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2024-09-19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精选12篇)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第1篇

1 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医院制度的核心,健全和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的监管,有利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的落实。

1.1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组成和主要内容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是在政府主导下,由董事会、监事会、院长3部分组成,其核心内容是明确医院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的分配与制衡。根据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政府是公立医院的出资者,拥有医院的所有权;董事会是医院的权力机关,代表政府行使出资者的权力,并向政府负责;院长是经营者、执行者,医院法人代表,享有充分的经营管理自主权;监事会对医院的经营方向、院长的权力行使以及医院国有资产实施监督,从而在法人治理结构的组织框架下,形成了权责明晰、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

1.2 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公立医院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辖的一个医疗机构,向医疗服务经营实体转变,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被确立,院长为法人代表。院长根据董事会授权自主经营管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独立法人地位不落实,给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1.3 东阳市人民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实践

东阳市人民医院是三级乙等非营利性公立医院,1993年建立了由董事会—监事会—院长三部分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院拥有独立法人地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1.3.1 治理结构的权责分配、人员构成和人选的产生。

董事会为医院权力机构,把握医院发展方向,确定医院发展战略、规划、行使重大决策,决定院长人选(报市委、市政府批)、评价考核院长工作绩效、确定院长激励方案、监督检查医院财务活动。

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院长权力行使的监督,检查医院财务运行和管理、行风建设,听取病人代表意见并反馈。

以院长为首的行政管理班子根据董事会的授权,负责制定医院的组织架构以及人事、分配和经营管理制度,执行董事会决策,组织实施医院发展规划和计划。

董事会设董事长、常务副董事长各1人,董事5~7人,首届董事会人选由市委、市政府、赠资方协商确定,以后各届人选由上一届董事会提名推荐,经市委组织部门考察确认,由市政府公布。监事会设监事长1人,监事2名,人选由市政府和董事会协商确定,市政府公布。设院长1名、副院长3~4名,分别由董事长和院长提名,董事会审议通过,报市委、市政府批准,由董事会聘任。以上人员每届任期4年。

1.3.2 推行院长聘任制,革除院长任命制的弊端。

东阳市人民医院在法人治理结构的组织框架下,由董事会推选和聘任院长,改变了长期以来由上级组织部门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任命院长的做法。由于董事会将承担医院社会责任和实现医院发展目标的能力以及思想品质、职业素养等作为院长任用的主要标准,保证优秀的管理人才进入院长的岗位。董事会同时又对院长的权力安排、绩效评价和激励措施等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定,这又进一步强化了院长为承担医院的社会责任和实行医院运行目标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了院长经营管理好医院的积极性。实践表明,实行院长聘任制革除了院长任命制的院长任期目标不明确、权力责任不对等、绩效评价不落实、经营管理以长官意志为转移等诸多弊端,促进了医院的发展。

1.3.3 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激励院长创业创新激情。

董事会给院长授权让其享有充分经营自主权的同时,建立健全了绩效评价机制,加强了对院长履职的绩效考核和评价。考核评价主要围绕医院公益性和社会效益设立相应的量化指标,如医院运行指标、平均费用控制指标、医疗服务质量指标、病人满意度指标等,考核评价的结果与院长一班人获得的薪酬挂钩。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激发了院长创业创新的激情,近几年院长相继提出了“为民办院”、“低成本、广服务”等符合社会要求的办院理念和经营思路,对内部分配、人事聘用、岗位目标考核、医疗服务流程、医疗成本控制等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开展了医院文化建设,优质服务体系建设,医疗核心制度建设等,为提升医院的软实力作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医院的运行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2003年至2007年间,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和国有资产三项指标均翻了一番,而门诊费用、住院费用和药品费都得到了有效控制,运行成本明显下降,医院运行处于高效低耗的良好状态。

2 构建高效内部运行机制,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公立医院改革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既要推进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又要有机制的创新,构建规范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有了现代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2.1 构建规范高效运行机制的五项重点

构建公立医院规范高效运行机制重点是要突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建立基层科室规范的组织架构,合理科学地定编定岗;二是建立质量标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三是改进工作流程,构建优质服务体系;四是推行成本核算,建立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经济运行体系;五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及基于绩效评价的内部分配制度。医院应根据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结合本院的实际,对上述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指标和实施办法。

2.2 院长在构建规范高效运行机制中的权力

按照法人治理的权责安排,院长是医院决策的执行者和医院的经营者。毫无疑问,院长是构建规范高效运行机制的第一责任人。为保证运行机制的推行和落实,院长应该拥有用人权以及在规定权限内的干部聘任权;要有推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权和职工内部分配的自主权。

注:1、2007年肿瘤专科医院开业,肿瘤出院人次增加,对住院均次费的提高有影响。2、2007年我国CPI相对于2003年增长率为13.2%。

至于《征求意见稿》中的“严格工资总额管理”是对可供医院分配的资金总数实行严格管理。我们认为,总额的确定方式必须是动态的、有考量依据的,应当根据整个医院的综合绩效上下浮动,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否则就会回复到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计划经济下的“懒汉经济”。

2.3 东阳市人民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的构建实践

2.3.1 建立基层科室架构。

构建组织架构是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也是设定工作岗位和编制的前提。医院把病区临床医生、护士进行分组管理,一个40张床位的临床科室一般分为两个诊疗组、两个护理组,每个诊疗组设诊疗组长、副组长和一般医生各1名,由科主任领导,所以每个病区(科)有医生6-7人。护士分组及岗位设置相似,人员在11人左右。制定各岗位工作职责。全院岗位数根据医院事业发展情况增减。

2.3.2 建立以医疗增加值为核心的经济评价体系。

东阳市人民医院建立了以医疗增加值为核心的运行评价体系,并设置了评价指标,效果很好。

医疗增加值(MVA,Medicare Value Added)指医院业务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剩余部分,相当于企业的边际利润。MVA=修购基金提取数+福利基金提取数+人员工资和社保费用+家庭和个人补贴+收支节余。医疗增加值百分比(指医院一定时间内的MVA占同时期业务收入的百分数)反映医院业务收入的含金量。

具体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医疗增加值,医疗增加值百分比,药品占比,成本率,门诊均次费用,出院病人平均费用,门诊均次药品费用,每床日药品费用。前四项为内部经营指标,反映医院运行状况,后四项指标属社会公益指标,反映医院对公平就医的贡献度。

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能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和效益,提升医院发展能力,又能防范公立医院公益性缺失的倾向,增强医院对解决“看病贵”难题的社会责任。

2.3.3 建立与绩效考核挂钩的经济分配制度。

2003年,医院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建立了内部结构工资制,全员工资总额由董事会确定,职工薪酬依照考核结果动态确定。结构工资由岗位工资、工龄工资和效益工资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为固定工资,约占工资总额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按职称、岗位、工作年限确定。效益工资按绩效考核结果计算。全院按护士、临床医生、医技、总务后勤和行政等五个不同系列岗位实行差别制,系列不同系数不同;科内岗位不同,岗位系数不同。在分配方案总体设计中,遵循“三挂钩”原则,即工资总额和医院的经营绩效挂钩,院科一次分配和科室工作量及成本控制挂钩,科内二次分配和岗位绩效挂钩。“三挂钩”原则将职工薪酬和科室绩效、医院绩效紧密捆绑起来,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强化了员工的全局观念。

2.3.4 效果。

从2003年到2007年,东阳市人民医院运行效率和社会效益指标发生巨大变化。见表1。

3 设置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确保医院和社会共赢

3.1 当前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医疗劳务价格严重背离医疗服务成本和医疗劳务价值,如三级医院的一个普通门诊,挂号费加上诊疗费只有3元。二是现行的项目收费制难以控制医疗总费用,因为目前的项目收费只控制单项物价,不制约项目总量,多用药、多用卫生材料在物价管理上并不违法。在医院实际运行中,因医疗劳务收费有刚性标准,受到物价部门的严格控制,收费项目也不能随意增加,否则便是违反物价政策,而药品和卫生材料只要单价没有超出标准,即使随意增加数量也是合法的,这就给生产和经营企业推动药品和卫生材料使用提供了便利。

3.2 现行医疗物价制度带来的影响

一是造成医疗总费用的不断上升,成为“看病贵”的原因之一;二是造成社会对医院补偿的低效率。尽管医疗费用总量很大,每年增幅不低,但几乎所有公立医院的财务运行状态却普遍不佳,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医院的业务收入中,药品和卫材收入占比过高,平均在50%以上,医疗劳务收入占比过低,一般只有25%左右。而按照医疗增加值分析法,医疗劳务费用给医院的补贴是100%的,而药品加成仅有15%,卫材更低,只有5%。

3.3 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应具备三个要素

一是保证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的资源,能通过收费得到合理补偿。二是社会(病人)接受医疗服务,向医院所支付的费用,应该高于医疗服务的成本,使医院经营略有结余,保持适度发展能力。三是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具有规范和引导医院行为的作用,保证医院行为与公立医院的社会总目标一致。如政府能将医疗劳务收费的标准提高到接近社会平均成本水平,引导公立医院承担起合理用药、合理使用卫生材料,以及控制医疗总费用的责任,就能实现少化钱看好病的目标,达到医院、社会共赢。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算法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医院减少10元钱的药品用量,医疗劳务收费标准提高3元,病人同样看好了病,社会则可以节省7元,而医院又可以增加1.5元的补偿。这就是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带来的双赢结果。

