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教学设计

2024-07-12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 第1篇

1. (板书:春) 引导学生交流描绘春天的成语、诗句或者精彩片段。

2.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品味、诵读, 感受泗水河畔如诗如画的春景。

3. (板书:孔子) 学生简介孔子, 教师补充介绍。

4. (板书:游) 引导学生理解“游春”, 然后读书思考《孔子游春》写了哪些内容?

5. 教学生字新词, 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概述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教学其实是一种唤醒, 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愫, 建构知识、丰富经验、获取智慧的过程。以“春”为引, 意在激活学生的已知, 奠定情感的基础, 然后自然引出课文第2自然段进行教学, 学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走进文本的深处, 体悟文本的情蕴。“温故”来得扎实, “知新”自然兴趣盎然。

二、提炼专题, 阅读批注

1. 结合文章主要内容, 思考文章的重点在哪一个自然段, 并说说为什么。

2. 出示课文第8自然段, 指名读并思考这段话主要说了什么?

3. 齐读第8自然段, 加深对水的四个特性的认识。

4. 默读课文, 让学生画出文中与水

的四个特性有着紧密联系的语句或段落, 然后批注, 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其一, 把握整体, 聚焦部分。教学内容要有疏密轻重, 切忌面面俱到。在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 这样就凸显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二, 聚焦部分, 辐射全文。第8自然段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抓住这一自然段发散开去, 使得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了全文, 能够加深对文本内涵的体悟。其三, 自主感悟, 获取资本。给予学生充分的“沉浸其中, 含英咀华”静思默想的时间, 学生就能不断调动自己的思维、想象、情感介入到对文本的研读中去, 获取到丰厚的对话资本, 拥有对话的底气。这样, 在交流汇报时, 学生才有可能有感而发, 灵感迸发。

三、凭借文本, 多方对话

1. 师述交流要求:

首先告诉大家, 你是把水的哪个特性和哪段或者是哪句话联系起来思考的, 然后说说自己的理解。

2. 感悟水的第一个特性:“水奔流不息, 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 它好像有德行。”

(1) 抓住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关键词句“奔流不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 引导学生体悟出水是生命之源, 因为有了水的浇灌和滋润, 泗水河畔的景色才会这么美丽。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 却不知疲倦, 不求回报, 可谓德高盖世。

(2) 指名学生分别读第2自然段和水的“德行”句, 要求学生边读边听边想象, 然后说说自己先前和现在读第2自然段的不同感受。

3. 感悟水的第二个特性:“水没有一定的形状, 或方或长, 流必向下, 和顺温柔, 它好像有情义。”

(1) 引导学生抓住第12、13、16三个自然段, 体会子路乐善好施, 与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颜回温文尔雅, 谦逊沉稳, 不愿张扬的性情, 正如水的和顺温柔;孔子胸怀天下的志向表明他心中充满着大爱。这些都说明他们是有情有义的人。

(2) 抓住第10、18、19自然段, 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及词语“侧耳倾听”“竟”的揣摩, 体会身为老师的孔子没有正襟危坐, 而是与弟子们同娱共乐, 唱歌跳舞, 讲求平等, 体现出师生之间浓浓的情义。

4. 感悟水的第三个特性:“水穿山岩, 凿石壁, 从无惧色, 它好像有志向。”

(1) 引导学生从第12、13、16三个自然段中, 体会子路、颜回、孔子的人生志向, 并且联系“穿山岩, 凿石壁, 从无惧色”体会出立下了志向, 就得像水一样勇往直前, 认定目标走, 咬定目标行。

(2) 引导学生抓住第3自然段的第2句话中的“滚滚而来”“不知疲倦”, 体会水的志向始终如一, 它锲而不舍, 再累再苦也要往前奔流;然后在此基础上生发开去, 点引学生结合孔子泗水观澜曾经说过的“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去揣测孔子心情不平静的原因, 领悟到人应该胸怀大志, 要把握宝贵的时光去奋斗, 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5. 感悟水的第四个特性:“万物入水, 必能荡涤污垢, 它好像善施教化。”

(1) 抓住第8自然段“意味深长”一词, 体会孔子其实是以流水为喻, 循循善诱引导弟子们做“真君子”。

(2) 抓住第7自然段“遇水必观”一词以及第9自然段“宏论”“惊讶”“司空见惯”等词语, 体会孔子勤读、善读“无字之书”, 给弟子们树立了榜样。

(3) 抓住第12、13、16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孔子让弟子们说出自己的志向, 是让弟子们互相学习;把自己的志向说给弟子们听, 是用自己的志向去教育感化他的弟子要胸怀大志。这些都能够体现出孔子的循循善诱, 善施教化。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 第2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语文课堂就应该让学生去用心感受文本,走进文本,品位语言描述的特色,提升朗读感悟的层次,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材分析:《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课文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教材一方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春天到来时的美景,另一方面以水为话题,叙物明理,内涵十分丰富、厚重,激发学生了解其深层的人生哲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一、二、八自然段。

2.引导学生感受泗水河畔的春景之美,领悟孔子论水话语所蕴含的道理。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泗水河畔的春景之美,领悟孔子论水话语所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孔子游春》,一起读课题。

2.这篇课文大家已经初读了,文中有一些优美的词语,老师特意把他们请到今天的课堂,作为礼物送给大家:

阳光普照 奔流不息 有福同享

桃红柳绿 和顺温柔 深思熟虑

草色青青 荡涤污垢 从容不迫

3.请大家看,这些词语是横着读还是竖着读?

学生读后板书: 春景 论水 志向

4.请大家根据板书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对词语的朗读、思考,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忆,既巩固了所学的生词,有降低了学生说话的难度,准确把握课文的重点,促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与文中人物的距离。)

二、享受美丽春景

让我们一起走进泗水的春天,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韵。请大家朗读课文1、2两小节,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1.学生自由读文,完成学习任务。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所画的句子,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3.组织交流:

(1)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大自然比作伟大的母亲。

(2)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围绕“大自然多象一位伟大的母亲啊!”来展开叙述的。

(3)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因为这里连用了四个结构相同的句子,都是什么的什么是她什么的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句子的结构以及句子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这比教师直接教来的更有意义,学生记忆也深刻,并且为下面句式的背诵和仿写做了铺垫。)

4、同学们真会阅读!在这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既刻画出大自然的美丽,又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这段的句末有个省略号,你能通过想象,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吗?请看多媒体,同桌互相讨论:

5、同学们,一个小小的省略号就能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想,看来读书的时候不要小看文章的标点符号呀!谁能将文章内容和想象补充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大自然这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配乐、配多媒体)

6、你能将如此优美的文字深深地印如你的脑海吗?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引领学生和文本对话,深入地理解文本的过程。教学时层层深入,利用多媒体、学生讨论等方法来教给学生理解、感悟文本的方法,给他们提供感悟的空间,提供引领迁移运用的场所,让学生在感悟中积累新语言,在运用语言中发出更规范、更丰富的语言。这既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又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巩固,让语文教学真正落实在听说读写训练上。)

三、言论之美

1.面对如此美景,你会以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赞美之情呢?

