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产品范文

2024-05-18

主要产品范文(精选11篇)

主要产品 第1篇

一、回溯:2012年国际粮食价格先弱后强

1、大米

2012年, 数据显示:亚洲国家大米产量增加, 而西半球国家产量下降。全球稻米消费量达创纪录水平, 其中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老挝、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及泰国增幅最大。大米价格总体呈较稳定水平, 即使在6月中旬全球粮价整体大涨的时期, 也表现得较为“淡定”。

2、玉米

2012年国际市场上玉米价格走势表现为“前低-中高-后稳”。

一是上半年的低位震荡期。

上半年全球玉米价格处于阶段性低位, 受乐观的产量预期和不明朗的经济面影响, 玉米价格在275.97美元/吨上下波动;4月中至6月中, 在欧债危机的阴霾下, 更有一波持续下探的行情, 最低跌至246.84美元/吨, 创下自2010年10月以来的新低。

二是6月底至7月中旬的大幅攀升期。

在全球大旱天气的刺激下, 全球粮食整体产量下调导致价格大幅攀升。美国玉米产量预计将大幅下滑, 玉米价格涨势尤为凌厉, 自6月底至7月中旬不足一个月的时间, 价格从259.83美元/吨的低位迅速上升至349.59美元/吨, 涨幅达34.5%, 明显超过了2008年的311.79美元/吨, 创出历史新高。

三是8月初至年底的震荡回落期。

8月初开始, 随着产量利多效应逐渐被消化, 市场供需在价格的引导下出现自我调节, 加上经济持续低迷和产量预期有所上调等多种因素的抑制, 玉米价格呈现稳中回落态势。事实上, 2012年全球谷物的整体产量虽不及预期, 但自10月预期降至最低后, 美国农业部11、12月月度供需报告均上调了美国和全球的玉米产量预测值, 全球玉米产量为8.49亿吨, 较去年减少2700万吨, 而10月预测的同比减产量为4000万吨。减产主要来自美国, 12月预测全年的产量为2.72亿吨, 较去年减少4200万吨, 来自中国、巴西等国的增产很大程度弥补了美国的减产。此外, 美国农业部对小麦、大豆等品种的产量预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 截至12月28日, 美国现货玉米价格降至294.08美元/吨, 较前期高位下跌15.9%, 吞噬近前期一半的涨势。

3、大豆

全球大豆以南北半球分为两个收获期, 南美 (巴西、阿根廷) 大豆的收获期是每年的3至5月, 而地处北半球的美国和中国的大豆收获期是9至10月。因此, 每隔6个月, 大豆都能集中供应。美国是全球大豆最大的供应国, 其产量占全球产量比例约为35%-40%, 巴西、阿根廷、中国的大豆产量居于世界第2、3、4位, 其中巴西和阿根廷合计产量占全球总产量比例40%-45%。所以南美和北美的产量基本上决定了全球大豆产量和价格。

整体来看, “天气”是左右2012年美豆行情最重要的因素, 在天气的搅动下, 美豆走出了大幅波动的一年。一是年初至4月底的上涨期。1至4月, 由于南美洲库存消费比的下调以及美国天气使得播种受限, 市场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价格从462美元/吨上涨到570美元/吨, 涨幅为23.4%。二是5月初至6月初的价格回调期。进入5、6月后, 美国播种进度加速带来了季节性调整。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价格回落至512美元/吨。三是6月初至9月中旬价格飙升期。进入夏天后, 由于美国天气持续干旱, 美豆优良率和单产一降再降, 刺激美豆价格飙升, 并创历史性的新高。价格由512美元/吨迅速上涨到683美元/吨, 涨幅高达33.4%。四是9月下旬至年底的震荡回落期。在收获期出现连续降水, 单产有所恢复, 令价格再次出现回调。截至12月28日, 价格跌至524美元/吨。

二、展望:2013年国际粮价将高位运行

在全球经济趋于回暖、粮食产需关系偏紧的影响下, 预计2013年国际粮价总体将呈高位运行态势。

恶劣气候是导致国际粮价在2012年下半年出现大幅反弹的根本原因。2012年7月份开始, 美国中西部、黑海地区出现持续干旱气候, 国际机构连续下调相应地区粮食产量预期, 其中美国玉米产量累计下调28%, 俄罗斯小麦产量累计下调25%, 并预计全球玉米、小麦市场将产不足需;而大米市场企稳回升主要是由于泰国政府在上半年推出新的收储政策。从全球经济大环境、粮食产需关系等情况来看, 预计2013年国际粮价将呈高位运行态势。

全球经济趋向于回暖, 2013年全球经济走势仍面临诸多挑战, 但近两年世界经济较2008、2009年的低迷已有所改善, 目前经济整体向好的趋势正在逐步形成之中。而从全球经济周期发展的角度来看, 2013年正处于新的经济周期的起始阶段, 世界经济再次出现深幅下行的可能性也很微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6% (2012年为3.3%) 。

全球粮食产需关系偏紧, 抑制粮价下行。从2013年来看, 市场对去年恶劣天气因素的炒作基本结束, 但恶劣天气导致的粮食产量下降将在今年得到实质性的体现。根据美国农业部12月公布的报告, 2012/13年度全球粮食总产量预计为22.39亿吨, 比上年度下降3.22%, 产需关系由上年的产高于需515万吨转变为产不足需4021万吨, 玉米、小麦、大米均产不足需, 粮食期末库存比上年度减少8.63%, 库存消费比为18.6%, 比上年度下降2个百分点。

从粮价周期性波动角度看, 当前的价格水平有可能未达到周期的峰值。从较长时间分析, 国际粮价2010年下半年开始从周期性低谷明显上涨, 2011年初达到周期性高位, 整个2011年及2012年价格基本持平。而国际粮价上一个峰值出现在2008年6月份, 按照以往每七八年左右一个周期的规律来看, 这一轮周期仍未结束, 当前的价格水平有可能未达到周期的峰值, 2013年国际粮价仍有上升可能。

产品经理主要职责有哪些 第2篇

2.通过直播用户调研、反馈收集和活动历史数据分析等方式获取用户需求,

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3.探索更多直播的可能性,提出有效和创新的直播互动玩法,包含且不限于语聊、道具PK等方向;

4.能够重点着力于直播用户新增、留存、活跃、付费转化等方向的用户策略探索;

5.独立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并据此分析和制定清晰的产品功能策略;

6.持续关注用户对产品活动的体验,同时依据数据分析,不断优化每个相关环节;

主要农产品国际价格周报 第3篇

食糖价格环比小幅上涨国际食糖理事会原糖价格周平均每吨为531美元,环比涨4%,为连续第4周上涨,同比高55%。

大米和玉米价格环比略有上涨泰国100%B级大米曼谷离岸价(国际基准米价)周平均每吨为501美元,5%破碎率大米曼谷离岸价周平均每吨为484美元,环比均涨1%,同比分别高6%和10%。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最近期货合约收盘价周平均每吨为300美元,环比涨1%,为连续第4周上涨,同比高123%,在所有监测农产品中同比涨幅最大。

大豆价格环比基本持平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最近期货合约收盘价周平均每吨为511美元,环比基本持平,同比高48%。

棉花、小麦、豆油和棕榈油价格环比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国际棉花指数(SM级)周均价每吨为3973美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和豆油最近期货合约收盘价周平均每吨为274美元和1271美元,马来西亚棕榈油荷兰鹿特丹港到岸价周平均每吨为1168美元,环比分别跌4%、3%、2%和2%,其中小麦价格为连续第2周下跌,豆油和棕榈油价格在连续3周上涨后出现回落;与上年同期相比,棉花、小麦、豆油和棕榈油价格分别高90%、72%、54%和44%.

