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的护理

2024-07-25

院前急救的护理(精选12篇)

院前急救的护理 第1篇

资料与方法

2014 年4 月-2015 年7 月收治急诊护理患者96 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 例, 其中观察组男28 例, 女20例, 年龄41~84 岁, 平均66.3 岁, 脑卒中分类:出血性脑卒中8 例, 缺血性脑卒中40 例, 昏迷指数 (GCS) 3~12 分, 平均7.2 分。对照组男27 例, 女21 例, 年龄40~85 岁, 平均66.1 岁, 脑卒中分类:出血性脑卒中7 例, 缺血性脑卒中41例, 昏迷指数 (GCS) 3~12分, 平均7.1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 (1) 对照组:接到急救电话后, 立即出车, 抵达现场后, 建立静脉通路, 进行心电监护等常规急救护理。 (2) 观察组:接到急救电话后, 立即出车, 在急救车上与患者及家属接通电话, 保持与患者的电话联系, 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 了解病因、症状, 初步判断病情, 同时将信息传递给院内专家, 指导救护, 告诉患者家属禁止禁挪动患者, 将头部抬高, 清理口腔, 冰敷患者头部。当急救车辆到达后, 及时、正确地对昏迷指数进行评分, 若评分>8 分, 要立即转运, 若<8 分, 立即清理口腔, 建立护理通道和静脉通路, 吸氧、检测血压, 维持生命体质稳定。在转运过程中让患者平卧, 头部偏向一侧, 同时随时将患者的信息传递给院内专家, 进行救护指导。

结果

两组抵达患者的实施救护时间、住院时间、存活例数比较:观察组抵达患者实施救护时间 (30.5±9.2) min, 住院时间 (11.2 ± 2.6) d, 存活23 例, 存活率47.9%, 患者满意度96.8%, 对照组抵达患者实施救护时间 (41.3±13.2) min, 住院时间 (18.9±4.5) d, 存活18 例, 存活率37.5%, 患者满意度81.3%,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脑卒中发病急骤, 病情进展迅速, 脑细胞损伤又具有永久性、不可逆的特点, 治疗的时机非常紧迫, 遏制病情恶化争取治疗时间是入院前紧急救护的主要目的[3,4]。实施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地提高救护效率, 直接影响到患者入院后的治疗康复效果, 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临床认为脑卒中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窗4~6 h[5], 及时、有效地治疗可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使致残率和死亡率降低[6]。由于该病症的特殊性, 对其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至关重要。院前急救护理路径作为一种为特殊患者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 临床护理路径是由医护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某种手术所设计的最具可行性、最适当的照顾计划, 以缩短康复时间, 减少资源浪费, 并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

本组选择96 例患者, 随机分组, 进行急救护理, 观察组按照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对照组按照常规急救进行护理, 结果显示:观察组抵达患者实施救护时间 (30.5 ± 9.2) min, 住院时间 (11.2 ± 2.6) d, 存活23 例, 存活率47.9%, 患者满意度96.8%, 对照组抵达患者实施救护时间 (41.3±13.2) min, 住院时间 (18.9±4.5) d, 存活18 例, 存活率37.5%, 患者满意度81.3%,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此可见,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明显减少急救时间,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满意度,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荣.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 (8) :41-43.

[2]马骏.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 (11) :106-108.

[3]陈瑞珍, 吴慧茎, 陈晓君.缺血性脑卒中就诊时间对患者预后影响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8 (1) :23-25.

[4]钟娥.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 (7) :88-89.

[5]刘伟.王慧萍.杨帆.等.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 (1) :42-45.

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 第2篇

(1)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第一文库网服务理念,一切围绕病人的健康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服务,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耐心细致的做好各项工作,提高病人满意度。(2)强化急救意识: 时间就是生命,要突出一个“急”字,出车、救治必须争分夺秒。在紧急情况下,护士可在医师下医嘱前先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以争取抢救时机。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止血等。(3)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使护士了解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责任、强化意识,减少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护理纠纷的发生。对病人履行告知义务,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告知病人,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可行性措施。(4)提高应变能力:院前急救没有规律,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出诊护士要忙而不乱,随机应变,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 5)强化院感意识: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发生传染病后按要求要做好隔离救治、自身防护和上报工作,对救护车和污染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有效地提高护理安全性。(6)加强护士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如除颤器、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等;掌握急救药物的剂型、剂量、作用、副作用和观察要点;了解常见急症的临床表现、救治原则和护理要点,能熟练配合医师完成现场救治工作。

2. 2 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根据院前急救存在的安全隐患,结合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建立了各项制度,健全了出诊人员岗位职责,使每位护理人员明确职责并认真履行。

2. 3 救护车的急救物品做到“五定”

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定期检查维修;药品品种齐全,定位、定数,交接清楚,有登记;急救仪器性能良好,做到完好备用。

2. 4 规范护理记录

在发生护理原因所致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时,规范的护理记录,有利于举证、保护护士和病人的合法权益。护理文件书写应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合法等原则。出诊记录、抢救记录必须按规定书写,与医师记录要一致,因抢救急危病人未能及时记录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注明抢救时间和补记时间。

[ 声明:或引用本网内容请注明“转自(或引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www.chkd.cnki.net”字样 ]

昏迷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 第3篇

关键词 昏迷 急救 治疗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96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抢救病人的前沿,院前急救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具有很强的医疗性和社会性。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病人生命,减少伤残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昏迷是院前急救的常见急症,这里就常见的昏迷病人的病因及院前急救护理谈谈自己的体会。

临床资料

2007年5月~2008年10月期间,本院“120”共接诊昏迷病人118例。其中男72例,女46例,年龄0.5~82岁。各病发生例数及构成比,见表1。

由表1可看出,昏迷病因排在前3位的有脑血管意外、农药中毒和镇静安眠药中毒,但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运输工具的增多,车祸伤特别是颅脑损伤也成增多趋势。

现场急救护理

协助医师询问病史、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对病因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为进一步的抢救奠定基础。

