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2024-05-20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精选10篇)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92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男54例,女38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52.2±3.4)岁;心功能分级:45例Ⅱ级,47例Ⅲ级;基础疾病:25例冠心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1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阵发性心颤,16例肺源性心脏病,7例室性心动过速。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以及基础疾病等方面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心脏超声、胸片、肝肾功能、24 h动态心电图及甲状腺功能等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入院接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利尿剂、强心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以及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国药准字H 36020916,0.2 g)治疗,首次给予150 mg胺碘酮静脉滴注,将150 mg胺碘酮加入到20 mL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或加入到5%的20 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将滴速控制为10~15 min;如治疗无效,则0.5 h后再次对患者静脉滴注150 mg胺碘酮,此后6 h内,按照0.5~1 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6 h后,按照0.5 mg/min的速度持续滴注,持续性泵入24~85 h;若用药过程中出现复发可再次静脉注射75~150mg胺碘酮,注入时间约15 min。患者病情好转或者平稳后,可适度调整胺碘酮注入量,直到能够口服胺碘酮为止。

1.3观察指标[4]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血压、心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观察,其中心功能变化参数主要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以及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FS、LVEF以及F/A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患者共发生4例不良反应,其中1例血压降低,3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率为8.7%;对照组患者共发生6例不良反应,其中,3例血压降低,2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率为14.3%;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P>0.05)。

3讨论

心衰是心血管疾病严重时期的症状,具有预后质量差、死亡率高的特点[5]。如心律失常较严重,那么会导致死亡。心衰合并心率失常患者的常见症状主要为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衰会导致患者心肌传导纤维受到过度牵引力,减慢该区域兴奋的传递速度,导致发生心脏折返情况,与此同时,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并大幅度提升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最终影响患者心电活动的稳定性,导致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会使心衰进一步恶化,并给患者预后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有效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需要同时展开治疗[6]。胺碘酮也被称作乙胺碘呋酮、安律酮等,是经过碘化的苯并呋喃衍生物,其结构类似于甲状腺素。在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过程中,能够对心房、心室、心脏传导系统以及房室旁路等部位产生作用;能够阻断患者体内K+的外流过程,延长心房、房室结、心室中动作电位的有效应期和时程,进而能够缩小心肌细胞之间存在的差异,保证动作电位的一致,最终提高自律性;另外,其能够调节心衰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激素,稳定心率,恢复为窦性心率;此外,其能够广泛分布到患者的皮肤、脂肪、肝以及肺部中,临床应用时要严格控制适应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降低不良反应,进而有效增强药物安全性。如使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过程中,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本组患者共发生5例恶心、呕吐,但程度较轻。为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进行饮食护理,嘱咐患者饮食清淡型食物,并注意减轻胃肠负担。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FS、LVEF以及F/A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心率,整体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张亚静.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8):42-43.

[2]董金祥.应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10(2631):24-25.

[3]邓英.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1937-1938.

[4]潘桂明.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618-1619.

[5]周勇.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0(2):252-253.

[6]夏晓琼.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J].医药前沿,2014,14(11):293-294.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第2篇

【关键词】稳心颗粒;胺碘酮;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63-02

为了解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本次研究对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取了相关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结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共84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57.84±10.36)岁。所有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和24h动态心电监测均确诊为心衰合并心律失常,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小于50%,按照NYHA分级标准,分为Ⅱ~Ⅳ级,Ⅱ级28例,Ⅲ级33例,Ⅵ级23例。经X线检查,结果显示15例患者表现有左心室增大,18例患者表现有右心室增大,23例患者为靴型心,28例患者为球形心。按照入院顺序将84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和疾病分级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基于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洋地黄制剂进行抗心衰。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安万特,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254)药物治疗,在生理盐水中加入首剂胺碘酮75~150mg,将其稀释为20ml,静脉推注,10min后将450~600ml的胺碘酮加入500ml的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生产厂家: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950026),于每日餐前温水服用,每次剂量为5g,每日3次。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若QT间期超过500ms或延长30%,则可停止用药。

1.3 护理方法

1.3.1 基础护理

保持患者病房的安静,给予其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隔离噪音,防止有害粉尘进入病房。对于处于基础代谢状态病情严重患者,可给予无创面罩连接呼吸机吸氧辅助护理以减少患者心肌耗氧。在患者用药前后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进行检测,监测其心律变化,时刻关注心电图,一旦出现异常须立即向主治医师汇报采取抢救措施。在患者用药期间须注意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出现,若有需要给予其正确的对症支持治疗。

