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点范文

2024-06-07

结合点范文(精选11篇)

结合点 第1篇

一、练在情感共鸣处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岁有其物, 物有其荣, 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在语文课本中, 有不少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教师进行精当的讲解之后, 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有许多话要说, 这正是练笔的好时机。

教学孙友田的《月光启蒙》一文, 我补充了一段关于作者的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 失去记忆的文字, 并启发学生:面对恩重如山的母亲, 面对曾经如此疼爱自己的母亲, 面对不幸患上老年痴呆症的母亲, 面对如今只是对着作者傻笑的母亲, 作者泪流满面……此刻, 孙友田的内心一定无法平静, 那么, 他的内心到底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说呢?请以“母亲, 虽然您什么都不记得了, 但是……”为开头写一段话。拿出笔, 展开充分的想象, 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部分。

此刻, 学生心潮澎湃, 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辛劳, 便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 一段段精美的文字就诞生了。这次练笔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的学生甚至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二、练在观点争议处

有些课文, 存在着观点上的争议, 教师也不可能给出一个定论。这时, 教师不妨让学生畅所欲言, 自由表达, 以此擦出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他们的灵感。

如《鹬蚌相争》一课是一则寓言故事, 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 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 说明双方互不相让, 只能两败俱伤, 让别人得利的道理。课文篇幅不长, 语言通俗易懂, 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难。但是学生在对鹬和蚌是否应该相争这个观点上产生了分歧, 有的说鹬和蚌不应该争, 否则会两败俱伤, 最后让渔翁得利;有的说鹬和蚌应该争, 鹬要吃蚌的肉是为了生存, 而蚌死死地夹住鹬的嘴不放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难道有错吗?学生越争越来劲, 互不相让。

此刻, 我示意他们先安静下来, 然后对他们说, 你们把自己的观点写下来, 要有充分的理由, 最好能说服对方。学生拿起笔, 笔尖与纸面在摩擦, 思想与灵魂在碰撞, 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真是一举多得。

三、练在重点拓展处

有些课文的重点, 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在教学时需要将课文的重点具体化, 增添必要的想象情节, 来降低理解的难度。

如《金子》一课, 讲述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 不得不离去另谋生路时, 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 从中得到启发, 留下来种花, 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依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 要想获得成功或财富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而彼得·弗雷特付出的辛劳就是培育鲜花的过程, 这是课文的重点, 但课文中却只是一笔带过。为了解决这一难点问题, 我指导学生看图, 让他们体会彼得的心情, 再欣赏鲜花, 体会鲜花的娇艳美丽, 最后启发学生想象:由鲜花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写话训练:

1. 天下起蒙蒙细雨, 可是, 还有一块地没有松土, 彼得

……

2. 初春, 寒气还未退尽, 寒风呼呼地刮着, 可是应该播下花种了, 彼得……

3. 一株株花苗正在成长起来, 可眼看……就要袭来, 彼得

……

4. 花苗绽开蓓蕾, 再过几天便能盛开了, 可这几天, 骄阳似火, 花苗无精打采, 彼得……

这种阶梯式的训练方式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 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练在空白想象处

文章的某些情节有时会有跳跃性或写得相当简单, 甚至略去不写, 为读者留下了“空白”。在阅读时, 往往需要对这些地方进行扩充与填补, 学生才能获得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因此, 我们可以在此处适当安排一些课堂小练笔, 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爱之链》一文, 文章结尾处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仅仅是对故事中女店主的宽慰, 更是我们由衷的祝愿, 祝愿乔依一家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 直接的表白显得不够美妙, 于是我就启发学生:“能否借用一段环境描写, 来衬托这个美好的祝愿呢?就请同学们以‘清晨, 当乔依醒来……’为开头, 模仿第一自然段的描写方法, 写一段描写环境的话。想一想, 在清晨, 这个破旧的屋子里会有哪些美好的景物?阳光?雪景?破旧的桌椅?一束腊梅?那张写着老妇人留言的餐巾纸

……”

同学们写得很投入, 答案更是精彩纷呈, 在训练了学生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同时,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课堂练笔是“我手写我口”, 教师在学生思路得以打开后, 要提供机会, 让学生各抒己见, 让每位学生都能领悟到成功的喜悦。每次课堂练笔结束后, 教师可举行一次“佳作赏析”活动, 先让学生自荐作文, 由其他学生评析, 选出优秀的文字片段, 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 如在班内展出, 推荐发表等。这些措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极大的兴趣。

各个年级读写结合点地策略 第2篇

---张洪

处理好读写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读写结合是推进语文教育素质化的有效手段。因此,研究读写结合的方法很有必要。读写结合四项基本原则:①读写结合;②识字结合;③练写结合;④课内外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读写结合,内外并进。低年级要求阅读总量达5万字左右,一年级1万字左右,二年级5万字左右。中年级要求阅读总量达40万字以上,高年级要求阅读总量达100万字以上。每周阅读《自主阅读》中的短文1篇,每期18篇,阅读自选读物一篇,每期18篇,两项共计36篇。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通过实践研究,我归纳了一些寻找教材中读写结合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1、内容的补充。教材中有的句子后面留有空白,有的说得简洁扼要,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

2、情节的延伸。有的教材内容故事性强,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故事情形,续写发展。

3、写法的迁移。许多教材有明显的写作顺序和结构,是学生学习写作很好的蓝本,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或总分的结构学会有条理的表达或描写。

4、角色的置换。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人称、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可改写文体,如把《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成一份游览简介,把记叙文改写成说明文,把说明文改写成第一人称等。

5、主题的提升。就是写读后感和心得笔记。有些教材富有思想性和感人的场面,可指导学生提炼故事内容,挖掘思想意义,写好读书笔记。如在学习《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后,可指导学生自定题目,写心得体会,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完成习作训练。

另外,高年级还可以进行写批注、缩写概括文章内容、提炼标题等练习,低年级可以进行句型练习、扩句练习等。以上这些都是寻找教材中读写结合点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训练策略,教师只要能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核心价值,就一定能找到切合读写训练的结合点。

(我自己梳理出来的读写结合点,仅供各位语文教师参考,大家可以自己探索读写结合点。)

二年级

以“摘抄和造句”为主(重点文章教师可放手让孩子学会仿写)。

教师重点指导孩子如何连句成段?如何将句子写具体?如:()的人在()的地方在做()事。三、四年级,以积累、运用,学习表达为主

教师重点指导孩子如何学着布局谋篇,如何来构段?如何让自己的段落围绕一个中心来组织语言文字?如何围绕一个主题来布局谋篇?学习列习作提纲。五、六年级

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创造性地运用表达方法,组织运用语言文字,提升写作能力为主。”

教师重点指导孩子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选材构思地巧妙性与新颖性。

各个年级读写结合点

三上、第一次: 第一课“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 {请生写一个“课间十分钟”的生活片段

结合全文,写一写“我的学校”或“自己的学习生活” 第二次 {第3课“啊,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又高又陡 请生写一写“某种事物的特点”(或山或水)结合全文,写一写“自己出去旅游的一次经历,” 第三次 {第5课“灰雀”“第二自然段----------”请生学着写一种动物的外形特点(片段)

结合全文,写一写“自己有没有做过错事,是如何改正的?(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写)或者写一写“第六课的续编故事”

四上:

第1次

第1 课《第4自然段》

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出了潮的声势与形态

请观察一种景象如“山洪或暴雪”“冰雹或泉水”写出其特点

结合全文创造性地写一段导游词。

第二次 第3课《鸟的天堂》

我们继续拍掌----------)仿写某种场景片段:商场里就变得————,到处都是——————到处都是————,————的————的————的————的,有的————有的————有的————

第3次 第四课《火烧云》写一写:日出或日落时的景象(按一定顺序)五上

第1 次

第1 课,第7 自然段作者抓住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及表情地描写,写出了自己读书时心理活动地变化。写一写自己受到表扬时或批评时或参加某项活动时心理感受,(可以写难忘的一次经历)

第2 次 第4 课《我的长生果》 写一写自己的读书的经历 六上、第1次、第1课 仿写第5自然段:合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你好,------------,你-好--------------”或者以第4自然段为读写结合点,运用想象的写作手法来表达某种情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任何一种动、植物来写一个片段。

结合全文,仿写自己到“花园”或“果园”“森林”拜访的一次经历

词语教学的三个结合点 第3篇

在《穷人》一文的教学中,笔者把重点放在对“忐忑不安”这个词语的理解上,从字面到含义,从表面到深入,由“激活词语,亲近人物”到“复活词语,走进人物”最后到“内活词语,把握人物”,一步一步地了解“忐忑不安”,一步一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获得了词语教学的一些启示,以飨读者。

【板块一】“激活”词语,亲近人物

师: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

生:忐忑不安的。(板书:忐忑不安)

师:“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

生:心里七上八下,不安定。

生:心神不定。

师:请一位学生读第9~1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边画画,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生读)

师课件出示: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如果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学生交流)

师:课文为什么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

生:因为她心里很担心,担心丈夫不同意。

生:因为她心里很矛盾,思绪很乱。

师: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这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很乱。

师:再读第9~11自然段,读着读着,你又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忐忑不安”?