保护呼吸道通畅:采取头高侧卧位和仰头、张口、拖下颌的三步手法,开放患者的气道。有发生窒息可能者,可行气管插管。接诊后予常规湿化吸氧,必要时加用呼吸中枢兴奋剂。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抢救的重要环节之一,许多抢救药物要通过静脉通道输入病人体内。所以能否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影响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命体征观测:①意识:通常对大声呼叫和疼痛刺激没有觉醒反应,就判断该病人处于昏迷状态。通过对意识障碍的程度可以判别昏迷的深浅。对昏迷的程度通常应用GOS评分来评估昏迷病人,GOS评分越低说明病人意识障碍越深,病情越重。②眼症状:昏迷病人的眼球活动异常或眼球位置异常,可提示脑部受损的平面。如病人不能眨眼,说明脑干网状结构已受抑制。瞳孔改变是昏迷病人一项极为重要的体征,常能提示某些病因及反映病情的变化。双侧瞳孔散大可见于多种药物或食物中毒,如颠茄类、巴比妥类等;双侧瞳孔缩小见于氯丙嗪、吗啡类药物。双侧瞳孔缩小如针眼、伴有高热是原发性脑桥出血的特征。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可能是脑疝的早期征象[2]。③肢体活动:观察肢体活动主要区分有无急性的颅内病变,通常脑出血、脑梗死等颅内病变导致的昏迷常有肢体的偏瘫,而系统性病变导致的昏迷常不伴有肢体的偏瘫。

常见昏迷病人的救护:①中老年病人平素有高血压史者,昏迷前有头痛、呕吐,查体血压升高,眼球向一侧凝视、病理征阳性等,应考虑脑出血。若是青壮年,有情绪激动、头痛,既而昏迷,并颈抵抗应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现场应予甘露醇、速尿、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②对于农药中毒:洗胃是抢救经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关键。据报道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病例20% 与洗胃不彻底有关[3]。洗胃液选用温开水或温生理盐水(约30℃)。经口或鼻插入胃管,若喉头水肿或重度中毒病人可先行气管内插管再插入胃管,操作易轻柔,粗暴的操作可能给病人带来进一步的损伤。直至洗胃液澄清无味为止。保留胃管既可随时再次洗胃,又可起到胃肠减压的作用。尽快运用特效解毒剂,阿托品与胆碱酯酶复活剂合用,抢救效果较好。③对颅脑损伤患者:要注意预防窒息、止血、防止休克、对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4]。对颅脑损伤患者,在搬运时要保持正确的体位,由专人扶托其头部。在救护车上,一般保持患者足向车头,头向车尾,侧卧或俯卧位,头部抬高10°~20°[5],以利于降低颅内压。体位变化宜缓慢,采取有利于呼吸的体位。

转运:在保持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及时转运。同时向家属交代病情,取得家属理解,避免产生医疗纠纷 。在转运过程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与院内联络,及时将病情告知急诊科或颅脑外科做准备工作,需急诊手术患者,还要通知手术室及CT室人员做好准备,为尽快手术争取时间。

保证院前急救护理文件的质量: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是非常重要的,及时、准确地记录治疗所用药物、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发展过程,可为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一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讨 论

昏迷在临床上属于急危重症,“120”院前急救的一线护士护士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巧,这样才能减轻病人的病情和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在医疗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还要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法律意识,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杨丽.急救护理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4.

2 邝贺龄,胡品津.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97-998.

3 张力.25 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原因分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1,3(2):119-120.

4 续继军,李永涛,赵守华,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9(5):389-390

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护理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颅脑损伤病人中, 男38例, 女12例;年龄10岁~53岁, 平均34岁;工矿事故6例, 交通事故30例, 坠落伤8例, 殴打致伤6例;现场死亡4例, 成功实施院前急救46例, 成功率92%。

1.2 方法

先评估潜在的危险因素, 有致命的危险伤, 需立即采取措施, 如颅脑损伤合并重要脏器损伤、活动性大出血、呼吸道阻塞、心搏骤停等[3]。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 口、鼻腔内有分泌物、呕吐物、异物时需立即清除, 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窒息, 观察其胸廓运动及通气情况。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判断循环情况。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意识和瞳孔的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键。评估病人有无合并伤, 如骨折、胸外伤、皮肤损伤等。评估病人的一般状况、言语表达能力、四肢活动状况、对伤情的耐受程度等。

2 急救护理

2.1 组织管理

通过对病人伤情进行简单而及时的评估, 急救护士要做到心里有数, 针对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遇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受伤的病人, 应将其检伤分类, 妥善合理安排, 按照伤情的轻重缓急给予紧急处理, 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安慰解释工作, 以减少医院前期的伤残率。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伴有颜面、口鼻腔出血或伴有呕吐的病人往往引起误吸阻塞呼吸道, 直接威胁生命。有文献[4]报告因此死亡者占71.4%。严重颅脑损伤昏迷的病人, 保证呼吸道通畅, 防止气体交换不足是首要的。在现场急救和运送过程中, 昏迷病人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血块、异物, 使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深度昏迷者应抬起下颌或将口咽通气管放入口腔, 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 持续高流量吸氧 (3 L/min~6 L/min) , 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减轻脑损害, 条件允许情况下给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解除呼吸道梗阻是拯救颅脑损伤病人最关键的一步, 保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通气、纠正呼吸障碍至关重要的措施, 应在最短时间内实施。

2.3 稳定循环, 保持血压正常

颅脑损伤病人常合并重要脏器损伤, 血容量丢失, 致循环血量不足, 导致休克。急救护士应选择最佳的上肢静脉穿刺[5], 因离心脏近, 输入的液体迅速进入体循环达到增加有效循环的目的。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保证液体的输入, 对颅脑损伤合并休克的病人既要补充血容量, 液体快速滴入, 又要避免加重脑水肿和肝肾功能的损害。对呕吐频繁、头痛剧烈、颅内压增高者, 待循环功能稳定时, 立即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脉输注, 以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水肿, 同时加大吸氧浓度, 纠正脑缺氧。

2.4 迅速止血包扎

头部受伤多引起严重的外出血, 应立即作伤口初步处理, 进行加压包扎止血, 用敷料妥善固定。包扎是外伤急救最常用的方法, 具有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压迫止血、防止继续再出血、防止休克、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的作用。同时, 也便于病人的搬运, 减轻痛苦。

2.5 迅速安全护送

颅脑损伤是一种急危重症疾病, 其救治要求专科性很强, 救护措施要求全面、及时、得力。通过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后, 需要快速送回医院, 配合专科进一步诊治。护送途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确保有效的静脉通路, 不间断治疗。护送途中病人必须安全开放气道, 确保有足够的氧气输入。合理的体位放置和肢体固定, 不但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再损伤, 而且有利于操作和转运安全[6,7]。昏迷、呕吐的病人应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异物, 以防呼吸道阻塞, 造成窒息。脑脊液鼻漏、耳漏病人, 应取侧卧位, 并将头部抬高15°, 使流出的液体顺位流出, 同时也有利于脑部静脉回流, 对减轻脑水肿也有帮助, 严禁用水冲洗, 用棉花填塞耳、鼻。烦躁不安的病人, 转送途中应固定病人头部两侧, 尽可能避免头部摇晃和震动, 以免加重病情。

