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实践教学论文

2024-08-25

护理实践教学论文(精选12篇)

护理实践教学论文 第1篇

2013年8月, 我们申请的“中职护理专业社区护理课程建设”获得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二级立项项目, 本项目得到桂林市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支持。现将这一年来社区护理课程的社区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与大家分享。

1 创建社区护理的社区实践教学基地

桂林市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我校原附属医院转型而成, 与学校相邻, 便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在相关领导及医护人员的大力支持下, 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管辖社区成为我校社区护理课程的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学校聘请中心负责人和资深护士作为社区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者和带教教师, 项目组成员参与社区实践教学过程, 共同完成社区护理课程的社区实践教学内容。

2 制订社区护理的社区实践教学方案

我们通过深入社区一线、分析问卷、访谈实践专家等形式, 对社区护理工作进行了整体化深入分析与反复论证, 确定了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对护士职业成长起关键作用的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课程) , 并结合学校定位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订课程标准。同时, 根据学习任务并结合实际工作确定该课程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安排上, 根据社区护理课程的特点,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工作岗位, 开展了实际岗位的真实项目实践教学。我们与中心带教教师一起研究和制订出社区护理的社区实践教学方案, 根据社区实践的场所和具体要求, 将授课班级按6~8人为一个实践小组进行分配, 轮流进行社区实践。社区护理的社区实践教学方案见表1。

3 社区护理的社区实践活动

根据社区护理的教学计划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具体工作安排, 指导实践小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社区护理的社区实践活动, 从而有序地开展社区护理课程的社区实践教学。学生在完成一次社区实践活动后, 除完成实践作业外, 还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3.1 填写社区护理的社区实践记录表

学生完成社区实践项目后, 认真填写社区护理的社区实践记录表,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记录表填写情况评分。

3.2 社区实践内容汇报

由于社区实践的场所有限, 每次实践活动不可能全班学生同时参加。因此各小组分别完成实践任务后, 要将这次实践活动的情况向全班学生汇报。汇报时可以由小组选出的代表汇报, 也可以由小组所有成员共同汇报, 任课教师根据汇报情况评分。通过这样的方式,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通过这个小组的汇报, 让班上其他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并能汲取本实践小组的优点和改进不足, 在班上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4 社区实践能力考核

为规范社区实践教学管理, 特制订社区实践能力考核表[1], 由社区带教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进入社区实践前熟悉社区实践能力考核内容, 并按考核内容严格要求自己。评分标准:5分:实习过程一贯认真、积极主动;4分:实习过程仅需要教师少量帮助;3分:实习过程需要教师中度帮助;2分:实习过程需要教师严密监督。社区实践能力考核内容见表2。

5 社区实践考核方法[2]

实践成绩的评价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针对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 并以学生的社区实际护理技能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注重综合实践能力和设计性实践能力的考评, 包括两个方面:组内互评占实践总体评价的20%, 由学生从参与小组活动、对工作负责、分享学习经验及资料、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带动小组讨论、接纳他人意见6个方面进行评价;实践表现占实践总体评价的80%, 包括实践记录、实践作业、实践汇报、实践能力考核4个方面。我们将考核的重点放在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解决社区存在的具体问题上, 从多方面综合性评价学生的社区护理能力。

6 结语

以上是我们在社区护理的社区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和得出的一些经验, 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活动, 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社区护理实践经验, 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协调和合作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 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及时的健康信息及健康知识, 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专业的护理帮助, 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和称赞, 真正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护理服务深入社区将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社区护理,社区实践,护理专业

参考文献

[1]蔺惠芳.社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护理学教学方法内科护理学 第2篇

第一,护理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多数是遵循古老的讲课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说、学生在听这种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方式,削弱了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第二,教师在备课时的准备并不充足,对课堂多样环节的建设不够重视。教师讲课时,只是按部就班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讲出来,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仍旧对专业名词不熟悉,甚至混淆。

第三,在护理学教学基础上,没有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致使学生动手能力被削弱,从而导致对知识理解的欠缺。

护理学教学的改革

针对发现的诸多问题,对症下药,进行改革和完善,是提高护理学教学水平的重要任务。只有摒除缺点和问题,才能掌握更合理的方法与手段。首先,要加强学生对护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不能不承认常规的授课方式对知识的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常规教育,不在此基础上创新,护理学就会面临严峻的考验,所以应该充实现代教学的方法。

护理实践教学论文 第3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 实践能力 临床护理

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面临的就是实习工作,护理专业对实践性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更是要加强护理教育实践,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攒实践经验,能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为我国的医院护理工作做出贡献,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1 注重增强学生的优秀服务意识,注重学生礼仪方面的培训

学生在学校进行护理知识学习的时候,很难有机会可以实际接触到护理方面的工作,学生除了需要学习专业的文化知识,学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对全体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培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礼仪老师来进行培训,让礼仪教师细致的给学生讲解护士工作时的文明用语以及护士的仪表和着装、电话沟通技巧等,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懂得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做到接待病人以迎接声接待,送别病人用送别的声音,操作前对病人能够有良好的解释的声音,操作失误后能够及时的向病人道歉。这样可以一步一步的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礼仪形态,能够增加他们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竞争力。学校注重培训学生的礼仪形态有利于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到医院参加工作后能够树立良好的模范护士形象,在广大的护士群体中能够产生良好的影响,促进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引导学生在内心树立起服务他人的良好意识,能够使得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护理人员的服务心态和合理的服务行为。

由此可见,学校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还要注重学生的礼仪培训,要明确的知道,一名合格优秀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是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不断的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这样在步入社会后才能尽快的适应自身的工作领域。

2 学校教育注重营造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下进行锻炼、完善

护理这门专业对实践性要求较强,很多的学生专业文化知识学习的很好,但是到了实际参加工作,却不能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在实际中灵活应用,这就提醒了学校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时最多的,在学生时代,由于学生专业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都不是特别的完善,所以,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到实际的护理工作,因此,学校就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注重营造实际生活中的生活情景,在生活情景的创建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生活情景的真实性和重要性,让学生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而不是以一种漫不经心的工作学习态度对待。因此,在每次情景锻炼学习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对于护理专业,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在创建生活化情景时要注重情景贴近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生活情境下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上模拟医院实际情况,让学生依次扮演患者和护士角色,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扮演护理角色时掌握如何应用自身学到的护理专业知识,还能够扮演患者的角色,学会从患者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为患者考虑,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学校要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情景的实际模拟,通过定期的实际生活情景模拟,能够让学生灵活的懂得如何在实际情况下将自己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使用到,让学生掌握实践经验,不仅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由此可见,加强护理教育实践,贴近临床护理服务,可以通过实际生活情景的模拟来使得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3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深化认识理解