生:桑娜脸色苍白……

生:是他来啦?不,没有人!

生: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师:找到了吗?还能从哪里看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呢?(引导学生从省略号、感叹号中体会)

完成练习:补充第9自然段中省略号的内容。

【分析】 本环节教学,通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探索“忐忑不安”的原因,研读人物的内心,“穷人”的形象在师生的互动中逐渐丰满起来。

“忐忑不安”,牵一发而动全身。笔者紧扣“忐忑不安”一词,引导学生先找出“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在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之后,再把这四句话罗列出来,来一个点睛之引:“按事情发展顺序,这四句话应该怎样有条理地排列?”在重新排列句子的过程中,抓住句序的颠倒以及标点符号,让学生体会桑娜内心的忐忑不安。然后“给省略号补充桑娜心里的想法”,此作业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表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可见,从多角度品味语言并超越语言,引领学生理解内涵,获得感受,体验情感,只有理解了语言,给学生创造充分的阅读时间,才能使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用心灵去体会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

【板块二】“复活”词语,走进人物

师: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所以她会反问为什么要把他们抱过来呢?

出示: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宁可( ),也要( )。

(学生填空练习,全班交流,过程略)

师:这边是爱,是对五个孩子和丈夫的爱,那边也是爱,是对两个孤儿的爱。可桑娜又想到了什么?

生: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师:但最后可能桑娜连想都没有想,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么本能?

生:出自善良。

生:出自互相帮助的习惯。

生:一个做母亲的责任——

师:这是一种母爱。

师:这源自一种善良、母爱、良心。

【分析】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词语不是单个出现的,而是整体呈现在学生面前。首先设计了比较性的语言训练“如果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会——可是如果桑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会——”引导学生体会桑娜此时的左右为难,然后进行深化以及桑娜“宁可——也要——”这样的细节处理,既注重了语言训练的整体性,又拓深了人物的内涵。在一个又一个“忐忑不安”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桑娜遇到麻烦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也感受到了身为穷人的桑娜关心穷人的情感。

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意义,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将词语融入课文的情节和细节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

【板块三】实践运用,体验人物

1.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时心里忐忑不安,其实在课文的开头渔夫在海上打鱼时同样也忐忑不安。请你以下面这句话为开头写一段渔夫的心理活动。注意使用“?!……”等标点符号。

波涛轰鸣,狂风怒吼,渔夫在海上打鱼,内心忐忑不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想想你是否有忐忑不安的时候?当时心里有哪些想法?请你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表现,是人固有的言语生命的欲求,作为教师,我们要唤醒、顺应和呵护这种欲求。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词语在表现中最大限度地增值。

在该教学环节,笔者设计了两个内容供学生选择。“练笔一”借用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想象,比较容易,主要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学生,让他们也有所表现,也有成就感。“练笔二”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想象,丰富内容,学以致用。

【反思】

词语教学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要引领学生走进词语的天地,让学生用心品味词语,体会文章中词语所具有的表现力,在品味和运用语言中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水平,切实做到词语教学的三结合。

1.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

词语的生存环境就是文本,它从文本中来又回到文本中去,所以要把词语放到文中去理解,在深入研读课文的过程中,获得对词语的整体感受,这样才能利用特殊的环境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从而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正所谓:“词是内容骨,情从感悟出。”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很多时候离不开词语的教学,推敲文中的重点词语也就打开了阅读的感悟之门。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一个汉字传递给我们的巨大信息,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把握词语的丰富内涵、言外之意、眼中之情,以及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从而培养预感,提高言语能力。

2.与语文实践结合起来

比起其他学科,语文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让学生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让词语与生活息息相通,让阅读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生活相连接。

对于词语教学,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语境来推想其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还必须同语文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真正的有效词语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词语教学中理解是基础,运用是根本,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运用,每次词语教学笔者都会把词语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句子。让学生利用词语来说新句子,写句子。只有将词语与学生自己的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才会让这个词语在自己的精神领域埋下种、扎下根,成长为学生心灵之树上生机勃勃的绿叶。

寻找《穷人》最佳读写结合点 第4篇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也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 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编选了这篇文章。文本讲述了沙皇统治时期,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 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顾贫穷毅然收养了两个孤儿的故事, 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

我们依据一般性教学设计, 第一稿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汹涌澎湃搁板勉强忐忑魁梧黧黑寡妇”6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但是, 《穷人》作为经典的名家名篇, 应该为我们师生的阅读对话提供更为丰富的语言教学因素, 带给我们独特的言说体验。随着教学研读与思考的深入, 在具体制订本课教学目标时产生了取舍上的困难, 如细致的环境描写、入微的心理描写、传神的对话描写等等。经过专家和磨课团队深入讨论, 我们发现文本着力描写了桑娜的两段内心独白:深夜, 波涛仍在轰鸣, 狂风仍在怒吼, 丈夫清晨出海至今未归, 五个孩子睡着了, 桑娜独自一人陷入了沉思。她牵挂丈夫在海上的安危, 她叹息孩子们生活的凄苦……邻居寡妇西蒙死了, 遗留下了两个很小的孤儿。桑娜想都没想, 就“把他们抱回家里”了。事后, 桑娜却又忐忑不安起来。她担忧丈夫会责备自己的举动;她没法向丈夫说得清楚, 自己家里已经穷得“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为什么还要把两个孤儿抱回家来?此时此刻, 她既盼望着丈夫在这样的暴风雨之夜能早些安全回家, 又担惊受怕得不知如何面对。这些心理描写, 细致入微而又真实感人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应该说, 心理描写在文本表达中是常见的言说方式, 但是用得如此精妙, 称得上典范的并不多见。所以, 对文本精彩的心理描写学习和运用就进入我们的教学目标研制的视野之中。

于是, 第二稿的教学目标逐渐清晰:

1.学会本课“汹涌澎湃搁板勉强忐忑魁梧黧黑寡妇”6个词语。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体会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4.完成渔夫心理描写的小练笔。

显然, 第二稿教学目标3中我们将“细节描写”改为“心理描写”, 这样缩小了目标范围, 突出了教学重点。

其次, 第一稿目标2的“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也提得比较宽泛, 第二稿改成“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此外, 第二稿的教学目标增设了一条:完成渔夫心理描写的小练笔, 意在让学生适时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观察我们日常教学不难看出, 语文课课时目标的研究, 经常会被忽略。许多语文课上得毫无实效的根本原因也恰恰就在这里。《穷人》的课时教学目标研制花费了不少时间。我们在“蜕变”中明确了制订课时教学目标的几项基本原则。第一, 学生自己能读懂或已读懂的内容, 不需要也不应该再列为目标任务。第二, 课时目标要符合年段的目标任务, 高年级不要再重复去做中、低年级做过的事。第三, 有限而具体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目标是语文学科本身肩负的特殊任务, 任何削弱或取消这一特殊任务的做法都是错误的。第四, 文本的内容构建起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的语境, 离开语境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都是空泛的、概念化的, 也是无意义的。第五, 课堂教学过程是分层实施教学目标的具体过程, 因此, 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设计都要和欲达成目标紧密相关。

