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现范文

2024-05-29

主要表现范文(精选12篇)

主要表现 第1篇

一、构图与风景画中的意境

构思是意境产生的前提,构图则是意境的框架,构图能产生意境之美,它也是为了能使画面达到更好的审美效果,而审美则来自心中对自然的理解和作者情绪的写照。我们往往在看到美好的大自然时,就产生了一种情感,为了表达情感就要进行构思、构图。那么就意在笔先了。考虑采用哪种构图形式,以达到画面的生动感。例如直线为静、曲线为动、方形为静、圆形为动,山为静、水为动,房为静、人为动等自然界的生命活力,都是由动静变化组成的。构图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简约、含蓄,它也是表现构图与意境统一的重要特征。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①所以构图的简约含蓄是意境的重要体现。

从形式语言上说,构图与意境的统一就是构图的形式语言和意境的结合。所以不同的构图形式会给人产生不同的意境感觉。我们说横向水平式像平原一样的构图给人一种安静平静的感觉;而曲折迂回的S型构图“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埋漩涡,鹏风翱翔”,不慌不忙地揭示着空间的深度和广度,还显示着优美的动感,因而也有了相当的抒情意味;直横式构图是直与横本身的张力加上直与横并置形成截然不同的对比,若再加上对直与横的块面的形式化处理,极易造成奇绝明朗的意境;品字型构图使画面达到沉着、稳重、能使画面孕育出闲适的氛围;三角形构图则又给人产生强烈的稳定感。从构图的规律和法则净化画面中的各种构成元素,如区分物象均衡、对比、节奏、变化统一、主次、虚实、前后、藏露等巧妙的经营位置,以虚求实,以真求无,无限寓于有限之中营造象外之境。在这个过程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寄情于景,最后达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的妙境。

二、色彩与风景画中的意境

意境并不神秘玄奥,它是文艺家们的思想感情与描绘对象和谐统一而形成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巨著《文心雕龙》中的《物色》篇就曾系统地阐述过自然景物的声、色与意境的关系。文中写道:“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它的意思是说作者只有在感受外界景物的声音、色彩的基础上才能引起无穷无尽的联想,在千变万化的自然景物中徘徊欣赏,描摹自然景物的神态外貌,达到情景相生物我交融的境界。色彩是感情的语言,是“眼睛的诱饵”,对于风景油画来说它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古代绘画就尤为注重色彩表现,这从汉代的漆画、帛画、敦煌的唐代壁画,大小李将军的山水画、黄荃父子的花鸟画可以窥见一斑。画论中有“炎绊寒碧,暖日凉星”的论述,可见我国在一千五百年前对色彩进行比较,分成暖色与冷色。我国的传统绘画,崇尚释躁平矜,平淡自然,表现出了朴素幽静的意境。

风景油画作品中意境的创造离不开色彩形式,这需要作者对物象色彩的深刻理解。众所周知,色彩在油画中作为视觉交流语言,其艺术性并不在于它对自然色彩的刻意模拟乃至仿真般的再现,而在于它是提炼的,传神的,抒情写意的。凡高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地吸引我们,除了绘画美本身以外,更多的是由于他的热情与对象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们可以从他狂放的笔触、生动的线条,尤其是强烈的色彩中体会到深刻的意境,形式美与意境美在他的作品里得到自然而然的完美结合。事实上,不管是具象的作品,或是抽象的画面,都不能阻止色彩对于意境的作用。总之,绘画作品的设色赋彩的法则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样,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丹青无定法,向外运神机”,我们可以这样说,色彩没有固定不变的法则,设色运筹是为了追求深邃的意境。在色彩表现中表达意境方式要注意营造画面的一种色调气氛,就是说要有境。色彩的不同倾向可传达出不同的画面情境。如倾向大红色调的画面让人感到热烈、兴奋,充满激情,使人联想到中午或夏天等;倾向黄的色调的画面让人感到凄凉、阴冷,使人联想到雨天或早晨②。不同的色调让人感受和联想到不同的情景。色调对于作者更能表现当时的感受和情绪,更能使观者身临其境,感受画作的整体意境。如柯罗的《孟特枫丹的回忆》一画中画面色彩营造出一种统一而朦胧的色调感,充分说明了画面的色调对于表现意境的重要性。

三、情景交融与风景画中的意境

情景交融是意境产生的基础。外界景物在实际生活中固然有其客观的审美意义,但进入艺术作品却常常被染上艺术家的感情色彩。一切意境的构成均以情感为基调,情是意境的核心。一切美的感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抒情很多时候是以含蓄为美,因此就要托借一定的客观景物,或是缘情生境界,或睹物生情,或寄情于景等,总之就是使所描绘的景与所抒发的情水乳交融,物我两忘。

情景交融是对审美主体的审美认识与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概括,实质上道出了意境美创造的一条重要规律。画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迁入景物里去,深入体会景物的情趣。看凡高的风景油画作品,观者会被画面强烈的色彩和夸张变形产生的张力所震撼。他一生贫困、孤独,生前死后都被人误解。作为世界一流大师,他充满真情执意,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人类,追求幸福与光明。正如他的作品《洛克罗田野》等画面奔放、狂野、热烈而冲动,充满着对生命的爱,追求对自然风景的超越,向人们诉说着他自己的真实思想、真实生活,他的苦和乐,以及对艺术、对人生的理解,才使风景油画摆脱了对自然风景的被动摹写,而真正具有了写意的风格。

优秀的风景画是艺术家情感与形式美感的有机结合。作为风景画家重要的是在自然中发现美,同时将思想感情和表现形式在作品中完整地表现出来,给观者以美的享受。正如林风眠所说:“在画面描绘的内容中是没有高低之分的。艺术是感情的产物。艺术之构成是由人类情绪之冲动而需要一种相当的形式以表现之。”③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虚与实的统一、显与隐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风景油画意境表现的重要方面。所谓虚与实的统一、显与隐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要通过具体的有限的形象,激起人们的想象,而在想象中认识到隐藏在形象背后的无限的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从而获得巨大的审美享受。虚实的恰当处理不仅给人以更多的联想,其“含而不露”的手法,还会给人带来与画面实景相反的表现效果。西方画家也不例外,如伦勃朗油画的空间意境在西方绘画中就鹤立鸡群,他画中的物体大多于深暗的背景中,从上面照射下来的散光,即使人物明亮突出,又造成了阴影部分的空间气韵。它实际上是画室中虚实情境和空间韵致的高度意象化和精神化,这种意象有一种教堂里的幽深意味,这种精神有一种宗教般的神秘情境。伦勃朗注重光迷影幻的虚实。伦勃朗超越了技术性,是善于在光景中塑造出幽深意境的大师,从大师对虚实的处理中可以看出,大抵实处之妙皆从虚处而生,这样就能造成艺术品实景与虚景的相互包容、渗透与变化,从而构成深远的意境,使之产生耐人寻味的艺术幻觉和相应情趣。

