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经济范文

2024-06-01

最大经济范文(精选11篇)

最大经济 第1篇

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莱默在新年开始的一个电话会议上说:我们把这个新的经济秩序称为G-0, 也就是没有领导者。有人说, 美国会重新回来, 也有人说, 世界将以中国为中心, 这些都是错误的看法。我们正进入一个状态, 这其中最大的经济问题就是没有领导者。同时也认为, 全球黄金价格不断创记录, 就是因为全球经济开始处在G-0的年代, 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另外, G-20已经完全无效, 从一个各方对话的平台蜕变成各国角逐各自国家利益的场所;新兴市场国家因人均收入相对较低, 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担负领导全球经济或政治的重任;曾经创建了自由市场体系和全球化规则的欧盟和美国因为遭受重伤, 也无暇顾及;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并没能促使各国加强合作, 反而加深了G-0的状态。

欧亚集团研究部负责人戴维·戈登也认为, 世界面临的第二大风险是欧洲的债务危机。虽然, 目前欧元没有垮掉, 欧元区也保存完好, 但是围绕欧元区最终结局的不确定性成为最突出的问题。因为, 包括欧洲央行在内的机构对希腊、爱尔兰、西班牙以及葡萄牙等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国家的援助战略是不能持续的, 上述国家在财政上也无法做出太大的改变, 这些因素会使得欧元区的核心国家德国和法国不太愿意继续为外围国家提供资金援助, 故预测, 欧元区的危机在2011年将有新的变化。

对于网络袭击, 布莱默认为这是全球面临的第三大危机, 而且2011年的网络袭击与地缘政治分不开。网络袭击将在国家的支持下以追求权力和利润为特征。另外, 类似维基解密网的行为, 也将进一步解密一些国家和私人的信息, 这样也会形成危机。

最大经济 第2篇

2010年03月14日07:39《瞭望新闻周刊》我要评论(132)字号:T|T

《瞭望》文章:中国经济五大警示性风险

今年的主要难处和第一风险是CPI,潜在的最大风险是地方政府债务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健君张辉

3月11日,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CPI同比上涨2.7%,PPI同比上涨5.4%,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20.7%。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同时,CPI数据涨幅却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不但接近《政府工作报告》3%的年度目标,而且高于2.25%的中国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如何判断和把握今年经济运行风险,再次成为今春全国“两会”焦点议题。

“今年经济增长没有问题,肯定超过8%的目标任务,相反担心会不会超得太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担心超量流动性,“总量控制没有问题,关键是资金的分配和流向。”如果房市和股市比较“凉”,流动性可能会压倒商品市场,推涨CPI。

这意味着,在国际金融危机仍然在演化的过程中,当前的宏观调控任务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新加了一项内容:在保证充裕流动性以保障经济增长继续回暖向好的基础上,调节流动性流速和流向以防止推涨CPI。可以说,流动性已经成为今年经济运行健康与否和风险大小的关键变量。

采访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告诉本刊记者,今年新增信贷目标为7.5万亿,最后可能是8万亿,“尽管比去年9.59万亿少,但8万亿仍然是适度宽松的政策。”事实上,一年多来特殊背景下积累的这些流动性,已经直接或间接造成了今年将要面对的五方面经济运行风险。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2010年是否面临通胀压力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工业生产领域产能普遍过剩,夏粮、秋粮连续丰收,工农业产品供给充分,在现行价格水平下供过于求压力较大,因此2010年不存在明显通胀压力。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余斌借本刊记者提醒说,物价终究是货币现象,“不同于短缺经济时期,当前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首先会推高资源型产品价格,如土地、矿产品等。由于流动性泛滥、投机活跃,资产价格上涨并形成泡沫,如当前的房地产市场,通胀预期不断加强。最后,在成本上升、比较收益发生重大调整的共同推动下,供求平衡相对脆弱的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并逐步向普通工业产品传导。”

近日,央行副行长、IMF总裁特别顾问朱民在一次内部活动上直言,“中国今年最大的风险就是通胀。”首先是输入型通胀,今年全球农产品价格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也上升。中国是大宗商品进口国,输入型通胀占中国通胀的相当大部分;其次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今年又是一个基建高潮,而且上游企业开始调价,水电价格改革启动。

根据经验统计,M1如果超过M2,而且如果M1有30%左右的增速,大概6~9个月后,物价一定会上去。朱民认为,一旦出现通胀,将产生两个新问题:其一,现存款利率是2.25%,如果通胀率达到4%,就是负利率1.8%了。如果不上调利率,就会出现存款搬家现象,推进资产泡沫。其二,CPI是非均衡变化,如果CPI达到4%或4%以上,会导致商品价格迅速上升,老百姓便开始抢购,会形成社会问题。

其实,CPI转正以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是否加息。但加息又会引起新问题,比如企业成本问题、外资流入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等。所以,今年的主要难处和第一风险是CPI。

因此,余斌认为,“为防止资产价格和物价过快上涨,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与时机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在保障已开工建设的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的同时,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并根据经济运行状况随时调整资金下拨进度和建设规模;二是在信贷规模比上年明显缩减的前提下,积极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尤其是支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三是加大补贴力度,提高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抗通胀能力。

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

“房地产涉及六十多个行业,所构成的产业链很长,其增长速度低了,不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而且还涉及到就业。”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指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正处于以购买住房、汽车为主的阶段,2010年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局面,在相当程度上还要依靠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但是,2009年以来,由于信贷空前宽松,自住性需求与投资需求相结合,房地产市场未经实质性调整就开始再度走高,房价持续上升。导致社会恐慌心理加重,投资需求日盛,供求矛盾凸显,房地产泡沫日趋严重,市场面临调整。对此,余斌借历史经验强调,亚洲金融危机源于部分亚洲国家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破裂,本次金融危机则是美国房地产和基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金融衍生品泡沫破裂而引发的,“两次危机的危害程度有目共睹。一旦我国房地产泡沫化,其危害同样难以估量。”

他分析说,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难以为继,政府调整房地产政策、有效抑制泡沫已迫在眉睫,“但是,如果调整力度过大,导致房价由升转降,消费心

理随之改变,则有可能重现2008年下半年所出现的市场萧条局面。一旦陷入需求萎缩-金融风险加剧-市场进一步萎缩的恶性循环,将会使已有的稳定回升局面受到冲击,并可能使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境。”

在上述两难选择中,余斌强调,政府应明确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把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效增加土地和住房供给、缓解供求矛盾和平抑房价作为基本手段。