细磨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是与文本解读过程同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 也催生着教学思路和流程的形成。经过深入思考, 最后确定了本课教学的三个主体环节:概括课文内容, 学习表达方式, “心理描写”小练笔。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恰当准确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 依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根据经验, 学生读了本课一般会概括成一句话:桑娜和渔夫在发现西蒙死了之后, 收养了她的孩子 (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概括表现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这是故事的基本内容, 但体现不出桑娜和渔夫不顾家境穷困帮助别人的品质。因此, 概括内容不能仅限于此, 教师在指导概括课文内容时应引导学生充分注意概括的简约性和全面性。

2.理解“穷”, 感悟“善”, 学习表达。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 既是理解人物品质的铺垫, 又是达成心理描写教学目标的抓手。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聚焦富有张力的心理描写, 认识本课心理描写的特点, 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读写结合, 着眼学习运用。《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里有这样一段话: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此, 语文教学要承担起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常见的表达方式”, 并引导学生“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责任。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学科性质的理解, 表达方式的训练不能停留在概念上的指导, 教师必须联系文本内容细化该项表达方式的特征。所以, 阅读教学“寻找最佳读写结合点”的命题意义也就显得很重要, 很实在。学生理解了, 并不等于会运用。在引领学生充分学习理解桑娜的心理描写后, 设计渔夫心理描写的言语练习, 既是学生亲近文本、理解内容的过程, 也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这与落实本课教学重点目标联系紧密, 应该纳入课内的教学环节并加以指导。

打磨教学实景

一、认读本课生字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穷人》。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 这节课有几个生字词字音不容易读准。 (指名读, 正音, 解意。)

二、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概括课文内容, 估计学生概括不完整。)

2.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说说课文主要人物有哪些, 之间有什么关系, 然后再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根据学生所说板书“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

(过渡) 同学们概括得不错, 但是如果就这样概括, 看不出渔夫和桑娜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

“渔夫和妻子桑娜__________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

引导学生填上合适的词语。 (不顾贫穷) 让学生明白好的概括要见“事”、见“人”、见“情”。

三、理解文本内容, 学习言语表达

(一) 研读“穷”

默读品悟:课文没有写一个“穷”字, 但是可以看出桑娜家很贫穷。课文是怎样描写渔夫和桑娜家的贫穷的?画出有关语句。

1.生自由交流。 (预设:从破帆看出家里穷, 从古老的钟发哑的声响听出穷, 从缺衣少食、不顾惜身体劳作看出穷……)

2.课文主要是写桑娜和渔夫收养邻居两个孤儿的事情, 为什么要用如此多的篇幅来描写桑娜家境贫穷呢?

出示: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 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 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 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 菜只有鱼。

3.思考:这样的一个家庭再增加两个孩子, 生活会怎样?

4.引导学生感悟写桑娜家生活的贫穷 (板书:贫穷) 是为了突出桑娜和渔夫的善良 (板书:善良) 。

5.指导阅读体验:同学们, 我们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 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感受和体会这样的生活, 请再读课文。

(二) 体悟“善”

1.交流:课文是如何把他们的善良描写具体的?

生自由交流, 聚焦文本第8、9自然段。

2.练习给段落加小标题。

教师引导学生把第8、9自然段在加小标题的基础上, 再分别简洁成一个字:抱、想。提醒学生注意桑娜“抱”和“想”的先后顺序。

3.体会桑娜的人性美。

(过渡语) 假如我们把“抱”和“想”的顺序颠倒一下, 桑娜先想后抱, (屏幕显示调换顺序后的内容) 这样写行不行?桑娜看到两个孩子先想到的是什么? (从桑娜先抱后想, 感受桑娜善良的本性散发出的人性之美。)

4.体会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

桑娜把孩子抱回家才意识到抱孩子不是闹着玩的, 这是桑娜的一大段心理描写, 我们来做个比较, 看看两段心理描写 (板书:心理描写) 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认真读这两段, 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就说出来。

出示桑娜“抱”前沉思与“抱”后忐忑不安的两段心理描写。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不同:

(1) 写法不同:第一个片段桑娜在沉思, 想得有条理, 没有省略号;第二个片段有省略号, 写出了她忐忑不安的心情。当一个人心情复杂、内心矛盾、紧张担忧时, 常常会导致思维混乱, 前言不搭后语, 这时心里想的话也是断断续续的。

(2) 心理描写的作用不同:第一个片段介绍情况;第二个片段表现桑娜。

四、练写渔夫的心理活动, 体会他的善良

1.下面我们也来写一段心理描写, 要求用上刚才学到的心理描写的方法。要写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要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渔夫皱起眉, 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想:__________

2.渔夫当时可能会怎么想, 你在课文中能找到哪些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着眼全篇去品悟, 如渔夫后面对桑娜说的话, 桑娜想到的那些事情……

3.学生依据文本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

4.交流小练笔。

5.小结: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这节课我们正是通过这样的心理描写感受到“渔夫和妻子桑娜不顾贫穷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美好品质。

五、总结

这就是作者笔下的穷人, 生活贫穷, 但保持着善良的本性。

齐读名言:能为别人付出的心是善良的心, 能为别人的生活宁可自己受苦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这类人必定有高贵的精神, 有高尚的品格, 有天使般的心灵!

找准结合点做好机关党建工作 第5篇

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

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机关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第一重要结合点。全面系统学与突出重点学。部机关党委根据部务会要求,精心组织党员干部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权威读本,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汇编成册,印发给部机关党员干部分专题学习,深刻领会“九个坚持”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个人自学与集体研学。通过在线学习、短信平台、微信群等形式,为党员干部自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学习资料。通过每月一次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和“微课堂”以及每季一次的“微讲台”等,组织集体学习和研讨。健全述学考学机制。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测试,部机关党员干部110多人现场抽题作答。部领导利用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党支部会议等场合,随机点名提问,检查学习掌握情况。组织部机关干部每月撰写练笔文章,外请专家进行评分,每半年公布一次评分情况,每年对练笔文章进行一次展示,督促干部深入思考研究,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安徽省濉溪县新时代传习中心黄迪讲述“奋斗”的故事。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宣传思想工作的职责所需,也是机关党的建设工作重要内容。注重落细落实。大力建设“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的部机关文化,组织开展“崇德向善教育”“向身边典型学习”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争做合格党员,勇当道德模范、工作勇创一流,有力有效调动了党员干部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注重融合结合。积极配合相关处室,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讲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校园、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一系列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楷模的风范感召人教育人,既做好了业务工作,又拓展了党建工作内容,让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注重经常长效。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整治庸懒散和不作为、慢作为,将开展“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从敬业做起”全员敬业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部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

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

无论是“兴文化”的使命任务还是“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点工作,都要求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党员干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优秀传统经典的研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完成好宣传部门承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提供保证和支持。涵养为政之德。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来明辨是非、提升修养,举办安徽戏剧文化发展专题报告会,通过微信群推送经典诗文,倡导经典诵读,营造机关读书氛围、文化氛围。深挖安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宣传思想干部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引导党员干部从中汲取做人的品德、为官的操守。

在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功夫

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从5月开始,在全省宣传系统党员干部中开展“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着力解决一些宣传思想文化单位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不力、“灯下黑”等问题,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把忠诚可靠作为第一位的标准,通过“学、查、改、促”,深入查找和整治宣传思想战线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大调研。组织大调研活动,做到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宣传领域各方面工作全覆盖,宣传干部上至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下到乡镇宣传委员全覆盖,深入了解掌握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共形成调研报告1726份。开展“三查三问”活动。省委宣传部结合自身实际,重点检查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传达中央和省委的精神,是否存在面上轰轰烈烈的传达、口号式的传达、囫囵吞枣式的传达、上下一般粗的传达等问题,务求实、真、勤,力戒虚、假、懒,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党委党建范文】二

去年以来,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结合巡视整改工作,按照“不折不扣落实、结合实际创新、力求客观公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印发实施新的考核工作方案,增强了考核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约束性。

突出“共性+个性”,在精细确责中增强考核的针对性

采取“两份基础考核清单、一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项目表、一份特殊成绩界定标准”的模式,对不同考核对象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责任和任务进行细化和延伸。考核充分落实上级要求。在两份“基础考核清单”中体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考核要求内容,比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意识形态专题学习、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分析、每年至少两次召开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每半年向上级党委专题汇报一次意识形态工作等,分值占50%,确保“规定动作”完成到位。考核充分体现重点任务。以项目化运作方式落实当年度的工作任务,比如20的“大学习”活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8项活动等,分值占40%,确保重点工作推进到位。考核充分考虑部门差异。针对有的部门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中承担了一些重点项目带动任务,设置基础指标的比重为70%,项目指标的比重为20%。此外,对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并得到推广或上级表扬的给予加分,分值占10%,有效调动考核对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突出“亮点+难点”,在精准履责中增强考核的有效性

