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教学范文

2024-07-10

政治课堂教学范文(精选12篇)

政治课堂教学 第1篇

一、激发兴趣, 催生情感, 创设宽松的教学情境

一是催生学生学习情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晦涩难懂、比较枯燥, 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其实, 任何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升华与总结, 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政治兴趣、引导学生激情参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兴致盎然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素质, 品尝政治学习的甜头, 体验政治学习的乐趣。

二是创设宽松教学情境。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教师要以自身的政治常识、语言组织、文化底蕴、饱满热情进行教学, 与学生进行双边双向的交流, 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境界, 让学生在“双边互动、情景交融”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接受潜移默化的政治教育, 陶冶学生情操, 产生情感共鸣, 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积极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学习新知, 通过“联想、分析、推理、归纳”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体验成长、体会成功。

三是开展客观公正评价。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教师要用激励的话语、满意的点头、信任的语言, 对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取得的进步、成绩, 给予客观公正、促进发展的激励评价,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我的价值, 体会成功的愉悦, 获得成长的动力。笔者在教学中,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个人特征、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的不同, 对他们身上所展示出的“闪光点”给予“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 使学生“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二、优化方法, 整合资源, 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挖掘学生自身潜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问题去学习、去体验、去感悟, 边读边思、边想边做, 初步了解掌握新课的基本内容, 勤思善想, 提高能力。笔者在教学《爱在屋檐下》下一课时, 我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理解自己与父母的亲情、了解如何确立家庭关系等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通过努力找答案, 然后再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深入讲解, 把握与父母沟通交流要领, 换位思考, 使学生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道理。

二是提高政治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重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 关注国际、国内大事,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扩大视野, 增加知识储备, 启迪思维能力, 学会从不同角度、政治眼光分析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突破书本知识制约, 指导学生运用网络传媒来获取信息的能力, 扩大、整合信息资源, 补充书本知识, 对信息进行梳理、加工和利用, 提高学生运用政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他们在学习政治知识的同时, 大胆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和创造性。笔者在讲解《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时, 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讲述“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和“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等诚信故事, 引发学生在故事中提出疑问, 然后再导入新课, 为学生讲解“诚实守信, 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恪守信用、真实做人是为人之道, 成事之基的道理。

三、开展活动, 放大效用, 培养健康的思维品质

一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有所长, 学有所获, 培养学生健康的思维品质是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剖析和归纳, 提出自己的观点, 寻找解决问题使用的理论知识, 以实际情况为背景构建新的知识联系。这样, 不但有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概念和原理,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他们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种清晰、科学的知识结构。

二是坚持开展拓展训练。在政治教学中, 教师要从多层面、广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 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 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 拓展思维, 生成情感。笔者在教学《竞争合作求双赢》一课时, 课前组织学生到户外开展拓展训练, 指导学生分成三组开展互助游戏。如:开展“红黑大战”、“孤岛过生”、“穿越电网”等游戏活动, 让他们在合作竞争过程中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提高效率, 聚集力量、开阔视野, 乐于奉献、合作双赢。

三是坚持开展主题活动。在政治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撰写小论文、参加社会调查等活动, 催生学生政治情感。笔者在教学《多元文化“地球村”》一课时, 笔者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或国家, 通过网络、报刊等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编写一份“政治小报”, 并在全班展出, 并评出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奖励,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 不断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

摘要:政治是一门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感知生活、活跃思维的学科, 政治学习, 可以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思维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爱上政治、喜欢政治, 由乐于学习向学会学习转变, 全力提高教学效率。

政治课堂教学 第2篇

三、情境切入式。即教师从课前班级的某种具体情境入手,则某个(些)学生的言谈举止、教室的布置或变化、班级刚开展过的某种活动等等,或者教师有意识地对某种情境稍作加工处理,随机应变,灵活自然地加以简要的概括、总结、点拨,然后迅速地切入该节课的教学主题。例如,在一次上《师德常识》中“个人离不开集体”一目时,刚上课,一支横卧在讲台上的粉笔被风一吹,顺着桌面掉到地上,跌断了。我们没有忽视这个细节,觉得它是切入这节课教学主题的一 个很好的情境。于是,就将跌断的粉笔从地上捡起来,又拿了一盒粉笔(纸包的),沿着刚才那支粉笔下滑跌落的路线,把它轻轻推下讲台,拾起来让同学们仔细查看,竟无一支跌断。这时候,便说了如下一段导语:“同学们,刚才的情形大家都看到了,可是你们思考过它说明了什么吗?能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有限的,而由多个乃至无数个个人所组成的集体的力量则是强大的.、无限的!你们说呢?(学生们会意地笑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一个方面‘个人离不开集体’----”。这种由具体情境切入教学主题的教学导语,因势利导,生动活泼,其效果当然也比较好。

四、提问吸引式。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导语类型。它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问巩固旧知,强化对旧知记忆和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提问,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及时作出注意、思维等心理的自我调整,把学生分散、无序的思维转移、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我校每学年举行的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重大活动期间,或者像前两年的“迎评估”、“迎国检”期间,学生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多是当时学校、班级、寝室里等发生的事情。这段时间的政治课教学,我们便经常使用提问吸引式的教学导语。

由于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得及时、适度,因此,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政治课堂教学 第3篇