基于此,他提出要区别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区别不同市场面临的矛盾,采取差异化政策。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市场特征,宏观调控切忌“一刀切”,不宜根据北京、上海等城市房地产价格等情况的变化制订针对全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二是区别真实需求与投资需求。投资需求旺盛,加重了市场供不应求和价格上涨。在保障首次购房、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同时,通过利率、税收等政策有效打击投资性需求,减轻商品房供不应求和价格上涨压力。

三是区别政府责任与企业责任。房价上涨,难以承受目前房价的人增加,政府应通过加快廉租房建设等,保障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门市市长王玲更具体指出,调控房地产市场,决不能把稳定仅仅理解为控制价格,“涨太快了,就赶紧挡一挡。过两天老百姓不吭声了,就继续让它涨”,而是要通过保障房制度、土地财政和物业税等综合角度,“拿出长远、系统的政策办法”。消费扩张难以持续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2010年政府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基本保持不变,有些领域还进一步加大了力度,这将有助于消费的稳定增长。但是,在余斌看来,一方面,政府刺激消费的政策成本不断提高,边际效应逐步减弱;另一方面,制约消费扩张的制度性障碍未消除,2010年消费增幅难以达到2009年的水平。

他指出,现阶段,制约消费扩张的制度性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不但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二是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显著低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平均水平。2008年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合计仅为29.7%,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和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3个和24.3个百分点;三是居民尤其是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持续攀升。1990~2008年,我国基尼系数从0.35上升到0.48。最高20%收入组所占收入相当于最低20%收入组的8.3倍。

“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高收入者消费意愿不足,低收入者消费能力不足,必然影响整体消费的增长。”因此,余斌认为,无论从

短期内促进消费稳定增长,还是从中长期内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依赖出口、投资转向主要依靠消费扩张,政策重点都应当着力消除制约消费扩张的制度性障碍。

其一,改善初次分配格局,以加快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垄断行业改革为突破口,合理提高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其二,在二次分配中,加大调节力度,有效抑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改善消费者预期。

其三,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释放强大内需潜力。

其四,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以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贸易摩擦和升值压力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度高涨。尹中卿认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2010年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达经济体在实施了力度较大的救助措施之后,金融体系趋于稳定,金融机构信贷功能逐步恢复。但居民消费不振,实体经济恢复缓慢,失业率攀升。发达经济体从本国利益出发,为保护其脆弱的实体经济、有限的就业岗位和维护社会稳定,金融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逆全球化思潮不断蔓延。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与美国、欧盟之间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将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且不排除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后面临重大调整的可能。因此,余斌指出,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争端不可避免。由于发达经济体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所占份额较高,贸易争端将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恢复性增长,也将对相当部分出口产业构成威胁。

同时,前一阶段,美元在波动中呈现贬值趋势,相应地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相对贬值,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度高涨。《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10年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这对于稳定出口预期是必要的。

“需要指出的是,反思2005年以来人民币升值过程,持续、小幅度的升值方式,虽然减轻了汇率调整对出口产业的冲击,但也带来了大量国际资本的流入和利益损失。”余斌的建议是,阶段性、跨越式的升值方式,则有利于阻止国际

资本的涌入,在相对脆弱的世界金融体系中保持我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基本稳定,并减少利益损失。

同时,他强调人民币汇率一定幅度的升值,有利于逐步淘汰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和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外向型企业,促进出口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

地方财政风险加大

去年地方财政中,土地收入1.6万亿,地方融资总量7.2万亿。按照6%的利率计算,地方政府今年需要支付5280亿元的利息,也意味着从土地获得的近1/3资金都付了利息。而今年地方政府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土地收入大幅减少。现在中央三令五申严格管理不许乱收费,土地收入又成问题,地方政府会比较困难,地方财政压力将加大。”

许善达分析说,“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长远看地方债务偿还很成问题。原来曾搞过用一般预算的结余去偿还债务,现在估计地方总债务在10万亿元以上,而地方预算大概有7万~8万亿元,怎么可能还得上?”

“这些年,尽管花了很大力量,还没有完全解决乡级财政因‘普九’达标而留下的多达6万亿元以上债务。现在,市、县两级政府又因政府投融资平台产生巨额债务。”尹中卿警示说,如果地方债务风险爆发,许多项目难免会半途而废,地方政府融资链条面临断裂,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也可能停顿。

而且,按照朱民的分析,由此会引起银行的不良资产和项目延期等相关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资金供应有变化,不良债务问题将会在几年后浮出水面,这个风险还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限额管理和预警机制,密切监控投融资平台债务情况。强化对地方外债指标监测和风险管理,增强制度约束,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责任编辑:shirlyluan]

  

美国最大的经济弱点为政府 第3篇

“我们的政治体系的功能紊乱,正在消蚀着商业和普通家庭的信心。这可能是我们通往繁荣大道上唯一最大的障碍。”竞选之后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巴拉克·奥巴马如是说。奥巴马坦言,与普通家庭、工人以及小企业主交谈过之后,他相信美国民众值得从华盛顿政府获得更多益处。“当你和这些人交谈之时,”奥巴马说,“你会对自己说,‘老天,与现在的政府相比,他们应该拥有更好的政府’。”

随着2012年走到尽头,党派斗争还在阻碍我们经济的发展,置我们的孩子于危险之中,削弱我们对未来的信心。 就在经济增长开始冒头的时候,财政政策上的不妥协,正在消磨消费者的信心,减缓经济的增长。问题不是美国的公司和工人们没有竞争力,也不是制造业的就业岗位正流向海外。这是一个新的趋势:政治僵局正阻碍经济发展。

第二个例子是对日益增加的枪支暴力妥协。仅在纽约州罗切斯特市两名消防员被谋杀事件,和康涅狄格州纽镇的20名一年级小学生被枪杀事件之后,关于枪支暴力的争论又落入了套式:自由评论员责备美国枪支协会(NRA),NRA又责备新闻媒体。

确实,收缴目前在3.15亿美国人中流通的3亿支枪并不现实,同样,在全国约10万所公立学校里都设立武装警卫也不现实。

最后,我们经济的瘫痪还有另一个罪魁祸首:我的行业。2012年,党派新闻的覆盖率遥遥领先。模仿《福克斯新闻》的模式,微软全国有线广播公司(MSNBC)打败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CNN),牢牢坐稳全国第二受欢迎的有线电视新闻的交椅,仅次于Fox。MSNBC 和Fox展示出创造不同的气泡,让自由者和保守者在其中肯定自己的观点,这一做法可行。简化复杂的问题,诋毁另一方的做法也有用。

