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大师范文

2024-09-15

印象派大师范文(精选3篇)

印象派大师 第1篇

高瞻远瞩的创建者

Claude Hamou, Ter ayon通信数据电缆部门的执行副总裁和总经理, 在这之前, 他还是Apache系统公司的工程副总裁以及Adaptec公司的工程主管。他于2002年1月成立了这家公司, 主要目的就是改变网络世界长达8年未有突破创新的窘境。

Sam Mathan, Amber网络公司的前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是Matisse Networks公司在国外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此前, Mathan曾是电信营销的高级副总裁, 他协助建立了Ascend Communications公司, 成为拨号接入、帧和蜂窝交换设备的主要供应商。

公司成立者以法国印象派画家Henri Matisse的名字命名该公司, 目的是给人以一种反传统的形象, 并且表示要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通信网络。

积累沉淀后的成名

在2005、2006年之前, Matisse Networks公司还一直是默默无闻, 未有特别的惊人之举。通过不断的努力, 公司于2006年9月推出了第一款基于光突发分组交换技术的产品EtherBurst, 一举成功!Matisse Networks公司是第一家推出EtherBurst这个光突发分组交换网络系统的公司, 这是该公司引以为荣的“头衔”, 或多或少也是公司不断前进的一个动力。而EtherBurst也曾上榜Telecommunications杂志评选的“月最佳产品”。

Matisse Networks还于2006及2007两年分别获得红鲱鱼杂志评选的“红鲱鱼北美百强企业”和“红鲱鱼全球百强企业”的荣誉。在科技创新方面得到了专家及民众的肯定。

2007年10月, Matisse Networks公司更是融资4500万美元, 使得公司总资产达到8000万美元, 逐渐向超级公司升级。

极具市场价值的核心技术

IP的发展和光技术的先进性使WDM成为下一代因特网的基础。在以因特网业务流量为主的优化IP光网络中, 光交换网络成为下一代光因特网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基于光突发交换的WDM网络正是第三代光交换网络技术。

因特网的更新换代

与前两代光交换技术相比, 普通的光路交换虽然相对简单、易于实现, 但建立和拆除一条通道需要一定的时间, 且该时间与其连接的保持时间无关。因此在不断增长且变化无常的因特网流量中, 光路交换自然无法胜任。而由于光分组交换的光逻辑处理技术不够成熟, 没有可用的光随机器, 阻碍了它的商用进程。

针对这两种光交换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 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光交换技术--光突发交换 (OBS) 技术, 并迅速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研究。Matisse Networks公司宣称自己是第一家将光突发交换技术应用到光网络的公司, 与传统的光路交换系统相比, Matisse Networks公司基于OBS技术的系统能为运营商节省约50%的传输网络投入资本与运营费用。

Matisse Networks公司在基础技术方面做了许多突破, 使得EtherBurst系统能够长期引领市场。这些创新突破技术中不得不谈到Tango光突发接发器与Mesh Wave分组交换处理机。

Tango光突发接发器可以接收或发射10Gbit的不同波长光子的突发数据, 可以通过调谐覆盖所有C频段波长并且在十亿分之一秒内锁定一个新的波长。

Matisse Mesh Wave分组交换处理机则能够智能方便地匹配以太网与光突发网络。为了实现这一点, Mesh Wave处理机必须实现以下几点重要功能:

·必须实现地址匹配机制。这就要求采用唯一的光波长度用以区分网络不同终端的地址, 这样就实现了以太网数据包与数据到达终端的匹配。

·必须防止数据传输发生冲突, 这就必须保证同一时刻一个传输线路只能传输一个同一波长的光子。

·必须保证服务质量, 也就是说要实现传输负荷、数据包的优先权以及服务等级协议用以保证按照服务等级来区分不同数据包在整个网络的传输。

而Tango与Mesh Wave则被整合在TAP模块中形成一个与SX-1000以太网服务节点相连接的线卡。每个TAP模块负责将以太网发出的数据包发送到所有的目的节点, 因为这一切都是在全光网络中实现的, 所以在所有数据源与终端之间不需要安装任何光-电-光转换装置, 可以大大节省网络设备投入与维护的资金。