4 结语

4.1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政府和公立医院应当承担各自的责任。

政府要为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以及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供政策支持,对医院的公益性实施有效监管。公立医院围绕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在推进和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中,为社会提供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产品,承担起让群众“少花钱,看好病”的社会责任。

4.2 要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关键要从下列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政府要从卫生改革的大局出发,摒弃狭隘的权力观,真正做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让公立医院拥有真正的自主权,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二是建立科学的成本测算体系,为设定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提供依据,建立合法的收费补偿机制。第三,普及现代医院制度,培养职业医院管理者队伍,将公立医院的经营者逐步从技术专家型向管理专家型转变。第四,鼓励发展医院管理中介咨询机构,为公立医院提供现代医院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摘要:根据医改确立的公立医院改革目标,结合东阳市人民医院的改革实践,认为用较少的资源生产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医疗服务产品,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是公立医院肩负的社会责任,并提出推进和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关键在于构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设置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为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步伐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医务人员受鼓舞、人民群众得实惠”为检验标准,坚持发展、改革、管理相结合,坚持中西医并重,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满足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目标任务

以破除“以药补医”格局为突破口,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三、组织机构

为落实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工作任务,经院务会研究,成立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自治区卫生厅,市、县卫生局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和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时查找分析公立医院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并切实稳妥的组织实施。

2、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永宁县人民医院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和安排,起草具体实施方案,督促检查工作进展情况,统计各种报表,整理归档资料,并负责协调办理日常工作。

四、主要任务及具体分工

1、促进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加强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医疗技术协作关系,在所有临床、医技科室长期聘请专家教授10名每周一次来院讲课、会诊、指导手术;年内开展10—15项新技术、新项目。使广大群众不出县就能得到区内最好名医、专家的服务,有效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

责任领导:刘青华 责 任 人:谢炜

责任部门:医务科、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6月

2、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提高医院专科竞争能力,加强医学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充分发挥医学重点专科在重大疾病、疑难疾病防治的中流砥柱作用。打造两个市级重点专科:放射科和骨科,骨科已被银川市评为市级重点专科;六个县级重点专科:普外科、心内科、呼吸内科、检验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对重点专科进行人才、设备及管理的扶持;加强新生儿科、中医科、口腔科、五官科、皮肤科等专科建设。医院将不断引进人才和更新设备,激励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申报更多的市级和县级重点专科,提高知名度,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责任领导:杨新斌 责 任 人:谢炜 责任部门:医务科、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8月

3、加大人才培养及引进力度。依托与宁夏医科大总医院技术协作关系,制定拔尖人才培养方案,在院内10个临床及医技科室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培养相应学科带头人,通过以科室为单位有针对性的查房、讲课、提问、学术研讨等方法提升科室技术水平,从而有效带动全院技术水平;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与所有临聘人员签定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金;加强对临聘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实行竞聘上岗,定期考核;年内选送区内外上级医院进修人员16人,参加区内、外短期培训班260人次,院内举办培训班24次,平均每月两次。

责任领导:刘青华

责 任 人:谢炜、吴学英、王建平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

4、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率先在全区县级医院实施信息化建设,加快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中His系统、pack系统、lis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互联互通、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和远程教育,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责任领导:杨新斌

责 任 人:乔菊红、姬超

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5月

5、深入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进一步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按照量化考核、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向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倾斜,向重点岗位和高风险岗位倾斜。重点把医护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如床位使用率、门诊人次),费用控制指标(如平均住院日),合理用药指标(如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患者满意度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适当拉开分配档次,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责任领导:保金林

责 任 人:张彦杰、纳佃永、保金林、杜双、刘青华、杨新斌、吴学英、王建平

责任部门:院务会 完成时限:2013年4月

6、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分类管理和建立新的用人聘用机制,积极争取编制数,申请人事部门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对于临聘人员经医院组织考试、面试,院务会集体研究,择优聘用,实行合同制管理,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

责任领导:张彦杰

责 任 人:纳佃永、保金林、杜双、刘青华、杨新斌、吴学英、王建平

责任部门:院务会 完成时限:2013年9月

7、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指导意见》(宁政办发[2011]166号)文件精神。将药占比、床位使用率、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指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中,加大奖罚力度,逐步实现“六升六降一规范”。实施“五挂钩”,将控费指标与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与医务人员职称晋升挂钩、与科主任、护士长、负责人任用挂钩、与各科室及医务人员评先选优挂钩、与医师处方权挂钩。

责任领导:杨新斌

责 任 人:马吉茹、王忠、姚枫

责任部门:医务科、药剂科、信息科、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4月

8、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继续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工作协调会、专题研究会,不断总结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的经验和不足,完善临床路径工作流程、表单;按各级卫生部门的安排,今年推行5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进行“流程优化和再造”,使流程更趋合理有效,从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合理的价格、最低的成本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责任领导:刘青华

责 任 人:乔菊红、马吉茹

责任部门:医务科、质控办、信息科、各临床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6月

9、规范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组织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完善《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处方评价和处罚标准》,加强抗菌药物分级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安全使用,加大监督考核力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费用。

责任领导:刘青华

责 任 人:王忠、侯月琴

责任部门:医务科、药剂科、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4月

10、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使我院优质护理示范病区达到60%以上,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建立患者和社会参与的评价机制,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责任领导:杜双 责 任 人: 吴学英 责任部门:护理部 完成时限:2013年4月

11、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切实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梳理和排查临床科室、辅助科室、实验室和后勤保安等部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查找医疗质量管理漏洞、薄弱环节,确保医疗安全。

责任领导:刘青华

责 任 人:谢炜、吴学英、马吉茹、侯月琴 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院感科 完成时限:2013年6月

12、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进一步推行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对无主病人、五保户、贫困户,重度残疾病人落实医疗救助,解决低收入人群医疗费用,推广医保 “一卡通”,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及时结算。

责任领导:杜双

责 任 人: 王梅、陈丽、张丽琴 责任部门:医务科、财务科、医保科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

13、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对急救医疗设备投入,开展院前急救演练,主要是现场的处置能力,强化院内抢救危重患者的能力和应急急救能力,特别是突发事件的反应和处置能力。

责任领导:刘青华

责 任 人:谢炜、吴学英 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 完成时限:2013年6月

14、争取国家人才免费培训项目,对医护人员进行轮训。从今年开始,要逐步争取国家及区级人才免费培训项目,对专业技术人员逐年进行轮训。

责任领导:张彦杰

责 任 人:刘青华、谢炜、吴学英 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

15、强化对口支援。强化对望洪镇卫生院、李俊镇卫生院、玉泉营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工作。根据受援医院的实际和当地群众的需求,帮助受援卫生院开展特色技术服务,培养一批骨干和科室带头人;免费接收受援卫生院医务人员的进修学习和实践技能操作的观摩;定期到受援医院开展临床教学和技术培训,通过组织查房、手术示教、新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等各种临床带教形式开展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对支援卫生院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议,提高卫生院规范化管理水平。

责任领导:杜双

责 任 人:谢炜、乔菊红 责任部门:医务科、健教科 完成时限:2013年4月

16、全面落实双向转诊。为达到医疗卫生机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工作目标,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相互协作关系,明确职责和权利。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书,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选择性地落实双向转诊。

责任领导:杜双

责 任 人:谢炜、王梅

责任部门:医务科、医保科、临床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4月

17、先住院、后付费试点。为探索医疗服务收费管理与结算管理新模式,推行“先住院、后付费”的服务模式,改革住院押金预付方式,在部分科室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实行住院“零押金”试点,先住院诊疗,出院时结算并缴纳个人负担的住院费用,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责任领导:杜双

责 任 人:谢炜、李永峰

责任部门:医务科、财务科、相关临床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3月

18、全面实施“六免一救助”惠民政策。为了解决孕产妇住院分娩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控制剖宫产,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按照卫生厅(局)的安排,医院全面落实 “六免一救助”政策,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将住院分娩标准、保健项目和新生儿疾病、乳腺、宫颈病变筛查等内容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责任领导:杨新斌

责 任 人:谢炜、王梅、季桂梅 责任部门:医务科、医保办、妇产科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

19、加强成本核算控制,减少医疗成本。推行医院成本核算,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实行财务公开,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严格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等法规,加强医院财务监管,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落实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

责任领导:保金林 责 任 人: 李永峰

责任部门:财务科及相关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5月

20、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引进医疗设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项目资金,扩建医院;争取自治区发改委、卫生厅支持,完善急诊、检验等科室医疗设备;建立新生儿病房,加强中医科建设;合理规划病区,使各病区更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争取项目资金,采购数字胃肠机、床旁x-光机、c-型臂、麻醉机、呼吸机、肠镜、眼压测定仪等设备。

责任领导:张彦杰

责 任 人:保金林、刘青华、许炜 责任部门:基建办、器械科、财务科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

21、落实便民举措。积极推行门诊挂号、收费一站式服务,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优抚对象、低保等住院报销一站式服务;履行导医服务、叫号分诊、预检分诊、健康宣教、免费提供担架、轮椅、报刊、开水等惠民举措,优化流程,缩短设备检查预约、报告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对门诊病人提出的建议,积极采纳,反映的意见积极协调处理。

责任领导:杨新斌

责 任 人:吴学英、蒋红霞

责任部门:护理部、门诊部、导医服务台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

22、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继续深入开展文化进科室、进班组活动,各科室要积极配合,共同完成以科室特色为主线的科室文化建设,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责任领导:纳佃永 责 任 人:马娟