最大经济 第4篇

一、产能过剩是体制性问题

2000年前的中国经济一直被产能过剩所困扰。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下, 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基本上没有硬约束, 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存在投资冲动, 每当出现一个盈利较好的产品或产业, 大家一哄而上, 于是, 很快出现产能过剩。如何防范和约束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 成为中央政府的重点工作。

在朱镕基主管经济工作时, 总是强调地方政府不要搞低水平的工业投资, 采取了很多办法遏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对投融资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比如改革银行体制, 提高各家商业银行总行对分支机构的控制能力, 切断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干预, 从资金上约束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再比如改革财税体制, 推行分税制, 削弱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 提高中央政府的财政支配权, 以期减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投资。

在2000年前的中国经济循环中, 因为难以解决投资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因此, 总是出现产能过剩, 企业经营效益也就难以保障, 而且进一步连累银行, 使银行信贷资产的不良率居高不下 (2000年前商业银行的信贷不良率超过30%) 。此时的中国经济循环是低效率的内部循环, 经济的外部循环很弱, 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很小。总之, 产能过剩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一个体制性的问题, 是由来已久的老问题。

2000年后中国经济出现了新的气象, 困扰中国经济多时的产能过剩问题似乎迎刃而解。

从投资的角度看, 2002年以后实际投资速度明显加快。2002年前的8年里, 中国实际投资增长速度 (扣除物价以后) 平均为12%, 而2002年后的8年, 实际投资增长速度为23%, 比2002年前高了近一倍。很多行业的产能扩张达到空前的程度, 以钢铁行业为例, 1998年钢铁行业的产量达到1亿吨, 2003年的钢铁产量达到2亿吨, 从1亿吨到2亿吨花了5年时间;但2003年后, 钢铁行业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产量增加了4亿吨, 2010年的钢铁产量超过了6亿吨。其间, 很多行业或产品的产量都迈上了世界第一的巅峰。

在产量迅速增长的同时, 中国经济运行良好, 企业效益同样良好, 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的业绩屡创历史新高, 曾经陷入困境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一跃成为世界500强的明星企业, 银行的效益当然更加优秀, 中国的最大5家银行的股票市值都进入了世界前10名的行列。

在面对如此骄人成就的同时, 我们必须明白, 2002年后中国经济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依笔者之见, 2002年后的中国经济出现了两个新的变化:其一是中国加入全球化的浪潮, 推动中国经济的工业化加速, 使进出口快速增长;其二是房地产的快速扩张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快速推进。正是这两个因素的出现, 使困扰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首先, 看看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未来趋势。2001年中国加入WTO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件。2000年之前中国经济之所以陷入产能过剩, 一个重要原因是产品找不到合适的市场, 加入全球化之后, 由外资主导的投资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积极意义还表现在解决了数亿人口的就业问题, 众多的农村青年走出农村的田头进入城市的工厂,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这是中国经济在过去数年时间里快速增长的物质基础。

其次, 房地产市场为工业投资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1990年我国轻重工业的比重大体相当, 各占50%。从1999开始, 重工业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工业增长再次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的格局。重工业的加速发展有两个重要的时点, 即1999年与2002年, 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完全对应,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后, 房地产市场开始从1999年加速, 2002年后房地产投资及房地产价格出现跳跃性变化。

二、重新面临产能过剩挑战

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经济重新面临产能过剩的挑战。

一是出口增速放缓, 对产能释放形成压力。中国的全球化是由外商投资促进的, 与出口相关的产业投资, 在初期几乎都是由外商主导的, 外商以销定产, 一般不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但当民营资本和地方政府的实力大大增强之后, “重复投资”这个体制性的毛病又开始重现。在产能过快扩张之后, 必然出现相互杀价的现象, 一旦国际市场出现需求减少, 整个行业都遭到致命打击。

光伏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的资料, 中国的光伏产业在2004年之后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 连续5年年增长率超过100%。在投资的快速扩张后, 产能出现严重过剩, 据第三方调研机构大禾咨询统计显示, 2010年, 国内多晶硅产能利用率为52.94%, 硅片硅锭产能利用率为47.83%, 晶体硅电池产能利用率40.48%, 太阳能薄膜电池产能利用率则仅为20%。

中国的光伏产品中有95%用于出口, 欧洲市场历来是重点, 所占比重约为75%, 德国和意大利占据欧洲光伏市场50%以上的份额, 由于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 欧洲国家下调对光伏电池的补贴, 而且减少对光伏产品的需求。结果是中国的光伏行业遭遇严重危机。海外上市的10家龙头企业, 8家报亏。无锡尚德一直被认为是产量最大的太阳能企业, 其三季报显示净亏损为1.164亿美元, 亏损幅度最大。不少小企业则已关门。

光伏行业只是众多的出口行业的缩影, 由于欧美国家的财政债务危机, 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出口需求明显下滑, 如果趋势得不到明显改善, 则2012年以出口为导向的很多行业都会遭遇产能过剩的打击。

二是房地产投资减速将使相关产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从前面的分析可见, 使中国经济摆脱产能过剩循环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房地产行业的兴起。在2009年和2010年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 房地产投资增长十分强劲, 刺激了钢铁的需求, 乐观的预期又刺激了钢铁行业的投资出现快速增长, 一旦房地产投资放缓, 则钢铁行业立即遭受产能过剩的打击。2011年1-10月, 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供给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5.2亿元, 同比增长18.5%。随着房地产销售的放缓, 房地产投资从9月份开始放缓, 钢铁的销售出现问题。10月份77家钢铁企业亏损面由9月份的9家增至25家, 亏损面扩大为32.5%, 亏损额为21.25亿元, 比9月份增加18.3亿元。10月份的利润总额和销售利润率已分别降至13.8亿元和0.47%, 创年内新低。

最大经济 第5篇

办理了帐目移交手续。按总部要求预算帐户和预算外帐户合并,撤消了其它6个帐号。只保留医院财务一个帐号,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医院所有经费全部从此帐户反映,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缓解了资金供需矛盾,使资金发挥了最大经济效益。

清产核资,规范帐户,使资金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清产核资,建立完善实物挂帐制度

