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2024-06-16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精选12篇)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第1篇

关键词:文本引路,读写结合,语文课堂

一、给一个参照, 仿写中打好写作基础

三年级的学生, 还不具备独立构思、写作的能力, 因而仿照课文的一句、一段、一篇的写作方法来练习写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只要教师能遵循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写好作文了。从我们教学积累的案例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仿写片段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 都是让学生仿照“例子”练习的好材料, 我们要根据文本的表达特点选择仿写的切入点, 帮助学生找到方法。除了仿写句式表达、段落构成以外, 还可以仿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1) 按总分顺序写

例如, 学习了《东方之珠》后, 可以“一到节假日, 街上就热闹起来”为总述句, 用“总起→举例→小结”的形式写一段话。如, 《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是总分结构, 学完后, 我让学生仿写其中的一段, 如“, 天上的云, 真是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它们有的像羽毛, 轻轻地飘浮在空中;有的像鱼鳞, 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还有的像峰峦, 像河川, 像雄狮, 像奔马……它们把天空点缀得异常美丽。”

(2) 按写连续动作的先后顺序写

例如, 《哪吒闹海》中有一系列动作的刻画:“小哪吒可机灵啦, 身子一闪, 躲过了这一斧头, 随即取下乾坤圈, 向夜叉扔去。”就让学生结合课文中出现的一连串打斗的动作, 让学生回忆自己看《大闹天空》中“孙悟空和二郎神打斗”的过程, 仿写一段话。

(3) 按“从整体到部分”来写

例如, 仿写习作例文人物篇《我的自画像》中, 先整体介绍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 , 然后从个儿、发型、眼睛等部位描写, 写得很形象, 让人读了仿佛如见其人。

2.仿写课文

仿写以课文为基础, 为学生拓开作文的思路, 而不能成为限制他们创造力的框框。因此, 范文必须具有典型性, 使学生触类旁通。例如, 教完了《石榴》后, 我对课文的结构作了一番讲解, 最后总结:“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水果不仅仅只有文中提到的‘石榴’, 你最喜欢什么水果呢?请你们也模仿着《石榴》这一课来写一写。”第二天, 交上来好几篇作业非常精彩。

这样的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特点进而仿作, 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体验到了仿作的乐趣。

二、给一个空白, 填补中拓展想象空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表达要求我们在习作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写出最独特的体验。所以, 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 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 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 鼓励他们写出最真实、最独特的感受。例如《习作七》,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两个玩具, 编写一个童话故事。于是, 我就让学生把玩具带到课堂上, 和同桌一起玩玩具, 然后想象自己的玩具和同桌的玩具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先让同桌之间进行编写、交流, 然后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最后形成文字稿。

三、给一个胆量, 改写中传承文化经典

古诗词凝练、充满了优美的意境, 但又非常含蓄。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对诗词进行改写。例如, 学习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后, 学生懂得了王维远离家乡, 思念家乡亲人的真挚情感。教师可启发:要是在王维遥望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 有一位神仙恰好路过, 于是神仙说:“王维, 我现在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同学们, 王维会向神仙提出什么愿望呢?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说:回亲人身边去看看。这时, 我让学生继续想象:回到家乡, 回到亲人身边, 王维会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学生接着想象, 把王维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全部化为了语言。这样的读写结合得确切自然, 丝毫不牵强, 反而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 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给一个内容, 续写中提高阅读能力

文章贵在“言尽意远”, 但对于小学生来说, 由于其阅读经历的限制, 并没有完全把握这种写作方式的能力, 甚至连完全的阅读都不一定能够完成。而续写既能观察学生的阅读状况, 又能写出原作者没有写尽的意。学了《三袋麦子》这篇课文, 我就设计了一个“续写”的环节, 要求学生能运用文中的词语, 并鼓励学生采用课外阅读中学来的词语, 学生本来就对童话感兴趣, 所以, 他们也乐于去写。很多学生的续写非常生动精彩, 有书中的词语, 有他们儿童化的语言, 运用恰当, 更为可贵的是有些学生的续写中还让小猪和小牛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总结 第2篇

