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印刷范文

2024-07-26

按需印刷范文(精选4篇)

按需印刷 第1篇

按需印刷作为新近兴起的一种出版方式, 它具有远程异地即时印刷、初始印量小、个性化选择、绿色环保、节省仓储运输成本、永不绝版等优点。随着国内图书市场个性化特点越来越浓, 窄播化趋势越来越强, 按需印刷已在出版市场上引人瞩目。

与网络电子书的出版相比, 按需印刷一样存在着自身的发展空间。因为虽然网络电子书虽然比传统图书和按需出版图书在价格上都便宜, 且付款方便, 通过网络传输, 方便快捷, 但是较为遗憾的是电子书受阅读媒介所限, 必须有电子阅读终端。而有很多人还不习惯在电子阅读终端读书, 因为人类对纸质图书的阅读习惯是历经千年而培养出来的, 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因此纸质图书还是要和网络电子书一起发展。所以按需出版能将电子书转变成纸质图书, 就一样会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1 按需印刷发展历程

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提供个性印刷服务的印刷方式, 按需印刷越来越多的进入出版公众领域。

1.1 按需印刷定义

按需印刷, 是从英文“Print on Demand”直译而来的, 即以数字印刷技术为基础, 采用精密和高度自动化设备, 实现可变数据印刷的即时印刷方式。20世纪80年代欧美出版集团开始引入按需印刷, 按需印刷的一些独有优势可以很好的契合受众个性印制需求, 可以有效地避免浪费, 通过按需印刷可以实现快捷化、零库存、即时出书。按需印刷的优势受到出版发行集团和市场一致青睐。

1.2 按需印刷的发展

国外出版巨头开展按需印刷业务已经比较成熟, 拥有相对成熟的按需印刷设备, 开发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随着国内出版政策导向和数字出版产业的迅速发展, 出版发行企业对此表现出极高热情, 积极引进欧美出版巨头先进技术和印刷设备, 以满足不同用户对平台上海量内容的个性化需求。

受国外出版企业及国内市场受众的双重影响, 一些出版集团开始在按需印刷设备的研发、按需印刷技术的推广等领域下工夫, 当以中版集团的“中版闪印王”最具行业发展代表性。2010年中版集团展出第一台从美国ODB公司引进的EBM2.0原版机型, 正式在国内出版市场推出“中版闪印王”集成式按需印刷系统, 不仅根据中国实际情况, 及时进行设备技术改进和更新, 而且更为关注根据国内出版市场实际需要拓展该设备的应用范围和市场, 注重出版产业链建设, 中版集团通过构建一条出版机构、政府机关、数字出版平台等诸多领域多效合作机制, 推动按需印刷业务成熟化, 为国内按需出版、网络阅读、网络印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和规模系统的目标市场。

2 按需印刷的发展优势

相对于传统印刷而言, 按需印刷因其与传统印刷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 基于网络平台的按需印刷对出版业的推动是巨大的, 按需印刷的市场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小批量出版印刷优越

传统出版印刷因有最低印刷量限制而受到体制规制, 且由于读者及市场环境的变化, 大量印刷的图书很可能因滞销而造成积压。按需印刷则能根据消费者定向、个性需求, 采取小批量出版印刷, 这样, 既减少了印刷环节成本, 也减少了因库存、物流、仓储积压而带来的风险和资金浪费。

2.1.1 产品既不会挤压, 也不会脱销

采用传统印刷方式生产书刊, 是“印了再卖”, 采用按需印刷方式生产图书, 是“卖了再印”, 有多少销售数量就安排印制多少, 不需要有库存;一旦接到订单, 再次安排印制也很容易, 也不会产生脱销。

2.1.2 按照客户的需要进行印刷

按需印刷可根据客户的需要, 做到几册甚至是一册书刊的印刷;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印刷服务, 按需印刷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 选取图书部分内容进行整合, 设计个性化的书刊外部装帧吸引客户。此外按需印刷采用数字印刷技术, 只要具有组好版的电子文件, 就能及时满足客户的需要。

