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统计数据

2024-09-12

美国经济统计数据(精选10篇)

美国经济统计数据 第1篇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 从宏观层面上可以将一国的产业结构划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分别是农业、工业、服务业。产业结构的构成是否合理严重影响着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也是在不断转变的。同时产业结构转变是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区别的一个核心变量, 也是后发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 (Chenery et al., 1989) 。因此, 产业结构演进是一个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的吸收以及主导产业经济部门依次更替的过程Rostow, 1962) 。经济增长以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为基础, 资本的积累、技术的进步、劳动力的转移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变动。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产业的发展先是以农业为主的阶段, 而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以及在工业上不断增加的资本积累, 使得农业生产需要劳动力数量下降, 而多余的劳动力则转移到工业部门, 工业开始兴起, 服务业的发展同样如此。生产要素的转移必定是出现了要素边际报酬的不平衡, 各部门生产效率的不均衡, 要素的转移是从边际报酬低的部门流向边际报酬高的部门, 低生产效率部门流向高生产效率部门, 直至达到动态均衡。因此, 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就是生产要素转移的过程, 同时也是平衡各产业边际收益、使得社会生产最优化的过程。

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化和高级化是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点, 因为产业结构的合理和高级是衡量社会生产是否有效率及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国内外学者在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上结论并不一致。Pasinetti (1982) 曾指出, 不同产业之间的生产率增长速度和需求扩张程度往往是不同的, 只要产业结构的变化能适应需求的变化和更有效地对技术加以利用就会促进经济增长。Sachs (1994) 通过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比较研究发现, 中国落后产业结构的迅速转型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驱动。Sonobe等 (2001) 通过分解劳动生产率证明了战后日本工业结构的变化提高了日本经济的发展。袁奇、刘崇仪 (2007) 认为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美国实现低通胀条件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些学者研究发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吕铁 (2002) 与李小平、卢现祥 (2007) 对中国制造业的研究中, 发现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红利”并不显著。李博、胡进 (2008) 研究发现中国的阶段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现象。

通过已有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确定, 对不同国家得出的结论不同。因此, 本文将通过选取经济背景存在明显差异但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来研究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选择中国、美国、俄罗斯作为三个代表性的国家, 样本期间为1990~2009年, 模型估计采用Eviews6.0完成。

2 代表性国家选取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理论上是促进经济的增长, 但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相同。说明不同国家内部经济环境的差异影响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 在选择样本国时一定要选取差异较大、代表性较强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在本文中将选取美国、中国、俄罗斯作为世界经济不同增长方式的三个代表, 其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如以下论述。

2.1 美国

美国是发达经济体的代表, 是市场经济发展最为成熟的市场。在制度上, 美国的各项经济制度最为完善。由于美国市场经济历史较长,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中, 美国经济制度不断完善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同时不断完善的经济制度保证了美国在各种危机下能够迅速恢复稳定发展。无论是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 还是21世纪初期美国的互联网泡沫以及最近的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 美国都能够较稳定的抵抗危机的冲击并且恢复之后获得更高的增长。在技术上, 美国的科技实力在世界上最为强大, 使得其生产率明显高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另外美国的科技创新绝大部分来源于私有制企业, 国有企业比重较低, 因此, 在企业层面上美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整体上较高且创新能力较高。在资本要素上, 美国资本充足, 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发达, 企业能够便利的获得发展需要的资金。从中美两国利率历史水平来看, 美国的利率水平长期低于中国, 因此, 美国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 由于资金成本较低, 那么美国的国内企业就可以在研发上投入更多资金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在资源禀赋上, 美国自然资源较丰富, 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但是在经济上美国并未最大限度利用其丰富资源去换取经济利益, 相反美国则是从外国大量进口石油等资源, 本国资源开发相对较少。美国是成熟经济体的代表, 其制度成熟、经济结构合理, 本文选取美国为样本国之一, 主要是为给其他国家提供一个参照。

2.2 中国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其市场经济发展较晚不成熟。在经济制度上, 由于市场经济运行的时间较短, 制度设计不完善, 对外来经济冲击抵抗力较弱。在技术水平上, 虽然在一些领域中国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由于中国以国有制企业为主, 而国有制企业创新程度不高, 这导致了中国整体企业技术水平的相对落后。中国的资本要素分布不均。中国国有企业占国内经济主导地位, 各种制度设计有利于国有制企业, 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够成熟, 这一系列原因导致资本在中国的企业分布不均, 私有制企业获得资本较困难。相对发达经济体, 中国市场资本缺乏, 因此, 需要大量的引进外资, 利用国外资本来发展经济。这一事实也反应中国的利率水平长期较高, 由于资本缺乏, 金融市场只能提高利率来平衡资本的需求, 但这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制约了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在资源禀赋上,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一方面, 中国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资源去换取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 由于国内生产的巨大消耗, 导致相对需求中国拥有的资源是缺乏的。

2.3 俄罗斯

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发展更短, 也更加不成熟。经济制度不完善, 经济发展稳定性、可持续性差。在技术水平上, 俄罗斯的高技术企业多集中在军工企业, 而其他物质生产部门技术水平不高。由于苏联解体的时间并不长, 俄罗斯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恢复, 因此, 其资本比较匮乏。但俄罗斯是一个自然资源尤为丰富的国家, 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其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而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10年其获得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其资源的大量出口。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使外部需求下降导致石油等资源性商品价格下降, 俄罗斯经济很快表现为负增长。表明俄罗斯经济结构不合理, 严重依赖资源出口, 对外部冲击的抗击能力较弱。从依赖资源出口这个角度, 俄罗斯则是中东、拉美等主要依靠资源出口获得经济增长的国家的代表。

3 模型设定及结果分析

3.1 变量选取

3.1.1 产业结构合理化测度。

产业结构合理化反应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是要素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协调程度的衡量。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测度常用两个指标, 分别是结构偏离度和泰尔指数, 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其中E表示结构偏离度, tl是泰尔指数, 在两公式中y表示产值, i表示产业, n表示产业部门数。从结构偏离度与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 当计算值接近0时表示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但两者也有区别, 结构偏离度对于不同产业部门并未赋予不同的权重, 它将各产业视为无差别, 而泰尔指数赋予了不同产业部门不同的权重。因此, 泰尔指数能够更准确的反应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在计量模型中将选取三国的泰尔指数作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变量。

3.1.2 产业结构高级化测度。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一种衡量。现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过程是先以农业为经济主体, 进而发展到以工业为经济支柱, 再发展成以服务业占经济主导地位, 这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一般研究中以非农产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重作为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指标, 但干春晖等 (2011) 认为在信息化的推动下产业服务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一种重要特征, 因此, 传统的指标体现不出产业结构升级的服务化倾向, 并使用第三次产业产值与第二次产业产值之比衡量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本文也将使用这一指标来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程度。

3.1.3 控制变量。

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将在模型中引入经济波动作为控制变量。

3.2 面板模型建立

3.2.1 三国产业结构特征对经济波动影响的面板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gdpgrow表示经济增长, gao表示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 i为国家并设定1代表中国、2代表美国、3代表俄罗斯。

3.2.2 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及协整检验。

面板数据中三个时间序列数据如果不平稳且又无协整关系, 模型估计结果将会出现伪回归现象, 那么模型的估计结果就变的没有意义。因此在对模型估计之前需要进行数据平稳性检验及变量间协整关系的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数据平稳性检验结果看, 面板数据序列存在相同的单位根。协整检验表明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 有一个协整向量。检验结果表明可以对面板模型 (3) 直接进行估计。对面板模型的估计将采用变系数的似不相关 (SUR) 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模型 (3) 的估计结果如2所示:

注:1、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均只包含常数项。2、“***”、“**”、“*”分别表示统计量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3.2.3 估计结果分析。

