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24-08-14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精选12篇)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第1篇

一、渗透德育教育

以往的教育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 忽略了德育, 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违教育的意义, 没有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从小让学生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根基。小学语文课程虽然在教师看来比较简单, 然而却蕴含着大道理,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 教师要做德育的有心人, 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 把空洞的说教变为渗透教育, 这样才能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富实效。

1.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新课改下的教材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 但是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 生活的积累相对贫乏, 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例如, 《美丽的小路》一文, 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要保护环境, 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一年级的学生大都没有意识到垃圾来自哪里。于是, 我就让学生们思考:“我们来学校走的路美丽吗?为什么会有垃圾存在?人们应该怎样保持环境卫生?”学生们经过思考踊跃发言, 尤其是针对不自觉地乱丢垃圾的行为, 表达了很多不满。有的认为应该多设几个垃圾箱;有的认为写标语揭示;也有的认为进行罚款等等。通过让学生自己发表对环境卫生的看法, 学生们会自觉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他人、社会都不利, 加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2.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如《有礼貌》《请到我家来》《打电话》《买文具》等内容教育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学会礼貌待人;《小鸭子得救了》《应该帮助他们》等内容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上好口语交际课, 也能感染学生,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转变应试教育教学观

以往的应试教育以分数来考评学生的优劣、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的办学水平, 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模式, 直接导致教师教学的片面性。对教材机械地讲解, 用统一的标准答案、一致的教学评价、作文的公式化、考题的标准化等等对学生进行模式化的教育。学生犹如装在“套子里”的人, 是课堂教学程序化的产品, 压制了学生的自我学习需求, 扼杀了个性的存在, 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而新的课程改革着眼于人才培养的高度, 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突出了育人功能。因此, 我们语文教师就要突破传统观念的影响, 从条条框框中走出来, 树立全新现代教育理念。即“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品来滋养我们的孩子, 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 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我们的语文教学绝不能抛开学生的体悟而分解内容。一切字词的解释、语句的揣摩、段落的讲读, 都以把握文意为目标, 从整体感知到细部体会, 再从细部体会回到领悟文意, 使学生在一篇课文学习过后, 留下的不是简单机械的语言符号, 而是鲜活的、灵动的、有机的篇章, 不是丧失美感的知识点范例, 而是美的、带有无穷意味、充满睿语哲思的精华。我们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发现他们的学习兴趣, 自由发挥, 只有满足了个性的需要, 学生才能积极投入, 进行创新学习。可以说, 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全面发展, 我们便不能实现我们教育的目标。我们的教学要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己去建构知识的过程, 用思考来内化知识, 而不是吃“现成”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要教给学生如何思维, 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学会解决问题、分析问题, 这样学生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三、学校转变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标准

过去对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就是看他所教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只要按时完成教学内容就万事大吉了, 不管教师们教学的差异有没有, 一律实行“大锅饭”。这就让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 没有压力感, 对学生的教育没有责任感。随着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的颁布实施, 一方面, 对教师的教学业绩与工资开始挂钩, 这就让大家有了紧迫感, 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要想法设法让学生学得本领, 全面发展, 提高积极性, 努力去钻研教学。另一方面, 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唯分论、唯升学率论, 由看谁的课讲得好到看谁对学生指导得好;由看谁对问题分析上得透到看谁的学生学习效率高。通过对教师评价的转变, 促使教师做到教学的最优化。

四、运用体态语言进行心理暗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交往, 因为你的每一步, 每一句话, 你的眼神, 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 这一切都会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体态语言的恰当运用, 成了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巧之一, 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 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运用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 从而达到传递、感染、调控和激励等目的, 这是心理暗示最常用、最基础的方法。体态语言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 将生动的表情动作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果教师板起面孔说教, 学生会感到害怕。而对于富有亲切力的教师会发自内心的喜欢, 学习表现也积极, 愿意和教师交谈。于是老师的一个眼神、手势, 都能使学生信心倍增。低年级学生入学不久, 对于课堂总是有一些怯懦, 尤其是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这时一个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会给他们极大的鼓舞。当学生正确回答了问题之后, 教师对他们竖起大拇指, 报以赞许的一笑, 是对学生最好的表扬。有了这样的一种体验, 在今后的课堂上, 学生总是能热情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这不正是教学所追求的效果吗?