【关键词】时事政治 初中政治课堂 教学应用

在初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学生思想观念和品德素质培养的重任,是初中阶段的主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抽象,内容较难理解等特点,一直是教学上的难题。将时事政治引入教学,佐证与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政治课堂中时事政治的应用情况

将时事政治引入政治课堂教学,即在政治理论的课堂教学中应用时事政治,以事实做例子,说明政治理论,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的内涵与外延①。时事政治在政治课堂中的引入,是政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体现,与政治教育联系紧密,难以分割。由于时事政治具有时效性,都是发生在近期的事情,十分便于学生了解与分析,同时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有部分学校并不认同将时事政治融入政治课堂的教学方法,认为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于是在这些学校的政治课堂上,缺乏对时事政治的深入探讨与分析。

二、将时事政治有效应用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十分必要

1.新的教学改革有必要引入时事政治

在教学改革以前,政治教学形式单一,采用枯燥无聊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缺乏亮点,也毫无新鲜感,同时政治知识理论性强,对于初中生而言十分抽象。这些都使得学生对学习政治兴趣不大,在课堂上没有积极性,课程参与度很低,导致了政治知识的学习难以达成目标。在政治课堂上引入时事政治后,学生有了鲜活的例子来学习政治知识,在时事案例中学习理论知识使得学生的兴趣水平提高,理解程度加深,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财产继承权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引入香港富豪龚如心遗产继承案作为案例来进行分析,将财产继承的直系亲属优先继承权等讲清楚。

2.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现状下有必要引入时事政治

当今社会,一切社会活动都围绕着经济建设,人们在面对金钱和利益时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激,思想上也比较容易走弯路②。初中生刚刚走上人生的道路,没有成熟理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群与事件时,较难把握自身的思想,容易滋生拜金主义和自私自利的人生观③。为此,必须对初中生的思想政治动向给予及时的教育与指导。通过将时事政治中的负面事件引入,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思想会滋生痛苦,进而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深刻的反思。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引入时事政治

目前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注重能力,品德的培养同样重要。作为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事政治可以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时事政治教育的数量积累达到一定水平后,学生的思想在日益熏陶中必然产生质的飞跃。人们需要通过很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帮助自身发展。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学习,丰富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对时事事件的大量了解将有助于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进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三、如何有效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引入时事政治

1.将教育目的与事件时效相结合

在教学中,政治教师应将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培养成日常的行为习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方式了解时效性较强的新闻事件,将其中与初中政治知识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筛选出来,引入课堂。

2.使时事政治贯穿到教学环节中

政治教师应在课堂上将筛选出的时事事件交由学生分析,要求学生在分析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时事事件的关注。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关注时事事件,在课堂上讲述自己选取的事件,并在讲述后对该事件使用政治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日积月累的习惯养成,将会使学生建立起将现实世界中的时事与政治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习惯,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时事政治学习中加入评论

时事政治事件常常包罗万象,而初中生的知识量较小,理解问题不深刻,在学习时事政治时容易浮于表面,难以深刻理解政治事件背后的原因与意义。对此,教师应及时组织评论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分析与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深入分析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时事事件的内涵。在评论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发挥,引导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发表意见,对于不成熟的想法,教师应给予引导和纠正。

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政治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当前的教学现状,政治教学常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此,在政治课堂上应用时事政治,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国内与国际时事事件,形成其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释】

① 刘彩彩. 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学周刊C版,2014(4):107-107.

② 吴晓娟. 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5(4):75-75.

③ 李培中.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与时事政治的结合[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7):13-13.

政治课堂教学 第4篇

一、教学过程开始时, 可利用时事政治巧设疑问

教学过程开始时设计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的准备阶段, 因此开讲新课时的问题设计非常重要。问题设计好, 就能尽快使学生的大脑兴奋起来,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开始时的问题设计, 可结合课堂教学的有关内容, 灵活地采用多种方法, 活用时事政治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我在讲“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内容时, 就引用了报纸上刊登的许多资料。学生在听了我讲的内容后, 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还没等我提出问题, 有位性急的同学就迫不急待地问:“老师, 我经常从报纸上看到, 电视广播上听到‘世界贸易组织’这个概念, 可就是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组织, 有什么作用, 中国为什么非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呢?”还有一个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听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小汽车就很便宜了, 这是真的吗?”我一看学生思维的火花已经被点燃, 于是便由浅入深地给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不同要求的问题: (1) 世界贸易组织的含义是什么? (2) 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有哪些? (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只是一厢情愿吗? (4)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给中国带来什么重大影响?这是利用时事政治激活学生的兴趣后, 设计出合理的问题, 进入对新课内容的学习, 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时事政治材料, 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实现政治教学的育人功能

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是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必经的认识阶段, 因此, 要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思想觉悟, 就必须先让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解所学的新知识。然而, 一堂课的时间有限, 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能接受所学的新知识呢?笔者认为针对教学的具体内容, 适时的运用时事政治知识是实现这一突破的好方法。如我在讲市场交易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时, 对震惊全国的山西朔州假酒事件进行了充分的利用, 我首先问, 造成26人死亡, 数百人中毒的惨剧为什么会发生?多数学生都能分析说这是因为他们利欲熏心, 为了牟取暴利, 在交易中搀杂使假, 以次充好造成的。然后我总结出, 所谓“诚实信用”, 就是在交易中要进行货真价实的买卖, 不搞欺骗, 合法经营。接着我说, 由于这起假酒事件的影响, 导致很多人不敢再购买市场上山西产的酒。使一些山西名酒的销售量大幅度下降, 如著名的汾酒,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短暂的讨论后得出两点结论: (1) 只有坚持诚实信用原则, 才能提高销售者的信誉, 带来经济效益, 从而使交易越做越好, 生意兴隆。山西少数不法分子的制假行为, 影响了整个山西省造酒行业的信誉。 (2) 如果缺乏诚实信用, 搀杂使假, 就会破坏正常的交易秩序。山西的假酒害人, 导致山西的真酒也不好卖了。接着我又问, 从上述事件来看诚实信用仅仅是销售者道德问题吗?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了否定的答案。这样教, 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诚实信用的含义, 而且也真正的理解了。

