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范文

2024-07-06

艾灸治疗范文(精选11篇)

艾灸治疗 第1篇

1 概念

藏医艾灸疗法是最常用的外治法之一, 在既定穴位或痛点用艾炷烧熨, 利用 (火之热力及) 药物作用将隆病和寒性疾病平息于发病部位, 达到根除寒症和部分热症的一种治疗法。中医艾灸是指以艾叶为主 (或辅以其他中药) 燃烧后产生的温热, 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皮肤表面产生刺激, 作用于人体的穴位, 从而达到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的一种外治疗法。藏医艾灸与中医艾灸源于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 在艾灸的概念定义上有所区别, 但均是以艾绒为主药进行的外治疗法。

2 艾柱大小之异同

藏医艾灸所用的艾柱大小, 因施灸的位置不同而各异, 用于脊椎各穴, 以食指尖大小为宜;头部和四肢及前身各穴, 以小指尖大小为宜;失血需要封闭脉道者, 以扁圆如羊粪粒大小为宜;用于肿疮和痞瘤等肿块坚硬疾病, 以中等诃子尖大小为宜;灸小儿的剑突穴位, 以豌豆大小为宜。中医艾灸所用的艾柱大小, 因用途不同而各异。如用于直接灸, 必须用极细之艾绒, 一般如麦粒大, 做成上尖底平、不紧不松之圆锥形, 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用于间接灸法, 可以用较粗之艾绒, 做成蚕豆大或黄豆大, 上尖下平之艾柱, 放在姜片、蒜片或药饼上点燃。用于温针灸法则做成既圆又紧、如枣核之大小及形状, 缠绕针柄上燃烧;用于艾卷灸, 做成既匀又紧, 如蜡烛之大小及形状的长条, 点燃后温灸之。

总之, 艾柱的大小, 藏医着重施灸的位置不同而各异, 中医则着重用途不同而各异。

3 施灸顺序之异同

藏医艾灸对施灸的顺序没有明确的要求, 只对多个穴位同时灸烧时, 要求第一灸炷燃至三分之二时点燃第二灸炷, 依次循序要做到前灸火力未散, 后灸火力续之, 热力源源不断, 这样效果更佳。中医艾灸对施灸的顺序有明确要求, 先上后下, 先阳后阴 (上为阳, 下为阴, 背为阳, 腹为阴) 。笔者通过观察, 所有中医在进行艾灸疗法时, 均以其顺序进行施治的。在施灸的顺序上, 藏医与中医有明显的区别。藏医不着重顺序, 中医强调先上后下, 先阳后阴的顺序。这印证了藏医的理论核心为三因学说, 中医的论核心为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

3 施灸方法之异同

藏医的施灸方法归类起来有4种, 即煮法、烧法、烤法、拟法四种。这四种灸法是根据病症和施灸的次数来区分的, 煮法是在既定的穴位上连灸二十余株, 主治肿瘤等症。烧法是在既定的穴位上连灸十五株, 主治黄水病等症。烤法是在既定的穴位上灸五—七株, 主治风病、虫病等症。拟法是在既定的穴位上只灸一株, 惊痛时即移去, 适用于儿童患者。在患者不要求的情况下, 这四种灸法均直接在选定穴位处施灸的。

中医艾灸方法有多种, 有直接灸 (分化脓灸、非化脓灸) , 间接灸 (也叫隔物灸, 分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 、艾卷灸 (亦称悬灸) 、温筒灸 (分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 、无瘢痕灸 (分温和灸、轮换灸、雀啄灸、回旋灸、发疱灸) 悬灸等。这些灸法皆根据病症和患者的要求进行施灸的。

对照上述, 可以看出藏医与中医的艾灸疗法非常丰富, 亦可以看出藏医多在患处直接烧烤施灸, 而中医则以灼熏为主。其外, 藏医在艾株的施治数量有明确的规定, 中医则重视施灸的时间长短。

4 施灸穴位之异同

在施灸穴位上, 都是在医师取定的既定穴位和患者认定的疼痛部位进行施灸。在医学术语上, 医师取定的既定穴位称因定穴, 患者认定的疼痛部位称为阿是穴。除了五脏六腑和个别关节外, 藏医与中医的在医师取定的既定穴位上有极大的区别。藏医根据病症, 以三因学说为依据, 选定既定穴位, 进行辨证施治。中医则根据病症, 以五行学说和阴阳学为依据, 选定既定穴位, 进行辨证施治。

