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策略

2024-07-16

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策略(精选12篇)

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策略 第1篇

然而当前的状况是, 学生作文无病呻吟, 胡编乱造, 死记硬背, 极端模仿甚至抄袭原文, 导致为文失真, 为人失诚。究其原因, 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单一的、机械式的写作技巧训练, 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作为写作源泉——“生活”的深入挖掘。舍本逐末, 造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1. 素材贫乏陈旧, 缺乏新意。

学生的生活圈子小, 阅读面不广, 就只好很多材料反复用, 尤其是议论文, 论据反反复复都是那些, 如古代的司马迁、项羽, 现代的张海迪、雷锋等。

2. 语言粗糙、贫乏、稚嫩, 缺乏艺术性。

作文的语言好比人的外表一样重要, 虽然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作文不能以言判分, 但是作文的语言往往和人的第一印象一样重要。尤其是在考场作文中, 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分数的高低。

3. 审题立意不准。

面对一个话题、一段材料、一幅漫画、一个命题, 不知道如何确立主题论点, 写成作文后, 往往离题万里, 不着边际。因此, 审题要慎之又慎, 千万不可粗枝大叶, 主观臆想。审题的过程, 不仅是理解题目含义的过程, 还是确定文章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审题与构思密不可分, 审题是构思的前提和基础, 构思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审题立意这一关过好了, 文章的布局谋篇也就有底了。

4. 局限于课堂, 割裂与生活的联系。

离开了生活, 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这个简单的道理相信每位语文教师都十分清楚。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 往往对这方面落实不够。我们常把作文看作是课堂内的事, 实际上, 学生的作文应该是写实实在在的生活。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话:“过去, 让我们演一个矿工的段子, 我们要到矿山同工人们下到矿井里摸爬滚打一个月。一个月回来, 我们说的词全是工人的词, 全是生活的词。如今不同了, 头天晚上给你个本子, 第二天让你上戏, 我们哪还演得成?”艺术创作如此, 我们的作文本应该也如此。

二、应对策略

1. 拓宽知识积累的渠道,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文知识的积累不应仅仅只停留在课堂、课本。目前, 全球信息网络化, 瞬息万变, 要想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 必须在指导学生积累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上下功夫, 走出新路子。首先, 要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关注生活, 留心身边的人和事, 多看, 多思。其次, 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上网, 拓展学生视野, 共享网络资源。不要一谈上网就认为大逆不道, 要知道网络可是知识的大宝库, 既可以丰富学生生活, 为写作积淀大量素材, 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再次, 要多读, 注重情感积累。书籍能快速而直接地让我们接触到人类文化的精华部分, 是前人观察、体验、思考、总结的精华汇聚。学生只要广阅博览, 用心消化, 就可以从书本上再现自己的生活实践, 引起共鸣。书读多了, 感悟就会深, 情感就会得到陶冶, 作文素材就会得到积淀, 写出好作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 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课程标准的推陈出新, 作文教学已基本具备了较完备的内容与形式, 成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对此,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是要克服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 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二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感知生活, 积累写作素材, 激发学生乐写的情绪;三是突破作文中的思维定式, 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精神。“思维定式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 也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 限制了学生大脑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它突破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 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富有创意的观点。”因此, 教师应提倡和鼓励学生写“放胆文”“自由文”。所谓放胆, 就是打开思路, 开动脑筋, 放开手脚, 无拘无束, 插上自由想象的翅膀, 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自由文”就是结合各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引发学生的激情, 唤起写作动机, 使之如骨鲠在喉, 不吐不快, 提笔如泉涌瀑泻, 自然抒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怀, 从而为大胆写作创造机会。

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策略 第2篇

在全市“体验式作文教学”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

福建省去年高考作文给了两幅图,左边是一个圆,旁边写着“我规范,我稳定,周长短,面积大”。右边画着一个不规则多边形,旁边写着“我新颖,我多变,周长长,面积小”。有一位考生作文得了满分,题目是《8,18,28》。大体意思是这样:8岁那年,我图画不及格,老师说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你怎么全画成绿的呢?我心里不服气,因为我戴着爸爸的绿色眼镜呢。但是我听老师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一定都是真理。18岁那年,我经过高考的打磨,已经没有任何棱角,我变成了一个规范的圆。现在我28岁,我去幼儿园接我的女儿,女儿哭着跑过来说:“老师说我画的不好,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你怎么全画成黄的了,可我戴着爸爸的黄色眼镜呀。”我不禁潸然泪下,为我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读过这篇文章,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所反映的不正是我们当前作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吗?当我们批评学生作文无病呻吟的时候,当我们感叹学生的作文缺乏创意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造成这种局面,给学生思维上锁的不正是我们自己吗?

我们究竟该怎样教作文?

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一定有多种途径。体验式作文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但不管采取哪种思路和方法,都只是切入点和侧重点不同,其中所蕴含的作文教学的规律应是相通的。

一、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当写出这句话时,我突然觉得有点尴尬,试看当今世面上流行的各种中考满分作文集,有多少是真正来自生活的呢?不是屈原投江,就是荆轲刺秦王,要么就是堆砌上一些华丽的词藻,大段地引用古诗词,空发感慨和议论。为什么中学生不喜欢写生活?究其原因,是老师对作文的审美标准出现了偏差。很多老师都认为写历史人物和引用古诗词的学生,一定读了不少书,有所谓的文化底蕴,作文中显示出一定的文化色彩,应当得高分。而写生活的作文,取材往往千篇一律,要么是与同学闹别扭,要么是生病父母送自己去医院,往往缺少新意,不容易拿高分。而初中生是最善于模仿的,于是就出现了对这种所谓的“文化作文”趋之若骛的现象。殊不知,任何一种作文一旦形成模式之 1 后,就缺少生机与活力了。评委如果接连看上几百篇风格雷同的文章,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审美疲劳,也就很难给高分了。作文原本是个性化的思维产物,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将学生的写作臵于模式化的桎棝之中,势必要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作文教学也就走进了死胡同。

中国文学传统里向来主张书写生活,杜甫、白居易都堪称这方面的典范。《语文课程标准》也有“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样的表述。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体验式作文教学把观察和体验生活作为写作的起点。

