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选择范文

2024-07-23

融资选择范文(精选12篇)

融资选择 第1篇

融资方式即企业融资的渠道, 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企业内部产生的现金流量, 是以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形成的资金作为资金来源。外部融资是指从企业外部获得资金, 它按照融资中产权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主要指股票融资, 它构成企业的自有资金, 投资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有权获得企业的红利, 但无权撤退资金, 企业无须还本付息, 被视为企业的永久性资本。债务性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商业信用等, 它构成企业的负债, 债权人一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但企业要按期偿还约定的本息, 它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根源。

融资成本是资金所有权与资金使用权分离的产物, 实质上是资金使用者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报酬。企业融资成本实际上包括两部分:即资金筹集费和资金使用费。资金筹集费是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资金使用费是指企业因使用资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报酬, 如股票融资向股东支付股息、红利, 发行债券和借款支付的利息, 使用租入资产支付的租金等等。值得注意的是, 上述融资成本的含义仅仅只是企业融资的财务成本, 或称显性成本。

除了财务成本外, 企业融资还存在机会成本, 或称隐性成本。每一种资金可以有多种用途, 将一种资金使用于某一种用途, 就放弃了用于其他各种用途的“机会”, 也就放弃了在这些用途中可能得到的收益, 这些收益中的最高值就是机会成本。我们在分析企业融资成本时, 机会成本也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在分析企业自有资金的成本时, 机会成本是关键。

风险, 一般泛指遭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是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 或者说某一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财务的角度来说, 风险就是企业无法达到预期报酬, 或企业未来价值损失的可能性。一般而言, 人们如果能对未来情况作出准确估计, 则无风险。对未来情况估计的精确程度越高, 风险就越小;反之, 风险越大。企业融资风险不过是一般风险的更具体的风险形态, 它是指由于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而带来的企业未来价值损失的可能性。不同的融资方式, 融资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如股权融资的风险是企业控制权的改变或丧失;而债务融资的风险主要是破产风险, 即企业无法支付到期债务且资不抵债。

二、不同融资方式的优缺点

1. 留存收益融资。

留存收益是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形成的, 其所有权属于股东。股东将这部分未分派的税后利润留存于企业, 实质上是对企业追加投资。

优点:具有永久性, 无到期日, 不需归还, 可以保证公司对资本的最低需要。作为公司内部融资是无偿使用的, 没有固定的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 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 股利的支付与否, 支付多少, 视公司有无盈利和经营需要而定, 因此筹资风险较小。不需考虑筹资费用。

缺点:留存收益融资成本较高。公司留存收益可以视同普通股股东对企业的再投资, 其资本成本则表现为投资机会成本。因此, 从留存收益中取得的报酬, 至少应该不少于股东在其他可供选择的同样风险的投资机会上取得的报酬。公司留存收益不像债券利息那样可以作为费用在税前列支, 因而不具有抵税作用。过多的留存收益会减少股利支付, 会引起一些依靠股利维持生活的股东的反对。

2. 股权融资。

主要指普通股融资, 即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无特别权利的股票来筹集资金。

优点:与留存收益一样, 普通股筹资没有偿还期限, 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 公司可以循环再循环的不断利用, 筹资风险较小。普通股筹资的资本是公司最基本的资金来源, 反映了公司实力, 可为债权人提供保障, 增强公司的举债能力。由于普通股的预期收益较高, 并可一定程度地抵销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常在通货膨胀期间, 不动产升值时, 普通股也随之升值) , 因此普通股筹资容易吸收资金。

缺点:普通股的融资成本最高。与留存收益一样, 普通股的资本成本也表现为投资者的机会成本;不具有抵税作用。普通股的发行程序复杂、审批期长, 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相对其他融资要高。普通股的融资风险主要来自于股权结构改变而导致的企业控制权变化, 严重时会出现企业控制权的丧失。如在股权相对较集中的情况下, 股东采取“以手投票”的方式行使股东权时, 股权结构的改变会导致企业决策机制和经营战略的变化, 从而使企业原有股东的利益受影响;在股权相对分散的情况下, 小股东采取“以脚投票”的方式行使股东权时, 会促发证券市场上的“恶意收购”, 这不但会使企业原有股东利益受影响, 还会使企业的现有经营者的利益也会面临极大的危险。在普通股融资的情况下, 企业的市场价值会在很大程度上受证券市场股价波动的影响, 从而带来企业经营风险。

3. 银行贷款融资。

银行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与债券融资相比, 银行贷款融资的优点:手续简单, 筹资速度快, 借款弹性大。借款时企业与银行直接交涉, 有关条件可以谈判确定;用款期间发生变动, 亦可与银行再协商。融资成本较低。借款利率一般低于权益利率和债券利率, 且借款属于直接筹资, 筹资费用有无较小。

缺点:长期借款的限制性条款较多, 制约着借款的使用。短期借款要在短期内归还, 特别是在带有诸多附加条件的情况下, 更使筹资风险加剧。

4. 债券融资。

企业债券, 也称公司债券, 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表示发债企业和投资人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但有权按期收回约定的本息。在企业破产清算时, 债权人优先于股东享有对企业剩余财产的索取权。企业债券与股票一样, 同属有价证券, 可以自由转让。

优点:与银行贷款融资相比, 债券融资筹资对象广, 市场大。与权益筹资相比, 债券筹资筹资成本低, 不会改变企业的控制权。

缺点:与银行贷款融资相比, 债券融资成本高, 风险大。与权益筹资相比, 债券筹资有还本付息的压力, 筹资风险大。

5. 商业信用融资。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账款所形成的企业常见的信贷关系。商业信用的形式主要有: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和应付票据。

优点:方便及时, 容易取得。对于多数企业来说, 商业信用是一种持续性的信贷形势, 且无需正式办理筹资手续。如果没有现金折扣或使用不带息票据, 商业信用没有筹资成本。

缺点: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受个别企业商品数量和规模的影响, 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一般是由卖方提供给买方, 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受生产和商品流转周期的限制, 一般只能是短期信用。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一般局限在企业之间。若企业长期欠账不还, 则会信誉恶化, 日后招致苛刻的信誉条件。

三、融资方式的选择策略

1. 遵循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的优序理论。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优序理论”, 企业融资的首选是企业的内部资金, 主要是指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在内部融资不足时, 再进行外部融资。而在外部融资时, 先选择低风险类型的债务融资, 后选择发行新的股票。

采用这种顺序选择融资方式的原因有以下三点:内部融资成本相对较低、风险最小、使用灵活自主, 可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负债比率尤其是高风险债务比率的提高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易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 一些公司将筹集的股权资金投向自身并不熟悉且投资收益率并不高的项目, 有的上市公司甚至随意改变其招股说明书上的资金用途, 并且不能保证改变用途后的资金使用的获利能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没有较大提升的前景下, 进行新的股权融资会稀释企业的经营业绩, 降低每股收益。此外, 在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趋向不断完善的情况下, 企业股权再融资的门槛会提高, 再融资成本会增加。比如, 2008年8月22日, 证监会就再融资公司的分红出台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时的分红比例, 要求《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确定的再融资公司最近3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同时, 随着投资者的不断成熟, 对企业股票的选择也会趋向理性, 可能导致股权融资方式没有以前那样畅通了。

目前, 我国多数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则是将发行股票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其次考虑债务融资, 最后是内部融资。这种融资顺序易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财务杠杆作用弱化, 助推股权融资偏好的倾向。值得注意的是, 有研究者就不同融资方式对上市公司的绩效做过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配股融资对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呈负相关性, 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对企业息税前利润在大多数情况下呈正相关性。配股融资对企业息税前利润呈负相关性是因为, 我国上市公司中配股资金的相当部分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归还贷款, 甚至存入银行获利息。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 要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 企业在资产负债率并不高的情况下, 这种用高成本资金代替低成本资金的行为, 并不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而较明显的表现为对负债融资到期还本付息这种硬约束的厌恶。

这些现象说明, 我国企业在选择企业融资方式时, 并没有很好地权衡融资的成本和风险, 使企业融资的效率不高。有的企业甚至是根本没有融资成本和风险的意识, 只要能暂时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 毫不在乎融资成本与风险。因此企业很容易受到市场竞争的冲击, 影响资本的效率和收益状况, 甚至造成成本浪费, 使企业发展非常不利。

2. 考虑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及财务状况, 并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等情况, 选择较为合适的融资方式。

(1) 考虑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宏观经济状况, 在经济增速较快时期, 企业为了跟上经济增长的速度, 需要筹集资金用于增加固定资产、存货、人员等, 企业一般可通过增发股票、发行债券或向银行借款等融资方式获得所需资金;在经济增速开始出现放缓时, 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降低, 一般应逐渐收缩债务融资规模, 尽量少用债务融资方式。

(2) 考虑融资成本。由于不同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 为了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取得所需资金, 企业自然应分析和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的高低, 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融资方式及融资组合。融资成本越低, 融资收益越好。

(3) 考虑融资风险。不同融资方式的风险各不相同, 一般而言, 债务融资方式因其必须定期还本付息, 因此可能产生不能偿付的风险, 融资风险较大。而股权融资方式由于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 因而融资风险小。企业若采用了债务筹资方式, 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 一旦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下降时, 税后利润及每股收益下降得更快, 从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美国几大投资银行的相继破产, 就是与滥用财务杠杆、无视融资方式的风险控制有关。因此, 企业务必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融资方式的风险程度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

(4) 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发展前景。总的来说, 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财务状况越好, 变现能力越强, 就越有能力承担财务风险。当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大于债务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 负债越多, 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就越高, 对企业发展及权益资本所有者就越有利。因此, 当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上升、发展前景良好时, 债务筹资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当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 财务状况每况愈下, 发展前景欠佳时期, 企业应尽量少用债务融资方式, 以规避财务风险。当然, 盈利能力较强且具有股本扩张能力的企业, 若有条件通过新发或增发股票方式筹集资金, 则可用股权融资或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两者兼而有之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5) 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若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 进出行业也比较容易, 且整个行业的获利能力呈下降趋势时, 则应考虑用股权融资, 慎用债务融资。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较低, 进出行业也较困难, 且企业的销售利润在未来几年能快速增长时, 则可考虑增加负债比例, 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6) 考虑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一般情况下, 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高的企业, 总资产周转速度慢, 要求有较多的权益资金等长期资金做后盾;而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较高的企业, 其资金周转速度快, 可以较多地依赖流动负债筹集资金。

为保持较佳的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应降低负债比例, 改用股权筹资;资产负债率较低、财务较保守的企业, 在遇合适投资机会时, 可适度加大负债, 分享财务杠杆利益, 完善资本结构。

(7) 考虑企业的控制权。发行普通股会稀释企业的控制权, 可能使控制权旁落他人, 而债务筹资一般不影响或很少影响控制权问题。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慎重选择融资方式。

(8) 考虑利率、税率的变动。如果目前利率较低, 但预测以后可能上升, 那么企业可通过发行长期债券筹集资金, 从而在若干年内将利率固定在较低的水平上。反之, 若目前利率较高, 企业可通过流动负债或股权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以规避财务风险。

就税率来说, 由于企业利用债务资金可以获得减税利益, 因此, 所得税税率越高, 债务筹资的减税利益就越多。此时, 企业可优先考虑债务融资;反之, 债务筹资的减税利益就越少。此时, 企业可考虑股权融资。

总而言之, 各种融资方式都有相应的融资成本和风险, 融资方式的选择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该全面分析和权衡融资成本与风险的关系, 综合考虑影响融资方式选择的多种因素,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使企业融资成本最低、融资风险最小的融资方式,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马国芬.略论企业融资的风险防控[J].价格月刊, 2006 (7)

[2].林毅夫.中小企业融资出路在何方[J].科技创业, 2004 (7)

[3].刘淑莲.企业融资方式与结构[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4].李勇.初探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最大化关系[J].上海会计, 2006 (1)