2.2 精准定位市场

对出版社而言, 可以通过按需印刷的形式试做样书, 检验目标市场和读者喜好, 更有针对性的开拓市场, 准确定位市场。根据市场反响好坏, 进行批量印刷的与否。对于发行商而言, 通过按需印刷进行多次少量定单生产, 既可以快捷满足读者需求, 又省去了重印的繁琐, 还可以有效的避免积货, 按需印刷以细分市场为基础, 能够迅速吸引读者, 快速占领市场, 根据市场反应, 出版发行企业可以据此, 预测图书的保本销售量和目标利润, 从而制定定额和考核标准, 指导经营决策。

2.3 延长图书生命周期

通过开展按需印刷, 可以很好地延长图书生命周期, 一些销量小的图书通过按需印刷, 可以更可能节省成本的进行重印, 实现图书销售利润。对于那些绝版、小众化图书, 可以通过出版社数字化媒介根据需要随时印刷出版, 既满足了特有受众需求, 又实现了稀有图书传承保护。读者可以通过出版社按需印刷数字系统方便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一些稀有、绝版图书。出版社则可以通过按需印刷救活许多“死书”, 使其重新盈利。

2.4 实现图书远程销售

出版企业开展按需印刷业务, 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数字资源媒介库, 可以将数字化图书即时传送到世界任何地方, 在当地进行按需印刷,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了一系列的仓储、物流、库存等成本, 而且实现了速度快、效率高。事实上, 在应用推广按需印刷时, 网络书商有着比传统书商更为便利的条件, 它们拥有良好的数字化基础, 可以将按需印刷的异地性充分发挥。

3 结论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 按需印刷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按需印刷在发达国家发展迅猛, 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 按需印刷市场份额比重逐渐扩大, 按需印刷产业化发展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在我国, 尽管它起步较晚, 但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而将与传统出版优势互补, 促进传播手段革新, 满足市场按需本质, 实现出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莫里斯·罗森塔尔.按需出版——国际图书印刷与营销新途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方卿.出版产业链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蔡玉沛, 姚怡云.按需出版——发动未来出版的“绿色引擎”[J].编辑学刊, 2014 (2) .

[4]熊伟.按需印刷的内涵、意义与发展方向[J].科技与出版, 2005 (6) .

[5]陈丽.按需印刷——传统出版业技术转型的突破口与着力点[J], 印刷杂志, 2014 (9) .

[6]陈海燕.出版转型期的人才需求[J].编辑之友, 2013 (4) .

按需印刷在德国 第2篇

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出版方式在德国开始被应用于出版印刷实践,也就是从那时起,按需印刷也成为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的话题之一。知名的印刷机生产商Xerox就曾在1999年的书展现场建了一条完整的名为“Book Factory(书籍工厂)”的生产线,以借此来说服传统的出版社引进这一新工艺;在Xerox展位旁边,IBM也与德国的数码印刷服务提供商Digital PS Druck一起大张旗鼓地宣传个性化图书的概念。今天,几乎德国所有的比较大型的出版社都引入了按需印刷,主要的应用范围是脱销图书的重印和再版以及需要经常修订或增订的专业性的手册。

在所有讲德语的国家和地区(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等)中,按需印刷服务的最大提供商是位于德国诺德施泰特(Norderstedt,属于汉堡)的图书批发和配送公司Libri下属的子公司Books on Demand GmbH(简称BoD)。Libri公司在图书批发领域有着近80年历史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每天为德国境内的4000家书商供书,成立BoD这一子公司是为了将传统的书业和按需印刷有效结合。1997年该公司就已经购进一台Xerox的数码印刷机并马上投入使用。Libri将收到的作品手稿做成数码文件后编入数据库,书商可通过此数据库来订书,一旦订购确认,印刷机马上启动开始印刷。1999年Libri因为其按需印刷项目在华盛顿获得Computerworld Smithsonian Award奖。至今Libri已用按需印刷方式出了1.4万种图书。按需印刷对于那些想要购买绝版图书的读者而言增加了一种购书的可能性。