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时事政治,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实现政治教学的育人功能。通过学习时事政治,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 时事政治中蕴藏着丰富的与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有关的材料, 若能在课堂教学中与所授内容合理的结合起来,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是非常有效的。讲关税时, 我给学生介绍了“中国走私第一大案”, 使学生明白走私给国家利益造成的严重损失, 认识到我国政府加大打私力度的正确性, 培养学生的反走私意识。

三、教学过程结束后使用,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良好匀惯

教学过程结束时使用时事政治,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 目的是巩固教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师的授课效果。二是结合课堂教学的有关内容, 要求学生课后查找时事, 比如:到银行去查查各种形式存贷款的利率, 外汇牌价等等, 目的是培养学生关心时事, 养成经常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政治课堂教学 第5篇

【内容摘要】“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陶行知语)。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寻找生活素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探究、体验、感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

活化的课堂。

【关键词】 政治课堂 生活化 生活素材 思想道德教育

【正文】一直以来,原政治课教学被看成“高、大、空”的政治口号和远不可及的“空中楼阁”,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把源于生活的理论抽象化,过多关注理论和规范的传授,用概念和观点建立起来的理论取代了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忽视了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的教育因素,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寻找生活素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探究、体验、感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如何让政治课堂生活化呢?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以下的基本步骤: “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的循环。“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景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使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从教学到生活”,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

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导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本知识的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政治的兴趣。为了消除学生们对学习政治的厌倦情绪,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把政治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们带着一种亲切、愉快的心情学习。

如在学习“产业化经营”时,德庆贡柑的销售,学生熟悉,我让学生充当桔农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角色,设身处地地为当前桔子产品“卖难”问题而深受困扰,此时的桔农,最渴望的是有一个专业组织帮助他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这时,让另一个学生扮演企业的角色,这个企业正是为桔农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专业组织,不仅如此,企业还为桔农提供另外的果苗、化肥、农药、机耕服务等桔农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这种将桔农生产和市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为桔农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就是“产业化经

营”。

因此,教师在教学导入时,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才是

最好的老师。

二、教学过程:巧用生活事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因此,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精心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注意挖掘事例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借

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通过多媒体演示以下三个情境: 情境一:每逢新年,同学之间免不了互送小礼物。前几年送贺卡,现在送的礼物价格越来越高。家长无奈地表示:“这样过节,对家庭有压力。不过,人家的孩子都这样,我也不能让自己的孩

子矮半截、抬不起头来。”

情境二:小林的服装怪怪的:裤子上左一个大兜右一个小兜,兜上还有许多铁环,走起路来叮 当响。别看小林这身服饰,价格可高啦!情境三:一些同学的手机、电脑、MP3、电子词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这种攀比之风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学生讨论,探究几种常见的消费心理(自由发言):

(1)这些现象在你的周围的同学中存在吗?怎样看待这些行为?

(2)你如何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针对这三个设问,让学生谈谈对这些生活情境的体验,直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总结提高,也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人生观、价值观。

可见,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具体学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就能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教学活动烙上生活的印记,使“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

育教育功能。

三、教学目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就是实践。所以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倡导学生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例如,在学习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后,我要求学生调查日常生活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建议,写一份报告。一个星期后,学生把报告写得有声有色。有的学生对“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作了调查,提出“森林覆盖率为33.3%的中国是一个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而森林覆盖率为66.7%的日本却是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还将用过的筷子回收造纸,中国对此作何感想?觉醒了吗?”有的学生对“白色污染”作了调查;有的对“水污染” 作了调查;还有的提出了“低碳生活” 的概念……一个个充满个性的调查报告,他们的创意及潜能,让我惊叹不如。学生在这次社会生活实践中,对课本“科学发观展”的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在生活中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自觉地爱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政治课堂教学 第6篇

关键词:时事政治;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引言: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概念不仅复杂还繁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困难,学生们不喜欢学习政治,不愿意主动探究政治问题,有的学生们甚至放弃这门课程,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为了客服这些困难,教师想方设法改善课堂教学效率,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引进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法,创设情景教学法,结合时事政治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有效的改善了学生们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了解政治,探究政治性质问题,更好的分析和理解政治知识。

一、时事政治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时政政治是关于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知识内容,对学生们的学习和适应社会生活有积极的影响;时政政治具有现实性,可结合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时事政治的应用可以降低学生们学习的难点,将教材上的知识面拓展得更加宽广,达到学生们的实际需求。

