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云南范文

2024-07-07

近代云南范文(精选6篇)

近代云南 第1篇

一、近代云南马帮商旅的崛起

前资本主义时代, 商业资本的积累离不开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至少在当初, 商人资本只能从本国商品的外国购买者, 或外国商品的本国购买者手里取得利润。”[1]246近代云南的商业马帮资本主要是靠地缘效益, 依靠长途贩运贸易积累资本而发展起来。例如云南近代巨富王炽最初就是靠地缘和集约效益而发财, 并为以后升办商号奠定了基础[2]42。明清时期, 随着云南白银生产的发展, 白银在云南的流通非常普遍。当时市面上流通的银币有云南本地产的元宝、母鸡锞、滴珠曹银、圆锭、牌坊银及各府州县自铸的五花八门的银锭, 品种繁多[3]370。

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流通的扩大为商人牟利生财提供了绝好机会, 云南马帮商人非常重视贩运贸易, 当时, 云南马帮商人的足迹已遍及自西藏边境穿越印度阿萨姆、缅甸、泰国、老挝, 直到中国南方的四川、贵州、广西等省的广阔地区。冬季运往南方的货物有布料、水果、坚果、地毯、铜制器皿、盐, 运回云南的货物, 则为棉花、茶叶、玉石以及粮食等。

正是在长途贩运贸易中, 云南马帮商人获得了巨额利益, 促使云南迅速地涌现出一大批手握巨资的富商大贾。云南商业马帮组织形成, 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 滇云大地经商风习日盛。

明代以前, 云南居民生活简朴, 商品消费的观念较淡薄, 过着一种“男耕女织”的生活。由于移民的影响, 到了明清时期越来越多的云南土著居民逐渐投入到商业贸易中来, 云南本地商人群体逐渐兴起。大理一带明代已有月为二集的朔望市, 当地百姓在农耕之余常常走“四方”从事商业活动。光绪时太和县民“合众结队旅行四方, 近则赵、云、宾、邓, 远则腾、顺、云, 又或走矿厂, 走夷方, 无不各挟一技一能暨些赀金, 以工商事业随地经营焉” (《大理县志稿》) 。楚雄一带之民“性警捷, 善居积, 多为行商, 熟于厂务” (嘉庆《楚雄县志》) , 永昌府商业发达“故其习尚, 渐趋华饰” (嘉庆《楚雄县志》) , 表明边民也学会利用当地资源经营牟利。“威远、普洱产盐, 思茅产茶, 民之衣食资焉。” (道光《普洱府志》) 从事长途贩运, 参与国际贸易, 已成为边民的重要生计, “腾越商人, 向以走缅为多, 岁去数百人” (光绪《腾越府志》) 。这是明清时期云南人民思想观念带来的新气象。可见, 云南居民因受移民的影响而逐渐弃农经商, 热心从事商贸, 到了清代中期, 这种经商风习更浓, 商帮集团成了活跃于云南各地的商贸主力。

2. 滇云商人结伙经商现象普遍, 地域性马帮形成。

近代以来, 云南各族人民抓住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时机,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基本上垄断了云南对外贸易。在长途商品贩运中, 云南各地的马帮商人逐渐结成地域性马帮, 帮内相互提携, 互助互利, 并在很多地方建立商人会馆, 他们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组织规范, 用以调解纠纷, 联络感情。云南马帮主要分为滇东帮、滇西帮、滇北帮和滇南帮。滇东帮主要由楚雄帮、大姚帮、姚安帮组成, 规模较大, 一般有保镖的护航;滇西帮, 以保山蒲缥和腾冲帮为主, 除骡马之外, 还有大批黄牛参加运营, 这是滇西帮的一大特色;滇北帮, 是大理洱源、鹤庆、丽江一带的马帮, 他们的规模一般不太大。滇南帮主要由云龙帮、顺宁帮、蒙仁帮、凤仪帮、沙甸帮、通海帮等马帮组成。这里的马帮大小不一, 大的马帮有武装护送。1935年以前, 云南除滇越铁路外, 公路汽车运输只限于昆明附近数县, 因此, 马帮成为滇川和滇西、滇南各县的主要运输工具。当时, 滇东的大马帮以彭光祖为著名, 拥有驮马一千余匹;滇西的大马帮以凤仪包文采、巍山黄锡朱为著名, 各拥有驮马千余匹。福春恒商号驮运茶叶、大烟至四川均由彭光祖的马帮代运;驮运川丝、土特产至腾冲、缅甸, 均由包文采、黄锡朱的马帮代运, 不仅运费优厚, 还给予无息贷款, 从而使货畅其流, 获得高额利润[3]454。此外, 还有一种叫“藏客”的纳西族马帮商人, 主要走滇藏线, 一年一次, 夏去冬回。

3. 马帮商人成为云南对外商贸的主要力量。

近代云南在半封建半殖民化的过程中, 对外商贸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 云南各地马帮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纷纷兴起, 主要从事对外商贸。仅腾冲口岸, 马帮每年的过往量就达2万余驮[4]178。腾越关口岸, 1912年商品出口约1万2千驮, 到1919年, 就猛增到4万1千驮[5]89。仅以大理凤仪的石磺外销为例, 石磺于1909年开始外销, 当时不过年销售数百驮, 而20年后, 其销售额已达每年六七千驮, 每次启运都需组织四五百匹驮马[6]59。由此可看出对外贸易扩大的程度, 运输需求增加对马帮发展产生着极大刺激作用,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云南马帮商人的发展。在思茅“走夷方”的马帮, 每年约3000余匹, 由玉溪、通海、河西、沅江而来的马帮也不下千余匹;向思茅运销土杂物的古宗马帮, 可达3000余匹;故思茅线上也不下万余匹驮马常年地进行运输[7]34, 1909年, 滇南一线出口大锡70824担, 所需驮马数亦相当可观[8]48。抗日战争后期, 日军占领缅甸, 滇缅公路这条当时中国唯一的援华陆上运输通道中断, 云南人民为支援抗战, 又重新启用马帮对外运输, 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可见, 云南马帮商人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力量。

