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新探

2024-05-26

初中数学教学新探(精选12篇)

初中数学教学新探 第1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如何做好双向交流式的教学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谓的双向式交流, 即指做好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在教学中, 除了与学生们多谈谈、多交流想法和观点之外, 还有些什么其他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进行双向式教学吗?在此, 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谈谈初中数学的合作教学.合作教学是双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所谓合作教学, 是指在数学的教学中, 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到教学中, 和教师合作进行数学的教学.很多教师认为教学的工作是老师的责任, 与学生毫无关系, 不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事实上, 教学的工作与学生的关系是最密切的, 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 教学工作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因此, 学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前的合作

就数学教学而言, 课前的合作主要有:课前的预习, 思考问题, 为课上的提问做好准备.课前的预习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很好地预习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在此, 笔者所谈到的课前的预习须要更加地认真.学生们要把自己放在教师的位置上去预习课本, 并把自己的意见或者不理解的地方或者建议写在专门的作业本上, 在上课的前一天交给老师, 让老师们进行参考, 并根据学生们上交的作业进行分析, 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知识点.例如, 下节课将要讲到“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的相关内容, 那么就在这节课布置这项作业, 让同学们预习好下节课的知识点, 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断定理, 并根据自己预习的内容写出一些见解和不明白之处.当然, 在上下节课的时候, 教师应对学生们写上来的建议进行一定的分析, 并评出最好的观点, 同时积极鼓励和夸奖同学们写的意见, 以此来激励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

二、课堂上的合作

课堂上是教师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舞台, 也是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对象.课堂上的合作是教学合作的重中之重, 只有把课堂上的合作做到位, 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合作的精神课堂上的合作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 巧妙设计合作方案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在此, 提一些小的建议.

1. 充分结合课前的合作.

如在学生的作业中选出较好的一个观点或者建议, 在讲课中, 让该名学生到讲台或者在原位讲诉, 这样可以让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2.“小教师”讲解.

让学生们充当小教师, 例如在讲到下列内容时:

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 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 (或直径) 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可让某名学生谈谈对圆周角定理以及这三个推论的理解, 让他充当“小教师”, 教师在一旁进行纠正、辅导.

3. 课堂的练习.

通过相关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们对该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和运用能力.有些教师认为, 课堂上的时间太少, 花费这么宝贵的时间来做练习, 太浪费, 练习只须在课后做就好.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练习是有必要的, 在课堂上的练习, 教师能及时地指出错误之处, 帮助学生进行改正.课堂上的练习, 怎样才能算是师生的合作呢?举个例子, 让学生A点另一名学生B到黑板解答问题, 同时, 其他学生也要自己解答, 待学生B解答完后, 请学生C进行评价, 最后由教师补充说明.这是一个基本上都由学生进行的流程,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很大程度的活跃课堂的氛围.

以上提及的课堂上合作方式, 并不是每节课都须要这样进行, 只须经常运用即可.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 学起数学就更加轻松了.

三、课后的合作

课后的合作是指讲述完该知识点后和学生的交流教学课后的交流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好知识点.生活是数学的宝库, 我们应该将数学应用于生活, 并在生活的应用中更好地学习数学.生活的数学应用怎样才能体现出师生们的合作呢?例如校运动会前操场上跑道的设计, 这时,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到操场上进行测量, 记录数据, 并进行计算, 还有对课程表的安排设计, 这些都能运用上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教师通过对这些生活实践中数学知识运用的指导, 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合作教学将是培养兴趣很好的引导者.合作教学注重的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从而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随着教育的发展, 单向式的教学方式早已被淘汰.历年来, 数学教学方法一直是数学教师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生们的成绩和教师们的教学方法是密切关系的, 而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将根据多年来的数学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法新探 第2篇

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法新探

作者:刘恒江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9年第02期

不拘一格,因课而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那么定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用新颖的、有趣味性的导入法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做法是:

一、设悬念,激发兴趣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提问题、设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在讲《两汉与匈奴的和战》这一课时,我先问学生:“在2004年举办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共得了几块金牌?”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32块”,我紧接问:“那同学们知道这第一名,电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不知道,坐在那儿直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冠军的称呼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通过这样的导人,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解答,上课就认真听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时事,联系史实

在教学中,根据新闻时事,联系具体的史实来导入新课,既可以使学生看到历史无处不在,学习历史能增长我们的知识,锻炼我们的能力,又能激起学,主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述《昌盛的秦汉文化》时,我这样用报上摘录的新闻来导人新课:据报导,1990年7月,探险家们在美洲密林中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汉人村,村民都讲汉语,保持了民族特色。据考证,这里的汉人可能是秦始皇时代徐福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漂洋过海留下的后代。在日本也有类似的传说,现在日本还有一座徐福墓的遗址。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起来看看秦汉时期,封建迷信思想怎样在统治阶级中盛行呢?时事的来源,关键在于平时的留心与积累。它的运用除了上述作用外,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的作用。

三、置图像,增强直观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如我在讲述《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时,在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灯上投影出秦的疆域图,让学生说出它的大致范围,然后又投影西汉的疆域,请学生两相比较;然后指出在西汉统治时,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都是西汉的统治范围,这一地区是在西汉统治时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称之为“西域”。那西域又是怎样在两汉时期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呢?通过本课的讲述,我们就能知道原因。这样的导入,既联系了地理知识,把历史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起到较好的效果。

四、绘家乡,引起热忱

初中作文教学新探 第3篇

一、由模仿到创新

一切创新都是由模仿开始的。“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也同样适用于作文模仿。写作模仿不是生搬硬套,死扣形式,而是一种智能型的模仿,“始于学步,终于创新”。一则精当的例文,应引导学生品其精妙、得其诀窍、模其形、仿其神,新的创作便会由此而生。

我们常发现有这样的事实:尽管给学生提供了写作材料,命题作文又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却很难发现令人满意的作文;甚至一些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在学生心中燃起了熊熊火焰,但他们却因不知如何组织材料、如何表达……出现这种不尽人意的现状,其主要原因是形不成思路,不知如何表达思想。摹拟范文则是一个引发思路,组织材料的有效而切实的办法,初中语文所选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章法技巧上,都堪称典范。如模仿魏巍的《我的老师》中,记叙自己求学中最爱戴的老师,在选材、章法、中心等各个方面都值得借鉴;模仿朱自清的《背影》来选取生活中最令人难忘的细节(如眼神、脚印)等来表达亲人对自己无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等。

模仿不能只着眼于表面形式,而更应在模仿选材、构思、结构、中心时形成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由模仿来激活自己的思路,充分进行发散加剧思维,再根据自己的构思来写作,在模仿中有创新。如摹仿《松树的风格》将描写一个景物贯穿始终,结尾以议论方式进一步揭示其象征意义;借鉴《白杨礼赞》的特点,突出景物的个性特点,阐发其精神特质等。

当然,摹仿中还要学习语言的精炼、语言的生动,多种表达手法和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二、思维创新意

