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景范文

2024-08-29

运用情景范文(精选12篇)

运用情景 第1篇

一、情景模拟的运用对课堂教学品质的提升

1、营造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生的个性天真,且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方法必须要从他们的个性特点上开展。教师要兼顾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模拟情景,模拟真实的英语生活情景,将枯燥乏味的英语学习变为生动、有趣的交流课堂,缩短课堂与现实的差距,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真实性。

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渗透,例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中穿插Pass the card (传卡片)、Do the action (看英语视频做动作)、Find your friend (找朋友)、Draw and color (画一画、涂一涂) 等环节,游戏可以给学生轻松、愉快的课堂,在让学生投入到课堂的同时还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在游戏中学生可以多听、多感觉,进而加深知识的印象。

2、降低英语教学的理解难度

英语不是学生们的日常用语,有些内容的直接表达会让学生难以理解,而将其放在一定的模拟情景中进行教学 ,就要容易 理解得多 。以“Introduce your best friend”这样一个练习题为例。直接让学生们进行这个练习,他们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但是笔者借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张图片,上面包括了介绍人物的顺序,由外貌到性格,以及一些常用的形容词,学生借助这样的情景,有意识地进行模仿,从而能够降低教学的难度,提升课堂效率。

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情景模拟

1、丰富教学情境,多元增强认知

英语教学情景的创设要从教学任务和实际需求出发,多元化地增强学生的英语认知和情感体验。小学英语多是学习一些基础的事物,而对某些学生不常见的内容,学生的认知难度则显著增加。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遇到颜色、水果、蔬菜之类的词汇时,学生缺乏直观的认识,因而学习时也就有所欠缺,达不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我常采用一些相关的图片和实物,模拟具体的实物,来让学生们加强印象和理解。例如学习有关房间的词汇时,可以利用家里的实物或者图片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学习bedroom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卧室,学习kitchen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几幅厨房或者做饭姿势的图片等。

2、模拟生活情境,提升真实体验

想要将英语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升学生们的英语实践能力,就要从教学中进行现实模拟训练,也就是要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们在具体的英语环境中进行交流运用。一方面,引导学生们进行想象,比如人们之间日常礼貌用语的交流运用等。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能够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和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如购物时的交流、用餐时的礼貌用语甚至是道歉时的措辞等,向学生展示真实的场景和事物,多感官地加强学生的认知和学习。

例如在讲解“shopping”相关的知识时,课前应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亲自去超市体验,观察生活中各色各样的商品,然后根据学生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商品营造课堂“shopping”情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充分展示他们的表演才能,这样学生在投入中将会充分理解“shopping”的相关知识。此外如在练习“Is this pen yours?”类似的句型时,老师可以拿着一支钢笔,一边走进教师一边问同学:“Whose pen is it? Is this pen yours?”这将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支钢笔是谁的,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兴趣,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开始。再如在讲解“listen”这个单词时,老师可以反复指着自己的耳朵和收音机向学生示意,在反复多次的示意下,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其意思了。

3、创设互动情境,促进合作交流

英语的语言特性要求我们的英语课堂必须重视师生间与学生间的语言和情感交流,而互动情景的创设正是应对这一要求的良好措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创设交谈、对话性的情景,让学生们分角色进行交流,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彼此沟通,取长补短。在表演以及游戏的带动下,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产生互动,进而达到交流合作的目的,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变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讲解“Who’s...? How old is...?”此类句型时,可以先让学生准备一幅爸爸、妈妈等家庭成员的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咨询。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你一言,他一语,互相问答,共同学习,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又如在练习“I can...”的句型时,可以在小组内展开竞赛,看一看谁能说得更多,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往日枯燥的知识更贴近生活,拓展学生的思维,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语言运用情景口1 第2篇

一、主持

1、开场白

【创新示例】 2004年5月,清华、北大优秀学生全国巡回演讲团赴各地演讲。假如由你主持他们在你校的报告会,请你就此拟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60字。

2、结束语

【创新示例】 毛泽东的诗词的思想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某班在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后举行了“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主题活动,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①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不少于50字。

3、范例:

请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语言,为“青春万岁”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写几句串台词,引出下面的节目“大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不超过60个字)

二、应答

例如:林肯年轻时上学,有次考试中老师问他:“你愿意考一道题还是两道?”

“考一道吧!”林肯机智地答。

“那么请回答,鸡蛋是怎么来的?”

“鸡生的。”

“鸡又是哪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介绍

例如:假如你已经顺利地通过了对口高考,来到了一所新的职业院校,进入了一个新的集体,在新同学见面会上,你将如何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请拟一段自我介绍,不超过100字。

四、赞美

例如:假如姚明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姚明拟一段颁奖辞。

五、批评

例如:有位末流画家向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诉苦:“我总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的工夫,而卖掉它却要耗费整年的时间?”门采尔回...................................答:“_____________”。..................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门采尔的回答对那位末流画家进行了批评,批评他用于画画的时间短,是造成他卖画的时间长的原因,并向他提出了善意的建议。根据以上提示,请代替门采尔答复那位画家。(不超过40个字)

例如:1993年底,香港宝莲禅寺天坛大佛举行开光典礼,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和当时的港督彭定康被邀做主礼嘉宾。仪式结束后,彭定康即指责我港澳办关于香港问题的声明“并不是一份有特别吸引力的圣诞礼物”,记者就这一情况要周南发表意见。

补充:

一、对联

【创新示例】 请以你熟悉的校园生活为题材拟写二副对联,如贴在饭厅、教室或寝室门口的,也可以是为学校运动会或毕业典礼等活动而写的。

【创新示例】 今年以来,上海各媒体努力探索,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推出了“文明从我做起”等一批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栏目和报道。为了拯救患白血病的留美学子余健,文汇报举办了骨髓捐献志愿者验血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请你用对联形式为上面新闻拟一则标题。

二、解说词

【创新示例】 某校拟举行秋季运动会,大会组委会要求各班为本班代表队写一段展示本班精神风貌的解说词以供开幕式上宣传报道组宣读,假设你是高三(1)班的宣传委员,请你为本班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解说词。

【创新示例】台湾中学生暑期联谊会代表团来访,主客双方准备安排一次手拉手旅游,两校各有20名学生代表将同游西安的兵马俑和敦煌莫高窟。假如你就是主方的一位同学,你将如何向台湾同学介绍这两处名胜呢?请你写两段文字,既能引起朋友的兴致,又能将两处景点联系起来,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人文性。(6分)(1)(2)

三、临别赠言

【创新示例】 毕业前夕,少不了留言赠别。请你参照例句,分别以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老师的身份,给同学写一则赠言。

例句:英语老师——人生可以有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但绝不能有一般过去时和将来时。

四、广告词

【创新示例】 请拟一条以“注意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20个字以内)

五、应聘词

【创新示例】 东方电视台要招聘业余记者和业余播音员各一名,应聘者很多,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你打算应聘,请你分别从“记者”和“播音员”的要求上介绍自己的优势。(每句不超过30个字)① 应聘记者:

② ②应聘播音员:

六、画外音

【创新示例】 下面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场的一个场景,请你以电视节目主持人或现场记者的身份,为它配上一段画外音。要求有描述有评论,注意感情色彩,语言明快生动,不少于60字。

男子双人500米划艇决赛。中国选手杨文军和孟关良因为不习惯与平时训练不一样的比赛开始的号令,起划和前200米明显落后。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两人调整心态,协调动作,一左一右奋力划动,冲到了前四名,但没有多大优势。最后50米,两人配合更加协调,动作更快,观众肉眼看到他们和6号位的古巴选手同时最先到达终点。观看照片,精密数字显示中国队快0.072秒,裁判宣布中国选手获得冠军。画外音:。

【创新示例】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祝福》改编的电影《祝福》里有这样一幅画面——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时,见人就说逢人就讲“我真傻,真的┅┅”,大家围拢着聆听。请你为这幅画面配上一段画外音,不得超过100字。