施灸穴位上的异同, 除了医理大同外, 充分说明了这两大传统医学重视辨证施治的原则, 也体现了两大传统医学理论核心的独特性。

5 施灸功效之异同

藏医艾灸具有阻断疾病脉管散扩、迅速止痛、抑压隆病窜行漫延、开胃消食、破痞瘤等症瘕、愈痈疖陈疮、抑肿胀、干黄水、燥湿、清除脏腑水液渗漏、扶助胃火、提升体温、醒神醒脑等功效。中医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除寒、消瘀散结、补中益气及防病保健的功效。两者都有温热、消瘀散结的功效;但两者在功效上也有不同, 如藏医艾灸抑压隆病窜行漫延的功效, 因其与中医理论不同再异。

5 小结

综上所述, 藏医与中医艾灸有相同之处, 但也因其理论等的不同在治疗上也有所差别, 我们应该让两门传统医学相互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 更好的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艾灸可以治疗痛经吗? 第2篇

问: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艾灸。

答:艾灸是用灸草炷或灸草条在穴位上烧灼、熏熨的治病防病的一种疗法。咱们平时经常听说“针灸”,其实,“针灸”就是针法和艾灸的合称。艾灸的防病保健作用在很多医书上都有记载,《扁鹊心法》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现代大量的临床实践也证实,艾灸对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一定效果。曾经一个时期,针疗得到不断发展,而艾灸却被冷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艾灸奇特的养生保健作用正逐渐被大家所认识。

问:艾灸可以治疗痛经吗?

答:痛经是指女性在行经前后或者经期,小腹及腰部感觉疼痛,经常还会伴有面色苍白症状,甚至出冷汗、手足发凉、头晕恶心。中医认为,痛经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治疗痛经宜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临床观察发现,采用艾灸有明显的止痛效果。

问:艾灸防病治病的原理是怎样的?

答:咱们经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艾灸防病治病的原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打通经络。具体来说,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艾灸能对人体起到以下作用。

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调和气血:气是生命之源,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温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通过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达到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症的效果。

扶正祛邪: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另外,现代研究还证实,艾灸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艾灸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

问:请您介绍一下艾灸的方法。

答: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艾灸方法有四种:直接灸、悬灸、艾灸器灸、隔物灸。

直接灸:用艾绒捏成圆锥体,也叫艾炷,直接放到身体穴位和病痛处点燃施灸。

悬灸:用艾绒卷起来的长条状圆柱艾条施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距离施灸部位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以出现红晕为度。

艾灸器灸:借助艾灸器施灸。它的优点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操作方便,刺激作用温和。

隔物灸: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施灸。间隔的物品通常有姜、蒜、盐、药等。因为间隔的物品不同,治疗作用也就不同。

问:最后,请您具体谈谈艾灸治疗痛经的方法。

答:介绍几种简单易操作的艾灸方法。

艾条灸: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的腹部、腰骶部及小腿内侧等部位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条热度向皮肤深处灌注或出现灸感感传时,疼痛可逐渐缓解。

隔姜灸:将生姜切片,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姜片上,點燃艾绒施灸。

中成药灸:取云南白药酊,或正红花油、复方丹参液、当归注射液等适量,用棉签蘸药液外搽患者疼痛部位。再取关元穴、肚脐处,用点燃的艾条在搽药部位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到艾条热度向皮肤深处灌注或出现灸感感传时,疼痛可逐渐缓解。

问:艾灸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

艾灸治疗常见的月经病 第3篇

艾灸是传统中医疗法的精华, 具有以下优点: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治病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易于普通人掌握;适应症广泛疗效迅速;可以作为保健疗法。艾灸的治疗种类大致分为:直接灸 (化脓灸) 、悬灸、间接灸 (隔物灸) 、器具灸等。艾灸疗法具有调和阴阳;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行气活血, 消瘀散结;温阳补虚, 补中益气;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强身益寿等功效。