生活是无限广阔的,外出旅游、上网浏览、看电视、参加各种活动、逛公园、爬山郊游等都能开拓学生的视野;生活又是琐碎的,妈妈的一句唠叨、邻居的一声问候、朋友的一个眼神、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也都会给学生带来一丝心灵的颤动。但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无话可说呢?《语文教学通讯》上曾发表过黄本荣老师的一篇文章----《作文,魂系何方》,他在文中说:“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发掘出他们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去感悟体验它们的动人之美;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做老师的没有手把手地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本领。”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可能产生出最好的作品来。”这是老舍先生的经验之谈,正如他在《想北平》中写道:“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头上看水中的小蝌蚪和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激情,一种语文的本色,是我们同学写作文的一种正常心态,考场作文也不例外。

下面这篇作文中的情节可能大多数人都遇到过:

我到学校的浴室洗澡,里面黑漆漆的,“停电了,不是灯坏啦?”没人回答,人们在脱在穿,在整理衣物,全摸着黑,我不吱声了,也摸黑脱衣服,解鞋带。“哟,怎么不开灯呀?”再后面进来一位问。没人吭声,人们都在忙着各自的事----黑着灯,得倍加小心。突然,“啪”的一声,灯亮了,晃得人眼有点儿晕眩。“你们这些人,摸着黑怎么不开灯?”刚进来的那个初二的小丫头尖着嗓子喊,原来灯并没有坏,只是一茌茬的 2 人来人去,纳闷、询问,就是没人去试一下。我想着,不禁哑然失笑。生活中不是常有类似的事吗?一次见到人们都推左边一扇门进出,便以为右边一扇锁着;不经意触到右边一扇:哟,原来它只是虚掩。

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释了一个哲理----生活中的思维定势往往使我们只能打开一扇门,而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遇。作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用各种自以为有效的作文教程去指导学生的时候,是不是也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二、感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

在写作的三个要义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表达形式中,认识水平是同学最弱的环节。现在很多老师都注重学生的阅读和积累,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也阅读了许多的时文佳作,这是非常好的。但有了积累不一定就能写出好文章,有些善于思考的学生在读过之后,从中汲取了作者的观点,提升了认识,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地上去了。但大部分学生只是在脑子里堆积了一些素材而已,只要不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这些素材只是一些死的知识。如许多学生在读了《小故事,大智慧》这套丛书之后,将里面的故事整个搬到自己的作文中,唯独没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认识。

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就要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习惯,探索深化感悟的途径,开浚思维能力的通道。也就是以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窗口,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丰富感情,深刻思想,锤炼思维和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做人的品味。这是我们作文教学应遵循的规律。例如写感恩,可以感恩自己喜欢的一部经典、感恩熟悉的大自然,感恩母亲做的布鞋,感恩父亲灯下无言的陪伴,感恩祖父那没有兑现的承诺,感恩生活给予的那根鱼刺……无论写什么都必须是你熟悉的,只有熟悉才能写的深刻。

对话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初中生人生阅历尚浅,对生活也往往缺少深刻的感悟,老师的点拨至关重要。体验式作文教学中的交流环节就是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来提升学生的认识,加深学生的感悟。当学生对父母的呵护视而不见的时候,你是否能拨动他们感动的心弦;当落叶飘零、秋虫呢喃的时候,你是否让他们意识到时光悄悄流逝,秋来春已归去;当他们吟经诵典、赏读名著时,你是否引导他们把经典当作镜子,从中照到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认识。这样的对话才是有启迪意义的对话,教师的作用也就在于此。

具体地说,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换一种角度认识事物,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有位同学 3 从吃鱼这件小事中选取一个细节:

我喜欢吃鱼,唯独不喜欢鱼刺。

热腾腾的水煮鱼用烫了金边儿的盘子盛着,悠悠地透着红辣椒的几分香甜,喷香喷香的气味扑鼻而来,早已悬在半空的筷子对准了鱼腹上白白嫩嫩的那块肉,插下去,轻轻一旋,夹起一大块儿,便往嘴里送。鱼肉刚刚碰到嘴唇----哎呀,有刺!我不得不恼怒地把鱼刺儿挑出,再一点儿一点儿吃下去,生怕被鱼刺扎疼。

从这个细节中,他对生命有了这样的感悟:

想吃鱼,就不要怕潜藏的鱼刺;爱生命,就不要怕暗藏的挫折。如果怕鱼刺,吃到的只能是鱼尾那平淡的一口;如果怕挫折,生命只能像一潭寂静的死水……

二是善于“以小见大”、“小题大做”。这次作文比赛有不少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佳作,有的通过“一杯茶的回报“表达了对外公的感激;有的借用童年的一句童谣“金钩钩,银钩钩,谁骗人,是小狗”抒发了对祖父的深切怀念;有的用书信的形式描绘了“大山妈妈”的宽容和美丽……但也有一些同学的作文内容空洞,满纸都是这样的排比句:

感恩你的父母,是他们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让你感受到阳光;感恩你的老师,是他们把你带进知识的殿堂,让你品尝学习的奥妙;感恩你的朋友,是他们让你的世界充满欢乐,让你感受到友情的美好;感恩你的对手,是他们激发你不懈的斗志,让你品尝成功的喜悦。

在生活中感恩,感恩你身边的人,因为他们让你受益终生。的确,世界上值得感恩的人太多了,如果选择一个对象具体地写岂不更好。三是通过研究性阅读,深化认识。北京高考作文命题组的组长王大绩老师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枝一叶一盆土”。这盆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积累,但是只有土没有水和肥,照样长不出枝叶开不出花。水和肥就是学生的认识和感悟。北师大附中有一个学生叫周婉琪。他痴迷海子,不仅读了海子的所有作品,了解海子的生平,连关于海子作品的赏析文章他也尽数浏览,走在路上与同学谈的是海子,晚饭桌上与父母交流的也是海子,高考前写了十几篇作文无论什么题目无一例外他写的也都是海子,海子就是他的那一盆土,就是靠的这一盆土,他在高考中作文得了满分。当然,一个学生如果能有一百盆土,当然是件好事,但是如果没有水和肥,也就是没有对生活的感悟,那即便是拥 4 有再多的土,也只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漠。

