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运维范文

2024-07-20

电网运维范文(精选10篇)

电网运维 第1篇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的全面展开, 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信息应用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已经初具规模, 逐步构建起一个能支撑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在初步解决“用什么”的基础上, “怎么用”和“用得好”成为电网企业在“SG186”工程后应该思考的问题。

从国外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运维服务的发展历程来看, 在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 在信息化应用系统逐步上线后, 运维服务体系迅速得以建立并发挥作用。信息化系统建设与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在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基本稳定的前提下, 可以简单地将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完整周期划分为建设初期、建设发展期 (建设高潮期) 、建设稳定期3个阶段。在建设初期, 信息化建设以规划为主, 项目建设逐步开展, 而运维服务处于基本缺乏或主要从事简单被动的桌面、网络维护工作;在建设发展期, 依据规划进行大规模的项目建设, 随着应用系统的逐步上线, 运维服务的压力日益增加, 运维服务的内容、规模、要求得以快速增长, 在建设中后期, 运维服务高速发展, 以支持一体化信息平台的运行;在建设稳定期, 各系统逐步上线, 信息化项目逐步减少, 运维服务逐步成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点。

对照上述分析曲线可以认为, 在可预计的时间内, 国内宏观环境基本稳定, 在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的企业战略下, 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思路开展的电网生产、营销和经营管理工作, 其战略和业务基本稳定,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建设已经进入高潮期, 因此, 电网企业在“SG186”工程建设的同时, 应着力建立与“SG186”相适应, 能有效支撑“一个平台”和“八大应用”安全稳定运行的运维服务体系。

2 现状和问题

目前, 各电力公司信息化运维服务体系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尽管部分公司已经参考ITIL建立了相关的运维服务体系, 但服务水平的概念还没有被理解和贯彻到日常的运维服务中, 用户满意度没有得到真正的关注。发电集团及其下属电厂的运维服务也显示出基本类似的特征。从运维模式、运维组织、运维流程、运维工具、运维绩效等方面看, 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在运维模式方面, 普遍是按照省、地市、县/分局3个层级独立开展, 相对分散, 缺乏3个层级纵向上的整体规划、联结和沟通, 缺乏统一的受理平台和运维内容 (应用、基础设施、桌面) 界面划分。因此, 纵向上不同的层级、横向上不同运维内容的服务水平皆不统一;

(2) 在运维组织人员方面, 由于模式上的相对独立和分散, 各运维组织的结构、岗位、职数、人员能力等均有很大差异, 尽管借用三产人员和外包的方式来弥补结构性缺员的问题, 但由于管理和人员技能的差异, 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3) 在运维流程制度方面, 多数公司的运维服务缺乏科学的流程, 问题、故障的处理方式随意, 缺乏有效的记录、跟踪、反馈, 更没有知识库的建立和积累。部分公司也借鉴了ITIL理论建立运维服务流程, 但相对比较零散、缺乏完整性和体系性, 相关的制度不够健全或执行力不够。运维流程与制度的匮乏, 运维服务的效果和水平难以保证;

(4) 在运维工具平台方面, 普遍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 大多建立了数据中心的硬件监控平台, 对硬件和基础设施进行了监控和管理, 但缺乏有效的运维管理工具, 缺乏软件平台固化运维的管理流程、问题分析和知识积累。运维工具的不足使企业运维服务水平难以衡量与优化提升;

(5) 在运维绩效管理方面, 目前各电网公司运维工作普遍缺乏清晰的考核体系。国家电网公司对运维管理主要是设定和考核关于系统、网络、设备运行的关键指标, 还缺乏对运维服务水平的相关指标考核。

运维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保障一体化信息平台的稳定运行。运维服务是通过支撑一体化信息平台, 间接的服务企业业务发展, 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 高服务水平的运维服务体系是一体化信息平台有效发挥能效的重要保证。目前电网企业普遍缺乏一个高服务水平的运维体系, 将极大制约以“SG186”工程成果为核心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对企业经营发展的支撑作用。

3 构建理念与原则

随着“SG186”工程的建设, 一体化信息平台逐步成为电网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核心能力, 并融入到电网企业价值链中, 成为继财务、物资、人力资源后又一个重要的支持链。因此电网企业运维服务体系应基于“把IT当作电网业务来运营”IT服务理念进行设计和构建。借鉴电网生产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的思路和经验建立具有电网行业自主特色的运维服务体系。在“把IT当作电网业务来运营”的运维服务理念中,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借鉴对电网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要求, IT运维服务应以支撑一个“安全、稳定、可靠”的一体化信息平台为目标;

(2) 借鉴对电网设备检修消缺中的“有缺必消”、“修必修好”的工作要求, 建立相关的IT运维服务工作要求;

(3) 借鉴电网营销服务中“以服务为导向”的理念和“统一呼叫中心”、“一口对外”、“内转外不转”的服务措施, 建立相关的IT运维服务模式。

目前, “SG186”工程侧重于对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引导和管理, 在六大保障体系中, 虽然对运维服务有一定的要求, 但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提升。根据电网行业的特征和目前信息化现状特点, 在企业运维服务体系建设中, 应以“SG186”工程中相关要求为前提, 同时遵循三大原则。

(1) 在运维模式上遵循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电网企业的运维模式的建设并不是从零开始或推倒重来, 电网企业普遍在基层设施和桌面运维上有一定的基础和固有模式, 新的运维服务模式一定要本着“具有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辩证态度, 继承现有运维模式中成熟、科学、适用的内容, 在继承中借鉴ITIL服务框架, 整合、完善、发展, 在“把IT当作电网业务来运营”的运维服务理念下, 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级的运维服务体系;

(2) 在运维组织上遵循自主与合作并存的原则:当前,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与电网企业人员零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依赖三产公司和服务外包成为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在运维服务体系中, 应平衡好“自主运维和外包服务”的度。从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 运维服务中生产数据、营销数据、财务数据的管理, 以及系统权限分配、网络安全配置等核心工作, 应通过自主运维以掌握在企业内部, 降低业务数据风险, 而将非核心运维服务、事务性工作联合三产厂商、外部厂商合作或直接外包。

(3) 在运维体系建设上遵循高标准规划、分步实施、持续改进的原则:应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期, 或“SG186”工程建设过程中, 同步进行运维服务体系的搭建。引进国际先进的IT服务管理理念进行整体规划, 分阶段实施, 注重阶段性成果和效果。运维服务体系应随着应用系统的建设、投运和业务发展要求进行动态持续改进, 以不断提高运维服务水平, 满足业务管理对一体化信息平台的要求。

4 总体思路

在充分学习和理解ITIL理念下, 参考国内商业银行IT运维服务体系, 对电网企业“SG186”工程下集约化的信息化运维服务体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后, 从运维模式、运维组织、运维流程、运维工具、运维绩效等方面, 提出如下的电网企业运维服务体系构建总体思路:

(1) 在运维模式方面:在“SG186”工程的指导下, 电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逐步向网省公司集约, 人力资源、财务、物资等主营业务的应用系统逐步采用网省大集中模式。在大集中模式下, 应该平衡集中运维服务中服务规范与服务效率的关系。在运维模式上宜采用省地二级一体化的运维服务模式, 即省公司总部和下属地市局各设运维服务中心和服务台, 省公司运维服务中心服务对象为公司总部的用户为主, 并兼顾大集中应用系统的全省服务。地市局运维中心服务对象为本地市局及其下属县/区供电局用户, 以本局集中的应用系统和基础设施运维为主。由于在大集中模式下县/区供电局基本没有自己的应用, 不设立服务台, 所有服务提交地市局运维服务台受理, 为了确保快速响应, 其基础设施和桌面设备运维服务宜采用外包服务方式解决。

(2) 在运维组织人员方面, 以现有的省公司信息中心、地市局信息中心为基础。按照“自主与合作并存”的原则, 有效利用三产公司和外包厂商的资源, 将运维人员按照不同技术能力分配到一、二、三线, 实现了运维人员的专业化分工, 以提高业务系统运维服务效率和质量。关于服务外包, 应纳入到统一规范的管理中。最好由国家电网公司设计颁布运维服务体系外包服务的相关导则, 明确外包服务的范围、内容、资质要求、服务水平要求框架等内容。网省公司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网省情况进行细化, 指导和规范相关的运维服务外包工作。

(3) 在运维流程制度方面, 借鉴ITIL的理念进行维护服务流程和制度的建设。按照“以服务为中心, 流程驱动”的运维服务模式建立实用本企业的运维服务流程, 流程应体现运维服务响应能力和运维风险控制能力, 引入主动服务模式、知识和服务管理, 重点关注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版本发布管理、知识管理、服务水平管理等6个方面。建立完善运维服务管理制度, 在运维服务制度中, 生产、营销、工程、财务等八大核心应用系统的应急预案应得到高度的重视。

(4) 在运维工具平台方面, 从“重硬轻软”向“软硬兼顾”转变, 参照业界的领先实践, 建立由基础设施监控平台、运维流程自动化管理平台以及运维服务门户3个部分组成的运维服务平台。运维服务门户主要用于提供用户运维自助服务, 提供知识管理交流平台, 提供实时的运维信息。运维流程自动化管理平台主要用于固化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版本发布管理和服务水平管理以及知识管理流程, 将这些运维流程电子化, 实现运维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管理。基础设施监控管理平台用于对网络、服务器、中间件、应用、PC终端进行自动监控, 为配置管理、容量管理、服务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同时, 基础设施的故障管理中, 通过告警过滤功能和配置管理数据库 (CMDB) , 可以与运维流程自动化管理平台进行无缝连接, 提高运维的主动性和运维效率。

(5) 在运维绩效管理方面, 将“服务水平协议 (SLA) ”的概念及其相关指标引入运维服务体系中, 采用定义故障等级、确定各等级的响应时间等方法, 以定量的方式衡量运维服务的状态。公司与信息中心签订运维服务水平协议, 信息中心分解运维服务水平协议, 按照相应的指标要求与外包服务商签订服务外包合同。公司根据运维服务水平确定运维服务资源和费用的投入, 将服务水平及其指标和用户满意度纳入到公司对信息中心的绩效考核体系中, 并通过闭环绩效管理进行严格监控, 逐年提高运维服务水平和指标, 推动公司整体运维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电网运维 第2篇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变电运维管理,提高运维水平,保证运维质量,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对变电运维工作的运维班管理、生产准备、运行规程管理、设备巡视、倒闸操作、故障及异常处理、工作票管理、缺陷管理、设备维护、专项工作、辅助设施管理、运维分析、运维记录及台账、档案资料、仪器仪表及工器具、人员培训、检查与考核等方面做出规定。

第三条

变电运维管理坚持“安全第一,分级负责,精益管理,标准作业,运维到位”的原则。

安全第一指变电运维工作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国家及公司各项安全法律和规定,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认真开展危险点分析和预控,严防人身、电网和设备事故。

分级负责指变电运维工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管理,严格落实各级人员责任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严密把控,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精益管理指变电运维工作坚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以精益

化评价为抓手,深入工作现场、深入设备内部、深入管理细节,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提升,争创世界一流管理水平。

标准作业指变电运维工作应严格执行现场运维标准化作业,细化工作步骤,量化关键工艺,工作前严格审核,工作中逐项执行,工作后责任追溯,确保作业质量。

运维到位指各级变电运维人员应把运维到位作为运维阶段工作目标,严格执行各项运维细则,按规定开展巡视、操作、维护、检测、消缺工作,当好设备主人,把设备运维到最佳状态。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35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组合电器、隔离开关、开关柜、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并联电容器、干式电抗器、串联补偿装臵、母线及绝缘子、穿墙套管、电力电缆、消弧线圈、高频阻波器、耦合电容器、高压熔断器、中性点隔直装臵、接地装臵、端子箱及检修电源、站用变、站用交流电源、站用直流电源、构支架、辅助设施、土建设施、避雷针等28类设备和设施的运维工作。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二次设备另行下发。

第五条

运维人员在现场工作中应高度重视人身安全,针对带电设备、启停操作中的设备、瓷质设备、充油设备、含有毒气体设备、运行异常设备及其他高风险设备或环境等应开展安全风险分析,确认无风险或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开展工作,严防工作中发生人身伤害。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一节 总部职责

第六条

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以下简称“国网运检部”)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二)组织制定公司变电站运维管理制度;

(三)指导、监督、检查、考核省公司变电运维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四)制定特高压变电站生产准备工作方案并督促落实;

(五)组织变电站重大设备故障、异常及隐患技术分析;

(六)组织公司系统变电运维技术培训和专业交流。第七条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以下简称“国网安质部”)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变电站运维安全监督;

(二)负责电力设施保护、消防、防汛、防灾减灾、交通安全的监督检查;

(三)负责变电站防误闭锁专业管理;

(四)负责变电站应急管理以及变电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及考核。第八条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含电力调控分中心,以下简称“国(分)调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国家电网调度运行、设备监控、系统运行、调度计划、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专业管理;

(二)负责直调设备的调度组织、运行方式安排及调整。

第九条

国网设备状态评价中心(以下简称“国网评价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一)协助国网运检部开展变电专业技术管理,参与制定并落实公司运维相关制度、标准,对运维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二)协助开展变电站重大设备故障、异常及隐患技术分析;

(三)协助国网运检部开展变电运维技术培训工作。

第二节 省公司职责

第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运维检修部(以下简称“省公司运检部”)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地市公司、省检修公司变电运维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三)组织本单位变电站现场运行通用规程的编制修订;

(四)组织一类变电站生产准备工作;

(五)组织本单位变电站设备故障、异常及隐患技术分析;

(六)组织本单位变电运维技术培训和专业交流。第十一条

省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以下简称“省公司安质部”)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本单位变电站运维安全监督;

(二)负责本单位电力设施保护、消防、防汛、防灾减灾、交通安全的监督检查;

(三)负责本单位变电站防误闭锁专业管理;

(四)负责本单位变电站应急管理以及变电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及考核。

第十二条

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省调控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所辖电网调度运行、设备监控、系统运行、调度计划、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专业管理;