2.弟子们是怎样的?

3.看着泗水的美丽景色,孔子的心情了极不平静,他陷入了沉思。那么孔子在想些什么呢?要走进一个人的心灵世界,读他的话不是失为一个好办法,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的精神世界吧……

(出示孔子论水的段落)

4.孔子遇水而观,观而沉思,从平常的水看出了不寻常!这里的每个词,每句话都闪烁着孔子智慧的光芒。请大家或高声朗读或静思默想,拿出你的笔,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在文章空白处写下你的读书感悟。

5.同学们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了许多闪烁着智慧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1)本段围绕“水是真君子”一句话来写的,写了水四个方面的特点: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2)多媒体出示水的形态、声响,引导学生说出水的四个特点的原因:

有德行:引导学生认识万物生长都需要水的滋润,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无私奉献的,然后由“奔流不息”联想到水的“顽强、坚持不懈”的品格。没有水就没有一切!读出对水的感激和敬佩。

有情义:联系《山谷中的谜底》,感悟水的“顺势而行”,体会做人处世的道理:联系盛水的容器,或池塘,或小溪,或高山,或平原……水似乎通解人性,宽厚待人,有情有义,读出这种情义吧!

有志向:联想到“水滴石穿”、联想到 “人无志则不立”、“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水的志向是么呢?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水不惧怕任何困难,那么我们呢?你的志向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读出这坚定的信念!

善施教化:从生活中的平常小事来谈,水洗米、洗菜、洗衣服……正如孔子,不管你是贫穷或富有,或正直或曾有过污点,孔子都愿意对其进行教化。如此伟大,你能读出来吗?

(设计意图:形象的画面为学生对课文内容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搭建了一个平台。学生对课文内容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交流、互动,充分展示了个性。)

(3)这是水的特点,也是君子的特点,想想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君子的哪些特点,你能帮孔子补充两句吗?(学生思考,交流)

(4)同学们想得真好!孔子教育弟子做人,没有直接的说教,而是用水作比喻,巧妙地暗示弟子,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5)大家讨论得十分热烈。孔子的确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好老师。让我们再次朗读孔子的话,再次走进孔子的心灵世界。

(设计意图:本段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紧扣“水是真君子”来进行质疑、解疑,紧密联系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适时的引导、点拨,引导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和交流,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让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可感,真正走进“真君子”的内心世界,课堂将会充满智慧和活力。)

四、体会志向美

1、泗水河畔的春景是美的,孔子论水是美的,文中还有美的地方吗?相信通过同学的朗读定会有多收获。

2、学生自由读文,展示交流,适时点拨,体会子路和颜回的不同志向。

3、分角色朗读。

4、你的志向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学生体验角色,丰富认识,实现与生活的链接,并在朗读中加深了情感体验。)

五、感受心灵春天的美

1、同学们,在绿草如茵的泗水河畔,悠扬的乐声中,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你能对照这幅孔子游春图谈谈你读这句话的理解吗?

2、交流讨论。

3、学到现在,你觉得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4、孔子是个伟大的人,他创立的“儒家思想”一直被奉为最正统的思想,被后人崇拜。你知道关于孔子的言论吗?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有效的对话莫过于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此段正是文章的总结和升华,是孔子和弟子情深意浓时,抓住此句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表达心声,净化心灵。)

六、自主设计作业

同学们,我们得感谢孔子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洗礼啊!在这课的结束,你想为自己设计一项什么作业呢?

(设计意图: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此课一改传统作业的布置方式,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和想象,实现语文由课内向课外和谐地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12 孔子游春

有 德 行

有 情 义

有 志 向

《孔子游春》教学片段及评析 第3篇

师:这课的生字新词不多,会读吗?自己先读读看,也可以读给同座位听。

(投影出示:飘逸、凿、蹲、泗水、广袤)

(生自读)

师:第一排的生字新词谁来?。

生:飘逸、凿、蹲

师:很好,第二排谁会读?

生:泗水、广袤

师:很好,你们俩读得都是对的。这些字词中,字音字形方面你觉得有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提醒的?

生:我觉得广袤的“袤”下面不是“衣”,而是“衣”的下半部分。

师:“衣”的上半部分在哪里?

生:“衣”的上半部分在“矛”的上面。

师:中间夹的是一个——

生:“矛”。

师:你真仔细。知道什么叫“广袤”吗?刚才好多同学问我,老师这个字怎么读?先读一遍,一起读。(生齐读“广袤”)

师:知道什么是“广袤”吗?(没有学生知道)不知道才要学习,没关系,老师告诉你们,东西长度称作“广”,南北长度叫做“袤”,“广袤”就是指土地的面积,慢慢地就引申为一种形容词,就是广阔的意思。放到文章中,理解了吧?好,还有谁想继续提醒的?

生:“凿”字“业”的下面不是一个“羊”,而是“羊”去掉一横。

师:对,《说文解字》中说这里叫“缺横羊”,少一横的“羊”。

生:我要提醒大家,“飘逸”的“逸”上面是一个“兔”,不是“免”。

师:你知道为什么是“兔”吗?有没有人能猜猜看?

生:我想可能是兔子跑得比较快,而且又是“走之底“,和飘逸的意思差不多。

师:完全正确,你真聪明。咱们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有意思,见其形就能知其意。孩子们你们看,“逸”这个字,就是说,兔子善跑,那就是逃。看右边(出示”逸“的古文字和今文字,对比),上半部分就是一个兔子的形象,所以这个兔子尾巴就演化成了一点。这一点可不能丢,丢了就不是兔子了,就是”秃秃兔”了。这些字词,刚才孩子们讲得真好,读得好,提醒得也好。再看看,可以针对你刚才的难点,再读一读或者再写一写,选择一到两个,后面有描红的地方,注意写字姿势。(生写字)

【点评】

随着学段升高,很遗憾的,有些风景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课堂,尤其是所谓公开课的课堂,譬如识字写作教学。仅此一点,我们便首先应该赞扬一番陶老师的坚守。

汉字包含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文化心理,反映了中华民族认识世界的方式。所以,识字教学并非单纯的掌握一种符号与工具,其价值更指向于文化的获得、审美的陶冶。汉字文化其实是贯穿人生的,因而,也是贯穿小学语文全程的。

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陶老师将平台还给学生,让他们展示自己对于这些生字的认识。于是,学生的经验转换成了班级学习的共有资源。最值得称道的,是教师捕捉有效信息后相机扩展、放大、延伸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能力。“广袤”的确解、《说文解字》的“缺横羊”说、见其形知其意的“逸”字,这些陌生化的知识激发起学生对生字的体认,有力促成其认知结构的重组与扩展,更潜在地获得了汉语文化的熏陶。