对于同样一个事物,不同的观察者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各异的观点。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维,激发思维的广阔性。如我们熟悉的《小马过河》故事,不同的学生感受不尽相同,因而立意也不完全相同,有的着眼于小马摸石头过河,弄清了河水的深浅,提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有的选取老牛、松树、小马对河水深浅的不同认识的角度,认为衡量一个事物的标准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有的以小马开始听信别人的话走回头路,后来又勇敢地闯过河去,提出人生路上应“跌倒了再爬起来”,还是能够成功的。在老师的再次引导下,有的同学还认识到小马能过河归功于妈妈,虽然,小马妈妈并没告诉他河水的深浅,却引而不发,三言两语,举足轻重,据此提出“刚刚走出人生征途的人是多么需要正确引导”的观点,并进而讨论为什么小马需要妈妈的引导,因为小马毕竟“小”,他智力尚不发达,没经过历练,小马一旦经过妈妈的引导,必然勇气倍增,必定在征途中能摸爬滚打历练成熟而成为“大马”。这样对“小马”的分析,自然地联系到学校教育的重要和学生成长的问题等,这样,同一故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发散思维,多个主题也就应运而生,自然也就避免了千篇一律,也能克服泛泛而谈的毛病,因而这样多角度、多方面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对于中心相似的作文,也能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写作方法的训练,或顺叙、或倒叙、或娓娓道来,我蓄势而发,提倡写作中的独特性。为此,我找了一篇漫画式的讽刺小品:《哪点像牛》

送礼的人都走了。牛书记像往常一样,兴奋地欣赏着礼品。

“嘿嘿,这是什么?”他怀着极大的兴趣拿起一个纸筒,展开,啊,是一幅图画!牛书记高兴极了。因为他姓牛,而画的又是一头“孺子牛”,赞誉之意,跃然纸上。

不过,作画者似乎功底不够,把牛画得有点像鼠。突然,他睁大了眼睛,紧盯画上左侧的几个小字,画从他无力的手中滑落下来。画的左侧,清楚地写着四个字:“哪点像牛?”

该文一反正常的叙述顺序,采用蓄势而发的手法,结尾点题,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三、情趣共融合

写作是一种情感流露的过程,最忌无病呻吟。在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思考,创设一种群情踊跃,灵动活脱的课堂气氛。

首先,写作题材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时代。如奥运会上中华健儿夺金牌,使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世界各地高高飘扬。以此为题材歌颂中华民族魂,学生情趣高扬,迅速拟出不同的题目:“中国,我为你骄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告别东亚病夫的时代”等等。又如在前年全国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全体医护人员成了冲在最前沿的战士,如何歌颂他们的崇高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我们采用讲述白衣天使的故事,观看抗击“非典”的报导等,激发学生对他们的尊敬之情,从而学生迅速确定了中心,提出了不同的题目:如“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白衣天使赞”、“万众一心,抗击非典”、“责任重于泰山”等等。又如唱《父老乡亲》,激发故土乡情;看《生死抉择》,激发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其次,教师当“有情人”,以情动人,以情激“情”。一个语文教师,应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才会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场”,把学生吸引住,调动起来。如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时,我先动情地讲述了那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的声音在颤抖,眼眶中含着热泪,教室里很静,我知道每个人的心里已经很不平静了。在欣赏完歌曲后几几乎每位同学都溢出了泪水。一股激情在他们的心中荡漾。

再次,作文的水平是练出来的。在教学中,应有苦练的乐趣,注重一个“趣”字。在训练内容、方法上要有乐趣,如举行关于如何对待学生的零花钱的问题进行讨论,此问题贴近学生自身,故而学生则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又可举行各种单项竞赛,或拟题竞赛,或竞赛我如何开头,我如何结尾等。

总之,课堂教学在于一个“活”字,活起来的课堂思维涌动,新意层出,情趣盎然,教学效率因此而提高,艺术的魅力因此而无穷。

初中物理教学新探 第4篇

1. 前提检测──补偿

通过前提诊测, 既能诊断学情, 又能唤起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 调整学生本人心理状态, 树立学习信心。让认知缺乏的学生提前得到了前置知识和情感的补偿, 这将会明显减少学生错误知识及失误学习的累积, 也就是说, 使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目标之前获得后续学习所需必备的知识以及应具备的技能、情感、态度、信心、学习习惯等方面特性时, 进行预期诊断, 并针对缺陷进行及时补偿, 从而会有效扫除学生在新授课前认知领域的障碍。

2. 新课导入──设疑

学生认知领域的缺陷得到及时补救后, 教师则可通过谈话、设问、游戏或演示实验等多种手段设置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 诱发学习动机。一般要求在设疑时采取“以趣入境, 以疑入境, 以奇入境, 以情入境”, 顺水推舟, 导入课题。这样结合物理学科特点, 借助趣味性、启发性、形象性的材料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 可促使学生情绪高涨的进入新知学习准备状态, 并唤起潜在的有意注意, 其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 一般有“开门见山式”、“悬念式”、“设问式”、“引导式”、“实验激趣式”等等。

3. 认定目标──定标

认定目标包含教师展示目标与学生接受、认定目标的两个方面, 它是“自主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中重要环节。作为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它更是目标教学与课堂结构的组成要素, 那么示标的恰当与否, 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物理教学正常的课堂达标活动, 因此, 不能只单纯把示标作为一个方法手段, 而应首先把其放在教学指导思想的高度去认识, 具体地讲, 就是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展示方法手段之前, 首先应考虑如何加强自己教学过程的目标意识。

4. 课内导学———导学

教师用黑板、投影仪、视频台等教学媒体器具展示教学目标后, 为学生确定具体的学习诱因, 学生在目标导引下, 自读教材, 教师针对目标提出系列程序性导读问题后, 进行巡视、答疑、辅差。这种自学既是认知性的学习, 也是情感性学习, 较一般性泛读不同, 具有明确的目标性,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思维活动的局限减少, 其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对学习材料的分解、编码、重组时精力集中, 阅读速度加快, 识记知识较多。学生对照目标自学, 领会教材内涵,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努力做到“三到”, 即手到、眼到、心到, 也就是说, 动手算, 动眼看, 用脑思。在阅读方法上要分三步提高, 即粗、细、精三个层次阅读训练。

5. 尝试诊测—————检查

教师根据每节物理新授课特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来提供诊测材料, 组织诊断性测试。学生根据课内自学初步掌握的知识进行尝试性解答, 诊测题主要侧重于新课的概念以及识记类基础性认知目标的考察, 教师适当运用电化教学和信息技术与方法, 可将明胶片、幻灯片分发给若干中差生当答卷纸, 待学生完成后, 集中放在投影器上批改, 公布标准答案进行集体矫正, 同时完成差生辅导, 使全体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诊测达标效果, 至此形成认知上的初次反馈。通常此项达标率在80~95%之间, 绝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有目的、有意识、有反馈的有效学习, 使学生在尝试性学习过程中积累顿悟的经验, 增强个体元认知能力, 以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这样设置的目的主要是试图解决一些识记或理解类的低层次目标的问题, 以了解学生定向自学的成效, 避免教师单纯讲授而削弱了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 尝试诊测的成功实施将帮助教师检查学生认知上存在的障碍, 可有效提示教师在后续教学中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6. 课内探究──迁移

