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进校园范文

2024-07-28

武术进校园范文(精选6篇)

武术进校园 第1篇

当前, 在国家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广和各方武术人士的不懈努力下, 校园武术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学界对“武术进校园”的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以及“武术段位制”“一校一拳”“学校武术联盟”“武术六进”的提出, 表明国家武术部门已开始对校园武术的价值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然而, 由于各方对武术进校园的价值认识仍存在不足, 武术进校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发展阻力。诚如有学者所言, 有些学校领导认为校园武术在学校体育中无关紧要, 理由是“现在的学生学校的时间有限, 而且学校的压力大, 如果学校还要安排时间练习武术健身操, 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另有学者认为, “由于各种原因, 大多数学校对武术课方面的经费投入非常的少, 甚至没有经费投入, 这样就造成了无法建造武术场地和购买武术器材, 也无法组织相应的教学比赛和交流活动, 从而阻碍了校园武术的推广和发展。”。笔者认为, 校园武术的发展问题也主要是这些问题, 但归根结底是校园武术价值认识问题。充分认识校园武术的价值, 不仅可为校园武术相关研究确立正确的逻辑起点, 亦可为武术在校园的发展明确方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武术进校园的各方面价值, 为校园武术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为当前研究纷繁复杂的校园武术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为武术进校园政策的制定、推广、实施和执行提供理论依据, 使各方人士认识到校园武术在改善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 塑造青少年人格, 树立社会精神文明,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打造国家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校园武术价值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以“校园武术”、“学校武术”、“校园武术文化”、“武术价值”为关键词,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电子资料库及国家图书馆、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等纸质资料库搜索了近5年的相关文献40余篇、书籍10余种, 笔者已较为全面、透彻地了解和把握了校园武术的发展现状及阻碍校园武术发展的若干因素。

(2) 访谈法:对校园领导、老师、学生进行访谈, 了解他们对武术的了解, 并且对武术进校园的看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从个人角度谈校园武术的价值

(1) 校园武术开展对青少年体质影响。

根据国家青少年体质测试数据, 我国青少年体质持连续20多年下降, 青少年体质堪忧。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 生活水平、物质条件迅速提高, 而与之相应的精神文明与体育锻炼意识亟待提高。近年来, 青少年体质测试标准已经下调, 但仍有很多学生未能及格, 甚至出现了体侧代跑职业。2007年以前, 男大学生1000米体质测试及格成绩大约为3分50秒, 2007年以后, 男大学生1000米体质测试及格成绩约为4分30秒, 但仍有不少同学达不到国家标准及格线。据查阅国家青少年体质测试数据, 当前青少年近视率、“豆芽菜”、肥胖率的比例上升明显。学生体质健康问题, 正逐渐收到社会广泛关注。

武术是一项全身上下都能参与的十分全面的运动, 因此可以使人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能得到较好的锻炼, 而且对人体协调性、柔韧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武术还注重呼吸与意念的培养, 有利于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锻炼。可以说武术是一种既练筋骨皮又练精气神的一项传统育体育人的运动。因此, 正确习练武术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是提升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2) 校园武术开展对青少年人格塑造影响。

英国伟大的教育家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 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 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 也不取决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 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当前, 我国青少年人格教育出现缺口, 马加爵杀人案, 复旦投毒案, 李启铭案等, 折射出青少年的人格问题。社会生活快节奏, 又使我们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心灵和品格塑造, 许多孩子表现出心胸狭窄、自我封闭、依赖性强、自私自利等不同程度人格缺陷。武术不仅是育体更是育人的重要手段。俗话说“未习武者先修德”、“丧理者不可与之教”, 武德是中国武术的重要内容。古代师傅收徒传授武艺, 首现看的就是学生的品德, 德是武术教育贯彻始终的根本。武德讲“仁”、“义”、“礼”、“信”, 武术道德对大学生人格塑造、德艺双修、规范引导和谐人生具有重要作用。诚如有学者所言, “中国武术无论是其自身的文化技术体系还是传授过程都蕴涵了丰富的素材可以用来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长期习练武术, 有利于青少年完全人格的塑造, 对塑造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引领作用。