【创新示例】请对下面一组画面加以想象创造,进行解说,使之成为恰当的画外音。注意:解说时,注意主体和陪衬物、背景的关系,注意顺序,要给人很强的可视性。

画面:①FLISH动画——蒲公英老了;②小蒲公英问妈妈:有什么遗产;③“妈妈”默默地给每一个孩子戴上一把远飞的小伞;④“孩子”高兴地在大地的怀抱戏耍。

七、手机短信

【创新示例】 为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络和手机短信等新途径、新手段,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建设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网络和短信文化,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团中央于近一段时间联合开展了“感动”——首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短信作品大赛。请你拟写一条以“感动中国”为主题的短信积极参与,不超过60字。【创新示例】 请用“风”“帆”“船”三物,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为你的朋友发一条祝贺生日快乐的手机短信。注意:60字以内。答:

八、宣传标语

【创新示例】 根据要求,发挥想像,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拟写三条标语。语言要亲切、友善、生动活泼、富有文采。①(从运动员角度)展现各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②(从观众角度)表现观众对运动员的热情期待。③(从历史的角度)表现这次体育盛会的意义。

【创新示例】仿照示例,按照下面的提示语,为“网络”写两条宣传语。(6分)

举例:提示语:联通公司是中国的一个通信公司,主要经营通信业务。它的成立打破了中国电信的垄断地位,使中国的通信市场走向了竞争的良好态势,让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宣传语:情系中国,连通四海。

(1)提示语: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沟通手段,IP电话、电子邮件、网上信箱、网上聊天等功能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人们之间的交流、帮助更容易、更方便、更迅速。宣传语:

(2)提示语:网络信息量大,资源丰富。新闻、时讯、资料、图片等应有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使人们了解生活信息、上网学习、查找知识变得更方便、更容易。

宣传语:

九、论坛留言

【创新示例】 任常霞是2004央视评选出的十大杰出新闻人物之一。作为人民的好公仆,任常霞的事迹家喻户晓。作为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当代中学生,一定想在互联网上发表你对任常霞的敬意或看法。请你为人民网论坛写上一条留言或网友感言,不得超过50字。

十、读书札记

【创新示例】 十几年的语文学习生活中,你学习并牢固记住了许多课文。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也写上几句札记。

示例:在平凡的生活里,一个先驱者的使命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肩负的,一个勇敢的开拓者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替代的。现实的“山民”有太多太多的梦,却很少追梦。我喜欢《山民》。

十一、编者按

【创新示例】今年是前苏联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已有53位外国领导人表示将参加5月9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报社准备发一组回忆二战的文章,请拟写编者按。

十二、提取关键词

【试题示例】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十三、图表转换

【试题示例】 某部门向消费者进行调查,您认为下列哪些品牌的产品是国货。调查结果如下表:

品牌 格兰仕微波炉 澳柯玛冰柜 蒙妮坦服装

认同率 33.1% 21.5% 26.4%

品牌 玉兰油 舒肤佳香皂

认同率 75.8% 68.9%

飘柔洗发香波 63.7% 注:每一产品品牌的认同率,均指认同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调查结果是有趣的。右边三个外国品牌,对于左边三个真正的中国品牌。造成这种认同颠倒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

【试题示例】 下面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试根据这个材料,完成后面两题

时间分配

16个无意义音节回忆百分5段传纪文回忆百分数

立刻

全部时间诵读

1/5用于尝试回忆 50 2/5用于尝试回忆 54 3/5用于尝试回忆 57 4/5用于尝试回忆 74

4小时后 15 26 28 37 48

立刻 4小时后 35 37 41 42 42 19 25 26 26 ①从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即(20个字以内)②采用“不能„„,而应该„„”的句式,写出这份实验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即(40个字以内)

【试题示例】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图1)⑴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2)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不能以“无题”为题。)答:

2、请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图2)答:

3、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不超过16个字)(2分)(图3)公益广告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示例】下面是“中国电信(China TeleCom)”的图标,仔细观察后,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中国电信图标的创意。练习及答案

1、根据提供的情境,仿照示例,分别写一句包含“取得好成绩”这一内容的话。情境:某校运动会长跑比赛场上,老师勉励运动员。示例:比赛开始前:别紧张,好好跑,你会取得好成绩。

(1)比赛中途处于领先位置时,坚持到底,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2)比赛中途处于落后位置时,别气馁,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3)比赛结束取得好名次时,继续努力,争取再次取得好成绩。

2、在一次大型的优秀歌手颁奖晚会上,一位知名女歌手因不满评奖的结果,在台上扔下话筒,拒绝演唱,引起全场哗然。请设想一下,下列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在这种场合会说出怎样的话。

(1)大会主持人充满歉意地对观众说:十分抱歉,没能让大家尽兴,我们一定会把精彩的节目奉献给大家!、(2)一个小朋友不解地问妈妈:这位阿姨怎么啦?

(3)一位歌迷对歌手这种表现失望地说:真遗憾,我所崇拜的歌星竟这样没风度!

(4)一位知名的老歌唱家气愤地说:现在这些小青年,没唱几首歌就自以为了不得,太不像话了!

3、情景口语设计

某同学见义勇为负重伤住院,你去看望时,他向你倾诉了他今后学习生活的忧虑。对此,你该怎么说呢?请拟写如下(不超过50个字)

答案: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养伤,对于学习生活要充满信心,今后有什么困难我们会帮助你。

4、某次盛宴上,赫尔岑被不停播放的轻佻音乐弄得很厌烦。主人解释说:“这都是精选的流行乐曲,很高雅的。”作家反问:“你认为流行乐曲就一定很高雅?”主人惊讶:“不高雅的东西还能流行吗?”作家笑答:“那么,流行性感冒也很高雅吗?”。

5、给下面同段文字的空白处补上恰当的话。

据报载,有位来自新加坡的华人老太太游福建省的武夷山,途中不慎被蒺藜划破了裙子,游兴大减,坐在路边不愿起来。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这些话语说得老太太破“愁”为笑,连忙起身高兴地继续登山赏景了。

如果你就是这位女导游,你会说些什么呢?(不超过60个字)

答案:太太,你看,武夷山的一草一木都对你很有感情,舍不得你走呢!武夷山的风景天下闻名,更美的还在后头,还等着你去欣赏呢!

6、一位学生问班主任老师:“你觉得我们班的任课老师中,谁的课上和最好?”假若你就是这位班主任,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不超过60个字)答案:咱们班的任课教师都不错,恐怕很难比较吧!再说各科有各科的特点,各人有各人的特点,怎么统一标准给他们打分呢?

7、拒绝辞要求既能达到拒绝他人请求的目的,又不能有损友情。因此,拒绝辞要求委婉、洗练,要有无可辩驳的事实和十足的理由证明自己无法接受或不能接受邀请。朋友张三邀你明天去游戏厅玩游戏,你不愿意去,你用什么话来拒绝他。(不超过30个字)

答案:真对不起,我已经和别人约好了下午去图书馆!已临近高考,我的学习又那么差,哪有闲情逸致去玩游戏呢!

8、请为即将退役的篮球明星乔丹拟一段告别辞。(不超过60个字)

答案:走好,乔丹!你永远是篮坛的空中飞人,你是一个神话,你是一首诗,你是史无前例的,你永远属于篮球世界,你永远留在球迷脑海中。

9、在中秋节到来之际,请为你的朋友发一条手机短信,要求能表达祝福之意,注意感情真挚,简明得体,力求有文采,有创意。(80个字左右)

答案:冬去春来,一年中秋在眼前;花好、月圆,幸福生活日日甜。让明月给你捎来999个祝福,888个思念,让秋风给你送来666个顺利,555个快乐,祝福你,我的朋友!中秋节快乐,天天快乐!

情景运用:审读追星现象 第3篇

本文分析解读2014年高考全国理综新课标卷I第19题,再呈现当前一些复习资料与模拟考试中相关“追星”的试题,帮助同学们探究高考命题的思路.