2.6 心理支持

严重颅脑损伤, 不仅对病人本身造成严重的损害, 也直接影响病人的家庭。家属及病人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横祸感到紧张、伤感、恐惧, 护士必须加强心理护理, 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使其身心放松。颅脑损伤病情变化迅速, 家属与病人心理复杂, 对病情及预后存在很多疑惑, 护士应态度亲切、耐心解释, 消除病人的顾虑, 使其情绪稳定。总之, 颅脑损伤后早期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 可减少心理障碍, 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有利于院前急救的顺利进行。

3 结果

50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病例中, 发生呼吸道阻塞23例, 通过有效开放气道, 成功实施院前急救22例;合并脏器损伤者15例,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纠正休克、止血、包扎, 成功实施救治12例;其余12例无严重合并伤, 成功率为100%。50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病例, 成功实施救治46例, 死亡4例, 成功率达92%, 充分说明合理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 对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 讨论

4.1 准确的伤情评估是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护理成功的前提

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创伤, 除原发性损伤外, 一系列继发性损伤使病情加重, 其治疗效果与早期处理是否准确、及时有关。不同损伤程度评估的侧重点不同, 这有赖于急救人员的经验和选择性检查, 要随时处理直接危及生命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评估, 可将病人分为3种情况:①轻度病人:病人清醒, 对检查能够配合并反应灵敏;②中重度病人:对检查有反应, 但不灵敏, 有轻度意识障碍, 反映微弱者说时已进入昏迷状态;③重度病人:对检查完全无反应, 意识丧失, 随时有生命危险, 多为重度昏迷病人。根据评估的结果, 迅速将伤员检伤分类, 进行现场救护, 合理分流和转运。

4.2 争分夺秒地抢救, 迅速安全护送是降低颅脑损伤院前死亡率的关键

颅脑损伤病情危重、复杂、变化突然, 准确的伤情评估后, 进行急救处理要求果断、迅速、分秒必争。我科急救人员都是经过急救技能正规培训, 具有较为全面的急救护理知识, 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较强的急救意识, 能熟练掌握各科操作技能和急救中的护理重点。院前急救既要快速又强调有效, 严重颅脑损伤意识不清的病人常因误吸血液、胃内容物造成气道阻塞, 如者能及时有效的处理, 失血性休克能及时得到补液扩容等。成功实施颅脑损伤院前急救46例, 给病人的生存带来了希望, 提高了急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77.

[2]林琳.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10:931-933.

[3]刘春花.突发性创伤伤员的院前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 2005 (3) :34-35.

[4]马东周, 李和平, 霍凤利, 等.重型颅脑损伤126院前救护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1, 4 (4) :487-489.

[5]杜景萍, 王梅英.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与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1) :112-115.

[6]刘丽英.颅脑损伤病人急诊CT检查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2C) :535-536.

院前急救护理岗位职责 第5篇

一、须持证上岗,具备良好的素质,高尚的医德,具备较强的急救意识,对患者有高度的责任感。

二、接到出诊通知后,根据伤病员的病情特点,迅速准备好有关抢救药品及器材,1分钟内(夜间2分钟内)随救护车出诊赶赴指定地点。

三、准备好各项急救所需用品、器材、辅料,在急救过程中,应迅速而准确的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工作。

四、坚守岗位、严格查对制度,用要做到“三清一复核”(听清、问清、看清、与医生复核),配合抢救患者,动作迅速敏捷准确抢救后清理现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主动报告医生。

五、遇大批受伤和中毒者时,配合医师做好伤情分级及对危重伤员进行紧急抢救。

六、配合医生及时书写急救病历,做到内容真实完整,时间记录准确。

七、出诊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充救护车上的急救药品及器材,并做好救护车那抢救器材的维护。

八、定时检查车内的仪器、物品、药品,保证完好充足无过期,定种类、定数量。各种物品要用后立即补充。

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第6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种急症和意外伤害明显增多,因此院前急救是新的医疗行为。

急救中心应24小时应诊,迅速接听“120”呼救电话,用最简练的语言在短时间内问清病人的地址、人数、病情、电话,争取到的一分一秒都将对病人进行院内急救起决定作用。所以我科向全县人民承诺,接到电话后3分钟出车。

对车和车内的要求:保证急救车各种性能完好,保证不出任何故障。车内抢救物品柜内放灭菌敷料、气管插管、清创缝合包、血压计、手电筒、开口器、吸痰管、穿刺包。此外,心电图机、电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止血带、氧吸入器、输液用品、各种急救药品,做到四定:定位置、定数量、定人管理、定期维修,消毒、车内舒适、安全可靠的设备,满足患者需要。

急救与护理:院前救护的关键就是及时准确判断病人病情,果断采取抢救措施:护士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面色、表情、皮肤黏膜、感觉末梢血管充盈程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应迅速给予清理鼻腔、口腔异物,头偏向一侧,对舌后坠病人应舌挟出,并及时给氧吸入,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维持正常呼吸功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①对于创伤性大出血、出血量大者,快速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2条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②有颅内高压者,给予20%甘露醇时加压给液,用9号软针头插入20%甘露醇瓶内,然后接入50ml针管,给瓶空气加压。③对于抽搐烦躁不安的病人,确保安定,慎用镇静剂,以免掩盖病情。④急性心梗的病人,做心电检查,给氧,注意安静平卧少搬运,给予扩冠、镇静,给于止痛药。⑤开放性气胸的患者,用无菌厚敷料严密封闭伤口,使之变为闭合性气胸。⑥活动性出血者,用止血带,或直接用血管钳止血,绷带加压包扎。⑦四肢骨折者给予夹板初步固定。脊柱受伤患者首先保持被动体位,防止再度损伤,颈椎损伤的患者严禁转动颈部,以免造成呼吸肌麻痹,加重呼吸功能障碍。⑧对于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要密切配合医生,认真听取口头医嘱,执行前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执行并做好护理记录。在急救现场条件差、病情程度各异、设备差的条件下,护理人员更应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全面丰富的急救知识,并且沉着、冷静、细心、快、稳、准、灵活、果断地采取措施,体现了全体急救人员齐心协力、能力互补的战斗成果。

