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范文

2024-07-19

认知障碍范文(精选11篇)

认知障碍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依照有无深部脑白质缺血将其分为缺血组 (n=78) 与无缺血组 (n=42) , 同时选取3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缺血组男58例, 女20例;年龄55~81岁, 平均 (64.9±3.3) 岁;深部脑缺血程度:轻度40例, 中度32例, 重度6例。无缺血组男31例, 女11例;年龄56~83岁, 平均 (65.3±2.9) 岁。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53~80岁, 平均 (65.1±3.0) 岁。三组对象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MCI诊断标准

(1) Mo CA量表评分异常, 但MMSE量表评分正常; (2) 临床检查提示存在与教育程度及年龄不符记忆损害表现; (3)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减退。

1.3 方法

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MR与MR扩散张量成像检测。常规MR扫描:取横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2W1序列, 液体抑制翻转恢复T2W1及T1W1序列, 设定扫描层厚为6 mm, 视野为24 cm×24 cm, 层间距1 mm, 矩阵256×256。MR扩散张量成像扫描:采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序列。设定矩阵为128×128, 视野24 cm×24 cm, 层厚4 mm, 层距0.5 mm, TR (重复时间) 为8500 ms, TE (恢复时间) 为74.7 ms, 设定b值为0与1000 s/mm2, 扩散梯度编码15个, 同样取横轴位, 确定扫描范围为研究对象头顶至颅底。将扫描图像传输至工作站, 做好图像评估与分析。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三组对象脑白质额叶、顶叶、枕叶、颞叶、胼骶体、海马旁回、扣带回、内囊FA (各向异性分数) 与ADC (表观扩散系数) 值, 比较其存在的差异, 同时统计两组MCI患者认知量表评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组研究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ADC与FA值差异的比较

与未缺血组对比, 缺血组额叶ADC值明显上升, FA值显著降低 (t=4.228、3.250, P<0.05) , 顶叶ADC值提升, FA值明显降低 (t=2.701、7.532,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未缺血组额叶ADC升高, FA降低 (t=7.791、2.874, P<0.05) , 海马旁回ADC提升, FA下降 (t=4.414、5.163, P<0.05) , 见表1。

2.2 两组MCI患者Mo CA及MMSE量表评分的比较

两组MCI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均处于正常范围;缺血组认知功能评分为 (20.29±2.00) 分, 明显低于未缺血组的 (22.11±2.26) 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10-9mm2/s

*与未缺血组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主要指患者认知能力降低至超出个体正常年龄及教育水平范围, 但未达到阿尔兹海默症 (AD) 的范畴, 属于介于阿兹海默症与正常衰老之间的认知功能损害性疾病[4]。有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每年约有13.0%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转变为阿兹海默症,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早期检出MCI对指导患者的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早期有研究报道提示, 大部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深部脑白质缺血表现, 在MRI图像上则呈现双侧对称异常信号, 病理特征为患者大脑半球深部脑白质呈变性表现, 且附近血管间隙有所扩大, 伴脑室旁脑白质坏死、脱髓鞘[6]。大部分统计资料显示, MCI常见于老年群体[7]。而当前临床上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诊断主要参照其临床资料, 尚未获取影像学资料的支持。伴随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 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诞生与完善, 为MCI的检出奠定了技术支持[8]。且最近几年来, DTI技术在脊髓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研究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 其使得在活体条件下大脑白质纤维超微结构的无创性研究成为可能[9]。DTI技术主要以检测水分子的自由扩散的扩散强度与各向异性为基础, 属于新型磁共振技术的范畴。其主要通过组织内水分子扩散方向与程度来显示人体脑白质纤维束, 并确定其损伤程度[10]。其中ADC值则主要指体素内扩散椭球体的径向与轴向均值, 即不同方向水分子扩散范围的均值。通常轴索膜与髓鞘的丢失是造成所有方向水分子扩散不受限制的原因, 是引起平均扩散率上升的相关因素[11]。而FA值则为提示患者神经纤维完整性与损伤程度的指标, 其值在0~1之间, 1则为最大各向异性表现, 若检测FA值越高, 则提示患者组织各向异性越强, 排列越紧密[12], 则表现轴索完整性较好, 提示髓鞘化程度优, 表示人体神经传导功能好, 相反, 若FA值降低, 则提示脑白质损伤程度高, 轴索完整性差[13]。且大量研究报道证实一般在MCI患者脑组织微结构产生变化或受到损伤时, FA值可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 因此可将其作为反馈神经纤维损伤程度的标志[14]。

临床上对MCI患者的早期诊断, 主要有赖于神经影像学, 将结构MR诊断作为确定与年龄相关脑改变的重要措施[15]。基于DTI技术的高敏感性, 其可在结构MR上反馈正常脑白质的改变情况, 因此, 当前临床上将其作为早期诊断MCI的主要措施。且很大一部分研究资料表示, 与正常健康人对比, AD及MCI患者DTI诊断均提示脑叶FA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而MD值则有所上升, 尤其以颞叶内侧脑白质变化情况更为明显。国外研究表示, MCI患者双侧额叶、胼骶体、颞叶脑白质的FA值降低情况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因此认为可将FA值的降低情况作为鉴别正常健康人与MCI患者的有效指标[16]。也有研究结果提示, 一般MCI患者左侧侧脑室前方额叶及右侧侧脑室后脑白质FA值均有一定的减低表现, 而AD患者则主要表现为顶叶、额叶、枕叶皮质、胼骶体脑白质FA值降低, 其可作为鉴别AD患者与MCI患者的相关标识[17]。

本组研究结果提示, 伴深部脑组织缺血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仅存在病变结构变化, 同时其顶叶及额叶脑白质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与早期学者研究内容基本一致。而一般未伴深部脑白质缺血的MCI患者海马旁回与额叶的FA值呈降低表现, ADC值则呈升高特点, 提示患者脑部海马旁回与额叶脑白质纤维完整性受到一定的损害, 是表示海马旁回与额叶脑白质纤维束受损的重要指标, 因此认为在深部脑白质缺血与MCI患者中额叶MR扩散张量成像检测有积极的意义, 提示额叶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诊断中有关键的意义。额叶是连接顶叶、枕叶、颞叶的重要传导通路, 富含丰富的皮质下纤维, 在人体认知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额叶、顶叶、海马旁回等区域的损伤均可能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影响, 且扩散张量成像检测中ADC值与FA值的变化是反馈患者脑白质早期异常改变的重要标志, 可作为临床干预的关键指导手段。而本组研究中对MCI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分主要参照Mo CA与MMSE评分量表, 其属于临床常用老年痴呆的筛查量表。国外有研究提示, 患者脑白质缺血的严重程度与其认知功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本组研究通过对伴缺血性与未伴缺血性MCI患者作Mo CA与MMSE评分, 结果提示, 伴脑白质患者Mo CA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未伴深部脑白质缺血组, 而MMSE量表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伴深部脑白质缺血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更易进展为阿兹海默症。但同时还需注意, 由于本组研究样本数量较少, 且纳入病例均未给予较长时间的随访研究调查, 测量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后续研究需改进。