试题 (2014新课标I第19题)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 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 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

B. 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

C. 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

D. 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

审题 由题意知某地外行星“冲日”的情景如图1所示. 设太阳质量为[M],行星质 [ 图1][太阳][地球][行星]量为[m],绕太阳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周期为[T].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r2=m(2πT)2r],得[T=2πr3GM]. 设地球运动周期为[Td],某地外行星运动周期为[Tx](Tx>Td),在该行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t]内,地球比该行星多绕太阳运行一周,即[tTd-tTx=1],这是审题并定量分析该问题的关键.

解析 设地球与某地外星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d]、[rx],该某地外行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t]. 则[tTd-tTx=1],其中[Td=2πr3dGM],[Tx=2πr3xGM]. 由以上几式得[t=2πGMr3d-GMr3x] ;设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k]倍,则上式可简化为[t=yk3k3-1],其中[y=2πGMr3d]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即一年的时间). 对于火星[k]=1.5,则[t=1.531.53-1y≈1.25y],对于木星[k]=5.2,则[t=5.235.23-1y≈1.09y](即木星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冲日”现象). 可知后面的行星冲日时间间隔都大于1年. 只有当[k→∞]时[t→1y]. 故本题选项B、D正确. 选BD.

审读 对本题采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但首先应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所谓地外行星“冲日”,即指太阳、地球、地外行星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位于太阳与该行星之间,此时也是该行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 其次是要找出正确的数学关系式. 某行星的相邻两次“冲日”,即地球再一次“追上”该行星,该过程中建立数学关系的依据是地球比该行星多运动一周,用[ωd]表示的是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ωx]表示的是行星的角速度,则有[(ωd-ωx)t=2π],由周期[T=2πω],得出数学关系式[tTd-tTx=1],再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或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周期与轨道半径间的关系,才能顺利求解.

以下是几例“追星”的试题,让同学们寻觅和感受陈题翻新成高考试题的足迹. [ 图2][太阳][地球][火星][水瓶座][春分点][双鱼座]

例1 2003年8月29日,火星、地球和太阳处于三点一线上,上演“火星大冲日”的天象奇观,这是6万年来火星距地球最近的一次,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只有5576万千米,为人类研究火星提供了最佳时机. 如图2所示为美国宇航局最新公布的“火星大冲日”的虚拟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03年8月29日,火星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线速度

B. 2003年8月29日,火星的加速度大于地球的加速度

C. 2004年8月29日,必将产生下一个“火星大冲日”

D. 下一个“火星大冲日”必在2004年8月29日之后的某天发生

解析 设太阳质量为[M],火星质量为[m],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速度为[v],角速度为[ω],加速度为[a].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r2=mv2r=mω2r=ma],可得[v=GMr],故[v火

例2 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同一平面内同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火星的轨道半径[r火]=1.5×1011m,地球的轨道半径[r地]=1.0×1011m,从如图3所示的火星与地球相距最近的时刻开始计时,估算火星再次与地球相距最近需多少地球年?(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设火星与太阳的距离为[r火],火星运行周期为[T火],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为[r地],运行周期为[T地]=1年.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有[(T火T地)2=(r火r地)3],则

[T火=(r火r地)3T地][=(1.5×10111.0×1011)3×1]年=1.8年

设经时间[t]两星又一次距离最近,则两星转过的角度之差[θ地-θ火=(2πT地-2πT火)t=2π],得

[t=11T地-1T火=T火T地T火-T地=1.8×11.8-1年=2.3年].

例3 如图4所示,A是地 [ 图4] 球的同步卫星,另一卫星B的圆形轨道位于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O为地球中心.

(1)求卫星[B]的运行周期;

(2)如卫星B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某时刻 A、B两卫星相距最近(O、B、A在同一直线上),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它们再一次相距最近?

解析 (1)设地球质量为[M],卫星[B]质量为[m],运行周期为[TB].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R+h)2=][m4π2T2B(R+h)],又[GMmR2=mg],解得[TB=2π(R+h)3gR2.]

(2)卫星[B]的角速度为[ωB=2πTB],同步卫星[A]的角速度为[ω0],经历时间[t]后两卫星又一次最近,则有[(ωB-ω0)t=2π],解得[t=2πgR2(R+h)3-ω0].

审读 以上几道考题与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理综第19题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围绕一个主题“追星”做文章,都是求相邻两次“最近”的时间与最近距离等. 但每题都在某一侧面有所变化. 对教材、复习资料和往年高考试题中的陈题进行某些变化,以求推陈出新,这是新高考试题命题的一个重要来源.

适当运用情景,助推初中英语教学 第4篇

一、应用音乐情景,让英语课堂更活跃

音乐,是初中学生喜爱的艺术形式,初中学生对于音乐的追求有着极大的热情。特别是流行音乐,一直是初中学生喜爱的音乐类型。教师选择将学生喜欢的流行英语歌曲融入课堂,这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较大的兴趣。在课堂中对学生熟悉的英语流行歌曲进行播放,不仅会让其学习热情提高,更专注地听课,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比如在讲解A birthday party的时候,针对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将英文版的生日歌引入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一起唱英文生日歌,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在此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出现一些短语、句子进行理解,再利用另一首与生日主题相关的英语歌曲进行主题知识的扩展。教师要针对这首歌,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英语知识,了解歌曲的内容与风格,尽情演唱。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为流行音乐所吸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应用动作情景,让词汇理解更直接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英语单词,为学生之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动词,是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好动词的形态与意义,对于初中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以及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动词教学,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掌握动词。为了促进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动词的意义进行模仿,开展猜词活动,促进动作情景在课堂中的形成。这样的课堂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英语单词。

比如在讲解My day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与日常活动相关的词汇。如get up、eat、drink、sleep、play等单词。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模仿与猜词的游戏,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动起来,活跃英语课堂氛围,促进英语教学效果的优化。通过动作情景的创设,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还能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化。

三、应用交际情景,让口语交际更简单

初中英语教学中最应当具有的情景就是语言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中进行语言训练,有利于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提高。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并能利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英语口语,一直都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英语语言交际氛围的形成,对于学生的英语素质提高有着直接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全用英文教学,就课堂提问与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强英语交流,促进交际情景的形成。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通过互动加强交际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更多地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引导学生建立起兴趣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统一的时间内开展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的小组活动。比如在讲解Fashion的时候,初中学生对于时尚的看法不同,一些学生将时尚的观点落在服饰搭配上,一些学生则将时尚观点落在体育赛事上。教师要尊重初中学生个性化的想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小组,在小组中就时尚观点进行全英文讨论。在这样的交际与语言情景中,初中学生的语言观会趋于科学,有利于促进初中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四、应用生活情景,让英语教学更亲切

英语学习,不是只有课本知识学习那么简单。同样,英语教学也不能只限制在教材中,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场景可以服务于其英语学习。教师要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将课本学习内容与具体的生活情境进行联系,加强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思维的形成。生活元素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融入,有利于加强英语学习内容的亲切感。

比如在讲解Pets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有关于动物的词汇。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宠物。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宠物进行描述,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可以利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英语知识去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教师要多用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出练习。

运用创设问题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 第5篇

“教无定法”。但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键是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则要在全课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

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启。”这里“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发”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则要求老师予以答其词,使其清楚。不过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很强调学生有否“愤”和“悱”的心理要求的前提,若无此要求,则教师不必“启”和“发”--内因绝对论。而现代教学则强调内外因的统一性。对教师来讲,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内因的积极性。即学生有“愤”和“悱”,给予“启”和“发”,当学生无“愤”和“悱”时,也要通过“启”和“发”,使其“愤”“悱”起来,再予其进一步的“启”、“发”。不是把“愤”和“悱”作为前提,而是把“愤”和“悱”作为教学任务。

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几千年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已知知识→学生具体知识→能力)。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

教学,是要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就是强烈的求知欲,(它表现为兴趣、信念、愿望和焦虑)。而求知欲就是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对某种知识欠缺不足,而力求获得提高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