教师针对学生课内导学中提出的疑难, 编制程序性思考题, 或通过实验设置情景, 通过知识的迁移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 具体方法山上运用多向反馈的功能让学生两人一组或前后相邻两桌同学合作学习, 相互讨论, , 相互解答, 及时补充、订正, 在编制启发性程序思考题要往往要设置台阶, 步步上升, 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这样自然地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发展了他们的发展性思维能力。教师以平等的身分量参与这些小组学习讨论, 适时给予学生点拨或帮助, 重点对差生、优生施以个别教学辅导, 激励和强化中等生, 以防止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现象, 从而逐步解决教学过程中差生转化和优等生的发展问题。

7.. 达标测评──评价

在新课授课结束前五分钟, 教师借助标准化题型的检测题或《物理教学目标与测试》的效果测试题, 测试学生新课学习后教学目标达成率, 待学生完成后立即公布答案和评分标准, 让学生各学习小组或同桌邻桌交叉评定, 记载测试效果, 强化学习后效, 并留少量的课外分层作业。在此环节中, 教师可向优等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目标的检测材料。在进行本课时教学评价获取反馈信息, 应该进行及时矫正与巩固, 而为了知识巩固的矫正性练习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二重反馈, 学生把大脑经过编码加工储存的知识检索出来, 这显然是对初次反馈的再强化。此环节针对学习结果尤其需要教师能给予学生提供有效地帮助, 充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 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克服了物理难学的心理障碍

8. 课外活动──指导

(1) 物理课外摄影。 (2) 物理小制作。 (3) 开展物理学科竞赛指导。 (4) 开展物理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单元教学新探 第5篇

新的语文教学观,就是不再把传授每篇课文的有关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它不要求学生全面弄通每 一篇课文,而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把课文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对他们进行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语 言材料来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 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单元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单篇教学,它摒弃了以单篇为基本单位的教学形式,而要以单元整体来教学。这 种形式可以精简教学环节,缩短教学过程,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下面就所做的几个方面,谈些初浅的看法。

一、完善知识传播过程,树立单元教学整体观。

语文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要想提高教学效果, 就必须使语文知识传授系统的诸要素都发挥作用,按教学程序办事,老老实实完善知识传授过程。

从大范围说,首先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仔细推敲每堂课的教学目的、难点、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和课 外结合点。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不能把握这些,就无法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必须要有知识、能力和方法,才 能对学生有所给。其次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再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反馈到教师那里,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训 练目标、易误点等)再作指导,返回给学生。这样,才能说基本完成知识传授过程。

从小课堂讲,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是教学之关键,要使对象和内容和谐统一,就必须按程序进行,在教 学中按教师→学生→教师→学生过程进行传授。就学生自身而言,要使之能学(给知识、方法)→激发其愿 学→引导其会学→指导其自学。就读写讲,也要阅读(观察在内)→写作→阅读(实践)→创写。只有按一 定的程序落实每个环节,才能完成教学。

进行单元教学,就必须树立整体观念。首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形式,不能只着眼于孤立的单篇教学, 而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来组织教学。因此,在处理教材时,对于每篇课文内容,可根据教学要求、学习重点 以及单元知识和训练等项目敢于取舍,决不求全。而对施教过程中的具体模式、方法、手段、速度等,则要 从实际出发,恰当选择,以利于单元教学的整体效应得到最理想的发挥。

另外,它还表现在每个单元的教学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训练过程。它包括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 容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效果检测,经验总结和补救措施等方面。因此,我们进行单元教学时,一定要 认真制定出单元教学的整体方案,规划具体的实施步骤,力求实现单元教学的全程控制。

此外,进行单元教学时,也应注意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与阅读、写作、听说能力训练以及语言训练的有机 结合。因此,教学中就一定要注意训练系统中的纵横联系,要弄清本单元与前后单元的联系,使语文知识的 教学和语言训练服务于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使阅读和写作读书与听说紧密联系,互相渗透。

二、有目的培养各种技能。

作为一名初中生,他正是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阶段。他们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存在巨大的潜能。进行 单元教学,应该做到“三准”,即摸准学生的能力水平,选准训练材料,定准训练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 的放矢,避免不系统、不集中、重复等现象。

例如: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写作能力。应先摸准观察水平,是不懂观察方法,还是不会写作。以全班衡量 是属于中等,还是下等。再根据学生的实有水平,选准训练教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春》等单 元进行训练,并使之成为一个系列。因为它能从不同的角度训练学生的观察、写作能力。当然,教学应有目 标,在定单元的基础上,确定目标非常重要,这样便于检测,也有利于向更高目标追求。

三、建立一定的教学模式、检测系统。

要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过程,就必须建立一定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检测系统,认真落实各个训 练点,教学模式应切实可行,要注意它的科学性、有效性。

建立一定的教学模式、检测系统进行单元教学,可采用“按布点分单元;按步骤分课型;按目标分水平,灵活进行教学。

(一)按布点,分单元。语文教学有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进行单元教学时,要使学生在脑 中建立起一定的思维模式,须按布点、分单元进行强化训练。

进行单元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诸如“六课型”,“单元导读法”,“单元自学法”,“单元比较法” 。纵观单元教学的各种形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通过单元类型来体现,应该说单元教学的类型是单元 教学形式的具体化。单元教学的布点类型多种多样,总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1、知识点相连型:即根据单元目标,每篇突出一个知识点, 点点相连就形成单元知识的链条。

2、知识迁移型:即根据单元目标选择有共同属性的文章进行组合,教学中精读一篇,运用在一篇中所 得知识,学习其余几篇,实行单元知识迁移。

3、多篇丰富一篇型:精读单元内的一篇课文, 使单元要求落实在一篇课文中,然后通过其它篇进行某 一知识点的学习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加深或拓宽。

4、专题比较型:围绕单元布点,设计几个专题, 在各篇文章中进行教学,分别加以比较,启迪学生思 维,使学生在综合中获得知识。

5、问题穿元型:根据某种需要,从一定的教学目标出发, 抽出某些单元的 篇章组成新的单元,或讲授 新的单元时,借助其它单元有关 篇章,进行纵横联系,作归纳、分析、比较的研究。

(二)按步骤,分课型。根据单元的不同布点对每一单元或每篇课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切实可行的教学 步骤,分不同的二课型教学。

以单元整体来说,可以“读一,比二,合议,写一”消化迁移,如对第四册散文单元进行全面阅读训练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此类文章的基本特点,象征物(托物)抒情(寄意)的写法,培养读写能力, 我们教学时就可根据布点以及教学需要,教读(讲解分析一篇,然后求同求异成横向纵向的角度进行比较阅 读(比二),这样既可使学生的知识加深,又能了解此类文章的特点,强化知识,紧接可合议,仿写一篇, 完成单元写作训练,以达到巩固掌握的要求,使之消化迁移。

以单篇教学说,可按定向指导、阅读分析布点训练、消化迁移目标检测等几种课型进行教学。当然,对 于不同的课文应有不同的方法,不一定就该按步就班,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对于教学的步骤可增可减 ,应该定而不死、灵活多变。

(三)按目标,分水平进行检测。按目标分水平进行单元检测是单元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教学的补救 措施,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搞好单元整体教学,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其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有一个明晰的.单元教学目标,有目标有利 于教学,也有利于检测。

