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方法范文

2024-08-23

搭配方法范文(精选12篇)

搭配方法 第1篇

关键词:色彩,电视栏目包装,搭配方法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有许多炫目的色彩存在,为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对色彩进行分类的时候,如果把自然环境中本身存在的色彩划分为第一色彩,那么人们通过自身对色彩的了解与掌握,创造出来的色彩就是第二色彩。另外,电视栏目的包装对观众的生活以及社会生活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加优质的视觉享受,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1 色彩在电视栏目包装中的具体运用

1.1 色彩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黄色的亮度在所有色彩中都是比较高的,其在高明度之下也能够保持相对较强的纯度,如太阳般的光辉给人一种辉煌灿烂的感觉。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与紫色或者是黑色,可以把黄色的力量进行最大限度的展现。但是,黄色不能受到白色的影响,黄色与白色搭配的时候最容易失去自身的光辉。

灰色在整个色彩中是最被动的颜色,其是色彩世界中的中性色,只有在和别的色彩搭配的时候才会展现出自身的效果。用暖色来和灰色进行搭配,可以提出灰色中的冷静。相反,与冷色进行搭配的时候,灰色又会有体现出一种相对温暖的色感。在色彩中,无论什么样的色彩相互混合最后都会导致灰色的出现,其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色彩对比的消失,给视觉一个相对安稳的休息点。

在色彩中,绿色是一种很优雅的色彩,鲜艳的绿色让人觉得舒心,代表着一种大度、宽容的态度。绿色与黄色的组合让人觉得青嫩,与灰色的组合给人一种安和宁静的感觉,像是清晨薄雾中的草原,豁达开阔。

红色在整个色彩中代表的是一种热烈、奔放的激情,是一种强烈的色彩,让人觉得激情似火,能给人带来非常强烈的感官刺激。

紫色是蓝色和红色的搭配,不同的运用给人的感觉亦是不同,它是一种非知觉的色彩,给人一种特殊的神秘感。以色域形式出现的紫色会给人带来一种恐惧感,紫色中红色调较重的时候,这种感觉会被扩大到极致;而在对紫色进行深化和暗化的时候,一些潜伏的灾难常常是在这种颜色中爆发出来的。另外,紫色一旦被冲淡就会有透出一种理解和光明的意味,晕色中带着一种优雅和可爱的色调,让人忍不住心醉。

橙色的波长与红色的波长相差不多,所以它也具有一些长波长色彩的特征,使人的脉搏跳动加速,温度逐渐升高的感觉。其中,橙色是一种相对活泼的色彩,具有非常温暖的特性。它能带给人一些美好的联想,像是秋天,满满的收获,能给人们一种富足而快乐的色感。在橙色中混人白色或是黑色,就会在明快的色调里加入一种含蓄稳重的意味。另外,橙色在和蓝色进行搭配的时候,能形成一种最欢快明亮的色彩。

在色彩的世界中,黑白色调是最具有抽象的表达能力以及神秘感的,黑色和白色代表着色彩世界中的阴阳两极。黑色与白色之间是对立的,但是有时候却又能给人一种共性的感觉,它们在某个时段都代表着死亡,具有一种无限以及虚幻的色感。

蓝色是大海和天空的颜色,容易给人一种辽阔舒畅的感觉。其中,蓝色还代表着一种永恒,是一种相对较冷的色调。纯净的蓝色会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代表着一种理智、纯净以及平静的感觉。另外,被人调的浑浊的蓝色会给人一种冷酷悲哀的感觉。

1.2 在电视栏目包装中对观众的心理有引导作用

色彩能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在电视栏目包装中对色彩的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心理起到引导作用。设计者在对电视栏目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会通过对一些色彩的运用对自己的感觉进行表达,从而使观众的情感以及心理受到一定程度的引导,使设计者设计理念的传达更加深刻。其中,在对色彩进行运用的过程中,设计者还要注意对色彩固有的心理定势进行一定的突破,把丰富的想象力融入到色彩艺术中,从而使色彩的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 色彩在电视栏目包装中的搭配方法

2.1 对暖色调的搭配运用

暖色调容易给人们带来一种温馨活泼的感觉,在一些综合类节目中的运用相对较多。在暖色调中,橙黄色会给为人们营造一种清馨以及平和的氛围,而红色系的色调则会给人们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性格活泼而刚烈,能给人们带来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在色彩中,红色相对来说比较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让人有激动、兴奋、冲动以及紧张的感觉。但是,对红色的过度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视觉上的疲劳。

2.2 对冷色调的搭配运用

在色相中,冷色调相对比较凝重,就某个节目的片头设计来看,在蓝色作为主基调的前提上,搭配上少量的金色,从而使节目的时效性以及冷静得到充分的体现。其中,对蓝色色调的掌握精准,给人一种内向而朴实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人们保持冷静和清醒。

2.3 对比色调的搭配运用

在对电视栏目包装节目中,对对比色调运用的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在对其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对相关设计者对色彩掌控能力的要求相对较强。在对电视栏目节目包装的过程中,对对比色调进行运用的时候,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们带来一种视觉上强烈的冲击感。

3 结语

综上所述,人们在对色彩进行运用的时候,好的色彩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心情愉悦,为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因此,电视台想要在日益众多的栏目中脱颖而出,就要对自己的栏目进行精致的包装打造以及色彩的运用。运用良好的设计以及恰到好处的色彩,能对电视品牌的特色以及个性进行良好的展现。因此,在对电视栏目进行包装的过程中,要对其相关色彩的设计着重注意,注意在色彩中冷暖色调、黑白色调以及对比色调的相关运用,从而为人们带来一种视觉上美好的享受。在对电视栏目进行包装的过程中,相对新颖的设计以及色彩运用独到的品牌标志能在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以达到最佳的节目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兆业.论电视栏目包装中色彩的韵律感[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4):197-198.

[2]陈湘淮.论印象派色彩对电视栏目包装的启示[J].艺海,2011,15(1):191-192.

[3]刘旭,褚廷有.基于品牌化建设的地方电视台栏目包装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3,23(4):127-128.

[4]张敏.电视栏目包装的地域性文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1):194-195.

[5]王思佳,王景.浅谈中国电视栏目包装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青春岁月,2012,28(7):123-124.

花器的搭配与清洁方法 第2篇

花器的保养

新房塑料花器:

尽量避免阳光直接曝晒,以免褪色与脆裂。塑料材质的花器不耐高温,不论摆放于何处,都要远离高温的环境,以免发生危险。

金属花器:

保养重点为防水、防湿、防碰撞。碰撞后,用亮光漆或防水漆加以补救。

陶器与玻璃:

找出原装的包装箱或包装盒,也可以用适合的纸箱、纸盒与衬垫;用一卷封箱胶带,将几张报纸或衬垫,厚厚地包裹黏贴在花器上;再将包好的花器装入盒中,空隙则塞入报纸或衬垫防震,就是最好的保存方法。

天然材质:

雅思阅读搭配题的解题方法 第3篇

搭配题的题型介绍

搭配题的出题形式为:给出两个列表,其中一个列表包含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物品名、国家名等,该列表中的一个专有名词为一道小题的题干;另外一个列表则是与这些人名、物品名、国家名相对应的内容,一般是词组或较长的句子,本列表中的内容为选项。题目要求以所给出的阅读材料为做题依据,将两个列表相应的内容进行配对。

1. 题型特点

(1) 人物类(人物与其观点、言论和行为的搭配)与事物类(事物与其内容、特征和属性的搭配)是该类型题的两类主流考法,但又以人物类居多。

(2) 选项有可能被多次使用。只要题目要求中含有“NB (编者注:表示注意) You may use any letter more than once”的信息,或题目本身属于“题干多,选项少”的情况,选项就一定会被重复使用。

(3) 每一个题干只对应一个答案。换句话来讲,也就是每一道小题本身是单选题,不存在一道小题同时选择若干个答案的情况。但请考生注意:在某个选项成为某一道小题答案的同时,并不妨碍该选项同时成为其他小题的答案。也就是说,题型特点中的第二点和第三点并不矛盾。