时事政治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政治这门学科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们对自己身边的事情会更佳关注,利用时事政治的内容进行分析,将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产生独立的学习意识,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的政治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入时事政治的有关知识内容,使学生们关注政治知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政治的兴趣[1]。由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对新闻、电视、广播等媒体设备特别重视。例如在学习《感受法律的尊严》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用幻灯片上面呈现的近期一则新闻:“2014年12月17日,白云区发生一起致人死亡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9个小时后被抓。……”教师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并要求各个小组进行合作调查、分析和报道,经过学生们一番查找和分析,得出了很多的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纠正。通过这种教学策略,教师不断鼓励学生,促使学生们懂得阅读资料,通过时事政治对学生的吸引,迫使学生们从被动变为主动,有效改善学生们的学习状态。

(二)、培养学生关注政治

通过时事政治融入到初中政治的课程中后,学生们养成了关注现实社会中的政治问题的良好习惯[2]。教师不断地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相适应的现实社会中大家都有听说或有所了解的材料,使学生们感受到政治知识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针对目前的石油紧缺的问题,要求学生们进行关注并调查,并讨论如何控制石油的使用。通过这种教学的策略。使学生们了解社会文明的真谛,自然生态平衡的规律,培养学生们要学会关注重大的时事政治,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创新和发明,为社会奉献一份力量。

(三)、引导学生正确分析

通过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教师将近期的时事政治内容融入到课堂的授课当中,引导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由于这部分内容离我们的现实生活久远,学生们很难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变故和性质。为了让学生们了解事情的两面性,辛亥革命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教师给学生们讲授新的课程内容之前,联系时事政治,进行了举例讲解“2014年某某学校的学生考试后的自闭症的问题”,引导学生们正确的理解,学生们的成绩不好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学生们自己,而且和家长、家庭背景及教师和社会的压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在马航的事件中,究竟是一次偶然的空中事故,还是由某些国家操纵刻意为之?学生会积极思考这个问题,考虑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通过这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应急发挥,并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理解,提高学生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辨析能力,有助于学生们在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更好的适应社会,提高自己。

结语:在初中的政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时事政治的内容,有利地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意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通过理论知识与现实案例进行结合的产物,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总而言之,时事政治不断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拓展学生们学习的知识面,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裘明宽.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3)

政治课堂教学 第7篇

一、现阶段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教学改革的需要。

传统的政治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 学生听讲的过程比较被动, 严重违背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 传统政治教学枯燥无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较缺乏, 因此迫切需要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时事政治引入课题, 尤其是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政治话题, 激发学生的讨论, 使他们集中精力;其次是时事政治中的精彩案例, 帮助学生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 以逐步提高教学效率, 这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 最后是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时事政治讲解, 尤其是现代社会学生面临的利益纷争较多, 如何进行取舍、如何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都是教学改革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尽可能地减少社会和媒体负面因素的影响, 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反面事件做到深刻反思, 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2.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逐步提出的, 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避免传统教学单纯以成绩评价学生的弊端。 德才兼备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而政治教育是德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就使得时事政治教育尤为必要。

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 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获取各种时政信息, 使他们初步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要求学生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 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国内外各种社会事件, 对一些事件变化发表自身的观点;最后是素质教育给予了初中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更关注学生的天性解放, 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政治和新闻, 使得时事政治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二、加强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教学策略

1.突出时事政治的教育性和时效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该从时事政治的教育性和时效性入手, 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师在选择相关的时事政治事件时要偏重于趣味性, 现阶段大多数时事政治都比较严肃, 而教师可以选择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或者多样化的展示方式等引入, 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和厌倦心理。其次时事政治具有时效性, 在教师讲解之前, 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所耳闻, 这样教师就可以关注学生对时事政治事件的描述, 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欲望。例如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每次上课之初挑选某组学生讲述最新发生和了解的时事政治事件, 对表现优异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奖励。最后是借助多媒体设备对时事政治教育性和时效性的突出,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综合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图文并茂的演示和讲解往往更能刺激学生多方面的器官, 避免学生枯燥心理的产生。

2.注重时事政治融入政治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

在现阶段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错误地理解时事政治教学的目的和方式, 一方面没有把握好时事政治教学的时间, 时间较长将影响政治课程的进展, 而时间过短又难以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另一方面是时事政治融入的环节过于紧凑, 没有采取逐步渗入的方式, 使得时事政治教育趋于形式化。 因此, 首先在课程导入的过程中, 时事政治的融入要简洁, 要推动全体学生参与。 教师可就所要讲解的内容提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时政新闻, 并组织学生汇总。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时事政治的渗透, 防止时事政治脱离政治课堂教学, 避免单纯进行时事政治教育。 例如教师可就近期发生的一个时事政治展开各方面讲解, 扩充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最后是在课堂教学结束时, 教师可选择一个时事政治作为总结, 同时提出新问题, 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时事政治, 培养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

时事政治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而初中生由于受到学校和家庭等的影响, 所掌握的知识面比较狭隘, 同时思考不够深刻, 难免会出现错误、片面的见解。 为此, 教师可引导学生就时事政治展开积极的讨论, 鼓励学生之间各抒己见, 完善所掌握内容, 同时提高他们的政治分析能力。 一方面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展开一些评论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 例如学生之间可形成正反两方代表, 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评论, 教师就评论内容进行详细的点评。 另一方面则是教师领导学生组织多样化的时事政治学习活动, 包括时事政治事件演讲、时事政治事件现场模拟等, 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时事政治事件, 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初中生活。