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等。现将目前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月经不调: (1) 功能性子宫出血:吕玉娥[1]采用艾灸配合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具体方法:艾灸双侧隐白穴 (位于足大拇趾内侧, 距趾甲角1分) 。把艾绒制作成米粒大小圆锥形6炷, 待快燃尽时用拇指按压艾炷。每日灸3~4次, 待出血停止后可再继续灸1~2d。 (2) 月经过多:邬继红[2]直接灸脾虚型月经过多患者, 取双隐白穴;肝郁型患者取双大敦穴。操作:患者取坐位, 选用成品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 点燃后, 当患者感觉烫而不能忍受时取下, 连续灸3壮。从经期第2天开始, 每日灸治1次, 连续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即2个月经周期) 。 (3) 曹淑珍[3]采用艾灸治疗月经不调, 选穴:主穴:阴交;配穴:气虚加隐白、百会;血虚加足三里、三阴交;血热加血海、膈腧;气滞加太冲或行间;肝肾阴虚:太溪、肝俞、肾俞。方法:用温和灸采用温灸器熏烤, 以温热舒适为度, 30~60min, 7~10次1个疗程。艾柱灸隐白穴, 左右共灸40~60壮, 每日1~2次。柳刚[4]采用中药配合艾灸治疗月经不调, 具体方法:取穴:主穴为关元、子宫、三阴交。肾虚加肾俞, 肝郁加肝俞, 痰湿内阻加脾俞、丰隆。操作点燃艾条, 距穴位1.5寸, 施以回旋灸法, 以局部潮红温热为宜。主穴每穴灸20min, 配穴每穴灸15min, 每日或隔日1次, 月经周期的第12~16d必须每日灸1次, 经期停灸。

崩漏:沈丽君用[5]艾灸治疗崩漏, 操作方法:在隐白穴及其上方约10厘米处皮肤周围艾熏, 至皮肤潮红烘热为度, 每次10~20分钟, 1日3~5次, 血止后续灸1~2d。

痛经:姚合梅[6]进行动物试验发现, 艾灸能对抗催产素所致的大鼠扭体反应, 其临床治疗痛经症的作用可能与调节子宫组织中ET-1、NO活性有关。张乐伟[7]采用艾灸治疗痛经, 具体方法:在患者腹部气海、关元和中极穴区域悬空施灸, 约25min, 然后灸八ā穴至腰阳关穴区域20min, 至皮肤红晕, 感觉有热度为宜。月经来潮前3 d开始施灸, 至经期第2天结束, 每日1次, 连续5 d。潘兴芳等[8]用纯艾灸法治疗PD, 经期稳定者于经期前7d, 经期紊乱者以乳房胀痛等经前症状为开始标志, 艾条灸双侧子宫I穴和子宫Ⅱ穴, 每穴各灸10 min, 每日1次, 直至月经结束。连续艾灸3个月经周期。杨继军等[9]以神阙穴艾炷隔盐姜灸、关元穴艾炷隔姜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根据痛经的轻重程度施灸, 轻度每次灸4壮, 中度每次灸6壮, 重度每次灸8壮。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第1个疗程于月经来潮疼痛时开始, 每日1次, 连续治疗3d;第2、3个疗程均于月经前3d开始, 每天1次, 连续治疗6d。

闭经:娄玉方[10]采用针刺结合艾灸治疗人工流产后继发性闭经, 选穴:主穴:归来, 关元, 三阴交 (双) , 血海 (双) , 另外依证型随证加取。肾虚型:太溪。气滞血瘀型:太冲、气海。气血亏虚型:足三里。寒凝血瘀型重用艾条。操作方法:悬灸30~60分钟, 每日1次, 10次1疗程, 共针治3个疗程。

综上所述, 采用艾灸疗法治疗妇科疾病尤其是月经不调、痛经, 疗效较好。但是需要注意几点问题: (1) 采用灸法治疗时需要以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如果辨证不当或是取穴错误。不但对疾病的治疗没有帮助, 反而会加重病情。 (2) 如果直接灸或者施灸不当出现的灸疮, 多为无菌性, 一般不需要处理, 只要保持清洁, 防止感染即可。此外, 可采用以清热活血、化腐生肌药为自制灸疮膏处理。

参考文献

[1]吕玉娥, 段永峰.艾灸隐白配合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27例[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 11 (4) :48-49.

[2]邬继红, 马文珠, 朱文宏.直接灸治疗月经过多41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 1998, 28 (3) :177.

[3]曹淑珍.艾灸治疗月经不调65例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 1991, 15 (6) :378-379.

[4]柳刚, 史晓林.中药加艾灸治疗排卵障碍45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1999 (2) :91-92.

[5]沈丽君, 自拟益气固冲汤及艾灸治疗血崩的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4, 28 (4) :20-21.

[6]姚合梅, 陈盼碧, 黄小瑾等.艾灸对痛经大鼠子宫组织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 2011, 22 (3) :586-587.

[7]张乐伟, 尚学东, 李擎, 等.艾灸治疗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痛经疗效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1, 30 (9) :845-848.

[8]潘兴芳, 黎波, 李志道.艾灸子宫Ⅰ穴、子宫Ⅱ穴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J].上海针灸杂志, 2004, 23 (8) :27.