1.3.2 心理护理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由于发病急促,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护理人员须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采用心理支持疗法、正向心理疏导法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和接受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显效:患者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有显著改善,心功能达到Ⅰ级,室性心动过速症状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缓解,心功能尚未达到Ⅰ级但有所改善,室性心动过速基本消失;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均无改善且加重。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问卷由患者自行填写。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对本次研究中的两组患者数据进行处理,其中采取率(%)对计数资料进行描述,并使用x2检验,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21例显效,19例为有效,2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者中11例显效,17例治疗有效,14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x2检验结果为11.118,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平均分为(96.47±2.16)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平均分为(87.19±2.31)分,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统计学意义,t=18.189,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这一高危心脏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是造成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心力衰竭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以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多是由心肌迟缓障碍、心肌僵硬度增加等因素导致[2]。心力衰竭常会引发患者出现水肿、呼吸困难以及体力活动受限,在这一心脏疾病的终末期,极易使患者合并发生心律失常,使得临床治愈的难度大大增加。当前临床上对于心衰合并心律失常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胺碘酮属于一种钾通道阻滞剂,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的药剂,能减缓心房、房室、房室旁路和室性心律失常[3]。胺碘酮可降低心肌的兴奋性,然而其半衰期较长,并且长期服用易使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头晕头痛等。稳心颗粒是一种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养阴益气和定剂复脉等良好的功效,主要由党参、三七、甘松、黄精和琥珀制成。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由此看来,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对于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普及推广。此外,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工作也十分重要,患者的心理情绪起伏对治疗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进行针对性的监测护理和心理干预。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在临床中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沈蕊.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09(19):86-86.

[2]张亚静.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8):42-43.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合并出现心律失常症状的心衰患者82例,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男25例, 女16例;年龄42~86 (61.4±1.2) 岁, 患病时间2.5±0.8年;治疗组中男24例, 女17例;患者年龄44~85 (61.6±1.1) 岁, 患病时间2.4±0.9年。两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自然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口服美托洛尔, 6.25mg/次, 2次/d, 治疗1个月。

1.2.2 治疗组

口服美托洛尔, 6.25mg/次, 2次/d, 口服胺碘酮, 每次200mg, 3次/d, 计划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治疗总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疗效评价

显效:室性心动过速水平减少幅度在70%以上, 成对室性早搏减少幅度在80%以上,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降低幅度在90%以上, 心脏功能的改善程度超过Ⅰ级或达到心功能Ⅰ级水平, 症状表现和体征基本或完全消失;有效:室性心动过速减少幅度在70%以上, 或连发减少幅度在90%以上, 心脏功能的改善幅度达到Ⅰ级或未达到心功能Ⅰ级水平, 但症状表现和体征有一定的改善;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的要求[2]。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美托洛尔治疗后9.51±2.74d心脏功能恢复正常, 共计用药治疗12.53±2.59d;治疗组患者经美托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后7.03±2.11d心脏功能恢复正常, 共计用药治疗10.26±2.25d。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2.3 药物不良反应

两组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胺碘酮是呋喃类结构的一种含碘化合物, 对L型钙通道可以产生一定的抑制左右, 可以使患者的窦率和AV传导速度明显减慢, 但对心室肌细胞内钙内流产生的抑制作用可以被ADP延长有效纠正, 因此不会显示出负性肌力作用;胺碘酮具有非常明显的非竞争性阻滞α及β受体的作用, 因而可以使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充分扩张, 使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 降低外周阻力水平, 但不会使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输出量减少。同时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胺碘酮还可使患者的猝死率和总病死率降低, 因此, 目前临床上许多医生将胺碘酮作为对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线药物。

参考文献

[1]瞿龙, 黄德嘉.心力衰竭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1, 22 (1) :47-49.

慢性肾衰合并急性左心衰临床分析 第4篇

急性左心衰是慢性肾衰竭(CRF)非常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CRF主要死亡原因[1]。急性左心衰也是CRF的可逆因素之一,因而积极有效地控制急性左心衰对改善CRF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对近6年来进行维持性血透的C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2011年6月收治CRF患者51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其中39例患者发生过急性左心衰,共78次;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21~74岁,平均48.2岁。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10年,透析间隔时间2~7天。所有39例患者均出现明显浮肿,体重增加2~7kg;均有不同程度贫血,Hb 51~105g/L。其中28例Hb<90g/L;8例病前有肺部感染。42例次心电图提示ST-T改变,3例次阵发性心房纤颤,3例次频发室早;72例次血压控制不良,BP 160~220/100~130mmHg,22例次BP>200/120mmHg。