[5].郝蔡志, 荣高媛.试论股份有限公司融资渠道的选择[J].经济师, 2007 (9)

融资项目选择标准 第2篇

一、房地产项目(主业方面)

(一)房地产项目分为:非金融债权收购和金融债权收购,非金融债权收购主要为公司往来款债权收购以及债权保理业务,金融债权收购主要为银行贷款、信托、租赁等债权收购。

(二)房地产选择标准

一类金融房地产项目标准如下:全国房地产排名前100,排名100以后看项目酌情选择。抵押和担保可以衡量选择。

二类金融债权房地产项目标准:项目公司房地产开发三级资质以上,百强县前50名和地级市以上,综合抵押率低于50%。

(三)非房地产企业非金和金融债权收购标准

债权金额要求融资金额在5000万以上,企业实力较强,具备在2-3年内偿还债权的能力,最好不超过3年。

二、商业地产基金房地产选择标准

(1)项目公司房地产开发三级资质以上,(2)百强县前50名和地级市以上

(3)综合抵押率低于50%(4)商业面积不低于60%。

三、供应链债权收购

供应链债权收购及除房地产之外其他企业的往来款(科目为:应付帐款、应收帐款)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可以说是保理业务。

可以是货款、借款等。要求融资金额在5000万以上,企业实力较强,具备在2-3年内偿还债权的能力,最好不超过3年。

四、农业基金的项目标准

农业发展基金,对农业项目进行股权融资,要求:

1、农业项目融资额在1亿元以上

2、公司具备上市前景

3、如果不能上市,融资方需按照最低年12%的标准支付融资成本。

五、另外还我公司还有金融租赁(5000万以上)和信托业务(1.5亿元以上)

六、各个行业的应收帐款债权收购

联系qq:937250552

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选择 第3篇

【關键词】中小企业 企业融资

一、目前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现状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它带动了我国经济较快发展,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国民税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能否突破融资难的瓶颈显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中小企业的资金筹措特征:对银行贷款比较倚重、资金缺口大、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除了银行贷款之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采取的融资方式如:

(一)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

但我国中小企业中,属于国家财政资金扶持的基础性产业、公益性产业的数量非常少,靠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的渠道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

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的区别在于信用业务形式不同,其业务活动范围的划分取决于国家金融法规的规定,这些机构通过一定的途径或方式为企业直接提供部分资金或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三)股权融资

即是企业的股东出让部分企业所有权,利用企业增资的途径引入新股东的融资模式就叫股权融资。

二、中小企业资金筹措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自身短板的制约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首要因素,金融相关部门机制不健全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助推器。

(一)外部环境造成的融资障碍

1.金融机制障碍。商业银行在各种贷款业务中出于贷款风险的考虑,设置了比较复杂的贷款程序,并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与商业银行的工作程序不适应。以短期贷款为主,且贷款额度小、频率高、风险大是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缩具有的自身的特性。顺理成章的,资金供求双方的不一样的利益驱使使得交易难以顺利进行。

2.不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一方面,相对较少的固定资产规模自然限制了抵押的规模,贷款必然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逃费、悬空银行债务的现象在中小企业中时有发生,无形之中降低了自身的信用度。同时,银行在为中小企业办理抵押的过程中环节多、收费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在国家实行紧缩信贷政策下,担保公司不愿意为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做担保,而中小企业自身缺少有效的不动产做抵押,银行就更加不愿意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3.政府部门的障碍。有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保障体系还相当不健全。地方政府行为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严重。自抓大放小政策被政府提出以来,国有大企业的发展一贯被政府放在高度重要的位置,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却被严重忽视,致使中小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没有出台全面的系统的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在已有的政策中,真正落到实处也是少之又少。

(二)中小企业固有缺点形成的融资障碍

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管理不规范。中小企业规模小、底子薄,自有资金不足,可供抵押的资产少,经营不稳定。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极不规范,存在财务报表失真、透明度不高和偷逃税款的行为,上述种种情况导致银行的贷款风险较高,加之难以掌握企业的真实状况,所以不肯轻易放贷。

2.中小企业缺乏掌握先进技术的管理人才,生产技术水平落后,造成产品质量差、产品结构单一,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差。

3.少数中小企业形成了淡薄的信用观念,在各金融机构中信誉较低。有些中小企业在获得资金后,转变资金的用途,利用各种途径来废逃银行债务,使投资机构蒙受巨大损失,这些行为使得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大打折扣。

三、探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办法

(一)从改善外部环境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1.适度放松金融市场的准入管制,让更多面向中小企业的民间金融市场和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得到发展与规范,让中小企业资金筹措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大降低,减少规模歧视。

2.推进建设中小企业信贷部在各商业银行的设立,使得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更加积极、有效地开展。对中小企业推广使用各种票据、信用证、贴现业务,为中小企业提高使用票据融资能力提供平台。

3.努力建立适合当前市场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可以通过调动中小企业建立互助担保基金的积极性,这项基金由一定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出资构成,互助担保基金的会员可以通过联合信用的方式向银行获取贷款,具有民间自助性质。

4.建立健全国内与中小企业资金筹措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

(二)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自强才是发展之道

1.强化内部管理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首要功课,其次是健全财务制度,不断增强竞争能力,加强风险承担能力。调整所有权结构,改善公司福利待遇以吸引高端的管理人员,改善经营环境,规避经营风险。

2.努力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观念,创立良好的信用环境。让企业存款、贷款、结算及经营活动都置身于银行的监督之下,以取得银行更多的支持。

(三)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办法

目前,处于创立期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占据了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的80%,它们的融资结构的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内部融资是绝对的首要筹措资金的方式,百分之九十是业主投资或者企业的留存收益,利用外部融资获取的资金还不到百分之十。二是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时,在那本不足百分之十的比例中,债务融资却高居了其中的绝大部分,而银行贷款又高居债务融资的榜首。

在中小企业发展创立初期,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合伙人以及他们的家庭来解决。同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商业信用,如延长账期等,作为短期外源融资渠道的一种,是对中小企业从传统渠道融资不足的辅助手段。

在中小企业到了成长期后,自身有了一定的经营规模,企业抵押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信贷记录的积累也在逐步上升,经过与银行发生借贷关系,企业的内部信息慢慢变得公开透明,企业与商业银行各经济主体、供应商等之间的关系也随之产生变化。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一般迫切的想要进行扩张,而此时自有资金规模往往难以满足扩张需要,从而对信贷资金有更为强烈的需求。随着企业的发展,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会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上升,并且逐步成为中小型企业的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方式。商业信贷和银行贷款并重,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是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在该阶段,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鼓励发展中小银行,并推进这些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密切合作;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商业票据市场,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票据进行融资;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等。

除了这些创新性的融资方式以外,还可以利用风险投资、民间金融和政策性银行等多种融资方式。适合于成长阶段中小企业的各种融资方式,最先介入的应该是中小银行,其次是新的企业融资方式,如商品融资以及融资租赁等;然后是大型商业银行,最后是各种商业票据融资等。

参考文献

[1]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与成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宋羽.中小企业融资——现实与思考.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姚益龙.中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4]董邦国等.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

[5]张朝元,梁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融资选择 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融资风险

一、引言

企业融资是指以企业为主体来融通资金, 使企业资金供求由不平衡达到平衡的活动。当企业缺乏资金时, 以最小的代价筹集到额度、期限和成本合适的资金, 即狭义上的企业融资;当资金盈余时, 以最低的风险水平、适当的期限投放出去, 并获取最大的收益, 即企业投资活动。企业进行投融资活动最终的目的是实现资金供求的平衡。这里我们讨论的是通常意义上的企业融资, 也就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 在科学合理的预测和决策基础上, 向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筹集资金, 以实现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 以及企业扩张、还债的三大需求。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 中小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 同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凸显, 但是它们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 仍然不是很好, 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约束, 融资渠道不畅是造成它们发展受制的关键因素。因此, 为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有必要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融资风险, 探究规避风险的策略和方法。

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其优劣分析

按照融资渠道可以将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 其中外部融资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

(一) 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 就是企业利用内部产生的现金流来进行融资的行为, 这些现金流可能是企业产生的留存收益, 也可能是固定资产折旧等非现金支出。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 内部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内部融资其实就是通过自身积累, 企业使用自己的自由资金来满足融资需求。通过内部融资, 企业需要承担的只有资金使用成本, 而且没有融资费用, 所以如果能够通过内部融资解决资金需求, 企业就没必要进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的特征是无融资费用和成本, 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 也不会稀释公司的股权和控制权。但是由于是依靠企业内部积累, 因此很多情况下难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二) 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 也称间接融资, 指企业通过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他企业或者个人 (投资者) 进行借贷从而取得所需资金的融资活动。投资者按照双方约定的利率从企业取得利息收入, 先于企业所有者分配企业收益。债务融资可以进一步分为公开债务融资和非公开债务融资两种。公开债务融资, 就是在公开债务市场进行融资活动, 形式主要有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和中期票据等。相应的, 非公开债务融资就是没有在公开市场进行融资活动, 比如向一些国际组织贷款、政府贷款、银行贷款、信托贷款、个人借贷等等。由于债务融资的利息费用税前扣除, 因此带来了企业的财务杠杆。债务融资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非常普遍, 例如民生银行的小微业务, 就是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现在许多银行都有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这一问题在慢慢得到改善。

债务融资的特点是:1.企业获得的是资金的使用权, 而不是所有权, 必须按照约定还本付息才可以使用资金。2.可以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具有财务杠杆的作用。3.一般债权人不会干涉企业的控制权, 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债权人为了保证自身的收益会设定条款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 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 是指通过出让企业的一部分股权获取资金的行为。通过股权进行融资, 企业不需要按期支付固定利息, 但是老股东会减少一部分股份, 新股东就会享有与获得股份比例相对应的权益, 对公司的经营和决策产生影响, 分摊了老股东的权益。许多中小企业在创始阶段实用股权融资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通过股权融资, 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 从而渡过艰难时期。

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其他模式还有股权出让以及杠杆收购等模式, 杠杆收购是指利用负债来收购其他企业, 获得被收购企业股份的所有权, 同时利用被投资企业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使用股权融资方式获取资金, 对于企业来说, 没有按照规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压力, 但是因为股权更加分散, 因此很容易导致控制权的分散, 不利于企业的创始人和老股东保持自己的原有地位。

企业进行股权融资还可以以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私人股权等形式进行。比如武汉的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完成了8亿元的融资, 其中美国天地基金注入了第一笔资金, 之后四川的九洲集团、光谷基金、盈富泰克基金等投入了资金。

股权融资的特点是:1.股权是企业的初始产权, 股东对企业进行控制和分配利润的基础。2.股权是企业向外举债的基础。3.股权融资造成所有权的分散, 影响公司的控制权。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首先, 我国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非常单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减速, 众多中小企业的利润水平在不断减少, 同时又面临着不断增加的通胀压力, 再加上它们缺乏资金的支持, 因此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良好的长远发展受限。在我国, 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向商业银行贷款, 融资渠道单一。

其次, 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逆向选择”问题。中小企业的规模小, 而且自身的资金也少, 在申请银行贷款的时候无法提供抵押、质押物, 也难以获得第三方的担保, 所以办理贷款很困难。中小企业即使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也会因为得不到所需的资金而放弃投资。而大中型企业往往能够获得他们需要的贷款。

最后, 上市在国内仍属稀缺资源。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 (IPO) 可以筹集大量资金, 而股票进入二级市场流通之后, 企业也很容易地通过再融资获取所需的资金。所以IPO对企业来说, 是最直接有效的融资方式。但是目前我国对公司上市标准的较为严格, 需要满足证监会一系列要求才可以申请, 很多中小企业远远达不到上市的要求, 也就不能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资金。

