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澧河风景区范文

2024-06-29

沙澧河风景区范文(精选8篇)

沙澧河风景区 第1篇

漯河市沙澧河风景区已经建成2年有余,引进了大量外地树种,但有关其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未见报道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漯河市沙澧河风景区内的100个人工群落样地,对其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季相变化、健康状况和典型植物群落、群落外貌与性质、群落种联等进行了分析。

1 研究区概况

沙澧河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境内,依托沙、澧两河而建,穿市而过,景区总面积86 km2。沙澧河开发工程分三期实施,2006年11月工程正式启动,2012年5月1日全部完工。工程围绕沙、澧两河,通过布绿和拓宽水面,修建沿河八大主题公园和观光大道,实施“引水入城”工程,打造“水韵名城”,实现“城、水、人、绿、文”和谐统一。目前,沙澧河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时间及样方概况

2014年6—10月进行实地调查,根据植物配置类型,共设置100个样方,样方规格为10 m×10 m[4]。

2.2 样方调查

对样方内乔木进行每木调查,测定其胸径、高度和冠幅。灌草层记录植物名称、株数(草本层除外)、高度及盖度同时根据植株干、枝、叶的生理性状评估其健康状况,生长势分级标准见表1[5]。

2.3 数据处理

采用韩轶等对城市森林综合评价体系中的研究方法计算树木的重要值、平均生长势和乔灌草比[6]。

3 结果分析

3.1 水平结构

3.1.1 树种组成。

由调查记录可知,沙澧河风景区内的100个样地中,共有木本植物59种,隶属于32科48属。其中蔷薇科种数最多,为7属16种;木兰科(3属7种)、杨柳科(2属7种)、松科(2属5种)等所含种数较多。蔷薇科是植物界的大科,风景区内所含的蔷薇科树种,大部分是果树和观赏物种,如梨、桃、垂丝海棠、枇杷、日本樱花、紫叶李、梅花等,而木兰科植物如白玉兰、二乔玉兰等也多是观花植物,主要用于满足风景区内植物的景观性,而杨柳科的垂柳、馒头柳、加杨等,则是打造“柳丝垂岸、杨树钻天”的滨河特色景观主要树种。

从树种生活型来看,景区内有常绿树17种、落叶树42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值为0.4∶1。这是由于漯河市属于北方城市,适生的常绿树种较少的原因,但常绿树木与落叶树木数量的应用基本达到1∶1,虽然一般认为常绿与落叶树种数量的比值约为1时,常绿落叶树种配置最为合理,但常绿树木数量的优势补充了树种少的不足,常绿与落叶树木的比例基本合理[7]。

从树种来源来看,有乡土种25种、外来种34种,分别占总数的42.7%和57.3%,没有形成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地带性植物群落,因此,对乡土树种的运用需加强。

从树种径阶来看,乔木树种平均胸径10.3 cm,8.5%的树种胸径>15 cm,50.5%的树种胸径在10~15 cm,31.5%的树种胸径在5~10 cm,12%的树种胸径<5 cm。胸径>15 cm的乔木树种主要是风景区内保留的古树名木,因此比较少。大部分乔木树种胸径集中在10~15 cm,主要是由于在沙澧河风景区建设过程中要求栽植的树木规格比较大,可以较快形成景观效果。胸径<5 cm的乔木树种主要是一些速生树种。

3.1.2树种重要值。

沙澧河风景区内乔木树种重要值排名前5位依次为银杏、大叶女贞、白蜡、广玉兰、美国红枫;小乔木和灌木树种重要值排名前5位依次为樱花、红叶石楠、大叶黄杨、紫薇、海桐。在所有的59种木本植物中,重要值≥20%的有25种。构树、苦楝等一些乡土树种种植的较少,紫薇、红叶石楠、海桐等占据了植物群落下层的主导地位,还需要对群落景观的物种进行进一步的丰富。

3.2 垂直结构

3.2.1 乔灌草比。

沙澧河风景区内整体乔灌草比为13∶19∶42(即在100 m2的绿地上有13株乔木、19株灌木、42 m2草坪)[8],风景区内的乔木比重较大,市民可在景区内更好地休憩、游乐;灌木的比重比较合适,但草本所占的比重较小。

3.2.2 层次结构。

调查的100个样方在层次结构上,一层结构的共有12个,占12%,其中只有乔木层的有6个,占6%只有灌木层的有3个,占3%;只有草本层的有3个,占3%二层结构的共有38个,占38%,其中乔灌结构的有21个占21%;乔草结构的有12个,占12%;灌草结构的有5个占5%。三层结构(乔灌草结构)的有51个,占51%。总的来看,在层次上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三层结构占51%,植物群落的层次结构比较合理。

3.3 季相变化

调查表明,沙澧河风景区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调查的100个样方,在单一季节有景可观的群落有18个,占18%;在2个季节有景可观的群落有41个,占41%;在3个季节有景可观的群落有19个,占19%;在每个季节有景可观的群落有22个,占22%。