严重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 第7篇

关键词: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

急救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否高效率、高质量地抢救各种急危重患者, 是医学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医院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1]。院前急救是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第一步, 对于成功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间是伤后最初的1h内, 有人称之为严重创伤急救的“黄金1h”[2], 因此重视和研究院前急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临床资料

2008年3月-2009年5月我院共出车接诊严重创伤患者120例, 其中男性78例, 占65%, 女性42例, 占35%。发生交通意外59人, 占49.17%;打架斗殴23人, 占19.17%, 其他的38人, 占31.67%。经过及时有效地包扎、止血、固定、维持呼吸等院前急救处理后, 接回医院抢救。

2 争取时间, 实现最快的院前急救

2.1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时间效率

当接到呼叫电话时, 必须认真细致接听呼救电话, 认真记录病人的主要表现及症状、详细地址、联系人的电话, 弄清病人所在的准确位置。

2.2 快速出诊

经验证明, 抢救能否成功时间是重要因素, 在接到急救电话后, 当班护士和医生应迅速赶往急救现场。前往现场的途中随时与现场人员电话联系, 必要时指导现场人员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护措施, 为抢救赢得时间。

3 现场评估

3.1 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查看现场, 迅速帮助伤员脱离危险地带, 简明扼要地询问致伤原因后, 快速查看病人伤情并及时听呼吸, 了解有无通气不良;观看口唇有无苍白或紫绀、胸部是否对称;用手触摸桡动脉及颈动脉, 测查脉搏情况, 观察神志变化, 查看有无危及生命的因素存在, 并优先处理。根据查看结果迅速做出伤情初步判断, 并制定出轻、重、缓、急的相应急救护理措施, 急救护理措施必须做到迅速、果断、准确、有效。

3.2 在转运途中再行进一步检查, 询问护送人员患者的受伤过程, 以发现一些隐蔽的创伤, 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脉搏、呼吸及出血等情况, 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做出相应的处理, 同时及时与医院急诊科联系, 做好抢救准备。

4 急救护理措施

4.1 迅速脱离危险环境

立即使患者脱离危险环境, 解除可以造成继续损伤的因素, 将患者从重物下解救出来时, 动作应轻、稳, 避免拖、拉、拽, 以免造成继续损伤。将患者置于安全、保暖、平稳的地方进行急救。

4.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充分给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护理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护理措施, 严重创伤患者大多合并呼吸道梗阻, 尤其是头面部及胸部损伤的患者, 常因舌后坠、血液、痰液、呕吐物阻塞气道, 导致呼吸困难, 甚至窒息, 应迅速给予清除, 并将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吸。在确保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 给予氧气吸入, 改善机体缺氧, 维持正常呼吸功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严重创伤患者往往病情复杂、出血量大, 易发生出血休克, 因此迅速选择上肢近心脏的位置, 建立静脉通路, 快速补充血容量。

4.3 妥善包托固定并控制活动性出血

创伤引起的活动性大出血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休克甚至死亡, 最简单的止血方法是直接加压包扎伤口, 包扎应松紧度适宜。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患者, 可用加厚敷料加压包扎伤口或用止血带加压止血, 扎止血带之前用纱布、毛巾等软垫保护受伤皮肤, 定时松解止血带, 并用简易夹板妥善固定骨折肢体。对腹腔开放性损伤有脏器脱出者, 应先用无菌敷料覆盖。

4.4 正确搬运,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创伤患者在经过现场紧急处理后, 应立即转往医院抢救, 在转运途中应正确地搬运和护送。对于多发性骨折的患者, 用夹板或石膏托固定后, 搬运时要小心, 以免临近血管、神经再次损伤。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在转运途中, 应让患者平卧, 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血凝块及呕吐物, 以免造成窒息。对脊椎损伤患者, 首先复位固定, 按脊柱损伤的原则搬运处理, 严禁随意转动颈部, 以免再次损伤脊髓。途中保持输液通畅,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如转运途中一旦出现呼吸、心跳停止者, 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4.5 心理护理

院前急救护理是对患者身心两方面的护理, 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程序。患者因事发突然, 多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 我们要及时安慰患者, 给予鼓励,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做好心理护理。

5 护理体会

严重创伤患者往往失血多、病情变化快, 采取正确的救治护理措施, 是降低创伤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环节。如果处理不当, 会影响伤员的生命安全及愈后康复。严重创伤病人的病情变化快, 护士不能单纯被动地按医嘱处置, 要有预见性, 要通过对创伤病人的伤情观察、评估, 预见病情的动态变化, 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要突出“急”字, 抢救生命先于一切。笔者在严重创伤院前急救的护理工作中, 实施了正确的护理措施。急救中, 从事故现场到途中转运回医院的过程中, 抢救与伤情估计、治疗、护理始终在急救护理措施的实施中同时进行, 减少了死亡、伤残和并发症, 为抢救伤员赢得了时机, 为进一步救治创造了条件, 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总之, 通过院前急救护理, 提高了护理质量, 加强了抢救时护士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

参考文献

[1]古伟玲.急诊科护士出诊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18) :24-26.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 第8篇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2月, 我科出诊接回病人共3 326例, 需要紧急救治2 662例, 其中有324例为严重多发伤者, 经抢救无效死亡15例;安全转入病房治疗3 122例;需要转上一级医院救治的病人189例, 出车时间平均4.16 min。

1.2 人员及设备

①护理人员:执业护士16名, 其中主管护师3名, 护师9名, 护士4名;最低工龄5年;平均年龄31.4岁;大专12名, 其余中专;有8名护理人员经省级以上ICU专业培训。②医疗力量:有9名执业医师, 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 主治医师5名, 医师3名, 有4名医生经省级以上ICU专业培训。医务人员上岗前均经过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 持证上岗。③每天排出1班、出2班、出3班、出4班, 4班次共同负责24 h内的呼叫出诊任务, 各班24 h均在急诊科待命。科室全体人员保持24 h通讯通畅。④拥有救护车4部, 每部救护车备配医生、护士和专职司机各1名, 4名司机上岗前均经本院CPR训练合格, 并承担出诊担架员任务。⑤抢救室及救护车内“五机八包”及监护仪等均按广西河池市急救中心要求配置齐全。

2 管理方法

持续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 根据广西卫生厅《医疗机构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及评分标准》及本院护理部相关护理工作制度, 制定本科室院前急救等相关护理工作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 组织学习、实施, 定期检查、反馈、整改。

