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答题范文

2024-09-07

学生答题范文(精选12篇)

学生答题 第1篇

1. 做好心理准备工作, 放松心情。

心理因素对考试成绩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学生在考试前和考试当中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 而采用“心理暗示法”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方法。心理暗示法有语言暗示也有行为暗示, 语言暗示可以自言自语:我一定行!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考好!还有一些人会采用行为暗示, 比如明天要考试英语, 晚上可以将课本和笔记等放在枕头下, 暗示自己明天可以“高枕无忧”。但无论是心理暗示还是行为暗示最好都采用肯定句, 忌用否定句, 因为消极的心理暗示会让人加剧紧张。

学生在考试时候如果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紧张的情绪, 还有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法子, 那就是采用“呼吸攻略”:闭上眼睛, 深深地吸气, 在吸气的同时让浑身肌肉紧张, 摒气10秒钟左右, 然后慢慢呼气, 配合呼气的同时, 身体随之放松。重复五六次, 可以大大改善紧张情绪。

2. 审题至关重要, 没放录音之前把各个选项认真过目, 了解清楚, 做到心中有数。

审好材料。在听录音之前, 要先看材料, 了解大概的内容, 把握主要内容, 这样才能方便学生在听的时候抓住关键点。

3. 注意序号、信号和英语要求。

语音题应做到听音、辨音不翻译。

在聆听每一部分之前应该先找到答案的位置;在正式听之前都会有10-20秒的停顿, 你要抓住这段时间迅速了解你需要关注的要点;在正式听的时候要认真辨别读音, 注意长短音陷阱, 如bit与beat、ship与sheep、forty与fourteen;注意相似词陷阱, 否则听音时极易张冠李戴。如:shirt与skirt、light与night;、back与black等;注意同音词陷阱, 如:meet与meat、too与two、buy与by等。

4. 做到眼看选项, 耳听内容, 大脑反应和双手配合。

听力的速度相对比较快, 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并调动眼睛、耳朵、大脑和手的互相配合, 认真听辨读音并用速记方法记录有用资料或填写答案。

5. 对话和独白部分要特别注意, 认真听上的过程中要做好简单的笔记, 听完后应迅速整理和回忆所听见容, 对照笔记耐心检查、核对, 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答案做出判断。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2篇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卷立足教材,关注了对学生字词句掌握情况的考查,题量适当,难度适中。具体来说,第一题“读一读,连一连”、第二题“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第三题“根据拼音写词语”、第四题“填合适的词语”、组词,第五题“写反义词”、“补充词语”,第六题“补充诗句和句子”,第七题,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这些题不仅和教材联系紧密,而且也与一年级学生实际相吻合,充分体现了“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这一理念,让更多的学生从考试中获得喜悦,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第七题“阅读”均有一定难度,也是失分最多的题目。

二、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读一读,连一连。

要求把拼音跟词语连起来,全镇99%的学生都能答对,只有几个学生失分。学生能答得这样好,是因为学生的拼音巩固比较好,这些词语都是出自课文,所以学生答题质量好。

第二题:给词语选择选择正确的读音。这题整体完成情况较好,学生有93%能答好,出错主要是总是的“总”学生是选翘舌音,说明部分学生对平翘舌音没有能好好分辨,教师要多做这方面的练习。

第三题:是根据偏旁部首写字,学生 答题准确率比较高,这样的题目相对比较简单。

第四题:这题包括三道小题,有补充词语,有选字填空,还有组词。学生答题满分的达到90%,主要的错误在于写错别字,“香”字错比较多,有6个学生会把“香”写成“千”和“日”。造成失分。

第五题:按要求,填上合适的词语。学生答题不算理想,准确率知识90%这样。写反义词时,“短”没有写好,会在上面多一点,“新”字会先写“斤”再写“亲”。说明学生对这册书要求会写的字中笔画多的会容易写错。今后在教学中要多做强化训练,特别是听写,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第小题会有的学生填的词语,前言不搭后语,比如会写“悄悄的村子”。这些也只是个别现象而已,不是很多。说明我们镇抓一年级的老师工作扎实。

第六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这道题出自课文古诗“春晓”,看似简单,还是有部分学生把“声“字写错。第二小题补充句子,”我们的家乡真好,那么

,那么!

有部分学生失分是因为前半句和后半句意思意思偏离,造成失分。第十题:写话

一年级学生比较适合做看图写话这种类型的题目,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也比较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但让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来写话,对一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更何况不止一个问题,他们很容易丢掉其中的某一个问题。也正此,我们在改卷时,针对具体情况,对评分标准进行了适当调整,即侧重于学生围绕意思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清楚。

第七题:在阅读题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小青蛙问(),做什么事最快活?()说:“在()最快活。

学生在填写的时候会有这样的现象:前面写的是“小鱼“后面写的是“蜜蜂”,也有的学生只是写:在哪里,没有说干什么。造成失分。这道题是整个卷面失分最为严重的。教师们再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多做长句练习,特别是注意在课堂上多做仿句练习,及时纠正学生表达上的错误。

标点符号的使用学生也没有能把握好,如果没有明显的语气词,学生会写错,把号写成句号。第三小题:画出水说的话最好,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做对。失分很少。

四、采取措施

中考数学学生答题时间合理分配 第3篇

【关键词】中考数学 答题时间 问题 合理分配

中考是学生人生中的一道分水岭,对学生和家长极其重要。数学在中考中是一门拉分较大的学科,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往往能轻易将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拉出几十分的差距;即使数学基础差不多的学生,若心理素质不好,考试时答题时间分配不均等,都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分数差距。由于数学能力和心理素质都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和培训,短时间内对数学考试分数的提高有限,因此,学会合理地分配考试时间成为短期内提高数学成绩的唯一有效手段。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中学数学教学经验,针对多数中学生在数学考试答题中时间分配的常见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一、各题型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常见问题

苏教版的中考数学试卷分为三大板块,即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其中,选择题有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填空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解答题共96分,一般是10个小题,每题6—10分不等。若按每种题型分数占总分数之比看,选择题占16%,填空题占20%,解答题占64%。中考数学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各题型理论上所用时间应该是19.2分钟,24分钟,76.8分钟,实际上考虑到各个题型的难度差异不同,所需时间在此基础上有所變动,但应该与理论所用时间差别不大。

(一)选择题

选择题是整个试卷的头道题型,选择题做得好坏往往能决定整场数学考试的成败。若是学生能轻易快速地完成选择题的解答,则有利于节省时间解答后面的题目,并且对学生的信心起到鼓舞作用。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他们在后面碰到更难的问题时,打开他们创造和联想的思维,让其顺利进入到考试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的状态。若是学生不能轻易快速地完成,甚至被某一道题卡住太多时间,则会产生严重的焦躁情绪,这种恐慌使其正确答出题目的可能性更小,更有甚者,在一题上浪费更多时间,挤占其他题目的答题时间。有些学生在做选择题时,不假思索,凭感觉拈阄,随机选择,如此,真正解答出来的没几题,又浪费了时间。

(二)填空题

填空题在整个中考试卷中虽然比重不是最大的,但它却是整张试卷中最能体现学生数学能力的题型。填空题不同于选择题会有可供选择的答案提供参考,甚至在不会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蒙对选项;也不同于解答题只要有解题过程就可以给分。很多学生在做填空题的时候往往花费较多的时间,并且为了确保答案正确,有时还反复验算几遍,这无疑又延长了答题时间。

(三)解答题

解答题在整个中考试卷中占比是最大的,也是最容易得分的。现在的中考数学评卷要求是按步骤给分,即只要解题步骤正确就给分。但在考试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在选择、填空题上花费的时间太多,导致在做解答题中花费的时间远远低于理论时间76.8分钟,有些甚至连30分钟都不到。为了能够答完试卷,学生就会省去一些答题步骤,节省每道题的答题时间。这样一来,必然会丢掉步骤分,即使结果对也不能得到满分。

二、各题型答题时间的合理分配

合理分配各题型答题时间,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能够有效提高数学成绩。

(一)拿到试卷先浏览

很多学生拿到试卷以后,就粗略地看一眼,甚至看也不看就开始动笔做题。实际上,在答题之前先浏览一遍试卷,对试卷的整体难易程度有个大概的把握,那么对每道题所需花费的时间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到时候产生紧张的情绪,也就能很好地把握答题时间和进度。