华巷小学刘磊

通过本次读写结合专题学习,我受益非浅,深知语文读写结合的重要性。我谈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我认为以读写结合为主线,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以读写结合贯穿教学全过程。

一、抓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读书能力。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一篇课文的基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预先从总体上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预习也是学生独立钻研教材,形成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预习好课文形成优良的自学能力呢?首先是扫除字词障碍,也就是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工具书,把它的读音,含义弄清楚。再指导学生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弄清文章究竟写了些什么。并做好预习笔记,笔记要包括课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简要情况,难字难词的解释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二、边读边思,从读书中学写。

教学每组课文时,我根据单元训练重点,首先提出训练目标,然后在讲读课文中渗透知识要点,写作技能,指导边读边思,增强学生读中学写的意识。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就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设疑问难。像“我”为什么对事情感到惊奇、诧异?从哪些句子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爱戴?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是什么原因?抓住这些问题再指导精读重点词、句、段。学生通过理解、品评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进而体会作者问什么要写的思想感情。在读完课文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这篇课文通过写(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得人),表达了作者(敬爱和怀念伯父鲁迅)的思想感情。我适时创造机会,以《我敬爱的人—×××》为题让学生随文练笔,这样使读中学写落到实处。

三、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思考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悟写;想象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诗从根本上点明了读与写之间微妙的关系,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读和写的训练巧妙结合起来,以阅读的训练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能力的培养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在阅读训练之中培养学生悟写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中,学生能够广泛地积累写作的素材,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教师在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鼓励学生积累素材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对阅读素材中的内容进行感悟,并将自己的感悟用笔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首先解决“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我让学生反复阅读这篇文章,感受作者对故乡诚挚的热爱,文中以杨梅的描述来展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恋,并在阅读过程中为学生解析每一段描述作者所寄托的感情。在反复阅读之后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构思和表达有了一个非常充分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最喜爱的段落写一篇读后感,对作者的故乡之恋进行剖析,并在剖析的过程中加入自己家乡的描述,按照文章的写作方式选择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进行描述,并在描述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二、以读促写,在写中促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广泛的阅读就没有写作的源泉,在读与写的训练中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点,在阅读训练中首先培养学生仿写的能力,将在阅读训练中所积累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又不断地激发学生阅读的渴望,促进读写一体教学模式的形成,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去读一些课外的读物,这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积累更加广泛的写作素材,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于阅读兴趣的提高,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还鼓励学生做一些读书笔记,最初以任务的方式下发下去,让学生完成,在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很多学生都是自发的去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使学生的读与写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培养。

三、发挥想象,读写结合

在进行读写训练的时候,教师需要以丰富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读与写的协调发展,例如在训练的过程中为学生选择一段阅读材料来让学生进行精读,在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按照原文的思路进行续写,这需要学生必须充分掌握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按照自己的写作方式进行续写,不但充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培养,最为关键的是,通过这种读写结合的过程,学生读与写的能力会充分结合起来,并以此为基础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对学生读与写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读与写能力的协调发展,以阅读训练为写作能力的培养搜集素材,奠定基础,以写作能力的培养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杜文东.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J].素质教育,2014(1).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 第4篇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部分,而将这两个部分的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会对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提升起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又是阅读最好的检验,对于这点教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读和写结合起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夯实学生语文基础,提高学生读写基本能力

对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学生扎实的语文基础为基本前提,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保证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提高,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的语文基础进行夯实,要做到“积跬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海”,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站在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之上进行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

对于任何学科的教学,学生的兴趣都至关重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的限制,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在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训练中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的激发,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阅读所带给他们的无限惊喜。教师也要为学生选取趣味性较高的阅读材料,或者是选择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的文章,在学生阅读之后鼓励学生写作读后感,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让学生将阅读和写作由兴趣变为习惯,从而形成学习语文的持久动力, 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读与写水平的提高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中, 需要教师花费心思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这一方面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集中到课堂上来,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另外,也由于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内容变得丰富,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了解阅读材料之中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且通过与写作的相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掌握更加纯熟,并不断地在阅读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理解,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读写结合 第5篇