依据巴甫洛夫的观点,学习需要这种心理状态起源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客观要求,其原始形式乃是一种定向探究反射。人的好学精神、求知欲就是在这种反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条件性定向探究反射。巴甫洛夫指出:“在我们这里,这种反射已向前走得异常远了,最后它终于表现为一种好学求知精神。这种精神帮助我们建立了至高无上地、无穷无限地了解周围世界的科学。”我们的求知欲就是从这种定向探究反射中发展起来的,它是这种反射的继续和扩大。

马克思说:“无需要就无生产,生产同时也会在生产者身上引起追求一定目标的需要。”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最重要的组成因素。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学习积极性与学习需要有直接关系,受制于学习动机。

学习和其他活动一样,要完成实现这种活动,仅有需要和感性体验(愿望、意向)是不够的。为了实现学习,不仅要有学习需要,还要有一事实上的激起这种需要的条件--诱因,以使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为活跃状态。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学习积极性,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动机的激发,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为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可以使形成了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动机的激发,往往起源于教学的开端,但它不限于教学的起始,而应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途径一般如下:1、创设问题情景;2、启发式提问;3、演示启发(包括实验);4、讨论与议论;5、利用知识的迁移等。这些方法,在教学中往往交织在一起。本文主要对运用创设问题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进行探讨。

什么是创设问题的情景?它的心理依据是什么?教学中如何实施?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指定的实验情景已经得到完全的适应,一个人已经全部了解了这个事件时,它就不再是有兴趣的。或当一个完全新的经验,由于它和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毫无关联因而毫无意义时,也同样是没有兴趣的。而当感性输入和现有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即当已有的图式(认知、结构)和新的经验(当前经历的事物)既具有和谐(适应)的,也有不和谐的因素时,这种不平衡性就引起克服不和谐性的努力,而使其建立起新的平衡。因此,此时的兴趣的水平是最高的。

我们所说的问题情景,正是这种感性输入和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的情景。也就是所谓既有和谐的,也有不和谐的因素的那种不平衡性。

所谓问题情景,简言之,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学习任务)实践证明,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只有具有这种问题性的情景,对学生才能有强大的吸引力,而对学习需要才具有强烈的激动作用。

从心理学上讲:“思维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即思维活跃在有了问题亟待解决之时。人的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人的思维活跃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之时,表现出高度集中、高度振奋。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学习,可提高注意力。只有把知识和情景结合起来,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即使知识带有情绪色彩。

初中物理运用实验情景教学漫谈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践 学习兴趣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据近几年的国家教育改革来看,对中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特别是针对初中物理,无论是理论课程方面,还是实验教学方面都大大增加了教学课时。由此不难看出,增强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验实践课程是我国初中物理教育的首要任务。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在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很多学生习惯于从老师的授课中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习惯于从习题练习中检验理论,而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把获取知识的手段从理论课堂转变到实践课堂上来,还是个非常大的挑战。本文提出初中物理的实验情景教学,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用以帮助学生转换学习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初中物理运用实验情景教学的依据及原则

何为教学?就是指教师通过课堂这一载体和学生进行知识的交流,以达到让学生理解知识、获得知识的过程。初中物理中运用实验情景教学也是一样,就是把课堂这一载体转变为了实验情景,教师通过设计实验情景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融入到实践课堂中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朗、科林斯与杜吉德在《情景认知与学习文化》一文中倡导:“参与实践是检验学习的手段,是推动学习向前发展的动力火车,理论知识是解决实践问题的工具,必须要运用实践来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验情景中,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又把知识反馈到活动中去。情景本身就是知识的载体,学生通过情景学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会了探索、交流与合作。所以,设计优秀的情景实验课堂,是教师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

实验情景课堂的提出,最终目的是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设计情景实验课堂时,必须遵守以下几项原则: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诱发学生主动性原则;在观察指导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受性原则;激发学生情感,渗透教育原则。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前提下设计出来的实验情景课堂必定是充满情趣的,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定能很好地吸收课堂中的知识养分,收获成功。

三、实验情景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特点及优势

初中生一般处于13岁到16岁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一般来于日常生活。而初中物理的教学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启蒙性很强,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很是依赖,所以教师要尤其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在物理教学中感性知识的理解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关于感性知识的理解上,而物理情景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感性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1.借助实验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初中物理有很多概念都需要对具体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反映在如力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关于力的现象有很多:人推桌子、绳子拉着风筝,手拉着绳子、书本压着课桌等。而他们表现出来的同一本质特点:都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其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或多个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把人、绳子和书等这一类称为施力物体,其他的为受力物体。最后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简单的实例都是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营造一个物理实验环境,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

2.借助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知识的获取是主动的,不能依靠教师的单方面教授。教师必须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尽量让学生更多地投入到实验的操作、演示中去,尽量减少演示实验,而改为学生自己操作实验,边学边做。如果是危险性较高的实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和讲解。此外,提倡学生自行设计情景实验,进行课外实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搞发明创造等,这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

四、利用物理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1.将实验用于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课堂导入是物理教学关键环节,课堂导入是否成功也关系到整堂物理课的成败。而每节课的起始阶段,学生的精力都比较充沛,学生的注意力也比较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些特点,设置富有悬念性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教师在讲解“动量”与“冲量”这些物理概念时,可以把实验置于导入环节。教师用事前准备好的实验器具,把毛巾铺在桌面上,然后把两支粉笔从一定的高度分别掉落在桌面和铺好的毛巾上,最后让学生观察,落在桌面上的粉笔断成了两截,而掉在毛巾上的粉笔完好无损。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总结实验原理。这样再引入动量与冲量的物理概念,学生就易于接受,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2.物理实验与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物理是来自生活的学科,也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与生活相联系,挖掘生活中的物理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亲切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将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常见的自然现象融入实验中去。例如,在讲解“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可以在教学实验中借鉴电影《刘三姐》中“抛绣球”的故事,让学生利用绣球进行课堂实验。这样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富有趣味性的课堂也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物理可以解决生活问题。

3.利用物理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物理课本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这些小实验经常被忽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这些小实验具有取材简单的特点,并且源于生活,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初中物理课本中提供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通过制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电磁铁特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初中物理是学生进入物理世界的第一道门槛,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实验情景教学模式,为学生日后物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洪玉,施良方,李平强.中学物理常规实验与“非常规”实验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1):113—118.

[2]夏翎羽,高光阵,胡香玲.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其智力和性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2(4):52—81.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段屋初级中学)

运用情景 第7篇

关键词:情景再现,真实再现,法制节目,尺度

法制节目中运用“情景再现”, 利弊兼有。其利主要在于强化可视性、提高收视率, 对创作者和栏目而言比较具体、直观;其弊主要是外部性的, 比较宏观, 难以测量。所以, 法制节目的“情景再现”虽然颇受非议, 却仍呈燎原之势。堵不可堵, 听之任之, 则弊端日显, 探究、明确业界可以接受的某些尺度, 以规范操作, 或为有益之举。

近些年, 受娱乐化风潮和收视率压力等因素作用, 电视法制节目中“情景再现”大行其道。作为一种有效的叙事方法和表现手段, “情景再现”能够强化节目的故事性、可视性、现场感, 深化节目内涵, 但运用不当, 也会使节目沦于虚假、低俗, 甚至影响司法公正、助长犯罪事件发生。兴利除弊的关键, 在于结合法制节目的特点, 认清“情景再现”的正负双方面效用, 把握好运用“情景再现”的尺度, 以避免错用、滥用。

在构建法制文明社会的背景下, 我国的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 承担着弘扬法制精神、维护社会公平、警戒犯罪的社会教育责任。这是法制节目存在的根本意义和价值, 也应当是我们判断内容选择、方法运用适当与否的标准和依据。

法制问题事关每一位公众的切身利益而意义重大, 而法律又是一个系统、严谨、复杂的学科体系, 普通观众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 电视法制节目“重在普、根在法、贵在引、淡于奇”[1]。为更好地表达内容、实现传播目标, 创新形式、丰富手段是应当而且必要的。“情景再现”由此进入创作者视野。实践证明, 在充分了解事实的基础上, 运用主观镜头、道具、光影、声音、人物表演、场景模拟、动画特技等手段, 重现已经发生、曾经存在的客观事物和特定情境, 的确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效用。

