设计色彩的一些理念和表现形式来补充和完善。如近现代艺术各流派:印象主义、野兽派和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形形色色的后现代主义艺术。

2.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包括环境艺术、视觉传达艺术、服装设计艺术、形象设计艺术等各方面。设计色彩是这些专业方向的重要基础,对这一基础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专业学习的进程和最后的成功与否。

3. 工业设计

任何产品设计都离不开色彩设计。作为设计要素之一的色彩,运用的好坏将左右产品的品位和销售以及人们的消费欲望。

4. 影视与戏剧

无论影视艺术还是戏剧艺术都与设计色彩相关联。色彩运用得好会增强艺术感染力;反之,则会削弱艺术感染力。另外,设计色彩作为边缘学科来讲,也涉及军事色彩学、体育色彩学、烹饪色彩学等。

二、色彩在设计专业中的具体应用

1. 色彩与空间设计

由于大多数空间设计所涉及的内容都具有体积庞大,存在时间长久的特征,而且又不可回避地要进入我们的公共视野,所以设计师对空间设计色彩都持有一种十分谨慎的态度。当人们置身于公共娱乐场所时,应感受到欢快、热烈的色彩氛围,其色调设计不能让人产生压抑、悲哀的情绪。像歌舞厅的色彩组合,就应大胆地采用强对比的手法,多使用跳跃的色彩。这类较为特殊的环境空间的色调构成,要达到使人心境愉悦或亢奋的目的。但这类场所也有不尽相同的境况,有时因歌曲的情调与意境不同,就应辅之以相应的有色光来转换其色调。餐饮空间是人们进食、休息、约会场所,色彩的配置应充分考虑到餐厅的功能,达到增进顾客的食欲、营造舒适气氛的效果。因此,应选择对比调和兼而有之的色相,明度与纯度均宜偏中性,色相宜偏暖,激发人的食欲与味觉联想。不同的色调体现着个人的不同品位和个性。就一般居家而言,有客厅、卧室等空间设计。客厅其色调的运用要依据空间面积大小来确定,小空间客厅的色调以淡雅明亮为宜、以高明度为基调来达到扩大视觉空间感的效果;大空间客厅可采用中性色调或低明度色调,应以家具、饰物等色彩本身的调节性作为色调搭配的依据,使其在对比中求得和谐统一感。卧室是居家环境的一个重要空间,是人们放松精神、调节情绪、恢复体能和自由活动的地方,具有较强的私密性,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其色调的配置要让人感到有舒适与安宁、温暖与亲和的气氛。对儿童房间的设计,其色调的组合要考虑到单纯、活泼和欢快的效果,因此,应以明快的色彩为基调,以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不宜采用灰暗的色调,以避免造成儿童心理上的压抑感。

2. 色彩的视觉设计(平面)

实际上现在人们所说的视觉设计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是一切设计的基础,因为一切设计都是从平面这个最初步骤转化而来的。平面设计的任务是完成特定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形象设计。在这个领域,色彩的应用主要包括企业形象、广告、印刷品和装帧设计以及主题活动的形象设计等。以传播信息为主要功能的文字、图形、图像形式的设计,其被传播的信息可以是一个理念、一个产品的广告或一个企业的信息,也可以是某种文化活动,如博览会、运动会或某类专题展览会等。这些设计活动必然要涉及色彩的具体应用,于是,利用色彩丰富的内涵,探讨其应用功能,以增强信息的传播力度和感人的效果,就成为设计师应着力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些需要在短时间内且自一定距离外传达讯息的平面媒体,如高速公路广告、户外招贴等,单纯强烈的色彩和简单清晰的文字就成为设计时最合适的选择。在设计中,一种颜色的被辨认的程度称为“视认度”,而颜色“视认度”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该颜色和底色在色相、明度和纯度之间对比的程度。颜色和底色的差别愈大,“视认度”就愈高。据研究显示,视觉对高亮度的黄色较为敏感。因此,黄与黑的组合能造成最佳的明视效果。