护理这门专业课程,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临床实践性,所以,学校在进行护理专业的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注重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性,护理专业的教育发展方向必须向更加注重全行业的护理专业实践转变。要能够深刻的提高学生对于护理专业内涵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深刻的懂得健全疾病的护理常识以及护理流程的每一个步骤和其规范性。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懂得从病人的利益角度思考问题,作为学护理专业的一名学生,要时刻的培养自身的责任性,护士要时刻记得自己的职业,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规范的履行护理的职责义务,要明白,不论是做什么职业的人,都要有自身的职业规则意识,切实的履行好自己工作的本分。对于责任心相对来说较弱的学生人群,学校就要注重培养其浓厚的责任意识,让其能够清楚的认识护理专业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不要只是单纯的传授学生护理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以为纯粹的将专业文化知识学好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学校在进行护理专业知识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深化认识理解。

4 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

无论学生在教师及学校组织下进行短时间的医院实习,还是学生在教师组织的生活化情景下教学时要深化学生对护理专业内涵的认识,不能让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而不深入了解护理专业这门专业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独特特点和专业素养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化学生自身对护理专业内涵的理解,进行实践锻炼,学生都应该学会总结实践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其他同学的表现,能够吸取他人的优点长处进行学习,当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及时的进行经验总结,这样才可以不斷吸取经验,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

实践经验总结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进行实践经验总结,既是学生对于实践经历的回顾,又一次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认识,还能够吸取他人优点,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累计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所以,学生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5 总结

护理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其对实践性要求也较高,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珍惜实践的机会,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的累计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竞争力。注重珍惜实践的机会,才能够不断的将自身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在步入工作后更加贴近临床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段明娟.护理本科生循证护理认知现状和信息素质的研究[D]. 吉林大学,2008.

[2]殷磊,王艳.谈护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J].中国护理管理,2009(01).

[3]刘杰,张立新.我国护理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9(01).

护理实践教学论文 第4篇

一、创新构建药物应用护理课程, 优化教学内容

《药理学》、《药物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版本非常多, 大多脱胎于临床医学或药剂专业使用的《药理学》教材, 为本科教材的压缩型, 内容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教学内容繁多。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 重理不重用, 把讲授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等作为重点, 教材存在药理学知识医疗化现象, 护理用药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常用药物用法、用量等与临床护理岗位用药的相关知识缺乏。导致老师难讲, 学生难学, 而且与学生护理岗位需求脱节。因此, 药理学教材应强化护理专业特色, 满足临床护理要求。护理专业药理学的教材要根据现代化护理专业特色进行调整, 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融入教材中, 强化临床护理需求的内容, 构建药物应用护理课程, 优化教学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 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护理专业和药理学教师进行课程研讨会, 根据现代护理理念和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 整合基础护理、临床各科护理在用药护理方面的知识要求, 并深入医院护理一线考察药物应用护理实际工作, 在借鉴《护理药理学》、《药物学》等教材的基础上, 改编《药物应用护理》教材。药物应用护理是护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用药护理过程中, 打针、发药只是用药护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 护士既是医嘱的执行者, 又是病人药物治疗的监护人。因此, 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做好用药护理工作, 保证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防止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在教材编写时, 对药物的制剂、化学结构、体内过程、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化或删除, 在介绍药物基本作用和用途的基础上, 重点突出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及用药护理, 使教材内容难易适当, 既便于老师教, 又便于学生学。

其次, 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 突出护理专业特色。考虑到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不高及护理专业的特点, 我们在教学中突出“三基”内容。围绕教学目标, 着眼于“实用性”, 以“够用”为度, 重点突讲授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用药护理。把《药物应用护理》课程重点从药物作用、作用机制及以用途为中心向以临床药疗有关的护理问题和用药护理为中心转变。 将护理程序融入课程, 课程中以护理问题的形式体现药物不良反应, 有助于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强调用药护理相关的技能性知识, 在用药护理中, 护士怎么做, 还将处方内容贯穿到每个具体的药物中讲授, 不断培养并增强学生对处方和医嘱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突出护理专业岗位的特点。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教师的专业背景多是药学专业或临床专业, 没有经过护理专业的正规培训, 对护士工作岗位上的药疗工作内涵和对职业要求的技能把握不够, 特别对现代护理如系统化整体护理缺乏充分的了解。部分教师习惯于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 存在注重医疗和处方, 轻护理;重药理学理论, 轻护理技能培养等问题。导致有的学生认为药理学与护理专业联系少, 护士只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传统的药理学教学采用教师讲授药理学理论知识, 学生被动听课、记录为主的单一授课方式, 过于强调学科意识;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教师讲得过多、过细、过全, 而忽视对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疗效观察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护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造成与临床护理用药联系少。教师教学用心良苦, 学生学得辛苦而能力得不到提高, 使药理学教学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现象。因此, 药理学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改变旧观念, 尽快通过多种途径充电, 不断更新知识, 深刻领会护理专业的新计划和新大纲的精神实质, 树立临床护理观念, 把临床护理的相关知识渗透药物学的教学中。为此, 我们还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 增强了药物应用护理教学效果。

1.将“用药护理案例教 学法”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尝 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情景教学法, 教师精选典型用药案例, 以临床病例合理用药的设计和执行为教学情景, 有效地使学生转换角色进入临床护士岗位, 学生看到的是生动的例子, 有利于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近两年, 我们将“用药护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堂理论授课中, 事先教师可提供问题病例, 学生可查阅相关资料, 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病例提供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 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 进一步分析疾病的药物防治。教师重点讲解代表药的药理作用, 而对于药物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以问题病例的方式提出, 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如讲某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时, 可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临床案例,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 为什么会这样? 如何处理? 我们给患者用药时应向患者交代哪些注意事项? 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 体验到发现、获取知识的成功, 从而调动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步步获取知识, 并学会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这种授课方式, 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 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发展个性, 使得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生动有趣的互动式教学, 活跃氛围, 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精选问题病例、准确提出问题和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解 决问题, 还需继续深入探讨。