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重点的突破,力求集中完成一两个重点教学任务。当然也应兼顾相关 的综合性的教学任务。例如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教学的重点是:1、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2、说明的方 法。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应着力抓住这两个重点来进行知识教学和能力的训练。此外还要兼顾描写和说明 ,词句的理解,修辞的作用等,故检测中也应兼顾。

其次,进行单元教学时应根据大纲要求,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和训练序列,从而找到某一单元在整个教 材体系中的独特位置,及特有的教学功能。在具体确定单元目标时,必须仔细探求每个单元中所选课文的共 性和相关性,以便明确共同的内在联系,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课后思考、练习、知识短文、综合练习及课本 附录、注解等,准确的归纳出各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具体明确的检测目标,使它落实到具体教学中。

当然,目标的制定和检测,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制订目标的差距 ,考虑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检测方式和过关要求,以致对预定目标作适当调整和补充,从而使语文知识 教学与能力的训练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循序渐进,激发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

要使检测与达标能正常有效进行,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向学生讲明单元教学目标,并说明其具体的 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具体体现,以及它的上下联系,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使单元教学目标成为学生 主动追求的学习目标,使检测能顺利进行。

四、正确布点,合理分配,灵活运用。

语文知识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从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等方面来分,可分成若干知识、能力训练点,只 有通过对各个知识、能力训练点的消化,才能使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形成各种能力,使之逐步形成一个较 完整的系统。

正确布点,合理分布能使教学更加有效,但是布点应该注意到它的合理性、集中性、渐进性和层次性。

(一)合理性:即根据大纲,定好目标,注意适度、适时。

适度,适合大纲要求,适合学生水平,注意转换、调节。抓住课内消化巩固。

适时,布点要符合年龄、年级特点,另一方面要注意合时特点(特别写作训练),灵活运用。

(二)集中性:“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断其一指”才能达到长期记忆,即对于某一 知识点或某一类知识点或技能进行集中训练,使学生在一时期内建立较为巩固的思维模式,更有效系统的获 得知识。

(三)渐进性:知识技能的形式有其自身的系统性,知识的积累消化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所以布点 必须注意知识本身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依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四)层级性:知识掌握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因为随时间的推移、知识面的拓宽,认识是不断加深的, 要把知识消化迁移、巩固,训练时就必须注意布点的阶段性,在不同的层次阶段对于同一或同类知识点应提 出不同要求,达到既巩固前一个布点又使后一个知识训练达到深化的目的,所以在布设后面训练点的时候, 尽可能联系前后的知识但又必须在前面布点的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新探 第6篇

探寻多样化的词汇教学策略

新课程鼓励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探寻词汇教学的最佳策略,以提升词汇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良好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灵活运用教材资源,围绕主题学习词汇 教学七年级下册M9U1《Once upon a time》这一课时,教师应该紧紧围绕那8幅图片,呈现8个动词的原形和一般过去式;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动词一般过去式的变化,自己总结出规律(①直接在词尾加ed;②以e结尾的,加d;③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改y为i,再加ed;④重闭一辅的,双写最后一个辅音字母,再加ed);紧接着,呈现包含单词的词组,让学生连词成句并完整准确地表达意思。整个过程显得自然流畅,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教师可以围绕本课的中心,采用图解说明、看图说话和课文操练等途径帮助学生学习演练新课文中的单词。

进行词汇的激活和分类,及时采用各项活动进行操练和反馈 记忆分为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通过课堂上的第一感知记忆,大脑皮层所建立的是暂时联系,学生只能暂时记住这单词。教师可以进行词汇的激活和分类,采用各项活动进行操练和反馈,通过让重要词汇反复出现,以提升词汇练习的效度。在词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明确模块的中心语法,再结合本模块词汇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应用分类法是日常词汇教学的重要方法:表示动物一类的词,如dog、cat、pig、horse、sheep、bear、cow、tiger、elephant等;有关人的词,如boy、girl、man、woman等;可以按水果分类;可以按文具分类;可以按季节分类。

展开词汇联想和游戏 学生对词汇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可以增强学生对词汇的有效记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天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采取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尽快改变传统词汇教学单调呆板、枯燥乏味的局面。采用游戏、竞赛、辩论等方式,既注重词汇教学的知识性,又注重词汇教学的情趣性,以提升词汇教学的效率。以游戏方式开展词汇教学为例,可以采用单词接龙游戏,也可以采用单词开花游戏,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猜单词联系游戏。如:同根词act、acting、action、active、actively、activity、actor、actress;按拼法,如all、ball、call、fall、hall、wall、small,day、say、play、away、today、may、pay、lay、gray等;按发音,如eat、meat、read、teacher、seat等。

构词法与比较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词汇的不同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学习,使词汇学习事半功倍。可以采用构词法,如名词加y构成形容词,如wind加y是windy、sun加y是sunny、rain加y是rainy等;可以采用比较法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巩固词汇,如同音异义词比较,音形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的比较,词形相同而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比较等。因此,理解记忆是关键,应尽量通过理解记忆让学生能动地、全方位地掌握词汇。

建构正确的词汇评价标准

掌握词汇的关键是能灵活运用所学词汇,关键看学生是否领会词汇的含义。建构正确的词汇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对词汇的学习,从而改进教师的词汇教学。正确的词汇评价,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在词汇学习中的态度、情感、方法等。教师应该注重词汇评价的多样化,词汇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不能千篇一律。可以为学生构建词汇的语言氛围,让学生联系文本上下文,准确练习使用词汇;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词汇说一段话、一句话;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汇进行完型填空等,既能选择用所给单词补全文章,也能在不提供选项的情况下根据语境补全文章。

鼓励多渠道学习词汇

英国学者佛吉尼·艾伦在其所著的《词汇教学技巧》中认为,只有学生强烈地感觉到自己需要某一词汇时,才能轻松自如地掌握这些词汇。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多渠道扩大英语词汇量。通过日积月累,词汇量肯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解放学生词汇学习的空间,放开手脚,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让词汇教学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比如在班级设置每日英语口语报告:如果学生准备的材料上有一些没有学过的词汇,要提前写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来学习;学生自备一本词汇摘录本,及时记录下自己不懂的词汇,可以标明词汇的读音、意义及其通常与哪些词汇进行搭配;必要时收集一些例句,以提升词汇学习的效率。总之,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摘录英语词汇,如表格式、词串式等,只要学生自己认可,就应该大加赞赏。

初中历史教学风格新探 第7篇

一、提高教师素质,以专业胜任和个人魅力征服学生

初中历史是义务教育的必修课,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要让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认识的价值和意义, 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1世纪是日新月异的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一种必然 ,一个历史老师如果捧着一本一成不变的书一成不变地重复教学,那么这个老师是不进取的,也是不称职的。现在很多学校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多媒体教学, 但是如果一个老师连最基本的课件制作也不懂那说明了什么? 有不少教师,认为根本没有必要, 或者他们也很自信———自信他们的学生成绩也一定很好。但是,这种自信的背后是盲目自大和不思进取。早在1982年党和国家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即反对应试教育, 坚决实施素质教育以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试问一个不注重自身素质的老师怎么能教出有素质的学生? 孔夫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夫子如此,我们更当如此。