(陶 静 江苏省南京市芳草园小学

《孔子游春》词语教学例谈 第4篇

一.品读“桃红柳绿”

《孔子游春》一文第一、二自然段所描写的泗水河畔的春景很美, 文本的语言也很美。笔者听过很多老师执教过本篇课文, 大多数老师教学该部分时都是循规蹈矩, 从总分结构入手, 先是找中心句, 再去指导学生对句式进行仿写。当学生在绞尽脑汁, 冥思苦想一番后, 想出来的句式是否能体会到春天之美不说, 单是句式的雷同就早已让学生味同嚼蜡了。教学如何切入?笔者不禁拿起文本反复诵读, 读着读着, “桃花红, 柳枝绿, 微风拂”的明丽春景不由的浮现在脑海中。何不就从“桃红柳绿”一词发散开去。请看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去走进那风景如画的春天。

(学生放声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这一部分中的哪个词最能体现春天的美?

(生答:“桃红柳绿”。)

师:说说“桃红柳绿”一词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生:“桃红柳绿”一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色彩美。

师:是啊, “桃红柳绿”一词所表现的色彩是多么明丽, 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同学们, 由“桃红柳绿”一词你会想到哪些诗句?

生:我想到了崔护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我想到了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这万条柳枝在春风的春风的吹拂下发出了怎样的声响?

生:像优美的琴声。

师:那是春天里最美的声音。课文中哪句话具体表现了这种声音之美?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 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师: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 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第二自然段。)

师:泗水河畔的春景真是太美了,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思。)

生: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这句话来写的。

师:围绕这句话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学生交流, 师板书:大地、森林、太阳、轻风……)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相关的句子, 去走进那如诗如画的春天。

(生读: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 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 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 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看似寻常的“桃红柳绿”一词中包含着丰富的春的信息。教师从“桃红柳绿”一词入手, 引领着学生逐步深入到文本深处去想象品读, 去感受“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灵动, 去想象“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意。在想象品读与切己体察中学生不但读出了画面, 读出了声响, 还读出了情感, 真正在文本中走了个来回。

二.品悟“意味深长”

孔子面对司空见惯的流水所发表的一番宏论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该部分时教师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孔子说的是什么, 而对孔子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这样说则关注甚少, 甚至视而不见。“孔子的心情为什么很不平静”?“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孔子到看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 弟子们为什么都感到很惊讶”?“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 贯穿于这些问题的思辨、讨论的是对“意味深长”一词的品悟、玩味、追问。请看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至第9自然段, 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意味深长”一词。

(学生自由读第3至第9自然段。)

师:能为“意味深长”换个词吗?

生:语重心长。

师:同学们看看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

生:语重心长主要侧重于语气。

生:意味深长重点强调了所说话的内容。

师:能读出孔子的“意味深长”吗?下面让我们再自由读读第8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第8自然段, 感悟孔子“意味深长”的话语。)

师:孔子仅仅是在论水吗?

生:孔子表面上说的是水, 实际上是在教育弟子们怎样做人。

师:是啊, 孔子的话真的可谓是“意味深长”。让我们齐读读孔子的话, 感悟孔子所说话的深刻含义。

(学生齐读孔子的话。)

师:“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 无不惊讶”。他们惊讶什么?弟子们认为自己应该做一名怎样的人呢?

(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地出示《论语》中有关描述君子的语句。)

师:你认为君子还应具有怎样的品质呢?让我们读读《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论述, 请看投影: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君子以行言, 小人以舌言。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已矣

……

(学生在优美的古琴声中诵读《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语录。)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 虽幽必显”。通过对“意味深长”一词的感悟品评, 文本情境逐渐被激活、唤醒。学生在虚心涵泳, 感同身受中, 一颗颗真、善、美的种子在心底悄然萌生。去做一名真君子吧!相信假以时日, 一个个心怀天下、胸襟坦荡、风度翩翩的君子定会向我们走来。

三.品析“愿意、希望、盼望”

《论语·公治长第五》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谈论志向的情景。“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勿伐善, 勿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该部分的教学应在研读人物所说话内容的基础上, 重点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通过对文本中关键词语的揣摩品析使得人物的志向逐渐明晰起来。请看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1至第19自然段, 看看子路、颜回、孔子分别有着怎样的志向?

生:子路的志向是与朋友有福同享。

生:颜回的志向是不为自己表功, 做一个谦逊的人。

生:孔子的志向是所有人在晚年的时候都能够安享幸福, 朋友之间都能够相互信任, 年轻的子弟们都能够怀有远大的理想。

师:子路、颜回的志向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说的?孔子更赞同谁的志向?

生:子路的志向是从朋友的角度来谈的。

生:颜回的志向是从自身的角度来说的。

师:“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追求内心的充实与丰盈, 这正是儒家所主张和极力提倡的。孔子曾这样称赞颜回:“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师:孔子的志向是从什么角度来说的?让我们来读读孔子的志向。

(学生齐读孔子的话。)

师:孔子的志向我们可以概括为一个“仁”字。“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 孔子曾说过:“仁者爱人”。孔子的志向用《论语》中的话说就是“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让我们再次走近孔子的志向。

(学生再次齐读孔子的话。)

师:他们的话中分别有一个词最能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 把它找出来。

生:这三个词分别是愿意, 希望, 盼望。

师:让我们用心品读他们三人的志向, 分别读出愿意的感觉, 读出希望的语气, 读出盼望的心情。

(学生自由品读, 感受人物的志向。)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以上三个词语, 看看哪个词所表现的人物志向更强烈?

生:子路、颜回、孔子所说的志向一个比一个强烈。

师:下面让我们合作读第11至第19自然段, 去深入体会人物的志向。

(师读) :“我愿意”—— (学生接着读) :“把车门、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 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师读) :“我希望”—— (学生接着读) :“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师读) :“我就盼望着”—— (学生接着读) :“有那么一天, 所有人在晚年的时候都能够安享幸福, 朋友之间都能够相互信任, 年轻的子弟们都能够怀有远大的理想。”

师:这就是孔子的抱负:“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让我们再次诵读孔子的志向。

(学生高声诵读《论语》中所记述的孔子的志向:“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以读入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

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所蕴含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3.感受孔子的师者魅力,初识孔子的智慧。教学重难点:

难点是孔子论水的话中所蕴含的道理,重点则领略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名言,孔子的资料,老师则根据教学需要准备精美、实用的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识孔子 1.名言识孔子

同学们,能说几句孔子说过的话吗?老师也带来几句,请几位同学来读: 出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教无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你用孔子的一句话来表达做主人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评价识孔子

请看,朱熹曾这么说过:

出示: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被誉为“万世师表” “至圣先师”的孔夫子,孔圣人

同学们,孔子的智慧已经内化在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尤其是读书人的思想深处了,几千年来一直在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游春》,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②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2.识词语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一定发现了,课文中四字词语很多。请看:(指生读)

桃红柳绿

青草习习

波澜起伏

不知疲倦

活泼欢快

意味深长

荡涤污垢

善施教化

司空见惯 有福同享

温文尔雅

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

手舞足蹈

情不自禁

注意纠正:享

污垢

三个词语的读音(3)词语的意思都懂吗?

