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插管范文

2024-06-10

麻醉插管范文(精选9篇)

麻醉插管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儿40例, 均为沁县人民医院收治需择期进行手术的婴儿患者, 其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4个月~1周岁, 平均 (6.3±2.5) 个月。ASA评分Ⅰ~Ⅱ级。体质量5~11kg, 平均 (7.5±3.2) kg, 身高47~73cm, 平均 (56.3±23.5) cm。手术类型有脑室腹腔分流术、胸腹部上下肢血管瘤切除术、并指分离术、唇裂修补术、马蹄内翻足矫治术等。该组患儿无严重心肺疾病、无喉肿痛、气道梗阻及肺应性过低现象, 且头颈活动度和张口度均正常。将该组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20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ASA评分、手术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方法

麻醉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2mg/kg、苯巴比妥钠2mg/kg, 进入手术室后采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HR、Bp、ECG、Sp O2、开放静脉液体通道。全部患儿采用相同的快速诱导方案, 均采用丙泊酚2.0mg/kg, 瑞芬太尼1.0μg/kg, 维库溴铵0.2mg/kg。面罩给养去罩3min。 (1) A组:该组患儿采用喉罩麻醉, 均由同一掌握喉罩插管技术的麻醉医师完成操作, 选择1.5号喉罩, 操作时深度至咽底部有阻力感为止, 充入气体, 使候罩气囊充盈封闭喉头, 行机械通气, 若观察到患儿胸廓起伏良好、无气体从口腔中漏出及呼吸音均匀对称, 则为放置成功[2]。 (2) B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 在插管前使用肌松药罗库溴铵0.5mg/kg, 插管后进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异氟醚, 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3MAC左右及氧10m L/ (kg min) 并吸入, 术中保持自主呼吸, 以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为调节依据。根据二氧化碳分压量调、手术刺激强度和RR、HR、BP、Sp O2、PETCO2情况调整吸入麻醉药的浓度、麻醉深度, 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进入手术室后 (T1) 、麻醉插管后 (T2) 、手术中 (T3) 、手术结束时 (T4) 以及导管拔管后 (T5) 的心率 (HR) 及中心静脉压 (MAP) 变化, 导管置入前后呼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气道峰压 (Ppeak) 的变化, 导管拔管及清醒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结果以表示, 用SPSS13.0统计软件。t检验做组间比较, 卡方检验做计数资料比较,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的拔管时间、患儿清醒时间分别为 (60±5) s、 (120±16) s, B组的拔管时间、患儿清醒时间分别为 (300±60) s、 (480±160) s, A组导管拔管及清醒的时间显著短于B组, P<0.05;导管置入后A组的PETCO2显著高于B组, Ppeak显著低于B组, P<0.05, 见表1。A组手术中及导管拔管后的MAP、手术结束时及导管拔管后的HR显著小于B组, P<0.05, 见表2。

注:*插管前后相比, P<0.05;△A组与B组相比, P<0.05

3 讨论

良好的麻醉对确保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喉罩是介于气管插管和面罩之间的新型通气工具, 喉管插入引起心血管方面的应激反应很轻微, 与气管插管相比, 其操作简单, 对患者的气道损伤和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且并发症较少, 提高麻醉的安全[3]。本研究将喉罩麻醉用于婴儿, 结果表明, 其手术中及导管拔管后的MAP、手术结束时及导管拔管后的HR显著小于气管插管组, P<0.05。且其导管拔管及清醒的时间也要显著缩短, P<0.05。这说明采用喉罩麻醉患儿的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较短, 且血压和心率较为平稳。结果还表明, 在导管置入后喉罩组的PETCO2显著高于、Ppeak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 P<0.05;这可能与患儿会厌下垂, 部分遮挡喉罩罩口, 气道受阻;罩口内设有内嵴, 近端内径变小, 影响气体顺利排出有关。且喉罩不能完全封闭喉口, 并存在反流、误吸等严重并发症的潜在危险。喉罩不宜用于时间较长, 过度肥胖及特殊体位患儿手术的麻醉维持。综上所述, 喉罩麻醉操作简便, 拔管时间短, 但鉴于PETCO2明显升高, 麻醉过程中需进行气体监测。

注:△A组与B组相比, P<0.05

参考文献

[1]高宅柱, 刘国强, 赵茗妹等.喉导管在全麻腹腔手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5 (23) :420-421.