四、中小企业融资活动风险分析

(一) 外部风险

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风险就是企业即使不进行融资也会面临的风险, 具体包括经营风险、行业风险、金融市场风险等, 这些风险即使企业不进行融资, 也会面临这些风险。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一般相对小, 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 所以经营风险就比较大, 如果企业经营不善, 收益就会减少, 进而难以按期偿还贷款本息或者为股东分配收益。行业风险, 是指企业进行投资选择进入的行业所具有的风险, 如果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无法预料行业状况发生的变化, 或者企业对行业的预期和判断错误, 投资项目的收入达不到预期的话, 行业风险就产生了。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给企业带来融资风险, 比如市场利率上升, 增加了企业的贷款成本。

(二) 内部风险

中小企业融资的内部风险是指融资活动本身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在进行融资决策时, 企业需要从规模、利率、时机、期限等方面来考虑和评估融资项目, 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融资风险。如果融资规模过大, 融资成本高于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 这都会超过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除此之外,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也会带来还款压力, 中小企业规模小, 经营管理水平有限, 因此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很容易出现经营不善的情况, 再加上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 所以其内部融资风险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来说更大。

五、中小企业规避融资风险策略和措施

(一) 评估融资决策, 降低融资项目本身的风险

企业进行融资活动之前, 需要评估融资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从而降低融资活动带来的风险。对融资项目进行评估的重点在于企业是否需要进行融资, 融资的规模, 采用哪种融资渠道或者模式, 筹集的资金投向等等。中小企业需要评估融资决策, 而评估要围绕成本和收益这两个方面, 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选择合适定量计量模型, 全面准确识别和测度融资活动中的潜在风险, 利用科学合理的理论模型来评估融资决策会大大提高融资项目的成功率和所筹措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 丰富风险管理手段,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 风险管理水平有限。为了降低融资风险水平, 中小企业需要不断丰富融资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 学习更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来评估融资风险, 确保企业融资决策能够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并能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有利机会。在融资风险管理手段创新方面, 中小企业要尽快地改变目前的主观的定性分析为主的模式, 结合定量分析方法, 构建融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及时发现融资活动中的风险, 并采取补救措施, 避免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三) 多元化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融资渠道多元化来达到分散融资风险的目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可以结合其自身情况, 利用各种融资方式的特点, 积极尝试多元化的融资模式, 有效地分散企业的融资风险。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能够分散风险, 主要从以下两个地方体现:多元化的融资模式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选择, 在不同时间、不同经济环境下, 不同的融资方式难度和成本不同, 比如当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取得贷款时, 就可以选择债券市场, 从而对冲银行贷款融资渠道不畅所带来的困难和风险, 另一方面, 也不会受制于资金的所有者。

六、结论

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得到彻底妥善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 应该在考虑自身实际经营管理情况的基础上, 结合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金融市场供需状况等外部环境, 比较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收益及风险水平, 科学合理评估融资决策风险, 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融资项目, 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筹措到所需的资金。

参考文献

[1]张强, 杨宜.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以及风险控制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4 (30) .

[2]金蓓妍.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 2014 (11) .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第5篇

[摘要] 在当前中国经济银根紧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严重的制约了自身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小企业的现状,介绍几种普遍的融资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建议

一、中小企业发展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是吸收就业,活跃市场气氛,推动经济增长,维护市场活力的前提条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上半年,宁波实有个体工商户突破30万户。以去年底全市574万户籍人口计算,平均每19人或6户家庭就拥有1家个体工商户。但是中小企业却因为融资困难而阻碍了其发展。从外部环境来看,2011年,央行第六次上调法定存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1%的历史高位。在流动性紧张和通货膨胀压力持续高企的形势下,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普遍加剧,盈利空间有所缩小,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再次成为焦点。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也同时加重了企业融资困难。从中小企业融资情况分析,随经济复苏的趋势逐步明朗和通货膨胀压力的持续高企,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日趋旺盛,与金融机构2011年逐步收紧信贷资源之间的矛盾更为凸显,因此企业信贷需求不能及时、足额满足的现象有所显现,加剧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感受。调查结果显示,31.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是造成企业生产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调查,2011年在成本上升等压力下,浙江、广东、江苏等地的一些中小企业已出现半停工、停工状态。清明节后,温州江南皮革、波特曼、三旗集团这3家知名企业,除了江南皮革,另两家企业的歇业或倒闭,倒闭的原因都指向资金紧张。由此可见,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要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融资难问题。正是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各中小企业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来进行融资。

二、主要几种融资方式介绍目前,我国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多达二十多种,既有直接融资方式,又有间接融资方式。针对现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我们选取了几种普遍的融资方式开展讨论。

(一)银行借款融资:

银行贷款是一种最为正规的融资方式。由于中小企业的市场淘汰率远远高于大中型企业,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因此选择这种方式来贷款的话可行性不是很大。在这个时候良好的银企关系可能会提供一定的便利之处。其次,由于银行贷款手续繁复,审批时间过长,许多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从民间融资。数据显示,在宁波的13万多家注册企业中,有信贷记录的约为4.4万家次,也就是说,近三分之二的企业从未与银行发生借贷关系。对于这种融资方式,今年宁波市中行行长表示,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可以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授信审批权限,扩大和健全对实体企业“绿色审批通道”名单和准入,提高效率。

(二)民间融资:

同正规融资相比,民间融资的供给者更了解借款人的信用和收益状况,从而克服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种筹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合集资金将其贷放到生产流通领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压力。同时其利率杠杆灵敏度高,资金滞留现象少,手续简便,提高了资金使用率,是一有效集资途径。但该方式的利率相对较高,一旦企业出现重大的问题使得无法偿付时,出现的问题将会是非常棘手的。另外由于其具有“地下”性质,因此能够使中小企业在获得融资的同时保持其经营的私密性。因此民间融资能够成为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据统计,目前我国社会储蓄存款己突破12万亿元,政府应当在有效的制度安排下,充分调动和发挥民间资金的作用,扩大小额贷款公司的覆盖面。据悉今年浙江将结合经济规模、行业特点和金融供给情况,主动帮助小额贷款公司提高放贷能力,在偏远乡镇、山区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业务覆盖面。但是,民间集资有一定的消极性,首先由予法律的不明确、体制的不完善,以及认识的不统一,致使一些地方的民间借贷处予非法状态或放任失控状态,这就是温州出现多起非法集资的案件。所以对于民间进行的融资活动,我们不宜简单地禁止,而应加以规范,将其纳入正式的金融体系。

(三)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一种中长期固定资产融资,时间一般是3至5年,并且由于融资租赁有允许承租人提前归还租金的便利,因此融资租赁又兼具短期融资的优点。此外,融资租赁还具有效率高、风险小,设备、服务和融资的一揽子解决等优点。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多数技术设备落后,又无自身积累且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去更新,发展融资租赁业,企业就可以在资金短缺或不愿动用经营资金的情况下,添置或更新设备,提高产品竞争力。目前融资租赁的金融杠杆作用基本没有得到发挥,我国的租赁公司的资产规模最多是几百亿元,因此发展的空间很大。对于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做的是解决政策上的一些制约因素:一应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放开金融祖赁公司的准入(由于金融租赁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目前实现严格的准入制度,受银监会监管,难以批准);二是适当降低资本金门槛。(目前规定新设的内资租赁企业最低注册资本金要达到17000万元)。

(四)“金贝壳”贷款:

“金贝壳”是一项为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贷款借款保险产品。宁波市的城乡小额保证保险贷款为全国首创,这种由政府、银行、保险相互合作解决中小企业、农户及城乡创业者抵押担保不足的融资模式目前已在全省推广。“金贝壳”有力地支持了小企业与城乡创业者生产经营和创业发展,而“金贝壳”业务只是宁波市推出的众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举措之一。据悉,到今年1月底,宁波市10家银行发放的“金贝壳”贷款已突破20亿元,共1799户小企业和农户受益。去年宁波初创期小企业最高额从1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创业者(个体工商户)从10万元提高到最高100万元。据了解,宁波市将大力推高该投资项目。这种融资方式支持的对象包括申请小额贷款用于生产经营的农业种植养殖大户、初创期小企业和城乡创业者。

(五)存货融资:

存货融资具体地来讲是提供了一种机制,通过该机制,出借方可以接收更多与仓储的存货有关的信息,并且对仓储的存货进行更高级的控制。其中,仓储的存货担保了融资安排,在借入方违约的情况下可以为出借方提供了可以得到抵押品的担保。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存货质押融资方式主要有三种:仓储融资、信托收据融资和抵押单存货融资。这种方式的融资资金数量具有灵活性。中小企业将其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等存货作为担保物向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但是,考虑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通过存货担保来获得的资金相对较少,不过这可以用来缓解短期的资金缺乏。

(六)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的筹资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融资方式。主要是中小企业将其应收账款有条件地转入专门的融资机构,由其为企业提供资金、债款回收、销售分户管理、信用销售控制以及坏账担保等金融服务,使企业获得所需资金进行周转。这是一种融资来源弹性的弹性较大。当企业因销售额增加而需要更多的资金时,其发票金额也将逐日增加,从而使以此为基础而获得的资金额也日渐成长。其次,应收账款提供了企业以其他方式可能极难获得的借款担保。最后,当应收账款予以代理或出售时,企业可以获得在其他情况下无法获得或获得时成本较高的信用部门服务。但是这种筹资方式的成本太高,通常比基本利率高2%或3%。另外,如果发票很多,面额又很小,则可能使这种方法显得非常麻烦。在某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应收账款筹资出现大幅增长的趋势。

(七)建立担保公司:

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瓶颈是担保难,因此政府不一定要大规模地参与中小企业的投资或借贷,而是以担保引导的形式。建立担保公司就是一项最直接的举措。据悉,银行小额贷款的营销成本较高,小企业向银行直接申请贷款受理较难,这就造成小企业有融资需求时往往会向担保机构等融资机构求救,担保机构选择客户的成本比较低,从中选择优质项目推荐给合作银行,提高融资的成功率,就会降低银行小额贷款的营销成本。目前,许多投资担保公司,在贷后管理和贷款风险化解方面的规范和高效运营,获得了银行充分信任,一些合作银行把贷后催收、贷款资产处置外包给担保公司,双方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合作效果。因此,这种方式可以使得贷款有所保障,从而加快贷款进程。

三、我国各类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研究与政策建议

(一)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成长性、高收益的特征,又普遍缺乏必要的担保手段,因此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间接融资的方式获取发展资金。所以要尽快建立起开放运作的二板市场,鼓励天使资本之类的民间非正式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从而降低创新型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二)高新技术产业化型中小企业。一般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前期购买技术更新设备等投入较高,然而企业自身规模较小,成长性和收益受到技术成熟度的局限,所以既无力提供足够的抵押从银行获取贷款,又不能采取直接融资方式。因此需要通过国家相关产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合作成立为此类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如成立地方性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提供担保鼓励中小银行贷款、通过四大国有银行设立专项金融机构贷款和政府财政拨款等,多管齐下,以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化迅速开展。

(三)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由于技术扩散程度较高,产业发展成熟,市场成熟,竞争激烈,利润率处于市场平均水平,而且企业正常发展所需资金不多。此外,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分布趋于集中或分散。对于集中分布的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采取与地方相关产业协会合作成立产业担保机构、组织该产业中小企业成立互助担保基金、开放金融市场鼓励民间金融机构参与等方式帮助产业内的中小企业融资;对于零散分布的中小企业,政府还可以通过成立创业基金,建立一些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如社区银行,扶持其发展,但这些决不能取代其他金融机构的作用。

四、我们的意见根据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美元的贬值,货币银根紧缩,融资可能性的变小,使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在这样的融资环境下,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两项措施上。一是,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首先,要解决民间资本的疏通渠道问题。在政府监管下,应该

优化债务融资模式的路径选择 第6篇

关键词:政府债务 “近约束” 市政项目融资

政府债务何以云泥之别?

