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地形测量范文

2024-05-13

地籍地形测量范文(精选10篇)

地籍地形测量 第1篇

关键词:GPS、RTK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地籍测量

1 GPS、RTK技术应用

GPS、RTK测量技术是建立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系统, GPS新技术的出现, 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各级控制点的坐标。特别是应用RTK新技术, 甚至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 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 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 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测绘成电子地图, 然后通过计算机和绘图仪、打印机输出各种比例尺的图件。应用RTK技术进行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 (如伪距或相位观测值) 及已知数据? (如基准站点坐标) 实时传输给流动站GPS接收机, 流动站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 在观测到四颗卫星后, 可以实时地求解出厘米级的流动站动态位置。这比GPS静态、快速静态定位需要事后进行处理来说, 其定位效率会大大提高。故RTK技术一出现, 其在测量中的应用立刻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RTK技术用于各种控制测常规控制测量如三角测量、导线测量, 要求点间通视, 费工费时, 而且精度不均匀, 外业中不知道测量成果的精度。GPS静态、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无需点间通视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各种控制测量, 但是需要时候进行数据处理, 不能实时定位并知道定位精度, 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必须返工测量。而用RTK技术进行控制测量既能实时知道定位结果, 又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应用RTK技术进行实时定位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 因此, 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测量仍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之外, RTK技术即可用于地形测图中的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中的控制测量和界址点点位的测量。

2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和测量中应用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 同上述测绘地形图一样, 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 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 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 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 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 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利用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是坐标的直接放样, 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 实际上由P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并进性检核。避免了常规的解析法放样的复杂性, 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在土地利用动态检测中, 也可利用RTK技术。传统的动态野外检测采用简易补测或平板仪补测法。如利用钢尺用距离交会、直角坐标法等进行实测丈量, 对于变通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平板仪补测。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应用RTK新技术进行动态监测, 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 省时省工, 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保证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现实性。

3 GIS在地籍、地形测量中的运用

目前GIS正向着数据标准化、平台网络化、数据多维化、系统集成化、系统智能化和应用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是GIS系统集成的平台, 它实现异构环境下多个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系统之间的通讯协作。基于WWW的GIS (WEB GIS) 是利用Internet技术在网络上发布空间信息, 采用主窗体应用程序方式, 每一个地图子窗体均可跟踪选定不同的监控对象。主窗体左侧排列了各子系统菜单按钮。网上任意一授权工作站可进入管理系统, 通过地图导航可以方便的进入所需的管理层面。面向对象和构件的GIS是把GIS功能模块划分为多个标准控件, 完成不同功能, 通过可视化工具集成起来, 形成最终GIS应用。嵌入式GIS是将GIS功能与嵌入式设备, 嵌入式操作系统相结合创造更自由随意的GIS应用模式。三维GIS (3D GIS) 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三维数据结构的设计优化实现, 立体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三维系统功能和模块设计等方面。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在GIS软件开发方面, 更换平台和环境, 扩展数据库管理系统、更改一切语言和开发模式。操作平台以原Unix为主流更换到Windows NT/2000平台, 后者已成为发展主流。在理论研究方面, 时空数据处理及三维GIS仍然是当前热点, 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多维空间可视化技术的进步, 推进商品化的多维GIS将为时不远。针对各个单位要求形成的数据格式不一样, 作者在各个软件上分别使用, 并转换到通用平台上, 使之能在通用平台上操作、修改、编辑等, 完成工作的需要。

4 计算机技术在地籍地形测量中的运用

MAPGIS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图形和属性之间的联系紧密, 图形处理功能强大。在其上建立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图形处理能强大以外, 还提供了一套符合土地系统的解析图形编辑法及十分强大的历史管理功能, 解决了图形与属性数据历史信息管理的难题。宗地的属性数据是十分丰富的, 由于各地经济发达的程度不同, 城市的规模不同, 需求的不同, 它包括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但要以把宗地属性分为两类:空间方面的属性和人文方面的属性。空间属性主要有宗地面积, 座落, 四至等, 这些是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及《土地登记规则》中规定必须要具备的, 另外还包括一些地区根据自己的需要所增加的一部分, 如:地物分布及类型面积情况、容积率, 密度等, 从计算机管理的角度考虑并结合MAPGIS的特点, 空间方面的信息又可分为与图形紧密联系的属性 (如:宗地面积, 周长, 宗地号, 界标类型等) 和一般性质的空间属性 (如:宗地座落, 四至等) , 在MAPGIS中根据这两种数据的特点, 将其放在图形数据中由MAPGIS平台直接维护其一致性, 令面积的核算快速准确, 而将一般性质的空间属性放在外部数据库中;而人文属性包括宗地的权属、共用关系、用途等信息, 这一部分属性全部放在外中数据库中, 通过宗地号与图形数据建立联系。将上述的数据准备好以后, 就可以进入系统进行初始数据采集与系统建库了。对于地籍数据而言, 系统数据分层处理必须以能提高工作效率, 便于数据分析, 统计, 查询, 并且有良好的可扩展、可伸缩性, 能够满足各地区地籍管理工作需要为目标。结合阳县地籍, 可以按如下专题进行分层:地形数据分过渡层、方里网、测量控制点、居民地、独立地物、交通及附属、水系及附属特殊地貌、植被、注记、地形、电力线等层。界址数据包括界址点、界址线、宗地。由于界址数据在测量时就是一个整体, 因此这一层没有进行分幅管理, 而是充分发挥MAPGIS对数据的管理能力, 从物理上就作为完整的一体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喻华.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 2007, (04) .[1]喻华.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 2007, (04) .

[2]陈超.浅谈GPS、RTK测量技术在地形和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 2007, (05) .[2]陈超.浅谈GPS、RTK测量技术在地形和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 2007, (05) .