第一, 有利于建构清晰、完整的叙事线索。法律案件往往具有突发性、现场和细节的隐蔽性, 当事人也常常不可找寻。这些关键因素的缺失影响事件叙述的完整性和清晰度。即使请旁观者回忆事发情况或者请侦破者予以介绍, 也会由于画面内容不够丰富而限制传播效果。运用“情景再现”,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憾。如央视《新闻周刊》在名为《恶意取款案二审许霆被指无悔罪表现》的报道中, 由演员模拟当事人, “再现”了在广州市商业银行取款的场景, 短短两秒钟画面使整个事件清晰、连贯了许多, 便于观众了解, 也为之后的叙事、议论做了铺垫。

第二, 能够丰富画面, 增加节目的可视性和吸引力。丰富的画面能使抽象理论变得具象、直观, 便于理解。在阐释法理、解读法律条文的过程中, 结合案理进行“情景再现”, 使信息立体化、更加丰富饱满, 能调动观众兴趣, 强化其感性认识。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等栏目在“说法”过程中, 经常运用动画特技等手段模拟现场、辅助解释, 就收到了语言文字不能达到的效果, 成为一大看点。

第三, 可以增强现场感、真实性, 使观众产生同步参与事件的感受。电视法制节目中的事件, 多数是既已发生、有了结果和定论的。运用“情景再现”, 恢复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 可以增强真实性。因为“真实是通过过程来实现的, 而过程又是真实存在的基础”[2]。以虚拟的现场和过程将完成时变为现在进行时, 使叙事时间与事件发生时间在荧屏上同步, 观众仿佛“亲历”“在场”, 更有收视热情。央视的《天网》栏目, 即善于运用这一手法, 推动情节发展, 设置悬念, 使观众身临其境, 步步深入, 最终发现谜底, 获得教益。

第四, 有助于营造气氛, 渲染情感, 深化内涵。“情景再现”以多种手段“重现”已经失去的情景, 为事件、人物提供接近于“真实”的环境, 或者渲染情感, 或者揭示事物背后复杂的联系, 或者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就使节目超越了简单的事件讲述, 而增加了表意层次, 有了思想性和人情味。如《天网》栏目播出的《半个世纪的谋杀》中, 80岁的“杀人犯”在村头久久伫立的背影、事发现场枯枝衰草随风抖动、摇曳, 引人无限遐想与思索, 节目内涵随之深化, 意境获得提升。

“情景再现”上述功效的发挥, 对法制节目收视率贡献巨大。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对《拍案说法》的监测曲线显示, “情景再现”部分的收视率远高于专家点评等其他部分。2007年, 央视—索福瑞对北京等10城市观众进行最受欢迎节目调查, 法制类节目被5个城市观众选中, 在3个城市中名列前三名。[3]

诚然, 作为适应内容的表达方式, 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 “情景再现”使法制节目更受观众欢迎。然而, 如果忽视这种主从关系, 错误定位, 单纯为追求情节惊险、视觉刺激而滥用“情景再现”, 事情就会走向反面。尤其是法制内容具有区别于一般信息的特殊性, 涉及相关主体的权责关系、个人隐私、荣誉、尊严, 因而更加严肃、敏感、复杂, 不当运用会带来多种负面效应。

第一, 再现镜头过多, 过分渲染, 削弱节目的真实性。真实性是电视法制节目的基本特点。[4]在法制事件客观真实的基础上, 主持人、专家的评论才可能有的放矢、准确无误, 观众才能从中了解法规、体悟法理。但遗憾的是, 一些法制节目却经常由编导指挥民警、演员对过去的案件、侦破过程、抓捕情景做一番彻头彻尾的“情景再现”, 为营造“高潮”, 层层铺垫, 反复渲染。这种“摆拍”“搬演”, 无疑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是“真实”名义之下的“意义制造”和电视化表述, 必然对原来的客观事件产生扭曲或放大, 削弱节目真实性。虽然媒介的“真实性”只是相对的概念, 但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具有专业主义精神的电视人, 都应当以之为目标努力靠近而非轻易背弃。

第二, 倚重“再现”和技巧, 轻视现场和现实, 导致节目整体质量下降。运用摄影、剪接、电脑特效进行“情景再现”, 可以创作出貌似真实的、视听效果更好的镜头, 比之追踪拍摄事发现场、原有情境, 要省时省力得多。于是一些创作者滋生惰性, 或是误以为技巧胜于现实, 试图以虚假的真实混淆视听。而实际上, 第一现场、事件原貌总有大量的内容超越想象, 无限的细节难以“摆拍”。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 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其中道理同样适用于法制节目制作。本末倒置, 忽视对现场、现实的追寻, 节目就会陷入雷同和程式化。

第三, 违背“法律真实”, 影响司法公正。“法律真实”是指通过法律程序与法定证据确立的案件真实, 由于具有专业性, 最大限度地排除了主观因素, 更符合客观事实, 更能保障司法公正。而“情景再现”一般是由非法律专业人员依据生活经验对现实进行的艺术化模拟, 人为因素更多, 距离客观事实更远。为求时效, 某些节目对尚未审理终结, 正在进一步侦查、起诉、审查的案件进行“情景再现”, 与客观真实不符, 与“法律真实”相悖。并不确切的信息传播开来, 形成“媒介审判”, 会对法官办案形成压力与影响。

第四, 展示犯罪方法或侦破手段, 助长犯罪事件。某些创作者一味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 对种种匪夷所思的犯罪方法、器具予以细致“再现”, 如诈骗伎俩、最新盗窃设备等等, 会对潜在的犯罪分子起到启发诱导作用。而对侦破手段的过多披露, 则可能提高犯罪分子的反侦破能力, 助长其邪恶气焰。2006年,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案件中, 三名犯罪嫌疑人就是以某收视率极高的法制节目为“蓝本”实施抢劫的。虽然进行此类“情景再现”的创作者主观上并非直接故意, 尚不构成犯罪, 但其危害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 滥用“情景再现”不仅影响节目质量, 也危机法制文明建设。更有甚者, 渲染血腥、色情等有害信息, 违背伦理道德, 制造社会恐慌, 产生更大危害。例如辽宁某台的一档法制节目就曾“再现”一名男性凶手与两名女子发生关系后煮食人肉的场面, 制作者对伦理底线的漠视令人瞠目。对此, 我们不能不提及尤里斯·伊文思的名言:“扮演是一件脆弱的武器, 必须小心谨慎地使用。”

法制节目中运用“情景再现”, 利弊兼有。其利主要在于强化可视性、提高收视率, 对创作者和栏目而言比较具体、直观;其弊主要是外部性的, 比较宏观, 难以测量。所以, 法制节目的“情景再现”虽然颇受非议, 却仍呈燎原之势。堵不可堵, 听之任之, 则弊端日显, 探究、明确业界可以接受的某些尺度, 以规范操作, 或为有益之举。

第一, 务必合法。法制节目内容、宗旨特殊, 运用“情景再现”时务必遵守法律、法规, 以及行业规章、规范。结合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点要注意三方面:一要遵守《音像制品内容审查办法》规定, 不能夹杂淫秽、色情、低级庸俗、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内容, 以及可能引起国际、民族、宗教纠纷的情节;二要避免损害当事人及其亲友、证人的隐私权、肖像权等合法权利, 必要时应模糊其身份、为照片打马赛克、使用化名、处理声音;三要尊重司法独立, 不违背法律程序, 不公开重要刑侦手段, 不公开对案件进行推测臆断而影响司法公正。

第二, 追求真实。“情景再现”是对“客观真实”的重构和演绎, 虽然绝对的真实已不能得到, 但创作者仍然应该以之为目标不断逼近,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节目本质上是真实的。“再现”是为了弥补原有的情景、人物、情节的缺失, 尽可能给观众以真实, 而不是混淆视听。这里不排除虚构, 但杜绝虚假, 虚构只是一种手法, 可以为了真实而存在, 而虚假是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随意捏造事实, 凭空杜撰某些情节, 大肆渲染无关紧要的细节以吸引观众眼球的行为是对真实的背弃, 也是对节目质量和媒体形象的戕害。因为这种“再现”是以真实的面貌出现的, 观众以为其真实才倾注了更多关注, 并据此理解和接受法理, 违背真实的“情景再现”无异于误导和欺骗。