二、近代云南马帮商旅崛起的组织保障

1. 组织结构。

云南的各族马帮, 在漫长的岁月中, 从实践中总结创立了一整套的马帮组织制度, 有效地组织了云南马帮的运作。云南马帮的组织结构由掌帮或掌帮锅头、锅头、班和把组成。

“掌帮”为整个马帮的总统领, 由该马帮中的所有锅头公推一位资历深且能孚众望者担任, 俗称“掌帮锅头”, 其职责是义务领导整个马帮, 执行议决的规定, 如货物交易时的定价, 赶马伙计与老板之间的劳资纠纷仲裁, 排难解困, 旅途偶发事件的处理等。“锅头”为马帮中最基本的独立单位, 因大家共食一锅饭菜, 故名“锅头”。锅头既是一个马帮小商队的名称, 也是该马帮商队首领的称谓, 这位首领通常是这个商队的老板, 俗称“马锅头”。锅头以下的商队组织单位为“班”, 即按骡马牲口的多寡编班, 一班有25—30匹牲口, 一班或数班构成一个锅头。“班”下面称“把”, 每4匹牲口为一“把”, 6“把”以上为一班, 每“把”设一位赶马人, 负责照顾牲口的途中驮运及饲养。因此, “把”是最小的马帮商队基层单位。

在人员构成上, 所有的赶马人都是清一色的男性青壮年, 他们由马锅头统一分工, 一般设有前哨 (尖哨) 、后卫、饲马员 (马夫) 、炊事员等职司。前哨为马帮的前锋, 负责路况侦察、向导、地形识别、安全防护、传递信息、做标志暗号等, 以便商队顺利通行;后卫殿后, 持有武装, 负责监护马帮不受劫匪或野兽袭击;马夫则间置牲口中间, 负责照看马驮, 放牧牲口;炊事员则负责伙食采买及野外做饭。马帮成员之间既有明确分工, 又有密切合作, 俨然一个军旅组织, 井然有序, 十分严密。

骡马的队伍组成也有一定规矩。领队的依次称为头骡、二骡、三骡, 头骡走在整个队伍的最前面。骡马必须是一匹久经驯化的识途好马, 主人要精心打扮它。如巍山回回登的就绣个“马”字代表马家帮;姚安的龙家帮的就绣个“龙”字等等;二骡仅次于头骡, 对它也要装扮;“二骡打扮银铃, 两朵缨花飘耳根, 红采一匹一丈六, 飘飘洒洒走人前。”头骡脖子上系的是一大铜铃, 二骡则系一串响铃。

2. 组织形式。

一般来说, 云南马帮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家族帮、凑逗帮和结帮。这三种组织形式有时候也会搅和在一起, 成为复杂而有趣的马帮景观。 (1) 家族帮。全家人都投入马帮的事业, 骡马全为自家所有, 而且就以自家的姓氏命名, 如李达三家的马帮就属于这一类, 他家的马帮就叫“达记”, 头骡身上插有“达记”的旗帜[3]370, 行走于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大多属于这种家族式的马帮组织。 (2) 凑逗帮。一般是同一村子或相近村子的人, 每家出上一两匹或三五匹骡马, 结队而行, 各自照看自家的马匹, 同时选一个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人为负责人, 做马锅头, 由其出面联系业务, 到结算分红时可多得两成左右的收入, 这样的马帮一般无法运营像茶马古道这样漫长的线路, 主要接受一些季节性的、短期短途的运输业务。 (3) 结帮。这种马帮没有固定的组织, 相互之间也没有严格的规矩和责任, 只不过因为走同一条路, 或者接受了同一宗业务, 或是因为担心匪患而走到了一起, 共同搭伙, 形成了临时组织的马帮, 然后推举一个负责人为锅头, 往往走完这一趟生意就散伙。

3. 组织语言。

云南马帮组织内部还形成了一些类似于“帮规”的习语, 如吃肉称为“下箸”或“下数”, 烧火做饭称为“开烧”;赶马人或驮运费称为“驮脚”, 碗称为“莲花”, 刀子称为“片片子”, 斧子称为“败家子”, 柴禾称为“添子”, 老虎、豹子称为“大水”, 抢财物称为“打财喜”, 露宿称为“开亮”, 蛇称为“老梭”, 狼称为“老灰”;两队马帮狭路相遇称为“闯帮”, 黄金称为“黄货”, 烟土称为“黑货”等等。

云南马帮商旅的形成是与一定地域的历史、经济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的,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云南商业性马帮成为该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力量, 进一步促进了该区域商品经济的发展。马帮商旅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 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且比较完整的组织结构、组织形式和组织语言, 对马帮商旅的崛起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 (第一卷) [M].人民出版社, 1975.

[2]陈鹤峰, 王兴斋在清末经营的南帮票号——问庆丰天顺祥简史, 云南文史资料选辑 (第四十二辑) [Z].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8.

[3]杨毓才.云南各民族经济发展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9.

[4]历史研究所第三所, 云南杂志选辑[J].科学出版社, 1958.

[5]王明达.马帮文化[M].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3.

[6]董彦臣.凤尾山石磺发展简况, 云南文史资料选辑 (第四十二辑) [Z].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8.

[6]刘瑞斋.思茅商务盛衰概况, 云南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六辑) [Z].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8.

[7]苏汝江.云南个旧锡业调查[M].昆明: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 1942.

近代云南 第2篇

界近代史

(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知识结构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A.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B.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 C.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 D.爱迪生——杠杆定律

2.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度 B.种姓制度 C.领主制度 D.专制制度

3.2013年3月20日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十周年的日子。在战争中曾有位央视记者报道:许多反映两河流域文明的珍贵文物遭到破坏。请问:下列哪一文明成就属于两河流域

A.金字塔象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C.甲骨文司母戊鼎 D.种姓制度佛教

4.辉煌的人类文明是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下列文明成就中属于古巴比伦的是()

A.《荷马史诗》 B.《汉谟拉比法典》 C.佛教 D.广义相对论

5.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下列属于古埃及文明成果的是 A.金字塔 B.传教

C.《汉谟拉比法典》 D.甲骨文

6.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A.民法法典 B.哈佛拉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婆罗门法典

7.2015年5月14日,中印两国领导人共同参观了西安大慈恩寺。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印度总理莫迪赠送中文和印度语的《大唐西域记》等礼品,莫迪回赠了释迦牟尼佳舍利罐的复制品等。上述内容涉及的古代宗教是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8.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文中的“城邦”是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 D.佛罗伦萨

9.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曾经控制了希腊,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征服了波斯,足迹远达印度。他是 A.凯撒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拿破仑