[9]杨继军, 孙立虹, 余延芬, 等.隔物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J].针刺研究, 2008, 33 (6) :409-412.

艾灸可以治疗咳嗽的原因 第4篇

其次艾灸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也是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我们有的病人长久的咳嗽得不到缓解,那么很大程度上是病气瘀在了气管或肺部,我们用艾灸可以消炎,可以活血化瘀,可以疏通经络,这样当我们使用艾灸后,等于给我们的脏腑一个强大的支撑,那么随之而来的是疾病慢慢的好转到痊愈。

另外艾灸治疗咳嗽,艾条一定要用质量比较好的,因为劣质的艾条不仅治疗不了咳嗽,反而可能加重咳嗽的症状,现在市面上很多都是掺假或者虚标比例的艾条!

子宫肌瘤的艾灸治疗方案 第5篇

这个网友起的名字叫冬天,患有子宫肌瘤和功能性子宫出血。她先是给我看了她的彩超报告,是2008年7月做的:于前壁肌壁间见一大小为:1.4厘米×0.2厘米实质性低回声结节,于后壁肌壁间见两个大小分别为:1.4厘米×1.2厘米及1.0厘米×0.9厘米实质性低回声结节。上述结节形态规整,边界清晰,内回声均匀。超声提示为多发性子宫壁间肌瘤。她想问我这个病怎么治疗,用艾灸行不行。一看她的名字,我就猜到她对这个病有点儿绝望。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什么事情都有解决的办法,所谓一物降一物,只要找对方法,子宫肌瘤也并不可怕。

艾灸治疗子宫肌瘤主要取穴为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子宫区域和子宫肌瘤对应区域,也就是八髎穴附近。有的病人问我应该有具体的穴位.这个还真具体不了,子宫肌瘤的位置每个人都有不同,我想具体的位置应该在做B超的时候,叫医生告诉你,它在腹壁的哪侧,哪个点。B超是科学的,那些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部位,通过做B超可以清楚的知道。医生通过B超报告告诉你的肿瘤所在部位就是艾灸施灸的重点。以上选定部位要用隔姜灸,每处3~5壮,选米粒大小艾绒,每天1次。

我把艾灸的方法告诉她,她第二天就开始了艾灸。因为有了QQ,这下交流就方便许多,她每天都向我汇报病情。开始艾灸的第一天,她正流血不止,第一天艾灸之后虽然没有马上止住血,但是感觉挺好。第二天上午灸,晚上灸,这之后每天早晚灸2次,血逐渐减少,4天后止住了,有了初步的效果。有了信心之后,她就坚持着艾灸,直到今天。

2009年1月她再次做了B超复查,这次的回报是子宫轮廓清晰,前壁见大小约1.4厘米×1.0厘米低回声,边界清。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盆腔未见液体回声,两个小的肌瘤已经没有了,只是一个稍大一点儿的还在。

艾灸法治疗尿路刺激征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 0例均为本科住院患者, 均有尿路刺激征, 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 男6例, 女24例, 年龄21~50岁14例, 50岁以上16例。病程最长7d, 最短2d。疗效满意。对照组20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尿路刺激征知识教育、合理饮食、多饮水、勤排尿, 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无特殊治疗。

治疗组在以上的综合治疗基础上, 给予艾灸, 首先选穴, 通常选择关元 (脐下3寸) 、气海 (脐下1.5寸) 、肾俞 (俯卧, 在腰部, 当第二腰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膀胱俞 (第二骶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水分 (脐上1寸) 。然后点燃艾条一端对这几个穴位进行施灸, 选择悬空灸中的温和灸, 艾条距离皮肤2~3cm进行烘烤, 每穴施灸时间一般5~7min。多数患者经3次治疗后, 尿路刺激征即缓解, 再治疗2次即可痊愈, 经5次治疗无效者, 应作一步检查或用其他方法治疗。

中医强调心理调护, 艾灸前向患者详细解释其作用和方法, 以取得配合,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生活护理, 穿棉质内衣, 并且勤更换。治疗护理, 施灸过程中, 要及时弹去艾灰, 以患者感到温热、局部皮肤稍起红晕为度。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病情变化、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不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艾灸, 并报告医生处理。凡皮肤过敏者禁用艾灸疗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 排尿异常完全恢复。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 仅感轻微排尿疼痛。有效:症状部分消失, 疼痛稍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两组对比, 经卡方检验, χ2=10.0, P<0.01,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艾灸治疗百病的机理是艾叶具有强烈的芳香药味, 辛温走窜, 入十二经络, 能通达诸络, 舒经通络。