临床表现:患者表现为水肿出现或加重,心悸,突发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咳嗽,胸闷,咳白色或者粉红色泡沫痰,口唇发绀,双肺布满湿啰音,哮鸣音,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

治疗方法:⑴抢救措施:①予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②高流量吸氧;③心率>120次/分,予西地兰缓慢静推;④控制血压,根据病情,轻者予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硝酸甘油,重者静脉泵入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把血压降低到130~150/80~90mmHg左右;⑤明显喘憋或精神紧张者,可肌注吗啡5mg。⑵紧急透析:无透析禁忌证均尽快安排血透,以可调超滤先快后慢的模式进行,在透析开始的0.5~1.0小时内先单纯超滤,脱水量视心衰症状是否改善而具体调节。一般在1000~2000ml。后改为常规透析。贫血严重者在透析过程中予输血治疗。⑶后续治疗:①增加透析次数,1次/日,连续2~3天。调整干体重;②纠正贫血,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③调整降压药物,使血压达标。④补钙降磷,合理使用活性维生素D3;⑤合并感染,尽快控制感染。

结 果

经上述治疗后,患者心衰症状明显缓解,经后续治疗,能改善全身症状。有2例因来院时间过晚,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在抢救过程中死亡。治疗有效率98.1%。

讨论

终末期CRF患者因体液潴留,高血压、贫血、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动静脉内瘘、肺部感染、冠脉病变、尿毒症性心肌病、甲旁亢,氧化应激等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2]。我院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经济欠发达,所以维持性血透患者由于经济原因多数每周只能透析2次,透析不充分,间隔时间长,导致慢性容量负荷过重,每次透析都不能达到干体重。有的患者不節制饮食,水钠摄入过多,也容易导致水钠潴留,诱发心衰。而由于经济原因,部分患者不能坚持使用EPO,静脉用铁剂,活性维生素D3,降压药等药物,导致贫血,甲旁亢等并发症发病率高,也是诱发心衰的主要原因。所以,充分透析,积极有效控制血压平稳达标,纠正贫血和电解质紊乱,控制水钠摄入,控制体重增长,是预防并发心衰的有效措施。

血液透析可清除体内积聚的水和有害物质,可调超滤先快后慢的模式早期快速超滤脱水,能在短时间内减少体内循环血量,有效减少左心室舒张期容量,迅速减轻肺水肿,缓解急性左心衰症状[3]。所以一旦确诊CRF并急性左心衰,只要患者无透析禁忌证,即应尽快进行超滤脱水,在心衰症状纠正后及时转为常规血液透析,清除体内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经过抢救,患者心衰症状控制,但后续治疗至关重要:保证透析的充分性;控制体重增长,透析间期体重<5%,每次透析均能达到干体重,保持肺间质干燥;积极控制血压达标,纠正贫血,使血红蛋白达标;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调节钙磷代谢,预防甲旁亢;加强对患者的宣教,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等措施是有效防治终末期CRF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的综合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肾脏病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 梅长林,马熠熠.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疾病实践指南[J].中国血液净化,2006,5(6):291-294.

3 Ronco C,Ricci Z,et al.Ultrafiltration in patient with hypervokmia 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blood purify[J].2004,22:150-163.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第5篇

关键词:心衰,心律失常,胺碘酮,临床治疗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是常见的临床疾病, 致死率较高。在临床治疗中, 采取何种治疗方法, 是目前临床治疗中的重要课题之一[1]。本研究随机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4例, 均给予胺碘酮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4例, 男46例, 女48例, 年龄51~96岁, 平均 (79.5±7.4) 岁。94例患者中, 包括2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19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11例心肌梗死患者, 14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 13例冠心病患者, 7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7例尿毒症心脏病患者。在心律失常类型方面, 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及心房颤动等。

方法:94例患者经确诊, 均为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患者入院后, 采用监护仪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 客观记录其心率、体重、血压和心律等情况。对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给予胺碘酮注射治疗。其中, 首次注射胺碘酮的剂量150 mg, 与20 m L生理盐水混合稀释, 静脉注射10 min后, 维持滴注量1.0~1.5 mg/min, 患者病情缓解后可适当降低滴注量, 维持在0.5 mg/min。但需要将用药量控制在800 mg/d。静脉使用的时间4 h~3 d, 这需要按照患者病情的变化, 适当减少用药量, 直到患者的病情恢复为止。如患者出现无脉性室速或室颤造成的心跳停止, 可通过心肺复苏手术治疗, 并通过直流电复律与胺碘酮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结合方法进行临床治疗。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患者的所有临床数据资料, 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身体情况比较:经治疗, 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上升, 且心功能明显改善, 心率下降, 表明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显著, 患者各方面的情况均得到好转, 见表1。