实习细则(地籍测量) 第2篇

地籍测量综合实习

所属系部:测绘工程系实习课程:地籍测量实习班级:10测量1班

指导教师: 陈 代 鑫

实习时间:201 1—201 2学年度第 一 学期

《地籍测量》实习细则

一、实习时间:第15 周(2011年 11月28日—2011年12月 02日)

二、实习地点:校内

三、仪器设备:全站仪、单棱镜、对中杆、数据线、皮尺、斧子等。

四、实习分组:每班共分5个测量小组,每组9-10人,选一人为组长,一人为副组长。

五、实习目的:

1.熟练掌握地籍测量仪器(全站仪)的操作方法。

2.掌握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方法和界址点坐标的计算。

3.熟练掌握地籍测量的程序,宗地草图的绘制,宗地图的绘制。

4、培养进行地形测量的组织和工作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严肃认真,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要求进行作业的优良作风。

六、实习项目:地籍控制测量、细部测量、内业成图、实习报告编写。

七、实习内容、步骤:

1、地籍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布设图根导线,利用全站仪测角、测边;

高程控制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利用全站仪量垂直角,量取仪器高、目标高。

2、细部测图: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并绘制草图,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电脑,在南方CASS软件下进行内业成图。

3、实习报告编写:检查验收、上交资料和成果图、图形打印输出。

八、实习要求:

1、出勤: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40,下午14:30—17:30,分上下

五分别进行考勤,每周至少十次不定时考勤。

2、实习纪律:实习期间必须按实习队要求完成任务;各作业小组由组

长全面负责,遇重大问题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爱护公物,注重团结,凡不遵守纪律造成的后果自己承担;严格遵守考核制度,无故缺勤达3次以上,实习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3、实习结果要求:每个小组提交一套测绘成果:

地籍调查形成的资料成果主要有:

(1)宗地草图和界址点、界址边勘丈原始记录。

(2)地籍控制测量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和平差计算成果。(3界址点成果表。

(4)宗地图。

(5)面积量算成果表。

(6)地籍测量实习报告。

九、考核办法:

实习成绩由平时考核分(出勤、纪律、态度,占20%)、实习成果考核分(占50%)、实习报告评分(占30%)三部分组成。

地籍地形测量 第3篇

关键词:RTK技术;流动站;基准站;四等水准;图根点

一、GPS RTK技术简介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根据GPS提供的坐标或坐标演变量精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毫米级,厘米级,静态,动态后处理,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RTD(Real Time Differnce实时差分)等几种设备分类和测量方式。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绘、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资源勘查、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而且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而给测绘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又称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GPS)技术,它是测量技术发展里程中的一个突破,它由基准站接收机、数据链、流动站接收机三部分组成。其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效率高,采用差分定位技术,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可以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能够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连续实时的三维坐标,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

二、RTK测量实例

1.RTK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在固镇县11平方公里1:500地籍调查与测量工程中,由于街道较宽,采用RTK技术进行测量较为方便。此次测量以居民区为主,居民地建筑相对较低,基准站设置在测区的中部的6层楼楼顶,与已知点的距离在1.0~2.0km之间。采用两台双频GPS接收机实时动态测量模式,流动站采用三角架精确对中整平。布点时为了方便测图使用和便于RTK测量等因素,尽量避开高压线、高大建筑物及高密树林等因素对RTK测量的影响。实在无法回避的地方,采用增加观测时间、增加观测次数的方法以提高观测精度。

传统的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导线(网)方法来施测,不仅费工费时,要求点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且在外业不知精度如何,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伪动态方法,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到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

利用RTK进行控制测量不受天气、地形、通视等条件的限制,控制测量操作简便、机动性强,工作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数倍,大大节省了人力,不仅能够达到导线测量的精度要求,而且误差分布均匀,不存在误差积累问题。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满足要求,用户就可以停止观测,而且知道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RTK控制测量时,首先用已知控制点建立投影的局部归化参数,利用本次工程实测的D级GPS控制网资料,将6个已知点的地心坐标与相应的当地坐标输入电子手簿中,同时输入相应6个点的(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三维坐标,进行参数转换,查看解算后每个控制点的水平残差和垂直残差。本次测量解算出两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水平残差最大为±1mm,垂直残差最大为±17mm。为了提高待测点的观测精度,将天线设置在对点器上,观测时间大于20秒,采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两次观测取平均值;机内精度指标预设为点位中误差±1.5cm,高程中误差±2.0cm;观测中,取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均小于±1.0cm时进行记录。

RTK图根点两次观测值坐标较差最大值为±2.2cm,最小值为0.2cm。两次观测采用了同一基准站,观测条件基本相同,可视为同精度双观测值的情况,进而求得观测值中误差和平均值中误差。观测值中误差为±0.62cm,平均值中误差为±0.44cm(±0.62/√2)。说明RTK技术能满足《城市测量规范》中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大于±5cm的要求。

同时,我们采用常规手段对RTK控制点进行了四等水准测量。平差后,每公里高差中误差为±3.25mm,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6.1mm。在进行RTK平面控制测量的同时,我们也利用RTK技术进行了高程测量。两次RTK高程测量的成果高程较差最大为-4.0cm,最小为0.2cm.观测值中误差为±1.2cm,平均值中误差为±0.85cm。

四等水准测量与RTK高程测量成果较差高程较差最大为-4.2cm,最小为0.1cm,高程较差中误差为±2.2cm。

如果四等水准网高程中误差取±2.0cm,RTK高程测量的中误差采用其预设精度±2.0cm,则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得到高程较差理论中误差为±2.8cm,高程较差允许误差为±5.6cm。可见求得的高程较差中误差小于高程较差理论中误差。

由于相邻两点间RTK高程较差受相邻点间的长度影响不大,其精度主要取决于四等水准测段长度。根据同一测段RTK高差与四等水准高差之差,参照不等精度观测,计算出高差较差单位(每公里)中误差为±1.74cm。

如果RTK高程测量的中误差采用其预设精度±2.0cm,四等水准高差中误差取±1.0cm,得高差较差理论单位中误差为±2.2cm。显然,观测的高差较差单位中误差小于高差较差理论单位中误差,由此证明RTK高程完全满足《城市测量规范》对四等水准网的精度要求。