以“打造亮点、突破难点、补强弱点”为导向,把考核转化为提升自觉、促进发展、改进工作、服务群众的法宝。把考核转化为思想和行动自觉的提升点。增加了普及上级有关意识形态方针政策和部署的要求、“大学习”“大宣讲”“扫黄打非”等工作内容的密度,全区各级各单位进一步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自觉。把考核转化为服务中心大局的突破点。紧扣湖里区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目标,调高了氛围营造、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指标分值权重,使意识形态工作考评重点指标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把考核转化为宣传事业发展的创新点。注重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舆情应对、阵地管理、公共文化服务、运用新媒体等难点、弱点问题纳入考核体系,推动各级各部门攻坚克难,有效破解事业发展瓶颈。把考核转化为群众幸福指数的增长点。充分考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需求,将指标分解为文明创建活动、“三下乡”“诵读节”等文艺活动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突出“查责+问责”,在精准考责中增强考核的约束性

运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在谁来组织考核、采取何种方式考核、什么时间考核等方面作出合理安排,并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认定考核结果。考核组勤抓日常管理。建立日常督查、巡视巡察、年终专题督查“三位一体”的督查考评机制,划定日常推进、自查自评、实地核查和综合评定四个阶段,每月督查一次,区委宣传部部务会定期听取督查结果汇报,掌握总体情况、列出问题清单、明确工作措施,重要问题及时提交区委常委会研究。考核组善抓联动考评。一方面,充实调整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自上而下强力推动;另一方面,踩准关键节点,主动与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共同商讨考核的合理路径。考核组严抓结果运用。设置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个等次以及一票否决的10种情况,把考核结果向区委常委会汇报,并运用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文明单位评定、综合效能考评以及各类评先评优中。对不合格的单位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严格责任追究,以严的纪律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党委党建范文】三

近年来,吉林大学高度重视对师生进行政治引领和思想激励,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弘扬践行学校红色革命精神、白求恩精神和黄大年精神,持续推动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家国情怀,努力传承红色基因、系牢红色纽带,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

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黄大年精神”活动。举办“归来,黄大年主题音乐诗会”“地质宫的灯光——纪念黄大年教授专题晚会”“黄大年雕像捐赠暨纪念室揭幕”等活动。召开“继承弘扬黄大年精神”座谈会,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一周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诗话会。实施《黄大年学术成长资料采集》项目,开设“黄大年创新实验班”。成立“黄大年精神研究会”,从思想层面、理论视野、精神高度、道德要求和实践需求出发,深入研究“黄大年精神”。

组织开展“重走白求恩路”主题活动。年7月中旬起,白求恩医学部分别在河北省唐县、顺平县晋察冀革命老区,陆续开展主题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重走白求恩路”活动。学校公共卫生学院等5个学院组织的白求恩志愿者小分队,分别在唐县、顺平县6个乡镇开展村小学支教、健康普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学校4个附属医院组成由博士生导师、知名专家、教授、研究生和护理人员参加的3支白求恩志愿者医疗队,赴牛眼沟等5个村屯开展义诊和送药活动,累计接诊800余人次,发放药品价值20余万元。是学校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建校80周年。届时,医学部将组织推动落实出版一套《白求恩精神研究丛书》,创作一首《白求恩之歌》,编排一部《白求恩》话剧,设立一座白求恩塑像,复制一座白求恩学校学子遇难群雕的“五个一”项目。组织开展学术论坛、校友讲座、表彰评选、白求恩精神教育宣传以及校庆纪念大会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充分激发医学部师生发扬优良传统,弘扬白求恩精神。

组织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评选“吉林大学(力旺)奖励基金”,依据《吉林大学(力旺)捐赠资金管理办法》,评选(力旺)终身成就奖,每人给予100万元奖励;评选(力旺)学科建设杰出贡献奖,每人给予50万元奖励;评选(力旺)杰出科研贡献奖,每人给予30万元奖励;评选(力旺)杰出教学贡献奖,每人给予30万元奖励;评选(力旺)杰出服务贡献奖,每人给予30万元奖励;评选(力旺)精英学生奖(研究生),每人给予10万元奖励;评选(力旺)精英学生奖(本专科生),每人给予5万元奖励。目前已经开展两届评选表彰奖励活动。学校还组织开展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三育人先进个人、三育人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

加大各层次知识分子培训教育力度。为进一步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充分调动党外代表人士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起,学校先后开展了4期党外代表人士专题培训班,分别赴延安、井冈山、临江和延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共培训党外代表人士105人次。为加强对海外引进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凝聚人才作用,从起,学校党委先后在井冈山、四平开展了2期海外引进人才培训班,共培训55人,在井冈山培训时,有5人现场提交入党申请书。学校还规范使用清理收缴党费对党员和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去年以来共培训1000余人次。

【党委党建范文】四

核心提要

●制定出台指导意见,形成支部组织生活“十条”;800余名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累计参加所在党支部或党小组组织生活5800余次;开办新时代讲习所5075个,38.3万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受教育

本报广安讯 (通讯员 刘星 彭云 冯云)“各级党委(党组)应当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定期研究讨论,加强领导指导……”2018年11月26日,四川广安市委组织部机关党支部召开专题学习会,原原本本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深入领会《条例》精神,推动组工干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近年来,该市坚持把建好建强支部作为推动工作落实、更好服务群众的必然要求,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党支部组织力得到不断提升,政治功能得到持续加强。

“有的党委(党组)书记没有带头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经常不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不按要求讲党课,有的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规范,执行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基本制度不到位……”广安市20区市县委、园区党工委、市级部门党组(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上,这一系列点评问题让有的述职对象“脸红”,甚至很“尴尬”。

该市坚持问题导向,专门组建调研组,一竿子插到底,深入支部找问题、听意见,2018年11月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党支部组织生活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支部组织生活“十条”,即每月至少召开1次党小组会、1次党支部委员会会议、开展1次主题党日活动、收缴1次党费;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党支部党员大会、安排1次党课、开展1次机关党组织及在职党员社区“双报到”;每年至少开展1次谈心谈话、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同时,对具体内容、流程等制作“明白图”,方便党务工作者“按图施工”。

“千条万条,不抓落实等于白条。执行落实好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关键要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能不能率先示范,带个好头。”广安市委书记李建勤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第一支部专题学习时谈到。去年以来,广安市800余名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累计参加所在党支部或党小组组织生活5800余次,深入基层讲党课860余堂,形成重视党支部、善抓党支部的良好氛围。

从2018年4月开始,该市坚持“资源共享、平台互通、阵地共用”原则,按照有标识标牌、有培训阵地、有师资队伍、有培训教材、有设施设备、有管理人员、有教学计划、有管理制度“八有标准”,在各基层党组织中全面开办新时代讲习所5075个,围绕讲理论明方向、讲党史铭党恩、讲法纪守规矩、讲道德强素养、讲文化树情怀、讲技术增本领等“六大主题”,开展活动1.5万余场次,38.3万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受教育。

“以前组织生活内容比较单一,党员积极性不高,自从党支部办起新时代讲习所,除了学文件学理论,还能学到种植、养殖、健康等知识,就连村上的群众也成了这里的常客。”广安华蓥市溪口镇平桥村党支部书记杨玉兰介绍。该市各区市县统筹建立开放式师资库,选拔一批政策理论水平较高、具有专业特长、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以及适合受众需要和特点的农技专家、乡村干部、医生、致富带头人等担任“讲师”,通过“讲群众话、说身边事”“摆龙门阵”,引领基层党员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得看你这个‘头羊’。只有让支部强起来,村上老百姓才会相信你,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共同振兴乡村。”广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该市突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实施以学历培训、人才选储、关爱保障、带富奔康四项计划为重点的“头羊提升”工程,5962名村干部、后备干部、产业致富能手等得到培训提能,系统解决村干部队伍弱化问题。大力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鼓励村干部依法依规兼职兼薪;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储备村后备干部7328名,大力选拔390名优秀乡村医生进入村“两委”班子;注重从优秀返乡农民工党员中培养选拔党支部书记,推荐担任村“两委”委员370余名,纳入党支部书记培养对象。结合脱贫攻坚、村“两委”班子运行分析研判、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82个,调优充实了一大批村党组织班子。