法国画家彼爱尔·波纳尔的风景油画《棕搁之枝》的空间意境表现独具匠心。他的画中光线强烈色彩纯度很高,画面中间色彩略有变化的红房子,其上方棕搁叶从头到尾变化丰富。作品远处在明亮的蓝色背景映衬下展现出高高低低不同的造型,细微多样的描绘使画面层次丰富多彩,近景与远景的区分造成空间气韵,色块对比和光影效果引人入胜。画中人物很“虚”,隐约的轮廓造成人物“神似”与蓝色背景相协调,中景的房子清晰可见,这种虚实和高纯度的补色对比,使整幅画处于阳光明媚人物闲逸的美好意境中。画中虚实情境和空间韵致的高度意象化和精神化,又如闲逸美好的幸福生活在作者心里荡漾。这是巧妙地利用虚与实、藏与露的艺术处理手法造成一种高境界的意境表现效果;相反,则境界愈弱。从大师对物象的处理手法中可以看出,各种物体在情境中相互包容、渗透与变化,从而构成深远的意境,使之产生耐人寻味的艺术幻觉和相应的画面情趣。审美的愉悦不仅在于美的直接反映,而且在于反映过程中美的再创造。在创造性的意境想象中,审美者能获得无穷之味、不尽之意。杜比尼在《收割季节》一画中,用细腻的笔触将天空、大地表现得异常真实,把一个充满喜悦的收获季节如实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画家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触景生情,当进入创作过程后,就会完全浸淫在炽烈的情思之中,从而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吸引观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然而,正如文学家抒发情怀要锤炼语言文字一样,艺术家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就特别需要熟悉各种艺术手段,才能使胸中的意蕴变为可视的艺术形象。前人积累了不少具有表现力的技法,开创了很多有启发性的思路,我们一方面可以直接借鉴,采用他们的经验成果;另一方面还要勇于开创新的表现手段和方法,从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使绘画作品更为感人。如列维坦的作品中那种深远、永恒、宁静,而又朴实的效果之所以能够如此得心应手地表现,显然这并不仅仅靠的是繁重的创造性劳动,更需要对大自然长期持久的感知,与对油画技法的研究、探索才得以熟练表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是意境开拓的技术需要,但意境的营造更需要真情实感,实际上就是艺术源于生活的问题。重提这个问题是针对当前油画创作中出现的片面强调技法技巧,追求画面的偶然性与不可预料性,从而忽视了油画作品中的意境美。甚至有画家在油画创作中完全依靠照片进行放大,工细的临摹照片,毫无“生气”更无绘画的意境美,如此创作出的作品怎可能打动观众,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存在呢?这仅仅只能算是绘画技术的展示而已。

意境从生活、自然中来,不仅指在生活、自然中画景物,选取形象,不仅是作者从不同角度获得了启示,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形象要凝聚作者的真情实感,从画面上的意境和形象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才能流入观者的心田。因此我们认为,意境的形成与作者在生活、自然中是否真正做到“我”与“物”的一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1](战国)庄子,《庄子外物》,上海:中华书局, 2010年6月

[2]奥托·G奥克威尔克、罗伯特·E斯廷森、菲利普·R威格等著,牛宏宝译,《艺术基础: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61

[3]刘世敏,《艺海逆舟——林风眠传》,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10月,179

[1](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的故事》,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8年4月

[2]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

[3]宗白华,《美学与意境》,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7月

[4]罗一平,《造化与心源——中国美术史中的山水图像》,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6年9月

[5]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6]张法,《东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7]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8]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个人主要事迹表现 第2篇

我是物理与电子科学系学xx级xx班的xx,系学生会体育部副部长,班里体育委员。入校以来,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能妥善的处理好班级工作与学生会工作之间的工作,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我是一个性格开朗、敢于创新、善于合作的人。我认为我的优势在于与众不同的工作能力。

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作为一个学生,我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第一任务,从来不肯放松一丝一毫,在各项考试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身为学生会的体育部副部长,我尽力做好带头工作,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迎新杯、雁塔杯和冬运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这一年中我积极参加组织迎新杯活动女子取得了第三名,带领同学雁塔杯男女各取得第三名的成绩,冬季运动会中我积极主动的参与和组织活动,个人并在以下项目200m、4x100、铅球取得了名次。

入学后我参加了党校的学习,并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2012年11月成为一名预备党员,这不仅使我深入的学习了关于党的知识,同时也丰富了我对共青团的认识,而且使我深深地了解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要认真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各项工作尽心尽力。

在学习上,我不断的充实自己,丰富头脑,培养自己良好的思考习惯,所以我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善于学习,取得了好成绩,我不曾骄傲自满,而是保持谦逊的态度,继续努力;一但遇到挫折,我也不会灰心丧气,自怨自艾,而是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并付诸努力。

这一切的活动,不但拉进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班级的氛围,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我也长进了不少,不仅充实了自己的生活,更从中学习到了与人交际的技巧、方法,提升了个人的思辩能力。学会了化解矛盾的方法,为人处世的准则,待人接物的态度,懂得“少说空话,多做事”的重要。在事情的处理上,我能不断地摸索,寻求更有效的方法,相信这会对我日后的工作起到有利的作用,也会让我更有信心去完成更具挑战的任务。相信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最大的乐趣也就是来自于做好一件工作后的巨大成就感。这不是一种负累,而是一种对自身能力与协调性的挑战!

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征 第3篇

2.任务的挑战性。学生在接受表现性评价的时候,所面对的学习任务是复杂的,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它必须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完成给定的任务。这样的评价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对学习活动目标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3.标准的多重性。由于表现性评价向学生提出的任务是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完成的,所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就不能使用单一的标准。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时,不应以预先制订的固定标准来衡量,而要看他们在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中,能否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思考、辨析、梳理、证实自己的结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性评价的标准都具有多重性的特点,不要求学生的结论符合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学生可以寻求自己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方案,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进行发散性思考。

4.评价的公开性。在纸笔考试中,学生一般知道教师对题目的评分要求,过后也很少参与试卷的评价与分析,评价的任务只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而表现性评价的过程则不同,教师与学生可以事先共同商定评价的标准,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在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时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在评价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展示详细的评价结果,提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技能掌握的证据。这种评价过程淡化了原来纸笔考试的“神秘”色彩,使评价的内容和程序更加明确和公开。

5.评价的过程性。表现性评价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势,就是不需要等到课程结束之后才开始评价,可以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步进行,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由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展开,评价的情境与教学的情境相一致,所以,它能够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过程、进步和成果,考查课程目标达到的程度。

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 第4篇

一、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

特权现象违背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滋生了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行为, 腐蚀了党和政府来之不易的公信力。特权现象主要表现有:超标准配备公车和公车私用;住豪华酒店, 喝高档酒、抽高档烟, 吃天价宴席、进高档娱乐场所等高消费;由公家买单化公为私;征地拆迁、项目建设, 房屋买卖, 争资招商, 人才招聘、中高管提拨、国债分配、教育卫生等捞取好处费甚至牟取暴利等公有权利私有化。

阶层代际继承化。所谓阶层的代际继承是指某一职业、地位在父子之间的传递和继承。领导干部由于依靠在党政机构获得的政治职位使子女无论在教育、就业、经商、从政等多方面都享有更多的机会和优势。因而, 现实中领导干部子女在社会流动中, 无论个体或群体大都呈现垂直向上或至少水平流动趋势。尤其是1997年以来, 中国高等教育采取了教育成本分担政策, 各类高校开始向学生及其家庭收取高额的学费, 同时高校持续扩招使学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 在此形势下, 学生的家庭背景, 父母的职业和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学生的高等教育机会、就业机会、职业选择无疑更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特权经济利益化。目前, 有些领导干部趋于把政治上的“特权”转化为经济上的“现实利益”, 进一步加大社会群体间的利益矛盾, 加大社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和贫富悬殊问题, 严重影响党群关系。

二、特权现象的治理对策

面对特权现象, 必须做到解放思想, 树立人人平等的权利意识和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真正实现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 以制度杠杆调节市场分配过程中的过大差异;转变政府角色, 从治理者和监管者逐步向服务者过渡;坚决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建立和健全法制, 全面有效地推行权力制约和社会监督, 营造自主自治的公平社会。

(一) 构建制约机制、健全各项制度

编织严丝合缝、无隙可钻的制度是预防和遏制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前提和基础。严密制度首先要“合身”,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制度和权力同样需要“合身”才会发挥作用, 其次法律和制度不仅要建立健全而且要尽量坚固, 防止出现明显的漏洞;尤其要建立健全决策权, 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 把反对特权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各个环节, 防止公权私用变为特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形成不敢腐败的惩戒机制, 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 不易腐败的保障机制。”这三种机制为遏制腐败指明了方向。因此必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 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比如要最大限度减少各级公职人员行政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 认真深入地研究权力配置问题, 使各层级权力既责权相等、又相互制约, 不充许任何人有独断专行的权力。应坚定不移地推进施政行为公开, 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 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 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二) 坚持从严惩处, 净化干部队伍