2.1 制度管理

2.1.1 严格执行急救药品、物品、器材管理制度

①抢救室内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材等要做到“5定”:定品种数量、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要有明显标记, 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做到班班交接, 账物相符;分管护士每周检查1次并记录。②每天08:00~10:00由出1班负责抢救室内各种物品、药品、器材及出诊用物的清点、检查、补充和记录, 对各种抢救仪器进行通电检查, 保证抢救室内“五机八包”等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保证出诊用物基数和质量, 确保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③室内抢救药品、器材使用后, 必须在1 h内补充齐全, 保证随时使用。

2.1.2 加强院前急救制度管理

①严格120电话专用及记录。接电话人员即为临时指挥员, 负责通知人员出诊。根据事故类别及性质决定需临时增加的人力和物资供应数量, 是否启动院内应急救治系统等。出诊医护人员接到出诊指令后3 min~5 min内出车, 5 km内10 min到达现场。②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 在与病人或家属确认到场时间并记录的同时, 立即检查病人, 迅速实施必要的急救措施, 先救命后治伤。遇到3个以上重伤者或抢救人力不足时, 应迅速要求科室或医院增援。到达急救现场后, 如病人已死亡, 应详细询问病人家属或在场人员, 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史, 做好记录, 并明确通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③院前抢救时所有用药及治疗均依据医生口头医嘱, 护士必须重复1遍, 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并保存用药后的空安瓿, 以备查询, 如情况许可, 应做好抢救记录。④现场处理病情稳定后, 转送病人回院抢救。转送条件:在搬运及运送途中不会因此而危及生命或使病情加重。转运前, 危重病人先建立静脉通道, 必要时实施气道支持, 做好监护;外伤病人做好止血、包扎、固定;脊椎骨折病人予硬板床并固定好;疑有颈椎骨折病人予颈托固定等处理, 以利安全转送。向家属或监护人详细告知转送过程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危险, 取得家属配合, 并签署转运同意书, 避免不必要的纠纷。⑤转送途中病人应有医护人员看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及时心电监护和记录。发现变化应立即报告处理。昏迷、呕吐病人头偏向一侧, 以防窒息。⑥病人接回医院后,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 必要时开辟急救绿色通道, 认真做好病人交接工作。

2.1.3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出诊用物交接:各班每次出诊完毕必须立即补充和完善出诊用物, 并进行用物交接, 保证药品、物品完好率100%, 确保出诊工作的连续性与安全性。出诊病人与科内或住院部交接:出诊人员将病人接回医院后, 将现场填写的院前急救护理记录单与科内人员进行交接, 或填写危重病人转科交接记录单, 认真与住院科室人员进行交接, 内容包括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出入量、管道、皮肤、病情、院前处理经过、医嘱执行情况、护理措施及效果等及门诊病历、各种检查及检验情况等。经住院科室护理人员核查后进行双人签名, 将相关护理记录单带回急诊科归档保存。

2.2 使用“五常法”对急救物品进行管理

“五常法”又称“5S”管理, 起源于日本的一种优秀的质量管理方法, 即人性化的服务品牌、服务语言、服务环境、服务行为、服务流程, 常用来创造和维护良好工作环境的一种有效技术[1,2,3]。我院于2004年10月开始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引入“5S” 管理, 达到良好的效果, 并在全院各临床科室推广使用。按“5S” 管理要求, 结合急诊科护理工作实际情况, 指定专人负责整理、标识各类物品、器械、药品, 对“五机八包”、常用抢救物品、药品等的定位标识, 便于工作人员抢救时易取易放, 可杜绝抢救病人时出错的机会和减少查找物品的时间, 为抢救病人争取最佳的时机[4,5]。实施“5S”管理以后, 抢救物品、药品和器械的“5定”摆放合格率、护士取放物品的效率、抢救病人使用“五机八包”的速度、医护工作满意度、病人满意度都有大幅度提高。

2.3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①依法规范护士执业行为, 无护士执业证者不安排独立当班;严格执行新转入护士岗前培训制度。②院前急救护理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以保证急救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③根据院前急救需要, 实行弹性排班, 合理调配和使用护理人员。④建立应急处理预案并落到实处, 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组建救治队伍, 开展专业培训, 科内每月业务学习、技术训练各1次, 重点培训急诊急救、重症监护等技能;每季度模拟呼叫出诊1次, 检查急救应急能力, 查看救护车上的装备是否齐全、完好、适用。⑤逐步做到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 各类护理人员职责明确, 各司其职, 协同完成好院前急救各项护理工作;主管护师、护师在优质完成本班工作的基础上承担起质控、带教、讲课、制订护理计划、科研等工作;把病人满意的护士用到第一线, 以确保院前急救护理服务的优质性, 同时以此调动其他护士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⑥实行人性化管理, 关心、尊重和激励护理人员, 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⑦实行对各类护理人员考核评价制度, 制定各类护理人员考核评价细则及评分标准, 护士长对科内护士考评每月1次, 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到个人, 要求及时改正, 记录考评成绩, 合格率须达100%。

2.4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①科室设由护士长、副护士长、主管护师或护师组成的一级质控小组, 负责科内护理质量管理工作。②定期组织检查及随机抽查, 重点内容为急救物品、药品和器材“5定”及标志情况是否完好;护士“三熟练”情况 (常见病抢救程序熟练、抢救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熟练、抢救药物的剂量和作用熟练) 等。分管人员每周不定期抽查, 及时整改;一级护理质量检查每半月1次, 发现问题及时向当班护士指出;护士长每周夜查房1次, 节假日3 d内查房1次, 1周内查房2次, 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整改并给予评分。③科内每月将被抽查对象的各项护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评分, 纳入年终评比优秀护士条件之一;护理部将每月二级质控组护理质量检查结果纳入当月劳务分配中, 并作为年终评比先进护理单元条件之一。④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参加质量管理活动。⑤每月召开护士会1次, 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讨论, 提出整改措施, 填写持续改进回复表反馈到个人, 整改后由护士长再检查评价再回复, 各人再整改, 体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工作积极性和业务素质, 提高了护理质量, 减少了医疗风险。

3 效果

2005年—2007年对本科院前急救相关护理质量进行评价, 各项工作指标完成如下:急救器械及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出诊及时率100%, 现场抢救及时率100%;3年院前共救治324例严重多发性伤病人中, 抢救成功率为95.4%, 无因护理措施不当而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及死亡。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5%, 年护理严重差错发生次数0, 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 0, 真正实现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质量零差错、护理技术零缺陷、护理服务零投诉的目标。护理人员急救理论考试合格率100%, 急救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护理人员培训率达100%, 继续教育学分或学时达到规定要求, 护理人员考评合格率100%, 每年护理工作目标达标率均为100%。3年内共有8名护士被评为全院优秀护士, 有8名护士被评为年病人最满意护士;连续3年优质通过医院管理年检查。

4 体会

院前急救是指病人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抢救、监护、运送和医院内进一步救治衔接的全过程, 是急救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物品准备、人员准备、出诊、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回院处理及交接、器械药品补充等诸多环节, 各环节又都是紧密相连的, 其管理的落实决定着院前急救的质量。所以, 科学、严谨、规范的环节质量管理, 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几年的实践, 在院前急救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 不断加强院前急救体系中的各环节质量管理, 使院前急救工作质量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肖柳红, 钟华荪, 莫少萍.“五常法”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5, 19 (3A) :444-445.