第三, 坚持辅助地位。运用“情景再现”, 是为了辅助说明、佐证、阐释事实的。如果记录客观事实的材料已经充分, 就不应当再使用;当某些要素的缺失影响到展现和理解事实, 却又因为时过境迁、空间阻隔等条件限制而无法补充拍摄, 才考虑“再现”。这一认识反映在节目内容上, 就是“情景再现”的比例不能高于真实的部分, 而只是补充、辅助。如果“再现”镜头占多数, “虚拟的真实”充斥节目, 观众必然真假难辨, 影响对法理的认识和理解。所以, 创作者要充分利用原始的素材, 如警方办案证据、法院卷宗、摄像头纪录、现场拍摄等, 给观众提供一个整体真实的视觉环境。

第四, 予以明确标示。为了避免误导观众, “情景再现”部分应该与其它内容明显区分开来, 让观众清晰了解自己看到的“真实”的建构过程, 从而作出自己对事件、法律的理解、判断。明示的基本方法是对细节、过程再现, 当事人、演员表演, 以及道具、模型模拟等写实性较强的内容, 标注“现场模拟”“情景再现”等字样, 更多时候, 则运用虚化手段进行区分。在虚化的“情景再现”中, 场景多做淡化、模糊处理;人物一般不做对白, 常以背影、投影、剪影的形式出现, 或者后期高光处理镜头, 模糊其脸部特征;现场声音弱化或消除, 声音主要来自画外;多用局部特写和大全景等情绪性景别, 以虚影、局部和特写象征某一事物。虚化内容因其风格特殊, 能够自然形成区分而无需专门标注。

第五, 宜虚不宜实。虚化的“情景再现”看似模糊、不够完整清晰, 其实更能以含蓄、简洁和空灵激发观众想象, 填补“真实”缺失留下的空白。德国美学家让·保罗说, “想象力能使一切片段的事物变为完全的整体, 使缺陷的世界变得完满。”[5]再现的影像太具体、实在, 反倒会阻塞观众的想象, 如果与观众的心理定势不符, 还会留下虚假的印象。因此, 创作者应该多以“虚化”唤起观众的想象力进行想象性修补, 而不应进行过多的详细再现, 替代观众想象。《今日说法》中就曾以阴沉的天空下一片残败树叶的镜头, 交代一起强奸案的现场, 又象征少女被强暴的凄惨, 与直接再现暴力场面相比, 基本信息相同, 但洁净了荧屏, 增添了艺术性。

总之, “情景再现”在法制节目中广泛应用有其动因与价值, 但滥用、误用导致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为真正实现其“普法、维法、促法”的传播意图, 并提高法制节目品质, 我们应该在理念上和实践中坚持尺度, 适度运用。上述认识, 或可作为参考, 而更细致的尺度和准则, 其实在于创作者的内心。当我们真正认识到法制之庄严、观众之神圣、自身职责之重大, “情景再现”的正面功效才能发挥到极致, 电视法制节目才能在“质”的层面上进入繁荣。

参考文献

[1]1996年12月, 时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的李东生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法制节目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贺信上提出电视法制节目“重在普、根在法、贵在引、淡于奇”12字方针, 获得广泛赞同。

[2]丁海宴.电视纪实片审美特质论[M].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117.

[3]2007中国媒介手册[M].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185-194.

[4]胡智锋, 尹力.电视法制节目:特质、创作与开发[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124.

运用情景 第8篇

(一) 情景预防的概念

情景预防, 又称犯罪微观预防, 在众多对于情景预防概念的表述中, 英国学者罗纳得·克拉克提出的概念最具代表性:通过直接管理、设计、调整的方式持久有机地改变环境, 从而尽可能地使行为人认识到犯罪行为难度增加, 被捕的可能性增大, 收益减少, 以此来减少犯罪。[1]

(二) 情景预防的理论基础

1. 理性选择理论

克拉克认为:“在实施犯罪行为以前, 理性的行为人总是要考虑被捕的可能性, 可能会被判处的刑罚的严厉性, 行为的收益, 以及对这种利益需要的迫切性。”[2]很多盗窃井盖的人在盗窃之前也会做这样的理性选择分析, 在他们看来, 盗窃井盖取得的收益可能没有入室盗窃、盗窃金融机构等其他手段的收益大。但由于盗窃井盖的风险, (至少在他们看来) 要小很多, 也就导致了“井盖失窃”愈发严重。

2. 日常行为理论

日常行为理论认为犯罪是由犯罪动机、合适目标和缺乏犯罪抑止物互相作用的结果, 而且社会的变化 (包括工作、休闲方式的改变) 可以使一些犯罪机会发生重大改变。该理论认为大量有犯罪动机的潜在的犯罪人, 发现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或缺乏有效抑制犯罪行为发生的保护措施的合适目标时, 犯罪行为就会发生。

3. 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源于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旧金山的一个实验, 其基本含义是:如果对一个打破的窗户置之不理, 就会给周围的居民带来负面的社会心理上的影响, 即居民之间相互尊重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淡薄, 结果导致整个街区的荒废。[3]

二、情景预防的措施及在“井盖失窃”现象中的运用

以上犯罪学理论都帮助解释了机会、环境与条件在犯罪中的重要作用, 对情景预防理论的提出、巩固及实践进行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而在具体实践方面, 2003年, 克拉克总结提出了几类措施:[4]

(一) 增加犯罪实施难度

增加犯罪实施难度, 是以让犯罪人远离犯罪的目标和犯罪工具为目的。在预防传统的盗窃类犯罪中, 采取了“目标物强化” (如针对机动车盗窃案件的“方向盘锁”) 、“通道入口控制” (如“公寓楼对讲系统”) 等手段增加犯罪实施难度。

在预防上述传统盗窃类犯罪的过程中, 我们能得到一些经验和启发。笔者在网络上就发现了这样一种实用新型的发明专利“防盗井盖”:“……圆角可防止撬别工具的插入, 盖板下部设有空腔, 空腔内可灌入水泥增加重量, 能有效地防止盗走。”此种防盗井盖可能由于某些缺陷而暂时并未大规模采用, 但这无疑给了公路管理部门一定的启示。

(二) 提升犯罪风险

提升犯罪风险, 是指强化监视、检查体制, 以便更好更快地发现犯罪, 起到事前预防的作用。比较常见的措施当属各种监视措施, 包括巡逻和闭路电视系统等方法。对于校园盗窃案件, 采取校服、门卡等方法防止闲杂人的出入等。

从北京市市政管委会公布的一份“井盖失窃报告”显示, 井盖失窃现象主要集中在城乡接合部、连片拆迁改造地区、管理不严格的老旧小区等, 而这些地点的共同之处就在于监管不严。所以, 要抑制这种犯罪, 就必须加强监视, 具体措施如下:

1. 高科技监控设备。

传统的闭路监控设备在超市、住宅区、交通路口等地发挥了革命性的作用, 但对于几百万公里的公路上为数众多的井盖来说, 成本显然较高。笔者认为, 可以转换思维模式:如红外线技术, 在井盖上安装一个小小的红外线设备, 当井盖被窃时, 能发出声音警报, 或通知控制监控中心等。

2. 动用社会监督。

对于井盖的保护, 还要动用社会群众的力量, 尤其是对此项监督有着特殊便利的人群, 如公交车、出租车司机, 某些需要晚间工作的市民, 建立起监督举报的机制, 适当给予一些物质奖励, 以便更好的发挥监督的功能。

(三) 降低犯罪收益

降低犯罪收益, 其目的是使犯罪所得的利益减少, 从而达到扼制犯罪的目的。比较典型的手段有鼓励使用银行卡等电子付费手段、减少现金的携带量降低潜在抢劫犯的犯罪收益, 放弃犯罪的欲望。

而对于井盖被窃类的盗窃案件来说, 笔者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来降低犯罪收益。

1. 改变井盖的制作材料。

盗窃井盖的经济收益主要在其制作材料上, 由于重金属自身的属性和广泛的用途而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所以, 可以从材料的更新角度分析, 依靠科技的进步, 研发出一种新的材料 (如高硬度的不可熔解再次使用的塑料) , 降低甚至消除井盖的经济价值, 以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2. 瓦解黑市, 控制销赃渠道。

井盖类的赃物主要销往废品收购站, 某些犯罪团伙在一定程度上有固定的销赃渠道。所以, 要加大对废品收购站的监控, 强化突击检查, 鼓励收购站工作人员举报销赃行为。

摘要:井盖失窃由于发生频率高, 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城市管理问题。本文通过结合克拉克的情景预防理论, 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分析现象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为这个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

关键词:情景预防,扼制,井盖失窃

参考文献

[1]廖万里.略论情景预防对我国当前犯罪预防的意义[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6) :82.