(4) 不遵循“顺序原则”。也就是说出题的顺序与各小题对应的答案信息在原文中出现的顺序并不一致。

2.解题思路

(1) 浏览题目,确定做题思路。一方面,在做题之前,考生应先确定选项有没有可能被重复使用;另一方面,权衡题干和选项哪一方更具特点,以便回原文定位答案信息时,选择最具特点的一方为定位词。

(2) 带着定位词浏览全文,在每一处定位词出现的地方做出标记。注意:对于不同的定位词,做标记时,标记符号最好有所区别。题型特点中的第四点明确地说明题目不遵循“顺序原则”。因此,我们就不能按照各小题的顺序来做题。我们应该以文章顺序为依据,把文章从头到尾浏览一遍,把所有的定位词全都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这样的话,文章只需浏览一遍,会节省不少时间。

(3) 仔细鉴别原文中每一个标记处的内容,通过句意确定答案。其实这一步也就是通过查找原文与选项中相同的核心词来选出正确答案,因而不必将整句话的意思全盘翻译。

人物类搭配题的实战演练

文章标题:Flawed Beauty: the problem with toughened glass (钢化玻璃)

文章英文原文(略):主要讲述的是钢化玻璃的问题。

题目:Looking at the following people and the list of statements below.

Match each person with the correct statement.

Write the correct letter A~H in boxes 14~17 on your answer sheet.

14. Brian Waldron

15. Trevor Ford

16. Graham Dodd

17. John Barry

解题步骤

1.通过观察题目我们发现,题目要求中既没有“NB You may use any letter more than once”这样的字眼,也不存在“题干多,选项少”,所以,我们推断出选项没有重复使用的可能。另外,由于题干都是首字母大写且不可以被替换的人名,而选项是具体的内容,所以我们应当以题目中的人名作为定位词。

2.从文章的第一段一直浏览到最后一段,把题干中列出的四个人在原文中说过的话、发表过的言论以及做过的事分别用四种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如下所示:

(1) Brian Waldron— □

(2) Trevor Ford—△

(3) Graham Dodd— ○

(4) John Barry— ◇

Brian Waldron在英文原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The glass industry is aware of the issue,’ says Brian Waldron.”意思是:“Brian Waldron说:‘整个玻璃行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一种硫化镍微型晶体可以导致钢化玻璃破碎)。’”第二次出现:“But he insists that cases are few and far between.”意思是:“但他坚持认为这种案例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第三次出现:“‘It’s a very rare phenomenon,’ he says.”意思是:“他说:‘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我们发现Brian Waldron这个人在原文中的相关内容全是与“说什么”有关,所以选项中表示“做什么”的选项B、C、D就可以立刻排除掉。而选项G中的“unusual”和上述言论中的“few”以及“rare”是同义词,选项意思也很相近,都是在说这样的案例很少见。所以,第14题的正确选项为G。

Trevor Ford在原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What you hear is only the tip of the iceberg,’ says Trevor Ford.”意思是:“Trevor Ford说:‘你所听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言外之意,实际上,硫化镍导致钢化玻璃破裂这类问题发生了很多次,但被我们听到的很少)。’”第二次出现:“He believes the reason is simple: ‘No-one wants bad press.’”意思是说:“他认为(上述这件事的)原因很简单:‘没有人喜欢坏消息。’”同Brian Waldron一样,Trevor Ford在原文中的相关内容也都是与“说什么”有关,所以表示“做什么”的选项B、C、D可以再次被排除掉。同时,由于选项G已经用过,不能再次被使用。那么,我们的备选选项就只有A、E、F和H。由于Trevor Ford的言论中没有涉及“Waterfront Place”,没有提到“benefit”(益处),也没有表示“最高级”的内容,所以选项E、F、H都不能成为第15题的答案。通过“排除法”,我们可以将第15题的答案锁定在选项A。该选项的意思是说“硫化镍导致钢化玻璃破裂的消息被封锁了”,与原文中Trevor Ford的说法是一致的。

Graham Dodd在原文中只出现了一次:“Ironically, says Graham Dodd … the oldest pane of toughened glass known to have failed due to nickel sulphide inclusions … was 27 years old.”意思是:“Graham Dodd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由于含有硫化镍而导致破裂的钢化玻璃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块用了27年。”这道小题所对应的原文中出现了“最”的含义,那么它所对应的选项当中也一定要有“最”的含义。由此可判断出第16题的正确选项是H。原文中“使用时间最长”和选项中“出事时间最晚”是一个意思。

John Barry在原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John Barry, an expert in nickel sulphide contamin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nalysed every glass pane in the building.”意思是:“Queensland大学硫化镍方面的专家John Barry检查了这栋大楼中的每一块玻璃。”第二次出现:“‘We discovered at least another 120 panes with potentially dangerous inclusions which were then replaced,’ says Barry.”意思是:“Barry说:‘我们发现还有另外的120块玻璃也存在同样的危险,后来将它们换掉了。’”第三次出现:“It was a very expensive and time-consuming process that took around six months to complete.”意思是说:“(替换存在危险的玻璃)是一个昂贵而又费时的过程,它花了大约整整六个月的时间。”这一次John Barry在原文的内容中是既有“说什么”又有“做什么”,所以必须全盘考虑选项。因为前三道题目答案的选项G、A、H可以直接排除掉,所以只需关注剩余的选项B、C、D、E、F。很明显,选项C和John Barry在原文中所做的事情简直是一模一样,都是检查、分析了大楼中的所有玻璃。因此,第17题的正确选项为C。

答题技巧归纳

通过对雅思阅读真题中人物类搭配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做题规律:

1.用定位词回原文定位答案区域时,注意判断人物定位词在文中出现的形式,以防漏找。一般说来,人物定位词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全名(full name)、姓氏(family name)、引号(直接引语)和宾语从句(间接引语)。注意不要遗漏对“he”这样的代词的检索。

2.对表示某人“说什么”的选项和“做什么”的选项进行区分,使解题更有效率。

3.做题时,考生可以通过查找原文与选项中所共有的“核心词”或是“同义词”来初步认定答案。

4.当解题受阻时,考生不妨考虑通过“排除法”将正确的选项筛选出来。

5.对于表示“最”这种含义或是这种形式的单词一定要敏感,因为这类单词可以作为判断选项正确与否的一项标准。

通过上述对真题的讲解,笔者为考生大致地介绍了搭配题的题型特点、解题思路以及答题技巧,希望可以给处在备考阶段的考生一些指导。

List of Statements

A.suggests that publicity about nickel sulphide failure has been suppressed

B.regularly sees cases of nickel sulphide failure

C.closely examined all the glass in one building

D.was involv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Bishops Walk

E.recommended the rebuilding of Waterfront Place

F.thinks the benefits of toughened glass are exaggerated

G.claims that nickel sulphide failure is very unusual

H.refers to the most extreme case of delayed failure

选自《剑桥雅思考试全真试题集5》

搭配方法 第4篇

教师该如何合理采用“诗画套餐”的教学尝试, 使低段学生乐学、易学、自学古诗呢?以下是笔者在小学低段古诗教学方面的粗浅试探及获得的一些直接或间接的经验。

一、以画引诗, 激趣促探

直观的画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易于他们去观察、发现, 甚至促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 自主将诗画结合, 寻求解疑的因素。以《咏鹅》教学片段为例, 课堂中, 教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三幅“鹅”画, 根据画幅引出课题《咏鹅》, 并设疑:这三幅画中只有一幅画才是骆宾王《咏鹅》中描写的那只鹅, 你们知道是哪一幅吗?引导学生自由读诗, 试着理解诗意, 大胆猜测。学生阐述自己对正确画面理解的同时, 正是教师一步一步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感受诗情的过程。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古诗的距离, 润物细无声般地引着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讨论, 甚至是小小的辩论, 如此一来, 无形中消除了低段学生学古诗的畏难心理。