4.增加时事政治实践教育课程, 促进初中政治教学实践。

首先学校应该增设时事政治教育实践课程, 给予学生政治实践的机会。 例如在马航事件中, 教师在让学生猜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时, 就可利用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就近祭拜在马航中逝去的乘客, 使学生在悲痛的情绪中对时事政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更复杂的情感。 其次时事政治实践课要有目的性和教育性, 最好由学生自发倡导和组织。 例如就2014年某考生考试后出现自闭症症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实践课进一步了解自闭症, 同时鼓励学生多关心自己身边的同学, 关注同学的情绪变化, 毕竟初中生的年龄和心智还不成熟, 彼此之间的关心更能促进学习和发展。 最后是时事政治实践课要注重学生的自发组织和进行。 学生可自主提出实践课题, 自主组成实践小组, 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和探索。 毕竟初中生的兴趣和爱好不同, 所感兴趣的时事政治有所不同, 教师应该注重这种差异性, 同时在实践课程总结的过程中, 鼓励每组成员都积极聆听不同政治话题小组的意见, 以培养更全面的兴趣。

三、结语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 时事政治教育不仅是政治课程考试的内容, 而且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通过时事政治的学习, 学生了解到更多社会和国际热点, 视野更开阔, 处理问题也更全面, 逐步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因此, 教师应该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 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在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 丰富政治课堂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然, 时事政治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初中生树立学习意识, 有求知的欲望, 以促进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彩彩.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 2014, 12:107.

[2]陶孟义.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 2015, 01:83.

[3]阚玉柱.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求知导刊, 2015, 02:20.

[4]张亚平.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J].赤子 (上中旬) , 2015, 18:285.

政治课堂教学 第8篇

一、挖掘生活资源,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直到现在, 一提起政治课, 人们就会想到“大道理”、“空道理”。政治课堂之所以缺乏吸引力, 实效不高, 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政治学科是一门理论性相当强的学科, 且一些老师经常将道理讲得不着边际, 不切实际, 因而在政治课堂上出现了言者谆谆, 听者藐藐的现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烦、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事实上, 生活就是政治教学的源泉, 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如果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 回答生活中提出的种种问题, 重视学生的实际经验, 就有可能使政治理论恢复到鲜活的状态, 并激发、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及能力, 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能力、志趣、品德等进行知识的讲解。比如, 讲到高中的经济常识部分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早中晚菜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 从而揭示价值规律, 也可直接从学校门口的小摊小贩讲到个体经济的存在形式, 还可带领学生考察当地对外资的利用情况, 从而加深对改革开放必要性的了解;学习哲学常识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辨析平时所熟知的民谚和寓言, 如“喜鹊叫喜, 乌鸦叫丧”、“左眼跳, 财神到, 右眼跳, 灾难到”、“守株待兔”、“智子疑邻”等, 以此来阐释哲学的真谛;在讲述政治常识时, 则可以联系社会热点:如“阳光执法”、“民告官”、“朝鲜核问题”等。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实际和社会实际,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还有助于他们走出课堂后自觉运用理论知识去关注周围的人与社会。

二、师生交往平等化, 构建融洽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里, 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消沉、忧虑、紧张, 就难以建立起高效的课堂。所谓轻松, 是指让学生在有张有驰的有效结合中, 轻松地掌握知识。然而, 多数情况下, 政治老师都是一副高高在上, 不苟言笑的形象, 政治课堂也多被认为是沉闷、严肃、压抑的场所。

要实现政治课堂的高效性, 教师就要着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化解师生间森严的壁垒, 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知识的传授者, 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 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选择, 并尊重他们的奇思妙想。中学生尚未完成世界观的构造, 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不免有片面的认识, 但如果教师能对这些认识进行加工,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 就能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认知, 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 笔者努力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例如, 在讲高一《经济常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部分内容时, 有同学尖锐地指出, 当前进城打工的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 每到过年时,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非常严重, 到底农民的权益应该由谁来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到底是不是一纸空文?问题提出后, 笔者首先肯定了该学生善于观察社会实际, 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这一行为, 同时要求所有学生思考这一问题。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 大家七嘴八舌, 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同学说应该严查打工老板的责任;有同学说政府应多出面加强管理;还有同学指出我国当前的民主法制建设尚处于不成熟期, 不能以社会上的个别现象来否定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在整个过程中, 笔者都在认真地倾听着, 不时地补充一些背景材料, 并适时对学生的一些过激言论进行点拨、引导。

教育家德里克斯 (Howard Hendricks) 曾经说过, “有效的教学并不是头脑的碰撞, 而是心灵的交流。”事实证明, 只有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 学生才能展开心灵的翅膀, 勇于表现自己, 也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中, 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 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 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 由此, 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在政治课堂上, 经常可以看见政治教师一本书、一支笔, 读读讲讲、说说练练的现象。心理学研究显示, 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 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缓慢, 难以产生心理反应, 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 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 否则就会削弱他们的注意力, 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久而久之, 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大致包括了以下几种:

此外, 现在还有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 如辩论式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 社会调查学习法, “走出去、请进来”等教学法。但不论选择哪一种, 它都有一定的保鲜期,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不宜长期固定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 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换、调整。有研究表明, 教师主要可根据以下四点选择教学方法:

1. 依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比如, 教师可针对课堂气氛沉闷的班级着力于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法, 如情境教学法等。