[2]罗纳得·克拉克.情景犯罪的预防与青少年[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0, (6) .

[3]宋浩波.犯罪学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体育课堂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 第9篇

1 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发现美

(1) 教学内容中美的呈现。不论哪项教学内容, 我们都能找到它的美之所在。比如说篮球的运球过人那一气呵成的动作就像流水一样的美, 足球的突破后接着射门是那么让人惊心动魄, 排球接发球给二传然后大力扣球, 再有健美操的力量美;还有艺术体操那种柔软与飘逸的美;当然, 还有户外运动比如远足和定向运动在田野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游戏和比赛时那种竞争与团结的美。这些美的元素时常在我们体育教学中出现, 只要在教学时让学生切身感受, 才能体验到那种美感和快乐, 才能把美融于教学, 做到以乐诱趣、以趣促行、以行促健, 达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2) 体育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体态语言, 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情趣。教学语言不光是从嘴里说出来的, 还有老师的体态语言, 语言对学生的感知与思维活动, 还有情感活动都起到调节作用。在某些时候, 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动机与需求是来自于老师的体态语言, 好的语言能能唤起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体育科目由于其独特的性质, 它在语言上与其它学科有较大的区别, 除了教师对动作的口头讲解, 也有老师的示范, 示范也是一种身体语言, 还有教师的哨声、鼓掌声, 当然还包括服装外貌、表情、手势、人际距离、时间节奏等。这种体态语言也则是对技术动作的形象结构、动作顺序的展示, 二则是上学生通过体态语言更喜欢体育。

(3) 美化教学方法, 上美化教学艺术。体育教学方法是包括教学手段, 是一种媒介, 有它的存在, 教学内容就会再次被再现与强化, 并传递给学生, 以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有很多, 笔者以为, 场地器材的布置安排就是一种教学方法, 而课前的场地和器材的布置是一个艺术化过程。它与优美场地还有蓝天白云成为一体, 加上阳光与空气的沐浴, 绘制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另外器材也要新颖而不是沿用那些让学生看过无数次的体育器材, 可以有创新性的把体育器材搬进课堂, 比如说在一次优质课比赛中, 有些老师运用了乌毡帽、酒坛、高跷、滑轮等, 这些带有浓浓乡土气息的体育器材是学生不见的, 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 让他们对本次课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 课上的各种组织和调动是关系到课堂节奏的一个关键点, 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美, 它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 也是每个老师都要面对的, 它对小组合作、游戏的选择、学生的收放、讲解与示范的时机、保护与帮助的安排等都是有计划的建构, 这就要求教师考虑将教材置于迎合学生心理的情景中。比如, 有位老师设置了“对童年的追忆”这一教学情境, 就把小时候看过的卡通角色, 如灌蓝高手、奥特曼等引入课堂;也有的老师把常听的故事中的情节也与体育活动联系在了一起。所有这些, 都让体育课堂达到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进入学习状态中, 从而把教材运用到了“若有若无”却“如影随形”的境界。

2 动之以情, 学会合作

(1) 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由于情景的不断优化, 还有学生之间的相互选择, 让学生在情景中相互交流切磋, 大家在练习时相互观察, 互相主并纠正错误, 学习别人的优点, 这一系列的活动就形成了合作的机会, 目的是为了共同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于是就会在相互交流的人际情境中, 如游戏、比赛等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并学会了合作。

(2) 师生合作, 真情交融。亲其师的道理在《学记》中已经提出, 认为“和易以思, 可谓善喻也”, 说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 有利用在学习时轻松而愉快, 又能让学生自觉的练习。这就要求老师对待学生要以诚相待,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并帮助学生消除压抑情绪, 让他们学得体育课堂是自己健身娱乐课堂, 是自己成长的场所, 这样才能克服各种可能会出现的害羞、怕错等心理, 为他们树立起学好体育的自信心。

(3) 使教材与学生产生共鸣。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 新教材却又是学生的未知领域。情景教育是围绕教材内容, 以此为依据而创设情景, 情境中包含一定的角色, 通过让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 不游戏中尝试、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自觉的学习, 这样就会把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因为, 情景帮助了他们, 在活动中把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强化了感受,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我在教“燕式平衡”这一动作时, 把高尔基的《海燕》引入创设了教学情景, 对学生说:“假如你就是那只大海中勇敢的海燕, 你即将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遇到一场暴风骤雨, 你们会如何抉择?”学生在此情景的渲染下, 情感渐渐地涌动起来, 练习的情绪也随之高涨, 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与成功而努力, 他们再也不会认为这是一个静态而枯燥的动作。通过这一情境的教学“教材——学生生”这两者的之间情感的桥梁就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 拉近了距离, 随着教材内的慢慢推进, 学生也随之入情、动情、移情、驻情。

3 善于思考, 学会探究创造

(1) 给学生以期待, 让他们在最积极的情况下思考问题。由于学生的思维活动一在定程度上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如果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 如果环境给他们造成心理负担时就会处于抑制状态, 这是在体育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所以, 在教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时, 学生就很容易使自己的产生胆怯心理, 再加上有前面有同伴失败的先例, 在练习时总会想到自己失败是场面, 所以, 这种成“片状”而非“点状”的杀伤力给自己的练习造成了障碍。因此, 为了避免抑制状态的出现,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须以热情的期待和鼓舞,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 启迪想象, 在宽阔的思维空间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预设情景追求的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有情、有景地感知动作技能, 而且还要在此过程中, 竭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 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体育运动与学生右脑的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创新精神与右脑的开发又是“活水”与“源头”的关系, 体育教学以肢体操练为主, 其必定以表象为先, 因此很自然地, 我们时常将体育课中的“表象”框定在动作技能这一狭小的范围之内, 而忽视了“情”与“形”的结合, 这会造成学生感知动作时乏而无味, 长时间的机械往返, 最终导致兴趣丧失, 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

体育与健康课情景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互爱、合作、乐教、乐学”, 学生在教学时的情感是很丰富的, 他们的创造力是在一种爱的驱动下才得以发挥的, 学生从教师和同伴的爱中获得信心, 获得力量, 而这往往转化成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迈进的驱动力, 情不自禁地对储存在大脑里的信息、动作形象进行检索, 并加以组合、叠加, 思维活动进入最佳状态, 最终迸发智慧的火花。

总上所述, 体育与健康课中的情景教育对于体育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它是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经及对运动的欲望的满足, 我们体育老师要把体育的美呈现给学生, 对学生动之以情, 启发学生善于思考, 老师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自由在的在学习的过程中, 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从而使体育教学变成是一项有趣的学习活动, 成为学生自我需求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从而对体育的兴趣, 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摘要:情境教学对体育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大大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运用情境教学时要让学生关于发现美, 师生、教材教材之间要动之以情, 让学生学会合作, 积极思考, 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创造性的学习。

关键词:情境,合作,探究

参考文献

[1]谢勇军.浅谈体育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德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3 (4) .

[2]闻力婕.体育教学中个性化培养策略.考试周刊, 2011 (80) .