教师的素质应当与时俱进,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创新,学生的心理也大不一样,墨守成规、呆板的历史老师始终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素质的提高不仅是学识的完善,还包括教师的素养。我认真分析不少成功的课堂,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整堂课的气氛往往是很轻松的,学生的积极性往往是很高的,教师上课也是举重若轻。怎么样才能做到呢? 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充分的准备外还有什么? 与时俱进的个人素养。

一堂历史课要突破, 一位历史老师要更成功地演绎一堂课,这位老师一定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亲和力。要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首先要先让学生喜欢你。学生喜欢听你的课,就会集中注意力,就会更加积极地回答,就会提高效率,反之,如果学生很讨厌你,那么课堂气氛会越来越差,最后会发展成你教你的,学生做他们的,效率自然难以保证。

高素养,有亲和力是很难说清的概念:可以很幽默,让学生兴趣盎然;也可以冷幽默,让学生不敢笑却忍不住笑;可以娓娓道来却不会令人疲倦;可以抑扬顿挫,牵着学生的思路起伏———总之,一位称职的初中历史教师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这个风格一定不是传说中严肃呆板、凶神恶煞、墨守成规的教师形象。我们那个年代,因为怕老师所以不敢不学习。现在我们希望学生是因为喜欢课堂而情不自禁地学习。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

很多老师都说,现在的学生很难管。是很难管,但不是不能管,只不过拿着棍子、严惩不贷的教学已经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了。初中是最叛逆的,你越想管住他们,他们越不喜欢被管,但总不能丢之弃之。古人在经验中得出一个结论,对赶着不走拉着倒退的驴只有一种办法: 那就是在驴面前放一个胡萝卜。教师,就是现在教育中的那个胡萝卜———教师优秀,学生自然跟进;教师邋遢,学生自然避而远之。要抓住学生的心,除了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外, 更重要的是要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加富有亲和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要拉近学生跟老师的距离,老师就不能是高高在上、只能仰视的老师。

在创新教学中一个历史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人格素养直接影响到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尤其是在实施创新教学中,历史教师的基本素养和驾驭能力决定了创新教学的成功与否。同时,教学语言的生动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张衡发明地动仪一事,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或学生自读教材,则效果可能并不明显, 而有一位教师在介绍了地动仪的结构以后说:“如果哪一个方向发生地震,那么,哪个方向的龙就吐出嘴里的钢球,‘当’的一声掉在铜蛤蟆嘴里。于是,在旁观察的人就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位了。”这一个“当”字,使学生似乎听到真的声响,感觉到了地动仪的神妙。历史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是重要的,历史是一个大熔炉,包含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贯穿多个学科,因此要求教师除了有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有贯穿古今、熟悉中外、超出多个学科的知识结构。课余的充电继续学习很重要:只有不断提升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才能从大量知识中迅速截取有效的知识实施教学。在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有的放矢, 让学生牢固掌握好基础知识和知识结构。

二、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历史教学模式

“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 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但是在社会家长与学生心中,历史学科是没有地位的。学生之所以学,是因为我们要他们学。初一初二还好,因为这个时候时间相对比较充裕,到了初三就难了:七个中考的学科同时发飙,各科老师争分夺秒大抢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要面对的是九年级上下册的新课学习,同时面对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复习,各种质检卷、练习卷纷涌而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新课和旧知识的学习呢? 老师难,学生更难,他们常常抱怨:没有时间读历史,不想读,也不喜欢读。这是现实中历史学科面临的尴尬。传统的历史教学更多的还是服务于考试,死记硬背,满堂灌的现象还是普遍化,为了成绩,很多老师会采取提问、罚抄、严厉批评甚至体罚等方式,学生对历史没有好感甚至是反感是正常的。如何转变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学习,真正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学习呢? 孔子说: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更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情感体验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 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 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在教学形式上提倡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情景表演、多媒体教学、录像录音、影片模型,等等。提倡新的“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课堂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先学后教。在课前先让学生充分预习,上课开始后,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这节课的重点和线索,提供方法资料,然后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进行学习,最后老师提携要领,综合归纳,并加以巩固。

孔夫子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在两千多年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的理念。这些观念在教学中要真正贯彻落实是很难的,只有从学生特点出发,不断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在不断发展中改善历史教师的教学风格, 使历史的魅力真正发挥出来。

摘要:素质教育的实现是多个层次,多个学科的塑造,初中历史教学在新世纪的课改潮流中面临各种实践和考验,如何有效发扬传统教学的精粹,不断创新教学风格,突出体现学生主体性,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现实的历史教学模式是新时期历史老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探 第8篇

一、严把词汇关,多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想要学好英语,就必须先学到足够的词汇,这也是学习英语的基本要求。许多初中生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在学习英语时没有记忆单词,导致在写作时不能正确的将单词拼写出来,在考试时出现错误的单词,长期这样降低了其学习效果单词。在英语教学中,为了让出生正确发音,可以将元、辅音字母在单词中常规读音制成表格,并且打印出来分给每个初中生,让初中生在课后将记住这些单词的发音,并且记住每个单词正确的拼写方式。当初中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后,便可以针对单词的记忆方法开展课堂,让学习好的初中生将自己的记忆办法分享给大家。比如常用串记法由he-her,herhers;联想记忆法有:让学生将fores当做for的最高级进行记忆……这样的活动,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初中生觉得单词记忆不会太困难。

二、加强口语训练,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牛津版教材的特点是其教学内容不断在深化,practice对话的内容在教材中出现的越来越少。“comic trip”、“speak up”是一个单词的口语训练材料,如此少的教材内容无法满足初中生的口语训练。因此,应该从初中开始培养初中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并且给学生播放一些对话和听力材料,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初中生的听力能力,还能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其次不定期的为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少儿英语视频材料,并且组织初中生听、唱英语歌曲,这些活动够能够锻炼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然后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下,让初中生在课间、课后进行英语交流,当遇到英语老师时必须使用英语问好。租后因为初中生有一定的词汇量,可以以“top is”为话题,让初中生每人一练,让初中生在课后准备5分钟的演讲,在上课前进行演讲,长期这样坚持下来,能够提高初中生的口语能力。

三、强化词法、句法、语法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词法教学。初中生除了要记忆单词的词性、词义,还要对单词的词性进行记忆,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将英语的词性进行举例讲解,例如形容词、副词修饰动词等。带更深的阶段,就要学习单词的用法,尤其是动词的非谓语功能的形式。在锻炼初中生的单词应用能力时,需要重视初中生的体会和总结。例如:初中会学到一组单词:polluting/polluted;interesting /interested;surprising /sur-prised;amazing/amazed;exciting/ ex-cited,教材内容要求初中生根据此规则进行练习题训练。

2.句法教学。牛津版教材初中版中句法的说法训练逐渐减少,当初中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后,立即对“S+V+O”的句型进行详细的讲解,初中生明白除了特殊了句子外,没有动词的句子不存在,让学生在理解的情况下,始终牢记这样的句型。随着知识的增多,可以将其他的句型对初中生进行讲解。这样就让初中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会感觉太困难。在讲解句法的同时将陈述句、疑问句、祁使句以及感叹句四种简单的句型进行讲解,让学学在遇到同样的句型时,就会分析系类句型,这样能够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法的能力。