【党委党建范文】五

“今天,是南开杰出校友、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43周年纪念日,如今国逢盛世,校迎新禧,让我们站在周恩来总理像前,共同追忆周总理筚路蓝缕的光辉岁月,再次感悟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1月8日,南开大学师生聚集在八里台、津南校区周恩来总理像前,随着主持人的慷慨陈词,“学习周恩来精神践行南开人责任”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43周年主题活动正式开始。

在校周恩来奖学金获得者、第七届周恩来班——经济学院级经管法班、第八届周恩来班——商学院2016级财务管理班全体同学、恩来精神宣讲团师生参加活动。他们在周恩来总理像前默哀1分钟寄托哀思,并敬献鲜花。

“1972年5月18日,经医学专家确诊:周总理患了膀胱癌。自此,他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在最后日子里的拼搏……”在津南校区,恩来精神宣讲团的成员带领大家回顾周总理光辉的一生和生命中最后的日子。团长周文慧朗诵了《海棠花祭》,带领同学们感悟周恩来和邓颖超的伟大爱情,“把我的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里、土地上”是周总理的遗愿,也是他和邓颖超几十年的约定。挚爱情怀、相爱如花、相待以诚,周恩来一生喜爱海棠花,他们的爱情也像海棠花一样美、一样纯、一样真。当西花厅的海棠花再一次盛开的时候,邓颖超把她无尽的思念化成了一行行深情的诗文。

“我们深切缅怀周总理,铭记周总理为了国家民族的振兴呕心沥血奉献自己的一生;感念无数革命志士不惧动荡与战火,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向全校学生发出‘学习周恩来精神 践行南开人使命’的倡议。”在八里台校区,第十二届周恩来奖学金获得者、化学学院级本科生周兆筱代表周恩来奖学金获得者和周恩来班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要学习周总理,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志向,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公能”品格薪火相传,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事业中。要学习周总理,修“面壁十年图破壁”之品格,坚持五个“不虚度”的行为准则,读书不虚度、学业不虚度、习师不虚度、交友不虚度、光阴不虚度,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高洁品格感召众人,用实际行动服务众人,用南开人的优异成绩贡献祖国改革开放新时代发展。

每年周恩来总理的诞辰和忌日,商学院教师李嵘都会向周总理像敬献鲜花,寄托哀思。“我和周总理老家都是江苏淮阴,我的父母和我早年也在南开大学求学,‘做有情怀的人,做最勇敢的事’,这是周恩来总理对我们的影响,对南开的情怀、对周总理的情怀早已溶于我们的血液。”李嵘说。

挖掘读写结合点指导课内外练笔 第6篇

一、品重点词句,练习遣词造句

特级教师薛法根说:“好的作文教学应该拥有足够多的方法与策略,以积极有效地应对层出不穷、各色各样的问题。否则,我们会在教学实践中陷入“黔驴技穷”的困境。而所有的策略,都应该建立在对儿童精神世界、儿童话语方式、儿童生长需要的基础 上。”在小学低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识记字词, 理解词句和短语, 积累好词佳句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推敲词语、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评精彩句段,迁移句式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对于文本中的精彩句段,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评玩味, 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仿写。如,《难忘的泼水节》第四自然段:“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 咖啡色长裤, 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课文中,作者对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和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还要引导学生品评作者是怎样描写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的,怎么描写周总理的动作的。然后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手法,对周边的人物进行外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三、 析篇章结构,体悟布局谋篇

崔峦老师说:“作文教学的根在阅读教学。”要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 就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写,读中练写,读中悟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前三段,很多句子都以祈使句开头,反问句结尾,情真意切,把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鱼水深情写得感人至深, 催人泪下,后三段一咏三叹,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教师要在学生感情诵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篇章结构,总结写法,使学生领悟此类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继而鼓励学生练写类似的文章。

四、悟表达方法,揣摩写作思路

要想写好作文,写作方法十分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模仿、借鉴,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 揣摩写作思路。如,课文《火烧云》《山雨》等,是按时间顺序写景的,课文《颐和园》是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或游览顺序写景、写游记。对于《乌塔》等记叙文,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一般的记叙文。

五、 抓精心设计,激发创新灵感

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只要教师选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精心设计,经常性地鼓励和指导学生改写(将写景文改写成导游词和古诗)、想象(发散思维,展开想象)、补写(在文本的留白处补白)和续写(为文章续写结尾)等,采用不同形式练笔,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长此以往,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文如泉涌。

结合点 第7篇

1.学生自由读1~3 自然段, 画出感动之处。

2.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内容出示相关语句:

句1: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 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句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3.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 感受人物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

4. 练笔:选择其中一个战士, 想象他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 试着写一写。

战士们热血沸腾, () , 紧跟在班长后面。

5.学生交流 (交流的内容均是“人物+神态+动作”的单句形式) 。

这是一堂骨干教师上的课, 有着一定的代表性。联系平时的课堂, 确实发现老师们往往将写人记事文章的读写结合点落在人物细节描写的模仿迁移上。如果仅以此便以为把住了此类文章读写结合的脉门, 不仅是一种不良的语文学习风气, 更显现出教师过于狭窄的语文视野。笔者认为以下三个维度是写人记事类文章设计读写结合点时必须考虑的。

维度一:厘清年段读写要求, 关注语文能力的增长

在课堂中, 我们常常为写而写, 却没有关注今天的写是为了提升学生哪方面的写作能力。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还是为了进一步突显人物形象?如在人教版六下《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中, 一位教师的读写结合设计如下:

1.师: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玛丽·居里的工作情景吧。 (播放视频) 看视频, 边看边想:哪一个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文章只用三句话描写了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 联系刚才看过的视频想想:哪些地方还可以进行更细致的描写? (交流:天气, 破棚子的环境, 居里夫人的动作、神态等。)

3.再看一遍视频, 增加细节描写。

4.反馈讲评。

回顾年段教学要求便会发现, 在五下《人物描写一组》中便已对细节描写如何落实进行过训练。此处再练, 未尝不可。但这是一篇报告文学, 它最大的特色是集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其次, 课标中提到“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我们常常对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培养投注较多的关注, 而对“评价”这一阅读能力的关注极少。而这篇课文的独特之处恰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评价能力的平台。因此, 我们可将读写结合点放在让学生写写对居里夫人的评价上。教师可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评价居里夫人的句子, 感悟评价人物的方法, 如运用排比、对比、打比方等手法评价了居里夫人卓越的成就、高尚的品质;再出示同年级学生评价居里夫人的范例供学生借鉴;最后让学生写写自己对居里夫人的评价。

这样的写, 充分观照了学段目标, 由描写细节的能力向欣赏、评价的能力提升。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人物的形象便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维度二:对照单元导语, 锁定读写训练重点

教师在通览整组教材时会将课文与单元导语对应起来, 以确定和落实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一般情况下, 单元导语提出的读写要求是明晰的, 但要锁定核心训练点并非易事。

如, 人教版六上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写道:“……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 抒发美好情感的。”可以确定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应在通过环境描写或心理活动描写凸显人物品质。但心理活动的读写训练已有多次, 读写结合点便可围绕环境描写进行专项训练。如《穷人》一课的开头分别写了恶劣的海上环境和桑娜家整洁的环境。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温暖舒适的家庭环境中感受主人公勤劳、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品质。而海面的环境除了让学生感受天气的恶劣外, 还应引导学生感知“恶劣的环境往往预示不祥之兆”这一类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写作手法。有了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充分理解之后, 学生在续写课文时便可进行实践运用。

如果没有对单元导语的读写要求作细致解读, 没有遴选恰当的读写结合点, 想当然地将读写训练点落在人物细节的描写上, 就容易导致学生读写能力的缺失。

维度三:充分解读文本, 发掘最突出的表达特色

杭州师范大学叶黎明教授强调读写结合点的确定要考虑这些问题:“选择的‘点’是不是文章最突出、最鲜明的写作特色?是不是作者最用力的地方?选择的‘点’是不是学生需要学习的?是不是学生在写作技巧上所欠缺的?”这为我们发掘文本的表达特色指明了方向。