责任部门:办公室、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6月

23、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是一项硬任务,医院及时召开动员会,全体职工要树立起人人参与、人人创建的理念,充分发挥每位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明确创建重点,分解任务,落实举措,各部门、各科室及全体职工要共同努力,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敢抓敢管,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确保实现创建目标。

责任领导:张彦杰

责 任 人:张彦杰、纳佃永、保金林、杜双、刘青华、杨新斌、吴学英、王建平、马娟 责任部门:院务会及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10月

24、强化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将医院卫生保洁、安全保卫、餐饮服务、物业管理等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运作,对用工、物耗进行仔细测算,制定质量标准,提出保障要求,公开发包给有资质和实力的企业和个人,签订承包合同,有效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后勤管理效能。

责任领导:保金林

责 任 人:马红才、王建平责任部门:保卫科、总务科 完成时限:2013年3月

25、加强行风及医德医风建设。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教育,紧紧结合“三好一满意”和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践行《医德规范》和《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开展优质服务竞赛等系列活动,坚持廉洁行医,严厉打击医药购销商业贿赂行为,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责任意识。

责任领导:纳佃永 责 任 人:马娟

责任部门:办公室、各科室 完成时限:2013年12月

五、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医改工作,成立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责任制和问责制,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做好医改项目的细化分解和责任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和目标,确保各项责任目标落到实处。

2、广泛宣传,加强舆论引导。各科室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医务人员的宣传动员,使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投身到公立医院改革的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舆论引导,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矛盾,为公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第3篇

转变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一是实行科学决策与民主管理。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为医院实施科学决策奠定了组织基础,提供了制度保证。对于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和重要干部任免等事项,须经医院领导班子(包括党委会、董事会等)反复讨论,集体作出决定,并按规定程序报批、执行,以减少盲目决策造成失误,给医院带来重大损失。二是实施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要拓展公开渠道,把握公开时机,健全公开机制,充分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发挥职代会作用,不断扩大职工参与医院管理的途径。三是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根据医院不同发展阶段对人力配备的要求科学合理核实人员编制,实行编制总量管理,并逐步过度到自主制定人员编制规划和用人计划,经报批后执行。实行聘用制,以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取消行政级别;实行工资总额制,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50%~60%为薪酬总额,40%~50%为发展资金,防止吃光分净;实行法定代表人年薪制,其年薪总额为本院职工平均薪酬的3~5倍,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为法定代表人的60%~80%;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一岗一薪,岗变薪变。建立临床医技门诊职能部门和其他类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把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及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四是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杜绝医院部门和科室设立财外账和“小金库”,实施年度预算管理,预算的编制和科学建立要反复探讨,增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成本管理,进一步研究成本核算方法,健全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加强公立医院管理。加强医院管理重点是把医疗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去抓,努力构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就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强化制度建设和规范化操作,规范临床用药,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完善临床路径,规范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对适宜疾病推行日间手术模式,强化手术分级管理与审核制度的落实,加强急危重症的绿色通道建设,建立由有关社会人参与的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要改善医院服务,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实施一站式投诉或首问负责制,及时有效地处理患者投诉和医疗纠纷。加强医院管理还要分步骤推行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行HIS、PACS、USIS、PIS、CMS、PEIS等系统在管理、电子病历、医学影像、超声、病理成本核算和体检中的应用,使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近几年,一些公立医院在显著提高医疗工作量的同时,加强了内涵建设。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全省率先建立并实行了医患沟通制度,推行了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分布,突出优势,协调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攻关,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包括对青年医生“三基三严”的培训,推行并完善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度,结合医院实际,优化病人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如开设双休日门诊,解决病人节假日看病难问题,实行一站式服务和一医一患一诊室,切实方便病人和保护病人的隐私,尽可能做到让病人安全、便捷、舒适;建立科室综合目标责任制,强化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执行力;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等。这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医院良性发展。

公立医院要更加注重公益性建设和社会效益。公立医院改革一条重要原则是“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应始终把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放在首位,认真完成卫生下乡支农、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组织救灾医疗队等政府指令性任务,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社会公益性活动,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害事故紧急救治任务,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科普宣传,普及防病知识,不断提高公民健康意识。公立医院还要在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上多作出贡献,尤其是在治疗危重病方面发挥优势,利用强大的技术实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医疗技术人才,带头开展技术攻关,解决疑难杂症,为医疗机构管理积累经验,在发挥人道主义救助方面作出表率。实践表明,公立医院履行好上述社会责任和义务,政府和群众就会给出满意的评价,从而促进医院科学发展。

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考 第4篇

1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促进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

放松管制、鼓励民营医院和其他各种形态的医疗机构的发展,正是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必由之路。2010年2月11日出台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引导、鼓励和支持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为了营造一个利于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应该着眼于以下几点。

1.1 首先,在思想上不应该把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与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对立起来

根据顾昕的研究,只要存在把医疗服务人员的收入与医疗服务数量联系起来的激励机制,无论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会千方百计的诱导需求;如果激励机制设计合理,那么民营医院也会承担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益[2]。长期以来公立医院垄断医疗服务市场的格局挤压了民营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导致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迅速下降;相关部门囿于意识形态的束缚对民营医院实施的不正当的管制,才是导致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不足的原因之一。其实,政府只要能够通过设计一种有效方式向民间部门购买公共服务,那么民间部门不管是营利性的还是非营利性的都会承担社会责任;萨拉蒙通过研究发现,“美国联邦政府的责任范围在明显增加,但是从预算和就业来看,联邦政府的相对规模却看似矛盾的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3],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出现即政府仅仅作为资金提供者和监管者而存在,具体的服务提供和生产则求助于第三方机构,因此公共服务的民间提供或生产的例子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比比皆是。

1.2 其次,民营医院必须达到关键性的数量才能结束公立医院的垄断格局和公立医院支配患者的局面,所以要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准入限制,而且准入管制应该透明化

弗里德曼认为,基于邻近影响、家长主义和对无知消费者的保护原则而实施的医疗服务准入限制,既限制了医疗服务的数量又降低了医疗服务的质量[4]。我国目前对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审批很严格而且缺乏透明性和可预测性,为了维护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而对符合行医资格且资质良好的人百般阻挠,对富有声名的海外医院的进入申请则严厉排斥。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缺乏一个健全的看门人制度,初级医疗服务与二级医疗服务缺乏制度化的分工,导致普通病人向医院寻求初级医疗服务。西方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健全的看门人制度,全科医生作为自雇人士采取市场化运作;只有经过他们的初诊和推荐,病人才能转诊到二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即医院。在我国,作为看门人的私人诊所发展很不规范,而且发展受到很大约束。特别是在我国农村,乡医资质得不到社会认可,多年以来社会上对乡医的认识是“学历低、技术落后、知识老化、医疗事故频繁”等等贬损之词;乡医没有收入保证,而且承担了高责任风险。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特别是乡医的发展,这对于增强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性,打破公立医院垄断都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最后,在具体的政策方面为民营医院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相当一部分民营医院不能成为医保定点,所有的营利性医院都不能成为医保定点,而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民营医院都被化为营利性医院,本文建议将所有民营医疗机构都纳入医保定点,同时放松对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方面的限制,让民营医院真正能与公立医院公平竞争;政府应该允许民营医疗机构通过争取服务合同向公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甚至公共卫生服务;政府应该对待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一视同仁,而且服务合同的竞争应该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之上。基础设施由民间私营者筹资、建造、所有、经营一段时期后再移交给政府,这种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它可以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建成一些急需的基础设施,而且也为民间经营者提供了投资机会,很多国家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例如泰晤士水务公司和巴西电信[5]。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积极吸引民间机构投资公共基础建设项目,由私立机构投资建造公立医院,医院建筑物产权在一定期限内归私人投资方所有。在这个期限内医院每年向投资方支付一定的费用,直至期限满后建筑物产权归属医院”[6]。

2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的法人化改革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或地区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公立医院,而且所有的公立医院都存在效率低下和服务质量低劣的弊端,因此公立医院的改革就成为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心。全球性公立医院改革的一般路径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基于市场的新型监管机制。具体而言,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把公立医院的改革分为了三种模式:自主化、法人化和民营化。

2.1 自主化是这样一种模式,公立医院依然没有脱离政府部门,但是其日常事务的管理和控制权完全从政府部门转移到医院管理者手中

自主化模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绩效预算法即政府根据公立医院的绩效进行拨款;另一种是英国的内部市场改革模式,即把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与购买者分开,使提供者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赋予病人选择的权利,引入竞争机制。1989年中国医疗服务机构的改革才正式全面进入自主化时期,此时的公立医院尽管名义上和组织上依然是公立机构,但是其经营运作方式上已经完全变成了以服务换取收入(service-for-fee)的组织;政府的财政拨款每况愈下,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自市场化的经营,即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销售。

2.2 一般而言,民营化模式是指公立医院转变为民营实体,政府从法人治理结构中完全撤出,解除对医院的控制,从医院中完全撤资

当然这种观点属于狭义的民营化即彻底的私有化,尽管这种狭义私有化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但是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公立医院的私有化与政府为广大民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权益的宗旨背道而驰,故不具备政治上的可行性;广义的民营化应该是指任何民营部门成长的过程,撒瓦斯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类别:委托授权、政府淡出、政府撤资[7]。我们赞同罗马俱乐部在《私有化的局限》中的观点:谨防极端!我们所需要的是适度的平衡,在自由与秩序之间,在私营部门和公共领域之间;应该将私有化或自由化结果置于特定背景下,而不是在普遍化基础上来对特定情况进行评价和判断[5]3。我们认为既不能出于意识形态的目的维护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也不能出于意识形态的目的进行公立医院私有化;公立医院的改革无非就是要在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之间,政府与医院之间寻求一种新的适度的平衡而已。