(二)负责所辖电网设备的调度组织、运行方式安排及调整;

(三)负责监控职责范围内设备运行信息监控,及时向运维单位或部门发送设备异常信息。

第十三条

省设备状态评价中心(以下简称“省评价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一)协助省公司运检部开展变电专业技术管理,参与制定并落实公司运维相关制度、标准,对运维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二)协助省公司运检部开展变电站设备故障、异常及隐患技术分析;

(三)协助省公司运检部开展变电运维技术培训工作。

第三节 省检修公司职责

第十四条

省检修公司运维检修部(以下简称“省检运检部”)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公司及省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变电检修中心、运维分部(变电运维中心)、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变电运维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三)组织本单位所辖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的编制修订;

(四)组织开展所辖变电站生产准备;

(五)组织本单位变电站设备故障、异常及隐患技术分析;

(六)组织本单位变电运维技术培训和专业交流。第十五条

省检修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以下简称“省检安质部”)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本单位变电站运维安全监督;

(二)负责本单位电力设施保护、消防、防汛、防灾减灾、交通安全的监督检查;

(三)负责本单位变电站防误闭锁专业管理;

(四)负责本单位变电站应急管理以及变电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及考核。

第十六条

省检修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公司及省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检修班组变电运维相关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三)开展变电站专业巡视;

(四)制订相关消缺方案并实施;

(五)开展变电站生产准备相关工作。

第十七条

省检修公司运维分部(变电运维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公司及省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运维班变电运维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三)组织开展变电站例行、全面、熄灯、特殊、专业巡视;

(四)制订相关维护、消缺方案并实施;

(五)开展变电站生产准备相关工作;

(六)开展所辖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的编制修订。第十八条

省检修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公司及省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运维班变电运维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三)组织开展特高压变电站例行、全面、熄灯、特殊、专业巡视;

(四)制订维护、消缺方案并实施;

(五)开展特高压变电站生产准备相关工作;

(六)开展特高压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的编制修订。

第十九条

省检修公司变电运维班履行以下职责:

(一)执行上级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

(二)开展变电站运行维护、日常管理及运维分析工作;

(三)负责所辖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的编制修订;

(四)完成变电站生产准备相关工作;

(五)负责所辖变电站的倒闸操作;

(六)负责变电站故障及异常处理,参加故障分析工作;

(七)负责将设备运维信息录入PMS系统。

第二十条

省检修公司变电检修班履行以下职责:

(一)执行上级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

(二)开展变电站专业巡视;

(三)按照缺陷管理要求及时消除相关缺陷;

(四)负责将设备消缺信息录入PMS系统。

第四节 地市公司职责

第二十一条

地市公司运维检修部(以下简称“地市公司运检部”)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公司及省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变电检修室、变电运维室、县公司变电运维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三)组织本单位所辖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的编制修订;

(四)组织开展所辖变电站生产准备;

(五)组织本单位变电站设备故障、异常及隐患技术分析;

(六)组织本单位变电运维技术培训和专业交流。第二十二条

地市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以下简称“地市安质部”)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本单位变电站运维安全监督;

(二)负责本单位电力设施保护、消防、防汛、防灾减灾、交通安全的监督检查;

(三)负责本单位变电站防误闭锁专业管理;

(四)负责本单位变电站应急管理以及变电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及考核。

第二十三条

地市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地市调控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所辖电网调度运行、设备监控、系统运行、调度计划、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专业管理;

(二)负责所辖电网设备的调度组织、运行方式安排及调整;

(三)负责监控职责范围内设备运行信息监控,及时向运维单位或部门发送设备异常信息。

第二十四条

地市公司变电运维室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公司及省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运维班变电运维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三)组织开展变电站例行、全面、熄灯、特殊巡视;

(四)制订相关维护、消缺方案并实施;

(五)开展变电站生产准备相关工作;

(六)开展所辖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的编制修订。第二十五条

地市公司变电检修室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公司及省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检修班组变电运维相关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三)开展变电站专业巡视;

(四)制订相关消缺方案并实施;

(五)开展变电站生产准备相关工作;

(六)参与所辖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的编制修订。第二十六条

地市公司变电运维班履行以下职责:

(一)执行上级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

(二)开展变电站运行维护、日常管理及运维分析工作;

(三)负责所辖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的编制修订;

(四)完成变电站生产准备相关工作;

(五)负责所辖变电站的倒闸操作;

(六)负责变电站故障及异常处理,参加故障分析工作;

(七)负责将设备运维信息录入PMS系统。

第二十七条

地市公司变电检修班履行以下职责:

(一)执行上级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

(二)开展变电站专业巡视;

(三)按照缺陷管理要求及时消除相关缺陷;

(四)负责将设备消缺信息录入PMS系统。

第五节 县公司职责

第二十八条

县公司运检部运维检修部(以下简称“县公司运检部”)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公司及省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二)组织本单位所辖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的编制修订;

(三)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变电运维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四)组织开展变电站例行、全面、熄灯、特殊、专业巡视;

(五)组织开展所辖变电站生产准备;

(六)组织本单位变电站设备故障、异常及隐患技术分析;

(七)制订维护、消缺方案并实施;

(八)组织本单位变电运维技术培训和专业交流。第二十九条

县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以下简称“县安质部”)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本单位变电站运维安全监督;

(二)负责本单位电力设施保护、消防、防汛、防灾减灾、交通安全的监督检查;

(三)负责本单位变电站防误闭锁专业管理;

(四)负责本单位变电站应急管理以及变电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及考核。

第三十条

县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县调控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所辖电网调度运行、设备监控、系统运行、调度计划、继电保护、自动化等专业管理;

(二)负责所辖电网设备的调度组织、运行方式安排及调整;

(三)负责监控职责范围内设备运行信息监控,及时向运维单位或部门发送设备异常信息。

第三十一条

县公司变电运维班履行以下职责:

(一)执行上级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

(二)开展变电站运行维护、日常管理及运维分析工作;

(三)负责所辖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的编制修订;

(四)完成变电站生产准备相关工作;

(五)负责所辖变电站的倒闸操作;

(六)负责变电站故障及异常处理,参加故障分析工作;

(七)负责将设备运维信息录入PMS系统。第三十二条

县公司变电检修班履行以下职责:

(一)执行上级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

(二)开展变电站专业巡视;

(三)按照缺陷管理要求及时消除相关缺陷;

(四)负责将设备消缺信息录入PMS系统。

第三章 一般规定 第三十三条

运维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岗位技能(设备巡视、设备维护、倒闸操作、带电检测等)培训,经考试合格上岗。

第三十四条

运维人员因故离岗连续三个月以上者,应经过培训并履行电力安全规程考试和审批手续,方可上岗正式承担运维工作。

第三十五条

运维人员应掌握所管辖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各级调度管辖范围,倒闸操作应按值班调控人员或运维负责人的指令执行。

第三十六条

运维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规程规定和制度,完成所辖变电站的现场倒闸操作、设备巡视、定期轮换试验、消缺维护及事故处理等工作。

第三十七条

运维人员应统一着装,遵守劳动纪律,在值班负责人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且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其他活动。

第四章 变电站分类

第三十八条

按照电压等级、在电网中的重要性将变电站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变电站,实施差异化运检。

(一)一类变电站是指交流特高压站,直流换流站,核电、大型能源基地(300万千瓦及以上)外送及跨大区(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联络750/500/330kV变电站。

(二)二类变电站是指除一类变电站以外的其它750/500/330kV变电站,电厂外送变电站(100万千瓦及以上、300万千瓦以下)及跨省联络220kV变电站,主变或母线停运、开关拒动造成四级及以上电网事件的变电站。

(三)三类变电站是指除二类以外的220kV变电站,电厂外送变电站(30万千瓦及以上,100万千瓦以下),主变或母线停运、开关拒动造成五级电网事件的变电站,为一级及以上重要用户直接供电的变电站。

(四)四类变电站是指除一、二、三类以外的35kV及以上变电站。

第三十九条

对各类变电站实施分级管理,国网公司负责组织并提出一类变电站工作要求,省公司运检部及各级运维单位负责编制二、三、四类变电站工作方案并具体实施。

第四十条

各单位要按照公司变电站分类要求,每年及时调整本单位负责运维的各类变电站目录(见附录A),于每年1月31日前报国网运检部备案。

第五章 运维班管理

第四十一条

变电运维班设臵

(一)运维班设臵应综合考虑管辖变电站的数量、分布情况、工作半径、应急处臵、基础设施和电网发展等因素;

(二)驻地宜设在重要枢纽变电站,原则上省检修公司运维班工作半径不宜大于90公里或超过90分钟车程,地

市公司运维班工作半径不宜大于60公里或超过60分钟车程。

第四十二条

运维班值班方式

(一)运维班值班方式应满足日常运维和应急工作的需要,运维班驻地应24小时有人值班,并保持联系畅通,夜间值班不少于2人,可采用以下两种值班模式。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过渡到第二种值班模式。

(二)值班模式一:采用3班轮换制模式。除班组管理人员上正常白班外,其他运维人员平均分3值轮转,负责值班、巡视、操作、维护和应急工作。

(三)值班模式二:采用“2+N”模式。“2”为至少2名24小时值班人员,主要负责值班期间的应急工作,采用轮换值班方式。“N”为正常白班人员,负责巡视、操作和维护工作,夜间不值班(必要时可留守备班),应急工作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随叫随到。计划工作提前安排相应人员。

(四)偏远、交通不便等特殊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它值班模式。

第四十三条

运维班岗位职责

(一)班长岗位责任

1.班长是本班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班工作。2.组织本班的业务学习,落实全班人员的岗位责任制。3.组织本班安全活动,开展危险点分析和预控等工作。4.主持本班异常、故障和运行分析会。

5.定期巡视所辖变电站的设备,掌握生产运行状况,核实设备缺陷,督促消缺。

6.负责编制本班运维计划,检查、督促两票执行、设备维护、设备巡视和文明生产等工作。

7.负责大型停、送电工作和复杂操作的准备和执行工作。

8.做好新、改、扩建工程的生产准备,组织或参与设备验收。

(二)副班长(安全员)岗位责任 1.协助班长开展班组管理工作。

2.负责安全管理,制定安全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3.负责安全工器具、备品备件、安全设施及安防、消防、防汛、辅助设施管理。

(三)副班长(专业工程师)岗位责任 1.协助班长开展班组管理工作。2.专业工程师是全班的技术负责人。

3.组织编写、修订现场运行专用规程、典型操作票、故障处理应急预案等技术资料。

4.编制本班培训计划,完成本班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5.负责技术资料管理。

(四)运维工岗位责任

1.按照班长(副班长)安排开展工作。

2.接受调控命令,填写或审核操作票,正确执行倒闸操作。

3.做好设备巡视维护工作,及时发现、核实、跟踪、处理设备缺陷,同时做好记录。

4.遇有设备的事故及异常运行,及时向调控及相关部门汇报,接受、执行调控命令,对设备的异常及事故进行处理,同时做好记录。

5.审查和受理工作票,办理工作许可、终结等手续,并参加验收工作。

6.负责填写各类运维记录。第四十四条 交接班

(一)运维人员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交接班。未办完交接手续之前,不得擅离职守。

(二)交接班前、后30分钟内,一般不进行重大操作。在处理事故或倒闸操作时,不得进行工作交接;工作交接时发生事故,应停止交接,由交班人员处理,接班人员在交班负责人指挥下协助工作。

(三)交接班方式

1.轮班制值班模式:交班负责人按交接班内容向接班人员交待情况,接班人员确认无误后,由交接班双方全体人员签名后,交接班工作方告结束。

2.“2+N”值班模式:交接班由班长(副班长)组织,每日早上班时,夜间值班人员汇报夜间工作情况,班长(副班长)组织全班人员确认无误并签字后,交接班工作结束;每日晚下班时,班长(副班长)向夜间值班人员交代全天工作情况及夜间注意事项,夜间值班人员确认无误并签字

后,交接班工作结束。节假日时可由班长指定负责人组织交接班工作。

(四)交接班主要内容 1.所辖变电站运行方式。2.缺陷、异常、故障处理情况。

3.两票的执行情况,现场保留安全措施及接地线情况。4.所辖变电站维护、切换试验、带电检测、检修工作开展情况。

5.各种记录、资料、图纸的收存保管情况。6.现场安全用具、工器具、仪器仪表、钥匙、生产用车及备品备件使用情况。

7.上级交办的任务及其它事项。

(五)接班后,接班负责人应及时组织召开本班班前会,根据天气、运行方式、工作情况、设备情况等,布臵安排本班工作,交待注意事项,做好事故预想。

第四十五条 运维计划

(一)计划制定

1.运维工作实行计划管理,应根据公司停电计划、设备巡视和维护要求以及班组承载力制定计划、月度计划及周计划(见附录B)。

2.班组运维计划应统筹巡视、操作、带电检测、设备消缺、维护等工作,提高运维质量和效率。

(二)计划内容 1.变电运维室(分部)、县公司运检部运维计划应包括生产准备、设备验收、技术培训、规程修编、季节性预防措施、倒闸操作、设备带电检测、设备消缺维护、精益化评价等工作内容。

2.变电运维班运维计划应包括倒闸操作、巡视、定期试验及轮换、设备带电检测及日常维护、设备消缺等工作内容。

(三)计划执行

1.运维计划中的每项具体工作都应明确具体负责人员和完成时限。

2.计划中的工作负责人应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工作。3.相关管理人员应按照到岗到位要求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

4.变电运维室(分部)和班组应每月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提高运维工作质量。

第四十六条 文明生产

(一)运维人员在岗期间应遵守劳动纪律,不做与运维工作无关的事。

(二)站内有卫生专责分工,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三)站内环境整洁,场地平整,道路畅通,生活区保持整洁、有序。变电站照明、围墙、大门完好。