广东主要工业产品的全国市场分析 第4篇

2009年, 列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目录的工业产品共503种, 其中广东有生产的产品共345种。在这345种产品中, 广东有72种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 有41种产品生产量居全国第二, 有47种产品生产量居全国第三, 这些主要产品涵盖了石油化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机械、家电、汽车和电子等方面, 特别是家用电器、高技术产品产量在全国所占比重很高。

部分高技术产品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部分具有相对优势

2009年, 广东程控交换机产量1808.23万线, 占全国的43.6%, 比第二名的北京高7.6个百分点;数字程控交换机1807.66万线, 占44.9%, 排名第一。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有2164.50万信道, 占71.6%, 占绝对优势, 比第二名的北京高56.8个百分点。半导体存储器播放器有4412.9万个, 占80.5%, 也占绝对优势, 比第二名的上海高67个百分点。 (具体产品产量及生产份额见附表)

随着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全国各地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电子计算机整机以江苏、上海为中心, 各有8182.19万台和7336.9万台, 广东仅生产1961.75万台;服务器上海产量164.15万台, 广东9.33万台;集成电路江苏排名第一, 有165.23亿块, 比第二名广东多68.78万块;硬盘存储器产量主要集中在江苏和广东, 各有6830.93万台和5656.18万台;移动通信设备 (手机) 北京以21355.27万台跃居第一, 比广东多了3263.45万台, 广东排名第二, 占全国的29.3%;化学药品原药河北排名第一, 有42.27万吨, 是广东的11.2倍;中成药产量广东排在四川、河南、湖北和黑龙江之后, 排行第五, 产量为16.15万吨, 落后第一名四川12.11万吨。

家用电器类大部分产品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所统计的18种家电产品中, 广东的家用电冰箱和传真机产量全国排名第二, 家用冰柜排名第三, 家用洗衣机产量排名第五, 其余14种产品产量均位列全国第一, 并且所占份额很大, 最小的都在40%以上, 有显著优势。其中, 组合音响产量8951.14万台, 占全国产量的92.9%;家用电风扇产量1.34亿台, 占93.3%;电饭锅产量1.37亿个, 占91.5%;电话单机产量1.30亿部, 占90.9%;数字激光音、视盘机产量8356.29万台, 占86.0%;家用燃气热水器产量969.71万台, 占83.6%;家用电热烘烤器具产量1.09亿个, 占73.2%;微波炉产量4430.73万台, 占73.4%;家用吸排油烟机1152.75万台, 占68.4%;家用电热水器1269.35万台, 占63.8%;家用燃气灶具产量1360.02万台, 占51.5%;房间空气调节器4121.23万台, 占50.5%;家用吸尘器产量2503.10万台, 占44.2%;彩色电视机产量4092.79万台, 占41.1%。

珠三角的家电产业集群, 是广东家电类产品产量在全国独占鳌头的主要原因。产业集群有利于采购便宜的原材料和配件, 招收熟练技工和管理人员, 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珠三角不仅云集了广东本地的全国知名品牌家电企业, 如格力、美的、创维、康佳、TCL和格兰仕等, 也有外省的知名品牌家电企业在此建厂或并购工厂生产品牌产品, 如海信收购科龙;长虹15%的彩电、15%-20%的空调、30%的DVD均在中山生产;海尔20%的洗衣机在佛山生产等等。此外还有一大批工厂替知名企业代工生产小家电类产品。

先进制造业主要产品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 但优势不明显

2009年, 广东的汽车产量113.08万辆, 占全国的8.2%;其中轿车产量突破100万辆, 达到100.51万辆, 占全国的13.4%, 排名第二。在激烈的汽车产业竞争中, 广东的汽车生产也算得上占有一席之地。此外, 广东的客车和载货汽车产量较少, 排名分别是第二十位和第二十二位。

广东的化工产品、钢铁和船舶产品产量所占的比重较小。2009年原油加工量3542.05万吨, 占全国的9.5%;乙烯220.14万吨, 占全国的20.6%;化学纤维41.72万吨, 占全国的1.5%;生铁755.86万吨, 占全国1.4%;粗钢1126.57万吨, 占全国2.0%;钢材2285.51万吨, 占全国3.3%;民用钢质船舶产量118.56万载重吨, 占2.7%。

传统优势产业主要产品产量仍居前列

传统日用食品、饮料产品的优势依旧, 生产量占比大。2009年, 广东食品类产品中的糕点、糖果、酱油、软饮料、碳酸饮料、包装饮用水、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等产量均排名全国第一, 占全国的比重分别是18.5%、24.3%、45.7%、18.9%、20.0%、21.9%和21.3%。速冻米面食品产量全国第二, 占比6.1%;精制食用植物油、成品糖、饼干、啤酒产量排名第三, 占比分别是10.0%、9.2%、11.6%和8.3%。

日常用品方面, 服装、针织服装、皮革鞋靴、天然皮革制手提包 (袋) 背包、合成洗涤剂、合成洗衣粉、牙膏产量排名全国第一, 占比分别是24.3%、26.6%、32.0%、47.2%、31.7%、27.4%和52.0%。梭织服装产量排名第二, 占比21.2%;西装套装、衬衫、婴儿服装和轻革产量排名第三, 占比分别是11.7%、18.1%、11.1%和13.9%。

虽然传统产业产品产量依然较大, 位居前列, 但不少产品产量退出了排名第一的位置。金属集装箱产量少于江苏, 平板玻璃少于河北, 卫生陶瓷制品大幅少于河南, 日用陶瓷制品让位于湖南, 均排名第二;日用玻璃制品也少于四川和山东, 排名第三。

资源类个别产品占比较大, 但多数产品比较缺乏

2009年, 所统计的21种资源类产品广东只生产11种。其中, 硫铁矿石 (折含硫35%) 产量293.70万吨, 占全国产量的23.5%, 排名第一, 比第二名的安徽多71.92万吨, 占比高5.7个百分点;铅金属含量27.28万吨, 占全国产量的17.2%, 比排名第二的内蒙仅少25吨;锑金属含量6147吨, 占比3.5%, 全国排名第三, 但远小于湖南 (83.4%) 和广西 (7.5%) 。广东的其他资源类产品产量生产比较少, 这与广东属于资源缺乏大省直接相关。