[2]陈鹏, 于雁, 赵婷.实施“5S”人性化服务创科室护理品牌[J].护理研究, 2005, 19 (5A) :833-834.

[3]卞苏环, 吴清香, 丁小容, 等.“五常法”在待需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6, 20 (8B) :2137-2138.

[4]冼庆华, 叶建红.“五常法”理论在急诊药品管理中的体会[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4, 9 (2) :148-149.

院前急救的特点及护理措施 第9篇

我院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 321国道旁, 车流量大、道路弯曲, 交通状况极差, 全县人口70万左右, 最边远地方最快到达约4h左右。本院急救中心由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门诊、急诊抢救监护等三部分构成。其中院前急救部分设有医护办公室、调度室、司机值班室, 其中有救护车6辆, 院前急救医护人员11名, 担架员2人, 救护车司机6名。指挥中心装备有电子地图、中转台、语音卡、录音卡等设备, 我急救中心保证在接到“120”呼叫电话后5min之内准时发车。到达现场最快为5min, 最慢则达3~4h左右。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接呼救电话1752例患者, 接到我院治疗 (包括门诊处置) 1144例次。未接到病员或简单现场处理后未收费608人次, 达34.7%。如何提高出诊成功率 (包括接到病人和救治成功) 是面临的具大难题。

2 讨论

2.1 院前急救的特点

(1) 突发性:需院前急救的患者往往是在人们预料之外的突然发生的灾害性事件中出现伤员或病员, 患者的地理位置不定、人员不定, 影响的因素较多, 常涉及多个学科。因此, 在院外复苏抢救难度大大增加。 (2) 紧迫性:各种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发生后, 病情危重、治疗或手术难度大且复杂, 由于伤、病员人数较多, 病情急而重, 需紧急抢救的患者多。有资料统计, 心脏停搏4min内开始CPR者约50%可被救活;6min开始复苏者, 仅4%有可能存活;10min以上开始复苏者, 存活的可能性更少。因此, 时间就是生命, 抢救必须分秒必争。 (3) 艰难性:艰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指因灾害导致的成批病员的复合伤, 而院前急救条件设施简陋, 因此, 医护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过硬的技术、救地取材的应变能力; (2) 是指交通不畅通, 多是因为冬天的冰雪大雾天气、堵车等, 这种情况一定要与患者家属及时沟通; (3) 是指常常面对的三无人员, 要求医护人员要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同时又要有相关法律意识, 应及时与“110”取得联系。

2.2 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

(1) 训练有素的搬运技术:经过初步现场处理后, 必须把伤病人及时转送到合适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急救处理。在这个转送过程中, 搬运做得及时正确不但可减少伤病人的痛苦, 还可有利于防止造成新的损伤而招致残疾或死亡。搬运方法有多种, 可因地、因时、因人而宜选择合适的, 最常用的方法有担架搬运法、徒手搬运法等。对颈、腰椎骨折病人必须三人以上同时轴线搬运, 托住头颈、胸腰、臀部脚腿, 切忌一人搬腿的双人搬运。 (2) 放置好患者体位:根据病情的轻重来具体的治疗, 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原则上是在不影响辅助检查情况下, 将患者安放在安全舒适的体位, 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全, 消除了被动维持治疗体位造成的疲劳。例如: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 两臂屈曲, 放于头的两侧, 这样有利于患者放松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3) 维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对于呼吸衰竭、高血压急症、心力衰竭或各种各种休克、重度脑外伤必须进行心电监护,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并在使用时, 应及时开放静脉输血输液, 用卡子固定牢靠, 使意识不清或烦躁不安的病人在搬运时, 可降低穿刺时刺破血管的风险, 以保证液体和药物能迅速进入体内。 (4) 伤员分类:一旦遇到突发性特大灾害事故时, 按每个伤员的实际情况及时对伤员进行伤检分类, 确定伤部、伤因、伤型、伤势和并发症。不同伤情伤员进行区域性划分, 其中黑色代表致命伤需立即处理, 危重伤用红色表示, 中重伤用黄色, 轻伤用绿色。 (5) 掌握病人的心理护理时间:要注意不要对神智清醒的患者进行反复提问, 并对清醒的病人要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使病人更好的配合操作, 不在病人面前讨论病情, 做各项检查和处置都要特别谨慎, 给予安慰性语言, 应尽量使患者能安静休息并减轻其心理上的痛苦和压力, 使症状得以减轻。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 快速、安全的转送病人, 能够挽救伤病员生命、防止损伤加重和减轻病人痛苦, 真正地降低急救病人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为医院继续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我认为应该做好院前急救的以下每个环节: (1) 规范接电话流程, 及时确定电话信息内容, 正确的指挥和调度; (2) 迅速出车; (3) 加强信息传递工作, 确保信息畅通; (4) 准确进行病情分析, 采取有效的、科学性强的救治措施; (5) 灵活处置特殊野外现场, 确保病人和医护人员生命安全; (6) 加强途中监测; (7) 灵活的沟通技巧。我们只有责任落实到位, 积累经验, 才能加快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摘要:目的 探讨本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的体会及影响因素, 总结经验丰富和完善自己。方法 对本院急救中心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7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从患者通讯时间、出发时间、到达现场途中时间、护理措施, 总结出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和护理特点。结果 针对不同的患者, 医生采取许多积极措施, 不仅可以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减少病人伤残率、提高人们今后的生活质量, 而且为患者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接受正规治疗提供了条件。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意识和抢救水平, 开展优质、高效、安全、完美的院前急救。