总之, 有效的教学源于教师对教学的优化, 是在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下的不断融合和创新。小学语文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 深挖有关的教学信息, 不断探索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实现语文教学的优化目标。

小学语文优化教学方法 第2篇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突出要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追求所在。由于心理发育水平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刻,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新颖、刺激、富有吸引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小学语文教学的许多内容并不能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仅仅依靠文字和教师的叙述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通过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的感官以多重刺激,增强教学素材的感官反射性,吸引学生在轻松和愉悦中主动投入新知识的探究和学习。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针对课文内容与学生感知范围差距较大的现实,授课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沙群岛的秀美景色,让学生亲眼感受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成群结队的鱼虾、美丽的贝壳、疾飞的海鸟……。

课件创设出的的精彩情境增强了学习内容的新鲜感,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意境中,增加了学生的好奇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借此因势利导展开教学,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形成教学高潮。

2以艺术性的课堂授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中,授新处于毋庸置疑的核心地位。如何发挥课堂授新艺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是实践新课程理念、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教师要开发教学情感因素,强化学生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兴奋而快乐地学习。

首先,教师要切实领会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指导原则,树立换位意识,从学生的角度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确定教学要求和教学范围,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营造学生的积极态度、畅快心情和活跃思维。其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性的加工处理,通过扩大其内涵和外延使学习内容充满情致和韵味,调节课堂节奏,让课堂高潮迭起。

如学习“月球之谜”时,可讲述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可启发学生比较自己生活环境的变化。第三,要积极应用网络多媒体手段打破教学时空限制,以形象逼真、富有动感的视频或画面展示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能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增强课堂教学的愉悦性和趣味性。

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中的视频资料,展现圆明园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珍贵的历史文物……,引导学生在丰富动感的知识呈现中形成真切的客观认识。第四,适时利用学生的表现欲,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语文知识竞赛,以同学间拼搏进取、奋勇争先的竞争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轻松自如地进入知识的殿堂。

3以教学问题的自主探究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并提出了“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过程”的教学主张。为了践行新课程精神,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能动地发挥教学主导作用,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精巧的问题作导向,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自主、互动的研讨与探究,通过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探究活动深化学生认知体验,激励学生舒展思维的翅膀,大胆猜想、协作探究,从更高、更宽的角度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促进课程、师生和知识的更深层次互动交流。

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我们在学生通读教材,初步掌握了知识内容要点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下列问题探究:①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②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切”?③除了景色美,作者还感受到了德国哪些地方美?④你怎样理解“变化是有的。

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这句话?⑤作者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耐人寻味?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以问题作依托,学生议有纲,探有目,在互动的课堂探究中放飞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在充分的交流、辨析中较好地掌握了语文知识,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良好探究习惯。

4以积极恰当的课堂评价巩固学生学习信心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认定,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使教学评价在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要按照新课程“应给予必要的、及时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的要求,充分利用小学生喜欢被肯定、被鼓励的天性,以激励、欣赏、期望为原则,在全面掌握每位学生的性格爱好、知识基础、学习状态等具体情况的前提下,设计出适宜的、目标多元化的、富有积极情感的评价语言。

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每个学生,强调学生个体的进行性比较,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上的点滴进步,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巩固学生学习信心,增强语文学习过程的和谐性,完美地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第3篇

一、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欲望

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氛围是实现教与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在无忧无虑、活泼、愉快的学习情景中畅所欲言,融洽地讨论并传递学习方面的种种信息,拥有较多的训练机会,才能学得活、学得深、学得透,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体现,而不至于受到拘谨、枯燥、死板、生硬、紧张的局面影响,妨碍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启迪点拨,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悉心指导和培养方能奏效。内行者都知道,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包含了听、说、读、写及理解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它是识字的一种强化训练,又是理解内容,积累字、词、句及学习和了解写作题材、主题、写作技巧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阅读的特点,我在教学生阅读的时候,重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并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找闪光点,激励创新能力

小学生都有一种荣誉感和上进心,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这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如果对学生的某种进步及时加以表扬或奖赏,学生的荣誉感就很容易得到满足,其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能力就会极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样,学生更容易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会积极参与思考、回答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学也就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引导发现,激活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并寻找出某种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使学生在民主、融洽、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