2.RTK在数字地形、地籍测图中的应用

利用RTK快速定位和显示坐标结果的特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地形、地籍的碎部测量来代替常规的数字测图。以1台GPS基准站,若干台GPS流动站接收机分别进行碎部点测量。测量工作一般在数据采集的功能下进行。采集完将数据格式转换为“点号,X坐标,Y坐标,高程”形式,使用Cass软件经过编辑处理,最终生成数字化地形、地籍图。

地形点的采集一般单人作业,在城区外围较为开阔或建筑物不太密集的区域进行数据采集,RTK的采集速度相当快,由于初始化速度快(小于30s),并且在线运动过程中始终有固定解,每个碎部点采集时间一般不超过5s,因此,可以充分发挥RTK快速高精度定位的优势,提高作业效率。

全站仪配合RTK效率更高,在作业中采用RTK测量模式的优势,准确快速地建立图根控制点,采用全站仪配合RTK外业手簿进行碎部点的数据采集。图根点的布设不受地形的限制,从而减少了因常规测量多次设站带来的累计误差,提高了全站仪碎部点采集的点位绝对精度,使地形测量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地形图、地籍图等的测量应用中,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几点认识

1.通过对以上事例的分析,可以证明RTK技术完全满足城市测量中对图根控制和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由于RTK技术不同于常规的测量手段,不可能完全用常规的测量技术标准来衡量,尤其在相邻两点间距离较短的情况下表现比较明显。RTK技术的测量误差均匀,不存在误差积累,精度可靠程度较高。

2.RTK技术能够实时地提供测量成果,可以越级布网,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作业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3.误差与流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成正比,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距离以不超过4Km为宜。解求转换参数的已知点应分布均匀,覆盖整个测区,水平、垂直残差宜在3.5cm以下。基准站应尽可能设置在符合条件的已知点上,以确保高程点的精度。

4.作业过程中,检测测区内一定数量的控制点,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剔除原控制网的粗差点,便于更好地完成与原图或原工程项目的接边工作。

5.测量时需采用选择最佳观测时间、延长测量时间、增加观测次数、架设对点器等方法提高测量精度。一般同精度两次测量值的较差取3cm以下为宜。

6.在一定的条件下,RTK可与全站仪联合作业,充分发挥RTK与全站仪各自的优势

四、结论

1.实践证明,GPS-RTK具有极高的测量精度,可以满足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测图图根控制点和四等水准的要求,能快速、准确地测定图根点、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与传统的测图方法相比,其作业模式能进一步提高测量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省测量费用,使测量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尤其在夜间作业,比常规测量作业方法更具优越性。

2.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已有成果,选择合适的坐标转换参数求解方法,均匀地选择覆盖全区的3个以上已知点参与坐标转换,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外业劳动强度。

参考文献:

[1] 孔祥元,梅是义.控制测量学(上,下)[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2] 洪立波,蒋达善,顾孝烈,等.CJJ8-99,城市测量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89.

[3] 刘大杰,施一民,等.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数据处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4] 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浅析地形、地籍的测量技术 第4篇

1.1 RTK技术应用

RTK技术用于各种控制测常规控制测量如三角测量、导线测量, 要求点间通视, 费工费时, 而且精度不均匀, 外业中不知道测量成果的精度。GPS静态、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无需点间通视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各种控制测量, 但是需要时候进行数据处理, 不能实时定位并知道定位精度, 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必须返工测量。而用RTK技术进行控制测量既能实时知道定位结果, 又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应用RTK技术进行实时定位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 因此, 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测量仍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之外, RTK技术即可用于地形测图中的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中的控制测量和界址点点位的测量。地形测图一般是首先根据控制点加密图根控制点, 然后在图根控制点上用经纬仪测图法或平板仪测图法测绘地形图。

1.2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和测量中应用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 同上述测绘地形图一样, 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 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 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 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 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 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利用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是坐标的直接放样, 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 实际上由P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并进性检核。避免了常规的解析法放样的复杂性, 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在土地利用动态检测中, 也可利用RTK技术。传统的动态野外检测采用简易补测或平板仪补测法。如利用钢尺用距离交会、直角坐标法等进行实测丈量, 对于变通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平板仪补测。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应用RTK新技术进行动态监测, 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 省时省工, 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保证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现实性。

2 GIS在地籍、地形测量中的运用

2.1 概述

目前GIS正向着数据标准化、平台网络化、数据多维化、系统集成化、系统智能化和应用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是GIS系统集成的平台, 它实现异构环境下多个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系统之间的通讯协作。基于WWW的GIS (WEBGIS) 是利用Internet技术在网络上发布空间信息, 供用户浏览使用, 成为GIS社会化大众化最有效的途径。面向对象和构件的GIS是把GIS功能模块划分为多个标准控件, 完成不同功能, 通过可视化工具集成起来, 形成最终GIS应用。嵌入式GIS是将GIS功能与嵌入式设备, 嵌入式操作系统相结合创造更自由随意的GIS应用模式。三维GIS (3DGIS) 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三维数据结构的设计优化实现, 立体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三维系统功能和模块设计等方面。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在GIS软件开发方面, 更换平台和环境, 扩展数据库管理系统、更改一切语言和开发模式。操作平台以原Unix为主流更换到Windows NT/2000平台, 后者已成为发展主流。在理论研究方面, 时空数据处理及三维GIS仍然是当前热点, 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多维空间可视化技术的进步, 推进商品化的多维GIS将为时不远。在国内, 当前研究GIS系统的主要有中国地大、武汉瑞得、南方CASS、金陵地籍等大小几十家企业, 各家软件偏重点不同, 使用方法各异。针对各个单位要求形成的数据格式不一样, 作者在各个软件上分别使用, 并转换到通用平台上, 使之能在通用平台上操作、修改、编辑等, 完成工作的需要。

2.2 建设方案的设计思路

3 S一体化

3 S指的是全球定位系统 (GPS) 、卫星遥感

系统 (RS) 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 , 是建立数字城市的三大支撑技术, GPS可在瞬间产生目标定位坐标却不能给出点的地理属性, RS可快速获取区域面状信息但受光谱波段限制, GIS具有查询、检索、空间分析计算和综合处理能力, 但数据的录入和获取始终是瓶颈问题。数字城市需要综合运用这三大技术的特长, 方可形成和提供所需的对地观测, 信息处理和分析模拟能力。