关键词:院前急救,特点,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第10篇

1 快速反应

在接到"120"派车单后, 值班医护人员和司机在2分钟内必须出车, 医护人员途中即联系家属, 了解病情, 整理思路, 并对患者做出预测, 合理计划现场救护措施。

2 迅速准确评估病情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 立即查看, 询问家属或目击者, 确定是外伤引起的还是自然发病引起的昏迷, 昏迷发生急缓、持续时间及其演变。使患者脱离致伤环境。根据患者的神志、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口唇颜色、肢体温度迅速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

3 实施救护措施

3.1 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松解患者衣领, 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有发生窒息可能者可行气管插管。

3.2 生命体征的观测意识:

通常对大声呼叫及施以刺激不可能唤醒, 就能判断该病人处于昏迷状态[1]。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 测定脉搏、呼吸、血压和呼吸的频率、节律、体温、呕吐物或大小便的性状和出血症象等。注意有无心肺疾病、脑膜炎或脑疝等严重病症的证据。肢体活动:观察肢体活动主要区分有无急性颅内病变, 通常脑出血、脑梗等颅内病变导致的昏迷常有肢体的偏瘫, 而系统性病变导致的昏迷常不伴有肢体偏瘫。

3.3 建立静脉通道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衰、血容量不足或休克者应及时纠正。

尽量选用静脉留置针穿刺, 妥善固定, 避免因患者烦躁或转运过程中针头脱出。

3.4 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以便于动态观察患者病情。

3.5 急查血糖一旦确诊为低血糖性昏迷, 应立即给予50%GS50ml静脉推注, (3-4min内) 。

对于高血糖引起的昏迷应用胰岛素治疗。

3.6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 要止血、防止休克, 防止窒息, 降低颅内压[2]。

降低颅内压常用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脉滴入, 还可用甘油果糖注射液500ml静脉点滴。对颅脑损伤者搬运时要保持正确体位, 由专人扶托其头部。往救护车上搬运时, 头先上车, 即保持患者足向车头, 头向车尾, 侧卧, 保持头抬高10°-20°, 以利于降低颅内压。

3.7 药物中毒病人应立即洗胃、输液, 促进毒物排出, 同时使用特效拮

抗剂, 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应用氯磷定和阿托品注射液, 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可用中枢兴奋剂如纳洛酮等。

3.8 CO中毒时立即将患者脱离现场, 吸氧, 细胞色素C、ATP, COA, 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

3.9 体温过高 (41℃以上) 或过低 (低于32℃) 都会导致脑损伤, 应及时处理, 前者除药物降温外, 还可用冷水或酒精擦浴物理降温。

有体温过低者给予保暖, 逐渐升高体温。

4 转运

在保持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及时转运。同时向家属交待病情, 避免产生医疗纠纷。在转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同时与院内联系, 及时将病情告知急诊科或脑外科做准备工作, 需急诊手术者, 还要通知手术室及CT室人员做好准备, 为尽快手术争取时间。

5 作好记录

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是非常重要的, 及时准确地记录治疗所用药物、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发展过程, 为下一步抢救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6 讨论

昏迷在临床上属于急危重症, "120"院前急救的一线护士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扎实的理论知识, 娴熟的操作技巧, 这样才能减轻病人的病情和病死率, 提高抢救成功率。在医疗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 还要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法律意识, 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摘要:院前急救是急救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前急救及护理在昏迷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接到"120"派车单后即刻做出快速反应, 争取有效的救治时间, 配合医生迅速急救和护理, 对提高院前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及改善预后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昏迷,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湖南医科大学.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M].第3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82-01 

近年来,随着工业(矿山企业)、交通的发展,工伤、交通事故所致急性颅脑损伤发病率与病死率正在逐渐上升,颅脑损伤在创伤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发生率约占全身各部位损伤总数的20%,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合并存在,病死率很高。而死亡率却居首位。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常合并严重的多发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只有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恰当的处理及精心的护理,才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254例,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

本组254例,男189例,女65例,年龄4~70岁,其中20~50岁197例。全部病例均经CT及手术确认。GCS 3~8分,其中3~5分74例,6~8分180例。损伤原因:斗殴23例,交通事故163例,重物砸伤12例,高处坠落33例,不明原因22例。发生事故至就诊时间3~89 min,平均25±8min。成功实施院前急救247例,成功率97%。

2. 急救护理

2.1 认真接听“120”急救电话,快速反应,及时出诊。我院专职配备了医生、护士与驾驶员从事院前急救工作,保证接到“120”电话,白天1分钟内出诊,夜间2分钟内出诊,急救人员在短时间内问清伤员详细的位置、伤员数、受伤情况及联系电话,及时出诊。出诊后护士及时同伤者取得联系,了解伤情,及时给予电话急救指导。遇成批伤员要及时报告医院领导,启动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迅速调集本院医疗救护组出诊援助。

2.2现场检伤分类,及时作出伤情评估,迅速处置

到达现场后立即对伤员作伤情评估,按照SOAP公式,运用ABCBS方法即:检查气道、呼吸、循环、出血、感知觉,迅速对伤员进行评估[1],严重颅脑损伤的病员,伤情重,缺少主诉,护士应通过仔细观察、体检,以防漏诊。按照院前急救原则先救命后治伤(病),对危重病人实施就地抢救。如遇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受伤的病人,应将其检伤分类,妥善合理安排,按照伤情的轻重缓急给予紧急处理,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安慰解释工作,以减少医院前期的伤残率。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伴有颜面、口鼻腔出血或伴有呕吐的病人往往引起误吸阻塞呼吸道,直接威胁生命。严重颅脑损伤昏迷的病人,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气体交换不足是首要的。在现场急救和运送过程中,昏迷病人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血块、异物,使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深度昏迷者抬起下颌或将口咽通气管放入口腔,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持续高流量吸氧(3 L/min~6 L/min),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减轻脑损害,条件允许情况下给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解除呼吸道梗阻是拯救颅脑损伤病人最关键的一步,保证呼吸道通畅是改善通气、纠正呼吸障碍至关重要的措施,应在最短时间内实施。

2.4妥善处理伤口,正确搬运病人,有效控制活动性出血。头部受伤多引起严重的外出血,立即作伤口初步处理,进行加压包扎止血,用敷料妥善固定。有脑组织膨出者,免膨出物破裂及受污染,可用无菌碗覆盖或纱布圈保护包扎;有脑脊液耳漏、脑脊液鼻漏者,应保持耳道和鼻孔周围清洁,用无菌纱布擦拭,严禁堵塞或冲洗耳道和鼻腔,避免溢液返流,导致颅内感染。