基础产业类产品生产份额与广东的经济大省地位相协调

2009年, 广东开采天然原油1345.14万吨, 占全国产量的7.1%, 全国排名第六;开采天然气58.43亿立方米, 占全国的7.0%, 排名第四。原油加工量、煤油、乙烯、聚丙烯树脂、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和燃料油等产品占全国的比重均在7.5%以上, 在全国的排名也比较靠前。

广东的电力生产发展迅速, 紧跟经济发展大势, 基本能满足全省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求, 在全国的位置也举足轻重。2009年, 广东发电2666.40亿千瓦时, 占全国发电量的7.3%, 排名第三。其中核能发电量为318.41亿千瓦时, 占全国的46.0%, 居全国首位;火力发电2157.62亿千瓦时, 占全国的7.2%, 排名第三。

主要农产品国际价格周报 第5篇

小麦、玉米、大豆和食糖价格环比明显上涨。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玉米和大豆最近期货合约收盘价周平均每吨为243美元、257美元和482美元,国际食糖理事会原糖价格周平均每吨为554美元,环比均涨3%,其中小麦和食糖价格为连续第2周上涨,大豆为连续第4周上涨;与上年同期相比,价格分别低16%、10%、5%和12%。

大米价格环比略有上涨。泰国100%B级大米曼谷离岸价(国际基准米价)周平均每吨为570美元,5%破碎率大米曼谷离岸价周平均每吨为554美元,环比均涨1%,同比均高5%。

豆油和棕榈油价格环比基本持平。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豆油最近期货合约收盘价周平均每吨为1193美元,马来西亚棕榈油荷兰鹿特丹港到岸价周平均每吨为1134美元,环比均基本持平,同比分别低6%和8%。

棉花价格环比有所下跌。国际棉花指数(SM级)周均价每吨为2299美元,环比跌2%,为连续第3周下跌,同比低55%。

用友软件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6篇

从时间和适用行业两个角度共同出发, 将用友软件系列产品分类为早期产品、U8系列产品、NC系列产品、用友通系列产品。

1. 用友软件公司早期的产品

1992年到1995年, 用友软件公司主要是发展基于DOS操作系统的财务软件, 这一时期典型代表是5.0、6.0版本。1994年到1999年, 又先后推出了基于早期Windows3.1、Windows95操作系统的软件产品系列如7.0、7.20、721。

2. 用友ERP-U8系列

U8中的U, 是UFERP (用友ERP软件) 的简写;8, 是指软件版本号, U8系列是用友软件的主流产品。

(1) 1998年12月, 推出了UFERP-M8.0。

(2) 1999年3月26日, 发布战略型财务软件8.0A版。

(3) 1999年7月2日, 发布战略型财务软件8.10 Access版。

(4) 1999年8月30日, 发布企业级财务软件For SQL Server 8.10版。

(5) 2000年新春发布企业级财务软件V8.10a (SQL Server) for Win2000和企业级财务软件V8.11a (Access) for Win 2000。

(6) 2001年3月, 用友网络财务软件V8.13 SQLServer发布。

(7) 2001年12月, 推出了用友U8.21 (SQL) 。

(8) 2002年9月29日, 用友ERP-U8 V8.50发布。

(9) 2003年12月, 用友ERP-U8 V8.51发布。

(10) 2004年1月, 用友ERP-U8 V8.51A发布。

(11) 2005年1月, 用友ERP-U8 V8.52标准版发布。

(12) 2004年11月18日, 用友ERP-U8企业应用套件 (U860) 发布。

(13) 2006年11月, 用友ERP-U8企业应用套件V8.70发布。

3. U8普及版系列产品

(1) 2005年9月30日, 用友ERP-U8普及版正式发布。

(2) 2007年7月, 用友ERP-U8普及版V2.0发布。

(3) 2007年11月, U8普及版3.0。

(4) 2008年, U6 V3.1发布。由U8到U6。版本号混乱, 由高到低, 版本号缺乏连续性。

4. 用友ERP-NC系列产品

NC系列产品主要面向大型企业集团, 是用友公司为了加强国际竞争力而推出的一款高端产品。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

(1) 2001年3月29日, 用友公司在中华世纪坛发布“全面升级、扩张发展”的新世纪战略性产品——用友NC管理软件第一代。

(2) 2002年11月, 用友ERP-NC 2.11发布。

(3) 2004年8月18日, NC 3.0正式发布。

(4) 2005年8月18日, 用友ERP-NC 3.1全新发布。

(5) 2006年12月, 用友ERP-NC V5.0发布。

5. 用友通系列产品

早在2001年, 用友公司便开始尝试将其U8产品的部分组件, 剥离出来形成低端产品向中小企业市场推广, 这便是用友通系列产品的雏形。从2005年至今, 用友通系列产品有:小企业通系列;用友通标准版;用友通普及版;用友通行政事业版;商贸通标准版等近20个品牌。

用友在短期内将版本号不断升级, 其目的有二:其一, 使公众觉得用友研发人员在不停努力更新换代;其二, 是不断完善加密技术, 防止盗版。在外行看来表面上用友产品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在内行眼中这只是一种促销手段而已, 软件内部的构架功能并没有过多实质上的更新;对潜在的用户群而言, 会产生“我还是等待下一个更加完善高级的产品吧”想法;同时, 由于片面追求快速发布, 致使一款新产品出来后未经过系统测试就仓促发布, 结果一些软件bug在售出后被用户发现, 只好再推出相应的软件补丁修补, 增加了售后服务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用户对用友产品的信任度;最后, U8普及版2.0后又推出同一系列的高级版本U6 V3.1, 但是版本的命名明显不合理, 给用户造成版本倒退的错觉。

二、庞大的体积和复杂的安装过程让试用者知难而退

1. 安装文件越来越大

一般而言, 好的软件应该是越来越优化、越来越精简, 安装文件也应该越来越小。但是用友软件随着版本的不断升高, 其体积也随之升高, 具体数据见表1。

2. 安装步骤复杂

用友软件随着版本升高的同时, 对电脑的硬件配置、软件环境配置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而导致安装过程也不断复杂化。以下以用友8.52安装步骤为例进行说明。

(1) 检查并修改计算机名称。根据以往的使用经验并经多次试验, 计算机名不能是中文名称、不能以数字开头, 不能带有“_”符号, 否则即便是安装成功, 在以后的使用中也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2) 安装Windows的IIS信息服务。这是运行8.52的必要服务。依次经过以下关键环节: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勾选Internet信息服务 (IIS) →点击下一步→插入XP系统安装光盘 (或者定位IIS安装文件路径) 。

