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结合范文

2024-06-30

合理结合范文(精选11篇)

合理结合 第1篇

1 研究资料

1.1 资料来源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及2012年1月所有门诊处方进行监测并统计分析。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PASS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可对医师所有的处方医嘱进行实时监测, 根据不合理用药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关注程度以不同颜色的警示灯标识的方式显示在每一条医嘱的前端。警示灯按不同的警告等级分为黑色、红色、橙色和黄色:黑灯:绝对禁忌、错误或致死性危害, 严重关注, 指该条医嘱中的药物使用方式在医学理论上是被禁止的, 如果使用将可能发生致死性或严重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事件;红灯:慎用或较严重危害, 高度关注, 指该条医嘱中的药物使用方式在医学理论上是不被推荐或需谨慎使用的, 如果使用则可能发生较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橙灯:慎用或有一定危害, 较高度关注, 指该条医嘱中的药物使用需谨慎, 若应用则可能发生一定危害, 造成比较多见的药物不良事件, 但程度低于红色警示灯;黄灯:危害较低或尚不明确, 适度关注, 指该条医嘱中的药物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不良事件, 但可能性相对较小且严重程度较低。

通过PASS系统对处方进行监测, 对黑、红、橙灯的发生情况, 包括药物相互作用、过敏史审查、儿童用药警告、重复治疗、重复成分、副作用、国内注射剂体外配伍、药品剂量审查、给药途径监测等方面进行调查, 对黑灯和红灯医嘱进行重点统计,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2.1 不合理用药医嘱统计 (如表1、表2、表3)

2.2 不合理用药分析 (如表4、表5)

3 讨论

3.1 PASS系统有助于合理用药

随着新药的不断推出, 药品种类不断增加, 为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更好更多的选择。根据病情合理联合用药能够增强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而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则可能产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 造成医药资源浪费甚至引发严重的药源性疾病。有研究显示药物相互作用由于比较隐蔽, 容易被忽视。因而是当前不合理用药中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 当前新药层出不穷,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不断被研究和发现, 医生和药师不可能完全掌握如此巨量的药物信息, 也难以随时查阅文献。PASS系统提供了内容详尽的用药指南及实时实现处方审查、监测医嘱自动化的功能。从本院的监测情况, 可以看出PASS系统确实能够对处方中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进行及时的监测和审查, 并提示医师对其进行修改, 可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帮助医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以往药师通过手工查询医嘱的方法监测临床用药, 既繁琐又容易出错。现在利用PASS实时监测, 为临床药师提高药学服务水平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3.2 PASS系统的不足

PASS在监测时是以某个病人的所有医嘱为一个单位进行审核的, 但却未考虑用药时间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致使出现错误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 PASS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高, 只对联合用药中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给予提示, 并不考虑药物的实际用途, 致使出现错误检测结果。例如PASS软件提示的肝素与阿司匹林合用可能会增加出血倾向或使出血时间延长, 出现警示为红色配伍禁忌。但临床使用肝素注射液是用于病人输液完毕留置针封管抗凝, 并未全身用药;其用量极小, 不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而系统却频频提示。其次PASS系统对病人个体差异考虑不足, 未能完全做到个体化用药监测, 如药物相互作用警示为红色灯的10%氯化钾注射液和螺内酯片, 系统提示两者联用可能引起高钾血症, 并可伴有心律不齐或心跳骤停。对于普通患者给予警示是正确的, 但该患者为血钾过低, 临床确实需要二者联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时PASS软件的红色警示是不合理的。以上药品在不同监测类型问题医嘱的数量均较大, 这些错误警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生对审查结果的接受程度。尽管PASS系统审查出大量问题医嘱, 但有相当数量的低水平警示甚至错误警示, 过多的低水平警示可能使医生产生“警示疲劳”, 而忽视一部分重要警示。PASS系统的某些提示与实际情况不符, 因此本系统合理性和实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且一部分药品说明书资料不全、新药资料更新滞后等。

总之PASS系统的应用为监督并纠正临床科室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提供了新途径, 有助于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和药师更好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 此系统的应用减少了医生选药用药的随意性及不良习惯, 避免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PASS) 促进我院合理化用药。方法:利用PASS系统随机抽查我院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处方, 以黑色和红色医嘱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问题处方主要在剂量审查方面、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和重复治疗方面。结论:PASS系统可有效的监测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 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PASS系统尚存在一定局限性, 有待进一步升级。

关键词: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合理用药,评价

参考文献

[1]唐镜波编著.新编268种注射液理化与治疗学配伍检索表.第4版.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23.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张策, 范青, 李雪PASS系统对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的监测与分析[J]中国药房, 2008, 19 (4) ::313.

合理结合 第2篇

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多媒体技术是运用多种现代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再现,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它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

那么,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教师成为多媒体教学真正的主人,让幼儿真正成为参与活动的主体?