2013年9月27日,在一小的阶梯教室里举行了读写结合的课程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聆听了教研员对如何将读与写结合的更好进行了分析,自己才对读与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次培训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去。同时,在作文中形成的知识技能,也能促进阅读教学。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在阅读中悟写

阅读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着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理清文章的“头绪”,弄清文章的内容,再通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解决了“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即“语言文字、内容、思想感情”的过程。第二、进一步明白“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这个步骤侧重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认真落实文章的中心、结构、写法,突破重、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就是在完成第一个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思想感情、内容、语言文字“的过程。无论是篇还是段的训练,都不能只重形式,不重语言文字训练。因为语言文字才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是借助于阅读的积累,平时的观察方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以备不时之需,逐渐发展成能力。

二、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写是一个经历严密逻辑思维的语言表达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章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信息,在“读”中学“写”,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在“写”中促“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以读助写,促成读写一体,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的吸收,才有理解的表达。读写一体化的作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化整为零”,阅读教学“化零为整”,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相互沟通,达到了读与写的有机融合。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有时可以先写后读。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除此外,结合作文,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也是一种以写促读的方法,同样能收到以写促读的效果。

三、读写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往往不止是一次练习就能掌握好,只有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写结合,在反复交替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强化和内化,才能掌握一时难以掌握的东西,最终转化为一种能力。读写是个有机的整体,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要同等视之,不可偏指,这样能完成小语新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任务。提高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促进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第6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写作;结合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的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具体如下:

一、读前先写,赏文作比

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把习作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水平先试作。教师根据学生练笔完成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言文字,在切身的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这样做既合理地使用了教材,又联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种任务驱动下的读写结合。如在学习课文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教材插图所呈现的场面。因为有了课前的写,学生们带着审视、对比、欣赏、迫切学习的心态深入语言文字,感悟更深刻。

二、课中批注,锤炼小标题

这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此时读是在理解。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种学习工作的能力。学完课文后,要求学生写提纲。写提纲是每个课文的一个阅读训练要点,拟小标题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小标题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推敲用语的表现力。每到这个教学环节,学生们都特别喜欢,都期望自己拟的小标题被大家欣赏,所以在用字上煞费苦心,讨论时都据理力争,这种场面我们戏称为“竞标”。

三、课后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得较保守。老师们总是把读后感变成课后感,老师进行全批详改。如此一来,对学生而言是个负担,他们不愿写;对老师批改而言也是—种负担。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学习作业,随意地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老师用划览的方式阅读,重在留意文中的“思”。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习落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以学定教的帮助。这种策略适用于易使学生产生不同观点的文章,教师可以从多元观点的交织中导入新课,也可以让生成的矛盾思想贯穿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

四、用心灵观察生活,写心得笔记与单元习作

我们提倡写真,孩子们笔下的应该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充满特点的真情和情趣,沉浸着美语和泪珠”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去学习、借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掌握句式和文章结构,更应明白文章来源于生活体验。作文和生活是不分家的,没有平时的悉心观察、体验,就写不出有真情实感和鲜活的、有灵性的文章。

单元习作是一个单元的大作文。教师通常是在习作之前为了习作而进行指导。为了加强读写结合的力度和有效性,教师常常要准备许多相关的素材。如果要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挑选素材。在习作初稿完成后,还应进行多次修改,学习锤炼语句。

因此,赏识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教育方法,一种教育思想。教师应让我们的学生因为赏识而愉悦,因为赏识而快活,因为赏识而感动,因为赏识而优秀。每一篇习作都应该有其精彩和成功之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找出它,不吝惜赞美的语句。这样让学生在赏识中习作,在赏识中阅读,逐步提高阅读和习作能力,享受阅读的乐趣和习作的成功。这也是对学生课外阅读和习作劳动的不可或缺的回报。

五、平时采用“写”的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从仿起步: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雪后图文质皆美、情文并茂,很多描写方法值得模仿,让学生仿写两段话,体会散文的韵味,感悟生活的美好。学习《我们的错误》这首诗,可让学生仿写两个小节,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就可让学生再写雪景图,定会增色不少。