3.4 健康状况

沙澧河风景区平均生长势好的植物有27种,良好的有23种,较差的有7种,差的有2种。生长势好的植物有大叶女贞、乌柏、银杏、美国红枫、刺槐、夹竹桃、红叶石楠等。

3.5 园林植物群落的种间关联

漯河市沙澧河风景区内园林植物群落中物种的搭配组合,全是人为控制的,由于建成时间较短,一些先期建成的绿地内平均郁闭度已经增大,群落稳定性已经较强。但近期建成的绿地内,植物群落的种间关联情况尚不明朗,有待进一步观察。在以后的城市园林建设中,要吸取已建成绿地内植物群落建植的成功经验,选择更能体现漯河特色的植物群落模式,直接形成种间结构关联不明显的、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具有明显地带特征的顶级植物群落。

4 结语

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配置应以近自然模式的植物造景为根本,确保群落生态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下力求营造出多姿多彩的自然植物景观,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漯河市今后的城市绿化建设特别是滨河公园绿化建设中,应当借鉴地带性自然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坚持乔灌草藤相结合,常绿与落叶树种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构建以乡土树种为主、结构稳定景观优美、季相变化丰富、生态与景观协调的具有地带性特征的顶极植物群落,提高园林植物群落的生态机能。该文虽然做了大量的数据调查,然而与国外较为全面、较为深入的绿地系统植物群落结构研究相比,下一步还需要进行更大范围内的滨河公园植物群落特征的基础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仲健.深圳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的分析[J].中国园林,1992,8(1):26-32.

[2]赵勇,孙中党,闫双喜.城市绿化植物综合评价及生态效益提高途径[J].河南科学,2002,20(4):405-408.

[3]傅徽楠,严玲璋.上海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生态结构的研究[J].中国园林,2000,16(2):22-25.

[4]宋永昌.植被生态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2.

[5]张凯旋.上海环城林带群落生态学与生态效益及景观美学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37.

[6]韩轶,李吉跃.城市森林综合评价体系与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98.

[7]李雪,闫红伟.沈水湾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与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244-249.

沙澧河的作文 第2篇

春天的沙澧河是幅大自然的杰作,河水缓缓漂流。河岸的油菜花黄灿灿的,配上青翠的柳枝,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夏天的沙澧河添加了几分热闹,河里人们在自由的嬉戏,有些人却坐在岸边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可真舒服呀!

秋天的沙澧河简直太美了,而且还拥有诗情画意,河岸的叶子纷纷飘落在水面上,伴着秋风去旅行。其

沙澧河风景区 第3篇

一、概念

地被植物是指自然生长高度或修剪之后高度在1m以下, 最下面分枝贴近地面, 大片种植以后枝叶比较密集, 能很好对地面覆盖, 具有一定景观效果并具具有扩展能力的植物, 包括草本、木本、藤本、草坪植物以及多肉植物[3]。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能够达到不一样的生长高度, 可以形成一定的覆盖效果,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地被植物应该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 除了一些共认的植物外, 包括一些低矮的花灌木, 只要在较好的栽培管理条件下, 都能够达到上述所具备的条件, 可当作地被植物进行应用。

二、种类

经过实地调查, 如表1所示, 漯河市沙澧河风景区主要的地被植物种类有27科45种, 其中属于蔷薇科的地被植物较多 (5种) , 其次为卫矛科、木犀科和百合科的地被植物 (各3种) 。

三、应用方式

(一) 路旁

在风景区入口的主干道旁, 用时令花草和低矮的小灌木搭配出靓丽的色彩和多样的图案吸引游人。例如在堤顶路两侧配置大花绣线菊、迎春、毛杜鹃等灌木地被和石蒜、麦冬、葱兰、丛生福禄考等草本地被, 片植或者丛植成花境, 在配置的时候注重层次上的高低错落, 在季相和色彩上也变化多样。沙河一期北侧的堤顶路旁根据季节的变化配置了较多的草本地被, 春天配置了大花萱草、金鸡菊、石竹等地被, 夏秋配置了一串红、万寿菊、彩叶草等地被, 冬季配置了羽衣甘蓝、三色堇等地被, 色彩艳丽, 使游客如同身在花的海洋中, 充满活力。南侧的堤顶路旁, 则种植了石蒜、南天竹、小叶扶芳藤、红瑞木等地被植物, 使单调的道路变得充满情趣。在岔路口, 用低矮的灌木丛修剪成比较规整的形状, 如红叶石楠、金丝桃、海桐、大叶黄杨等, 同时利用麦冬、葱兰进行镶边, 起到了一种较好的过渡作用, 更好地引导游人。还可以在岔路口处散置一些景石, 结合灌木和地被, 使景观效果显得不单调。