2.5 稳定循环,保持血压正常 颅脑损伤病人常合并重要脏器损伤,血容量丢失,致循环血量不足,导致休克。急救护士应选择最佳的上肢静脉穿刺,因离心脏近,输入的液体迅速进入体循环达到增加有效循环的目的。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的输入,对颅脑损伤合并休克的病人既要补充血容量,液体快速滴入,又要避免加重脑水肿和肝肾功能的损害。对呕吐频繁、头痛剧烈、颅内压增高者,待循环功能稳定时,立即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脉输注,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同时加大吸氧浓度,纠正脑缺氧。在院前急救用药中要严格执行“三清一复核”,即:听清、看清、问清,复核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与用法,切忌出现用药错误。根据损伤情况摆放恰当的体位,并注意保暖。

2.6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整个院前急救过程中均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心率、血压、血氧饱合度、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以助判断病情、估计出血量、预见病情的动态变化和指导治疗。颅脑损伤伤员的病情变化快,特别要注意瞳孔、呼吸的变化,一旦出现脑疝征象,及时报告医生,紧急给予甘露醇快速推注降低颅内压;

2.7 加强途中的监护,保证病人的安全转运。伤员进入救护车后,出诊护士要充分利用救护车上的设备对病人实施进一步的生命支持,通过心电监护、给氧、机械通气、静脉通道给药等,不间断实施有效救护措施,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脉搏、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颅内压的变化,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防止脑疝的发生。

2.8 心理支持 严重颅脑损伤,不仅对病人本身造成严重的损害,也直接影响病人的家庭。家属及病人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横祸感到紧张、伤感、恐惧,护士必须加强心理护理,增强病人的安全感,使其身心放松。颅脑损伤病情变化迅速,家属与病人心理复杂,对病情及预后存在很多疑惑,护士应态度亲切、耐心解释,消除病人的顾虑,使其情绪稳定。总之,颅脑损伤后早期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可减少心理障碍,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有利于院前急救的顺利进行。

3护理体会 

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较高,急性期病情变化快,常因突然颅内压增高发生脑疝而死亡,应做好病情观察,注意意识变化,密切观察瞳孔、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突变,给予及时的处置。在救治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急的救护”[2],还要重视“急的心情” ,护士要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手段,以温暖的语言、从容镇静、急而有序的态度、精湛、准确的技术、敏捷、快速地处理病人的行为,给病人以信任感与安全感,主动与其沟通;同情关心安慰伤者及家属,使伤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护士不能单纯被动执行医嘱,应有预见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具有高度的急救意识,熟练的急救技能,才能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降低创伤病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朱向阳.120急救中心(站)标准化运营、管理与急救网络规范化建设实用全书[J].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5,(1):41~61.

院前急救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第12篇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 接到“120”指派接到60例危重患者, 男44例, 女16例, 年龄在29~65岁之间, 其中多发性外伤2例, 休克3例, 高血压病8例, 尿毒症5例, 其余均为心脏病, 通过及时现场、途中的救治及精心护理, 安全接入院内。

2 观察及护理

2.1 正确评估病情

对伤病员在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有足够的认识, 必要时采用预防性措施, 如急性心肌梗死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无昏迷、非颅脑伤和胸腹部伤疼痛可诱发或加重休克, 转运伤病员时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可造成窒息, 应做好预防措施。

2.2 暂缓长途转运

对于转运途中存在生命危险的伤员, 如大出血为止血, 骨折固定不确定, 休克尚未纠正, 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尚不稳定者, 应暂缓用汽车长途转运。

2.3 保持伤员合理的体位

根据不同的伤情, 转送中采取不同的体位, 一般重伤员均可取仰卧位;胸部部伤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并给予吸氧;颅脑伤和呕吐患者头应偏向一侧, 以防止发生窒息;长骨骨折患者应将伤肢放在合适位置, 背部及两侧用棉垫或被褥垫好, 固定牢固, 防止行进中的颠簸、摩擦、橦击产生痛疼及再次损伤血管神经, 并注意观察肢体远端血供情况。

2.4 重视呼吸道管理

对于危重病员, 特别是脑外伤昏迷、严重中毒昏迷、呼吸困难或有可能引起呼吸堵塞者, 应根据具体情况相应处理,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首先解开患者的领带和衣服, 如口鼻及咽喉部有血块异物、分泌物、呕吐物应用手或器械清除, 有舌后坠者通过舌钳将舌拉出或用别针固定舌尖于衣服上, 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做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2.5

要做到勤查体、勤询问、勤处理, 只有做到勤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及时给予处置。

2.6 保持各种管道通畅

病员病情需要有输液管、气管插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及胸腔、腹腔引流管时, 各种导管必须按要求加以保护, 尤其当伤员烦躁、车辆晃动时, 管道及易脱出、坠入、移位、扭曲、阻塞关口。为确保管道通畅应做到:加强固定, 搬运前用胶布、缝线、绷带、纱布等固定牢固;各种引流管要留存一定的长度, 以方便站立和左右翻身;注意保持管道清洁, 加强无菌操作, 导管外口要覆盖无菌纱布, 脱出的导管不经消毒处理禁止随意插入, 防止带入细菌导致感染。

2.7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对于所有要建立静脉通路的院外急救患者, 如有可能的话均选用静脉留置针。可保障快速而通畅的液体流速, 护士应掌握液体及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配伍禁忌, 并做好药物观察, 医生只下达口头医嘱, 护士必须听请问请看清, 与医生认真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等, 用过的安剖瓶应暂时保留以便核对。

2.8 全面观察重点监护

患者的病情时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 危重者可因及时救治转危为安, 轻症者也可以因护理不周而使病情恶化。因此对所有患者无论病情轻重, 医护人员都有责任认真检查, 细心照顾注意生命体征观测, 采取一看二摸三听的办法, 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9 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院前突然发病从临床资料看95%都存在恐惧焦虑情绪, 因此我们要耐心回答患者疑问, 主动介绍病情、注意事项及治疗的重要性, 让患者有安全感, 消除焦虑情绪, 与患者交谈要注意方式方法, 交谈时间要短, 语调要轻, 让患者了解休息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

摘要:目的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 对院前危重患者急救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及时正确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结论 60例危重患者成功接入医院完成了理想的院内救护。

关键词:院前急救,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上一篇:改进型BP网络下一篇:水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