10.以“蓝色的地中海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的主要参考书目应包括 ①《雅典政治制度》 ②《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 ③《马可˙波罗游记》 ④《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图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现实,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皇帝由教皇直接任免 B.教权长期凌驾于皇权之上

C.罗马教廷一度成为封建神权统治的中心 D.教皇和基督教会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12.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以“蓝色的地中海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搜集的主要参考书目应包括()

①《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②《雅典政治制度》 ③《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 ④《古兰经与伊斯兰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A.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 B.大化改新 C.文艺复兴 D.种姓制度 14.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的国家是()A.埃及 B.巴比伦 C.印度 D.雅典 15.把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的是 A.罗马人 B.印度人 C.阿拉伯人 D.意大利人

16.下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②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廷帝国

17.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指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18.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19.西方有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时间惧怕金字塔”。创造金字塔的国度是()A.中国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埃及

20.种姓制度激化社会于盾。并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这种等级制度产生于 A.古巴比伦 B.古印度 C.雅典 D.古罗马

21.要想从网上探究古代阿拉伯的有关情况,下列不适合作为关键词在“百度”中搜索的是

A.阿拉伯数字 B.穆罕默德 C.《天方夜谭》 D.伯利克里

22.《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无所不能,法力无边,其原型来自历史人物 A.耶稣 B.乔达摩.悉达多 C.默罕默德 D.阿育王 23.以下不属于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的是 A.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对东地中海的征服 D.希波战争

24.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由此推断,该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客观上 A.毁灭了东西方文化 B.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25.下列改革,就性质、结果、影响而言最为相似的是 ①大化改新 ②俄国1861年改革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中国戊成变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雅典的奴隶主民主制度到伯里克利时期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使得雅典的民主政治变成希腊奴隶制民主高度发展的典型。

伯里克利削减了贵族会议和执政官的权力。为了保证一般公民都能担任国家公职,伯里克利制定了公职津贴制,规定除大将军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员每日都可得到政府的津贴。雅典的公民因此都不拒绝担任公职了,而且把担任公职当做一种荣誉,谁要是一生中什么公职也没有担任过,谁就将被认作是懒汉和没有出息的人,那可是一生的耻辱。

(1)雅典在谁领导下民主达到全盛时期?(2)雅典民主政治核心是什么?

(3)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享有民主权利?谈谈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 27.聚焦近代日本的崛起之路。

材料一: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日本民族,改弦更张,把求助的眼光投向了西方,像扔破靴子一样地扔掉了曾经虔诚地学习、模仿过的大陆文化。生存危机感是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

材料二:“国家的富强扎根于人民的富强,如果人民无知识,……维新就只是一句空话,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努力就必定失败。”

——木户孝允上天皇书

材料三:为了尽早成为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现代国家。……日本政府重视制定宪法与设置议会更甚于增强军备。要让国际社会认同,其大前提必须是一个立宪国家。——武光诚《图解日本史》

材料四: “对待中国、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 ——福泽谕吉《脱亚论》

(1)阅读材料一,举例说明古代日本如何学习大陆文化?直接引发日本近代生存危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对材料二中提出的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材料三所指的宪法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日本重视宪法和立宪政体的原因是什么?

(4)阅读材料四,说明日本对外走上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日本的这种“模仿”行为亚洲人民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三、填空题

28.土地问题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稳定发展。

(1)商鞅变法规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建立 私有制。

(2)任法兰克王国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为西欧封建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9.人类用智慧照亮前行的未来。

(1)印度人发明__________,经阿拉伯人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2)__________创立了经典力学,推动了科学革命,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受后人敬仰。

(3)__________勤奋好学,做事持之以恒,一生共有2000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

30.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的地名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阿拉伯国家建立的地点 B.伊斯兰教第一圣寺所在地

31.将与下列表述对应的重要历史人物填入相应的空格中。(1)世界文学名著《伊里亚特》的作者是_______。(2)古希腊的悲剧作品《俄底浦斯王》的作者是______。(3)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的古希腊科学家是_______。(4)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学者是_______。(5)佛教的创始人是_______。

(6)古希腊著名的“悲剧之父”是________。

32.下图是《阿拉伯数字和造纸术的西传》示意图,请将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国家和西传阿拉伯数字到欧洲的国家名称分别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印度 B.阿拉伯

33.法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1)起源于古巴比伦的《 》,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2)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的《 》,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标志着北美十三块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的文献是《 》。

参考答案

1.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杠杆定律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成就,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等。所以D项搭配错误,其它选项均正确,故选D。2.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叫做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将印度人民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A项是中国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C项是西欧封建时期的政治制度;D项是专制制度是以最高统治者独自掌握国家权力,实行专断统治的一种国家制度。B项符合题意,故选B。3.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地处西亚的两河流域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子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B符合题意;A是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不合题意;C是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不合题意;D是黄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点睛:“两河流域”是本题解题的关键。金字塔象形文字是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法典,甲骨文司母戊鼎是中国商周的文明,是黄河流域的文明;种姓制度佛教是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由此可确定的答案。4.B 【解析】根据题干“古巴比伦”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古巴比伦”,结合课本关于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关知识,利用排除法来解答,ACD都不是古巴比伦的成就。5.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成果是金字塔,因为古埃及又称为“金字塔的国度”;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6.C 【解析】根据题干“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所以答案选择C。7.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印度”“《大唐西域记》”“了释迦牟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六世纪诞生于古印度的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唐太宗时期,玄奘为了求取佛经,历经艰险,到达天竺(古印度)。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因此题干材料内容涉及的古代宗教是佛教,故选B。8.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宣扬全体公民共享政治权利和义务。但实际上,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妇孺、奴隶和外邦人都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因此题文中的“城邦”是雅典,故选A。9.C 【解析】根据题干“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是亚历山大帝国的缔造者,曾经控制了希腊,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灭了波斯,足迹远达印度,C项符合题意;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地一位君主,他对外继续扩张,向西完成对西班牙的征服,向北推进至多瑙河、莱茵河一线,没有到达题干描述的这些地方,B项不符合题意;凯撒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他花了八年时间征服了高卢全境,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没有到达题干描述的这些地方;拿破仑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他发动了对外战争,打败了反法同盟的军队,并趁机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最后在远程俄罗斯的战争中失利,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10.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西方文明之源包括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古代西方文明以地中海为中心,因此也称“地中海文明”,故①项《雅典政治制度》、②项《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符合题意;③项《马可˙波罗游记》属于古代文明的交流;④项《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属于尼罗河文明;故③④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11.A 【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图片内容可知,教皇为皇帝加冕,表明罗马教廷有至