(二) 林下和林缘

林下大多为半荫、浓荫的环境, 林缘也属于半荫的环境。在林下以及林缘种植地被植物, 既能保持水土, 减少管理成本, 防止杂草的生长, 还可以增加林相的层次, 体现出风景区内植物群落的分层结构以及植物配置的自然美[4]。风景区内林下以及林缘根据树荫不同的浓密和观赏的要求进行合理选择一些耐荫地被种类, 例如在沙河三期浓密树荫的水杉林下面片植玉簪, 点植棣棠与迎春, 营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

(三) 滨水处

河边驳岸通过种植一些地被植物, 既能防止水土流失, 还能够美化河岸, 使游客在河中泛舟时候能够感受到和岸上同样的绿意盎然。滨水处地被植物不仅要求观赏价值高, 还要求具有耐湿的特点。在风景区的湿地中种植的地被植物有黄菖蒲、鸢尾、千屈菜等, 这些地被植物与河边驳岸自然结合, 给比较平静的水平线注入无限的生机, 与岸上的乔灌木形成了一种立体层次的变化, 有虚有实, 虚实结合, 进而变化无穷。

四、地被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 地被植物种类还不够丰富

近几年流行的观叶地被金边黄杨、大叶黄杨在风景区内应用较多, 但观花地被应用较少, 且缺乏优新品种以及乡土特色, 对于一些已经驯化成功的乡土地被植物如马蔺等应用的很少。

(二) 彩色地被植物应用不够

彩色地被植物能够极大地丰富园林景观的色彩, 取得较好的景观效果, 例如大花酢浆草和花叶玉簪等, 但风景区内其他彩色地被植物应用较少, 例如红王子锦带等未能在公园内推广和应用。另外, 每年春天需要种植大量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成本较高, 如果大量应用多年生的彩叶地被植物, 可以节省成本。

(三) 对地被植物生态习性考虑不足

风景区内有些地被植物的应用忽略了其本身的生态习性, 一些喜阴的地被植物被应用在阳光照射处, 例如在比较空旷的地方种植了喜阴的洒金珊瑚, 导致其长势不良。

五、建议

重视本地乡土地被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大力推广彩叶地被植物, 营造地域特色;推广坪用地被植物, 缓解该地区应用冷季型草坪带来的冬季无绿问题;提高更新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 不能盲目地追求与众不同, 应在尊重地被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把握景观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 构建多季相、多层次、多色彩的立体景观。

摘要: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 对漯河市沙澧河风景区内地被植物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 对地被植物的种类和应用方式进行总结, 分析沙澧河风景区地被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漯河市,沙澧河风景区,地被植物,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玲.地被植物与景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2]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1994.

[3]张玲慧, 夏宜平.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J].中国园林, 2003, 9:54-57.

美丽的沙澧河作文 第4篇

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鲜嫩的叶子,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地上的雪融化了,融化的雪水让河水的面积又增高了一丈。

夏天,沙澧河顿时烈日炎炎,沙澧河的池塘长满了荷叶和荷花,一阵微风吹来,荷叶先生与荷花小姐翩翩起舞,舞姿优美,吸引了无数游人驻足观看。还有许多人都来河堤游泳了!在河里游泳的人多的数不清,应该有几百个,甚至有几千个,游泳的队伍一直维持了几公里,那场面无比壮观!

秋天,很多树上的叶子全都掉光了,但是枫树上叶子却像喝醉了一般,脸蛋火红无比,像火红的太阳,招引了许多的游客。

冬天,沙澧河顿时变成了白色的世界,小草上、树木枝干上、房屋上,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小朋友们在地上打雪仗。大地冰冷无比,连河水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沙澧河风景区 第5篇

关键词:沙澧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分析,河南漯河

从19世纪的城市公园运动开始, 到20世纪的开敞空间规划, 一直到20世纪末的绿地规划, 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已表明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的绿色廊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 久居城市的人们向往自然环境, 也需要通过回归自然来缓解现代城市的压力, 保持身心健康, 城市河流为绿色空间的开辟提供了可能。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内很多城市都认识到了河流生态廊道的重要性, 进行了大量的改造开发项目[1,2]。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中, 漯河市正在加快城市化进程, 新城涌现, 老城更新,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 更要考虑到高速的城市发展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该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借助计算机技术, 采用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 探讨了漯河市沙澧河流域滨水绿地景观演变的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基础资料:漯河市地形图、漯河市2005—2020用地规划图 (1∶25 000) 、漯河市绿地系统规划图 (2005—2020年)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0年) 漯河市防洪规划 (1997、2005年) , 上述资料均由漯河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提供;2000年漯河市建成区城市绿化遥感图像、漯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03—2020年) , 上述资料由漯河市林业园艺局提供;漯河市统计局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漯河市统计局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漯河市统计局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等。

通过图形分析, 现场勘察, 制作各类斑块分布图, 测量各斑块面积、斑块周长, 统计斑块数目。

1.2 研究对象

研究区选择在建成区范围之内, 长约10 km, 进深一个街区300~600 m的两岸范围内。涉及源汇区、郾城区、邵陵区3个行政区部分地段, 总面积13 km2, 其中水域面积1.5 km2。