3.2、从学校角度谈校园武术的价值

(1) 校园武术开展对学校文化建设影响。

广义的文化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 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 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能积极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有利于一个学校的教学与发展。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武术中武德精神、创新精神、哲学精神、持之以恒精神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借鉴。校园武术的开展有利于将武术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 这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为校园文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灵魂。武术走进校园, 势必将会为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生机。

(2) 校园武术开展对学校知名度影响。

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人们对择校的重视程度增加, 使得学校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学校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 纷纷打造自己的学校品牌, 并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体育无疑是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 很多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体育优势项目。同时, 武术也是一个很好地展现学校形象的手段。但凡有学校演出节目, 武术必登其榜, 各学校间通过武术比赛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 校园文化特色、校园形象等各方面都可以得到广泛宣传, 从而使学校在社会群体中确立自己的整体形象。武术成为学校特色项目还可以带动全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幵展, 推动学校办学特色的确立, 是学校的一面旗帜, 无论走在哪里, 都代表着学校形象和精祌风貌。全国学校武术联盟自推广“一校一拳”以来, 取得了显著性效果, 有效推进了校园形象建设。

3.3、从国家角度谈校园武术的价值

(1) 校园武术开展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群体在其历史的发展中形成的有利于该民族或该群体生存、繁盛的物质和精神的生活方式。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符号。韩国有跆拳道文化;日本有柔道、空手道文化;谈到中国, 则有中华武术文化。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 对中国具有深远影响。武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集易经阴阳、五行八卦、儒家中庸之道、道家老子刚柔论、兵家形势论、中医经络学说、养生吐纳之法与导引文化一体, 可谓博大精深, 武术的哲学思想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农业、天文、地理, 还是宗教、伦理、艺术、中医学等领域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如太极拳的“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无疑是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最好体现。在校园中开展武术教育无疑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最直接继承。青少年具有学习与探究精神, 通过校园武术的习练过程, 能较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并传承下去。

(2) 校园武术开展对缔造国家形象、促进武术国际化传播影响。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在国家交流中赢得更高的国际认可度和更宽广的合作交流机会。谈到中国, 便是武术;谈到武术, 便是中国。武术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树立作用不言而喻。郭玉成但就武术如何展现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 打造一个国家的国家名片, 出了一本书《中国武术与国家形象》。吴松、王岗从建构文化形象的视野提出塑造“中国形象”的文化意义, 并从“文化差异”、“文化误读”、“文化认同”指出中国武术国际传播中的问题, 提出通过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形象促进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策略。1936年, 中国武术队在柏林奥运会上进行了双刀、对拳、太极拳等十八般武艺表演, 中国武术震惊了世界, 令欧洲人看得瞠目结舌。期间, 由于中国武术队还受到其他欧洲国家的盛情邀请, 这次武术表演使许多国家重新认识了中国, 认识了中国武术。1980年代中期, 武术科研挖掘工作广泛进行, 全国兴起“武术热”, 西方留中学生也掀起了学习中国功夫的浪潮。武术界响起了“传承中国武术, 让武术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的口号, 一批国际武术组织相继成立, 如:国际武术联合会、欧洲武术联盟、亚洲武术联合会等。1988年, 武术成为亚运会项目参赛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 武术表演再一次让世人看到了中国形象。现如今, 武术正在积极申奥。随着, 武术在世界范围的普及, 国际武术比赛的日益频繁, 武术在展现中国形象、打造中国名片、促进中国文化国际化传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小结

武术进校园现实意义和潜在意义重大, 校园武术的发展小到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 大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与崛起具有深远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谈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校园武术在改善青少年体质, 塑造青少年人格, 培育青少年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展示国家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认识决定思想, 思想决定行动, 行动决定结果。只有充分认识校园武术的价值, 才能充分调动各积极因素, 使武术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当前, 武术进校园问题已经成为武术研究的焦点。国内学者对武术进校园的现状研究相当多, 但对于武术进校园的价值研究很少。运用文献资料法, 综述武术进校园的发展历程, 探讨武术进校园的迫切性、重要性及校园武术当代价值定位。研究认为, 武术进校园无论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 还是个人层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认识武术进校园的价值, 可以为国家在校园武术政策方面的制定、推广、实施和执行提供理论参考, 使各方人士认识到校园武术在改善青少年体质, 塑造青少年人格,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 展示国家形象等方面的重大潜在价值。

关键词:校园武术,学校武术,校园武术文化,武术价值,价值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冬慧.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小学武术健身操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2]李承青.大连市高中武术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3]周和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探索[N].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0, 02 (16) .