2从续到创:如果说低年级的模仿是读写结合的基点的话,那么,中高年级就应该把“创新”作为读写结合的支点。培养学生写作上的创造意识,是使读写结合从根本上得以实现和超越的一个转折点。长春版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形式,有推理故事、新闻写作、课本剧、童话、探险故事,给学生建构了一个广泛的想象、练笔空间。

3.从改到扩: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课文中,有些句子后面留有空白,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填补,在后面续写,同时对学生的理解也是一个考察。有的课文结尾余意未尽,留有想象续写空间,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去扩写、改写结尾。改写往往要对教材进行假设变动,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4.从改到缩:读写结合的创造,主要是指内容的创造,就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形式的基础上选择新颖的、独具特色的内容写,鼓励学生在写作内容上的求异思维,从而力求在写作训练中反映出学生的个性色彩和创造精神。对教材中篇幅较长的文章进行提炼,抓住主要内容缩写,长期进行下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提高了阅读速度和概括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

[2] 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1.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 第7篇

1. 针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1 传统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深深影响着我国教育水平,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课本的学习往往是采用老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教学模式,在整个课堂的语文阅读学习中,虽然整体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状况比较和谐、积极,但是整个领读过程中,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是盲目跟随老师的步伐学习课本内容;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自主把握整体课本内容和内在思想,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学生会形成无法独立阅读的依赖性格,这些缺点会对整个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名言告诫我们要积极增加阅读量和培养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真实文化能力。

1.2 读书和写作相互结合。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习作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且二者之间存在极其重要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积累大量知识底蕴;写作过程恰好是将自己阅读中所积累的文字和底蕴加以分析和组合,从而结合自己的真实情感,融会贯通。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都没有注意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和方法,从而将阅读和写作分割开来进行教学,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甚至忽略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也使作文的语言文字缺乏艺术感。

2. 读写结合的有关方法和措施

2.1 以读带写,读写结合。

读写在素质教学中是整体,但是二者之间还是有一个主次关系,在创新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将阅读放在重要位置,在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在对优秀作品进行阅读赏析的时候,要积极培养学生分析课文和解析文章的能力,特别注意文章中修辞手法及写作手法、语言应用等方面的重要文学方法,然后积极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从而达到用阅读引领写作的目的;针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要积极注重以下方面,从而推进整个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首先,要“读中带写”,所谓“读中带写”就是要在进行相应的文章阅读的同时积极结合对应的素材和寓意进行写作,从而将阅读中学到的手法和技巧应用到作文中,强化作文能力。其次,要在阅读后积极安排写作任务,通过阅读后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积极对文章中一些知识点做好记录,然后在课外找到相应的作文题目进行复习,达到彻底地将阅读所掌握的课外技巧融会贯通,并举一反三的目的。

2.2 综合训练,全面提高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强调听书读写的相互协调,我们在加强读写结合的能力同时,要积极结合听说读写四者的综合训练,从而提升读写能力;读和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关系,二者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相似特点,因此为了提升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要积极结合读写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特性,然后二者之间相互结合,综合训练,通过加强阅读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积极通过作文练习,熟悉在阅读中掌握的技巧和写作手法,通过二者之间的综合训练,全面提高读写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育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话题,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读写结合是全面推进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两个方面,通过二者之间相互结合的教育方法,可提升语文整体教学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石月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法”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3):123-125.

[2]曹兰.闲暇意识与语文作文研究——以初中语文读写教学为例[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5(11):22.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第8篇