三、锤炼语言是彰显文采的最佳途径

如果说认识和感悟是作文的思想和灵魂,那么语言就是其载体。没有细腻的动作描写,朱自清就不可能将父亲的背影烙在每一位读者的心里;没有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刻画,文学画廊中也不可能留下“孔乙已”“阿Q”“奥楚蔑洛夫”等一系列典型形象。

评价作文语言的标准之一是准确,先把话说明白,把事说清楚,没有错字、病句等硬伤;

之二是恰当,语言是为主题服务的,如果游离于主题之外,即使语言再华丽,也是空洞的;

之三是具体,要“言为心声”,切忌套话连篇,无病呻吟。如许多学生在写父母时都有类似这样的话:“我应该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对我的培养,感谢他们对我的无私付出,感谢他们的一路陪伴,感谢他们的细心呵护,使得我能够顺利成长。”一看就是空话。

之四是生动,善于借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修辞一定不要滥用,有的同学一篇作文中有三四个段落都是排比句,却没有一点具体的内容。

除了让学生多写多炼外,自评自改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总是把老师拖得精疲力尽,于是有人编了这样的顺口溜“上辈不是人,这辈教语文,白天上课写笔记,晚上点灯批作文。”就连朱自清先生在回忆自己在中学教语文的经历时也感慨地说:“批改作文是一件最徒劳无功的工作。”如果我们每次作文后,都让学生从标点、错别字、病句入手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不但能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能养成学生对自己文章负责的习惯。

四、有创意的表达是写作的理想境界

创意就是与众不同,就是超越常规。目前的各种写作套路,或多或少地桎棝着学生的思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思维问题。要做到有创意最关键的就是突破思维定势,打开右边那扇虚掩的门。

一是,改变传统的就题选材的被动做法,将命题放在熟悉的生活中去表现。备考的重点不是去搜罗百科材料,而是感悟熟悉的生活。作文从命题时代到话题时代,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可以说无论什么样的话题均可以用自己熟悉的生活去表现,关 5 键是你要表现什么。真正的限制不在题目本身,而在写作人的头脑中。一根定海神针,在东海龙王殿前是权杖,在齐天大圣手中是玩具,可以做紫禁城的门闩,可以做祈年殿的梁柱,可以做电视塔的避雷针,可以做乐山大佛的挖耳勺,可以是哈里〃波特的磨棍,也未尝不可以做HB公司的广告……能不能打开联想和想象的大门,是学生能否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新与奇的关键。

二是善于开启正反两扇思维之门。正向思维就是表现传统,需要写的好,常常以情取胜,以理服人;逆向思维就是表现时尚,关键是要写的通,往往要以新致胜,以趣诱人。传统的多面向历史和现实,时尚的多面向未来和幻想。同样是“感恩母爱”,有一位同学就用童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小鹰学飞的坚难历程。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已经引起了师生的重视。但是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针对不同作文能力的学生对学生提出不同的作文要求,让学生能够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作文能力能够逐步得到提升。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到了初中,作文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有些学生乐于表达,善于习作,对于教师布置的每一项作文任务都能保质保量完成,不但如此,有些学生还善于随时记录下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在不断的自我作文训练中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有些学生对作文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他们害怕作文,甚至对于教师布置的作文都不能顺利完成,更不用说自己主动写作了。针对本班同学的不同作文能力,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既要鼓励作文能力强的学生加强作文训练,又要激发作文能力差的学生的作文兴趣,让这些学生逐步克服畏难情绪,从而喜欢上习作。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第二课堂,将作文教学渗透到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写作,还可以开展佳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从而能够掌握作文提升的途径。对于作文能力差的学生作文,教师要积极发现其闪光点,不断鼓励学生,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

二、教会學生积累,让学生从阅读中学写作

一些学生感觉到作文很难,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平时积累的语言不够,对生活也缺乏相应的观察。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还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写作,让学生大量阅读,积极展开对生活的思考。作文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对于缺乏社会经验以及生活阅历甚浅的中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生活中获取实实在在的素材。对于不知道怎么观察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富有特色的花草树木、山水景观,并引导他们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对自然万物以及生活的观察为自身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习作来也就更容易找到想要表达的东西。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学生熟读多背经典篇目,对于提高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摘抄,让学生不断汲取教材内的优秀篇目中的好词佳句以及课外名家名作中的经典句子,甚至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累名人名言、格言、典故等写作素材。学生的积累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厚度,才能下笔成文,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

三、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具体的作文指导

在语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对于不同年级段的学生的作文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年段的作文要求对学生展开作文训练,教师要结合每一个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以及每一单元的作文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让学生能够使用本单元在阅读教学中所学习到的作文方法进行作文训练,在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文能力对不同层次的要求提出不同要求的作文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文训练中提高作文能力。

总之,在初中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作文能力进行作文训练,教师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作文层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喜欢上作文,并能积极主动进行作文训练,不断提高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薛晓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8).

(作者单位 湖南省慈利县国太桥九年制学校)

初中作文教学的策略 第4篇

一、注重积累———期待学生厚积薄发

材料的积累对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作文教学的成效在课内, 功夫却在平时。一篇作文成功与否, 主要还是要看是否有真实的生活积累。那么, 学生怎样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呢?