不良反应情况:在治疗期间, 94例患者中, 4例患者在用药后, 出现了血压下降的情况, 对于这一情况, 及时降低滴注的速度, 将1 mg/min, 改为0.5 mg/min, 患者的血压回升稳定之后, 长R-R期间消失。3例患者局部出现轻微的静脉炎症状, 经对症治疗后, 使用硫酸镁湿敷, 患者病情稳定后, 临床症状消失。

讨论

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便是心衰, 患者的患病率较高。由于心律失常可导致死亡, 而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室性心律失常与心房颤动[2]。患有心衰的患者, 常伴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 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较为常见, 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房颤, 与预后的关系比较紧密, 而室性心律失常有持续性室速、频发性期前收缩和非持续性室速3种类型[3]。

心衰是指由于各种功能性疾病, 或者心脏结构异常, 致使心室射血、充盈能力受到损害而诱发的一系列症状, 患者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中出现瘀血、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4]。而心律失常是指心律冲动传导、心搏频率和节律等一项出现异常。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 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房颤、心动过速和过早搏动等, 单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不但无法改善症状, 而且还可诱发心律失常的出现。在临床上, 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选用低毒、高效的药物, 治疗效果更好[5]。而由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种类繁多, 但是胺碘酮的负性肌力作用比较小,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特别是房颤中介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 治疗相对安全。胺碘酮在治疗药物方面, 属于三级药物, 能够明显延长心房、房室结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 降低传导速度。在临床治疗中, 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室上性及室性预激综合征、心动早搏及过速、扑动等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且对于伴有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患者, 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在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方面, 胺碘酮的成人口服剂量0.4~0.6 mg/d, 应在三餐之间服用, 连续服用2周后, 根据患者的病情, 调整口服剂量, 维持在0.2~0.4 mg/d。而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口服剂量维持在0.6~1.2 mg/d, 同样于三餐之间服用, 连续服用2周后, 可根据患者的病情, 维持在0.2~0.6 mg/d。在人体组织内, 胺碘酮的运转较为缓慢, 具有较高的亲和力, 不同的患者, 生物利用度不同, 平均在50%上下, 所以单剂量口服3~7 h后均能够达到峰浓度。

本研究纳入的94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 口服胺碘酮后, 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上升, 心功能显著改善, 且心室率显著下降, 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治疗后, 患者的各方面状况均得到好转, 表明采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显著, 且不良反应比较小,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瑞源, 李文斌.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海南医学, 2010, 21 (21) :150-151.

[2]佘德宇, 张天晓, 卢淑玲.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学术版) , 2012, 16 (3) :18-19.

[3]马井安.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分析50例[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27) :62-94.

[4]高福生, 王建华.胺碘酮在救治急性左心衰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19) :4602-4603.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第6篇

资料与方法

2013-2014收治HF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0例, 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患者心功能Ⅲ~Ⅳ级,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50~60岁, 平均 (54.0±1.2) 岁。对照组30例患者心功能Ⅲ~Ⅳ级,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48~62岁, 平均 (53.2±1.3)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长短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方法:试验组与对照组HF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住院之后都采取了综合措施抗心衰治疗, 其中包括对各种可能诱发患者发病的情况进行控制, 对患者的各项身体状况进行检查, 对他们采取24 h的心电图进行监视和记录, 采用药物利尿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采取综合抗心衰措施对两组患者进行无差别治疗。在对两组患者采取同样的抗心衰治疗同时, 对于试验组的患者进行胺碘酮治疗。在治疗的初始, 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先行胺碘酮静注, 第1次注射的胺碘酮剂量应控制在150 mg, 用20 m 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后缓慢注射, 注射时间应控制在10~15 min。在胺碘酮注射后对患者心律情况进行观察, 如果患者出现心律转复窦性则应该停止注射, 采用口服胺碘酮方式继续治疗, 如果在第1次注射过后心律依然未出现较大改善, 则需要在15 min之后再次进行胺碘酮注射, 剂量与初次相同, 在第2次注射之后再次进行心律观察, 如患者心律仍未出现较大改善, 则继续进行注射, 注射胺碘酮剂量应该保持在50 mg/h。在连续地进行6 h注射之后, 注射剂量更改为30 mg/h, 保持连续注射48 h, 48 h内的注射量不能够超过1 900 mg。在之后就改用为口服方式, 直到患者心律<55/min, QTC≥0.5 s, 血压降为90/60mm Hg时停止胺碘酮治疗。治疗期间要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心电图观察。