(1) 空间一致性匹配。建立数字城市是一项庞大工程, 不同信息源、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方式、不规则分幅地图, 要在数字城市系统中复合显示, 叠加查询和综合分析必须进行系统整合。

(2) 互操作。统一协议是实现互操作的关键。互操作是在保持信息不丢失的前提下, 从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的信息交换能力, 现已有抽象开放地理互操作规范 (OGIS) , 主要由三大模块 (开放式地理数据模型、OGIS服务模型、信息群模型) 组成。

(3) 系统结构组成。行业数据库, 行业办公自动化系统, 行业信息化系统、行业基础档案库

3 S技术系统:

包括城市电子地图、遥感图像 (卫星、航空) 、地理信息系统、行业应用软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立体测量系统。

(4) 硬件环境:计算机硬件 (包括外设) 、网络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立体测量系统。

3 计算机技术在地籍地形测量中的运用

下面是应用软件的一个中文菜单提示:NAPGIS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图形和属性之间的联系紧密, 图形处理功能强大。在其上建立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图形处理能强大以外, 还提供了一套符合土地系统的解析图形编辑法及十分强大的历史管理功能, 解决了图形与属性数据历史信息管理的难题。宗地的属性数据是十分丰富的, 由于各地经济发达的程度不同, 城市的规模不同, 需求的不同, 它包括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但要以把宗地属性分为两类:空间方面的属性和人文方面的属性。空间属性主要有宗地面积, 座落, 四至等, 这些是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及《土地登记规则》中规定必须要具备的, 另外还包括一些地区根据自己的需要所增加的一部分, 如:地物分布及类型面积情况、容积率, 密度等, 从计算机管理的角度考虑并结合MAPGIS的特点, 空间方面的信息又可分为与图形紧密联系的属性 (如宗地面积, 周长, 宗地号, 界标类型等) 和一般性质的空间属性 (如:宗地座落, 四至等) , 在MAPGIS中根据这两种数据的特点, 将其放在图形数据中由MAPGI平台直接维护其一致性, 令面积的核算快速准确, 而将一般性质的空间属性放在外部数据库中;而人文属性包括宗地的权属、共用关系、用途等信息, 这一部分属性全部放在外中数据库中, 通过宗地号与图形数据建立联系。将上述的数据准备好以后, 就可以进入系统进行初始数据采集与系统建库了。对于地籍数据而言, 系统数据分层处理必须以能提高工作效率, 便于数据分析, 统计, 查询, 并且有良好的可扩展、可伸缩性, 能够满足各地区地籍管理工作需要为目标。结合阳县地籍, 可以按如下专题进行分层:地形数据分过渡层、方里网、测量控制点、居民地、独立地物、交通及附属、水系及附属特殊地貌、植被、注记、地形、电力线等层。界址数据包括界址点、界址线、宗地。由于界址数据在测量时就是一个整体, 因此这一层没有进行分幅管理, 而是充分发挥MAPGIS对数据的管理能力, 从物理上就作为完整的一体进行管理。

摘要:GPS、RTK测量技术是建立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系统, 文章就利用这项新技术在地形和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情况做一介绍。同时, 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对测绘地形、地籍以及生成土地证、房产证等一些图件进行说明, 并作相应的转换处理, 满足地籍管理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GPS,RTK,测量,GIS

参考文献

[1]喻华.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 2007, (04) .

[2]陈超.浅谈GPS、RTK测量技术在地形和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 2007, (05) .

地籍测量合同 第5篇

合同

甲 方: 乙 方: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乙方测绘资质等级:丙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为明确责任,协作配合,确保测量质量,经甲方、乙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第一条:项目概况

项目特征、规模: 测绘,第二条:甲方向乙方提供下列文件资料,并对其准确性、可靠性负责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三条:乙方向甲方提交测量成果资料并对其质量负责 乙方向甲方提交测量成果资料包括:。第四条:开工及提交测量成果资料的时间和收费标准及付款方式 4.1 本项目开工前甲方需向乙方提供的测量工作定于 年 月 日进行。测量工作完成后 日提交测绘成果资料,如遇特殊情况(天

气影响、不可抵抗的因素等)时工期顺延。

4.2本项目费用为 198000 元(大写:),甲方应于拿取测量成果资料时将费用全部结清。第五条:甲方义务

5.1 甲方委托任务时,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合同,明确项目任务要求。5.2 甲方应及时为乙方提供并解决测量工程现场的工作条件和出现的问题。

5.3 甲方应为乙方的技术资料,图纸,数据等承担保密义务,未经许可不得外传泄漏。

5.4 按合同规定时间及时支付乙方工程费用。第六条:乙方义务

6.1乙方自收到甲方有关准确性资料日期起,根据甲方的要求按时组织作业队伍进入测区,并按甲方约定协调的时间完成工作。6.2乙方应按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和甲方的任务要求进行技术设计和测量,按本合同规定的时间提交质量合格的成果资料,并对其负责。其中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规程有: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2)《地籍图图式》(CH2001-95)3)《地籍测量规范》(CH5002-94)

6.3乙方应保证所提供测绘成果资料的质量,如出现质量问题,乙方应负责无偿给予补充完善使其达到质量合格。

6.4在现场工作的乙方人员,应遵守甲方的安全保卫及其它有关的规章制度,承担其有关资料保密义务。

6.5本合同有关条款的其它责任。第七条 付款方式

7.1 甲方未按合同规定时间支付工程费用,每逾期一日,甲方向乙方支付工程费的 %,逾期超过30日后,乙方有权解除合同,并向甲方提出赔偿要求,甲方应向乙方按照工程费 %支付违约金。7.2 乙方应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测绘任务。

7.3 乙方迟延交工的,每迟延一日,应当向甲方支付相当于合同总价款 %的违约金;迟延七日的,甲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7.4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有乙方自控,发生安全事故全部责任由乙方承担。