[4]吴应广.对长沙市高校学生课外武术锻炼态度的调查与归因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 2008.

[5]刘泽琼, 刘振飞.武术段位制走进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报, 2013, 2.

[6]段玉.大学男子1000米体测及格标准10年推迟40秒[N].北京晚报, 2012, 12 (12) .

[7]鲁洁, 王逢贤.德育新论[M].杭州: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8]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教育与学校武术[D].上海体育学院, 2008.

武术进校园活动总结 第2篇

一、中华少年武术进校园,培育体育特色项目

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武术文化,我校将中华武术引进校园作为体育特色项目来培育。学校成立了由许秋红校长为组长,田中平校长为副组长,体育教师为成员的武术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专人负责管理、专人落实。并有健全的体育组织管理机构、体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应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提高了管理效率,从而确保了体育特色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组建兴趣班,传承武术文化,定期开展训练

我校积极开展校园体育特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挑选功底较好的学生,组建了学校武术兴趣班,每周利用下午课外活动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起到一个引领作用。

三、结合体育课、课外活动课渗透武术特色项目

在体育课及课外活动课上,因地制异的引入中华武术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民族传统体育在促进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为保证“中华武术进校园”落到实处,我校采取了分步教学,以点带面,以比赛评先为激励措施的多项办法。先派体育老师参加培训,再由体育教师培训其他老师,然后由班主任、任课老师配合体育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工作。并且要求内容统一,动作规范,套路娴熟,精神面貌好。在教学模式上注重多种方法并举:方法上,先研究备课后实施教学;动作上,先分解练后综合练;措施上,先分班组练后进行班级和全校比赛。

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我校学生的武术水平与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我校初一年级xxx同学在20xx年第十三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中荣获“男子少年组传统二类拳”二等奖、“男子少年其他传统单器械”三等奖;初二(5)班全体同学在xx市武术展演比赛中获二等奖。另外,xxx、xxx、xxx、xxx、xxx等5名学生经常代表学校外出展演,如参与了11月28日国家武管中心率队莅临明德小学观摩考察的表演等。

武术进校园 第3篇

为弘扬武当文化, 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师生身体素质, 武术之乡丹江口市在全市中小学校进一步推广普及武当武术。

该市教育局确立了活动主题为“学武当武术、展太极风采、强学生体魄、养良好品德”, 将普及武当拳、武当操。为了将活动深入落实, 要求各学校抽派1-2名有武术基础的体育教师, 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武当武术培训班,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 考试合格者颁发武当武术教练员证书, 获得证书的辅导员回校后对全校体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辅导, 确保每位体育教师都会打武当拳, 同时号召全校教师积极参加武当武术培训, 掀起教师学武当武术、爱武术的高潮。另通过“组建武当武术兴趣小组”、“武当武术进课堂”、开展“武术节”、“以赛代练, 以赛促练”等多种途径, 有效推广普及。

武术进校园 第4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衡阳师范学院西校区2014级、2015级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和体育教师。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通过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国内外有关武术俱乐部教学的文献、书籍,并对所获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综合。

1﹒2﹒2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遵循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是《学生调查问卷》,共248份,采用纸质形式,其有效问卷230份,有效率为92﹒7%,其中男生99人,女生149人;另一份《教师调查问卷》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92﹒5%,其中男教师28人,女教师12人。

1﹒2﹒3数理统计法

对获取原始数据进行计算机录入,利用Excel2003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有效数据进行处理和对比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武术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分析