一、学习、使用、制作课件。

如何让一线教师成为多媒体的真正主人,教师不但要会使用多媒体课件,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不断地提高制作水平。

第一、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制作课件。

我们在初步学习制作简单课件的时候,遵循了一个原则:激发学习兴趣,孩子喜欢。如何让孩子既喜欢又能学到知识?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好模仿,喜欢成人的鼓励。针对这一点我们明确了孩子的喜好。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我们注意在色彩、声音、动画方面来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如小班活动《我的身体》中,教师制作了PPT课件,在出示身体部位的同时配以好听的音乐,还相应的配上同步的儿歌,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很快乐的就能正确的指认自己的身体部位,明白自己的结构是什么构成的。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活动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也应思考:是否需要使用多媒体课件、选择什么样的多媒体课件才是适宜的,从而做到心中有数。使用多媒体教学要注重适宜性。在选择课件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内容,只有内容适合幼儿,能引起幼儿兴趣,而且所选择的内容是适合用计算机多媒体方式表现。

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合理结合探析 第3篇

关键词:任务教学;初中英语;合理结合;探析

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素质教学的大规模推进,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便出现了一定的不适现象,同时传统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也难以在教学中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然而初中英语教学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又具备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出合理的教学方式十分必要,基于此,文章围绕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合理结合为中心,分三个部分展开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合理结合途径的理论参考。

一、任务教学的含义

任务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形式是教师在教学中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的任务,进而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在完成任务的实践中,进行知识的再运用和增加,即在“做”中学习、在“用”中学习。任务教学的核心是“任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其理念是在不停地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制定出各种可操作性和有针对性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进而在完成中实现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目的。

二、初中英语和任务教学之间存在的矛盾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教学的实施,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已经转变成为提升学生实际的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在任务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严格地按照教师安排的任务来进行英语学习,通常而言,教师会先让学生听录音,进行单词的学习,再进行文章的解读,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单词的记忆和文章重点段落的记忆。在任务教学的模式下,学生很听教师的话,但是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积极性也不高,属于完全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被动的学习,这和素质教学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相悖的。素质教学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同时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主动学习。从以上观察中发现初中英语和任务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三、初中英语和任务教学之间的有效整合

1.精心设置教学任务

在素质教学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任务制定时,需要摒弃传统的思想,转变教学方式,在其任务制定上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不能过于单一枯燥。例如:在任务安排上,可以增加更多的小组谈论和组间竞争的方式,如记忆单词就可以要求小组之间进行组员间的互查,并且定期地举办小组之间的单词记忆大赛,增加学生对于单词记忆的积极性。

2.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在任务教学模式中最大的缺点便是教学气氛过于压抑,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任务教学时,必须通过措施实现课堂任务教学,教学气氛愉悦、轻松。例如:在“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为小组模式,让学生之间互问今天的天气,进而拉近了教学和生活的距离,增加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进而形成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以生活为背景,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安排,相比传统的直接让学生记忆句式,其教学效果更佳。

3.合理充分利用任务教学进行指导

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任务设置来引导学生学习而不再是传统的主导学生学习,进而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set?”一课的教学中,教学任务可以使学生观看动物的画面和录像,在动物出现时问学生“What kind of animal do you like best?”“Why do you like the animal?”让学生试着进行用英语表达,进而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升英语的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现阶段随着我国素质教学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和任务教学模式不适应时代需要,因此必须给予解决。在素质教学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给予解决,进过文章分析可以精心地进行教学任务的设置、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合理充分地利用任务教学进行指导等方式是初中英语和任务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值得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于宏丽.立足网络环境发展任务教学: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初中英语任务教学推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4):67-68.

[2]陈晓辉.浅谈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的结合形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88.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第4篇

关键词:直译,意译,直译的好处,合理结合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能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翻译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奈达还主张翻译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还应包括语言形式。译者不能随意增加原作没有的思想,更不能随意地删减原作的思想。

1. 直译及直译的好处

1.1 直译

直译:指的是在语言条件许可下,在译文中不仅传达原文的内容,还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修辞风格及组句形式。

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Who knows that every grain in the bowl,is the fruit of so much pain and toil.

例: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译文:He is like a new born calf which is not afraid of a tiger.

直译出现于五四运动时期,它强调必须忠实于原文,这样,翻译才能实现“达”和“雅”。直译并不是机械地逐字翻译。由于英文和中文有着不同的结构,所以不可能都进行逐字翻译。直译就是既要全面准确地阐明原作的含义,又无任何失真或随意增加或删除原作的思想,同时还要保持原有的风格。有时甚至连原来的情绪或情感,比如愤怒或窘迫,挖苦或讽刺,喜悦或幸福都不应忽视。

傅斯年、郑振铎都主张直译。在近现代中国翻译史上,直译是压倒一切的准则。鲁迅和其弟周作人的作品《域外小说集》被视为直译的代表。

1.2 直译的好处

大凡一种语言表达一种思想,常常采用某种比喻或其他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并富于感染力。直译保存了原作手法,因而能达到与原文近似的语言效果,更好地传达原作的“异域风味”。意译只把大意表达出来,原文生动形象的比喻没有了,效果不免大为逊色。

例:For my father knew and I know that if you only dig enough a pasture can be made here.

直译:因为我父亲知道,我也知道,只要挖到一定程度,早晚总可以在这里辟出个牧场的。

意译:因为我父亲知道,我也知道,功到自然成。

例:For Kino and Juana this was the morning of mornings of their lives,comparable only to the day when the baby had been born.

直译:在基诺和胡安娜看来,这是他们一生中最了不起的早晨,只有宝宝出生的那一天,才可以与之媲美。

意译:基诺和胡安娜认为,这一天非常重要。

直译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同时,也有助于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使西方人了解中国。通过直译,读者更容易了解原作的思想和风格。

2. 意译及意译的优势

2.1 意译

意译:是指原文的有些内容与形式不宜用汉语直接表达,而是经过解析后以另外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更着重于意思的翻译,而不拘泥于表面文字。

例:一石双鸟: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中文有“一箭双雕”

例:化剑为犁:Turn swords into ploughs.