1.利用生活资源,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学生平时要多熟悉生活, 关心生活, 才能找到作文素材。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善于观察, 勤于动笔, 每天坚持写日记, 将生活中的精彩融于笔端;同时培养学生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见解, 这样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

2.摘抄名言美句, 使语言表达得心应手

科学的摘抄是写作积累的重要方法之一,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成语、优美句段、名言警句等在摘抄之后, 还必须反复吟诵, 熟练背诵, 摘抄积累多了, 学生的习作就会变得得心应手, 写出别人心中有而笔下没有的东西。

3.加强阅读训练, 奠定写作的基础

读是写之源, 只有读得多了、记得多了, 到了要写的时候才会信手拈来, 所以教师要提倡、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培养学生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种形式阅读等良好习惯。自觉阅读指兴趣浓, 千方百计找书看;动笔墨指阅读过程中随时动笔圈、划、点、批、摘、记, 将书中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多形式如粗读、精读、略读、泛读、速读等均需掌握, 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书方式, 提高阅读效果, 积累广泛而又精要的材料。

二、仿写训练———模仿中创显奇效

中学作文教学中, 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模仿优秀篇章或精彩语段, 能使学生写有样板, 练有目的, 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1.仿其言

最初, 学生可以直接引用之前积累的语段或名句,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有了较强的语感后, 学生就会有种想要改造原来语句、用自己的语言的冲动。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蓄势, 学生会将自己积累的精彩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从而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裨益。

2.仿其法

仿其法可以仿结构安排、仿构思立意、仿写作方法。如学习《陋室铭》《爱莲说》《口技》, 可以让学生学习文中托物言志、侧面烘托等写法, 并拿身边的人和事进行练习, 提高写作水平。

3.仿其文

例如《背影》是一篇朴实感人的散文精品, 在讲授这一课后, 教师可以让同学来回忆一下父母对自己的爱, 引导同学们列举自己父母关心、呵护自己的小事例, 并试写成文;如《羚羊木雕》一文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 学完后, 可以让学生通过记叙自己和同学之间的一件事, 来表现“友情”这一主题。

这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 可使学生学会表达, 在模仿中进行创作, 进而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无疑是一个提高写作水平的良好途径。

三、鼓励评价———让学生其乐融融

评价是一把客观检测的尺子, 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杠杆。

1.善于使用激励性评语

写评语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只有多用激励性评语, 学生才会想写、乐写, 写作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学生习作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因此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作文大到全篇的审题立意、构思和过渡, 小到开头结尾, 都要写出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评语。这样, 学生不仅乐于接受, 同时也能真切地感受到作文的快乐。

2.摘抄学生习作精美语句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可以抄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摘抄下来,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微 第5篇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枫泾中学 唐彩芳

作文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作文不仅是语文知识、写作技能的综合应用,更是一个人思想、生活和文化修养的集中表现。正因为如此,作文教学的地位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也一定是举足轻重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上海市二期课改以来的语文教材中无论是初中教材还是高中教材,其写作教学方面始终是个空白,没有编写具体内容要求。因此,相比阅读教学而言,作文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坚持自行摸索,但终究难成气候,也鲜有成效。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对写作没兴趣、缺素材、文章缺少角度层次……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我在策略上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索,现在就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见解。

一、在发现与赏识中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激发起来了,学生就会乐意写作,热爱写作。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充分利用教材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相当重要的。随着教改的深入,现在的教材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受到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关注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再次创造,把阅读教学作为写作教学的重要阵地,寻找读写结合点,以读引写,让读写真正融为一体。模仿学习教材的写作风格,创造出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学了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明确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的美景。借鉴《春》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仿写一段秋天或者冬天的景色。学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故事的续写。学了《卖炭翁》这首诗,对诗歌进行改写……这样形式多样的练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一定要用赏识的眼光,降低对作文的要求,放大学生习作中的优点、长处,这一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重要。学生本来就害怕写作,如果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过高,经常批评,容易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真情的流露,只要是他们用心写的教师就应该多多地欣赏他们。对他们的文章多一些赞美和鼓励,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感,激发写作兴趣。“你写的真棒”、“你越来越进步了”、“你是未来的作家啊”、“开学到现在你的作文有了突飞猛进”……,这些鼓励的话语就像甘露时时刻刻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增强了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鼓舞了他们的干劲,使他们更加乐意写作,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在品读与赏析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字、词、句的积累,要写出好文章来,那是不可能。所以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中积累写作的素材,语文教材上的文章很多都是经典的好文章,一定要重视品读,理解掌握一些重点的字、词、句、段。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捕鸟的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里的雪地捕鸟的一系列动词: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细致地描写了雪地捕鸟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动作,准确生动而有层次的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专注和兴奋。像这种生动的语句,平时让学生多注意积累。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会贯通,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积累和源泉,写作是阅读的自然抒发,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和积累,很难写出一手好文章,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阅读各类好书来积累写作的素材。要督促学生养成摘抄赏析美文的好习惯,每天有空就摘录一些好词好句,读读背背,品读赏析,经常能写写阅读的心得体会。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开展各种各样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比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黑板报评比、编写知识小报比赛、知识竞赛以及各种主题的征文比赛等等,给他们及时地评奖、发表优秀作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使他们在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丰富的知识,积累大量的写作的素材,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三、在启发与追问中拓宽写作思路

要写好作文审题是关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看到作文题目脑子里一片空白、无话可说。教师应降低要求,先不论学生作文写的好坏与否,至少要写得出有话可说。针对学生写不出的这种现象,我觉得教会学生看到作文题目要发扬发问的精神,反复思考,多多提问。比如作文题目是“追梦路上”,启发学生思考:谁在追梦路上?我还是他?首先确立了写作的对象。什么梦?文学的梦?写作的梦?还是跳舞的梦?确定了材料的范围,是属于哪个方面的。为什么是在路上?说明这个梦还没有实现。这样通过一连串的提问,明确了写作的方向,选的材料应该是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碰到的困难、挫折或者其他的小插曲,自己是怎么样积极地去应对的,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作文也不愁写不出了。再比如“我想为你做件事” 这个作文题目,看到题目先确定这个“你”是谁?是老师?是家人?还是同学?再考虑这个“想”字,说明这件事还没做,只不过是想做。所以有的同学看到题目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匆匆忙忙就动笔写我为你做这件事的经过,显然是错的。仔细思考后不难发现这个题目的重点应该是“我为什么要为你做件事”。这样的启发追问多了,自然而然就开阔了学生写作的思路,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四、在点评和修改中提升写作水平

教师每次点评学生的作文,首先要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长处。对于明显的缺点、不足:比如中心不明确、立意不高、选材不当、重点不突出、泛泛而谈、内容缺乏真实性等等,一定要及时地指出来,让每个学生能明确自己的文章存在哪些的不足,以便好好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的反复修改、批阅是教师的教学的任务,也是师生共同提高的一次机会。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正确地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修改中吸取经验教训,扬长避短,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外教师批改作文一定要讲究时效性,要及时、尽快地批好讲评好。如果学生写的作文教师十天半个月还没有批好,那学生写了些什么很快就忘得差不多了,十天半个月后学生拿到作文可能只看一下教师的评语就扔到一边去了,教师批改的再认真,对学生也没有多大的影响,批改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一定要讲究时效性,尽快、尽早。