2.采取多媒体与黑板 教学相结合 的方式。多媒体教学是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 集成在一起, 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发展, 这项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方面, 特别是这种技术在医学的应用, 可以取得良好的视听效果, 获取较多的直观信息量, 有利于学生接受信息。但多媒体教学虽有所长也有所短, 只是起辅助作用。如果过于使用和夸大它的作用, 就无法收到预期效果。在药理学教学中, 我们采取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方式, 对重点、难点内容, 在黑板上进行演绎推理, 讲解详细透彻。同时, 在讲解中利用多媒体插入一些与药物应用护理内容有关的问题病例、解剖结构、病理过程的图片、动画或视频, 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直观印象和扩大视野。

3.穿插运用药物相关知识链 接、药物发现 史、药物科技 花絮等, 强化药物应用护理课堂教学效果。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 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程, 即使科学性、实用性再强, 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平铺直叙地讲授, 则学生肯定感到单调乏味。我们根据药物应用护理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一些药物发现史、药物相关的事例或故事、科技花絮等。例如: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与青霉素的发现, 英国的两位青年科学家弗罗利和钱恩对青霉素的开发成功开创了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新时代;1921年加拿大的两位年轻人班廷和贝斯特发现胰岛素与诺贝尔奖;《红楼梦》小说中, 林黛玉的死与结核病和抗结核药的应用;抗胆碱药物的应用与“美丽的印第安女郎”等。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够达到增强记忆、开启心智, 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4.创新药物 应用护理实验教学 , 探索适应 整体护理 的实验教学。药物应用护理实验课教学直观性强, 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 多以验证性动物实验为基础, 旨在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但缺少与临床护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实践技能操作训练。我们结合护理专业学生岗位特点, 改革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 改善实验室条件, 增加药物用药护理方面新的实验内容, 减少验证性实验, 探索适应整体护理的实验教学。重点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药物知识训练, 让学生口述常用药物的制剂、药品质量的外观检查, 药物批号、有效期和失效期的识别, 特殊药品的管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 准确掌握药物剂量换算、浓度的稀释, 熟悉药物配伍用药、配伍禁忌及临床意义, 规范临床用药过程, 进行正确执行医嘱处方训练;以模拟病人为模型模拟临床用药进行整体护理训练, 进行用药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实施计划及疗效评价训练, 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 提高对药理学与整体护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开放实验室, 播放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实验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 向学生提供更大的实验学习空间。

总之, 在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下, 结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岗位要求不断提高的具体实际, 我们应加快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 提升护理专业培养水平, 培养出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前流, 冯小君, 国萍, 等.高职护理型技能型紧缺人才药理学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7) :41-43.

[2]彭玉高, 秦索娜.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 2006 (12) :165-166.

[3]杨丽艳, 李英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 2002 (3) :16-17.

[4]韦翠萍.深化药理学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中等医学教育, 2000, 18 (11) :52-53.

护理实践教学论文 第5篇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教学现状分析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我国开设以来,发展迅速,现已相当普及.其学制特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实施情况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作 者:王庆林  作者单位: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连云港,22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27(7) 分类号:G420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护理专业   中医护理  

护理实践教学论文 第6篇

[关键词] 临床护理教学;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学生经过系统的医学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及相关学科的学习之后,为其提供一个把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的高质量护理中的媒介。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护理人才的素质和护理教育的质量[1]。优质护理服务在全国开展以来,在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在其中的护理学生是否也能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形成优质护理服务的思维是很重要的,因为护理学生是我们护理的未来,从幼苗开始抓起,我们的优质护理服务才能不断壮大。下面就如何将优质护理服务植入我们的临床护理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1.对护理实习学生的综合评估

护理实习学生来自不同的院校,且包括中专生、大专生和本科生。他们在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知识、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有所不同,对临床护理带教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在实习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对其进行评估,包括其心理状态,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个性特征,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设想,期望值等并设置临床教学环境量表包括个性化、创新性、专注性、人性化、任务明确性、满意度六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实习计划,最大程度地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

2.规范系统的临床教学目标的制定

现代教育重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临床护理要着重培养学生整体护理能力,即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施护理程序时与病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及理解帮助病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其成为独立、有创造性、可持续发展的个体。所以在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要有规范系统的教学目标,带教老师要有优质护理服务方面的经验,使实习学生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学习中的重要性,老师带教有依据,学生实习有方向,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培养。临床教学是将现代教育理念具体化的过程。临床教学目标应将优质护理服务的各个方面与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场所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并使师生共同以此为依据,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创新临床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法,学生看老师如何对病人进行优质服务。

临床护理教学以逻辑的严谨性来体现科学的严肃性,而护理实践则在大量的现实变量中自我变通,创造性发挥教学的规范化和虚拟化,在实践中被经验和应用型操作所改变。因此,临床教师的带教模式应将护理学理论与教育学理论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激发同学兴趣;开座谈会,学生主动发言,分享优质护理服务的心得和感受;PBL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辩证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优质护理服务中有哪些是做得比较好的,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

4.临床带教老师的重要作用及要求

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临床带教老师是关键。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优质护士是临床带教老师的首选,合格的带教老师能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良好的人格魅力包括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感情因素。品格因素包括道德、品行、人格和作风等。护理教师优秀的品格可影响和感染每位护生。是激发和调动他们积极性的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手段,可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才能的临床带教老师能解决各种难题,使人产生敬佩感。掌握丰富知识和技术的临床带教老师更易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配合,因为由知识构成的影响力可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人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过程,因此选择合格的临床带教老师在优质护理服务的教学中显得异常重要。同时老师要对对临床护理学生给予人性化关怀,了解其个人的感受,对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2],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5.临床教学效果的评价

临床教学效果的评价可分为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评价和对护理学生的评价。对临床带教老师采用全面质量管理及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价,目标是建立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持续改进的承诺。具体包括关注护理实习生的强度,护理临床教学中每项工作(带教态度、带教内容、带教方法、带教效果)的质量,对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肯定临床带教成绩,纠正失误,找出差距,使护理教学质量呈阶梯式上升。

对护理学生的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多种层面,包括书面考试、技术操作、优质护理服务的评价,以及自我批评,老师评价,患者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沟通能力的评价。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需要改进努力的方向。

6.临床护理教学的反馈

对护理实习生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反馈采取积极的措施,著名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戴明循环(PDCA循环)中即强调积极处理的重要性,如不处理,一切都成为徒劳。对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工作进行全程督导,对于提出的反馈意见及时讨论,找到解决方案,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开展临床护理教学老师座谈会,学生出科小结会,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护理实习生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使临床带教工作得到双赢。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有利保证,是护理学生临床实习取得成功的保证,通过对护理学生的综合全面的评估,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优秀称职的带教老师的培养,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护理实习生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方面的培养会不断得到提升,真正了解护理工作是“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工作[3]。

参考文献:

[1]刘义兰,王桂兰,赵光红.现代护理教育[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65.