中文中有“化干戈为玉帛”

意译则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需过分注重细节,但要求译文自然流畅。在翻译时,如果不能直接采用原作的结构和表达形式,我们必须根据表达形式和特点改变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来传达原作的内涵。由于原语和译语在语序、语法、变化形式和修辞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我们只能用适当的方式来传达原作的意思和再现原作的效果。

2.2 意译的优势

在翻译过程中,有些句子TL与SL的表达形式相差甚远,SL所用的比喻手法不符合TL语言习惯。这时若采用直译,保存了原文手法,但效果反而不好:或译文不易为读者所接受,或寓意不明,甚至不知所云这时,只能采用意译。另外,有的句子直译出来读者也可以看懂,因原文寓意较深,表达的不光是字面意义,不如用意译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文学著作,因为语言基础发生变化,所以大部分文学著作都要求采用意译。

例:My rest might have been blissful enough,only a sad heart broke it.It plained of its gaping wounds,its inward bleeding,its riven chords.It trembled for Mr·Rochester and his doom;it bemoaned him with bitter pity;it demanded him with ceaseless longing;and,impotent as a bird with both wings broken,it still quivered its shattered pinions in vain attempts to seek him.

直译:我的休息原来可以十分安乐,只是一颗悲伤的心破坏了它。由于张开的伤口、内出血和绷断的弦线,心在怨诉。心为罗切斯特先生和他的命运发抖;它怀着强烈的怜悯为他悲叹;它怀着无休止的渴望要求他;尽管像折断双翼的鸟儿般无能为力,这还是抖动破残的翅膀,作徒然的尝试,去寻找他。

意译:我本来可以休息得十分安详自在,只是一颗悲伤的心把它给搅了。由于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我的心在衣诉。我的心为罗切斯特先生,为他的厄运颤抖;怀着强烈的怜悯为他悲叹;怀着无休无止的渴望要求知道他的情况。我的心,好像折断了双翅的小鸟,已经无能为力,但还在拍打着残翅,为了寻找他去作徒劳的尝试。

3. 直译与意译的结合

原文Cause things are gonna change so fast,All the white horses are still in bed(go ahead),I tell you that I'll always want you near,You say that things change,my dear?

译文一:因为,事物变化的很快,但所有的白马依然躺在床上,我说:“我希望你一直呆在我身旁。

译文二:周遭如白驹过隙,变化太快;冬天还没有到来,我想说,请守候在我身旁;你却说,亲爱的,万事皆无常。

在原语和译语之间仍存在着内容和形式一致的可能性,这是直译存在的依据和理由。相反,由于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那么原语和译语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必然存在许多区别,这是意译存在的依据和理由。

直译和意译没有绝对的界限,一般英翻汉的做法是:先直译,如果译文通顺,且符合汉语习惯就可以直译;反之,如果直译的汉语译文没有逻辑,甚至是荒谬的,则需要意译,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用适当的汉语,自由灵活的把意思传达出来。汉翻英亦是如此。

在任何翻译中,几乎都要用到直译和意译。我们很难想象,没有其中任何一种翻译方法的译品会是什么样的。因此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把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也就是找到一种平衡。这也是翻译的艺术和趣味所在。

由此可见,直译和意译各有所长,可以直译就直译,不可以直译就采用意译,甚至双管齐下,两者兼施,才能兼顾到译文的表层结构和原文的深层意思。

4. 小结

直译和意译作为两种最基本的翻译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翻译目的、读者类型、文本性质和作者意图等,因而各有其优势和价值,但同时也都有其局限性和问题。

直译和意译并非互相排斥,非彼即此,而是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直译和意译往往并没有清楚截然的界限,自觉的译者应该考虑各种变量因素,找到直译和意译的平衡点,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建中.文化与翻泽[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3]刘宓庆.文体与翻泽[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4]吕瑞昌.汉英翻泽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5]黄天源.直译和意译新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

合理结合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教学法;结合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将任务教学法合理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组织英语课堂教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一、任务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教学也被通俗地称为“任务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任务教学法是将课堂教学以任务的形式展开。明确每一节课的任务,设计实用性较强的内容,使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任务教学法在语言,尤其是外语教学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

二、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之间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逐渐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任务教学法成为实现该目标的主要教学模式,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多方面发展的思路。

初中生具有特殊的心理和情感变化,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感知,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意思。这样的教学过程看似完美,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热情以及求知欲。语言的学习要求在教学形式上必须足够积极和精彩,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任务教学法花费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却很难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教学知识。现阶段,大多数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教学法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逐渐进入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教学怪圈,其教学效率很难提高。

三、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法合理结合的具体措施

面对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克服任务教学法的缺点,将任务教学法与初中英语教学合理结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具体的措施。

1.提高英语课堂的互动性

具有较强互动性的英语教学课堂是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摒弃传统的灌注式教学,积极与学生互动,营造互动性较强的课堂氛围。另外,要使任务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What Should I Do?时,教师可以根据标题的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其他学生给予建议。在这样的过程中,运用“what should I do”的句型来组织活动。通过这样的问答任务模式,不仅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英语教学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营造互动性较高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开展任务教学的关键,可以有效达到锻炼英语能力的目标。

2.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

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合理结合,要求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任务教学法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因此,具体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习情况,适当地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动脑,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中,教师在教学学科词汇的过程中,可以制作学科的教学图片,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该学科的名称,并启发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可以简单地阐述喜欢的原因。另外,还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来交流、完成整个课堂教学的任务。

3.以具体的任务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英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的方法,将学习的内容以任务的形式事先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其英语综合能力,也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学习方法,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另外,以具体的任务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英语,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一篇文章,教师可以针对文章提出相应的问题,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并适当地点评,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的结合,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营造互动性强的课堂氛围,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大力推动初中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宋苗苗.基于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J].校园英语,2015(10):111.