第八条 其它约定事项 8.1合同争议的解决

8.1.1在执行本合同中所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端,甲、乙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能解决,任何方可以向合同签署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8.1.2在法院审理期间,除正在进行法院审理的部分外,本合同其它部分应继续执行。

8.2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8.3本合同自双方代表签字、盖双方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后生效。8.4合同签订地点:。甲方: 乙方: 单位名称:(盖章)单位名称:(盖章)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电话: 电话:

地籍地形测量 第6篇

国家开发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 需要质量好的地籍资料作为发展的依据。地籍资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籍图, 它可以直接、全面的反映出地形要素和地籍要素。现在我国各大城区的城建部门和测绘部门对所属地测绘了大比例尺地图, 拥有齐备的资料。在地籍测量的过程中, 使用大比例尺, 能够降低测量地籍的工作量。

1 地籍测量和绘制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地籍测量主要包括调查地籍和绘制地籍图两个方面。其中调查地籍是工作的重点, 要将宗地的可权属、位置、用途、质量、数量等基本信息查清并收集、整理。地籍测量是运用技术手段, 在地籍调查的前提下, 精确的将土地的大小和位置、境界、宗地面积和权属界址的具体坐标勘测出来, 并运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的一项技术性的工作。

运用大比例尺进行地图测绘是以地表上的地貌或地物为标示对象, 使用点、线、文字、图式、数字等描述地貌、地物景观的工作。以控制测量为前提, 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 对每个控制点的地形特征点的高程和平面位置进行测绘, 根据所得到的数据, 将全部地貌、地物绘制在图纸上。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要准确客观运用地形三维空间将地貌、地物描述出来, 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宗地全貌, 为发展经济服务。

2 测绘地籍图

(1) 建立起全面的地籍测量控制网。当土地管理部门没有全面的地形图以及控制点的成果资料时, 为了确保地籍图的质量和施测精度, 要建立起全面的地籍测量控制网。一般地籍测量控制分为首级控制、加密控制和图根控制三个等级。一般运用GPS定位, 要符合四等网精度。在此基础上加密一级导线和二级导线, 设置测站点, 要符合高密度和均匀分布的要求, 只要这样才能满足测量地形要素和地籍要素的基本需要。

(2) 测绘界址线、界址点和地基要素。部分使用解析法对地籍进行测量, 在测站点或者控制点上架设相关仪器, 勘丈界址点的坐标。部分使用图解法对目标地段的界址点和地物的平面位置进行勘丈。测量的基本原则是:可以直接测量的地籍和界址点就要运用解析法。将测站点、控制点以及图解、实测的地籍、界址点等要素绘制出来, 形成地籍底图。

(3) 绘制地籍图。一些地区因为地形图发生变形, 装绘或者蒙绘难以达到《地籍调查规定》的精度要求, 纠正图纸变形也比较麻烦, 特别是出现不均匀现象就更加困难了。但是假如将整幅图分割成为小块, 在比较小的范围中, 图上水平位置和图纸变形就难以对整体造成影响, 同时也比较容易纠正。所以在底图上绘制出地籍的界址点、界址线和其他地籍要素, 将点、线和地形图上点和线进行对合, 并不断的予以配赋和纠正, 蒙绘出部分的地形要素和建筑物, 在逐渐蒙绘完成全图。

(4) 外业调绘以及补绘。外业调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将宗地草图标准的数据到土管部门进行校核, 并绘制在工作底图上。其次宗地草图缺失或者没有的, 要予以实地勘丈, 标注和绘制在底图上。最后检查和校正绘制完成的工作底图。如果底图没有将地形要素和地籍要素表现出来, 就要补测和补绘地籍底图。外业调绘以及补绘结束后, 要在底图上标注地籍要素编号, 予以整饰后, 制作成为地籍原图。

3 地籍图的质量评价和验收

为了保证地籍图的质量, 和运用地形图对地籍图进行装绘, 并检验其所具有的可操作性。在绘制结束后要进行互查、自查、测绘队检查等手段, 全面的检查地籍图。对图根界址点-控制点、界址点之间、地物点-界址点、地物点之间进行检查、记录, 使其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如果出现问题, 就要重新勘察、测量, 保障地籍图的质量和准确性。

事实证明, 可以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运用专业方式绘制地籍图, 这种方法是成功而有效的。在绘制城镇地籍图过程中, 使用的大比例尺要具有相同的比例, 并控制图纸出现误差的可能性, 对其存在的变形予以纠正, 运用相关措施和技术绘制的地籍图能够符合《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

4 结束语

在实际应用中大比例尺地形图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在调查地籍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和传统调查方式相比较, 提高了调查效率和测量的准确性, 所完成的布满土地使用者名字和界址点的地形图, 为矢量和连接宗地界址线, 并建立和完善地籍信息资料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城市、村镇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测量, 能够满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能实现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共享。

摘要:大比例尺地形图通常应用在在工程技术、城市建设规划、军事地图上, 是根据地形测量或者其资料编绘出来的。比例尺较大时, 图上所绘制的区域范围就小, 而图上的地貌、地形等相关内容就会更加详细。运用大比例尺绘制的地籍图, 在地形分析、土地利用、监测地质变化、交通通讯、军事指挥等方面广泛应用, 并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地籍测量和测绘地图的相关概念, 并分析怎样运用大比例尺绘制地籍图, 对于测量城填、乡村的地籍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地籍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雪静.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10) .

[2]陆叶.浅谈地籍测量的内容及作用[J].城市建筑.2013 (07) .