极具技术优势的产品

Matisse Networks公司推出的EtherBurst基于光突发交换技术的WDM网络系统, 主要是为了应付日益增大的城域网和教育网。与传统光电路交换网络相比具有3点优势:

·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光纤带宽

·增加了服务的灵活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用户的投入及维护资本

EtherBurst系统包括3个产品系列, 分别是SX-1000以太网服务节点, PX-1000光节点以及MatisseView管理系统。

SX-1 000以太网服务端节点

SX-1000以太网服务节点是EtherBurst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 可以同时连接2个以太网模块以及TAP模块。最多可有32个SX-1000节点链接到PX-10000光节点。每个SX-1000能够支持48条1G比特的以太网端节点或者4条10G比特的接口。能够方便地整合到城域网。每个SX-1000具有160Gbit每秒的交换容量。

PX-1000光子节点

每个P X-1000光节点都能接入物理光纤环以形成光子突发层。每个PX节点装载着数个Matisse光学放大 (MOA) 模块, 一个MOA模块可以连接4个SX-1000以太网服务节点的TAP模块。当SX-10000加入网络中后, 所有节点都会自动搜索到并且通过MatisseView可以立即提供服务。

Mati sse View管理系统

MatisseView管理系统通过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 为EtherBurst的光交换网络服务提供统一的接入方式, 采用图形用户界面 (GUI) 或者是命令行接口。网管只通过一个服务站点就可以方便安全地登入到网络中任何一个PX-1000或者SX-1000获取可视化数据并且可以控制所有EtherBurst网络中的空间。

极具商业优势的技术方案

Matisse Networks的产品能为运营商、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使得这些客户能够有效地在自己的网络中互相联系。确切地说, 通过EtherBust系统与其它传统的基于电路交换的WDM (波分复用) 解决方案相比, 具有三大优势:

·更强的性能

·更高的灵活性

·更凸显的经济性

Matisse Networks给出了v METROTM解决方案, 该方案使得管理整个EtherBust网络节点的工作与管理以太网络交换的工作几乎无异。网络管理人员可使用现有的局域网管理工具维护EtherBurst网络, 而不需要掌握光网络专业知识。EtherBurst虚拟光城域网将以太网交换功能与光分复用所能提供的巨大带宽相结合, 打破了传统光分复用系统只能提供点到点的电路连接以及以太网所提供带宽的局限性。

Matisse Networks的v METROTM虚拟光网络特性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可变尺度的城域WDM框架, 使得网络操作变得更加简单。

对于政府部门, 收集处理及保存数据对系统容量要求非常高, 在这种情况下, Matisse Networks能够提供高效、易于管理的网络服务器, 采用虚拟技术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使得城域网具有超强的性能以支持不同带宽需求的语音、视频及数据应用服务。

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 Matisse网络解决方案意味着高效的带宽利用率、强健的服务灵活性以及对运营成本的合理使用,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上图, 网络统计分析公司比较电路交换光网络与Matisse光突发分组交换网络在5年内的最低花费, 结果表明Matisse方案比传统光网络解决方案要节省40%-50%的TCO (总体拥有成本) 。

通过以上的介绍, 我们对Matisse Networks公司的基本情况及产品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Matisse Networks的光突发交换技术的出现集成了以太网的高效以及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所能提供的巨大带宽的特点, Matisse OBS网络主要应用于不断发展的大型城域网和广域网, 它可以支持传统业务, 如电话、SDH、IP、FDDI和ATM等, 也可以支持未来具有较高突发性和多样性的业务, 如数据文件传输、网页浏览、点播、等。

正如Claude Hamou创建Matisse Networks公司的原因, 虽然光纤带宽潜能正在不断被挖掘, 业界很多人认为光通信网络的建设将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但是这低迷期是有限的, 只有更多像Matisse Networks公司一样的企业或组织勇敢地站出来, 朝着科技的更高端不断开拓, 才有可能激起人类科技不断前进的火花, 照亮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http://www.matissenetworks.com/