[2]陈丽燕.论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的合理结合[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02):176.

[3]黄鸿英.探讨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的合理结合[J].新课程学习:中,2014(06):26.

合理结合 第6篇

一、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安排的合理

教学者在进行课堂的教学安排时,必须极大的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主动性,并通过这种引导教学,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主动能力,将被动的学习获取知识转化为有能力学好知识,对此教学者的教学方法必须从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能力,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环节,了解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这样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的完善教学模式。其中通过做决定任务的教学,这种任务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协商讨论后做出选择,并达成意见的一致。

二、观点交换型的教学对策

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多元化、多样性且丰富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集中力,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任务都要进行联系度十分紧密的方式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对于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英语教学的内容本身就是以知识技能、顺序、结构以及学生的基本能力作为基础性的特点而安排课程目标,过去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只是停留在对英语基本的听、说、读、写进行单纯的学习。对于观点交换型的教学, 需要学生之间共同参与到讨论互动过程中,并相互交换意见,可以各抒己见并不拘于统一的意见,在关于why do you like koalas?中的内容学习中,教学者可以通过对全班学生进行小组分配,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以下问题:(1)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2)why do you like this animal?(3)wher do they live and what they like to eat?(4)Do you have other interests in different kind of animals?(5)How do you make friends with this yourfavorite animals?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进行观点的交换。这种任务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以及语言表达整合能力的综合运用。因此,在当下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必须讲究一定的教学方法来结合知识面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语法等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讲解沟通,相互沟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创造性学习任务的教学策略

关于创造性教学通畅被称为“项目”,这种任务教学需要学生组成两人一组或者多人一组的合作学习形式,包括对列表或者是顺序、分类以及对比问题的任务,并通过学生在课外的辅助学习配合完成。这种方式能够通过教学者创造性的学习任务教学将课堂内外有效的把学生的知识整合运用起来,并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灵活的掌握运用能力。例如在初中英语课本中关于《How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s?》有一个部分是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own emotion?同学可以分成两人一组进行讨论, 得出同学A认为:we can take a walk when we are not happy.同学B认为:we can choose to have a long travelling outside of the city,and cleaning the dark days.同学C表达we can choose to talk to our relatives and dear friends,and look for the sunshine days we can face.然后老师对于学生的自由创意回答进行简要的点评并可以通过延伸同学的这些讨论的结果进行课后的整理,比如How to solve the difficult things when we have a problem of study?通过这种激发学生各自的想象力对问题进行回答,教学者并将问题设置成为比较具有创造特点的任务教学方式来进行引导,能够一方面开发学生在初中这个黄金学习阶段的智力脑力,同时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这种创造型的学习任务的互动讨论打开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激情,并充分通过这种讨论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短语以及句型的灵活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一种“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中的普遍推广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种任务式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着重培养和引导,但目前由于过于长时间的课堂任务型教学内容却让学生逐步对学习的兴趣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因此必须将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合理并科学的结合起来,教学者通过对学生英语知识的深入了解和互动学习,掌握学生对英语各个部分的掌握情况,综合运用任务教学才能促进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任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达到知识的学习收获,从而激发学生初中阶段能将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起来,并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在英语中关于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所以这种任务教学的安排并不是简单而重复的对英语学习的内容进行单一性的练习。通过这种任务教学与英语学科的结合,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的,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合理结合 第7篇

一、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合理结合的构想

英语作为一门引入学科,首先我们没有传统的文化背景,其次我们没有优势的语言环境。所有的教学都是靠书本和教师的传授。在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中无外乎听、说、读、写、背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单向机械灌输,学生被动复述。在这个并不存在先天优势的学科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合我们对英语的学习。所以我们必须要寻找更好的方式去攻克它,任务教学恰恰可以完成这个任务。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枯燥和对知识的生疏去排斥它,而任务教学却可以让学生主动去了解、接受这门学科。小学生能力有限,很多涉及的英语技能不容易掌握。高中生的学习方式基本定型想改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课业比较紧张突然转换教学方式并不合适。而初中这个阶段不但可以掌控部分英语技能,而且处于可塑期课业量不算大。所以这个时期引进任务教学更适合。任务教学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查找了解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对知识记忆更扎实,同时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成果会让学生更加珍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合理结合将极大改善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弊端,提高初中生英语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二、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合理结合的优势

1.把生硬的课堂知识变成趣味教学。英语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需要语言环境的练习和实际的应用,任务教学模式刚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际应用机会。通过任务教学把课堂上生硬的知识变成现实中灵活的实践经验,使英语的学习更生动有趣味。这也迎合了初中生的好奇爱探索的生理特点,更好的发挥出学生的潜能。

2.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任务教学主要是学生自己实践、学习。让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地位转化成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自己掌控学习节奏从而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倾听者,所以学生自己成为主人翁,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更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的合理结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初中英语与任务教学的发展,很多问题也凸现出来。