人体学位361穴, 加上48个经外奇穴, 通过有效刺激, 能通行气血、调和阴阳。其中, 关元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等。气海主治遗尿、腹痛等。肾俞主治遗尿、白带、水肿、腰痛等。膀胱俞主治小便不利、遗尿等。水分主治水肿, 小便不通等。遂予连续艾灸这些穴位治疗尿路刺激征, 效果显著。

尿路刺激征属临床常见病症, 有多种方法可以治疗, 如针炙、推拿、按摩、拔罐、中药等, 各有特色。作者在运用各种疗法过程中, 一直在寻求更为便捷的方法。在试用艾灸法后, 发现疗效甚为满意, 简便廉验, 易于掌握, 无副作用。无特殊病情者, 多在3次治疗后即获痊愈。作者体会, 尿路刺激征为湿热下注, 邪恋不去所致, 运用艾灸法清热祛湿, 通淋祛邪, 故能治之。

仔细了解病情变化, 认真执行医嘱, 是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执行医嘱过程中, 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人文关怀”优势理念, 加强心理护理, 护士应主动和患者沟通, 做好健康宣教, 防止感染, 保证护理措施达到治疗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张柏萸.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3]张仁, 刘坚.国民间奇特灸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67.

推拿加艾灸治疗小儿腹泻47例 第7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47例, 男34例, 女13例;年龄最小9个月, 最大的18个月;病程最短的1天, 最长的6天。

1.2 诊断标准

患儿进食后即排便, 或无意识排便, 每日排便次数3~4次, 便质稀薄, 外观有未消化的食物, 镜检可见大量的脂肪滴, 无特殊异味, 培养无特异性细菌生长, 肛周皮肤轻度充血、水肿。排除霍乱、菌痢, 内脏疾病及中度脱水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

2 治疗方法

2.1 艾条温和灸法

取患儿神阙穴, 用清艾条, 将艾条一端点燃, 对准患儿神阙穴, 距皮肤约1.5~2寸进行熏灸, 并左右方向移动, 使局部有温热, 无灼痛, 灸5~6分钟, 致皮肤稍呈红晕为度, 避免灼伤患儿皮肤。

2.2 推拿疗法

2.2.1取穴:

天门位于患儿鱼际外侧中点;板门位于患儿手臂横纹下0.5寸;横门位于患儿手臂横纹上0.5寸, (以上均见1963年版《针灸大全》) 。

2.2.2操作

在进行艾条温和熏灸神阙时, 术者用左手握住患儿腕部, 右手拇指轻推天门入虎口, 次数100次, 使局部皮肤微红。操作完后, 接着由板门推向横门, 次数仍是100次, 使局部皮肤微红为佳。上述操作均要掌握力度, 避免损伤患儿皮肤, 47例患儿采取上述方法进行治疗, 每日1次, 5次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一般患儿治疗当天大便次数即减少, 第2天大便可成形;第3天饮食增加, 大便形状恢复正常;第4天饮食恢复正常, 大便次数、形状均恢复正常;第5天基本痊愈、停止治疗后, 观察3天, 大便仍正常。均为痊愈。本组患儿32例3次治愈, 15例4次治愈, 治愈率100%。

4 讨论

艾灸大椎穴治疗寒战疗效观察 第8篇

关键词:寒战,艾灸,大椎穴

寒战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 《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描述形寒作颤抖状。寒战原因一般有细菌感染 (多先寒战后高热) 、输液反应、输血反应、温度过低、情绪紧张等。治疗寒战, 临床上常以肌肉注射异丙嗪, 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或加以保暖等处理。笔者采用艾灸大椎穴治疗寒战患者68例, 疗效颇佳,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寒战患者12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 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38例, 女性22例, 年龄16~85岁, 平均年龄 (58.6±14.7) 岁;治疗组患者中, 男性41例, 女性27例;年龄17~85岁, 平均年龄 (58.7±13.5)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病程等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采用De Witte J的寒战程度分级标准[1]。0级:无寒战;1级:面部或颈部轻微抽动;2级:机体某部一个以上的肌群明显颤抖;3级:全身大肌群抖动。