护理实践教学论文 第7篇

社区护理是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相结合, 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广泛开展。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迅速发展起来, 并成为21世纪护理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一名合格的社区护士不仅要具备医学、公共卫生学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而且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能够对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进行思考、判断及解决。如何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是在一个较复杂的环境下进行的, 在产生正面教学效果的背后, 往往会出现各种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引发的各种相关伦理问题[1]。为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培养学生社区护理实践能力, 我校从2008年开始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逐步构建校内实践与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并改进社区护理考核方法, 利用学生团组织活动和社会实践丰富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质量。

2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以校内实训室和活动室为主要场所, 具体教学计划见表1。

在进行健康宣教前要求学生制订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 熟记健康宣教内容, 既要做到解释准确, 又要通俗易懂。家庭访视进行角色扮演的脚本可以按教师提供的资料来创作, 也可以小组创作完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了学生知识、态度、情感3方面综合护理能力。

3社区实践

以学校附属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及所属社区为实践教学基地, 与医院负责人一起研究和制订社区实践教学计划, 聘请医院负责人和资深护士为实践基地管理者和带教教师, 任课教师参与社区实践教学, 共同完成社区实践教学内容。具体教学计划见表2。

4改革考核方法

考核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社区护理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使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加强学习的内容, 促使其努力学习社区护理知识。我们改变了过去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考评方式, 将期评总成绩分为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两部分。

4.1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成绩占60%。从社区护理试题库随机抽取试题进行闭卷考试,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情况。在试卷中加入体现学生灵活性、创造性、综合分析能力的测试题目,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及时客观的评价。

4.2实践考核

实践考核成绩占40%, 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评定。针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 以学生的社区实际护理技能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注重综合实践能力和设计性实践能力的考评, 包括两方面: (1) 组内互评, 占实践考核成绩的20%, 由每位学生从参与小组活动、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分享学习经验及资料、提出建设性意见、带动小组讨论、接纳他人意见6个方面进行自评。 (2) 实践表现占实践考核成绩的80%, 包括实践态度、实践作业、综合知识的运用3方面, 由教学设计小组评价[2]。我们将考核重点放在运用所学基本理论解决社区存在的具体问题上, 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社区护理能力。

5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

各班团支部在学校团委的号召、专任教师的指导下, 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 利用学生团组织活动和社会实践完成部分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 协助医院开展义诊、健康档案登记、健康体检、测量血压、健康教育宣教等活动, 走进社区, 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需要。学生参与社区服务, 能早期接触社会, 并深刻体会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体会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施护理并取得成效的前提, 从而自觉加强沟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6实践教学反馈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学生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和“学生对社区护理实践能力考核评价问卷”对112名学生进行调查。本课程结束后发放问卷, 回收率100.0%。通过问卷调查及时检测实践教学效果, 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结果见表3、表4) 。

调查发现, 校内实践与社区实践能够影响社区护理教学效果, 不仅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产生明显作用, 同时也能提高其学习社区护理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结语

以上是我们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和总结的经验, 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活动, 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社区护理实践经验, 提高了其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协调和合作能力、自学能力、教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此外, 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及时的健康信息及健康知识, 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专业的护理帮助, 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和称赞, 真正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护理服务深入社区, 将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马金凤, 尼春萍, 化前珍, 等.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伦理问题反思与对策[J].护理研究, 2011, 25 (6) :1580-1581.

护理实践教学论文 第8篇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护理系2008级护理专业学生共58名, 男1名, 女57名, 均是高中毕业后参加高考录取为我院的三年制学生。

1.1 教学时间安排

综合护理技能训练模块总课时设计16学时, 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疾病护理每个训练单元各分配4学时;教学时间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 在其已经学完基础护理和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护理5门课程之后。

1.2 带教教师情况

训练课带教教师由我院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护理教师和基础护理教师及护理实验员担任。担任专科护理课程的教师的所学专业有临床医学专业, 也有护理专业;担任基础护理课程的教师和实验员均为护理专业毕业。任课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 任课实验员均为大专学历。

2 训练方法

在我院护理实训基地各模拟病房内进行综合护理技能训练, 训练流程为:接诊患者→护理评估→病例分析→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措施→实施护理措施→护理评价。

2.1 前期准备

2.1.1 学生知识与各种技能的准备

综合护理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 所以训练时间应安排在学生已完成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后, 在已基本掌握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护理评估、护理病例讨论及诊断、护理计划、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语言沟通等单项技能训练之后。课前教师要告知学生综合护理技能训练流程, 提前布置所设计的病例, 让学生预习相关的疾病知识, 思考如何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和制订护理计划, 同时复习相应的护理技能操作技术, 而且教师在课下也应认真辅导。

2.1.2 病例准备

设计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疾病病例。病例设计要求:病例应典型, 易于学生诊断及制订护理措施, 病例涉及的身体评估方法必须是临床护士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病例所涉及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和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应在常用的50项护理操作技术范围内。

2.1.3 带教教师准备

专科护理教师要充当“患者”及评价教师, 基础护理教师和实验员要参与指导和点评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带教教师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带教教师必须掌握整体护理及护理程序的基本理论知识, 并具备一定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从学生接诊“患者”开始直至制订护理计划, 每个训练小组配1名专科护理带教教师。从学生实施护理措施开始直至护理评价, 每个训练小组需配1~2名基础护理或护理专业毕业的专科护理带教教师。

2.2 学生分组

每12名学生为1组并组成1个科室, 并选出组长模拟护士长。

2.3 实训物品准备

以急性胆囊炎患者为例, 涉及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主要有铺床、物理降温、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给氧、皮试、肌内注射、静脉输液等。

用物准备如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医嘱1份;体温记录单和长、短期医嘱单各1份;模型人和注射器数个;手臂模具、臀模具、氧气筒、鼻导管、输液器、雾化吸入器各1个;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物理降温用物等。药品有青霉素80万单位、5%葡萄糖氯化钠500 ml、阿托品0.5 mg、生理盐水100 ml。

把护理用物置于物品柜, 护理患者所需要的物品必须由学生自己准备。

2.4 训练步骤

以急性胆囊炎患者为例, 训练开始, 每项工作都由组长 (护士长) 组织, 组长与小组成员协商共同完成任务。

第1步:在模拟病房, 组长安排2名学生共同接诊胆囊炎患者。由一名学生接诊患者, 并进行入院介绍, 再由另一名学生铺床, 其他学生观看, 然后由带教教师对学生接诊患者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时间安排20 min。