作文教学千头万绪,涉及到方方面面,还比如写作时间的安排问题,中考语文一共一百分钟,写作文最多五十分钟,如果写作的速度太慢,那么考试肯定要来不及,因此训练学生写作的速度同样显得尤为重要。每次作文都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当堂作文的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写作文,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学生们势必会提高写作的速度,在有限的时间里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作文。这样的训练多了,写作速度就自然没问题了。

初中作文教学策略浅谈 第6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享受习作;阅读训练;形式多样

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作文教学方式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能够行文如流水,思维活跃,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理念更新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源头活水,成为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愉悦的文字表达者。

一、重视学生享受习作的过程,淡化写作教学的工具性

毋庸置疑,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针对作文写作进行习作知识、技巧的传授,是让学生能够将作文作为工具性进行写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学会了写作的方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布局谋篇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但是如果一味强调学生习作是否运用了技巧,是否在布局谋篇上尽善尽美,而忽略了学生的作文的人文表达,忽视了作文作为学生个体体验、个性表达的精神享受的过程,忽视了学生运用作文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就容易对作文产生厌倦。

二、加强阅读训练,为学生的作文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写作作为一种智力活动,不但依赖学生自身的观察以及生活体验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文字底蕴。而阅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础,只有做好阅读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才有可能后劲十足。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每个学年段的阅读量都有一定的规定,因此,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不断接受文化熏陶,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增加知识储量,是学生能否完成优秀习作的关键。

三、形式多样,燃烧学生的写作激情

教师在作文训练中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进行写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些坡度训练,让学生的作文能力螺旋上升。如:教师安排课前三分钟演讲、班级作文大赛、班级演讲比赛,课外作文兴趣小组,创建班级文学社,办班级作文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展现自我,飞扬青春,燃烧写作激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学生喜欢又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有效的训练方式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不断地在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由篇到艺术性写作的训练中提高作文能力。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第7篇

广大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存在着无法采用正确的方法, 也不知道怎样恰当的使用范文。在作文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及效果检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惑,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广大的语文教学由于教学方法的缺失导致了作文教学的无序性。在作为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单一性, 导致了学生作文课的积极性不高, 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往往以灌输式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写作技巧, 而传授的方式缺乏对学生的了解,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中考为指挥棒, 注重学生的作文得分训练, 所以缺乏系统性的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 使得作文处于应付的阶段, 缺乏趣味性, 学生无法写出好文章。

其次,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参与程度不足, 初中生的学习任务重, 而写作较为枯燥, 很多学生对于写作存在很大的抵触心理, 写作的积极性不高。在日常的写作练习中, 写作的内容和主体都紧紧围绕着中考的题目类型加以训练, 学生由于受到了中考压力的影响, 普遍认为作文难度较大, 学生的写作方向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良好的环境的营造。学生的真情实感很难表达, 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不高。

再次,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写作教学同语文阅读和生活脱节。作文应该来源于生活, 离开了生活的写作就过于空泛。由于受到了中考,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采用机械记忆和词语句子堆砌的办法, 写出的文章与生活素材毫无关系。这与素质教育的作文教学要求是不相符的, 学生的思想情感无法得到有效的表达, 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体验生活的能力。

最后, 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评价和考核的形式过于单一, 往往由教师担任了主角,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课后作文的交流课上, 形式过于单一, 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体现出来。在对文章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受到了老师主观方面的影响, 批改的标准并不一致, 而学生之间的相互互动机会也较少, 学生对作文存在的问题缺少反思。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 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语文教师在对作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作文课有正确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 教师在上作文课时要重视写作训练的方式, 将写作教学与听说训练有机结合, 能够从这个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写作课融入到听说训练中,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比赛, 通过有趣的活动, 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参与意识, 而另一方面在讲故事等活动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其次, 枯燥的作文理论和方法的传授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善于将优秀的范文进行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作文写作, 会无形中增强学生了解相关的语文常识以及写作技巧。对优秀文章的减少会从作者的谋篇布局, 重点词句上进行分析和鉴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出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同时体悟到遣词造句的玄妙之处。因此, 在阅读课上进行作文渗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再次,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语文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抒发自己的真情是实感。鼓励学生从细节着眼,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加语文写作的素材。教师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 就不愁没有东西去写。

(二) 重视方法引导, 增加语文积累

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 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语言积累。首先, 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 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在书中陶冶性情, 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 在看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摘录精华, 通过读读写写,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摘抄过程中学生会加深对某一个词、句、段的理解。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便会不自觉的引用所摘抄的美词美句。长期下来学生的作文也就得到了提升。再次,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等形式加大练习。让学生将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感动通过文字进行表达, 引导学生及时的将自己的感悟或者是感想记录下来。最后, 教师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要善于鼓励, 对学生用的好词好句要进行表扬, 在教室建立作文园地展示区域,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在读和写中增强语文素养。

(三) 巧妙评价, 在反思中提高作文水平

广大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课堂枯燥不受重视, 因此, 将作文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条件。在语文课堂课外, 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多看书, 多练习之外, 巧妙的评价也是有效的保证。首先, 在评价的形式上可以将传统的教师的个人评价演变成学生的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自评, 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自己的作文, 引起思考作文的表达是否与自己内心的情感一致。通过互评。学生能够看到同龄学生的写作技巧, 通过读和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的修改, 通过反复的修改, 提高学生作文写作层次。