1.3 纳入标准

年龄16~85岁;符合寒战分级1~3级;意识清楚并且愿意配合治疗。

1.4 排除标准

孕妇或经期妇女;有精神疾病者;不能耐受艾灸气味或对艾条过敏者;颈后部皮肤破溃者;咯血或吐血患者。

1.5 治疗方法

当患者出现寒战时, 均常规加盖被子保暖。治疗组患者采用艾灸大椎穴进行治疗。取穴: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操作:嘱患者侧卧位, 充分暴露大椎穴, 取艾条1支, 将艾条一端点燃后, 对准大椎穴, 在距离皮肤约1.5~3cm处进行温和灸, 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随时弹去艾灰于弯盘内, 持续施灸约5~10min。对照组给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mg肌肉注射。

1.6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寒战在15min内停止;有效:寒战在16~30min内停止;无效:超过30min寒战未见缓解。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1.7%,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n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艾灸材料产生艾热刺激体表穴位, 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提到:“艾叶苦辛, 生温熟热, 纯阳之性, 能回垂绝之亡阳, 通十二经, 走三阴, 理气血, 逐寒湿。”

大椎为督脉俞穴, 总督一身阳经[2]。《针灸甲乙经》即言大椎为“三阳督脉之会”。故大椎内可通行督脉, 外可流走于三阳, 补之可壮全身之阳、固卫安营。宋代《铜人经腧穴针灸图经》中亦记载: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会, 可通达周身之阳, 灸之能振奋周身阳气, 增加卫阳之力, 达到温经散寒、宣散和阴的目的。

现代资料[3]表明, 通过艾灸产热使皮下血管扩张, 改善血液循环, 药性从大椎穴中借经穴渗透, 温经通络散寒, 体温调定点上移, 机体产热增加, 全身温暖舒适, 寒战停止。此外, 大椎穴处于三叉神经支配区, 三叉神经支配区是体温调节反应的一个重要信息输入区, 因此艾灸大椎穴可终止或减少寒战信息的输入, 从而抑制或终止寒战[4]。采用艾灸大椎穴治疗寒战, 不仅操作简便、经济安全, 且起效快、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DE WITTE J, RIETMAN GW, VANDENBROUCKE G, et al.Post-operative effects of tramadol administered at wound closure[J].Eur J Anaesthesiol, 1998, 15 (4) :190-195.

[2]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313.

[3]苏伟平, 李春梅, 黄建英, 等.雀啄灸大椎穴快速解除术后寒战临床观察[J].天津护理, 2000, 8 (4) :190-191.

中药联用艾灸治疗乳腺增生临床分析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乳腺增生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经红外线扫描或乳腺超声检查, 诊断为乳腺增生。对照组:年龄40~67岁, 患病时间为15 d~7个月, 单纯给予西药治疗, 常规护理。观察组:年龄41~65岁, 患病时间为20 d~7个月, 中药结合艾灸治疗, 并给予中医护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年龄, 患病时间等)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西药治疗, 常规护理。患者口服三苯氧胺 (国药准字H32021472, 10 mg×60片) , 10~20 mg/次, 2次/d。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按时查房, 给予常规服药及注意事项指导。定期组织宣教工作, 为患者普及乳房自查方法。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 20min/次, 2次/d。

观察组:中药结合艾灸治疗, 并行中医护理。具体方案如下:丝瓜络10 g、香附10 g、白芍10 g、当归10 g、生牡蛎30 g、柴胡10 g、漏芦30 g、枳壳10 g、路路通10 g、郁金10 g、皂刺10 g、红花10 g、王不留行25 g、甘草7 g。倦怠无力者加服黄芪、党参各30 g, 经期寒热者加服黄芩15 g, 纳差者加服内金10 g。1剂/d, 分两次温服, 1个月为1个疗程。联合艾灸治疗:取期门、尺泽、肩井、足三里穴位。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配合艾条灸, 取清艾条段, 长约2 cm, 中间插孔, 下端点燃。距离皮肤2~3 cm, 为防止烫伤, 取一张硬纸片放在针下, 待艾条燃尽, 同样方法实施两次, 将针取出。1次/d, 10 d为1个疗程。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 方案如下:主要采取中医移情疗法对患者情志进行干预。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理变化。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估, 早期筛查出现不良心理的患者;针对此类患者的心理进行特殊的心理辅导, 如主动了解患者所需, 亲切与患者沟通, 陶冶患者性情, 锻炼患者意志, 抵制消极、紧张等不良情绪。通过“移情”的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 使患者尽早走出烦恼、苦闷、悲伤的状态。运用“五行相生原理”, 引导患者有意识的控制负面情绪, 更好的治疗疾病。