为了实现这样一种平衡,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 “经典社会主义”体制下因家长制作风而形成的行政性垄断,其中管办不分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最显著的特色,这会引发管制俘获,即监管者被监管对象收买,从而形成共谋。因此必须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的法人化改革,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使公立医院具备独立自主的法人地位,与民营医院处于同样的制度环境之中,提高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性,彻底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格局。

2.3 所谓法人化模式一般是指公立医院独立于政府部门,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并且在其内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政府作为大股东通过董事会发挥重要作用。医院管理者拥有完全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医院完全以实体的方式参与医疗服务的市场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010年2月11日出台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按照医疗服务监管职能与医疗机构举办职能分开的原则;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

所谓理事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是指以企业的方式对医院进行治理,政府只是监督医院,而并不直接干预医院的经营决策;医院的资本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产权的隶属关系也没有改变,但医院的经营权和所有权进一步分离,医院所有权仍由行政机构代理并充当出资人的角色,但医院的经营权让渡给一些非政府组织[8]。例如2004年4月,苏州市政府出台《关于苏州市属医院实行管办分离改革的试行意见》,规定苏州市属公立医院将通过组建或向社会公开招标遴选非营利性的医院管理机构,并将医院管理权交给医院管理法人,实行政府监管下的医院自主经营管理。

2.4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可以采取董事会型法人治理模式,即改变公立医院的资本结构和产权归属,实现产权结构的多元化

我国公立医院董事会型法人治理模式改革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精彩的案例,依据资本机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股份制(河南新郑市人民医院经过股份制改造,形成了以民营企业集团控股的股份制医院)、内部职工持股(山东泰安市中心医院由职工集资购买设备转为职工入股,职工股份总额控制在医院固定资产的20%以内)和股份经营合作(浙江台州市中心医院实行由市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工会法人代职工持股形成的股份合作经营)。当然还有很多灵活多样的形式,比如组建医院集团、实施托管、租赁经营和出售转让等[9],通过这样的产权改造就使得公立医院有了民间资本的参与,股权机构更加多元化,既充分利用了民间资本,又能过通过一个健康高效的法人治理机构来有效的抵制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不正当的管制,为公立医院的发展壮大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公立医院的改革必然伴随国家的转型和政府职能的调整,市场化绝对不是市场进、国家退的一种简单的零和博弈,市场与政府之间也不是绝对的二元对立关系,府不再以强制性干预者的身份而是以参与者、协调者、监管者、合作者的身份介入市场,在赋予公立医院越来越多的经营自主权和实现公立医院法人化的同时要强化对公立医院的监管,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

摘要: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该文对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进行了思考,提出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积极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的法人化改革。

关键词:公立医院,社会资本,民营化,法人化改革

参考文献

[1][匈]雅诺什.科尔奈,翁笙和.转轨中的福利、选择和一致性:东欧国家卫生部门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1.

[2]顾昕.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J].比较经济社会体制,2005,6:26.

[3][美]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9.

[4][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商务印书馆,2004:148-172.

[5]罗马俱乐部.私有化的局限[M].上海三联书店,2006:9.

[6]陈建平.英国医院私人筹资计划解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2,5:232-234.

[7][美]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27-138.

[8]李文敏.我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及其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100.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第5篇

陕政发〔2012〕9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2010年,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陕政办发〔2010〕120号),并确定在37个县区开展试点。一年多来,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省政府决定从2012年起在全省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政府主导的方向,把维护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努力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在基层三级卫生 网络的核心作用。建立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持可持续发展,为县域居民提供健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二、改革目标

通过综合改革,建立体制合理、机制灵活、功能完善、效率较高的服务体系,使90%左右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实现 “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预防在基层”的目标。

三、改革任务

(一)制定县级公立医院发展规划。县级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下,依据“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优化结构、动态管理”的原则,以现有医

疗资源为基础,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含非公立医院)。重点办好1所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并明确其相应的规模和编制。

(二)明确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县级公立医院是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重症患者救治,疑难疾病初诊、转诊,适宜医疗技术推广应用,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以及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等工作。

(三)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补偿机制。

1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在政府投入和医疗服务收费调整到位的基础上,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行零差率销售。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合理收入,按照“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由省、市、县三级政府按比例给予足额补助。

2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管理。目录内药品必须通过县级药品采购结算中心进行网上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逐步实现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推行医用耗材省级公开招标,集中采购。

3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的原则,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政府出资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不含设备折旧的成本制定检查治疗价格,适当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使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价格调整要遵循总的医疗收费降低、患者负担减轻的原则,并与医保支付政策相衔接。

4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逐步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支付等医保付费方式,促进第三方控费机制形成。提高报销比例,实现费用即时结算,适时推行城镇医保、合疗资金市级统筹。城镇医保、合疗经办机构应为县级公立医院拨付必要的周转金。

5落实财政投入政策。县级政府是县级公立医院的举办者,应保障医院在职职工基本工资和日常运行费用,具体保障比例根据本县经济发展水平和医院收支情况确定,保障程度要充分体现医院的公益性质,保证医院正常运行;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专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承担紧急救治、救灾、支援基层等公共服务经费应给予全额保障;医院历史债务统一打包剥离,由政府逐年偿还。逐步建立财政补助稳定增长机制,增幅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省、市政府按照各县经济发展情况给予适当财力支持。

(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探索建立医院理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理事会成员包括政府办医主体代表、医院职工代表、服务对象代表、专家学者等。理事会负责审定医院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重大业务、章程拟定和修订;院长选聘与考核;监督医院运行等职责。

2.建立院长聘用制度。明确院长、副院长任用条件,采取公开选拔、社会招聘等方式遴选院长、副院长人选,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由医院理事会聘任。实行院长、副院长任期制和目标责任制管理。

3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全面负责医院运行管理。医院内部建立科学

民主的议事决策程序,重大决策、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中层以上人事任免等事项要民主审议,报理事会审批。

4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围绕新的医院管理结构,健全完善医院内部决策、运行管理、资产管理、医疗风险预警等制度。逐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

5.控制医疗成本。通过单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等方式,把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加强绩效考核,把控制医疗费用、医疗服务数量、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满意度作为主要量化考核指标。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

(五)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1核定人员编制。县级政府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需求,确定县级公立医院设置规模,报市级政府审批。按照床位与人员1∶15的比例核定人员编制,医生、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编制总数的85%。其中,临床护士编制不少于每病床04人。探索实行县级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逐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县级公立医院在编制规模和岗位类别范围内自主确定岗位。全面推行岗位聘用制度,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合同管理,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未聘和非医务专业分流人员。

3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医务人员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技术水平、质量、数量、成本控制、病人满意度等考核结果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

优酬、同工同酬。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医院收支结余可拿出一定比例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确保医务人员收入逐年有所增加。

(六)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1加快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步伐。各县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需求,及时制定或修订公立医院建设计划。对业务用房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公立医院,可有计划地启动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在“十二五”期间,每县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完善县域急救服务体系,发热门诊、肠道病门诊、产科、儿科、病理、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等重点专科建设。

2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已有信息平台,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县级医院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与医保经办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逐步推行居民健康卡,有效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

3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针对地方主要疾病,积极利用当地中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中医药进基层、进农村,为群众防病治病。加强县级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4推行惠民便民措施。县级公立医院要优化医疗流程,延长门诊时间,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健全转诊预约和双向转诊制度;推广优质护理

服务,落实护理责任制,改善服务态度和质量;广泛使用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完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加大多发病、传染病、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控烟、公共卫生等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发生。

(七)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政府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高中级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县级医院长期工作。“十二五”期间,县级公立医院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要达到30%以上。县级公立医院引进高级职称和本科以上卫生技术人才不受人员编制限制。调整基层医务人员职称评审政策,增加高级职称技术人才比例。

2建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新进县级公立医院的住院医师必须经过规范化培训。培训费用由省、市政府分担。3加强人员培训。实施县级骨干医师培训计划,每县每年参加培训不少于10人,全省每年培训1000人;探索建立县级公立医院在职研究生定向培养制度,全省每年从县级公立医院遴选50名左右医师参加在职研究生教育;县级政府支持公立医院每年选派一定数量医务人员到城市三级医院学习进修。各市可利用3至5年时间,对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轮训。4推行县镇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和对口支援制度。积极开展县镇一体化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继续做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有条件的城市医院可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如托管、派出管理团队等对县级医院进行对口支援。同时,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服务1

年的规定,落实城市医院长期派驻医师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制度,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八)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1加强卫生部门监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等进行监管,强化对预算、收支、资产、成本等财务管理的监管,开展县级医院医药费用增长情况监测与管理。

2充分发挥医保机构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采用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药占比、次均费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考核,加强实时监控,结果与基金支付等挂钩。

3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联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诚信制度和医务人员考核档案。实施公正、透明的群众满意度评价办法,加强社会监督。