高无上的权力。结合课本所学,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法兰克等国君主接受了基督教。并向教会赐赠大量地产。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国王加冕,加强了国王与教会的联系,是教权凌驾与国王之上。A是不正确的;符合题意;B正确,不合题意;西欧封建社会,罗马教廷由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度成为封建神权统治的中心。C是正确的,不合题意;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D是正确的,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12.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蓝色的地中海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项《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属于古代埃及文明;④项《古兰经与伊斯兰文化》属于古代阿拉伯文明,①④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B。13.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解题的关键,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14.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时期的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顶峰,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利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和战争等重大问题,雅典的民主制改革致使雅典繁荣。故选D。15.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很久以前,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就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其中就有著名的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在这些商路上奔波的商人中间,有不少阿拉伯人。他们把中国的古代的四大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16.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被日耳曼所灭;1453年,东罗马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故选A。

17.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十二铜表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开端,在共和制时期创立,主要调节公民内部的法律。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18.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这套数码,故A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题干的“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表明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故B理解正确,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伊斯兰教,故C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包括“0”在内的数码传到欧洲,是把东方文化传到西方。故D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19.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也是法老权力的象征。AB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非古代大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 20.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种姓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激化社会于盾,并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21.D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是古代希腊雅典的执政者,在位时进行了改革,使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因此,D项不适合作为关键词在“百度”中搜索,故选D。2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那时候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摩尼,意思是释家族的修隐者。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后来先后传播到中国和东亚地区,影响十分巨大。《西游记》书中描述的“如来佛”无所不能,法力无边,其原型来自于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所以答案选B。23.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向地中海的扩张过程中,罗马与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

布匿战争,发生在欧洲的战争,不属于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都属于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24.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可知,该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亚历山大东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使希腊文化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促进了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是解题的关键,亚历山大东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使希腊文化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25.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②俄国1861年改革和③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事件,④中国戊成变法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排除①④,所以答案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性质、结果、影响”,分析四个选项的事件的前因后果,用排除法来解答。26.略

【解析】(1)根据材料“雅典的奴隶主民主制度到伯里克利时期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使得雅典的民主政治变成希腊奴隶制民主高度发展的典型”的信息可知,雅典在伯利克里的领导下民主达到全盛时期。

(2)根据材料“伯里克利削减了贵族会议和执政官的权力。为了保证一般公民都能担任国家公职,伯里克利制定了公职津贴制,规定除大将军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员每日都可得到政府的津贴”的信息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利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是公民的民主,民主的范围是有限的,是少数人的民主,只包括除妇女、儿童、外邦人之外的本邦成年男子,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享有民主权利,但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泉,它的影响一直影响到了今天的民主政治。

27.(1)遣唐使,大化改新(1例即可)1853年美国佩里入侵日本(黑船事件)(2)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作用:为国家发展提供大量人才,提高了国民素质(3)《大日本帝国宪法》,原因:提高国际地位,让国际社会认同(抄写材料也可)(4)对外扩张的道路,影响: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侵占了别国,给亚洲国家带来了灾难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日本派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53年美国佩里入侵日本,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直接引发日本近代生存危机;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如果人民无知识,……维新就只是一句空话,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努力就必定失败可知,日本政府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为国家发展提供大量人才,提高了国民素质;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三所指的宪法是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为了尽早成为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现代国家。……日本政府重视制定宪法与设置议会更甚于增强军备可知,为了提高国际地位,让国际社会认同;

(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可知,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日本的对外扩张,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侵占了别国,给亚洲国家带来了灾难。28.(1)封建土地(2)查理·马特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规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因此填写封建土地。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理·马特任法兰克王国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为西欧封建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填写查理·马特。(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因此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9.(1)阿拉伯数字;(2)牛顿;(3)爱迪生。

【解析】(1)结合课本所学可知,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2)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因为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推动了科学革命的发展,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受后人敬仰。

(3)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爱迪是美国的发明家,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因此爱迪生被称作“发明大王”。

30.(1)中框:麦地那 下框:麦加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创始人,他出生于麦加一个没落商人贵族家庭。610年开始在麦加传教,622年在麦地那创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阿拉伯国家建立的地点中框:麦地那;伊斯兰教第一圣寺所在地下框:麦加。

31. 荷马 索福克勒斯 阿基米德 亚里士多德 释迦牟尼 埃斯库罗斯

【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相传,它是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的。《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各24卷。《伊里亚特》叙述了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中的故事,表现了古代英雄的事迹。可知《伊里亚特》的作者是:荷马。

(2)依据课本所学,《俄底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之一。索福克勒斯注重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可知《俄底浦斯王》的作者是:索福克勒斯。

(3)依据课本所学,古代世界产生过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就是其中之一。阿基米德从小善于思考,喜欢辩论。他一生献身科学,忠于祖国,受到人们的尊敬与赞扬。阿基米德以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可知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的古希腊科学家是:阿基米德。

(4)依据课本所学,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知识渊博,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也是杰出的科学家,他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学科体系。可知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学者是:亚里士多德。

(5)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隐修者。可知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6)依据课本所学,古代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戏剧家。著名的“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创作的作品大都通过神话题材表现雅典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斗争,语言雄浑有力,寓意深刻。可知古希腊著名的“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32.略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把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传到欧洲,所以习惯上成为阿拉伯数字,其实创造者是古印度人。左上为阿拉伯,右下国家为印度。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国家和西传阿拉伯数字到欧洲的国家”是解题的关键,古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把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传到欧洲。33.(1)《汉谟拉比法典》(2)《人权宣言》(3)《独立宣言》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亚古巴比伦王国的人们也创造了很多文明成果,如,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因此,题干空处填写:《汉谟拉比法典》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布了《人权宣言》,主要内容是在权利方面宣扬人民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题干空处填写:《人权宣言》。

近代云南 第3篇

关键词 银行 近代 云南 法国

东方汇理银行是法国资本在远东进行经济侵略的金融机构,实际上也是实施殖民扩张的殖民机构,业务活动范围逐步扩张到中国、日本及太平洋地区。中法战争后,云南蒙自辟为商埠,滇越铁路又于1910年建成通车,东方汇理银行即于1914年1月在蒙自设立分行。