我们先后对全院及各科室固定资产进行了再清查,共查实各种仪器设备3883台(件),价值

1.8亿元,报废43台(件),价值282万元,核对医院和科室仪器登记卡片3924张,建立完善了实物会计制度,保证帐物、帐帐相符,建立了医院仪器总帐,科室明细台账;查实医疗用房8.78万平方米;营具4000件,价值350万元。按《军队医院会计核算办法》规定,重新计算了全院及科室固定资产总额及折旧额。

合并帐户,实现资金集中管理

为使资金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医院下发了《关于做好撤并医院科室(部门)帐户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撤并帐户的时间、方法、步骤,提出具体要求。对撤销的财务摊点进行清理审查,核实资产、负债和现金、存款,清理帐号和债权债务。在保证帐物、帐帐、帐款相符的前提下,院科两级,全面核算,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医院推行全成本核算工作包括院级会计核算和科级统计核算两部分。

院级核算.解决了收支不清,家底不实.收益虚增问题

院级会计核算以《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和《院级会计核算软件》为依据,按照全军统一规定的医院会计科目及其核算内容实施。在资产核查,帐目转接和软件对接的基础上,为适应国家医保制度改革的需要,进行了“军、地分开,医、药分开”核算;为满足上级财务、卫生部门以及医院内部经济管理需要,建立了“一套账核算,多套表反映”的核算体系;为全面、真实反映医院经济成果,便于军地医院比较,推行了院级全成本会计核算。推行院级全成本核算工作一年多来,彻底扭转了医院过去经费多口管理,财权财力分散,医疗收支不清,翱茂不实,收益虚增的状况,减少了浪费,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科级统计核算,充分调动了科室增收节支积极性在院级会计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医院科级医疗成本核算管理办法》的要求,把全院科室划分为44个核算单元;把科室医疗收人归集为直接收入和间接收人两大类,共计13项;把科室医疗成本归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成本项目由原来不完全成本27项扩展到43项;医疗收人和费用的计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规则。实行全成本核算工作以来,各科室在积极创收的同时,始终坚持把控制消耗、降低成本、减少人为浪费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服务意识、创收意识、成本意识、效益观念进一步加强,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块纱布”的口号被大家所接受,由过去的“等米下锅”,变成了“找米下锅”,经济效益稳步上升。2004年医疗收人同比增长幅度达28.4%,医疗成本率同比下降了7.2个百分点。如水电费负增长14.6%,材料费负增长10.2%。

作用,使物资统供统管工作健康有序,环环有监督。

总结出“一五五”物资管理新模式

推行全成本核算后,医院对药品、医疗设备、卫生器材等实行采购公开招标制,采用竞争招

标、网上招标、询价采购、定点采购、委托采购等多种形式,按照医院制定的招标方案,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供应、统一支付。确保了药品、医疗设备、卫生器材等物资的优质低价。2004年采购物资近1亿元,综合节约率为12.6%,节约采购资金达1000余万元。

收费公示,接受监督,严格物价管理制度

认真落实地方政府物价标准和医疗收费公示制度

分别在门诊和住院大厅设置了医疗项目收费标准触摸屏,价目公开,接受监督;住院患者的各项收费有医嘱或处置描述,各类医技检查有检查结果,并落实住院费用一日清单的制度,使患者明白消费,安心治疗;自觉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

出台了《内部服务价格标准》,共13大类603项

各项标准的制订,先由后勤部门、供应科室进行所有服务项目的测算和报价,再由经济管理办公室专职物价人员分别按服务项目的工时、论文网工作量及消耗材料等情况进行审核,经医院内部价格领导小组讨论,以低于市场价10%的标准计价,并进行科室间转帐。对医院内部服务实行了量化管理,价格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设置专职物价员,建立医疗收费投诉档案。医院设有专职物价员,各科室设有兼职物价监督员,聘请地方卫生、物价、新闻媒体等各界人士为医院的院外物价监督员50余名,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和反馈各种信息。另外在核算科建立了医疗收费投诉档案,患者无论是以书信、电话或本人口述,均填写经济管理投诉卡,针对投诉内容到科室进行调查,核查病理和遗嘱,将实际情况与患者进行沟通,收费有误者除退费外必须向患者道歉。同时将处理结果和患者的意见记录在投诉卡上。由于管理严格,医院住院患者投诉率由2002年前的0.8%。降为2004年的0.2%。多年来,在河北省组织的医院医疗收费检查中,对医院遵守国家物价政策,严格执行标准制度情况予以好评,多次实行了免检,并评为物价收费管理先进单位。物资集中采购,初见成效,总结出了“一五五”物资管理新模式。

规范物资流通程序

物资管理改革的中心思想是做到管理规范、方便服务、降低成本、堵塞漏洞,根据需要我们制定了合理的、可操作的物资管理流程、物资采购管理流程、物资人(出)库管理流程、物资管理监督流程。使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核算、监督各个环节有章可循,真正做到物资管理趋于秩序化、规范化。

建立物资管理监控系统

做好物资管理各个环节的监控,确保物资采购与供应工作正常运转。医院专门建立了监督调控系统,成立了由院纪委牵头的医院物资采购监督小组;同时加强了药事委员会、器械委员会等组织对相关物资采购的监管

运用网络,实施监控,漏、欠费得到有效遏制

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医院分期分批分别对医护人员、收费人员进行了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了各类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了网络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利用“一号工程”,实施计价质量监控

医院经管与网管一起,核查收费记价录人质量,对网络中所出现的收费错误,进行了分类汇总、登记、分析,按照《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方案》,对网络中的技术问题积极解

最大经济 第6篇

中国农业新闻网消息:日前,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杨福合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资源库建设与创新利用”项目荣获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该项目历时36年, 系统开展了我国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整合整理、创新利用及数据实物共享等方面大量的研究工作, 整合了我国农业、林业、教学科研等3大领域特种经济动物种质资源, 涵盖鹿类动物、毛皮动物、特禽及其它特种经济动物种质资源509个品种 (类型) 等, 保存在69家特种经济动物资源单位的保存场、专业实验室等;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特种经济动物基因库, 首次建立了特种经济动物评价体系, 保证进入共享平台的特种经济动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准确性。对水貂、梅花鹿、马鹿和兔资源优异基因进行了评价。制定了特种经济动物资源共性描述规范、个性描述规范、技术规程、活体异地保存技术规范和数据标准和数据控制规范等, 形成特种经济动物种质资源标准化体系;首次建立了完善的特种经济动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系统解决了当前我国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资源所面临的问题, 填补了国内外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 将促进特种经济动物产业的健康发展。