地籍地形测量 第7篇

1.1 概述

RTK测量技术是建立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系统, 文章就利用这项新技术在地形和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情况做一介绍。地形测图是为城市以及为各种工程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以满足城镇规划和各种经济建设的需要。地籍测量是精确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位置, 同时测绘供土地管理部门使用的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图, 并量算土地面积。用常规的测图方法 (如用经纬仪、测距仪等) 通常是先布设控制网点, 这种控制网一般是在国家高等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次级控制网点。最后依据加密的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 测定地物点和地形点在图上的位置, 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符号绘制成平面图。GPS新技术的出现, 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各级控制点的坐标。特别是应用RTK新技术, 甚至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 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 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 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测绘成电子地图, 然后通过计算机和绘图仪、打印机输出各种比例尺的图件。应用RTK技术进行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 (如伪距或相位观测值) 及已知数据 (如基准站点坐标) 实时传输给流动站GPS接收机, 流动站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 在观测到四颗卫星后, 可以实时地求解出厘米级的流动站动态位置。这比GPS静态、快速静态定位需要事后进行处理来说, 其定位效率会大大提高。故RTK技术一出现, 其在测量中的应用立刻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1.2 RTK技术应用

RTK技术用于各种控制测常规控制测量如三角测量、导线测量, 要求点间通视, 费工费时, 而且精度不均匀, 外业中不知道测量成果的精度。GPS静态、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无需点间通视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各种控制测量, 但是需要时候进行数据处理, 不能实时定位并知道定位精度, 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必须返工测量。而用RTK技术进行控制测量既能实时知道定位结果, 又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应用RTK技术进行实时定位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 因此, 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测量仍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之外, RTK技术即可用于地形测图中的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中的控制测量和界址点点位的测量。地形测图一般是首先根据控制点加密图根控制点, 然后在图根控制点上用经纬仪测图法或平板仪测图法测绘地形图。近几年发展到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采用地物编码的方法, 利用测图软件测绘地形图。但都要求测站点与被测的周围地物地貌等碎部点之间通视, 而且至少要求2~3人操作。采用RTK技术进行测图时, 仅需一人背着仪器在要测的碎部点上呆上一、二秒钟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 通过电子手簿或便携微机记录, 在点位精度合乎要求的情况下, 把一个区域内的地形地物点位测定后回到室内或在野外, 由专业测图软件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图。用RTK技术测定点位不要求点间通视, 仅需一人操作, 便可完成测图工作, 大大提高了测图的工作效率。

1.3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和测量中应用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 同上述测绘地形图一样, 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 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 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 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 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 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利用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是坐标的直接放样, 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 实际上由P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并进性检核。避免了常规的解析法放样的复杂性, 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在土地利用动态检测中, 也可利用RTK技术。传统的动态野外检测采用简易补测或平板仪补测法。如利用钢尺用距离交会、直角坐标法等进行实测丈量, 对于变通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平板仪补测。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应用RTK新技术进行动态监测, 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 省时省工, 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保证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现实性。

2 GIS在地籍、地形测量中的运用

目前GIS正向着数据标准化、平台网络化、数据多维化、系统集成化、系统智能化和应用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是GIS系统集成的平台, 它实现异构环境下多个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系统之间的通讯协作。基于WWW的GIS (WEB GIS) 是利用Internet技术在网络上发布空间信息, 供用户浏览使用, 成为GIS社会化大众化最有效的途径。面向对象和构件的GIS是把GIS功能模块划分为多个标准控件, 完成不同功能, 通过可视化工具集成起来, 形成最终GIS应用。嵌入式GIS是将GIS功能与嵌入式设备, 嵌入式操作系统相结合创造更自由随意的GIS应用模式。三维GIS (3D GIS) 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三维数据结构的设计优化实现, 立体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三维系统功能和模块设计等方面。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在GIS软件开发方面, 更换平台和环境, 扩展数据库管理系统、更改一切语言和开发模式。操作平台以原Unix为主流更换到Windows NT/2000平台, 后者已成为发展主流。在理论研究方面, 时空数据处理及三维GIS仍然是当前热点, 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多维空间可视化技术的进步, 推进商品化的多维GIS将为时不远。在国内, 当前研究GIS系统的主要有中国地大、武汉瑞得、南方CASS、金陵地籍等大小几十家企业, 各家软件偏重点不同, 使用方法各异。针对各个单位要求形成的数据格式不一样, 作者在各个软件上分别使用, 并转换到通用平台上, 使之能在通用平台上操作、修改、编辑等, 完成工作的需要。

结束语

地籍地形测量 第8篇

1.1 GIS的应用原理

目前, GIS技术被广泛应用, 其主要是把多种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的地理信息系统, 它主要是以纵、横范围作为最基本的依据, 先要对地理模型进行构建然后再展开研究工作, 在后期也会不断更新各个领域的环境状况, 它的目的是, 为地理信息的分析及地理的决策进行服务, 这主要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系统。

GIS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将实际的数据内容通过对其进行模拟化而展现出来, 随后是将模拟化的地理图形与实际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以及比较,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研究、运用。范围大、具体性强是GIS技术的两个主要特征, 它不仅可以显示各个大洲的地理图形, 同时还可以显示到很具体的街道地理图形, 它在实际中涉及的方面比较多,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如:道路中的路线、人口的相关流动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将地图、测量到的数据、遥感定位以及信息的相关技术等进行整合, 从而研究出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1.2 GIS技术的发展阶段

GIS技术房发展有以下四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是其最初的发展时期, 当时它的应用主要是为自然资源的配置以及管理进行工作;20世纪70年代, 是它的发展稳定时期,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对还是比较快的, 它带动了GIS并向各个领域发展;20世纪80年代是其发展的成熟期, 它和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相应的结合, 在世界的多个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应用以及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 GIS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 在多个领域中都有涉及到, 同时它也在人们的生活及学习中有所应用, 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 GIS技术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 经历的时间又特别的短, 自从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GIS技术发展才有所进步, 通过对它的完善, 已经在我国的多个领域被应用着, GIS技术的广泛应用, 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自1986年一直到2015年间, 我国通过对GIS技术的研究及完善, 将GIS技术的实际发展同社会需求进行融合, 实现了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

1.3 GIS数据库结构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 GIS系统的应用主要是由三个类型而组成的,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个是基础的空间数据;第二个是土地的专题数据;第三个是平时的数据管理。在这里, 我们主要对土地的专题数据和平时的数据管理进行分析。土地的专题数据主要是由五个部分组成, 其中包括:矿产资源的规划数据、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数据、地灾防治的数据、土地的利用现状数据和城镇地籍的数据;平时的管理数据是由四个部分组成, 主要有:土地执法的监督数据、农转用项目的数据、建设项目的供地数据以及建设用地预审的数据。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来, GIS的数据库包含的内容不仅多而且复杂, 在对其进行实际的操作中, 我们一定要仔细、认真。