(3) 安装SQL 2000数据库。既可以安装完整的SQL2000, 也可以安装简化的MSDE 2000。前者需要专门的安装光盘和序列号, 后者是用友安装盘自带的简化数据库。

(4) 关闭所有已经打开的应用程序, 特别是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等。

(5) 将Windowssystem32下的所有后缀为dll和ocx文件的只读属性去掉, 否则在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

(6) 安装用友8.52软件。将U8软件光盘放入服务器的光盘驱动器中, 运行SETU.exe安装程序, 进入安装向导。在“选择安装类型”向导中, 系统提供了5种安装类型:数据服务器, 只安装数据服务器相关文件;完全安装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端所有相关文件;应用服务端, 只安装应用服务端的相关文件;应用客户端, 只安装应用客户端的相关文件;自定义, 如果上述安装都不能满足用户要求时, 用户可自定义安装。通常情况下应当选择完全安装。之后, 系统会自动安装用友8.52, 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最后安装完成后, 选择立即重新启动。

(7) 进行数据服务器连接设置。完成上述第六步重新启动后, 在电脑右下方任务栏出现图标, 表示用友软件已经进入待命状态了。

(8) 在正式使用前, 要给已安装好的软件打上官方的两个补丁包U8.52Hotfix.exe和U.852DBHotfix.exe, 首先到官方网站下载两个补丁包, 再分别运行上述两个可执行文件即可。

以上的安装步骤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将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发生。U8.60、U8.70等后续版本的安装过程更加复杂, 对于专业的维护人员都有一定难度, 对一般的试用者而言就可想而知了。现在有些财务软件如安易等都主张推出U盘版本, 大小在20M以内, 绿色免安装, 可以随身携带, 这应该给用友软件开发者提供一个改进产品的思路。

三、居高不下的软件价格让多数小企业望而却步

表2是笔者近期经过调查得到的用友通标准版、U8.52、U8.70、U6-3.1、NC 5.0等主要系列产品的报价情况。

单位:元

说明: (1) 表2报价只包括实际工作中使用最多的主要功能模块, 不包括一些不常用的辅助功能模块; (2) 表2报价仅指单机版, 不包括网络版。如果是网络版, 要按照站点数量的多少成比例上调价格。

从表2数据可见最便宜的用友通标准版价格也要35 000元, 这对于多数小企业而言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同期国内其他功能相同软件如金蝶KIS 9.0版价格是22 000元, 安易V6.0价格是10 000元, 还有其他一些不太著名的财务软件价格甚至不到100元。过高的软件价格将一些急于使用用友软件的小企业拒之门外,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盗版的猖獗。

四、过度的保密措施造成用户二次开发困难

众所周知, 用友公司和软件商在销售用友产品时是不提供原始数据结构表的。一个庞大的用友系统要由上百个数据表组成, 每个数据表都有其特定的存储内容, 同时每个数据表又有若干字段信息构成。用户经常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 但是如果没有原始的数据结构, 二次开发将是纸上谈兵。笔者认为, 用户在购买正版软件的同时, 有权利得到用友公司的原始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毕竟不是程序源代码, 不会对用友品牌的专利技术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如此一来, 一些数据维护的问题就可由企业用户的内部技术员进行处理, 减少了用友售后服务的工作量, 对用友公司、销售商、用户三者都是有利的。

五、权限分工复杂且不实用

1. 系统管理员和账套主管权限划分不够合理

用友软件各版本的系统管理员 (admin) 和账套主管的权限对比见表3。

(注:Y表示具备权限, N表示不具备权限)

此外, 账套主管自动拥有其所辖账套的所有功能权限, 系统管理员不能进入系统管理之外任何模块。笔者认为, 用友软件的系统管理员和账套主管的权限划分不尽合理。系统管理人员应该负责计算机的技术管理、账套建立、指定账套主管、增删系统操作人员并指定其所在账套、数据后台维护, 不能涉及具体的任何业务处理。而账套主管 (也可称为电算化财务主管) , 负责其管辖账套内的人员明细权限设定, 自己兼任个别特殊功能 (如反记账、逆结账等) , 账套主管具备的功能应当由系统默认赋值。普通操作人员只能按照账套主管赋予的权限操作。一个财务系统内部的普通操作员具体负责哪些工作, 不应该由负责电脑维护的系统管理员 (admin) 来指定, 而用友软件的系统管理员可以处理具体人员的权限分工, 这是不合理的。另外, 用友软件允许同一账套多个主管, 这不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

2. 角色管理功能华而不实

所谓角色是指在企业管理中拥有某一类职能权限的组织。它可以是实际的部门, 可以是由拥有同一类职能的人构成的虚拟组织, 如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会计和出纳两个角色。关于角色, 笔者认为用友软件存在两大不足:其一, 增加操作员并指定其某类角色后, 该角色所具有的权限在权限修改界面无法显示, 感觉角色功能形同虚设;其二, 用友软件允许额外增加角色中没有包含的权限, 看似灵活, 实则操作混乱。财务分工是严肃谨慎的事情, 应该在一个固定界面中操作。

3. 权限管理层次过多且设置分散

用友系统中的权限管理有3个层次:一是功能级权限管理 (功能级权限管理功能提供了更为细致的功能级权限管理功能, 包括各功能模块相关业务的查看和分配权限。例如赋予用户SYSTEM对100套账中总账模块、工资模块的全部功能) ;二是数据级权限管理 (该权限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一个是字段级权限控制, 另一个是记录级的权限控制, 例如设定操作员张三只能录入某一种凭证类别的凭证) ;三是金额级权限管理 (该权限主要用于完善内部金额控制, 实现对具体金额数量划分级别, 对不同岗位的操作员进行金额级别控制, 限制他们制单时可以使用的金额数量, 例如设定张三只能录入金额在2 000元以下的凭证) 。功能级权限的分配在系统管理中的“权限分配”设置, 数据级权限和金额级权限在“企业门户”/“基础信息”/“数据权限”中进行设置, 且必须是在系统管理的功能权限分配之后才能进行。

权限管理烦琐, 违背软件操作的适用性、易用性、逻辑性。笔者认为, 所有的操作权限管理应该置于一个统一的操作界面, 由账套主管统一进行。

六、软件操作界面杂乱且风格不统一

作为一款好的财务管理软件, 除了功能实用外, 整洁美观、灵活多样的操作界面也是衡量其整体性能的一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很多知名财务软件在基面方面设计的非常美观又极富个性化特色。但是用友软件在界面易用性、灵活性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企业门户主界面的问题

首先背景单调, 建议加入用友公司的“心”型图标作为背景图, 提升软件的亲切感, 或者加入用户自定义背景图功能, 以体现软件的个性化色彩;其次右上方的“我的工作”、“业务流程”、“控制台”3个标签实际中基本不用, 建议取消或者更换至左下方。