[2]陈怡绮, 许文音, 许文妍等.喉罩通气道在儿科应用的并发症观察[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07, 6 (6) :50-52.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护理配合 第2篇

【关键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50-02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护理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98例,总结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实施护理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98例,其中男59例,女39例,年龄11~70岁,平均40.5岁。其中胸科患者81例,其余患者为普外患者。

1.2 方法:98例患者均实施静脉快速诱导,经口明视套囊气管插管。

2 结果:98例患者气管插管顺利,术后随访患者无不良心理反应,熟练的护理配合提高了气管插管成功率,减少了麻醉后并发症发生。

3 护理

3.1 麻醉前护理:①麻醉前探视患者,根据其病情,掌握其主要病情的心理特征,与患者交谈时态度热情、诚恳,向患者介绍自己是他手术麻醉时的护士,通俗易懂介绍麻醉过程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作到心中有数,以消除患者对麻醉的恐惧与忧虑;②告知患者麻醉前应做好以下事情:禁饮食,并说明禁饮食的重要性;嘱患者除去义齿,身上装饰物品,必要时帮助患者更换衣物;男性患者嘱其刮胡须;③麻醉前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湿度作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④严格查对制度,查对麻醉前用药情况,常规用药有鲁米那、阿托品、地西泮等,注意观察用药后患者的反应,连接心电监护,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询问患者禁饮食情况。根据患者体型、年龄、性别选择适宜的导管型号,常规准备两个型号,具体选用根据麻醉医生插管时暴露声门情况而定,以备急用。

3.2 麻醉中护理配合:患者入室后,护士尽量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在患者情绪趋向平稳情况下进行给药,保持手术室内安静,使麻醉医师和有关人員能集中注意力于患者,并且在患者未完全丧失意识情况下,此时要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说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免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

在开始诱导前应安置好常用的监测装置,以便在有连续监测的情况下进行诱导,并应读取诱导前的数值,判断宜否开始诱导和作为诱导时的参考。

除特殊情况下,全身麻醉诱导患者的体位均为仰卧位,头部垫薄枕,宜使患者松弛和感到舒适。在诱导前建立静脉通路,适当进行补液,必要时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为了麻醉给药方便,常规选用一条上肢静脉通路并连接三通接头。保持静脉通畅是麻醉和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患者出现危征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

开始诱导前一般均用面罩给患者吸氧,在患者神志消失前不宜将面罩紧扣于患者面部,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与恐惧。

在气管插管前进行控制呼吸时,潮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富余气体经食道进入胃内造成胃部膨胀及胃内容物返流;再者是护士可用手掌或拳头按压胃部,以免引起胃胀气。

遵医嘱静脉推注全身麻醉诱导药物,在具体执行时,不宜“倾注”式注入,特别是对那些循环影响剧烈的药物最好采用分次注入的方式,既先注入小量观察患者的反应,再注入小量边观察边注射酌定所需剂量,对危重患者也可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在整个诱导给药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功能都有干扰,严密观察各项生理参数,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妥善处理,积极参与抢救工作。

在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全身麻醉诱导完成气管内插管并确认无误后,协助麻醉医生给套囊打气,妥善固定导管;在全身麻醉诱导完成后即进入全身麻醉的维持阶段,诱导与维持这两个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维持阶段持续至停用麻醉药为止。护士在整个麻醉维持过程中要注意与麻醉医生配合、用药核对,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注意及时配合处理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失血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尽可能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和脏器功能的正常。