首先需要通过以上系数估计结果计算出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偏效应, 即因变量分别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变量和高级化指标变量取偏导数。但由于三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准确比较三国间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将计算偏效应与各国平均增长速度的比值作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中国、美国、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高于产业结构高级化。中国和美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远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 俄罗斯两者作用相当。首先对美国而言, 由于美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较长, 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在三国中最高 (图1、图2) , 而在计算结果中美国产业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偏效应最高达到0.32, 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最高, 表明美国产业结构较高的合理化程度明显的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中国和俄罗斯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偏效应均不明显, 从两国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测度指标来看 (图1、图2) , 中国的指标明显较高, 俄罗斯较低, 表明中国的产业结构合理程度较低, 俄罗斯较高。而从计算的偏效应及贡献度来看俄罗斯高于中国, 表明产业结构合理程度越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也越高。

注:gdpgrow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均值

从计算结果看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不明显, 但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贡献度来看俄罗斯最高, 美国次之, 中国最低。通过三国高级化指标来看 (图3) 美国最高、俄罗斯次之、中国最低。中国因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低所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不明显, 而俄罗斯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对经济增长明显贡献度高于美国与俄罗斯经济增长不稳定有关, 美国的经济增长在样本范围内波动小且波动频率低, 而俄罗斯波动大且频率高, 最高与最低经济增长相差23个百分点, 因此, 俄罗斯经济增长平均速度并不能够真实反映国内经济增长情况。但对中国与美国的比较,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还是有利的。

4 结论及政策启示

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俄罗斯构建面板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内部经济环境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 得出以下结论:

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内部经济环境不同的国家经济增长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合理化程度越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大发达的经济体由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高, 对经济增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而发展中经济体如中国, 由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低, 整体表现出经济增长贡献的程度不大。产业高级化程度对各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合理化不明显, 但以能源产业为主的经济体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高于其他经济体。因此对比美国等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较高的经济体, 对于如中国等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较低的经济体应积极提升合理化程度, 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对于如俄罗斯等以能源产业为支柱的经济体, 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应受到高度重视。总而言之, 对于一个经济体应先提高其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在合理化程度达到一定高度后, 应开始注重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以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

摘要:通过构建具有代表性国家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不同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影响, 发现产业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 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越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 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影响较低。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贡献度

参考文献

[1]Chenery H.B., S.Robinson and M.Syrquin, 1986[J].Industrialization and Growth:A Comparative Stud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W.W.Rostow, 1962[M].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A non-communist manifesto,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Pasinetti L L.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 th:A Theoretical Essay on the Dynamic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82, 20 (4) :1564-1566.

[4]Sachs, Jeffrey, and Wing Thye Woo.Structural Factors in the Economic Reforms of China, Eastern Europe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Economic Policy.1994 (b) , April, 18 (1) , pp.102-145.

[5]Sonobe T, Otsuka K, 2011[J].A New Decomposition Approach to Growth Accounting:Derivation of the Formul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rewar Japan,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13 (1) :1-14.

[6]袁奇, 刘崇仪.美国产业结构变动与服务业发展[J].世界经济研究, 2007, (2) .

[7]吕铁.制造业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 2002, (2) .

[8]李小平, 卢现祥.中国制造业结构变动和生产率增长[J].世界经济, 2007, (5) .

美国简化医疗数据交换 第2篇

全美医疗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ONC)已经启动了“NHIN Direct”计划。“NHIN Direct将采用NHIN“简化版”的现有标准和服务,让小型医疗机构能够通过互联网安全地交换信息,而且又不需要太大的技术开销。”ONC高级顾问Doug Fridsma表示,他担任ONC兼容性和标准办公室的代理主任。

2月22日,在全美电子医疗合作社主办的一次NHIN讨论会上,Doug Fridsma概述了这项计划,但并未透露出太多的细节。ONC希望,该计划将有助于推广NHIN,切实满足电子病历使用的要求。医疗机构可以利用NHIN Direct,交换检验室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检验结果、用药核对资料及护理记录摘要,并且在医疗机构之间递送转诊介绍信。

NHIN 还会提供基础服务和标准,以支持病人参与和公众健康。比方说,与另一家医疗机构交换病人摘要信息的某家提供商,可能只需要个别几项标准。Fridsma说: “这有别于医生通过NHIN查询急诊室中某个没有知觉的病人的信息。”

为了确保这项新的工作取得成功,ONC采纳了“医疗信息技术政策委员会NHIN工作组”这个咨询小组的建议。该咨询小组最近建议的标准和服务包括: 核实身份的验证以及用于寻址、安全传输和转发的目录。医疗系统、厂商和信息交换提供商等诸多现有组织都可以使用这些服务。

Fridsma表示,NHIN Direct旨在帮助没有技术资源来使用NHIN Connect软件的医疗机构,或者之前在使用该软件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医疗机构。“最终,我们认为会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来交换信息。我们需要NHIN Direct和目前有限的交换机制来支持不同种类的交换。”Fridsma说。

美国2014年火灾统计 第3篇

据统计,2014 年美国共发生火灾1 298 000起,造成3 275人死亡,15 775人受伤,财产损失约116亿美元。这些火灾中,建筑物火灾494 000起,平均每64s发生一起火灾,造成2 860 人死亡,13 425人受伤,财产损失98亿美元。车辆火灾193 500起,造成345人死亡,1 450人受伤,财产损失15亿美元。户外火灾或其他火灾610 500起,造成70人死亡,900人受伤,财产损失近3亿美元。火灾统计可以看出,威胁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的火灾是建筑物火灾,虽然火灾起数仅占全年总火灾起数的38%,但死亡人数占全年总死亡人数的87%,财产损失占84%。

美国90后,靠销毁数据赚钱 第4篇

交流,不留痕迹

由于家庭富裕,施皮格尔从小就能够周游世界,参加大量课外活动。不过与其他富二代不同,施皮格尔很有主见,同学表示:“他坚信自己的想法,且毫不动摇。”

高中毕业后,施皮格尔被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录取。知道这一消息时,他正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度假。在斯坦福,施皮格尔曾经想成为一名教师,后来他结识了财捷集团(Intuit)创始人斯科特·库克,后者令施皮格尔首次真正对科技及创业感兴趣。作为尝试,施皮格尔同大学好友创建了FutureFreshman.com网站,主要为学生、家长提供入学申请服务。不过,施皮格尔后来承认,该网站的用户量实际上并不多。

2011年春,施皮格尔在斯坦福一个兄弟会中认识了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布朗和墨菲。他们经常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私密照片,但是又不希望被别人看到。为了让朋友之间在线交流不留下痕迹,他们产生了一个想法,设计一款应用,用户之间可以发送图片和视频,但内容将于发送数秒后自动消失。

整整一个夏天,施皮格尔与布朗、墨菲窝在父亲的房子里开发产品原型。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坚定了施皮格尔的信心:时任议员安东尼·维纳将自拍的不雅照发送到推特上,因此麻烦缠身。一时间,人人皆知“自拍毁前程”。而施皮格尔的产品思路完全符合现代人“既要交流,又注重隐私”的心理。当年秋天,Snapchat在苹果应用商店上架,下载量一路飘红,其模式被用户形象地称为“阅后即焚”。

合作,只看心情

其实Snapchat并非首个引入数据自毁概念的软件。文件分享网站Drop.io就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很受欢迎。但网站在2010年被脸谱网收购后,这个功能消失了。

脸谱CEO扎克伯格也想收购Snapchat。2011年末Snapchat刚上线不久,扎克伯格就曾前往Snapchat总部所在地洛杉矶与施皮格尔会面。扎克伯克提议以30亿美元收购Snapchat,但这一想法遭到了施皮格尔的拒绝。会谈结束之后,施皮格尔立即设定了一个“推翻社交媒体等级制度”的目标,并为公司每一位员工订购了一本《孙子兵法》。他把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络巨头看做自己的敌人,苦心钻研如何将其击败。

拒绝扎克伯格之后,施皮格尔接受了光速创投合伙人杰里米·刘的资金。杰里米是从朋友的女儿那里得知这款应用的,这位十几岁的姑娘告诉杰里米,在她们高中,有3款应用程序最流行,分别是愤怒的小鸟、照片社交应用Instagram和Snapchat。杰里米对前两个很熟悉,但从来没有听说过Snapchat。当时,Snapchat只有不到10万的安装量,但杰里米决心寻访这款神秘应用程序背后的故事。