综上, 在轻度认知损伤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断中, 采用MR扩散张量成像检测, 可量化分析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 确定其向阿兹海默症转化的可能性, 同时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指导, 对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分析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R扩散张量成像脑白质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依照有无深部脑白质缺血将其分为缺血组 (n=78) 与无缺血组 (n=42) , 同时选取3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分别对三组对象行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检测, 并采用Mo CA (蒙特利尔认知) 量表与MMSE (精神状态) 评分量表评价纳入对象的精神状态与认知功能, 观察三组对象脑白质变化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缺血组认知功能评分为 (20.29±2.00) 分, 明显低于未缺血组的 (22.11±2.26)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未缺血组对比, 缺血组额叶ADC值明显上升, FA值显著降低 (t=4.228、3.250, P<0.05) , 顶叶ADC值提升, FA值明显降低 (t=2.701、7.532,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未缺血组额叶ADC升高, FA降低 (t=7.791、2.874, P<0.05) , 海马旁回ADC提升, FA下降 (t=4.414、5.163, P<0.05) 。结论:在MCI患者的临床诊断中, 采用MR扩散张量成像检测, 可量化分析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 确定其向阿兹海默症转化的可能性, 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指导, 值得推广。

第二章 听觉障碍儿童的认知与教育 第2篇

第一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感知活动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感知活动的特点

(一)感知活动受到局限

1、听觉障碍影响了知觉的完整性

2、缩小了感知的范围

3、不能利用声音识别物体的某些特性

(二)不能利用声音进行定向

(三)听觉障碍使视觉发生明显的变化

1、视觉反应时

2、对物体的视觉认知

3、视觉补偿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4、视觉表象更清晰、更完整、更接近实物。

(四)触觉、振动觉和言语动觉更具重要性

1、触觉和振动觉部分地代偿听觉功能

2、言语动觉对听觉障碍儿童学习口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特点

1、自觉性差

2、缺乏选择性

3、整体性不强

(二)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激发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3、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4、尽可能让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感知和观察活动

5、应注意直观形象和语言的及时结合

6、科学地运用“观察教学”,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第二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

(一)引起注意的刺激源主要来自视觉对象

(二)无意注意其主动作用,有意注意发展迟缓

(三)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四)注意的分配更加困难,较多地用注意的转换代替追的分配

(五)注意难以随任务的变化而适时转移

(六)有意后注意发展水平较低

二、注意规律在聋校教学中的运用

(一)从师生双向活动的角度,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1、唤起学生的期待心理迎接上课

2、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3、优化教学环境

(二)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教室环境要整洁、淡雅、物品放置有序

2、教师着装要讲究,课上课下有别

3、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应

4、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5、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化、形象化

(三)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任务

2、严格要求,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

3、课堂组织要紧凑

4、防止疲劳产生

(四)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第三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

1、从记忆所依赖的分析器来看,听觉障碍儿童的视觉记忆优于动觉记忆

2、词语——逻辑记忆薄弱

(1)对语音的感知困难

(2)言语听觉与言语动觉的神经联系不复存在(3)与听觉张障碍儿童掌握语言的程度有关(4)与听觉障碍儿童对语言材料的理解程度有关(5)与强化的机会太少有关(6)与语言的个体保存方式有关

二、教育对策

(一)打好口语基础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识记活动

(二)充分利用无意识记

1、教学内容要符合听觉障碍学生的实际需要

2、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3、创设情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努力培养有意识记

1、及时向他们提出识记的目的任务

2、要提出较远的识记任务

3、培养学生善于自觉地提出识记任务

(四)把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有机结合起来

1、及时复习

2、边复习边回忆

3、复习方式多样化

(五)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防止过多过早的遗忘

第四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想象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想象

(一)无意性较强,有意识相对薄弱

(二)想象富于形象性、直观性、逻辑性、概括性相对肤浅

(三)想象富于再创造,创造性成分不多

二、教育对策

(一)发展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

(二)丰富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

1、运用直观教学,注重亲身体验

2、因地制宜,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参观、游览、实验,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观察事物,进行实际操作,丰富活动经验。

3、抓住时机,捕捉景象,丰富表象

(三)讲究方法,引导学生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

1、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

2、巧设疑难,诱发想象

3、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

(四)陶冶学生的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

第五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

(一)听觉障碍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

(二)听觉障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三)听觉障碍儿童抽象思维的发展

1、时间更长

2、抽象思维发展的同时,仍表现出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3、两种思维呈现出均势状态

(四)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过程及思维形式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

3、抽象与概括

4、听觉障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二、教育对策

(一)把发展学生的思维放在教学的首位

(二)提倡启发式教学,形成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气氛

(三)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是发展听觉障碍儿童思维的关键

1、抓好“词——概念”的教学

2、合理运用各种语言形式发展学生的思维

3、在发展学生外部言语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

吃鸡肉防认知障碍等 第3篇

认知障碍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适量吃鸡肉可以预防认知障碍症和记忆力减退。烟碱是维生素B3的衍生物,研究人员将烟碱喂食有认知障碍症状的小鼠,并让其做难度较高的动作,结果发现,小鼠的疾病症状减轻。研究人员表示,蛋白质食物里的维生素B3含量可以改善有缺陷的脑细胞,以免进一步发展为认知障碍症。但要确保一天吃到足量的维生素B3,这等于一份鸡肉(约三指宽)或半碗糙米。

心情不愉快

使人发胖

研究发现,生活中一个不愉快的小插曲都会给新陈代谢造成负面影响,使人变胖。科学家邀请58名50岁以上的女性参与一项研究。试验中,科学家向志愿者提出一系列问题,以测定每个人的应力水平,并测定其代谢率。接着,每位志愿者要吃掉一份含930卡路里热量和60克脂肪的食物,然后科学家会再次对他们进行各种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因不愉快的事情而产生压力的女性,其食物的消化率较低。专家就此表示,不好的情绪会对人体代谢产生负面影响,最后会导致体重增加。

腌肉煎炸产生

大量亚硝酸盐

咸肉含硝,油炸油煎后,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基砒咯烷。因此食用咸鱼、咸肉、香肠、火腿等食品时,忌煎炸。正确的食用方法是:把咸肉、香肠、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使亚硝胺随水蒸气挥发。同时,烧制咸熏食物时最好加些米醋,因为醋有分解亚硝酸盐的作用,而且能杀菌。

常吃烤肉当心

癌症找上你

瘦肉中的蛋白质被烤焦烤黑,导致致癌物杂环胺数量猛增。脂肪被烤焦烤黑就会裂变成三四苯并吡这种致癌物。很多小摊的烤肉都用明火直接接触烤肉,这种方法是最危险的,因为明火和烤肉直接接触,很容易将烧烤的食物烧黑烤焦。吃烤肉,最好的方法是用电炉烧烤,避免明火和烤肉接触,通过高温让肉变熟。在烤肉、烤蔬菜或者烤馒头干等食物时,如果有被烤黑的部分,一定要去掉,因为淀粉类食物经过高温之后也有致癌物丙烯酰胺产生。