二、课堂形式的改变

(一)改变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基础培养

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如果写字不过关,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般情况下我将生字作业分为书面作业和拼音作业。书面作业是课后作业或补充题,拼音作业是课文中所含有生字的词语,要求学生先写好拼音,然后互相对换写。这种作业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化生字的记忆,学生也不会因写字多而产生厌烦情绪。

(二)改变课堂形式——明确学习任务,培养良好习惯,逐步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是自主学习的阵地,因此我在课堂上会因不同的文本而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去学习,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字词的学习,学生要把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该读的读,该写的写;概况课文的主要内容或故事梗概,让学生先写在本上,然后再相互交流。学生就会从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获益,听说读写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改变积累形式----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知识的增长是点滴积累而成的,因此语文学习要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的积累,这种过程积淀显得尤为重要。积累就是将摘抄内容熟练背诵,牢记不忘,久而久之,无形中你身体里储存的“粮食”就多了。在课堂中适当增加学生的背诵量,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或多或少的积累背优美句段,不断巩固背熟练,力争篇篇课文有背诵,记忆内容要熟练。通过最大限度的记忆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另外通过两周一次的“背诵大展示”活动,让学生默写强化,从中尽情享受识记的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优化设计 第4篇

一、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在于提高小学老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小学教师作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直接操控者应该恪尽职守, 秉承为了孩子的理念帮助学生健康学习和成长。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中体现在教学知识水平、教学经验水平、教学技巧水平、教学考校水平、教学课业水平等五个方面。教学技术水平指教师能力的运用, 通过技巧性的展示、表演和演讲教授一些语言不易表达的事理。技巧并不是投机取巧, 而是教师以教学活动为出发点和归宿, 围绕教学知识和目标而展开的一种方法。技术水平是考验教师对周围资源合理利用实施教学的能力和手段。教学考校水平可以界定为教师对教材要点的归纳和总结, 要求教师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重构和建构, 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需求和理解。具体表现为教师对教育考题的分析和预测。教学课业水平指教师对教材把握的深度以及扩展度, 通过对教材关键点的分析提出相应发展区的问题, 从而在小学教堂上从时间限制和空间资源方面完成教学指标。这也是考量教师能力的标准。

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

1.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不断探索, 自主学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小学教育本身、教材课业指标出发, 通过关注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语文的结合点来引领。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由此及彼地引发到教学实践当中去。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快乐。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兴趣的不二选择。

2. 营造优良的课堂学习氛围。

小学教师应更加注重课堂问答环节。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依托课业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提问,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回归知识点, 学习知识点。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要锻炼学生的发问能力, 让学生开口提问是教学兴趣培养的宗旨。通过师生互动进行讨论交流是小学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 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改变以往单向的知识灌输, 寻求建立一种双向的或者多向的师生交流互动模式。角色演练要求学生对教材课业进行情景模拟, 比如《农夫和蛇》中可以请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角色, 进行课业对话。让学生通过自我参与的方式帮助学生快乐学习,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学习要领。教师说百遍不如学生做一遍, 毕竟经历才是最直接的老师。角色演练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利用周围环境或创造环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和亲切地表达。通过卡片图文、声乐视频引起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力, 而且形象上的直接表达有助于学生理解吸收课堂知识。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竞争性和期待性来合乎时宜地进行课堂竞争比赛, 设置奖品。也可以参考学生学习力制作课堂表、档案袋。通过激发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优化课堂教学。或者通过小组创立学习角, 形成学生团体意识和团体荣誉感。在进行课堂教育的模式中团体讨论是优化教育效率最有效的手段。印象表达可以界定为教师通过形象的语境和画面描述引领学生进入教材, 对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全方位地进行虚拟展现。这对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3. 多层次地进行教学评价。

加强课堂管理, 包括课堂纪律管理、教室空间管理、教学时间管理和学生行为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 只有严肃的课堂纪律才能保证优良的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懂规矩是展现小学语文教师形象和魅力的关键所在, 只有能让学生听话的老师才是学生心中优秀的老师。在加强课堂纪律的约束时要确保课堂空间安置的合理性。在空间距离上要便于教师顺利地与每位学生交谈并确保学生座位的规整, 处于教师的视线范围内。不能将学生的座位安排过于死板或者随意, 要把握最佳时域, 这应综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关系统筹安排, 由此方可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原本教学模式中改进教学时间管理, 强调学生学习注意力和关注度, 坚持时间效益, 进行适当的课堂放松和休息是必要的。最后要管理学生行为, 坚持控制策略。预防问题的发生, 明确表明学生行为准则标准。赏罚分明, 抵制不正确的课堂行为, 降低学生挫折水平, 优化课堂学习效率。