1.3 景观类型

结合地形图和其他图形文字资料, 加上野外调查成果, 选取并确定区域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要素和依据, 将漯河市沙澧河滨水区域景观构成分为农田景观、林灌景观、荒草地景观、公园绿地景观、水域景观、沿河湿地景观、居民点及建设景观, 共7种景观类型[3,4,5]。

1.4 景观格局分析指数

该文只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2个层次进行分析, 结合研究区特点, 主要选以下几种指标分析: (1) 斑块面积:从图形上直接量算。整个景观和单一景观类型的最大和最小斑块面积分别具有不同的生态意义。 (2) 斑块平均面积:整个景观平均面积=斑块总面积/斑块总数。 (3) 斑块数:包括整个景观的斑块数和单一景观类型的斑块数。 (4) 斑块密度 (patch density) :斑块密度反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 (5) 多样性 (diversity) 指数:该指数的大小反映景观类型的多少和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变化。当景观是由单一类型构成时, 景观是均质的, 其多样性指数为0;由2个以上类型构成的景观, 当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相等时, 其景观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别增大, 则景观的多样性下降。 (6) 均匀度指数 (shanoon’s evenness index, SHEI) 。 (7) 优势度 (dominance) 指数。优势度指数表示景观多样性对最大多样性之间的偏差, 表明景观组成中某种或某些景观类型支配景观的程度。优势度大, 表明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别大, 其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景观类型占优势;优势度小, 表明各类型所占比例相当。优势度为0时, 表明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相等, 没有一种景观占据优势[6,7]。

2 结果与分析

2.1 景观结构变化

由表1可知, 沙澧河研究区景观在1986—2012年间, 荒草地景观呈明显减小的趋势, 公园绿地景观增长速度最快。但由于历史原因, 沿河居民点分布较多, 是占绝对优势的景观类型,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也呈轻微增长趋势, 2012年虽有所下降, 但是仍占绝对优势;水域面积和沿河湿地变化不大。

斑块是景观的基本单元, 斑块面积大小是斑块最显著的几何特征, 斑块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景观格局的变化, 斑块中物种的数量与其面积大小关系密切。基质是景观中的相对面积最大, 连接度最高, 对景观动态起着控制作用的景观要素。1986年各类斑块的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居民点及建设用地>农田景观>水域景观>林灌景观>荒草地景观>沿河湿地>公园绿地景观;其中居民点及建设用地672.7 hm2, 占景观面积的51.20%, 远远大于其他景观要素的面积, 可以认为是景观的基质。2006年居民点及建设用地达到最高, 为736.8 hm2, 随后出现转折在2012年, 居民点及建设用地666.2 hm2, 占景观面积的50.70%, 比例有所下降, 但仍然是景观的基质。可以看出沙澧河两岸景观呈现出以居民点及建设用地为基质, 农田、林灌、水域、公园绿地等其他景观要素作为斑块单元镶嵌其中的格局。

2.2 景观格局变化

由表2可知, 与1986年相比, 2006年景观结构变得更为复杂, 景观斑块数目增加, 斑块密度增大, 景观多样性增加。2006—2012年出现了斑块数量的急剧减少, 斑块密度下降, 均匀度增加, 多样性减少, 表明了这一时期对景观的干扰尤其明显。

从1986—2006年近20年间景观斑块的数量增加幅度较大, 由1986年的383个增加到了2006年的445个;斑块平均面积表现出减小的特点, 1986年为3.43 hm2, 2006年减小到2.95 hm2;斑块密度呈现增长趋势, 由1986年的29.15增加到了2006年33.87。这些数据充分表明这20年来, 沙澧河两岸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加大。2006—2012年, 斑块数量由445个减少到193个, 斑块密度由2006年的33.87降低到了2012年的14.69, 这些数据表明了这6年来沙澧河景观破碎化程度在降低。沙澧河沿岸景观多样性和优势度在2002年增加, 随后又降低。这主要是因为在1986年农田景观和荒草地景观仅次于居民点和建设用地, 占有比例较大, 但是随后1996年以来,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的沿岸荒草地利用率提高, 昔日荒草丛生的沿河滩地, 现在被改造成为了公园绿地, 但随着荒草地景观的逐渐消失, 各类景观所占比例相对协调, 景观结构由相对均质化的景观逐渐为复杂化的异质景观所代替。到了2012年, 由于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得这些变化更为明显, 在沙澧河流域研究区内形成了公园绿地景观、居民点和建设用地和水域景观三大景观为主体的新的景观格局。