杰里米在网上搜索,但是几乎找不到有关该应用创始人的资料。Snapchat的网站上只有一个普通的电子邮件地址。杰里米发信过去,却石沉大海。后来,杰里米通过查找网站注册人查到了施皮格尔,之后又进一步发现他们都是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于是,杰里米最终通过斯坦福大学的校友关系网联系上了施皮格尔。

杰里米邀请施皮格尔面谈,后者告诉杰里米,脸谱网是一个你与世界分享肤浅感受的地方,只有你感到快乐、自信和享受的时候才会使用它。但当你感觉到难过和沮丧,甚至疯狂的时候,你无处发泄。施皮格尔认为,这些隐私性强的感受或者负面情绪不适合在公共平台上表达,但可以通过稍纵即逝的消息来发泄,这就是Snapchat的价值所在。

最终,在2012年1月的种子轮融资中,光速创投作为唯一投资者向Snapchat提供了48.5万美元资金。此后,Snapchat又陆续募集了超过1.2亿美元的融资,自身估值也超过20亿美元。杰里米后来问施皮格尔,为什么拒绝了脸谱网的收购,却没有让自己吃闭门羹?后者的答案十分无厘头:“因为你的脸谱网头像是你和奥巴马的合影。”

如今,Snapchat每天图片和视频分享量已达7亿次,约70%用户是女性。高使用率和高客户粘性,让Snapchat的成长速度十分惊人。今年10月完成新一轮融资后,公司估值已超百亿美元。

性格,刻意低调

施皮格尔的成功迅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但他本人十分低调:“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生活其实很不公平——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你有多努力,而在于你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体系。”他进一步表示,他的目标并不是借助Snapchat颠覆目前的互联网社交现状,相反,他只希望他的产品在功能和理念上处于领先地位。

不过,想实现上述目标并不容易,至少在施皮格尔和最早的合作伙伴布朗的官司没有打完之前,他还不得安生。早在2011年8月,Snapchat还未上线时,施皮格尔和布朗就不知为什么闹翻,两人秋季回到斯坦福大学后就再也没有说过话,后来布朗还被踢出了创业团队。2013年,布朗提起诉讼,声称属于他的股份被剥夺。如果胜诉,他可以获得数亿美元补偿。这与扎克伯格之前遭遇的诉讼惊人相似,文克莱沃斯兄弟指控扎克伯格剽窃了他们的创意,最后他们获得了价值6500万美元的现金加脸谱网股份。有趣的是,代理布朗案子的律师公司,也是当年文克莱沃斯兄弟起诉脸谱网的代理律师公司。

今年初,媒体还曝出了施皮格尔正与美国乐坛小天后泰勒·斯威夫特约会的消息。斯威夫特是著名的绯闻明星,被曝光的名人男友加起来有十几位,包括影星泰勒·洛特纳、歌手哈里·斯泰尔斯,甚至还有肯尼迪家族成员康纳·肯尼迪。知情人士透露,泰勒和施皮格尔从去年12月就开始约会,泰勒曾表示施皮格尔是自己的真命天子,特别是他不喜欢在公共场合露面的性格,与自己以前的男友截然不同。两人交往以来刻意保持低调,即使被记者撞见也表现得像普通朋友一样。

美国经济统计数据 第5篇

在过去5年中, 在初步计算结果上的修正值的净增人数从2011年的84人到2009年的211人不等。2011年修正后的数字比初步调查结果上升了2%, 而2009年的数据上升了5%。2012年工伤死亡的修正数据将于2014年春末发布。

调查结果

私营建筑业的工伤死亡人数由2011年的738人上升到2012年的775人, 上升了5%, 而该行业的总工时数在2012年提高了1%。这是继该行业工伤死亡数连续5年下降之后的首次上升, 自2006年以来, 建筑业的死亡率已经下降了37%。

从2011年以后, 在进行工伤死亡调查时, 还要确定是否有承包商员工因工伤致死。在2012年的调查数据中, 有708个死亡者为承包商, 其中大多数都从事建筑和交通运输业。

非西班牙裔白人和西班牙或拉丁裔的工伤死亡人员分别下降了10%和5%。而非西班牙裔黑人或非洲裔美国人和非西班牙裔亚洲人的工伤致死数则较高。

16岁以下工人的工伤死亡率从2011年的10人上升到2012年的19人, 几乎翻了一番, 也是自2005年以来死亡率最高的一年。而其他年龄段在2012年的工伤死亡数则有所下降。55岁及以上年龄段工人的工伤死亡数连续2年都在下降。

工作相关的自杀人数比2011年下降了10%, 但暴力引起的死亡人数占2012年工伤死亡人数的17%。

私营矿业在2012年的工伤死亡数有所上升, 主要是因油气开采业工伤死亡人数增加而导致。该行业2012年工伤死亡人数为138人, 上升了23%, 创了新记录。

工人特征

2012年, 非西班牙裔白人的工伤死亡人数下降了10%, 而非西班牙裔亚洲人的工伤死亡人数却增加了13%。亚裔的工伤死亡率 (每10万个全日制工人死亡1.8个非西班牙裔亚洲人) 在总的工伤死亡率 (每10万个全日制工人死亡3.2人) 中仍然是较低的。

西班牙裔或拉丁裔工人的工伤死亡数由2011年的749人下降到2012年的708人, 降低了5%, 并且在这708人中, 有454人 (或64%) 在国外出生。2012年, 共有777名工伤死亡人员出生在外国, 其中有299人 (38%) 出生在墨西哥。

16岁以下工人的工伤死亡数从2011年的11人上升到2012年的19人, 是2005年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 其中14人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男性工伤死亡人数由2011年的4 308人下降到2012年的4 045人, 是自1992年实施工伤死亡调查以来的最低值。

工薪工作者和个体经营者工伤死亡数在2012年出现了下降。

事故类型

2012年, 每5个死亡人员中就有2人死于交通事故 (见图1) 。在1 789个与交通相关的死亡人员中, 大约58% (1 044人) 都死于机动车道路事故。非道路事故, 如拖拉机在田地中翻车等事故造成的死亡大约占与交通相关死亡人数的13%。大约16%的交通死亡事故是行人被撞身亡。在被撞身亡的283个行人中, 有65人死于工作区域 (即将在2014年春末发布的2012年工伤死亡修正数据中, 交通死亡人数还会增加, 因为还有一些具体的交通事故此次未被包括在内) 。

飞机事故中死亡人数为125人, 比2011年下降了14%, 占全部交通死亡人数的7%。

总共有767人因暴力及由人或动物造成的其他伤害致死, 包括463人被杀, 225人自杀。2012年因工作相关的自杀数比2011年下降了10%, 被杀的人数也稍有下降。在被杀和自杀死亡人员中, 枪击仍然是导致此类死亡最常见的方式。在338个女性死亡人员中, 29%为被杀。

2012年, 因坠落、滑倒或跌倒致死的人数为668人, 比2011年略有下降, 其中, 坠落事故造成544人死亡, 超过该类死亡人数的81%。437个坠落死亡事故报告了坠落的高度, 其中, 有四分之一的事故发生在3 m或更低的地方, 另有四分之一的事故发生在9 m或更高之处。

2012年, 因与物体或设备接触而造成的工伤死亡数几乎与2011年持平, 但因被物体或设备撞击而致死的人数却比2011年提高了7%, 由2011年的476人上升到2012年的509人。其中, 233人被坠落的物体或设备砸死, 199人被非正常运行状态的车辆或移动设备撞死。

2012年, 共发生142起多人死亡事故, 造成341人死亡。

行业

私营行业2012年的工伤死亡人数为3 945人, 下降了6%, 达到新低。商品生产业和服务业都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在商品生产业, 私营建筑业2012年的工伤死亡数提高了5%。总工时数增加了1%, 这是2006年以来该行业工伤死亡数首次上升, 而在这之前建筑业的死亡率已经下降了37%。建筑业的工伤死亡数在2012年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 (见图2) 。

私营矿业在2012年的工伤死亡人数为177人, 比2011年的155人增加了14%, 也是自2007年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油气开采业的工伤死亡人数为138人, 2011年的人数为112, 也是有所上升。煤矿业的工伤死亡数略有上升, 而采矿辅助业务的死亡数却增加了9%。自2003年以来, 工伤死亡调查运用了北美行业划分体系 (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NAICS) 来对各行业进行定义, 调查中的油气开采业包括NAICS21111油气开采、NAICS213111油气井钻探和NAICS213112油气作业辅助业务3部分内容。