最大经济 第7篇

一、企业经济管理对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性

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随之,企业经济管理手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各种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企业经营发展的外部环境日渐开放化,加上社会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强化经济管理观念,需要探索各种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更好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优化创新经营管理思路,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运营成本,不断提高生产运营效率,逐渐实现价值最大化。而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创新和经济管理紧密相连。同时,通常情况下,企业资金流量已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一种标准,需要借助经济管理,优化利用已有的资金等,不断扩大企业的经济利润,为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提供有利的保障。这样可以确保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目标相同,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所制定的长期发展战略有序进行。

二、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途径

1.创新战略管理理念。在生存发展道路上,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渠道,为经济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优质的环境,不断加快自身发展创新步伐,还要不断创新战略管理理念,强化危机意识。在运营过程中,企业要随时关注社会动态变化,坚持“全局性、先进性”原则,制定并实施可行的发展战略。在此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已有的观念,优化管理方法,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前行。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危机意识,能够正确认识运营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灵活运用各种规避方法,确保自身的稳定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运营过程中,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管理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如果企业已经发展一定规模,风险管理便成为其经济管理的关键点,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否则将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其稳定发展。

2.优化设置组织机构。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想要更好地发挥经济管理具有的作用,必须优化设置已有的组织机构。就企业而言,经营管理者扮演着经济决策者的角色,需要正确把握企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重点,但并不是可以进行任何抉择,必须对经营管理者重新进行定位,明确他们已有的权利与责任,具有的职能,充分发挥他们在企业运营中的核心作用,优化重组内部组织机构,注重不同部门的沟通与协调,避免出现“孤岛现象”,并根据自身运营实际情况,结合经济管理,制定科学的决策方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促使企业“高效、稳定”运行中。此外,还需要构建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要意识到基层员工的重要性,不断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使其真正参与到经济管理中,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

3.构建信息管理系统。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发展,企业经济管理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构建信息化系统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为此,在运营发展过程中,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纷纷对信息技术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并应用到自身管理中,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绩效评估,采用适宜的内部控制手段,正确认识存在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能够更好地把握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把信息化管理巧妙地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把那些重要的信息资源都集中到目标客户、商品、核心区域,促使企业竞争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4.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运营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全方位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各种途径,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把经济管理监控手段落到实处,优化利用战略式的内部控制管理,确保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处于有序运营中。在社会市场经济碑背景下,企业要加强预算管理,统一“规划、协调、控制”生产运营过程中各项活动,合理调整预算,逐渐提高自身财务控制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进一步拓展财务管理工作范围。并把各项制度手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中,构建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财务管理新格局,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益。

结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生存发展道路上,加强经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是实现价值最大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浪潮中,借助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已成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周期较长,难度较大。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要充分发挥企业经济管理职能,创新战略管理理念等,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逐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在企业生存发展道路上,经济管理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关乎企业最大化价值的实现。随着信息和网络时代到来,企业管理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简化了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提高了管理效率与质量。为此,实现价值最大化已成为重中之重,为更好地步入经济社会价值管理时代埋下了伏笔。在此过程中,企业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经济管理,实现价值最大化,满足自身发展的各方利益,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经济管理,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

参考文献

[1]蒋旭.论如何通过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J].经营管理者,2012,16:117.

[2]张月明.浅析运用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J].时代金融,2011,36:67.

[3]孔祥晔.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途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3:37.

最大经济 第8篇

1 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的因素

1.1 企业的管理模式与资金调控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化, 准确的数据与信息, 已经成为企业日常运营的必须条件。而纵观目前的多数企业, 并没有一个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平台, 这就使得企业对资金的管理缺乏精细化和现代化, 进而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此外, 很多企业在日常的资金调度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调控制度, 企业管理者缺乏一定的资金管理意识, 经常发生资金调配不合理导致资金短缺的状况。严重的甚至直接导致企业面临破产危机。

1.2 供求关系与存货的管理

按照宏观经济学的理论, 供求时间直接影响着资金的流通时间。究其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供求渠道的畅通度、产销的距离、供应量等等。因此, 企业在进行日常经营时, 要注意供求关系的影响因素。除此之外, 企业存货同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 是企业实现资金周转的重要途径。因此, 企业对存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运营, 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储备量太多会占用过多的资金, 过少则缺乏一定的物质保障, 因此, 在进行资金周转管理时, 加强对存货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1.3 应收账款管理与生产过程管理

很多企业为了促进交易率, 在销售上实行赊销的手段, 这就使得企业的应收账款大幅度增加。应收账款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 一旦应收账款的管理出现问题, 很可能造成对应收款项的回收不利, 致使企业的现金储量达不到生产要求。此外, 企业在日常的生产中, 对生产过程管理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周转, 因为同样的情况下, 生产时间与资金周转速率成反比。

2 提高资金周转速率的办法

2.1 提升资金调控管理能力

考虑到资金对企业的重要性, 以及资金调控对企业资金周转的影响, 企业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 对财务实行统一化管理, 将资金进行统一化安排, 运用科学的手段最大程度上确保资金储量、比例、利用率等达到最优状态。加强对资金流入与流出的管控。制定完善的资金管控体系, 因为这直接关系着资金的流量、流速以及周转速率。此外, 企业在进行研发、推广的过程中也要时刻考虑到资金周转问题, 避免因为新产品引发的资金流转困难。

2.2 加强对存货资金的管理

要强化存货资金的管理, 就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存货流通途径, 对产品的输出与储存进行科学合理化安排, 保障存货流通的顺畅, 以便必要时及时的进行变现, 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速率。除此之外, 还应对存货进行必要的质量管控, 保障存货的质量, 制定合理的存货变现计划, 使之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伴随市场需求的变化, 合理的制定营销措施, 避免存货变现困难, 出现滞销状况等, 应该一切从市场与需求者的角度考虑, 如果实在出现存货问题, 要及时的进行清仓处理, 及时的将其变现。总之, 存货几乎占据了大多数企业流动资产的大部分, 因此, 在加强企业资金周转方面, 对存货的管理不容小觑。

2.3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与利用

除存货以外, 企业应收账款也是企业流动资产中重要的一部分。提高应收账款的变现率, 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周转, 因为只有实现资金回收才算是实现销售的价值。作为企业应该重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对到期的账款要及时催收, 并在回收后制定合理的利用途径, 使之科学高效的服务于企业日常经营。避免因为坏账问题给企业造成经济重创。

3 结语

综上所述, 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强劲的竞争力和长远的发展, 都必须保持充足的现金流, 现金流的储量来自于企业科学合理的资金周转能力。因此, 企业若想获得持久的发展, 避免因为资金问题陷入困境, 其必须着眼于自身发展状况, 采取有效的措施, 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速率, 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栗照霞.科学安排企业资金周转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1) .