3. 色彩与工业设计应用

工业设计色彩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立体性。无论是交通工具、日常用品还是文化用品,都是以立体的形式存在于空间之中。根据一般的色彩消费心理,食品与日常用品类包装色彩适宜采用暖色系列,以利于增强食欲;机械产品适宜采用冷色系列,电子产品适宜采用偏冷的灰黑系列,以利于表现其金属的坚硬感;儿童用品则适宜采用色彩鲜艳对比强的色调,以利于体现其欢快的意蕴。

4. 色彩与服装设计

人们往往通过服装的款式、面料与色彩搭配,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个性特征等。服装的色彩可以成为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表现出穿着者的审美嗜好、性格或思想等。在服装设计中,对于色彩的选择与搭配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对象的年龄、性格、修养、兴趣与气质等相关因素,还要考虑到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和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下人们对色彩的不同情感的反映,并在服装设计中作出针对性的色彩处理。

总而言之,通过对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的探讨,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的色彩应用课程,对学生全面而严格的教学与训练,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设计色彩的应用能力,这对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设计色彩的应用极为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我们在实际运用时,要结合个人的个性与共性,心理与生理各种因素,充分考虑到设计色彩的功能与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而达到相对完美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家阳, 鲍峰, 张奇开.设计色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45-151.

[2]周信华, 胡家康.色彩基础与应用[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167-169.

[3]张梅, 梁军, 卢岩.新设计色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89-90.

现代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7篇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 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 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计算机教学的日益普及, 会带来教育手段的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带来教育观念的变化, 也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更新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的实施, 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 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计算机教师的主要职能不能只是地单单停留在传授书本知识上, 而构建基本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我们当前教育最主要的职能。这两种能力虽然也是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但只有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行的, 而更多的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学习且还可通过接近生活的、形象生动的画面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注重技能训练的开展, 提高创新能力

开展第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在形式上是集体授课,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给那些课堂上知识吸收不好和有更高学习目标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环境和机会,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 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感兴趣的方向和学科, 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 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 而教师的主要职能则是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计算机第二课堂的内容有五笔打字, flash动画制作, 网页设计等等。这样对相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进行分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方向自主地确定自己的进度和方向, 他们可以参考老师的题目, 也可以自己找题目, 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深入和学习, 从而进行一些网站编辑, 动画制作, 软件程序设计, 而教师主要是在学生出现困难和问题时, 给学生进行指导或者让学生自己参照一些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同时,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机知识技能比赛, 并通过赛后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达到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要充分鼓励和促进学生主体性和创新性的发挥充分发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子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 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 “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教育的职能是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来实现的。只有建立与新教育职能观相适应的新教学观才能为教育职能的实现提供保障。原来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 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 而现在是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首先, 计算机学科体系内部知识点呈网状连接, 学习计算机知识可以从任一知识点切入;其次, 计算机技术发展异常迅速, 比其他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要快得多;再次, 计算机学科与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等多门学科相关,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 我们计算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创设情境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色彩教学的新思维 第8篇

关键词:现代篮球技术,大学男生,创造性思维,体育教学

我国传统教育方式都是以老师为中心, 由老师根据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制定教学内容, 进而对学生进行灌输, 学生不论主动还是被动都只能接受。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才的质量。而在我国高校学习中, 体育课程尽管占着极小的比例, 但仍然是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和强健体魄的关键性课程。从这一角度来看, 体育课也应该受到高校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这就要求高校要改变传统体育课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创新思维的运用, 不仅提高学生的健康程度, 更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1 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简要概况

所谓的创新思维是一种与传统固定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开放式的思维方式, 它打破了传统思维方式的固定模式, 追求新的不同的发展方向。从这一角度分析我们发现, 创造性的思维是在同中找出不一样的异, 大胆地追求自己的个性发展。因此, 创新思维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没有定势思维的规律性和固定性, 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作用。