云南富滇银行于1912年成立,是云南割据势力所办的一家地方性银行,为事实上的云南中央银行。为了抵制东方汇理银行,争夺滇南金融市场而在蒙自设立富滇银行蒙自分行,经营汇兑、存贷款等,同时承担着东方汇理银行蒙自支行的兑现业务。1917年,云南省宣布禁止银元出口,但汇理银行以滇越铁路营业收入的滇币必须换成银元或外汇才能购买铁路器材和燃料为借口,强迫富滇银行保证兑现或供给外汇。“民国三年(1914)春间,云南富滇总行派周心斋到蒙自设立分行,普经成立,蒙自东方汇理支行即采取毒辣手段进行打击破坏,第一次以一万六千元富滇纸币来向富滇分行兑现,弄得该行总经理周心斋四处张罗现金,应付以后,每十天或半月,汇理支行即来大宗兑换一次。当时考查,才知蒙自东方汇理支行系将滇越铁路所收富滇纸币,随时集中,即来兑现,以致蒙自富滇分行,随时要准备大量现金,难于应付。”富滇银行外汇紧缺,无法供给,不得不兑现银元。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方汇理银行进一步加紧对富滇银行的打压,极力挤兑。这样一方面冲破了云南省禁止银元出口的禁令,搜运银元出境;另一方面,大量的挤兑使富滇银行蒙自分行无力维持兑现,被迫同意改由省总行直接兑现,这就为东方汇理银行进入昆明提供了借口。

“1914 年 8 月至 11 月,3 个月的时间内富滇银行蒙自分行连续 5 次向省总行告急,请求紧急解运 35 万银元救急,省总行实际解运 31.4 万元接济。由于东方汇理银行兑现的数额越来越大,富滇银行蒙自分行无力兑现,东方汇理银行眼看时机成熟,便提出由富滇银行总行在省城兑现,富滇银行总行被迫同意由总行兑现。于是东方汇理银行趁机于 1918 年在昆明广聚街(金碧路)设立办事处,专办滇币兑换业务。东方汇理银行非法在昆明设立机构,民国政府与云南省地方当局曾多次进行交涉,但最终没有任何结果,从此,东方汇理银行的业务逐渐扩展到云南全省。”

东方汇理银行的强行兑现行为通过打压富滇银行获得云南金融的掌控权,同时用兑现的银元牟利。“东方汇理银行蒙自支行每月兑取大量现金,究何所用,一般人认为是不喜欢富行纸币。但是事实并不如此,真正原因,系当时越南银币在滇省者数目甚巨(这项越南银币,在修筑滇越铁路滇段时期,运来发工资的数目即达七百五十万元,尚有修路前后流入滇者数亦不少),法国汇理银行要把这项流通在云南的越洋收运回越,所以当时一方面禁银出口,一方面则成立蒙自汇理支行,来吸收越洋运回。这个支行,既负有这样使命,因而每月即利用滇越铁路所收富滇纸币兑取现金,并用现金又向各方掉换越洋,源源运回东京。这是当时真实情况。后因欧战影响,香港、上海均发生指贱银贵情况,这时东方汇理蒙自支行就不只运回越洋,并将所兑得的银洋,不论中国或外国的,全部向香港、上海外运谋利”据统计,“自民国三年至十九年这十一年间,东方汇理银行由云南搜罗运回东京的越南银元13062 799元,运往上海的墨西哥银元和中国银元1 469 500元,共计14 599 299元,值关平银9 726 312两。”与此同时,东方汇理银行入侵昆明,1919年8月,由其买办梁子惠出面,在昆明广聚街三十四、三十五号挂出了“蒙自东方汇理银行办事处”招牌, 1921年7月,未经地方当局核准即派出法籍经理人员正式开业, 1931年经当局批准才正式改称为“东方汇理银行昆明分行”。

而自护国战争开始富滇银行发行的滇币已开始贬值,唐继尧政权末期的富滇银行滥发钞票、币信低落,至1921年货币危机已初现。“铜币为辅币之一种,即为之一项,现在富、殖两银行,每日求兑银币者拥挤不得,因而转购诸辅币,紧急万状。”此后富滇银行纸币挤兑之风甚炽。

富滇银行成立时只有资本金50余万元,而发行纸币60万元,第二年增到300余万元,准备金不足,兑现发生困难。根据富滇银行要求,唐继尧命令将云南铁路局滇蜀铁路股款50万元移作富行股本。由于云南三迤绅商激烈反对,富滇银行只好以年息6厘长期“借用”此款。至民国五年(1916),富滇银行增发护国纪念纸币100万元, 富滇银行发行纸币已达400万元,兑现愈发困难。如此一来,云南的金融就被东方汇理银行掌握了,“西南一隅临近法属安南,抗战之前地僻人稀,故只有法商东方汇理银行一家。该行在昆明把持外汇市场垂二十余年,造中国银行在该地设立分行后,该行势力渐被削弱。其后安南沦敌,该行以业务清淡,卒告停业。”

此种情况直至龙云政权确立,于1932年把富滇银行改为富滇新银行,通过各种办法收回外汇控制权之后才改变。甚至东方汇理银行与富滇新银行在1935年6月达成协议,以东方汇理银行承认“不妨碍本省金融与富滇新银行所承办之一切金融政策,并赞助富滇新银行发展一切业务,安定本省金融”为条件,由富滇新银行以优惠价格卖给东方汇理银行和滇越铁路公司一定的外汇。最后富滇新银行占上风,为云南地方金融带来相对稳定的局面,也为发展云南地方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代云南 第4篇

1910年3月31日, 历经七年修筑的滇越铁路云南段工程竣工, 随着这条铁路的通车, 云南整体的近代化步伐加快;但云南军事的近代化却要比这早上约一到两年。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于1907年9月在云南陆军武备小学堂的基础上筹建的;后停办七个月, 一年后又由护理云贵总督沈秉经及云贵总督锡良重办; 1912年由云南都督蔡锷将军更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 但世人仍习惯称之为讲武堂。