(二)控制好答题时间

在答题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每道题的答题时间。在选择题上花费的时间不宜太长,一定要迅速解答出来,每道小题控制在2分钟左右;对于5—6分钟都没解答出来的题目,应该果断放弃,不能继续耗费时间,待到后面其他题目都做完的时候,可以选择继续解答或者猜个选项。对填空题而言,有些题目非常简单,口算就可解答出来,对那些有点复杂,需要进行演算的题目,可以先空着,先去做后面的解答题,在最后时间充裕再做此类题目。解答题总的来说虽然花费的时间应该是最长的,但细分到每一个小题,花费的时间并不多。在解答这类大题时,一定要每个小题都要解答,并且尽量写清楚步骤,因为此类题目按步给分,解题过程中第一步或者第一小问往往是很简单的,很容易得分。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往往越到最后几步,难度越大,耗费的时间越多。若难度太大,可以先空着,把时间留给下一题。

(三)留出时间检查

有的学生做题较快,答完试卷还有很多时间,于是无所事事,在那干坐着,或者提前交卷,而不会再检查一遍。有的学生由于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答完试卷尚且嫌时间不够,更不用说花时间检查了。因此,要在平时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习惯,教会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对于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留出时间检查。

三、结语

归纳各类题型解法提高学生答题技巧 第4篇

一、选择题

对选择题的解答应该注意三点:

(一) 要注意审好题

因为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审好题。进行审题的三个方面:

1.审要求。对于单选题, 一般的要求则是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要求的应选项必须准确、客观, 表述不能有歧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选的项不一定都有错误。对于多选题, 它通常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 不选的那个一定不正确, 或者答案本身正确, 但是与材料没有联系。

2.审题干, 它要求一定要准确无误地把握题干的内容, 一定要全部明白题干的规定性, 一定把握“关键词语”这一题目的主要内容。

3.审问题。在问题中常常有一些关键性的词语, 比如单选题中的“前提”“中心内容”“关键”“说到底”“基本特点”“显著特点”“本质”“根本点”等等。多选题中的“表明”“说明”“原因”“结果”“理解正确”“启示”“启迪”等。

在解答选择题时, 只要把这些问题的问法做到准确无误地把握, 那么, 选择的目的就会十分明确。

(二) 要注意分析好选项

要做好选择题, 至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把选项分析好、分析到位。分析选项要抓住两个方面:

1. 把选项的全部内涵做到认真、完整地把握, 这一点十分重要, 稍有不慎, 就会出现片面。

2. 其二是把题肢与题干的关系进行严密细致地分析:

(1) 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否必然, 如果有, 就必须选择, 如若没有, 就干脆放弃。

(2) 分析题肢在条件、范围等方面与题干要求是否符合, 如果符合, 就必须选择, 如若不符, 就干脆放弃。

(3) 分析题肢与题干之间的关系是否直接, 如果直接就必须选择, 如果是间接, 就干脆放弃。

(三) 要注意分析不选项

要剔除不选项, 必须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这时运用排除法就最适合, 因为运用此法最为关键的就是确定不选项的情况。常见的不选情况有两个方面:

1.错误的选项不选, 比如关键的字词错误、句子的一半错误、关系颠倒等。

2.不符合题目要求选项不选, 比如供选的题肢过宽、供选的题肢过窄、与所给材料无关、所答非所问等。

二、简答题

对简答题的解答要求做到三点:

(一) 认真审题

审题必须做到对所给材料进行认真阅读, 通过阅读, 完整地把握题目的中心内容和要求, 这里强调的是完整。假如简答题是直言式的, 审题时一定要牢牢把握问题的关键。假如简答题是材料式、图表式或者漫画式的, 在审题时, 我们必须学会在提炼中, 不仅对其问题的中心内容和层次能牢牢把握, 而且还要对命题的真实意图进行细细揣摩。另外在审题时, 还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有无结合材料、分别说明等字眼。

(二) 构思答案

答案的构思, 离不开构建知识体系这一基础, 更需要把问题的要求和课标的要求作为依据。要做到问什么, 就回答什么, 因为是简答题, 所以没有必要对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论述。答案的构思, 还需要运用自己头脑中既有的课文中的观点, 对问题进行多方位思考,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不要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 因为局限于某一方面, 特容易走向片面。

(三) 规范答题

解答问题千万要注意以下八个方面:

1. 内容要尽可能完整;

2. 表述要尽可能准确;

3. 条理必须清清楚楚;

4. 回答一定要简明扼要;

5. 书写规范;

6. 不乱写乱画;

7. 有多少个观点就分多少个自然段;

8. 有多少个问题就要分多少个自然段。

三、辨析题

对辨析题的解答要求做到三点:

(一) 弄清要求

对辨析题的解答要求有两点, 即“辨”和“析”, 就是说, 对辨析题的中的观点, 要辨别出是否正确, 并分析出为什么正确, 如果是错误的, 要分析出其原因所在, 并加以改正;要辨别出是否全面, 并分析出为什么不全面, 如果不全面, 要怎样加以补充。这类题其实就是将“辨”与“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 在答题时, 教师要多提醒学生, 不要只辨别不分析, 也不要只分析正确的原因, 不分析错误的原因。

(二) 总结类型

只要将近年的中考政治辨析题稍作归纳与总结, 就不给发现辨析题有如下四种类型:1.观点是正确的。2.观点是错误的。3.观点正误交杂在一起的。4.观点只有部分是正确的 (或前对后错的, 或前错后对的) 。

我们再归纳总结一下它们的展示形式, 也会发现大约能够分为三类:1.直言式的。2.材料式的。3.漫画式的。从这些辨析题揣测一下其发展的方向, 大抵都不能跳出四种类型和三种形式的巧妙结合。

(三) 掌握方法

在解答辨析题时, 首先要做的就是给题分层次, 然后再对其做逐层的分析。分析一定要从多方面、多角度, 切忌单向思维。比如, 对正确的观点, 分析的角度是“为什么”;对错误的观点, 分析的角度是“正确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对正确观点和错误观点交杂在一起的分析角度是“在怎样的情况之下才是正确的”“在怎样的情况下就是不正确的”“如何补充才能够完整”等等。

四、观察与思考题

对观察与思考题的解答方法要分三步:

(一) 审题必须做到全方位

审题时, 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即审材料、审问题、审要求。所谓审材料就是把握材料的层次、关键词语和主要内容。所谓审问题就是为了避免答非所问, 而紧紧把握问题的条件、范围、以及其他方面规定性的要求。所谓审要求就是根据近几年的观察思考题比较灵活、形式多样、要求各异的特点, 为了避免答错方向, 把题目的要求审清。

(二) 组织和构思答案一定做到多角度

在组织和构思答案时, 一定要准确切入, 找全要点, 可以围绕知识体系一层一层地分析材料, 从多个方面对答案进行组织和构思。

(三) 问题类型不同, 要求解法各异

观察与思考题的类型比较多, 且每类题型都各具特点, 但最为常见的有三类, 即文字类、图表类、漫画类。所以在答题时, 一定要在把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 采用不同的方法。

五、图表题

期末考试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5篇

铁力四中 马文秀

本次考试共有四种题型,即:

一、单项选择题,二、填空题,三、连线题,四、综合题。答题时间为半小时,总分为100分。

该套试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2、3、试题重视双基教学。

试题重视对综合知识的考查。

试题注重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学以至用。

其中第一大题答的较好,因为我平时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的教学,课堂上尽量让学生阅读教材,进入情境。多数孩子正确率能在80%以上。

第二大题,即填空题,孩子答的也可以,有个别孩子对个别题难以理解,失分较多。

第三大题,即连线是学生正确率最高的,正确率应该在85%以上,说明孩子对知识的理解较透彻,特别是后进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算可以的,因为这部分知识的答案就含在题中,只是一一对应的答题,也算是较为简单。

第四大题,即综合题,以读图为主,是学习地理的难点。学生失分较多,正确率大概在55%左右。今后教学在应该多注意这部分知识的教学。

立足课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答题能力 第6篇

答好答对阅读题,除了需要有全面细致的阅读过程,答题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准确的答题思路;二是良好的答题语言,三是细致的审题能力。前两种是最难的。答题思路有赖于平时的思维培养,良好的答题语言得益于平时的表达与积累。两者之间密不可分:思维作为人脑的一种心理机能,是不显形、不出声、不能传播、不可感知的,它经过语言传递之后, 就转化为有声、显形、可以传播、可以感知的了。因此,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成果的物化形式。古人所云“言为心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阅读中你能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才是真正读懂了文章,拥有了阅读能力。因此,学生考试考的是一种能力,学生答题答的是一种思维和语言。

由此观之,思维培养思路、表达与积累,对语文学习来说的确非常重要,是语文学习的根源,影响到所有的答题,可谓四两拨千斤。但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到了初三复习阶段,知道它不行或还不够好,也没有时间慢慢来培养,我们能做的唯有:第一阶段就立足课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答题能力,进而提高其整体语文能力。

那么,该如何立足课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答题能力呢?