心律失常疗效判定标准:对于心律失常疗效的判断根据通用的ESVE标准来进行, 通过24 h的心电图监视结果来对患者心律数据进行采集。 (1) 显效: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减小≥70%;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减少≥80%;短陈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减少≥90%。 (2) 有效: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减少≥60%;成对室性期收缩减少≥50%;短陈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减少≥50%。 (3) 无效:治疗效果未达以上标准。

心功能疗效判定标准:对于心律失常疗效的判断根据通用的NYHA标准来进行。 (1) 显效:心功能改善Ⅰ级或Ⅰ级以上或达到心功能Ⅰ级。 (2) 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或达到心功能Ⅰ级, 但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3) 无效: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两组患者自住院始到住院结束的心律情况以及心功能等级都进行全程记录, 见表1和表2。

根据表1和表2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两组试验数据上均有较大差异,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中, 有1例出现Q7≥0.56 s的不良反应, 1例出现T3、T4升高, 在停药之后回复到原来水平。

讨论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患者心脏中所存有的各种问题综合表现出的一种症状, 在这个时期, 心脏极易出现心律失常, 而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为室性期收缩或成对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87%,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58%[3]。对于HF患者来说, 迅速地改变体内血液动力学, 把心律失常调整回原来的状态非常重要。胺碘酮作为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它不仅具有其他等级药物的电效应, 对于患者体内抗心肌缺血以及血管的扩张同样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患者抗HF的时候亦可以对神经内分泌激素进行调节, 胺碘酮有非竞争性阻滞α及β受体的作用。它的特殊作用机制使之在心率加快时抗心律失常作用加大, 因此更适应于抗快速性心律失常。

本文通过对60例患者的对比试验分析发现, 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试验组30例患者疗效明显要优于只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的对照组患者, 且患者均无较大不良反应, 进而证明了胺碘酮对于HF合并性心律失常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可以安全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胺碘酮对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 分析胺碘酮在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采取综合措施抗心衰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胺碘酮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抗心衰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取胺碘酮治疗的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综合抗心衰治疗的对照组, 合理使用胺碘酮对于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胺碘酮,慢性心衰,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王娟, 陈婵, 张鹏, 等.630例慢性心衰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6 (8) :567-571.

[2]崔英凯, 曹雪滨, 马永娜, 等.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10 (4) :492-493.

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40例患有冠心病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当中男性病人89例,女性病人51例。年龄在51-80岁,平均年龄为65.3岁。140例病人全部通过相关临床检查,并被确诊为冠心病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两组的年龄、疾病情况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对病人采用盐酸胺碘酮进行治疗。

1.2 临床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其中包括有限制钠盐的摄入、ACEI/ARB、他汀类、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以及等相对应的综合治疗。

1.2.1 实验组治疗方法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胺碘酮,将150-300毫克胺碘酮稀释以后,采用静注方式,之后采取微量泵把胺碘酮每分钟1毫克的速度,采用静注方式,6h以后再以每分钟0.5毫克泵入,每天使用药物剂量应该在1.2克以下,2-3天以后改为口服胺碘酮,3次/天,每次200毫克,7天以后每天2次。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人治疗之前和治疗以后进行全面临床检查,其中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以及水、电解质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对病人心率、心律变化以及服用药物以后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以及对两组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1.4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其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有显著的好转,室性早搏完全消失或者降低到90%以上;有效:其临床症状、体征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室性早搏降低到60%以上;无效:其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不明显或者没有任何变化,甚至病情进一步加重,室性早搏没有降低到60%,总体有效率:显效+有效。

1.5 病人满意度评价标准

病人满意度评价标准:使用我科室自主研制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其中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采用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来进行判定。

1.6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之间对比

实验组病人一共70例,其中显效36例、有效40例、无效4例、总体有效率为94.2%;对照组病人一共70例,其中显效19例、有效35例、无效16例、总体有效率为77.1%,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1。

2.2 两组病人不良反应之间对比

经过临床治疗以后,实验组病人发生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2。

2.3 两组病人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病人一共70例,其中非常满意有58例,一般满意有5例,不满意7例,满意率为90%;对照组病人一共70例,其中非常满意有48例,一般满意有10例,不满意12例,满意率为82.8%。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3。