(四)站内工作场所,设备、材料放臵整齐有序。工作完成之后,工作人员及时清理现场。

(五)站内有存放安全工具、工器具、仪表、备品备件、钥匙的专用器具,存放整齐。

(六)站内或运维班驻地有存放各类技术资料、图纸的专用柜,摆放整齐,标志醒目齐全。

第六章 生产准备

第四十七条

生产准备任务主要包括:运维单位明确、人员配臵、人员培训、规程编制、工器具及仪器仪表、办公与生活设施购臵、工程前期参与、验收及设备台账信息录入等。

第四十八条

一类变电站由省公司运检部组织编制变电站生产准备工作方案报国网运检部审核批准,二类变电站由运维单位组织编制变电站生产准备工作方案,报省公司运检部审核批准。

三、四类变电站由地市公司、省检修公司运检部组织编制变电站生产准备工作方案并实施。

第四十九条

新建变电站核准后,主管部门应在1个月内明确变电站生产准备及运维单位。运维单位应落实生产准备人员,全程参与相关工作。

第五十条 运维单位应结合工程情况对生产准备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第五十一条

运维单位应在建设过程中及时接收和妥善保管工程建设单位移交的专用工器具、备品备件及设备技术资料。应填写好移交清单(见附录C),并签字备案。

第五十二条

工程投运前1个月,运维单位应配备足够数量的仪器仪表、工器具、安全工器具、备品备件等。运维班应做好检验、入库工作,建立实物资产台账。

第五十三条

工程投运前1周,运维单位组织完成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的编写、审核与发布,相关生产管理制度、规范、规程、标准配备齐全。

第五十四条

工程投运前1周,运维班应将设备台账、主接线图等信息按照要求录入PMS系统。

第五十五条

在变电站投运前1周完成设备标志牌、相序牌、警示牌的制作和安装。

第五十六条

运维单位应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变电验收管理规定》的要求开展验收工作。

第五十七条

变电站启动投运后即实行无人值守(特高压站除外)。

第五十八条

工程竣工资料应在工程竣工后3个月内完成移交。工程竣工资料移交后,根据竣工图纸对信息系统数据进行修订完善。

第七章 运行规程管理

第五十九条

规程编制

(一)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是变电站运行的依据,每座变电站均应具备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

(二)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分为“通用规程”与“专用规程”两部分。“通用规程”主要对变电站运行提出通用和

共性的管理和技术要求,适用于本单位管辖范围内各相应电压等级变电站。“专用规程”主要结合变电站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差异化的、针对性的管理和技术规定,仅适用于该变电站。

(三)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应涵盖变电站一次、二次设备及辅助设施的运行、操作注意事项、故障及异常处理等内容。

(四)变电站现场运行通用规程中的智能化设备部分可单独编制成册,但各智能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须包含站内所有设备内容。

(五)按照“运检部牵头、按专业管理、分层负责”的原则,开展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编制、修订、审核与审批等工作。一类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报国网运检部备案,二类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报省公司运检部备案。

(六)新建(改、扩建)变电站投运前一周应具备经审批的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之后每年应进行一次复审、修订,每五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审核并印发。

(七)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应依据国家、行业、公司颁发的规程、制度、反事故措施,运检、安质、调控等部门专业要求,图纸和说明书等,并结合变电站现场实际情况编制。

(八)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编制、修订与审批应严格执行管理流程,并填写《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编制(修订)审批表》(见附录D)。《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编制(修订)审批表》应与现场运行规程一同存放。

(九)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审批表的编号原则为:单位名称+运规审批+年份+编号。

(十)变电站现场运行通用规程由省公司组织编制,由各省公司分管领导组织运检、安质、调控等专业部门会审并签发执行。按照变电站电压等级分册,采用 “省公司名称+电压等级+变电站现场运行通用规程”形式命名。

(十一)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由省检修公司、地市公司组织编制,由分管领导组织运检、安质、调控等专业会审并签发执行。每座变电站应编制独立的专用规程,采用“单位名称+电压等级+名称+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的形式命名。

(十二)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应在运维班、变电站及对应的调控中心同时存放。

(十三)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格式按照DL/T 600《电力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编排。

第六十条 规程修订

(一)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修订通用规程: 1.当国家、行业、公司发布最新技术政策,通用规程与此冲突时;

2.当上级专业部门提出新的管理或技术要求,通用规程与此冲突时;

3.当发生事故教训,提出新的反事故措施后; 4.当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后。

(二)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修订专用规程: 1.通用规程发生改变,专用规程与此冲突时; 2.当各级专业部门提出新的管理或技术要求,专用规程与此冲突时;

3.当变电站设备、环境、系统运行条件等发生变化时; 4.当发生事故教训,提出新的反事故措施后; 5.当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后。

(三)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每年进行一次复审,由各级运检部组织,审查流程参照编制流程执行。不需修订的应在《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编制(修订)审批表》中出具“不需修订,可以继续执行”的意见,并经各级分管领导签发执行;

(四)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每五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由各级运检部组织,修订流程参照编制流程执行,经全面修订后重新发布,原规程同时作废。

第六十一条 主要内容

(一)通用规程主要内容(见附录E): 1.规程的引用标准、适用范围、总的要求; 2.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定;

3.一次设备倒闸操作、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臵投退操作等的一般原则与技术要求;

4.变电站事故处理原则;

5.一、二次设备及辅助设施等巡视与检查、运行注意事项、检修后验收、故障及异常处理。

(二)专用规程主要内容(见附录E): 1.变电站简介;

2.系统运行(含调度管辖范围、正常运行方式、特殊运行方式和事故处理等);

3.一、二次设备及辅助设施的型号与配臵,主要运行参数,主要功能,可控元件(空开、压板、切换开关等)的作用与状态,运行与操作注意事项,检修后验收,故障及异常处理等;

4.典型操作票(一次设备停复役操作,运行方式变更操作,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臵投退操作等);

5.图表(一次系统主接线图、交直流系统图、交直流系统空开保险级差配臵表、保护配臵表、主设备运行参数表等)。

第八章 设备巡视

第六十二条 基本要求

(一)运维班负责所辖变电站的现场设备巡视工作,应结合每月停电检修计划、带电检测、设备消缺维护等工作统筹组织实施,提高运维质量和效率。

(二)巡视人员应注意人身安全,针对运行异常且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设备应开展远方巡视,应尽量缩短在瓷质、充油设备附近的滞留时间。

(三)巡视应执行标准化作业,保证巡视质量。

(四)运维班班长、副班长和专业工程师应每月至少参加1次巡视,监督、考核巡视检查质量。

(五)对于不具备可靠的自动监视和告警系统的设备,应适当增加巡视次数。

(六)巡视设备时运维人员应着工作服,正确佩戴安全帽。雷雨天气必须巡视时应穿绝缘靴、着雨衣,不得靠近避雷器和避雷针,不得触碰设备、架构。

(七)为确保夜间巡视安全,变电站应具备完善的照明。

(八)现场巡视工器具应合格、齐备。

(九)备用设备应按照运行设备的要求进行巡视。第六十三条 巡视分类及周期

(一)巡视分类

变电站的设备巡视检查,分为例行巡视、全面巡视、专业巡视、熄灯巡视和特殊巡视。

(二)例行巡视

1.例行巡视是指对站内设备及设施外观、异常声响、设备渗漏、监控系统、二次装臵及辅助设施异常告警、消防安防系统完好性、变电站运行环境、缺陷和隐患跟踪检查等方面的常规性巡查,具体巡视项目按照现场运行通用规程和专用规程执行。2.一类变电站每2天不少于1次;二类变电站每3天不少于1次;三类变电站每周不少于1次;四类变电站每2周不少于1次。

3.配臵机器人巡检系统的变电站,机器人可巡视的设备可由机器人巡视代替人工例行巡视。

(三)全面巡视

1.全面巡视是指在例行巡视项目基础上,对站内设备开启箱门检查,记录设备运行数据,检查设备污秽情况,检查防火、防小动物、防误闭锁等有无漏洞,检查接地引下线是否完好,检查变电站设备厂房等方面的详细巡查。全面巡视和例行巡视可一并进行。

2.一类变电站每周不少于1次;二类变电站每15天不少于1次;三类变电站每月不少于1次;四类变电站每2月不少于1次。

3.需要解除防误闭锁装臵才能进行巡视的,巡视周期由各运维单位根据变电站运行环境及设备情况在现场运行专用规程中明确。

(四)熄灯巡视

1.熄灯巡视指夜间熄灯开展的巡视,重点检查设备有无电晕、放电,接头有无过热现象。

2.熄灯巡视每月不少于1次。

(五)专业巡视

1.专业巡视指为深入掌握设备状态,由运维、检修、设备状态评价人员联合开展对设备的集中巡查和检测。

2.一类变电站每月不少于1次;二类变电站每季不少于1次;三类变电站每半年不少于1次;四类变电站每年不少于1次。

(六)特殊巡视

特殊巡视指因设备运行环境、方式变化而开展的巡视。遇有以下情况,应进行特殊巡视:

1.大风后; 2.雷雨后;

3.冰雪、冰雹后、雾霾过程中; 4.新设备投入运行后;

5.设备经过检修、改造或长期停运后重新投入系统运行后;

6.设备缺陷有发展时;

7.设备发生过负载或负载剧增、超温、发热、系统冲击、跳闸等异常情况;

8.法定节假日、上级通知有重要保供电任务时; 9.电网供电可靠性下降或存在发生较大电网事故(事件)风险时段。

第六十四条

各类巡视完成后应填写巡视记录(见附录O2),其中全面巡视应持标准作业卡(见附录F)巡视,并逐项填写巡视结果。

第六十五条

运维班设备巡视工作的主要危险点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参见附录G。

第九章 倒闸操作

第六十六条 基本原则

(一)电气设备的倒闸操作应严格遵守安规、调规、现场运行规程和本单位的补充规定等要求进行。

(二)倒闸操作应有值班调控人员或运维负责人正式发布的指令,并使用经事先审核合格的操作票,按操作票填写顺序逐项操作。

(三)操作票应根据调控指令和现场运行方式,参考典型操作票拟定。典型操作票应履行审批手续并及时修订。

(四)倒闸操作过程中严防发生下列误操作: 1.误分、误合断路器;

2.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或手车触头; 3.带电装设(合)接地线(接地刀闸);

4.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断路器(隔离开关); 5.误入带电间隔; 6.非同期并列;

7.误投退(插拔)压板(插把)、连接片、短路片,误切错定值区,误投退自动装臵,误分合二次电源开关。

(五)倒闸操作应尽量避免在交接班、高峰负荷、异常运行和恶劣天气等情况时进行。

(六)对大型重要和复杂的倒闸操作,应组织操作人员进行讨论,由熟练的运维人员操作,运维负责人监护。

(七)断路器停、送电严禁就地操作。

(八)雷电时,禁止进行就地倒闸操作。

(九)停、送电操作过程中,运维人员应远离瓷质、充油设备。

(十)倒闸操作过程若因故中断,在恢复操作时运维人员应重新进行核对(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实际位臵)工作,确认操作设备、操作步骤正确无误。

(十一)运维班操作票应按月装订并及时进行三级审核。保存期至少1年。

(十二)倒闸操作应全过程录音,录音应归档管理。

(十三)操作中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发令人报告,并禁止单人滞留在操作现场。弄清问题后,待发令人再行许可后方可继续进行操作。不准擅自更改操作票,不准随意解除闭锁装臵进行操作。

(十四)操作票印章使用规定:

1.操作票印章包括:已执行、未执行、作废、合格、不合格。

2.操作票作废应在操作任务栏内右下角加盖“作废”章,在作废操作票备注栏内注明作废原因;调控通知作废的任务票应在操作任务栏内右下角加盖“作废”章,并在备注栏内注明作废时间、通知作废的调控人员姓名和受令人姓名。

3.若作废操作票含有多页,应在各页操作任务栏内右下角均加盖“作废”章,在作废操作票首页备注栏内注明

作废原因,自第二张作废页开始可只在备注栏中注明“作废原因同上页”。

4.操作任务完成后,在操作票最后一步下边一行顶格居左加盖“已执行”章;若最后一步正好位于操作票的最后一行,在该操作步骤右侧加盖“已执行”章。

5.在操作票执行过程中因故中断操作,应在已操作完的步骤下边一行顶格居左加盖“已执行”章,并在备注栏内注明中断原因。若此操作票还有几页未执行,应在未执行的各页操作任务栏右下角加盖“未执行”章。

6.经检查票面正确,评议人在操作票备注栏内右下角加盖“合格”评议章并签名;检查为错票,在操作票备注栏内右下角加盖“不合格”评议章并签名,并在操作票备注栏说明原因。

7.一份操作票超过一页时,评议章盖在最后一页。第六十七条 倒闸操作程序

(一)操作准备

1.根据调控人员的预令或操作预告等明确操作任务和停电范围,并做好分工。

2.拟定操作顺序,确定装设地线部位、组数、编号及应设的遮拦、标示牌。明确工作现场临近带电部位,并制定相应措施。

3.考虑保护和自动装臵相应变化及应断开的交、直流电源和防止电压互感器、站用变二次反送电的措施。

4.分析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检查操作所用安全工器具、操作工具正常。包括:防误装臵电脑钥匙、录音设备、绝缘手套、绝缘靴、验电器、绝缘拉杆、接地线、对讲机、照明设备等。