四、组织领导

(一)明确责任。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市、县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一定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建立相关领导机构,制定全面推进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和时限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完善配套政策。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积极完善各项改革配套政策。省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公立医院设置规划;省编办根据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工作任务等因素,制定编制标准和政策;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定县级公立

医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不同类别县域公立医院政府保障政策和各级财政分担比例;省物价局制定合理调整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办法。

(三)加强医改宣传。各地要加强信息交流沟通,注重新闻宣传,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动员工作,让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改革面临的重大机遇,理解改革,拥护改革,投身改革。

(四)强化督导检查。各设区市政府要对改革工作全程监管,及时总结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阶段评估考核,努力做到“事前有计划、执行有监管、效果有评估”,确保改革取得实效。改革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省政府汇报。

公立医院改革的“三明模式” 第6篇

明确改革目标,政府勇担责任。三明市委市政府首先明确医改的主体是政府,改革的对象是长期形成的医疗机构的逐利机制,政府勇于承担破旧制度,建新制度的改革职责。政府要真正“办医”和“管医”,这既包括对医药卫生制度的整体设计,区域医疗资源的规划,也包括对公立医院的合理投入,对医务人员的正确激励以及对公立医院运行进行监管,等等。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三回归”,即“让公立医院回归到公益性质,让医生回归到看病角色,让药品回归到治病功能”。

理顺人事关系,做好组织保障。为了形成改革合力以推动医药相关的改革,三明市在医改领导方面作了精心安排,实现“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医院配合,社会监督”的改革工作机制。市委书记邓本元果断决策、直接推动,市长杜源生全力支持,专门安排了副市长詹积富主管医改,并将财政、卫生等部门有关负责人联合组成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特别是将卫生、人社、药品等医药相关部门划由副市长詹积富负责分管(其他省市均是由不同市长分管),为三明市医改工作的推进做好组织保障。

财政统一负责,集中管理医疗资金。在改革之前,三明市全市的卫生资金筹措、配置与服务购买功能分散在县市的各个部门。2012年5月,三明市提出“三保结算机构合一”,之后又提出“整合市县两级三保基金管理机构,成立市级统一管理的全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率先实行三保全市统筹管理。三明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一体化,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参保范围,统一筹资方式和缴费标准,统一医疗“三目录”和补偿政策,统一基金管理,统一服务监管,统一信息管理。新农合与城居保基金也一并纳入由财政暂时代管的医疗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

找对症结开药方,靠管理创新攻克顽疾

三明市迎难而上,抓住主要矛盾,攻坚克难,让医务人员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职。

找对症结,以取消药品加成为改革的突破口。以药养医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一是刺激医疗费用上升,加重患者就医负担,占用社会发展的资源。二是让老百姓吃了冤枉药,“是药三分毒”,危害身体健康,不利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在破解医改难题时,三明市以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作为突破口,找对了症结。

开对药方,调整医生收入机制是改革的关键点。三明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医生技师年薪制”,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提升至社会平均工资的35倍。三明市的年薪制在考核方式上也颇具亮点,做到了考核与创收脱钩、与医院医生利益相一致,实现了积极性和公益性二者的平衡。

找对执行者,财政给院长发年薪,系统化监管。三明市首先是正名院长身份。院长实行年薪制,院长工资由隶属关系的财政部门拨发,院长的收入不再与所在医院的创收相关,院长们的收入与承担的风险、职责相匹配,医院院长是政府管理公立医院的第一责任人。

政府同时对院长进行系统化考核,考核与院长年薪制挂钩,保障公立医院的发展符合政府的预期与规划。考核包括服务评价、办院方向、平安建设、管理有效、发展持续等五大类共34个子类指标,全面监管医院医疗行为,各项指标使政府管医院有了抓手。用詹副市长的话说,“以后不是以人民币为考量,而是以治好了多少人为标准”。

在考核手段上,三明市运用多种方式,将年度考核与不定期考核、日常考核相结合,被动采集数据与主动调研相结合。既查阅院长工作总结、会议记录,从统计部门采集上报数据,又使用暗访、现场察看、座谈会、问卷等多种形式确保获得公正、准确和客观的医院运行管理信息。在指标反馈上,通过及时按月度收集,研究指标控制情况,及时反馈,调整指标构成与限度,保持考核指标的有效性与持续性。

成效明显,百姓、医院、医生和财政均得改革红利

三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已经实行了半年左右的时间,预期的改革成效开始逐步显现。

医药费用大幅下降,患者负担明显降低。2013年1—6月份全市药品费用仅支出3.5亿元。老百姓医疗费用大幅下降,全市22家县级以上医院住院平均费用仅为4864.82元,门诊平均费用仅为125元。百姓普遍反映:医改后看病便宜了,方便了,医生服务好,患者满意度大幅上升。

医生回归本职,医患关系改善。实行年薪制后,医生阳光收入大幅增加,医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尤溪县医院一位神经外科医师表示:“年薪是西瓜,灰色收入是芝麻,医生现在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不会因小失大,我们愿意做堂堂正正的好医生。”

年薪制使医生从内心到行为都实现医生角色的回归。从反映的情况来看,各地医疗纠纷都有下降。以尤溪县为例,医改前由于医患纠纷,围攻县政府的事时常发生;改革后,2013年无一起医患纠纷事件。尤溪县委书记伍斌深有感触地说:“医改做好了能保一方平安!”

医院收入增加,结构变化。取消药品加成、控制药占比和检查占比等费控手段显著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改变了医院的收入结构:2013年1—7月份,全市22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医务性收入同比增加14878.2万元,药品费用支出减少了9690.24万元,医院的纯收入反而增加了8448.91万元。

财政负担并未加重。三明市2009—2012年的医疗卫生支出规模平均占到当年财政支出的8%9%。相比之下,2013年初药品零差率、三保统一、院长医师年薪制改革以来,财政卫生支出力度并无额外增加。

医保资金有结余。从统计数据来看,三明市医改以来,医保基金出现了结余。据统计,县及以上公立医院2013年1—7月份,在门诊人次增长13.21%、住院人次增长13.79%的情况下,全市40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8678.05万元(其中统筹基金结余4667.24万元,同比增长673.94%),全市职工医保基金实现了平稳安全运行。(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改革红利从何来

自从2009年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来,鲜有试点城市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而欠发达地区三明市,对医改进行了大胆创新,大胆突破,勇趟医改“深水区”,闯出了一条让患者、医院、财政受益,医生、院长满意的改革路子。为什么三明市能收获改革红利?

三明医改的红利来源于对医改内在规律的尊重,回归政府的职能,理顺谁改、改谁,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路径。医改难,既难在医疗系统复杂性,也难在各方利益纵横交错。要打破这一利益链,不仅从医院的药物使用入手,要通过财政投入机制、基本药物制度、医院补偿机制、医生人事分配制度等一系列配套综合改革“建机制”,尤其是要解决医生的收入机制问题。三明医改正确处理好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各级干部真正把百姓的健康放在心上。

三明医改的红利来源于有“敢做敢管,会做会管”的医改团队。改革是破旧立新,这就要触动各方利益。要推动医改,第一要敢干,以百姓利益为大,“舍得一身剐,敢把旧制度拉下马”。医改的效果是长期的,短期内可能只能看到费用下来却看不到带给百姓长期的健康改善,这注定了改革者冒的风险和能够得到的回报在短期内是不成正比的,如果不敢干、不真干,医改就只能喊喊口号或是挠挠痒痒。第二要会干,深谙医疗卫生规律,精通医疗系统运作,了解筹资、服务、药品、人才、监管体系之间的关系,才能抓住要害,打好组合拳。三明医改的核心团队有为百姓谋利益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詹积富副市长在分管三明市医药、人社、药品之前,曾在省药监局担任副局长十余年,深谙医改症结;财政局的张煊华副局长,掌握了医院和保险的财务情况,是医改团队的大管家;卫生局包著彬局长,管理着全市所有医疗机构,熟悉医院的内部运作,使得医改可以对症下药。他们保证了医改团队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三明医改对全国的医改工作具有借鉴意义。(李玲)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第7篇

一、梧州市县级医院发展状况

1. 基本情况

梧州市共辖三县一市 (岑溪市、苍梧县、藤县、蒙山县) ,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79个, 其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36所 (含10所县级公立医院)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个, 乡镇卫生院64个, 诊所 (卫生室) 283个, 村卫生室1266个,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17个。岑溪市已申报自治区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 岑溪市人民医院、岑溪市中医院、岑溪市妇幼保健院和岑溪市第三人民医院为试点单位,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帷幕已经拉开。

2. 改革工作进展

县级医院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贯彻新医改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方针政策, 坚持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 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加快设施设备配套, 注重人才学科建设, 强化院科规范管理, 县级医院取得长足发展。

一是管理走向规范化。扎实开展“医院管理年”、“平安医院创建”、“科室规范化管理”、“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三好一满意”等活动;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强化依法执业, 完善运行机制, 严格院科两级责任, 实行综合目标管理。

二是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进年来县级医院不断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学科建设及市级重点专科建设, 县级中医医院眼科、中医骨伤科, 县级医院儿科等被确认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有的县级医院新成立了康复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分泌科等新病区, 床位数也不断扩张。充分利用和市级大型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机遇, 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立项。狠抓医疗核心制度落实, 完善医疗核心制度, 简化就医流程, 改善就医环境, 提升服务质效。县级医院门诊量和病床使用率稳步增长。