第2步:在模拟病房, 组长安排2名学生对胆囊炎患者进行健康史采集、身体评估, 其他学生观看, 并补充遗漏部分, 然后由带教教师对学生评估患者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 并提供辅助检查资料。时间安排60 min。

第3步: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进行病例讨论, 提出护理诊断, 制订纲要性护理措施 (见图1) , 由带教教师评价并完善护理措施。时间安排40 min。

第4步:组长根据医生医嘱及小组制订的护理措施安排本组成员分头开展各项护理工作。

其中, 由8名学生组成护理操作小组, 分别在模型人、手臂模具、臀模具上完成物理降温、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给氧、皮试、肌内注射、静脉输液等操作项目。由另4名学生组成1组完成对模拟患者实施留置胃管、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疾病教育、用药指导等护理措施。由带教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并分别做好记录, 发现学生错误时要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训练时间安排90 min。

第5步:护理评价, 学生观察并评价患者病情是否好转, 并做护理评价记录。时间安排15 min。

第6步:教师点评和布置作业 (书写护理病历与护理计划) 。时间安排15 min。

3 讨论

3.1 综合护理技能训练教学的优点

3.1.1 暴露问题, 及时纠正

在综合护理技能训练的过程中, 学生暴露了许多问题: (1) 知识应用方面, 如:不能进行病史采集及症状鉴别问诊;部分学生对首优、中优、次优护理诊断判断不清, 对急需处理的护理措施认识不足;抓不住用药指导及胆囊炎疾病知识介绍和健康教育的重点。 (2) 操作技能方面,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如给氧、皮试、肌内注射、静脉输液等操作不够熟练, 动作缓慢, 容易疏忽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个别学生甚至出现操作错误, 部分学生的无菌观念不强;专科护理技能操作如留置胃管操作技术不够熟练。 (3) 语言沟通方面, 与患者的沟通没有根据病情需要来掌握分寸, 没能合理安排时间, 不能恰当应用护理语言等。训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教师都应给予及时指导和纠正, 课后集中点评, 让全班学生都能引起重视。

3.1.2 教师与学生双向反馈

在综合护理技能训练的过程中, 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充分展示在教师面前, 所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 教师即可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同时, 也能直接感受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考学生实际上也是考教师。本训练可间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对学生和教师均有促进作用。

3.1.3 强化和规范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及行为规范

综合护理技能训练安排在各种护理技能单项训练完成之后进行, 这样能够再次强化和规范学生前期所学的护理操作技术, 规范其行为习惯, 对学生参与临床实习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课后教学座谈会上说到, 平时护理技能单项训练都可以操作得很好, 可是到了综合护理技能训练时就手忙脚乱, 通过训练才发现自己知识、技能还存在欠缺和遗漏。综合护理技能训练使我们了解了临床护理实际工作的过程, 对学生的毕业实习有很大的帮助。综合护理技能训练触发了学生强烈的危机感, 提高了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1.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护理技能训练的方法是, 通过设计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病例进行情景教学,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2], 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模拟临床护理工作流程, 训练学生能够运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评估、语言沟通、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技能对模拟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护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均由学生独立判断、独立解决, 这种训练方法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强化了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意识,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2 综合护理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2.1 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 (1) 由于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有

时会出现组织不顺利, 致使在4个学时的训练时间内学生不能完成训练任务。 (2) 本训练要求带教教师的数量应较多, 要求带教教师对整体护理知识要有深刻的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患者的热爱及对护理事业的热忱, 使训练达到预期效果。 (3) 由教师来模拟患者, 易致使有些阳性体征不容易表现出来或表现不够真实, 例如, 本训练所设计的病例是胆囊炎患者, 高热39.5℃, 呼吸急促, 患者的急性面容不容易表现出来。所以造成学生的误解, 不知道应采取给氧及物理降温作为紧急处理的护理措施。 (4) 综合护理技能训练主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 所以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比较困难, 特别是对近期的教学评价较难确定。

3.2.2 对策 (1) 实施综合护理技能训练前学生必须经过各单

项护理技能如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护理评估、护理病例讨论及诊断、护理计划、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语言沟通等的强化训练。 (2) 课前学生必须认真预习训练所提供的病例, 带教教师必须课下辅导。 (3) 不管是护理专业还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带教教师都应该参加临床护理实践, 以进一步加深对整体护理核心内容的理解, 提高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技术水平。 (4) 教学评价可参考明尼苏大学护理学院的临床评价方法, 在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或毕业后参加工作的1年里, 进行综合素质追踪调查, 此问题仍有待今后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卢东民, 林梅, 谢广平, 等.口腔护理教学模块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5) :418~419.

护理实践教学论文 第9篇

一舒适护理理论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 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加强舒适护理理论的教学, 使其贯穿于护理工作中的所有环节, 通过护理工作者准确的护理方式, 不仅能够在生理上帮助病人尽快康复, 更能体现出护理工作者的人性化服务内容, 使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是一项神圣、有意义的工作, 从而获得职业认同感。传统观念通常认为, 护士与医生的地位并不平等, 往往认为护士的地位比医生低, 只是医生的助手而已。但在舒适护理理论的概念中, 医生一般只负责病人的生理疾病诊断及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 而护士是治疗方法的具体实施者。而且, 护士并不仅仅承担着生理疾病的治疗工作, 还包括心理层面的抚慰工作、日常生活中的照料工作等等。所以, 护士的工作模式及对病人的关切程度通常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康复速度。

2.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引入舒适护理理论, 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了解护理学基础的实践内容, 还能了解舒适护理理论中有关病人心理、日常生活、个人感受等各个层面的状况,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舒适护理的特殊需求, 学生不仅要学习有关护理学基础的内容及知识, 还应该对心理学、人体构造理论、人体舒适理论等课程进行一定的学习和了解, 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还可以培养主动学习、互相沟通交流、协作学习等优良习惯。综上所述,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引入舒适护理理论, 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符合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发展需求

身体健康是个人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及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 卫生事业的创新与发展依靠的还是从事该行业的人才。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护理人才的责任, 需将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使命, 培养出造福社会、真正在卫生事业中发挥实效的应用型人才, 为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与技术支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 人们对卫生事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希望强大的技术手段可以医治百病, 更希望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 病人在患病医治过程中个人的心理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可能导致病人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而乐观积极的心理则可以使病人尽快康复。医院在诊治病人生理疾病的同时需要关注病人的心理情况, 这是当下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发展需求。