衡阳师范学院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当前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根据网上选课、自由选课等方式,与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相结合进行分班授课制,这种选课模式的实施,加大了三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但是,学生的技能水平存在着本质性差异,这不仅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同时还使武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据调查,武术俱乐部的课程实施阶段,较少进行理论学习,教师只在教学前进行简单的动作要领讲解和示范。并且在课程的考核方面,教师只通过试卷考试和技能展示进行打分,这中考核方式并未能起到多大的成效。因此,该种组织形式加大了教师进行实践的难度,同时使得学生对动作技巧的掌握也差强人意,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制约了教师上课的效果与学生掌握动作的进度。

2.2 武术俱乐部学生参与情况分析

2﹒2﹒1武术俱乐部学生参与项目情况

从武术俱乐部项目选择来看,包含有拳术、长短器械、对练等,其项目都具有形神兼备、内外合一之神韵。从学生参与项目情况来看(见表1),男生参与剑术、棍术项目比例较大,而女生参与防身术、太极拳项目较多。由此可以看出,器械类、拳术项目深受学生喜欢,同时这些数据也极力的反应出项目的选择与个性人格特征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武术俱乐部项目的选择上,应多探索富有新疑的项目,在武术俱乐部项目开展上,应多选择频率高且实效性强的项目,同时加强武术专项教师的学习、培训机会,从而提高其各项技能水平,为武术俱乐部教学提高有力保障。

2﹒2﹒2武术俱乐部学生参与积极性情况

武术俱乐部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有一定区别的,其是形成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教学项目更有针对性和丰富性,所以教学初期学生对武术俱乐部教学积极性很高,但随着课程的过半,学生出现了疲劳学习的现象,所学知识不能消化,更不愿去上课,并有同学认为只要最后考试顺利通过就好,所以失去了俱乐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效果。通过对衡阳师范学院参加武术俱乐部学生进行调查,将男女生相互比较,现象也同上所述,女生参与武术俱乐部的积极性低,每周完成2次武术俱乐部课程的人数中女生所占比例为23﹒8%,而男生则为12﹒0%,同时可以得出完成2次武术俱乐部课程的人数中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

2﹒2﹒3制约学生参与武术俱乐部的因子分析

根据表3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场馆器材和运动气氛是制约学生参与的最主要因素,分别为22﹒2%和19﹒0%。分析其因素,发展较为缓慢的场地器材条件和师资力量,造成现有条件难以满足学生的运动发展和需求,严重阻碍了武术教学的发展,即使大部分学生每周都参与武术俱乐部,但是还有较多学生每周只参加一次,甚至还有一周一次都不参加,这现象的存在是由多方面因素所致。分析得出首先是由于大部分学生本身的体育意识不强,将武术俱乐部看成一个应付式课程,只求顺利通过考核即可,没有认识到武术俱乐部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各种压力因素,如学业压力、考试压力、就业压力等,没有足够的心思和时间参加;还有另外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体育场馆、体育设施不健全等外在因素,导致没能满足学生所需,既而制约其参与武术俱乐部。

2﹒2﹒4武术俱乐部场地设施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衡阳师范学院的体育场馆、器材供不应求,其中只有一个体操房,没有正规的武术房,因课程安排原因武术俱乐部课程一般被选择在体育馆进行,而体育馆包括四块羽毛球场、一块健美操场地和一块体育舞蹈场地。因此,从课程安排来看,大部分同等课程都集中在一起,人数、班级较多,如遇下雨天气,所有上课班级都簇拥在体育馆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场地与器材较为陈旧,造成学生参与武术俱乐部的积极性不高,并抑制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保证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则是场地、器材,为使武术俱乐部教学不断发展和前进,必须有足够的场地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2﹒2﹒5武术俱乐部教师现状分析

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武术教师的教学手段及知识结构直接影响着武术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衡阳师范学院武术教师以男教师为主,年龄大多数在25—35岁之间,武术教师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学历也以本科为主,职称结构以讲师为主,学术氛围不浓烈,科研水平不强,在各社科、自科立项项目较少,同时外出培训学习机会较少。