炖煮过度的

肉易致癌

无论吃什么肉,人们都感到炖煮得越烂越好。于是,高压锅便应运而生,用它来炖排骨等,十几分钟的时间,连骨头都变得软绵绵的。但是,在200℃~300℃的温度下,肉类食物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无害化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芳族氨基,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氨基含有12种化合物,其中9种有致癌作用。不要吃过度烧煮的肉。最好的方法是用微波炉烧肉,然后倒掉有许多化合物的肉汤,这样就可以避免芳族氨基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

久坐增加

患癌风险

每天每多坐2小时,罹患癌症风险上升10%。研究人员对先前的43项研究进行综述,这些研究涉及到400多万人,其中有近7万名癌症患者。结果发现,每天多坐2小时,患肺癌的风险会增加6%,患结肠癌的风险会增加8%,而女性患子宫癌的风险会增加10%。久坐的人腰围更粗,胆固醇、血糖和甘油三酯的水平都会升高。因此坐得时间长了,抽空站起来动一动,对身体健康绝对大有好处。

常食石榴可降低

女性患乳腺癌风险

经常食用石榴可以降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石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А、В1、В2、С、Е和包括碘、铁、钾、钙、硅在内的矿物质。这些物质能够阻止促进恶性肿块形成的雌激素生成,而这种雌激素被认为是乳腺癌细胞形成的原因。此外,石榴汁可帮助控制食欲,降低饥饿感,适合于需要减肥的人群。且对于贫血的人来说石榴果汁也不乏是好的选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喝纯石榴果汁,饮用时需添加水或其他果汁。

工作时间长

易患糖尿病

研究显示,处于较低社会经济阶层的员工因为工作时间过长,患糖尿病的风险更大。长时间工作往往会使人产生压力,形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出现睡眠障碍以及抑郁症的症状,这些不良因素都会导致糖尿病的产生。研究人员对超过22.21万名来自欧洲、美国、日本及澳大利亚的男性与女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凡是工作时间超过55小时的员工,其患2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几率就会增加30%。相反的,在较高社会经济阶层以及一个星期工作时间少于35小时的人群中并没有发现类似现象。

认知障碍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6月神经内科及老年病科新确诊的MCI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65~81岁,平均(72.5±9.7)岁,受教育年限3~13年,平均(5.8±3.4)年。参考Petersen等[1]的MCI诊断标准并结合MoCA量表,确定MCI纳入标准:(1)有记忆障碍主诉并经知情人证实,3个月≤病程<1年;(2)有记忆减退客观证据:记忆下降程度低于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常模的1.5个标准差以上;(3)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24~27分(若MMSE≥27,进一步用MoCA测评,MoCA<26则入选);(4)记忆/认知功能减退尚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 0.5分;(5)日常生活能力保持正常,ADL评分≤26。排除标准:(1) CT/MRI提示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颅内占位;(2) 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评分>4;(3)抑郁症、精神分裂症;(4)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5)半年内有脑卒中或大手术史;(6)有脑外伤、癫痫史者。

1.2 研究方法

1.2.1 神经心理学测评:

由2名经过培训的神经内科医师于入组及随访结束时完成以下量表评定:MMSE、MoCA、ADL、CDR、HIS、AVLT中文版[2]、ADAS。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的AD诊断标准,在随访结束时将患者分为:(1)进展组:认知损害加重,转化为AD;(2)稳定组:认知损害无明显变化,或有进展但未达到AD。

1.2.2 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

德国SIEMENS SPECT机,配置高分辨率、低耗能准直器。采集矩阵128×128,探头旋转360°,每6°采集一帧图像,每帧15s,共采集64帧。脑组织的静计数率40~80k/帧。原始数据经计算机重建获得横断、矢状、冠状3个断面的断层图像,用计算机在横断面图像上画出双侧额、颞、顶、枕叶及基底节区、丘脑共12个感兴趣区(ROI)并计算出各ROI的rCBF。

1.2.2. 1 静息态SPECT:

口服过氯酸钾450 mg,戴眼罩、耳塞,静脉注射99mTc-双半胱乙酯30.1mci,安静平卧,30min后行SPECT脑显像。

1.2.2. 2 认知激活SPECT:

隔日进行,用AVLT激活认知。事先向患者详细讲解实验要求及流程,准备工作完毕后,检查者读出12个词语,受试听完后立即回忆,连续学习-回忆3次,答对1个词记1分,共36分。5min后再次回忆上述12个词(短延迟回忆),20min后第5次回忆(长延迟回忆),每次计12分。之后行SPECT脑显像。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7.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激活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CI患者的转归情况:

所有患者均完成了随访,11例进展为AD (进展组),39例认知功能稳定(稳定组)。两组的受教育年限、性别、年龄构成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静息态SPECT:

两组患者的rCBF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3 认知激活SPECT:

稳定组双侧额、颞、顶叶的rCBF显著增加(P<0.05),进展组rCBF增加不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MCI的概念由Petersen于1999年提出,是指有轻度记忆或认知障碍,但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总体认知功能保留,日常生活能力正常,每年约有10%~15%转化为AD。本组50例MCI患者,AD的2年转化率22%,平均年转化率11%,与报道相近。

早期识别进展型MCI并进行干预是当前认知障碍/痴呆研究的热点。郭启浩等[2]研究证实,AVLT的延迟回忆是早期诊断MCI最敏感的指标。人们也借助影像技术来预测的MCI转化。SPECT是一种功能影像技术,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可以观察脑的局部血流灌注情况。彭丹涛等[3]研究发现,部分轻度的早期AD仅有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减低而无头颅MRI海马的萎缩,提示血管性因素参与了AD的发病,功能影像学较结构影像学对MCI转化的早期预判更有优势。常规SPECT检查由于敏感性、空间分辨率欠佳,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当人在进行思维活动或情绪波动时,会伴随着相关脑功能区血流灌注的变化,故我们采用AVLT对MCI患者进行智能测验,激发其记忆活动(认知激活),然后进行SPECT脑显像。结果发现,那些2年后转化为AD的MCI患者(进展型MCI),认知激活前/后各相关脑区的脑血流灌注变化不明显(P>0.05);而那些认知功能在2年内保持稳定的MCI患者(稳定型MCI),经认知激活后,额、颞、顶叶的rCBF显著增加(P<0.05)。提示进展型MCI脑灌注储备功能下降。其机制可能为:(1)血管内皮功能障碍[5],导致脑血管的张力异常及抗血小板聚集能力下降;(2)神经纤维缠结和老年斑中的一些炎症物质如β-淀粉样物等,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及血管炎症。

词语记忆是最常用、最敏感的记忆检测方法,中文版CVLT包括12个具体名词,分三类,每类4个,主要考察了学习能力、注意力、归纳及记忆的储存提取能力,与额、颞、顶叶的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中,进展型MCI患者在短/长延迟回忆的得分均明显低于稳定组,提示其上述各方面的认知能力均受到了损害,导致在认知激活时,上述部位代谢不活跃,rCBF增加不明显。