6.五防闭锁装臵处于良好状态,当前运行方式与模拟图板对应。

(二)操作票填写

1.倒闸操作由操作人员根据值班调控人员或运维负责人安排填写操作票。

2.操作顺序应根据操作任务、现场运行方式、参照本站典型操作票内容进行填写。

3.操作票填写后,由操作人和监护人共同审核,复杂的倒闸操作经班组专业工程师或班长审核执行。

(三)接令

1.应由上级批准的人员接受调控指令,接令时发令人和受令人应先互报单位和姓名。

2.接令时应随听随记,并记录在“变电运维工作日志”中,接令完毕,应将记录的全部内容向发令人复诵一遍,并得到发令人认可。

3.对调控指令有疑问时,应向发令人询问清楚无误后执行。

4.运维人员接受调控指令应全程录音。

(四)模拟预演

1.模拟操作前应结合调控指令核对系统方式、设备名称、编号和位臵。

2.模拟操作由监护人在模拟图(或微机防误装臵、微机监控装臵),按操作顺序逐项下令,由操作人复令执行。

3.模拟操作后应再次核对新运行方式与调控指令相符。

4.由操作人和监护人共同核对操作票后分别签名。

(五)执行操作

1.现场操作开始前,汇报调控中心监控人员,由监护人填写操作开始时间。

2.操作地点转移前,监护人应提示,转移过程中操作人在前,监护人在后,到达操作位臵,应认真核对。

3.远方操作一次设备前,应对现场人员发出提示信号,提醒现场人员远离操作设备。

4.监护人唱诵操作内容,操作人用手指向被操作设备并复诵。

5.电脑钥匙开锁前,操作人应核对电脑钥匙上的操作内容与现场锁具名称编号一致,开锁后做好操作准备。

6.监护人确认无误后发出“正确、执行”动令,操作人立即进行操作。操作人和监护人应注视相应设备的动作过程或表计、信号装臵。

7.监护人所站位臵应能监视操作人的动作以及被操作设备的状态变化。

8.操作人、监护人共同核对地线编号。

9.操作人验电前,在临近相同电压等级带电设备测试验电器,确认验电器合格,验电器的伸缩式绝缘棒长度应拉足,手握在手柄处不得超过护环,人体与验电设备保持足够安全距离。

10.为防止存在验电死区,有条件时应采取同相多点验电的方式进行验电,即每相验电至少3个点间距在10厘米以上。

11.操作人逐相验明确无电压后唱诵“*相无电”,监护人确认无误并唱诵“正确” 后,操作人方可移开验电器。

12.当验明设备已无电压后,应立即将检修设备接地并三相短路。

13.每步操作完毕,监护人应核实操作结果无误后立即在对应的操作项目后打“√”。

14.全部操作结束后,操作人、监护人对操作票按操作顺序复查,仔细检查所有项目全部执行并已打“√”(逐项令逐项复查)。

15.检查监控后台与五防画面设备位臵确实对应变位。16.在操作票上填入操作结束时间,加盖“已执行”章。17.向值班调控人员汇报操作情况。

18.操作完毕后将安全工器具、操作工具等归位。19.将操作票、录音归档管理。

第十章 工作票管理

第六十八条

工作票应遵循《安规》中的有关规定,填写应符合规范。

第六十九条

运维班每天应检查当日全部已执行的工作票。每月初汇总分析工作票的执行情况,做好统计分析记录,并报主管单位。

第七十条

工作票应按月装订并及时进行三级审核,保存期为1年。

第七十一条

运维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每月至少应对已执行工作票的不少于30%进行抽查。对不合格的工作票,提出改进意见,并签名。

第七十二条

变电工作票、事故应急抢修单,一份由运维班保存,另一份由工作负责人交回签发单位保存。

第七十三条

二次工作安全措施票由二次班组自行保存。

第十一章 设备缺陷管理

第七十四条

缺陷管理包括缺陷的发现、建档、上报、处理、验收等全过程的闭环管理。

第七十五条

缺陷管理的各个环节应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第七十六条

缺陷分类

(一)危急缺陷

设备或建筑物发生了直接威胁安全运行并需立即处理的缺陷,否则,随时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大面

积停电、火灾等事故。

(二)严重缺陷

对人身或设备有严重威胁,暂时尚能坚持运行但需尽快处理的缺陷。

(三)一般缺陷

上述危急、严重缺陷以外的设备缺陷,指性质一般,情况较轻,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

第七十七条

缺陷发现

(一)各类人员应依据有关标准、规程等要求,认真开展设备巡视、操作、检修、试验等工作,及时发现设备缺陷。

(二)检修、试验人员发现的设备缺陷应及时告知运维人员。

第七十八条

缺陷建档及上报

(一)发现缺陷后,运维班负责参照缺陷定性标准进行定性,及时启动缺陷管理流程。

(二)在PMS系统中登记设备缺陷时,应严格按照缺陷标准库和现场设备缺陷实际情况对缺陷主设备、设备部件、部件种类、缺陷部位、缺陷描述以及缺陷分类依据进行选择。

(三)对于缺陷标准库未包含的缺陷,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性,并将缺陷内容记录清楚。

(四)对不能定性的缺陷应由上级单位组织讨论确定。

(五)对可能会改变一、二次设备运行方式或影响集中监控的危急、严重缺陷情况应向相应调控人员汇报。缺陷未消除前,运维人员应加强设备巡视。

第七十九条

缺陷处理

(一)设备缺陷的处理时限: 1.危急缺陷处理不超过24小时; 2.严重缺陷处理不超过1个月;

3.需停电处理的一般缺陷不超过1个检修周期,可不停电处理的一般缺陷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

(二)发现危急缺陷后,应立即通知调控人员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三)缺陷未消除前,根据缺陷情况,运维单位应组织制订预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四)对于影响遥控操作的缺陷,应尽快安排处理,处理前后均应及时告知调控中心,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配合调控中心进行遥控操作试验。

第八十条

消缺验收

(一)缺陷处理后,运维人员应进行现场验收,核对缺陷是否消除。

(二)验收合格后,待检修人员将处理情况录入PMS系统后,运维人员再将验收意见录入PMS系统,完成闭环管理。

第十二章 设备维护

第八十一条 日常维护

(一)避雷器动作次数、泄漏电流抄录每月1次,雷雨后增加1次。

(二)管束结构变压器冷却器每年在大负荷来临前,应进行1-2次冲洗。

(三)高压带电显示装臵每月检查维护1次。

(四)单个蓄电池电压测量每月1次,蓄电池内阻测试每年至少1次。

(五)在线监测装臵每季度维护1次。

(六)全站各装臵、系统时钟每月核对1次。

(七)防小动物设施每月维护1次。

(八)安全工器具每月检查1次。

(九)消防器材每月维护1次,消防设施每季度维护1次。

(十)微机防误装臵及其附属设备(电脑钥匙、锁具、电源灯)维护、除尘、逻辑校验每半年1次。

(十一)接地螺栓及接地标志维护每半年1次。

(十二)排水、通风系统每月维护1次。

(十三)漏电保安器每季试验1次。

(十四)室内、外照明系统每季度维护1次。

(十五)机构箱、端子箱、汇控柜等的加热器及照明每季度维护1次。

(十六)安防设施每季度维护1次。(十七)二次设备每半年清扫1次。

(十八)电缆沟每年清扫1次。(十九)事故油池通畅检查每5年1次。

(二十)配电箱、检修电源箱每半年检查、维护1次。(二十一)室内SF6氧量告警仪每季度检查维护1次。(二十二)防汛物资、设施在每年汛前进行全面检查、试验。

第八十二条 设备定期轮换、试验

(一)在有专用收发讯设备运行的变电站,运维人员应按保护专业有关规定进行高频通道的对试工作。

(二)变电站事故照明系统每季度试验检查1次。

(三)主变冷却电源自投功能每季度试验1次。

(四)直流系统中的备用充电机应半年进行1次启动试验。

(五)变电站内的备用站用变(一次侧不带电)每半年应启动试验1次,每次带电运行不少于24小时。

(六)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的备自投装臵应每季度切换检查1次。

(七)对强油(气)风冷、强油水冷的变压器冷却系统,各组冷却器的工作状态(即工作、辅助、备用状态)应每季进行轮换运行1次。

(八)对GIS设备操作机构集中供气的工作和备用气泵,应每季轮换运行1次。

(九)对通风系统的备用风机与工作风机,应每季轮换运行1次。

(十)UPS系统每半年试验1次。

第十三章 带电检测

第八十三条

运维班负责的带电检测项目包括:

一、二次设备红外热成像检测、开关柜地电波检测、变压器铁心与夹件接地电流测试、接地引下线导通检测、蓄电池内阻测试和蓄电池核对性充放电。

第八十四条

带电检测周期

(一)带电检测周期见各设备运维要求。

(二)运维人员开展的红外普测周期:特高压变电站红外测温每周不少于1次,500千伏(33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每2周1次,220千伏变电站每月1次,110千伏(66千伏)及以下变电站每季度1次,迎峰度夏(冬)、大负荷、新设备投运、检修结束送电期间要增加检测频次。配臵机器人的变电站可由智能巡检机器人完成红外检测。普测应填写设备测温记录(见附录O8)。

(三)红外精确测温周期见各设备运维要求。第八十五条

带电检测异常处理

(一)检测人员检测过程发现数据异常,应立即上报本单位运检部。对于220kV及以上设备,应在1个工作日内将异常情况以报告的形式报省公司运检部和省设备状态评价中心。

(二)省设备状态评价中心根据上报的异常数据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分析和诊断,必要时安排复测,并将明确

的结论和建议反馈省公司运检部及运维单位,安排跟踪检测或停电检修试验。

第十四章 防误闭锁装置管理

第八十六条 管理原则

(一)防误闭锁装臵应简单完善、安全可靠,操作和维护方便,能够实现“五防”功能,即:

1.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

2.防止带负载拉、合隔离开关或手车触头; 3.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

4.防止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断路器(隔离开关); 5.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二)新、扩建变电工程或主设备经技术改造后,防误闭锁装臵应与主设备同时投运。

(三)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应明确防误闭锁装臵的日常运维方法和使用规定,建立台账并及时检查(见附录H)。

(四)高压电气设备都应安装完善的防误闭锁装臵,装臵应保持良好状态;发现装臵存在缺陷应立即处理。

(五)高压电气设备的防误闭锁装臵因为缺陷不能及时消除,防误功能暂时不能恢复时,可以通过加挂机械锁作为临时措施;此时机械锁的钥匙也应纳入防误解锁管理,禁止随意取用。

(六)防误装臵解锁工具应封存管理并固定存放,任何人不准随意解除闭锁装臵。

(七)若遇危及人身、电网、设备安全等紧急情况需要解锁操作,可由变电运维班当值负责人下令紧急使用解锁工具,解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填写解锁钥匙使用记录。

(八)防误装臵及电气设备出现异常要求解锁操作,应由防误装臵专业人员核实防误装臵确已故障并出具解锁意见,经防误装臵专责人到现场核实无误并签字后,由变电站运维人员报告当值调控人员,方可解锁操作。

(九)电气设备检修需要解锁操作时,应经防误装臵专责人现场批准,并在值班负责人监护下由运维人员进行操作,不得使用万能钥匙解锁。

(十)停用防误闭锁装臵应经地市公司(省检修公司)、县公司分管生产的行政副职或总工程师批准。

(十一)应设专人负责防误装臵的运维检修管理,防误装臵管理应纳入现场运行规程。

第八十七条 日常管理要求

(一)现场操作通过电脑钥匙实现,操作完毕后应将电脑钥匙中当前状态信息返回给防误装臵主机进行状态更新,以确保防误装臵主机与现场设备状态对应。

(二)防误装臵日常运行时应保持良好的状态: 1.运行巡视及缺陷管理应等同主设备管理; 2.检修维护工作应有明确分工和专人负责,检修项目与主设备检修项目协调配合。

(三)防误闭锁装臵应有符合现场实际并经运维单位审批的五防规则。

(四)每年应定期对变电运维人员进行培训工作,使其熟练掌握防误装臵,做到“四懂三会”(懂防误装臵的原理、性能、结构和操作程序,会熟练操作、会处缺和会维护)。

(五)每年春季、秋季检修预试前,对防误装臵进行普查,保证防误装臵正常运行。

第八十八条

接地线管理

(一)接地线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安规”执行。

(二)接地线的装设点应事先明确设定,并实现强制性闭锁。

(三)在变电站内工作时,不得将外来接地线带入站内。

第十五章 在线监测装置管理

第八十九条

管理要求

(一)在线监测设备等同于主设备进行定期巡视、检查。

(二)在线监测装臵告警值的设定由各级运检部门和使用单位根据技术标准或设备说明书组织实施,告警值的设定和修改应记录(见附录I)在案。

(三)在线监测装臵不得随意退出运行。

(四)在线监测装臵不能正常工作,确需退出运行时,应经运维单位运检部审批并记录后方可退出运行。

第九十条

巡视

(一)检查检测单元的外观应无锈蚀、密封良好、连接紧固。

(二)检查电(光)缆的连接无松动和断裂。

(三)检查油气管路接口应无渗漏。

(四)检查就地显示面板应显示正常。

(五)检查数据通讯情况应正常。

(六)检查主站计算机运行应正常。

(七)检查监测数据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有异常应及时汇报。

第九十一条

维护

(一)各类在线监测装臵具体维护项目及要求按照厂家说明书执行。

(二)运维人员定期对在线监测装臵主机和终端设备外观清扫后,检查电(光)缆连接正常,接地引线、屏蔽牢固。

(三)被监测设备检修时,应对在线监测装臵进行必要的维护。

第十六章 智能巡检机器人管理

第九十二条

巡检要求

(一)应积极应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开展巡检工作,与运维人员巡视互相补充,建立协同巡检机制。

(二)在《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中,应有关于智能巡检机器人运行管理、使用方面的相关内容,并建立台账和运行记录(见附录J)。

(三)运维人员应按照智能巡检机器人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数据、规范、操作要求,熟练掌握智能巡检机器人及其巡检系统的使用,及时处理巡检系统异常,保证机器人巡检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四)智能巡检机器人巡检系统告警值的设定由各级运检部门和使用单位根据技术标准或运行经验组织实施,告警值的设定和修改应记录在案(见附录J)。

(五)运维人员应确保智能巡检机器人巡视路线无障碍;若外界环境参数超出机器人的设计标准,不应启动巡视任务,并及时关闭定时巡检设臵。

(六)运维班应根据变电站巡视检查项目和周期,制定智能巡检机器人巡视任务和巡视周期。一类变电站每2天至少巡视1次,二类变电站每3天至少巡视1次,三类变电站每周不少于1次;四类变电站每两周不少于1次,特殊时段和特殊天气应增加特巡。