三是诊疗设施逐步完善。加强了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改善就医环境, 建设了藤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岑溪市妇幼保健院综合大楼、蒙山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并投入使用。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推进电子病历及办公自动化工作, 县级医院加大了投资力度, 努力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 县级医院普遍购置了DR、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眼科手术显微镜等专业医疗设备, 有条件的购置了CT等设备, 县级医院的诊疗环境全面优化, 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二、外在差距及内在不足

梧州市县级医院经过“十一五”时期快速稳步发展, 医院在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改善服务环境上取得了较大成绩, 但与周边先进地区县级医院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1. 硬件不足

一是设施设备落后。县级医院设备陈旧老化, 需更新彩超, 数字胃肠机、检验设备、诊疗设备等。现有设备配置已不能适应发展, 并且县级医院普遍占地面积教小, 就诊车辆拥挤, 患者反响强烈。

二是发展资源缺少。县级医院空间不足, 占地面积小, 县级医院绿化面积普遍均达不到二级综合医院30%的标准, 同时也导致120急救中心、消毒供应室等难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医务人员编制较为不足, 用人机制不活, 受现行编制政策的影响, 大量临时合同工因学历问题不能进编, 也未纳入财政预算基数, 自收自支、合同制临时工占在职职工的比例过高, 加大了医院的运行成本, 也造成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不稳定。

三是发展资金匮乏。各县财政卫生事业经费保障占县级医院当年支出比例较高, 同时, 医院在面临发展压力下不得不增加投入, 加快自身建设步伐, 造成医院负债增加, 举债办医。2012年自治区下文要求各地要抓紧完成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工作, 就是要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是发展能力较低。一方面县级医院科室设置不健全, 专科特色不明显, 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医院业务收入较低, 严重制约着县级医院的发展壮大。

2. 软实力不足

一是发展规划滞后。各县尚未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长期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宏观调控能力不强, 各地医疗机构设置不合理, 参差不齐, 档次低, 县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缺乏前瞻性, 定位不准确, 特色不突出。

二是发展模式落后。人才引进重数量轻质量, 结构不合理, 在全市、全区有一定影响的专家比较稀少。县级医院设备投入多, 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 使用效率并不很高。医院现代管理方式、绩效管理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

三是发展动力弱化。梧州市的县级医院医疗技术力量薄弱, 诊疗水平不高, 磁共振、造影介入等检查治疗措施尚无法开展, 许多疑难病例及部分急危重症处置能力不强, 新农合和城镇医保病人县外转诊市级大型医院治疗率一直较高, 一方面加重了农民看病的负担, 一方面加重了市级医院的医疗资源供给压力。

三、当前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形势分析

伴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以及公立医院改革从试点向全面推进, 县级医院改革发展虽然面临很多困难, 但总体上看, 机遇大于挑战。

1. 新医改政策机遇

去年, 在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第十次全体会议上, 专门审议了《关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意见》等文件,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 县级医院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要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提升服务能力, 保障县域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努力实现居民日常就医不出县。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也把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列入2012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 县级公立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必将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更多关注和更大支持, 面临着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2. 县域经济发展机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把梧州的岑溪市列为自治区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县, 通过扩大县一级政府的相关权力, 以使县一级政府具有更大的自主权, 从而为实现县一级政府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职能奠定基础。梧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 全面实现富民强梧的宏伟目标。为此, 市委、市政府专门把大型工业园区建设在下辖各县市, 比如梧州市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建成在苍梧县, 中和陶瓷产业园建成在藤县等。县级医院作为梧州市县一级卫生事业的主体, 也将分享经济迅速发展的成果。

3. 自身发展积累一定基础

县级医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新医改政策指引下, 已在设施设备投入、人才学科建设、绩效管理机制、医院文化塑造等方面努力探索, 积累改革经验, 为县级医院改革的全面推进作准备。

四、我市县级公立医院发展建议

1. 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应按照国家卫生规划指导原则, 结合本地实际, 尽快编制各县中长期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统筹整合卫生资源, 从根本上解决县级医疗机构设置不合理、标准低、效率差等问题。按照《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达标验收标准》, 科学核定县级各医院的床位、人员编制, 合理规划医院占地面积及设施设备配置标准, 力争十二五期末我市县级医院综合能力达到全区先进水平。

2. 合理界定医院职能

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医院应该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承担不同的任务、责任和服务功能。县级人民医院作为该地区的综合医院, 其功能应定位于“四个中心、一个主体”, 即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区域卫生科研中心、区域卫生人才培养中心、区域卫生业务增长中心、区域卫生事业发展主体, 向群众提供各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及社区服务, 凸显其技术力量优势, 在全县的医疗服务保障中发挥“龙头”作用。县级中医医院作为中医专科医院, 应坚持以中医为主, 发挥其中医优势及特色, 弘扬中医药精髓, 以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地服务社会和患者。县级妇幼保健院则定位为承担本地区妇产科、儿科、计划生育危重症抢救及出诊、接诊、会诊任务, 推广和应用妇幼保健实用新技术, 搞好全县妇幼卫生工作指导和基层妇幼保健从业人员技术培训, 开展产科质量、孕产妇死亡、儿童生长发育监测、计划生育技术事故的审评工作, 负责本辖区儿童入托、入学前健康体检及托幼机构保健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等。基层卫生院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努力实现小病不出乡。民营医疗机构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 应突出专科专病和特需服务, 提升质量和档次。各级医院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 建立起双向转诊机制, 合理分流患者, 使不同的患者在合适的医疗机构享受最合理的医疗。

3. 全力改善人才结构

科学确定医院人员编制, 按照医院病床实际使用率重新核定床位编制 (县级人民医院不低于300张、县级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150张) , 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公立医院人员配置标准 (1.5人/床位) 重新核定县级医院人员编制。适度放宽医院人才引进自主权, 鉴于医院人才需求量大, 专业性强, 市人事部门可给予医院更大的公开招聘自主权, 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全过程加强监督和指导。按政策解决部分临时合同制职工编制, 参照外地经验, 可定为专科以上学历、取得相关执业资质、5年以上工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经过考核, 将符合条件的合同制职工纳入编制内管理。制定有利于吸引和稳定人才的激励政策, 相关部门可出台优惠政策, 例如安家费、住房补贴、特殊津贴、职称评审优先、重点学科建设及学科带头人奖励等。

4. 大幅增加财政投入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事关医改全局, 事关百姓福祉, 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要保障医院公益职能更好发挥, 就必须加大财政投入。新医改明确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助政策:“逐步增加政府投入, 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保障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助性亏损等”。只有建立起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医疗机构的创收倾向, 有效降低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应随着财力的快速增长逐年加大对县级医院的投入及扶持力度, 促进县级医院持续健康跨越式发展, 尽快赶上全国县级医院发展步伐, 为梧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丽, 李惊亚.“临床路径”改革:破解医患矛盾新举措[N].经济参考报, 2011-09-23.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第8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服务流程,信息化

医改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 也是目前举国上下医疗卫生行业正在探索的重点。湖南省儿童医院作为全省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 近几年来, 坚持以保障病人安全为核心, 从提升医院管理,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扩大医院辐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积极落实公开承诺, 对外推行“六个立即”, 对内推行“两个提高”

为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 提高服务质量, 改善老百姓到公立医院就医的感受, 今年以来, 医院积极贯彻落实《湖南省公立医院改革十项便民惠民措施实施方案》, 结合医院实际, 把“六个立即”和“两个提高”作为院党委对外对内的公开承诺。对外推行“六个立即”为:强化网络出诊, 使基层医院即呼即转;开展无假日医院, 让病人即来即看;增加设施设备, 争取就医过程的即约即做;优化门急诊程序和住院管理, 保证患儿即诊即治;发挥信息化自助系统功能, 让家长即问即查;出院顺利方便快捷, 做好新农合病人即付即补。对内推行“两个提高”为:提高职工的生活待遇;提高职工的文化生活水平。

二、加强儿科急救体系建设, 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加强学科建设, 不断提升医院服务能力是公立医院改革中的重要一环。目前, 医院有省级重点专科5个, 2012年儿童急救更是成功挤入国家重点临床专科, 获批国家重点专科建设经费500万。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 使医院形成了以急救为先锋, 以外科为骨干, 以内科为基础, 以康复为纽带, 以儿童保健为前沿的儿科医学发展模式, 全面促进和加速了医院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医院应急处置预案也不断完善, 并受卫生厅委托, 建立了全省儿童应急救治中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在人禽流感、手足口病和突发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中得到政府各级部门和社会群众的广泛好评, 极大提升了公立医院的社会形象。

与此同时, 医院顺利成为卫生部拜耳“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基地, 每年培训县级儿科骨干医师50-100名。医院成功申请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儿童疾病综合管理》项目南部培训基地, 亦今共举办培训班5期, 共计培训国内外学员500多名。举办《全国小儿急救技术新进展高级研修班》、《全国小儿重症监护及急救护理学习班》、《国际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学习班》等继教班22个。湖南省儿科急诊适宜技术到目前为止已经在8个地市进行了推广培训, 医院的急救专家结合大量的病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并手把手操作带教心肺复苏以及呼吸道管理等操作, 专家们认真、耐心、生动的教学态度及方法得到了各地全科医师的一致好评, 7项针对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的儿科急诊适宜技术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欢迎。

三、积极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

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 群众满意看似简单, 实施起来其实很难, “三好一满意”的落脚点在群众满意, 为推动活动的开展, 医院成立以院长和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 设置“三好一满意”活动办公室, 制定了实施方案, 进行了严格的活动分工。