MCI/痴呆的诊断目前仍主要依靠神经心理学测评,由于不同的量表涉及不同的认知领域,因此,在做不同的神经心理学测验时,局部脑血流变化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脑功能区,值得更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联合神经心理学测验,认知激活状态下SPECT可以早期预测MCI的转归。

摘要:目的:用SPECT观察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认知激活状态下的局部脑血流(rCBF),探讨SPECT对MCI转归的预测。方法:老年MCI 50例,行静息态及认知激活后SPECT脑显像。随访2年后再次评估认知功能,参照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稳定组。比较两组的rCBF。结果:11例MCI转化为AD,39例病情稳定,AD的2年转化率为22%。静息状态下两组各感兴趣区(ROI)的rCBF无明显差异(P>0.05)。认知激活后,稳定组两侧颞、顶、额叶的rCBF明显增加(P<0.05);进展组各ROI的rCBF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联合神经心理测验,认知激活状态下SPECT脑显像可以早期预测MCI的转归。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认知激活,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局部脑血流

参考文献

[1]Petersen RC,Doody R,Kurz A,et al.Current concepts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Arch Neurol,2001,58:1985-1992.

[2]郭起浩,虞培敏,赵倩华等.不同记忆测验识别轻度认知损害的差异[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40(9):610-613.

[3]彭丹涛,许贤豪,蔡晓杰,等.头颅磁共振及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在老年期痴呆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20(3):178-181.

认知障碍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学生;思维障碍;教学;认知;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经历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 在当今教学模式下,教学一般遵循”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对于所教学的知识全都了解,讲解时也十分仔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往往能够理解,但是当自己独自面对题目时,却受着思维的局限,不会解题. 这种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思维过程或方法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差异. 深入研究并解决这种问题,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作用.

[?] 分析思维障碍,提高学生认知思维能力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人类是信息的加工者,并且对于新的知识人类会通过大脑利用已经储存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选择,并对选择出来的新知识进行记忆”. 因此,如果旧知识与新接收的知识存在思维空隙,新旧知识差距较大,学生便会很难理解. 教师对于高中知识了解十分详细,所站的角度较高,对于学生思维存在障碍的地方会兼顾不到,因此学生在独自解题时,由于思维跳跃太大,无法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导致无法理解新知识,更不谈运用新知识进行解题了. 教师应该在新旧知识点中,寻找到一个“媒介点”,让学生在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上,进行有梯度的提升,最终理解新知识. 学生由于天赋不同,有些人易理解,而大部分学生对于新知识一遍或许理解不了,需要多次重复. 教师在课前准备教案时,要联系学生之前所学,寻找一个连接新旧知识点的“阶梯”. 如果学生盲目地接触到新的知识,必然会用已学的知识进行理解或胡乱概括,这样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便会产生偏差,思维上产生障碍,解题的难度大大提升. 所以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的思维障碍,寻找一个“媒介点”,将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一步一步的提升.

[?] 正视思维差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著名的思想家爱默生在《社交与孤独·成功》提出:“人生来就具有一定的天赋”. 然而每个人的天赋是不相同的,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对于同一件事物的感知也有所不同,对于数学题目也是如此,由于思维的不同,基础的差异对于同一个题目的认识程度,解决速度也会有所不同. 这种思维差异十分正常,教师要正视这种现象,有耐心地教导学生.由于理解方式不同,有的学生抓不住题目中所想表达的隐含意思,解题难度便会大大增加. 例如:已知平面上两点A、B,则所有满足=k且不等于1的点P的轨迹便是一个圆,又称阿波罗尼斯圆.有些学生想不到轨迹是一个圆,那么对于动点轨迹方程的求解便十分困难. 学生不知道以所学知识为依据,进行逻辑思维推理,对结论的判断只是从单角度进行判断,没有对自我思维进程的调控. 例如:已知f(1+x)=,求函数的周期性,许多学生都不会解决此类问题. 那是因为学生忘记了高中四大思想的运用,如果将x用x-1替换,与已知的式子相比较便有f(1+x)=f(x-1),进一步用x+a代换x便可以得到周期为2,再通过图形便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此类问题了.

[?] 激发思维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能够让人们热衷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且乐此不疲. 例如达尔文正因为对异样外形的动物产生兴趣才会不断研究,最终成功. 那么将兴趣导入学习中,让学生激发思维兴趣,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生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时才会有动力学下去,枯燥无味的事物,人们都会感到厌烦.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是学生的指明灯,起到摆渡人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习活动,将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巧妙地利用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只有在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情景中,才会激发自身潜能,调动思维,在这种氛围中不断学习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所在,萌发出积极探索的求知欲望. 例如:利用使物体模型,像教学楼,研究面面所成角为90度的情况;联系水坝,探究特殊角度;利用周围实物体研究线面角、面面角,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知识就在身边,学生才有兴趣学习,不会认为数学无趣,且与实际无所关联. 让学生自己动手将身边的教科书摆成几个角度并且自己动手测量,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激发思维兴趣.

[?] 通过概念引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数学教学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如果学生不理解概念,对新知识的深入了解就无从谈起. 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时候,概念的学习非常重要,基础打好了,以后的学习才会有依据可寻. 那么如何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呢?因为新章节中,概念往往与之前会有所不同,学生在理解上会有所难度,会引发认知冲突. 利用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不理解问题时,产生疑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因为数学中有的内容与“常识”相悖,学生自然会产生思维障碍,理解不了问题所在,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有兴趣探索下去. 例如:课本上等可能性的概念是:一个实验的发生结果有N个,并且每一个实验都是随机事件,每一次实验都只有一个结果,如果实验中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那么我们说这n个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也称结果有等可能性. 对于单纯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等可能性的实验. 思考完后,再看看概念有哪些地方不懂,小组讨论,说说不懂的地方. 教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一一解答,将认知冲突慢慢解决,学生在头脑中就会形成观念的重构,对于冲突的概念有更好的理解,基础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 借助问题思考,给学生创建认知冲突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会产生兴趣,学生会调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面对困难的问题会感到手足无策,因为这些难题中,所含的思维量过大,角度也与学生一般思考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认知冲突,但是这些难题比简单的题目更吸引学生,有的时候学生会乐意花时间去解一道难题,而不愿花时间做简单的题目. 教师可以利用这点,通过设计较难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难题对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有着很大的挑战,但是教师作为学生的指路人,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慢慢引导学生,将关键部分巧妙地提醒给学生,慢慢化解问题中的认知冲突.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了比较难的问题,心中也会有一定的成就感,教师这时候可以继续出一道思维量相对少一些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

[?] 渗透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意识

学习数学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而获得数学思想方法是思维认知的过程. 当问题情境与思维发生冲突时,思想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高中数学教学通常给学生渗透有四大思想:①数形结合思想;②分类讨论思想;③函数与方程思想;④转化与化归思想.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 学生在解题中要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不是对于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于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检验标准,而是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有着灵活的变通,知道怎么做最为合理. 有些学生记住老师所讲的公式,生搬硬套. 如果题型稍加变化,便一头雾水. 只知单纯地模仿一道题,不知变通,这便是意识落后的表现. 数学教学中,强调规范与科学要有理有据,但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拥有数学意识,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题目,例如:x>0,x+2y≥3,2x+y≤3,求x-y的取值范围,令u=x-y,画图求解,这里实际上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不等式转化为图形进行求解,简单易懂,正确率高. 还有许多类似题型,通过构造几何图形来解决问题,减少时间损耗,提高解题效率与正确率.