2. 部分业务操作界面的问题

用友软件在很多操作页面上布局凌乱, 特别是一些表格显得局促拥挤, 不能显示表格全貌, 得由用户移动滚动条才能显示完整表格。建议用友公司加以改进, 将操作页框和表格居中, 并且显示完整页面。

3. 部分会计实务界面的问题

用友软件对于一些主要的会计实务资料都是基于早期财务软件仿真观点设计的。表面看似华丽, 实际并不实用。比如记账凭证显示界面最大的败笔就是金额栏的间隔线条, 在手工录入记账凭证时可起到一定的防错功能, 但移植到电脑操作中, 就显得画蛇添足。

4. 项目档案定义界面的问题

项目管理是用友软件重要的辅助功能。必须进行完整的初始定义才能使用。图1是用友软件项目定义图。在此界面的操作如下:

(1) 点增加→输入大类名称→选中普通→默认级次→默认栏目;

(2) 选择项目大类→选中大类名称→筛选科目 (将左边窗口符合条件的科目选入到右边窗口) ;

(3) 项目分类定义;

(4) 项目目录→点维护按钮→点增加。

这一个界面要放置4个主要操作步骤, 使初学者一头雾水, 不知从何着手。笔者建议还是以菜单方式或流程图方式给出项目定义的4个主要操作步骤为好。

除上述之外, 用友软件在界面布局上还有很多其他缺陷:比如有的模块中有“保存”按钮, 而在有的模块中没有;初始选项设置在不同的模块中名称不同, 菜单的显示位置不同;不同功能模块的相似操作界面风格不统一。这些缺陷的存在影响了用友软件的质量, 建议用友公司在今后的产品中加以改进, 使用友产品更加符合用户需求。

七、其他问题

1. 官方网站没有提供畅通公开的演示版下载渠道

一般的软件供应商通常都会在自己的公司主页上提供演示版产品下载, 但是用友软件主页至今不提供这一功能。潜在用户获得用友最新试用产品的渠道不畅通。如此一来致使用户缺乏对新产品的了解, 另一方面导致网上盗版泛滥。

2. 公司标识前后不一

目前用友的三大系列产品, 在设计风格上不尽统一, 用友通系列的系统服务功能和软件是集成在一起的, 启动软件的同时系统服务功能也就启动了。而U8系列和NC系列都要先启动系统服务之后再启动应用软件。系统服务启动后都会在任务栏自动添加启动标识符号。这是用友的标志性图标, 广大用户已经熟知, 但是后续版本如U8普及版、U8.60、U8.70版本的系统服务图标变成了, 作为一款成熟的软件产品不应该随便更换已经形成的标志图标。

另外用友公司起初的官方网址域名是http://www.ufsoft.com, 2005年4月19日, 将这一大家已经熟知的域名更改为http://www.ufida.com, 其理由是加快国际化进程。其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能否加快国际化进程, 不是靠修改公司域名就能做到的, 相反, 长期以来已经为国人所熟知的域名从某种角度上讲是用友公司宝贵的无形资产, 理应受到保护。因此笔者认为, 标识符号的改变和域名的改变是用友总体营销思路的两大败笔。

3. 没有妥善处理好用友产品和微软数据库产品的关系

用友中后期的产品都要基于微软数据库SQL Server。而SQL Server有简化桌面版MSDE 2000和标准版之分, 前者是可以免费自由使用的简化版本, 功能完整;后者是具有自主产权的微软产品, 其目前的公开售价都在10 000元以上。很多企业都不愿意额外花钱购买, 因此选择使用简版或者盗版的SQL Server, 如果微软公司较起劲来查究, 必将波及到用友软件, 因此笔者认为用友公司应尽快和微软协商好两种产品的捆绑价格, 避免市场风险。

以上是笔者对用友软件总体上存在问题的分析, 以后将从技术方面入手研究用友各主要功能模块的缺陷及改进措施。

摘要:本文提出用友软件产品总体上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如更新换代过快;安装过于复杂;价格过高;过度保密;权限管理功能复杂;界面设计不合理等。对用友公司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用友软件,系列产品,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平.用友ERP财务软件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5.

未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预测 第7篇

粮食作物中, 大米和小麦产量将基本稳定, 保持较高的自给率, 玉米产量和价格将显著提高。目前, 大米和小麦人均消费量在下降, 总体供给充足, 如果没有托市政策, 价格将面临下行压力。未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 对畜产品的需求将快速增长, 这将拉动饲料粮需求, 玉米作为最主要的饲料粮, 需求和价格将分别提高11%和13%。

大豆、棉花和食糖需求将快速增长, 国内自给率将有所下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对豆油和食糖的人均消费量会逐渐提高, 从而拉动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预计2010~2014年, 我国大豆和食糖的需求均将提高12%左右, 价格分别增长15%和12%, 棉花需求和价格将分别提高16%和18%。由于生产增长低于需求增长, 且国内价格增将进一步增长, 自给率将有所下降。

畜产品需求将快速增长, 除奶制品外, 我国猪肉和禽肉将保持较高的自给率。预计未来5年, 我国猪肉、禽肉和奶制品需求将分别提高17%、23%和35%, 价格将分别提高9%、10%和9%。猪肉和禽肉供需基本保持平衡, 奶制品由于需求增长超过生产增长, 进口将不断扩大。

石油价格变化和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有显著影响。在高油价方案下, 所有农产品价格都将上升, 其中与生物质能源生产直接相关和贸易依存度较大的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将明显高于其他产品。

我国主要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分析 第8篇

1. 农机零配件整体质量水平

自1992年以来, 我国每年都安排了主要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 至今抽查已涉及24个省 (区、市) 600余家农机零配件生产企业。抽查的产品包括花键轴、转向节、进排气门、曲轴、旋耕刀等20多种。也正缘于这些不间断的质量跟踪和监督抽查, 使我们大致掌握了主要农机零配件的产品质量状况。

根据历年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统计, 农机零配件产品抽样合格率在59.26%~80%之间波动, 波动幅度不大。而自2004年以来随着农业政策的调整和农业机械化的迅猛发展, 农业机械整机对零配件的需求在“质”和“量”上都有着大幅度提高, 进而促使农机零配件行业产品质量提高, 产品质量合格率从2004年的60.6%逐年增加至2008年的80%。例如内燃机气门产品自2004年以来产品质量稳定且合格率逐年提高, 2008年达90.3%。不过, 在取得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的同时, 全国每年涉及农机产品质量的投诉事件也达近千起。汇总分析, 可看出大部分都是由零配件在材料、热处理和机械加工方面存在质量问题所致, 如发动机缸套早期磨损, 曲轴、连杆断裂, 拖拉机半轴套管断裂, 转向节折断, 以及螺栓强度不足而断裂引发的整机事故等时有发生。因此, 要想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 仍需花大力气抓好农机零配件的产品质量。