如, 人教版五下课文《刷子李》中用了大量的动词描写了刷子李刷墙技术的高明, 很多教师将读写训练点落在模仿刷子李的动作描写上。但这篇文章最鲜明的特色在于“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同时, “一波三折”的写法也是学生没有学过的, 需要学习、尝试, 甚至是掌握的。因此, 我们可以抓住“果然、居然、忽然、竟然”这条线索, 并以箭头的上下起伏来表现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再提供小练笔让学生尝试用一波三折的手法填写空白。

如此, 学生不仅能充分感受文章谋篇布局上的意韵, 更能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切实提高读写能力。

综合上述三个维度, 我们再来看《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读写结合究竟应该如何确定。

1.能力维度

新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到“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说出自己的……感受”。又在写作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学写读书笔记”。而写阅读批注正是上述阅读目标和写作目标达成的最佳途径。所以,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深入体会文本词句, 能用简明的文字将自己的感受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来。

2.单元维度

该单元的单元导语中写道:“阅读本组课文, 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其关键词是“感受”。单元习作中又提到:“……写读后感, ‘读’是基础, 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 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再次强调“感受”。两者对照, 单元写作重点一目了然, 即在阅读的基础上感悟, 在感悟的基础上写作。

3.文本维度

文本记叙的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 诱敌上山, 英勇杀敌, 舍身跳崖的故事。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情节, 表现人物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在一些词语的运用上具有一定的力度, 如描写五壮士的“昂首挺胸、斩钉截铁、大吼一声、全神贯注、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词。

综上所述, 本课的读写结合点应该是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清楚地表达和描述。如此, 可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调整如下:

(1) 教师出示自己对文本重点词语的批注:

“集中兵力”和“大举进犯” (批注:我感受到敌人的来势汹汹, 说明五位战士的任务非常艰巨, 更加表现出了他们的英勇。)

(2) 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 学生深入文本, 品味体悟, 写出自己的批注。

(3) 在交流批注的过程中, 指导点评, 引领学生会阅读, 会感受, 会写段式点评。

这样的读写训练, 既符合单元学习要求, 又发展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也为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词型法——词汇与语法有机的结合点 第8篇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词汇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词汇教学又重新获得了它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应有的地位。现在该是重新审视词汇教学的传统观念的时候了。

从传统上看,词汇教学更多地注重的是词义教学。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生词的词典意义.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熟记生词。由此产生的一种结果是,学生虽然知道单词的意义,但不知单词的具体用法,语言使用能力依然未能有效地得到提高。传统的词汇教学可以说是为了词汇的教学而教学。它与语法教学是独立进行的.因为词汇与语法一般被认为是外语教学中的两个不同的领域,两者不管在教学大纲、教科书、或者考试中都是分别处理的。

如何克服传统词汇教学的弊端呢?本文认为.用词型法进行词汇教学是一种潜在的有效途径。通过侧重单词的词型,我们可以把词汇与语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熟悉和使用更多的地道语言。这一新的词汇教学方法对于外语教学具有一定指导和启发作用。

1 词汇有特定的词型

所谓用词型法进行词汇教学,就是借助于单诃的词型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接触更多的地道语言以及学会正确而得体地使用语言。

我们认为,所有诃汇都是有词型的。正如句子有句型一样,单词也有词型。有些单词的词型较为简单,比如:“write”作为动词只有一种词型(即:v+n)。然而英语中的其他许多生词却有各种各样的词型。有些多义词的各种词义均有其自身的词型。这些词型构成了词汇的语法。在一些传统教科书或语法书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一些单词的词型。比如,“want”后面的动词只能跟不定式,“imagine”后面的动词形式必须是现在分词,而。“forget”后面动词既可是不定式,也可以是现在分词,但意思不一样。用公式可以对这三个单词的词型作如下表示:

(1)write:V+v-to;

(2)imagine:V+v-ing;

(3)forget:V+v-t0或V+v-ing。

然而,单词的词型远近不止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词型,其范围要广泛得多。拿“consider”一词而言.它至少有以下十几种词型(Procter,1995):

(1)V(如:Let me consider.);

(2)V+n(如:We must consider this matter carefully);

(3)V+v-ing(如:Kate considers quitting her present job);

(4)V+wh-word(如:He is considering whether to make the trip or not.);

(5)V+n+for+n(如:The committee will consider him for this special scholarship.);

(6)V+n+(to be)+n(如:We all consider him(to be)a swindler);

(7)v+n+(to be)+adj(如:All her classmates consider Jane(to be)talented.);

(8)V+(that)clause(如:I consider that that his application should receive immediate attention.);

(9)V+it+adj.+that(如:No one considers it necessary that we adjust our original plan..);

(10)V+it+adj.+v-to(如:He seems to consider it important to pursue a career in law);

(11)V+n+(as)+n/adj.(如:He considers this issue as urgent.);

(12)V+n+prep+n(如:I consider myself under great threat)s a

如此多的单词词型会不会使学生感到望而生畏呢?其实不然。只要观察一下多义词的词义与词型之间的联系,我们就不会觉得单词词型是可怕的。我们发现,每种词义均有自身的词型。比如,“consider”一词用作“think”之义时,它所隐含的词型是:“V”、“V+n”、“V+wh-word”、“V+V-ing”和“V+n+for+n”:在用作“give attention”和“care about”之义时,它一般只有两种词型:“V+n”和“V+wh-word”;而用作“believe”之义时,它至少可以有七种词型,如同上面提到的第(6)~(12)种词型。所以说,每种词义都有自己特有的词型。“V+v-ing”这一词型与“consider”的“think”之义有关,而“V+it+adj.+that”这一词型代表的是“consider”的“believe”之义。这些词型界定了多义词的某种特定意义。

2 词型是富于意义的

词型与单词之间是有联系的,两者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具体的某一词型可代表某一多义词的具体某一词义.而具有同一词型的不同生词往往也有共同的意义部分。这就是说.词型是富于意义的。就拿“V+n+of+n”这一词型为例。它所代表的究竟是什么意义呢’我们发现,大多数带有“V+n+d+n”这一词型的动词均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种意义范畴:

第一种意义范畴表示的是。“分离”之义。也就是说,这些动词大部分都包含有。“分离”的意思。比如,“This law wil deprive us of our most basic rights.”的含义是我们最基本的权利将离我们而去。表示这类意义的动词还包括.ease(减轻)、lighten(减轻)、relieve(消除、减轻)、absolve(免除)、cure(治愈)、mulct(诈取)、amerce(惩罚)、denude(剥夺)、starve(使极度缺乏)、clear(消除)、strip(剥去),等等。

第二种意义范畴是。“使人相信”之义,如:He managed to convince the judges of his innocence。这类词还包括:persuade(说服)、assure(保证)、reassure(使安心),等等。

第三种意义范畴是“告诉”之义,比如;The captain informed us of the coming hurricane.

这类动词还包括:w a r n(警告)、remind(提醒)、advise(告知)、apprise(告知)、notify(通知)’admonish(警告)、(预先警告),等等。

第四种意义范畴是“认为有罪与否”之义,比如:His neighbor accused him of theft.这类动词还包括:impeach(指控)、convict(宣判…..有罪)、acquit(宣判无罪),等等。

再拿“Adj+of+n+v-to”这一形容词的词型来说。比如:It is very kind of you to tel me the truth.我们发现,这一词型所代表的是对某人或某物的称赞或责备,具体地说,它至少包括以下六种意义范畴:

(1)表达“聪明与否”这类词包括:silly,stupid,wise,clever,unwise,adroit apt,canny,quick-witted,sagacious resourceful,shrewd,talented,gifted ingenious,habile,na!ve,senseless,imbecile absurd,ignorant等等;

(2)表达“小心与否”,这类词包括:careful,wary,vigilant,circumspect,discreet,prudent,meticulous,scrupulous,thoughtful,thoughtless,negligent,observant等等;

(3)表达“善良与否”,这类词包括:ni ce,acconnodating,sympathetic,amoral,abomin able,nasty,vicious,roguish,kind,wicked,unki nd,good,ill-natured,grateful,ungrateful等等;

(4)表达“勇敢与否”,这类词包括:bold,audacious,adventurous,dauntless,darin gallant,valiant,bashful,coy,diffident,mous brave,shy,timid等等;

(5)表达“贪婪与否”,这类词包括:avaricious,covetous,avid,greedy gluttonous,rapacious,ravenous,voracious abstemious,abstinent,ascetic,austere frugal,continent,moderate,temperate generous等等;

(6)表达“礼貌与否”,这类词包括:rude,polite,civilized,courteous,gracious gentlemanly,genteel,impudent,insolent uncultured,vulgar,barbarous,discourteous curt,impolite,等等。

如此之类的例子表明,词型是富于意义的即使在某一词型中出现生词,我们也可以借助于词型的概念来推测该词的意义.