二、以画导读, 声情并茂

小学低段的古诗教学较注重诵读, 可古诗的吟诵与现今孩子们所熟悉的表达方式大相径庭, 要读对, 并读出古诗的韵味谈何容易。幸而“诗是有声的画”, 影像、图画却能消除此等尴尬,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带上感知吟诵起古诗来, 韵味自然更浓。

三、古诗成文, 看画说话

以《宿新市徐公店》教学片段为例, 在书中, 编者为这首诗配上了一幅趣味盎然的插画;在课后练习中, 更要求学生读诗、看图, 将这首古诗变成一则小故事。学生看图编故事, 再诵读古诗, 很多学生便能不自觉地带上动作和表情, 绘声绘色地读起来。此刻, 这首古诗对他们来说, 已经成了一个有画面的故事。

四、以画破难, 豁然开朗

古诗中往往会有精彩诗眼, 耐人推敲, 也正是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 那么, 我们该如何寻求有效的手段来突破呢?以《绝句》教学片段为例, 在教学此诗时, “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含”字理解是个难点, 在比较各种方法之后, 我最终选择了简笔画诗句。师 (白粉笔简笔画岷山) :如此高大的雪山, 身在家中的杜甫能看全吗?生:能!师:你们为何如此肯定?得找证据, 从哪儿知道的?生:自读古诗, 思考, 指名交流。生:我从“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含”字看出的。一样东西都被含在里面了, 说明都包进去了。……师:是呀, 透过这小小的窗框居然能看全高大的岷山呐! (棕色粉笔简笔画窗框) 瞧, 这多像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寥寥数笔简笔画便突破了“含”字这一难点, 无疑的, 图画成了教师突破古诗教学重难点的一把钥匙, 不用再隔门而叹, 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 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体会古诗之精练。

五、说诗思画, 入情入境

以《村居》教学片段为例, 教师描述古诗大意时, 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甚至可以带上动作和声音, 还原画面, 进行表演, 此情此景正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 往往想象的画面更为丰富, 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从而能较好地体会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六、吟诗作画, 诗情画意

诗歌语言高度精练的概括与文本跳跃性的特点, 为学生留下许多情节空白。因此, 我们要掌握古诗这一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领会诗句的意境, 让学生想一想, 说一说, 画一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感受诗情画意。

总之, 作为语文教师, 更应该看到当今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现状, 并采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爱诗、读诗、积累诗、运用诗, 让我们的古诗词课堂充满乐趣, 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得到古诗这一艺术的熏陶, 将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世代相传!“诗画套餐”的教学试探不仅遵循着古诗诗情画意的文本本色, 也依据着小学低段儿童的学龄特点及发展规律, 更可丰富教师的古诗教学策略。希望这样的“营养搭配”, 使古诗课堂诗情画意的同时, 学生也能食之有味, 并为小学低段古诗教学开启一道小门, 寻求一缕曙光。

参考文献

几种健身方法及饮食搭配 第5篇

一、一分钟健身法:

1、双脚稍稍分开,双手放在臀部。

2、踮起脚,用脚弓的力量使身体上升,然后脚跟落地。

3、不停地重复这个动作。

二、三分钟健身法:

如果你在不停地打电话,可利用电话的“免提”通话方式,边通话,边做下面这套动作:

1、坐在椅子边沿,让大腿和小腿成直角。把双手分开放在臀部下面,撑住身体,使臀部抬离椅子,注意保持背部挺直,并收紧臀部。

2、肘部弯曲,让身体慢慢下沉,直到小臂和上臂形成直角。

3、抬起身体,让手臂重新伸直。

健美冠军的饮食策略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使你从饮食中获取更大的收益呢?

有,健美冠军们的实践证明,下面几种独特的饮食策略,可以使你拥有更强大的肌肉、更少的脂肪和更好的训练状态。

策略一:训练后进食高蛋白

科学研究表明,负重训练也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因为负重训练的用力对肌纤维所造成的细微损伤能激发体内的修复机能,促使生长激素的分泌和氨基酸的合成。

负重训练后,生长激素的分泌大约能维持两小时左右。饭后的一两个小时又是蛋白质吸收的高峰阶段。训练后进食高蛋白食品,就可使由于负重训练而引起的生长激素分泌高峰与蛋白质吸收的高峰一致,因而更有利于肌肉生长。而睡眠时肌肉组织的静止状态又可使上述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许多健美冠军成功地运用了这一策略,他们一天训练两次,即午饭(含午睡)前一次和晚饭(含晚睡)前一次。这样,他们在一天之内就为生长激素的分泌和肌肉生长提供了两次机会,难怪能获得成功。

策略二:晚餐高蛋白

发达的肌肉可通过有规律的负重训练,高蛋白饮食,以及睡眠来获得。

日本运动营养学家铃木胜茂研究发现,促进肌肉生长的生长激素是在人睡眠过程中分泌的。生长激素能将血液中的氨基酸导向肌肉组织,使其造出新的肌细胞并修复受到损伤的肌细胞。

词语搭配趣汇 第6篇

1.bull(公牛):throw/shoot/sling the bull吹牛,瞎扯,胡说八道;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不畏艰险;make an Irish bull前言不搭后语,说矛盾可笑的话

2.cow(乳牛):a milk cow乳牛,财源,摇钱树;salt the cow to catch the calf用间接手段达到目的;till the cows come home无限期地,永远不可能地

3.sheep(绵羊):a black sheep败类,害群之马;follow like a sheep盲从;a lost sheep误入歧途的人;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乌合之众

4.goat(山羊):act/play the goat胡闹,做蠢事;get sb.'s goat 使某人发怒或焦急;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区分好人或坏人、智者或愚者

5.horse(马):buy a white horse浪费金钱;hold one's horses不着急,等一等;get on/ride the high horse趾高气扬;play horse with sb.嘲弄某人;bet on the wrong horse估计或判断失误;eat like a horse大吃;a horse of another/different colour完全另外一回事

6.donkey(驴):ride the black donkey非常固执;donkey's years很久,多年

7.pig(猪):bring/drive one's pig to a fine market失败,失算,卖得吃亏;buy a pig in a bag盲目答应,瞎买东西;bleed like a pig血流如注;make a pig of oneself吃得太多

8.cock(公鸡):turn on/off the cock开/关水龙头;old cock老朋友;live like fighting cocks过得阔气,吃得好;go off at half cock操之过急,仓促行事;cock of the school/walk称王称霸的人

9.hen(母鸡):sell one?蒺s hens on a rainy day 亏本销售;(as)mad as a wet hen非常生气;like a hen with one chicken为小事操心;l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很不安静,像热锅上的蚂蚁

词语搭配 第7篇

小明:你干吗这么着急?

小刚:这不是要迟到了吗!

小明:早点儿起就好了。

小刚:可不是, 昨天晚上净顾着玩儿了, 早上起晚了。闹铃一响, 我赶忙穿好衣服和红领巾。到了餐桌, 喝了一碗粥和一个馒头, 就背着书包和自行车上学来了。你瞧, 汗都流下来了。

小明:下次可得早点儿起了。

怎么能说“穿红领巾”呢?真可笑啊!

怎么能说“喝馒头”呢?真好玩儿!

怎么能说“背自行车”呢?太有意思了!