1.3 疗效评价

痊愈:乳房肿块完全消失, 超声显示乳腺增生物消失, 3个月内未见复发;有效:乳房肿块体积减少>1/2, 疼痛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无效:肿块无变化, 疼痛状况无任何改善或加剧。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3]。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9%, 明显优于对照组 (87.5%) 。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乳腺增生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增高, 内分泌失衡所致。艾灸可调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分泌功能的紊乱状态, 使患者乳房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降低, 进而抑制增生细胞增殖, 逐渐减轻乳腺增生症状直至消失。同时给予我院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可起到气血兼顾, 肝脾并治之功效, 其中当归活血化瘀, 调经通行;桃仁补肾;红花散瘀止痛;王不留行、浙贝母疏肝通气, 行气宽胸。诸药合用, 消除瘀滞, 疏通乳络。

乳腺增生临床治疗具有直接意义, 有效的护理干预也可以起到重要的辅助康复效用。在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中医护理, 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给予早期中医护理干预, 利用“移情”疗法, 转移患者情志, 并让患者意识到自身的不良情绪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帮助患者解除顾虑, 改善不良情绪, 使患者身心均达到最佳治疗状态, 提高了患者遵医嘱行为, 护患之间建立互信, 患者也更乐于配合治疗, 明显提高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该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9%,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与苏立平[4]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一致。同时在孙小慧等[5,6,7]人的文献综述中也印证了中药联用艾炙治疗乳腺增生的突出效果。在中医治疗的同时给与患者中医护理, 与单纯西药治疗结合常规相比, 临床疗效更显著[8]。

综上所述, 在该院采用中药口服结合艾灸, 并给予中医护理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9]。

参考文献

[1]叶美华.隔物灸配合电针治疗痰瘀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2]周丽晶, 朱英.近年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概况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 2014, 21 (6) :50-52.

[3]魏冉梅.自拟疏肝化瘀汤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肾虚、痰凝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

[4]苏立平.艾灸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研究及护理方法[J].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 (9) :2175-2176.

[5]孙小慧, 刘胜.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 2014, 21 (3) :37-39.

[6]幸海滨, 赵玮, 李建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志, 2013, 16 (2) :25-27.

[7]王万铁, 陈寿权, 王卫, 等.醒脑静注射液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 1999 (12) :3-5.

[8]李江茹, 潘陈为, 林巍.醒脑静注射液在神经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2) :171-173.

白芥子散艾灸治疗慢支108例 第10篇

【关键词】白芥子散;艾灸;慢支

【中图分类号】R5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111-01

慢支是由内外多因素长期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以咳嗽、吐痰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笔者用白芥子散艾炙配合西药治疗慢支10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患者108例,均符合慢支诊断标准①,其中女29例,年龄35~62 a,平均46.3

a。男79例年龄43~65 a,平均54.5 a。病程5 a以下的8例,5~10 a 72例,10 a以上的28例。合并肺气肿的78例、肺心病6例。单纯型76例,喘息型32例。

1.2治疗方法中药组成:白芥子10 g、细辛21 g、甘遂12 g、元胡12 g,研细未分三份,每伏用1份。辅助药品:艾条每次2~3条,麝香每次0.2 g,姜汁若干待用。所用穴位:百劳、肺俞、膏肓。每伏的第一天,患者取坐位,取上述药品一份,用姜汁调和制成6个药饼,将麝香0.2 g分为6份,放于以上穴位处,将药饼贴上,用艾卷炙治,艾炙时艾卷距药饼的距离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时间以背部红润为度。每年进行以上治疗三次(初中未伏的第一天)的同时,每次季节交替时,根据患者寒、热、虚、实运用苓桂术甘汤、三子养亲汤加五味子、白果汤等方进行调理,春夏秋冬交替时分别注射丙种球蛋白300 mg。一年为一个治疗周期。

2结果

经上述方法治疗,大部分患者有所好转,具体见表1。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属“肺胀”“喘证”“哮证”的范畴,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再外感时邪而发作,以咳而上气,喘满为主证。冬病夏治,内病外治是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传统方法。本方法选用白芥子具有温肺祛痰,辛散利气之功;细辛具有温肺化饮之功;甘逐具有驱逐痰诞之功;元胡活血行气,生姜辛温具有温肺止咳之效,诸药合用共奏止咳、祛痰、行气、温肺之效。辅以麝香有辛香走窜之性,艾条烧炙能使热气内注,温煦气血、透达经络,且艾油具有止咳、祛痰平喘之效。在此基础上,为避免时邪侵袭,根据季度变换用中药调理,注射丙种球蛋白等方法避免疾病的复发,达到临床控制的疗效。以上资料表明,此方能有效控制慢支各种症状的发作及发作的程度,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