通过活动的开展, 医院门急诊和住院病人次均费用以及药品比例和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明显下降;门急病人就诊时间明显缩短;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纠纷与投诉明显减少;病人满意度明显升高。

四、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整治和管理

去年, 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相继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医院严格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要求, 扎实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 真正做到非感染性疾病不使用抗菌药物, 门诊只用一种抗菌药物的比例基本达到100%;入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逐月下降。由整治之前的90%以上, 到去年年底达到70%左右, DDD明显下降。危重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也在逐步下降。明确的非细菌感染的危重病人不使用抗菌药物, 无指征不联合用药, 危重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99%逐步下降到80%左右。同时微生物送检比例逐月提高, 由年前的不到20%上升至目前的70%以上, 根据细菌药敏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比例不断提高。

五、全面推行信息化, 改善服务流程

(一) 一站式信息化服务

门诊从2009年3月起实行一站式信息化服务, 病人可以通过网络或24小时电话预约挂号, 可网上支付费用, 并可在医院自助取号机或收费挂号窗口取号, 根据预约的情况合理安排来院就诊时间。门诊挂号、收费实行全天候通柜服务, 减少病人排队等候时间。

(二) 无缝连接

医院自2004年开始, 在全院建成了包括HIS (医院管理系统) 、LIS (检验系统) 、PACS (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OA (网上办公系统) 、物质设备在内的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 统一实行条码管理, 急诊输液采用移动PDA管理, 全面上线规范化电子病历系统, 病室医生采用移动工作站查房。临床医生可即时调阅放射影像、检查报告、检验结果、手术记录、病历情况等病人综合信息, 完全信息共享。

(三) 自主开发

医院自主开发的网上办公系统, 不但完成了医院所有的行政办公, 还集成了医院的工资管理、绩效管理、监督管理、合理用药、试剂管理、考试系统等系统。还开发了院感/传染病网上报告系统, 信息可在第一时间反馈至院感办、医务部和主管院领导, 相关部门立即做出相应处理, 确保院感/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保障病人的就医和住院安全。

(四) 三保合一

医保、城居医保、新农合三保合一, 医院系统自动识别病人身份, 并进行对应的数据交换, 及时完成医保、城居医保、新农合病人的即时即补的结报工作, 既方便了病人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六、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卫生工作主要采取的方法是以对口支援医院为重点辐射全省, 充分发挥临床指导医院网络和湖南儿科急救网络的作用。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援以技术指导为主, 采取下派专业人员、专家指导、学术讲座、大型义诊、接收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等多种方式进行。

2010-2012年, 对口支援的医院为永州市冷水滩区人民医院、益阳市资阳区人民医院、郴州市苏仙区人民医院。医院领导非常重视, 院长和党委书记先后三次到对口支援医院召开现场办公会, 了解对口医院需求, 每年派出长期对口支援专业人员6人, 专家短期坐诊近30人次, 大型义诊讲学活动10余次, 义诊病人1000多人, 培训专业人员600多人。召开湖南儿科急救网络医院学术活动4次, 参加人员300多人。免费接收医疗、护理、管理人员进修40人次, 管理人员短期培训50人次。充分发挥临床指导医院网络和湖南儿科急救网络的作用, 辐射全省, 提升全省儿科专业水平。已与34家医院建立临床指导的关系, 湖南儿科急救网络医院达到276家。

在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中, 医院也遇到一些困难。

一是医疗改革的步伐与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政府投入不足使医院很难把握改革的尺度。

二是医疗环境改善不明显, 医患关系依然紧张。政府对医疗纠纷的介入不及时往往导致事态扩大, 在严重打击医务工作者信心的同时, 一定程度抵消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果。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第9篇

一、医院廉政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廉政文化的核心是以廉政为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 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物

廉政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 不同的时期所赋予的廉政文化内涵也不一样的。但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 不同时期的廉政文化都具有以下的共同特点:它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 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 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 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 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

2. 医院廉政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 开展“医务人员形象大讨论”, 树立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以广泛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 (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 活动, 把这项活动做成卫生行业的品牌工程, 推动卫生行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强调首诊负责制和首问负责制, 及时认真准确地进行抢救治疗, 对病人家属的询问, 要做到有问必答, 热情周到。其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医院重点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主题, 引导全院职工从切实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的高度来认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同时积极向患者加强宣教, 引导患者从各方面来监督医院廉政文化建设工作。

3. 医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

长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在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所表现出的高尚的道德和品格, 促使医院文化理念内涵和品牌形象的内涵不断升华, 营造了良好的医院廉政文化氛围。广大医务人员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 从而使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起一种高尚的医学伦理道德理念。这些对于构建仁爱和谐德高业精的医院发展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医院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

1. 医院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

加强医院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医院的重要保证。一方面, 通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 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夯实拒腐防变思想基础, 有利于强化党员干部的主体意识、法制意识、廉洁意识, 促进党员干部按照法定的权限和流程行使权力;另一方面, 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使廉政理念深入广大医务人员的头脑, 使党员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都能够以是否符合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 自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于构建良好的医院发展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2. 医院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 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 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党的十八大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确定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奋斗目标, 并用“致命伤害”“亡党亡国”来警示腐败问题的潜在危险。只有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能正确认识手中掌握的权力, 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和廉洁从政意识, 严于律己, 清正廉明。明晰法律与纪律的“高压线”, 明晰公与私的“警戒线”, 明晰个人与家庭的“情感线”, 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社会风气, 进一步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安定的社会局面、和谐的医患关系。

3. 医院廉政文化建设是拒腐防腐的需要

加强医院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队伍总体素质是好的, 但是由于医疗市场的竞争, 使医务人员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个别医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崇尚廉洁的意识不坚定, 容易经不住金钱、人情的考验, 把权力当作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通过医院廉洁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熏陶, 可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 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促使廉洁从业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共同意志、一种行为准则、一种自觉实践, 从而使医院的防腐倡廉工作更有实效。

三、医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

1. 创立廉政文化宣传阵地

依托各种手段开展教育, 充分运用传统的廉政学习材料、报刊、宣传橱窗以及网站网页、手机短信、微信平台等现代传播手段, 兼顾不同对象的教育需求和教学特点, 增强教育活动的感染力与辐射面。抓住重要时点开展教育, 每年组织开展“5·10思廉日”活动, 在元旦、春节、中秋、端午、国庆等节假日来临前夕开展警示教育, 增强教育活动的说服力与针对性。

2. 创造廉政文化环境氛围

在公共区域的出入口醒目处公示科室简介、医务人员的工号姓名照片、服务承诺, 设立禁止医药代表进入工作区的警示牌, 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运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服务明星”的事迹。利用医院网站、信息等, 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进展、成效、经验和先进典型的报道等弘扬廉政文化, 教育大家要常修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 常怀律己之心, 常除非分之想, 警钟长鸣, 拒腐防变。

3. 创新廉政文化活动载体

充分运用广大医务人员易于参加、易于接受的形式, 创造廉洁文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载体, 吸引广大职工踊跃参与。如:组织与医德医风、廉政教育相关的书法比赛、廉政誓言、廉文征集比赛、廉政知识抢答竞赛等活动, 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参与度;开展廉政文学作品创作, 鼓励医院重点关键岗位人员以诗歌、散文、杂文等多种形式, 在全院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征文活动, 利用院刊院网站进行发表。总之, 通过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和寓教于乐的形式, 把廉政文化的内容进行多样化渗透, 让职工接受教育, 心灵得到净化, 起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廉政教育作用。

开展医院廉政文化建设贵在实践, 只有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不断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 拓展廉政文化的有效途径, 才能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工作的监督、执纪、问责的作用, 从而达到纪检监察工作服务于这个医疗中心工作, 为医院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和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1]王莉芝.加强医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 2013 (32) :144-144.

[2]徐茜.医院廉政文化建设应把握的关键问题[J].现代医院管理, 2012 (02) .

[3]刘龄予.思想政治工作视域中的医院廉政文化建设探析[J].办公室业务, 2014 (13) .

[4]陈瑛瑛, 刘冠军, 姚华, 等.以廉政文化引领公立医院和谐发展[J].医院管理论坛, 2013 (03) .

[5]梁志才.在新医改形势下打造医院廉政文化的建设[J].南方论刊, 2012 (04) .