女装色彩与搭配 第8篇

一、色彩的形成

视觉是识别色彩的唯一媒介, 良好、健全的视觉使得人们对色彩产生良好的感觉。但视觉不是认识色彩的唯一手段, 知觉也是一种手段。系统的研究、学习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 会使人们更科学的认识色彩, 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丰富人们审美能力与色彩表现能力。

1. 色彩的属性

色彩性质的变化主要因素:色相、色彩的明度及纯度, 为“色彩的三要素”。

(1) 色相 (Hue)

顾名思义就是色彩的相貌、长相。“色相的数量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数, 两种颜色之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就出现8种、20种、24种、甚至100种等。表示方法就是“色相环”。

(2) 明度 (Value)

明度即色彩明暗深浅的差别程度, 是能够使我们区分明暗层次的非彩色视觉属性。它的产生是由于光线的强弱不同, 也可能是由于物体的空间结构造成对于光线的承受角度不一样, 或者本身就混合了不同量的黑色与白色, 而物体固有色的明度差也是原因之一。

(3) 纯度 (Chroma)

纯度也称为“彩度”, 是指色彩的纯净度。或色彩中含有黑色和白色的程度。纯净的色彩视觉效果上冲击力太大, 很难与其他的色彩相配合, 画面难以控制。所以, 在设计中有时需降低颜色的纯度, 使在画面中的所有色彩都统一、协调起来。

再是单一的休闲或者标志建筑, 而是将公共艺术整个纳入一个城市的模式和设计思路当中。

参考文献:

[1]林振德.公共空间设计[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6.

色彩的混合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加色法混合, 就是色光混合, 纯度不变, 而明度增加, 色相改变;另一种是减色混合, 就是颜色混合, 纯度降低, 颜色混合越多, 纯度就越低

二、女装色彩中的有彩色系与无彩色系的设计

有些人认为色彩堆砌越多, 越"丰富多彩"效果越好, 其实不然, 这样的配色会给人俗气、幼稚的感觉。概括地讲, 服装的色彩搭配可分为2大类: (1) 无彩色系的; (2) 有彩色系的。

1. 无彩色系设计

通常情况下, 黑、白、灰的配色体系被称为无彩色系的搭配, 其组配色域宽广、可调节明度是它的优点。可调和是其特点, 与彩色搭配效果更好。例如:白、灰及有彩色系的任何色与黑色的搭配组合, 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色彩情调;而有色彩系的冷色系与黑色搭配, 则会带给人一种朴素、清爽的感觉;金、银色与黑色搭配则可展现出华贵富丽感觉。在进行无彩色搭配时, 如果能把握材质以及时尚元素, 就可以表现出时尚感觉和独特的个性。“单一的色彩配置也是很常见的。”如果想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就需要借助于材料之间的组合、明暗的变化以及外貌特征的不同。无色彩搭配的手法很多, 而这种独特的材质搭配也是很常用的。

2. 有彩色系设计

有彩色的搭配变化异常丰富。“服装的色彩并非只是色与色之间的搭配这么简单, 关键要把握住服装的风格特征, 从而使不断轮回变换的更有韵味。”不同颜色的服装有与众不同的、细微的“表情”, 根据人体肤色选择适当的颜色是很必要的。

结束语

在商业上, 色彩是第一卖点, 它作为产品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其先声夺人的效应和魅力, 左右着商家的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购买意愿, 它能创造低成本、高附加值, 从而大大提高商家产品竞争力, 对商家至关重要。

在对服装色彩进行设计时, 要使得服装所表现的总体风格相辅相成。款式能很好的表现出服装风格, 配色同样能很好的表达出来。互相搭配的不同的色彩, 能引发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 从而导致心理感受的差异。不同的服装色彩搭配不同的环境, 在不同的场合相互呼应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完美效果。穿衣者的自身气质只有通过科学可怜的穿衣色彩搭配才能完整的表现出来。

摘要:人类社会因为五彩缤纷的色彩而变得栩栩如生、生动绚丽。色彩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服装设计中更是离不开。色彩与服装的造型、面料肌理构成一个整体。色彩以视觉的效应, 使人产生第一印象, 由此可见色彩对服装的重要性。色彩有极强的吸引力, 如果想让其在服装上淋漓尽致的发挥, 首先必须充分了解色彩的特性以及服装色彩的搭配理论。此结论主要是结合毕业设计制作过程中, 色彩搭配的经验积累而得。不同的色彩语言可以更好的传达, 不同的色彩感情得到完整的释放, 更好的传情达意。本文通过色彩配色与调和基本原理、服饰色彩的搭配组合进行分析与运用, 以充分展现不同的风采与品位。

关键词:服装,色彩,搭配

参考文献

[1]陈彬.服装色彩设计[J].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2]周辉.浅谈色彩设计在女装中的应用[M].江苏纺织A版.2009年.

[3]熊晓霞.对服装色彩搭配的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

[4]孙永梅.浅谈服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艺术.山东纺织经济出版社.2008年.

[5]王蕴强.服装色彩学[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

[6]李莉婷.服装色彩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

[7]顾筱君.形象设计搭配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8]黄元庆.服装色彩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1月.

[9]谭莹.服装色彩设计.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

个性服装色彩搭配技巧 第9篇

例如:浅色调和艳丽的色彩有前进感和扩张感, 深色调和灰暗的色彩有后退感和收缩感。合理地运用色彩的这两种观感, 可以对身材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不但能修正、掩饰你身材的不足, 而且能强调突出你的优点。比如, 身材纤细偏瘦的人选择浅色服装能让自己显得优雅飘逸;身材较胖的人在选择搭配外衣时, 则适合选用深色。又或者上轻下重的体型, 则可以选用深色轻软的面料做成裙或裤, 以此削弱下肢的粗壮……这些规律对大多数人都适用。若具有完美无缺的身体, 就不需要加以遮掩。

服装搭配上有许多误区。有些人不管色彩协调不协调, 合适不合适, 认为好看的色彩堆砌在一起, 就显得“丰富多彩”。于是将自己装扮得五颜六色, 耀眼生花。花里胡哨的还自认为“时尚”、“个性”, 其实效果不但不好, 反而显得非常俗气。服饰的美不美, 关键在于配饰是否得体, 适合自己的年龄、身份、身材、肤色、季节及所处环境等方面。更主要是全身色调的一致性, 取得和谐的整体效果。“色不在多, 和谐则美”, 正确的配色方法, 应该是选择一两个系列的颜色, 以此为主色调, 占据服饰的大面积, 其他少量的颜色为辅, 作为对比, 衬托或用来点缀装饰重点部位, 如衣领、腰带、丝巾等, 取得多样统一的和谐效果。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常用的服饰搭配规律供大家参考、借鉴。总的来说, 服装的色彩搭配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协调色搭配, 另外一类是对比色搭配。

一、对比色搭配分为

1. 强烈色搭配:指在色相盘上两个相隔较远的颜色相配, 如:黄色与紫色, 红色与青绿色, 这种配色效果强烈。

2. 补色搭配:

指两个相对的颜色的配合, 如:红与绿, 青与橙, 黑与白等, 补色相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 有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这类强烈的色彩搭配如果设计得好就会给人一种强有力的视觉冲突, 一种震撼效果?让穿者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甚至给人一种惊艳脱俗的感觉, 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这种搭配具有极大的风险性, 稍有不慎会适得其反, 让你颜面尽失, 形象尽毁。所以, 对于不想冒险的人来说, 还是尽量保险一些, 不要选择这种“不成功就成仁”的搭配方式。

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看到的是黑、白、灰与其他颜色的搭配。黑、白、灰被称为无色系, 也叫“保险色”。所以, 无论它们与哪种颜色搭配, 都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一般来说, 如果同一个色与白色搭配时, 就会显得明亮;与黑色搭配时就显得昏暗。因此, 在进行服饰色彩搭配时应先衡量, 你是为了突出哪个部分的衣饰。不要把沉着的色彩, 如:深褐色、深紫色与黑色搭配, 这样会和黑色呈现“抢色”的后果, 令整套服装没有重点, 而且服装的整体表现也会显得很沉重、昏暗无色。黑色与黄色是最亮眼的搭配, 红色和黑色的搭配会显得非常隆重, 但是不失韵味。黑白搭配则是永远的经典。

二、协调色搭配又可以分为

1. 同类色搭配:

指深浅、明暗不同的两种同一类颜色相配, 比如:青配天蓝, 墨绿配浅绿, 咖啡配米色, 深红配浅红等, 同类色配合的服装色彩差别不大, 不会有跳跃的感觉, 显得和谐稳定, 柔和雅致。