我们认为,型式是词汇和语法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词型法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词汇能力.对于英语教学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词型法可以丰富传统的词汇和语法教学。通过注重词汇的词型,我们可以有机地将语法融人到词汇中去.从而打破传统的语法课与词汇课的人为界限。教师所教的不光是词汇的词典意义,而且还包括词汇之间的细微差别、词汇的派生关系、词汇的搭配关系、词汇的句法关系、以及词汇的话语或实用价值。由此一来,传统的词汇教学可以得到丰富和充实。比如,在阅读中遇到“magnanimous”(宽宏大量的)这一词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醒该词的其中一个词型是“Adj.+towards+n”。在解释了该词的词典意义后,老师可以举出其他带有这一词型的近义词并对此作出解释,如:benevolent(仁慈的)、charitable(慈善的)、hospitable(好客的)、liberal(大方的)、generous(慷慨的)、disinterested(无私的)、lavish(过分慷慨的)、bounteous(慷慨的)、munificent(慷慨解囊的)、ungrudging(慷慨热情的)、等等。一个“generous”的人不等于一个“lavish”或:“liberal”的人。对待敌人要“magnanimous”,但不能“generous”.这些词之间有着细微的区别。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说明“magnanimous”这词的派生词,如:在“The soldiers treated the hostages with magnanimity”中的“magnanimity”。当然,我们所教授的词汇不是从词表中抽取出来的,而应该是出现在阅读文章中出现的有上下文线索的重要词汇。通过上下文来学习,效果会更佳。

其次,词型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鼓励他们的课堂参与。由于学生在词汇教学中所学到的不光是词汇的词典意义,而且还学会了词义辨别、词汇用法,词汇的句法特征等知识,这样可以丰富词汇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提高对词汇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另外,为了鼓励学生的课堂参与,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己的寻找某些重要的词汇的词型,以及找出同这一词型有关的同义或近义词,并说明这一词型所表达的意义。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作介绍(presentation)。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或需要去学习新的词汇,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可以鼓励学生的课堂参与。有研究表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或兴趣去学习词汇,可以提高他们的词汇记忆能力;(Rivers,1983)学生的课堂参与极为重要,所以有必要鼓励学生在教学中提出他们想学的词汇;(Gairna and Redman,1986)学生围绕已经学过的词汇自行设计语义网,这将促进教学;(Mc Keown et al.,1985;Channell,1981)有效的学习包括将现有知识与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深层加工。(Stahl,1983)。在阅读中,用词型法进行词汇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深层次的语言用法加工,这最终将促进语言学习。

最后,词型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使用的流利程度和灵话程度。词汇的词型相当于现成的语言模块。如果掌握了这些现成的东西.学生在语言表达时就可以做到脱口而出,自然而流畅。比如,在“We all think it necessary for him to draw up a practical plan ahead of time”这一句话中,“think“的词型是:“V+it+adj.+for+n+to”。学生在表达思想时,就可以借用这一词型自由地说出较长的语流(stretches of language)。除此之外.通过注重单词的词型,学生可以用多种词汇词型来表达,由此可以帮助学生的语言使用的灵活程度.比如,若想表达“她的辩解站不住脚”这一思想时,我们可采用以下几种词型来表达:

(1)Her alibi does not work(词型“V”);

(2)Her alibi does not hold water(词型。v+n”);

(3)Her alibi is considered unacceptable(词型“v+as+adj”);

(4)Her alibi is dismissed as unreasonable(词型“v+n+adj”):

(5)Her alibi does not appeal to anyone(词型。v+to+n”);

(6)We find her alibi unacceptable(词型“v+n+adj”)。

通过使用不同的词汇词型来表达同一思想.可以避免语言的单词乏味,增强语言表达的灵话程度.这对于语言学习是极为重要的。由此可见.用词型法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可以对英语教学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从本文的讨论可以看出.词汇是有词型的.而词型是单词的生命力所在,语言的砌砖,也是地道语言的重要标志。用词型法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我们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单词的词典意义.而且还可以帮助和鼓励学生学会单词的正确用法,掌握地道的表达法,增强他们的词汇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同时,用词型法进行词汇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鉴于型式(pattern)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可以把它当作结构或意念大纲的组成部分之一.从而把语法和词汇有机地融为一体,对语言教学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摘要:人们一般把词汇和语法看作是外语教学中两个不同的领域。本文认为,通过注重词汇的词型,我们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对教学产生促进作用。用词型法进行英文词汇教学可以丰富以前那种单一的词汇和语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课堂参与,并且帮助教师去鼓励学生学会更多的地道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理解力、语言使用的准确率、以及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和灵活程度。

关键词:词汇,词型,语言地道性,教学

参考文献

[1]willis,D.The lexical Syllabus{M}.London;Harper Collins,1990.

[2]Lewis,M.TheLexical Approach{M}.Hove;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3]MaCarthy,M.J.Recent directions in vocabulary teaching{J}.The Language Teacher.1990,(12);9-11.

[4]Gairns,R.and S.Redman.Working With Word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5]Redman,S.and R.Ellis,A Way With Word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6]Harmer,J.and R.Rossner.More Than Word{M}.Harlow:Longman.,1992.

[7]Wellman,G.The Heinemann English Wordbuilder{M}.lon-don:Heinemann,1992.

挖掘读写结合点 实现训练有效性 第9篇

一、巧妙利用教材, 找准读写训练点

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名篇, 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 而且有着恰当的表达方式,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通过借鉴、迁移逐步将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方式等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1. 抓住文本空白点, 发挥想象

我们的教材中, 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 这些文章大多留有艺术空白, 这就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学中,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充分挖掘抓住文章的空白处, 结合阅读感受, 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以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结合。

比如, 《老人与海鸥》一文中这样写道:“一群海鸥突然飞来, 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 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 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就引导学生想象, 此时,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海鸥, 你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你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 有的学生焦急地说:“老人啊, 您怎么了?您今天怎么一动不动呢?”有的学生关切地问:“老人家, 您今天怎么没有给我们喂食呢?”海鸥的焦急、悲伤、痛苦、无奈通过学生的语言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人鸥情深”得到了定格, 这不仅丰润了文本的情感, 也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有效地训练。

2. 寻找文本模仿点, 迁移运用

学习书法要描红、临帖, 学习绘画要临摹、素描。“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学习写作也需要仿写。教师可以从文本中寻找优美语言及其典型的表达技巧, 引导学生模仿, 促进学生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 提高读、写的效率。

(1) 仿写句子

在平时教学中, 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加以内化运用, 使学生从自己的写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提高其写作的兴趣, 激发写作动机, 调动写作积极性。

(2) 仿写片断

如, 教学《穷人》一文中桑娜忐忑不安的内心描写后, 我也曾让学生写一段话来表现自己的某种心理活动。请看一个学生写自己把钥匙丢了后的心理活动:“我怎么能说钥匙丢了呢?这一说爸妈肯定又是一顿臭骂, 什么粗心大意呀、马虎呀、邋遢呀、主要还不是这些, 万一爸爸整天阴着个脸, 我又得处处看他的脸色, 那滋味实在不好受……”一个学生写自己想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的复杂心理:“不行, 这样一问, 没准老师会怪我扰乱课堂, 同学会笑话我真蠢, 后面听课的老师会不会认为老师的课没讲好……哎呀, 怎么办?怎么办?”