艾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中男28例、女32例, 年龄在28岁~62岁, 平均年龄45岁, 发病时间2 d~8 d。所有病例都符合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艾灸结合护理技术治疗, 对照组给予单纯护理技术治疗。2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有比较性, 无显著性差异。

1.2 诊断标准[2]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993) 中“中药新药治疗痹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 临床表现:多有链球菌感染史;急性期可有多发性及游走性关节酸痛, 多发生在大关节, 可伴红肿疼痛结节或红斑;慢性期可仅感关节酸痛。 (2) 化验检查:抗“O”在1∶500以上;或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或抗链激酶超过80 U以上;或透明质酸酶在128 U以上;或C反应蛋白阳性。 (3) X线片无骨质损害。

1.3 方法[3]

2组病例的临床药物治疗基本一致, 均予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延缓或者防止关节损伤药物治疗。2组的护理相同, 包括:入院后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等。治疗组给予艾灸治疗。采用5年陈艾加工的高级艾绒制而成的艾条, 点燃艾条, 对准施灸部位进行熏灼以感到舒适、皮肤潮红或微痛为宜。熏灼部位分别为:肩关节痛—肩骸;肘关节痛—曲池、手三里、少海;腕关节痛—阳池、合谷、外关;髋关节痛—环跳、风市。温和灸:每穴灸15 min~20 min, 1次/d, 10次为1疗程, 治疗半年。对照组给予单纯的护理。通过临床特征症状指标值来判断治愈情况。

2 护理

2.1 施灸护理治疗室的要求

(1) 保持治疗室环境舒适与安静, 室内设备齐全, 通风与光线效果好, 有利于及时排出艾灸时产生的烟雾。 (2) 过饥、过饱、醉酒、大恐、大怒、大渴、身体过于劳累以及精神紧张的者不宜进行艾灸治疗。 (3) 体质虚弱者不宜艾灸过度。 (4) 不宜对溃疡、瘢痕、皮肤感染等部位, 以及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进行艾灸。 (5) 饭后1 h不宜温灸, 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后洗澡。艾绒易燃, 施完艾条灸后, 一定要将火扑灭, 避免发生火灾, 同时要避免火灰掉落烧伤皮肤。

2.2 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应该多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 增强免疫力, 使疾病得到更好的恢复。温灸时相对比平常至少多喝2倍量的温开水 (严禁喝冰水或冷水) , 以有助体内毒素快速排出。加强营养, 补充足够的液体和多种维生素, 给予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 忌油腻辛辣之品。施灸若忽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 应立即停止施灸, 开窗通风。

2.3 心理护理

患者在发病初期有发热和明显的关节肿痛, 应强调卧床休息, 保持精神愉快, 要有充分的睡眠时间。医护人员对患者要耐心解释疏导, 让患者消除紧张、抑郁的情绪, 排除顾虑, 更有利疾病康复。

2.4 饮食护理注意事项

饮食要节制, 食物以温热适宜。饮食宜清淡, 以保持较好的食欲, 有助于脾胃运化功能, 增强抵抗力。饮食不可偏嗜, 荤素搭配合理。

3 结果

见表1。

4 讨论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证”、“历节”、“痛风”范畴, 由于体虚, 阳气不足, 腠理空疏, 加之居处湿地, 冒雨涉水, 气候剧变等原因, 使风寒湿热阻于经络, 致气血运行不畅, 即成痹证。

艾灸疗法的起源下限不会晚于西周, 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 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 西汉毛亨和毛茛传释:“艾所以疗疾”。艾灸在治疗风湿腿痛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 因为艾灸以祛湿、祛风、祛寒, 通经活络为主, 而进入到我们身体内的湿风, 正好可以排出体外。

艾灸不仅对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更是养生抗衰老的良好方法, 通过艾灸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 调节脏腑功能, 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提高免疫力, 增强体质。

摘要:目的 比较艾灸结合护理技术与单纯护理技术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艾灸结合护理技术治疗, 对照组给予单纯护理技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艾灸结合护理技术辅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较之单纯护理技术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有利机体新陈代谢, 提高免疫力, 增强体质。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艾灸,护理技术,疗效

参考文献

[1]肖艳冰.实测经络电针配合艾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6例[A].//第8届全国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暨安徽省针灸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 2009:112-113.

[2]周志杰, 张福会, 黄丽娜, 等.蕲艾灸治疗产后排尿异常54例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 2005:29-31.

上一篇:边疆开发下一篇:数字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