3.3 手术结束后麻醉与护理配合:①手术结束,麻醉并未结束,全身麻醉后麻醉中辅助用药过多或用量过大,患者代谢慢等都会导致患者延迟苏醒,拔管延迟等。因此,在患者未出手术室之前不能撤离各种监护及吸引器,一是为了拔管时需要,二是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拔管后的患者头要侧向一端,以利于口腔分泌物排除,必要时进行吸痰处理;②呼吸功能依据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及潮气量来评估,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及尿量,引流管及伤口渗出液颜色和量,并根据所得数据给予补液,药物应用。对于全身麻醉未苏醒患者还应观察患者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③患者出手术室,护士和麻醉手术医生一起送患者回病房,并和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4 讨论

患者入手术室后护士首先进行复核查对,包括患者姓名,抑实施手术名称(应与病历、手术通知单上一致,确认手术前访视过该患者),禁食情况,麻醉前用药是否执行及给药时间;观察麻醉前用药效果,检查血型实验室检查单及抑行的输血和输血浆的准备情况;对有活动义齿的患者应检查义齿是否已取出,对女患者要注意指甲染色和唇膏是否已揩拭干净[1]。此外,要了解皮肤准备是否合乎要求,患者的贵重饰物和手表等是否均已取下。

气管插全身麻醉分为三个阶段:诱导、维持和苏醒。在这整个麻醉过程中护士要配合麻醉医师做好各种操作,执行医嘱做术中输液输血及各种特殊治疗,并且还要重点观察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是否稳定。护士在做各种治疗时一定要和麻醉医师核对,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参考文献

麻醉插管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 (50例) 和观察组 (50例) 。对照组:男30例, 女20例, 月龄3~12个月, 平均月龄 (7.3±1.8) 个月;手术类型:13例行马蹄内翻足矫治术, 18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11例行并指分离术, 8例行唇裂修补术。观察组:男31例, 女19例, 月龄4~11个月, 平均月龄 (7.5±1.8) 个月;手术类型:12例行马蹄内翻足矫治术, 19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12例行并指分离术, 7例行唇裂修补术。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观察组给予喉罩麻醉, 先给予咪唑安定和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 选择合适面罩给予七氟醚持续吸入, 待其睫毛反射消失后改为喉罩麻醉, 七氟醚麻醉维持。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 麻醉诱导后给予肌松药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 并进行插管, 给予机械通气, 七氟醚麻醉维持。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 记录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 并测定麻醉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

1.4 判定标准

麻醉效果评价标准:无效:意识模糊, 手术或检查中牵拉肌肉患儿有明显的身体反应, 无法忍受, 有大声哭叫, 手术无法顺利进行;有效:意识未完全消失, 肌肉未完全松弛, 手术或检查时存在轻度面部狰狞, 有下意识退却情况, 但仍可忍受, 手术可顺利进行;显效:意识完全消失, 肌肉完全松弛, 手术或检查时牵拉肌肉无明显疼痛感, 安静自如[2]。麻醉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的研究结果, 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 采用χ2检验,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是P<0.05。

注:治疗前, 与对照组相比, aP>0.05;治疗后, 与对照组相比, bP<0.05。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对比

对照组患儿中, 16例显效, 25例有效, 9例无效, 有效率为82.0% (41/50) , 观察组患儿中, 26例显效, 22例有效, 2例无效, 有效率为96.0% (48/50) ,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1。

2.2 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 。详见表2。

2.3 麻醉前后生命体征比较

麻醉前, 两组患儿血压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麻醉后, 观察组患儿血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3。

3. 讨论

婴儿由于年龄较小, 且抵抗力较差, 因此对麻醉的要求比较高。小儿手术一般时间较短, 因此麻醉剂以诱导起效快、苏醒快以及安全稳定为首选。气管插管麻醉是传统麻醉方法, 但是如果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引发支气管痉挛, 并且该插管会对机体产生较大刺激, 可能会引起心率加快和血压波动, 进而引发心里缺血, 严重者可导致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3]。喉罩麻醉是一种新型麻醉方法, 主要是使用气囊对咽喉腔和食管进行封闭, 同时还可以保持自主呼吸。该麻醉方法操作简便, 即使经验较少的麻醉医师也可以顺利完成操作, 麻醉成功率高。故此次研究中特对婴儿分别施以喉管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 对比麻醉效果, 结果显示, 观察组麻醉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96.0%>82.0%) , 这与其他相关文献结果相符, 可见喉管麻醉效果更佳[4]。另外, 气管插管时, 可能会引起患儿血压、心率等出现明显波动, 甚至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而喉管麻醉对患儿呼吸道刺激小, 基本无创伤, 可在短时间内建立人工气道, 具有平稳、可靠的优点。此次研究还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缩短, 且麻醉后患儿血压和平均动脉压更平稳 (P<0.05) 。不过喉管麻醉也具有一定的缺陷, 主要表现为不能完全封闭喉口, 可能发生误吸或反流等并发症, 并且气体排出容易受到罩口内内嵴的影响[5]。总的来说, 喉罩麻醉在婴儿麻醉中麻醉效果优于气管插管麻醉, 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短, 且操作简便, 对患儿呼吸道刺激小, 可作为小儿手术麻醉的首选方法。