2.3 原因分析

沙澧河景观格局变化与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 如人口增加、基本建设投资额增加等都会影响城市景观格局的变化。漯河原为郾城县所辖的一个镇, 1948年解放, 百业凋零, 市区人口将近5万人, 后设为县级市,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 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市区人口18.7万人, 1992年河南省在漯河市创办内陆特区, 1994年被确定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 2002年获得国家级园林城市称号。1996年以来, 漯河市由单一注重改善城市环境进而逐步调整为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加大力度创建园林城市, 基础建设投资额由1996年的10.37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41.00万元, 市区人口由1990年的18.7万人增至2004年的44.3万人, 可以看到随着人口增加、基础建设投资额增加, 沙澧河景观格局变化趋于破碎化和多样化。2007年沙澧河开发建设全面启动, 其目的在于把沙澧河两岸建设成为独具滨河特色的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 成为提升城市精神价值的品牌。至2012年沙澧河公园全面竣工交付使用, 沙澧河两岸沿线景观绿地面积大幅增加, 以前散乱的建筑被拆除, 农田景观和林地、荒地被统一建设成为生态效应更高的园林绿地。沙澧河开发建设中还涉及了部分水利工程, 例如河道的清淤、护岸的加固, 尤其是建设生态湿地、生态岛屿等更是提供了野生动植物生活的场所。目前, 沙澧河沿线景观绿地连接成片, 顺着沙澧河形成生态廊道, 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成为漯河市的绿色动脉。

3 结论

城市景观格局与城市化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城市化的过程对城市景观格局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城市化发展初期, 由于建设用地的增加, 沿河荒草地和耕地用地减少, 导致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 使得原来单一的景观类型变得分散化和多样化, 景观多样性指数增加;在城市化中期, 景观多样性和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缓和, 呈缓慢增加的趋势;到了城市化发展的后期, 各种景观规模逐渐变大, 导致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减少, 景观被大块优势斑块类型所取代, 景观多样性下降。

参考文献

[1]李明阳.浙江临安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23 (3) :71-74.

[2]郭文华.城镇化过程中城乡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4.

[3]刘瑞民, 沈珍瑶.大宁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及其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42 (2) :200-203.

[4]彭鸿嘉, 傅伯杰, 陈利顶, 等.甘肃民勤荒漠区植被演替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以民勤为例[J].中国沙漠, 2004, 24 (5) :628-633.

[5]李朝旗, 周兴.广西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人文驱动力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 2007 (2) :7-10

[6]李丽娟, 郑红星.华北典型河流年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分析——以潮白河为例[J].地理学报, 2000, 55 (3) :309-317

沙澧河风景区 第6篇

1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简介

漯河市沙澧河发源于南阳市东北部的伏牛山东南麓, 穿城而过的沙澧河, 是漯河市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 漯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拓展新的经济发展视角,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重大决策, 响亮提出“沿河出特色, 新区出形象, 旧城换新貌”的城市发展战略。2006年2月, 漯河市四届人大八次会议通过《加快市区段沙澧河两岸开发、建设滨河生态宜居城市的议案》, 掀开了全面整治和开发沙澧两河的帷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水为体、以河为脉、以绿为美、以文为魂, 充分挖掘沙澧河弯曲多变的自然资源和漯河深厚的文化资源, 采取以河串湖、以堤串珠的形式, 挖坡培堤、拓宽水面、贯通道路、绿化造园, 努力打造一条融自然性、生态性、亲水性、人文性于一体的绿色景观长廊, 彰显生态沙澧, 塑造绿韵名城。

1.1 植物配置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在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 而且要美观, 因而, 绿化植物的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 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要统一, 又要体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美、色彩美和意境美, 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进行构图, 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认识自然, 尊重自然, 改造自然, 保护自然, 利用自然, 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就是植物配置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所在[2]。

1.2 植物配置在园林及公园绿地建设中的意义与作用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 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 (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 , 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2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现有植物配置的调研

2.1 调研方法、内容及目的简述

2.1.1 调查方式。

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实例分析、资料收集等方式获得园林绿地的园林植物应用的基本状况, 并初步了解园林树木应用的现状, 系统地分析园林树木在公园绿化中应用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全面地应用公园规划、植物配置、园林树木养护管理等知识, 更好地把园林植物应用到公园中, 充分发挥园林树木的综合功能, 为城市居民创造宜人的休息娱乐场所。

2.1.2 调查内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更多地注重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疗养身心、亲近大自然, 因此, 环境质量也日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此, 本文主要调查的内容是沙澧河沿岸的园林植物应用状况, 即园林树木的种类、布置形式、配置方式以及与水体、道路、山石的搭配等[3]。

2.1.3 调查目的。

通过对沙澧河沿岸园林树木的应用及树木的生长状况, 树木的搭配及成景情况的考察与分析, 深入了解园林树木的用途, 掌握园林植物的应用。

2.2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植物配置综述

调查显示漯河市沙澧河沿岸植物物种共有66科104属, 乔木物种有30科48属, 灌木有23科35属, 草本有13科21属。种植形式有5种, 具体为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地被。

3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

3.1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原则

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典籍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特点完全遵循了美学原理, 无论是对比与协调, 节奏与韵律, 或是比例与尺度, 主从与统一以及均衡与稳定都得到很好的诠释。而这些本就是漯河市沙澧河沿岸规划建设之初就一直追求和保持的植物配置原则。