2师资来源

云南陆军讲武堂聘用的教职工一部分是国内武备学堂的毕业生, 另一部分则是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 且这部分教员都是同盟会会员。讲武学校的各个兵科的科长、执事官和各班班长也大多是同盟会成员。聘用的留日同盟会学生有李根源、李烈钧、沈汪度、唐继尧、顾品珍和罗佩金等。讲武堂第二任校长即李根源, 他任职期间对学校进行了改革, 聘用教职工非常灵活, 他不仅增加聘请了一批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留学毕业生任教, 还任用了有军事才能的人才, 如杨杰。此外, 还专门派人去日本考察军事, 并将日本先进的管理方法用于校内。唐继尧对讲武堂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1922年的时候, 唐在讲武学校内创立了云南陆军高等军事学校以及云南航空学校, 以抗衡北洋军阀控制下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所聘用的教员均是受过先进军事教育的优秀毕业人才。讲武堂的发展与唐继尧的资金、物质补给充足是分不开的。

3教学内容与方法

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当时全国范围内都比较先进。学校分别设置了步兵、骑兵、工兵、炮兵四种兵科, 军事学课程系统全面。军事课有地形学、测绘学、筑城学、卫生学、兵器学、战术学、军制学, 各种典、范和令, 以及战术实施, 野外演习等。文化课有国文、算术、历史、地理、伦理、器械画、英文和法文。到了1930年, 龙云在讲武堂创立了滇军教导团, 团长由龙云担任, 在之前的四个兵科的基础上增设了宪兵、经理和交通以培养专业军官。

在讲武堂的课堂和野外练习的操场上, 具有革命思想的教官都运用各种方法教育激励学生。对孙中山先生主张较为熟悉并积极宣讲的方声涛教官, 将民主的观念深播学生的心里;李根源则不顾清政府禁令, 在滇越铁路通车之际, 率全体学员直接到昆明火车站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以激起学生的反帝爱国情绪。此外, 像《民报》《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书刊在师生中隐秘的广泛传阅。

4管理制度

伴随着留日学生的引入, 日本先进的军事理论和思想也得以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内教授及传播。学校的制度和作风仿效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作息纪律都非常严格。学校规定学员每天上课六个小时, 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上操, 早晨则有体操和跑步, 晚上安排自习, 夜间有紧急集合训练。唐继尧在任时, 在讲武堂内创办的陆军高等军事学校, 其学制和教学直接仿效日本陆军大学和保定陆军学校。所以说, 严格的教育管理制度下, 学生和教师都比较辛苦, 正是讲武堂校训“坚韧刻苦”的体现。

5云南军事近代化的成果

总之, 晚清到民国时期的云南在军事上取得了不错的近代化成果, 这使民国早期的云南在整个中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然, 云南在军事上的近代化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办学;而学校的运作和政府财政支持则息息相关。 讲武堂的存在对黄埔军校、辛亥革命、护国战争以及抗日战争都有非常大的贡献。

1924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时候, 新式教官非常缺乏, 于是校长蒋介石致电云南, 要求调讲武堂炮兵科长王柏龄, 工兵科长帅崇兴, 骑兵科长林振雄, 步兵科长刘耀扬及部分毕业生到黄埔军校, 协助办学。所以云南陆军讲武堂也被称为“黄埔军校的摇篮”。讲武堂的师生有不少在北伐军中任高级将领, 如朱培德和杨杰先后担任北伐军总参谋长;金汉鼎任第九军军长;朱培德为第三军军长;范石生为第十六军军长。后来著名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也有讲武堂毕业的学生朱德和叶剑英分别参与领导。对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更不可估量, 云南不论是在抗战人员的输送上还是在战略物资的补给上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尤其是讲武堂中不少师生率部抗日, 他们坚韧的作战精神以及过强的战斗力为抗战的胜利做出很大的牺牲与贡献。如中条山战役中抗日的第三军军长唐淮源, 师长寸性奇, 击毙日寇近万人以身殉国。徐州会战中的第六十军军长卢汉率部浴血奋战近一月, 击溃日寇王牌军板垣矶谷师团。其余的如第七十六军军长王甲本在湘桂战役中殉国;第五十八军军长孙渡和, 第三军军长杨宏光、副军长张与仁率部抗日做出巨大牺牲, 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云南当代学者谢本书先生曾对讲武堂作过总结:第一, 规模较大, 班次较多, 学生人数也比较多。第二, 学制较长。第三, 课堂设置完善, 教学质量较高。的确, 从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在革命和抗战中的表现, 讲武堂的成绩也可见一斑了。而这些无疑是云南军事近代化成功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陈予欢.云南讲武堂将帅录.广州出版社, 2011.

[2]谢本书.民国劲旅:滇军风云.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3.

论近代云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 第5篇

1 近代云南地区城市化的初兴

近代云南地区的工业化是在外力作用下被动地起步的。同样, 近代云南地区城市化的兴起, 也与传统城市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而兴起不同, 它经历了一个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 由工业化的内力作用, 通过经济杠杆把传统的乡村社会逐步变为近代城市社会的历史过程。