2. 近似色相配:

指两个比较接近的颜色相配, 如:红色与橙红或紫红相配, 黄色与草绿色或橙黄色相配等。这样的搭配色彩统一, 稳重大方。许多职业装会选择这种色彩搭配方式, 从而营造出一种庄重沉静的感觉。

三、几种主体色彩的搭配原则

1. 白色的搭配原则:白色可与任何颜色搭配, 但要搭配得巧妙, 也需费一番心思。

白色下装配带条纹的淡黄色上衣, 是柔和色的最佳组合;下身着象牙白长裤, 上身穿淡紫色西装, 配以纯白色衬衣, 不失为一种成功的配色, 可充分显示个性;象牙白长裤与淡色休闲衫配穿, 也是一种成功的组合;白色褶折裙配淡粉红色毛衣, 给人以温柔飘逸的感觉。红白搭配是大胆的结合。上身着白色休闲衫, 下身穿红色窄裙, 显得热情潇洒。而在运动场上, 各色鲜艳的运动衫多选择配以白色的短裤。在强烈对比下, 白色的分量越重, 看起来越柔和。

2. 蓝色的搭配原则:

在所有颜色中, 蓝色服装最容易与其他颜色搭配。不管是近似于黑色的蓝色, 还是深蓝色, 都比较容易搭配, 而且, 蓝色具有紧缩身材的效果, 极富魅力。生动的蓝色搭配红色, 使人显得妩媚、俏丽, 但应注意蓝红比例适当。近似黑色的蓝色合体外套, 配白衬衣, 再系上领结, 出席一些正式场合, 会使人显得神秘且不失浪漫。曲线鲜明的蓝色外套和及膝的蓝色裙子搭配, 衬衣、白袜子、白鞋点缀, 会透出一种轻盈的妩媚气息。

上身穿蓝色外套和蓝色背心, 下身配细条纹灰色长裤, 可呈现出一派素雅的风格。因为, 流行的细条纹可柔和蓝灰之间的强烈对比, 增添优雅的气质。

蓝色外套配灰色褶裙, 是一种略带保守的组合, 但这种组合再配以葡萄酒色衬衫和花格袜, 显露出个性, 变得明快起来。

蓝色与淡紫色搭配, 给人一种微妙的感觉。蓝色长裙配白衬衫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打扮。如能穿上一件高雅的淡紫色的小外套, 会平添几分成熟都市味儿。上身穿淡紫色毛衣, 下身配深蓝色窄裙, 即使没有花哨的图案, 也可在自然之中流露出成熟的韵味。

3. 褐色搭配原则:

与白色搭配, 给人一种清纯的感觉。金褐色及膝圆裙与大领衬衫搭配可以体现短裙的魅力, 增添优雅气息。选用保守素雅的栗子色面料做外套, 配以红色毛衣、红色围巾, 鲜明生动, 俏丽无比。

褐色毛衣配褐色格子长裤, 可体现雅致和成熟。褐色厚毛衣配褐色棉布裙, 通过二者的质感差异, 表现出穿着者的特有个性。

4. 黑色的搭配原则:

黑色是个百搭百配的色彩, 无论与什么色彩放在一起, 都会别有一番风情, 和米色搭配也不例外。眼下, 双休日逛街时, 上衣可以还是夏季的黑色印花T恤, 下装就换上米色的纯棉含莱卡的及膝A字裙, 脚上穿着白底彩色条纹的平底休闲鞋子, 整个人看起来格外舒适, 还充满阳光的气息。其实, 不穿裙子也可以, 换上一条米色纯棉的休闲裤, 最好是低腰微喇叭的裤型, 脚上还是那双休闲鞋, 依然前卫, 青春逼人。

5. 米色搭配原则:

用米色穿出一丝严谨的味道来, 也不难。一件浅米色的高领短袖毛衫, 配上一条黑色的精致西裤, 穿上闪着光泽的黑色的尖头中跟鞋子, 将一位职业女性的专业感觉烘托得恰到好处。如果想要有一种干练、强势的感觉, 就选择一套黑色条纹的精致西装套裙, 配上一款米色的高档手袋, 既有主管风范又不失女性优雅。

四、对于办公室的白领的一些搭配建议

职业女性穿着职业女装活动的场所是办公室, 低彩度可使工作其中的人专心致志、平心静气地处理各种问题, 营造沉静的气氛。职业女装穿着的环境多在室内、有限的空间里, 人们总希望获得更多的私人空间, 穿着低纯度的色彩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减少拥挤感。

纯度低的颜色更容易与其他颜色相互协调, 这使得人与人之间增加了和谐亲切之感, 从而有助于形成协同合作的格局。另外, 可以利用低纯度色彩易于搭配的特点, 将有限的衣物搭配出丰富的组合。同时, 低纯度给人以谦逊、宽容、成熟感, 借用这种色彩语言, 职业女性更易受到他人的重视和信赖。

总的说来, 不管是哪一种搭配, 都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结合自身形体特点, 穿出自己的气质风格。切忌盲目跟风, 要知道, 流行的不一定就是适合你的, 适合别人的也不一定就适合你, 适合你的才最好。

参考文献

[1]崔唯, 庞绮.服装色彩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5.

词汇搭配和词汇意义 第10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词汇搭配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表达事物寥寥无几;没有词汇,人们无法表达任何事物。对外语学习者而言,掌握大量目的语词汇是一项主要任务。充分掌握一个词语要比仅仅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范围要大得多,包括词语的形式、意义、语法特征、词语之间的搭配等多个方面。词汇的掌握是学习者习得的结果,词汇习得容易受到教学的影响与作用[1]。由此可见,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内涵非常丰富,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词语的形、音、义;2)词语的用法;3)构成词语的语素的意义;4)汉语的构词法;5)词语的语境知识;6)词语的网络联想词群;7)词语的文化意义;8)基于汉外比较的词汇“空位”[2]。教师应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技巧进行词汇教学。方法选择对学习者有很大的影响。就词汇释义而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整体法和分析法、语言法和非语言法、语际法和语内法、单动法和互动法等。解释词义,既要解释词汇的概念意义,又要解释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阐述配意义等附加意义[3]。如:阅历、阅兵、阅读理解、阅览室;笑脸、笑话、笑哈哈、笑面虎、哄堂大笑、叫人笑掉大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等都是词语搭配的例子。词语在结成词语搭配关系后的语义不完全是其成分意义之和,而是基于语义的总和上稍微起变化[3]。以“阅读理解”和“笑面虎”为例。“阅”是“看”;“读”是“看着文字发出声音”,故“阅读理解”中有“看文字”的意义,但“发出声音”的意义已不明显。了解HSK的考生都知道试卷有一项是阅读理解,考试时没有考生会看着阅读理解题并发出声音地读题(朗读)。如果是这样,其他考生就会受到干扰,监考老师也会警告该考生。在教授搭配“阅读理解”时,教师应有强烈的偏误预警意识,清楚地告诉学生“阅读”的语义有了变化,“发出声音”的意义缺失。同样,“笑面虎”不是“面带微笑的老虎”,而是指“外表善良内心残忍的人”。

二、教搭配以教动词搭配为主

Pinker (1989)提出词汇学习的关键在于掌握动词结构(Thematic Cores and Verb-Argument Structures)。动词以主谓、谓宾、主谓宾的形式出现。学生掌握了动词结构不但学到了语义功能(动词和它所匹配的名词在意义上的关系)、句法结构(动词和它所匹配的名词在语法上的关系),而且明白了语用(以某一动词结构所出现的句子有什么样的语用功能,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出现)[4]。动词结构和搭配有相通之处。我们可以把主谓、谓宾和主谓宾结构转化成[N+V]式词语搭配结构、[V+N]式词语搭配结构和[N+V+O (N)]式词语搭配结构来分析。