一要坚持“大”与“小”结合。“大”、“小”结合就是既打“老虎”, 又拍“苍蝇”;二要坚持“重”与“轻”相结合。“重”与“轻”是相对而言, 是惩处中度的把握。对够得上纪律处分的, 要用足惩处的“尺子”, “鞭子”和“板子”, 使行使特权者的“财、位、权”三空, 让其所付出的“成本”大大超过非法违纪所得, 以震慑他人而避免重蹈覆辙;三要坚持“常”与“长”的结合, 反对特权需要经常抓, 长期抓。要以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 真正做到善始善终, 善做善成, 防止虎头蛇尾, 防止一阵风。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就和变化, 一旦触犯了党纪国法, 不管涉及到什么人, 不论权力大小, 职位高低, 都要一查到底严惩不贷, 绝不估息迁就, 绝不纵容包庇, 让谋求特权者其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用铁的纪律为社会公平正义保驾护航。进而实现干部清正, 政府清廉, 政治清明;四要充分保证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查办案件的职权, 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查办案件中的疑难问题, 确保反腐败专门机关高效运转;五要完善群众揭发举报贪污行为的制度, 强化信访、媒体、网络等检举渠道, 使“伸手必被捉”成为常态。

(三) 加强“清廉”教育、破除特权思想

特权现象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根治, 说到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搞特权, 就是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尚未肃清的表现。”要遏制和消除特权现象, 首先要从加强宗旨教育, 增强公仆意识, 树立民主观念入手, 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从内心深处自觉摒弃官本位思想和等级意识, 不断倡导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和人人平等的权利原则, 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 把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克服趁权力在手, 狠捞一把的“补偿亏欠”心理, “冒险一次, 享受余生”的侥幸冒险心理, “有权不用, 过期作废”的权力迷恋心理。因此必须做到:一要慎微, 防微杜渐官位小节, 做到自重, 自省, 自警, 自励;二要慎欲, 给自己的欲念上把锁, 锁住官欲, 权欲, 贪欲, 财欲, 色欲, 做到守得住清贫, 挡得住诱惑;三要慎言, 言之有据, 切忌信口开河, 捕风捉影, 小题大作、吹毛求疵, 诚信务实, 言而有信, 既要守诺更要践诺;四要慎行, 管住自己的腿, 不该去的不去, 管紧自己的手, 不该拿的不拿, 不触“高压线”。

三、结束语

特权现象不是个体现象, 它必须被放置在整个政权体系和政府人员体制的宏观面上来看待。当前要有效遏制和清理特权现象, 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文化中的官本位意识进行清肃,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制度上先行一步。制度和文化观念二者是相互影响的, 在我们对文化观念暂时束手无策时, 我们就只能从制度改革入手, 用成功的制度改革来影响文化观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尹霞靖.我国转型期利益分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薛燕.浅析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干部培训工作[J].经营管理者, 2013.

个人主要表现 第5篇

×××,男,×族,出生于××年×月,于××年×月任×××政府副区长,主要协助区长负责农牧林水、生态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两年来,该同志能够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清工作思路,认真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了分管工作和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勤勉负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该同志能够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带领涉农部门坚持“转移、减少、集中、富裕”的思路,以做精做优农牧业经济为重点,积极推进种养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葡萄、蔬菜、养殖业三大主导产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农业农区水电路热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农区发展条件,促进农牧业增效。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多渠道增加农区居民收入,今年1—9月份,农区居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到××元。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全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

二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该同志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工作上水平的重要任务来抓,坚持多渠道、多层面深入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同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提升驾驭分管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动画喜剧性表现的主要元素研究 第6篇

1概述

在社会的高压、繁忙的环境中,娱乐艺术是世界当今大众文化的主流,善于表现娱乐搞笑的动画产业在这种大的氛围中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动画产业所创作的是商业动画,商业动画必须要有一定的市场,所以动画创作者必须要考虑观众的欣赏要求,要重视动画喜剧性的表现。从我们所看的动画片中,喜剧性在美国成功的主流动画影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且几乎是将这一点强调到了极至。而喜剧性的缺乏及对喜剧性表现的误解是制约中国动画发展的主要障碍,这导致中国诸多动画公司生产的动画电影和电视剧很少人看或几乎没人看,如大投入大制作的《小兵张嘎》和《魔比斯环》最后在票房上经历了惨败。因此可以说商业动画片在喜剧性表现上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动画片的成败。就这个意义上来讲,特别是在中国进行动画喜剧性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它是推动中国动画片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动画喜剧性研究主要涉及喜剧表现形式和喜剧表现元素研究。单就动画喜剧性的表现元素来讲,在现今的动画理论研究中很难找出对动画喜剧性表现元素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因此本文通过对动画片实例的分析来对动画喜剧性表现的主要元素进行归纳总结,以为今后动画喜剧性理论的建立和喜剧性动画片的创作提供参考。

2喜剧性表现的主要元素

动画与实拍电影都属于视听艺术,都是通过图像和声音来表现的综合艺术形式。它们的起源和发展都有相似甚至融合的地方,它们都是利用“视觉暂留”原理,只不过实拍电影是通过镜头来纪录,动画是人自己创造出来动态的图像来再现。因此,本文对动画喜剧性表型形式的研究借助于相似的实拍电影作为参照。并结合动画自身的特点,最终概括出在动画喜剧性表现中几种主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即角色形象、动作、故事情节、音乐和色彩等。

2.1角色形象元素

在众多喜剧动画中,动画角色形象的喜剧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迪斯尼经典动画中那个头戴海军帽,身着蓝色水手装、系着红色领结,不穿裤子唐老鸭,它总在捣蛋、爱发脾气,扭动着有些肥胖的翘翘的屁股,乐此不疲地张着大大扁扁的嘴巴,用它的大嗓门嘎嘎地叫不停,这样的角色形象本身就是极具幽默感的。而在许多动画片里的配角形象,如像《白雪公主》中的小矮人、《花木兰》中的木须、《小美人鱼》中的寄居蟹、《狮子王》中的蓬蓬、《星银岛》中的墨里、《海底总动员》中的健忘鱼等等,它们都是在原形的基础上进行非常夸张的变形,使形象本身形成一种可笑的因素。正如人们经常说的看到样子就想笑。角色形象包括角色的形体、服饰、颜色等。在角色造型时可以通过改变和夸张一些部位就能产生喜剧性的效果。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改变眼睛的位置和夸张眼睛和鼻子的特征。把角色的眼睛的位置朝向头部,能带来一种喜剧性的效果:或者把眼睛变小变大,使两只眼睛靠的更近等。一般的喜剧动画片的形象都有这样的倾向,如《辛普森一家》中小男孩的眼睛像两个圆球一样镶嵌在脸上,而眼珠变成一个小黑点《料理鼠王》的小老鼠,眼睛也是靠得较近,而眼里的黑珠变得非常小:另外,《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马文才眼睛鼻子都做了较大的夸张。

(2)在原有的结构上变换。如许多喜剧性卡通角色脑后的弧线都变成了直线,头发简洁但更夸张:或身体的形状变形成比较典型的几何形体,如我们经常所知道的圆形体。

(3)违背现实的夸张。这是指一种看起来很生动,但实际中不可能存在的结构。这种方法主要体现在脸部,如眼睛在头的顶部两只眼睛在同一个面上,眼睛比头部宽,或者只有一只眼睛,如《圣物公司》里面的角色。

(4)形象的组合。天生对手的组合,如猫与狗的组合,它们之间的摩擦本身就能产生喜剧性的效果,如《加菲猫》:同类动物的组合,小的嚣张、经常发号施令于大的动物或小的动物经常摆布自己的天敌或大的动物,如《老鼠和猫》瘦胖的组合,如《鼠国流浪记》的大白鼠和身边那只小老鼠的组合《史瑞克Ⅲ》里面巨大的史瑞克和猫驴的组合:《怪物公司》里面的角色也是如此。