3 对策分析

3.1 因材施教、差异教学

学生技能水平、身体素质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教学形式分层不明显,在武术俱乐部教学中则需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进行差异教学,而不同单项俱乐部也应该分成基础教学、专项教学两个不同的层次,教师也按不同的技能水平分层次教学,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技能水平选择自己的教师,教师则按照自己班级的技能水平来设计教学大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2 加强武术理论教学和武术文化的宣传

在武术俱乐部教学和文化宣传中,武术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教学效果,因此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武术观念,以武术思想为中心,注重学生武术文化的培育,有效掌握武术理论知识,清楚武术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性,同时每月进行一次武术理论学习,再同实践相结合,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武术修养。

3.3 拓展新项目,加强学生参与武术俱乐部的活跃度

据调查显示,学生参与武术俱乐部活跃度不高,其根本原因是俱乐部课程还在重复以往的武术项目,并且以常见武术为主,而学生在选择武术俱乐部的项目上同样具有倾向性,对传统武术项目选择较少。因此,为了加大学生的关注度和选择性,可以拓展一些新型的武术项目,使课程设置跟上时代的需求,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参加俱乐部课程放松身心,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行为方式。

3.4 场地、器材的完善与改革

制约武术俱乐部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场地、器材不足,其根本原因是场地、器械的利用不合理。因此,编课管理者需要合理的编排课程,把同等项目、不同班级的俱乐部课程交叉安排,尽量不要安排在一个时间段。同时,学校可以开发一些社会性场地,与校外某些场馆进行合作,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可以利用一些空闲的教室进行整改,拓展场地的利用率。器材方面,长短器械的使用率较高,则需要加强器械的管理制度,重视器材的保管,同时也需要加强和培养学生爱惜公共用品和保管器材的好习惯,为武术俱乐部教学的开展提供帮助。

3.5 加强师资力量

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目的之一,但其前提是安排所开设项目的专项教师,而现高校武术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特别是一些新兴武术项目,所以要充分重视教师的调整与聘请,可采用兼职或全职的形势进行招聘教师,改善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提升武术俱乐部教学的层次。

3.6 完善考核与评价制度

现阶段高校实施考核的方法是期末考试计分制,这其中还包括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的考试,这与传统的考试方法没什么区别,也没有太大的调整,使之失去了武术俱乐部教学的趣味性。武术俱乐部教学是一项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考核评价上也可以大胆的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班上同学进行分组,根据本学期或本学年的教学内容进行自由组合和编排,最后按照一定的流程集体表现出来。老师则可以按照组里同学的当场表现与发挥进行评分,这种全新的考核评价制度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还能营造出浓厚的武术运动氛围。

4 结语

综上所述,武术俱乐部教学现状与预期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紧张关系,对于未来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是及其不利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武术俱乐部教学现状进行探析,探寻其中的不足与遗漏,进而提出宝贵建议,加强各方面的协调与管理,从根本上缓解现状与预期之间的紧张关系,为武术俱乐部教学的发展和推广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龙飞,马文国.传统武术教育在普通高校的传承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5(10).

[2]马辉.论普通高校武术套路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搏击·武术科学,2015(9).

武术进青奥会可行性研究 第5篇

1 武术进青奥会的条件

1 . 1 青奥会的政策允许武术的进入

青奥会的政策中有一条为除了奥运会的竞赛项目外,还接纳国际体育单项协会推荐的青少年比较喜爱的体育项目作为青奥会比赛的项目。目前,国际武术会员国已有139个,并且有武术世界杯比赛、世界武术邀请赛、世界武术文化节等成熟的赛事,各大洲的洲际综合性运动会上也有武术项目,加上武术自身的魅力、孔子学院推广武术等措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许多国内和国外的青少年都加入到习武的队伍中,武术毫无疑问是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这就让武术进入青奥会有了基础。

1 . 2 青奥会和的文化背景容纳武术

武术不能进入奥运会的原因之一是武术与奥运会的文化有冲突的地方,虽说青奥会属于奥运会的改革品,有和奥运会相似的思想体系、组织形式和活动模式,但是青奥会不是小型的奥运会,青奥会的文化背景不仅仅是西方文化,而是西方文化与多元文化的交融。从前两届青奥会都在东方举办以及颁奖典礼时只升奥林匹克旗,只奏奥林匹克歌就可以看出青奥会对促进多元文化融合所做出的尝试。武术是中国的国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青奥会吸收武术能使其发展多元化。