[6]玄有成.廉政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1 (06) .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第10篇

此前,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社会各界反响热烈。人们对这一关乎民生的医疗卫生改革热切关注并期望通过改革改善目前卫生领域的现状, 解决存在的问题, 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 从而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医疗机构是卫生事业的主体, 我国公立医院是医院的主体。公立医院改革既是医改的重点, 也是医改的难点。本期特别邀请医院行业管理者、大型公立医院院长讨论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问题。他们所阐述的观点既有关系大局的宏观思考;也有结合公立医院实际, 如何适应改革, 创新公立医院管理机制, 促进公立医院更好发展的真知灼见, 相信会对广大医院管理者大有启迪。

公立医院改革后的医院成本核算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成本核算;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以医院为首的国家综合服务单位得到创新发展与进步,现如今在老百姓就医需求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新医改悄然而至,并逐渐成为了我国公立医院发展的基本载体。在医院在发展中,成本核算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医院成本核算基础较弱,缺乏创新性,对医院的健康、科学、稳定发展将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在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需要清楚的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促使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能够得到科学化发展与规范化进步。

一、新医改背景下加强成本核算控制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新医改对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发展要求,对成本核算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积极加强成本核算控制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积极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可以进一步完善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并符合新医改所提出的“建立推动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形成机制”,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医院科学制约医疗服务价格提供重要的发展依据。二是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能够构建完善的节约型医院。在近几年,资源节约型与社会友好型社会出现在人们身边,我国公立医院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主动权,那么则需要加强对成本核算的探究,将“价值链”管理积极引入到成本核算与控制体系之中,真正实现成本核算的科学化、合理化以及规范化。

二、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理念

从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我国公立医院主要采取的核算方式为“差额预算”,简而言之便是国家财政能够给与一定的补贴,并且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需要给予专项经费,这种情况下会让诸多公立医院缺乏经营的压力与动力,虽然当前在国家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扶持下我国公立医院所引进的设备比较多,但是很多公立医院对自己的家底莫不清楚,导致损坏、使用率低的医疗设备数量较多。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是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缺乏完善的成本核算控制理念,未真正将成本核算真正纳入到医疗管理之中,如此一来则无法真正满足新医改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无法推动医院的经济效益。

2.缺乏成熟的成本核算控制基础

当前我国各大公立医院所采取的财务会计制度仅仅是对医院成本核算进行原则性管理,但是却无法真正满足医院成本核算的实际需求,很多公立医院会出现财务信息失真,账面资金与资产资金不同意的现象,导致医院成本核算控制基础比较薄弱。另外,在新医改的发展要求中,有非常多的公立医院会加强成本核算控制工作,但是因基础性比较低,导致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往往会形成无本之木,财务数据在收集、整理、汇总的时候缺乏准确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開展。

3.缺乏创新的成本核算控制模式

从时代的发展角度分析,创新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的发展背景下也不例外,从当前公立医院所采取成本核算与控制模式分析,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现象,比如成本核算范围方面医院对成本项目的设置不同,很多医院会采取全面成本核算,有的则采取不完全成本核算,所以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缺乏统一的标准与依据,无法真正实现各公立医院之间的对比与分析。另外在医院成本核算方法方面,诸多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科目与报表不明去,存在混淆现象,导致医院成本核算缺乏真实性。

三、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优化策略

1.提高医院成本核算控制理念

我国公立医院要想得到有效发展,那么则需要积极创新成本核算与控制理念,要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理念,为医院成本核算的发展构建基础与保障。这种情况下医院领导人需要重视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需要加强对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宣传,并积极将“价值链”融入到成本核算与控制体系之中,另外还需要加强建设成本核算文化,进一步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参与到成本核算之中的重要性。

2.优化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基础

诚如上文所言,在我国医院的发展中成本核算与控制基础薄弱,对医院的发展造成影响与制约,所以在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需要优化成本核算与控制基础,并且营造在数据收集、整理等方面进行规划,构建相关的临时机构,针对性的调配工作人员。此外我国公立医院还需要积极做好资产清查等数据,要构建成本核算与控制基础数据,加强医疗投资工作,在医院购买大型医疗设备的时候需要做好财务登记工作,如此一来才能真正控制增量。

3.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模式

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的发展背景下需要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模式,要将传统模式下一科室为主的成本模式进行改变,将成本核算与资金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实现成本核算与职业道德等的关联,如此一来才能够形成正确的成本核算控制方法。公立医院还需要依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医院成本核算的精细化与规范化管理。医院还需要依据实际的变化情况调整成本核算与控制指标体系,保证符合新医改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郑大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路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0,05:37-39.

[2]郑大喜.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开展经营活动与成本核算的伦理审视[J].医学与社会,2011,02:74-75+80.

[3]王文凤.“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系统的建立与完善[J].当代会计,2014,10:28-29.

[4]孙方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与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5,12:152-153.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第12篇

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影响

( 一) 价格综合改革

通过深化公立医院价格改革, 充分发挥价格的激励、引导和倒逼作用, 以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为导向, 取消药品加成, 降低部分检验检查价格, 同时提高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通过“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促使医院改变不当医疗行为,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使得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以最小的成本, 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 二) 财政补偿政策

价格综合改革执行后, 对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不能弥补的部分, 政府将结合公立医院平均运行成本和服务项目提价后的收入情况确定政府财政补偿水平。 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财政收入增辐进一步走低, 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财政补偿政策必然会将医院改革的政策性亏损、内部管理及财务运行、成本控制、信息公开等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综合确定补助标准。

( 三) 医保支付政策

将推进医保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 加强对基本医保目录外药品使用率、药占比、次均费用、参保人员负担水平、住院率、平均住院日、复诊率、人次人头比、转诊转院率、手术和择期手术率等指标的监控, 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均次 ( 病种) 费用、参保患者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等进行公示, 提升基本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到2017年, 全面实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 按人头付费、 按床日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随着医保考核控费力度的进一步加大, 将迫使医院的管理模式由追求总量向提高效率转变。

二、公立医院如何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 适应医改要求

( 一) 预算管理要全面

预算管理是否全面关系到能否有效控制医院运营成本, 其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关系到医院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建立预算编制、论证、审议、批复下达、执行、调整、分析和评价的预算管理制度和流程, 是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保证。在预算管理过程中, 每一个业务事项都应细化到科室, 经营目标预算按业务量下达到业务科室, 费用支出预算首先保证日常性支出, 对保证经济运行的必要费用实行全程控制。专项支出根据医院运营情况和财力情况安排。加强论证, 强化资产预算配置管理, 大型设备购置应充分考虑医院实际需要和发展规划。严格控制超预算和预算外支出, 强化预算控制, 规范资金使用, 充分体现“用钱必有责、花钱必问效、低效必问责”的预算管理思路, 通过预算管理信息化, 实行预算安排与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挂钩。

( 二) 成本核算与控制要强化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也是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医院通过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及成本控制, 实现强化成本意识, 降低医疗成本, 加大预算约束, 提高医院绩效, 才能适应医改, 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

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控制, 以成本核算推进成本管理精细化, 加强成本发生环节的监管。一加强设备购置和大型修缮的可行性论证, 降低采购和维护成本, 10万元以上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并交医院集体决策, 50万元以上设备开展单机效能跟踪分析;二强化耗材采购、储存、领用的监管。推进高值耗材条形码管理, 实行全程监控。重点加强二级库的监管;三合理配置医院人力资源, 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四充分利用医院现金流, 降低财务费用;五在做好科室成本核算基础上, 开展项目成本核算, 不断探索病种成本核算, 控制住院费用增长, 为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打牢基础;六强化成本考核, 完善考核细则, 科室可控成本与科室绩效分配挂钩。成本控制应事前控制, 重点在于成本的预测, 确定成本控制目标;事中控制重点加强核算, 采用制度、定额、措施、会计手段控制成本;事后控制重点强化分析和考核, 揭示成本差异, 明确责任, 考核绩效。

( 三) 固定资产管理要细化

随着公立医院快速发展, 特别是三甲医院规模越来越大, 而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过去相对粗放型的管理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医改和医院发展的要求。一明确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二细化固定资产预算编制并严格执行,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论证控制, 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 重大投资项目须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和评价;三严格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 确保固定资产数量、 质量等符合使用要求;四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责任落实到人, 与绩效挂钩, 保证固定资产安全与完整;五推进大型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 细化成本效益分析, 对比设备采购预算和论证报告, 评估实际使用效益, 实行绩效考核,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 四) 财务分析要精细

财务分析精细化在于提高分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分析要紧密围绕医院管理需求, 提供对管理决策最有价值的信息, 全面分析医院经济运行情况。主要包括医院主要经济指标, 针对科室运营情况开展科室成本效益分析, 针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革开展医疗项目成本分析, 针对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开展病种成本分析。另外根据医院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项分析, 例如设备预算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及单机效能分析、基建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影响分析、新技术新项目效益预测和分析、医药价格综合改革中药品零差价及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测算与影响分析等。通过围绕医院经济工作重点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财务分析, 从而找到有效的管理措施, 作出正确管理决策。

( 五) 绩效考核要深化

不断修订完善考核细则, 由强调数量向强调质量转变, 注重有效率的效益, 充分挖掘潜力。在保证病床使用率的前提下, 以平均住院日为核心, 加快床位周转, 提高医技检查、出报告效率, 优化诊疗方案, 缩短手术等待时间, 有效缩短低效及无效住院日, 合理缩短术前等待及术中间隔时间。以目标化管理为抓手, 考核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病人均次费用、药占比等, 对医疗费用实施动态监测, 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优化绩效分配制度, 着力体现职工劳动价值, 体现公平, 讲求多劳多得, 优劳优得,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 六) 信息化建设要加强

财务管理精细化离不开信息化, 建立一套高效运行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保障。当前各大医院在信息方面的投入很大, 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保系统、资产管理系统、HERP系统以及各种会计核算软件等在各级医院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为财务精细化管理打下很好的基础, 但各系统之间因核算的单元设置、标准、口径不一致而缺乏兼容性, 数据接口无法衔接, 不能相互运用, 资源无法共享。另外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各医院的个性化需求较多, 而很多软件目前尚不成熟, 软件开发人员往往不太了解医院复杂的运营流程, 医务人员和财务人员也缺乏信息化基础知识, 导致双方沟通不畅, 软件开发周期漫长, 应用效果不佳。

上一篇: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下一篇:引导学生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