2 地形地籍测绘中GIS技术的运用

在地籍地形的测量中, 广泛的应用到了GIS技术, 这不仅实现了控制测量、碎步测量以及图像工作的功能;其通过和计算机、测量空间信息等的有效结合, 实现了测量及绘图、编辑的一体化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完整的信息, 还实现了土地资源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化。

(1) GIS在地籍的测量运用中, 需要实现的是面积的测量计算、界址点的测量以及地籍的相关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内容。但是, 传统的方法都是对不同地籍图以及面积的计算, 再根据这些内容做好分析以及整理的工作, 但是其耗费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 需要用到的费用也特别的高, 如果对数字测图进行合理的利用, 就可以满足自动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要求, 这样就更有把握来实现对地籍测量工作效率的提升。

(2) 在碎部测量的过程中, 各个点位都包含的是它特定的点号或者属性编码, 这些点号都是系统自动累加而形成的, 因此, 它所测量出来的数据一般都是离散性的。然而, 对各个不同的点位关系进行应用, 这就有利于一个区域的构成, 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各点的重复导致的图形混乱。在对碎部测量的应用过程中, 主要是要做好测点工作, 测量的主要目的是对地物方位进行确定, 这点也是测量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对不用的测点进行协调, 这样有利于对各个顺序合理连接, 给予一定的地物编码;还有就是要做好图形的显示和输出工作, 如进行图形数据的应用。

(3) 外业调查记录的系统化的整理, 这个主要是以县和区作为单位, 对土地的利用进行统一的应用, 同时也要规范技术, 要做好调查记录, 然后对这些土地图形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以保证属性、图形、影像的合理利用。

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 要做好GIS的利用工作, 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在它的内部有着巨大的数据库, 其主要是对不同种类的土地调查成果进行数据的存储, 来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同时也可以实现一体化管理;通过对我国土地信息网络的应用, 再进行相关网络技术的更新, 这样就可以实现其先进性以及高速性, 也可以实现网络体系的更新。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 要根据其实际情况来实施, 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互联网及数据的相互协调, 才可以保证正确的交换和传输。做好信息网络及服务系统的应用工作, 才可以将这些信息内容用于不同行业并且实现共享。

3 GIS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 随着GIS技术的广泛应用, 可以反映出现实世界的现势以及变迁的趋势, 通过对各类空间数据的详细描述, 以及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 GIS技术已经成为对整个地球表层的数据采集分析的主要系统, 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文件信息, 把属于同一个地点上面的每个测点根据相关格式进行排列和处理, 经过这个过程后就可以形成图形文件, 然后再根据图形编辑的相关功能, 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在计算机屏幕对显示出来的图形进行编辑及修改的工作。可以将地图上面的视觉效果、地理分析功能和数据库操作进行结合, 最后就是将这些零碎的点以文件和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将地理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比较, GIS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对多个学科技术进行简单的汇集这么简单, 它也是空间地理信息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工具, 具体可以这样说, GIS技术在户外进行数据的采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而更显出它强大的地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多种测绘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更为突出。因此, 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 相关人员要对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 并加大相应的管理力度, 这样才可以得出相对较为准确的数据, 也可以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详细的信息。同时, 在未来的土地开发过程中, 才可以避免对土地的浪费以及资金的投入, 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彭萍.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 2014, 13:133-134.

[2]崔俊良.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31:105-106.

[3]李全宝, 黄绍伟.3D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地籍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1, 1:118-120.

地籍地形测量 第9篇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 (G l o b a l Positioning System-GPS) 技术的快速发展, RTK (Real Time Kinematic) 测量技术也日益成熟, RTK测量技术逐步在测绘中得到应用。RTK测量技术因其精度高、实时性和高效性, 使得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地形、地籍及房地产测量中。

一、RTK技术概述

实时动态 (RTK) 测量系统, 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结合, 是GPS测量技术中的一个新突破。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 其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设置1台GPS接收机, 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 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 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 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 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 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 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 实时地解算整周模糊度未知数并计算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 便可监测基准站与用户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 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 从而减少冗余观测量, 缩短观测时间。

RTK测量系统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软件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由基准站的发射电台与流动站的接收电台组成, 它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设备。软件系统具有能够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的功能。

RTK测量技术除具有GPS测量的优点外, 同时具有观测时间短, 能实现坐标实时解算的优点, 因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时动态定位如采用快速静态测量模式, 在15 km范围内, 其定位精度可达1~2 cm。

RTK测量系统的开发成功, 为GPS测量工作的可靠性和高效率提供了保障, 这对GPS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RTK技术的应用

1、地形测量

地形测图是为城市、矿区以及各种工程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以满足城镇规划和各种经济建设的需要。地形测图以往常规的方法是首先根据控制点加密图根控制点, 然后在图根控制点上用经纬仪测图法或平板仪测图法测绘地形图。后来发展到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采用地物编码的方法, 利用测图软件测绘地形图。但都要求测站点与被测的周围地物地貌等碎部点之间通视, 而且至少要求2-3人操作。

采用RTK技术进行测图时, 仅需一人背着仪器在要测的碎部点上呆上一、二秒钟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 通过电子手簿或便携微机记录, 在点位精度合乎要求的情况下, 把一个区域内的地形地物点位测定后回到室内或在野外, 由专业测图软件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图。用RTK技术测定点位不要求点间通视, 仅需一人操作, 便可完成测图工作, 大大提高了测图的工作效率。

2、地籍和房地产测量

地籍和房地产测量是精确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位置, 同时测绘土地和房产管理部门使用的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图和房产图, 并量算土地和房屋面积。地籍和房地产测量中应用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与房地产图, 同上述测绘地形图一样, 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电子地图 (GIS) 系统, 可及时精确地获得地籍与房地产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的遮蔽地带, 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 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 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 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 计算用地面积。利用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是坐标的直接放样, 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 实际上是由GP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并进行检核。避免了常规的解析法放样的复杂性, 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