2. 生产领域农机零配件质量现状及分析

(1) 拖拉机底盘配件质量状况

拖拉机底盘件是保证拖拉机安全行驶与作业的重要零部件。如花键轴、转向节、钢板弹簧、球头销和车轮都是拖拉机底盘的主要安全件, 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机的工作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些主要的零配件是国家监督抽查的重点产品, 汇总历次抽查结果后不难看出这类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仍偏低。与2000年以前对比, 近年来底盘件产品质量平均水平还有所下降, 降幅有4.7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小企业在生产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 生产能力相对不足, 例如应热处理的不处理或处理不到位、为节约成本降低加工精度、为多出产品放松出厂检验等。

(2) 发动机配件质量状况

多年来据用户反映和售后质量信息反馈, 发动机质量问题除“三裂一断” (裂水箱、裂缸盖、裂机体和断曲轴) 外, 比较突出的问题还有活塞组和气缸套等零件早期失效, 造成打坏机体, 甚至危及人身安全。通过不间断的国家监督抽查, 促进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比2000年以前的平均水平, 近年来提高了4.3个百分点, 发动机配件产品合格率高于底盘件10.1个百分点、高于作业机具配件15.6个百分点。

(3) 作业机具配件质量状况

作业机具配件涉及田间作业机械、场上作业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畜牧机械、园艺机械等十多类机械的上千种零配件, 针对使用量大、问题较多的旋耕刀、锤片和筛片等主要配件也进行了多次国家监督抽查。近年来对作业机具配件的抽查频次降低, 抽查品种减少, 出现了大量的不合格产品充斥市场。从部分省 (区、市) 对流通领域内筛片锤片、扁齿圆齿、刀片等产品的抽查合格率可以看出质量状况极不容乐观。相对于底盘配件和发动机配件, 作业机具配件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较差, 作坊式企业较多, 企业质量意识淡薄。

综观上述, 我国农机零配件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各类产品都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配件企业普遍微利, 大部分企业缺少自我更新和改善生产技术条件的能力, 这也是2000年前后对比产品质量波动甚至降低的原因之一。另外近年来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波动、劳动成本提高和资金运转不良等多重原因导致配件企业生产困难, 也是零配件质量波动的原因。

3. 农机流通领域零配件质量现状及分析

据统计, 全国约1/3省 (区、市) 近几年来都进行过农机流通领域零配件质量抽查, 部分省 (区、市) 平均抽样合格率仅为28.7%, 比生产领域抽查合格率低约40个百分点。造成农机流通领域零配件抽查合格率远远低于生产领域抽查合格率的主要原因一是为主机厂配套的零配件生产企业将部分不合格品投放市场, 二是质量部门监管盲区的非正规小企业、作坊式企业将粗制滥造、质量无法保证的产品全部销往农机批发市场或经销商店, 三是农机大市场的“前店后厂”摊点生产的“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就地销售。

4. 农机零配件质量影响农机维修行业的健康发展

农机零配件的质量优劣对于农机具维修行业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统计三十余例维修质量投诉后发现, 因农机配件质量问题而导致维修质量差的案例占51.4%, 远高于装配或磨合使用所造成的问题。由此可见零配件对于农机维修影响甚大。

从农机维修质量投诉情况分析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 装配不当或漏装错装、磨合不当或操作不当、配件质量低劣所占比例分别为18.2%、30.4%和51.4%。

二、存在的质量问题

农机零配件产品质量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我国农机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世界先进国家比仍有差距, 整体技术尚处在发达国家初级水平, 品种单一, 结构不尽合理, 最突出的差距是农机产品的质量问题。近几年来, 农机产品监督抽查的平均抽样合格率都在70%左右, 这一结果表明, 我国农机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仍偏低。导致我国农机产品总体质量水平不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究其根源, 农机零配件质量差是其主要原因, 它直接影响到整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甚至危及到了人身安全。在实践中调查显示, 35%的农机故障是由于机手操作不当造成的, 65%的原因是零配件的质量和维修装配技术问题引起的, 而其中使用劣质农机零配件造成农机损害出现故障的情况占50%以上。因此农业机械可靠性差, 很大程度上是零配件质量低劣所造成的。总结起来, 目前零配件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质量问题:

1. 假冒伪劣农机零配件充斥市场

农机零配件市场假冒伪劣现象泛滥。确切地讲, 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形容目前一些地方农机市场上的农机零配件一点也不夸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

(1) “三无产品”, 农机零配件产品和包装上没有任何标识。像旋耕刀、锤片、筛片等易损件, 市场上经常见到没有包装、堆在一起销售的产品, 三无产品所占的比率有的达到了70%。即便包装和产品上有标识, 但标识也不符合《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 有的产品包装上仅有产品名称, 没有生产厂名和地址的;有的包装上只有厂名和电话, 没有地址, 而电话和厂名不符的;有的产品和包装上没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或者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是空白的。

(2) 偷工减料是假冒伪劣农机及零配件生产者最常使用的方式。通过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 尤其是现在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的形势下, 生产厂家不断以低价来占领市场, 不顾产品的质量, 想尽办法进行偷工减料。例如应该进行热处理却不进行处理, 甚至发明简易处理工序来代替。像碾米机筛片产品国家标准推荐采用碳氮共渗、软氮化和低碳马氏体处理等热处理工艺, 而经过这些热处理的筛片在正常的贮存环境里一般是不易生锈的。一些进行“特殊工艺”处理的筛片, 其工艺就是在泡筛片的水里放些防锈剂, 而不是进行热处理工序。

(3) 以次充好是普遍现象, 市场抽查的农机及零配件的合格率在20%~70%之间, 证明大量的不合格品充斥着市场;有的产品出厂时不进行检验, 全部贴上合格证, 以合格产品出厂销售;有的农机零配件在外观上不易辨别质量优劣, 消费者无法识别;有的气门上有肉眼看不到的裂纹, 但经磁力探伤就发现在杆部有一条贯穿性的纵向裂纹, 长达74mm。此外有的螺栓、螺帽用力一拧就“滑丝”, 曲轴用不到半个月就“分家”, 成了一堆铁垃圾。

(4) 材质不符合要求, 表现在用低价的材料来代替标准材料进行生产, 以降低成本, 增大利润空间。农机零配件根据用途不同, 要求材料具有相应的强度、硬度、耐磨性、抗压性等物理性能。许多标准都对零配件的生产材料有所规定, 但市场上常常见到以低牌号材料代替高牌号材料, 以低性能的材料代替高性能的材料, 使得产品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性能, 产品的使用寿命也较短。

有采用了劣质材料的180型柴油机气缸套, 装机仅3天就严重磨损, 经测量活塞环下止点处磨损台阶高度差为0.140mm, 活塞环上止点处磨损台阶高度差达0.190mm, 远远达不到正常使用要求。经检验其抗拉强度仅有120MPa, 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的200MPa。