三、结语

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第8篇

一、加大学生平时的积累和阅读量

平时教学中有意识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多积累语言, 好词好句好段要会背;利用晨读或午间在黑板上抄上一两条名人名言或古诗词让学生背诵;让学生自己制作剪贴本, 看到报纸杂志上有好的文章, 剪贴下来, 以备查阅……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 使学生的作文语言在慢慢进步, 变得生动起来。读书可以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还可以积累作文素材。可是进入初中之后, 随着作业量的增加, 很多学生都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读课外书了, 怎样才能重新提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呢?如在七年级中两周让学生阅读一本名著, 并让学生写出读后感。组织学生在班级内分组交流, 根据所阅读的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 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再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 找出本组写的最好的读后感, 全组共同修改后再到班级里交流。这样学生就能听到六篇不同风格的读后感, 读完后学生再来谈谈你觉得谁的读后感写的最好, 为什么?最后选出读后感写得最好的小组, 给小组加分。这样既让学生读了书, 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且还增强了孩子们的团结意识, 这是一举多得的措施。

二、采用主题教学法在每次活动中让学生活动和提高作文能力两不误

在学生参加每项活动前,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活动后写出相关的过程和心得。例如学校近期在开展的大课间活动中要求七年级的学生在大课间中学习太极扇, 众所周知, 对于没有一点太极功底的学生们来说, 让他们练太极扇是难上加难的。为此, 让班级四个接受教练亲自指导的学生, 深入到各组当教练, 每个教练负责一个组, 在每组中先教几名接受能力较强的, 然后再让这些学生再教组内的其他学生, 就这样以点带面, 让学生一对一的教学, 没过一个星期, 全班的学生就全部学会了。然后全班进行了几次整体训练, 找专家老师来指点, 再往后就是、挤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较量, 看哪个组表演得好。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环节都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日记题目, 让他们描述学习过程及在每个环节过程的思想感悟, 待到比赛结束后让学生针对本次的太极扇比赛写一篇文章, 可以从练习的角度、比赛的角度、团结协作的角度等来写, 还可以把以前日记里面鲜活的东西直接拿来用, 这样学生有生活有经历、思想有触动, 结果有荣誉, 自然也就有东西可写了, 有话可说了。类似的活动很多, 如广播操比赛、歌咏比赛、校园舞比赛、故事会、知识竞赛等, 都能从中找出活动的主题, 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快乐成长, 并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

三、改变作文命题和写作要求的办法

在一般的作文教学中, 在写作文前是先布置写作要求、写作范围, 讲解写作手法技巧之类的, 然后学生写完作文后交上来老师批阅, 等到下次写作文的时候再发回给学生。但是这样的方法在初中阶段初始阶段是有些不完满的, 因为开始先要求, 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凝固住他们的天马行空, 最后批阅完发回给学生接着就写下一篇, 这样, 学生根本就不会看你给的什么建议, 作文有什么不足, 而只是简单的看看分数而已。起不到任何的提高作文水平的效果。

对于七年级的作文教学采取这样方法:在学生写作文前不提过多的要求, 只是给学生一个主题, 让学生自由发挥, 题目自拟, 体裁随意, 这样就给了学生极大地想象的空间,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写完作文后, 自己先来评价一下, 说说自己作文的有缺点分别是什么, 然后让同学评价, 最后再让老师批阅, 这样可以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的文章, 更全面, 更合理;下次作文写作前, 先提前把作文本发放, 让学生先看作文的评价, 找到自己的不足, 然后找出一两篇写得不错的文章在班内范读, 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文章与好文章之间的差距;听完优秀文章之后写下你这篇文章的反思, 说说你的文章毛病出在什么地方,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的话你会怎么写, 这样就让学生举一反三, 更好地把握此次作文的真谛。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策略 第9篇

一、优化写作环境,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不再“怕 ”作文

1.以身示范 ,潜移默化。 作为语文教师 ,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开始萌发出表达的欲望。同时在学生作文过程中, 教师如果能够亲自动手示范写作,将现实的生活变成优美的文字,将作品拿到班内与学生分享,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自己的作品可能水平不是很高,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你会变得很伟大,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很神奇,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喜欢甚至是崇拜你, 也许会因喜欢上你的课而喜欢上了作文。

2.开展活动,构筑平台。学生都有自我表现和被肯定的强烈愿望, 这就需要语文老师积极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如重视在班级内的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活动,优秀作文展示活动,在校报或专业报刊投稿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能大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让写得好的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而写得不太好的学生就会产生羡慕心理,同时也能找出差距,获得写作方法,从而转化为动力,激发他们的写作主动性。

二、优化写作内容,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有事可写

学生要写作, 首先要有素材, 而素材来源于生活。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无话可说,时间长了,写作就成了学生心中沉重的负担,周围的生活在他们眼前觉得很平常,没有新意,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 而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没有情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应当从生活角度考虑,不断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思索。主要方法有:引导学生参与各项课外活动,让他们把经历、感受、感悟诉诸文字,写成观察日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读报活动,“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读书读报,充实学生写作素材;举办各类征文比赛,给以奖励,激发学生勤思勤写等。

三、优化写作方法,解决写作难点,让学生会写作文

1.注重点燃 主题的思 想火花。 学生往往缺少对生活事件作理性的思考与认识, 欠缺深刻挖掘生活内涵的意识。看到作文题目, 学生脑子里充满了惶恐,思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不自信,不能积极捕捉思维的灵光,对身边发生的、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感人的生活事件无动于衷, 自然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感人的未必是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要教会学生善于从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的小事中体悟人生的哲理、生活的真谛、人性的光辉和思想的火花, 从而提升作文的精神内涵和新意。

2.注重从模 仿和借鉴 中汲取构 思方法。 大多数学生都存在“不会写”的困惑,其关键原因就是缺乏一定的构思能力。笔者认为,模仿和借鉴是消除“作文难”心理障碍的最为现实、最为便捷的有效方法之一。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认真阅读经典范文和同龄人的优秀作文,通过仔细揣摩,反复推敲把握原文作者的材料组合、文章架构和行文思路,弄懂文章的首尾呼应,过渡转折的关系,弄懂情感扬抑、线索联络的布局等,然后模仿写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必然会有所领悟,初步解决整篇构思的难点。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拿来主义”,适当借鉴经典范文和同龄人优秀作文中的精华部分, 融合到自己的作文中,以突出“亮点”。这样坚持训练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形成自己的写作方法。当然模仿和借鉴也要注意对原文的正确领会,切忌不假深刻理解,生吞活剥。

四、优化写作形式,突出写作创意,让学生善于“包装 ”作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谈 第10篇

一、学会思考作文

思考,是一切思想的来源。作文就是要求学生有思想,有了思想,才会有真情实感的表达。黄孟轲说:“没有自己思想的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一方面是在学习和借鉴他人,另一方面,也是在重新构建自己的思维态势。这是一个将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加工和整理的过程,这是一种隐形的创造,有了这样的创造,作文已经是初具雏形,还愁学生不会写作文吗?