摘要:目的:比较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给予喉罩麻醉, 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96.0%>82.0%)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缩短 (P<0.05) ;麻醉后, 观察组患儿血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喉罩麻醉在婴儿麻醉中麻醉效果优于气管插管麻醉, 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短, 操作简便, 对患儿呼吸道刺激小。

关键词: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婴儿,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聂杰, 杨彪, 王飞.喉罩与气管插管对小儿择期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3, 16 (11) :867-869.

[2]张淑燕, 韩伟, 金立民, 等.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小儿择期下腹部手术麻醉中的血流变化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 16 (6) :1118-1119.

[3]熊义英, 刘晓威, 刘颖, 等.喉罩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脑性瘫痪患儿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 (5) :141-143.

[4]覃加敏, 廖发玲, 莫凌涛, 等.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医学综述, 2015, 21 (22) :4175-4177.

麻醉插管 第4篇

【关键词】气管内全麻;颈丛阻滞;气管狭窄;甲状腺手术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69-01

目前对气管狭窄甲状腺手术的麻醉大多数是采用气管内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这方法是优点是安全,但有时候苏醒较慢,苏醒前有些病人会出现烦燥与配合不佳的现象。结合甲状腺手术的麻醉特点,我科在2012年中应用气管插管加颈丛麻醉在气管狭窄甲状腺手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2012年我院共完成甲状腺手术732例次,在这732例次的手术病人中,有124例病人受甲状腺肿大引起气管受压变歪与变窄,有9例病人气管直径受压变窄≤8mm2例,直径<7.5mm7例,最小的气管直径为5mm。女:4例、男:5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27岁。这9例病人术前无呼吸困难征,4例病人甲颏间距6cm,张口度较好,能见到会厌;5例病人甲颏间距<5cm,较难见到会厌。这9例病人均采用清醒气管插管加颈丛麻醉。

具体操作: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g,东莨菪碱0.3mg,入手术室时进行安全查对后带病人入手术间开通下肢静脉通道,给病人行口腔粘膜麻醉,视病人具体情况静脉分次给予咪达唑仑1 mg ~2mg,枸橼酸舒芬太尼10~2 0μg,如病人气管插管成功后出现呛咳可静脉给予丙泊酚2 mg/kg;气管插管成功后,行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处0.5mm处垂直进针1—1.5cm,到达G4横突处,固定针头回抽无异液后注入混合麻药7 ml (0.25%布比卡因、0.8%利多卡因、0.53%右美托咪啶、0.15~0.3mg硝酸甘油),退至颈阔肌筋膜下回抽无异液后再注入混合麻药3 ml。术中监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呼气末二氧化碳,并记录。术中用右美托咪啶0.6~1μg/kg或加用少量丙泊酚维持麻醉。

2 结果

本组9例手术病人,有8例病人因暴露不了声门需用支纤镜进行气管插管,另一例病人在常规气管插管下成功。全组病人只有一例加用丙泊酚维持麻醉,其余8例均是使用右美托咪啶维持麻醉。全组病人术中安静,无因手术牵拉和体位与气管刺激不适及无意识躁动致使手术无法进行改用其它麻醉剂,本组病人术中均常规气管导管内吸氧,血氧饱和度均>97%。全组病人术毕前30~40分钟停用右美托咪啶,神志恢复快,气管拨管时间明显提前。