其它比较有影响的提供商还有Pro Business、萨克森数码印刷中心(Sachsisches Digitaldruckzentrum)、Shaker Media GmbH、WB-Druck GmbH & Buchproduktions KG、数码印刷有限公司(Digital Druck GmbH)。一方面,虽然这些出版单位规模都比较小,但对作者收取的费用比起Libri来也要少。另一方面,这些较小规模的公司中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足够的经验将图书投放市场或者为图书做广告。贝塔斯曼集团也从2001年起涉足这一领域,下属的Bertelsmann Media on Demand(简称BMoD)公司专营这一业务,并被视为成功案例。

总的来说,在德国出版实践中按照按需印刷方式出版的图书最小发行量平均在30~100册之间;最大的发行量实际上是没有上限的,因为只要读者有需求、图书有市场,随时可以加印。而德国出版业内的不少人士就认为,开发按需印刷方式的初衷其实正是为了实现这种无限量的发行,而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是为了开辟少量或限量发行的图书市场。

对于发行量很难估算的图书出版项目来说,按需印刷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可能性。按需印刷图书的单册成本虽然会比传统印刷方式高,但却能省去仓储、销售和经费筹措方面的成本。而1999年春德国出台的一项税法导致图书的仓储费用极大增加,这使很多出版社考虑引入按需印刷,因为按需印刷的图书都是以数码格式存储在计算机里,完全不需要出版社付出仓储成本。这无疑在客观上促进了按需印刷在德国的深入发展。

按需印刷也为无名作家和写手提供了出版自己作品的机会。曾有人说,按需印刷使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歌德。不过,按需印刷的作品时常会被质疑其文学价值或者学术价值,因为批评者认为在整个过程中图书质量把关缺失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德国作家协会在吸收新会员时拒绝接受自费出书的作者。实际上,也不是所有新人都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以按需印刷方式发表,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会让读者以为没有出版社肯出他们的书的情况下才不得已而为之。可见,要推动按需印刷在德国的更快发展,不光是读者、就连作者自己也得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此外,按需印刷出版的作品封面设计和装帧也常被指责比不上传统方式印刷的图书。但现实却很耐人寻味:一些知名作家现在也用按需印刷出版自己的作品。

德国有相当多出版社规模都很小,也很专业,对他们而言,从事按需印刷服务其实不很现实。因为虽然按需印刷有很多优势,但对书业来说毕竟是一项新技术,从事这项服务要求出版社做好各方面的充足准备。按需印刷服务提供商为了实现按需印刷必须在技术设备和物流配送方面投入很多资金。另外,待印刷的图书必须首先转换成适合按需印刷工艺的数码格式,很多手稿必须先数字化。不过,不管是出版印刷界还是学术界,大家都一致认为,按需印刷极其适合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乃至教授资格论文的出版印刷。根据德国大学的一贯要求,一篇博士论文都要求一次性上交一百多份。如果博士生把他们的论文交付学术出版社发表,他们就得自己支付相当高的印刷费用;而采取按需印刷方式的话他们能节约很多钱。

小森公司按需印刷引领者 第3篇

备战China Print

2013年5月14日,在即将揭幕的第八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上,小森公司将携带三部配备完整的胶印印刷机、一部数字印刷机以及其他的印后加工设备一起参加展会。小森公司希望透过展台上推荐的印刷技术与解决方案,帮助小森用户扩大经济效益、提高生产能力,成为客户值得信赖的业务合作伙伴。

小森公司这次的参展主题承自2012年德鲁巴的“KomoriOnDemand”,以“按需印刷引领者”为诉求。这几年来小森所推行的“按需胶印”(OffsetOnDemand)是指在保持胶印的高质量印刷与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又可以进一步缩短印刷作业准备时间、减少纸张耗损、缩短印刷工时等措施,来满足“小批量、短交货期”作业需求的全新解决方案;而所谓的“按需数字印刷”(DigitalOnDemand),是指以胶印印刷为核心,有效地结合各类数字印刷与印后加工而推出的最新解决方案。将两者有效融合为一体就是小森公司倡导的“KomoriOnDemand”。