一、模仿阶段

读写结合的教学应当分阶段展开。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深入, 学生们掌握的基础知识也越来越丰富, 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 同时, 对于语言的应用能力也在不断发展与构建。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更适合以仿写的形式展开。这不仅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们语文基础还十分薄弱, 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语言组织能力都较为欠缺。如果让学生独立展开文章的撰写这对于他们来说显然会太难。因此,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好的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展开对于阅读文章的仿写。这不仅能够给学生的写作过程提供好的参照与蓝本, 这也极大的降低了写作难度。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低年级的作文教学而言显然是非常试用的。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非常好的教学素材, 本课是一篇童话, 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的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 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们意识到这篇童话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虽然是好朋友, 但是它们的过冬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它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在大自然中, 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只要大家仔细地观察, 积极开动脑筋, 就会发现很多的奥秘。学生们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都充满了兴趣, 不仅在于这个童话故事十分有趣、充满童真, 这也在于这个故事很好的打开了大家认识自然的大门。学生们对于文章的学习都非常认真与投入。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为了锻炼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 我会让大家在这篇文章阅读的基础上展开文章的撰写。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构想一下在大自然中其它的小动物们一同过冬时会发生的场景与故事。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如何下笔, 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 我会组织学生间展开积极的交流探究, 让大家都把自己想到的小动物们过冬的故事和班上其他同学分享。大家想到的故事都非常有趣, 随着故事分享的越来越多, 大家的思路也慢慢被打开, 故事的仿写也收获了很好的成效。

二、续写阶段

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积累, 掌握的基础知识也越来越丰富, 这个时期的学生们思维也在慢慢发展与提升。针对这个阶段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时可以适当让学生们展开对于一些有意思的文章的续写。这不仅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考察, 也能够让大家很好的锻炼自己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是读写结合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 通过有趣的故事, 写出了杂草对于小稻秧生长的危害, 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于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生动有趣, 适合三年级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在学完这个故事后我会让学生们回忆一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通过小结学生们的交流对话我会引导学生很好的对于整个故事展开梳理:从刚才这个同学的回答中, 我获得了这样的一个信息:那就是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水稻田里的杂草拼命抢小稻秧的营养, 小稻秧遇到了危险, 后来在喷雾器大夫的帮助下, 脱离了危险。随后我对大家说道:大家都很好的了解了整个故事的概况。现在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设想一些小稻秧脱险后会有的生活。就这样, 通过良好的教学过渡很好的让学生们展开了故事的续写, 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会很有帮助。

三、创新阶段

当小学语文教学进入高年级后, 学生的语文基础已经有了很好的积累, 无论是掌握的字词还是语言应用的能力上, 学生们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个时期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大家展开创新写作, 可以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对于故事或者是情节进行创新。这不仅是大家思维能力的良好体现, 也能够让学生们在过程中很好的锻炼自己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苏教版第九册第四课的课文,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孙友田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 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多姿, 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 勇于探索, 从大自然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本课是一篇简洁明快的现代诗, 通俗易懂,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 基本上能够通过诗歌语言体会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因此, 本课教学中, 应寓情于诗中, 引导学生想象出最美的画面, 通过多种形式, 诵读出最真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切体会大自然的美妙, 打开大自然这一“绿色的课本”。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非常投入, 这本“绿色的课本”显然也很具吸引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我会让学生们以这篇文章为蓝图构建自己思维中的“绿色课本”, 描绘自己想象中的大自然的美好的样子。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创新写作, 也是读写结合教学的良好体现。

读写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想要让其更好的辅助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 教师应当让读写结合分阶段展开。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读后仿写是最为适宜的, 这能够很好的降低写作难度。随着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断积累, 可以让学生们展开对于阅读文章的续写。当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进一步的积累后, 创新写作也很值得尝试。读写结合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 也是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毛振芬.三年级段的读写结合训练[J].江西教育 1997年Z1期

[2]2000年增刊《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系列示范》[J].小学语文教学 2000年01期

[3]许发金.“读写结合”的精品范例——贾志敏《惊弓之鸟》教学片断赏析[J].小学语文教学 2008年06期

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第9篇

一、导入新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新课,并写读后感

导入新课前的课堂预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新课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在听课过程中不会不知所云。学生预习之后,教师不要对文章急于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先写读后感,如果等讲解完毕之后再让学生写读后感,就分不清楚到底是学生自己的理解还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的内容了。

比如《小摄影师》这篇文章,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预习,预习完毕后让学生写读后感,有的学生侧重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心和爱护;有的学生侧重小男孩对采访高尔基的重视,发现没有带胶卷撒腿就跑;有的学生则侧重高尔基不爱接受外界采访,淡泊名利的品格……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一,必然会体现出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课前预习并写读后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二、课堂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拟小标题