1 . 3 青奥会和武术具有相似的内涵

青奥会倡导公平竞争、淡化功利性、道德修养、身心和谐发展、无性别与种族歧视、文化交流与学习、积极向上、反兴奋剂、认识过度训练的危害性、提倡教育、节约办赛等理念。武术天人合一,追求和谐的思想、教育、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功能,注重武德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理念都与青奥会存在共性。

1 . 4 武术进入青奥会有主场优势

2014年青奥会将在南京举办,在主场的青奥会上举办武术赛事和表演会方便很多,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促使武术的传播和发展。

2 武术进青奥会的意义

武术进入青奥会不论是对武术还是青奥会的意义都是十分大的,从青奥会的角度看,武术的进入能使青奥会的目标之一:促进多元化文化的融合这一目标尽快达成,因为武术作为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朵奇葩,武术所具有的东方文化内涵以及文化价值,是任何体育项目不能比拟的,而青奥会脱胎于奥运会,大多项目都是奥运会项目,正需要武术中东方元素的加入。其次,青奥会特别凸显教育的作用,武术中蕴含的“刚健有为、入世进取”的精神与青奥会中“拼搏、奋斗、超越、进取”的精神以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口号相契合;武术中的“武德”和“止戈和平、整体为上、崇德重义、自强不息”的精神使武术在当今乃至未来可以承担起教育功能。

对于武术来说,加入青奥会能带动青少年参与武术,学习武术,从而扩大习武的人群,对外可以增强武术在世界的影响力,促进武术国际化发展;对内可以弘扬名族自豪感,促进国内武术职业化,武术进入学校,武术大众化和武术水平的提高,增加习武人群,使武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让武术重新风靡于中国,乃至流行于世界。

3 武术进青奥会所存在的问题

3 . 1 武术自身发展的不完善

传统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武术的一些思想、功能以及技艺的训练形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经过改造后的现代武术受竞技体育的影响,以套路表演和散打为主要形式,促进了武术的推广发展,却分离了技击性与表演性,使得武术失去了原本的一些色彩,再加上武术比赛规则的不完善,赛事组织的不成熟,武术研究的不系统,这些都是武术进青奥会,走国际化路线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3 . 2 青奥会的比赛项目已经确定使得武术的进入出现困难

青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有具体包括游泳(跳水、游泳)、射箭、田径、羽毛球、篮球(奥运项目篮球或街头篮球)、拳击、划艇、自行车(小轮车、山地自行车)、马术(障碍)、击剑、足球、体操、手球、曲棍球、柔道、现代五项、划船、帆板、射击、乒乓球、跆拳道、网球、铁人三项、排球(室内或沙滩排球)、举重、摔跤(女子自由式摔跤、男子古典式摔跤)等26个大项。在奥运会瘦身的大背景下,要进入青奥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 . 3 社会各界对武术进青奥会重视程度不高

到目前为止学术上关于武术进青奥会的论文发表基本没有,政府没有在青奥会期间推广武术的政策出台,民间对武术进青奥会也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或许因为武术在2008年没有进奥运会使得人们产生了失望感,使得武术进青奥会的呼声一直不高。

4 武术进青奥会的对策

武术进青奥会是有可能的,是有必要的,是有意义的,但是要使武术进青奥会变得顺利,且产生最好的效果,就必须要解决上述一些内部和外部的问题,总结出武术进青奥会的手段和方法。

4 . 1 确定武术以何种身份进入青奥会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门派众多,目前有官方学院派与民间各派两大阵营。官方学院派主要开展散打和各种徒手器械等现代套路形式,是现代武术运动的主流;民间武术,各门各派,林林总总,内外家大约有近百门派,它们各有风格,各有自己的特点,其内部规律相近,但形式上是处于离散状态,群龙无首,却是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起源与根本。