3 讨论

气管内插管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增加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可以弥补局麻和神经阻滞等方法的不足,而且没有局麻下采用过多辅助用药引起的呼吸抑制或呼吸道不通畅.维持术后循环稳定。颈丛阻滞麻醉简单易行。气管内全麻加颈丛阻滞优点在于提高了术区局部麻醉效果,使全麻药用量减少,可提前减浅麻醉,清醒从容平稳,拔管时间不受限制,缩短病人清醒时间,自主呼吸良好的情况下拔管,令病人咳嗽、发音可以观察有无喉返神经损伤及术野出血情况。

4 体会

为了增强麻醉的安全性,术前應注意体格检查,常规行胸部及气管CT检查;充分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气道情况,麻醉前准确的预测评估有助于降低麻醉风险,气道异常或疑有难度的病人应做好技术上和麻醉器械上的准备。手术麻醉中应注意:⑴、术中与术者保持密切沟通,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常规悬吊气管,避免气管塌陷。⑵、术中尽量少用阿片类药,右美托咪啶注射液必须术毕前30~40分钟停用,如不及时停用,病人清醒时间就会延迟。⑶、加强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必须待病人完全清醒,保护性咽喉反射完全恢复后拔管,拔管后应注意有无气管塌陷可能,如拔管后突然出现呼吸道梗阻或不畅,应讯速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⑷、拔管时为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我们的做法是:放置一条胃管入气管内,拔除气管导管,观察30分钟左右,视病人的呼吸及气道无异常后,才拔除管留置在气管内的胃管。⑸、气管内全麻加颈丛阻滞提高了术区局部麻醉效果,使全麻药用量减少,可提前减浅麻醉,病人清醒从容平稳,拔管时间不受限制,缩短病人清醒时间,在自主呼吸良好的情况下拔管,令病人咳嗽、发音可以观察有无喉返神经损伤及术野出血情况。⑹、此麻醉方式较适用于基层医院,特别是无麻醉后苏醒室的医院。

参考文献:

麻醉插管 第5篇

关键词:婴儿,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血流动力

婴儿麻醉是临床麻醉工作中的难点之一, 这是因为婴儿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不同, 身体各项机能还比较弱, 因此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麻醉的要求较高, 喉罩麻醉以其操作便利、对人体伤害小等优点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 为了探讨喉罩麻醉与气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临床疗效, 并分析其安全性, 该研究对该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124例婴儿实行喉罩麻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喉罩麻醉124例婴儿临床资料为观察组, 其中男83例, 女41例;年龄最小5个月, 最大1周岁, 平均年龄 (9.3±1.1) 个月;ASAⅠ~Ⅲ级;行胸腹部上下肢血管瘤切除术35例, 唇裂修补术33, 脑室腹腔分流术25, 并指分离术14, 马蹄内翻足矫治术17;以同期实行气管插管麻醉的124例婴儿为对照组, 其中男78例, 女46例;年龄最小6个月, 最大为14个月, 平均年龄 (9.2±0.9) 个月;ASAⅠ~Ⅲ级;行胸腹部上下肢血管瘤切除术37例, 唇裂修补术31例, 脑室腹腔分流术27例, 并指分离术17例等。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儿手术前给予阿托品0.02 mg/kg、苯巴比妥钠2 mg/kg肌注。观察组手术中行氯胺酮 (2 mg/kg) 、咪唑安定 (0.1 mg/kg) 进行麻醉诱导, 经面罩给予4%~5%七氟醚, 吸氧, 2~3 min后放置面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面罩尺寸, 术中保持患儿能够自主呼吸;对照组行气管插管麻醉[1]。

1.3 监测指标

监测记录各麻醉监控点即入室后 (T1) 、麻醉插管后 (T2) 、术后10 min (T3) 、手术结束时 (T4) 、拔管后 (T5) 患儿HR、MAP情况, 以及麻醉恢复过程中记录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拔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拔管时间为 (62.4±7.3) s, t=2.0298, 清醒时间为 (119.1±11.8) s, t=2.0501;对照组拔管时间 (321.8±71.2) s, t=2.367, 清醒时间 (482.1±117.9) s, t=2.0373,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124例患儿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有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发现轻微肺部感染1例, 药物治疗后痊愈。