在本届China Print中,小森公司所推出参展的三部单张纸胶印印刷机与一部POD印刷机,将在现场实机演示KomoriOnDemand的精髓;将去年在德鲁巴才刚发表的各项印刷新科技与新应用,直接地引进两岸三地市场,让大中华地区的客户得以与世界的潮流无缝接轨。小森公司所推出的各项印刷解决方案,深获全球各地用户的认同,因此小森公司希望藉此机会将这些解决方案介绍给两岸三地的用户,由此可见小森公司对大中华市场的重视与用心。

悠久的公司历史与文化

小森公司创立于1923年,至今已有90年历史,现在小森公司不只服务中国的用户,更在江苏南通设立印刷机制造工厂。因为中国市场是小森公司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因此除了印刷机的销售外,小森公司更重视客户的培训及如何提高客户的生产效率。

小森公司自1996年在中国设立中国小森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以来,便积极参与中国印刷产业的发展,在各大印刷展会中也从不缺席,十多年来,中国市场的小森印刷机保有量也达到千余台。小森公司的印刷机除了胶印机外,还有日本造币局以及其他国家所使用的小森印钞机、商用轮转机等,另外,使用凹版的PE(印刷电子)设备也在发展。

现今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传播媒体,印刷纸张的传播方式也渐趋于高质量、少量多样及个性化的不同需求,因此商业印刷也必须转型才能生存;在这次的北京印刷展上,包装印刷的各种解决方案都朝全方位的方向发展,因为全球各大市场都在发展包装印刷。小森公司所提出的PESP(Printing Engineering Service Provider)是超越印刷机提供者的工程服务,代表的是工程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协助用户达到更便利的数字化管控。

值得期待的展会效果

小森公司的感动:超越期待(Kando: Beyond Expectations)的口号,也就是提供超越客户所期待以上的附加价值、效能与质量的信赖。因此在小森公司提出的Komori OnDemand的诉求中,是结合“按需胶印”(OffsetOnDemand)与“按需数字印刷”(DigitalOnDemand)两大解决方案,以胶印短版快速、减废按需生产,以及使用数字打印的电子成像按胶生产与喷墨按胶生产;因此KomoriOnDemand成为小森公司往后发展按需短版或个性化商品印刷的主要发展方向。

按需胶印是在保持胶印印刷高质量和高速生产特色的同时,还可以缩短印刷作业准备时间、减少纸张耗损、并将印刷工时缩到极限。小森公司的按需胶印是以KHS-AI智能化的快速调墨系统、H-UV快速干燥系统、以及CMS颜色管理系统为技术的核心,可以灵活满足小批量、工时短的印务需求,尤其是在应付短版与交货期紧迫的印刷作业方面,能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数码技术与IT技术在印刷领域的结合已经愈来愈广泛,操作的便利性也愈来愈重要。本届北京印刷展,小森展台的另一特色就是以高规格的胶印机为核心,配合运用各类数字印刷印后加工工艺,开发出一系列最新按需胶印解决方案。小森公司以此展会为平台,推出了一套按需印刷(POD)系统,展示出Komori OnDemand解决方案的强大优势。

第八届北京China Print,小森公司有H-UV新干燥方式、节能减碳、KHSAI智能化快速调墨系统、KID小森讯息显示器、CMS颜色管理系统、PDC-SX分光式调色控制装置等小森各项先进系统的展示;此外还有以KHS-AI以及K-ColorSimulator调色软件所搭配,在胶印时,可以在开印后20张纸内完成基本调色的“20 Matching”概念展示,提供标准化服务,使小森的用户有更高的质量、更高的效率与更低的印刷成本。