2. 依据教师自身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比如, 可根据自己的某些特长 (如善于绘画、讲故事、朗诵等) 选择教学方法。如笔者就较擅长于讲述,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讲授法, 通过引用短诗来进行教学。在讲资本主义民主选举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时, 笔者引用了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的一首小诗:“要想当美国总统, 需要有一种多么好的耐性:逢人拍肩装热情, 婴儿脸蛋亲又亲。初选会上假惺惺, 如醉如狂募美金。火车旅行站站停, 到处演说念选经。电视广告频露脸, 天花乱坠献殷勤”;在讲事物间的联系时, 笔者则朗诵了西方的小诗《钉子》:“丢失一个钉子, 坏了一只铁蹄;坏了一只铁蹄, 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 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 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 亡了一个国家。”等等, 教学效果都非常好。

3.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选择教学方法。

4. 依据可运用的现代技术设备条件 (如实物投影、电脑等) 选择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只要教师树立课改新理念, 使课堂教学时时处于师生互动之中, 使学生的思维时时处于活跃状态之中,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提高教师素质, 保障政治课堂的高效性

新课程强调,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是师生对话中的首席代表。因此,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 更离不开教师的睿智、课内外的亲和力及丰富的知识储备。

首先, 教师要有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矛盾冲突的睿智。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的统一体,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 也需要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 缺一不可。但是, 预设是教师的思路, 而生成却是学生的意愿, 两者之间总会有磨擦, 有冲突。这时, 教师就要用睿智去加以引导、化解。因此, 教师要随时做好课堂教学应变的准备, 灵活机智又恰到好处地处理课堂中的各种生成。比如, 在公开课上, 经常有教师预设一个环节, 让学生就某一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当学生不能按其预设的答案作答时, 教师就不断提示, 千方百计地想把学生拉到预设的观点上, 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样, 教学节奏就显得很拖沓, 导致了难以调和的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其实, 在这种情况下, 只要教师简单地说一句:“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那接下来老师也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便可把学生引向正常的教学轨道, 从而顺利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 教师应具备课内外的亲和力。亲和力是一种人格魅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亲和力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教师的亲和力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爱的情感, 因此, 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学生, 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 也才能激发他们对真理的追求。一个受学生喜爱、崇拜的教师, 其课堂也必会是高效的课堂, 能有效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一旦成绩提高, 学生反过来又会更加喜欢这门课, 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再次, 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 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 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我国近代思想家黄宗羲也曾经说过, “闻之未闻、业之未精, 有惑而不能解, 则非师矣。”所以, 政治教师不但要加强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同时还要学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各种背景知识、前沿知识、边缘知识, 使自己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并能对知识加以创造性地运用, 做到知识的与时俱进。教师聪敏的才智、创造性的思维和渊博的学识, 其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影响力。

当然, 政治教师要具备以上综合素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还需要在平时不断地钻研学识、提高专业水平, 拓展眼界, 充实自己。一个知识面广、语言幽默风趣、始终面带微笑、乐观向上又极具亲和力的教师, 哪个学生会不喜欢他, 会不喜欢他的课, 他的课堂又怎么会低效呢?

目前, 我国新课程改革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一线政治教师任重而道远, 还要继续不断地摸索、探究, 以求得政治课堂的高效性。事实上, 只有深刻变化了的课堂, 才能承载新课程的企盼, 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落实到教育教学中, 才能使政治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育学——情境与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

[3]成洁.政治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J].中国教师报, 2003.

政治课堂教学 第9篇

一、时事政治教育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的具体作用

1. 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时事政治的一大功能是德育,现在学校的德育课程比较缺乏,思想政治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德育课程的角色,可是现在的学生已经慢慢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仅靠简单的说教很难引导学生一直在正确的人生发展轨道上前行。从课程角度来说,我认为时事政治相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来说,是一门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它具有潜在性、持久性等特点。时事政治教育中,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自己加以总结,再从辩证的角度提炼观点与看法,无形之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而且创造性地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在这方面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相比发挥着更有效的作用。

2. 做好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就其学科特点而言,确实显得比较枯燥,很可能导致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低效。反过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思想政治学科产生了学习兴趣,那么必然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事政治都是最近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 具有及时性、新鲜性等特点,因此,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急切的求知欲望。2009年我在复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课题时,在导入时引用了网络上选举出来的2009年全国人大会议牛人牛语牛议案。其中的“牛人”钟南山在会场上号召代表们展开自我批评:“我们发言10分钟,8分钟在歌功颂德。”学生在看到这样的“牛人牛语”之后,一下子就兴奋了,课堂气氛一片活跃,我马上顺势提问:钟南山为什么敢做此发言?说明人大代表享有哪些权利,又要履行哪些义务?使学生回归到课本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这样的课堂就比较有效。

3. 弥补教材的不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几名毕业多年的学生在回到学校与我交流的时候提到,以前所学习的知识都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唯独时事政治,都还记得上课前对时事政治的那种期待的心情,对课堂上同学们之间的观点碰撞而产生的知识火花都记忆犹新。爱因斯坦曾说:“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知识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只能是能力、素质。时事政治都是距离我们最近时间内所发生的事件,而教材的编写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时事政治对思想政治学科教材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对于近期的时事政治,各大媒体都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是多元化的,他们在获取信息之后,在对信息的理解、分析、判断等方面存在着偏差,于是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事件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同学,通过辩论、演讲等形式,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知识面的拓宽,更多的是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是符合的。

由此可见,时事政治教育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时事政治教育呢?