1.[N+V]式词语搭配结构

[N+V]式词语搭配中前一名词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动词则是陈述前一名词。如:地震、海啸、耳鸣、自学、自动、蚕食、溪水流淌、秋叶飘零等。不同的名词和相同动词搭配,如:耳鸣、鸟鸣、蛙鸣、雷鸣等,会对动词的意义产生影响。鸟鸣、蛙鸣时的动作、神态及发出的声音和耳鸣、雷鸣大相径庭。在[N+V]式词语搭配结构中,名词比动词更积极地限制结合关系。

2.[V+N]式词语搭配结构

[V+N]式词语搭配中前一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后一名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如:管家、美容、投资、失业、安装机器、攀登高山、采纳建议等。搭配中V的语义因名词限制会变多义。如:“打”在搭配“打人”、“打枪”、“打锣”、“打鸟”、“打毛衣”、“打伞”、“打水”、“打酱油”中的意义分别是“殴打”、“放射”、“敲打”、“打猎”、“织”、“举”、“舀取”、“购买”,可谓繁多。上海方言中还把“打头”用作“洗头、理发”的意义。

动词的功能随着语法的特征和名词语义上的作用的不同而不同[1]。有的动词只允许名词而不是代词作宾语,如“面临”和“举行”。有的动词允许名词和从句而不是代词作宾语,如:“坚持”。有的动词既允许名词,又允许代词,还允许从句作宾语,如:“告诉”和“听说”[5]。[V+N]式中动词的这些特点无疑增加了学习者的难度,利用搭配知识讲解动词的特点,能够化解难点,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动词的用法。当然,要注意量的控制,教师有选择逐步介绍词语搭配,不宜一次介绍过多。

3.[N+V+O (N)]式词语搭配结构

如孩子喜欢巧克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飞机越过紫金山,等等。“孩子喜欢巧克力”可能表明是孩子喜欢而不是父母亲喜欢巧克力,也可能表达孩子喜欢的是巧克力而不是饼干。这就是[N+V+O (N)]式词语搭配结构所出现的句子的语用功能,上下文语境会限定句意。

三、词语搭配能力

一些词(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基本义相同或相近,但搭配能力不同,意义也有所不同。如“吠、鸣、嚎、啸”都有“叫”的意思,“吠”只和“狗”搭配,“鸣”只和“鸡”搭配,“嚎”只和“狼”搭配,“啸”只和“虎”搭配[6]。有的同义词常用于口头交际,具有口语色彩,有的常用于书面语,具有书面语体色彩。例如:“吝啬”有书面语色彩,“小气”则有口语色彩。下面几组同义词的语体色彩不相同:磋商/合计;诞辰/生日;邂逅/碰到;敏捷/麻利;乾坤/天地。不同风格的词一般也有不同的搭配意义。例如“敏捷”与“麻利”,在与“思维”搭配时,只能说:“思维敏捷”不能说“思维麻利”。

另外,汉语词汇搭配范围、搭配习惯还受到语言特征和文化因素等的制约或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汉语近几十年也有不少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搭配,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语言。例如:“丰富”可作及物动词使用而带有宾语,出现了“丰富工作经验”一类说法[7]。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词汇和搭配,如计算机语言和网络语言。所有这些都为汉语工作者后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参考文献

[1]温晓虹.汉语作为外语的习得研究—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226-231.

[2]http://www.xmuoec.com/gb/teacher/cihui/06/index.htm.

[3]申修瑛.现代汉语词语搭配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07.

[4]Pinker, S.Resolving a learnability paradox i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verb lexion, In M.Rice and R.Schiefelbusch (eds) , The Teachability of Language, Baltimore, MD:Paul H.Brookes Pub-lishing Co., Inc.1989:13-62.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220, 295, 531.

[6]岑运强.词义类型与句义结构模式[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6, (4) :69-74.

作物间套巧搭配 第11篇

根据农作物之间生态相生和生化相生的原理,推广以下间套模式,可以发挥互补和协同作用,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提高产量和效益。

高矮互补型。即高秆作物与矮秆作物、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合理搭配。高秆作物作为矮秆作物的屏障,可减少病虫危害和阻挡风害;矮秆作物种植带又往往成为高秆作物的阳光“走廊”,充分发挥边行效应,提高高秆作物产量。如玉米(甘蔗)间作西瓜(西红柿等),玉米行成为拦截有翅蚜(性蚜)的屏障,可大大减轻西瓜、西红柿等矮秆作物滋生蚜虫,因而可减轻病毒病的危害。而蚜虫携带的病毒对玉米无致病能力。可集中在玉米行上用10%蚜虱净防治。诸如此类的还有果园间套种、林间套种等。

阴阳互利型。有些作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比较耐高温和强太阳光,被称为阳性作物;有些作物比较耐阴,不耐高温和强太阳光,因而被称为阴性或半阴性作物。如白薯(脚板薯)对光照条件要求比较高,单独种植不能高产,如与矮秆的阴性作物间作,可充分利用土地。玉米、香芋、高粱、向日葵、豆角等虽然可以单独种植,但与矮秆作物间作,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增产潜力。生姜、玉竹(尾参)、黄精、八角莲、人参、三七、天冬(育苗)等在低海拔地区需要遮阳才能正常生长,与高秆作物间作后,可省去遮荫棚(物)的工序,省工省劳,高产增收。百合、白术、麦冬、贝母、郁金等,虽然不遮阳也可正常生长,但与高秆作物间作后可提高产量和品质。如白薯(薯蓣)间生姜、玉米间生姜、玉米套尾参、黄瓜间甘蓝、菜豆间甘蓝、菜豆间马铃薯、四季豆间芹菜、豆角间夏芹菜、瓜类(立架)间葱蒜、香芋间辣椒、茄果类间葱蒜、果树间草莓、林间种魔芋、果树间生姜等。

用养结合型。即用地作物与养地作物的搭配。如:果园种经济绿肥作物(黄豆、绿豆、花生、蚕豆、油菜等),禾本科作物间套豆类作物(甘蔗行间种绿豆、五米间套黄豆)等。

英语词语搭配教学探究 第12篇

词汇知识中, 搭配关系是中、高级英语习得的难点与盲点。这一点已得到中外语言学界的普遍认同。缺乏搭配是非母语话语者存在的主要问题。Newmark (1981:180) 认为, 外语学习者每次出毛病不在语法方面, 他的语法可能比一个受过教育的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还要好些;也不在词汇方面, 也许他掌握的词汇比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还要多些。他的毛病出在搭配上, 他的搭配令人无法接受、难以承受。而Nesselhauf (2003) 也在研究中发现, 学习者在正确使用英语搭配方面存在困难。国内学者对此同样有深入的研究和论述。吴旭东和陈晓庆 (2000) 发现, 在所有类型的词汇知识中, 习得词语搭配的速度最慢, 效果也最差。缪海燕和孙蓝 (2005) 也指出, “学习者能够熟练掌握并倾向于过度使用的搭配一般都是在中学阶段要求掌握的, 出现频率较低的搭配掌握得很不理想”。其他研究 (张文忠、陈水池2006;濮建忠2003;黄强2002) 均发现词语搭配为中、高级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与盲点。

然而, 就如何将词语搭配融入英语教学, 如何采取具体教学策略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词语搭配能力, 如何引领学习者走出这一瓶颈, 研究开展得并不深入。本文拟从教学角度出发, 探讨如何通过具体教学策略开展词语搭配教学, 使学习者逐步培养和建立词语搭配意识, 真正提高英语使用的准确度与自然度。

二、词语搭配研究综述

词语搭配研究由来已久, 从英国学者Palmer (1917) 到Firth (1957) , 以及Lewis (1993) 等很多学者都对词语搭配做过精辟的论述与定义。早在20世纪20年代, 英国学者Palmer (转引自赵雪琴2008) 认为, 并不是英语单词或语法使得英语很难, 英语学习过程中那些模糊的无法断定的困难大多来自于许多古怪的一起出现的词 (comings-together-ofwords) 。Firth于1957年首先提出搭配这一概念, 认为“理解一个词要看他的结伴关系”。Lewis (1993:93) 认为, “搭配是单词与其他词共现的方式”。其他一些语言学家 (Benson et al.1989;Cowie 1981) 认为搭配是“那些结构不能改变而词义非常清晰, 既不是成语 (idiom) , 也不能用一般组合规则解释的词组”。