出示:波澜起伏

荡涤污垢

善施教化 波澜起伏:(回到原文读句子理解)荡涤污垢:(分解理解)

善施教化:(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三、读课文

我来检查课文的朗读,出示三个自然段:

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

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指生读,注意:畔 谊

弦的读音。

四、知大意

现在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描述了哪三幅画面? 生说,师概括并板书:赏春

论水

言志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笔顺)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六、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赏春,感受美景

1.画面重现,细读文本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清晰地印在脑海中的是哪几幅画面?

今天就让我们回到2500年以前的泗水河畔,追随我们的先师孔子,去感受那里的春意融融,去聆听圣人的教诲。出示: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1)前半句

①出示图片和文字。泗水河畔春意正浓。你看!

②(出示文字)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③在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能具体说说哪些词语让我们体会到这浓浓的春意?(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春风)——是啊,你们看,金色的阳光,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柔柳,青青的小草,再加上泗水的绿波,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多迷人啊。如果你站在这里,你的脑海中会情不自禁浮现哪些诗句?

④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这段文字,读出泗水河畔的春意盎然。(2)后半句

①(出示课文片段)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引读)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 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春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②作者把大自然比作一位——伟大的母亲。(学生回答)③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因为——

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引读:“广袤的大地”、“茂密的森林”、“温暖的太阳”、“和煦的春风”。(宽广的胸怀:壮阔的美,博大的美,象征着母亲的“博爱”。)闭眼想像:这位母亲有那么广阔的大地,有大片大片茂密的森林,还有温暖的太阳,和煦的春风,更重要的是,她无私地把这些东西奉献给我们,可见她的伟大。那是一种大爱。

④这还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美丽的母亲)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这位母亲的“美丽”?

飘逸的长发:什么叫“飘逸”?洒脱,自然,与众不同(春风吹拂,迎风飘飞)为什么不说“飘动”?秀发迎风飘飞,是多么美丽!

明亮的眸子:观察这个“眸”的字形,你猜猜它的意思是什么?(眼睛)我们经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大自然中最明亮的太阳比作是母亲的眼睛,这双眼睛够明亮的吧!是多么恰当啊!

甜蜜的絮语:“絮语”换个词就是——话语。什么样的话语叫絮语?(轻柔的话语)抓住“轻风”、“甜蜜”。

风轻轻地吹,这是母亲在对我们在轻轻的叮咛!多么慈祥啊!(3)发现特色

这不仅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还是一位美丽的母亲,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女生读)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段话,在遣词造句方面很有特色。

——你真会阅读欣赏。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词手法,这样表达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大自然的壮美,而且还很好地抒发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应该要向这位同学这样,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些什么,还要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2.整体感悟

课文的描述,其实也是一首精巧的诗歌!试着用诗的旋律去读读看。大自然

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广袤的大地 是她宽广的胸怀 茂密的森林 是她飘逸的长发 温暖的太阳 是她明亮的眸子 和煦的春风 是她甜蜜的絮语 „„

请你再来读读看,一起来体会这句话的表达形式——齐读 3.拓展训练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大地、太阳、森林、轻风,无一不展现着她的美丽多姿,同学们,看看蓝天白云、彩虹星光,看看小溪飞瀑、山川河流,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学着书上的句式做做诗吧!(生静默思考片刻)

(粉红的桃花)是她(娇艳的面容)。(七色的彩虹)是她(闪亮的发带)。(奔腾的江水)是她 甘甜的乳汁。(碧绿的草地)是她(飘逸的裙子)。()是她()„„

大自然的美真是说不完道不尽哪!同学们,你们看,一个小小的省略号竟能引发我们这么多美妙而又神奇的想象!看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还应该要关注文章的标点符号啊!4.指导背诵

同学们,面对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它保存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呢?请大家自由地试着背一背。(请一生背,其余跟背。)的确,这里的春意很浓。(板书:春意浓)

二、论水,悟道育人

1.面对这春光无限,波澜起伏的泗水河,孔子却陷入了沉思,请同学们浏览课文3至9自然段,说说哪一段闪耀着圣人的光辉? 出示: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2.这一段话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板书:真君子

3.孔子认为真君子和水有哪些相似之处呢?(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4.同学们,现在请你静下心来,走到字里行间,看看你对水的哪种品性感触最深。咱们先一块看到水有德行这一句。谁想先来谈谈?

生说,师归纳,并总结方法板书: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展开联想,加入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那感触就鲜活了,就丰富了。你可以联想到咱们学过的有关水的课文,名言,诗句等等,来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吧。给你思考的时间,可以拿起笔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

5.真不忍心打断同学们,我发现很多同学的书上都写满了闪烁着智慧的文字,咱们就来交流一下吧。(1)有德行

从“哺育”“一切生灵”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想到了母亲,想到了世间的万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师创设情境:没有水,就没有——

没有水,就没有—— 没有水,就没有——

所以,水是生灵的母亲,对她我们要心怀感激,读—— 这是花朵对阳光,子女对母亲的感恩——读 这有德行的水,就是真君子!(2)有情义

1.生先谈自己的感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给它半亩方塘它就是方的,给它一个圆形的人工湖,它就是圆的,给它宽阔的河道,它就是万里长河,给它九曲十八弯,就是一条黄河,给它一弯羊肠小道,它就是潺潺小溪。它不计较周围环境,总是和顺温柔,你就还它个和顺温柔,读—— 这和顺温柔的水就是真君子!(3)有志向

生先谈自己的感受。

从“穿,凿”你体会到了什么?(表现了水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情感应注入哪几个字,体现出来?

孔子说“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有志者事竟成,人无志则不立。我们一起读,把水的坚定志向读出来,水穿山岩——

这坚定无畏的水啊,是真君子!(4)善施教化

生谈感受。

万物入水,都能变得洁净美好。这多么像善于教人求真善美的君子啊!你能读出它的善施教化吗?