(5)服饰和道具同样可以达到喜剧性效果。它的作用和在实拍电影里比较相似,也会直接或间接的带来一些喜剧性效果。如定格动画片《警察与小偷》中,小偷不协调的超小号服装、光头,再配上一个很小的帽子、猥琐的神情略带驼背等等诸多因素形成了令人捧腹的超级喜剧效果。

2.2动作元素

动画中角色的动作是动画表演的重要形式,很多内容都是通过角色的动作来表达的。动作也是喜剧性表现的最重要的元素。不但夸张的动作达到喜剧性的效果,而且动作是动画的重要的表现手段,喜剧性的动作自然成为喜剧性的表演。

动画动作除了角色本身的动作外,还包括物体的运动变化,利用运动夸张变形能有效地营造喜剧性效果。比如《唐老鸭当兵》,套在唐老鸭身上的大军装被水一浇,瞬间缩小,对这一变化的夸张就成为了营造喜剧性的噱头。还有比如表现奔跑迅速时,腿会变成滚动的轮胎:被压扁的人会变成一张纸在空中飘荡等等。

2.3故事情节元素

喜剧性的情节一般来说都是巧合偶然甚至反常的一些故事情节。喜剧性的剧本首先是整体构思的夸张,其次是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夸张。一部动画片的故事情节的喜剧性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整个动画的喜剧性。也只有喜剧性情节的动画片我们才有可能使用较多的喜剧性手法让整个动画片娱乐性更强《料理鼠王》很多喜剧性场面都是一种巧合和偶然,如老鼠住在老妇人的楼上,当老妇人射击屋里的两只小老鼠时,楼顶坏掉后就形成在眼前一大群鼠的可笑情景。而小老鼠一定要带走那本介绍烹饪的书,也就出现了在逃跑时既可爱又搞笑的顶着书跑的场面。《辛普森一家》中儿子和父亲打赌时,竟打赌儿子敢不敢脱掉裤子去玩滑车,于是儿子竟脱掉裤子到处乱窜的可笑场面。

2.4音乐元素

声音进入动画影片之前,动画片的幽默感主要是依靠人物夸张的表演营造:而当声音进入电影的时候,它也更多的被用来烘托气氛,配合动作营造喜剧感,其中声音中的音乐最为突出。动画片中的音乐一般都具有夸张性和喜剧性,并有着音乐音响化的趋势,它不断的挖掘各种乐器的表现力。在这里旋律已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音符与音符之间、乐器与乐器之间是否能碰撞出喜剧的火花来。

米老鼠系列动画短片之—《蒸汽船威利号》加入了与动作同步的音乐,它很好的利用音乐来支持了角色动作的夸张性和滑稽性。比如说:在影片中,蒸汽船上的一头牛把掉在地上的乐谱《稻草堆里的火鸡》吃进了肚子里,米老鼠发现后没有办法取出,想出了另一个办法:它用双手把牛嘴打开,并将牛尾巴折成摇把儿的形状,摇动起来把牛当成了留声机,同时,配合这个画面,牛嘴里发出了民歌《稻草堆里的火鸡》的曲调,达到了很好的喜剧性的效果。后来逐渐形成了典型的夸张变形、声画对位、图解音乐的三种音乐在动画中运用的手法。

2.5画面色彩元素

色彩是动画片中最重要的造型元素和叙事手段,动画片的色彩偏重主观性,它把视觉的感觉和思想以及精神感受紧紧联系在一起。色彩作为一种视觉语言能直接影响观众的情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层次、和谐、冲突、基调、变调等手法,可以引起观众情绪的反应,不同的色彩往往象征着不同的情绪,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喜剧性的色彩一般来说应该比较明快、跳跃。

3结语

翠冠梨引种表现及其主要栽培技术 第7篇

关键词:翠冠梨,引种表现,栽培技术

为优化武平县水果品种结构, 2002年从龙岩市农业局引进翠冠梨5000株试种。通过观察, 翠冠梨在武平县东留、中堡等地试种表现为适应性强, 抗逆性中等, 进入结果期早, 结果性能较强, 丰产稳产。现将该品种在武平县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归纳如下:

1 基本情况

观察园选择东留乡新联村紫斜岗梨园, 面积8.3hm2, 海拔509m, 东经115°59′, 北纬25°11′, 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7.5℃, ≥10℃年有效积温5190℃, 绝对低温-8.5℃, 1月份平均气温7℃, 年降雨量1500~1900mm, 日照时数1783.1小时, 无霜期283天。园地土壤为水稻土, p H值5.8, 碱解氮130mg/kg, 速效钾138mg/kg, 速效磷19.9mg/kg, 有机质1.55g/kg。株行距4m×4.5m, 按7:1插花配置西子绿、长寿梨作为授粉树。

2 引种表现

2.1 主要物侯期

经调查, 翠冠梨在东留乡一般3月5~15日萌芽;初花期3月20~25日, 盛花期3月26~31日, 终花期4月5~10日, 花期约15天;新梢一般7月25日~8月20日即停止生长;果实成熟6月25日~7月10日;落叶期9月10日~11月20日。

2.2 主要生长结果习性

翠冠梨生长势强, 枝条比较直立, 枝条开张角度一般<30°;萌芽率高, 成枝力较强, 长枝一般60~70cm, 8年生梨树树高5.5m, 干径11.6cm, 冠幅3.8×4.2m, 虽然采取了主枝开心形整形技术, 但副主枝分布层性明显;花芽容易形成, 坐果率高, 初结果树以长果枝的顶花芽结果较强, 进入盛产期后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 中等管理水平的果园第3年开始少量结果, 第5年进入丰产期, 第8年667m2产量在1250kg左右。

2.3 适应性与抗逆性

2.3.1 对土壤要求不严。

适宜在山地红壤土、平地水稻田沙质壤土种植, 以沙质壤土最佳。

2.3.2 对水分要求严格。

怕积水、怕干旱, 果实迅速膨大期和成熟前, 如果雨水过多容易裂果;夏秋长时间干旱易造成提早落叶, 产生二次开花现象。

2.3.3 对养分要求高。

据调查翠冠梨需钾量大, 施用钾肥比例高的梨园, 坐果率高、果实风味好。

2.3.4 要求光照充足。

翠冠梨枝条直立, 在光照不足地方建园或种植过密的果园表现为枝梢徒长、结果推迟或坐果率低。

2.3.5 强风对梨果有较大危害。

翠冠梨果柄短, 在受到大风影响时易落果, 尤其是台风的危害, 落果明显, 损失严重。

2.3.6 主要病虫。

由于南方多雨潮湿, 翠冠梨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锈病、轮纹病、黑星病等, 致使产量降低、树势变弱, 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2.4 果实主要性状

翠冠梨果实大小中等, 每个花序留果1个的单果重约228g, 最大可达400g, 果实近圆形, 纵径7.4cm, 横径7.2cm, 果柄长3.0cm, 果皮黄绿色, 果点小, 果肉洁白、细嫩、汁多、化渣。2010年6月25日测定, 可溶性固形物9.5%, 可食率78.5%。

3 主要栽培技术

3.1 高标准建园

3.1.1 园址选择。

宜选择地势开阔、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山地红壤土或水稻田建园, 以沙质壤土为好。

3.1.2 科学定植。

平地果园栽植密度以株行距4~4.5m×4.5~5m较好, 山地可适当密植, 以利果园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采取定植沟或定植穴定植, 要求定植沟 (穴) 深、宽分别达到80cm、100cm以上, 每穴可填入稻草10kg (或饼肥2~3kg) 、石灰1~1.5kg、过磷酸钙2kg。回穴填土要求定植沟 (穴) 土墩高于周围20~30cm。要求苗木品种纯正、苗高0.8~1.2m、茎粗0.6cm以上、嫁接口愈合良好、芽体饱满、根系发达并分布均匀, 苗木定植按照“扶正、适深、足水”的要求进行定植, 并种植于定植穴 (沟) 的中央, 还必须按7:1配置授粉树。

3.2 扩穴改土

定植后1~3年内, 分年结合深施有机肥, 对全园进行深翻扩穴, 要求深、宽达60cm以上, 有机肥应分层施, 并与土壤混合均匀, 以后每年应结合施冬肥进行果园深翻, 不断提高果园土壤肥力水平。