总之,如果学生不能在解题中找到乐趣,或经常解答不出来. 那么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对学习产生厌恶. 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思维产生了认知冲突.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失败的教训也是一种经验,在不断探索中,方才可以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到学生思维障碍,避免出现衔接不当的问题,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 第6篇

认知是人体大脑高级机能的重要功能之一, 是人们认识和知晓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概念形成、思维、推理等。脑损伤 (如颅脑外伤、脑卒中、脑炎等) 可导致躯体、认知、心理和行为等各方面异常。但损伤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却常影响患者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适应, 出现生活和社会适应性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所以, 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康复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

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评定是认知障碍康复的重要环节, 准确、客观的认知功能评定有助于对脑损伤后认知障碍进行分类并评价其严重程度, 从而指导康复治疗, 而且还可以为后期评定提供基础数据, 有助于判断疗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近年来, 有关认知功能康复评定方法的研究受到极大的重视。使评定方法更加完善, 而且适合临床应用。目前, 常用的认知功能评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量表评测法

1.1 筛查法

筛查是认知功能评定的第一步。它从总体上大体检测出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但不能为特异性诊断提供依据。通过筛查可以发现有无脑的器质性病变, 可决定是否需要给患者作进一步可详细、深入的检查。常用的认知功能筛查量表由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 。MMSE是神经科和康复医学科普遍采用的一种简易精神状态测定量表。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患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筛查, 但其检测结果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关性较大。特别是在痴呆筛查中, MMS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

1.2 成套测试法

一套标准化的测验主要用于认知功能较全面的定量测定, 它可以全面评定主要的脑功能。LOTCA最先被用于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的评定, 由于其操作简便、应用方便、结果可靠, 且通过了效度和信度检验。很快在脑血管病、脑外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疾病的评定中推广使用。恽晓平等对LOTCA (简体中文版第1版) 进行应用研究。认为LOTCA操作简单, 实用性强, 是系统、敏感、值得推荐的临床评定认知功能的好方法。目前, LOTCA已有第2版, 国内康复专业人员对第2版LOTCA进行了汉化及效度和信度的检验。LOTCA在康复科或神经科应用较广泛, 但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积分系统还需进一步修正, 以减少评分的主观性, 缺少对语言能力的评定项目等。

1.3 功能检查法

通过直接观察患者从事日常生活活动的情况来评定相关认知功能障碍。FIM是总体功能评定量表其中的认知亚量表包括项社会交往、解决问题、记忆。

1.4 特异性检查法

用于评定特殊类型的认知障碍。如Weschsler记忆量表、Weschsler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表等。仅涉及到认知的某一个领域如记忆、智力等, 并非较全面的认知功能评定量表, 定时易产生偏倚。

2计算机测评

近年来, 在康复医学领域, 认知功能障碍的计算机测评技术和方法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 将计算机及适宜的软件系统应用于认知障碍评定应该是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尝试将认知功能评估量表电脑化, 形成电脑认知功能评估系统 (CACAS) 。国内的认知障碍电脑分析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 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3其他方法

除评定量表和计算机测评系统外, 对认知障碍还可以借助现代先进医学设备进行诊断。如脑功能成像:包括正电子断层扫描 (PET) 和功能性磁共振 (fMRI) , 神经电 (磁) 生理:包括脑电图 (EEG) 、脑磁图 (MEG) 和事件相关电位 (ERP) 。特别是ERP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 不但会进一步促进神经认知学、神经语言学的发展, 而且将使ERP技术在认知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神经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目前在认知障碍的诊断方面只能作为辅助检查方法而不能对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因此有适用局限性。

认知障碍 第7篇

被测试的对象为南通启秀中学, 初中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其中初中三年级的测试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学生离中考只有三个多月时进行了测试, 因为他们已经将初中数学课程全部学完, 而且还做了一个系统的总复习和梳理。为了方便起见, 我们将这类学生所在的年级记为初三 (A) 班;一类学生正处于第一个学期初期阶段时进行了测试, 因为他们还没有将初中数学课程学完, 为了方便将这类学生所在的年级记为初三 (B) 班。初一为93人、初二为115人、初三 (A) 为145人、初三 (B) 为101人, 总共454人。调查中共发放问卷454份, 有效问卷450份,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对以上调查的分析总结, 初中数学概念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阶段:感知阶段的障碍、理解阶段的障碍和应用阶段的障碍。其中感知阶段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数学语言识别障碍、数学语言理解障碍以及数学语言转换障碍。理解阶段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不清晰, 对用不同表达形式表述的同一数学概念缺乏概况的理解, 还有分辨不出邻近概念, 不清楚该概念与其上位以及下位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应用阶段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不能灵活运用, 不理解数学思想, 不能正确运用数学思想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本人就针对其中的一种障碍即感知障碍进行了研究

“数学感知障碍”是指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 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 但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 如大小、形状、颜色、空间距离等产生与该事物不相符合的感知。数学语言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生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数学语言的特点导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错误, 更不用说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概念。在数学概念学习中, 正处于发育阶段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数学概念认知障碍, 因此, 对数学学习中的语言障碍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上述表的调查数据中, 我们可以得出在数学语言学习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认知障碍:

1. 数学语言识别障碍

对于数学语言的基本属性以及其隐藏的语言信息, 数学无法识别出来, 这其中主要包括两个层次, 首先是学生无法识别出数学语言的基本属性以及所表示的数学对象, 其次是无法识别符号语言所表达的意思。例如, 在当学生面对一组数据35, 1 9, π, 3.14 15 92 6等时, 需要识别出整数、小数、有理数以及无理数, 假设某个学生把圆周率π看成是无理数, 或者把3.1 4 1 5 9 2 6看成就是圆周率π, 这样就产生了数学语言识别障碍。另外, 还有的学生不能识别符号语言隐藏的数学语言, 也就无法从符号语言暗示的信息来获得正确地解题思路。

2. 数学语言理解障碍

倘若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数学命题等数学语言信息时, 从而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产生障碍并难以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数学语言理解障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数学词语;其次是在理解各个数学语言的信息块时产生困难;三是无法正确理清数学语言信息块之间的关系。现代心理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观点:“句法信息只需短时储存, 数秒钟后句法信息就被忘却了, 语义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在数学概念学习中, 语义是十分重要的, 然后要正确理解语义也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因为语义涉及逻辑、心理以及思维等多方面的因素, 它还体现了在数学语言信息输入学生大脑时, 学生不能顺利提取旧语言信息, 建立新旧语言信息之间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无法有效加工数学语言信息找出有用信息, 撇除无用信息, 这就直接阻碍了后面的解题步骤。