3 讨论

根据相关临床报道表明[2],冠心病病人大部分会并发慢性心衰,然而心肌受损造成其结构以及功能受到损伤是引发心力衰竭的关键诱因,其基础就是心肌重构。然而心肌重构会导致各种疾病变化,能够使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明显提高。根据相关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这种疾病的病人大多数会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进而导致发生死亡的几率明显增加,通常占慢性心衰病人死亡的45%左右。因此对于这种疾病的病人必须要对其室性心律进行治疗。目前,在临床当中主要治疗心律失常目的就是使冠状动脉的血液流动量明显增加,使心肌耗氧量显著减少,进而使发生心衰的几率明显减少,对挽救病人的生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目前,临床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有很多,我院采取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胺碘酮治疗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根据相关临床报道表明[3],其可以使窦房结自律性明显减少,对折返环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进而使各个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给予延长。综合治疗方面:ACEI可以抑制RAAS,以及心房纤维化,改善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阻止了房颤发生的基础,与显著抑制延迟外向钾电流有关。临床试验显示:ACEI用药治疗过程中,可以降低左室功能不全和心衰、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发生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更为完全地阻断RAAS,也是通过减少心房结构重构有效降低房颤、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减少心肌缺血、改善心室重构、抗炎、抗氧化等直接或间接机制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心脏猝死的危险。可以通过对冠脉疾病的影响而介导的、直接的抗心律失常作用。β阻滞剂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在临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直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并不是很强,但却是目前唯一能够减少猝死,并改善预后的药物。近期指南中都把β-受体阻滞剂作为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基石,在恶性心律失常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高度推荐使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属于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一种,能够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使致残、致死率明显减少,通过对动物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螺内酯延长离体兔心房和小鼠心肌APD,延长心房不应期,使舒张功能得到明显好转,阻断外向钾离子通道,改善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4]。本文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表明和上述相关临床报道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慢性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采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胺碘酮治疗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使病人室性早搏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进而使心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对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现伟.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医学,2013,33(4):119.

[2]符丽萍.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4):81-82.

[3]黄革文.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4):215-216.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 年8 月~2015 年1 月收治的62 例应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导致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0 例, 女22 例, 年龄50~78 岁, 平均年龄 (65.3±5.2) 岁, 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诊断均为心衰导致的心律失常, 无肾脏功能障碍和甲状腺功能障碍, 以上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研究, 并签署本院拟定的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在心电监护下, 将150 mg的胺碘酮注入5% 的20 ml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稀释, 将稀释后的溶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 时间为10 min, 观察患者临床情况, 如果患者的心功能无变化, 继续静脉注射, 如果有改善, 转用微泵进行维持, 速度为0.5~0.8 mg/min。

1. 2. 2 护理方法

1. 2. 2. 1 病情观察在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 一旦发生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

1. 2. 2. 2 静脉输液护理在用药过程中要选取患者上肢粗、直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 同时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密切的观察, 如果患者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等现象, 要立刻停止输液, 调整穿刺部位, 一旦发生静脉炎, 要予以发炎部位25% 的硫酸镁溶液进行湿敷, 减少伤害。

1. 2. 2. 3 用药护理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定时、定量的给药, 静脉输注的速度要严格控制, 不能太快, 防止出现低血压现象, 在输注中要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 加强巡视, 做好相关的记录。

1. 2. 2. 4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的知识, 因此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讲解该疾病的发生原理和治疗方法等, 对于恐惧、焦躁的患者要主动和其沟通, 关心患者, 取得患者的信任, 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鼓励患者积极配和治疗, 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1. 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分析应用胺碘酮治疗心衰致心律失常的护理效果。

1. 4 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治疗后患者心律恢复为窦性心律, 60~80 次/min。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律有明显的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心律失常现象无变化。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2 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后, 62 例患者显效24 例, 有效36 例, 无效2 例, 总有效率为96.8%, 1 例患者出现静脉炎, 1 例出现血压下降, 并发症发生率为3.2%, 所有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 均顺利出院。

3 讨论

由心衰导致的心律失常在临床心血病管疾病中较为常见, 心律失常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心率紊乱, 例如心室颤动、室性早搏等。静脉注射胺碘酮是普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 但是易出现低血压、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因此, 在予以患者有效的治疗中还要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3]。相关研究报道显示, 胺碘酮对血管的刺激性加强, 在没有药液外渗下也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主要因素包括[4]:①药物因素:胺碘酮为偏酸性药物, 易损害血管内皮细胞, 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 导致炎症渗出。②患者的个人差异:不同患者个人差异较大, 年龄大的患者静脉弹性降低, 血管通透性变大。③技术因素:如果操作者的穿刺技术不熟练, 针头位置不稳固等因素也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胺碘酮是治疗心律失常常见的药物, 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但是在治疗期间, 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因此,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了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应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本次研究还予以优质护理, 通过在病情观察、用药护理、输液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予以患者综合性护理, 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 并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症状,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 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8%, 并发症发生率为3.2%, 经对症处理后, 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