2.2 两组患儿MAP及HR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比较, T4、T5时MAP降低, HR减慢,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T2、T4较T1时MAP下降明显, HP减慢,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T4、T5较T2时HR呈明显增快, MAP的增高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喉罩属于一种特殊的通气管, 近些年来逐渐被广泛使用, 通常来说, 喉罩麻醉可以分为普通喉罩、插管喉罩、双管喉罩三种, 与传统的麻醉方法相比, 喉罩麻醉具有以下几点优点: (1) 喉罩不用插入人体的气管之中, 符合人体喉头结构, 这样能够避免对婴儿气管造成刺激, 进而避免出现并发症; (2) 喉罩是在盲探下插入, 在麻醉之时不需要使用喉镜显露声门, 操作简单、便利, 同时喉罩可以在病人侧卧位难以气管插管之时建立一个紧急的气道[3,4]。

使用喉罩麻醉病人耐受性较好, 对身体损害较小, 但使用喉罩方式麻醉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 因为喉罩属于声门上通气道, 难以完全保护病人的呼吸道, 也容易引发返流和误吸, 因此, 在使用喉罩麻醉之时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使用[5]。一般情况下, 当有以下几种情况之时禁止使用喉罩: (1) 呼吸道阻力增加, 通气压力>25 cm H2O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2) 呼吸道出血的患者; (3) 必须保持持续正压通气的手术; (4) 咽喉部存在感染或肺顺应性降低的患者。此外, 喉罩应用于2 h手术为宜, 如通气罩时间过长则容易压迫患者咽部粘膜造成损伤[6,7]。

由于婴儿身体尚处于发育初期, 自身应激能力、代谢功能等方面都比较脆弱, 且生理特点与成年人有所不同, 这就使得手术麻醉工作变得极其复杂, 风险性较高, 对麻醉药物的要求也更高, 而喉罩麻醉以其安全性高、对身体刺激小等优势, 故更加适合用于婴儿手术之中[8]。

综上所述, 与传统的气管插管麻醉相比, 喉罩麻醉的操作更加简单、便利, 对婴儿的气道损伤更小, 麻醉苏醒较快, 且患儿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不易引发并发症。因此说喉罩麻醉对手术治疗辅助功能更加突出, 能够满足婴儿手术的需求,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左舒婷, 王丽萍, 王淑梅.喉罩麻醉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 2010, 31 (17) :2575-2576.

[2]杨优存, 范勇, 冯富强, 等.喉罩麻醉在手外科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手术外科, 2008, 22 (3) :174-176.

[3]沈书斌, 宋铁鹰, 王虹, 等.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喉罩麻醉在小儿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 2008, 30 (3) :291-293.

[4]李建平.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8) :94-95.

[5]姜勇智.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4) :83-84.

麻醉插管 第6篇

1. 资料与方式

1.1 临床资料

从2014年8月~2016年4月众多于本院就诊且需行麻醉的婴幼儿中抽取80例,并在随机原则下将其分为两组(一般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其中,一般组女婴幼儿有15例,男婴幼儿有25例;月龄7~37个月,平均月龄(25.73±5.28)个月;行唇裂修补术16例,行马蹄内翻足矫治术7例,行并指分离术17例。研究组女婴幼儿有14例,男婴幼儿有26例;月龄6~36个月,平均月龄(25.66±5.17)个月;行唇裂修补术17例,行马蹄内翻足矫治术5例,行并指分离术18例。就两组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性别、月龄、所行手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在该系列数据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式

一般组(气管插管麻醉[2]):利用阿曲库铵(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69;用法用量:按小儿体质量0.2mg/kg,可由医师酌情调节剂量)进行给药,待气管插管完成后对婴幼儿进行通气,并通过七氟醚(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进行辅助麻醉,且应于手术结束前5min内停止用药。