此次展会小森公司的展场位于E2馆008展位,欢迎各位印刷同行于5月14~18日展会期间,莅临小森公司的展场,亲自体验小森公司所展现的各项印刷新科技。

按需印刷 第4篇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产业推进处处长王强

这是一个充满变革、不断创新的时代,这是一个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时代,如何抓住市场需求的变化来探讨自身发展,是所有领域的共同话题。如今我们在出版环节考虑更多的是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他们的阅读习惯、文化消费习惯发生着巨大变化,所以内容生产者一定要结合市场和用户需求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产和服务方式。印刷行业也在主动结合这种形势,进一步考虑印刷企业上游用户(出版企业)的需求变化,因此出现了数字印刷和按需印刷。

7月13日,国家财政部公示了“201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其中把对绿色印刷和数字印刷的支持专门放到了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专栏,这也明确了出版业与印刷业的同步转型升级。

当前,出版业和印刷业都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出版呈现的特点是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印刷企业则紧密配合出版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携手前行,共同繁荣中国的新闻出版产业和文化产业。

数字印刷为按需出版带来源动力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黄晓新

数字印刷自进入中国以来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时间,伴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已经看到数字印刷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尤其是包括出版物在内的各类印刷品的应用当中,已经开拓出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局面。

在全球数字化热潮之下,传统出版与印刷行业面临着颠覆性的变革,这一变革不单单是指某一个或是某几个出版环节,而是要从改变出版人的传统思维定式开始,变革整个出版行业。数字印刷技术从问世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为传统出版实现按需出版带来了源动力。

如今我们提倡按需出版,更多的是希望出版单位从前期策划开始,就具备按需的意识,探索“编、印、发”的全新出版流程,与时代的发展需求接轨。对于出版单位而言,有了数字印刷,出版单位可以完全依据市场需求与作者签订供稿合同,有了比较明确的需求之后再组织生产图书,有效避免了传统出版的盲目性。优势在于印量小、一本起印,不会出现库存积压和滞销,充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按需出版变革整个出版商业模式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

对比近10年我国出版业的统计数据:首先,2003年全国共出版图书19万种,总印数66.7亿册;2013年全国共出版图书44万种,总印数83.1亿册。对比发现,每种图书的平均印数从3.5万册下降到1.9万册。除课本外,一般图书的平均印数从1万册下降到5000册。其次,2003年全行业纯销售67.96亿册、461.64亿元,全行业年末库存38.54亿册、401.38亿元。2013年全行业纯销售68.08亿册、735.63亿元;库存65.19亿册、964.4亿元。与上年相比,数量增长16.42,金额增长14.55%。这组数据说明,2013年与2003年的销售额基本相同,金额的增加有赖于价格提高,但库存翻了一番,库存金额则翻了超过一番,特别是2013年的库存金额超过了纯销售额。

当前中国出版业面临着四大困境:一是行业增长乏力,品种和发行量近10年基本不变;二是库存暴涨,积压严重;三是品种增长但平均印数下降,带来利润率下降;四是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越来越严重。面对这样的困境,出版业的发展模式和生存模式急需变革,不仅需要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更催生了按需出版这种新模式的出现。一本起印、随需随印、即印即发的“按需出版”,使出版社在挣脱批量印刷的枷锁后,实现先销后印、以销定印,零库存便没有退货、坏账等。这种模式在国内也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尝试,但仍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市场见证和培育,才能完成一个产业生态的重建。

目前国内同行进行的探索和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绝版书的按需印刷。由于没有起印量限制,出版社以前达不到起印量但又有少量市场需求的图书,就可以通过先销后印的方式短版印刷重新上市。第二,短版书的按需印刷。这已经成为按需出版的主流应用,如印量少于1000册的定制化图书、个性化出图、少数民族文字图书等。第三,所有作品的按需出版。由于按需出版消除了库存、退货、坏账,相比传统出版降低了投资风险,因此只要按需印刷成本接近传统印刷,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就会把大印量图书也采用这种方式生产,从而实现全行业的按需出版。第四,自助出版的按需出版。自助出版在国外已经非常流行,就像国内的自出版,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出版模式。