自2009年底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以来,政府债务问题便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家都意识到,原来政府如同个人和企业一般,同样会因为债务负担过重而出现资不抵债,其后果是最终可能引发公共债务危机。

从中国债务管理的实践看,政府对债务规模的问题一度较为谨慎,早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陈云同志就已经强调,在吸引外资的同时要注意控制外债规模,防范外债风险。而后来由外债负担过重导致的拉美地区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都印证了这一判断,即适当的债务规模有助于新兴经济体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但过度举债存在巨大风险隐患,一旦引发危机,将冲击宏观经济,反而得不偿失。然而,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很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政服务需求,这就要求进一步增加投资,以保障市政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由此,债务规模和债务负担问题面临两难,一方面是对政府债务负担过重的担心,另一方面是市政项目建设依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一两难正掣肘我国城镇化进程。

仔细观察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其他国家政府债务危机,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国债为外国投资者持有易爆发风险

同为欧元区深陷债务危机、国内政局混乱的南欧国家,希腊和意大利的危机程度以及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可同日而语。2009年希腊爆发危机时,政府债务总额为2997亿欧元,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30%;2011年意大利政府发生债务危机时,公共债务总额为19074亿欧元,与GDP之比为121%。两国公共债务负担差别并不太大,但与希腊屡屡被放诸报端、被评级机构降级、在国际金融市场引起轩然大波相比,意大利公共债务危机的负面冲击小很多。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国民经济总量不同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政府债务持有者结构的区别亦非常重要。2009年,希腊将近八成的国债被外国投资者持有,而2011年外国投资者持有的意大利国债只占存量的38%。如果大量国债被外国投资者持有,那么一旦本国宏观经济和政府债务有任何不利变化,便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引起较大反应。此外,近几年来,希腊本国投资者持有国债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从2009年的21%上升到2013年的27%,这可以看作是希腊债务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冲击不断减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私人部门负担外债同样会产生危机

如果不由政府举债,而由非政府的私人部门举债融资支持市政项目建设呢?同样会因为债务负担过重产生问题,特别是在外债占债务总额比重已经较高的情况下,更加容易引发债务危机。

例如,在泰国金融危机之前,其监管部门已极为重视防范风险,1998年泰国外汇储备规模就达到1727亿美元(按危机前汇率折合43163亿泰铢),而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6264亿泰铢,外汇储备规模已较大。此外,泰国当年贸易顺差为389亿泰铢。各种数据均未显示危机爆发可能,但由于泰国私人部门预期未来经济将继续向好,于是大肆在国际市场上举债用于国内投资,最终导致整体债务负担过重进而引发危机。

(三)经济结构使债务负担能力有所区别

尽管美、日两国政府债务大多均为国内投资者持有,最近数据显示,美国国债中本国投资者持有66%,日本该比重为91%,但两国在处理政府债务上仍有所区别。例如,虽然美联储采取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帮助美国政府扩大财政政策回旋余地,但政府债务上限一直是美国政府债务的焦点所在,对债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形成制约;相反,日本在安倍首相上台以后,居然可以在政府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冠绝全球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政府债务规模。美国国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05%,而日本已经达到202%。究其原因,日本国内较高的储蓄率使其政府维持较高负债率成为可能,而美国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使其储蓄率难以支撑政府较高的负债率。

从美、日两国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在政府债务多为本国投资者持有的情况下,储蓄率高的经济体可负担的债务水平要高于储蓄率较低的经济体。

帕累托最优的委托—代理关系隐含“近约束”

为什么政府债务由本国投资者持有更加安全?本国投资者储蓄率越高,政府所能承受的债务更多?其实在经济学中可以找到类似的理论来对其进行解释,如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如果把投资者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看作围绕市政项目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那么投资者就是委托方,政府就是代理方。

按照委托-代理理论,与委托方相比,代理方拥有决策主导权,可以选择偏好风险的策略,也可以选择厌恶风险或风险中性的策略。委托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好的情况下,委托方可以监测到代理方的策略;坏的情况下,委托方无法监测到代理方的选择。于是委托方在与代理方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时,首先需要制定一个约束机制,促使代理方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方最有利的策略。如果能够建立起这一约束机制,那么双方将达到帕累托最优。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的进一步推导后发现,在委托方可以监测代理方行为决策的情况下,这一约束机制非常容易实现;然而在委托方无法直接监测代理方行为决策时,除非代理方厌恶在追求利益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否则代理方会单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委托方诉求。换句话说,如果希望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实现双方的帕累托最优,要么委托方直接监督代理方,减少空间上的距离、缩短时间上的间隔,实现“近约束”;要么保证代理方属于风险厌恶型,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然而后一个条件更像是天方夜谭,因为厌恶风险而不追求利益最大化与偷懒这种“道德风险”难以界定,等于说在委托方无法直接监督代理方的情况下,委托—代理关系的效率将非常低下。

以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观察债务问题,可以发现当投资者与政府远隔千里,投资者难以监督政府的市政项目建设时,双方的委托—代理关系将会非常低效甚至无效。这就是为什么在整体债务负担较为相似的情况下,希腊比意大利的危机更为严重,对国民经济的冲击更大。

所以,对于市政项目这种具有一定公益属性、难以完全依靠经济效益衡量的基础设施,除非亲身使用和感受,否则很难给出贴切的评价。与外国投资者相比,本国投资者在项目建设、政府行为、投资效率等方面均因为可以直接观察和评价而具有信息优势。相应地,与全国投资者相比,本地投资者同样在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因为可以直接监督和使用而具有信息优势。这种因为地域空间距离较近、信息传递效率更高的“近约束”,从而使帕累托最优的委托—代理关系成为可能。

“使用者付费”和“本地居民投资”是美国市政债“近约束”的体现

在城镇化程度较高、运用债券市场为市政项目融资经验更为丰富的美国,实践中就以“近约束”为导向,不断优化其市场结构。自19世纪末美国开始城镇化进程以来,债券市场一直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早期市政建设的债务融资主要以国债为主,之后出于税赋和转移支付公平的考虑,美国开始大力发展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发债筹集市政项目建设资金的市政债市场,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其存量达到3.73万亿美元,市场规模在美国国内仅次于国债和公司信用类债券。

美国市政债既有以政府税收作为偿债担保的一般责任债券,也有以市政项目未来收入为偿债担保的收入债券。在市场发展初期,一般责任债券和收入债券发行量旗鼓相当,但在近20年里,每年新发行市政债券中65%-70%为收入债券,而且收入债券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更为活跃,更受投资者青睐。收入债券更受市场青睐主要有以下几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收入债券较一般责任债券更受市场约束和监督

收入债券不需要对纳税人负责,但需要对投资者负责。与财政转移、财政拨款相比,通过收入债券为市政项目融资需要更契合市场规律和市场原则。此外,收入债券的偿债依据是市政项目服务收费,即使是政府,也需要为享受服务支付费用。这种资产、服务、收入之间的密切关联,激励投资者对特定市政项目进行反复详细的研究、分析、审查。

2.市场竞争降低了融资成本

通过发行收入债券募集市政项目建设资金,在债券市场存在大量承销商的情况下,承销商间的相互竞争降低了收入债券的发行利率,节省了市政项目的融资成本。在美国,具有多个承销商的收入债券发行利率,要比同项目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低1-1.5个百分点。

3.基于未来可能收入的定价

传统融资方式使市政项目建造者与受益人未必匹配,导致市政项目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收入债券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预判该项目工作期限,计算存续期内总收入,确定当期募集规模和发行利率。依靠收入债券,能够使建设周期较长、效果持续较久甚至跨越几个世代的市政项目在未来收益与当期投入间达到平衡,防止产生所谓的“债务遗产”。以项目收入或特殊税费(如机动车使用税、道路养护费等)为偿债依据,比政府预算及转移支付更容易避免不同地区,享受服务和没享受服务居民之间的矛盾。

4.向项目受益人收费比强制缴税效果更好

允许市政项目为其提供的服务收费,既能调动市政项目运营方提升服务质量的积极性,又比强制缴税更容易让居民接受。更为关键的是,强制缴税对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而收取服务费用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则对居民消费具有刺激作用。

5.公益性市政项目具有经济色彩为发行收入债券打下基础

在美国,廉租房和医院这种早先以服务社会为主要定位的市政设施,具有越来越浓厚的商业色彩,房地美和房利美已经更多开展商业房屋开发贷款和商业房屋按揭贷款的业务,传统的公立医院也开始设立服务特定人群或会员客户的部门。这意味着这些“社会性”市政项目已拥有独立的收入来源,相应地,以这一收入来源作为偿债担保更为稳妥。

6.社会效率提升的结果

越来越多的美国居民意识到,以政府税收为偿债来源发行一般责任债券,未必能够提升社会的公平和效率。对每一个个体而言,在享受市政服务时,支付使用费要比缴税显得更加合理。因此,从社会效率和个体公平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多的市政项目采取收取服务费的方式,而非传统的强制缴税。相应地,“社会性”市政项目也越来越多地采取以服务费用收入偿还债务,即发行收入债券而非一般责任债券。

以“谁建设,谁融资;谁使用,谁付费”为指导精神,美国市政债市场为城镇化和市政项目建设筹措资金、节约成本、提升效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对我国现有市政项目融资方式的几点商榷

相较国外成熟经验,我国债券市场在支持市政项目建设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一)市政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者和债务偿还者发生错配

当前我国市政项目建设主要由地、县、乡三级政府主导,而为市政项目筹资,则主要依靠中央政府和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发行债券。这就意味着资金使用者和债务偿还者并不是同一主体,这一错配有可能导致资金使用者只关心项目建设进度,而并不关心资金使用效率,导致投资效率低下甚至重复投资。

效率低下的投资会不断累积债务风险,这正是大家所担心之处。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建设资金不管是来自中央政府拨款,还是来自财政部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所筹集的资金,都会被投资者认为有中央政府信用担保,这就偏离了通过“市政债”完善财税体制改革,避免中央财政为地方债务兜底的初衷。

(二)全国资金支持和区域市政建设之间产生矛盾

现有地方政府债和城投债主要面向全国投资者发行,吸收了来自各地的资金,而市政项目建设是非常区域性的活动,只能够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以全国之力支持某一地区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在当下非特殊时期,将会加剧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更为关键的是,来自全国的投资者受地域空间限制,难以持续跟踪监督市政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这就导致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成为投资效率低下甚至重复投资的又一隐患。而且地域空间限制还会增加信息传递成本,降低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关政府债务传言对市场的冲击将会非常容易被放大。

(三)资金富裕地区和当地基础设施亟待改善存在悖论

一般而言,资金富裕、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应当更加完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优越、享受到的市政服务更加齐备。然而,大家注意到在东部沿海很多地区,经济非常发达,居民也积累了非常多的财富,但当地的市政基础设施却并不配套,甚至落后于内陆经济并不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受制于行政级别,无法获得相应的市政项目建设资金,导致其市政基础设施落后于经济发展程度。

此外,当地基础设施落后还导致很多富裕的居民选择移居其他地方,长此以往,将会阻碍当地经济发展。而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当地居民将其积累的个人财富,投入投机氛围浓厚、潜在风险巨大的领域,这不仅对其自身利益产生损害,还与国家宏观调控和大政方针不相符。究其原因,在于当地缺乏能够给其带来回报立竿见影和预期收益稳定的投资渠道。

以市场化手段实现国内市政项目融资“近约束”