(5) 假冒零配件产品案例多于整机产品。例如有约30%以上的知名农用内燃机气缸套生产企业反映产品被假冒过, 调查了解到旋耕刀、喷油嘴偶件、气门、气缸垫、活塞销等绝大多数产品都有被假冒的经历。值得高度关注的是这些坑农的农机零配件大都打着“名牌产品”的牌子, 其经营者无一不在其门前高挂着知名公司“专卖”或“特约经销”的牌子与商标。

(6) 以旧翻新仍层出不穷。如调查中发现, 气门、喷油嘴偶件、电机等都存在着以旧翻新。喷油嘴偶件以旧翻新现象较突出, 一些企业专门购买废旧喷油嘴偶件, 拆开后, 将针阀和针阀体进行选配, 重新组装。这样的喷油嘴价格远远低于正品价格, 但是无法保证柴油机的性能。

2. 主机厂配套件质量较好, 市场销售件质量较差

通常同一农机零配件生产企业的产品给主机厂配套件质量较好, 而市场销售件质量较差。统计近十年来所检测的气缸套、气门、花键轴、锤片、筛片等五类农机零配件生产企业和经销企业合格率, 对照详见下表。

目前形成了所谓的“主机件”和“市场件”, 造成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一是产品销售对象的不同, 为主机厂配套的要经过入厂检验, 且许多企业要为主机厂的质量问题承担连带责任, 所以零配件生产企业就很重视向主机厂配套的产品质量。而市场销售主要对象是农机维修商或用户, 他们选购零配件的主导思想是价格, 然后才是质量, 正因为有这样的市场, 造就了市场销售以价格为主、以质量为辅的畸形发展。二是部分生产企业将自己检验合格的产品供主机厂配套, 将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投放到市场。

3. 市场上劣质低价的农机零配件销路看好

农机零配件的销售市场上很明显地存在着“一分钱一分货”的现象, 我们调查中发现, 一些优质产品的价格明显高于一般或劣质的产品, 但销量上却恰恰相反, 往往在同一门市部里一般的产品销量是优质产品的若干倍。调查时在同一农机市场里发现同是S195柴油机用气缸套, 价格高的有38元左右, 一个月的销售量仅40多只, 而有些产品的售价为18元左右, 销量却多达200多只。这是个令质量工作者费思的现象, 唯一的解释是市场需求价廉的产品, 至于物美否就另当别论或根本不问。然而这些所谓的价廉产品大批量流入市场后造成的质量安全隐患何其多!

4. 部分农机零配件生产企业技术力量薄弱, 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主要产品 第9篇

(2)物流外包的过程应循序渐进。物流外包应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物流外包起初可以先把一些非核心的、风险小和见效快的业务进行试探性外包,从而积累一定的经验和建立合同外包的稳定模式,然后再逐渐对其他业务展开外包。

(3)严格筛选物流供应商。物流供应商选择的好坏对于一个企业能否在物流外包中获益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选择物流供应

等做深入的调查,要确保物流供应商拥有与企业相匹配的发展战略的能力。

(4)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随着企业的物流外包,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对物流外包后企业的组织结构做如下方面的调整:如何在无缝衔接的基础上调整业务流程,进行职能变革;如何对外包的物流功能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企业文化是否鼓励创新与变革;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变革持何种态度等。从战略角度看待物流业务外包,致力于获得最佳合作伙伴,并围绕着这种伙伴关系建立一种健全的管理体系,从而实现无缝衔接,取得外包策略的成功。

(5)加强物流外包活动的控制。物流外包绝不是普通托运等传统商业活动,物流外包后也不能把所有的管理都推给物流服务商。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后,应积极同物流供应商保持紧密联系,并加强对其的监控。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应相互沟通,互相提供所需信息,共同编制操作向导等,使双方保持步调一致。同时,还要对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和业绩等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合作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77-85.

[2]丁俊发.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对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J].物流技术,

[3]王淼,葛雍,潘学峰.中小企业的物流怎样外包[[J].中国物流与采

一、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相关概念

所谓“农资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农业生产资料产品,主要包括:农业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等;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农药、肥料等以及畜牧生产所需的畜禽、饲料等;农业生产需要消费的其他原料、材料、燃料。因此,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就是指对农业生产所需的一切生产资料进行采购、运输、调配和储存等物流过程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体系。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角的吹响,农资产品市场再次焕发生机,与之紧密相连的农资产品物流体系也发展起来,并表现出了一系列鲜明的特点。

二、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主要特点分析

综观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整体发展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分散性。分散性是由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分散进行决定的。现阶段,我国农业的生产条件仍是相对落后的,家庭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生产组织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是一家一户分散进行的,农资产品的物流服务体系就要覆盖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同时,农民的生活居住也比较零散,自然村落众多且分布广泛,彼此之间通常相距几里或者几十里路程,交通不便。

(2)差异性。“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1]使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在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周期的不同阶段,农民对农资产品的需求数量、需求种类、时效性等方面都会不同,如播种时节会集中需要大量的种子、化肥、种苗、播种机等,作物的成长期会需要大量的农药、微量元素等。同时,农、林、牧、副、渔业又各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其多样性对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服务需求自然不同,加上不同地域农村的经济、人文环境和物流发展水平的不同,如有的地方是飞机运输,而有的却还是马车、人力运输,导致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特点。

(3)落后性。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农村的发展仍是相对落后,在道路交通条件、运输工具、通讯水平及信息网络平台、商品仓储能力及保管水平上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如在我国农村由机动运输工具完成的货运量仅占总量的20%左右,其余80%则由人力或畜力来完成,仓储设施数量严重不足,管理手段落后,农场、供销合作社等流通部门管理技术差,运输网络也不完善,货运汽车空驶率高、返空现象严重,信息管理系统尚不健全。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使农资产品物流统一作业服务的种类有限,农资产品物流规模小而分布广,加之农村生产资料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缺位”严重,制度建设滞后,农资产品物流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幼稚,且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都制约着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要建设现代化的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必须要“对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结构、市场体系建设、政府宏观调控等进行重塑与构造”。[2]

(4)无序性。目前,在农资产品物流政策和法律法规很少,甚至是空白,物流管理活动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使其服务不规范、信誉度不高,坑农误农现象时有发生,存在着很大的无序性,使农资产品的物流需求者普遍持不信任态度,交易合约难以达成和按期履行。因此,建立现代化的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必须要有政府支持,实现政策法律化运行。

三、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方向思考

(1)构建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针对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分散性和差异性,首先要构建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依托乡镇涉农服务部门,收集各地农资产品的物流需求信息,经过有关部门的信息处理后形成共享信息,使物流组织者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采购、运输、储存等物流工作。为此,国家必须加强配套设施投资,加快乡村道路规划建设,实现公路“村村通”;加快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让有线电话、电视“户户通”;加快农村网络建设,使宽带上网业务“走进农家院”,从而在“硬件”上为构筑多层次、现代化的农资产品物流信息源提供有利的条件。