[2]于朋生.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重要性与措施探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3 (06) .

最大经济 第9篇

12月2日, 国际购物中心协会 (ICSC) 举办的2013全球商业地产亚太博览会 (RECon Asia) 在北京开幕, 来自全球顶尖的零售、零售房地产开发、租赁、管理及金融界人士围绕中国市场的经营环境、市场增长趋势以及影响整个亚洲零售市场的社交媒体、电商、体验购物潮等热点议题展开大讨论。

专程从印度、越南、美国和欧洲赶来北京的资深商业业界代表认为, 亚洲, 及最核心的中国, 每一个独特的市场均有机会对零售业态产生国际性的影响。

一、本世纪最重大投资机会中国成亚洲最大零售经济体

与远至宋朝中国及公元900年-1300年东南亚市场为中心的零售分销带动的航海、新港口、新城市、新零售形式的中东及全球贸易发展的那段亚洲零售历史对比, 在CBRE Global Investors亚洲调查及战略总监Shane Taylor看来, 当前亚洲市场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再兴”热潮。

亚洲零售市场的“再兴”首先来源于欧美市场的饱和过剩, 增长难以持续。

ICSC全球主席David J·La Rue介绍, “在美国, 2012年购物中心的净面积增长为1600万平方英尺, 为历史新低。”David J·La Rue表示, 在美国, 自70年代中一直到经济大衰退期一直无克制性的零售店铺的增长, 导致美国累计零售空间达80亿平方英尺, 零售空间增长了110%, 单独建筑的巨型中心、货舱式俱乐部和家用大商场的增长尤其明显。“太多的店铺或店铺太大, 两种过剩都会对未来新的开发造成抑制。”

世邦魏理仕亚洲零售执行董事Sebastian Skiff预计, 在亚洲, 国际零售商的扩张将持续。“国际二线品牌和中档时尚公司将继续引领扩张趋势, 这些品牌类别将集中在中国及东南亚的主要市场作为进入或扩张的切口。在已扎根的市场中, 一些零售品牌正伺机在黄金地带推出公司的姊妹品牌或二线品牌。”

与ICSC达成全球合作伙伴协议的、全球最大的私人房地产咨询服务公司高纬环球也在博览会期间发布报告指出, 现阶段亚洲地区零售地产格局正处巨大变化中。高纬环球亚太区研究部董事总经理Sigrid Zialcita认为, 未来十年全球大部分零售销售增长将来自亚洲。

在亚洲市场中, 中国成为最受瞩目的、无可争议的核心市场。

“中国是本世纪一个最重大的机会, 尤其零售市场是个很好的投资机会。”高纬环球亚太区零售地产服务部执行董事豪建思 (JAMES HAWKEY) 如是说。

“预计201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17000亿美元, 成为亚洲最大的零售经济体。中国市场现已成为许多零售商进入亚洲的首要目标, 同时也是亚洲最为国际化的市场之一。”高纬环球顾问部中国区董事雷玉红表示:“尽管经济结构调整对零售业带来冲击, 但中国未来十年的零售增长依然保持活力。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以及广州拥有最富有以及最有品牌意识的消费群体, 在2013年呈现了9%到16%的零售增长。同时二线城市如成都、武汉、南京、沈阳以及重庆达到了13%到17%的更高增长率。”

与越南、柬埔寨和缅甸等相比, 世邦魏理仕 (越南) 执行总监Richard Leech表示, 中国市场有着更优质的零售设施, 尽管越南、柬埔寨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和中国一样的活跃。

新加坡超群房地产管理顾问CEO黄亮生认为, “中国的零售市场会由大型城市化主导, 并由政府推行的政策创造消费型经济, 这将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更代表中国将在亚洲为所有购物中心发展商、设计师、购物中心专家提供最大的市场。新任领导人的政策, 包括在2020年提升市民收入两倍, 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及推动服务性行业, 将刺激内在经济和消费型经济。”

Charming Charlie国际发展副总裁Enrique Nehme表示, Charming Charlie已将中国视为未来发展的首要市场。“尽管中国市场对于饰品已非常熟悉, 但中国中层市场的大幅增长, 时尚品牌的消费胃口, 以及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对Charming Charlie这种梦想品牌来说提供了引入的机会。”

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 目前Charming Charlie正利用IC-SC平台推出2014国际拓展计划。Charming Charlie将以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为品牌据点, 通过进入时尚中心、购物中心和超型的power center, 再进入其他城市, 其预计将迅速拓展300-500家门店。

二、创意式+体验式+谨慎化击中中国市场需“多发子弹”

不过, 要捕捉到巨大的中国市场的份额, 也非易事。

沃尔玛亚洲地产总裁夏必得不否认当下正是开发商及零售商进入亚洲的大好时机。但夏必得认为, 不论是开发商或零售商, 在实行亚洲和中国市场的扩张策略时, 必须掌握进入市场的时机, 和评估市场动态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这跟内部部署有关, 也就是公司对一个新市场的了解程度, 对进入这个市场是否已准备好, 以及最关键的是否部署好适合的人员担任适合的岗位。”

如果 (北京) 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汉斯也在RECon Asia的零售直通车环节上表示, 中国在2020年将产生4亿新城镇中产阶层的消费群, 但要捕捉到这个市场的哪怕一点份额都需要掌握极复杂的市场情况。“中国的消费者有时会很善变, 并且很实惠, 比如二十个不同城市的地方消费态度和品位就有很大的差异。机会有很多, 但不是一粒子弹就打得中的。”

在投资者对中国零售市场及商业物业看好的同时, 中国市场已有供给过剩已是不容回避的问题。高纬环球认为, 中国许多主要城市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过度供给的可能性。

豪建思直言, 中国市场同时受到来自国际和本土的投资者的关注。在过去的五年里, 大多的投入来自国内的投资者。由于中国规划管理比较松散, 开发购物中心的机会很多, 使没有经验的开发商, 在很多目前不太适合的地点建造购物中心, 设计不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不符合零售商需求的购物中心, 导致很多城市商业过剩。