认知语言学认为, 词语搭配是从完全自由组合 (如see a tree) 到松散搭配 (如see a film) , 中等性搭配 (如see a doctor) , 到较强搭配 (如see reason/danger/the point) , 再到完全成语 (如not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es) 的一个渐变的连续体。在这个连续体中, 单词的意义也由独立逐渐过渡到完全依赖搭配义。除了这个连续体两端的完全自由组合和完全成语外, 其他组合都可称为搭配或限制性搭配。它通常不是一个词对一个词, 而是一个词对几个词或几个词对一个词的连用关系。在这种组合关系中, 单词的独立意义是明确的, 同时受语义和习惯的制约, 又有极大的自由性和任意性, 很难预测 (Lewis 2002:10) 。

从严格意义上讲, 只有限制性搭配可称为搭配。本研究只探讨限制性搭配。这类词语搭配有三种类型:语义层面限制的搭配;统计上倾向使用的搭配和任意或约定俗成的搭配 (Carl&James 2001:152) 。

语义层面限制的搭配指语义是搭配的基础, 如prescribe基本意义为 (医生) 开 (药) ;开 (处方) , 因此, prescribe与some pills, a drug或treatment搭配, 这是语义决定的结果。又如blow有“风刮”这一义项, 那么, wind与blow搭配是语义上的必然。再如torrential与rain的搭配, shell与peanut的搭配等等。

统计上倾向使用的搭配指语料库统计数字显示的更地道、自然的搭配。如The army has suffered big losses.Big losses是正确搭配, 但heavy losses更地道、自然。

任意或约定俗成的搭配指无法从语义上进行分析的搭配, 如attempt和try是近义词, make an attempt和have a try都是地道搭配。但反过来make a try和have an attempt都不是搭配, 这里有语言习惯的问题。

尽管学界对词语搭配的界定不尽相同, 但综上所述, 搭配是指在符合语法框架下词与词之间的共现与连用, 是词的横向组合关系。

三、英语学习上的盲点与难点

(一) 缺乏词语搭配概念与意识

笔者曾在2005年对所教3个自然班的146名大一新生做过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35名同学认为, 他们对于词汇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记忆词形和基本翻译意义上, 没有任何词汇深度知识的学习;而对于词语搭配, 138名同学认为,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具体使用上, 没有词语搭配的概念与意识。本学期初, 笔者在开设的英语词语搭配与实用选修课上, 又重复了以上的调查。结果仍然有95%的同学 (这些同学来自大一到大四4个年级) 不知道什么是词语搭配, 更谈不上搭配意识。

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学生经常使用错误的搭配表达思想, 如increase the buses (应为increase the number of buses) ;make a visit (应为pay a visit) ;The situation here is a little poor. (situation不与poor搭配) ;thick tea (应为strong tea) ;a broad river (应为a wide river) ;My holiday is broken. (应为My holiday is spoiled.) 等等。

(二) 词语搭配的特性

1. 搭配中的词语保持其基本意义且词义明确的特点使其得不到学习者的重视, 更不会使他们像对待成语或词汇短语一样 (成语、词汇短语通常被当成一个词) 对待词语搭配。如, dark night, dark意为:黑的;night:夜, dark night:黑夜。因此, 学习者看不到需要特别记忆这个搭配的理由。

2. 搭配不是一个词与一个词的连用与共现, 它是几个词与一个词或一个词对几个词的连用与共现, 不固定却又受语义和语言习惯的制约。因此, 词语搭配很容易被学习者忽视, 并且常常给学习者记忆、储存、提取带来相当困难。如, reach, arrive at, come to, draw与conclusion连用都是正确搭配;又如, achieve, attain, reach, 与goal连用都是正确搭配。

3. 搭配有间隔甚至跨句。Sinclair (1991:115) 认为, “在一些情况下, 同时出现的一对或一组词没有必要相邻”。词语搭配有间隔、跨句, 甚至受整个篇章意义制约的这一特性给学习者对它们的识别和习得带来一定困难, 通常会被学习者忽视。例如:...to enhance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trading environment, enhance与environment有间隔;在He wanted the job very much, but he didn’t apply for it.中, 搭配则为跨句 (apply for与job的搭配) 。搭配词语之间有间隔、深埋在句子中的这一特点会完全被学习者所忽视, 成为学习中的盲点。

(三) 等值翻译法的影响

Sinclair (1991:113) 认为, “一个词的核心意义通常是第一次进入大多数人记忆的那个意思”。尽管学习者从理论上明白中文和英语不同, 但习得词汇时, 他们仍然采取等值翻译法, 即把一个英语单词的意义与一个汉语词的意义等同起来。而事实上, 在任何两种语言当中, 很少有一对一词汇意义的绝对相等。在学习者的脑海中, wide为“宽阔的”;broad也为“宽阔的”, 所以在表达“宽阔的河流”时, 他们会不假思索地说出a broad river, 根本不去考虑恰当不恰当、搭配不搭配问题。在英语里, a wide river是正确搭配, 而a broad river则不是正确搭配。

即使在中高级英语学习中, 这种思维定式和惯性仍在延续。等值翻译法之所以根深蒂固是因为在初学英语时, 学习者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习得词汇的。然而, 此种等值翻译法从根本上与英语语言的本质特点相违背。首先, 英语中许多词一词多义, 这意味着一个英语词可能与几个汉语词或词组对应。汪榕培和卢晓娟 (1997:135) 认为, “在英语中, 除了术语外, 单义词是很少的;多数的词都是多义词”。所以, 等值翻译法会使学习者误入歧途, 把单词的几种意义石化为某一“基本”意义, 拒绝建立词语新旧词义之间的联系, 从而很难使英语表达准确、自然。其次, 英语是世界上借词数量最庞大的语言, 特别是来自于法文和拉丁文的借词。因此, 英语同义词数目很大, 一种意义通常至少有三个同义词。如, “居住”, dwell来自于盎格鲁-撒克逊;reside来自于法语;inhabit来自于拉丁语。数量庞大的同义词也给准确使用搭配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第三, 词汇语义网络尚未建立。等值翻译法和“核心意义”在学习者记忆中的僵化必然导致搭配习得的困难。而这种僵化使学习者学到某个词汇的其他意义时, 也拒绝把这个意义与学过的词义联系在一起。学习者不知道也无意识甚至是懒于去建立一个词新旧不同义项之间的联系;在学习者心理词库里, 更不会有词汇新旧义项之间、旧词汇新词汇之间的语义网络。

(四) 文化不同, 认知不同

Lado (1957) 认为, 我们把生活经验变成语言, 并给语言加上意思, 是受了文化的约束和影响的, 而各种语言则由于文化的不同而互为区别。有的语义存在于一种语言当中, 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则不存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认知不同, 而词语搭配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息息相关。讲汉语的人对世界的认知倾向于感性和整体性, 而讲英语人的认知一般比较理性和具体。不同的认知就使得“汉语比较概括和模糊, 英语用词要精确具体得多” (蔡基刚2008:529) 。“仔细对比英汉语的词汇, 我们会发现汉语多表示种概念的词, 而英语多表示属概念的词。也就是说, 英语中的概念范畴一般来说比汉语具体” (林汝昌、李曼钰1998) 。学习者习得一个词时, 首先联想到与他本族文化相关的意义, 而很少或不能联想到与目的语文化相关的意义, 这给搭配习得带来困难。如, 汉语的“收拾”是一个表示笼统概念的词, 我们常常说“收拾草坪”、“收拾床铺”和“收拾房间”等等。但英语却需用不同词汇与之相对应:mow the lawn;make up the bed和clean up the room。因此, 汉语的“收拾”可有英语mow, clean up和make up等这些意义。Scrivener (1994:73) 认为“词汇是活在自己语言中的, 尽管词典中的词义可以介绍一个单词的一定意义, 但它不可能使我们真正了解这个词在自己语言中使用的真谛 (诀窍) ”。