这善施教化的水,是真君子!(5)多品行

水仅仅有这四点美德吗?请看,这千种形态的水: 出示水各种形态的图片

那么水在你的心中还有怎样的品性呢?你也像孔子一样来赞美心中的水吧。选择其中的一句,把它补充完整。• 水海纳百川,―――――,它好像------。• 水静静流淌,―――――,它好象------。• 水----,―――――,它好象------。生交流。

此时,我觉得同学们也理解了孔子,也拥有了那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智慧了。

6.那孔子今天的用意是什么呢?仅仅是在向弟子们介绍水吗? 生说,感受孔子循循善诱的那份师者情怀。

所以他凝望着泗水绿波,意味深长地说——(再读第八自然段)此时的我们也理解了孔子那份意味深长,读——

三、言志,师生情深

孔子这样循循善诱的用意,弟子领会了吗?

1.请同学们自读10——19自然段,看看子路和颜回及孔子的志向是什么? 2.生说。

3.听了他们的志向,再结合前面的论水,你觉得 子路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勇猛无惧的„„真君子)颜回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的真君子)

孔子是一位——(善施教化或心中有大爱„„的真君子)说 到孔子的善施教化。我们禁不住想到,这次游春是为了游玩吗?(引领学生感受孔子的育人智慧)

4.当孔子听了颜回的志向歌,竟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你体会到什么?(高兴,为什么而高兴?)

(让学生感觉师生间的浓浓情意)5.明媚的春光里,悠扬的琴声,快乐的舞蹈,师生之间那浓浓的情意,这些都使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齐读最后一段。板书:春意更浓。

四、拓展,走近孔子

1.此时,我们禁不住想到司马迁的话:

出示:“高山仰止,景行(háng)行(xíng)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想到在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发表的共同宣言中的一句话: 出示:“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回首二千五百年前,向孔子寻求智慧!。”

2.孔子的智慧不是一节课能领悟,而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领悟,去践行的。3.孔子曾作过一首《幽兰操》把自己比作兰花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其实,孔子被称为素王,就是无冕之王,就是思想上的王。他的智慧如一朵静静的兰花,散发着无尽的芬芳,在精神和思想深处熏染着我们整个华夏。

在唐代,韩愈也作一首《幽兰操》来唱和,这首歌曲也是大型历史片《孔子》的主题曲,让我们在这首乐曲中带着《论语》及于丹的《论语心得》,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走入生活,感悟孔子的智慧。

让我们的课堂在这首千古佳作中结束„„屏幕出示,音乐响起: 板书设计: 孔子游春

赏春 春意浓 论水 真君子!!„„ 言志 春意更浓 资料链接:

幽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兰花开得美好又芳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众多的花香围绕着,它依然自己的芬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不去采摘它,但身上却有它的芬芳,对兰花有什么伤害呢?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一天天一年年我走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向往像姜子牙那样被文王重用好治国安邦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兰花一旦被王者采摘佩戴,定会让其芬芳如日月般光耀。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雪霜铺天盖地,兰的花蕾,静静地孕育和等待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如果人们能明白这是君子应该遵守的,他的后世子孙必定昌盛。

教学反思:--------------------------------------------

(推荐人:埠子中心小学

《孔子游春》的文本解读与教学构想 第6篇

教学目标:

1.结合文本语境品味和理解“温文尔雅”等词语,引导学生归纳描写春景和水的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的个性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阅读,体会水的含义以及孔子的教育智慧和浓浓师生情。

重难点是理解孔子关于水的论述以及弟子立志的教育过程。

一、以孔子地位为激发点,引发学习热情

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孔子博大精深,其儒学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以及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直接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孔子的认知,然后对孔子的生平以及学术成就作简要的讲述。同时适时介绍我国在美国、韩国等世界范围内开设几千家孔子学院的盛况。当下,全世界都在研究孔子,学习孔子。这一环节的教学明确了孔子的地位和影响,必将激起学生对孔子的崇敬之情和民族的自豪感,从而达到孔子所说的学习的“愤悱”状态。

二、以故事内容为生长点,把握课文重点

课文内容较长,我先是进行一段配乐朗读,把教材上的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让学生置身于故事所描写的诗意情景中,借助音乐和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听完后,我激发学生对出现在眼前景色的叙述以及个人主观上的感受,说说自己的体悟和想法,并学习用对应文章的词语进行概括,从而梳理出文章的三个层次:赏景、论水、谈志。泗水河畔的景色描写优美,但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不是上课所要讲解的主体。而故事的主旨,即课文重点论水和谈志才是我们课堂需要细细消化和感悟的主体。对于泗水春景,可通过语言的描绘,引入情境,带领学生读一遍,把握描写春景的技法,然后切入到课文主旨部分的学习。

三、以文与人交流为核心点,实现多重对话

本课重难点教学中,我致力于情境的创设,在情境中引导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伴、与自我心灵对话,同内外世界的对话,同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从而,让文本的思想内涵与外延鲜活起来。

重难点之一,孔子论水。

采用步骤:先是通过画面的优美展示,教师精准语言的描绘,再现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沉思的情与景,引导学生随着孔子的论述,进入情境。然后出示《荀子》中与课文相应的部分片段,引导学生对比阅读,突出文本的厚重,激起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从侧面帮助对文本的理解。第三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并且结合日常观察、思考,凭借个人的独特生活经验,交流发表自己对孔子心目中关于对水的理解。最后,拓展情境,由泗水之境,延伸到碧波荡漾的洪泽湖,浩瀚无边的长江,奔腾不止的淮河水,波澜壮阔的南海,引发学生对“司空见惯”的水发表自己新鲜的见解。如水浩瀚无边,包容万物,像君子一样有博大的胸怀;水不知疲倦,一路欢歌,像君子一样有乐观的人生态度,等等。这一拓展既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既有文本的体验,又有个人生命的感悟,看是解读水,实则是在观照自身,是学生思想、情感的交融点。

重难点之二,孔子谈志。

“孔子论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赞美水吗?”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地表达出孔子内心的世界,即论水的真正意图:希望弟子能够成为像水一样的真君子。从个人体验与思考中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再次强化文本,即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讨论从子路和颜回所表达的志向中看各自的人物个性,充分领悟子路和颜回都明白孔子话中的内涵,即像水一样,有着水的崇高品格;同时加深了文本的理解深度。随即延伸过渡到学生表达自己的志向或为人的品格,你想准备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志向。最后,我出示一些关于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精华句子,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等,进一步体会孔子儒家学派的“仁爱”思想,让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落实。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 第7篇

语文是母语教学活动, 注重实践是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孔子游春》讲的是孔子和弟子们来到泗水河边寻找欣欣向荣、桃红柳绿的春天, 并论水、谈志向, 师生其乐融融的场景。文中, 孔子用心良苦, 既要让弟子们在大自然的课堂中“情动辞发”, 加强语言训练, 又要让弟子们悟出, 做人要像水一样“有情意、有志向、有德行、善施教化”做一个“真君子”。而一切却以闲逸的游春开始:“泗水河边, 桃红柳绿, 草色青青, 习习的春风, 像优美的琴声, 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然后以自然的论水切入, 最后在轻松的交谈中升华主旨, 让子路、颜回畅谈理想, 使得弟子们在落雪无痕的嬉戏中经历语言的熏陶, 感受做人的真谛。