图1 2012年工伤死亡情况 (按主要事件分类)

图2 2012年工伤死亡数及其比例 (按行业分类)

2012年, 农、林、渔、牧业的死亡数为475人, 比2011年的566人下降了16%, 这是继2011年的农业死亡人数减少9%之后的进一步下降。粮食种植、畜牧生产、林业、伐木业和渔业的死亡人数都较少。尽管这几个行业在过去2年中总的工伤死亡率很低, 但农业在2012年的工伤死亡率却创了新高, 每10万全日制工人的死亡人数达到了21.2人。

在私营服务业方面, 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在2012年的工伤死亡数为677人, 比2011年修正后的749人下降了10%。货车运输业, 作为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中从业人员最多的子行业, 工伤死亡率在2012年下降了6%。在交通运输业的其他子行业中, 空运的工伤死亡人数稍高, 但水路和铁路运输的工伤死亡数较低。

金融业的工伤死亡数为81人, 下降了17%。专业和商业服务业在2012年的工伤死亡数也很低, 比2011年下降了10%。

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伤死亡数为438人, 比2011年下降了13%, 也是自调查开始以来的最低值。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下降率分别为19%和16%, 但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伤死亡数基本与往年持平。

职业

建筑和开采业的工伤死亡数连续2年递增, 2012年增长到838人, 比2011年增加了5%, 同期的工作时间增加了1%。在连续5年下降之后, 建筑业工人在2012年的工伤死亡数上升到了577人, 比过去几年中死亡人数最少的2011年 (533人) 增加了8%, 但比死亡人数最多的2006年 (977人) 下降了41%。其中, 建筑劳务工人在2012年的工伤死亡数为210人, 比近几年来工伤死亡数较低的2011年 (191人) 增加了10%;屋顶工的工伤死亡率为70人, 比2011年增加了17%, 也是近5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

2012年, 交通运输业的工伤死亡数为1 150人, 下降了7%, 但仍大约占全部工伤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在交通运输业中, 司机/销售人员和货车司机的死亡人数最多, 尽管下降了4%, 但仍然有741人死亡。出租车司机和私人司机的死亡人数为46, 减少了46%, 也是历年来最低的。

安保服务业2012年工伤死亡224人, 下降了21%, 也是2003年以来该业务从业人员工伤死亡人数最少的一年, 这主要是因警察和治安巡逻人员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所导致, 2012年共有104名警察和治安巡逻人员死亡, 下降了20%, 而且也连续2年呈下降趋势。保安和消防员分别死亡48人和17人, 也是该行业死亡人数较少的一年。

2012年的管理人员工伤死亡人数为429人, 下降了8%, 也是死亡数最少的一年, 这主要是因农场主、牧场主和其他农业管理者的工伤死亡数下降了19%而导致, 2011年的死亡人数为268人, 而2012年下降到216人。

图3 2012年死亡率较高的职业

农、渔和林业2012年的死亡人数为245人, 下降了6%, 这主要是因为渔民和相关渔业工作者的死亡数从2011年的42人下降到2012年的32人, 下降幅度为24%。伐木业工人的工伤死亡数在过去3年中几乎保持同一水平, 2012年稍有下降, 为62人。

驻军人员2012年的死亡数为43人, 2011年为57人, 下降了25%, 达到新低。

承包商

除了要确定死亡人员所在的行业外, 工伤死亡调查从2011年开始还要确认死亡人员是否是承包商员工。承包商的定义是:受雇于一家公司的员工, 按另外一个对该死亡员工的作业情况负全责的公司的指令进行工作的人员。此信息有助于确定死亡发生的场所及工作类型。

2012年, 承包商工伤死亡人数为708人, 占所有死亡人员的16%, 2011年的死亡人数为542人。坠落死亡人数占承包商死亡人数的30%, 承包商经常发生的另外2种事故为被物体或设备撞击 (18%) 和车祸 (11%) 。

为政府部门工作的承包商发生的工伤死亡数最多 (151人, 或占承包商死亡总数的21%) , 其他依次为:私营建筑业 (131人或19%) ;矿业、采石业和油气开采业 (68人或10%) ;制造业 (67人或9%) 。

发生工伤死亡事故的承包商大多从事建筑或开采业 (381人或54%) , 并且主要从事建筑劳务 (101人) , 建筑和开采业一线监管人员 (42人) , 电工 (39人) , 屋顶工 (32人) 。对于建筑和开采业之外的承包商, 发生工伤死亡最多的是重型和拖拉机拖车驾驶人员 (50人) , 其他依次为:树木修剪人员 (16人) ;保安 (15人) ;园林绿化和草地维护人员 (14) ;焊工、切割工、钎焊工 (14人) ;运动员 (13人) 。

2009美国消防官兵伤亡统计 第6篇

根据美国消防管理委员会 (US Fire Administration, 简称“USFA”) 提供的一项新的报告, 2009年美国共有90名在役消防官兵殉职。据USFA介绍, 虽然伤亡数量较大, 2009年总的伤亡数量却是近30年来最低的一次, 并且在过去的十年中减少了14%。在6次事故中, 都有超过2个消防官兵死亡, 野火扑救中死亡16人, 15人在紧急事故救援的中死亡, 10人在训练活动中死亡。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脏病发作。

美国经济统计数据 第7篇

目前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造成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根本原因是投资储蓄缺口的扩大, 但笔者经过分析研究之后发现投资储蓄缺口并不是造成经常账户赤字的根本原因, 其背后是美国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下消费和投资的推动。

在开发经济条件下, 经常项目下恒等式可表示为

SP表示私人储蓄, SG表示政府储蓄, Y表示国民收入, C表示家庭消费, G表示政府购买, I表示私人投资, T表示税收, CA表示经常项目, S=SG+SP=I+CA从经济学意义上表示一国经常账户余额是国民储蓄与国民投资之间的差额, 经常项目赤字的出现表明一国私人投资的增加超过了该国的储蓄水平, 由于产生了投资储蓄的缺口, 因此不得不借助国际资本的流入以弥补本国储蓄的不足。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和美国总统报告

通过对29年间私人投资、总储蓄和经常项目余额的数据分析发现, 经常项目余额从1982年开始出现了持续的赤字, 但是从1987年开始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开始减少, 并在1991年出现了盈余, 从1992年开始到2008年赤字再次出现并持续增加, 但是在1980年到2001年的期间内, 总储蓄水平在绝大部分时间内高于投资水平 (除了1986年和2000年有少量缺口) , 即使在2002年到2008年, 投资储蓄缺口与经常项目余额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 因此投资储蓄缺口并不能完全解释1980年到2008年29年间经常项目产生赤字的原因。为此笔者将原模型调整为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和美国总统报告

在保持政府财政余额不变的前提下, 对私人投资、私人储蓄和经常项目余额的数据分析发现, 从1980年至1996年储蓄水平超过投资水平, 经常项目余额从1982年出现了持续扩大的赤字水平而从1987年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开始减少, 并在1991年出现盈余, 在此期间私人投资与私人储蓄缺口并不存在。从1992年开始经常项目再次呈现赤字并持续扩大, 私人投资水平占GDP比重从1992年的13.64%上升到2000年的17.81%, 而储蓄水平则从5.32%下降到-0.3%, 缺口的扩大导致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从0.81%上升到-4.81%, 1992年到2000年, 投资储蓄缺口与经常项目余额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2002年到2003年, 投资储蓄缺口再次消失后, 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并没有减少, 相反成上升态势。这种现象在2008年再次出现, 尽管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 投资水平同比2007年下降了0.46%, 并在2003年之后首次低于私人储蓄水平, 但是2008年私人储蓄水平同比2007年却上升了2.72%。为此笔者加入政府财政赤字因素重新分析。