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试着拟出小标题。拟出的小标题要能体现某一段落或者某一部分的中心思想,通过看小标题就可以知道文章这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这是锻炼学生读写能力很有效的一种方式,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提取文章有效信息的能力。

比如,《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这部分内容拟出小标题,这个小标题要体现出孔子拜师的路途艰辛和他谦卑的态度,这个小标题可以是“孔子不远万里拜老子为师”,学生的想法肯定不完全一致,只要能体现出孔子拜师的精神,学生就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了读写能力。

三、教学过程或者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批注

不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做批注,这是读写结合的最随意的一种方式。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批注,写出对重点内容的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做批注,一边读一边把感想写下来,避免阅读时产生的灵感在读完文章的时候忘记,这样能把整篇文章串联起来,便于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

比如,《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讲解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批注,“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学到这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批注:爬山虎的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想象爬山虎是怎么利用脚往上爬的呢?便于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有更深入的了解,这种随意形式的读写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很有帮助。

四、在原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改写文章

对原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某一部分进行改写,比如改变文章的结尾,这是对学生阅读文章的考察,学生是否对文章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种方式是对原文进行加工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读写结合,同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以上内容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分别是:导入新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新课,并写读后感;课堂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拟小标题;对于重点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批注;在原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改写文章。这只是其中的几个策略,像仿写、续写这些方式都属于读写结合的方式,也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积累,找出更适合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以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卢凯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0(18):13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第10篇

写作与阅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紧密,写作可以促进阅读,当我们写作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就要从阅读中解决这一问题。阅读是写作的开始,只有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好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时,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有侧重地进行写作教学。阅读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只有加强阅读,才能加深对课文的了解,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才能领会文章的写作技巧,才能更清楚地知道文章的写作特点。在阅读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使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那么,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呢?

一、阅读课文根据写法仿写

小学生刚刚接触作文时很难下笔,不知道如何写,那么仿写就是一种好方法。语文的阅读教学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但在阅读中掌握知识,还要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让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基础。写作其实是一种表达,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用文字代替语言表达出来。在基本了解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进行仿写。例如,在《开国大典》一文的学习时,先理解课文内容,本文写了“典礼”“会场”“阅兵式”“游行”的场面,再了解作者在描写时运用的手法,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描写一个类似的场面。例如,一次运动会、一次演出等。通过模仿,学生很快完成写作,并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阅读课文写读后感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与提高阅读有效性,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先是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再从深处挖掘课文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对课文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最后还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对写作有一定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与表达欲望。写一写对课文的感想,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三、对课文进行改写

很多课文内容丰富,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也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不同的想法,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提出假设,如果课文中的故事发展不是这样的,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局。通过改写,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思路得到拓展,写作水平得到提高。课文的内容本身就是学生写作的一种资源,通过阅读,把课文里的语言、知识等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在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有话可写,有感可发,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改写不仅在内容上,也可以在形式上。例如,把诗歌写成记叙文等,这些都是锻炼写作的好方法。

四、根据课文留白进行续写

很多课文在结尾让作者有一种言犹未尽的感觉,学生不但还想读下去,还要对后面发生的事情进行想象。这对学生写作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可以对课文进行续写,让学生做一个导演,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安排故事情节。例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时,课文的结尾是西蒙死了,那么,接下来,留下的两个孩子是如何成长的,有什么样的结局。在《凡卡》一课的教学时,通过阅读与图片进行结合,了解凡卡悲惨的命运。文中有一个片段说的是主人公怕信被退回鞋店,正好落在老板的手中,那么,接下来老板会怎样对待小凡卡,小凡卡的爷爷知道了小凡卡被老板虐待致死,来讨一个说法,会有什么的后果。如果是另一个结果, 小凡卡成功地逃出了鞋店,他接下来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能找出很多的“假如”,引导学生想一想,写一写,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把情感投入到写作中去。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教学策略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是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的。对于读写能力的培养方面,要求教师们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形式,通过应用灵活的教学形式,根据学生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学生们的读写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培养。