3.3 合理施肥

定植后应及时追肥, 第1年为促进树体快速生长施肥6~8次, 肥料以速效氮肥为主, 每株可年施尿素0.5kg左右, 秋冬结合扩穴改土施足有机肥;第2年可年追肥3~4次, 结合扩穴改土增施有机肥。进入结果后, 一般年施肥4次, 施肥量根据树势和结果量而定, 一是萌芽肥, 春芽萌动前株施尿素0.5kg+45%硫酸钾复合肥0.25kg, 以促进开花结果, 提高坐果率;二是稳果壮果肥, 可在4月下旬~5月上旬株施45%硫酸钾复合肥0.75~1kg+50%硫酸钾0.25kg, 以减少生理落果和促进果实膨大;三是采果肥, 一般应在采果前10天和采果后进行, 大体上是6月下旬~7月上旬, 株施45%硫酸钾复合肥0.75kg, 以利树势恢复和花芽分化;四是冬肥, 12月上中旬株施饼肥2.5kg (或农家肥50kg) +45%硫酸钾复合肥0.75~1kg。终花后到果实套袋前结合病虫防治喷施0.3%磷酸二氢钾+1500倍志信高钙溶液。

3.4 疏果与套袋

翠冠梨坐果率高, 如果结果量过多, 容易造成果实个头小、风味差, 提倡疏果, 每花序留果1个, 时间在生理落果后进行, 大约为4月上旬~5月上旬;疏果后全园喷洒1次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 药液干后随即进行果实套袋, 其方法是撑开袋口, 使果实悬于袋中央, 并扎紧袋口。

3.5 合理整形修剪

采取主枝开心形整形方法, 这种树形光照条件好、农事操作方便。定植后定干高80cm, 可选留主枝3~4个, 主枝角度近60°, 上下间距约30~40cm, 每个主枝选留2~3个副主枝;由于翠冠梨枝条直立性强, 应通过拉枝的方法促进分枝, 使树冠尽快形成, 提早结果, 在枝条硬化前拉枝效果好;修剪宜轻剪长放, 长枝短剪不超过1/3, 冬季适当疏除过密枝, 并剪除病虫枝、枯枝等。

3.6 树盘盖草

夏秋季的高温干旱和强日照, 对翠冠梨生长发育不利, 一方面容易提早落叶, 产生2次开花现象, 浪费养分, 严重影响第2年的产量;另一方面易造成日灼病、枝干流胶, 甚至死亡, 为此, 应提倡在夏末秋初的7月份进行树盘盖草, 材料可用稻草或其它绿肥作物茎叶, 厚度10~20cm, 既可保持土壤水分, 又可提高土壤肥力。

3.7 加强病虫防治

武平县梨树病虫害主要有锈病、黑星病、炭疽病、梨网蝽、梨二叉蚜等。

3.7.1 梨锈病:

又称赤星病, 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叶片初期叶面出现黄色小斑, 后扩大为近圆形病斑, 叶面凹陷, 叶背隆起, 并长出黄色霉状物, 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出现发病高峰。防治方法是在谢花后喷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 间隔7天再喷1次。

3.7.2 黑星病:

可危害果实、叶片、新梢。幼果发病开始出现淡黄色圆形小斑, 后期出现黑霉, 病部凹陷。其防治方法是在4月下旬开始发病时喷洒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3.7.3 炭疽病:

主要危害果实, 初期出现圆形、淡褐色病斑, 后期呈深褐色, 病部凹陷, 表面有同心轮纹的小黑点, 其防治方法是终花后喷洒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

3.7.4 梨网蝽:

成虫、若虫在叶背吸食汁液, 叶面出现苍白点, 叶背有褐色虫粪及分泌物而呈黄锈色, 引起提早落叶。其防治方法是新梢抽生后喷洒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

3.7.5 梨二叉蚜:

主要表现 第8篇

试验地位于渭河两岸浅山易旱山地, 黄土丘陵沟壑区, 隶属武山县洛门镇、城关镇。栽植面积500亩, 地理位置为东经104°34', 北纬34°25', 海拔1600~1700米, 年均气温10.2℃, 最高气温35.6℃, 最低气温-17.5℃, 年无霜期170天左右, 近十年年均降水量408.6毫米, 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年日照时数2200小时。土壤为黄绵土, 有机质含量0.96%, pH值8.2~8.4, 土壤肥力不高。

二、主要性状

1. 果实经济性状

“女神”属蔷薇科李属欧洲李种, 称第三代功能性水果, 富含多种果香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及食物纤维素, 不含脂肪和胆固醇, 抗氧化剂是一种特殊的化合物, 可抵制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损伤, 对大脑有延缓衰老的功效。据测定, “女神”抗氧化剂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该种为樱桃李与黑刺李杂交种, 果实长卵形, 纵径6.5厘米, 横径6.0厘米, 平均单果重量110克, 最大果质量150克, 果皮全面蓝黑色, 果肉金黄色, 离核, 果肉硬, 甜香味浓,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20%, 有菠萝、柿子、李、杏等多种果香, 硬质, 极耐贮运, 自然存放一个月, 冷藏可贮存90天, 极高产。

2. 生长结果习性

树势强旺, 在水肥条件良好的川水地中1年生枝平均生长量达100厘米以上, 定植4年后树高达3.5米, 冠幅2.5米, 在山旱地中, 1年生枝平均年生长量50厘米, 4年生树高达2.5米, 冠幅达1.8米, 萌芽力高, 成枝力较低。易形成花芽, 花量大, 自花结实率较高, 可作为主栽品种发展。结果以短果枝、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 坐果率较高, 丰产性好, 在管理良好的情况下, 苗木定植后第2年即可结果, 第4年平均株产18千克。山旱地中, 第4年平均株产可达10千克以上。在不修剪自然生长情况下, 枝条直立, 开张角度小, 树姿紧凑。

3. 物候期

在武山县渭河沿岸, “女神”3月中旬萌芽, 4月上旬开花, 9月中下旬果实成熟, 果实发育期150天左右, 11月初落叶, 全年生育期220天。

4. 抗性

经过几年的观察, “女神”在该地区生长结果良好, 综合性状优良, 病虫害发生较轻, 使用农药少, 符合当前无公害果品要求, 但由于果实含糖量高, 易受桃小食心虫危害。耐寒、耐旱性好, 在干旱山区山地中, 半阴坡地块内, 全年不浇水, 仍能正常开花结果。耐瘠薄, 在pH值8.4的黄绵土中能正常生长结实。对浅山干旱地区进行引种栽培有一定参考价值。

三、栽培技术重点

1. 砧木的选择

“女神”可用山杏、山桃及毛樱桃作砧木, 嫁接成活率均在98%以上, 都不会引起流胶, 也未见不亲和症状。嫁接以春季带木质芽接为主, 成本低, 成活率高。

2. 定植

山地建园栽植密度采用2米×3米为宜, 行向与等高线平行, 以利于抗旱。定植前开挖80厘米见方的大穴, 将表土与有机肥混匀后回填, 栽植后浇足定根水, 并铺膜保湿, 并在80厘米处定干。春秋两季均可栽植, 无需防寒。

3. 施肥

幼树根系发育不完全, 施肥要勤施薄施, 年施肥2次, 早春以施氮肥为主, 落叶后结合土壤深翻, 增施有机肥, 每株20千克。结果树全年施肥3~4次, 促花肥于3月下旬施, 减少落花落果, 以氮肥为主, 浓度50克/升每株3千克;增果肥于5月下旬施, 满足果实膨大需求, 施肥量与促花肥相同;果实采摘后施人粪尿、草木灰为主, 由于黄绵土钾含量低, 应混合一定比例的钾肥, 以恢复树势, 促进花芽分化;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结合土壤深翻施用, 施肥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 每株树以腐熟有机肥25千克为宜。