印象派大师 第2篇

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是印象派中最典型的画家,也是印象主义绘画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人称“印象派”之父。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崭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风景画中光影变化的描绘,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在印象派画家中,莫奈是最长寿的一位,创作时间也最长。一直到20世纪初,惊人的美学革命出现了,如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的诞生。当时仅存的这位硕果累累的印象派大师,见到了印象派的没落,见到了后起的新兴绘画抬头,但是他并没有因为新鲜画风的出现改变自己的绘画风格,晚年时反而更加执着于表现印象主义的绘画精神。

他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所以这一视野的嬗变,以往甚至难以想象,它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

“我像小鸟鸣啭一样作画”,莫奈这样说。在他看来,发乎自然是真正印象派画家的必备素质,这句话毫无矫饰地表明了某种自发性。但这一容易令人误解的简单解释却是一场使现代绘画进程发生了革命的激进运动的关键所在,标志着莫奈之前与莫奈之后绘画艺术的一个转折点。

在此之前,甚至风格接近印象派画家的那些人的作品,也都遵循了明确约定的技法:阴影始终采用中间色调,画面本身由清楚的明暗色块构成,仿佛补缀在油画布上。甚至气候条件和一天中的时间变化也作了严格的规定;与此同时,光作为自然现象,其唯一的作用是烛照,以揭示物象和结构中的美,而不具备自身的特性。但莫奈和他的画家同行却使阴影也有了不同色彩,形体不是被照亮的,而是光本身就是自然的在机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表现了我们周围物质世界不断变化的条件,并且传达出本身处于流动中的时间感

色彩和光

莫奈的画描绘了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散涂的笔触急骤地涌上画布,给画面上最暗的阴影区也带来色彩。这是观察和描绘世界的一种新方式。自然界不存在孤立单一的颜色,实际上,它们的色彩随受亮程度光量的大小而起变化。莫奈便是第一位以他的绘画深入探讨这种视觉现象的艺术家。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敢于表明,当人的肉眼在远距离观察时,林中的树木或一组房舍,已不再是一連串可以区分开的独立实体,而成了另外一种集合的形象。经验告诉我们,树的枝条是一一可以区分的,不论是在近处还是在远处,而一座房屋与相邻的另一座房屋,在许多方面也有所不同,但这种区别却不是一目了然的。莫奈并不想按照我们已知而习惯的状态去描绘物体,他要尽可能准确按照我们所见的状态去表现它们。

创造的莫奈

这目标不是抽象的理论,它来自自然本身和莫奈本人的敏感。为实现这个目标,莫奈必须发明新的表现方法,确立新的画风,因为传统的方法和风格已证明全然不再能适用。构图、明暗配置、直线透视、笔触、色调和色度的变化等,所有这些,都难以派上用场。因此,他逐渐形成了新的画风,包括呈斑块和旋涡状的散涂笔法,在这里,色即是光,空气也具有动感,空间则靠光线和空气的相互作用来构成。

每一笔都同前一笔分离开来,其间没有转换过程或细微差异,这些已经没有必要,因为,如果画家的观察是准确的,形象将会自然而然地在观赏者的眼中组合起来。莫奈的才智和直觉促使他考虑到观赏者的理性和感性经验,鼓励他们直接参与解释和理解作品。

莫奈意识到自己的视觉能力以及如何来表现的问题,他把自己的经验推到了极限。在此过程中,他面对着被误解、被歪曲的危险。曾有一次,一个极端反对他画风的人,故意在很多人的前面,拿着他的画倒过来对大家说:“大家请看这幅画画得多么好,倒过来挂也可以,横着挂更是可以。”口气极尽揶揄讽刺。但是欣赏他的人则又非常惊叹于他的敏锐观察力。因此,人们有时几乎把他看作一只机械眼,有时看作一部机器,能够以科学的精确性,忠实地记录下某种视觉印象(连塞尚也说:“莫奈只有一双眼,但天啊,那是什么样的一双眼啊!”);有时则看作是一位用过分理智的绘画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者;甚至看作是一位熟练的装饰画家,他在那些最后的油画上显示了他的才华,但却缺乏庄严的气派。