1目前小学生读写现状分析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高科技产品的出现牵扯了学生们太多的精力,学生们放学后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玩手机或游戏上,很少有学生能在课后的时间多读一些课外的读物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所以没有阅读基础是现在很多学生共同的问题,并且他们在阅读的时候还没有思考的习惯,只是一味的在读书,没有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细致的研究,最后累计起来的阅读量极少,没有重视阅读,读书的效率不高。现在学生们还受到网络小说的影响,在阅读上都会选择他们比较喜欢的,故事性强的内容,他们把关注点都放在了故事内容上,忽视了文中出现的精美语句和文章造句等应该让学生们学习的地方,所以就忽略了文学作品而投身于内容精彩的网络小说中。

现在的学生们出现了阅读量小、知识面窄的问题,使得学生们都不喜欢写作,他们总是在写作上挑选自己比较拿手的自主命题来进行写作。这样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某方面进行写作,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也是翻来覆去没有新意,这也与学生们生活经历单一、写作素材缺乏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时常会看到学生们在写命题作文的时候就会因为命题的选材而苦恼,没有办法用富有感情的語言把自己的想法精准的表现出来。

2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2。1多读勤写"相互促进

教师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贯彻读写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学生们的阅读量,来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去体会文章的含义和语言文字的魅力,写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强化对阅读的理解和文字的应用。通过读写的应用让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读书和写作的观点,提高自身的读写兴趣,使学生们的各项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为学生们的日后阅读的知识量打好基础。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们理解知识的程度由浅入深,最后让学生们能够多读、多写。针对学生们的年龄阶段入手,低年级的学生主要多读书积累素材,中年级的学生应该以学习语法、语句为主,而高年级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向就应该是重视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整个情感基调。只有确定了学生们在不同的阶段学习的侧重点,才能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多接触学生们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或是情景剧等,让学生们一下就能理解。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名家著作的简易版或者是连环画。此外除了要加强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外,还要用多样的方式加强练习,提高书写能力,然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

2仿写训练。读写统一

在前期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适当的模仿写作的训练,让学生们对于读写结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让学生们能够在读过的文章中找到具有代表性的、优美的语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理解,然后进行仿写,并应用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在仿写锻炼中也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于语句的创新,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来进行进一步的发散,这时候要求教师们给学生们足够的想象空间。这对于学生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挑战,但如若能够通过这样的锻炼,对于学生们来说必定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鸟岛》这篇文章为例。《鸟岛》主要描写了中国青海湖鸟岛春夏两个季节下鸟类的活动情况,在介绍青海湖鸟类活动的同时还强调了人与鸟之间的关系,在文章中也是通过对鸟岛的喜爱之情传递出了要爱鸟、护鸟的情感。教师通过这篇课文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来感受一下文章带来的意境,让学生们通过文字还原作者描绘的景象,让学生们能够也如作者一样加强对鸟类的喜爱之情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们掌握一下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们对自己身边熟悉并喜爱的事物进行类似的仿写,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们提供参考的范例,还能检测出学生们学习的成果。长此下去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让学生们加强对文章的认识程度,也能通过写作加强学生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2。3结合教材。以读带写

教师们要根据学生们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对读写相结合的锻炼进行循序渐进的开展。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他们接触的知识都还非常有限,鉴于这种情况就要让学生们读懂书本上的文章,然后以改写课本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其实语文课本上的文学作品,都可以为学生们日后的写做提供参考和帮助。教师们可以根据课本上出现文章的内容进行应用,不仅要把握住文字的应用,还要注重文章中应用到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们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来构建出自己的文章架构。

例如在课本中的《庐山的云雾》一课是一篇借描写庐山美景来抒发作者情怀的文章,在描写庐山云雾神韵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讲解这样的文章的时,可以根据文章中出现的优美的文字,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能够把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起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和图像,只有当学生们置身文章中时,教师再根据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步步的讲解和指导,学生们就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领悟出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情感。这篇文章最主要的学习重点是能够掌握文中那些描写美景的文字,教师们抓住重点,对学生们进行分析,不仅对文字进行剖析,还要让学生们了解文章主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们在理解文章寓意的情况下对文中精彩的文字进行良好的吸收。通过以上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陆新宏。浅谈新课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J]。吉林教育,2013(17)。

[2]卢凯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学刊,2013(18)。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第12篇

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将读与写相结合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关注积累,厚积薄发

要学好语文,积累至关重要。学语文就像盖大厦,积累是基础。学生的积累越丰厚,越广博,大厦就越稳健。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如泉,才能厚积薄发。语文学习犹如蜜蜂采蜜,写作好似蜜蜂酿蜜,不采撷大量花蜜,如何酿制出香醇、甘甜的蜂蜜?