一、立足课本,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

初三第一阶段是分册复习,分册就要回归课本,每一册书包含的内容和知识点繁多,逐一点讲,复习笔记,耗时耗力,有炒旧饭之嫌,学生不爱,老师也烦,自然收效甚微。既然学生考试考的是一种能力,学生答题答的是一种思维和语言,那么我们不妨先以本为纲,培养学生的答题思路。

(一) 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经典篇目为范本,明确答题思路,规范答题方法。

而初中三年共六册课本,每册有二十五到三十篇文章,这一百多篇文章想要在一个多月的第一阶段复习中面面俱到恐怕难于登天,再者许多文章的知识点是一样的,只能以点带面,再补充完整。最好的点,不外是每一册单元或不同文体的经典篇目了。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也很明显,一个单元的讲读课里也是以其中一篇的构架为主,另一篇是不同风格的展现,自读课则是一种补充。一篇优秀的作品,无论语言运用、表现手法,还是结构安排,主题、情感都应称得上典范。对于学生来说,最直接的范本就是教材。因此,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可通过范本引路,以理解、归结、联想、仿拟、借鉴等手段进行训练,分册中注意分类与综合,三段融合。所以同一种课文类型,我们在一个单元里重点复习一课,整理出相关知识点,分析归纳总结出相应的基本答题思路和方法即可,其他课则由学生根据类似方法自己学习。这样,既有教师的引导又不失学生的自主学习,复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生更易于接受,复习效果会更明显。

如七年级上册较难的第五单元现代文复习:

本单元为散文类文章,叙事性较强,记叙类的知识点与散文的知识点都兼而有之。21课《风筝》就是一个经典,因此以它为点,带动这个单元的复习即可。文中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内容归纳(全文及主要事件)、主题、记叙顺序、人物形象(描写方法、性格、心理情感)、环境描写的作用、词句含义的理解、题目理解(线索)。

回顾本册中第三单元的学习与此类似,补点观察角度与顺序即可,其他不必重复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等也有类似点,讲到这个内容时就可点对点巩固提高了。而后指导学生根据以上知识点与方法思路自行设题解答,把规范与优化答题落到实处。

(二) 有理有度,平中有变——善于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培养学生的顺向和逆向思维,完善答题思路与方法。

在平时答题中,我们常见学生有的文思混乱,条理不清;有的思维阻塞,思路狭窄,不懂得从何下手。解决这种问题就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能力。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具备科学的认识能力的标志,为言语技能的提高准备了条件。运用语言能力关系最密切的思维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 分类、比较、对应。

如果新课文学习时分析过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肢解课文上,就会使学生很难把理解的点回归到综合的特点表现与主题设定上,从而妨碍了学生对文章整体的鉴赏力,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回到“为什么这样写”的主题设定上。从主题出发去分析,由分析回归综合,才能使学生在答题时万变不离其宗。在分析与综合,综合与分析中反复地培养顺向和逆向思绪,引导学生对表达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剖析,这样,学生才会找到突破口, 逻辑思维才会清晰,由表及里,有理有据,逐层有条理答题,有理有度,避免答题时出现跳跃与混乱。

以课文为例,通过将不同文体或不同内容的课文进行分类与比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其思维的空间,训练其“寻找联系”的思维。这样学生更易获得整体而清晰的思维,注意到其中区别点,平中有变,不易答错答偏。

(三) 学以致用,稳步提升——及时整理与对应迁移,灵活思维,提升能力。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多种方法”,包括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熟练程度和广度而言,具有流畅性;就其灵活程度和跨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优化程度而言,具有独特性。

学生对新内容新篇目的答题本身就是一种思维创造。每个人的答题都是一种新的产物。也应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课本为学生导了航,课外则是学生的活动场。学生对来源于课本的方法与思路掌握清晰后还要能通过课外练习来巩固运用,以达到学以致用,稳步提升,完美创造的目的。

而在迁移中我们要把更多的评判机会给学生,不要大包大揽,适当提醒与补充即可,让他们在评与练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升华,真正提高阅读及答题能力。

以上的三个做法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和过程,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过程,教师每个环节的引导和推进都是培养学生解题思维的关键。

二、立足文本,培养学生的解题语言

答题时,时间与空间都是有限的。时间问题由上面的思维问题答题思路问题解决,空间问题则要立足文本,培养学生的解题语言。

根据学生答题中常出现的问题,我认为有几个“结合”是应当注意的:思维的条理性与言语的层次性相结合,思维的严密性与言语的连贯性相结合,思维的明晰性与言语的准确性相结合,思维的灵活性与言语的变化性相结合,思维的辩证性与言语的深刻性相结合。

也就是说答题语言要准确简明,流畅文雅。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文体性质和手法特点,用准专业术语。如说明文归纳内容要用“说明”“介绍”起首,记叙文要用“讲叙”“记叙”,议论文是“提出”观点,“论述”“论证”过程等,以描写为主的是描写了什么,主题归纳往往用“通过……表达……”这种专业语言,而比喻拟人的用法是为了更生动,“生动形象”的专业术语就不能少。

同时要答几个问题的,回答问题要绕题,有些绕题词不能省,以免答不到位,答题不明。

自己不懂怎么表达,而课文里面一些词或句的表述可以移用的,不妨先移用,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化用了。

其次让学生学会审视自己的答案:前后意思是否过于接近,上下两层意思有没有表示层次的词语或过渡词,类似题可积累更多的词汇,以选择更好的词表情达意。尤其要注意提醒学生按答题思路与方法去答,以免重复啰嗦。

三、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拥有了清晰的答题思路,又有了良好的语言表达后,有些学生还是容易丢分,非常可惜。这分丢在哪儿呢?答题不全。对学生来说,此时最悲哀的事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在你的面前,你却视而不见”,因此,在答题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审好题,注意思维的严谨性。这也是一个答题的能力能否得以完美发挥的前提与制约因素。

如何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首先要求学生提笔审题,把问题标出来,到底这个题目里有几个问题是要回答的。其次要求圈点出影响答题方向性的关键词,不至于答偏方向了。再有就是要养成看分答题的习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平时审题中易疏漏的地方归纳起来,再强化练习。

以上方法立足于课本,夯实了基础,提高了思维能力与答题能力。如能坚持训练,后两个阶段的复习就轻松有效多了。

参考文献

余映潮.初中生新阅读训练营[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周建人.思想科学初探[J].光明日报,1979(6).