实际上,按需印刷改变的不是印刷加工流程,而是整个出版商业模式的变革,使得出版业进入了2.0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第一,按需出版主流化。通过按需印刷,解除了库存、退货、坏账三座大山。第二,出版平民化。按需出版通过社交、众筹等使出版进入大众化、全民化时代,人人都可以出书。第三,出版机构由生产经营型向服务型的转型。出版业不仅仅是卖产品,同时通过卖服务实现销售收入。第四,实体书店由卖产品向卖生活方式转型。第五,印刷设备商由卖设备向卖解决方案转型。

总之,按需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它所带来的变革覆盖了出版业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就像一剂良药注入了出版业,为出版业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希望。

数字印刷让出版业实现全新发展

——惠普全球数字印刷解决方案事业部创新项目策略发展经理洪欣敏

在“互联网+”和“+互联网”时代,由于数字印刷的协助,出版业有了全新的发展方向。那么,数字印刷在帮助传统出版减少库存的同时,是不是也能让出版业有更多出版物到读者手上?或者协助出版业提升增值服务?甚至是协助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智能结合?我们应该对数字印刷重新思考。

很多出版社会思考:买了数字印刷设备就能解决销售、盈利、库存、风险等问题吗?印刷企业或出版集团的印刷事业部也会问:买了数字印刷设备就能解决短版、盈利、未来经营的持续性等问题吗?我只能回答:这么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答案,必须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与合作才能解决。

国际上对按需出版的定义是“先卖后印”,其实在国内还没有真正出现,这意味着还有很大潜能。按需出版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通力合作, 而“合作”主要涵盖了4个范畴:一是短版印刷、精益生产;二是按需服务、渠道合作;三是纸电联动、跨媒结合;四是智能驱动、个性学习。实际上,这4个范畴也代表着惠普与中国印刷出版业合作的4种思路和目标。

目标1:改善纸质书的盈利能力

尽管当前美国80%的成人都有电子阅读器,但真正阅读或学习的读者还是喜欢纸质出版物,因此纸质出版物依然有发展前景,只是需要提升整体盈利能力。从纸质出版的整个产业链和出版过程来看,特别是随着纸质出版对短版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印刷企业来说,在生产环节还可以提升盈利能力。其实短版印刷过去本来就存在,可能比例只有5%甚至更低,所以即使不盈利也没关系,因为长版活完全覆盖了短版活。但现在短版活的比例一直持续增加,而且这种趋势不会改变,因此当其比例达到80%或以上的时候,必须认真看待提升短版印刷利润率的问题。实际上,短版印刷要解决的是出版行业80%卖得不太好的图书的盈利问题,最佳的选择就是从胶印转向数字印刷,原因在于数字印刷使出版商可以有效利用短版和加速周转,供需匹配;减少对市场预测的依赖;降低管理库存和浪费;更快地投放市场;有效测试小众和未知市场;节省费用和减少库存风险,从而改善盈利能力。

目标2:按需经营模式的确立

在国外,闪电源(Lighting Source)公司是美国最大发行公司之一的英格拉姆(Ingram Content Group)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如今是最大的按需印刷公司,在美国触动了整个按需印刷产业链的变化。该公司拥有健全的IT架构和自动生产线,从接收订单到图书交付,时间可以保证在24小时之内。在其“数字资源中心”,拥有超过500万册图书的电子版,超过13000家出版合伙伙伴。在按需印刷方面,平均每次印刷1.8册(80%的品种);在短版印刷方面,平均每种图书250~300册(20%的品种)。总体来看,该公司每天可以生产4.5万册图书,每月150万册,每年约1亿册。要想建立这种按需经营模式,需要印刷企业、发行单位、书店/网上书店、出版社等全产业链的通力合作。

另外还有一个长尾图书通过按需印刷获利的成功案例:一本意大利艺术图书《John Wiley & Sons》,2001年首次出版,2001~2005年采取传统胶印,首印3000册,每次重印1000册,2006年基本退出市场。后来,2006年11月开始采取按需印刷,在2007~2009年的3年共计销售2414册,再次获利。