3.语法教学。在进行语法教学时,应该重视时态教学,从意义、结构、特征词等的用法入手进行教学分析。在对句子进行分析解答时,让学生养成分析时态、结构的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分析能力。

四、强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整体课文的感悟能力

当学生有一定的词汇量,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就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在这过程中要求学生阅读,每周要按照规定进行阅读,完成计划中的内容。根据同年级的初中生设计不同的阅读计划,比如利用阅读室的阅读材料训练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选取的材料应该具有趣味性、正活性等特点,这样的文章能够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在初中生掌握了一些阅读技巧后,建议学生购买一些简单的英语名著,通过这些名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高初中生的额阅读能力。

五、强化写作训练,提升英语表达能力

江苏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会出现一个写作训练,这说明要想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需要对初中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训练。因此,这些写作的内容都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这样更能够体现英语写作的价值。在这基础上,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个写作计划,让初中生按照规定的计划进行学做训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提高初中生的表达能力,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文章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了江苏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的特点,根据其特点设置一套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摘要:英语是初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目前,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是每个英语老师关注的焦点。文章将初中英语语法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方式,希望提高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法新探 第9篇

传授数学之美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学生之所以怕数学, 觉得学习起来很困难, 究其原因, 是他们并不理解数学的真谛, 被抽象的数学定理、公式迷惑了。教师应该在讲数学历史、故事的过程中融入数学知识, 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光辉历史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当学生遇到难题时, 教师应该用认真细致的态度、亲切的话语、生动的事例去将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知识, 帮助学生理解。如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图形的相似》第二节, 要讲黄金分割的知识, 教师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去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的巨大社会价值并充分感受黄金分割之美。如去礼堂观赏演出时, 为什么报幕员站的位置让下面的观众感到恰到好处, 没有突兀感, 国歌为什么听起来是那么的振奋人心, 维纳斯女神像的美、古埃及金字塔的壮观都是基于黄金分割起的巨大作用。了解到这一点, 就能让学生对黄金分割有切身的体验, 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创设趣味情境

让学生了解数学之后, 教师还应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去导入将要讲授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趣味教学中走进数学殿堂, 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有理数》一章中的第一节“比零小的数”, 这节课的重点是, 让学生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 教师可以通过找学生上台模仿天气预报去让学生认识负数, 表演之后, 老师可以提问:“刚才预报中哪个地方很冷呀?”, 这时学生就很感兴趣地争先恐后地回答在天气预报中某城市最低温度是零下5℃, 是最冷的。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回忆电视上天气预报中零下5℃的表示方法, 有学生很快写出应该表示为-5℃, 此时老师就可以引入负数的知识了:一般地, 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 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 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 用过去学过的数 (零除外) 前面放上一个“-” (读作负) 号来表示。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又引进了象-5, -2, -237, -3.6这样的数, 这是一种新数, 叫做负数。过去学过的那些数 (零除外) , 如10, 3, 500, 5.5等, 叫做正数。正数前面有时也可放上一个“+”号, 如5可以写成+5, +5和5是一样的。注意:0既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又如讲到有理数的加减法时, 可以举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小明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 先向东走了20米, 又向西走了30米, 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 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若先向西走了20米, 又向东走了30米, 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 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 开始了激烈的探讨, 课堂气氛很快调动了起来, 学生也都积极地投入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

培育竞争意识

教学实践表明, 在课堂上提出问题, 发动全班学生进行回答, 能够迅速地调动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是因为学生之间也存在竞争, 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竞争意识, 将之朝有利于学习的方向引导, 让班级产生浓烈的学习氛围。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数学知识, 针对一道题的多种不同解法学生可以进行讨论, 比较哪位学生的方法最灵活、简便。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集体讨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让学生由听老师讲课, 变成自己主动去探索学习。

更新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课堂成为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可以有效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形象, 让学生直观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动态变换过程,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时, 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制作展示多种图形, 其效果是传统教学只通过老师在黑板上绘图所无法企及的。学生通过看这些变化各异、造型多样的平面图形, 很快就对几何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 当然, 课堂教学中兴趣教学法还有许多形式, 例如课堂实践法、自主探究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将所学知识与动手能力结合在一起, 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

初中文言文教学新探 第10篇

一、“趣”的导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而要使学生乐学, 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 是文言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1. 古典影视文化探究。

如影视片《三国演义》的不间断播放, 基本采用文言对白, 文言氛围很浓, 需要学生静心去观赏咀嚼, 且配有字幕, 再结合原著去阅读, 真可谓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再如, 《水浒传》是新课标规定的初中学生必读书目, 而有兴趣有耐心把《水浒传》一百回或一百二十回本读完的却寥寥无几。怎么办?先看影视片。以《水浒传》为蓝本的影视片层出不穷, 教师可有选择地播放一些, 以此激发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原著, 事半功倍。

2. 成语探究。

成语作为古文化的精粹浓缩, 极富文学气息, 几乎任何一个成语都有它本身的特殊来源, 值得一究。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懂得它的含义, 并且掌握更多的古典文化故事, 真正理解并运用这个成语。如成语“悬梁刺股”的学习, 学生不仅了解了一个历史典故, 掌握了一个成语的运用, 还记忆了文言知识。一个“股”字, 是作“屁股”还是作“大腿”解释呢?再结合课文《口技》中的“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自然, 学生就意思清楚、记忆深刻了。我们还可以开展在文言文中找成语活动, 因为有一部分成语就是源于古书成句。如苏教版九年级《语文》 (上册) 第五单元全是文言文, 教学时发动学生在文中找成语, 他们在《陈涉世家》中找出了“披坚执锐”、“篝火狐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在《桃花源记》中找出了“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无人问津”, 了解了“世外桃源”的由来;在《与朱元思书》中找出了“望峰息心”;在《捕蛇者说》中找出了“十室九空”、“鸡犬不宁”;在《岳阳楼记》中找出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心旷神怡”、“气象万千”、“忧谗畏讥”、“一碧万顷”、“浩浩汤汤”、“春和景明”等;在《醉翁亭记》中找出了“觥筹交错”、“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前呼后应”、“络绎不绝”、“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弄清这些成语在文中的意思也就弄懂了它们的本意, 再引导学生把它们与现在的意思用法作比较, 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

3. 汉字来源探究。

中国的汉字来源有四种方法:象形、会意、形声、指事, 此外, 还有假借和转注这两种使用法。例如一个“忍”就是把刀刃入在心上还能挺得住, 这就叫“忍”……多么形象而有文化底蕴的汉字呀!同时, 老师也可在班级里采用猜字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还可以借助《专题·汉字》的学习, 组织学生举办学习汉字报告会, 形式可广泛多样。例如: (1) 探究汉字构造特点。如“木”“果”是象形字, “本”“末”是指事字, “休”“采”是会意字, “沐”“梅”是形声字。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造特点, 有助于其语言方面的学习。 (2) 探究汉字中蕴藏的文化信息。如“姓”这个字以“女”为表义的偏旁, 表明在古代某个阶段, 孩子的血统由母系来决定。还有一些字用“女”字作偏旁, 如“妄、奸、妖、妒、婪”, 则表现古代一段时间里对女性的歧视。再如“羊”作为“美、善、祥”的组成部分, 反映了羊在古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二、“量”的积累

兴趣是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 才能有量的扩张。

1.“量”的精选。

要做好这点并非易事, 原则必须是“难易适中”, 否则会适得其反、降低兴趣。我们收集了近二百篇有针对性的小古文, 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古文观止》, 深浅搭配不一, 并配有少量的练习, 分期给学生指导阅读, 这样就不仅让学生能从量变到质变, 同时也兼顾了应试, 何乐而不为?