这些评论不免有失公允,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富于诗意,感觉细腻,充满了魅力。莫奈第一个意识到视觉与情感、观察与现实及其描绘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这种联系正是印象派的本质和基础。

后印象派大师梵高油画笔触研究综述 第3篇

关键词:笔触,后印象派,个性特征,造型手段

油画起源于西方, 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我们通常所认识的油画作品中, 包括了众多可以称之为造型手段的东西, 比如色彩、轮廓、明暗、笔触、肌理等, 而笔触是油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之一。它是创作者在描绘客观物象及表达主观情绪时在媒介物上留下的痕迹。早起的古典主义绘画画风精致严谨, 画家们用含而不露的笔触描绘一种含蓄、典雅、安详、娴静、秀美的绘画意境。同样现实主义画家将笔触和色彩依附于形体的塑造, 他们主张以严格的艺术态度对待绘画, 反对用笔触去营造华丽轻巧的画面效果, 冲淡画品的精神内涵, 力求用准确的色彩严谨的造型, 和谐的笔触去揭示绘画对象的形体和生命。真正将色彩斑斓的笔触和简练概括的造型结合在一起的是印象派画家们。他们将画架从室内搬到室外, 面对真实的色彩缤纷的自然世界, 印象派画家里以饱满的激情、和对现实生活之深切感受的洒脱、奔放的笔触, 采用“光”、与“色”相结合的“点彩法”、“并置法”、“色块组合法”等艺术形式为油画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勃勃生机。从某种意义上讲笔触已不再单纯是一种绘画与生俱来的艺术技巧, 而是画家真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之下撞击出的艺术火花, 是画家人格的艺术语言。在数百年的油画发展历史中, 绘画历经再现事物到表现内在继而转入表现自身的历程;这也宣告着笔触作为手段存在到作为自身存在的完美转变, 它更反应早期的绘画, 一方面因使用胶纸材料而不能够多层次的反复涂抹, 画家无法在内观与笔触间获得统一。另一方面, 笔触受限于题材而无法突破所反映的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讲笔触已不再单纯是一种绘画与生俱来的艺术技巧, 而是画家真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之下撞击出的艺术火花, 是画家人格的艺术预言。

笔触借助油画媒材独有特征, 使得创作者的情感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那么笔触对于表现油画家精神内涵所起的积极作用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在印象派辉煌灿烂之时, 无论是莫奈的层层落叶式笔触、雷诺阿的如“人眼睡朦胧”般的笔触、毕沙罗的鹅毛般的笔触、塞尚的“瓦片”似的运笔方式再到后印象大师梵高火焰般的短笔触, 在这些大师巨作中正是笔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用笔和笔触的不同是印象派内部诸画家个人风格的主要标签。而个人风格的形成往往又和与生俱来的性格及其生活背景息息相关。

梵高在其短短的37年人生中, 把生命的最重要时期都贡献给了艺术。他的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他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 也并非一开始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作品极具时代个性的梵高, 在他生前的大多数时间里他都在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的奔波劳碌, 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 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外界的压力, 这些即使不是他患病的直接原因, 也给他的生活买下了悲剧的种子。在与苦难相伴的短短人生岁月里, 他以异于常理和近乎神秘的作画激情, 出奇地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绘画形式。我们从他那一涨涨闪烁着彩虹般灿烂与光辉的油画作品中可以领略到, 他从传统绘画色彩中萃取的精华, 从大自然色彩里捕捉的光色, 从自由奔放中放生的灵性和在东西方绘画交融中的吐故纳新, 尤其是他那令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的超凡脱俗的油画笔触。