二、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

“昔仲尼, 师项橐”, 孔子作为一个大教育家, 本身就是一个不耻下问、礼贤下士的典范。不仅有孔子不失时机却又不落痕迹地要颜回、子路说说他们的志向, 也有弟子们“亲其师, 信其道”, 敢于向老师质难问疑。孔子观水, 弟子们关心:“老师在看什么呀?”、“老师遇水必观, 其中一定有道理, 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老师, 你能说说你的志向吗?”若非孔子平素能“蹲下身子”与弟子交往、尊重、宽容学生, 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讨论氛围, 弟子们又怎敢恣意发问。而孔子面对弟子们的回答, 或点头或微笑, “绿草如茵的泗水河畔, 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 有的蹲着, 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 弟子们跟着唱起来。”临到最后, 师生共舞, 操琴唱歌的其乐融融、亲密无间。如此和谐民主的氛围中, 学生怎能不心理愉悦, 思维驰骋, 畅所欲言?

三、学科整合, 目标多元

孔子带领学生欣赏美景, 走进大自然, 走进春天, 巧妙把多种教学目标揉合在一起, 体现了全面展、各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 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 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 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 或方或长, 流必向下, 和顺温柔, 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 从无惧色, 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 必能荡涤污垢, 它好像善施教化”一方面, 孔子用诗一般的语言对弟子们潜熏渐染, 另一方面, 引导弟子们言志交流, 积累了语文素养。“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弟子们急性子的有的脱口而出如山洪迸发, 温文尔雅的有的深思熟虑娓娓道来……这一切分明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这是基于语文的。

情到兴致之处, “老师拨动琴弦, 弟子们跟随着唱起来”孔子问“颜回呀, 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 何不唱给老师听听?”, 颜回并不推辞, 他老师拨动琴弦, 琴声袅袅, 弟子们也跟着跳起来, 拂袖轻舞。一时载歌载舞, 乐声袅袅-----这是基于艺术的。

而孔子意存深远的论水, 言此意彼, 借物喻理, 让弟子们从司空风惯的流水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引领弟子们表达自己的志向, 深入灵魂, 引导做人,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塑造人格, 陶冶品格,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又是基于品德的。

打破学科壁垒,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科联系, 注重多元技能训练, 这不仅是多元智能理论的体现, 也是全面发展人才观的外化。这在在一个伟大教育家的开放课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得不感喟:古代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惊人的重合。

四、自主探究, 个性飞扬

“发现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理智重要”, 孔子望着活泼欢快的泗水, 陷入了沉思, 那动容的神情, 唤起了弟子们的问题意识“老师在看什么呢?”“老师遇水必观, 其中一定有道理, 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在孔子的引导下, 弟子们不仅善于观察, 而且能主动探究“留心处处皆学问”强烈火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不啻叩开知识大门的灵砖。“弟子们听了老师一番宏论, 无不惊讶”足见其收益之大。“过了一会儿, 弟子们三三两散开了。有的采花, 有的捕蝶, 有的垂钓, 有的戏水, 只有颜回和子路陪坐在老师的周围。”弟子们飞扬的个性、广泛的志趣, 充分彰显了颇具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子路是个急性子”他善良、豁达、慷慨, 而颜回则“温文尔雅”, 不善张扬, 办事沉稳。这一切, 孔子都用“赞许的目光”望着他们, 对弟子们的个性、品质、理想没有统一的规训, 没有优劣的评论, 友善地包容了迥异, 恣意张扬了学生个性。使得不同志趣、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人能有一个共生的土壤、和谐的环境。而不是一味求同、不是用个人的好恶去圆融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曾说:“评价是轻抚学生心灵的手”就教学而言, “多一把尺子, 就多一批成功的学生”。孔子一生弟子三千, 而贤人七十有二。其桃李芬芳, 与孔子的宽容、尊重、激励评价是密不可分的。

摘要: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第十二课《孔子游春》故事中, 孔子带领弟子们深入大自然这个空灵的课堂, 在润物无声中彰显了“生活课堂、自主课堂、个性课堂、绿色课堂、开放课堂”的理念, 使得师生的心智、情愫在教学相长中风行水上般升华。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 第8篇

一、整体把握课文是前提

苏教版六下《孔子游春》一文, 课文长、难度大、不易理解, 一直是块“难啃的骨头”。很多老师怕上这一课, 也有很多老师挑战这一课。从把握主题上来看, 有的老师上成了“春游”, 有的上成“游学”, 有的从单元主题出发, 上成“尊师”, 有的把课文切割成“春景、论水”, 有的切割成“论水、言志”……

《孔子游春》一文记叙了孔子携弟子在春光明媚之时到泗水河边赏春游玩的事。从文章的主题来看到底是“玩”还是“学”呢?通过充分地阅读, 从文本中的“听说”“正涨春潮”“便带着”等词, 可以很充分地感觉到孔子显然不是简单地携弟子春游。春天早就到了, 但是孔子一直在等泗水“涨春潮”, 这是干嘛?再读课文, 孔子显然是“别有用心”, 这在后文中能够确证——“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 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 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 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游历丰富的孔子并非直到今天才对泗水有这样的感触, 他等待大自然“正涨春潮”来创设教育情境。于是开启后文“水是真君子”的论述, 这哪里是仅仅是春游呢?分明是一堂“蓄谋已久”的“情境教学课”。

文章主题的把握需要不断地练习,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因此高年级阅读教学课堂上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读通课文。“读通课文”为阅读教学全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只有把课文读通了, 才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读通文本, 整体把握课文:学生个人初读课文, 认读生字, 熟悉生词,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后交流初步的感受、读书的效果, 在课堂上我会让学生以各种读书形式来展示, 提出不懂的问题, 可以是内容方面的、词句方面的、表达方面的……。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 理清思路, 抓住主要内容, 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二、找准切入“线”是关键

之前上这课的时候, 我把这篇文章上成了《孔子论水》, 还有些老师上成《弟子言志》, 现在想来, 这无异于把这串项链扯断, 把文章的美感生生地给抹杀掉了。

现在, 反复品读后, 我认为教学《孔子游春》着眼点在这个“春”字上, 所以在上课开始我就用红色的小圆圈把“春”字圈了出来, “春”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作者用一个“春”字串联起了整篇文章。开篇, 作者不吝笔墨, 用大量优美的辞藻描绘泗水河畔的春景, 仅仅是为了赞美景美吗?当然不是, 这位高明的老师是为了引出论水的一番宏论, 仅是如此吗?还记得论水的第一句吗?“水奔流不息, 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 它好像有德行。”泗水河畔的春景如此令人陶醉, 不正是奔流不息的泗水的哺育吗?文章前后勾连, 互相呼应。此时此刻, 弟子们已经不仅仅是在欣赏春景了,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思索起与这美妙春景融为一体的“水”的高尚品质了, 文章暗线浮动, 笔法何等之妙?