三、结语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第5篇

马鞍山新市镇梅山小学 陈安峰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因此,电化教育已普及到教育的各个层次。就小学教育来说它已普及到各个学科,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显示了电化教育所具有的独特功能。教育的发展告诉我们:要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必须要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如何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研究与探讨。

一、发展语文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重要地位。小学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再现了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在教学中如何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功能?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单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艺术地再现形象的信息,让学生通过眼看,耳闻感知美的因素,受到美的熏陶。如:《搭石》这是一篇描写山村美景的文章,描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画卷,文章对和谐美好的田园生活做了细致的描绘。但对陌生于搭石的小学生来说,只靠老师的语言描绘难以感受到《搭石》的美景和乡亲们的心灵美。学生的审美想象得不到发挥。为此老师可以充分运用投影和动漫,再现《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乡亲们的心灵美。让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感受,仿佛踩在搭石上,发出“踏踏”的声音,看见溪水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诗情画意。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深深赞叹田园生活之美,激发学生对勤劳、热情、无私奉献的乡亲们的赞美之情,从而强化了美育效应,培养了审美情趣。

二、加大教学密度,增加教学的信息量。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有很强的思想和教育意义,但他离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学生不容易理解课文所表示的思想感情。如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圆明园的毁灭》、《丰碑》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适时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精心选择一些电视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加大教学密度,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增强教学的说服力,也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教学,如果仅仅从课文的描写去体会,学生很难想象地震的场景,也激不起学生对地震中父救子争分夺秒的感受。教师可以用视频展现两组画面:一组是地震的场景,学生边看画面,边听解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是学生认识到地震的威力和危险。第二组是父救子的感人场景,画面极富感染力,学生为之动情,激起了学生对父亲的了不起有了更深的体会,一个直面困难、永不言弃的父亲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从而让学生理解了父爱的伟大。

三、形象直观,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语文教材中,许多知识都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说不清。有些问题老师仅用语言叙说是不能准确表达的。如《搭石》一文中,关于走搭石的过程,尽管教师叙述得很完美,但在学生的想象中很难出现准确的样子,而电化教学直观形象,能形象的再现走搭石的过程。教师将教材中的动作描写的画面制成了动漫投影片艺术地再现了形象信息,就能够化难为易,学生也一目了然了。学生边看动漫投影,边听录音朗读,使画面形象和语言形象有机结合。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符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品词品句,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文质兼美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精炼、生动的词语,优美的语句,单凭老是枯燥的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或者是理解的不深。如果运用了电教媒体,可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细细品味文章的字、词、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搭石》一文中,描写乡亲们上工、下工走搭石的动作的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行走搭石动作的协调以及搭石碰击溪水的画面呢?此时可使用动漫投影,一边演示行走搭石动作的“协调有序”,一边理解搭石碰触水面的“清波漾漾”以及水中的“人影绰绰”,再反复读课文,品味词句,进而体会走搭石的音乐美以及如画的场景美。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为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灵活使用教材,采用科学的教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实际谈此观点供参考。

一、语文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钻得进去,学习就有成效。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巧设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静态的内容动态化,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把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情境教学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妙趣横生,乐趣无穷,如教学《小小的船》一文,做如下设计把学生带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见过船吗?知道有哪些船?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更有趣的船,这是什么船?请认真听课文的配乐朗读和一首歌曲。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旋律把学生带进一个兴趣盎然的情境中,使学生们兴致勃勃。它使儿童带着满腔的热情主动投入新课的学习。

二、注重精讲和精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精讲表现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课堂开始,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资源,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给予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机会。教师在其中只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充分放手让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去探索。(3)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情况。在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重、难点适时疏导。