3. 数学语言转换障碍

倘若学生对于不同表达形式表征同一数学语言时, 或者在同一种表达形式的数学语言的内部进行转换时出现了问题, 就无法进行正确地数学语言转换。数学语言转换障碍主要表现在符号语言、图像语言和文字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产生障碍。但是, 我们也不能忽视同一种表达形式的数学语言内部的转换障碍。代数是关于形式与变换的学科, 从一种代数式转变为另一种代数式的过程中, 等价性是转换的核心, 若不注重转换的等价性就会产生转换障碍。例如“小于等于”等价于“不大于”, “a为非负数”等价于“a大于等于零”等。

4. 数学语言组织障碍

数学语言的组织障碍主要表现为当学生在解题过程中, 对于所研究的对象无法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组织或者构造。例如要把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转化为数学问题, 然后通过这个数学问题构造一个方程式、函数式或图形等模型来解决问题。在解决立体几何的问题时, 我们通常需要建立一个平面图形来辅助立体图形, 而学生往往就在这个环节上出现问题, 就导致无法进行后面的步骤。

5. 数学语言表达障碍

数学语言表达障碍主要表现为学生不能正确地或者不能全面地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它可以分为口头表达障碍和书面表达障碍两种。数学语言表达障碍可以是表达有误或者是根本表达不出来;表达不全面或者未能将所有数学信息表达清楚。数学语言的转换与数学语言的表达有着直接的关系, 另外心理因素也有可能造成表达障碍.

参考文献

[1]宁连华.数学探究学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4年

[2]李善良.数学概念学习研究综述[J].数学教育学报, 2001年0 3期

[3]袁芳.高中生数学理解困难的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2005年

[4]王爱珍.初中学生的数学理解障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2002年

[5]何义萍.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04期

认知障碍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1月因脑卒中致认知障碍的神经内科患者94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55.4±2.6岁,平均病程为8.6±1.5个月;对照组男32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54.7±3.4岁,平均病程为9.4±2.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训练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含肢体姿势的摆放、异常姿势的控制、体位的变换转移、站立姿势训练、平衡能力训练、四肢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认知康复训练:①注意力训练。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由简单到复杂的分级训练过程,在其过程中要对患者注意力的稳定性、转移性及选择性等进行系统训练。②记忆力训练:通过调整自身因素和借助他人帮助以弥补患者记忆缺陷的部分,可对患者进行提示性记忆,或使用概括性语言及记忆辅助工具等,尽可能对患者的记忆起到唤醒和提示作用,最终起到加强记忆的作用[2,3]。③计算力训练。训练内容涵盖患者对数字的概念、算术概念及算术法则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算、估算及生活理财计算能力的训练。④思维能力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做一些简单的分析、推理及判断问题的训练,合理安排患者的用脑时间,有针对性地训练患者的思维能力[4]。⑤知觉障碍训练。加强患者对躯体方位感、空间感、失认和失用等方面的训练,强化对躯体方位的记忆和辨别,增强患者对空间立体感在大脑中的构建,通过故事情节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失认和失用训练,促使患者对失认和失用的事物有直观了解,并加强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与使用[5,6]。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价标准

采用中文版NCSE评测表,其中包括8个方面的评定:①意识水平15分;②注意力10分;③语言能力15分;④记忆能力15分;⑤推理能力15分;⑥定向能力10分;⑦计算能力10分;⑧空间结构能力10分;总分为100分,<65分可评定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根据治疗后评定的分值评价恢复效果、拟定评价标准:65~74分为效果不佳;75~89分为效果良好;>90分为效果显著[7,8]。

1.3.2 满意度

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及家属康复训练效果的满意程度,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并将非常满意、满意纳入满意率的计算。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恢复效果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率为91.49%,对照组满意率为76.60%;两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近年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患者的大脑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及完整的重组功能,大脑的可塑性理论基础为脑卒中患者后期的康复训练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依据,康复训练也为大脑的再学习创造了机会[9]。认知障碍康复训练可以影响神经细胞再生,使断开的神经形成新的联系,从而形成新的神经反射活动,其康复机制是恢复大脑皮层的损伤区域和大脑的营养供应,在此基础上加强大脑皮层的活动能力,改善神经系统的反应性及兴奋性,以此促进脑组织损伤后的功能重建[10]。

总之,认知康复训练可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认知能力,由于在训练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及得到的鼓励使患者对自身康复的信心增强,来自病痛的不良情绪得到了极大改善,精神障碍亦一一缓解,因此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康复训练,并主动坚持训练与复习,从而使患者病情得到更进一步的好转,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故在得到患者配合的同时也获得了家属的支持,最终促进了患者的全面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恢复效果。方法:将94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肢体姿势摆放、异常姿势控制、体位变换转移、站立姿势训练、平衡能力训练、四肢功能训练、日常生活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认知康复训练,采用NCSE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认知障碍,认知康复训练,效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蔡雨龙,陈立典.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研究现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6):62-63.

[2]安霞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1):185-186.

[3]张芳,程晓荣.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9):722-723.

[4]郑琳,李贞兰,邢影,等.早期功能训练和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康复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3,34(8):1505-1506.

[5]陈建伟,许红梅,陈晓琳,等.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康复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01-203.

[6]李群.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康复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17):318-319.

[7]刘书芳,倪朝民,韩瑞,等.认知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2):814-817.

[8]李雨峰,郑靖洁,彭博,等.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5):33-35.

[9]李芙英.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与康复新进展[J].中国康复,2012,27(5):379-381.

TURP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探讨 第9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共进行TURP手术743例,其中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17例,发生率17/743(2.28%)。年龄65~86岁,平均67.8岁。术前查体合作,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既往全部均无精神病史。术前的血生化检查结果未发现电解质异常。17例患者的TURP手术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于蛛网膜下腔向骶段注射0.5%罗哌卡因1.5~2.0ml,硬膜外腔留置硬膜外导管,必要时使用1.73%利多卡因。TURP应用Olympus电切镜完成,5%甘露醇溶液作为术中灌洗液,手术时间58~156min,平均97.6min。术后全部应用连续恒速镇痛泵行PICA镇痛,采用曲马多或氯诺昔康作为术后镇痛药。

1.2 临床表现

17例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均在术后4~48h出现,虽然基本已经度过麻醉恢复期,但仍处于术后镇痛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躁动、多语、定向障碍、对答不切题、产生幻觉、拒绝合作,甚至打骂医护人员或家属,乃至企图跳楼自杀。