(2)建设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结构。由于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分散性和落后性,使建设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势在必行。这要求充分发挥各农业部门、邮政系统、供销合作社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及各乡镇物流网点的联合作用,尤其要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产品供应方面的特殊优势。目前,供销合作社有2.6万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和50多万个经营网点[3],在全国各地星罗棋布,覆盖面极其广泛,并且在广大农民群众中信誉良好,又有大批经验丰富、熟悉农村市场的经营人员,长久以来都是我国农资产品供应的主要渠道之一。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我国农业生产的落后性、分散性使农资产品物流专业化发展缓慢,尤其缺乏第三方物流服务。据统计,目前,由第三方承担的农资产品物流数量不超过20%。今后,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通过专业物流组织之间的市场竞争来降低成本,并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农业生产对农资产品多样化的物流需求。为此,国家要建立相关的配套设施,并引导农民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改变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格局,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给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供重要的组织条件。

(4)规范农资产品物流市场行为。为改变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无序运行状态,必须要实现其法律政策化的建设方向。这要求国家加强宏观政策调控,制定专门的物流法律、法规,规范农资产品物流市场行为,提高其信誉度,以保证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健康、有序运行。同时,也要参照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物流标准体系,加快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从而形成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物流运作体系,更好地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服务。

摘要: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发展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本文从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相关概念入手,探讨了其主要特点,并对其建设方向做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特点,建设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勇.现代物流发展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重构[J].农业经济问题,2006,4:75.

[2]王新利.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特点与内涵[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7):310.

主要农产品国际价格周报 第10篇

小麦价格环比涨10%以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最近期货合约收盘价周平均每吨为331美元,环比涨11%,为连续第5周上涨,累计涨幅46%,同比高31%。

玉米、大豆、豆油、食糖和棉花价格环比均有所上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大豆和豆油最近期货合约收盘价周平均每吨为311美元、615美元和1197美元,环比分别涨4%、2%和1%,分别为连续第7周、第7周和第5周上涨;与上年同期相比,玉米和大豆价格分别高14%和21%,豆油价格低4%。国际食糖理事会原糖价格周平均每吨为507美元,国际棉花指数(SM级)周均价每吨为1935美元,环比均涨1%,其中食糖价格为连续第3周上涨;与上年同期相比,价格分别低18%和39%。

主要产品 第11篇

关键词: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修订,特点

2005年6月1日实施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与2005年4月1日实施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总局令[2004]第67号)》,以及GB/T 19630.1—2005《有机产品》,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在贯彻国家标准、统一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的操作尺度、规范有机产品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特别是国际有机产品认证工作的发展,实施规则已经不能完全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需要对该规则进行修订。

1 新版有机产品实施规则主要变化和特点

1.1 结构更加完整、合理

新的实施规则增加了认证机构要求、认证人员要求、再认证和信息报告要求,并增加了有机产品认证目录、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格式、有机产品销售证证书格式、出口欧盟有机产品认证特别要求4个附件,使结构更加完整,为规范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确保有机产品认证的一致性提供了依据。

1.2 对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要求更为严格

新的规则规定,认证机构从事有机产品认证活动资质范围,将分为植物、畜禽、水产和加工四类,有机产品认证检查人员专业领域也将分植物、畜禽、水产和加工四类。同时也对认证机构基本条件和从事有机产品认证的技术能力、对认证人员能力评价提出具体要求。

1.3 申请认证条件更为严格

根据新规则的规定,认证委托人除满足基本的法律法规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满足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需要的相关条款要求,如:所申请的产品必须在国家认监委公布的《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内;在5年内未因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检出禁用物质或者被禁用物质污染,虚报、瞒报认证信息及产地环境不符合认证要求而被认证机构撤销认证证书等条款。

1.4 增加了认证机构准备与实施现场检查的要求

新规则规定,检查计划除需要经认证委托人确认外,还需要与认证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一致后才能实施现场检查;需要对全部生产活动及所有农户(适用时)进行检查;现场采集样品进行检测;规定禁用物质不得检出;有机转换计划须获得认证机构批准,并且在开始实施转换计划后每年须经认证机构核实、确认;未按转换计划完成转换的生产单元不能获得认证。同时还增加了投入品使用条件和评估程序。

1.5 认证依据更加明确

在国内销售的有机产品实施认证的认证机构需按GB/T 19630《有机产品》标准认证,对出口有机产品的认证还应符合由国家认监委制定发布的认证特别要求。

1.6 细化和统一了认证程序

细化和统一了认证机构颁发、撤销、暂停证书条件,增加了销售证使用要求以增强有机产品的可追溯性,对认证标志使用进一步规范,对现场检查程序、转换期判定、抽样检测、不通知检查等认证关键步骤具体要求进行了细化,保证检查结果的一致性。

1.7 增加了不予批准认证的条件

新的实施规则增加了不颁证的条件有:提供虚假信息,不诚信的;受到禁用物质污染的;产品检测发现存在禁用物质残留的;申请认证的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或)标准强制要求的;一年内出现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或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被撤销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经监(检)测产地环境受到污染的。

1.8 修改了有机产品标志使用要求,增加了溯源体系的要求

为保证有机产品的可追溯性,新规则要求认证机构在向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发放认证标志或允许有机生产企业在产品标签上印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时,必须按照统一编码要求赋予每枚认证标志的一个唯一编码。该编码由17位数字组成,其中认证机构代码3位、认证标志发放年份代码2位、认证标志发放随机码12位,并且要求在17位数字前加“有机码”3个字。

每一枚有机标志的有机码都需要报送到“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网址http://food.cnca.cn),任何个人都可以在该网站上查到该枚有机标志对应的有机产品名称、认证证书编号、获证企业等信息。

1.9 首次对销售证提出了要求

建立有机产品销售证制度,要求有机产品销售时应办理销售证,以保证销售数量与认证数量的一致性,增强有机产品的可追溯性,并便于消费者辨识有机产品的真伪。规则对销售证书申请和办理程序、销售证书的格式、内容和管理做出详细的规定。

1.1 0 规定了实施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

目前,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产品和种类多种多样、掌握的尺度不一,给有机产品的认证带来较大的风险;给有机产品认证的监管带来困难;给有机产品认证的统计带来不便。新的规则首次增加了《实施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作为附件,为规范有机产品的认证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1.1 1 对投入物质的使用和评估提出了要求

为加强和规范对有机生产、加工中投入物质的管理,按照国际做法,新的实施规则规定有机生产加工企业在使用未列入GB/T 19630规定的投入品时,应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并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后方可使用。

1.1 2 增加了出口欧盟有机产品认证的特殊要求

欧盟是我国有机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新的规则还规定了出口欧盟有机产品认证特别要求。

上一篇:宣传展示下一篇:康复新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