[3]丛子君.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几个时机.吉林教育, 2011 (35) .

[4]居杰.素质教育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新课程学习 (下) , 2011 (10) .

[5]纪成山.体育教学中的意识渗透和培养.新课程 (上) , 2011 (10) .

情景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第10篇

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情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多媒体所呈现出的立体式图像和丰富多彩的画面能够让静态的文字变成活跃的情景,学生对于这些生动形象的内容更容易理解,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进行写作教学。比如说当学生在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后,我们在写作课上要求学生描写自己的父亲,在准备讲课资料时,我们选择筷子兄弟演唱的《父亲》这首歌,另外还从互联网上找到很多关于父爱的故事和图片。在课堂中我们运用多媒体播放器来创设出特定的情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片,加上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很快就进入到对父亲的回忆和感动中,之后再让他们进行写作,很多学生都写出了非常好的文章。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应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时,必须要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主题,让他们进行有效的思考。

二、创设融入生活的情景

过去的那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够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惟有在教学中创设有效情景,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们应该不断促进情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从而为中学写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我们在要求学生写作《我为妈妈做饭》这一主题时,首先带学生参观学校食堂的厨房,让学生对做饭有一种初步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对厨房有完整的认识,了解厨师是如何进行烹饪的,同时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母亲在煮饭时是什么情景,甚至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通过创设这样的情景,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经验和感受,同时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让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加翔实。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去感受去思考,让他们进行讨论,将感性体会与理性体会相融合,进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利用课本来创设情景

中学课本教材中有非常多的写作素材,我们可以根据课本内容来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课本中的素材,从而解决学生写作时无米下炊的问题。首先可以采取改编的方法,比如《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的情节戏剧性丰富,场面也比较简单,就非常适合改编成剧本。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来自己编写剧本,自己当一次作家和导演,对写得好的剧本我们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多学生都写出了精彩的剧本,学生对于剧本人物性格的掌握和刻画也比较准确,锻炼了他们的写作技巧;其次可以采取扩写的方式。课本中的很多课文都留下了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以借助这些课文,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比如说《乡愁》这首诗的可扩展空间就比较大,诗中“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母亲在里头”,这一段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游子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乡,看到的却是一座长满荒草的坟墓,母子二人阴阳相隔,让学生以“迟到的归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学生可自由发挥,其中可以写母子离别的原因、离别的情景以及母亲在家思念儿子的情景等。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情景教学的应用还必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营造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课堂环境能够消除学生因为紧张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让学生时刻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让他们能够勇于参加课堂活动;其次要创设实景,将教学过程交际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双向交流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在进行写作课堂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使用汉语让学生进行口头总结,通过这些情景创设活动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后要进行跟踪指导,强化课后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让课内课外的情景化学习得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四、结语

运用情景教学,尽现英语课堂活力 第11篇

关键词:英语;情景教学;活力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切实体验到运用情景教学法的益处。它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语言环境,使英语课堂尽现活力。

一、应用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在英语课堂上,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如,录音机、PPT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贴近生活实际,声形并茂的语言环境。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Unit 6 Shopping第一课时,我制作了教学PPT,呈现John和妈妈一起去买鞋的场景,同时出现单元主题Shopping。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知道Shopping是“购物”的意思。同时学生回想自己的购物经历也有助于理解课文。另外,运用录音机实现语言的输入过程非常重要,标准的美音与语调都利于学生模音,利于语言的“输出”,从而达到理想的语言学习效果。

二、小动作大表情,展现学习情景

人的肢体语言是丰富的,是无声胜有声的语言。小动作大表情的恰当运用就是一门学问,可以给学生及时传达很多信息。比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3 Weather第二课时,在热身活动中,我带领学生复习了chant以旧引新:Brrr,its cold.Its cold outside...让学生在我小动作的带动下操练歌谣,根据我的表情回忆cold,warm,put on,take off,梳理记忆。同学们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实现了语言的交流与运用,增进了合作的愉快体验。

三、课本剧加创作,再现生活情景

低年级学生好玩好演,在新课文学习后,我常常会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经历编创课本剧,创设角色,体验角色,升华生活。比如,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6 My Family一课中涉及家庭里的一些成员,小组成员很容易“分工”——分角色,然后根据生活中真实片段创编课本剧,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小游戏,融愉悦于情景

运用小游戏创设学说学做英语情景,是我几年来较为成功的教学策略。比如,在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 My Friends一课,我在操练环节设计了小游戏“猜一猜”:先请一个同学到前面,转两圈然后闭上眼睛背对大家站好,教师再指令另一名同学发出另类的声音,请背对大家的同学猜猜:Boy or girl?Whos he/she?然后轮流进行。这样一来,学生既娱乐放松了,又复习了句型。小游戏虽小,却避免了枯燥练习所导致的疲倦和乏味。

情景教学下的英语课堂,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与角色扮演,更乐于体验小游戏带来的快乐。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自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了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学生热爱英语学习,热爱老师,就是我最大的成功和骄傲!

参考文献:

干薇,陈巍.透视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2B).

The Use of Situational Teaching,All English Classroom Activity

Zhang Wenjun

Abstract:English situational teaching,students a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cosplay,prefer to experience the game pleasure.

Key words:English;situational teaching;activity

运用情景 第12篇

一、探索情景教学方法, 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 语文情景教学中仍存在着情景设置过于简单、不够生动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投入真挚的感情, 只注重授课过程, 同时创设的情景也没有达到课文的意境。如在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 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放了几张徐志摩在剑桥时的照片, 以此来作为诗歌的情景应用, 然后就开始进行诗歌讲解。显然, 这种苍白无力的情景创设是无法调动学生诗歌学习的积极性的, 不利于学生对诗歌进行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然而事实上, 当前还有很多的高中语文教师表面上利用情景教学的形式, 实际上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 也达不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 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失望, 出现情绪低迷的状态。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创设语文情景课堂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使语文课堂由传统的耳听口讲的传授方式转化为多感官协同合作的模式,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 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进入课文学习, 共同感受作者的情感生活。如在《胡同文化》这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 播放介绍北京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胡同文化的视频, 使学生感受老北京的生活气息, 了解它的历史变迁及浓厚的文化风貌。同时教师可以播放歌曲《胡同》, 使学生在京韵十足的演唱中了解京味文化。教师在这样的情景中进行动情的解说, 使学生了解九道弯胡同、羊尾巴胡同、耳朵眼胡同, 等等。最后教师引出北京俗语“有名胡同三千六, 没名胡同赛牛毛”, 让学生在视觉的吸引下进入课文的情景中, 体验作者因胡同文化的衰落而产生的惋惜之情。教师还可以进行延伸教学, 播放美丽的北京城幻灯片, 让学生感受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同时明白北京的胡同文化应当受到相应的保护。教师通过讲解这些内容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起学生对《胡同》这篇课文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尽情地体味课文意境, 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巧妙利用角色扮演, 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课堂互动来创设教学情景,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 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课堂气氛凝重、紧张, 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学习效率低下。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使学生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进而自主地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课文《鸿门宴》与《荆轲刺秦王》时, 由于文言文比较枯燥难懂, 因此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然后进行对话表演。在《鸿门宴》教学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刘邦、项羽、范曾、项庄、张良等角色, 要求学生准确把握人物性格, 熟悉人物语言,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的是,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活力、读出水平, 使学生如临其境、能闻其声、能见其行。在表演完毕后教师提出问题:“项羽为什么不在鸿门宴上把刘邦杀掉?项羽和刘邦各有什么优势?为什么最后楚汉之争刘邦获得胜利?”这就引起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欲望, 他们会在课后自主寻找资料, 了解楚汉之争的历史真相。这样, 教师通过课文情景再现和小组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枯燥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形象,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得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目的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 高中语文教师不应当为了教而教。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 也要充分考虑如何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文学素养得到提升。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情景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从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景教学,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鹏霄.高中语文课堂情景教学研究[J].亚太教育, 2015 (35) :180.

上一篇:预防指导下一篇: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