精练表现在:(1)教师对作业量必定会精心编制和挑选,增强了针对性。为了面向全体,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对作业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需求,更好的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使不同学生在作业练习中都得到了更有效地发展。(2)要做到作业在课内完成,这样纠正了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做法,做到讲练结合。知识及时得到强化,错误及时得到订正,问题及时得到解答,更有利于学生的及时理解、掌握和巩固。(3)作业在课内完成,下课后教师就能及时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中随时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联系教学实际,搞好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得知:①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语文性,特别是语文新课程强调新的理念、新要求的落实,以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②要突出课堂特点,使一课一得或多得,一课一新或多新,促使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在课堂、语文能力发展在课堂、语文方法应用在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在课堂。③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五个内容:A教材分析。一般包括语文教学课题的出处、内容、编者意图。B设计理念。突出本课语文教学运用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C设计思路。主要指本课语文教学意向、比较宏观的教学过程结构。D教学流程。指语文教学课堂活动的立体结构,如:创新性的语文教学方式、特色性的语文内容板快、主题型的语文问题系列、指向性的行动目标和简明的设计说明。这部分一般应该详写。E课后反思。语文教学设计的效果反馈、得失归因分析、改进措施、对教学规律的感悟等。只有遵循以上规则进行语文新课程教案设计,一定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四、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中,讓学生去充分“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学生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21世纪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得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渐渐的,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师让学生先听两组声音:一组雷声有大慢慢变小,一组雷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领悟到雨的变化是从大到小,慢慢变化的。接着,教师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开放,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学生马上举手用“渐渐”说话,不仅说了老师战士的画面,而且还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失误。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实践证明,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学生通过人机对话,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卓有成效地进行读写训练,并通过网上教学,实现资源共享。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走进了课堂,对教学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增加了课堂传播信息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实现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缩短了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探讨 第7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结构问题

1. 课文知识导入特别牵强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教育部门要求打破传统的直接灌输式的教育模式, 要求课堂教学都有合适的切入点, 让学生对每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然而, 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令人担忧, 有的教师缺乏对文章的深入了解和思考, 应付教学工作, 使得课文知识导入的情境创设和感知材料与课文知识的联系不紧密, 无法形成关联性的记忆体系, 课堂效果不好, 学生的掌握情况不佳。

2. 课堂提问无效性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 用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带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有利于知识的深度掌握。目前,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片面性的课堂提问, 有的问题显而易见, 学生不用思考就能直接给出答案;有的问题脱离语文课文的知识点, 与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关系不大;还有的问题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 问题难度太大, 学生根本找不出答案。

3. 课堂教学缺乏组织性

好的课堂需要具有组织性和计划性,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知识。但是, 很多新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缺乏组织性, 课文知识点零散, 不便于学生的串联记忆;还有的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 自己本身对知识点的掌握不透彻, 无法形成记忆链条, 给学生讲解不到位, 使得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 学习氛围不高, 课堂效果差。

4. 缺乏学生的自主探究

近几年, 国家正在努力推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然而, 目前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现在很多教学工作都无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 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 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本身的需求, 强拉硬塞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根本没有给予学生过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时间, 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具体措施

1. 知识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出情境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性材料, 同时也为学生分析、综合、概括课文知识, 引导学生思维向着更深层次发展, 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 课堂提问要讲究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学工作的辅助环节, 课堂提问要讲究策略和时机, 要根据课文的主要知识点和结构进行设问,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涵和基本思想, 给学生理解文章提供帮助。例如, 讲授《威尼斯的小艇》一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课文的初步了解提问, 如威尼斯是个怎样的城市?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威尼斯的小艇在整个城市中起到什么作用?随着学生的深入了解, 最后让学生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威尼斯小艇的那些优点以及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独特作用, 让学生深入的掌握这篇文章的思想和内涵。

3. 完善的课堂教学组织体系

有组织性和计划性的课堂教学工作能充分挖掘课文的深层次内涵, 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 加深对课文的学习和感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捕捉到作者的内心感受和作品的情感共鸣。因此, 要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组织体系, 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 打下坚实的语文功底。

4. 启发诱导式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灌输模式, 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育, 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夯实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优化小学语文课堂进行结构能够发挥素质教育的功用, 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提出的,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 必须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语言交流能力, 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广,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直走在改革的前沿,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问题进行分析, 探索优化小学语文课堂进行结构的措施, 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李莹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13 (1) :101.

[2]雷杰.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 6 (6) :4-5.