观察组(喉罩麻醉[3])采用氯胺酮(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0148;用法用量:按小儿体质量4~5mg/kg,必要时可依实际情况遵医嘱酌量增减)和咪唑地西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0;用法用量:按小儿体质量0.1 mg/kg,可酌情使用)进行麻醉,并利用5%左右剂量的七氟醚(同上)经喉罩辅助麻醉,待婴幼儿吸氧5min后放置喉罩(1.5号),而后充入气体(婴幼儿咽喉处出现阻力感),封闭喉头且留置喉管,于手术即将结束前15min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由本院医护人员密切观察两组婴幼儿麻醉前后30min内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峰压情况,利用眼压计(非接触性)检测婴幼儿眼压(≥21mm Hg为上升);通过心电图检婴幼儿心率(≥100次/min为心率加快),采用颅内压监测仪监测婴幼儿颅内压情况(≥100cm H2O为上升)。

1.4 疗效评判标准

由本院工作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两组婴幼儿各麻醉监控点的平均动脉压、血液流动情况进行进行监测(监控点:麻醉前、麻醉后、术后10min、完成手术),并记录好婴幼儿的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进行检验,采用x2对比计数资料,若最终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婴幼儿经麻醉后,在气道峰压及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优于一般组,P<0.05),其中,一般组婴幼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研究组婴幼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见表1、表2。

3. 讨论

气管插管麻醉法是一种当前婴幼儿手术中较为常用的麻醉方式,其主要以建立人工气道来维持婴幼儿呼吸[4]。虽然,其总体麻醉效果还算可观,但麻醉时的气管插管操作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婴幼儿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严重时会对其呼吸系统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不仅使麻醉效果大打折扣,同时还会延长其治疗时间。而喉罩作为一种新型通气工具,与气管插管麻醉法相比,不仅有效减少了对婴幼儿呼吸道和血液流动的负面影响,且麻醉时喉管插入所引发的各类应激反应均较弱,更具安全有效性[5]。与此同时,喉罩麻醉法因具备操作简便、用时简短等诸多优势,可进一步将麻醉造成的呼吸障碍和呼吸系统损伤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率逐渐降低。此外,有相关医学研究证明,采用喉罩麻醉法对婴幼儿进行麻醉,可在维持婴幼儿呼吸功能正常的同时保障其血液流动的稳定性。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方式麻醉后,两组新生儿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气道峰压及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情况中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优于一般组,P<0.05)。其中前组与后组婴幼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与37.50%。由此可知,对婴幼儿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喉罩麻醉的方式对其进行麻醉,可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借鉴。

摘要:目的:比较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应用于婴幼儿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0例本院于2014年8月~2016年4月接收且需行麻醉的婴幼儿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并严格遵照1:1的数学比例将其分为一般组和研究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的方法对一般组婴幼儿进行麻醉,对研究组婴幼儿则利用喉罩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而后研究并对比两组婴幼儿接受麻醉前后的气道峰压变化和呼末二氧化碳分压以及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不同方式的麻醉后,研究组婴幼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一般组婴幼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前者大于后者,且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婴幼儿亦在接受不同麻醉后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气道峰压变化数据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前者优于后者,P<0.05)。结论:较之气管插管麻醉,采用喉罩麻醉对婴幼儿进行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更为显著。

关键词: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婴幼儿麻醉

参考文献

[1]谢新春.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幼儿麻醉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5):1.

[2]梁锐枝.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幼儿麻醉中的应用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3):200-202.

[3]李锐.气管插管麻醉与喉罩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现代医院,2016,16(8):1161-1171.

[4]王丽丽.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幼儿麻醉中的应用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9):170-171.