二、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的两种形式

开展时事政治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我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以下两种形式比较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

1. 课前五分钟时事政治评议。

课前五分钟时事政治评议,就是每堂政治课的前五分钟,教师就国内外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或身边大小事等进行客观的陈述,然后请台下同学发表对这一事件的观点,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点评,发表不同的见解,还可以辩驳,最后由教师对所有的发言者进行点评。整个过程还要注意两点:第一,应该由教师去寻找时事政治材料。我在初期的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曾经尝试让学生选取时事政治材料,但是现在的学生生活圈子狭小,一天下来,基本上都待在学校,双休日也到处补课,难以静下心来去寻找材料,即使找到了时事政治材料,也往往缺乏针对性,可议性不强。第二,学生在发表观点或者点评同学观点时,应坚持结合思想政治课中的理论知识,这样还可以提高学生组织问题答案的能力。

2. 围绕课本知识点结合时事政治进行分析、讨论。

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思想政治课本有了很大的变化,上面的材料能够做到紧密结合课本知识,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更好、更深的理解。但是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就具有时代性,而教材会因为修改时间和使用时间差而无法及时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难以反映、体现最新的现实内容,这会使思想政治课教材料出现滞后性。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围绕课本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往往采用最近发生的时事政治事件,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使课本上的知识变得生动而易于接受,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刻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

时事政治教育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从长远来看,时事政治教学可能会呈现出课程化的趋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势必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重新值得关注的话题。目前,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着无效、低效等问题, 可以说,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作者从事思想政治教学以来, 一直坚持时事政治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努力加强时事政治教育,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时事政治教育,教学有效性,开展形式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邓浩.高中思想政治课时事政治的运用与思考.吉林教育, 2008, (32) .

[3]邱德稳.以时事政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8.10.

[4]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中国教育报, 2007.5.8, 第6版.

拓宽政治教学渠道提升学生政治素质 第10篇

一、建树新型理念, 转变教学策略, 在激情引思中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教师应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 转变教学理念, 变“送鱼”教学为“授渔”教学, 在努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学习中去, 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交流、合作关系, 用真心、动真情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成长, 从现代媒介上学习前沿教学理论、教学方式、教学技能, 不断增强自身的履职能力, 构建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努力用自己政治学识、教学理念、人格魅力、文化底蕴赢得学生的认同和尊敬, 全力营造浓厚的“亲师信道”氛围, 引导学生的灵活思维、积极思维和创造思维。

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搜集信息、梳理整合、攻坚克难, 自行检测等, 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评价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评价一定要切合学生的感知和需求, 调动他们学习思维的积极性, 师生之间要心有灵犀, 才能不断提高政治教学的活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 在师生互动中优化政治教学过程

在政治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 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政治教学中来。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快捷高效”的特点, 深受师生的喜爱和好评, 其以图文并茂的画面、会意形象的音乐给学生传递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感, 通过各种信息整合、传递, 能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化, 使干枯内容趋向趣味化, 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为政治教学增添了精彩和活力。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能有效发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

如笔者在教学《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时, 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让学生有了直观感知, 既拓展了教学内容, 又深化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如笔者在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内容时, 我指导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对“价值取向”进行辩论, 引导学生掌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整合教学资源, 拓宽教学渠道, 在链接实践中放大政治教学效用

政治学科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理论性和教育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拓宽教学渠道、拓展教学内容, 才能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效果。对一些情感性目标在课堂上不易掌握的内容,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活动, 对所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深化。如笔者在教学《价值规律的作用》内容后, 我组织学生对本地区主要农副产品进行调查。让学生了解时下棉花、土豆、大白菜滞销的原因, 对价格变动调研、剖析, 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理论联系实际”成为我们的指南。教师要组织开展主题演讲、征文、辩论活动,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中, 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经济、哲学等原理分析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三农”问题等, 并引导其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现实中问题与现象, 让学生在衔接生活中学用政治, 放大政治学科的功能效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剖析、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催生学习情感。

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小议 第11篇

一、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现状分析

通常来说,高中时事政治基于时事新闻发布、时事热点专题以及时事评述文章三点内容开展教学,其课堂形式主要为集体讨论。与此同时,时事政治内容还应根据学年段不同有所调整,保持必要的侧重性。然而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由于升学模式的影响,导致高中时事政治教学有其不足之处,对于学科系统性、科学性以及知识性的认识仍有所欠缺。其主要表现为:(1)时事政治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播报。不少教师单纯将时政新闻生硬地置入课前导入环节,或者简单地用于课后补充,并未深入分析时政内容并将其与课内知识点相互连接。(2)未深入探讨时政热点,利用度不足,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缺乏说服力,难以收到满意教学效果。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时政教学的有效策略