2 结果

请神经内科医生会诊检查均未发现有神经系统病变定位体征,8例急诊行头颅CT或MRI检查,未发现明显的脑部病变,血液生化学检查结果显示2例患者合并轻度低钠血症。3例患者因合并恶心、呕吐、心率减慢,考虑为镇痛泵所致,给予停用镇痛泵后患者症状自动消失。其他14名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对症镇静治疗,予安定或咪唑安定5~15mg分次静注有效,必要时辅助氯丙嗪25mg肌注,同时静脉补充必要的电解质,并加强对患者的看护,稳定患者情绪,给予耐心的精心护理。其中1例患者的谵妄症状明显,转入重症病房,采用咪唑安定持续泵注48h后症状逐渐好转,再用氯丙嗪治疗7d后症状消失。全部病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恢复良好,无器质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主要疾病之一,目前TURP已经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标准手术方法。虽然TURP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2],但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多为年老体弱,常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的疾病,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焦虑、谵妄、躁狂、精神错乱、人格改变及记忆力受损等认知功能障碍(post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3]。研究发现POCD多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病率约为3%~61%[4]。本院统计的有关TURP术后POCD的数据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

近年来的研究分析认为,TURP术后患者出现POCD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TURP综合症相关性谵妄:TURP综合症是指术中由于大量高渗灌洗液通过静脉血管进入循环系统而导致循环超负荷及继发性低钠血症,病人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恶心、呕吐、高血压、SPO2下降、心动过缓,严重球结膜水肿,甚至肺水肿。我们的17例患者中有2例合并轻度低钠血症,不排除与此因素有关,经过利尿、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后,2名患者顺利恢复。另外还可以通过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应用等离子等新电切设备预防TURP综合症的发生。(2)手术因素:TURP手术过程需要大量冲洗液易导致低体温,手术过程中需要持续截石位,容易发生低血压和呼吸受限,导致低氧血症。如果膀胱压力过高,插入和拔出电切镜时均可导致迷走神经刺激,还会引起反射性心动过缓。研究发现[5]术中低血压会导致术后心理和精神测试损害。既往研究认为低氧血症是导致POCD的原因之一,中枢神经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轻度缺氧导致神经递质释放减少。但本院发生的几例患者均没有明显缺氧的表现,目前尚无资料表明POCD患者存在明显缺氧表现,可见缺氧并非直接原因。(3)贫血:Weiskopf[6]的研究认为,血红蛋白维持在70g/L以上时并不影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但如果血红蛋白降至60g/L以下,则影响明显。(4)年龄因素:行TURP的患者一般都是>65岁的中老年人,老年人的脑内皮层及海马区的乙酰胆碱含量明显减少,乙酰胆碱是脑内广泛分布的一种重要神经递质,参与注意力、记忆和睡眠的过程。关于乙酰胆碱对COPD发生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5)麻醉药物的影响:研究发现全身麻醉药物作用于发育中的大鼠后,可通过药物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诱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等使脑部神经元的凋亡增强[7]。我院TURP术前应用的东莨菪碱可有明显的遗忘效果,阿托品可使数字回忆能力明显降低,苯二氮卓类可明显影响认知功能,异丙酚和异氟醚麻醉都会影响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同时术后应用的镇痛泵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我院用于术后镇痛药物为曲马多或氯诺昔康,其中曲马多用药后发生精神副作用包括:情绪改变,通常是兴奋,活动力改变,通常是抑制以及认知及感觉能力改变,比如决策行为,感觉障碍。氯诺昔康的不良反应包括瞌睡、眩晕、感觉异常等症状。本项研究中3例患者因考虑出现镇痛泵内麻醉药物所致的恶心、呕吐,心率减慢有关,给予停用镇痛泵后患者症状自动消失。

由于导致POCD的原因及发病机制尚未确定,在临床上也缺乏统一的诊断方法及标准。在首先经神经系统体检及CT或MRI等检查排除大脑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目前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1)神经心理学测试,目前应用最多的测试是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和韦氏记忆量表,临床也常使用MMS(Min i-Mental-State)[8]检测,但诊断标准尚不一致。(2)生化标志物检查,包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神经元损伤的标志酶,主要存在于脑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胞浆内。虽然有研究[9]发现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24~48h显著增高,其变化与患者术后意识障碍明显相关,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非心脏手术后不能反映神经心理障碍[10],因此其与POCD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S100蛋白是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主要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和施万细胞。Linstedt[11]等评价了血清中S100蛋白浓度对不同类型外科手术后POCD的作用,发现发生POCD的48例患者术后30min血清中S100蛋白浓度偏高。目前认为可以应用S100蛋白评价认知障碍的发病率、病程及结果。

由于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的疾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及日后的生活治疗。因此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需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加强术前心理支持及术后随访有利于及时诊断治疗。术前尽可能纠正患者存在的生理紊乱,如贫血、低氧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手术麻醉期间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合理用药,维持术前正常的血压,保证供氧,避免低氧血症及低血压的发生。术后当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后首先需要排除大脑器质性病变,在明确非神经系统病变后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1)镇静治疗:给予催眠镇静药,选择具有较少低血压或心脏副作用的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较好。对于术后数月内仍出现精神异常、精神障碍健忘综合症、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的患者,可以给予氯丙嗪、都可喜治疗,症状会逐渐好转[12]。(2)吸氧、检测血氧饱和度,维持SPO2>95%。(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血容量。(4)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给予精心细致的护理,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总之,老年人行TURP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尚不明确,主要与手术后创伤应激、老年性生理退变、手术过程麻醉药物的使用、术后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研究表明,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每年发展为痴呆症的比例高达10%~15%[13],因此防治POCD对于老年人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随着老龄人口比例的增长,将会有更多的老年男性需要接受TURP治疗,因此研究TURP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重要的医学及社会现实意义,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充分重视。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743例TURP手术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有17例术后4~48h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年龄67~86岁,既往均无明确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焦虑、谵妄、躁狂、精神错乱、人格的改变及记忆力受损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神经系统病变定位体征,8例急诊行头颅CT或MRI检查,未发现明显脑部病变,血液生化学检查结果显示2例患者合并轻度低钠血症。在根据病情给予安定或者氯丙嗪对症镇静治疗,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并给予耐心的精心护理后,全部病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结论 老年人行TURP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尚不明确,主要与手术后创伤应激、老年性生理退变、手术过程麻醉药物的使用、术后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老龄人口比例的增长,将会有更多的老年男性需要接受TURP治疗,因此研究TURP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重要的医学及社会现实意义。

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调查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361-02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进展 第11篇

1 药物治疗

1.1 正丁基苯酞

正丁基苯酞 (NBP) 是一种在1978年由中国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芹菜籽中分离出的一种纯组分, 在2005年被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药物。Jia等[3]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表明, 经过6个月的治疗期, NBP能有效提高非痴呆型皮质下VCI患者的认知和整体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为预防和治疗VCI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1.2 胆碱酯酶抑制剂