“一些位于郊区的项目以及缺乏经验的开发商将面临高空置率局面, 更有甚者将会走向倒闭。”豪建思说。

过度供给中包括中国奢侈品牌市场遭遇了中国新政策的实施, 尤其是专营手表以及首饰品的奢侈品零售商购买力大幅缩水, 销售额增长可能会放缓。

对于实体零售物业的相对过剩, 北京赫斯科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彼得·歌德史密斯 (Peter Goldsmith) 则注意到电子商务对实体零售地产的冲击。他表示:“现在看到的仅仅是动荡的开始。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浪潮般的巨变, 冲击的辐射面深入社会当中, 扩至全球范围。那意味着物业持有者及管理者必须具备敏捷及副创意的思维, 能够迅速对新的理念和方向有所回应。能做到这一点的会迎来崭新的机会, 那些做不到的会走向失败。”

而英特宜家 (中国) 分析主管Jonas Burstedt认为, 缺乏相关的消费者和零售数据是直接造成购物中心在某些中国分市场饱和的原因。“中国市场的透明度仍有待提升, 大多数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手上有数据却没能使用得上, 这使市场饱和情况更恶化。”

Jerde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杨国东则认为亚洲购物中心同质化问题是更值得担心的。杨国东表示, 在亚洲, 购物中心项目的建设仍速度惊人, 没有放缓的迹象。业主及运营者也在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商场有别于其他项目, 可采用的方法不太显著, 往往流于“花招”。

“购物不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零售业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它大可以为一个社区创造并且充当‘城市客厅’。”杨国东说, 一个零售项目是否带有“磁力”, 不再是购物中心的硬件因素产生的。“在亚洲区域, 购物区或市场已成为了城市中心、娱乐中心、文化设施的代替者, 仅为这里提供同样的零售品牌, 相似的租户组合不再足以支持长远的业务, 并让项目持续发展, 带到消费形式业态演化的将是顾客和公众的体验。”

杨国东认为, 在国外, “体验消费”已在那些集合户内户外设施、风靡一时的生活时尚形购物中心, 旧城区的活化, 或被废弃的货舱改造成周末市场等诸多好例子上看到, 而把这些不同形式的元素融合在大型综合体中将成为未来亚洲零售开发的市场趋势。

旅游业放缓成香港经济最大隐忧 第10篇

香港统计处在8月份公布了第二季度的本地经济数据。今年第二季,香港GDP为5174亿港元,低于第一季度2.6%的增幅。先进市场复苏较预期疲弱,限制了包括香港在内的亚洲区内国家出口动力,但商品贸易并非拖低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相反,在外围经济表现疲弱的今年,内部需求增长的放缓,则是香港经济上半年表现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

旅游消费下降 零售业受拖累

准确地说,香港经济上半年表现疲弱的原因,主要受到旅客消费下跌的拖累。尽管过去几个月,访港旅客人次持续上升,但旅客消费增长不尽理想。政府初步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的旅客消费较去年同期下跌了11.5%。旅游消费的低迷,间接影响零售业的表现。毫不夸张地说,香港零售业目前正步入寒冬。在2010年至2013年之间,香港零售业平均每年增幅达15.8%,除了经济内部自身的因素之外,实际上,访港旅客消费畅旺,才是零售业增长强劲的主要动力。而零售业中,较为高端的奢侈品、电器及摄影器材的销货额,主要来自访港旅客的贡献。政府的数据显示,旅客购物消费,在2013年占本港零售业整体销货价值接近40%。

而政府最新的分析报告指出,近期的零售业销货额转差,主要是奢侈品、电器及摄影器材的销售疲弱所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访港旅客结构的改变。政府的分析认为,尽管旅客购物偏好可能改变,但入境不过夜旅客的比例上升也是原因之一。第二季度,入境不过夜旅客占访港旅客总人次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52.7%上升至53.6%。

劳工市场敲响警号

从上文可以看出,访港旅客结构的改变,影响旅客在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方面的消费。糟糕的是,这一连锁反应亦传导至本地劳工市场。

政府统计处最新公布的今年5月到7月本港失业及就业数字显示,本港失业率从今年4到6月的3.2%,上升至5到7月的3.3%,就业不足率则维持在1.5%。

有人力顾问公司分析,在内地访港客减少的情况下,本地零售业以高档消费品的劳动需求跌幅最为明显,职位空缺按年倒退10%,带动服务性行业需求亦下跌。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系教授麦萃才表示,内地与香港矛盾炽热,导致过去数月自由行人数下跌。他称,若自由行旅客来港意欲持续减少,不排除第三、第四季的失业率会继续轻微上升0.1至0.2个百分点。同时,麦萃才认为,本地需求面对季节性放缓,加上香港政治气氛愈趋紧张,导致港人转向外地消费,令本地需求转弱。

香港经济增长被调低

低迷的旅游业以及零售业表现,令机构纷纷下调对香港经济增长的预测。即便是港府自己,也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由5月份预计的3%到4%,下调至2%到3%。鉴于港府公布的最新数据,汇丰银行再次调低了香港经济增长的预测,由原来的2.9%下调至2.5%;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测,由3.7%下调至3.5%。汇丰经济研究大中华区经济师朱日平说,零售业对香港就业举足轻重,若零售业持续疲弱,最终会影响香港就业市场前景。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表示,美联储有可能提前加息,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增加,欧洲经济表现疲弱,这些风险可能会影响香港贸易,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因此,他呼吁香港既要加强风险管理,更要避免自制风险。

最大经济 第11篇

关键词:风力发电,风电机组,优化选型,经济效益,风能利用率,综合效益,绿色能源

0 引言

风能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可再生、无污染的清洁能源, 并且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绿色环保等优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 能源的价格也在不断的上升, 风能作为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风能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其中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的最主要形式。

1 风力机选型

1.1 机型的选择

风电场的开发以及风电机组的选择, 既要充分有效的利用风能资源, 也要兼顾风力机组的效率达到最高。对应同一个风电场, 在不同的观测点, 应该按照各个观测点的特点进行选择, 而不是固定统一的选择同一种机组。

在风力发电技术领域里, 对风力发电机类型的划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但主要还是从调节技术方面来进行区分的, 主要有定桨距和变桨距两种风机, 这两种风机各有其优点。对于定桨距而言, 风机构造简单、调节简便、结构结实牢固, 比较实用于中小型机组, 在风况复杂的风电场也可以适当安装。对于变桨距而言, 风机结构轻、构造复杂、但是可以根据风速变化调节浆距获得更多的风能, 变桨距风机主要的调节技术包括:变桨、变速、变频、滑差以及变频等。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迅猛发展, 风电场的规模越来越大, 变桨距风电机组逐渐应用的越来越多。在兆瓦级机组里, 大多数采用的是变速、变桨、双馈等技术。由于每种机组都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因此在选择机组时, 要根据不同风电场进行选择。