3.2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特色

(1) 充分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 绿化面积较广。 (2) 大量种草, 建立草坪, 使园林洁净明朗。增设疏林草地和林中草地, 作为群众户外活动的良好场所。 (3) 大面积的园林植树造林, 配置人工群落, 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作用, 只有在重点的地方, 才精雕细琢, 追求植物的个体美。 (4) 为了丰富园林色彩, 除了开花的乔灌木外, 充分发挥草花在园林中的作用, 使得园林内开花不断, 五彩缤纷。 (5) 广泛应用基础栽植缓和建筑线条, 丰富建筑艺术, 增加风景美, 并作为建筑空间向园林空间过渡的一种形式。

4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现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4.1.1 绿化形式单一。

沙澧河沿岸的绿化建设目前只是从简单的美化角度去种植植物, 力求与周边水景融为一体, 过多注重了水体部分, 从而忽略了树种的多样性, 与建筑之间的搭配协调性, 层次立体化的生态效果等。

4.1.2 管理水平落后。

沙澧河沿岸的绿化建设中后期保养与维护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但是后期养护动力不足, 大部分工作需要人工来完成, 机械化水平较低, 被游人破坏的环境建设之后不能及时修复, 造成裸露面积增大, 树木死亡等后果, 严重影响沿岸的绿化美化效果。

4.1.3 整体景观协调性不够。

通过调查了解, 沙澧河沿岸的园路以及不同的功能分区内, 园林植物的配置基本上采用单一规则式的配置形式, 只有极少数小片区域及部分园林小景的设计中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方式。另外, 植物配置与周围环境水体之间缺乏联系性和沟通性, 看起来不是浑然一体, 而是断断续续的几个部分, 这就使整体之间缺乏灵动性, 自然性和协调性。

4.2 解决建议

4.2.1 绿化形式单一问题。

不断丰富植物种类, 根据植物特性形成丰富的视觉体验和空间体验效果。另外要加大对周遭居民住宅的绿化和美化, 使其整体划一, 如墙体的立体绿化, 屋顶的美化设计等, 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创造无限的视觉美观。

4.2.2 管理水平落后问题。

增加铺装范围内的土层透气透水性, 保持原有的自然状态, 不仅可以极大地减少水土流失, 还可以增加水土的涵养能力, 确保铺装活动地面和周围树木不被破坏。提升机械化管理水平, 加大对养护管理的投资力度, 使其它植物得到很全面的管理, 聘请专业的园林护理员进行定期维护和指导, 充分根据植物自身的特点加以修剪, 改造美化。

4.2.3 整体景观协调性不够问题。

进一步丰富和不断变化植物之间配植模式, 改变以单一规则式为主的配置形式, 适当增加自然式种植模式, 从而丰富配置的类型。注意不同环节和场景独有的特色, 避免给人以雷同感, 而是让人们觉得九曲十八弯, 处处皆景不重景。同时, 在与水体和其他水岸部分的衔接中多借用国外一体化的设计效果, 使其整体划一, 浑然一体。

5 结论

总体说来,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实践是比较成功, 应用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遵循园林植物配置原则的同时极富地方特色且能彰显人文价值, 创造出了很多优美的景观, 并结合城市中心区的特性,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人工设计的优势, 着眼于营造最美、最适宜游人观赏和休憩的优雅环境, 整体的设计思路新颖, 能够突出绿化区独有的特色, 发挥了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息地, 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环境诉求提供了长久的服务。

摘要:园林植物在公园绿地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而在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树木种类与应用中, 其植物种类多样, 富有特色, 但同时存在各种问题, 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本次调查研究通过对漯河市沙澧河沿岸不同植物种类的应用及周边公共绿地的实地调研, 在倡导和谐生态园林建设的前提下, 结合漯河市当地的气候、乡土植被状况, 在沙澧河沿岸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基础上, 通过专业知识应用, 探讨植物的合理配置和应用以及如何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写出调研报告, 对现有植物的配置和应用进行改进, 使得漯河市沙澧河沿岸植配环境有所提高, 为家乡城市化建设添砖加瓦, 同时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关键词:园林植物,生态园林,可持续,多样性格局

参考文献

[1] 王国莉.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J].生态环境, 2005 (3)

[2] 傅伯杰.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沙澧河风景区 第7篇

1 涉水区域及岸边水文特点植物配置研究

对深水区、浅水区及岸边区域进行植物栽植试验, 充分考虑河流上游蓄水、放水因素, 总结筛选出具有最佳生态保护效果和景观效果的植物搭配模式。

1.1 植物材料的选择

涉水区域及岸边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分条件充足的环境中, 要求具备耐水湿的能力, 多采用湿生或水生植物。在沙澧河规划中根据景观需要分为滨水区植物、驳岸植物、湿地植物3种类型。