正如前文所述,如果政府债务多为本国或本地居民持有,实现市政项目融资的“近约束”,一是有助于提升政府投资效率,二是有利于降低项目融资风险,三是能够为居民提供投资渠道,四是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和合理运转。那么,如何在现有情况下,逐步实现我国市政项目融资的“近约束”呢?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发债主体和受益群体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谁建设,谁融资,谁偿债;谁使用,谁付费,谁监督”原则无疑可以保证“近约束”在市政项目融资和建设中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明确市政项目建设者和受益群体。一般而言,市、县、乡政府为市政项目主要规划者和建设者,如果能够直接明确市政项目本身,以市政项目未来收入为偿债依据发行类似“收入债券”的市政债券,无疑将在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同时,保证市政项目资金需求和建设效率。另外,由于市政项目建成以后,主要为当地居民和城镇居民提供服务,这一类群体可以享受市政项目提供的便利,所以理应由这些居民持有市政项目融资时发行的债券。而且城镇居民较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更高,家庭财富和储蓄率也相对较高,承担债务的能力也就更高。

(二)因地制宜制定规则

政府债务表现会因为一国经济细微的差别而迥然不同,相应地,不同地区因市政项目建设而产生的债务,也会因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对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储蓄率高的地区而言,可以逐步使财政退出当地市政项目建设,允许其发行更多债券为市政项目融资,并维持更高的债务比率;而对于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储蓄率低的地区来讲,可以继续维持现有以财政拨款支持市政项目建设的方式。

(三)在资金富裕地区进行区域性交易平台试点

可转债融资选择实证研究 第7篇

早在20世纪, 国外有金融财务学者就指出, 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可转债减少信息不对称 (Stein, 1992) 、抑制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以及减少代理成本 (Green, 1984) 。较近的研究Lewis (1999, 2003) 也认为, 可转债发行人可以通过转债条款的设计有效地解决公司外部融资时面临的特定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以及财务风险等问题。但是国内不少学者的研究表明, 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 这与发达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不相符。从理论上说, 在我国市场背景下进行可转债融资选择研究, 可以丰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理论, 特别是符合我国实际的融资理论。从实践上看, 进行可转债研究可以为监管部门完善可转债融资方式提供一些建议与对策, 也可以为我国企业进行融资决策寻求较好的方式, 改变企业唯增发和IPO的股权融资偏好。此外研究可转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可以改变企业单纯追求再融资、追求扩大规模的倾向。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财务风险高的公司倾向于增发股票融资, 财务风险低的公司倾向于发行可转债融资

H2: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倾向于增发股票融资, 反之则倾向于发行可转债融资

H3: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代理问题严重的公司倾向于发行可转债融资

H4:大股东控制权收益大的公司倾向于发行可转债融资

H5:从市场时机方面看, 股价高时, 公司倾向于选择增发融资, 反之, 倾向于可转债融资

(二) 样本数据选择

本文选择了2009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期间内发行可转债 (不包括可分离交易可转债) 和公开增发A股的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此期间共有28家公司发行可转债, 76家公司增发A股, 其中康美药业、新兴铸管增发两次, 而博汇纸业、招商地产、浙江龙盛各增发一次、发行可转债一次。对样本做以下处理: (1) 样本中不包含金融类公司, 去除国元证券、中信证券、浦发银行。 (2) 同一上市公司增发两次的, 分别作为不同年份的样本值。 (3) 同一公司既发行可转债又增发的, 分别在不同年份作为可转债样本和增发样本。这样共有28只可转债样本, 75只增发股票样本进入研究范围。

(三) 变量选取

本文在多因素模型分析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被解释变量为公司选择可转债融资的概率, 若公司发行可转债, 取值为1, 反之增发股票取值为0。解释变量及定义见表1。

(四) 模型建立

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假设y是0-1分布的随机变量, xi (i=1, 2, …, m) 是与y相关的确定性变量,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p是自变量为xi (i=1, 2, …, m) 时, y=1的概率。此处y=1表示公司选择发行可转债融资。式 (1) 表示y在xi (i=1, 2, …, m) 条件下的概率。

那么, Logistic分布为

对 (2) 式引入Logistic变换:

则Logistic回归模型为:

上式中, xi为自变量, 本文分别选取财务杠杆 (LEV) 、经营现金流量 (CPS) 、盈利能力 (ROE) 、成长性 (GROWTH) 、经营波动性 (STDROA) 、公司规模 (SIZE) 、发行相对规模 (RSIZE) 、公司上市天数 (AGE)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LBRATE) 、市净率 (PB) 、股票涨幅 (RSR) 等11个指标作为影响公司是否选择发行可转债的变量。g (p) 表示公司选择发行可转债的概率, 即选择可转债融资的倾向性。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单因素检验分析

具体如下:

(1) 单因素检验结果。对发行可转债与增发的样本公司的特征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见表2。从表2的检验结果发现, 可转债与增发A股样本公司在财务杠杆、盈利能力、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发行相对规模、市净率等均值上存在显著差异。成长性、经营现金流量、经营波动性、公司规模、公司上市天数、股票涨幅等指标均值差异不显著。

(2) 单因素检验结果分析。H1通过检验, 财务杠杆指标在5%水平下显著。H2通过检验, 盈利能力指标在5%水平下显著。H3没有通过检验。其中发行相对规模指标与假设正好相反, 在1%水平下显著。H4通过检验,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指标在5%水平下显著。H5通过检验, 市净率指标在1%水平下显著。

在上述单因素检验中, 发行可转债样本公司的财务杠杆均值为47.833%, 增发样本公司的均值为55.669%, 两样本组在5%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资本结构的财务危机理论认为公司财务杠杆较大时, 公司应该选择增发而不是发行可转债, 以降低自身财务风险。我国上市公司在财务杠杆较高时, 倾向于增发, 以降低资产负债率。这与假设H1相符。发行可转债样本公司的盈利能力均值为13.696%, 增发样本公司的均值为16.993%, 两样本组在5%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优序融资理论认为, 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应该发行债券以减少税负。在可转债与增发中, 由于可转债转股前具有债券特性, 故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应该选择可转债融资。但是我国市场环境下, 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往往比例较低, 增发股票融资可能并不需要支付大量的股利, 对于盈利能力强的公司来说, 可以留存更多的收益支持后续发展。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倾向于增发股票融资, 反之则倾向于发行可转债融资。这与假设H2相符。发行可转债样本公司的发行相对规模均值为17.6%, 增发样本公司的均值为30.0%, 两样本组在1%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后门权益理论和风险估计理论均认为, 发行规模越大, 股票融资的逆向选择成本越大, 这时可以选择可转债融资。发行募集资金规模越大, 越倾向于选择可转债。在这一点上, 与假设H3正相反, 可能的解释是大规模的可转债融资需要在初期支付大笔利息, 并产生财务风险, 故上市公司在大规模融资时还是选择增发方式。发行可转债样本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为44.7%, 增发样本公司的均值为36.5%, 两样本组在5%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倾向于发行可转债, 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 控制权受益越大, 第一大股东为了不让股权分散从而倾向于可转债融资。这与假设H4相符。发行可转债样本公司的发行前市净率均值为3.334, 增发样本公司的均值为6.308, 两样本组在1%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市场时机理论认为, 发行前市盈率高, 代表股票可能被高估, 公司应该抓住这一有利的市场时机, 选择股票融资。我国上市公司在股票可能被高估时, 倾向于选择增发, 而在股市相对不在高位时, 选择可转债融资, 日后转股也可获得“延迟的权益”, 这一实证结果与假设H5相符。

(二) 多因素检验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上市公司选择可转债融资的最优解释变量, 以下采用多元回归模型, 使用Wald向前逐步回归法, 筛选出最优选择变量, 再给予分析。以便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分析。

(1) 多因素检验结果。本文使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 对各解释变量进行分析, 采用Wald向前逐步回归法, 选择最佳解释变量, 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Cox&Snell R Square值为0.332, Nagelkerke R Square值为0.482, 两者都很高, 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模型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回归结果表明, 财务杠杆、盈利能力、发行相对规模、市净率对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与增发的选择有显著影响。成长性、经营现金流量、经营波动性、公司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上市天数、股票涨幅对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与增发的选择无显著影响。

(2) 多因素检验结果分析。H1通过检验, 财务杠杆指标在1%水平下显著。H2通过检验, 盈利能力指标在10%水平下显著。H3没有通过检验。其中发行相对规模指标与假设正好相反, 在5%水平下显著。H4没有通过检验。H5通过检验, 市净率指标在10%水平下显著。通过以上回归检验, 模型共选出四最佳解释变量:财务杠杆、盈利能力、发行相对规模、市净率。财务杠杆回归系数为负, 在1%显著性水平下,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水平与发行可转债的概率显著负相关。说明财务杠杆越高, 公司再融资时越倾向于增发, 反之则倾向于发行可转债。这一结果与单因素检验相同。公司财务杠杆较大时, 公司应该选择增发而不是发行可转债, 以降低自身财务风险, 这与财务危机理论相符。从而验证了假设H1。盈利能力回归系数为负, 在10%显著性水平下,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水平与发行可转债的概率显著负相关。说明盈利水平越高, 公司再融资时越倾向于增发, 反之则倾向于发行可转债。这一结果也与单因素检验相同。优序融资理论认为, 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应该发行债券以减少税负, 在可转债与增发中, 由于可转债转股前具有债券特性, 故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应该选择可转债融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 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后续发展机会可能更多, 需要留存更多资金来支持后续项目, 而选择可转债融资, 初期仍需偿还本金, 所以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可能会选择增发股票融资。发行可转债需要在转股前支付利息, 而发行股票, 却可能并不需要支付大量的股利, 对于盈利能力强的公司来说, 可以留存更多的收益支持后续发展, 所以公司会倾向于选择增发。这验证了假设H2。发行相对规模回归系数为负, 在1%显著性水平下, 我国上市公司发行证券融资的相对规模与发行可转债的概率显著负相关。这一点与后门权益理论和风险估计理论揭示的发行规模越大越倾向于发行可转债的观点不同。后门权益理论和风险估计理论认为, 发行规模越大, 股票融资的逆向选择成本越大, 这时应该选择可转债融资。发行募集资金规模越大, 越倾向于选择可转债。在这一点上, 与假设3正相反。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上市公司在大规模融资时还是选择增发方式。这一实证结果否定了假设H3。市净率回归系数为负, 在10%显著性水平下, 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前市净率水平与发行可转债的概率显著负相关。说明发行前市净率水平越高, 公司再融资时越倾向于增发, 反之则倾向于发行可转债。我国资本市场就是这样一个非理性市场, 我国上市公司在股票可能被高估时, 倾向于选择增发, 而在股市相对不在高位时, 公司选择可转债融资, 日后股价上升, 转股可能性大, 也能满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偏好, 获得“延迟的权益”。这验证了假设H5。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研究结论

从增发、配股、可转债的发行条件来看, 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所要达到的融资条件相对比较宽松, 发行可转债的一个动机可能是由于上市公司暂时不能进行股权融资, 转而追求“延迟的股权融资”。国外可转债融资选择动机理论预示, 在可转债与增发两种方式比较下, 信息不对称程度高、逆向选择成本大、代理问题严重的公司倾向于发行可转债, 例如高成长性、风险波动大、公司规模小、公司年轻等特征的公司倾向于发行可转债, 此外融资发行相对规模大时倾向于发行可转债, 而在市场时机方面, 市净率高及股票涨幅大时, 公司倾向于增发股票融资, 反之倾向于发行可转债。可转债融资对公司业绩影响的文献表明, 无论在国外还是我国市场, 发行可转债融资并不能改善公司绩效;在可转债发行后公司业绩反而存在下滑的现象, 这与理论预期不符。本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的选择再融资方式时, 发行可转债与增发间存在明显的偏好:财务杠杆低、盈利能力弱、市净率低的公司倾向于发行可转债, 而高财务杠杆、强盈利能力、高市净率的公司倾向于增发。财务杠杆、盈利能力揭示了相关公司的财务特征, 而市净率则揭示了公司再融资时对市场时机的选择。此外, 在发行规模上, 发行规模大时上市公司倾向于增发, 发行规模小时, 倾向于发行可转债。