教育部门针对创新思维做出一些规定, 创造性思维是当今创新型社会的核心, 也是为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这种思维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能够给予学生一种正确的思维引导, 从而展开正确性的学习,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而创造性思维在学习中, 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型能力的教学方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启发和疏导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世间万物的一种联想能力, 引导学生突破传统固定思维的束缚, 进而掌握创新性思维的关键。另外, 老师们要强调的是创造性思维与人的智商没有任何紧密的关系, 只要多加思考, 坚持不断地学习, 就一定能够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

2 现代篮球技术教学中使用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2.1 创造性思维在高校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发展要求下, 教育部门提出了学生教育中创新教育这一培养目标, 因此,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在高校教学中采用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篮球教学是高校体育课中的重要学习内容, 也是学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篮球教学中使用何种方式引导学生, 培养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是创新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另外, 由于创造性思维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培训过程, 要利用科学合理以及正确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锻炼。

2.2 创造性思维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传统教育模式中, 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教授的教学知识, 锻炼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不是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这种弊端在高速发展社会中越来越突出, 从而迫使相关部门不得不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性思维并不是天生的, 是需要后天有专门的教育人才对学生进行引导, 培养他们将内心中的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努力实现成真。根据这一基础, 笔者选择了一些学生进行对照研究, 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借鉴性的经验。

笔者在一所高校2015级公共体育课中选择篮球教学的60名男学生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有30名学生。实验组的学生是接受现代篮球技术教学方式进行训练, 对照组则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经过36个课时的教学学习之后, 针对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将问卷数据收集整理之后, 笔者发现实验组的学生中有近85%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有95%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并且对于创新性思维的锻炼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对照组的学生问卷数据分析中笔者发现, 仅不到50%的同学认为传统教学方式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锻炼到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对问卷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现代篮球技术教学对大学男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和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外, 一些国外的研究资料也十分清楚地表现出, 创造性训练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成功率高达72%。在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分析中我们也发现, 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 基本没有作用的培训仅占9%, 总成功率都高达91%。因此, 创造性思维教学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现代篮球技术教学对大学男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用

3.1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意义

篮球运动是一项将身体对抗、身体控制等内容融为一体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活动。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爆发能力和学生的耐久力, 更能够培养学生对空间位置的判断和临场应变的能力。因此, 篮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是一项十分重要、不容忽视的教学内容。然而在我国传统的篮球教学中, 老师多采用的是严格按照规范上的要求进行体育学习的锻炼, 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更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高等教育是我国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关键性环节, 应该主动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 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而适应当前创新型社会建立的需要。所以, 在高校的篮球教学中应该要选择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 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因为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更能够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尤其是锻炼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2 现代篮球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现代篮球技术教学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们在教师的启发下, 通过练习, 学习独立体验篮球技术动作的要领, 通过观察同伴的练习以及对抗练习, 从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从而使个人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在练习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运用现代篮球技术教学, 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出学生的个体特点。在这种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主动学习、发挥自身特长。在教学中, 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兴趣、主动探索和练习篮球的积极性。它通过种种富含启发式的思想引导, 使教师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教学内涵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从而使学生能顺利地把这些内涵转化成他们认知结构中的组成部分, 并加以提高升华。

高校体育被视为是未来一生体育生活的入门阶段或是一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校体育教学要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新时期高校篮球教学应该重点激发大学生的创新需求, 积极拓展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校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 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 运用现代篮球技术对大学篮球教学做创造性思维引导, 是对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完善。

4 结语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现代篮球技术教学对引导大学男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意味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所以创新性思维符合我国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基本培养要求, 也符合新时期高校培养具有创新性人才的教育理念, 这对于改进高校体育教学都有非常好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承忠.浅论现代篮球技术教学对大学男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J].大众科技, 2012 (12) :138-139.

[2]韩二涛.现代篮球技术教学对大学男生创造性思维引导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5.

上一篇:舆论系统下一篇:国际贸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