4. 灌水

在“女神”整个栽培过程中, 重点是抗旱栽培。由于山区缺乏水源, 经济条件差, 灌溉方式主要采取开沟灌水 (沿树盘开挖环状或放射状沟, 深20厘米左右, 灌水后覆土) 、打孔灌水 (在树盘下不同距离上用木棒或钢钎倾斜打孔, 倾斜度约60°, 孔内灌满水后用地膜覆盖) , 可以节约水源和降低灌溉成本, 另外, 采用树盘覆草, 既可减少水分蒸发, 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效果较好。灌水时间在开花前需灌水1次, 果实膨大期灌水1次, 并结合施肥灌水, 如遇连续干旱天气, 需增加灌水次数。水源问题可建造“121”雨水集流窖供水。

5. 花果管理

该品种花量大, 坐果率较高, 但水肥供应不足, 易造成落果现象, 在谢花后3周左右喷施30克/升硝酸二氢钾, 以提高坐果率。为保证果实均匀, 在生理落果后疏除密果、小果和劣果, 以提高果品质量。该种果实成熟期不整齐, 且有采前落果现象, 应注意适时采收。

6. 整形修剪

该品种干性强, 树开多采用纺锤形或延迟开心形。纺锤形树高3米左右, 中心干上着生8~12个主枝, 主枝间距15~20厘米, 螺旋状排列, 幼树生长期内应多拉枝, 开张角度, 促其早形成花芽。延迟开心形前期修剪类似疏散分层形, 第一层选留3个主枝, 第二层选留2个主枝, 层间距70厘米左右, 然后落头开心。后期结果枝易衰弱, 对结果母枝要及时回缩避免衰弱, 促进结果。冬季修剪要“轻剪长放”, 尽量少短截, 少疏枝, 尽量多留辅养枝, 对过密枝、病虫枝、下垂枝等应疏除。

7. 病虫害防治

“女神”树势强健, 病虫害发生较轻, 引种以来还未发现严重病害。虫害主要是桃小食心虫, 据观察, 在未进行任何防治的女神果树上, 桃小食心虫对果实的危害率高达70%以上, 是目前对发展女神危害最大的害虫。防治该虫可用桃小性诱剂进行测报, 当成虫连续上升时喷桃小灵1500~2000倍液防治, 喷药时侧重于果实萼注处。第一次喷药时间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 重点喷施地面, 杀孔越冬幼虫;第二次喷药在7月上旬, 以果实为主, 杀灭第一低卵及初孵幼虫。[2]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经济林栽培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67-73.

主要表现 第9篇

关键词: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改革

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多个维度、多个方面同时进行的。当代中国的转型, 可以称为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转型, 其转型时间之长、难度之大、力度之强, 都是前无古人的。有的学者将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并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性命攸关的两次转型。如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的著名的“历史三峡论”。毫无疑问, 中国社会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将全面地影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

一、社会转型基本理论概观

社会转型最初是社会学的理论, 现在多用来描述社会全方位、多方面的急剧变革。社会转型的概念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整体变迁具有普遍适用性, 但更多的, “社会转型”是在特定的维度上被使用的, 它特指“传统——现代”的社会转换, 以“现代化”为核心内容。社会学家沃尔夫冈·查普夫对社会转型的明确定义是:“转型和过渡是现代化进程, 其特点在于现代化的目标是明确的:接受、建立、吸收现代的民主、市场经济和法制制度。”

在许多学者看来, 现代化就是其他国家向欧美发达国家的趋同过程, 西方发达国家所经历的道路正是不发达国家要重复的道路。因此, 艾森斯塔特在《社会进化与发展》一书中说:“从历史上看, 现代化是一个朝着欧美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演变的过程, 这一过程于17 至19 世纪就在欧美各国完成了。”

虽然“社会转型”源自西方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 但是其概念使用已经不再局限于社会学语境。正如匈牙利经济学家雅诺什·科尔耐所说:“转型并不仅仅只包括经济的转型, 还包括了生活方式、文化的转型等多个方面。”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美国中心论、欧洲中心论的观点受到批判, 越来越多的学者批判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反对西方中心论, 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具体的历史环境及其演变过程所形成的独特的历史遗产, 因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都具有自身特色。从不发达国家的国情出发来探索社会转型问题, 是对欧洲中心论的重大超越和突破, 开拓了探索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新途径, 改变了一系列传统的陈旧观点。

尽管如此, 西方学界以“社会转型”这一概念来描述和分析社会整体具有进步意义的转换, 仍然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本文研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 主要是为了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系统内部结构的整体性与根本性的变化, 研究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在转型过程中的互动以及此消彼长, 从改革的角度洞悉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

二、超前的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底, 中共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可见, 改革开放最初就是从经济改革开始的。1979年, 全国农村逐步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产到户、自负盈亏。1982年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 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 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 专业承包联产计酬, 包产到户、到组, 包干到户、到组。此决议后, 农村改革开始如火如荼的进行, 承包生产责任制在农村得到普遍推广,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业生产大幅提高, 农业经济得以在短时间内起死回生。

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 中共中央逐渐批准开放沿海港口、开辟沿海经济技术开放区, 以集中引进外资, 进一步深入推动改革开放。1984 年决定进一步开放14 个沿海港口, 1985 年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决定新划入沿海开放区140 个市、县, 其中包括杭州、南京、沈阳3个省会城市。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随后的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发展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明确了所有制模式。

可见, 中国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改革, 这种改革伴随着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更重要的是,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总是走在时间表和路线图的前面, 经济体制改革的计划切实落实到了经济发展的实践当中, 而没有沦为一纸空谈。截至2007 年, 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 美元, 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 倍。从1992 年至2014 年的23 年时间里, 中国保持了不低于7%的GDP增长率, 其中有10 年GDP增长率超过10%, 2007 年经济增长率甚至达到了14.2%。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既是中国社会转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是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客观反映, 中国的经济转型已经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经济基础上实现了经济成果的最大化。因此, 无论是从经济体制改革的上层规划, 还是从相关改革制度的实施, 或是从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而言,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是超前的。

三、滞后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改革

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 转型时期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无疑是滞后的。从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全国性会议报告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进程来看,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仍然服务于经济发展, 与经济相关性较大的行政体制改革先行, 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十四大报告指出:“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见, 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步骤, 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十五大报告更加直接的提出:“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 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这不仅表明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而且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实现经济的发展。十七大报告中重申了这一理念:“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 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表明,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主导型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政治体制改革被动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并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这种改革理念造成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

社会改革特指涉及公共基本服务问题方面的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方面是关系中国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住房改革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严格来说, 改革是一个整体。没有社会改革或社会改革发展滞后,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就会发展畸形或步履维艰。但是, 多年来中国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 涉及公共基本服务问题的改革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与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 中国的社会改革是严重滞后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和切身利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近年来, 教育不公、医患矛盾、房价攀升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绝大多数的中国人, 并成为社会冲突和社会不稳定的重灾区。教育不公平首先表现在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 而居高不下的城市高房价和严格的户籍政策使得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雪上加霜, 由此导致了贫富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社会流动性降低、社会阶层固化和人们的不满心理等问题的出现。

社会的成功转型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 而且涉及政治的改革、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等多个方面。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 表现出了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经济体制改革远远超前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 而滞后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掣肘和中国社会转型的障碍。

参考文献

[1][德]沃尔夫冈·查普夫, 著.陆宏成, 陈黎, 译.现代化与社会转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63.

[2]S.N.Eisenstade.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ies, London:Oxford Press, 1996:1.

[3][匈]雅诺什·科尔耐, 著.大转型, 比较[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5.