目前武术比赛多是散打或者套路表演,对青奥会而言,这种武术虽然适合比赛,但它不能代表中国武术,很容易让人误解为这就是中国武术。而传统武术由于自身的门派规矩导致传播困难,再加上缺乏经费,重视程度不够,受到竞技武术的制约等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进入青奥会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武术自身发展不足,没到成为比赛项目的时候,一下子就成为比赛项目也是不可能的,可以考虑成为表演项目,既传播了武术,也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4 . 2 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形式

对于青奥会而言,金牌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参与和教育,武术的加入就要做到能让大部分人接受,而且体现出教育价值,再考虑到青奥会的主体是青少年,要引起他们的兴趣就要多些趣味性在其中。可让太极推手、咏春拳等一些发展较为完善的传统武术作为表演项目,这些拳种既能反映出中国的武术文化,又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4 . 3 加大对武术进青奥会的宣传

武术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宣传,要进入青奥会就必须做好宣传,从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4 . 4 政府对武术进入青奥会进行交涉

武术进青奥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使武术能展现在青奥会的舞台上。

5 结语

武术进校园 第6篇

中华武术博大而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不但没有被淘汰,反而有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趋势,说明了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而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武术,是唯一一个进入小学课本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学校体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有理论依据和经过实践检验的,通过武术在小学多年来的试行中也了解到武术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塑造健康的体魄,提高品德修养,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而其特点因不受年龄、时间、场地、季节的限制也为武术更好地开展提供了机遇,在新课程标准下并正式将武术列为小学体育项目之一。而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却了解到本应在小学得到良好开展的武术,却没有在体育教学中得到良好开展,虽然学生渴望学习武术,但却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限制,其主要有:(1)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对武术教学没有明确要求;(2)学校现有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开展武术教学的要求,没有专业的武术教师;(3)武术教学场地、器材欠缺,没有专门的武术器材和场地;(4)学生对武术认识欠缺,因其大部分学生在上中学前没有学习过武术等,从而导致武术没有得到顺利开展。因此,本文试图从这几方面入手,收集大量有关武术教学和开展的文献资料,通过对徐州市铜山小学武术课开展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找到武术未得到良好开展的具体因素及对策和措施,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实验小学武术段位制的开展为研究对象,包括该校(学生、体育教师、学校领导)。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有关武术发展史、武术段位制发展史、武术教学、体育课程及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等方面相关的著作、文章、教材10余部,并通过百度、搜狗搜索引擎,检索收集了大量关于小学武术教学和体育课程、校本课程研究方面的资料,通过收集、整理、分类和比较,了解国内研究现动态与现状,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基础。

2.2.2 实地访谈法

通过本人在徐州市铜山实验小学实习教学期间趣味武术的教授过程中,本人对本校的小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了口头的调查与询问,分别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走访与调查,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从中得知他们对趣味武术在体育课堂中推广的看法与建议,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

2.2.3 综合分析法

结合以上的相关资料与真实调查,找出现阶段武术段位制在学校开展的障碍,提出相关的建议及措施,为武术段位制在体育课堂的推广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小学开设趣味武术课程的可行性依据

3.1.1 武术运动的发展得到了国家重视

国家提倡“武术进校园”,而趣味武术是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力推的武术段位制校园的项目。为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推动各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国家教育局于2014年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订,要求各地方教育局、各学校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行测试以及数据上报。

3.1.2 武术段位制进校园推广力度较大

全国武术段位制1998开始实行。经过17年的发展历程,武术段位制已逐步成为全面评价习武者锻炼水平的等级制度。2013年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何青龙在“武术六进”(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推广与普及工作中指出,推动武术段位制在全国的普及与发展,在武术段位制推广的过程中,武术进校园的推广力度最大。中国武术协会几乎在每年的工作会议上都会提及学校武术教育、武术进校园的相关话题,并相继制定了相关政策文件,从而推动与保障武术进校园工作的实施。

3.1.3 规范小学武术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武术教学内容中,要求水平一到水平三的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术动作及套路,武术段位制中的趣味武术正符合《新课程标准》水平一到水平三所规定中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趣味武术要求水平一的学生学习一些武术类活动的基本动作,要求水平二的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武术类活动的基本动作,要求水平三的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武术套路。通过学习趣味武术中活泼有趣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其它项目的兴趣与参与意识。