语言的积累在于多读多背多记,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段,如《美丽的小兴安岭》《鸟的天堂》……这些写景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在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读出语感,读出情感,再将精彩的段落背诵下来。为了夯实学生的积累,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采取摘录的方式,将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抄录下来,集中在一个本子上,本子可取名“采蜜本”“营养库”“雨露集”……让学生在课余常诵读这些词、句、段,熟悉语言,在表达时更好地运用它们,将积累逐步内化,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

二、仿写起步,迁移运用

仿写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最普遍、最简单易行的一种方式,它着眼的往往是课文的表达方式,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方式的最好的方法。仿写因有课文示范,兼有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做基础,相对要简单一些,很容易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如,教学西师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大海是什么颜色》一文时,在学生充分熟悉文本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仿照第一、二、三节小诗,以《春天是什么颜色》为题,试着写一写。学生这样写道:

春天是什么颜色?

春天是绿色的。

啊!不。

我们来到花园里,

春天是五颜六色的。

为什么那儿的春天是五颜六色的?

桃花粉红,梨花雪白,

迎春花金灿灿闪着金光。

三、文中“补白”,放飞思维

“补白”是一种艺术,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的“补白”能有效放飞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课文“补白”可以着眼于文中的省略处、概括处、言尽意不尽之处……同时,教师应在课中创设“补白”情境,有意放飞学生思维,让学生的阅读具有个性化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西师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会唱歌的木叶》一文,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下“补白”训练:

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愉快地唱起歌儿,小鱼在水里,快乐地_____,在 _____,_____,热热闹闹地欢迎来闯山的客人。

四、续写训练,发挥想象

续写不是不着边际地胡思乱想,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编撰,它必须依托文本,立足学生实际,在学生读懂文本、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展开。续写是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通过合理想象,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接写故事情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大胆合理的续写,可以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既深化了“读”,又锻炼了“写”。

如,西师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文,文章以小鸟的话“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为结尾,戛然而止,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抓好这个续写的诱发点,设置问题:“后来呢?青蛙跳出来了吗?跳出井口的青蛙会怎么说?”以此为引导,让学生把故事结尾写下来,跟课文一起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引导批注,读思结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是培养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可以将“读”与“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深入阅读,用心思考。尤其是在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后,在文章精彩处写下自己的发现,在不明白处写下自己的疑问,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联想,在理解文章后写下自己的感悟。如此,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当然,低年级、中年级也可尝试批注训练,低年级可侧重于写写读文后懂得了什么,中年级可侧重概括文章大意、写写段意等。

六、尝试改写,彰显个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当然,学生对文本的个性理解不能远离文本的内涵。对于改写的训练,笔者建议从古诗词、文言文上着手,尤其是古诗词,它几乎没有细节描写,且情节跳跃的幅度大,给人思考想象的余地非常宽。对文章进行改写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读懂文义,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新。运用学过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将其改写为现代文,使文章生动形象。改写古诗词、文言文不是纯粹的翻译,但也不能改得面目全非,改写古诗词、文言文应做到“剖析场景—巧妙衔接—回归完整”。

如,改写古诗《游子吟》时,我们可以讲改写点放在“母亲缝衣”和“游子远游思亲”上。“母亲缝衣”:可以观察课文插图,对母亲缝衣的环境、母亲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游子远游思亲”:围绕“母爱融入细密的针脚里,伴着游子远行,游子流浪在外,会有这样一番感慨”来改写。而后将两个片段衔接在一起,成为一篇完整的白话文文章。

上一篇:本体理论下一篇:源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