CZ表示政府财政赤字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和美国总统报告

发现从1980年到1996年, 私人储蓄水平高于私人投资水平。从1997年到2008年, 随着私人投资水平的增长超过了私人储蓄水平, 但是总缺口的扩大主要是由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造成的。1980年至1990年尽管私人储蓄水平超过私人投资水平, 但是这一时期政府消费和投资水平缺口超过了私人储蓄与私人投资的盈余, 造成了国内总投资与私人储蓄的缺口,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一时期尽管不存在私人投资与私人储蓄缺口却依然存在经常项目赤字的原因, 到了1991年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消失的同时经常项目出现了盈余, 1992年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盈余开始减少, 经常项目出现了赤字, 之后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的持续扩大导致了经常项目赤字的扩大, 尽管在1998年到2001年财政出现了盈余, 但是联邦债2务0水12平依年然第维4持期在3中万旬亿刊以上规模, 政府消费和投资部分并时没有降代低 (, 总这第期4间77政府期) 投资的增长率分别达到4.16%, 9.32%, T5.i 8m8%es, 5.82%, 占GDP比重为2.99%, 3.07%, 3.06%, 3.13%, 此同时2002年和2003年私人投资的迅速扩大和私人储蓄水平的下降弥补了政府消费和投资的下降, 而2007年到2008年, 政府消费和投资的上升又弥补了私人投资的下降和私人储蓄的上升所造成的私人投资储蓄缺口的缩小, 同时美国开放的资本市场为世界资本的流入提供了条件, 国际借贷占GDP比重与经常项目占GDP比重呈现出高度一致性。但是这并不表示全球储蓄过剩是导致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国际资本的流入是投资储蓄缺口所引起的外生变量, 同时也不能简单的将原因归结于美国政府的赤字政策。所以笔者认为财政赤字和投资储蓄缺口都不造成经常账户赤字的根本原因, 是通过投资储蓄缺口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美国消费和政府投资推动了经常账户赤字, 为了验证上述观点, 对相关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

二、实证计量分析

(一) 数据准备和分析框架

本文将采用协整理论, 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美国经常项目与政府投资缺口进行实证分析, 主要采用的数据是1980年至2008年美国经常项目数据, 美国GDP, 美国私人总储蓄, 美国私人总投资, 政府消费和投资总额。数据来源于美联储, 美国商务部和在这些数据基础上计算所得, 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美国私人总储蓄-美国私人总投资-政府消费和投资。

(二) 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协整分析之前必须检验各个变量的平稳, 只有各个变量是同阶单整是才能率协整关系。这里对经常项目变量 (CA) 和计算所得的政府投资缺口 (GCIG) 采用ADF单位根检验。

得到如下结果:

从检验结果看, 在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下, CA单位根检验的Mackinnon临界值别为-2.653401、1.953858、-1.609571, t检验统计量值为-3.209422。在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下, GCIG单位根检验的Mackinnon临界值别为-3.699871、-2.976263、-2.627420, 在5%的显著性下, CA和GCIG的t检验统计量值都小于临界值, 所以都拒绝拥有单位根的原假设, 可以采用协整分析。

(三) CA和GIG的协整分析

以CA因变量, GIG为自变量, 采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

对残差项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在5%的显著性下, 残差项的T值为-4.255250小于临界值-3.587527, 拒绝具有单位根的原假设, 表明残差项是稳定的序列, 从而表明CA和GCIG存在协整关系, 即两者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每扩大1.018%, 经常项目逆差就会扩大1%。

(四) 误差修正模型

计量检验表明CA和GCIG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表明两者之间金有长期融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 可能会出现失衡, 为N了O.增04强, 模20型1的2in精a度n, c可e以把协整回归式中的误差项 (看C作u均m衡ul误ati差v, e通ty过N建O.立4误77差) 修正模型把经常项目余额 (CA) 的短期行为与长期变化联系起来。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构如下:

上述估计结果表明, 经常项目余额的变化不仅取决于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的变化, 而且还取决于上一期经常项目余额对均衡水平的偏离, 误差项的估计系数-0.074692体现了对偏离的修正, 上一年经常项余额的7.4692%将在本年度的到修正, 在短期内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每扩大0.44%, 会引起经常项目逆差扩大1%。方程的拟合系数0.361473表明在短期内还有大量的因素会影响经营项目变动, 入汇率, 经济发展情况, 对外贸易政策, 通货膨胀需要加入到模型中。

三、结论

本文采用经典计量方法对美国从1980年到2008年29年间影响经营项目变动问题作了研究, 全文没有采用传统的研究方法, 对可能影响到经营项目的各个要素进行研究, 而是将各个可能的影响要素的最终结果, 即通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常项目恒等式作为基础, 对其进行分解转化, 从而得到影响经营项目也就是消费, 投资, 储蓄和政府购买等基本变量, 其他所有的影响因素都将通过这些因素表现出来。发现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是影响经营项目的重要原因, 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常项目余额的变动, 从长期来看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扩大1%就会导致经常项目逆差扩大1%。而在短期内, 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对经常项目变动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在对外贸易中, 汇率, 对外贸易政策政策, 通货膨胀等因素会直接影响经营项目的短期变动, 但是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 要改善庞大贸易赤字的境地必须要有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 控制政府自身的消费和投资。鉴于本文作者学术能力有限, 对相关影响因素还无法展开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玮,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与美元指数[J].世界经济情况, 2010.7.

[2]余永定.全球不平衡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J].国际经济评论, 2007 (1-2) .

[3]李稻葵.中美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在哪里[J].国际经济评论, 2006 (9-10) .

[4]刘海云, 吴强, 杨波, 解析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J].国际贸易问题, 2007.3.

[5]Gruber, J.W.andKumin, S.B., Explaining the global pattern of currenta ccountim balances[J].Jour—nal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07, (6) :500—522.

[6]C.Fred Bergst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orld Economy[M].America: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ion, 2005.8.

美国经济统计数据 第8篇

一、美国教育大数据战略与数据隐私问题

教育大数据是指在教育教学或校园活动中产生的、在教育管理或科学研究活动中采集的,以及对推动教育发展具有巨大价值的数据集合。由于大数据本身具有的容量巨大性、来源多样性、存储虚拟性、运行快捷性等特征,加上数据使用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美国在应用教育大数据中出现了诸多数据隐私侵犯问题。

(一)美国的教育大数据战略与实施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是美国教育大数据战略的基础条件。1993年,美国政府启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建设,也即是广为人知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7年,克林顿政府启动“第二代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学校和图书馆链接网络”(E-rate)等项目,使美国在21世纪初即完成了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美国政府于2010年启动了“我的大数据”计划,“我的学生数据”是其中之一。2012年,奥巴马政府推出“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指出要在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学校教育等领域广泛运用大数据技术。2013年,奥巴马政府又启动“链接教育”(Connect ED)计划,推动学校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工具。2014年,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发布《大数据:把握机遇,守护价值》白皮书,提出了数字化时代利用教育数据推动教育创新的行动蓝图。[2]

建立教育数据库是美国教育大数据战略的重点工程。1985年,特拉华州建立了全美第一个州级学生信息系统,记录各阶段学生考试成绩和入学信息。2005年,联邦政府启动了“州纵向追踪数据系统”(SLDS)建设,帮助各州“设计、开发与利用州纵向数据系统,以便准确有效地管理、分析、处理与利用每一位学生的数据”。[3]2009年后,在联邦劳工部的支持下,各州从早期的K-12阶段教育数据,向前延伸至早期儿童教育,向后拓展到中等后教育及就业阶段,从而升级为P-20W系统。据统计,2005~2014年间,全美有41个州先后获得SLDS项目资助,联邦政府累计投入达6.5亿美元,43个州基本建立起从学前到中等后教育系统,19个州建立起P-20W系统。[3]在联邦层面,“全美教育统计中心”(NCES)一直为制定国家教育政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大数据应用中的学生数据隐私问题

教育大数据在支撑教育决策、改进学校管理、推动教学创新、促进教育科研转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5]与此同时,数据隐私问题也伴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备受关注,突出表现在数据是否可用以及运用的限度上。

一是数据存储或管理不当致使数据信息泄露。2013年,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区公立学校(Metropolitan Nashville Public Schools)发生一起数据泄露事件,该学区6300名教师的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社会安全号等信息被泄露。2014年,马里兰大学也发生了类似事情,超过30万名已毕业和在校师生的记录受损。据“隐私权利申述中心”(Privacy Rights Clearinghouse)统计,2014年,全美30余个教育机构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数据安全泄露事件。[6]