综上所述, 应用胺碘酮治疗心衰致心律失常, 同时予以患者优质的护理干预, 可以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可以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 (心衰) 致心律失常的护理效果。方法 62例心衰致心律失常的患者, 均予以胺碘酮治疗, 同时予以优质护理,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62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8%, 并发症发生率为3.2%, 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 均顺利出院。结论 应用胺碘酮治疗心衰致心律失常, 同时予以优质的护理干预, 可以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效果显著,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胺碘酮,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段晨初, 谷疆蓉, 甄丽娜, 等.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 (5) :79-82.

[2]黄城国.胺碘酮辅助治疗老年AMI并发心律失常40例临床分析.山东医药, 2011, 51 (51) :69-70.

[3]王金煌.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2) :14-15.

[4]武勇, 赵志斌.胺碘酮对成人肥厚心肌体外循环术后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8) :1460-1462.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第9篇

【关键词】 左心衰竭;心肌梗死;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9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80-01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因高龄患者多年老体弱,心脏储备功能减弱,极易发生心力衰竭,临床预后效果较差。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1]。本研究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心衰竭患者82例,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在71-88岁之间,平均为(77.5±4.2)岁。其中,22例无心绞痛病史,15例合并糖尿病以及高血压,11例合并高脂血症,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恶心、呕吐,8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通过心电图监测数据进行诊断,对于存在心肌酶谱显著升高以及肌钙蛋白呈阳性者,判定为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一旦确诊,应立即送至监护病房,予以吸氧、出息心电监护,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予以止痛、溶栓、扩冠脉以及抗凝治疗。对于左心衰患者,应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并配合必要的护理措施。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χ±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并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2.1 加强基础护理 对于急性期患者,应予以绝对卧床休息,以便降低心肌耗氧量,予以5-10L/min高流量吸氧。对于肺水肿者,予以气道湿化,以降低肺泡张力。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尤其应注意呼吸、心率、意识、血压、紫绀、咳痰、尿量以及末梢循环等情况。予以持续心电监护,确保各类急救药物、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电除颤仪等齐备,以便及时进行抢救,以免患者发生猝死。

2.2 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应了解各类药物的具体作用、用法、用量、可能不良反应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在应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以及强心类药物后,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在应用硝普钠以及多巴胺时应采用微量泵予以泵入,并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尤其是在应用硝普钠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出冷汗、面色苍白、脉速、心慌以及血压下降时,应减缓用药速度,或则可加用多巴胺,一旦发生低血压晕厥症状,需立即停止给药。

2.3 加强心理护理 因病情危重,部分患者常伴有焦虑、悲观甚至绝望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可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衰。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病情及心理状况,耐心进行解释和指导,以消除其不良情绪,使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接受并配合治疗。

2.4 准确记录并控制出入量 准确记录患者的24h出入量以及体质量变化,严格控制患者的饮水量以及输血量,进行静脉补液时速度宜慢。对于尿量低于50ml/h或者经肺部听诊存在啰音者,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尽早合理应用利尿剂,以改善患者的心衰症状。

2.5 饮食护理 应向患者降低合理控制饮食对于病情的影响。因患者多胃肠功能不全,应予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产气较少、低钠、高蛋白含量且易于消化的饮食,忌食油炸类食物,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以免心脏负担加重。

2.6 排便护理 应指导患进行床上排便,嘱患者在排便时勿过度用力,以免造成反射性影响冠脉血流量以及心率等。餐后适当按摩腹部,以促进肠道蠕动。对于无腹泻者,可予以缓泻剂,以软化粪便并刺激胃肠道蠕动。对于排便困难者,应予以开塞露或者取便处理,以免发生过度用力或者憋气而使腹压增高,加重心脏负担。

2.7 疼痛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疼痛症状,如不及时控制可导致梗死面积扩大、缺血加重等,此外,还可发生低血压或血压升高、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应遵医嘱及时予以杜冷丁、吗啡等止痛剂,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的烦躁度。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是否有呼吸抑制以及脉搏加快等,并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

3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经相关治护措施后,心衰症状均得以控制,病情均好转,无死亡病例,无护理相关并发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41/41)。对照组4例(9.8%)抢救无效死亡,5例(12.2%)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存活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3.8%(31/3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4 小 结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在高龄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且症状多不典型,左心衰为其常见并发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预后较差[1-2]。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心衰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烦躁以及咳嗽等,严重时还将发生肺水肿等,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因此,对于高龄急性心肌梗塞伴左心衰患者,应加强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3]。本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严格遵医嘱用药,密切监测病情,并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措施,配合相应的治疗措施,未发生死亡及护理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故认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心衰患者行合理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凤仙.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4(6):648-650.