优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第8篇

一、口语交际的现实特点

对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培养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 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这就使得口语交际有其独特的现实表现。口语交际是用语言及其他手段实现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 具有明显的双向性, 只有表达被另一方接受才能实现这个交流的过程, 交际过程的双方必须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否则就是无效的交际。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 交际的双方具有开放性, 交际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这也就形成了交际的另一个明显特点:开放性。口语交际会有各种的交际环境, 会有各种不同的交际手段, 交际的复杂性也就体现在此, 这些特点使得现实的口语交际教学具有长期性与艰巨性。运用适当的语言, 表达与交流都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媒介, 可见恰当的交际手段也会是口语交际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二、优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口语交际是在专门创设的与日常生活相似的交际场景下、在特定的口语交际目标的推动下, 通过交际双方的交流与沟通, 对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进行训练, 并且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与自身素养。

1. 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

在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中, 处于核心地位的仍然是交际, 重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也就是说,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与平常的说话有很大的不同。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不是简单的听与说的相加, 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是说话方与接受者之间的有机联合。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师生之间互为对象, 以模拟生活实际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体现出口语交际的现实特点, 切实达到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社会交际活动的实际, 制定恰当合理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口语交际的话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话题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口语内容的选择不应局限于教材, 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 实现个性化培养的目标, 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2. 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 优化课堂教学

不同的教学情景对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活动的情景设计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 使学生身临其境, 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保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能够在教学的实践中真正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的基础, 在和谐的氛围中, 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交际的欲望也会被点燃。教师在课堂上要由原来的主导者变为倾听者, 以学生朋友的身份鼓励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思想,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 使其敢于并且乐于表达。教师要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的全过程, 把口语交际训练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联系在一起。要把生活搬进课堂, 创造特定的情景来实现模拟的口语交际, 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之中, 把口语交际训练落到实处。多种多样的模拟口语交际情景, 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广阔的生活情景, 让学生在课堂的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3. 联系实际, 着眼于整体, 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

口语交际是一项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活动, 口语交际仅仅在学校的课堂活动中是不能达到要求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的过程中, 要走出学校, 深入社会。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交流经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能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中, 切实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与社会接触, 深入社会生活的口语交际活动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展示以及进步的空间。来源于生活的口语交际教学是锻炼学生口语能力最有效的措施, 口语交际训练与生活相联系, 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教师在提高课堂教育质量的同时, 也要帮助学生扩展日常生活的交际空间, 运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进行现场的练习。口语交际不仅仅是技巧性的, 更是对人整体素质的体现, 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育在加强口语训练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口语交际的过程是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过程, 对于培养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就必须注重学生的特点, 及时地改变观念, 改进教学策略,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让学生的口语交际活起来, 让口语交际融入日常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夏雪霞.《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学周刊.2012 (4) .

[2].吕晓娟.《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河南师范大学2009.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第9篇

一、创设诵读环境, 培养学生兴趣

古诗文诵读教学最突出的一点, 是通过诵读来读出作品所传达的情, 所阐述的理。因为诵读作品本身内容的博大精深, 表现风格的多姿多彩, 表现手法的精妙绝伦, 在吟诵品味之中, 学生自然会被作者所抒发的真情、所揭示的哲理深深触动, 自然会被作品高超的艺术手法而惊叹折服,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古诗词的强烈兴趣, 体会到古诗词学习原来是如此的奇妙而精彩。正因为古诗文教学要通过诵读来传达作品的精神, 而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等因诵读者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理解, 而且许多作品本身存在理解的多义性, 这些都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进行创造性地诵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孩子们经常通过“朗诵”“吟咏”“歌唱”“配画”等形式来表达他们对诗歌的理解, 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总之, 时时处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体现了“环境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二、发挥教师主导, 促进理解

叶圣陶先生指出: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情趣, 扩展想象力。如果抓住精要之点, 增出一两句话, 也许就够了。学生在计算机提供的情境中感知、感悟古诗, 然而由于古今异义及古诗的特点, 总难免还会存在疑难。建构主义也强调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那精要之点还是需要教师去精心点拨的。

我们教师在熟悉教材、钻透古诗、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注意精心设计思考题与讨论题, 使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总是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 让他们能“跳起来摘到苹果”。

三、明确任务情境, 迁移扩展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也就是帮助意义建构。要完成意义建构, 需要确立好教学目标, 设计真实的任务, 以解决知识迁移的问题, 也就是解决好学生环境的核心——任务情境。