二舒适护理理论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 鼓励学生用评判性思维学习

舒适护理理论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需要鼓励学生用评判性思维学习。当下, 护士角色的定位问题、护士工作的独立性问题、护士体制不成熟等都是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舒适护理理论强调的是病人作为主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 病人住院需要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照顾, 而且在心理、入院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应得到照顾。所以, 将病人舒适作为护理的最终目标是当下护理学基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明确了这个目标, 对传统的护理工作也是一项极大的挑战。比如, 护理工作并不应该止步于传统的护理工作目标, 而应该将病人舒适程度作为更高目标, 通过客观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工作。把病人的舒适护理理论运用于护理学基础的方方面面。比如, 在进行肌肉注射工作时, 传统的注射体位 (侧卧、上腿伸直、下腿弯曲) 与改良之后的体位 (侧卧、上腿弯曲、下腿伸直) 进行舒适程度测评, 发现两者在肌肉疼痛度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 但从病人的舒适程度来说, 后者明显提高。

2. 强化舒适护理的概念教学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强化舒适护理的概念教学, 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对舒适护理概念的认知并将其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践中的各个环节, 是当下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病人往往是因为生理方面的疾病住院, 但在住院之后又因为角色转换、生活环境很难适应等问题产生心理上的问题, 会比较敏感。在进行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强化舒适护理的概念教学, 强调护士应该热情地对待病人, 详细地为病人介绍个人病情、医院情况、病房情况、规章制度等, 从而帮助病人尽快地融入新环境, 适应自身病人的身份。主动地递一杯开水、亲切地问候一声、真诚地面对病人都会让他们减少紧张感, 缩短护理工作者与病人之间的距离。在护理工作过程中, 多倾听病人的意见及建议, 尽量让病人感觉舒适。

3. 用实训课促进舒适护理教学

实训课是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开始接触护理学基础实践课的基础课程, 通过实训课能够初步了解与学习护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实训课也是改变学生护理工作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吸痰术是实训课中的经典课程之一。在这个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在讲授吸痰术主要学习内容及操作方式的基础上, 强调如何尽可能地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恐惧及不安, 能够熟练运用护理手法进行吸痰术工作的同时让病人感觉到舒适。此外, 教师授课时还应该充分利用视频、见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吸痰术工作的重点部分, 了解吸痰术会刺激到病人的呼吸道, 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病人带来痛苦。所以, 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 除了需要规范自己的操作步骤之外, 还应该在操作之前清晰地为病人解释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及其原因, 并重点强调病人需要配合协作的要点, 尽可能帮助病人减轻痛苦, 最后再进行吸痰术操作。

4. 突出专业素质培养, 提高护理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的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是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重点与难点工作之一。护理学专业的教育管理者与教师要积极与医院合作进行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工作, 根据当下医院实际岗位的任职情况和任职要求, 进行课程的开发与修订。这要求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拓宽教学范围, 使学生分别体会到照顾病人的工作者、病情咨询者、病患管理者、关系协调者、病人利益维护者、护理专业课程开发研究者等多重角色。

综上所述, 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 当护理工作者真正进入社会工作以后, 自然就承担着上述中的一种或多种角色, 但是角色的多重性并不代表其工作的变化, 应该对多而不精的情况加以防范。减轻病人痛楚、维护病人权益、维持病人健康是护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 教师应当突出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 提高其护理质量。

从鼓励学生用评判性思维学习、强化舒适护理的概念教学、用实训课促进舒适护理教学、突出专业素质培养和提高护理质量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舒适护理理论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敏、马青华.舒适护理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 2012 (34)

[2]陈杰、路潜、英圣艳等.护士职业认同感、工作压力和满意度及离职意愿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6)

护理实践教学论文 第10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实习基地———酒泉市人民医院 (三甲)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及3年以上护理人员共150名, 平均年龄30.7岁, 其中主任护师1人, 副主任护师4人, 主管护师23人, 护师85人, 护士37人。

1.2 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法。由课题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学基础强化实践教学研究) 组设计问卷, 由病区护士长统一安排、调查人员解释说明后发放问卷, 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50份, 回收有效问卷148份, 有效回收率为99%。

1.3 统计结果分析

数据经检查、核对后录入数据库,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结果 (见表1) 显示:多半新护士或实习护生仪容仪表不规范, 护患沟通能力欠缺, 不能正确处理医用废弃物, 职业防护知识欠缺, 在保证个人及患者安全方面不会采取有效措施。

2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侵入性操作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对侵入性护理操作风险评估不到位

教师在安排护生进行各类侵入性护理操作时, 未能对实施环节进行全面评估, 如实验 (模拟病房) 环境的安全性, 护生操作技能的熟练性, 护生对侵入性操作风险的认识水平, 护生对真人真做的接受程度等。护理专业教师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 课时相对较少, 大多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而忽视实践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在大班学生较多的情况下进行无菌操作要求相对严格的注射、静脉输液等, 而教师往往忽视护生操作掌握的熟练程度、护生对操作的接受程度以及护生对侵入性护理操作所致意外紧急处理措施的应用, 而这些有可能造成感染、晕针等意外情况。

2.2 护生无菌观念淡薄

护生对医院内感染的认识不足, 对无菌物品、无菌区域概念不清, 操作前后对手的卫生不重视或执行流于形式, 如接触过污染物品后直接取用无菌物品, 在药液或注射、输液针头已经污染的情况下继续执行操作, 或操作后未洗手继续给多名同学执行相关侵入性操作, 给真人操作带来风险。

2.3 护生操作技能不熟练

由于课时有限, 班级学生人数过多, 实验物品相对不足, 学生练习机会较少, 即便是在实验用物充足的情况下, 护生依然对模型操作兴趣不浓, 操作练习不认真。待真人真做时, 由于对操作不熟练或手法不正确, 会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 如在静脉穿刺时, 穿刺角度掌握不当造成操作失败, 或反复穿刺给同学造成疼痛或者污染。

2.4 仪容仪表不符合要求

调查显示, 只有32%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新护士及实习护生的仪容仪表符合医院要求。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 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无菌操作效果。在实践教学中, 虽然教师一再强调实训课对仪容仪表的要求, 但有些护生依旧不注重仪容仪表, 如衣衫不整, 戴胸针、戒指等饰物。这些看似无伤大雅, 却会在真人侵入性操作中造成污染、刮伤等意外情况。