目标3:在按需生产的基础下,开始纸电联动、跨媒结合

惠普跟美国当地一个城市的旅游局做了一个实验,通过纸媒体与电子媒体的结合,创造了更方便、更有效率传播功能。例如,惠普通过自身特有的技术,可以把纸媒和电媒进行有效结合,其实是在图形背后有一个看不见的隐形代码,只要下载一个LINK reader的手机应用,看到有特殊标志的时候扫一下,相应的资料就会出现。此外,如果你需要做调研、社交媒体联系等,都可以做一个链接,实现智能的匹配。

目标4:在按需生产的基础下,开始智能驱动、个性学习

现在有些出版社/教育机构在研究个性化教育及教辅内容的整合,以提升出版物及教育体系的整体价值。通过数据分析、内容题库分类及惠普技术的整合,可以提供全新的教育体验及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印刷企业要具备一本起印及自动化生产能力,实现系统对接。为此,惠普配合出版社/教育机构的需要,可以提供相应技术方案,包括METIS、纸电转智能系统(PDM Technology)、LINK reader technology等,有效协助印刷企业解决生产问题。

按需出版真正实现行业转型升级

——北人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培武

数字出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网络出版、网络书店、电子阅读器、电子书包、手机微信、众筹出版等新的出版方式和新媒体的出现,阅读习惯的改变,购买方式和场地的变化等,都对给传统出版业的“编、印、发”流程带来了巨大冲击,但也带来了全新的变革机会。

“互联网+”其实就是将互联网看成这个社会的操作系统。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传播方式,使过去的结构性传播变成了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传播,使渠道变宽、交易环节变短,从而使商业资源、社会要素重新链接、重新构造,形成新格局、新功能、新价值。“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利用在线化、数字化、大数据化及互联网思维,在充分发挥原有优势的基础上,重构产业流程、化解原有问题与矛盾,打造全新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全新的价值与增值。雷军说过:“(做手机)真正的杀手级尝试是什么?用电商模式。能干掉中间所有渠道,把中间成本降为零。”一瓶售价为10元的啤酒,原料成本仅为0.7元,最大的成本是经销商2.2元,消费者更多的是在为渠道买单。同样的,对于我们出版业,也存在相同的问题,现在困扰出版业的库存,就是由于传统出版的“编、印、发”环节相对独立,每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信息流、物流之间存在时间差、效率差、空间差而产生的。比如,出版了市场上需要的书,不好卖,成为库存;或者好卖的书印不出来,等印出来之后又卖不出去等。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普及和云计算、云服务技术不断提高,大数据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出版业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那就是依靠大数据、云平台,充分打破“编、印、发”3个环节的制约,特别是通过按需出版、定制出版解决居高不下的库存问题,把传统出版行业从“最低起印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精细、高效的出版,从而真正实现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

出版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高、大、上”的问题,北人在这一转型升级过程中能提供什么呢?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和机遇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北人的印机主业提供了更高的发展平台,那就是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中国出版业提供全方位的“按需出版解决方案”。对于大批量的图书出版,北人可以提供用依靠工业机器人、高效数字印刷设备,智能印刷、发行系统进行柔性连接而成的“数字智能印刷厂”,极大地提高印刷出版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小批量的图书,北人则已经着手研制数码生产系统,既可服务于社区门店,也可应用于出版社的小批量试印和个性化发行。北人的按需出版解决方案,既可以用于传统印刷厂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也可以为出版社打造全新的数字印厂和印刷系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按需印刷】相关文章:

数码印刷与传统印刷的色彩匹配05-20

印刷行业05-10

报纸印刷07-02

印刷制版07-22

印刷对联06-02

印刷型期刊06-13

小型印刷企业07-02

印刷技术07-15

完整印刷流程05-20

印刷工艺论文06-18

上一篇:国际经济贸易教学论文下一篇:市级农机化示范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