(二) 相关建议

(1) 完善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条件, 放宽发行规模的下限。现行的可转债融资准入标准是简单的财务标准, 我国一些较大的上市公司追求可转债融资只是把其作为“延迟的股权融资”, 一些高成长高风险的小规模公司反倒由于发行条件的限制不能使用可转债融资, 而相关理论表明, 可转债是这类公司理想的融资工具。 (2)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制度、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长期以来内部人控制问题, 控股股东追求控制权收益等问题使得我国公司治理层面一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 可转债在这样的背景下, 是无法起到改善公司治理, 改善公司经营绩效的作用的, 可转债只是被看做了延迟的股权融资。

参考文献

[1]原红旗:《上市公司配股的长期业绩》,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年第3期。

[2]陈晓等:《上市公司的变脸现象探析》, 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3]胡汝银:《中国上市公司成败实证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刍议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第8篇

1. 内源融资方式。

即将本企业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无需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 不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 不发生融资费用, 其成本远低于外源融资, 因此通常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 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资金需要时企业才考虑启用外源融资方式。

此外, 笔者也赞成一些学者的观点, 即相当一部分表外融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融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融资行为, 表外融资可分直接表外融资和间接表外融资。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属直接表外融资。其资产所有权虽未转入融资企业表内, 但其使用权却已转入, 故此融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 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的资金结构。间接表外融资是用另一企业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 从而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限度内的一种融资方式。此外, 还可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方式把表内融资转化为表外融资。

2. 外源融资方式。

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本, 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企业的外源融资一般分为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两种。 (1) 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是一种通过初级证券进行融资的方式。初级证券包括非金融性支出单位的所有负债和被他人持有的股票。具体来说是指资金盈余方和资金短缺方相互直接进行协议, 或是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 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 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一般来讲, 直接融资主要以股权融资为主。 (2) 间接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间接进行证券融资的一种融资方式。即资金盈余方通过存款方式或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 将其闲置的资金现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 然后这些金融机构再以贷款、贴现或通过购买资金短缺方发行的有价证券等形式, 把资金提供给使用单位, 从而实现资金的融通过程。其代表方式是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根本区别在于资金融通过程是否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

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任何企业都会面临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但是, 每个企业在融资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 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并保持资本结构一定的弹性。一个企业是选择权益融资方式合适, 还是选择债务融资方式合适, 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一家企业都有其各自的行业特点、资产结构特点和具体的财务状况, 所以每个企业都应以其现实的和今后几年预计的净资产收益率为基本标准, 同时考虑本企业的财务结构、资金使用率等情况来综合选择融资方式。具体来说, 我们认为应主要关注如下几点:

1. 由于净资产收益率在考核企业业绩和评价投资收益方面具

有特别意义, 因此, 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企业增加投资者和追加投资的基本指标。这样, 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 可能选择债务融资方式较为“合算”;而效益不佳、前景不甚明朗的企业, 则可能选择权益融资方式较为合算, 因为这样可以减轻其财务压力。当然, 究竟采用哪种方式, 还应根据企业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

2. 从财务结构来看, 如果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很低, 就应当适当考虑减少股权融资比例, 增加债权融资的比重;

反之, 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很高, 则应考虑增加股权融资的比重, 同时减少债权融资的比重, 从而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趋于合理。

3. 融资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企业的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率的波动上, 众所周知, 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呈现周期性起伏。利率杠杆作为央行的政策调整工具随着国民经济在周期性运行中所处状态不同而相应地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在国民经济处于繁荣滞胀时, 为降低通胀的压力, 防止经济恶化, 政府会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调高利率, 抑制资金需求;而在国民经济处于低谷时, 为刺激消费与投资需求, 政府会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通过多次的调低利率以刺激经济的发展。由于中长期投资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 客观上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获利空间和避开利率风险的机遇。企业可以通过对国民经济周期的分析, 判断所处的经济环境所处的景气状态及政府的政策取向, 在决定融资决策时“顺势而为”, 降低融资成本。其机理在于, 中长期贷款利率是一年一定, 而债券发行利率是一定多年, 不受利率变动之影响。这样, 在企业通过对经济的分析, 预期利率将走高时, 宜选择债券融资方式, 避开利率风险, 不因利率走高而增加融资成本。在企业预期利率将走低时, 则宜选择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融资, 顺利率下调之势降低筹资付息成本。

4. 融资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企业的规模和融资规模。

由于企业的债券发行规模受制于企业的净资产规模和已发行债券的规模等, 而贷款融资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办理抵押担保的资产的规模, 也受企业的获利能力、商誉等因素影响。因而在企业确定中长期投资的融资方式时, 如果企业资金缺口不大, 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付息成本差异影响较小时, 可选贷款融资。在资金缺口较大, 符合债券发行资格和条件限制, 且预期利率将走高时, 则宜择债券融资或债券与贷款混合融资策略。

总之, 一个企业的融资方式是否合理, 筹资成本是否最低, 投资者财富是否达到最大化, 企业价值是否提高, 对于不同的企业, 要根据他们的经济环境、行业特点等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同样的资本结构、融资行为, 对一家企业可能是合理的, 但对另一家企业就不一定合理。同时, 由于每家企业的资本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企业应根据变化了的经济环境、经营状况采取合理的融资方式, 不断调整资本结构, 尽量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化, 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摘要:本文讨论了企业融资方式的类型, 并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探析, 认为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考虑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企业的经济环境、企业自身的规模及融资规模等因素。

关键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参考文献

[1]胡勇士: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J].甘肃科技, 2006 (3)

[2]阿迎萍胡君:浅论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9)

论企业融资方式及其选择 第9篇

一、企业融资的方式

通常情况下, 企业的融资方式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主要是指通过的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来转化为企业的投资, 即将留存收益和折旧作为企业扩大规模的资金进行投资的过程, 内源融资不需要企业支付利息或者股息, 成本比较低, 并在股权结构不变的前提下, 实现企业的融资目的。内源融资一般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水平, 具有低风险性、低成本性和自主性的特点, 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往往作为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 当内源融资获得的资金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时, 企业才会通过外源融资方式获得资金。

外源融资主要是指从企业外部获得企业发展的资金, 并转化为自身投资的过程, 一般按产权关系可以将外源融资划分为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其中权益融资又可以分为私募股权和公募股权, 私募股权是指向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而筹集资金的过程, 公募股权是指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而筹集资金的过程, 权益融资不需要到期还本付息, 没有偿还资金的压力, 一般被称为企业的永久性资本。债务融资又可分为银行贷款、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 除靠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进行的短期融资外, 其他债务融资一般都要求企业定期还本付息, 企业面临的压力较大, 融资成本较高, 而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主要来源于债务融资。外源融资使企业筹得的资金远远高于内源融资, 尤其是需要筹集大量资金的企业, 单纯的内源融资无法筹集企业所需要的全部资金, 往往还要采取外源融资的方式。

二、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现状

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 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出现了不少问题, 其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过度依赖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由于是企业内部的自有资金, 并且没有定期还本付息的压力, 也没有增加财务风险, 是企业筹资的首选方式, 许多企业基于如上考虑, 往往不考虑企业的发展要求和资金需求, 过度依赖内源融资, 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有的企业甚至多年来外源融资一直都比较低, 只是利用一些企业间的商业信用或短期银行借款来获得资金, 这样使得企业的周转资金不充足, 经济效益也较低, 企业常年得不到较大规模的发展, 有的甚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慢慢地萎缩直至消失。

(二) 过于偏好股权融资

在西方资本市场比较完善的环境下, 企业按照融资成本由低到高的融资顺序一般是: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 但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的还不够完善, 企业的融资顺序一般是:内源融资、权益融资、债务融资, 而过于偏好权益融资, 企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才会考虑债务融资。许多企业的管理层认为权益融资可以获得巨大的资金, 并将其作为企业的永久性资本, 也没有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 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年底是否发放股利, 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而忽视了权益融资的缺点和债务融资的优点, 从而导致企业偏好权益融资。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 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不健全, 证券市场还没有发展到真正市场化, 融资主体不能自由的进出, 只要经营失败的公司没有退出, 它在市场上仍然有经济价值, 而许多实力比较强的公司却不能入市, 使得证券市场的投机者甚多, 权益融资的成本无法得到体现, 导致了公司对权益融资的偏好。

三、改善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措施

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 合理的融资方式选择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企业的具体情况, 因此, 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 应该综合考虑其未来发展规划、行业特点、财务状况以及对资本结构的考虑, 而不应该被当前的融资方式选择的现状所迷惑, 改善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加强对内源融资的认识, 合理确定企业的内源融资

企业应该加强对内源融资的认识, 不能片面地认为内源融资是企业的自有收益而没有资本成本, 内源融资的资本成本是机会成本, 是作为企业的融资资金而丧失的其他获利机会。同时, 企业应该考虑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而确定企业内源融资的数额, 而不是将企业所有的留存收益或折旧都转化为企业的投资。合理利用内源融资方式不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还能使企业以较低的资本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 并能促进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因此, 企业应该对外源融资有正确的认识, 并根据企业的收益状况合理确定企业的内源融资金额。

(二) 发展债券市场, 扩大债券融资

由于企业过度偏好权益融资, 使得债务融资没有的到很好的利用, 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一, 加快债券市场的改革, 目前我国对债券市场的限制较多, 例如, 债券的发行额度、债券发行政策限制、债券发行的审批制等, 这些都是制约债券市场不断发展的因素。企业债券是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 只要其行为没有违背债券发行的相关规定, 相关主管部门应该批准, 债券发行应逐步由审批制向注册制或核准制发展。同时对企业募集的债券资金的使用不再限制, 只要企业有很好的投资项目和机会, 就可以使用债券募集的资金, 不仅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还能使企业的资金使用更加灵活。第二, 完善债券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 保障债券市场和债券流通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还不健全, 关于债券事前和事后的相关规定还是缺失的, 这使很多企业和投资者没有意识到事前与事后事项的重要性, 而引起不少的纠纷。因此, 我们应加强债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使债券市场有法可依, 从而为债券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 应制定比较灵活的债券期限, 以利于企业各种投资的需要。目前企业债券的发行期限都比较单一, 不仅限制投资者的投资, 也限制企业对吸收债券资金的利用。制定灵活的债券期限, 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同时能更好地满足企业不同投资资金的需求。第四, 规范债券利率, 使其向市场化转变。目前按照相关规定, 企业债券利率不能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40%, 这样的规定使得收益与风险的对等性无法被体现出来, 使很多投资者失去投资债券的兴趣。只有将债券利率市场化, 才能满足不同的风险爱好者的投资需求, 吸收更多的资金。

(三) 明确融资方式选择的一般方法

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一般方法是通过每股收益的变化来确定的, 合理的融资方式能够提高每股收益, 反之, 不合理的融资方式则降低每股收益, 这种方法并不是绝对的, 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才能成立, 因此, 企业应该明确融资方式选择的这一方法, 并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将其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四) 较全面的考虑各影响因素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除了要考虑各融资方式的优缺点外, 还应考虑现行的相关政策、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的行业特征以及该融资方式对企业未来产生的影响等, 因此, 企业在做出选择之前, 应该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最终选择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融资方式。

对于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由于各企业的规模、所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产品特性等特点各不相同, 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合理的融资方式选择, 是在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了解各融资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 经过一定的分析研究做出的。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 不仅能使企业获得其发展需要的资金, 还能对资本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 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进而促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云星华.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J].当代经济, 2010 (2) .

[2]、张萌, 赵国强.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J].时代经贸, 2008 (6) .