刘伶.语言学概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斯米尔诺夫.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学生答题 第7篇

关键词:生物试卷,非选择题,学生答题情况

很多学生在高三的生物模拟考试中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非选择题都写满了, 但就是得不了分。甚至在高考答题中也是如此, 许多学生的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得分往往与自己的估分有很大的距离, 学生很苦恼, 教师也找不出原因。本文通过分析湖北省考生2015 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非选择题答题情况, 从而挖掘出学生在生物非选择题部分失分的原因, 这将对于规范学生在高考中的答题有重要的意义, 使学生尽可能地做到能得分的题目不失分。

一、试卷非选择题考点分布、分值及能力要求

本文选取部分非选择题考点进行分析, 如表所示。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 非选择题29 题 (9 分)

(1) 总体情况分析。该题是非选择题部分得分率最低的试题, 得分率为0.4 左右, 主要因为第1 小题中判断C组与D组合成有机物的量的高低与判断的依据是连带给分, 判断高低错误, 则依据描述无分, 判断高低正确, 再依据描述情况给分, 全省约有一半左右的考生在判断高低时错误, 因此, 判断及依据是否正确是该题能否得高分的关键, 该题的其他设问考的都是主干和基础的内容, 考生得分率较高。

(2) 平均分。平均分为3.64 分。第1 问共5 分, 平均分为2.02 分;第2问共4 分, 平均分为1.62 分。

(3) 标准答案。高于 (1 分) ;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 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 (2 分,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光照;基质 (每空1 分, 共2 分) 。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 (2 分,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ATP和还原型辅酶II (2分,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

(4) 典型错误回答。第1 空:约有一半的考生能准确回答出“高于”, 约有一半的考生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如不能正确回答, 则判断依据不给分。典型错误回答:“低于”“等于”。第2空: 多数回答错误的考生不能将C组与D组进行比较, 或只回答事实而不能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写出判断依据而导致失分。典型错误回答:“单位时间内, C组光合速率高于D组”“C组光照时间短, 产物高于D组”“C组光合作用产量大于D组”等。第3 空:绝大多数考生能正确回答。典型错误回答:“有机物的消耗”“能量”“ATP”。第4 空:绝大多数考生能正确回答。典型错误回答:“细胞质基质”“基粒”“线粒体基质”“类囊体薄膜”等。第5空:大多数考生能正确回答, 部分考生因回答不准确而导致失分。典型错误回答:“光照频率”“光反应和暗反应交替的频率”“光照强度”。第6 空:绝大多数考生能正确回答。典型错误回答:“ADP”“[H]+”“[H+]”等。

2. 非选择题30 题 (11 分)

(1) 总体情况分析。该题虽然是以考生不太熟悉的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为背景知识, 但考查的知识内容却与教材直接相关, 因此, 考生整体得分情况较好, 得分率约为0.63, 第1 小问3 个空共5分, 有近一半的考生为满分, 第2、3 小问4 个空共6 分, 得4 分以上的考生有近一半。有许多考生在判断心脏的调节方式时出现错误, 将神经调节判断为神经—体液调节调节或激素调节。

(2) 平均分。 平均分为6.96 分。第1 问共5 分, 平均分为3.5 分;第2、3 问共6 分, 平均分为3.46 分。

(3) 标准答案。靶器官;灭活 (每空2 分, 共4 分) 。传递信息 (1 分) 。神经 (2 分) 。神经递质;受体 (每空1 分, 共2 分) 。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2 分,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

(4) 典型错误回答。第1 空, 典型错误回答:“靶细胞”“受体”等。第2 空, 典型错误回答:“利用”“移出体外或胞外”等。第3 空, 典型错误回答:“受体细胞”“载体”“突触小泡”等。第4 空, 典型错误回答:“神经-体液”“体液”“激素”等。第5 空, 典型错误回答:“酶”。第6 空, 典型错误回答:“受体细胞”“载体”“糖蛋白”等。第7 空, 典型错误回答:“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都作用于心脏”。

3. 非选择题31 题 (10 分)

(1) 总体情况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点及能量流动的特点, 这些知识与题干信息和教材知识紧密联系, 因此, 考生在该题的得分率较高, 约为0.62。第1小问共7分, 约有一半考生可得5分以上。第2、3小问共3分, 约有60% 的考生可得满分, 主要失分是不能准确描述种群的三种年龄组成类型以及三种年龄个体数的比例的表示方式。其他的考点得分都较高。

(2) 平均分。总平均分为6.2 分。第1 问共7 分, 平均分为4.08 分。第2、3 问共5 分, 平均分为2.13 分。

(3) 标准答案。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3 分) 。1 ∶ 1 ∶ 1 , 保持稳定 (每空2 分, 共4 分) 。活动能力 (1 分,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 分) 。

(4) 典型错误回答。第1 空, 典型错误回答:“幼年、成年、老年”。第2 空, 典型错误回答:用具体的数据比代替比例, 如用89 ∶ 90 ∶ 91 或400 ∶ 400 ∶ 400 等代替1 ∶ 1 ∶ 1 等。第3 空, 典型错误回答:“稳定型”等。 第4 空, 典型错误回答:“繁殖能力或繁殖力”“生命力或生命活力”等。第5 空, 典型错误回答:“不可逆”“低级→高级或低能级→高能级”“定向”等。

4. 非选择题32 题 (9 分)

(1) 总体情况分析。该题涉及基因频率与基因致死, 是一道很简单的遗传试题, 该题是必修部分4 道题中得分率最高的题, 达到了0.66, 约有一半的考生可得7 分以上。多数失分是因不能准确和规范描述造成的。

(2) 平均分。平均分为6 分。

(3) 标准答案。 1 ∶ 1, 1 ∶ 2 ∶ 1, 1/2 (每空2 分, 共6 分) 。A基因纯合致死 (1 分) 。 1 ∶ 1 (2 分) 。

(4) 典型错误回答。第1 空, 典型错误回答:“4/9∶4/9”“2∶2”“1”等。第2 空, 典型错误回答:“50%”等。第3 空, 典型错误回答:无。第4 空, 典型错误回答:“A基因致死”“ 显性致死”“ 纯合子致死”“ 双显个体致死” 等。 第5 空, 典型错误回答:“4/9 ∶ 4/9”“2 ∶ 2”“1”等。

5. 非选择题39 题 (15 分)

(1) 总体情况分析。该题主要失分表现在“萃取法”“血细胞计数板”“稀释涂布平板”三个考点, 具体表现一是不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答题, 二是对相关专业名词记忆不清, 回答不准确, 三是不清楚微生物直接计数的方法。其他的考点整体回答较好。约有不到40%的考生得分在10 分以上。有极少数考生会出现题号书写混乱、对未填的空表示不明确, 建议在答题卡上答题时明确标出题号, 对未填的空最好画一横线表示该空未答。

(2) 平均分。平均分为7.44 分。

(3) 标准答案。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 萃取法 (每空2 分, 共4 分) 。油脂 (3 分,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血细胞计数板, 稀释涂布平板 (每空2分, 共4 分,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45, 40 (每空2 分, 共4 分) 。

6. 非选择题40 题 (15 分)

(1) 总体情况分析。该题主要失分一是将“RNA”答成“m RNA”或“核糖核苷酸”等, 二是将“逆转录酶”答成“逆转录”或“转录酶”或“逆录酶”等;三是不能准确描述检测的原理, 而将实验技术当原理进行回答;四是对免疫系统的功能记忆不清或描述不准确。此外, 少数考生将“T”细胞描述为“吞噬细胞”或“淋巴”或“B”。全省有45% 的考生得分在10 分以上, 有极少数考生会出现题号书写混乱、对未填的空表示不明确, 建议在答题卡上答题时明确标出题号, 对未填的空最好画一横线表示该空未答。

(2) 平均分。平均分为8.04 分。

(3) 标准答案。RNA , 逆转录酶, 以DNA (或DNA) (每空2 分, 共6 分) 。抗体 (2 分)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3分,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T细胞 (或T淋巴) (2 分) 。 监控和清除 (2 分) 。

三、总体答题情况

第一, 必修部分的试题比去年的整体难度略有增加, 而选考题的难度看似不大, 但得分率却不太高。

第29 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 区分度较好。而第30、31、32 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试题区分度较小, 考生的得分率较高, 有些试题的满分率可达50% 以上。

第二, 选修部分的试题整体难度相对去年下降, 但选1 和选3 的试题中包含着对必修内容的考查, 该两部分难度相当, 选修3 的得分率比选修1 略高, 整个选修部分试题的区分度都较好。

第三, 遗传题难度进一步下降, 考生得分大幅度提升。遗传题以前都是高考生物试题中难度最大的题目, 而今年遗传题的难度大幅度下降。如第32 题主要考查基因频率及基因型比例的判断, 相对于往年, 今年的遗传题成为了得分率最高, 区分度较小的试题。

四、复习建议

1. 训练学生避免因非智力因素而失分

(1) 审题要仔细。审题, 是解题的第一步, 审题的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解题的成败。[1]其实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题目的考点, 但是由于性格急躁, 做题时毛手毛脚, 审题不仔细。有的学生甚至连题目都没看就可开始答题, 从而导致能得分的题目不能得分。如本试卷31 题的第3 个空, 问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正确答案为保持稳定, 而学生却答成了稳定型。这是因为学生未看清“趋势”二字而失分。