二是数据使用方出于商业等非约定性目的使用数据。一些儿童主题网站要求学生注册时填写姓名、生日、住址、消费习惯、业余爱好,甚至父母年薪等个人信息,再将这些数据用作商业牟利的手段。2014年,拥有2千万学生行为数据的Connect EDU公司申请破产,该公司主要提供问题学生早期预警分析,公司在资产清算中试图出售学生行为数据库,最后在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介入下才允许用户删除数据。[7]由于《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权法》(FERPA)允许学校等教育机构出于“合法教育目的”向第三方共享数据,但“合法教育目的”这一术语的模糊,使得学校等教育机构难以清晰界定数据使用范围。随着在线学习、混合学习被广泛引入美国中小学,这一问题显得愈发严重。[8]这一案例说明,互联网企业在收集用户信息时,如果未履行告知义务,行为人会觉得难以控制个人数据的应用范围,进而认为被侵犯了隐私。

四是数据使用方在未获得合法授权时使用数据。以in Bloom的短暂辉煌为例。2013年2月,“共享合作学习联盟”(SLC)在盖茨基金会等机构资助下筹资1亿美元成立in Bloom,主要从学生数据库中提取姓名、考勤、纪律处分等数据并存储到云处理器中,为学校和教师设计个性化教学服务。成立之初,科罗拉多、佐治亚等9个州即宣布与in Bloom建立合作关系。2013年4月,路易斯安那州因家长发现in Bloom非法收集学生社会安全号,在家长抵制下宣布终止合同,其影响逐渐蔓延至其他州。[9]2015年4月,SLC宣布关闭in Bloom。从成立至关闭只经历了短短15个月,其根源即在于数据使用方未获得合法授权下使用信息,大数据资源的公开与共享诉求与学生的数据隐私保护存在冲突。

美国现有的学生数据隐私保护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纽约福尔德姆大学法学院“法律和信息政策中心”(CLIP)2013年底的调查发现,美国95%的学校在与云服务提供商合作开展在线教学,包括学生成绩数据挖掘、在线学习课堂支持、在线学习学生指导等,但不到25%的学校与在线教育供应商在合同中规定了学生信息使用范围,不到7%的学校制定有明确的政策禁止在线服务提供商对学生信息进行商业化利用。另一方面,作为学生隐私保护的权益代表,家长对数据隐私保护相关法律也缺乏了解,获得的法律支持也还不够。[10]

二、美国学生数据隐私保护的立法与政策

美国政府致力于在应用大数据与保护隐私权之间取得平衡。正如《白皮书》所言,“大数据正在改变世界,但它并没有改变美国人对于保护个人隐私、确保公平、防止歧视的坚定信仰”。[2]通过立法和行业自律政策,美国基本构建起大数据环境下学生隐私保护的法规体系。

(一)联邦层面学生数据隐私保护立法

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奠定了隐私保护的法律基石,各专门法律皆以此为基础。一是《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权法》。该法案于1974年通过,2008年和2011年经过修正,由联邦教育部负责实施。法案规定,未满18岁学生的家长或符合条件的学生(18岁以上或进入大学)有以下权利:一是检查和审核学生教育记录的权利;二是要求修改或删除认为不正确、有误导或者违反学生隐私权的信息;三是除非获得FERPA授权,学校发布个人身份信息需得到家长同意。法案授权学校等教育机构可以发布学生通讯类信息,学校在管理各类资助项目、开展学业测试和学术研究、学生转学或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等“合法教育目的”时,可以使用或共享学生信息。此法案存在的争议在于“合法教育目的”和“教育机构授权代表”的界定,以及对“非教育机构”的约束力上。

二是《儿童在线隐私权保护法》(COPPA)。该法案于1998年获得通过,2012年修改了部分规定,由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负责实施。法案规定,儿童主题商业网站经营者或有意向儿童收集个人数据的网站经营者不得以不公平或欺诈方式收集、使用及披露13岁以下儿童的个人网络数据;任何通过网络公告、笔友、电子邮件服务、留言版或讨论室等途径,收集13岁以下儿童个人数据,包括姓名、地址、电子邮箱地址、社会安全号码、电话等信息,必须征得家长同意,且家长有权审查、要求修改或删除儿童信息。2012年的修正案扩大了个人信息的范围,将通过移动通讯设备获得的地理位置信息、照片、视频、录音、个人永久性标识符等纳入受保护信息范畴。此法案存在的争议在于是否应该将受保护者年龄从13岁延长,以及是否将政府机构网站纳入约束范围等方面。

三是“学生数字隐私和家长权利法”(SDP-PRA)。该法案于2015年4月在众议员杰瑞德·波利斯(Jared S.Polis)和卢克·梅塞尔(Luke Messer)的努力下获得国会通过,由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负责落实。法案规定了K-12年级学生网站、在线学习、应用软件等标准,禁止利用学生数据从事广告或商业活动;除非特定情况下,禁止将学生数据向第三方共享;使用学生数据的第三方必须遵守严格的数据保护标准;任何在线服务公司在学校和家长要求下必须在45天内删除学生信息;除非学校或家长要求,在线服务公司必须在一年后清除相关信息。该法案主要以加州《学生在线个人信息保护法》(SOPIPA)为参照,相关的争议集中在此举是否会限制科技对教育行业的革新作用上。

除上述主要立法外,其他一些联邦法案也涉及学生数据隐私保护。《学生权益保护法》(PPRA)要求所有教育机构以及受联邦资助的各类项目,不得泄露学生和家长的政治派别或信念、学生或家庭成员的精神或心理问题等个人敏感信息。学生参加各类教育调查或评估活动时,必须获得家长授权。《儿童互联网保护法》(CIPA)要求学校采取措施屏蔽或过滤暴力、色情等内容,并对未成年人在地方教育系统网站上的在线活动进行监督,保护儿童在校内上网时不受网络有害内容影响。由于FERPA和PPRA法案颁布在计算机大规模运用之前,COPPA和CIPA颁布在大数据技术兴起之前,联邦政府近年来及时修正FERPA等法案,并在大数据浪潮兴起时颁布SDPPRA法案,以此强化对学生隐私的法律保护。

(二)州层面学生数据隐私保护立法

数据隐私保护近年来受到了各州的高度重视。据统计,2014年,全美36个州通过了110项与学生数据隐私相关的政策,21个州通过了24项学生数据隐私立法。2015年,46个州立法通过了182项与学生数据隐私相关的政策,15个州通过了28项学生数据隐私立法。截至2015年8月,有25个州通过了类似加州《学生在线个人信息保护法》(SOPIPA)的立法,1/3的州立法要求对在线服务提供商增加限制性条款。[12]目前美国各州有关数据隐私保护的政策和立法中,2/3的立法是在2014年以后出台的,说明数据隐私保护确已成为当前全美各州的关注议题。“常青藤教育集团”(Evergreen Education Group)在预测在线学习的发展前景时,就将各州的数据隐私保护政策列为最大的影响因素。

由于联邦法律适用于全美,各州的数据隐私保护立法及相关政策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数据受保护范围的界定,以及保障学生和家长隐私权利的具体措施方面。如密苏里州议会《学术学生数据保护法案》(HCS HB 1873)规定州教育机构在报告教育进展时,只能使用聚类性整体分析数据。弗吉尼亚州议会2350号法案(House Bill 2350)要求州制定数据安全计划,并指派一名首席数据安全官员协助地方学区开发和使用数据。科罗拉多州1294法案(Colorado HB 1294)明确规定了教育数据允许使用的范围,并要求教育数据提供方在数据使用过程中保护学生隐私。加州2014年通过《学生在线个人信息保护法》(SOPIPA),将学生在社交媒体、互联网站点、在线服务、移动软件上生成的内容也列为数据隐私,要求在线服务运营商删除未成年人发布在网页上的信息。这项被称为“橡皮擦法律”(Eraser Law)的立法受到了佛罗里达、佐治亚等州的借鉴。[13]