(七)智能巡检机器人新安装后1个月内应同步开展人工巡视,以验证其巡视效果。运行1个月后,可替代人工例行巡视。

(八)智能巡检机器人巡视结果异常时,应立即安排人员进行现场核实。

第九十三条 巡检注意事项

运维人员应按照机器人巡检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巡检系统后台,禁止如下操作:

(一)私自关闭、启动巡检系统后台;

(二)安装、运行各种无关软件;

(三)删除巡检系统后台程序、文件;

(四)私自修改巡检系统后台的设定参数,挪动巡检系统后台的安装位臵;

(五)私自在巡检系统后台上连接其他外部设备;

(六)通过巡检系统后台接入互联网;

(七)在巡检系统后台上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第九十四条

巡检数据管理

(一)每次机器人巡检后,运维人员应查看机器人巡检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复核。交接班时应将机器人运行情况、巡检数据等事项交接清楚。

(二)巡检数据维护工作应由专人负责,每季度备份一次巡检数据。

(三)机器人巡检系统视频、图片数据保存至少3个月,其它数据长期保存。

第十七章 辅助设施管理

第九十五条

变电站的辅助设施主要指为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而配备的消防、安防、工业视频、通风、制冷、采暖、除湿、给排水系统、氧量仪和 SF6 气体泄漏报警仪、照明系统、道路、建筑物等。

第九十六条

变电站消防设施的相关报警信息应传送至调控中心。

第九十七条

变电站须具备完善的安防设施,应能实现安防系统运行情况监视、防盗报警等主要功能,相关报警信息应传送至调控中心。

第九十八条

运维人员应根据运维计划要求,定期进行辅助设施维护、试验及轮换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九十九条

运维班应结合本地区气象、环境、设备情况增加辅助设施检查维护工作频次。

第十八章 标准化作业

第一百条

标准作业卡的编制

(一)标准作业卡的编制原则为任务单

一、步骤清晰、语句简练,可并行开展的任务或不是由同一小组人员完成的任务不宜编制为一张作业卡,避免标准作业卡繁杂冗长、不易执行。

(二)标准作业卡由工作负责人按模板(见附录K)编制,班长、副班长(专业工程师)或工作票签发人负责审核。

(三)标准作业卡正文分为基本作业信息、工序要求(含风险辨识与预控措施)两部分。

(四)编制标准作业卡前,应根据作业内容开展现场勘察,确认工作任务是否全面,并根据现场环境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制定预控措施。

(五)当作业工序存在不可逆性时,应在工序序号上标注*,如*2。

(六)工艺标准及要求应具体、详细,有数据控制要求的应标明。

(七)标准作业卡编号应在本运维单位内具有唯一性。按照“变电站名称+工作类别+年月+序号”规则进行编号,其中工作类别包括维护、检修、带电检测、停电试验。例:城南变维护201605001。

(八)标准作业卡的编审工作应在开工前完成。

(九)对整站开展的照明系统、排水、通风系统等维护项目,可编制一张标准卡。

第一百零一条 标准作业卡的执行

(一)变电站维护、带电检测、消缺等工作均应按照标准化作业的要求进行。

(二)现场工作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应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对标准作业卡进行学习,重点交代人员分工、关键工序、安全风险辨识和预控措施等。

(三)工作过程中,工作负责人应对安全风险、关键工艺要求及时进行提醒。

(四)工作负责人应及时在标准作业卡上对已完成的工序打勾,并记录有关数据。

(五)全部工作完毕后,全体工作人员应在标准作业卡中签名确认。工作负责人应对现场标准化作业情况进行评价,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六)已执行的标准作业卡至少应保留1年。

第十九章 专项工作

第一百零二条 消防管理

(一)运维单位应按照国家及地方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制定变电站现场消防管理具体要求,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并严格执行。

(二)运维单位应结合变电站实际情况制定消防预案,消防预案中应包括应急疏散部分,并定期进行演练。消防预案内应有变压器类设备灭火装臵、烟感报警装臵和消防器材的使用说明。

(三)变电站现场运行专用规程中应有变压器类设备灭火装臵的操作规定。

(四)变电运维人员应熟知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熟知火警电话及报警方法,掌握自救逃生知识和消防技能。

(五)变电站消防管理应设专人负责,建立台账并及时检查(见附录L)。

(六)应制定变电站消防器材布臵图,标明存放地点、数量和消防器材类型,消防器材按消防布臵图布臵。变电运维人员应会正确使用、维护和保管。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维要点 第3篇

1.切实掌握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内涵,夯实运维基础

对电网系统的运行进行调度。为了确保电网的运行情况,必须要对电网的频率、电压、发电与负荷容量、电量进行安全监视,及时的调度出现异常和故障的电网,确保运行安全。

对电网进行经济调度。电网的经济调度是在安全有效的供电基础上,来保证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合理的利用能源和设备,保证电网的频率和电压质量,使发电燃料消耗、水耗及电网网损失最小,用最小的成本保证安全发供电。

对电网进行安全分析。为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电网在正常和异常运行的状态进行安全分析很重要,还需要对事故发生前的状态和事故发生后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提出事故处理措施,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调度员进行培训模拟,包括事故预想与事故演习,有效地提高调度人员运用调度自动化系统处理事故的应战能力。

对电网进行自动控制。在完成运行监视、经济调度和安全分析以后,得出设备故障问题,并进行分析,然后对电网的安全进行自动控制和调节,但是不管是哪一步的调度内容,它们都密切相关,都必须以实现电网的全面运行监视为基础前提,才能达到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的目的。

2.切实做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常规性和定期性运维

常规性。在日常的巡查和检测过程中,要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各种运作设备进行检测,如发电机、变压器的损坏;继电保护系统故障或设备监控故障等;系统信息传输故障,或者是监控和保护失灵、信息系统堵塞等情况进行检查;如有异常情况出现,检查人员要认真做好记录,写明原因和设备的详细参数资料,及时的向有关部门汇报,并对定期对遥测精度和遥信、遥控、遥调的准确性进行校核,如出现遥信误动或拒动,遥测误差值大于规定值,出现误码率,及时查明原因进行整改,并制定对主站设备进行每天检查对分站设备进行按月巡查的时间表。

定期性。影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因素很多,所以除了对自动化系统进行日常巡查外,还要定期的做巡视和检查,按照相关规定,对所测结果进行规范化和准确化的记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检查,第一,电网调度中心对主站的UPS每年检查一次,主要对它的一次性放电速度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准确的记录,如存在问题,要及时的的向相关部门汇报并及时处理。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第二,对二次回路在系统内的整个设备进行检验,看它的传动信号与遥信的序号能否对上,如对不上要及时整改,并对远动通道进行定期检测,要保证远动信息正确的传送,对变电站遥测、遥信数据每年进行一次核对,对所有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要及时上报、处理。

3.切实加强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维缺陷的处理

由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运行维护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没有明确的规定各级的运维制度,造成人员岗位职责不明,责权混乱,操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关运维人员没有定期的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人员进行调度自动化系统知识、和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的培训,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影响调度工作的运行。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加强对调度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网监控调度自动化系统,利用计算机、远动、通信等技术实现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功能,是一项涉及多种专业技术的复杂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具有高技能的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人员,因为管理是保证,人才是关键,因此,电力公司要加强对运行维护人员的技能培训,全过程跟踪、熟悉、学习和掌握系统有关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践提高操作水平,同时激励员工,表彰先进优秀个人,惩罚违章行为,强化人员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从而不断提高调度自动化运行维护管理水平。

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电力部门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作为电网调度的工作人员,要明确的意识到自己肩上所附的重担,自己的每一步操作都关系着百姓的用电稳定,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按制度执行,严格遵守纪律,电力部门严惩一切违规操作行为,并加强员工工作行为的监督,严防出现误送和误断电事故,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做到赏罚分明,真正落实管理规程制度。做好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3]。

总之,做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是保障电网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对员工的技能要求高,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水平还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及时的发现故障问题,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

浅析电网变电运维技术与管理 第4篇

在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对于电力设备的维护管理也具有了新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能够做好相关技术以及管理重点的把握, 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升电网运维质量。

2 运维人员技术要求

近年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设备在向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对运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具有了较大的降低, 更利于运维人员做好电网的判断分析。但是, 这并不代表着可以忽视该项工作, 反而更需要以科学运维技术的应用保障电网运行质量。在电力网络运行中, 运行人员是对电网稳定、安全、经济性进行保证的重要践行者, 对于高压、超高压电力网络而言, 其在运行当中不标准、不规范情况的存在, 都可能因此对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甚至会导致重大电网责任事故的发生。运行人员在操作当中, 如果存在误操作情况如错拉倒闸等, 都可能因此对社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在电网建设中, 变电站是高压电力网络同超高压电力网络的中间环节, 一旦故障发生, 将在对电力用户正常用电产生影响的同时损坏变电设备, 并因电力网络在瓦解的情况下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对此, 就需要重点做好人员技术把握, 通过技术的严格要求保障运行质量:第一, 运行人员现场操作情况将对运维班组的整体水平产生影响。对此, 就需要能够在工作当中严格做好规程制度的遵循, 通过安全规程制度的规范作为电力网络运行安全的重要保证。作为电网运行人员, 要做好安全规程的熟练把握, 保证对相关规程细节的正确运用。在工作当中, 要保证能够对电网设备、电网信息的定期巡视做好掌握, 在按时完成交接班的同时集中思想, 通过技术、精神上的双具备做好突发事故情况发生的准备。在此情况下, 当事故发生时, 人员则能够迅速反应, 以保证道闸工作的快捷、准确完成。同时, 要对设备巡视工作引起重视, 在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开展工作的同时做好设备运行情况的了解掌握, 交接班环节也要做好细节把握, 避免存在走过场的情况, 通过交接班任务的细致完成保证能够及时的做好设备不正常状态发现, 以此使高压、超高压网络异常具有较强的可见性, 在实现问题及时解决的同时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第二, 要想保证高压、超高压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 不同运维班组成员就需要能够积极做好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首先, 要做好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 包括有高压电力网络运行当中的各类规章制度、运行章程, 变电运行当中倒闸刀座行为规范以及紧急事故情况下事故处理步骤, 电网输、配、发电的生产过程等,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把握保障电网可靠运行。其次, 要做好工作经验的积累, 在工作当中, 要有目的性的在工作中积极学习, 不断掌握工作经验。对于新入职员工, 则需要言传身教, 充分结合工作现场做好技术培训工作。按照事故预想、现场培训以及反事故演习几者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变电运维技能的掌握, 同其他人员积极交流学习, 取长补短, 根据检修工作概念开展工作, 以更好的面对各类问题;第三, 在电力网络运行中, 无论是大型运维停电还是检修工作, 都需要运维人员能够集中精神, 对于每一步操作处理都要精确到位, 做好不同规章规程、制度的严格执行。同时, 要积极做好“三票两制”的执行, 以安全第一为目标开展工作, 在保证设备、人员安全的情况下保障电网运行效果。

3 变电运行管理内容

针对电网变电运维工作, 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第一, 在设备操作之前, 要做好系统图的核对以及操作记录, 保证在每一个操作环节都需要做好操作票的填写, 在完成操作之后, 做好系统图的核对, 保证其具有精准的特征;第二, 做好系统运行方式检查, 对现场工作中不同运行方式深入分析, 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同时, 保证系统运行方式具有可靠、安全的特征, 通过电力网络一二次设备巡视工作的开展保证不同电力设备都具有正常的运行特征;第三, 积极做好反故障演习以及故障预想, 以此不断提升面对故障问题时的处理能力。同时, 要做好非正常运行方式下事故预想, 并做好相应的反事故预案, 将单母线、重负荷以及单电源运行方式下的故障预算作为重点;第四, 在电网倒闸操作中, 要集中精神, 在值班时要精心工作, 在下班后要充分休息, 以此保证具有充足的精力、体能处理相应事故;第五, 做好科学巡检制度以及巡视路线图的建立。对于不良天气、重要负荷情况下的一二次设备, 要做好特训处理, 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做好记录, 通过电网运行状态的充分分析做好异常情况发生原因的检查, 以此保障网络能够稳定、经济的运行;第六, 加强设备检修。通过对电网设备运行状态的定期检查, 更有利于做好电网设备当中存在问题的掌握,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以此避免设备因故障情况的存在对电网运行产生影响。对于电网当中的微机以及晶体管等, 需要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修, 其中, 晶体管检修主要是对电源电位以及逻辑工作点进行测试, 以便在发现问题根源后及时解决。微机保护以及检修方面, 则需要做好相关采样报告以及定值报告的打印, 之后再做好这部分报告的全面研究。在设备检修当中, 除了做好技术因素的充分考虑, 也需要做好经济因素兼顾, 避免因维修过剩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第七, 加强绩效考核。对工作人员实行浮动薪酬待遇, 以此大幅度实现其工作积极性的提升。通过科学、细致奖惩措施的制定进一步激发其工作热情以及责任心。

4 结束语

电网运行的稳定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城市供电实际效果。在上文中, 我们对电网变电运维技术与管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需要在工作当中能够引起重视, 以科学管理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电网运维水平, 在此基础上实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摘要:在电网运行中, 维护以及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本文中, 将就电网变电运维技术与管理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电网变电,运维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1]陈芝屹.关于智能电网技术体系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 2016 (18) :113.

[2]马晓丽, 张晓蕾, 陈珊.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分析和设计[J].电源技术, 2016 (09) :44-46.