1.2.1他克林衍生物ST09:他克林巯基衍生物ST09是将一个潜在巯基基因引入他克林骨架而合成的硫酯衍生物。Liu等[4]的实验研究发现, ST09能抑制双侧颈总动脉闭塞导致的大鼠空间和记忆损伤, 并显著减少大鼠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上升。在Va D模型中, ST09减弱氧化应激并且减少皮层以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与多奈哌齐相比, ST09对于双侧颈总动脉闭塞大鼠模型的促硫醇再生效果更佳。通过18氟标记脱氧葡萄糖 (FDG) 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 功能成像发现ST09能够大大改善葡萄糖在各脑区的代谢。这提示他克林巯基衍生物ST09具有治疗VCI的潜力。我们期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试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2.2多奈哌齐:多奈哌齐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酯酶抑制剂[5]。其简便易用、安全, 在应用于肾脏和肝脏疾病患者以及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不需要调整剂量[6]。Wilkinson等[7]对616例轻中度Va D患者的研究表明, 使用多奈哌齐5mg/d或10mg/d均能起到显著疗效, 且与安慰剂治疗组相比, 经多奈哌齐治疗的患者表现出认知和整体功能的改善以及良好的耐受性。Chen等[8]的研究表明, 与安慰剂组相比, 经多奈哌齐治疗的Va D患者, 用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 (ADAS-cog) 评估得到的数据显示出认知显著改善, 而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MSE) 中则无法体现其疗效。Gorelick等[9]研究提示盐酸多奈哌齐对于Va D患者的认知和整体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

1.2.3加兰他敏:加兰他敏作为可逆性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易透过血脑屏障, 使胆碱能神经传导功能增强。有研究[10]表明, 无论Va D还是MD患者, 应用加兰他敏治疗24周后, 其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均能得到有效改善。另一项研究[8]也证实使用加兰他敏能够显著改善ADAS-cog中的认知指标。但是在一些安慰剂对照试验中, 加兰他敏组患者退出导致试验中断的比例高于安慰剂组[11], 可能是由于加兰他敏存在的不良反应[12], 因此不推荐优先使用。

1.2.4卡巴拉汀:卡巴拉汀是一种非特异性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能选择性抑制大脑皮层和海马的乙酰胆碱酯酶。Servello等[13]对27名男性和43名女性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 (SIVD) 患者的试验结果显示, 卡巴拉汀组患者的MMSE评分优于作为对照的阿司匹林组, 表明加巴拉汀能够改善老年SIVD患者认知功能。而另一项研究[11]则表明, 加巴拉汀虽然能够改善VCI患者的认知功能, 但对患者的总体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或行为则无影响。由于卡巴斯汀存在不良反应, 因此不鼓励作为首选药物应用于VCI[12]。

1.2.5石杉碱甲:石杉碱甲是一种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Xing等[14]对关于石杉碱甲对于阿尔茨海默病 (AD) 和Va D作用的一系列安慰剂对照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 其中包括8项AD相关试验和2项Va D相关试验。结果表明, 石杉碱甲能明显改善AD和Va D患者MMSE、ADL评分, 并且治疗持续时间越长, 疗效越好, 其不良反应在AD患者一般较轻且持续时间短暂, 而相比于AD患者, Va D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则更少。这提示石杉碱甲是一种能显著提高AD和Va D患者认知能力且耐受性良好的药物。

1.3 美金刚

美金刚是一种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 能够降低谷氨酸的毒性并且对脑神经形成保护。目前关于其疗效在中度认知障碍的研究中争议较多, 其中有研究表明美金刚能够提高轻中度Va D患者的认知功能, 但效果较弱[11]。

1.4 尼莫地平

尼莫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在一项包括15项试验2492例患者的关于尼莫地平对痴呆 (AD, Va D, MD) 疗效的荟萃分析中, 经过12周剂量为90mg/d尼莫地平治疗后, 患者的整体印象和认知有所提高, 并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 但日常生活活动则未表现出明显的改善[15]。另一项对230例SIVD患者使用尼莫地平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中, 于第52周时采用老年医学的桑德士临床量表评估, 试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然而, 尼莫地平组认知和整体功能的衰退相比于对照组更加缓慢, 且中途退出者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这项研究的安全性分析表明, 尼莫地平应用于高风险人群可以预防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发生[9]。

1.5 他汀类药物

高胆固醇能够增加Va D的风险, 而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总胆固醇水平, Ligthart等[16]的荟萃分析显示, 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患者罹患Va D的风险, 但用于治疗Va D的疗效尚不明确。因此, 他汀类药物多用于预防性用药。许晓辉等[17]对92例VCIND患者进行的为期12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 阿托伐他汀能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 对于坚持服用且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且治疗12个月比6个月疗效明显。但其随访时间有限, 不足以作为循证医学证据来支持其临床推广, 目前仍需要长时间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明确他汀类药物对于VCI患者的作用。

1.6 银杏叶提取物

银杏叶应用于中医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哮喘、眩晕、疲劳等已有千年历史, 但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功效目前仍存在争议。一项关于3069例年龄在72~96岁的痴呆患者 (AD/Va D) 的平均随访6.1年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改善认知功能, 然而Sun等[18]的研究报道显示, 使用银杏叶提取物120mg每天2次, 并不能减缓认知正常或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提示,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于AD患者和轻度认知障碍并伴有精神症状 (NSP) 的患者具有稳定或减缓认知功能下降的整体功效, 且不同剂量的EGb 761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良好[19]。目前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银杏叶提取物对于各种类型认知障碍的疗效、给药剂量、安全性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1.7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是目前最具有潜力的治疗痴呆的药物, 关于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大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临床应用时机尚不成熟。

1.8 叶酸和维生素B12

有研究表明[6],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而维生素B12和叶酸能降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已经有许多关于维生素B12和叶酸对于认知功能的影响的研究, 但由于实验设计和测量结果的异质性, 无法进行数据荟萃分析, 但其中大多数研究结果并不支持维生素B12和叶酸能够改善认知功能。然而一项大型研究[20]显示, 补充叶酸3年能够改善伴有体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因此, 目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针对不同人群的临床试验以明确叶酸以及维生素B12对Va 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 非药物治疗

2.1 针灸治疗

李飞等[21]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 (MCI) 患者进行了研究, 发现颞三针针刺组患者认知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 表明颞三针针刺井穴疗法能够显著改善MCI患者认知功能。同样, Shi等[22]的另一项对于Va 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也显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 对Va D患者的认知状况及日常生活活动有着优于常规治疗的效果。

2.2 康复治疗

康复训练通常以记忆及思维能力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为主。研究表明, 以目标为导向的认知康复训练能够对早期AD、Va D和MD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23], 因此建议在认知障碍发生早期进行认知康复训练。

2.3 高压氧

高压氧使血液中氧含量增多, 从而提高血氧分压, 促进脑血液循环, 同时还可降低血黏度, 保护缺血半暗带。Boussigross等[24]的研究表明, 高压氧治疗能够改善卒中后记忆障碍患者的记忆功能, 并且这种作用能持续多年。

2.4 地中海饮食

Morris等[25]的研究表明, 地中海饮食大大减缓因年龄增长而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 但目前仍需进行饮食干预试验以验证其与脑健康的相关性。

3 小结

上一篇:实施模块下一篇:《日光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