孔子论水之后“老师拨动琴弦, 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再次回到“春”这个主题, 此时的“春”不仅仅是春景了, 还有了些春意融融的师生情谊了。最后, 弟子们领会了老师的深意, 各抒己志, 从孔子“赞许的眼光”“点了点头”“手舞足蹈”的表现来看, 他是很满意弟子们的回答的, 说明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话, 都立志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至此, 孔子的这堂生动的情境教学课算是圆满成功了。读到文末“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句话令人玩味。这里的“春意”含义深刻, 泗水河畔的美丽春景, 师生间洋溢的如融融春意般的情谊, 此时此刻, 这幅画卷上还多了几位还有远大志向的年轻弟子, 真是是春意盎然啊!这篇文章是从整个行文的线索抓住一个“春“字串联全文。在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之上教师还要根据课文内的“情”引导学生来抓准课文的主线, 围绕主线突破重难点的学习, 使学生更多地受到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除了从行文的线索来切入。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主线:从课文中的中心句切入, 比如说《三亚落日》这篇课文可以抓住“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 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这句话来贯穿全文。从文章题目入手切入、比如说《三打白骨精》, 可以从课题“三打”入手, 进而引出“三变”“三责”, 这样人物形象也就更加鲜明了, 从课后思考与交流的问题切入。

三、巧加整合是必须

课堂教学时由学生、教师、文本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而文本提供了教育教学的内容, 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媒介。因此在教学之前,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 有智慧地整合教材, 完成备课。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每次发言, 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 善于捕捉主线的契机, 而不是教师轻易地抛出问题、道出主线。同时学生资源经筛选过后用在课堂, 教师要抓住教学契机进行引导, 只有将学生的资源与课前备课时教师的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 才能充分体现主线教学的优越性。

紧抓主线教学使我们的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程序更清晰明了, 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更加高效, 但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主线教学, 教无定法, 只有在教学中结合课文类型、结合学情潜心研究教法、学法, 课堂上随机应变, 万变不离其“线”。

摘要:优秀的文章, 往往都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 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抓住这条“主线”, 同时扩展到全篇, 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 从而使课堂线条简单, 条理清楚, 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 第9篇

一、回放泗水春景———赏春

1. 画面重现。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 现在清晰地印在大家脑海中的是哪几幅画面? (赏春论水言志)

2. 今天, 让我们再次穿越时空, 来到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春天。老师播放音乐, 大家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评析:通过回顾文本的第一部分,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带领学生穿越时空, 来到春意盎然的泗水河畔, 为其后的研读奠定情感基调。】

二、感悟孔子言论———论水

1. 泗水河畔的美景让我们心旷神怡! (出示泗水春图) 孔子的心情却很不平静。他凝望着欢快活泼的泗水河, 陷入了沉思。他在思考什么呢?请大家默读3耀9自然段, 说一说哪些地方写了孔子对水的情谊?

2. 用心读文章的第8自然段, 想想孔子“论水”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4. (视频) 如果让你们也来观水, 你的心中又会生发出怎样的感慨?你能仿照文中的语言形式, 帮孔子再补充两句吗?

出示:水是真君子啊!

(1) “君子”, 你认为怎样的人才算是“君子”呢?

(2) 孔子为什么要说水是真君子?请大家再读这一自然段, 画出文中的句子, 想一想其中的含义。

3. 互动交流。

银水“有德行”。

出示:水奔流不息, 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 它好像有德行。

预设一:我从“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读出水把自己的爱给予了众生。子曰:“泛爱众而亲仁。”可见水有德行。

预设二:我从“一切”读出水乐于付出, 孔子教育他的弟子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师:是呀, 水滋润万物, 无论它是参天的大树还是低矮的小草, 无论它是奔跑的动物还是静止的植物。我们用心读读这个句子。

银水“有情义”。

出示:水没有一定的形状, 或方或长, 流必向下, 和顺温柔, 它好像有情义。

预设一:我从“或方或长”读出水能屈能伸。

预设二:我从“流必向下”读出水很谦逊。

预设三:我认为水是没有形状的, 把它装进方池里是方的, 装在长池里就是长的, 而且总是向下流的, 做人要像水一样和顺温柔。

师:水好像很通人情, 有时是方的, 有时是长的, 总能与周围的事物和谐相处。

银水有志向。

出示:水穿山岩, 凿石壁, 从无惧色, 它好像有志向。

预设一:我从“穿山岩, 凿石壁, 从无惧色”读出水的不屈不挠, 水有坚定的信念, 一往无前的精神。

预设二:水有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

师: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水有一个志向, 那就是奔向大海!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 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这就是流水的志向!

银水善施教化。

出示:万物入水, 必能荡涤污垢, 它好像善施教化……

预设一:我从“万物”一词读出水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

预设二:从“荡涤污垢”读出水就像教师一样, 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师:这一点多么像孔子自己啊。无论高贵低贱, 贫穷富有, 只要他愿意学习, 孔子都愿意对其教化。

师: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4. (视频) 如果让你们也来观水, 你的心中又会生发出怎样的感慨?你能仿照文中的语言形式, 帮孔子再补充两句吗?

5. 学生续写后交流。

预设:水能容纳无数溪流, 它好像胸怀宽广……

6. 孔子仅仅是在赞美这泗水河里的水吗?

7. 孔子曾经说过“智者乐水”。喜爱水的何止是孔子一个人啊!古希腊泰勒斯说过“万物源于水”, 管仲说“水, 万物之本源也”, 老子说“上善之人, 若水性也”。这些哲人观水角度不同, 但都在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水是———真君子。

【评析:教师围绕“水是真君子”一句展开阅读教学,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让学生感悟孔子言论的内在意蕴, 并通过拓展阅读感悟人们对“水”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 自然流畅, 既有学生的自读自悟, 又有师生的互动应答, 更有扩展性的言语实践, 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三、体会师生志向———言志

1. 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

什么?孔子的学生们领悟到老师的用意了吗?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2. 指名读子路和颜回的话。

3. 联系孔子论水的一段话, 说说从颜回和子路的志向中, 你感悟到什么?