主要表现 第10篇

一、南果梨不良树形的主要表现

1. 下强上弱树

下强上弱树是南果梨树形不良的主要表现, 其具体不良特征是:第一层主枝的枝量过多, 主枝基角过小, 导致第二层主枝生长势弱, 营养生长受控, 生殖生长过早, 极易形成小老树。

2. 下弱上强树

下弱上强树是南果梨树形的另一种主要表现, 其具体不良特征是:第一层主枝生长严重受控, 第二层主枝生长势过猛, 形成伞状树形, 导致有效结果部位少, 树体光照极其不良。

二、克服南果梨不良树形的主要对策

1. 及时疏除无效枝

重叠枝、交叉枝、平行枝、密挤枝等在南果梨的树体上, 因为互相挤压, 占据空间过密, 光照受阻, 形成的诸多的无效枝, 无效枝占据比例大, 使南果梨梨树树形杂乱无章、光照不良, 因此, 应当及时对南果梨树上的无效枝进行处理, 及时去掉, 疏除过密的重叠枝、交叉枝、平行枝和密挤枝, 去掉无效枝类后, 光照条件改善了, 通风条件增强了, 枝势摆布合理了。

2. 严格控制强势枝

南果梨不良树形树的另一特点是, 树体外围多存在于过密的直立枝、强旺枝和竞争枝等诸多强势枝, 在进行修剪时, 不进要对各类主枝的延长枝进行轻截, 还要应当及时疏除过密的直立枝、竞争枝和强旺枝, 使南果梨的树体营养集中于各类主枝之中, 控制强势枝竞争营养, 改善光照。对于不影响或者影响程度较低的强势枝, 在南果梨的生长季及时采取圈、扭、摘等多种方式, 缓和其生长势, 促进其早期成花, 早期结果。

三、应用控强扶弱修剪法改造树体

1. 上强下弱树的修剪

上强下弱树是低产旺长南果梨树的普遍现象,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在早期修剪过程中, 因对第一层主枝修剪过轻, 或者缓放过多, 生长势太弱, 此时第二层主枝又很快选出来, 导致层间距过小, 致使第二层主枝和中心干生长势过强。对于此类树的改造, 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抬一压二缓中心”, 即抬高第一层主枝的角度, 对第一层主枝多打头, 多留枝;压下第二层主枝的角度, 对第二层主枝少打头或者不打头;缓和中心干的生长势, 用果缓势。

2. 下强上弱树的修剪

下强上弱树是低产旺长南果梨树的又一普遍现象,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在早期修剪过程中, 因对第一层主枝修剪过重, 或者剪接过多, 生长势太强, 第二层主枝选出过晚, 导致层间距过大, 致使第二层主枝和中心干生长势过弱, 全树形成了齐头并进的树势, 层次不分树形紊乱。对于这种树的修剪改造技术环节是, “压一促二强中心”。对第一层主枝要采取缓、疏、缩、压的方式, 减缓其生长势;第二层主枝要注意多短截、少留果, 多留抚养枝, 少缓放的修剪技术, 促进其恢复生长势, 进一步实现上下均衡、协调合理的树势, 实现早期结果。

四、强化营养供应

1. 改春施基肥为秋施基肥

测土配方施化肥, 提高不良树形南果梨树体的营养水平。秋施基肥, 于每年的8月下旬结合扩穴深翻, 对南果梨施入优质有机农肥75~150千克或施入豆科绿肥75~150千克使不良树形的南果梨树在改造的同时, 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 一般要使南果梨园土壤有机质达到1.5%~2.0%。

2. 测土配方施化肥

当代戏剧文学衰微的主要表现及对策 第11篇

关键词:当代戏剧文学;衰微;表现;对策

中图分类号:J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69-02

进入新时期,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表面上看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空前繁荣,各种影视剧、话剧层出不穷,实际上正在走下坡路。三十多年来,中国剧坛未出现过能与《雷雨》、《日出》、《茶馆》相媲美的佳作。事实证明,中国当代的戏剧文学已经衰微。当代的戏剧文学界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实施相应的对策。

一、衰微的表现

(一)题材单调,内容浅陋

一般说来,中国当代的戏剧可以分为主流戏剧和商业戏剧。主流戏剧指的是根据政府提倡的主旋律而排演的剧作。这固然很好,然而情况是中国当代剧作家大多数曲解了主旋律的本质精神,以为主旋律就是歌功颂德,宣传好人好事,塑造的主人公必定要完美无瑕。于是,故事情节千篇一律,题材内容不约而同,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枯燥无味。看看一些主流剧院演出的剧目就知道了。剧本内容的单调直接决定了戏剧的雷同。

商业剧就更是如此。商业剧指的是为了迎合市场,争取观众,以挣取利润为宗旨而演的剧作。如在1998年对外戏剧交流活动中,北京人艺在香港演出了《古玩》,外界很困惑,中国已经有了《茶馆》,还要《古玩》做什么?因为《古玩》几乎就是《茶馆》的翻版,观众很容易就感觉到乏味。如此只能说明,在当代浮躁的社会环境下,剧作家发现不了甚至无意去发现生活中的内在美,真正的精神价值,所以他们的创作往往题材单调,内容浅陋。

(二)思想内涵的缺失

当代有的剧作家在对“人的精神层面的表达和探索”方面,愈趋贫弱,甚至缺失。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话剧。从《狗儿爷涅槃》等到本世纪初的《赵氏孤儿》,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变化:外壳包装得越来越精致,但是思想内涵越来越贫弱。即使有些表达了一些思想性、艺术性,也平庸、虚假得很。在戏剧评论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一流舞美,二流表导,三流剧本。”可见当代中国的戏剧文学已经衰微到何种程度了。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思想内涵的缺失,而思想内涵的缺失又是因为对“人的精神”或者说是“人学”的丢弃。对“人”本身的丢弃,戏剧就不能高大起来,也难以留住观众,戏剧文学焉能得到长远发展?现代戏剧除了上世纪上半叶出现过的一些经典剧本之外,至今在国际上都没有有影响力的作品。相反的是,中国当代戏剧文学走向了极端庸俗化世俗化的境地。如1998年,在中国对外戏剧交流活动时,于日本上演的大部分戏剧都是关于“爱”的主题。日本观众很惊讶,难道中国人都缺少“爱”吗?还是中国人只知道“爱”?要说有多么深刻地表现了人性、人的精神,那绝对没有。

(三)艺术创新能力不强

许多剧作家虽然是穷尽一生在创作,从事艺术活动,但是因为受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自身才华的约束,缺乏艺术的创新精神。公式化、概念化、模式化成了他们的创作方法和风格。尽管有学者一直在呼吁,戏剧要与时俱进,要改革创新。然而,剧改多年,为了取悦观众获得利益,许多剧作家的剧作“新是出了”,但是那只限于形式上的一点创新,無非就是换了几个男女主角,换了几个搞笑的故事而已。戏剧文学的真正本质和至高无上的使命是书写人的精神和心灵,在这方面许多剧作家往往能力有限。他们的出新不是在探索人的精神和灵魂,而是在创作技巧上的稍微改动,换汤不换药。

二、衰微的原因分析

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衰微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人的主体精神的沦丧

中国著名戏剧专家董建教授说:“我认为当前大陆文化领域异化的基本表现就是虚假与平庸,就是‘物化’与‘非人化’。”[2]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人的地位,特别是人的主体精神地位不断动摇下降,而物质地位不断增值,这必然引起戏剧文学的衰微。大众将文化产品当成是“高兴时的游戏,失意时的消遣。”当代许多剧作家迫于生存压力,淡化了戏剧对人的主体精神的探索,把创作力气转向物质外壳的包装上。从而走向媚俗化,大众化的商业模式,文学因素退位,人的主体精神逐渐丧失。比如前几年有一部电影《月光宝盒》,原本是一个感人的传说,但是编剧偏偏把它改编成了一部毫无内涵的无厘头搞笑剧。观众一笑之后,什么也没留下。但偏偏是这样的剧本受大众喜欢。

(二)“一流舞美,二流明星、导演,三流剧本”效应

当代中国是一个星光璀璨的世界,一部戏剧的舞美设计以及有没有明星导演、演员的参与制作,成了决定其票房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一部戏中,剧本可以很烂,编剧可以没有才华,但是舞美绝对不能烂。中国当代大部分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看戏都是奔着明星、名导、舞美去的。很大程度上,他们看的甚至不是戏,而是“星”光。而少有人去认真关注戏后面的文学剧本,更多人关注的是演员的演技,导演的导技。导演、演员为了取悦观众,自觉或不自觉地就放弃了对文学剧本的选择。有时候为了弥补戏的空洞,一些导演就依靠戏的舞美,精心打造一场视觉盛宴。这也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一流舞美,二流明星、导演,三流剧本”的市场效应之下,可以想象,当代戏剧文学的地位是如何得一落千丈。