(三)行业协会数据隐私保护自律性政策

行业协会及运营商也积极出台隐私保护自律性政策。2014年10月,作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软件和数字化内容开发行业协会,美国软件和信息业协会(SIIA)联合“未来隐私论坛”发布了《学生隐私倡议书》(Student Privacy Pledge),要求协会会员签名同意“不出售学生信息,或者用于广告目的使用信息。学生信息只能在授权的教育目的内使用”。倡议书要求会员“对数据保留实行严格的限制,对收集信息范围及使用做出说明,支持家长审查、纠正不正确学生信息”。截至2015年11月,包括微软公司等200家互联网企业,和Coursera等在线教育供应商在倡议书上签名。[14]与此同时,包括ed X、Coursera、培生集团下属的Lab Stats Online和Edu Trends公司也制定了本公司的学生数据隐私保护政策,规范在线教育活动中的相关行为。

三、美国学生数据隐私保护的治理体系

数据治理是指数据收集和处理相关的责任和程序系统,决定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方法,在什么时间由谁收集和处理相关数据信息。[15]美国各界从成立专门隐私保护机构到规范运作程序等方面,基本形成数据隐私保护的治理体系。

(一)美国学生数据隐私保护的组织架构

作为活跃在美国数据隐私保护领域的民间组织,“数据质量运动”(Data Quality Campaign)一直呼吁各级政府、学区、学校和运营商建立专门的数据隐私保护机构。尽管学校和运营商层面的进展相对落后,但是在联邦和州政府层面,美国已基本建立起数据隐私保护的组织架构。在联邦层面,教育部2011年任命凯瑟琳·斯蒂尔斯(Kathleen Styles)为首席隐私保护官(CPO),教育部下属的隐私保护技术中心(PTAC)致力于为各州和地方提供隐私保护工具、资源、咨询与技术支持,家庭隐私保护申诉办公室(FPCO)负责向家长、学生和学校提供隐私保护法律指导,并接受家长与学生的申诉。

在州和地方层面,俄亥俄州教育局任命了一名全职信息安全官员,成立了“隐私与安全办公室”(PSO),为俄亥俄州提供数据隐私保护方面的技术、政策与标准支持。华盛顿州成立了教育研究和数据中心(ERDC),负责学生数据收集与安全维护。缅因州成立了学生隐私保护联合司法常务委员会(JSCJ),保护社交媒体和云计算服务中的学生数据,并负责治理在线学习供应商的广告宣传。印第安纳州成立了印第安纳知识网络(IINK),负责该州学生数据管理。据统计,美国目前已有48个州成立了州一级的数据管理和隐私保护机构。[12]

(二)美国学生数据隐私保护的技术保障

建设和维护好存储学生信息的数据库,并在数据管理诸环节引入安全保密措施,是数据隐私保护的技术基础。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组织专家开发了“全国教育数据模型”(NEDM),提供教育数据库建设与维护的技术方案,帮助州建立具有高度防侵入的数据库,从源头上遏制数据泄露危险。在具体的使用环节上,俄亥俄州建立了“州学生识别号码”(SSID)这一编码系统,该系统只有掌握极高保密度密码的人员才能使用。密苏里州的学生信息系统(MOSIS)实行分类保护,根据数据本身敏感程度实行差异化管理,对社会安全号等敏感信息实行单独编码。新罕布什尔州则为每个学生建立专属的身份验证码(UIC),验证码由电脑随机产生,且只供相关人员一次性使用。密西根州的教育数据系统则根据数据使用人员的岗位需要设置分层查询权限。这些技术措施对保护数据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美国学生数据隐私保护的实施规范

当前美国基本形成了数据隐私保护各环节的实施规范。一是学区与学校层面的数据隐私保护规范。联邦教育部多次面向学区和学校发布学生在线隐私保护指南,帮助识别在线服务运营商的市场化和广告策略,评估应用程序的安全控制水平,并对数据收集、使用、挖掘、共享、转移等细节问题提供实践范例。[17]二是家长与学生层面的数据隐私保护规范。如“未来隐私论坛”(FPF)出版的《家长保护学生数据隐私手册》,向家长阐明与学生数据隐私保护相关的法律条款,哪些机构在何种情况下才能使用学生数据,家长在保护数据隐私方面的权利,以及相应的法律申诉办法等。三是在线服务运营商层面的数据隐私保护规范。如美国软件和信息业协会(SIIA)发布的“学校服务供应商保护学生信息隐私和安全的实践案例”,就面向服务商解释教育的目的、透明度、学校授权、数据安全、数据泄露等事项。[18]这些指南规范了学生数据隐私保护的实施。

(四)美国学生数据隐私保护的问责机制

美国在数据隐私保护中强调不同主体的责任及问责办法。以路易斯安那州为例,该州2014年立法(R.S.17:3,914)规定,州和地方教育局应建立并维护好学生身份识别系统,制定学区和公立学校数据管理办法。对于学校和在线教育运营商,首先要保障学生及家长作为消费者的选择权,有权拒绝被收集相关数据,以及审查和删除信息的权利。同时,学校和运营商应履行告知义务,说明学生数据收集范围与用途。当家长提出审查、修改或删除不当信息要求时,必须在45天内给予答复。[19]如果家长或学生对学校或运营商的处理不满意,可以向州或教育部家庭隐私保护申诉办公室、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提出申诉。爱达荷州2014年立法(Senate Bill 1372)还规定,任何机构或个人造成数据泄露将会受到5万美元以内的罚款处罚。这种事后问责机制督促了各方切实履行责任。

(五)民间团体对数据隐私保护的外部支持

民间与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事务治理是现代治理理论的基本要义。在美国数据隐私保护体系中,民间团体发挥了多方面作用。一是推动数据隐私保护立法与政策完善。如“数据质量运动”(DQC)自2005年成立以来发布了系列数据隐私保护倡议,对推动修正FERPA等联邦法案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策划数据隐私保护活动。其中,美国软件和信息业协会(SIIA)同“未来隐私论坛”(FPF)等非政府组织一起,面向在线教育供应商开展“学生隐私训练营”活动;卓越教育联盟(AFEE)举办“全国数字化学习日”,帮助学校合法运用技术和数字化学习手段,这些活动都取得了积极成效。[20]三是开展数据隐私保护学术研究。福尔德姆大学法律和信息政策中心(CLIP)、哈佛大学贝克曼互联网与社会中心(BCIS)就在数据隐私保护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四、结语

美国:科技统计举足轻重 第9篇

多种途径获取科技统计数据

美国是典型的分散型统计体制,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统计机构,各种政府统计都是分散在联邦政府各个有关部门内进行的。美国科技统计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中的科学资源研究处(SRS)负责,其数据搜集网络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私人企业的R&D活动调查,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实施的技术创新调查,美国教育部统计中心提供的美国教育情况、大学研究与发展情况数据,国家科学基金会负责的政府部门科技活动统计。此外,还有其他少量有关数据由各州政府提供,有关专利、贸易等方面的资料则需通过有偿的渠道买入。这些数据最后由科学资源研究处统一汇编整理。

具体来说,目前美国的科技统计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科技投入指标,覆盖政府和企业,提供有关研究与发展支出、项目、人员的基本数据;二是科技产出、影响和过程指标,具体包括出版物及引用、专利、技术创新、技术贸易、公众对科技的态度及理解程度等方面的数据。以上两大类指标数据来自科技统计的不同部分,其数据采集方式也各有不同,具体包括以下数据采集方式:

从联邦政府各部门在工作时积累的数据中直接提取。最典型的是“移民科学家和工程师统计”,美国移民局在工作中会记录全部移民的个人资料,只要把其中有关部分抽取出来略加编辑就可以得到所需数据。

借助于其他联邦政府部门开展的统计调查活动取得自己所需的数据。如果调查对象不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管辖范围内,科学资源研究处可能无权直接进行调查,或者如果科学资源研究处需要的数据不多,就不值得开展独立的调查。在此情况下,有必要委托其他部门,在其调查统计中加入一些科学资源研究处需要的项目即可满足需求。典型的例子是“全国职业人员调查”,该调查是劳动部为了解全国职业状况而进行的,科学资源研究处通过部分出资即可从中取得有关“科学和工程”职业的数据;又如“高中后教育普查”数据,就是通过将其纳入到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普查工作中获得的。