电网运维 第5篇

管理和实施主体双重职责。

6.总部层面承担±800 千伏及以上特高压换流站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装订线左边的项目填写清楚。

检。

2.答卷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不许用铅笔或红笔。

3.本份试卷共 六道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7.省公司层面主要承担直流输电线路、±660 千伏及

以下直流换流站、500(330)千伏及以上交流输变电设备,以及集约的220 千伏输变电设备运检。

一、填空题(共20 题)

8.地市供电企业层面主要承担110(66)-220千伏、市区和市郊35 千伏及以下电网设备运检,以及集1.运检管理遵循“五化”原则,实现“五统一”要求。约的县供电企业35 千伏变电设备运检业务。2.总部层面设“一部一公司一中心”,即国网运检部、9.县检修(建设)工区主要承担县域内35 千伏输电国网运行公司、国网设备状态评价中心。线路和未集约至地(市)检修分公司的变电设备3.省公司层面设“一部一公司一中心”,即省公司运运检,县城区10 千伏及以下配网设备(表箱前)检部、省检修(分)公司、省设备状态评价中心。和集约的农村10千伏配网设备运检,以及县域内4.地市公司层面设“一部一公司”,即地市供电企业35 千伏及以下电网建设与改造。

运检部、地(市)检修分公司,二者合署,具有10.乡镇供电所承担农村0.4 千伏配网设备和未集约职能管理和实施主体双重职责。的农村10 千伏配网设备运检。

5.县公司层面设“一部一工区”,即县供电企业运检11.各级运检部负责生产服务用车使用监督。

部、县检修(建设)工区,二者合署,具有职能

12.市公司运检部负责组织220 千伏及以下原路径走廊改造等非扩展性电力设施迁改方案审核。13.信通部门负责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信息通道保障;负责GIS 等维护,以及GIS、PMS、EMS、CIS 等系统间信息交互、数据共享等工作。14.调控中心负责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专业技术管理,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告警信息的监视与分析。

15.调控中心负责断路器远程操作、无功电压调整、通过工业视频系统开展变电站定期巡视。16.实物资产管理包括电网实物资产新增、维护、退役、报废、再利用、分析评价等内容。17.设备运维管理包括生产准备和验收管理、设备巡视、检测、维护和通道管理、工作票和倒闸操作管理、缺陷和隐患管理、异常和故障处理、状态评价、运行分析、用户设备接入和移交管理、保供电管理、运维记录台帐和档案资料管理等内容。

18.设备检修管理包括检修计划、检修准备、检修实施、标准化作业、带电作业、故障抢修、安全与质量控制、档案资料管理等内容。

19.状态检修管理包括状态信息管理、状态评价、检修决策、检修计划、检修实施及绩效评估等内容。20.技术监督管理工作要建立质量、标准、检测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体系。

二、单项选择题(共20题)

1.以下不属于运检管理范畴的是(C)。A.电网实物资产管理 B.防灾减灾管理 C.可靠性管理 D.业务外包管理

2.通过(C)、返厂检修、现场检修等方式,推广变压器、GIS 等设备工厂化检修和隔离开关、四小

器等设备轮换式检修。A.状态检修 B.集中检修 C.基地检修 D.专业检修

3.统一信息平台,构建全覆盖、(B)、全统一的企业级运检资源管控平台,不断提高运检信息掌控能力。A.全专业 B.全过程 C.全阶段 D.全流程

4.以下不是市检修分公司专业班组的是:(D)A.状态评价班 B.配电工程班 C.机具维护班 D.电网建设班

5.以下不是省公司层面“大检修”支撑保障机构的是:(A)

A.省设备状态评价中心 B.省经济技术研究院 C.省物资(分)公司 D.省信息通信(分)公司

6.工厂化检修方式包括自主或与设备制造企业合作建设检修基地、通过合同委托方式与设备制造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进行返厂检修、(D)三种方式。A.由制造厂实施检修 B.设备厂家派人检修 C.整站停电现场检修

D.在现场搭建工厂化检修环境

7.按照(B)的原则,综合考虑设备停电时间、检修环境、工艺要求、技术难度、运输成本等因素,科学确定检修方式。

A.安全 B.机动抢修队伍 C.抢修 18.技术监督是指以(B)和事实为依据,以现场检查和专业抽检为手段。A.法律法规 B.技术标准 C.指标数据 D.通用制度

19.通过开展(A)技术监督,对查出的技术标准执行重大偏差、设备严重隐患等严重问题,及时发布预、告警单。A.全过程、全方位 B.全过程、全专业 C.全阶段、全专业 D.全阶段、全方位

20.技改大修管理要求做到统一管理、分级负责、(D),强化计划到底和刚性执行。A.专业管理 B.逐级报备

C.科学实施 D.集中报备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三、判断题(共10题)

1.各级运检部门负责防汛归口管理。(√)

2.各级运检部门负责电力设施保护和消防管理。(×)3.市公司运检部负责配网(表箱前)运行、检修、改造和建设管理。(×)

4.省检修(分)公司负责500千伏变电站内通信设备设施的运维、检修、故障处理。(×)

5.省公司运检部负责电网资产运维合同及运维费用管理。(√)

6.省检修(分)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开展设备材料质量抽检、监造设备现场见证等。(√)

7.省设备状态评价中心支撑可靠性分析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配合开展运检绩效管理。(√)8.运检部门负责运检相关的科技项目和技术标准的 归口管理。(×)

9.县检修(建设)工区只负责承担县城区10千伏及以下配网设备(表箱前)运维检修,不负责农村10千伏配网设备运维检修。(×)

10.设备运维管理要求优化运维一体化项目,扩展带电检测、易损易耗件更换、设备不停电维护、主设备和二次回路消缺等作业频次高、日常或应急性的业务。(√)

检修是指在工厂化环境下,以专业装备按照工厂化检修工艺标准开展的检修业务;轮换式检修是指利用已有备品备件,采取现场轮换方式开展的检修业务。3.设备检修管理工作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答:科学确定检修方式、检修基地建设和功能定位、输电线路应急抢修、配网标准化抢修、应急抢修机动队伍建设。4.状态检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状态检修管理包括状态信息管理、状态评价、检修决策、检修计划、检修实施及绩效评估等内容。各级运检部门负责状态检修的归口管理。

5.什么是生产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大修?

四、简答题(共5题)

答:生产技术改造是指对现有电网生产设备、设施及相关辅助设施等资产进行更新、完善和配套,生产设备大修是指为恢复资产(包括设备、设施以及辅助设施等)原有形态和能力,按项目制管理的修理性工作。1.运检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运检管理应遵循“机构扁平化、资源集约化、运维一体化、检修专业化、管理精益化”(“五化”)原则,实现“统一制度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信息平台、统一绩效考评、统一资源调配”(“五统一”)的要求。2.什么是专业化检修?

电网运维 第6篇

关键词:电网,变电运维,技术检修

0 引言

变电运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进行电力设备与维护管理工作。对于电网中运维人员来说, 要掌握变电站中每个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但变电运行中的设备比较多、技术难, 所以在运行中也会出现大量的故障加以解决。不仅加大了运维工作人员的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导致的事故发生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运维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正确的技术检修, 从而提高运维工作效率。

1 电网变电运维中存在的问题

1.1 自然变化

在电网变电运维中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影响着电力的运行安全, 天气的变化在电网变电运维中严重影响着风险因素的发生, 例如冬季的寒冷能够导致充油导线出现紧缩、油面较低的现象;例如在风的变化下, 导线就会缠绕在杂物上;如果在夏季比较炎热的天气, 由于温度比较高就会使充油导线比较轻松, 从而增加油面的高度。所以这些自然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电网变电运维发生较大的风险[1]。

1.2 变电器的操作变化

影响电网变电运维的安全情况还有变电器的变化, 如果在变压器中出现操作失误也一样会影响电网变电的正常运行, 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加大事故的发生。通常工作人员在操作变压器过程中就要造成两种风险形式, 一种是操作空载变压器的切合情况, 电压出现过剩的操作现象影响变压器的绝缘性;一种是由于空载电压变大影响变压器的稳定性, 从而导致电压出现误差、绝缘体受到破损的现象。

1.3 其他操作的变化

由于倒闸操作带来的风险, 特别是倒闸操作票没有正确的填写导致电网没有进行正常运行。所以工作人员在电网运行中就要对设备的运行情况、检修情况做好倒闸操作票的记录。由于母线道闸操作带来的影响, 如果在操作中没有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 在前期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准备, 在操作中就会在继电保护设备以及自动装置上产生误动的现象、也会产生负荷的拉闸现象以及开关断口处出现串联的现象[2]。

2 电网变电运维风险的技术检修

2.1 验电工作

进行验电工作主要是在停电以及发生设施的电压差时, 为了防止带电间隔、装设接电线以及地倒闸带电合接, 它是线路发生故障停电后的重要条件。所以在保护自身安全期间, 首先要准备绝缘手套进行高压检查, 在没有专业的验电器情况下就要选择绝缘棒进行判断。管理人员主要将检测到的危险点在预控卡上表明出来, 然后按照具体的要求填写方案、操作票的统一管理。

2.2 接地线工作

为了防止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来电造成的危害, 在停电设备上可以先卸放掉剩余的电荷, 消除掉设备与线路中的静电感应电压, 然后利用接地线安装在可能产生电的位置。但操作接地线工作中为了人身的安全就要带绝缘手套或使用绝缘棒, 在整个装设工作中的接地开关现场必须要有人员看护, 先接好接地端, 然后再进行导体端的连接。

2.3 跳闸工作

当线路发生跳闸时, 首先应检查它发生的原因, 如果是误跳闸引起的就要加大对自动装置的检查;如果是线路发生故障就要检查CI断线的情况[3]。当主变低压侧开关发生跳闸时, 具体是哪种情况就要运用二次侧和二次设备进行判断。对保护情况以及设备的情况进行检查时, 不仅要分析线路的保护问题, 还要对主变保护进行检查。当主变开关三侧发生开关跳闸的现象时, 首先检验变压器的瓦斯保护, 对变压器的自身情况、发生的故障、呼吸器、短路情况以及压力释放阀等动作都要进行准确的判断。对于差动保护来说, 就要对套管、油位以及继电器等进行检查, 如果主变误区没有发生情况, 就是保护误动;如果瓦斯继电器内的气体出现其他情况就要根据气体的颜色和故障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2.4 其他的控制检修工作

对变电设备进行检修管理, 它主要是在检修方式上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修、对二次电气的设备进行日常维护[4]。工作人员也要对一次设备进行维修、对二次设备进行试验检测, 这样不仅提高了人员的业务水平, 建立了电网运行变电的积极思想, 而且也能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提高设备的综合检修方式。通过在电网中的实践方式, 实现电网中的状态检修方式, 改变我国电网的检修体制, 从而使管理工作做到实处。例如主变的维修, 一般每十年都要进行大修一次, 但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能够改变主变与继电器的渗油问题。所以利用自动化以及调度措施的结合, 在变电设备运行期间在调度值班中进行监视, 这样不仅提高了变电设备的检修状态, 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也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3 结论

电网中的变电运维是电力系统中的主要环节, 对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 我们要提高电网变电运维的质量, 就要加大专业化的管理和运维技术的实施。虽然在电网实际运行中会受很多因素的限制和风险, 但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风险的防范意识、完善技术系统和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就一定能实现电网变电运维的良好质量。

参考文献

[1]唐海涛.关于电网变电运维风险与技术检修的分析[J].通讯世界, 2014 (20) :167-168.

[2]孙立山.基于电网变电运维风险与技术检修的分析[J].企业导报, 2015 (05) :124+111.

[3]张炜.基于状态评价及风险评估的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4.

电网运维 第7篇

一、配网运维面临的新问题

配网相关专业系统间信息集成度不高, 数据挖掘和深化应用不足, 不同程度存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同时配电自动化覆盖范围不够, 配网运行状态监测、故障隔离等基础功能应用不足, 终端质量良莠不齐, 实用化效果有待提升。针对性采取建设改造、运维措施、强化优质服务管理等手段, 降低运检投诉率, 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尤为迫切。

二、一体化运维实践策略

1. 创新一体化管理构架

(1) 构建融合信息化、智能化管控线路巡视、倒闸操作、故障抢修、维护检修等业务, 协调推进运维检修班组职责分工, 整合班组实际业务, 创新运行维护检修一体化的新模式, 确立安全质量效能管控一体化提升目标。

(2) 量化考核指标, 由系统根据预定义的考核模板进行自动量化考核。月度考核成绩实现流程化管理 (考核流程与申诉流程) 系统自动汇总各单位的月度考核结果, 减少人工处理可能引发的错误, 为科学激发基层单元活力提供考核数据统计基础, 并提出修订专业提升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方案。

2. 推行一岗多能实践培训

结合理论基础进行实践操作训练, 逐步实现一线员工由“体能型””向“智能型”的转变。通过培养一岗多能复合型人才, 不断满足配电运维一体化需求。选拔责任心强技术素质高的高级技师担任培训教师, 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1) 选拔技术骨干进行多岗位轮训, 交叉参与多专业工作, 培养一专多能、一岗多责的技术能手, 为运维一体化体系建立储备复合型人才。

(2) 建立实训室, 按照作业标准和作业流程进行系统性的演练和培训, 提高运维一体化系统下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

3. 拟定费时低效流程优化对策

(1) 针对一线调查收集配电运行、检修、验收等主要存在的薄弱点, 拟定费时低效流程优化对策。试点智能辅助监控系统上线, 操作监视一体化, 配网状态巡检手持智能终端, 降低设备故障率, 加强操作动态管理, 缩短停送电操作时间, 提高运维检修安全工作效率。

(2) 完善设备运行规程, 提高运维人员素质, 熟练掌握设备运行有关标准、规程规定, 逐步掌握设备状态检修相关技能。

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完善的工作面界定标准, 明确责任主体, 重视缺陷管理, 有针对性的对存在缺陷的设备进行运行状态预测, 并安排合理时间来消除隐患, 将带电作业和停电作业相结合, 逐渐缩减停电检修次数。

三、实施运维一体化管控

1. 构建运维一体化的新模式

(1) 整合运维、检修班组业务, 科学实行运维一体化责任制, 明确职责权物分工, 重组配电业务职责分工, 界定运行维护交叉事项, 提高运维检修工作效率, 凝聚班组力量, 发挥班组潜能。

(2) 全面落实人资部全员绩效考核机制, 在班组量化考评体系中, 认真梳理制定评价标准, 在工作中统计每个人的工作难度系数、工作量指标, 最大限度地激活员工的内在潜能, 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并举, 坚持正面引导, 树立典型, 激励推动, 同时, 为业绩突出的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平台, 使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心、集体的温暖, 促进班组的和谐。

2. 拓展员工岗位成才新途径

(1) 坚持确保安全, 逐步推进。实施运维一体化要在确保不影响配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 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 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

(2) 坚持合理引导, 激励保障。按照从事的专业人员设置岗位薪金梯度, 促进多技能业务的融合。坚持效率提升, 精益管理。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以集约、整合生产业务降低运维成本, 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3. 量化反映配网运维管理综合能力

(1) 考评标准采取指标体系和考核细则评分相结合的方式, 全方位展示配网管理成效, 量化反映各运维主体配网管理综合能力。

(2) 以辅助决策型的精益化管理支撑平台高度集成共享为基础, 深化营配信息集成应用, 构建精益化运维指标体系和高级分析型业务应用, 为精益化管理提供支撑。

四、结束语

配电网运行维护模式, 在一体化框架下对配电网业务需求进行分析, 完成从业务功能到技术功能的映射, 构建出较完整的配网一体化系统架构, 并以此架构对对自动化、生产管理等系统的高度集成, 有效地提高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水平, 提升生产业务的工作协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沈飞飞, 吕培强.配网状态巡检手持智能终端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电机工程, 2012, 31 (5) :53-54.