我们在实验中, 首先确立了引导学生在诵读古诗的基础上感知、感悟古诗文句的优美、意境的深远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总的教学目标。在学生操作电脑自主学习中, 我们还设计了读通古诗、读懂古诗、品味古诗、巩固检测、迁移扩展几个学习环节, 以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意义建构。

四、灵活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果

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加有效, 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 展开讨论和交流, 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 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检验、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学习古诗的网络教室里, 采取了小组协作、人机交流、分组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 使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相结合, 既给了学生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又提供给学生间协作讨论的机会, 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课堂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的自主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已经成为新时期教学的要求。多媒体教学引进课堂教学对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育领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就如何运用多媒体加强古诗教学提点见解。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一般都很棘手, 学生也感到很难领会。它结构严谨、抽象难懂, 而且情景交融、含义深奥, 要使学生领会古诗的意思, 关键是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去理解、想象。为教好古诗, 教师可以运用播放录音、投影幻灯的手段, 化枯燥为情趣, 化深奥为浅显, 通过形象、生动的讲授, 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使之易懂和易理解。

另外, 在语文活动课上, 还可以用录音方式进行古诗词朗读比赛, 让学生自我鉴赏、自我提高, 促进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读训练。如, 在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 考虑到学生很难读出游子的惆怅之情。因此, 教师可用录音示范, 学生反复听几遍, 边听边想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极力渲染悲凉气氛。最后,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学生在这特定的朗读情境中激起了有感情朗读诗词的欲望和激情, 从而主动去模仿,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朗读水平。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第10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教师在课堂上手舞足蹈,倾尽全身力气,而学生往往昏昏迷迷,这样根本就谈不上课堂效率。但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它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开课伊始,教师便可利用投影仪出示有关黄山的图片,教师适时配上解说,这就是我国安徽省的黄山,黄山的云海、奇松、温泉都非常有名,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黄山的奇石,这些奇石形状各异,非常有趣,孩子们愿意学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道:愿意。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同时,教学媒体的合理利用,还可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由于受四川方言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在范读时往往会出现吐字不够清楚,字音不够准确,这样的范读是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时,可采用录音机和录音磁带来替代教师的范读。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资源优势,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多种。然而,当现代信息技术与之进行有机的整合,便会使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中,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难以体会,这也是教学的重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景观;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结合对“众星捧月”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星”。这样,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这样利用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便于理解、突破重难点,感悟也水到渠成。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感到写作文时无话可说。计算机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计算机还能展示清晰的脉络 (如写《雨中情》:遇雨一送伞一雨中行一雨中情) ,有利于学生认知,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还能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为了写好作文,通过查看资料 (图片、文字等) ,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作文评议时,通过网络的传送,使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来为别人的文章进行评改,如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添加或删除,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而且评改后计算机上不留任何痕迹。当同学在输入作文或计算机操作遇到难题时,同学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能者为师,共同享受克服困难后的喜悦,有利于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活跃思维,丰富“想象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比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从字面上解释是:庐山从正面看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的模样都是不同的。尽管学生对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凭有限的经验难以想像这种景象,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我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然后我让学生想像: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慨叹“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

论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一、情境激趣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师根据“流落街头,几次擦燃火柴产生幻想,冻死街头”几个情节制作课件,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激发了学习兴趣,营造了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用发散思维组织教学,根据教学课件,师不拘泥于游览线路,让学生感受深的部分先学,打破按课文段落前后排列顺序讲解的传统教学法,达到了设计新颖独到,颇有创见。并通过电教手段,感受多媒体教学特色,激发学习热情,倡导民主自由学习方式,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巧设问题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提问,能使教学效益大大提高,达到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才能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比如:想检测学生对词语和内容的理解,不同的提问方式,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听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草》这首小诗的教学,最后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于老师扮演某学生的奶奶。

师:谁愿意把《草》這首诗背给奶奶听?请注意: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

生:奶奶,我背首诗给你听好不好?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嘛写草?