滨水区植物:宜选用耐水喜湿、姿态优美、色泽鲜明的乔木和灌木。如垂柳、碧桃、樱花、枫杨、水杉、落羽杉、池杉、柽柳、夹竹桃、海棠、五角枫、乌桕、朴树、白蜡、百日红等。

驳岸植物:在植物选择上, 一般选择枝条细长、柔和下垂的品种, 遮挡石岸有遮有露, 弱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 或选择剪成不同造型的花灌木。如连翘、迎春、棣棠、石蒜、石竹、地锦、凌霄、龟甲冬青、瓜子黄杨、金边黄杨等。

湿地植物:以禾本科、莎草科、天南星科等草本植物群落为主, 和一些水生植物, 如荷花、睡莲、菖蒲、鸢尾、芦苇、水葱、千屈菜、香蒲、泽泻、萱草、水生美人蕉、芒草、慈姑、灯芯草、旱伞草、花叶芦竹、鸡头米、雨久花、鸭舌草等。

1.2 植物的配置方式

生硬的岸线通过配置各种树形及线条的植物, 形成了具有丰富线条感的构图, 同时增加水的层次,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植物配置时要符合水体生态环境的要求, 选择相应的绿化方式来美化。

1.2.1滨水区植物宜以其自身的姿态优美、色泽鲜明, 或孤植构成主景, 或列植丰富岸线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 或团组出现突出自然野趣, 或花草、湖石结合装饰驳岸。滨水区植物配置以艺术的构图为主, 如植垂柳于水边可形成柔条拂水的意境, 配以碧桃、樱花, 或栽几丛月季、迎春、连翘, 春花秋叶, 韵味无穷;在水边种植落羽杉、池杉、水杉等, 均起到以线条构图的作用;探向水面的枝、干, 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 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赋予老野情趣的作用;同时, 岛屿的绿化也大量应用垂柳, 从而使两侧的景观形成了视觉上的联系与统一, 例如碧水沙洲, 以灌丛密林为模式, 利用银杏、柿树、木瓜、枇杷等植物招引鸟类, 使小岛充满灵性和生机。

1.2.2驳岸植物宜利用其下垂至水面的柔长枝条, 弱化生硬、枯燥的岸线, 或以丰富多彩的花灌木组成图案式的植物景观或者剪成不同造型, 或者利用地被、宿根花卉以及水生花卉如鸢尾、菖蒲等和藤本植物如地锦、凌霄等进行局部遮挡, 有疏有密, 有断有续, 有曲有弯, 使岸和水融成一体, 丰富了岸线景观, 又利用其倒影丰富了水面的景观。

1.2.3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 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 在湿地植物配置中, 要注意传承古老文化, 保持低洼地形、保护原有植被、保留生态池塘。有效利用多种种植手法, 实现乔、灌、草、藤的植物多样性, 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对湿地应该尽量少干涉, 可利用简单的木栈道来穿越其间, 表现野趣与宁静。而植物配置以水生的金鱼藻、睡莲、荷花、菖蒲及湿生的鸢尾、蕨类、蒲草、三棱莎草、芦苇等, 涵养生物多样性, 保持与原湿地周围植物种类相一致, 从而保持了景观的延续性。水生植物的栽植不宜过密和拥挤, 植物配置讲究突出植物群体美, 以创造活泼和宁静的景观。如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或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 留出充足的开阔水面用来展现其美丽的倒影以及水中游鱼。

2 沙澧河两岸护岸处理形式研究

2.1 沙澧河总体水文条件

沙河为常年性河流, 境内两岸为冲积平原, 目前常水位52 m。河床质为细沙, 比降1︰5 000左右, 河宽一般400~500 m, 河槽深度为10 m左右。年平均流量77.9 m3/s, 年平均最大流量243 m3/s, 最小流量11 m3/s。

澧河为常年性河流, 是漯河市的饮用水源之一。河床宽150~200 m。多年年平均流量18.1 m3/s。历年最大流量2 780 m3/s, 最小流量0.2 m3/s。最大水面宽度163 m, 最大水深12.1 m。

目前, 沙澧河水位提升以后, 沙河常水位保持在57.5 m, 澧河常水位保持在58 m。

2.2 沙澧河沿岸护岸形式分析

2006年前, 出于防洪安全, 水利部门对河道大部分地段进行了护岸硬化, 主要形式为浆砌石块和砼块全硬化护岸。沙澧河综合建设过程中, 根据不同地段水文地质条件, 在满足防洪安全情况下, 采取多种护岸形式对河道进行护岸, 主要有以下8种护岸形式:

2.2.1 生态草坡护岸

在河道非主水流地段, 标高56以上部分通过开挖滩地, 放缓岸坡, 坡面铺种根系发达的草坪或固土地被植物。这种形式主要用于岸坡缓, 土壤侵蚀不严重的地段, 并且要求施工完成后, 植被有两年以上的良好生长周期。确保植被生长健壮根系发达, 以充分保障植被对土壤的锚固作用和稳定作用。