电网运维 第8篇

这套“一准、二清、三勤、四化”电缆安全运行工作法, 是由国家电网天津电力城西供电分公司运维检修部电缆运维班 (简称电缆运维班) 班长李宝年, 通过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摸索而总结出来的。因此, 这套工作法, 又被称为“宝年电缆运行维护法”。

李宝年作为电缆运维班班长, 在2006年度获得了天津市劳动模范、2010年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11年9月15日, 以劳模李宝年命名的“天津电力李宝年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

为了加强班组安全建设, 电缆运维班通过“劳模班长”李宝年领军, 以“天津电力李宝年创新工作室”为载体, 积极攻关安全课题, 以科技创新解决实践工作中遇到的安全问题。

2012年11月28日, 记者慕名走访了这个劳模领军的电缆运维班。

创新工作室

来到“天津电力李宝年创新工作室”宽敞明亮的办公区域, 记者看到一个展示橱窗中摆放着安全防窃电线头保护器、半导电层环痕剥切器、变压器出线端子防相间短路保护罩等已经完成的创新项目。

“主要是为了解决一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难题, 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据李宝年介绍, 这些都是由他带领工作室成员运用萃智理论和头脑风暴法, 针对生产中的问题和隐患, 研发的创新成果。

以半导电层环痕剥切器为例, 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右2个支架, 上端共同安装在1个旋转螺杆上, 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形成加工区, 同时, 在右支架的中部安装有1个千分尺, 千分尺的前端连接1个剥削刀, 剥削刀穿装在右支架上, 其前端刀头延伸至加工区内。

员工在使用这种剥切器对电缆半导层剥切时, 可以通过电缆型号在千分尺上找到相对应的位置, 精确剥切, 从而很好地解决过去靠人工估算剥切厚度, 容易伤到电缆绝缘层的问题, 降低了发生故障的概率, 保障了电缆的正常供电。此外, 这种剥切器还具有体积小巧、使用灵活等优点, 特别适用于地势狭小的开关柜、杆塔高处等施工不便的场所。

可以说, 通过应用这种成本低且轻捷实用的半导电层环痕剥切器, 不仅有效避免了安全隐患、降低了发生故障的概率, 让工作变得更安全, 同时还降低了工作难度、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 让安全变得更加简单。

李宝年向记者介绍, 目前“天津电力李宝年创新工作室”正在开展2个技术创新项目, 一是电缆掌上智能巡检器的研制, 二是电缆管线探测器在施工验收中的应用, 都是为了保障电缆的安全运行。

“电缆是电网的‘大动脉’。”李宝年说, 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维护水平直接关系到电网安全运行和社会经济发展。

畅通“大动脉”

“电缆线路的巡视工作看似平凡而简单, 实则不然。”李宝年介绍说, 电缆运维班由15名成员组成, 担负着涵盖天津市南开区、红桥区、西青区的1 023km35kV电缆、40km110kV电缆、19座开闭站以及18座电缆T型接线箱的运行维护工作。近年来, 天津市每年都有多起因施工单位造成的电力设施外力破坏事故, 既给天津电网供电安全和电力客户的用电保障带来严重威胁, 也给像电缆运维班这种从事电缆安全运行维护工作的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鉴于这些因擅自施工引发的电力设施外力破坏事故的教训, 我们深深感到传统的电缆运行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班组安全管理制度, 着力在提高运行维护工作质量上下工夫。”李宝年介绍说, 电缆运维班通过理顺主要业务流程, 规范并明确了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工作职责和标准, 做到了流程清晰、责任明确。为确保线段巡视到位, 电缆运维班每条线路都设立了巡视责任人负责线路的巡视。在日常巡视工作中, 电缆运维班对运行区域进行了划分, 并建立了危险点台账进行重点巡视, 制定了相应的反事故措施, 建立了运行员和护线人员2级巡视日志制度, 严格按周期填写巡视记录, 根据现场情况按要求编制、执行现场运行规程。另外, 电缆运维班还设立了重点工程施工动土信息可视化看板, 全部动土信息一目了然, 为防止电缆外力破坏起到了积极作用。

李宝年还介绍说, 电缆运维班不仅严格遵循作业指导书中要求的巡视项目、巡视内容进行电缆线路定期巡视, 同时还特别加强了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对线路的特巡工作, 并对发现的设备隐患及时上报、处理, 做好防外力故障工作。电缆运维班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电缆运行分析会, 对班组工作质量、完成情况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并及时制定措施加以改进。

“宝年工作法”

为了有效提高电缆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作为电缆运维班班长的李宝年通过不断摸索, 总结出了“一准、二清、三勤、四化”的电缆安全运行工作法, 即文章开头提到的“宝年电缆运行维护法”。通过“宝年电缆运行维护法”在班组的推广应用, 电缆故障得到了有效降低, 电缆的安全运行得到了有力保障。

2012年9月8日,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天津市举行。在输电专业辖区内, 电缆运维班面临着大运会的重大保电任务, 其中涉及110kV供电线路2条, 35kV供电线路17条, 开闭站3座。据李宝年介绍, 在大运会开幕前, 电缆运维班制定了详细周密的保电预案, 成立了共产党员突击队, 应对“急、难、险、重”任务, 积极开展保电线路、杆塔、开闭站、T接箱、工井排管的特巡工作, 及时发现并处理了存在的缺陷及隐患。同时, 电缆运维班还通过加强与市政道路建设部门、各管线单位的联系, 标出重点施工动土信息, 及时与施工部门沟通协调, 确保了电缆运行的可控在控。大运会开幕后, 电缆运维班对于保电线路, 实行巡视与值守相结合的方式, 对施工现场“严防死守”, 班内的党员骨干还通过参加分公司组织的共产党员突击队, 深入大运会体育场和各保电现场, 多次参与应急演练, 对大运会比赛场馆的用电线路开展地毯式排查, 保障了电缆的安全运行, 圆满完成了大运会的保电任务。

另外, 李宝年还提到, 随着2012年9月中旬, 达沃斯论坛、世界院士大会等重大活动相继在天津市举行, 电缆运维班为保障大会召开期间重要用户的可靠用电, 全面梳理了保电线路, 认真核对了35kV、110kV电缆资产, 确保了所有保电线路的电缆台账、电缆路径图、调度开关号、杆塔号、电缆铭牌与现场实际相符。同时, 电缆运维班制定了详细的保电预案, 确保线段落实到人, 明确设备责任制, 加强保电线路特巡, 全面做好故障抢修人员、车辆和备品备件的准备。

荣誉与成绩

自2008年起, 电缆运维班没有违章不良记录, 没有发生人为责任一类障碍事故及各类人身事故。截至2012年11月28日, 实现安全无责任事故2 114天。

多年来, 电缆运维班积极开展了“安康杯”竞赛、争创工人先锋号、争创标杆亮点班组等一系列活动, 多次荣获天津市电力公司先进集体称号, 并在2010年被天津市电力公司评为“亮点班组”, 2011年被天津市总工会授予天津市工人先锋号, 2011年度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中荣获优胜班组, 被评为2011年度天津市工矿商贸系统安全生产优秀班组, 2012年又因为在班组安全管理与建设上成果突出, 获得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电网运维 第9篇

关键词:数据集中模式,信息系统,运维管理

2008年,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SG186计划, 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信息化业务的不断上线使得电网企业的数据更加集中, 提供信息服务的软件与硬件种类与数量都不断增加, 电网企业信息系统进行信息运营、维护、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我国电网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现状, 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改善运营管理的措施。

1 电网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现状

纵观电网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信息化的过程经历了由计算机为辅助的独立信息系统到以互联网和跨平台技术为主的基本应用平台的发展。随着信息化的到来, 电网企业信息系统中包含的数据也呈指数级增长, 对现有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信息系统的运维工作主要依托的技术平台为: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桌面管理系统、信息运维流程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电网企业的信息系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 由于这些系统在各个电网企业发展的程度参差不齐、相对分散, 对电网公司日益提高的管理需求已经很难满足。

目前, 运维管理现状可表示为如下:

(1) 电网企业从九十年代初期到现在的信息化过程获得了许多的基础数据, 包括生产、财务、组织各个方面, 这些数据对于现在和将来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运营管理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 现有的信息系统数据整合性、关联度较差, 应用系统存在反复开发的问题, 企业资源的管理没有达到整体性的要求, 各个系统之间联系不够密切。同时系统的类别没有统一, 集成困难。数据的共享性、及时性较低, 不利于电网企业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 也阻碍了电网企业的发展。

2 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电网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现状, 可知在现今数据集中模式下, 现有的管理办法和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信息化的背景下, 对数据的管理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系统运营的成败, 要确保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子系统或总系统, 要保证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积极的响应。目前电网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中模式是分散式的, 不够集中, 各系统各单位的数据也没有有效的整合与联系, 缺乏对于整体性的考虑, 同时不同系统之间的标准也没有规范化、流程化, 严重影响了信息系统的效率。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如下:

2.1 基层系统运行维护技术力量薄弱

任何系统的建立都应该是呈金字塔形的, 底部作为一个建筑或一个整体的基础是最为重要的。由于对省市电网信息系统中数据的重视, 造成了对基层系统技术力量的忽视, 现有的信息基层系统运维管理的薄弱正如金字塔的塔基一样, 影响着整体的效率, 也限制了基层单位的应用水平和运行质量。在基层电网的人力物力投入远远小于省市级系统, 造成基层系统在硬件上的掉队。同时, 现有的电网系统出于保证数据安全性、稳定性角度的考虑, 时常限制基层维护的维护权限, 而将主要的维护工作交由省市级单位的维护人员来完成。尽管这类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性能, 但其严重影响了维护工作的效率, 同时使得基层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能够得到提升, 技术意识也往往较为落后, 影响了其积极性, 最终造成了类似“富人越富, 穷人越穷”的恶性循环, 完完全全不利于电网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运维管理。

2.2 运维体系不健全

2.2.1 没有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模式

现有的运维工作由于分工不明确, 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都是由技术人员来完成, 造成了技术人员负担过重, 另一方面又使得其他部门不能积极地加入到运维工作中来, 大大降低了运维工作的效率。同时, 运维工作中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技术业务水平大不相同, 而企业对运维的管理没有流程可言, 常常使得出现问题时没有合理的组织来处理。

2.2.2 信息化建设和运维未能有机结合

运维工作是和信息化的建设一道进行的, 而电力企业仅仅简单地将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分为建设、运维过程, 建设信息化的技术人才与运维系统的技术人员分别是两套班底, 当问题出现时使得运维人员并不能深刻地认识到系统的核心信息, 更不能有效地开展运维工作。

2.3 运维机制不健全

2.3.1 建设与规划相对落后

目前, 我国电网企业的建设规划相对滞后, 有些未能及时跟进, 导致与电网

信息化建设相脱节, 运维系统各类功能相对分散, 存在重复建设现象, 不利于运维管理的一体化和数据的简洁化, 数据冗余现象较为严重。

2.3.2 缺少数据质量监控手段

运维机制不健全最主要的体现就是缺少数据质量监控手段。现有的运维监控都采取的是数据质量定期汇报制度, 这一制度能够起到对数据进行监控的维护的作用, 但其往往都是在事后展开的, 造成了事前对数据缺乏预警。同时, 这类事后监督的方法, 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存在监控流于形式等问题, 使得监控并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

2.3.3 需求申请机制不完善

系统维护工作通常由基层维护人员开展, 当出现与建设信息不相符的状况出现, 没有完善的需求反应和申请机制, 造成拖延, 需求长期难以得到满足。电网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与规程不统一, 也影响了需求申请机制的响应时间。

2.3.4 问题反馈机制不健全

现有的运维工作中, 对于出现的问题, 往往还是停留在单一地解决故障方

式上, 没有及时向上级单位汇报的机制, 同时系统也没有建立相应的问题数据库。这使得基层人员只能够按照规定进行工作, 不能够有效地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增加了运维的成本又不能获得较高的效率。

3 改善运营管理的措施

针对现有的问题, 各级别数据集中模式下的运维管理系统要在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前提下, 在运维工作中重视各个系统间的整体性和相连性, 将运维工作各个环节流程化、制度规范化, 同时结合严格、扎实的监管工作, 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有效且稳定的运维管理系统。基于此, 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3.1 加强技术培训

3.1.1 加大培训力度

目前, 电网企业运维管理的培训力度明显不足。必须要在省市级别和基层运维单位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特别要针对数据集中模式下的特点, 对运维、管理工作进行分步骤、分别段、有针对的培训工作, 对基层运维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和频率更要加强。