近代云南地区的城市化的兴起, 首先表现在城市 (包括小城镇) 数量的增加, 城市人口和规模的扩大, 以及以昆明为中心的连接省内外的城市网络的强化。它们集中地反映在以滇越铁路为纽带的沿线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通商口岸之一的河口, 原是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仅有三、五户人家的一个停船滩头, 铁路通车后, 很快发展为有900余户, 4000余人, 20余家商店行号的小城镇, “街道极宽平, 建筑亦皆西式。电报、邮政、电灯俱备”, 不仅成为进出滇越的重要门户, 而且也发展成了西南边陲地区的一个重要商埠;离河口177公里的碧色寨, 原名坡心, 在铁路修建前还是一片荒地, 铁路通车后仅一年, “忽变为一个小村镇”, 成为铁路线上的一个重要车站;宜良县原是个小城镇, 通车后发展成为滇中一带重要的大米集散地, 县城一条街上有米行商店数十家, 个旧、昆明所需大米多由此供应, 还出现了经营煤油和日用杂货的商店;蒙自不仅是滇南的物资集散中心, 而且还是近代云南地区最主要的外贸口岸, 城市发展极为迅速;个旧成为世界闻名的锡都, 最盛时矿工达10万人以上;而最具代表的是作为滇越铁路终点和全省中心城市的昆明, 城区范围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昆明开埠区和火车站, 原来都是荒僻之区, 几年内办起了商店, 建起了楼房, 成为闹市区;全市人口, “前清季年, 由四万余增至八万余;民国以来, 由八万至十三四万, 复由十三四万至十八九万”, 其中市内人口, 1917年7万余人, 1922年达到11.8万余人;1936年, 全市人口14.2657万人, 1937年增加到 20.5396万人, 到抗战结束时达近30万人;1949年, 昆明市区 (包括郊区、工矿区) 人口为57.79万人。同时, 人口构成也发生了较大变化。1912年, 省城各区人口职业统计中, 雇工11993人, 商界7445人, 工艺9132人, 分别约占人口的12.6%、7.9%和9.6%;1922年调查, 工业15013人, 商业15006人, 矿业67人, 三者合计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5.3%;1935年全市20~60岁职业适龄人口73548人中, 工业 13506人, 商业13927人, 矿业43人, 交通运输业837人, 四者合计约占适龄职业总人口的38.5%, 工商业人口占有一定份额, 正在成为城市人口的主体。这一切, 都标志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值得指出的是, 抗战时期, 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云南地区工、商业的较大发展, 从而使之成为了近代云南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时期。除上述以昆明为中心的城市网络继续得到强化和发展外, 又在作为当时重要国际交通线的滇缅公路、中印交通线等沿线地区兴起了一些重要城镇。例如, 畹町在通车前仅只四间茅舍和不是常住户的4户农户, 通车后三、四年间, 人口激增至一万多, 设立了交通运输机构、商店、旅馆、食馆、海关、税务、银行等, “平均每日往来车辆, 由三百辆至八百辆之上”, 一度呈现繁华景象;曲靖和沾益, 随着铁路的修通及机场的兴建, 变成通往川、黔两省的枢纽城市和重要物资转运站, 商业兴盛, 城市规模不断扩展;中印交通线上的丽江, 最盛时有中央及地方银行分支机构9家, 大小商号1200余家, 往来于丽江与拉萨之间的马帮, 由原来的几千匹骡马增至1万多匹。可见, 正是工、商业的发展, 交通的改善, 近代云南地区开始出现了城市化的初兴。

近代云南地区城市化的初兴, 还表现在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和城市间一体化程度的加强上。传统城市的兴起, 大都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 “这些城市的巍峨城墙, 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已不完全将市场、商店或居民包围于其内, 但却体现着政府权威的尊严”;城市与城市之间主要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 城市体系表现为一种缺乏横向联系的垂直结构, 其联系的纽带是行政命令而不是商品的相互流通。随着近代云南地区工业化的起步, 传统政治性城市开始向区域工商业中心转型, 原囿于手工操作和行会制度的个体性工商业经济结构开始向机器工业和近代股份制等经营方式和工业品经营转变, 而近代交通、通讯方式则使之形成为开放与互为一体的联系网络。昆明作为全省的中心城市, 不仅是商业中心, 而且也是工业、金融业中心, 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成为推动近代昆明城市化的根本;个旧作为世界闻名的锡都, 它的兴衰由大锡生产和出口贸易所决定;下关的发展不仅缘于其作为滇西物资集散地和商业中心, 而且缘于其地处交通枢纽和茶叶加工等近代工业的兴起;而处于重要产茶区和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的思茅, 受交通等条件的限制而处于停滞状态, 从而与蒙自的兴盛形成鲜明对比。总之, 城市作为第二、三次产业的载体, 成了社会各产业发展及结构变化的舞台和推动力量, 促进着产业间联系的扩大和加强。城市间超越行政和地区范围而建立的新的经济交往机制, 加强了城市间的一体化程度, 从而改变着产业结构的封闭状态和结构关联水平。近代城市化的初兴, 不仅反映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发展, 而且使其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和增长点。

2 近代云南地区城市化的不发展

近代云南地区的城市化, 若从总体观察, 不仅速度缓慢, 而且水平较低。据施坚雅的研究, 十九世纪末的云贵地区城市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约在3.7%~5.2%之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云南“农民人数, 在全省人口总数中, 除昆明市及个旧、建水、河西、石屏等县数, 因特殊情形农民人数成数较少外, 其余各县, 大抵均占90%以上;而边区各县局, 竟占99%, ……可见云南各县完全系一农业社会也”。即使到1949年, 全省1595万人口中, 农业人口占了92%, 非农业人口仅占8%。和工业化的历程只是工业化的起始一致, 近代云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也不过只是城市化的初兴。

不仅如此, 近代云南地区城市化还带有明显的空间上的不平衡和时间上的季节性。近代云南地区城市化初兴中的城市, 主要分布在交通要道及其附近地区, 集中表现于昆明、个旧 、蒙自 、开远、下关、曲靖、昭通、腾冲、保山等极少数城市的发展上, 即便是在这些有代表性的城市中, 真正称得上是近代工商业城市的恐怕也只有昆明、个旧等屈指可数的几个, 而大多数仍只是作为商品集散交易点的商业性中小城镇。虽然这些中小城镇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有其重要作用, 但由于缺乏规模效应和其自身辐射影响力的有限, 也带来了对工业化的反作用极微的问题。而在广大山区和一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则几乎还见不到城市化的迹象, 依然故我地生活在小农经济的乡村社会之中。至于区域城市因受时间性和季节性影响, 还会形成城市化的不稳定。以个旧为例, 1938年有矿工10余万人, 因国民政府的“大锡统制”政策及战争的影响等原因, 1940年降到51863人, 1941年降到25707人, 1943年10~12月仅有2230人;而前述畹町在抗战前期的城市化浪潮, 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随着滇缅公路的被封锁和滇西的沦陷而迅速衰落。再加上近代云南地区城市化的初兴, 一定程度上主要是依赖于商业、金融业畸形发展的产物, 不仅缺乏基础产业支撑, 而且还在城市对农村的不等价交换中造成农业积累的大量流失和农村产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反而成了工业化的阻碍。

因此, 近代云南地区城市化的初兴, 又使社会经济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微弱的近代工业与汪洋大海的小农经济并存, 少数几个近代工商业城市的繁荣与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落后及残破相对照, 一部分近代机器生产点缀着大量以手工劳动和操作为基础的落后的手工工场和小企业……。这虽是工业化进程中必经的一个历史阶段, 比之于传统社会它已大大地迈进了一步, 只是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 这种二元结构是很难向工业化的一元结构转化的。“二十世纪的工业化和铁路改变了中国城市化的方式, 但只是部分地改变了城乡关系”。即使是在社会政治经济已发生了巨变的今天, 我们能企望一夜之间改变我们既有的城乡分割格局, 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变迁吗?