2.5 护生职业防护意识欠缺

调查显示, 33%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护生不知道职业防护, 护生对临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护理差错及护理事故造成的护患纠纷不了解, 不能体会护理操作安全的重要性及“三查七对制度”与护理安全的密切关系, 操作中不注意查对。同时, 由于职业防护知识欠缺, 不能进行有效的职业防护, 如在进行药液抽吸时, 不能正确掰安瓿、回套针帽以及处理操作中产生的医用废弃物, 从而给自身安全及他人安全埋下隐患。

2.6 人际沟通能力欠缺

调查显示, 59%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护生与患者沟通时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虽然教师不断强调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示教中也和蔼可亲地与“患者”交谈, 但在护生实际练习中, 一方面由于课时有限, 无法一一跟踪训练, 教师只关注了学生对护理操作流程掌握的熟练度, 忽视了其人际沟通的训练, 使“护患”沟通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护生在反复的模拟演练中, 没有从内心认可这位接受护理的“患者”, 没有在患者立场考虑患者的痛苦及需求, 而到真人操作时面对自己熟悉的同学“患者”时, 又碍于情面, 不好意思对其嘘寒问暖, 或是只把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当作同学, 在对方尚还紧张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使“患者”产生不舒服、不愉快的心理体验, 从而不能体现护理工作中关心爱护患者、尊重患者的真正内涵。

3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侵入性护理操作安全教学策略

3.1 真人操作前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

在进行真人操作前, 教师要充分评估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如护生的无菌观念及对无菌操作掌握的熟练程度, 对操作中可能出现意外的处理措施是否可行等。遵循知情同意的实验原则, 提倡签署实验同意书, 不诱导或强迫护生进行侵入性操作。操作中为保证无菌严格控制学生人数, 避免因学生过多造成污染。同时, 加强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战演练, 消除紧张情绪, 帮助学生处理真人操作中遇到的困难, 给学生创造宽松、真实的实验环境, 确保无菌物品不被污染, 一旦发生违规操作, 应立即制止, 以保证学生安全。

3.2 创设安全的实验操作环境

严格按照临床治疗室消毒要求, 在实施侵入性护理操作前, 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清洁与消毒, 包括实验室空气、操作台面, 并定期进行有效的消毒效果监测;同时对模拟病房床上用物定期清洗消毒;护生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仪容仪表要整洁, 严格执行洗手制度, 戴好口罩和帽子。建立侵入性操作用物入库登记制度, 严格杜绝假冒伪劣医用品;并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保证药品、侵入性器具 (如注射器、输液器、肠道冲洗袋、胃管等) 质量, 及操作环节安全无污染。

3.3 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在实验室 (模拟病房) 进行某些真人侵入性操作 (如注射、输液, 鼻饲) 时, 若互为护患的同学存在传染性疾病, 如防护不当有可能会通过血液、体液传播疾病。为此, 护理教师应与学校医务室人员共同做好学生健康档案管理, 做到对传染性疾患的有效筛查, 并在实际操作中指导学生做好针对性防护, 杜绝传染性疾患的传播。

3.4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渗透卫生法律法规教育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 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此, 要让护生懂得法律意识缺乏和淡薄是引起医疗纠纷的根源, 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心危害, 甚至危及生命, 而且会激化医患矛盾和社会矛盾。本次调查显示, 45%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新护士及实习护生非常需要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因此, 实训教学要教育和培养护生懂法、守法, 使其牢固树立法律意识。例如在静脉输液中反复强调加强对患者静脉输液后巡视观察的重要性, 在静脉输液后由液体外渗造成的皮肤坏死, 依照规定情节严重的会被追究法律责任[2]。

3.5 加强实训力度, 力求操作技能娴熟、准确

娴熟、准确的操作技能可有效避免护理风险, 因此护理教师需苦练基本功, 在实践教学过程示教动作规范, 娴熟, 到位, 力求实践技能科学准确、优美[2]。通过情景教学、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实物示教等各种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切实加强实训力度, 提高实训效果。对操作环节中的重点、难点可分解演示, 如臀大肌注射时的定位、进针手法, 输液时排气法等, 教师要认真对待, 反复示教, 让学生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 反复练习。与此同时, 加强实践技能考核力度, 让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达到娴熟、准确的要求。教师要不断矫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 以免学生在真人操作时由于技术不熟练而导致失败。

3.6 将人文教育蕴于护理实践教学中

在新医学模式的引导下, 护理工作更注重满足患者对于安全、爱与归属及自尊的需要。因此, 在护理实践教学中要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这也是当代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内在要求。在侵入性护理操作中, 如果未告知患者或者告知内容不详细, 解释不到位, 不仅影响操作成功率, 给患者带来痛苦, 还会为护患纠纷埋下隐患[3]。因此, 教师可结合操作项目创设多种临床情景, 即模拟医院情景, 结合校内实训基地高端多功能模拟人实现情景教学, 也可采取真人真做的方法[4],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增加操作的真实性。同时, 指导护生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交流技巧, 强调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时解释工作的重要性。如在执行注射、输液、灌肠、鼻饲等各项操作时, 让学生对患者作自我介绍, 对本次操作目的作简单告知, 委婉清楚地向患者做好解释、指导工作, 注意倾听患者感受, 使患者消除紧张感, 指导患者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 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操作后帮助患者整理衣被, 交代注意事项, 并向患者道谢。在护理实践考核中, 增加人文交流技巧考核, 以引起护生对护患人文交流的重视, 并付诸于实际训练中。坚持长期训练进而行成一种常规, 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为其在日后临床护理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

3.7 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教育, 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意识[5]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要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 如教师指导学生在侵入性操作课堂练习中自觉采取防护措施, 戴手套、口罩、帽子, 穿隔离衣等, 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要将防范意识落实到每一项操作的每一个环节, 遵守操作规程, 认真执行消毒制度, 实验后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 既可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及疾病传播, 又可减少对护生的危害。进行侵入性操作训练时, 应加强环节控制, 如不徒手分理、毁形、浸泡污染锐器, 不将锐器面直接对着他人传递, 加强护生的职业风险意识教育, 使他们具备基本的医疗法律意识及应对医护风险的能力, 为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中实施安全教学, 注重护生操作技能、人际沟通、职业防护等各种能力的强化训练, 培养护生爱护、同情患者的职业情感, 使护生能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晓枫.侵入性护理操作时护士行为的模式研究[J].护理研究, 2012, 9 (6) :133-134.

[2]李天天.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方法与展望[J].天津护理, 2010 (3) :22.