生: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

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什么都不知道。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提问也应该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因为难度太大,而且也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各类学生都能收获答问的喜悦,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另外,当有的学生在答问时,还应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就同学的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做涉及的面就很广,无论答问的学生,还是旁听的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达到启发学生心智的目的。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之处,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

三、挖掘教材培养创新

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生动活泼、互动的“显性学习化环境”,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和空间,又能关注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内在心理学习化环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和欣赏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感悟能力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去探索作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捕捉作者熔铸于作品中的情与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自主地位,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师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尤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可加大实施的力度和深度,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采用图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可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进度,进行自我调控,师也可通过服务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如:利用计算机对《太阳》网络教学时:提供相关网站、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编写读书汇报材料。还可自行选择喜欢的、认为有价值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编写;编写过程中还可根据爱好选择喜欢的颜色、字体、格式等,然后将完成的作品及时上传给老师。老师阅读后,对作品及时反馈。这种尊重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创新精神。

总之,教无定法,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又是灵活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树立大教育语文观,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想法设法优化课堂教学,从多方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 第12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

首先,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其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课堂状态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从目前情况来看, 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兴趣不足, 课堂上表现出精力不集中。部分小学生表示自己在课堂上发言机会少, 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堂活力不足, 因此学习状态不佳[1]。

其次, 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 其教学理念和使用的方法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尽管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 但是部分教师仍旧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将自己作为课堂上的主体, 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同时没有明确教学目标,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习惯性地将重点放在教学生如何答题上, 忽视了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 导致学生只会做题, 不能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错误的认识。

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 有效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并不陌生, 其已经在教学中推行多年。但是, 很多教师并没有看到多媒体的真正价值, 而是将其作为手写教案的替代品, 将语文课堂变成了“课件播放”课堂, 没有考虑到知识本身的特征, 也忽视了学生的消化理解能力, 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导致语文课看起来很丰富热闹, 但是学生并没有收获太多知识。笔者认为, 多媒体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 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用多媒体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考虑到知识间的联系性, 尤其是在使用图片和微视频时, 要保证其能够对知识起到一种补充说明的作用, 引发学生的思考;二是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利用多媒体激发其兴趣, 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2]。

例如, 在学习《九寨沟》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提前在网络上下载关于九寨沟景色的视频, 时长控制在五分钟之内, 然后下载一些图片备用。课堂一开始, 教师充满激情的对大家说:同学们, 我国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多如繁星, 九寨沟就如同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 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 我们先通过一个微视频走进九寨沟。这样学生的精力一开始就被锁定在课堂上, 并被九寨沟优美的景色所吸引。之后在学习关于五彩池、瀑布等景色描写时, 再配上相应的图片, 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通过何种手法用文字将美景再现。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到自豪, 实景与文字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学会描绘景色的方式, 领悟到文字的魅力。

(二) 丰富教学形式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较强的学科, 要想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 就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形式, 而是敢于创新、敢于尝试, 丰富教学手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加强对文章的感悟。除了常用的分角色朗读课文之外, 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方式, 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融入角色中去, 深化对课文角色以及文章寓意的理解, 与教师直接讲述相比, 往往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例如, 在学习《狼和小羊》这篇文章时, 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一名学生扮演狼, 另一名学生扮演小羊。表演并不是对每个角色说过的话进行简单复述, 而是添加进了个人感情色彩,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在语气、动作甚至是表情上, 这种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对角色的理解, 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领悟到课文的寓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 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三) 将发言权交给学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新审视师生关系, 将发言权交给学生。语文是理解和学习汉语的工具, 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 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畅谈自己的看法, 包括对课文中角色的看法、中心思想的理解等, 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灌输给学生。课堂中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性格特点以及组织能力等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 小组成员之间展开讨论, 集思广益, 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启发, 开阔思维, 最终汇报讨论成果。要允许学生质疑自己的观点, 不能盲目否定学生的看法, 否则会挫伤其积极性。尤其是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段, 学习中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 鼓励、赞扬往往要比否定、批评的效果更理想。总而言之就是要将发言权交给学生, 使学生正确认识语文这门学科, 激发其学习兴趣[3]。

三、总结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 存在教学理念和方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教师应该有效利用多媒体, 丰富教学形式, 同时将发言权交给学生,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范围, 发挥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价值。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 人们对义务教育有了全新认识, 开始重新思考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希望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优化,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 提出了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勤洁.敲响课堂教学的第一声——发挥课件优势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10) .

[2]陈俊枫.学生参与意识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J].基础教育研究, 2014 (13) .

上一篇:教师信息化教学下一篇:脑血栓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