[2] 徐为裕.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0):1006.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第10篇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

心力衰竭,即静脉回流正常的基础上,发生了心排血量骤减的情况,进而所引发的无法满足组织代谢需求的临床综合征。同时,心力衰竭更是成为了冠心病患者众多并发症之中的首位。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长,心力衰竭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常常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生命体征,对老年患者表现的尤为明显[1]。为了进一步提高关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治疗的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对于此病的总体临床疗效,具体研究内容以及结果等均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分析

实验研究对象均选择在我院自2010年-2013年期间采取临床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总计60例。这些患者均在知情情况下自愿参与本次临床试验研究。按照具体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分别为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其组中包含20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1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5±4.0)岁,病程在7~12年之间;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其中男性患者占19例,女性患者占11例,本组男女患者的平均年龄(60.14±3.56)岁,其病程最短者为7年,最长者达到了13年。为确保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患者均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工作,最终确诊均符合本次试验的参与标准,所有患者有明确冠心病病史。排除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纳入标准[2]:合并严重肝肾疾病、肺部疾病、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以及房窦综合征等患者;由于药物治疗造成心律失常以及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原发性心脏病、甲亢、高血压等其他疾病引起心力衰竭情况的病人。对比两组参与临床试验研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无论是目前、患病的病程、性别等均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3]。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12导联心电图检查,每天进行复查一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ST-T段,接受之前给予常规辅助检查,并密切观察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左室射血分数。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洋地黄、吸氧、限盐、螺内酯、钾镁补充以及ACEI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使用胺碘酮(生产企业:山东省平原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1456)150~300mg稀释之后进行缓慢静注治疗,持续20~30分钟,之后每分钟使用1mg胺碘酮进行泵入治疗,每分钟使用0.5mg胺碘酮进行微量泵入治疗,治疗2~3天之后把静脉注射改为口服。

1.2.2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三个疗效等级,对本次参与实验研究的60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其中包含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存在的临床症状,例如心悸、胸闷以及气促等均消失。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从检查结果来看经过治疗后其收缩减少超过90%;

有效:经过临床治疗后,患者的所有临场症状出现消失或者明显缓解的情况,与治疗前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相比,其收缩减少超过50%;

无效:患者治疗后,其任何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均未得到改善,严重者还出现了加重的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临床试验所得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进行分析研究,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行t值进行检验。P<0.05,表明两组临床数据所得结果符合统计学差异的纳入标准。

2 结果

经过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上的临床疗效改善,其中对照组总有效人数为25例(83.3%),观察组总有效人数为28例(95.0%)。经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两组患者在脑钠肽的浓度以及左室射血分数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体总结此疾病患者的临床发生情况,发现此病以中老年人为主,直接影响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心力衰竭作为冠心病的高危并发症,其会跟随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长,心力衰竭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常常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力衰竭容易增加心肌缺血情况,引起电解质紊乱、神经内分泌激活以及心肌结构重塑等,最终导致室性心律失常,降低了患者心脏博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心力衰竭症状[4]。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功能越差,则越容易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使用相关抗心律市场药物治疗,具有促进心律失常和负性肌力作用,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了限制[5]。

胺碘酮在临床上是一种无负性肌力作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有效控制,对于心室肌和心房肌的传导具有延长作用。胺碘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进行纠正,对于患者心肌重构具有缓解作用,从而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综合本组实验研究结果来看,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同时加入胺碘酮,总体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的临床疗效,安全且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各项不良症状表现[6]。显然,成为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之一,具体推广应用价值。两组患者在脑钠肽的浓度以及左室射血分数上差异显著,P<0.05。所以,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梁志勇,李玉华.厄贝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2,1(8):69-70.

[2]殷淑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42例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80-1381.

[3]陈勇,向琳,胡玉华,等.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9):1047-1048.

[4]王立新,刘涛,赵晓蕾.冠心病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探讨[J].中外医疗,2012,22(2):61-62.

[5]余德奎,李国标,许佩群.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10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言,2011,2(4):88-89.

上一篇:需要什么下一篇:血管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