1.老师任务布置不合理。老师任务布置过难,学生无法完成使学生自信心受挫,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导致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老师任务布置过简单,学生任务完成过于容易,导致学生轻视这门课程,自信心膨胀,最后仍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2.学生对任务教学只喜欢观望不能投入。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发育阶段,他们的好奇心仍处于非常强烈的阶段而且自控能力不强,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但仅限于观望不能很好的参与进去。任务教学作为新鲜事物引进,初中生们会非常兴奋的参加,但是更多的是出于好奇,而不会懂得任务教学的真谛,所以大多做的是表面功夫,而忽略了任务教学的真正目的,从而使任务教学变成空谈。

3.师生只追求形式忽视了本质。教师在精心设计任务时,更要注重的任务能让学生学到什么,而不是让任务表面看起来华丽、热闹、吸引人而实质上是华而不实的作秀。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不是为了夸张的表现自己,而是真正的从完成任务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和能力。这才是任务教学的本来目的。

4.任务教学的互动、展示环节比较多使教学实践缩短。任务教学比传统教学更生动,但是耗费的时间也会更多。不能让每个同学都充分的展示自己。教师把握不好时间和节奏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

四、对于初中英语和任务教学结合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1.教师合理布置任务。教师布置任务一定要因人而异,合理分配。在形式上要尽量设计的生动、精彩让学生热衷参与其中。让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提高了综合能力,并建立起对英语的热爱。

2.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投入到任务教学。教师要有效的引导学生投入到任务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任务教学除了形式新颖,更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课程。让学生在适应新教学方式的同时更多的参与其中,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3.课程形式不仅要有精彩的外表更要有丰富的内涵。内容精彩固然会让课程生动、精彩,学生感兴趣,但教师在追求内容精彩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内容能否让学生学到知识,教师要时刻清醒的意识到教学的目的,不能本末倒置。

4.教师要严格掌控教学时间。在任务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要合理分配任务更要有随机应变的教学能力,严格掌控时间和上课节奏,做到课堂生动充实并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

总结:初中英语在英语学习阶段是比较关键的时期,所以我们一定要帮助学生把握住这个黄金点。任务教学中虽然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起辅助作用。但是教师的作用仍是学生和任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桥梁。所以虽然任务教学给初中英语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任务教育毕竟还在探索阶段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足并想办法去改善。初中英语教学和任务教育合理的结合会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一次学习和教学上的飞跃。所以我们教师要更好的发挥初中英语和任务教学结合的优势,为初中生英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初中英语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基础英语向成熟化英语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英语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好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任务教学方式的出现为初中英语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新教学方式的出现总会伴随教学改革带来的弊端。本文将就任务教学对初中英语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合理结合 第8篇

一、中职英语教与学的特点

中职英语教学有别于中学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 原因是它既不像中学英语教学有高考的压力, 又不像大学英语教学有过级考试的负担,而是以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 新教学大纲突出了对学生听、说和写作能力的要求,考核方式也从原来单一的笔试转变为听、说、读、写多形式的综合性考核。 其具有教学任务重、周期短、实效性强的特点。 而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低,学习目的性不强、压力不大、方向不明确积极性不高,这些都给中职英语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努力提高实际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三, 教师还要不断启迪和更新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的思维方式,提高语言的综合性运用和应试能力。 鉴于以上特点,中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掌握好尺度,循序渐进,若标准过高、急于求成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轻描淡写、敷衍了事会使学生感到学习乏味;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凡此种种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对英语学习丧失信心,甚至放弃学习。 所以,把握中职英语教与学的特点是教好中职英语的关键,而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巧用教科书则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使用教科书的误区

刚走上中职英语教学工作岗位的教师或超负荷授课的教师及对自己缺乏自信的教师,有时会掉进“教科书的陷阱”,误入歧途。 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照本宣科与死记硬背误区。再好的教科书也不能代替教师,因为它不会说、不会听、不会改错,更不会鼓励学生。 不管这本教材编写组织得多么好, 一切教学指导必须来源于教师而有些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始终充当着教科书宣读者的角色。 他们总是以 “Good morning.every—one.Ope your books to page26.”开始他们的讲课 ,整堂课的时间都花在读课文和做练习上。 教师和学生完全依赖教科书进行死记硬背式的教与学, 双方都变成了书面文字及印刷品的奴隶。 教师只是在念,而学生只是在听或学着念,根本不能掌握语言的真谛。

(2)“哑巴口语”与“聋子听力”误区。许多中职学生,包括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听、说的困难,原因是他们在学习时违背了语言的规律,总是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读英语、看英语、背英语上。 他们把英语当成一门考试课程而不是语言技能, 这很大程度上与机械地依赖教科书有关,他们所谓的“说”就是朗读, 一旦脱离了教材,即使能“说”出来,也多是“中国式”英语,即汉语思维与英语单词“二合一”。 读英语是一回事,说英语又是另一回事,听力辨音能力很低,会看不会读,能看懂却听不懂,更谈不上听力理解。

三、合理使用教科书的几点体会

本人经过近二十年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践, 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得到了改观,学生的英语技能得到了提高。 具体的体会是:

(1)创造性地灵活使用教科书。首先,通过单人、双人或多个学生进行口语或书面练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 新句型结构和词汇的学习应摆脱课本的束缚,围绕教材要点,合上书做足够的听说练习,并达到一定的巩固程度后,再让学生开书自读、跟读或正音,认知学习的书面教材。 第三,利用课本使学生自觉思考、回忆,将初步掌握的东西条理化,进而加深理解。 第四,利用对话中熟悉的句子说明句型结构,并在黑板上写下替换词表,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所学的内容。 第五,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各种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检测、运用所学过的语言材料,加深理解,提高技能。

(2)注重听、说、读、写协调性全面发展。听、说如果不能很好地配合读、写,将失去带有规律性的先导作用,失去在读、写时将听、说中所学的东西加以条理化与系统化的机会;而读、写反过来又加强了听、说,为听、说提供词句的材料。 教师要将教科书中听、说训练的内容贯穿起来,使学生学会怎样将单个的句子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他们领会文字的构思, 掌握文字的写作手法,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听、说、 读、写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注重协调性全面发展。 要努力使“英语的哑巴”会说话,“英语的聋子”能听懂,“英语的文盲” 会写作。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合理、灵活地使用教科书,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摘要:好的教科书既能理顺教学思路、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又能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知识的积累起到良好的作用。中职英语教师只有结合中职英语教与学的特点,合理、高效、灵活地使用教科书,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合理结合 第9篇

1 HSE管理方案建设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 在石油的勘探开发过程以及炼油化工过程中存在很很多潜在的危险因素: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污染环境等潜在危险因素, 因此客观而言,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做到规范管理, 严格操作, 将这些风险扼杀在摇篮里。目前, 国际上一些大型的石油龙头企业, 都会严格按照《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ISO/CD14690) 的要求, 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HSE管理方案。首先, 它依托过程管理的原则, 逐级对HSE风险进行监控, 通过一个闭环系统的方案执行, 避免风险隐患从源头显现, 促使HSE绩效逐步提升。其次, 依据先进的理念, 保护自然环境, 节约资源, 加大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 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从而让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更加强大。最后, 目前国际石油公司之间的竞争方向发生了变化, 以往仅仅参考资本、技术的竞争模式已被淘汰, 转而被涵盖HSE管理方案体系的多元化竞争要素所代替。由此可见, HSE管理方案在整个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之所在。因此, 要想进军国际石油市场, 并且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谋其企业的更大发展空间, 相关石油企业亟待建立起一套与国际接轨、科学有效的HSE管理体系。

2 HSE管理方案在境外石油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HSE管理意识较差

任何一套挂历体系的构建, 其终极目的是要贯彻落实在实际执行当中, 但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分析, 一方面受国内多年安全管理体制的陈旧, 在与工党中形成了一种根据经验办事的风潮思想, 对于HSE管理方案的价值所在没有很深的认识;另一方面, HSE管理方案的执行贯彻力度不彻底, 往往存在文件要求是一套方案, 而实际操作又是另外一套方案。鉴于以上两方面的缘由, 辅以和外国公司员工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相比较, 国内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等显得略为薄弱。

2.2 HSE管理方案的执行贯彻不到位

从国内很多企业身上可以看到, 他们在制定相关体系时大费周折, 甚至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来制定相关体系, HSE管理方案的制定也不例外。体系制定结束之后, 相关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体系要去贯彻, 仅仅把它作为一本资料、或者一个项目的招投标中标工具。这样操作的结果无疑是流于形式, 对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中占有一席地位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2.3 对于HSE管理方案的执行不全面

HSE管理体系涉及健康、安全、环境三方面的内容, 但对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大部分企业都把侧重点放在了安全方面, 对于健康和环境的重视度还没有上升到一个高度。这与国内的施工环境有关, 因为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把安全生产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 自然而然其他因素的重视度得以降低。但是在国外, 环境、健康与安全处于并列的位置, 同等重要。

2.4 重视生产实践, 轻视文档记录

在境外施工要严格做到三个标准化, 即现场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和记录标准化。但是在国内, 我们可以看到, 很多企业单位对于现场和作业的标准化做的很到位, 但是对于工作记录则显得不够重视。一旦出现问题是股, 不能提出有力的书面证据。

3 如何加强HSE管理方案在境外石油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3.1 加强HSE管理的意识

其一, 各级管理人员自身要从思想上重视对于HSE体系的管理工作, 为公司其他的员工树立思想上的榜样;其二, 重视HSE的文化建设。要切实将公司的经济效益、施工质量、整体服务与HSE的文化理念相结合, 以此加强员工自愿自觉遵循HSE管理体系的意识,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3.2 加强落实环境保护政策

现如今, 全世界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因此国内的石油施工团队在现场作业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当地的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如若违背当地的环境保护政策, 将会失去投标的机会, 失去信誉, 失去市场, 在境外的石油工程施工队伍中无立足之地。因此, 要加强落实环境保护政策。第一, 严格遵守当地的环境保护政策;第二, 施工队伍自身保持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第三, 根据甲方的意见要求做好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

3.3 加强员工对于HSE方案的培训

培训的员工包括施工队伍自身的员工和当地的雇员。由于石油项目工程的承包一般都是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国家, 当地的雇员在安全方面的意识不强, 因此, 主要的培训对象是当地雇员。应该加强他们对于HSE方案的学习和认识, 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综上可知, HSE管理体系是从方案制定到具体执行过程中的一套避免石油工程项目中行之有效的体系, 它很大程度上实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一些不必要发生的事故扼杀在事故出发口, 体现了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要重视HSE管理方案在石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文新辉, 姜波.集成经验、信息和管理知识.保障HSE管理体系方案的有效运行[D].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 2004.