4. 同学们, 有一本书叫做《论语》,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出示) 请自己读读, 读不懂的地方结合注释, 对照文本相关内容想一想。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 (h佴) 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 衣轻裘 (qi俨) , 与朋友共, 敝 (b佻) 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 (f佗) 善, 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1) 自读。指读。

(2) 师生交流:孔子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 朋友相互信任, 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孔子以他高贵的品质、伟大的思想, 影响着我们, 也影响着全世界人民。

【评析:教师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 此处引入原文, 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 感受文言与白话的不同话语形式, 领悟原文与课文的内在精神联系, 体会传统文化独有的生命活力。】

四、感受心灵的春天

1. 在悠扬的琴声中, 在孔子翩翩的舞姿里, “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出示) 。同学们, 你能对照着这幅孔子游春图,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2. 孔子和蔼可亲的态度、富有教益的娓娓而谈以及浓浓的师生情谊使得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让我们再读读这几个自然段, 用心体会体会。

【评析:“春意更浓了”是文本的阅读难点, 教师借助图片、结合语言让学生感受盎然春色背后的师生情谊, 不仅巧妙地突破了难点, 而且无痕地创建了一个和谐课堂。】

五、聚焦形象深化人物

1.1988年, 7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 他们发表了一份宣言, 其中有一句是———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出示, 生读)

2. 难怪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 至圣先师”。让我们再读孔子的名言, 结束今天的穿越时空之旅吧!

(出示“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等孔子名言, 生诵读。)

【评析:拓展孔子的名言, 让学生更加立体化地了解孔子, 感受这位至圣先师的魅力, 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激发了学生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 第10篇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性散文。文本描述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赏春, 巧借河水教育弟子的故事, 表现了孔子的循循善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文本中的故事来源于《论语》、《荀子》、《孔子家语》等经典著作, 编者巧妙地融合提炼, 加工成一篇独立的文本, 故事情节完整, 人物形象鲜明, 语言流畅通达, 构思精巧细致, 用词准确恰当, 主题积极向上, 表达方式丰富多样, 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教材。

一、厘清文本结构, 把握作者思路———理其脉

阅读记叙性散文, 首先要厘清文章记叙的线索和顺序。本文以“游春”为线索, 先写自然之春, 风光迷人, 再写师生情浓, 如沐春风, 令人赞叹。

文本的写作顺序是:先写春天到了, 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玩;接着写孔子在凝望泗水后发表了自己对水的认识, 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使弟子们深受启发;然后写孔子和弟子们在河畔游玩及各言其志的情景。

文本重点写了“观水”和“谈志”

筝江苏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

两部分:在“观水”环节, 文本按照孔子望水———弟子发问———孔子论水———弟子惊讶的层次展开;在“谈志”环节, 文本又是按照孔子问志———弟子谈志———孔子谈志———师生咏志的顺序写的。可谓环环相扣, 层次分明。

二、透视人物特点, 把握文本意蕴———悟其情

古人云, 山水比德, 万物有灵。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将人作为自然的一份子, 习惯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发现规律, 思考人生, 激励生命。用古人的话说就是“远取诸物, 近取诸身”。孔子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发现了水的可贵品质, 对他的弟子们显然是个震动。但孔子并没有像我们有些老师那样选择“告诉”, 而是先“陷入了沉思”, 当学生问时, 才娓娓道来, 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有人说, 能把自己思想植入到别人头脑中的才是老师, 显然, 孔子是个高明的老师。

在学生仍然沉浸在孔子对水的宏论中时, 他没有马上要求弟子们谈论志向, 而是和大家弹琴唱歌, 来个“课间休息”, 让弟子们尽情地舒缓身心。孔老夫子要求学生谈志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谈, 而是有选择的, 这不正是他老人家倡导的“因材施教”吗?在弟子们谈论志向时, “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 微微地点了点头”, 并按照弟子的要求说了自己的志向, 最后在弟子的伴奏下“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孔子和弟子们同学、

彭德正

同乐、同陶醉, 可谓师生情浓。我们今天的教育常常呼唤“民主”和“平等”的回归, 如果像孔子这样以欣赏和平和的心态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民主和平等不就在我们的身边吗?

三、领会写作特点, 涵泳文本神韵———赏其美

文本凤头豹尾, 首尾呼应, 形式美。文本以写泗水河开篇, 孔子“听说”泗水涨潮, “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看似无心, 实则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一次室外情境教学课, 由此引出下文的观水谈志, 可谓教育无痕, 体现了孔子高超的教育艺术。文本以写“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结束, 既在篇末点题, 又和文章开头呼应。此处“春意更浓”一语双关, 既是实指泗水河畔景色优美, 春意盎然;又是虚指, 经过论水和谈志, 弟子们对孔子更加钦佩和信服, 孔子对弟子们更加喜爱和欣赏, 师生间的感情更深, 情意更浓。

文本虽不专注写人, 但写孔子寥寥数语, 就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写孔子, 在“观水”部分, 先是“动情地望着泗水河, 陷入了深思”, 当弟子发问时, 他依然“凝望着泗水的绿波, 意味深长地”说出了自己的思考。一位善于思考、睿智稳重的老师形象赫然站在我们的眼前。在听到弟子们谈论志向后, 他“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 微微地点了点头”, 此时的孔子又显得那么和蔼可亲。在听到颜回弹唱自己的志向时, 孔子“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又给我们展示了一位率意孔子。几处描写, 金针密线, 一个个性丰满、形象鲜活的孔子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站立起来。写子路, 一个“急性子”用得恰到好处。写颜回, “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连用三个形容词将颜回儒雅之风尽情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本中的景物描写独具匠心。文本的第二段, 作者用深情的笔触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温暖祥和、五彩缤纷的春景, 作者将大自然比喻成“一位伟大的母亲”, 并使用博喻的修辞手法, 对她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为下文孔子借助身边的事物实施教化———论水谈志埋下了伏笔, 打好了铺垫。

文本词汇丰富多彩。既有“绿草如茵、桃红柳绿、波澜起伏、绿草如茵、善施教化、温文尔雅”等成语或四字词语, 又有“明亮的眸子, 甜蜜的絮语, 习习的春风, 和顺温柔”等优美的短语和词语, 文本中好词佳句比比皆是, 是帮助学生积累的好范本。

文本中的对话形式灵活多样。文中多次写到对话, 在提示语的设计和用词上作者煞费苦心。仅以其中的一段对话为例:

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

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看水?”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

颜回说:“老师遇水必观, 其中一定有道理, 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

形式上每人说的话独立成段, 感觉疏朗轻快, 符合游玩时的闲谈氛围。提示语有前有后, 有“道”有“说”, 避免了重复。语句上没有长句, 读起来音韵和谐, 琅琅上口, 是训练学生写人物对话的好范本。

古人说, 读文先辨体。在今天的小学课堂里虽然没有出现“散文”的概念, 也没有要求刻意学习散文的写法, 但这只是希望教师不要过早地让这些文体名词束缚学生, 并不代表教师可以忽视这些文体的特征和他们的存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 只有教师教得明白, 学生才能学得明白, 才能为下一步的继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十九世纪著名的文学大师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 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 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孔子游春》, 内容上取熔经意, 形式上自铸伟辞, 值得我们在教学中涵泳之, 推敲之, 品味之, 欣赏之。

上一篇:服装创意文化下一篇:疲劳寿命计算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