作为后印象派大师, 他的油画笔触介于古典与印象之间, 传承着两者的用笔神韵, 即不拘泥于古典笔触内敛不放的束缚, 又能摆脱印象派笔触外张松放的任性。他的油画笔触是其自身个性的真实与自然客观真实的交融合一, 使笔触达到了一种笔无恒痕、空有虚实的境界。

梵高在短短的37年生命历程中, 创作了多幅巨作, 创作过程贯穿与人生跌岩起伏的整个过程。他自成独一的油画笔触是在经历模仿、探索与自立的三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他很早就欣赏与临摹过米勒、伦勃朗、日本浮世绘的作品, 后来又在毕沙罗、德加、高更等画家的交往中接受了印象派的洗礼, 很快就将古典的柔润笔法和印象派的彩点法, 以及日本浮世绘的勾线平涂法融会贯通, 如在《森林的少女》中较多的吸收了古典的笔法和伦勃朗的笔触要素, 在朦胧统一中显示笔触的基本形状、力度和势态。在《咖啡屋的女郎》油画中, 基本采用印象派揉搓涂抹为特点的笔触。在《汤基大爷》一画中, 将古典画法, 印象派点彩笔法、日本浮世绘的勾线笔法和图案平涂笔法进行组合, 以点、线、面色块状的笔触进行切割、布列与揉合。他对所借用的笔法不再是简单的套用与复现, 而是在笔触中加入了他独特的性格因素, 流露出梵高对所绘物象的独到见解。在《兰格罗瓦桥》一画中, 采用大笔触显得严谨而明快, 规则有序且富于变化, 琐碎复杂中又错落有致, 在凝静中带着轻快感和律动感, 标志着梵高独特的油画笔触已然形成。梵高与画面同在的执着心态和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使然。

笔触造型是笔触的排列与聚散中所形成的特定形状。笔触对形体和画面的意义就如同一栋建筑中的一砖一瓦的重要作用一样。梵高独创的笔触造型, 可概括为笔随形转、交合自如。首先他的笔触形状以方圆和不规则形为主, 以运转自如的长短、大小和曲直的电线式造型, 在画面中进行自由灵活与丰富多变的涂抹、揉搓、点缀、叠压、勾勒和并置、排列、揉合、呼应使画面的笔触在和谐、自然与火焰般的律动中显示出犀利、厚实与有力。其次, 笔触走向在随着形体的变化中体现自己的主观愿望。所有的笔触并非随意的堆砌, 也非刻意循序的呆板排列。他的笔触即游离于形而独步自行, 又顺付形体运转自如, 笔触与形体间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似合非合的虚实状态。如在《星月夜》中, 星星旋转成圆的笔触, 流云飘移滚动的笔触, 树木曲直向上的笔触, 房屋曲直有别的笔触, 麦田屈直垂落的笔触和高山沉稳蓄力的笔触, 无不体现着他对笔触的兴奋和笔触对形体的顺应与变异, 以及他在笔触中激情奔涌和才华的所在。

笔触气质是画家创造的笔触造型, 走向和结构方式中潜在的基本内含。具体指的是每组笔触的排列与聚散中潜含的个体心态和精神趋向。在梵高短短的37年人生历程中, 他创作了800多幅油画作品, 每副作品都无与伦比、精彩绝后, 包括他那灵与肉的外化体现——油画笔触。他的油画笔触可以说是他全部生命历程的缩影, 每一灵动的笔触都体现着他对艺术的虔诚、执着, 流露着他对绘画的痴情、狂热和渴望, 每一笔都记录着他勤奋作画的足迹和与境遇抗争的辛酸。这就是他那心底善良、为人诚实、追求简朴和追求真实的笔触气质。

梵高一幅幅令人印象深刻的精彩作品, 无不律动盘旋中有力的向我们诠释着油画笔触的生命特征。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1987.

[2]苏建雄.简论油画笔触之美[J].美术观察, 1997, (7) .

上一篇:天线仿真下一篇:草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