二、展开丰富想象

想象是指在外界刺激物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有了想象,要写的人、事、物等各种表象就会生动地聚集在大脑的屏幕上活动起来,象演电影一样,学生一下子直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状态,诉诸于文字时,文章写的更形象、具体、生动。

三、提高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作文课堂要相对的开放,不能太封闭,否则,就会拘泥学生的思维能力,降低写作的兴趣。在作文课上,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要有方方面面的了解,包括家庭环境、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才艺特长等,教师只有在全面掌握了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因材施教。

四、拓宽作文体裁

在作文教学中,体裁单一,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思维,如果老师加以指导或让学生写一些记事、状物、写人的文章(小诗),还可采用改写、续写、编写等行文方式,这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创新能力,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由于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的不同,导致了学生在作文教学课表现的不同。一些同学喜欢抒情浪漫,一些同学喜欢说理探究,一些同学喜欢平铺记实,因此,我在作文课上,一是在训练的初级阶段,一般至少有两道题目,以供选择。多样化题目,让学生们都有话说,根据学生作文上的特长,老师还可以帮助个别学生进行分析、定题,目的是让所有的同学都能找到写作文的切入口;二是当学生都有了一定语言表达基础和表达手法时,我就让他们分组来写,一般是三大组,一组一个命题题目,这样学生作文由自由走向了不自由,由不受限制走向了受限制,这样的训练,旨在让学生从自己的特长思维里走向薄弱思维,并让其得到强化与提高。一句话,我是以多样化的作文命题适应个性化的学生,然后,由个性化的学生来写作多样化的命题作文。

六、观察再现生活

“生活教育就是生活中心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就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就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就是死人。”陶行知的这一段什么是“生活教育”,强调的是生活对教育的重要性。生活是一切思想的来源,没有生活,我们鲜活的思想从哪里来?首先要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在此基础上,记叙自己的生活;其次,在记叙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提炼生活;最后,让学生达到通过叙事能反映一定的题旨,并做到主旨突出。

七、名家与名言介绍

对古今中外的文化名家,我采用“一周一讲、一讲一人”的方式,讲述他们对写作执着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坚持与捍卫,从中让学生感受作文不仅仅是一次语文活动,而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同时让学生积累名言,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之上,让他们自己作文,然后尽量发挥学生的优势,有时候,布置了散文诗类的作文,个别学生写得富有诗意,这时候我会表扬说你有泰戈尔的诗风,然后紧接着在黑板上回放泰戈尔的经典名句:“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云儿甘为一只鸟,鸟儿愿为一朵云……”

我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鼓励他们信心百倍进行写作,并在现有生活的基础上借鉴学习别人的写法,让学生重新认识作文的作用及意义,产生对作文的使命感,荣誉感,崇尚感并引导学生战胜“作文”,看重生活、看重作文,从不自觉写作进入自觉写作。对学生来说,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效率最有效的策略。

初中作文教学的模仿策略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A-0042-02

要想写好作文,积累大量的素材是关键,然而初中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或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写作素材,写作的时候只能胡编乱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利用模仿创新的方法,让学生从模仿范文的语言、结构、立意等入手,在模仿中尝试创新,解决写作难题,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一、模仿语言,精雕细琢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从蜘蛛身上,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身上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身上学会了唱歌。”由此可见,模仿在人类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从模仿语言入手,精雕细琢,这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技巧。

为了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模仿句子或片段入手,让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范文中的句子和片段,从中总结出其语言特点,然后围绕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仿写,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之后,笔者便让学生着重分析作者鲁迅描写百草园的那段文字,并从中总结其语言特点,学生们很快发现,这段文字的特点就在于作者运用了“不必……也不必”“但是”等连词来将各种不同的场景连接在了一起,起到了层层递进的效果,让人印象深刻。在学生感受到这一点之后,笔者便让学生尝试描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或事物,最好也能够利用“不必……也不必”等连词。学生们很快就投入到积极的创作之中,写出了“不必说那高大的乔木、苍翠的灌木、成片的花草,也不必说巍峨的高山、潺潺的流水,单是抬头看那片宁静的天空就有着无限的乐趣。湛蓝的天空有片片云彩,有的如同小羊,有的如同兔子,有的如同海浪……”这段描写模仿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关语段,写出了在旅途中所看见的美景。

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而这种技能与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只有不断模仿,在实践中尝试调整自己的语言,借鉴参考优秀范文,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借鉴结构,移花接木

其实很多古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尝试过模仿,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过自己曾经“窥陈篇以盗窃”,宋代大学者朱熹也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由此可见,模仿对于写好文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尝试借鉴文章的结构,通过阅读、分析范文,学习借鉴其结构,尝试创作自己从来没有写过的文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一些自己以前从未写过的文体,如新闻等,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枯燥地讲述这种文体的结构,还不如给学生一个效仿的对象,让学生可以移花接木,通过观察和分析范文的结构来总结出该文体的结构,从形似做起,渐渐地做到形神兼备,写出好文章。就以新闻为例,笔者让学生以“校园新事播报”为主题来尝试创作一篇新闻,在写作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从报刊上找一些新闻,然后重点阅读并分析,总结一篇新闻应该具备怎样的基本结构。学生很快就对新闻的基本结构有了了解,接下来就是模仿该结构进行创作了,他们有的以校园运动会为主题进行赛事报道,有的以校园中发生的好人好事为主题进行写作,文章写出来后,大家都发现,其实新闻创作也并不是那么难。