1.2 单机容量的选择

随着风电技术的大力发展, 风机的单机容量也在逐渐的增大, 但根据目前国内外风电市场的情况和国内已经建设的风电场来看, 就从单机容量来考虑, 主要可以分为四个级别:

1.2.1 600k W级机组

该机组使用的单机容量多为600k W或者750k W, 机组叶片长度在19~23m间, 机舱重量在19~23t之间, 比较适合安装在地形较复杂的风电场, 对于我国这种级别的风电场, 主要运用的厂家是新疆金风和浙江运达等。

1.2.2 850k W级机组

该机组使用的单机容量基本在850~1000k W之间, 风机叶片长约为25m, 机舱重量约27t。这类机组适合地质条件较差和运行困难的风电场, 该机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并且运行业绩也不错。

1.2.3 兆瓦级机组

这类机组的单机容量在1000~2000k W之间, 风机叶片长约在32~42m之间, 机舱重量约40~70t。该机组适合于交通相对方便、风电场场地平坦的电场。在技术上比较成熟, 国内外市场份额较大。

1.2.4 多兆瓦级机组

这种机组使用的风机部件属于超长、超重、运行和吊装困难的类型, 目前主要使用在海上风力发电。从目前风电装机趋势来看, 逐渐以MW级机组为主。安装发电容量大的风机机组, 可以减少风电场运行以及维护成本, 还可以降低整个风力发电成本, 因此兆瓦级机组将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1.3 风电机组选型的经济性

评价风力发电机组选型所带来的经济性, 主要是指针对特定风场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对于一个风电项目, 主要投资风险有固定资产投资、年上网电量大小和上网电价等。电网电价基本保持不变或者是变化不大, 但是风电机组设备价格有波较大动, 风力发电项目的投资能否取得良好的回报已成为影响风电项目投资的主要问题。所以说, 对于一个风电场的建设和投资, 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单位千瓦的造价、年上网发电量的大小和资金内部收益率等。通过对风电场建设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比较和分析, 得出能反映选择机组的最佳经济效益。

2 风力机选型相关参量

2.1 风力机输出特性

对于一个特定的风力发电机组, 该机组输出功率的大小取决于风电场的风速值, 风力机的输出特性如图1所示:

根据图1风力机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可表示为:

式中:Vi、Vr、Vc是指风力机的启动风速、额定风速和截止风速, v指的是风速介于Vi和Vc之间时, 发电机输出功率和额定功率之比, 通常称之为输出特性, 是一个与风速有关的函数, 用线性函数表示:

2.2 容量系数

对于某一个特定的风电场在某段时间内, 风力机在风电场中所起到的效率的高低, 取决于年平均风能利用率的大小, 风能利用率越大, 风机的效率越高。为了更精确的反应风电场的经济性, 在此我们引进容量系数。风电场的容量系数Cf是指风电场在一定的时间段内, 实际发电量与这段时间段内的额定发电量的比值, 也是风力发电机组年平均输出功率与pr额定功率的比值, 即有:

将风力机输出特性v和风电场风速概率密度函数pw (v) 代入式 (4) 可得:

容量系数是风电场选址以及风力机选型的重要依据也是反映风电场经济性的一个最重要指标。风电场的容量系数Cf越大, 经济性越好, 发电成本也就越低。引入可用率A, 它是指风力机年风速利用时数T与全年总小时数的比值: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计算式:

对于一个特定的风电场在确切的时间段内, 反映风力机在风场中效率高低的最主要的指标是年平均风能利用率, 风能利用率越大, 风机的效率越高。风力机的年平均利用率等于风力机年平均效率与风力机容量系数的乘积。若要提高风能利用率, 可以适当提高风力机的年平均效率, 即提高风力机在额定风速范围内的运行时间, 当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风力机容量系数。通常我们选取年平均容量系数作为衡量风力机利用风能的指标。

2.3 风电成本

风力发电机工作时, 由于受到、雪、风暴等自然因素的制约, 几乎不可能实现全运转。所以有必要选择最佳风力机争取在同一风能资源情况下发出更多的电, 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更明确的反映风电场建设的投资效益, 通常引进风力发电成本作为衡量指标, 风电成本是建场投资 (包括运行与维护费用) 与发电量的比值, 节约建场投资费用又能发出更多的电能, 是降低上网电价的最好手段。相比火电、核电, 风力发电具有如下特点:

(1) 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受风电场风速影响大。

(2) 风力发电建设工期短, 运行费用较低, 但建设风电场的一次性投资大, 需要较长的资本回收期, 风险相对较大。在某些情况下, 风力机的选择是按发电成本最小也就是按容量系数最大为原则。

风电成本可表示:

式中:C表示风力发电总成本、A表示机组总投资成本、B表示机组运行费用、D表示风力发电机的维护费用、n表示投资回收期、i表示利率。对式 (8) 进行处理变形可得:

式中:E表示每k W功率年运行与维修费用与每k W功率建场投资之比, G表示每k W功率建场投资 (元/k W) 。

实质上, 式 (10) 中Q是风力机在满负荷、全运转的理想条件下的发电成本, 在这种情况时容量系数等于1, 成本最小。而在实际运用中风力机不可能满负荷、全运转的, 因此容量系数始终是要小于1。对于一个特定的风电场, Q值是基本不变的或者说变化不是很大, 从式 (10) 可以看出, 要使得风电成本最小, 也就要使风力机的容量系数越大。因此, 在风电场建设中选择最佳风电机组就是选择机组类型容量系数最大的机组, 才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3 结束语

总之, 风力发电之所以成本高, 主要是风电机组的价格太高, 风电机组的投资占了整个风电场建设总投资的一半以上。而在风电场建设期间, 选择适合风电场的机组不仅能更有效的利用风能, 也是降低风电成本的有效手段, 因此机组的优化选型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吕鹏远, 邓志勇.风电场建设中的风力发电机组选型[J].水利水电技术, 2009, 40 (9) :57-6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最大经济】相关文章:

最大负荷与最大速度07-21

最大优势06-26

最大功率07-08

最大08-28

最大利润源05-24

二维最大熵06-27

最大功率输出07-03

最大波压力07-08

最小最大准则07-11

最大工作压力09-02

上一篇:理性模式下一篇:品牌格局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