[2]陈平, 任晓东.石油企业推行HSE管理体系探讨[J].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5 (4) .

[3]柏立巍.夯实基础持续深入推进HSE管理体系[D].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 2004.

合理结合 第10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高中历史;史论结合;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61-01

中学历史教材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指导,做到史学观点和历史材料的辩证统一,史实与理论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历史学科的教学应坚持史与论的结合,既要求学生了解具体生动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更要从历史事件和现象中分析历史理论,理解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当前高中生的“史论结合”能力还比较差,有的虽有史论,但貌合神离;有的以理论做结论,言之无物;有的虽有充实的史实,但理论单薄。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在史论结合方面存在问题。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史论结合”能力,本人有如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提高对“史论结合”的认识

首先,理解史论结合的关系,是正确处理史论结合的前提。“史”是客观反映历史的基本材料,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起点和载体,脱离了史料这一根本,理论的思考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史论结合”的教学便成了空中楼阁。这样的理论教学只能是灌注式的,是刻板僵硬的教条,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所谓“论”,是在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有一定见地的观点或结论,是对史料研究、分析、概括、论证的产物,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只有从史料出发,才能形成正确的理论;科学的理论又对史料的研究起着指导作用。这是历史教学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

其次,加强“史论结合”的教学是教学大纲和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的要求。贯彻落实大纲的要求,就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是对考试说明要求的重视,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应吃透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拓展,将史实和理论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把学科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二、坚持理论从史料中来,再到史料中去的方法

1、坚持理论从史料中来

教育重在理解,理论是认知的结果,往往并没展示得出结果的思维过程。如果在教学中只进行理论传授而忽视史实的阐发,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因此,坚持理论从史料中来的教学方法,既要努力挖掘史料中蕴含的理论因素,又在史料讲述时深刻阐发理论知识。比如,鸦片战争的爆发,从英国对华的侵略政策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关系,来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引起的吗?然后进一步引导,为什么会有虎门销烟的壮举?学生自然会明白,是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造成白银外流,社会风气败坏。而英国从殖民地装运鸦片来华,是要摆脱中英贸易的逆差地位,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对外进行殖民扩张的需要。可见,英国的侵华政策是一以贯之的,鸦片贸易是其手段之一,而虎门销烟是引起鸦片战争的偶然事件,是事件的导火索。即便没有虎门销烟,中英之战迟早要爆发,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堡垒一定会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攻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具体生动地了解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因为有具体历史事件的依托,便于理解和运用。

2、坚持理论到史料中去

训练学生掌握历史理论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让学生获得一种手段,能运用理念对材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理论到史料中去,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得到能力的提高。理论到史料的训练有以下两个主要途径:第一,教师在讲授理论观点时,不能只讲理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多地举证史实,以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比如,对于“时势造英雄”的观点,应当启发学生列举出苏秦配六国相印、秦始皇统一六国、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彼得大帝改革等事例。

同时,在讲授史实时,应该讲清史实中蕴含的理论知识,要训练学生用理论对史实做出解释。第二,多利用习题进行训练。题目的类型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是材料解析题,可以是问答题,也可以是选择题。比如,选择题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骊山墓,今天的史学家多贬其“徭役繁重”;隋文帝土木建设规模也不小,如:

营建大兴城,设仓库,开运河,但是今天的史学家多夸赞其功。究其原因是( )

A.评价标准不一样,史学家褒贬各异

B.民间已成定论,史学家只好附从

C.历史人物贡献不同,史学家褒贬自然不同

D.古史如此评价,史学家断难翻案。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解答,能够有效训练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和人本思想理论的能力。在训练中,不要求学生作纯理论的阐述发挥,而应以理论观点去诠释史料,从史料中表述出理论含量。

综上,我们认为,应高度重视高中历史教学中史论结合的教学,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都应加强探索,寻求高效的教学途径,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认识、运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进民.历史教学应注重“史论结合”[J].新课程,2009(1).

[2] 仙碎林.历史教学应注重“史论结合”[J].甘肃教育,2007(6).

[3] 杨荣光.注重史论结合 提高学科能力[J].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合理结合 第11篇

一、数形结合, 有效建立数的概念

对于智障学生来说, 抽象的数学概念较之其他知识更加晦涩难懂, 他们缺乏丰富的感性材料, 仅仅依靠教师一味的讲解, 是很难让他们掌握概念的本质。数的概念是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 数的实际意义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以至不容易掌握。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要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借助计数器、小棒、图形等辅助学具, 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等实践操作活动, 感受具体的数量, 理解数的概念。简而言之, 教师应将抽象的数的概念转化为简单、具体的事物, 由数化形, 以形助数, 从而有效帮助智障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掌握数概念的本质。

例如笔者在教学“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时, 原本以为学生能认、数出20以内的数, 对于比较20以内的数应该非常简单,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 当教师出示20以内的其中两个数 (6和8) 时, 大部分学生如果没有借助辅助学具 (如小棒、圆片等) 无法直接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究其原因, 智障学生只是象背顺口溜一样从1数到20, 而对于数序及数的大小等知识根本还不理解。为此, 笔者又增设了以下的教学环节:在黑板上画出一条阶梯状“变形”数轴, 自下而上逐一标出0—20这几个数 (学生跟数) , 这样, 将抽象的数在看得见的阶梯状“变形”数轴上形象地表示出来, 智障学生再根据生活中”上下层级”经验, 在教师的引导下确定出数的大小和数序间的关系, 从而能较为迅速、准确地比较出2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二、数形结合, 透彻理解算理