[3]周爱英.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侵入性护理操作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 2006 (12) :94.

[4]陆一春.真人、真景、真练护理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和思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14 (2) :88-89.

护理实践教学论文 第11篇

关键词:涉外护理;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R47-4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涉外护理专业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对涉外护理专业的重视,加强其英语知识的学习,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提高现阶段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而英语学习能力,有效的加强学生的成为就职的竞争力。

1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涉外护理专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对英语具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严重教学质量,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内容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很多职业院校没有专业的英语教材,没有适用于涉外护理专业的教材,很多院校都设置了听力课程。但是没有设置相关的口语课程,部门学校只对学生讲述基础的英语知识,没有给学生讲述有关系方护理专业及西方文化知识,学生对外籍患者不理解,不能有效的完成涉外工作。

1.2教学时间安排问题

很多职业院校对涉外护理专业非常重视,但是却忽略了英语文化课程的教学。在我国现阶段,对于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是非常重要的,是一门专业课程。但是,有的院校在安排英语学习过程中,安排了很短的实践,基本都在安排在第一学年中学习,导致在涉外护理实践过程时英语水平完全不能达到标准,几乎将所学的知识遗忘干净。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英语是保证基础交流的关键,英语水平不能达到标准,及时专业知识非常好,也不能在工作中发挥其作用,严重影响其就业及实习。

1.3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问题

根据先关调查表明,35.8%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对职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变38.3%觉得有必要进行改变,但是在现阶段大多数学校主要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多数学生通常都停留在哑巴英语水平,与目前涉外护理专业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差异。

1.4师资队伍问题

职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英语教学的能力,还应该具备护理专业的教学能力,但是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没有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这样就造成英语教学与护理教学不连贯,严重脱节;其次就是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师水平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少教师具有高职职称,很少有学生认可老师;再次,职业院校对英语教学不够重视,专业的英语教师比较少,更不用说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教师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比较传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措施

在我国现阶段,世界各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开设了涉外护理专业,英语作为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在涉外护理专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加强涉外护理英语教学:

2.1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在我国现阶段职业院校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就是通过学习到的知识及时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英语。另外,任务型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实现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就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

2.2教学活动的真实性

首先,职业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应该按照教学过程中“真实性”的原则进行制定,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其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护理专业的英语知识,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最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实用性的原则,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使用所学到的知识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可以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掌握,并且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能力。

2.3对教材、教學方式进行改革

在现阶段涉外护理专业发展过程中,许多英语教材都与护理专业相配套,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语法及护理技巧,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英语的学习水平。教材不同,其特点及作用就有所不同,护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具体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并且提出了合适的措施,这样才能有效的加强英语教学效果,提高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学习能力。

2.4设置合理的考评手段

现阶段,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考核过程中应该全方位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应该加强英语专业词汇的考核,但是不能以笔试作为重点;其次,应该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对医院案例的分析与阐述;再次,就是应该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及习俗的考核。这样就能够全方位的对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进行考核,并有效的提高其学习能力。

结束语

在我国现阶段,在职业院校中涉外护理专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队学生的综合能力及职业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有效的加强目前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下与现阶段的教育现状结合,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这样才能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效果。只要进行不断的努力与探索,就能有效的加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该专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牛筱婷,刘玉强,马月.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初步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2,10:892-893.

[2]李辉.高职高专涉外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双语教学的效果探究[J].科技信息,2012,21:145-146.

[3]牛筱婷,王惠,刘玉强.护士英语水平及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18:1651-1653.

护理实践教学论文 第12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授课对象为2008级全日制涉外护理专业学生200名, 90%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三级考试, 45%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大学二年级全年学习《护理学基础》课程。

1.2 教学内容

根据《护理学基础》内容特点:分为纯理论部分和操作部分, 根据理论与操作部分, 分别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3 教材选择

以徐小兰主编的《护理学基础》高职高专教材为基础, 借鉴澳大利亚的《fundamental of nursing》, 《Nursing Skills》将《护理学基础》进行中英文编写, 并配有英文插图。

1.4 教学方法

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特点, 设计了一套既有双语授课又有全英授课的教学模式。 (1) 对护理纯理论内容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及概念配以中英文对照解释; (2) 对知识点多, 操作复杂的护理技术, 实施全英授课, 通过Powerpoint用英文展示内容。

1.5 调查与统计

在全程授课结束后, 发放自行设计的双语教学阅卷调查表, 调查内容有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组成, 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200份, 回收率100%。

2 结果见 (表1, 2)

3 效果分析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举办大专层次的涉外护理教育, 已取得明显成效。关键是强化了英语教学, 加开了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 教学资源倾斜到涉外护理班, 配备了专职外籍英语教师, 模拟美国的思维方式来学习《护理学基础》, 同时对学生灌输了一些外国多元文化知识, 奠定了走出国门的强大基础。

4 体会

(1) 采用汉英对照教学方式降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畏难情绪。双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具有双语表达的高级专门人才, 是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中使用英语学习, 进行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 (2) 在教师方面, 教师需要阅读大量的外文参考书结合中文课本进行授课, 因此建议高职高专涉外护理《护理学基础》以中文版规化教材为蓝本, 以国外教材为参考, 采用汉英对照方式, 由护理专家与临床专家、国内外双语护理专家及英语专家联合编写, 确保专业知识准确[1]。 (3) 引进教材, 制作教具。双语教学在引进原版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教材的特点进行改写, 根据《护理学基础》的内容制作高质量的幻灯片, 操作内容都附以全英文, 使学生在理解中文的基础上, 也学会了英语。在制作课件时应注意英文的美观与相关图片,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视听效果, 还要注意实物演示与教师示教的配合, 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的配合,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问题, 最好用英语来思考。 (4) 要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双语教学关键是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教育素质与外语教育素质, 双语教师必须使母语与外语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穿插, 相互印证, 融汇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方式。 (5) 加强学生双语学习的准备, 在开课前充分给学生作指导, 以明确学习目的, 我校在涉外护理班大学一年级开设了医学专业英语课, 积累了医学背景知识和专业词汇, 让学生掌握了医学护理专业英语构词法和语法特色的基础上, 并在积累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量的同时, 学习专业课, 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6) 我校从事涉外护理班《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的教师有的获得硕士学位, 有的在国外进修回来, 有的是毕业于新乡医学院的医学英语教师, 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业务能力, 一流的双语师资, 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双语人才, 对一些教学能力强的老师, 提供深造或培训的机会, 使成为双语教学的主导力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下一篇:会计信息的失真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