(2) 应用专业术语答题。许多学生在生物非选择题答题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过于口语化。然而, 在高考阅卷标准中, 要求学生用简洁的专业术语来进行答题, 语言的描述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因此, 很多学生因语言表述不规范而失分。

(3) 改正不良习惯。有的学生答题时具有一些不良的答题习惯, 如答题书写不规范。如遗传图解中漏写亲代、子代, 杂交 (×) 、自交 (×) 的符号不能区分, 亲子代之间无箭头 (↓) 标示, 基因型中的字母颠倒书写等, 如把“剪断”写成“剪除”, “麻醉”写成“麻痹”等。还有就是书写超出答题框等。[2]又如有极少数考生在答39 题或40 题时会出现题号书写混乱、对未填的空表示不明确, 为避免考试中出现这种低级失误, 建议在答题卡上答题时明确标出题号, 对未填的空最好画一横线表示该空未答。

2. 注重基础、培养能力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今年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的整体难度低于去年, 学生的生物得分普遍也高于去年的得分。许多考题主要是对教材的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进行考查, 难度不大, 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如本试卷第31 题第1 空, 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分别_____。标准答案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而学生却答成了幼年、成年、老年。这就是因为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造成的。高考试题在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 也会加大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考查。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查的题目往往是区分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水岭, 这类题目最容易拉开学生的档次。

因此, 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如本试卷第29 题的第1、2 两空, 单位光照时间内, 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____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 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依据是_____。本题是非选择题中得分率最低的题目, 主要就是因为第1、2 两空错误率较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正确答案为:高于 (1 分) ;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 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 (2 分,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

参考文献

[1]钟华生.浅谈高中生物易错题之策略[J].课外阅读 (中旬刊) , 2013 (08) :198—199.

学生答题 第8篇

一、审美与体验能力

美使人感受到一种情感、思想、智慧的愉悦、满足和升华,使心灵变得更美好开阔,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等。如200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则简答题:阅读《宋史·文天祥传》选段,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这道题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过零丁洋》和《谈骨气》两篇课文,从舍生取义的角度来谈文天祥亲自率领军队抗元,失败被俘后坚决拒绝投降元朝的铮铮铁骨;亦可谈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不顾个人安危,以身许国出使元朝,后奋战不息,最终以死报国,重于泰山,“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而赢得中华子孙的敬仰。学生从这悲壮的美中可受到震撼,体验到强烈的情感节操的感染和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世代传承。

二、联想与创新能力

培养联想创新能力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语文新课程改革亟待达到的目标之一。如2001年海南省中考语文卷选考了《愚公移山》,在简答题中这样与初中生对话:(挖山前)智叟被愚公斥责为“老顽固”后,闷闷不乐。他想,你这个老头用挖山的蛮办法,真笨,我偏不挖,我可有几种方法能便捷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他走过去,对愚公建议说:××××××××××(列出两种以上)。这种带启迪性的联想创新题令学生思维活跃,有的替智叟出主意,从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等角度,建议架设高架电缆车;有的则建议坐热气球出门,观光赏景,天人合一;有的建议用定向爆破之法,搞山底隧道,“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同时在隧道两侧建海底世界,山水相“融”;有的则干脆说买直升机,搞旅游景点开发,空中看太行、王屋二山之胜景,有一举多得之利。如此等等,足见初中生创新意识的活跃,而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鉴赏与概括能力

鉴赏与概括能力是中考语文必考内容之一。它相关于初中生的人生经验、文艺素养、胸襟和志趣,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艺术鉴赏和概括能力水平,是他各方面综合素养的体现。如2001年扬州市中考语文卷选考《岳阳楼记》,其简述题这样叙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至今为人称颂,使我们联想到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中赞扬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若干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体现。从古到今这样的名人事迹与名言很多,请至少写出两个。

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示例:解放军———辛苦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雷锋———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

孔繁森———两次赴藏,舍小家,为大家。

初中生练习这类题目不仅仅可以锻炼鉴赏与概括能力,还可以感悟接受爱国英雄教育,更对其世界观、志趣、意志等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主导作用。

四、比较与思辨能力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与思辨的阅读近来颇为流行,它对初中生的思想认识、综合能力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2002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卷中要求学生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并辨析:(《爱莲说》)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在现实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我个人认为:“出淤泥而不染”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对立的观点实质归结为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主要的,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环境是次要的,在一定条件下亦起相应的作用。人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会在成长中(一般情况下)表现得更优秀;人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出淤泥而不染”,即改造环境,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磨炼得更坚韧,另一种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被环境影响改变。这就表明人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因此,一个人的综合素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学习科学文化诸多方面的知识,如此才能成为与时俱进的有用人材。实践证明:竞争的实质,归结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优秀人才综合素质的养成教育,广大师生难道还不能由此窥一斑而见全豹吗?

学生答题 第9篇

一、审题

审题要审 “四个什么”, 即 “题干问的问题是什么”“提取的有效信息是什么”“联想的知识有哪些”“题干可以作为答案部分的有哪些”。对于“题干问的问题是什么”, 有的学生会说, 问的问题是什么我还不知道吗?其实不然, 大家在做题的时候, 可能会有两种情绪反应。一是题目读到一半, 觉得很熟悉, 好像以前见过或做过类似的题, 这时你会心情愉快, 从而放松警惕, 再往后看题干时就会跳着看, 但是没想到这次跟以往做过的题的问法不一样, 等到考试结束看到参考答案时才大叫:这道题我不应该做错啊, 我怎么做错了!二是当你看到题目非常陌生时, 你会很紧张, 审题反而很认真, 这样就不会因为马虎而随便答或错答而丢分了。所以, “题干问的问题是什么”是审题时首先要弄清楚的。“提取的有效信息是什么”, 就是要根据题干给的新情境找出关键词或隐含的信息。“联想的知识有哪些”, 要求根据关键词和有效信息能联想到所学知识有哪些, 哪几个知识点和题目可以建立联系。例如, 题目要考查膜的流动性, 那么我们就应该联想到磷脂双分子层、膜的结构、主动运输、内吞、外排、受精作用、细胞融合、卵裂、递质的释放等信息。“题干可以作为答案部分的有哪些”, 有些有效的信息与课本知识没有密切的联系, 而是题干为创设新情境、新信息而设。解题时, 如果没有熟悉的对应的课本知识可以联想, 那么题干信息就要直接考虑作为答案。

二、解题

解题的第一步是根据题干中获取的新信息去联想知识点, 联想哪个知识点跟本题相关。第二步是如果没有熟悉的知识点可以联想, 那么题干中的新信息就直接作为新知识加以利用, 甚至直接作为答案。所以, 解题其实就是根据联想把所学知识调取出来, 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解题的过程就是一个获取信息、应用知识的过程。

三、答题

审题和解题完成之后还有一个步骤, 那就是答题, 你需要把你思考的内容表述出来并写在答题卡上, 这道题才算完成。有的学生考完试后去找老师, 认为自己写的答案就是老师说的那个意思, 可怎么不给分呢?这就是规范表达出了问题。怎么表达才能让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接近或者完全一致呢?一是要用教材语言答题, 用教材中出现过的概念、名词、专业术语、原理、过程、方法去答题;二是要用题干语言去答题。这时我们大可以揣摩命题者在题干中的表述方式, 命题者在题干怎么表述, 那么命题者在编制标准答案时也会按这种风格表述。通过模仿表述可以让我们的答案最接近标准答案;三是要在试卷上初答, 提炼答案满意后再认真准确过渡到答题卡上。可以在试卷上做记号, 即沿着“题干问的问题是什么 → 提取的有效信息是什么 → 联想的知识有哪些→题干可以作为答案部分有哪些”这一主线一一答题, 最后用教材语言或题干语言进行规范表达。