论企业融资方式及其选择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资金是企业融资的血液,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足够的资金。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筹资都是头等大事。筹措资金即融资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对新项目的实施,需要经过投资前的可行性研究,投资和生产三个阶段。根据国际惯例,在投资前的可行性研究中,必须落实项目的资金来源即融资,否则不能进行。可见,融资是投资的起始阶段,没有融资就没有投资,因此,人们常合称其“投融资”。而且融资并不体现在企业和项目运作的初期,而是贯穿于整个经营期间,成功的融资对于企业的顺利经营是非常重要的。

一、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

(一)企业融资的权益融资

1、企业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也称为内部融资或收益留用资金,是企业不断将自身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让为投资的过程。它是企业筹集内部资金的融资方式,也是企业挖掘其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的过程。

2、吸收直接投资资金

吸收直接投资时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吸收国家、法人、个人和外商投入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

3、发行股票融资

股票融资是向全社会公开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股票属于股份公司为筹集自有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它证明股东对企业享有相应的所有权。股票可以作为流通交易的对象进行买卖或抵押,是金融市场上主要的长期信用之一。

4、权益融资的其它方式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企业融资的手段也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如认股权证融资,存托凭证融资创业板市场融资及产业基金等,为企业从各种可能的渠道合法的获得资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力的支持了企业的开拓和发展。

(二)企业的负债融资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主要有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种类也相应分为这几种类型,如国内政策性银行代款融资、国内商业银行贷款融资、国际贷款融资、债券市场融资等。

(三)租赁融资

租赁是在约定时期内,出租人通过向承租人转让其资产使用权来收取租金的交易,可以说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活动。其含义往往随国家或地区经济制度的不同而在各个国家或地区有其特定的内容,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含义也有所不同。

(四)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属于西方发达国家,最先是应用于资源项目,之后是应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它已发展成为一种资源开发项目和大型工程项目等筹集大量资金的卓有成效并且日趋成熟的融资手段。

(五)吸收风险投资

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产品投资,根据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型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

二、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现状

(一)银行贷款在企业资金来源中占据主要地位

银行贷款是指由银行以贷款形式向企业提供的融资,它具有以下特点:

1、基本上不需要发行费用。通常银行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银行往来情况、审计报表、担保或抵押情况以及用款计划等来审批相关贷款申请。

2、银行贷款使用期限往往具有不稳定性。贷款合同里一般都会规定债权人有权在任何时间收回贷款——只要他认为有必要。银行从来都是晴天给伞,雨天收伞。在企业经营情况较好的时候,银行往往会追着提供贷款,一旦企业出现危机,银行就会争相收回贷款,即便有些贷款的期限尚未到。

3、银行在提供贷款的时候通常会需要担保、资产抵押等附带条件,企业所拥有的银行信用往往具有一定的限度。

(二)在直接融资中,企业股权融资偏好要高于债权融资偏好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股票与债券等融资方式在我国得到了稳步的发展。然而,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选择外部融资方式的顺序大多是: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可见,外部股权融资的偏好现象已逐渐成为我国上市企业进行融资的一大特征。

三、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策略

当今世界,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已成为或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针对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遵循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的优序理论

在对内部融资方式和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我国企业比较依靠内部融资,但是缺乏对资本本钱的正确理解,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偏好。在我国,自1993年税收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很长时间都没有向国家股东进行过红利分配。国企将大量的利润予以保存,国有企业即使已成为上市公司也大多选择不支付或少支付现金股利而将大量现金予以保存。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假如企业的内部资金来源不足以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而实际上资本市场对他们并不开放,申请上市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难度很大,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比较依靠内部融资方式的现状。

(二)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1、考虑经济环境的影响

经济环境指的是企业开展财务活动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状况。通常来说,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企业为了能跟上经济较快增长的步伐,往往需要筹措资金来增加企业固定资产、存货及人员等,此时企业可以通过向银行借款、增发股票或者发行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来筹措所需资金;当经济增长的速度开始减缓时,企业会减少对资金的需求,此时企业一般会尽量回避债务融资方式,逐渐收缩其债务融资的规模。

2、考虑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指的是企业为筹集与使用资金所发生的代价。通常来说,融资成本越低,其融资收益就越好。然而不同的融资方式往往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因此为了能够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所需资金,企业应当分析与比较各种筹资方式将付出的资金成本的高低,尽可能选择那些资金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和融资组合。

3、考虑融资方式的风险

通常来说,每种融资方式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债务融资方式由于必须要定期还本付息,会存在到期不能偿付的风险,因而融资风险比较大;而股权融资方式没有还本付息的风险,故融资风险较小。此外,当企业采取债务筹资方式时,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一旦企业税前利润发生下降,其税后利润及其每股收益将下降得更快,进而将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因而,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认真考虑融资方式的风险程度来选择其适合的融资方式。

4、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其发展前景

通常来说,当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盈利能力越强,变现能力越强,且发展前景良好,企业就越有能力来承担财务风险;当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大于其债务资金利息率时,负债越多,其净资产收益率就会越高,对企业自身发展及其权益资本所有者就会越有利。所以,当企业处于盈利能力不断上升且发展前景良好时期时,债务筹资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而相反,当企业财务状况每况愈下,盈利能力不断下降,或发展前景欠佳时期,企业应当尽量回避债务融资方式,以避免财务风险。另外,如果企业盈利能力较强、非常具有股本扩张能力,且有条件和能力通过新发或者增发股票方式来筹集资金,那么可以使用股权融资或者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二者兼而有之的融资方式来筹集资金。

5、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

当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较激烈,行业进出比较容易,而且整个行业具有的获利能力发生下降趋势时,企业可以考虑采用股权融资;当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比较低,行业的进出也较困难,且预期企业未来销售利润能够较快增长时,企业可以考虑增加其负债比例,以实现其财务杠杆利益。

6、考虑企业的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

通常来说,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其总资产中占有越高的比重,其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就会越慢,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权益资金等来满足其长期资金的需求。对流动资产在其总资产占有较大比重的企业而言,其资金周转速度往往比较快,往往会需要更多的流动负债来筹集资金。为了能够保持更好的资本结构,对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而言,应当降低其负债比例,选用股权筹资方式;对负债率较低且其财务比较保守的企业而言,在遇到合适的投资机会时,应当适度增加负债,完善其资本结构。

7、考虑企业的控制权

一般来说,企业发行普通股往往会稀释其控制权,有可能会使企业的控制权失落给他人,而债务筹资方式一般不会影响或者很少会影响到企业控制权。所以,企业应当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慎重选用融资方式。

8、考虑利率与税率的变动

如果当前的利率较低,而预期以后将会上升,那么企业可以采用发行长期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以便在若干年内可以将利率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相反,如果当前的利率较高,企业则可通过股权融资或流动负债方式来筹集资金,以便减少财务风险。另外,就税率而言,企业可以采用债务资金来获取减税利益,故所得税税率较高,其债务筹资所获得的减税利益就会越多。此时,企业可以优先考虑选择债务融资方式;相反,其债务筹资的减税利益就会越少,这时,企业应当考虑股权融资。

四、结束语

近年来,企业资金紧缺一直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最主要与最难解决的困难。企业融资往往要涉及到很多问题,如融资的数量与方式等问题,其中,融资方式的选择应该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企业要非常慎重,企业应当结合自己当前所面临的商业环境,明确其所处的成长阶段、业务战略等,以便选择切实符合其整体利益的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褚小囡.浅谈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商场现代化, 2008年34期

[2]唐亮, 王惠.浅议合理制定公司融资策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3]陈利敏、蔡晓亮.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中国科技纵横, 2009年12期

浅析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 第11篇

关键词:并购;融资方式

全球经济正处在企业并购的“黄金十年”里,从国内到跨国,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工业到现代高科技产业,全球并购浪潮不断发展。在企业并购中,融资问题成为决定并购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甚至也关系到并购后的重组和融合。

一、企业并购的主要融资方式

现在通行的融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主要可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一)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动用自身盈利积累企业自有资金、未使用或未分配的专项基金、应付未付款等进行并购支付。一般来源如下:

1.自有资本金。企业自有资本金包括普通股本和优先股股本。公司法规定,企业股票融资只能发放普通股。其特点为:(1)普通股没有到期日;(2)无固定的支付负担;(3)可改善公司资本结构;(4)增加公司举债能力。

2.内部积累资金。内部积累资金可供企业长期自主地使用,无须偿还,也无筹资费用,具有融资阻力小,保密性好等特点, 是诸多融资渠道的首先选择。但是,由于并购活动所需资金数额往往巨大,而企业自有资金相对有限, 利用并购企业的内部资金进行融资有很大的局限性,企业必须求助于自身以外的融资渠道。

(二)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是指向企业外的经济主体以债务、权益、衍生工具、信托或组合方式筹措资金进行并购支付,主要是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如,银行信贷融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租赁融资等。

1.债务融资。企业为取得所需资金通过对外举债方式获得的资金。债务融资包括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务融资主要有以下特点:(1)面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易于获得较大规模的资金;(2)不会稀释股权,还具有财务杠杆效益;(3)资金的稳定性较强,使用期限较长;但具有很高的财务风险;(4)限制条款较多,具有一定风险。在债务融资方式中,商业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并购时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

2.股权融资。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优先股等方式取得的资金。权益性融资具有资金可供长期使用,其所筹资金具有永久性,无还本压力,用款限制相对较松,还可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宣传效应。但权益融资容易稀释股权,威胁控股股东控制权,以出让企业部分产权为代价。而且,以税后收益支付投资者利润,融资成本较高。要支付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

二、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并购实际过程中,可选用的融资方式仍主要集中于银行贷款和发行股票两种融资方式上,融资方式较单一,融资渠道不通畅。

(一)贷款融资方面

我国《贷款通则》第20条明确指出不得用贷款从事于股本权益性投资。《证券法》第133条也规定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这些法规虽然防范了市场的一定风险,但也体现了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对并购贷款的限制缺乏灵活性。

(二)股票融资方面

首先,由于现阶段发行股票实行额度控制,并按地方、行业进行额度分配,因此,上市公司并购非上市公司后,如何解决新增资部分的上市便存在障碍,为完成并购而发行股票也受到制约;其次,是否允许为并购融资发行股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证券法》第四章“上市公司收购”中对股票收购也无明文规定。

(三)债券融资方面

公司债券是国外成熟市场上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在我国公司债券的发展还相当缓慢,在直接融资中所占的比例也很低。

三、我国企业并购融资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

1.杠杆收购融资。杠杆收购是指并购企业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作抵押,向银行或投资者融资来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待收购成功后再以目标公司的未来收益或出售目标公司部分资产偿还本息。通常,并购企业用于并购活动的自有资金只占并购总价的15%左右,其余大部分资金通过银行贷款及发行债券解决,因此,杠杆收购具有高杠杆性和风险性特征,对于缺乏大量并购资金的企业来说,可以借助于杠杆收购促成企业完成并购。

2.设立企业并购基金

企业并购基金是共同基金的创新品种, 它以产权交易市场为主要投资领域,专门为企业资本扩张或重大调整提供融资及相关服务。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司并购基金,有利于增加公司并购活动的资金来源,对开辟公司并购中的资金来源新渠道也具有重要意义。

3.换股并购

换股并购是指并购企业将目标公司的股票按照一定比例换成并购企业的股票,目标公司被终止或成为并购公司的子公司。换股并购融资对并购企业来说不需要支付大量现金,不会挤占公司的营运资金,相对于现金并购支付而言成本也有所降低,对企业实现并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国家的某些优惠政策扩大融资力度

虽然商业银行不能对收购目标企业股票的并购方式提供贷款,但是对于非股票交易的并购活动,政策并未明令禁止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当企业财务状况良好且发展前景广阔时,国家可考虑允许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这将缓解贷款企业以前的不良债务,完善企业资本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企业并购的顺利实施。

(三)积极培育投资银行业务

借鉴西方并购案例中投资银行所起的媒介作用。我国开展企业并购时,应充分发挥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充分运用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资本实力、信用优势和信息资源,为企业并购开创更多样的融资渠道。

四、结束语

并购是企业快速成长并增强竞争力、快速提高占有率、实现产业升级和优化的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由于中国融资市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扩大企业并购规模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融资方式的扩展和安全性,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进行并购。

参考文献

[1]张泽来,胡玄能,宋林峰.并购融资[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刘星,魏锋,詹宇.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6).