不论是哪种仿写, 我都要求学生仿中有变, 仿中有新, 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写出真实感受。而且这种以仿带写, 以仿促写的方法, 可以推动学生向完全独立性的作文过渡。

(3) 精选文本典型点, 引导改写

有些课文的语言优美、写作特点明显, 因此, 在阅读教学时, 教师可以精选典型的写作方式。如, 改变叙述人称、表达形式、文章结构等等,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改写, 从而达到积累文本语言, 学习写作的目的。

如,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 对于课文内容, 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让学生任选其中一个小故事, 改写成剧本并进行排演, 学生会把一篇传统的课文改写成融汇“古今词语”的现代古装剧本。

二、把握练笔时机, 抓准读写联系点

读写结合, 并不是简单的读加上写, 而是要将读与写灵动地融合在一起, 还要把握住练笔时机, 时机抓得准, 才可达到最佳的效果。那么如何把握练笔时机?我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1. 于情感升华处抒写

语文课堂上, 教师深情并茂地讲解、入情入境的朗读、感人肺腑的多媒体课件经常会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这时, 学生深深沉浸在课文意境之中, 内心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如此时安排练笔, 就能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内化为语言, 让学生的情感受到震撼。例如, 教学《桥》一文, 老汉舍己为人, 救了所有村民.我先进行了声情并茂的朗读, 而后出示挂图, 让学生看着巍然屹立在桥上的老汉, 接着动情地问道:“同学们, 此时此刻, 你最想对这位老汉说什么?拿出你的笔, 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吧。”学生把自己内心的感动以及对老汉的敬佩都表达了出来, 语言真挚感人, 这样的读写训练可以说是进入了理想的境界。

2. 于故事延伸处创写

叶澜老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 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 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语文课文的结尾处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因此, 可以抓住这一时机适当安排续写。例如, 学习了《凡卡》这篇课文后, 学生不约而同地都为凡卡的悲惨遭遇所同情, 我就趁热打铁说道:“这是一封永远无法收到的信, 当老板和老板娘回来后, 这封信落在他们手中, 你能想象接下来凡卡的下场吗?请你们来续编这个故事。”学生兴趣盎然, 一个个不同的场景在他们的笔尖呈现出来。这样的练笔对学生创造性的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 于相互争论处议写

课堂需要热烈的讨论, 也需要静静地思考。厚积之后是薄发, 学生的语言智慧将在运用中大力发挥, 在写作的历练中一览无遗, 这样的课堂有张有弛, 读写相得益彰。

总之, 教师只要善用文本资源, 巧妙地利用教材, 挖掘读写的结合点, 设计形式多样的练笔, 从读中学写, 写中促读, 实现读写训练的有效性, 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一定能熠熠生辉。

摘要: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即阅读与写作的脱节。阅读不涉及写作知识的渗透, 一些教师以为完成了八个习作训练题后的作文教学就“万事大吉”了, 实际上却是“万事不吉”, 就在阅读教学中挖掘读写结合点, 并展开阐述。

例谈怎样确定读写结合点 第10篇

关键词:阅读;习作;读写结合

针对中年级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读写结合确立为四年级语文学科的教研主题,以此引导基层学校老师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提高习作教学质量。

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是十分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贯彻读写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落实这一原则,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能结合阅读材料,从中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和表达。同时,在习作教学时,及时引导学生回顾相关课文,从中寻找相似点,并结合生活经历,将所见、所闻和所感用文字表现出来。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恰当结合,相互促进,达到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下面,以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促进习作教学质量的提高。

《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更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文字材料。

《桂林山水》是四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专题是“走遍千山万水”,明确告诉我们课文的内容是以写景为主。这一单元“导语”指出:“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其中“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就是在教学目标方面明确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思想。

《桂林山水》中有许多读写结合点,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认真引导学生体会,真正地落实读写结合训练。

一、句子描写方面的读写结合点

1.将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描写

《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从“水”和“山”两个方面来写的。为了写出“水”的具体特点,作者写道:“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些描写具体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体会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文章中的特殊作用

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习作内容更富有表现力,增强文章的语言气势,提高表达效果。在习作课上老师不能空洞地谈怎样在习作中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而要结合具体的阅读材料体会运用修辞方法的好处。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认真上好阅读课,使学生认识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并引导运用到习作中。《桂林山水》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大量地运用了排比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方法,在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积极引导迁移运用到习作中。

3.引用名句和诗句,提高表达效果

“桂林山水甲天下”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桂林山水》一文中引用的名句和诗句,它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通过阅读积累的名言名句、诗句等,提高表达效果。

二、段落和篇章方面的读写结合点

《桂林山水》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从“水”和“山”两个方面来写的,是属于“并列式”的构段方式。在写每一段时,先用比较的方式开头,突出桂林山水的美丽。接着,具体写山和水的特点。除此之外,全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构思成文的。在教学此文时,我们可以及时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特点,恰当地将这些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

读写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老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语言材料,从中领悟一些基本的表达手法,并能恰当地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方法应用到习作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将会大幅度提高,同时习作水平也会快速提高。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在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根据自己所任班级学生实际学习水平,有选择地进行读写结合方面的训练,不要面面俱到。

确定读写结合点的关键是要认真备课。首先,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确定读写结合点。其次,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读写结合点。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根据学情确定读写结合点。在此基础上,读写结合这一教学原则才能更好地体现在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中。

(作者单位 吉林省东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中学生物教与学结合点的思考 第11篇

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影响其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环境、学校氛围、教师素养、同伴关系、个人家庭背景等等, 也就是说对教学现象的期待, 要适合“皮革马利翁”效应。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 只能在适度的前提下, 使教法和学法达到最佳结合点, 才能达到理想目的。

面对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 中学生物教法和学法将如何发展, 才能使其达到最佳结合点:

首先, 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 更新观念, 转换思想, 彻底扭转在教学中的“重教法, 轻学法”的现象。

在传统教学的情形下, 教法和学法表现为教师的训导方式对学生进行言语说教, 这样的教、学法衔接生硬, 教学效果不理想, 甚至会引起部分学生的反感, 从而遭到漠视, 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授人以鱼, 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 则终生受用。”如果教不得法, 天才也会泯灭, 教而得法, 顽石也会变成真金。从这个意义上讲,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 教法和学法的最佳结合取决于教师。

教师自身认知策略的素养, 平时的施教过剩、方法以及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 均深刻影响着学生。不断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学习, 使教师具有现代的教学观念, 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理念, 将教学目标列为学生能力的发展上, 并使其有目的、有计划。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 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习得效果。反之, 如果教师以知识传递为唯一教学目标, 那么学生得不到恰当的机会去锻炼, 自己的自学能力和认知能力, 就可能会产生高分低能现象。

其次, 让学生自主学习, 要会学。

学生的学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 教师的言传身教, 手把手做示范, 学生做模仿。 (2) 学生独立摸索、探讨、学习。 (3) 教法和学法有效结合,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 使学生自学、会学, 并有自己的创新。

中学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 其知识体系是千百年来科学家对生物界、自然界进行艰苦卓绝的探索积累的经验, 其主要特点是它的生命性和活动性, 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一个动态协调的稳定状态。生命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衍后代、变异进化等独特特征, 这使得生物教学法有别于其他学科。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 它是具有活性的。在学法中, 尽量使学生做到课前要预习、自学, 能经常地自学质疑, 指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 不断激发其质疑的意识, 在与同学共同讨论、共同研究的基础上, 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 发现和明确, 制定计划去检验、验证, 并予以表达交流。这样通过学生对学法过程和结果的反思, 就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巧妙结合, 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 强化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试教学”的吹袭, 使生物教师对实验活动的思维训练逐渐忽视了, 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 总是机械记得“实验仪器、步骤、现象等”, 把活生生的实验变得呆板, 乃至学生做完实验后, 脑子一片空白, 有的根本不做实验, 为了省事, 让学生靠死记硬背, 来对付实验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不能使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

其实, 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 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实验, 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学的真实性和实验性。2.亲身经历实验, 使学生体会到实验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经之路。3.学生实验是过程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会掌握初步的生物学实验技能, 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结合点】相关文章:

知识结合点07-08

词语教学的三个结合点05-23

职教理论与实践结合点论文04-20

读写结合05-10

面网结合05-11

多元结合05-13

利益结合05-13

路径结合05-14

结合研究05-21

工农结合05-21

上一篇:数字图书馆情境下一篇:本科教学管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