简单的计算知识和技能, 是智障学生九年学习毕业回归主流社会的必备能力之一。但由于智障学生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 导致他们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比较困难。也正因如此,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多数智障学生可能会计算出得数, 但无法回答“是怎样计算的?”这一教学现象。培智学校数学课计算教学的目标和普通小学相同, 要让智障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他们不仅要会算, 而且还要懂得是如何计算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主题图、小棒或其他辅助学具, 按照“小步子, 多循环”的原则, 将“数”和“形”有机结合起来, 帮助智障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

例如在教学“得数是6的加法”时, 授课教师先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小狗汪汪的家”的故事情境, 再通过“花圃前的5朵花和1朵花”、“5只蝴蝶和1只蝴蝶”及“池塘里的5只鸭子和岸上的1只鸭子”三组主题图, 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数一数、写一写, 亲历“合起来, 数一数”的过程, 学习使用“点数”法计算5+1=6。在此基础上, 教师又让学生分别摆出5根小棒和1根小棒, 再次经历5+1的“点数”计算过程, 这样, 学生在理解“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算理中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得数是6的加法的“点数”计算方法。此外, 授课教师还关注了轻度智障学生的学习需求, 引导他们借助“复习铺垫”中的“1和5组成6”口算出5+1=6, 从而理清图示、列式和数的组成之间的关系。三类学生在透彻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5+1=6”的算法, 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算法, 实现计算教学分类分层要求的最优化。

三、数形结合, 理清数量关系

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智障学生由于思维刻板, 语言理解能力低下, 致使他们在应用题学习中往往只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呈现形式上的读题、审题, 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然后对教师的解题方法进行简单的重复和模仿, 实际上他们根本不理解题意, 更谈不上找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作答。他们这种“照葫芦画瓢”的应用题学习方式,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自身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应用题时, 教师应联系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 充分借助情境图、示意图、线段图等, 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转换成看得见的、形象化的图形, 帮助他们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提高应用题解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 教师出示例题1:小明做了8朵花, 小华比小明少做了2朵, 小华做了多少朵?先指导学生读题, 并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能力在练习本上画出或用小棒摆出小明做的“8”朵花, 接着引导学生将小华做的花和小明做的花看成“同样多”, 然后从小华的8朵花中拿走比小明少的2朵, 剩下的就是小明实际做的6朵花 (如图1) 。大部分学生在直观图和小棒的帮助下, 基本理清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自然也就能根据题意正确列式作答了。而在进行例题2的教学时, 由于涉及较大数的计算, 简单的画直观图和摆小棒已经无法满足题目要求, 这部分知识虽然对中、重度智障学生不作要求, 但是轻度智障学生通过努力还是能达成学习目标的。因此, 教学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在线段图上正确表示出来: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班的48人, 再画一条同样长的线段表示二班和一班同样多的48人, 然后用虚线表示出二班比一班少的19人, 最后找出表示二班实际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线段 (如图2) 。由于有了前面例题1的直观图示的积淀, 轻度智障学生亦能较为轻松地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从而正确解题, 这为他们日后学习其他题型的应用题也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数形结合, 帮助理解常见的量

现行的人教版数学教材中认识“常见的量”包括: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换算;年、月、日、的认识;24时计时法的认识等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对普通学生来说由于具备丰富的感性材料而显得浅显易懂, 但智障学生缺少生活体验, 缺乏沟通交流, 以致他们学起这些相对简单而又实用的数学知识也显得相当吃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常见的量”时, 要从智障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 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活动情境, 并将具体的“形”和抽象的“数”有机结合起来, 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操作活动, 认识常见的量, 理解常见的量, 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整时”时, 笔者为了让学生理解“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创设了喜羊羊送闹钟的故事情境, 再通过师拨钟 (7时) 生观察———指名生拨钟 (8时) 并观察———生齐动手拨钟 (3时) 的一系列模仿操作实践活动, 教会学生初步认读钟面上的“整时”;在此基础上, 笔者又设计了7时、8时和3时三个钟面的观察对比活动, 即:找出三个钟面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个环节的学习笔者在给了学生一定时间观察、思考和一些必要的引导下, 部分轻度智障学生能够得出三个钟面的相同点是分针都指着12, 不同点就是时针分别指着数字7、8和3。可见, 学生通过钟面整时“形”和“数”的有机结合, 变单纯模仿为理解掌握;同时, 还能运用所学的“整时”知识解决“小明的一天”的生活实际问题, 让智障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 隔离分家万事休。”作为数学教师, 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将“数”和“形”相互转化, 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让智障学生的数学学习变难为易。

摘要:数形结合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 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 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 由数解形, 以形助数, 让智障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 从而理解概念, 掌握算法, 并能形象地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数形结合,智障学生,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刘全礼.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心理学[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5.

[2]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

[3]刘春玲, 汪琴娣.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合理结合】相关文章:

结合实例分析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设计的合理性09-10

合理情况05-09

造价合理05-10

合理绿化05-13

合理确定05-14

合理重组05-15

合理防治05-20

经济合理05-22

合理规避05-28

合理处理06-06

上一篇:Lurgi低温甲醇洗下一篇:有效识字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