四词语搭配教学探究

(一) 培养搭配意识 (Collocation Consciousnessraising)

词语搭配普遍存在于英语中, 每一个词都与其他词有语义上的或约定俗成的连用关系。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上把所有词汇的搭配都教给学生, 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词语搭配意识。

搭配意识是指对词语搭配的察觉性和敏感性。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从在大量的语料中, 特别是学习过的课文中把词语搭配这一现象提取出来, 以引起学习者的特别注意。如, 《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第一册第四课 (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 有几个典型的动词+名词的搭配:mow the lawn;weed the garden;sweep the walks;clean up the yards。教师在讲解课文时, 可把以上搭配单独挑出来, 并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大屏幕来展示, 以示强调。

2. 强调搭配的特点。搭配词语意义上的独立性、形式上有间隔甚至跨句的特点极易使学习者对搭配词语视而不见。例如, The opportunity to implement the changes with a minimum of disruption was lost as the decision was delayed repeatedly as a result of political squabbling. (Lewis 2002:14) 此句中lost与the opportunity的搭配深埋在句子中, 间隔10个词, 不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又例如, “What did you think of Lord of the Flies?”“I haven’t finished it yet.”跨句搭配finish a book被代词it和书名The Lord of Flies所掩盖。因此, 教师的提示和强调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显得特别重要。

3. 要培养学生自己逐渐注意和积累搭配的习惯。Rivers (1983) 认为, 任何人所掌握的词汇都不是教师教的, 而是学生自己积累的。陆国强 (1983) 认为有些词语的搭配不是用一定的公式所能概括的, 还需要进行有意识的收集和记录, 待材料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便能从中引出规律来。学习者一旦养成词语搭配意识并注意平时不断积累, 他们准确、自然地表达英语的能力定会不断提高。

(二) 词语搭配英汉对比的方法 (翻译的方法)

Widdowson (1979:101) 认为, “翻译可以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教学手段, 且在某种情况下的确如此, 翻译可以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上, 借用英汉对比的方法可以使搭配习得更有效。本文所讲对比的方法不是单词一对一的等值翻译法, 而是把搭配作为词块 (chunk) , 对比中英使用词汇的异同来体会两种语言词与词之间意义的不完全对等。

1. 英汉搭配对比的方法可以使学习者逐渐转变英汉词汇意义一对一对等的认知和学习习惯, 并逐步建立英汉词汇异同的认知模式。比如follow一词, 许多英语学习者仅把它定位于“跟随;紧跟”的语义上。如译“跟我学”, 学习者会脱口而出Follow me;作为“理解”这一词义, 如It’s easy to follow, 也容易被学习者接受。然而follow的另一义项“遵照、遵守 (命令) ;听从、采纳 (建议) ”就超出学习者的认知和理解。学习者不能预测“听从某人的建议”为follow somebody’s advice/suggestion, 更不会想到follow directions/instructions/orders/rules。这就需要老师把这些搭配当做语块 (一个整体) 进行中英比较, 以加深学习者的印象。正如Lewis (1993) 所言, “把词汇整合为短语、搭配等更大的语言单位, 而不是切分为孤立的词等更小的单位, 这在二语习得和使用中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再比如, 学习者学习answer这个词时, 只把它等同于汉语的“回答”。因此, 像“开门 (answer the door) ”、“接电话 (answer the telephone) ”这样的搭配需要教师特别提示、强调并进行中英对比。此外, “回击指控 (answer charges) ”、“回应批评 (answer criticisms) ”及“满足需要 (answer a need) ”这样的搭配学习者基本预测不到, 更不能生成, 因此, 教师应把它们作为语块教授给学生。

2. 中英对比的方法可以使学习者充分认识汉语用词的笼统性和英语用词的具体性、一词一物性。在汉语中, 所有带“壳”或“皮”的东西都可与“剥”字搭配, 如“剥花生”、“剥香蕉”、“剥鸡皮”等。而在英语里则不然, “剥花生”为shell the peanut;“剥香蕉”为peal the banana;“剥鸡皮”为skin the chicken, 不同的物质与不同的“剥”搭配。再比如, 汉语里可以说“新商品”、“进口商品”、“自有商品”、“二手商品”等等, “商品”可以与许多词搭配。而在英语里“新商品”为new arrival;“进口商品”为imported item;“自有商品”为private label;“二手商品”为secondhand material/goods。在英语里, “商品”与不同词搭配会有不同的表达, 如arrival, item, label, material/goods等。又比如, 汉语的“上”, 可以有“上学”、“上课”、“上路”、“上商场”等众多搭配。在英语里这些“上”要分别用不同的词来表达:go to school;attend class;star out;roam around the shops。通过英汉搭配对比, 学习者可以充分认识英语用词的精确性和具体性, 进而养成用词仔细斟酌、勤查字典的语言学习习惯, 从而使英语表达更贴近自然。

3. 语言是活在口头和笔头上的, 练习和使用是最好的积累, 否则学习者的记忆只能成为一个没有出口的词汇货仓, 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行之有效的练习, 这样可以督促学习者回忆、查找、练习和使用已学过的搭配。以下几种搭配练习可以在课堂上进行:

1) 把学生分成三到四组, 每一组给一至两个常用词, 要求每组列出它的常用搭配。每一组把他们的结果告诉老师, 老师可在黑板上列出此词的多种搭配。比如, 老师要求学生找出与high搭配的词汇, 学生一般可以说出high position, high status, high rank等, 因为在这组搭配中high就对应汉语的“高”。此外, 像high standard (高水平) , high quality (高质量) , high opinion (很高的评价) 这组搭配也不会对学习者造成很大困难。但下面一组high的搭配学生一般不能自行说出, 如high number, high proportion。因为汉语的“数目”、“量”和“比例”一般都用形容词“大”和“小”来修饰, 如“数目很大”、“大量”、“比例大”, 所以像high number/volume/proportion这样的搭配, 除非学习者曾把它们作为语块加以记忆, 否则, 学习者一般不能预测出来。其他搭配, 如high priority (最优先考虑) , high summer (仲夏) , high politics (高层次政治) , high finance (高层次金融) 等, 尽管在后两个搭配里“high”仍有“高”的意思, 但学习者一般不能产生联想。所有这些搭配都需要教师在板书或多媒体上进行总结和强调, 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进而帮助他们将各种搭配作为语块进行记忆和使用。Lewis (2002:11) 认为, “所有这些因素表明在语言学习中, 记忆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每星期坚持用十分钟做以上练习, 一学期后学生就会了解和记忆许多基本词汇的常用搭配。

2) 把阅读材料或学过课文中的典型搭配镂空, 让学习者加以选择填写, 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形式。下面一段选自《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第二册19页上的练习:

In China, for example, greater priority is given to developing skills at an early age.The Americans, on the other hand, place more emphasis on promoting creativity in young children, leaving them to pick up skills later.American parents tend to avoid rushing in to assist their children as they try to accomplish a task, thinking it better that children should learn to solve problems by themselves.Such an approach can, on occasion, be mistaken for neglecting one’s parental duties by those more used to“teaching by holding the hand.”Both approaches have their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advantages, and it may well be worthwhile to search for a superior method that would combine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把课文中的搭配变成镂空部分, 对每一个部分给出四个同义词或近义词作为选项, 指导学习者进行练习, 以加强使用。

3) 要求学习者对给出的常用搭配进行造句练习, 造句结果要有板书或多媒体展示。这种练习可帮助学习者提高搭配意识, 逐步学会仔细斟酌和判定搭配恰当与否, 最终提高搭配使用能力。

五、结语

上一篇:英语课堂合作学习下一篇:机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