3.2 影响小学开设趣味武术课程的不利因素

武术在学校的开展状况并不乐观,武术段位制在学校的推广也不理想,国家武术研究院调查表明有70%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本文立足当前学校趣味武术开展现状,从多种角度,关注武术段位制在小学的推广情况,选取铜山实验小学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探索趣味武术在小学的开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3.2.1 武术师资力量短缺

铜山实验小学现有高级教师120人,专科学历98人,本科58人,其中武术专业教师4人。从中看出我国对专业武术教师培养缺乏,武术专业的学生短缺,真正进入学校教学的人更少。

3.2.2 教材内容单一,教学缺乏创新

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的教材内容单一、枯燥、乏味远远满足不了学校的武术需求,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武术教学无味,套路学习无趣,课程缺乏新意,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也不高。

3.2.3 国家政策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

政府相关体育行政部门对武术活动的相关政策也是制约开展情况不加的原因,因此,中央的政策方案无法在地方得到有效地实施,自然无法达到专家所预期的效果。

4 引入武术段位制教学的建议

4.1 大力加强武术师资队伍的建设

(1)增加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数量。现阶段我国武术人才稀缺,因此从高校开始着手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高校的扩招定会刺激地方中学重视武术生的培养,这无疑为我国武术后备军提供了有力保障。(2)重视在职体育教师的武术培养。如:江苏师范大学是国家武术段位制的一级考评机构,能过承担一定数量的体育教师武术培训。此举能提高我国普通体育教师的武术功底,打破了只有武术出身的体育教师才可以教武术的传统,为普通学生学习武术有提供了一条捷径。(3)加强学校与武馆的合作。科学地将学校的生源优势和武馆的专业优势现结合,能达到“1+1>2”的效果。(4)充分利用民间体育人才。中学面向全社会招聘武术教师,摒弃学历、文凭等门槛,唯才是举,方可充分发挥民间无数人才的作用。

4.2 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武术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学生在主观上接受了武术学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武术难,学习武术累的问题。学校可以优化课间活动,规范教材,提高学生参与武术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改正过去形成的懒散习惯。

4.3 定期举办武术段位制相关比赛

学校定期举办武术段位制比赛不但可以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还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武术段位制的认知与参与度,从而促进武术段位制在校园中的普及与发展。例如:可进行学校与学校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武,皆在通过武术段位制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为武术段位制的在学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武术段位制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吸引与带动更多的学生群体参与到武术段位制的学习中,提升武术段位制在校园中的影响力。

4.4 加大武术段位制在学校的宣传与推广力度

可通过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校园广播站、学校公告栏、校报、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推广,为武术段位制在学校的繁荣与兴盛提供外部条件。

4.5 完善武术段位制教学组织形式

通过建立学校武术俱乐部、武术社团、武术协会,编制具有特色化的校本课程,为趣味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摘要: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唯一一个进入小学课本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学校体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全国范围内正在逐步普及,但近些年来,武术在一些城镇小学或乡村小学开展的状况并不乐观,武术教学内容主要以初级长拳、武术健身操为主,缺乏教学内容的创新,单一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已无法满足武术教学的需要,急需改进与完善武术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调查在江苏省小学开展武术段位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武术段位制引入小学的优化策略,以期为促进武术段位制纳入小学校园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认为武术段位制进入江苏省小学校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首先,根据《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武术段位制段前级课程技法简单,易于掌握,既可增强体质,又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武术段位制具有“打练结合”的特点,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武术套路模式,更加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加入到课堂中主动习练,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武术段位制,趣味武术,小学,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邱德鹏.河南省南阳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2]刘琳.上海市杨浦区中学学校运动会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3]蒋亚明.以武术文化为引领提升武术时代价值[J].中国体育报,2014(11).

[4]刘泽琼.刘振飞.武术段位制走进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2).

[5]熊东进.新课程标准下湖南省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5).

[6]韩大帅.武术段位制在江苏省中小学推广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3(5).

[7]朱永飞.石家庄市武术段位制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5).

[8]李蕾.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发展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2(05).

上一篇:汽车牌照识别下一篇: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