学生借鉴范文结构,能够很快地掌握新文体的创作方法,从而取得写作方面的进步。

三、参考立意,思维求异

一篇优秀的文章自然少不了一个好的立意,然而学生的见识不够广博,对于事物的理解也不够深刻,他们很难从生活事件中得到鲜明的立意。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学生如果能够从模仿入手,参考别人的立意,就容易启发思维,获得灵感,从而促使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便让学生思索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参考其立意写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创作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学生在经过小组讨论之后,从文章的句子中得到启示。文章中提到不要小看那最初小小的一步,这一步很可能是未来遥远旅程的起步,到最后回过头来看的时候,自己也会为自己走过那么多路感到震惊。学生从这段论述得到启发,想到了一个写作的话题,那就是不管遇到了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从第一步走起,这就是迈向成功最重要的一步;还有学生又从中深入下去,联想到解决任何大问题都要从解决小麻烦做起,这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要告诉我们的。他们在思索文章立意的过程中受到了启发,激发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参考范文的立意,从中获得启发,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求异,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这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促使他们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尝试创新,老调新曲

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儿童的创造性,以从事创造之工作。”由此可见,单纯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是不够的,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学生在模仿的同时以范文为镜,对照自己,吸取经验,从而借鉴创新,用老调演奏新曲,写出有创意的作品,“始于学步,终于创新”,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的同时,笔者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写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参考这篇文章来写自己身边的人,这让有的学生为难了,书中所说的“叔叔于勒”身上发生的事情是他们身边的人从来都没有发生过的,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模仿。此时笔者便让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以课文作为自己灵感的源泉,激发想象,主要观察课文是如何描写人物的,重要的是参考其方法,而不是模仿其事例,那样的话,就不是模仿,而变成抄袭了。在笔者的鼓励下,学生展开了思索,他们尝试创新,通过观察和思考写出了很多精彩的文章,例如有学生受到文章“吃牡蛎”这个细节的启发,写出了名为《我的吃货妹妹》的作文,描写了妹妹吃东西时候的馋相,写得颇为天真可爱;还有学生从一家人对待叔叔于勒的态度引发了联想,想起家中也有穷亲戚来串门,但是自己的父母却热情款待的事情,从中受到启发,将其写成了名为《家有来客》一文,写作效果也非常好。这样的写作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在模仿的同时进行创新,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创新作文指的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激发想象,抒发情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要让学生学会创新,就要让他们从模仿起步,在模仿中突破窠臼,写出有自己个性特点的作文,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模仿和创新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而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大量模仿和借鉴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才能最后破茧成蝶,突破创新,写出新意。所以,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模仿练习,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写作,提高语文素养。

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写作能力,策略

一、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常见问题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是语文教师非常关注的部分。写作能力不仅是初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而且是学生用以表达自我观点、展示个人风采的重要手段。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 (1) 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不足, 导致文章的表述简单直白, 表达方式单一, 缺乏文采, 难以提高文章的整体水平; (2) 学生们的阅读量有限, 缺乏新鲜实用的写作素材, 经常使用陈旧的素材举例, 导致文章内容空洞, 缺乏说服力; (3) 学生缺乏有效的写作训练, 在写作过程中缺乏基础的写作意识和写作技巧, 导致文章常常出现结构混乱、泛泛而谈、缺乏重点、中心不明、语无伦次的情况, 给教师的阅读和评改造成了困难, 反映了学生写作技能的不足。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 必须结合学生们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教学, 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综合上述语文作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笔者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 提出了以下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第一, 丰富语文知识积累, 增添学生的作文文采。学生们的作文之所以缺乏文采, 是因为他们的语文知识积累不足, 不能在写作中展示出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表达, 让教师觉得语句富有内涵而且语言优美。针对这个问题, 教师需要让学生们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积累并运用到写作中, 增强文章的文采。比如, 教师要让学生们养成随手记录好词好句的习惯, 时刻丰富自己的知识。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和课堂教学中时时刻刻都在教给学生们语文知识, 重点是学生们是否能够将它们有效地积累起来。例如, 教师在解读文章的时候, 一篇好文章通常会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成语、歇后语和一些名人名言。学生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学习到的新知识和优美的语句, 将它们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丰富自己的语文写作知识宝库。正所谓,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学生们只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随时摘录好的词句, 特别是成语、歇后语等, 就能够在写作中适时发挥, 展示自己丰富的知识积累, 为自己的文章增添风采。

第二,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以及拓展阅读面,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很多学生在面对开放性写作的时候会觉得无从下手, 缺乏具有说服力的案例, 只能使用老套的例子。这说明了学生们缺乏新鲜实用的写作素材, 难以通过丰富的案例素材来支撑自己的文章观点, 丰富文章的精神内涵。古人有言:“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必须引导学生们学会认真观察身边的世界, 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同时,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拓展自己的阅读面和知识面, 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提高自己的知识容量, 从生活和阅读中择取新鲜实用的素材, 增强文章的说理性和说服力。作文的宗旨是“我以我笔写我心”, 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教师引导学生们认真观察生活, 积累生活实例, 有利于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拉动与读者的距离,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推荐学生们阅读《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报刊, 甚至推荐学生们阅读一些经典名著, 使得学生们通过广泛阅读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达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 加强写作练习, 以列提纲和仿写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具体地讲, 教师可以精选不同类型的写作题目, 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 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列出写作提纲和要点, 作为写作的基础和骨干。比如:以“小悦悦事件”为切入点, 写一篇800字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列出写作提纲, 首先是规定文章的体裁, 以议论文为例, 先提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然后引入“小悦悦事件”的背景、“小悦悦事件”发生的原因, 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倡议。这样学生就把文章分成了几个主要部分, 使得文章主题突出, 层次分明。教师通过列提纲的方式, 能够训练学生的写作意识, 让他们明确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各部分的内容分布, 最后达到中心明确、说理清晰的效果。另外,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仿写练习, 完善学生的写作技能。比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仿照《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 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或者是仿照朱自清描写的父亲的背影, 写一篇有关亲情的记叙文, 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感情。仿写练习能够让学生们参照优秀的作品, 增强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

三、总结

写作能力是初中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 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 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学生的写作弱项为切入点, 通过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来增添学生的作文文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以及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加强写作练习, 以列提纲和仿写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引入新型的教学方式, 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切实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冯泽毛.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S1:272.

上一篇:美术之美下一篇:新型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