当然,市场的不景气,传统文学的边缘化,读者口味的变化等外部原因都是造成戏剧文学衰微的原因。

三、对策

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界急需一场深刻的反思,总结当代戏剧文学衰微的原因,吸取历史教训,继承优秀传统,并实施相应的对策。

首先,戏剧文学的繁荣离不开“人学”的重新定位。无论何种文学艺术都离不开书写人的心灵和精神,只有当代剧作家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不断提高自身戏剧休养与艺术创新能力,不受利益诱惑与外界干扰,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创作资源,关注“人”,发现“人”的美,把他们创造成艺术作品搬上舞台,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留下经典之作。甚至,当代剧作家要回归传统,向前

辈学习,深入研究,汲取养分,比如曹禺。他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之所以成为现代戏剧经典之作,就是因为书写了人性,塑造出了不朽的经典形象。

其次,打造有利于戏剧文学发展的环境。戏剧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所有的文学种类中,戏剧创作是最困难的,而且剧作家往往因为剧本发表难,稿费低,待遇差等原因,对戏剧文学的热情不断衰退,甚至改行,导致戏剧人才断层,戏剧文学的发展因此受阻。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关键一步是培育适于戏剧人才生长发展的土壤,老剧作家和文化部门对新生戏剧人才的将夜提拔责无旁贷,并且,要适时提高剧作家的待遇,鼓励剧作家书写“人”的精神。不断提高戏剧文学的地位,如召开各种座谈会,举办戏剧文化节,戏剧比赛等。慢慢地将其从边缘化的地位拉回到主流文学的地位。

中国当代戏剧文学要振兴,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反思,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好重新确立戏剧文学在话剧中的核心地位,重新定位“人学”,由剧作家自由书写人的主体精神,重视戏剧文学,奖掖戏剧人才,提高剧作家的待遇等方面的工作。如此,中国当代戏剧界才能留下传世佳作,戏剧文学才能得以发展繁荣。

参考文献:

[1]宛柳.新时期戏剧文学探索的回顾[J].文史哲,1987年第3期.

[2]陈宏路.戏剧观与戏剧文学[J].天中学刊,2001年8月.

[3]董建.中国大陆戏剧文学衰微的文化背景[J].云南艺术学院学学报,2005年1月.

[4]黄世智.论当代戏剧文学衰微的主要表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月.

[5]沈婉蓉.论当代戏剧文学边缘化的成因[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月.

作者简介:谢小龙(1988.11-),男,汉,江西于都,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写作学专业。

主要表现 第12篇

一、语言的民俗化倾向

《墙头马上》中所运用的俗语和方言比比皆是,具有明显的口语化倾向。《墙头马上》的语言雅俗兼收,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民间俗语和俚语,体现了元杂剧的民俗化的倾向。如 :

【天下乐】我可便提起东来忘了西,(梅香云)昨日几家来问亲,小姐不语怎么?

(正旦唱)咱萱堂又虚着面皮,至如个穷人家女孩儿到十六七,或是谁家来问亲,那家来做媒,你教女孩羞答答说甚的?”。

这里李千金的语言就表现了元代的婚礼民俗风气,无论是贫穷人家的,还是富贵家的女子都得经过说媒,而不能由女孩子当面出来说话。

《墙头马上》还运用了市井语言,如 :

【三煞】不肯教“一床锦被权遮盖”,可不道“九里山前大会垓”,绣房里血泊浸尸骸。解下着搂带裙刀,为你逼得我紧也便自伤残害,颠倒把你娘来赖。你则是“拾得孩儿落的摔”,你待致命图财。( 第二折 )

其中的“一床锦被权遮盖”,“九里山前大会垓”,“拾得孩儿落的摔”均为民俗语言,是元代所通用的市井语。大意分别为“敷衍过去”,“鱼死网破的争斗”,“弄巧成拙”。

由上可知,白朴的《墙头马上》的杂剧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民俗语言,从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一些民俗文化。

二、戏剧中的民俗文化的意象

《墙头马上》出现了大量的民俗文化的意象,这就充分地展示了该剧的民俗文化的内涵。这些民俗化意象的使用,使该剧的生活气息更加浓烈,从而更加贴近现实和人生。《墙头马上》中的民俗意象,突出地表现为下面几种意象 :

1、上巳节俗意象

三月三节,原名是“上巳节”。先秦即举办有“拔楔”等活动,《诗经 · 郑风 · 溱洧》篇描写的是“上巳节”这一天,郑国的溱洧两河边男女恋爱的大集会。自汉代起开始定为节日。“拔楔”,即沐浴洗礼,意味着“求生”在周代就已经存在这种活动了。到了汉代,“拔楔”被定为上巳节的最重要的活动。

《墙头马上》中 :

(正旦云)妾身李千金是也。今日是三月上巳,良辰佳节,是好春景也呵!

这里的上巳节令就是一个自古至今的传统的民俗节日。

2、春的意象

自古以来,“春”都被赋予了万物复苏,生长和开始的文化意蕴。《艺文类聚》卷三引《尸子》道 :“春,动也。鸟兽孕宁,草木华生,万物咸遂”,在这里春意味着繁衍后代,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春”的民俗活动依然存在,但是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制约,其实际的含义和性质却逐渐发生了改变,如 :游春,踏青等等。

“春”的民俗文化活动在传承中发生了改变,但是在爱情剧《墙头马上》中还是可以看到最初的“春”的民俗。在剧中的李千金看到了春天的好景致,情愁满怀,于是受其感染情窦初开。如 :

【混江龙】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宁可教银缸高照,锦帐低垂 ;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这千金良夜,一刻春宵,谁管我衾单枕独数更长,则这半床锦褥枉呼做鸳鸯被。

再如 :

【油葫芦】我为甚消瘦春风玉一围,又不曾染病疾,近新来宽褪了旧时衣。

这些看似写春景,实际上写的是在春天的感召之下,人的自然情欲觉醒。

3、墙的意象

民俗具有极大的约束力和控制力,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人们会在民俗文化的控制下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某种活动。在《墙头马上》这部杂剧中,“墙”象征着阻止男女双方的民俗文化。“墙”被赋予了阻碍和约束男女爱情的文化内涵。剧中李千金和裴少俊私自约会,他们就受到了墙的阻隔,所以裴少俊要翻过墙去私会李千金。

如【赚煞】:

这一堵粉墙儿低,这一带花阴儿密。与你个在客的刘郎说知 :虽无那流出胡麻香饭水,比天台山到径抄直。莫疑迟,等的那斗转星移,休教这印苍苔的凌波袜儿湿。将湖山困倚,把角门儿虚闭,这后花园权做武陵溪。

剧中李千金能够超越民俗的限制,大胆地崇尚和追求自由恋爱,最终成为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三、“和合”的家庭民俗文化

中国的戏曲往往以大团圆为结局,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审视,这就是追求“和合”的家庭观念的影响。因而,在中国讲究“和合”的民俗观念的影响下,出现了一系列的民俗事象。如“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讲求“以和为贵”,“和平共处”,用“息事宁人”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调”和“折中”是处理矛盾的最有效的方法。夫妻关系方面,“破镜重圆”,“白头偕老”“百年好合”,“永结同心”等等。

正因为“和合”的民俗文化心理的影响,元杂剧的创作往往又贴近人民生活,所以《墙头马上》的创作要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这个大团圆式的结局,正显示了“和合”的家庭民俗文化。

摘要:白朴的《墙头马上》是元杂剧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风气和习俗。该剧无论是在人物语言、人物形象上,还是在岁时节气、意象上都较多地具有民俗文化的本质特征。

上一篇:数据选择电路论文下一篇:难降解石化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