四、析因

每次答题之后, 我们要分析解题失误的原因, 如果题目答错了, 只可能是三种原因, 一是知识理解不到位, 二是审题不仔细, 三是表达不规范、不科学。每次考试之后要及时总结归纳, 如通过检测, 哪些知识有漏洞?哪些审题出了问题?哪些题规范表达有问题?发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 审题有问题怎么解决?马马虎虎、粗枝大叶是审题的头号大敌, 要提高审题能力, 平时要有意识地延长审题时间, 不慌张, 不着急, 让认真审题成为一种习惯。审题的关键是获取信息, 获取信息的能力永远是生物考试重点考查的内容。学生在考试中应做到能完整地想到“题干问的问题是什么”, 能清晰看到“提取的有效信息是什么”, 能严密不漏掉“联想的知识有哪些”, 能剪切用到“题干可以作为答案部分的有哪些”。那么怎么训练规范答题的能力呢?每次考后可把你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以及题干做对比, 假设自己就是命题者, 反复研读题干, 按照题干风格来描述答案, 考虑什么样的答案最容易得分、得高分。

生物解题这“四步走”是一种方法层面的研究, 要熟练运用这种方法, 笔者认为一要模仿, 二要练习, 三要熟练, 熟练靠什么, 还是要靠练习。

摘要:在生物考试后, 学生普遍反映在考试前已经掌握好教材中的知识点, 而且考试中也得心应手, 但为什么考试成绩却总是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解题和规范表达方面出了问题。因此, 生物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好正确解题的步骤, 以提高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提高答题正确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第10篇

关键词:审题思维,粗线条审题,假冒审题,审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 往往会听到学生的懊恼之声:“哎呀!这道题我看错了!”“这道题我看都没看, 就做了。”又或者很无奈地说:“这道题我看了但不知道怎么答, 看不懂呀!”虽然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但却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总结原因时总是轻描淡写地写道:粗心, 没看到题目要求, 不会做。那么如何纠正学生的这种“粗心”, 培养他们的审题能力呢?笔者对此做了一番调研, 在此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审题的误区

审题顾名思义就是看题目, 具体而言是指对题目进行周密的揣摩、审查, 以把握题意的活动。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 是正确解题的根本保证。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学生的粗心现象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真性粗心, 我称之为粗线条审题, 是指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对于其中的某些问题本来完全可以解决, 但由于做题时不仔细, 粗心大意, 从而造成错误。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如“司空见惯”写成“思空见贯”, 再如文言文阅读第一题通常是选择题, 很多时候是要求找出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两组词, 但有时也会有变化, 或要求找出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 或从读音上作要求, 或要求找出不相同的, 可是经常就有学生因不够细心而与这4分失之交臂, 着实令人遗憾。

另一类是假性粗心, 我称之为假冒审题, 是指学习上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已经弄清楚, 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感到困难, 对问题答不完全或说不清楚, 总是对一部分错一部分, 并给人以为是他粗心的假象。具体来说就是看题是仔细的, 一个字也不放过, 可是读完后却一片茫然, 找不到答题的切入点, 只好要么空着不写 (这种情况只占少数) ;要么瞎写一通, 看似写得满满的, 但却答非所问。

二、培养审题习惯、审题思维, 切实提高审题能力

我认为培养审题习惯和审题思维是提高审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粗线条审题而言, 首当其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即要求力求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笔者认为与其在每次考前对学生苦口婆心地提醒, 考后喋喋不休地总结 (认真读题, 读题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逐字逐句、逐符号地读, 边读边记边理解, 要反复读、仔细读、边读边想, 要弄清题目的要求, 对题目的内容有个总体的印象再答题……) , 不如化为行动。因此, 笔者要求学生凡是做题, 不管是平时练习, 还是考试, 都要一边读题, 一边圈画或画横线, 把题目中重要的字词圈起来, 养成自己注意的习惯。还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到一些隐藏的题目, 如平时的考试中在文中画句子、给某段话加标点等, 很多同学都会漏做。而像上文的文言文练习, 就可以在“意义”“读音”“用法”以及“相同”或“不同”这些题目中的关键词下画横线, 能迅速提高审题的正确率。

如果说画关键词、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解决粗线条审题带来的问题的良方, 那么培养审题思维就是治疗假冒审题的妙药。因此, 我讲解试卷或练习时, 注重培养学生找准做题的切入点。第一, 教师要做有心人。教师自己要钻研试卷, 尤其是要熟悉中考题型, 把握审题的切入点, 并分门别类。我把近几年的常见阅读题型归纳为“概括事件题”“标题的作用题”“看似矛盾题”“选材详略题”“人物分析题”“字词删改题”“字词含义题”“环境分析题”“目的用意题”“比较阅读题”“开头结尾作用题”及“语句赏析题”等, 并针对不同的题型, 整合与之相应的审题切入点。第二, 教师要有战略战术。教师“传道受业”的对象是有思维的学生, 因此在传授方法时不要生搬硬套, 依葫芦画瓢;应理论联系实际, 方法与例题要相结合, 讲完一道题后, 再找类似的题目, 引导学生思维, 使学生通过一道题掌握一类题, 并能够举一反三。

例如《陋室铭》的练习中有这么一道题:“作者说是陋室, 又强调‘斯是陋室’, 而结尾又引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 你如何理解?”讲解中, 第一步我引导学生明确这其实就是一道“看似矛盾题”, 并请学生找出矛盾的双方, 他们很快能够说出是“陋”与“不陋”。第二步我要求学生阅读原文, 理清“陋”的原因以及“不陋”的原因, 学生也能较快地回答出“陋”是因为客观上就是这样。这本身就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而“不陋”是因为主人的品德高尚, 所以就不觉得简陋。第三步我要求学生结合问题、结合文本, 用语句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

“看似矛盾题”的三步曲:找出矛盾双方———明晰各自原因———整合答题。显然矛盾双方的原因就是这种题型的审题切入点。

再来看看2012年苏州中考的第21题:“小说用较多文字写了快手刘的‘不灵’和失手, 为什么还以‘快手刘’为题呢?”从题中的“较多文字写了快手刘的‘不灵’和失手”可看出是考文章选材, “以‘快手刘’为题”则是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选材的类型及其作用, 提醒学生注意非主体事件的选材在文中或铺垫或对比或烘托的作用, 接着明确本文写他的不灵和失手是与他之前的快手对比, 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和遭遇, 表达了“我”对他的喜欢和同情。

再如《我的母亲》的练习:“作者写到自己背完了半本‘梁惠王’, 右手掌被打得发肿, 有半寸高, 偷向灯光中一照, 通亮, 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此题显然是一道“目的用意题”, 即分析文中描写“我”被打得厉害的目的。做这类题我分两步:首先从内容或结构分析这句话, 其次依据“句不离篇”的原则, 结合文章主旨来分析。学生往往会着眼于第一步, 而忽略第二步。我跟学生明确地说:“‘文章合为时而著’, 任何人都不会单纯地为写事而写事、写景而写景, 文章一定是有感而发的, 写入文章中的情节、材料都是为主旨服务的, 因此从内容或结构分析、联系主旨 (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来抒发情感或阐明观点或讴歌精神) 来分析是‘选材详略题’‘目的用意题’这类题型的审题的两个切入点。”

又如2011年南京中考题《雪地烤红薯》就着重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题”“概括事件题”“字词含义题”“环境分析题”及“语句赏析题”等。如这道题:“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 完成下面的填空 (对文中事件的概括) 。”这道题是考查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概括能力。从我接班起我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概括事件能力。首先要会“合并同类项”, 然后按照“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的句式, 或者动宾、主谓短语的方式进行表述:如有特殊强调可加状语, 即“何时或何地谁干什么”或“何时或何地谁怎么样”。在做这题时学生们把握住了题型, 迅速答出“烤红薯———称红薯———卖红薯———送红薯——吃红薯”的过程。

其他如“人物分析题”“比较阅读题”“目的用意题”“字词删改题”等也都是近几年常考题型, 教师在传授的过程中切不可过于急切, 而是要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潜移默化地熏陶、培养。

综上所述, 培养好学生的审题习惯和思维, 让学生能迅速准确地把握审题的切入点, 就好比交给了学生一把提高审题能力、答题正确率的金钥匙, 一定会令他们受益匪浅的。

参考文献

[1]吴世强.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J].新课程, 2010 (5) .