3.1.2 完善激励体质

对于所有层次的运维管理工作, 均要一视同仁, 定期开展评比与研讨活动, 调动运维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鼓励运维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探索新知识与新技术, 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并给出物质和精神鼓励。

3.2 完善运维体系, 理顺运维关系

3.2.1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管理

在将互联网和跨平台技术应用到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电网企业的数据质量保障制度和运维工作体系, 进一步将运维的责任深入落实到各个基层和领导单位, 同时要建立各个相应的制度, 从管理着手使运维工作规范化、体系化, 在足够的技术支持和制度支持下确保运维中的网络管理、应用管理和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平稳开展。

3.2.2 科学地设置岗位

对于省市级别和基层的运维工作人员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岗位, 省市级别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多地开展指导性工作, 将基本的运维工作权限放开给基层技术人员。对基层运维人员的操作水平要加以鉴定和区别, 针对实际情况将技术性强的岗位交给熟悉业务和精通技术的工作人员担任。同时应该针对各层次信息互通的问题, 设置专门的岗位对基层问题汇总、分析并汇报, 整合上级单位的意见和指导开展运维管理工作。

3.3 健全运维机制, 提高运维效率

3.3.1 建立技术交流机制

现有运维机制很大一个问题在于缺乏沟通。良好的交流机制应该是能使各个级别的运维管理工作人员都可以自由地阐述自己的工作现状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能大大提高运维工作经验的共享性。

3.3.2 建立运维数据库

针对上文中提高的缺乏故障问题数据库问题, 应该要建立包含以往运维工作中运行数据、故障分析等内容的运维数据库, 这能够为运维工作提供一个前后代交流的良好平台, 也有利于运维经验的积累, 更能够有效地整体性提高运维工作人员技术水平。

3.3.3 建立数据监控中心

数据监控中心能够对运维数据进行实时分析, 将省市级别中心的技术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同时建立了技术与业务互动基本渠道以更好地展开下一步运维工作。

3.3.4 提高数据的扩展性与兼容性

研究数据运维技术, 提高数据的开放型和兼容性, 使之能够普遍兼容各种主流的平台和数据库, 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方便与其它系统兼容和功能扩展。

4 结语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以信息化为主要代表的产业革命, 在信息量越来越大, 数据越来越多的社会中, 电网企业对数据集中模式下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这对管理中的办法、方式要求有适应时代的发展, 必须要在认清环境的基础上, 选择正确适当的措施, 促进电网企业信息系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力旋, 焦扬, 梁廷康.企业信息系统运维模式探讨[J].企业信息化, 2012 (10) :205.

[2]徐晖.在数据集中模式下电网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初探[J].电力信息化, 2009 (3) :19-20.

电网运维 第10篇

随着智能电网[1,2]的建设, IT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级电力单位和各业务系统中, 覆盖了电网公司人、财、物、营销、生产等所有部门, 庞大的系统规模和复杂的系统关系给IT运维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目前, 国内电力企业的IT运维管理[3]存在着以应用为导向、业务区域分散、被动的运维管理等问题, 无法满足电网企业日益增长的多业务变革、智能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本文提出的IT运维驾驶舱系统基于统一的IT运维支撑信息平台, 通过对关键绩效指标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的智能分析, 采用服务方式提供关键异常事件的预警和智能决策支持, 满足智能电网对IT运维系统保驾护航的需求。

为加强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 电监会和国家电网公司规定了“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四项基本原则[4,5]。随着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方案的实施, IT运维驾驶舱系统支撑信息平台跨安全区数据采集和数据集成成为运维系统智能化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6,7], 为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隧道”和服务代理的跨安全区数据传输技术, 实现运维驾驶舱全域IT系统数据采集和跨安全区数据传输, 同时提出了多隔离装置下的大信息量跨区传输负载均衡方法。

1 IT运维驾驶舱

IT运维驾驶舱 (I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ckpit, ITOMC) 系统基于统一的支撑信息平台实现对域内所有IT基础设施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整合, 在完成对IT系统平台设施和业务应用全面管理的基础上, 借助于支撑服务和应用服务实现IT系统的智能监控和风险预警, 并使用驱动引擎技术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 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 为企业各级用户提供基于IT运营的决策支持, 实现运维系统从“以应用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 从“隔离分散状态”向“协同集中方向”发展, 从“被动运维”向“主动服务”转变, 服务创新与技术创新并行, 为电网的智能化发展奠定基础。IT运维驾驶舱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为了满足日常管理和系统安全的需要, IT运维驾驶舱部署在二次系统安全III区中。

2 驾驶舱跨区数据集成体系结构

电力系统中部分安全I、II区 (内网) 的生产控制系统在安全III、IV区 (外网) 进行了镜像方式的部署, 如EMS、DMS、SCADA系统等;部分安全III、IV区的生产管理系统对安全I、II区进行了信息延伸, 如水调系统、雷电气象监测系统等;同一系统内、外网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单元。

为实现多维度、全方位的辅助分析和决策支持, 运维驾驶舱需要对管理域内4个安全区所有的IT系统进行统一的数据集成, 并将完整系统单元的IT运维高级分析结果回传到安全I、II区, 作为内网生产控制系统自身运行安全的重要考核指标, 为智能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提供有效的支撑服务。运维驾驶舱支撑平台跨区数据集成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3 驾驶舱跨区数据传输技术

IT运维驾驶舱跨安全区数据传输技术是基于虚拟隧道下的透明网络通信, 通过内外网分别部署的服务代理程序间协同工作, 共同实现跨安全区数据交互的方法。在大量运维数据跨区传输的同时, 考虑多个物理隔离装置下的动态负载均衡问题。

3.1 虚拟隧道

正向物理隔离设备只允许内网程序向外网程序发起TCP连接, 连接完成后内网程序可发送TCP报文, 外网只允许发送长度为1字节的TCP短报文;反向物理隔离设备实时读取外网指定目录下的文本文件, 采用加密的方法将文件传输到内网, 在解密后将文件存放到指定的目录。本文提出的虚拟隧道是通过安全区内的网络设备和隔离设备, 在完全满足正反向物理隔离传输要求下, 利用多线程并发和校验报文的方式, 实现消息和文件传输链路的封装, 在数据包到达对端后, 对数据包解封并恢复的完整过程, 在此基础上实现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的封装。

1) 数据封装及解封:对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 数据、分段文件数据、系统信息等报文消息进行封装, 添加辅助报头信息并传输;对端在接收到数据包时按照定义的报头信息进行解封, 生成本地服务代理程序能够处理的格式。

2) 报文校验:为所有的应用服务建立稳定的TCP连接, 在传输信息时, 通过校验返回报文的方式确保应用层信息可靠传输, 并监视传输通道和隔离设备的状态。

3) 并发处理:服务代理程序实现本地任务处理的同时支持对端的服务请求事务, 并为每个事务创建子线程处理当前的服务请求。

4) 应用接口:封装II、III区报文、消息、文件等应用层基础API接口, 支持上层服务代理程序的透明访问。

3.2 负载均衡处理

随着内外网间IT运维及其他应用系统跨区交换信息量的增多, 正反向物理隔离的性能成为系统瓶颈, 针对该问题文献[8]提出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实现多隔离装置下的跨区数据传输负载均衡, 算法采用静态IP地址和端口的方式实现散列进行任务分配, 但未考虑实际链路上应用跨区传递的数据量大小和隔离装置失效等重要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增强型的运维驾驶舱动态均匀散列负载均衡算法。算法的具体实现如下。

1) 物理隔离装置集合G={G0, G1, ..., Gn–1, }, 隔离装置状态集合S={S0, S1, ..., Sn–1, }, 其中n表示隔离装置的个数;Si表示隔离装置Gi的工作状态, 取值为0或1, 其中0表示失效状态, 1表示可用状态;隔离装置的动态权重, 其中表示静态指定的隔离装置权重, 代表隔离装置的实际处理能力, 取值范围是[0, 10]。

2) 时间t内隔离装置传输的信息量集合D={D0, D1, ..., Dn–1, }, 隔离装置群组信息量和为, 比例系数为:

当max<ϕi时, max为最大比例因子, 默认等于5, 则t时间内, W (Gi) 取整数部分, 隔离装置群组权重和为。

3) 动态均匀散列:跨区传输链路标示为[源IP, 源端口]二元组, 将该二元组通过移位运算转换为整数N, 其取值范围是[0, 248–1]。取素数P作为黄金分割点, 使得散列值分布均匀, 得到传输链路的域值:

其中, hash (N) 取值范围为。

4) 对hash (N) 值域进行映射, 映射函数为:

5) 将满足hash (N) R (Gi) 条件的跨区数据传输链路分配到隔离装置Gi上。

运维驾驶舱动态均匀散列负载均衡算法不仅考虑了隔离装置的实际处理能力, 同时将装置的实际工作状态和某时间段内传输数据量作为基本条件, 动态调整隔离装置的权重, 该算法能确保跨区数据传输负载均衡, 有效避免隔离设备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系统瓶颈问题。

3.3 服务代理

基于虚拟隧道和负载均衡算法的服务代理是部署在内外网的应用代理程序, 实现运维驾驶舱跨安全区IT系统运维数据的交互, 包含II区服务代理和III区服务代理2部分。

1) II区服务代理程序:集成驾驶舱数据采集层协议实现I、II区IT系统运维数据的采集、采集结果文件或报文的传输、III区驾驶舱系统中的IT系统运行状态分析结果文件的接收和解析入库、服务代理程序间的消息通信、外网服务请求XML文件处理等。I区、II区IT系统运维数据采集结果主要包括SNMP报文数据、日志文件、数据库文件、API和Web Service接口产生的XML文件等。

2) III区服务代理程序:接收内网传输的采集结果文件或报文传递给驾驶舱前置数据处理系统、定时和异常状态下实时生成XML格式的运行状态分析结果文件回传到内网、代理程序间的消息通信、服务请求XML文件的生成等。

基于内外网服务代理机制将位于隔离设备两侧的IT系统运维数据进行有效集成, 彻底解决智能电网下运维驾驶舱对全域IT系统进行运维数据采集的难题。通过对服务代理程序支撑协议的扩展, 可满足更广领域中其他应用跨安全区数据传输功能的要求。

4 应用案例

4.1 运行环境

国网长治供电公司IT运维系统部署在安全III区, 实现对当前所有业务系统的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网络设备及重要应用的统一监控和分析。其中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数据传输包含的硬件主要有正向物理隔离4台、反向物理隔离2台、防火墙4台、服务器4台、交换机2台, 均采用冗余备份方式部署;软件采用Linux操作系统、Java开发语言。

4.2 跨区数据传输

1) 应用策略。不同的数据源类型, 如SNMP报文、日志文件、数据表文件、XML文件等分别设置固定端口和数据最小采集间隔时间, 同一个端口基于虚拟隧道和负载均衡支持多链路通信;基于数据源的上层应用业务划分由运维系统完成, 分析结果返回以完整业务为单元。

2) 应用分析。对跨区数据传输性能和负载均衡算法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实现大数据传输的同时能够保证传输性能。分析结果见表1、表2所列, 其中表2的约束条件为n=4, W (G) = (2, 2, 1, 1) , S={1, 1, 1, 1}, t=30 min, 高负载率>0.5。

5 结语

为解决电网企业信息化系统大规模应用下日益增长的智能化服务需求等问题, IT运维驾驶舱系统通过对IT系统信息实时采集和KPI指标的智能分析, 实现IT系统运行态势快速感知和全面操控, 满足智能电网对运维系统的新要求。为了解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下运维驾驶舱跨区数据集成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虚拟隧道和服务代理的跨安全区数据传输方法, 虚拟隧道屏蔽了跨区传输繁琐的应用编码问题, 服务代理通过调用其应用接口即可实现数据的双向交换;同时为解决大数据传输时物理隔离不合理利用带来的性能瓶颈问题, 提出了多隔离装置下的大信息量跨区传输负载均衡方法, 显著提升了跨区数据传递性能。

本文提出的智能电网运维驾驶舱跨区数据传输系统为国网长治供电公司IT运维系统的关键技术, 经过实际部署和对运行结果分析表明, 该系统有效地解决了运维驾驶舱系统跨安全区大数据传输问题。

摘要:针对智能电网下传统IT运维系统存在的以应用为中心、业务分散等问题, 提出了IT运维驾驶舱系统的概念, 并建立了系统的多层次体系结构;为解决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下运维驾驶舱跨区数据集成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代理的跨安全区数据传输方法, 详细阐述了虚拟隧道、多隔离设备跨区传输动态负载均衡、内外网服务代理等关键技术。经过实际部署运行, 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运维驾驶舱跨安全区大数据传输难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IT运维,驾驶舱,安全区,数据传输

参考文献

[1]曹军威, 万宇鑫, 涂国煜, 等.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计算机学报, 2013, 36 (1) :143–167.CAO Jun-wei, WAN Yu-xin, TU Guo-yu, et al.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smart grids[J].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2013, 36 (1) :143–167.

[2]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R].2010.

[3]张宏伟.电力企业IT运维服务管理分析[J].电脑与电信, 2007 (12) :46–48.ZHANG Hong-wei.The analysis of IT operation services management in electricity enterprise[J].Computer&Telecommunication, 2007 (12) :46–48.

[4]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R].2004.

[5]张王俊, 唐跃中, 顾立新.上海电网调度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策略分析[J].电网技术, 2004, 28 (18) :20–24, 61.ZHANG Wang-jun, TANG Yue-zhong, GU Li-xin.Analysis on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of secondary system for dispatching system in Shanghai power grid[J].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4, 28 (18) :20–24, 61.

[6]EICHNGER F, PATHMAPERUMA D, VOGT H, et al.Data analysis challenges in the future energy domain[M]//YU T, CHAWLA N V, SIMOFF S.Computational Intelligent Data Analysi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RC Press, 2013:1–55.

[7]OVIEDO R M.A comparison of centralized and distributed monitoring architectures in the smart grid[J].IEEE Systems Journal, 2010, 7 (4) :832–844.

上一篇:审计线索下一篇:卖方信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