2.“量”的精讲。

对于古文的理解有相通之点, 一些基本、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就需要学生去识记, 学会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像“之”“乎”“者”“也”等词, 一般不外乎那几种用法, 可让学生适当识记。还有一些词虽与现在常用义不一样, 但在文言文中却是有固定含义的, 像“盖”“尝”“安”等。“盖”一般用于句首, 表示推原, 可译为“原来是”, 如“盖一癞蛤蟆也” (《幼时记趣》) 、“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 ;“尝”一般理解为“曾经”, 如“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记》) 、“吾尝疑乎是” (《捕蛇者说》) ;“安”在问句中一般理解为“怎能”, 如“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又安敢毒耶” (《捕蛇者说》) 。文言文中有几种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表示方法不同, 即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否定句式, 掌握了这几种句式的规律, 文言文的理解也就没那么难了。所以可结合课内再扩展到典范的课外古文, 再以讲座的形式收集反馈意见。当然这些精讲的文言文一定要有以点带面的效能, 否则就是一种堆砌。还有, 这种教学不要定位太高, 没有必要把太多文言知识都拿出来教。初中的古文教学只要教会基本方法, 更深的知识应留待以后, 或者通过自我阅读积累来自然提高。

3.“量”的积累。

背诵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 更有助于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 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因此,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背诵的指导。可采用线索式板书串联起重点字词, 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背诵。如教学《三峡》, 可作如下板书:

山:连 (连绵不绝) 、高 (隐天蔽日) 、险、峻

水:夏———凶险 (襄陵) 、迅疾 (乘奔御风)

春冬:素、绿、清、影、柏、泉、瀑

秋:寒、肃

猿声:属引凄异、哀转久绝

一般来说, 一两遍即可熟练;再增加难度, 不看板书, 闭上眼睛, 进行背诵;最后通过个人抽背、背诵比赛等灵活方式进行强化。在逐段进行突破以后, 就可以连起全文, 进行整体背诵。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让学生看画面想内容, 边看画面边背诵。如《桃花源记》的教学, 教师利用多媒体用图画来叙述故事, 把渔人缘溪捕鱼、发现桃林、穷尽桃林、穿越山洞、进入桃源、桃源做客、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等场景依次展示出来, 先让学生欣赏, 接着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意思结合课文给图画配文字, 然后让学生尝试背诵, 背一段时间后再删去文字看画面背, 最后直接背。其中可以穿插比赛。这一形式深得学生喜爱。

4.“量”的巩固。

复习巩固是学好文言文的要诀。遗忘是记忆的大敌, 文言文的学习要常复习, 温故才能知新。这里讲的复习既指对所学课文内容的重温, 更指对所学文言知识的巩固。教师可隔一段时间检查一下学生以前所学, 采用朗读比赛、背诵、默写均可, 视学生情况而定, 旨在增加量的积累。也可在教学新课文时带着复习, 以旧知启新知。如教学《与朱元思书》可以引入郦道元的《三峡》, 把二者放在一起比较阅读, 探究各自的笔法、情趣、心绪的异同,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如《捕蛇者说》中“往往而死者相藉也”一句中“往往”一词, 学生依据现代汉语的习惯理解为“常常”, 与文意相去甚远, 笔者便提醒他们回忆《陈涉世家》中“卒中往往语”一句“往往”的含义, 学生一下便会意了, 这儿的“往往”是“到处”的意思, 而且记得牢。

5. 化“静”为“动”。

在进行一些可以通过表演来表现的教学内容时, 我们应尽量让学生打破文字的安静。如进行《陈涉世家》的教学时, 对于其中较为复杂的起义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夜学狐鸣、置帛鱼腹两件事, 如果只从书上文字的意义进行翻译, 学生会感觉很难懂。不如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表演, 通过形象的动作语言表现事实, 在理解意思或背诵的时候配合进行,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还可以让学生快速、准确地了解事情的经过, 学习起来会更觉轻松, 记忆的效果也会更好。再如《晏子使楚》的教学, 可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排练表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钻研了文本, 记忆台词的过程也就是背诵课文相关内容的过程。此外, 通过表演, 学生更容易感受到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他作为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有礼有节, 不卑不亢, 维护祖国的尊严。

6.“氛围”的营造。

比如可开展古文艺术周, 语文课上十分钟讲古文故事, 刊出古文诗刊 (组织评比) , 张贴文言宣传语, 尽量把教室装得古色古香, 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在课堂上来几句“之乎者也”的对话……真正让学生在这种“古”的氛围中去乐, 去“玩”, 去感受,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养。

三、“用”的深化

“学以致用”。学习古文的目的就在于运用。适当的古文写作既有必要, 又能让我们真正窥见古文更深的底蕴, 因此, 古文的“学以致用”理应倡导。

1. 句子的转换。

通常我们要做的是“古译今”, 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今译古”, 由老师提供现代汉语句,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古文知识合理地译成古文句。《师道》2012年第12期《“文”“白”对译的别样尝试》一文中所写的教师就成功地采用了此法。该教师教学完《卖油翁》, 即投影显示自创短文《琴女与球手》:有一女生喜欢弹电子琴, 在班上无人与她相媲美。她曾经在课室弹琴。有一个男生拿着篮球站在旁边观看, 很久都不离去。女生问他:“我弹琴的技术不是很精美吗?”男生不说话, 只是对她微微一笑。于是将篮球顶在手指尖上, 让人眼都花了。男生随即说:“我这点功夫也没什么奥秘, 只不过手熟罢了。”在该教师的指导下, 该班学生运用从《卖油翁》一文中所学习的知识, 把这篇小短文翻译为:有一女喜琴, 当班无双。尝弹于课室。有一男挟球而立, 观之, 久而不去。问曰:“吾弹琴不亦精乎?”男生不语, 但微颔之。乃取一球置于指尖, 使之眼花缭乱。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

这一环节的设计, 既巩固了《卖油翁》一课教学的文言知识, 又激起学生运用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 运用刚学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与自信心。文言文教学, 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文言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做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 这种机会只要用心捕捉, 随处都有, 多做一些这方面的练习, 对文言文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2. 小古文写作。

有了上阶段的“今译古”, 自然小古文的创作就会“水到渠成”了, 但对于古文知识尚浅的初中学生来说, 这毕竟是一种难度较大的“挑战”, 因此, 老师基本不做严格要求, 旨在培养学生兴趣。可以从仿写入手, 如笔者教学刘禹锡《陋室铭》时鼓励学生仿写, 于是学生写出了《教室铭》《家庭铭》等, 虽然有佳句无佳篇, 不能登大雅之堂, 但毕竟是学生的一次尝试, 同时也深化了对“铭”这一文体的认识。也可视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用古文创作。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探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语法教学 时态 句型