学生答题 第11篇

【关键词】名著阅读复习;审题;规范答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名著阅读自从2007年纳入中考考查范围后,教师们由忽视它到重视它,而且名著阅读在试卷所占的比例也由8分上升到今年的10分,地位可谓是不断上升。可是,从近几年的中山市中考名著阅读题低得可怜的得分率来看,名著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一、课堂学习事实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考纲,掌握不同类型的答题方法。

师:请同学们齐读考纲解读《一》

生(大声地读):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要求简述关键事件。

师:我们可以把这种题型称之为情节概述类,请看中考典型试题。(屏幕出示)

师:这三道题问法可以分为两类:1.简要概述文段的情节或主要内容。2.简要概述所选文段以外的相关情节或主要内容。

(让学生明确情节概述类考点)

师(强调):情节的勾连考查是热点。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刚才的第2题:孙大圣被如来佛收服之前,他闹出了那些事?(4分)

生1: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借定海神针做兵器;

生2:借定海神针做兵器;大闹天宫、闯冥府。

师:如果你是阅卷老师,你会给这两位同学多少分呢?

生1:我会给第一个同学2分,因为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不是孙大圣被如来佛收服之前发生的事。给第二个同学4分。

生2:我会给第一个同学4分,因为他写出了四点答案。给第二个同学3分,因为少了一点。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题的评分标准是怎样的。(屏幕出示)

最佳答案和评分 问题答案和评分

孙大圣闯龙宫,强借定海神针做兵器;闹冥府,勾销了生死簿中猴属名字;偷桃、偷肴、偷酒、盗仙丹,搅乱瑶池蟠桃会;逃出八卦炉,大闹天宫,天兵天将拿他没办法。(4分,全面、具体、准确,符合题意) 大闹天宫、闯冥府、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2分,答案不全面,后两件事情不合题意)

师:所以刚才两位同学都会扣分,因为答题不够全面、具体,这是大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师:其实答这类题时是有方法的:(屏幕出示)

1.要看清题目是如何设问的,如果是“根据选文”之类的,答案一般可以在选段中查找;如果是“根据原著或作品”“其他情节”之类的,答案不会出现在选段内。

2.抓住主要情节内容简要概括。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高分突破》P143的第(三)个文段,完成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8分钟后)

师:刚刚是同学们自己独立地完成练习,下面请你们交流一下答案。

根据选文,“我”对荒岛生活的哪些方面感到惬意?如何看待这种“惬意”?(4分)

生1:有舒适温馨的住所;有温驯、可爱的宠物;上苍对“我”孤独生活的各种恩赐。

生2:上帝注入我心田的仁慈,弥补了孤独生活的不足。因为对生命的热爱、对拥有的珍惜,使他感到了“惬意”。

师:哪位同学的答案可以得4分?

生(七嘴八舌):第二位同学能得4分,第一位同学漏了第二问。

师:我们来请第二位同学说说他的答案是怎样归纳出来的?

生2:我是从文段这些语句概括出答案的。第1段中的“我的房子简直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住处,舒适而温馨。”第2段中的“它已非常驯服”“它变得那么温驯、可爱,很快就加入到我的宠物行列,以后再也没离开过我。”第3段中的“我满怀谦卑、感激之情追忆上苍对我孤独生活的各种恩赐。”“仁慈弥补了我的孤独生活的不足”(学生掌声响起)

师:学以致用,这位同学非常棒!答案来源于文段但又要能简要概括,同学们要牢记这种方法。

二、观察与分析

如何在名著阅读的复习中加强学生对审题和规范答题能力的训练,使复习的效果更理想?在上完这节课后,我收获颇多,在教学过程中值得肯定的是:

(一)注重归纳提升

12部名著的复习对于学生来说确实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我们复习时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了解考纲来明确名著阅读题怎样考才能取得高分,不纠结于熟背哪部名著的哪道题而是要掌握题型的解答方法,举一反三。其中“真题评改”这个教学设计,以中考真题为例子,展现最佳答案和问题答案,非常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老师评分的标准,知道了自己得分或失分的原因,明白了认真审题和学会答题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再顺势帮助学生归纳答题的方法,使学生“有题可依,有法可效”。从学生课堂练习反馈来看,教学效果良好,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

(二)讲练结合,提升能力

知识的讲授都有一个环节,那就是练习。这是学生学习由掌握知识转化为能力必不可缺的环节,许多学生听的时候很明白,可是一看练习就懵了,一动笔写就乱了,分数之低也就可想而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眼高手低”。因此,这节复习课我极力避免“光说不练”的现象,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习题,训练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在实战演练中提升审题和答题的能力。

(三)善于激励学生

相对平时的教学来说,复习是一项比较枯燥的活动,因此,教师在复习阶段要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我始终保持着和学生的平等合作,能适当地为学生铺设台阶,尤其是让学生充当阅卷老师来给回答问题的同学评分这个环节,极好地激发了学生复习的兴趣。对于学生回答好的地方不吝赞美之词,对于信心不足的学生给予鼓励,让学生觉得老师是理解他们的、关爱他们的,从而产生复习的动力。

三、思路与对策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关于名著阅读的考纲要求有三点:①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要求简述关键事件。②欣赏名著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③阐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层级分别为:①是识记,②③为运用,考试题型则全部以非选择题呈现,分值为10分。从分值来看,①识记2分,②③运用8分,可见中考更加着重考查阅读分析的能力。而中考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卷上。越是能力测试型的题目,对学生的审题要求、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就越高。细看学生丢分的地方不仅有基础知识的缺失,更重要的就是审题和答题能力的缺失,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教师足够的重视。在专题复习中,除了继续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外,加强审题方法的指导、答题规范的训练,显然是考前最后阶段提高学习效率和出成绩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一)关于审题错误及对策

审题是做题的关键。只有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发挥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学生审题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得意忘形看错题。有些学生一看到试卷上出现了练习中曾做过的文段,就高兴得连题目要求也是一扫而过,不仔细地领会题意,就按原来做过的思路答题,结果题目要求与原来曾经做过的试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但学生没有发现这当中的差别,导致答非所问。例如,我们曾做过《鲁滨孙漂流记》一道练习题:“请结合全文,谈谈本书的艺术特色。”当时答案是归纳、分析了四点,月考时考查了这部名著,题目是“请仔细揣摩文段,谈谈它的语言特色”,结果很多学生答成了分析艺术特色。

对策:逐字逐词阅读题目,认真领会题目的要求,看到熟悉的题型时尤其要小心,要按捺住那颗欣喜若狂的心,不要以为这个文段、这类题做过、讲过就掉以轻心,反而要打十二分的精神来分析它和以前做过的题目有没有区别,然后再动笔答题。

2.粗心大意漏要求。有些题目里面包含这几个小问题,但学生往往是对题目的这几个要求没有认真分析,以致回答不全面。例如,复习课上做的练习:“我”对荒岛生活的哪些方面感到惬意?如何看待这种“惬意”?这道题有两问,不仅要回答“惬意”表现在哪几方面,还要说出感到“惬意”的看法,可是当时就有不止一个学生漏了第二问,白白丢了一半分。

对策:要全面答题,首先,要弄清题干中有几个要求,然后再对照这几个要求一一回答。其次,平时要求学生拿笔“圈点勾画”题目,使要求直观地呈现在眼前,杜绝问题的遗漏。

3.只看表面漏关键。命题者经常会在题目中设计一些“陷阱”,如果学生没有仔细推敲字面意思,尤其是一些限制词的意思的话,往往就会答错或不全面。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练习题:“请列举  ‘我在荒岛上遇到哪些生存问题?你知道他最后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吗?(请举两例来证实)”这道题很多学生答成了鲁滨孙在荒岛遇到的问题,没有注意隐含的要求是“生存问题”,结果是第一问理解错了,紧跟的第二个问题也失分。

对策:对这些起限制条件的词语,要在审题时圈画出来并认真领会,它们虽然不是试题的主干,但对答案重点的确定、内容要点的取舍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学生的答题思路中,它们起着路标作用。

(二)关于答题规范化问题及对策

如果说审题训练是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那么,答题规范化训练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减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丢分。许多人认为,复习结束到了考场,得多少分就基本定型了,其实并非如此。在考试答题过程中规范做答,必然会帮学生赢得时间,多得分数。许多考生应试时总感觉考得还可以,待试卷发回后,发现自己有好多失分,不是因为自己不懂而造成的,而是因为没有按照要求规范答题造成的。这类问题看似很小,却往往会导致学生为此付出重大的代价,不能让自己的分数与能力相当。答题不规范表现在:

1.思路混乱,不分要点,层次不清。有些学生不按问题的先后顺序来答题甚至把两个问题糅合答成一个问题。有些学生的答案洋洋洒洒一大段,特别是回答“谈认识”,“启示”之类的发挥题,更是想怎么答就怎么答,认为内容越多越好。实际上评卷中关键是看有没有得分点。答得多却没有采分点也不能得分,答得少但句句都在采分点上却可以给分。

对策:平时的练习要反复要求学生首先做到“答案分要点”,阅卷评分是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的。答题时面尽量要广和全,但不要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要让阅卷老师能在茫茫字海中寻找到答题要点。答题时,可根据题意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如“原因”“作用”“启示”等,写清要点。如要答原因,那么你写出“原因”;要答作用,那么你就写出“作用”。另外,要求学生做到“答案写序号”,即根据问题的顺序和答案的层次,分别标出序号,这样可以让阅卷老师对你的答案能一目了然。

2.答题语言不规范。如分析语言特色时,不会运用“生动形象”“栩栩如生”“通俗易懂”“清新自然”“简练生动”等专用术语来归纳,答题过于口语化。

对策:平时要多揣摩老师、同学是如何分析作答的,语言表达尽量简洁,精炼,不拖泥带水,不要想当然地胡编乱造一些语言,尽量要用学科语言作答,以提高得分。

3.书写不认真,字体潦草。

对策:作答时首先注意书写的工整有序、清楚明白,修改要合乎规范、不能乱涂改。许多学生由于平常赶作业,书写潦草,字体不漂亮,想在短时间练好字难度很大,但不漂亮不等于不工整,只要将字的行距与间距控制好,写的时候不要过于密集,尽量疏松一些,这样的卷面必然会给阅卷老师留下较好的印象。

对于名著专题的教学,尤其是复习课,教师既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要注重实效性。既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也要重视审题和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阅读名著的知识体系,形成和提高阅读经典的能力,而学生这些能力又能在考场上充分地展现出来,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正是我以后课堂教学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学生答题 第12篇

一、解答历史主观题的主要步骤

历史主观题的解题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读题、审题、答题。良好的答题习惯应该贯穿于整个解题过程中。

读题:由于近年高考历史不管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大部分都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并且大部分题目无非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或者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所以论者关于解题的步骤有两种,第一种是:材料——问题——材料,即先通读材料,把握整道题目的主题,再看问题,根据题目要求,再回到材料,寻找答案,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把握住整道题目的主题,这样回答问题时一般不会偏离,但是耗时较多。第二种是:问题——材料,即先看问题,再回到回答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这样做最明显的好处就是节省时间、目的明确。两种方法孰好孰坏,由个人的答题习惯而定。

审题:由于复习时做了大量的模拟训练题,学生极易形成定势思维;考试时,一旦题目有变化,有的同学就会死守老套,不管题目的变化,造成误答而丢分。因此,考试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认真审题,如绝对不能把“选不正确的一项”看成“选正确的一项”;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隐性要求。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通常由提示语、主干语、条件限定语、答案项目语等构题成分组成。学生如果能将这四个成分准确提取出来,就有利于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提示语,即解答方式词,告诉你有什么方式来解答,是简述还是概述,是分析还是比较,是说明还是论证,是评述还是评价。根据提示语来确定题型。

主干语,即题目的中心,答题内容的对象成分,提示答案围绕的中心和落脚点。

条件限定语:条件限定语,即时间、空间、数量、角度、频率、程度等方面的限制词。

答案项目语:即所要回答的情况、经过、内容、原因、结局等。

以2011届福建省质检文综卷38题的四个问题为例:

(1)据材料一、二、三,概括5世纪到19世纪前期欧洲的卫生状况。(7分)

(2)据材料四,指出英国1875年《公共卫生法》的特点。(6分)

(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促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卫生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12分)

(4)上述材料反映5—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哪些主要社会思潮?任选其中两种思潮,据材料说明它们与欧洲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12分)

提示语:(1)是“概括”,也就是在提示我们,本题属于材料概括题。这是一种能力要求很强的题型,答案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和多维性,但只要我们能抓住它的内在规律和解题技巧,即在概括时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了,另外在答题的量上,应该尽量做到语言简练,高度概括。(2)是“指出”(3)是“分析”(4)是“说明”。

主干语:(1)是“欧洲”,提示答案围绕的中心和落脚点。

条件限定语:(1)是“据材料一、二、三”和“5世纪到19世纪前期”,提示我们答题依据和时间限定,我们可以看到此题要求的三则材料所提示的三个时间段是:5世纪、14世纪和19世纪三个时间点,答题时就应该紧扣这三个时代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

答案项目语:(1)是“卫生状况”,提示我们答题是要紧紧围绕卫生状况这一内容。

答题:这是取得高分最关键的步骤,你掌握多少知识,有多好的答题技巧,这些在改卷过程中,评卷老师都看不见,唯一的评判标准是你写在答题卡上的内容是什么。因为一般评卷采取的是踩点给分的方法,也就是根据你写在答题卡上内容上是否符合要求,这其中除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外,还涉及很多答题习惯的问题。

结合阅卷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学生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有同学认为,历史不同于数理化,无须计算,所以考试不用写草稿,或者错误地认为写草稿浪费时间,提笔就在试卷上作答。可是在写了一段文字后,又发现还没说到点子上,于是又删改补充,把卷面搞得乱七八糟。须知卷面的整洁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建议学生答主观题时先写草稿,明确大体的解题思路,然后把满意的答案干干净净地誊抄到试卷上。要知道阅卷老师在枯燥、单调的批改过程中,看到整洁美观的卷子,产生赏心悦目的舒适感觉,这就给阅卷加了印象分;反之,字迹潦草,犹如鬼画符的卷子,改卷老师很难辨认出写的内容,也就无从给分。所以在平时教学、练习、考试中,教师应当反复提醒学生,不要求你的字有多漂亮,但是一定要字体工整、字迹清晰。让阅卷老师看清楚、尽可能得高分才是王道。

2. 分点答题。

有的同学所有的内容糅合在一起,非常混乱。我们建议学生一道问题有两点以上的答案时,就必须分点答题,例如:省质检(2)据材料四,指出英国1875年《公共卫生法》的特点。(6分)从分值上看,这道题目起码应该有三个特点,那么答题时最好能写成这种形式: (1) ……; (2) ……; (3) ……。这样的答题模式让人一目了然。

3. 写出关键词、关键句。

例如问题问: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部分学生没有分开答题,而是两题一起答,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全部当成第一问的内容给分。

4. 规范用语,即没有用历史的学科语言回答问题。

这个问题特别容易在启示类的问题中出现。在阅卷中我们发现学生大量用政治术语回答。

5. 在规定的范围内答题。

高考阅卷采用网上阅卷的方式,先将答题卡相应的内容扫描到电脑中,如果学生出现答题错位、写在试题卷上,使用文字注明、超出指定作答区域或答在试卷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二、其他注意事项

1. 根据问题提问方式确定答案的出处回答问题。

我们发现问题的提法无非两种:一种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例如本题中:

(1)据材料一、二、三,概括5世纪到19世纪前期欧洲的卫生状况。(7分)

(2)据材料四,指出英国1875年《公共卫生法》的特点。(6分)

这种提问方式,其实间接地告诉考生:答案都在材料中,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材料从头到尾筛选一遍。并且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子间的关系和标点符号的运用。

第二种问法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样的问题,答题时除注意阅读材料外,还应该紧扣问题中所提示的时间、主干语,结合相关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知识回答问题。例如(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促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卫生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12分)本题在解答过程中,除材料提供的原因外,尤其应该注意到时间是“19世纪中后期”,马上联系到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工业革命,那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一定是和工业革命相关的。

2. 看分答题,也就是根据分值决定答题的量。

有的同学答题,由于心中没数,回答的内容往往多而无当,答非所问,生怕遗漏要点,以为答得越多越好,总能碰运气“碰”上一点分。其实,写得太多太满,阅卷老师反而不容易看出要点。

上一篇: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结构下一篇:企业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