参考文献

[1]何玉菲.昆明开埠和滇越铁路通车对云南的影响[J].云南文史丛刊, 1993, (4) .

[2]骆毅.昆明市历代人口的变迁[J].云南地方志通讯, 1986, (2) .

[3]李珪.云南近代经济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5.

[4]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苏州: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8.

[5]G.W.施坚雅.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1.

近代云南 第6篇

关键词: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人物,近代体育

1 前言

在近代云南历史上,有一文一武两所学校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联大(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而成,),“武”指的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

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于1909年,是中国最早培养新式陆军军官学校之一,1945年停止招生,讲武堂在开办期间为我国和国际上培养了一大批的军事人才,如朱德元帅(毕业于第三期),叶剑英元帅(毕业于第十八期),抗日名将周保中(毕业于第十七期),北伐名将朱培德、范石生、杨希闵(都毕业于第四期)等,以及临近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崔庸健委员长(毕业于第十八期),越南国防部长武元甲将军等等。云南陆军讲武堂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对我国近代体育的发展方面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历史价值。

2 云南陆军讲武堂走出的著名人物对近代体育的影响

云南陆军讲武堂自1909年始办至1945年停办的36年间,为中国及其邻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他们为自己国家独立和解放事业中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此外,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的著名历史人物对我国近代体育发展也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如: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办功臣李根源受孙中山所托在东京创设大森体育会,通过体育运动与军事训练的综合培训,增进学生的素质等。现仅分别对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的三位著名历史人物(朱德、叶剑英、龙云)对我国近代体育的贡献作一简述。

2.1 朱德对我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1886年出生于四川仪陇的朱德,青年时代就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1906年9月20岁时,朱德考入四川省城高等学堂体育班甲科,在这里他学习了各种体育课程和军事教研课。毕业后的他成为了一所乡村学校的体育教员,在家乡推广近代体育。随后,朱德慕名前往昆明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讲武堂学习期间,朱德的体育基础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尤其是他的体操极为出色,每当上司参观时,必由朱德与另一位体操高手朱培德表演助兴,此二人在讲武堂被誉为“体操二朱”。

重九起义后,朱德曾担任过讲武堂学校生徒队区队长兼军事教官,负责管理学生和教授射击、步兵操典等项工作,如此阅历影响了他的一生,至晚年,朱德还在坚持用在讲武堂求学时所学的体操手段锻炼身体。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朱德对体育的贡献也被彪炳史册:建国后,朱德出任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首任会长,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新闻工作者留下了他在宝塔山下、延河之滨与干部、战士打排球的英姿;他在1940年为八路军120师战斗篮球队所作“球场健儿,沙场勇士”的题词,至今仍在激励人民军队体育运动的开展……。

2.2 叶剑英与我国的近代体育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少年时期的叶剑英对体育特别热爱,“他对体育很有兴趣,尤其喜欢踢足球和打单杠,还长期坚持长跑锻炼。”叶剑英从南洋回国后,1917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后改名剑英,表示投笔从戎、决心在学校习文练武。叶剑英就读的是第12期,其间,“叶剑英和其他华侨学生一样,都有活泼的天性爱好文娱体育活动。同学们自己组织了足球队、乒乓球队和假日旅行队,球队经常与昆明各校球队作友谊比赛,他都积极参加。”学习期间,一名日本军事教官在炫耀其军刀术时曾流露出对中国人的蔑视,于是叶剑英立志要打败他,经过刻苦的练习,叶剑英在比武中战胜了这名日本教官,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

叶剑英对我国近代体育的贡献主要分为对组建黄埔军校的贡献和对我国建国后的军队体育的贡献。首先是援建黄埔军校,1924年孙中山在广东创办黄埔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受邀协助黄埔军校(1924年6月)开办。叶剑英和其他教员带着一批队官和枪械,前往任教授部副主任。”黄埔军校于1924年5月5日开课,叶剑英负责军事理论的学科教育,“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制订教育计划,编写教材,……”;其次是对我国军队体育发展的贡献,1932年担任红军学校校长,他积极在学校推行近代体育项目,在延安时,叶剑英还是足球队的主力。1954年叶剑英任训练总监部代部长,主管全军的军事训练工作,提出了“红、专、健”的口号,他比较注意基层连队文体活动的开展。

2.3 龙云对云南近代体育的影响

龙云字志舟,云南省昭通人,彝族,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龙云的政治起步与1914年他在讲武堂毕业典礼上以中华武术大胜法国大力士有着密切的联系,毕业后龙云因受到唐继尧赏识而进入了“佽飞军”。“四.二六”事件后成为了五华山的新主人。基于与体育的缘分,在其后的政治生涯中,龙云大力提倡体育教育,对云南近代体育发展作出过积极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在云南省高等学校开展早期的军训工作。龙云“要求中等以上学校实施军训,作为讲武堂的后备队,龙发给学校若干旧式枪支,由学校特色军事教员,进行军事训练。”1932年,由龙云任命的云南省教育厅长龚自如筹建云南省体育委员会,设会址设在翠湖内,龙云亲任会长。二是促进云南省军队体育的发展。龙云在军队中设立体育组织,积极推进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项目在内的军队体育开展。他的拱卫军、驻五华山的近卫一、二团均建有各种体育项目的组织,经常与近边学校、部队进行体育比赛。龙云对云南陆军讲武堂的体育发展也给予过重视,由他任命的校长唐继磷使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发展达到巅峰。三促进云南省社会体育的发展。至1945年龙云去职,昆明每年举行的全市运动会上他都担任名誉会长,体现了对社会体育的关注。

为纪念龙云治滇政绩和对体育事业所作出的努力,抗战胜利后,当时的昆明营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志舟(龙云的字为“志舟”)体育会,会址设于篆塘新村的原昆明网球会内。1946年9月9日,在昆明网球会旧址处,经改建的一座新型综合运动场落成,并被命名为志舟体育场。

3 结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近代云南】相关文章:

近代外交05-06

近代早期06-25

近代电影艺术05-05

近代建筑遗产06-27

近代篮球运动07-02

近代日本家庭07-05

近代体育事业07-26

近代诗歌名篇05-13

近代山西范文05-18

近代陵园范文05-18

上一篇: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下一篇:信息重复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