1.课前时政事件讲评。此环节可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搜集时政事件相关资料,每节课前做出简短的新闻报道,教师不可对报道范围或者报道内容做出过多限制,报道完毕后由教师从旁指导,全体同学负责该则报道的讲评,根据讲评内容做出总结。应注意在时事讲评中激发学生参与性,要求学生从演讲者的角度来分析时政事件,并随机抽取各小组组员代表上台演讲,以此来激发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关注时事政治,养成关注时事、分析时事的习惯,通过报纸、新闻等媒体途径收集时政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在演讲课堂上灵活运用,其他同学则应分析演讲内容,并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与政治理论知识相结合展开论述和分析。以党的十八大为例,笔者组织学生参与时事演讲活动,以十八大报告精神为中心,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出发展开分析,期间通学生各抒己见,深入讨论,课堂氛围极为热烈。在此过程中,教师一改往日单纯而枯燥的讲解模式,而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引导其参与课堂,鼓励其主动学习、勇于质疑,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营造课堂活跃、平等、和谐的氛围,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进一步加深,思路也变得开阔。

2.在教学中渗透时政热点问题。在高中时政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将时政热点以及重点问题加以渗透,由单纯的灌输和引用转变为积极的分析与应用,针对教材内容为其补充课前精选的时政素材;同时还可利用包括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内的各类教学手段予以展示,以提高学生对于时政事件认识的形象性以及直观性,有效激发学生热情。以必修2第三单元第五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为例,笔者将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这一时政热点大事引入课堂,不少学生对于“两会”这个词语耳熟能详,但对其具体含义却了解不多。笔者由此在课堂上普及:“两会”并非特定机构名称,而是一个统称,意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者会期大致重合,对于国家运作均具有重要意义。当学生们对“两会”概念有了明确认识后,笔者提出了问题:“两会”中二者的组成有什么不同?各自的职能又是什么?由于笔者在课前已经布置收集“两会”资料的任务,因此学生们有所准备,并纷纷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民主监督以及政治协商为主要职能”,这些答案均与教材知识点相契合。笔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不少明星委员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时事政治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时政教学得以不断扩充知识面,对于教材知识点的理解也更为深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联系。应注意的是,不少教师在开展时政教学时未从客观角度来做出时事评析,甚至受限于个人主观意图,在评述时政事件时将主观性错误信息传达给学生,导致后者出现思想层面的误区。因此,高中政治教师也应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正确分析国内外时政大事,端正思想认识,合理利用时政素材,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教改目的。

参考文献:

[1]范金运.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科学导报,2014,(14):257-257.

[2]郭慧敏.高中政治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育[J].科学导报,2014,(4):6-6.

[3]段军平.新课改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走出困境[J].校园英语(中旬),2014,(4):105-105.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运用 第12篇

一、时事政治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必要性

时事政治本身包含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主要是关注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 时事政治反应的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社会发生的事情, 通过时事政治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给予学生在思想上的引导。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 学生一方面学习最为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也能够在认知世界方面得到相应的指导。为此, 在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和外界发生的事情结合起来,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以便充分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时事政治教学不仅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结合起来, 还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心理品质,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现状

在高中时事政治教育教学中一般包括结合新闻热点以及一些时事方面的文章进行教育教学。在高中时事政治教育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内容本身具有较大的针对性, 针对每个年级学生学习的侧重点不同, 进行教育教学的内容也不同。

1. 缺乏独立性

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 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先播放一些时事政治的内容, 想通过播放这些内容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引出学习的内容,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产生的效果是学生仅仅对播放的内容感兴趣, 实际学习时却提不起相应的兴趣, 教师不能很好的将学习的知识和时事政治的内容结合起来, 缺乏独立性, 也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2]。有些教师在讲解时事政治的相关内容时没有进行系统的准备, 在教学中想到哪就讲到哪, 这样的教学形式也就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浮于表面形式

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时能够将相关的时事政治内容结合进去, 但是大多数都是浮于表面形式, 并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时事政治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即使教师在讲解相关的知识内容时也仅仅是流于表面, 对相应的知识点不能产生较强的说服力, 也就起不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在讲解相关的时事政治内容时往往会结合自己对一些事件的主观看法, 教师自身对事件的看法或多或少都会带有自己的片面理解, 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错误。这些观点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事件的看法, 也就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方法分析

1. 丰富教学资源

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素质, 在专业知识水平上有所提升, 提高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能力。教师要对高中政治教材达到“懂、透、化”的水平, 要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 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要能够关注发生在身边的热点问题, 以便为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内容[3]。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浏览一些新闻网站, 对社会上发生的特点问题给予关注, 此外, 要对关注的内容进行分析整理, 建立自己的时事政治知识库, 并且能够随着热点问题日益更新来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教师在积累时事政治内容时要和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其教育教学效果。

2. 提升课堂效率

在高中政治教育中结合时事政治教学时, 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部分可以给学生设立一个单独的学习模块, 将课前时间的3分钟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安排这3分钟来展示自己对当天时事政治的学习成果[4]。当学生展示完之后, 让其他同学对前面同学的展示进行点评, 然后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对评价的时事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对事件见解的表达能力, 还能够促进学生在思维上的逻辑能力, 从而提升其教学效果。

3. 活跃课堂氛围

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其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将时事政治的内容结合其中。例如在学习有关消费的知识时, 教师可以就当今社会生活中比较热点的腐败问题进行讨论, 让学生分析腐败现象出现的原因,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高中政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时事政治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时事政治的教学可以更好的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结合时事政治的内容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先阐述了时事政治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必要性、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现状, 最后分析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方法, 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时事政治,高中政治

参考文献

[1]贺海东.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 2012, 29:262-263.

[2]孙寿玉.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0:110-111.

[3]刘闯.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 2013, 60:116-117.

上一篇:视觉影像下一篇:管理层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