2.2.2 生态袋护岸

景观河道生态袋绿化护坡即在无纺布袋里装入带有种子的营养土, 然后将袋与袋之间, 层与层之间用铁丝固定, 使生态袋与边坡表面之间完全紧密的结合起来, 达到牢固的护坡作用, 同时随着植物的生长, 又绿化了河岸。这种形式要求在施工完成后需给植物一个生长周期, 同时生态袋内种植品种必须是根系发达的耐水品种, 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2.2.3 嵌草砼块护岸

嵌草砼块护岸是在坡度地段用预制可嵌草砼块铺设岸坡。预制块内种植草, 或种植固土耐水湿植物, 起到固土护岸作用。沙河一期107国道至嵩山路沙河桥之间多有应用。这种形式同样要求施工完成确保至少一个植物生长周期后, 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2.2.4 抛石护岸

把块石装进铁笼子, 固定在护坡处, 石块之间缝隙经过一段时间会被淤积的河泥填满, 河泥淤积处还会自然长出水生植物, 这样既可以保证河道护坡安全, 又可增强园林景观效果。这种形式用在主水流迎水面, 效果没有其他地段好。

2.2.5 钢筋混凝土护岸

在护岸边有硬质景观的地方采用这种形式。如两河交汇处、内湖护岸等。

这种形式生态性差, 但抗水冲刷力强, 可通过装饰提高景观效果。

2.2.6浆砌块石护岸

用浆砌毛块石进行护坡。一般用于有垂直护岸的地方。如澧河段垂直护岸处。这种形式生态性差, 但抗水冲刷力强, 且石块材料宜与环境协调。

2.2.7 自然石块护岸

用混凝土砌筑自然石块的方式护坡。这种形式容易与滨水植物有机结合达到极好景观效果, 但景观要求高, 施工费用大, 有一定施工难度。只在金山路沙河桥至黄河路沙河桥间有小段尝试。

2.2.8 复合形护岸

采取多种护岸护坡形式进行护岸, 起到固土护坡、改善景观作用。这种护岸形式运用灵活, 生态性好, 可以将多种护岸形式用于一个断面, 达到最佳景观效果。

针对以上8种护岸特点, 对比分析每种护岸形式应用地形、施工造价、施工难度、景观效果、生态效果, 总结出适宜护岸形式。详见表1。

注: (1) 防洪要求以文字说明, 主要适用于何种地形; (2) 施工难度、景观效果、生态效果以星号 (★) 多少进行对比, 5星最高, 1星最低。

由表1可以看出生态草坡护岸施工造价、施工难度最低, 景观效果、生态效果最佳, 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生态袋护岸、抛石护岸和复合型护岸景观效果、生态效果较佳, 但施工造价较高, 施工难度较大, 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选用;其他硬质护岸景观效果、生态效果较差, 且施工造价和施工难度较高, 建议在地形有硬性要求地段使用。采用何种护岸形式必须要根据地形和防洪要求来决定, 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其他条件。

3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生态护岸有一项是水生植物护岸, 在浅滩、水边、岸边等涉水区域栽植千屈菜、芦苇、黄菖蒲等耐水湿植物, 起到固土护岸作用。但是由于风浪、船行波会直接或通过堤岸反射, 强烈地直接拍打或摇动植物体, 从而使植物叶片破碎、茎被折断, 甚至植物体被连根拔起, 影响植物的生长甚或导致其死亡, 如何种植水生植物, 确保植物存活问题需要解决, 办法介绍如下:

沙澧河风景区 第8篇

1 沙澧河公园绿化建设应用乡土植物资源调查

漯河市沙澧河公园沿岸植物资源共有85科248种, 整个景区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的比例约为3:1, 其中应用乡土植物有94种, 详见表1。

2 乡土植物在沙澧河公园绿化建设中的应用模式

2.1 乡土植物在沙澧河公园地带性植物群落中的分类

最适合城市绿地的植物群落是乔灌草多层结合的植物群落, 充分利用漯河地区物种资源, 营造地带性植物群落, 使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共生, 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群落结构分上层树木、中层树木、下层树木或地被3~4个层次, 对处于不同层次的植物在生态习性上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上层树木要求具备观赏价值高, 耐阴喜阳, 冠形端正, 树形较为峭立, 枝下较高或枝叶稀疏等条件的高大乔木;中层树木以植物耐阴性的强弱为选择依据, 并兼顾植物的观赏性和耐粗放管理性, 以灌木为主;下层树木和地被层多为耐阴性更强的低矮小灌木和地被草本植物为主。

2.2 乡土植物植物群落营建模式实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沙澧河风景区】相关文章:

沙澧公园范文05-19

黄山风景区05-25

风景区设计07-05

城市型风景区06-11

城市水利风景区07-05

宝泉风景区范文05-21

紫金山风景区05-05

中国水利风景区发展07-17

水利风景区水生态07-19

柯岩风景区的作文05-12

上一篇:德育现状论文下一篇:当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