与其他联邦部门进行联合调查。这种情况下,双方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调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然后满足各自的数据需求。如“产业界研究与开发活动调查”是人口普查局和科学资源研究处订立“部门间协议”进行的联合调查。

以合同方式,委托一些研究机构或私营调查公司进行调查。这类调查所占比重最大,每一笔合同都要经过公开招标和同行评议,但中标单位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集中。对委托调查,科学资源研究处一般要自己做抽样核查,以核实承担单位完成的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以科学资源研究处的人员力量为主进行的调查。此类调查非常少,近年来只有“联邦政府资助的大学、学院和非营利研究所调查”,但一些数据处理工作仍是委托一些民营调查机构完成的。

美国科研实力国际地位如何

要了解美国科技的总体状况,可查《美国统计年鉴》的section16:science and technology部分,共有25张表格,包括R&D经费投入、科技人力资源情况、航空航天科技活动等指标数据。但是年鉴数据只是给出了美国科技状况的一个宏观概览,如果需要追踪更加细化的指标和数据,就要利用《科学与工程指标》(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与统计年鉴不同,该出版物的内容主要是以报告形式呈现的,是在对所搜集数据做一定处理分析之后得到的结果。

《科学与工程指标》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编辑,自1973年起每两年出版一次,内容包括科学与工程的数据指标及相关报告,还有科技政策专项分析,是反映美国科技发展状况最详细的报告,而且其中还提供了很多历史纵向比较数据,便于读者了解美国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趋势。目前它的用户覆盖非常广泛,包括政府、企业、大专院校、非营利组织、专业团体等。

笔者以《科学与工程指标2010》中“综述”一章作为切入点,引用部分数据和图表介绍美国和其他国家科技发展的情况。在“综述”一章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侧重以国际对比的方式表现美国在全球科技和研发领域的水平和地位高低,这种对比主要体现在研发支出、研发支出占本国GDP的比重、研发产出(期刊论文和专利)等几个方面。

美国一直是、当前仍然是R&D研发支出的头号大国。2007年美国研发支出达到3690亿美元。欧盟保持与美国大体同等的态势,R&D支出为2630亿美元,但亚洲主要国家研发支出的上升势头也不容小觑,2007年达到3380亿美元,已经超过欧盟,与美国的差距也正在迅速缩小(见图1)。2007年,全世界研发支出最大的五个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中国、德国和法国。

日本、韩国研发费用占GDP百分比均超美国。图2提供了“研发费用占GDP百分比”这一指标的国际比较结果。可以看到,美国并不是水平最高的国家,日本、韩国在这一指标上的水平均在美国之上。动态看,1996年~2007年间,美国和欧盟在这一指标上表现得比较稳定,而在许多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此指标则一直处于上升通道,尤其是韩国和中国,在迅猛的经济增长支持下,其提高幅度十分显著。到2007年,日本的研发费用占GDP百分比已达到3.4%,韩国更是达到了3.5%(见图2)。

论文产量美国相对优势有所下降。图3显示,欧盟和美国的学者贡献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科研论文,其中欧盟更在美国之上。但从动态来看,在亚洲科技产出大幅上升的背景下,欧盟和美国的相对优势有所下降,所占比例已从1995年的69%下降到了2008年的59%,下降的这10个百分点主要转移到了亚洲:过去的十几年间,亚洲在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中所占的份额由14%上升到了23%。进一步看,亚洲占比上升的主要动力是中国,中国的科技论文以年均14%的速度增加,从1988年到2008年,科技论文总数从占世界的1%上升到8%左右,而到2007年,中国的科技论文总数已经超过了日本(见图3)。

浅析美国宪法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第10篇

关键词:美国宪法,权力分立与制衡,人身权利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 其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众多领域的庞大影响力是其他国家无法匹敌的。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它同时也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宪政立宪共和国, 拥有着世界上最早并仍在运作的成文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因此, 有一个问题就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美国如今高度发达的经济是否受益于美国的宪法体制?换言之, 美国宪法所确定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究竟如何造就了美国经济的神话。

一、美国宪法的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权力的制约是任何一个权力主体均拥有抵制其他权力主体侵犯的法定手段和个人主动性。权力的平衡是任何一种权力均不成为至上的权力, 不同的权力之间保持分立和制约的状态。权力平衡是权力分立和制约的目的。权力平衡的目的则是为了维护民主, 避免专制。美国宪法所确立的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是颇具特色的。美国宪法规定联邦、州是最重要的两个权力主体, 其中又着重规定了行使联邦权力的三个主体———国会、总统、最高法院。联邦国会行使立法权, 总统行使行政权, 最高法院行使司法权。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之间在历史上也曾发生过激烈冲突, 但三者始终保持完好, 权力分立、制约的格局维持不变。

正是美国宪法所确立的这种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才使美国各个权力机关不敢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利, 只能各司其职。在这样一种高效运行的模式之下, 经济的大发展成为必然。美国经济体制是纯正的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需要的制度环境和政治氛围是自由平等。而美国宪法所确定的国会、总统、最高法院的权力分立与制衡便创造了自由和平等的氛围, 没有任何人是可以独裁的, 没有任何机构是享有绝对权力的。政府的腐败虽不能完全杜绝却已被降至最低的限度。政府本质也是一个利益集团, 当它的权力不能肆无忌惮的滥用时, 社会各个利益阶层的利益便能够通过成熟完事的机制表现出来并得到维护, 经济便会得以发展。

二、美国宪法较高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美国宪法的稳定性为学界所公认。这一稳定性特征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宪法文本的独特品质和联邦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美国宪法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宪法, 自1787年沿用至今。二百多年来, 美国宪法只增加了27条修正案, 作了27次修改和补充。更重要的是, 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价值观在二百多年来始终没有改变, 而是反复得到重申或强调。美国宪法较高的稳定性是建立在较高的灵活性的基础之上的。美国宪法历经二百多年, 虽然变化较小, 却可以适应二百年来美国的沧桑巨变。其秘诀在于美国宪法规范的内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价值观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发展。

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美国宪法是美国的根本大法, 被称为美国人民的“准圣经”, 它的稳定直接导致了美国各项制度和法律环境的高度稳定, 便强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美国宪法注重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美国宪法比较重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 如对公民人身权利规定得比较全面详细, 对逮捕、拘禁、拘留、搜查等措施规定了具体而严格的条件, 并特别要求说明采取这些措施的理由;对公民人身权利的限制或剥夺必须遵循正当法律程序。毋庸置疑, 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在保护公民人身权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众所周知,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 有着无穷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 能否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的发展程度。试想, 人身权利受到充分保障的公民和人身权利没有受到充分保障的公民相比, 当然是前者的工作热情更高, 创造力更强。这里涉及到社会学和伦理学中的一些类似研究。美国宪法将人权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当人的基本需求得以充分满足后, 人们便会向更好的生活层次进行发展和努力。美国宪法注重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其实间接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美国宪法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美国宪法所强调的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已经在很多国家的立法实践中得以实现, 并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机制。我国在立法之初注重结合中国的国情, 制定了有中国特色的宪法和法律体系。但其完善程度毕竟不如发展了几百年的美国宪法和它所确立的一系列机制。美国宪法认为没有稳定性, 宪法的威力不强大;没有灵活性, 宪法及最高法院的生命就会终结。我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同样应该非常注重稳定性和灵活性。美国宪法是“他山之石”, 对解决我国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总的来说, 美国宪法对公民人身权利的规定比较全面, 也比较详细。其中, 尤为重视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权利, 如禁止对被告实施酷刑和不人道的待遇, 禁止强迫自证其罪, 被告有获得公正、公开、及时 (迅速) 审判的权利等等。例如, 对逮捕、拘禁 (监禁) 、拘留、搜查等措施规定了具体而严格的条件, 并特别要求说明采取这些措施的理由, 这一点对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永生.刑事诉讼的宪政基础[M].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 2004年6月:133[1]陈永生.刑事诉讼的宪政基础[M].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 2004年6月:133

上一篇:金融学毕业选题下一篇:交流变频传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