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 第12篇

一、企业并购的主要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即企业融资的渠道,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融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1. 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指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利及积累所得的资金。内部融资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其资金来源包括:

1) 企业的自有资本金: 是指股东出资形成的资本金,包括普通股股本和优先股股本。

2) 企业利润分配形成的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及提取的折旧等内部积累资金。这些资金保密性较好,可供企业长期自主使用,资金成本较低,是企业融资方式的首选。但是资金数额有限,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用资需求。

2. 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指向企业以外的经济主体以债务、权益、衍生工具、信托或组合方式筹措资金进行并购支付,主要是债务融资、权益融资和混合性融资。

( 1) 债务融资

指企业通过对外举债方式来筹集营运资金或开支。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债务融资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不会稀释股权,具有财务杠杆效应; 二是资金的规模较大且稳定性较强; 三是具有避税作用,能提高企业每股税后利润; 同时,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限制条款较多,发行手续复杂; 二是债务融资筹集的资金有时间限制,需要到期偿还,则有很高的财务风险,如不能按期偿还就有破产的可能。在债务融资方式中,向商业银行借款是我国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

( 2) 权益融资

权益融资是通过扩大企业的所有权益,如吸引新的投资者、发行新股、追加投资等来实现。权益融资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权益融资与对外举债方式不同,它筹措的资金可以永久使用,不要求到期偿还; 二是企业的财务负担相对较小,因为不需要偿还本息,因此融资风险也小; 三是债务融资的基础是权益融资,良好的权益融资可以增加债权人的安全感,从而提高企业的举债水平。同时,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资本成本较高,且程序审查严格,耗费的时间较长; 二是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完善,市场的规模有限且较为分散,而市场需求量很大,从而导致供求不平衡。

( 3) 混合性融资

离开大量资金,企业的并购活动就无法进行,这就使得企业的筹资方式不能局限于一种。主要的融资手段以杠杆收购、认股权证等为代表。

杠杆收购是指在收购目标公司时,并购方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作为抵押向银行或投资者融资,待收购成功后再以目标公司的未来收益或出售其资产来偿还本息。管理层收购即为一种表现形式。

认股权证是公司发行的一种长期选择权,在到期日前( 也可能有其他附加条款) 以行使价购买公司发行的新股( 或者是库藏的股票) 。对并购企业而言认股权证有以下优点: 一是限制目标公司股东在整合初期成为普通股东,从而拥有控制权; 二是融资成本较低,能够吸引投资,调整资本结构,扩大股东权益。然而,发行认股权证的缺点是在行使认股权证时,企业会因为发行认股权证而损失股东利益,如果普通股股价高于认股权证约定价格较多,发行企业就会因为发行认股权证而发生融资损失。

二、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融资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 企业并购动因

1) 企业并购是为了扩大资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提高新企业的效率,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2) 企业并购可能使价值被低估的企业重新得到认可,从而获得价值发现的收益。

3) 企业并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4) 管理者的个人价值。对管理者来说并购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可以实现企业的价值和管理者自身的价值。

2. 企业并购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

( 1) 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

1) 商业银行长期借款的资本成本。长期借款资本成本由借款利息和手续费等筹资费用组成。长期借款的利息可在税前扣除,具有抵税作用。计算公式为: 银行借款资本成本 = 借款利息* ( 1 - 所得税税率) /( 银行借款实际融资额融资费用) 。

2) 发行债券的资本成本。债券成本是由企业实际负担的债券利息和发行债券支付的筹资费用组成。债券利息可税前支付,具有抵税作用; 筹资费用一般包括手续费、债券注册费、印刷费、上市费以及推销费用等。计算公式为: 企业发行债券成本 = 债券利息* ( 1 - 所得税税率) /( 债务实际融资额 - 融资费用) 。

3) 发行普通股的资金成本

普通股资金成本即投资必要收益率,是使普通股未来股利收益折成现值的总和等于普通股现行价格的折现率。股东对普通股股票的风险报酬的要求难以准确测定是因为企业的发展前景存在不确定性。所以,计算普通股成本的方法层出不穷,以下只列示固定股利模型和固定增长股利模型。

A. 固定股利模型

该模型的前提是企业每年的股利是一定的,则普通股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Ks= D /[p( 1 - f) ]

式中: Ks为普通股资本成本; p为普通股发行价格; f为普通股筹资费用率; D为年固定股利。

B. 固定增长股利模型

该模型意味着企业每年的股利以固定的年增长率递增,则普通股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Ks= D1/[p( 1 - f) ]+ g

式中: Ks为普通股资本成本; D1为预期第一年普通股股利; p为普通股筹资总额; f为普通股筹资费用率; g为普通股年股利增长率。

4) 留存收益的资本成本

根据资本保全原则,绝大多数企业都不会将利润全部分给所有者。剩余的利润即企业的留存收益,企业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就能得到这部分资金。内部融资的成本与普通股权融资的成本计算方法相同。

如前所述,资本的筹集可以通过各种融资方式进行,而它们的成本各不相同。企业的资金筹集方式可以有多种组合,所以要计算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以估计整个企业并购融资的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将各种筹资方式的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计算出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Kw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Wj为第j种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 Kj为第j种资本的成本。

( 2) 机会成本

一种经济资源用于某一项目而失去在其他用途中所产生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站在企业的角度上,企业将资金用于并购而放弃该资金投资其他项目所产生的收益即机会成本。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往往会忽略机会成本。若想知道并购是否可行,那么就需要计算用来并购的资金投资于其他项目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若并购的收益更多,则并购可以进行。

( 3) 风险成本

破产成本和财务困境成本共同组成了企业融资的风险成本。企业融资的主要风险是企业债务融资的破产风险,由企业破产带来的价值损失就是破产成本。财务困境成本由法律、管理和咨询费用构成。它也会带来间接成本,比如企业由于财务困境而导致经营能力减弱。

3. 企业并购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影响企业进行融资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指企业筹资的时间长短、筹资的额度大小以及给并购企业带来的影响。融资成本是并购中要考虑的因素,而融资所带来的风险也是影响并购的因素。主要风险如下:

( 1) 融资方式的风险分析

1) 企业如果选择内部融资,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容易筹到资金,可以减轻财务负担;但是我国企业的自有资金量无法满足并购资金的需求,甚至会占用企业的运营资金,阻碍企业的发展。

2) 企业通过对外举债和发行债券进行融资,这两种方式被很多企业所用,因为它们的资本成本较低,但是后期企业会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因为需要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

3) 普通股的风险在股票融资中是最大的。一方面,新股的发行会增加企业的股东人数,从而公司的控制权被分散。另一方面,企业的股价和相关财务指标会发生变化,影响潜在的投资者对企业前景的预测分析。

( 2) 并购企业资本结构的风险分析

企业资本结构是指债务与权益的比例关系。当融资方式多样化时,资本结构风险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如果企业对外举债过多,虽然杠杆收益大,但是收益往往是和风险成正比的,若债务压力较大,则影响企业流动性; 相反,若权益融资所占比例较大,可能会增加成本,稀释股权。

( 3) 偿债风险分析

企业通过对外举债来筹资实现对目标企业的并购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偿债风险。当企业债务压力过大出现资不抵债时,还会形成破产风险或反收购风险。

4. 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

资本市场完善程度高会加快企业并购过程,提高并购成功率。我国证券市场尚不成熟,企业想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往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股权交易难以实现。另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这也妨碍了企业并购融资的进程。

5. 并购企业的风险态度

若并购企业为风险偏好者,则会选择风险较大的融资方式; 相反,若为风险厌恶者,则相对来说比较保守,会选择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

三、从并购融资角度分析联想并购 IBM 做法

1. 案例介绍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17. 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BM的全球台式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业务。联想集团以现金支付其中的6. 5亿美元,6亿美元以联想集团的股票支付,剩下的5亿美元是IBM的净负债,转移到联想集团名下。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 9% 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 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并购背景以及动因

( 1) 对于联想

1) 国内个人计算机市场遭遇瓶颈。虽然国内个人电脑市场容量有所增加,但是随着国外厂商的加入以及国内竞争的加剧和PC产业的成熟,“价格战”越来越激烈,从而导致利润空间减小。

2) 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使并购成为联想国际化路径的首选。一个大的企业想要发展壮大,须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融入国际经济市场、与国际接轨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和机遇。联想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国际化品牌的发展思路,但是在海外树立品牌、打通渠道仅靠一己之力很难。联想一没有核心技术,二没有营销渠道,无法扩展国外市场。

3) 发展品牌、技术、营销渠道的需要。联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品牌认知度低; 而IBM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拥有自主研发团队和核心竞争力。

( 2) 对于IBM

1) IBM面临危机。从2005年开始,全球计算机需求量出现下滑趋势,PC市场进入了为时3年的低迷期,经济萧条导致企业开支缩减,IBM继续留在竞争激烈的PC产业中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2) PC业务拖累IBM的整体业绩。IBM的PC业务量逐年下滑,它不再是企业的支柱,却变成了企业的一个沉重包袱。1981年IBM率先打开个人电脑市场,直到1994年之前,IBM一直是个人电脑领域的佼佼者。但之后,个人电脑销售额持续下跌,不断亏损。所以,卖掉PC业务,卸下包袱,获得现金,轻装上阵,集中资源发展高利润业务,这正是IBM发展所需要的。

3) IBM的战略要求。IBM从硬件生产商逐渐转型为软件服务商,目前IBM的销售额几乎全部来自于软件和服务部门,并且逐渐成为IBM的中坚力量,在同行之间极具竞争力。

3. 收购过程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收购IBM公司PC业务部门。此次收购交易总额为12. 5亿美元,联想将向IBM支付6. 5亿美元现金以及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联想集团总部设在纽约,新公司管理层的安排是IBM高管沃德出任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改任董事长,柳传志退居幕后。本次收购完成后,IBM将持有联想集团约19% 的股份,联想集团和IBM将在全球PC销售、服务和客户融资领域结成长期战略联盟。

4. 收购融资方案及分析

1) 联想集团自有资金1. 5亿美元。自有资金融资成本非常低,因为企业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和费用,这样联想集团可以节省一部分并购成本。同时,联想集团并没有大量使用自有资金,而是使用适当的自有资金,既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又不会降低企业资金流动性,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2) 银行贷款。联想集团获得一项6亿美元5年期的银行贷款,主要用作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业务。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外部融资渠道的首选,这是因为银行贷款成本较低而且风险小。但是由于我国信用体系极度不发达使得银行不愿意冒太大的风险,因此它的审核程序非常复杂,这样就有可能使得并购方因时间延误而错失良机。5亿美元的银行贷款会加重联想集团的财务负担,因为需要到期还本付息,同时再借款能力有限。

3) 过桥贷款。联想集团获得全球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的过桥贷款5亿美元。过桥贷款可以满足并购方实施并购前的短期融资需求。过桥贷款期限较短,最长不超过1年,但利率相对较高。

4) 联想集团与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泛大西洋集团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达成协议,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向联想集团提供3. 5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28. 9亿元)的战略投资,以供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之用,这一战略性交易为联想提供另一融资渠道。这一融资方式可以有效分散联想集团的并购融资风险,没有固定的财务负担,但同时也分散了企业的控制权。另外,股权融资的成本较高,不仅有融资费用,还需支付股利且其没有抵税作用。

5. 联想并购案例总结

联想集团采取混合融资方式,现金支付使得企业避免了控股权的丢失; 股票支付则减少了现金支出,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同时起到避税的效果。对于联想来说,此次收购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方能创造一个崭新和美好的未来。

四、结 语

上一篇:电气施工图审查下一篇:怎么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