在土地利用动态检测中, 传统的动态野外检测采用简易补测或平板仪补测法。如采用钢尺用距离交会、直角坐标法等进行实测丈量, 对于变通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平板仪补测。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应用RTK新技术进行动态检测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 省时省工, 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保证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现实性。

三、结语

以上所阐述的是RTK技术的测量原理、组成以及其在地形、地籍及房地产测量中的应用。RTK技术, 作为一种新生科技的代表, 以其自身独有的优势, 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 目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 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徐绍铨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1]徐绍铨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地籍地形测量 第10篇

关键词:地形测绘,地籍测绘,房产测绘,特点

1 城市地形测绘的概念、用途、特征

1.1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城市地形测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需要国家相关的各个专业部门进行, 从勘察、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都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有序开展。它比例尺分为:1:500、1:1000、1:5000几种形式。

1.2 城市地形测绘的主要用作用表现为城市地形测绘工作的基本成果, 其为比例尺较大的地形图。

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在实地依据形图来进行测定, 并在地形图上标注出地面的建筑物和植物、地貌地形等, 还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标注坡度、距离、面积、体积和容积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要详细的规划出城市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等建筑区域, 利用地形图做底图, 编制各种专题地图, 根据不同的比例尺进行缩小和放大等进行调节。

1.3 城市地形测绘的特征

根据局部地区的工程建设需要设置的大比例尺地形测图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 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它具有测区范围小、精度高、比例尺大等方面的特点。在工程建设中灵活地应用大比例尺地形图, 可以更准确的反映出地形特征, 其保留期限没有限制, 相关部门利用其自身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来进行城市地形测绘的时候, 要注意坚持合理的经济原则进行技术性的工作。

2 城市地籍测绘的概念、用途、特征等

2.1 所谓地藉指的就是记载区域位置、质量、界址、面积等内容的图册。

作为地藉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地藉测量主要包含进行绘制地籍图、地籍要素的全面调查、测量面积尺寸等内容, 在测量后还要交予有关部门进行存档。

2.2 利用国家对于土地的权属管理的相关规定对土地行使行政职能, 是进行城市地籍测绘的主要方式。

通过其能够准确的对区域内土地的利用情况、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土地规划情形进行反映, 根据地面上的实际状态对地表的建筑物、地形等进行测绘。与此同时, 地藉图也为国家征收土地税、有偿转让土地等提供了参考, 可以有效的实行国家的相关土地管理规章制度减少地产民事纠纷, 加强国家的土地资源管理。

2.3 城市地籍测绘的特征

测量和制定地籍要素、必要的地形要素的平面位置是其测绘的主要内容。比较而言, 比例尺的设定也和土地的价值和质量有关, 经济不发达区域的测图比例尺较小, 经济发达区域的测图比例尺较大。其具有较强的法律效益能够保证土地管理和权属主进行良好的交流工作。因为土地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明显的法律效应, 所以要求地籍图具备准确性、客观性、实效性。

3 城市房产测绘的概念、用途、特征等

3.1 房地产测绘集中了房屋用地的有关信息, 这些信息为缴税纳税、房产开发利用、产权产籍方面的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

根据测绘的房产图可以对城市的建筑物、交通状况以及界址、水域等进行检测, 更有利于城市的建设。

3.2 城市房产测绘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城市房地产管理和城市房屋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上。

在管理方面, 它可以提供房地产产权和管理土地的基本情况、安排房屋建筑物的位置、用途、高度和规模等。通过房产测绘可以加强对于城市房产的管理, 有利于旧城区建筑物的改造以及新城区的规划建设, 进而更有利于合理地调配使用房屋和土地资源。

3.3 城市房产测绘的特点

房产测绘的主要特征和其优势以及管理内容紧密相连, 总的来说主要有:房产测绘平面图测绘出的位置比较准确;房产图能够较为准确的表现地表房屋以及建筑物相关要素的总体特征;权属界线和用地界线的清晰度很高;其所包含的内容较多, 涉及界址点、测量控制点、房产的综合管理等;根据区域内建筑为的建设密度不同, 通常使用较大的比例尺l:500或1:1000。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时期, 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城市以及乡镇的房屋建设以及土地使用出现了多元化的态势。房屋可以进行买卖和转换、继承以及拆除等。因此, 这就要求相关的测绘人员在进行房产图测绘的时候一定要准确、及时, 并配以文字和数据进行说明。

4 基本的工作情况

4.1 城市地形测绘的基本工作流程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城市地形测绘按地形图按照下列方式表示出来:测区基本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制作地形图———完善修测和补测———计算和总结, 合理利用结果。

4.2 城市地籍测绘的基本工作流程

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图解法是地籍测绘的三种方法。按照地籍测绘的基本步骤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测区根控测量———地籍图根控测量———碎部测量———绘制地籍图的清绘———修测、补测———总结地籍测量成果。

4.3 城市房产测绘的基本工作步骤

房产图成为: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可以利用航空摄影、平板仪、集中野外数据进行测量等方法进行实测成图。需要注意的的是要保证整体和局部、高级和低级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5 城市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和房产测绘城市三者的共同点

经过对城市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和房产测绘概念、优势、特征的总结。城市基本地形测绘、城市地籍测绘和城市房产测绘工作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有着一定的时效性, 可以互相渗透使用, 地物点位测定和标设的等级相一致, 其测量方法和内容基本相同, 所运用的比例尺也没有区别。通常来说, 一般设定城市基本地形图、分幅地籍图、分幅房产平面图等图纸的比例尺为1:500、1:1000、l:2000, 不过较大的比例尺不能互通使用。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城市基本地形测绘、城市地籍测绘和城市房产测绘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不能够割裂开来。将三者的性能和优势进行整合, 互相补充兼融, 并将其进行分门别类的保存和整理, 利用测量到的数据资料来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昌华, 等.城市多种地图一体化综合测绘模式分析与研究[J].测绘科学, 2008.

[2]杨德麟, 等.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2.

上一篇:责任核算的辨析下一篇:低压断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