初中英语的语法知识是由时态和句型构成的,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下很大功夫去讲解相关语法知识,学生一边要认真听教师的讲解,一边还要忙着记笔记,课后又要去反复记忆语法规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尊重,此种教学方式与新课程的要求是相背离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安排再配合相关的教学技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语法教学中笔者选用了以下几种教学形式:

1.运用直观、简洁的方式教授语法

提到英语语法,很多学生就觉得很头疼,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解语法知识的时候往往没有将抽象的语法知识转化为直观、明了的表述方式,而是照搬语法规则,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此一来,学生自然对英语语法产生排斥心理,如果教师能够将语法知识转化为直观、简单的表述方式,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自然能够很灵活的运用。例如,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等级时,在遵循基本的比较等级变化规律之外还有许多复杂的变化形式,教师只有将基本的比较等级变化规则表述清楚,让学生准确理解,抓住规律,在遇到一些灵活多变的比较级变化时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带着兴趣去识记,能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2.运用打比方、举例子的方式教授语法

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讲授英语语法时应该多举例子或者打比方吸引学生的兴趣,带动他们在玩乐中学会语法知识。例如,在学习“so…that…”,“such…that…”等结果从句时,因为结果从句的句型结构“so+adj./adv.”,“such+n.”与“How+adj./adv.”,“What+n.”引导的感叹句相似,教师可以指出这一相同点,学生就能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搜索出他们熟悉的句子结构,再进行对比分析,很容易理解了这一点,那么接下来就可以举出相关例句进行巩固。又如,带领学生学习too…to…not, enough…to…, so…that…, such…that…等句子结构之间互相转换时,就可以举出学生熟悉的句子进行展示,由于这些句子是学生熟悉的,所以能够减轻句子转换带来的难度,如:

Xiaoming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Xiaoming is no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Xiaoming is so young that he can’t go to school.

Xiaoming is such a young boy that he can’t go to school.

再如,学习现在完成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非延续性动词和延续性动词之间的互相转换,以及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互换,这两种转换方式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很容易搞混,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举出一个简单的句子,便于学生记忆它的几种不同的转换形式,让学生在以后的联系中举一反三加以运用,如:

My grandma has been dead since two years ago.

My grandma has been dead for two years.

It’s two years since my grandma died.

It has been two years since my grandma died.

Two years has passed since my grandma died.

My grandma died two years ago.

通过上面几个句子的展示,学生意识到将简单句转化成形式不同的句型结构并不难,在以后的练习中就能以此类推,逐渐熟练地掌握句型转化的规律。

3.语法教学与句型教学相结合进行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离不开句型的演示,前文中的句型转换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教学原则,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句型,为学好语法积累语言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句型转换外,在进行句型练习时还可以通过模仿、替换、扩展等方式反复训练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如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首先要对这一句型进行基本的训练,让学生运用“There be…”结构进行反复的造句,如:There is a river near a house. There are two boats in the river.然后进行形式填空:There ____(be) an apple in the bag.(is); There ____(be) two cups of tea on the table.(are) 最后进行句型转换练习:There is some milk in the bottle.(改为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并回答)

针对这个句型,教师如果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就可以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该句型的用法了,而且还在句子转换中复习了相关的语法知识,锻炼了语法运用能力,一举三得,并且让学生灵活而又快速的掌握了英语知识。

由此可见,英语语法的教学需要教师多思考,想出更多简易、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以上只是本人在语法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初中的语法知识的学习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掌握技巧,探索出规律,实现教学的与时俱进,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水平。

4.小结

本文系统地梳理和归纳了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多学多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静波 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初中英语[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乐学玲 英语语法及语法教学新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0.5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新探 第12篇

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称赞。学生的眼里,教师的赞美就是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在这样的动力驱动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学生会将学习认为是快乐而幸福的事情,这就会激发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快乐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英国有句谚语这样说:“鼓励别人一句强于指责别人百句”。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都不希望受到教师的指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多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的成绩,增加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学生开展教学讨论。教师要让学生敢于向教师提问,避免学生的畏难情绪作用下,不敢向教师提问的情况。教师要增长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做就有利于实现初中数学的学习效果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提升。

二、教师要开展寓教于乐的教学

教师要在教学中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增加游戏的环节,让学生劳逸结合,实现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的效果。教师要经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很快乐和愉快的事情,并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初中数学书中的几何问题,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辅助线”的游戏。游戏大概的过程是这样的,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且给出一个几何的图形,让学生小组思考如何做辅助线,并且思考加了这条辅助线,会对解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对解题有什么帮助,再继续深化,讨论一下添加这条辅助线以后,会不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进而让全部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举手强答的形式,抢答成功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在游戏活动的最后,教师累计各小组的得分,得分最高的小组会得到奖励。这样的游戏的形式,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实现初中有效教学的好的教学方法之一。

三、教师要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提问

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思维容量。不能够激发学生深刻思考的提问是不成功的提问,只有引发学生思维质量得到发展的,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的,才能够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有所偏差,教师也要尽量多表扬学生的优点,给学生更多地赞美,挖掘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语言激励,鼓励学生进行提问,提高学生的提问的质量,增加学生的思维的容量。

教师要锻炼学生的提问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提问。教师也要锻炼自己的提问技巧,掌握提问的方式,提高自己提问的质量。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人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有效提问。

四、教师要让学生想学,丰富教学的语言

学生都喜欢幽默的教师。教师要保持教学氛围的轻松愉快,促进学生主动想要学习。教师要具备很高的学识和综合素养。教师要想让学生想学习,首先要注重丰富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更加幽默。因为幽默是伟大的智慧,是教学的润滑剂。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分析“数”这个字,教师可以说由“米女攵”构成,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你们只有学习好了数学,你毕业以后才有可能找到好的工作,才有可能挣到钱买米吃,才有可能找到朋友,那么,这个“攵”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用手持仗或者执鞭鞭打那些学不好数学的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生动形象地解释中佩服教师,这样的教学事例很多,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教育,结合自己的语言和表情,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教育。

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的训练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讲解题目的时候,要让学生自主审题,题目给学生,教师要带领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读题、审题、解题等,开展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有了问题,教师要带领学生个体参悟,不行的情况下,就带领学生同伴相互学习,共同思考。如果还不行,教师就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进行解难,教师不要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应该给学生逐步的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涉及到哪些数学概念?运用怎样的数学公式才能够表达出这个规律?这样的问题解决了,你还能不能找到其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帮助学生养成好的思维训练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

初中数学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塑造学生的学习素质,教师要更多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从小打好知识基础,奠定能力基础,努力从初中阶段出发,驶向未来学习的旅程。初中学生逻辑思维开发在最初的阶段,教师要把握这个阶段,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更多地指导,探究学生的学习策略,并为教师今后的有效教学进行更多的积极的尝试和研究。

摘要: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励性教育,开展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要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提问,要让学生想学,丰富教学的语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的训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应用体验下一篇:安徽省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