麻醉插管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600例手术治疗患儿,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0例。观察组男165例, 女135例, 年龄最小3个月, 最大18个月, 平均年龄 (8.6±3.2) 个月;马蹄内翻足矫治症98例, 唇裂修补术75例, 并指分离术52例, 腹股沟疝修补术61例, 其余14例;对照组男162例, 女138例, 年龄最小4岁, 最大19岁, 平均年龄 (9.3±3.4) 个月;马蹄内翻足矫治症94例, 唇裂修补术74例, 并指分离术55例, 腹股沟疝修补术64例, 其余13例。纳入标准:患儿符合此次研究的指征, 且家属对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患儿无肝肾、心脏等器质性疾病, 无凝血障碍。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使用2 mg/kg苯巴比妥钠及0.01 mg/kg东莨菪碱肌内注射。观察组行喉罩麻醉, 使用丙泊酚1.5 mg/kg及氯胺酮5 mg/kg进行肌内注射, 麻醉起效后, 使用6%七氟醚作面罩吸入, 睫毛反射消失后, 置入1.5号面罩, 以6%七氟醚作维持麻醉。对照组行气管插管麻醉, 0.4 mg/kg阿曲库铵为肌松药, 插管后, 使用6%七氟醚作维持吸入, 手术结束后停止给药。

1.3观察指标术前和术后1 min进行HR、MAP指标的监测, 并观察对比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前, 对照组患儿HR (120.5±5.3) 次/min, MAP为 (80.4±7.7) mm Hg (1 mm Hg=0.133 k Pa) ;观察组分别为 (124.1±8.1) 次/min、 (84.4±5.9) mm H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 对照组HR (100.3±8.3) 次/min, MAP为 (67.4±5.7) mm Hg;观察组分别为 (110.5±4.9) 次/min、 (75.4±3.9) mm Hg,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67%, 观察组为7.3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婴儿因为处于生长状态, 免疫低下, 麻醉治疗的要求比成年人更加苛刻, 除了要求技术成熟, 还要求不良反应少, 对机体影响小[3]。婴儿麻醉的耐受力差, 麻醉精确度要求高, 所以应该使用安全性高, 效果突出的麻醉方案[4]。现在气管插管麻醉和喉罩麻醉是临床使用较多的麻醉方法。

很多研究者认为[5], 喉罩麻醉的安全性要高于气管插管麻醉, 使用更加简单, 患儿受到的刺激性小,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所以能够更加好的接受。此次研究表明, 观察组的HR和MAP指标在麻醉后的浮动情况小于对照组, 说明患儿接受喉罩麻醉后, 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比气管插管麻醉药优秀, 所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婴儿的解剖结构比较特别, 比成年人要复杂, 传统的麻醉是气管插管麻醉, 会给患儿带来创伤, 而且还会引起呼吸抑制。喉罩麻醉对患儿的创伤比较小, 患儿的呼吸状态稳定, 能够有效预防呼吸抑制。

研究表明, 喉罩麻醉的弊端就是会有误吸和反流发生, 所以有安全隐患存在, 因此, 临床治疗时, 需要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并且随时备好气管插播设备, 提供双重保障。在研究过程中,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 和国内外其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单纯局部麻醉以及单一药物麻醉的效果并不理想, 手术效果差, 喉罩麻醉结合静脉注射联合麻醉的效果更加突出, 患儿的体征稳定, 刺激小, 安全可靠, 患儿接受度高, 对手术成功率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总之, 气管插管麻醉要比喉罩麻醉的安全性更加高, 治疗效果更加突出, 手术过程对呼吸道的损伤情况也更低, 安全可靠, 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受到的影响小, 有助于顺利的完成手术, 是非常优秀的患儿手术麻醉方式, 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婴儿麻醉使用气管插管麻醉与喉罩麻醉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600例手术治疗患儿,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0例。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麻醉, 观察组使用喉罩麻醉。对两组的临床麻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治疗前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麻醉治疗后, 两组患儿的HR和MA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 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67%, 观察组为7.33%,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相比, 在患儿麻醉治疗中的安全性更高一些, 患儿的血流稳定性好, 临床可以使用。

关键词:气管插管麻醉,喉罩麻醉,婴儿麻醉

参考文献

[1]康伟, 雷蕾, 岑金燕, 等.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婴儿唇裂修复术中心率变化和麻醉效果的影响.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 (1) :77-78.

[2]杨红艳.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 (9) :1979-1980.

[3]后勤.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4) :775-776.

[4]王红伟, 任爱红.氯胺酮临床作用的研究进展.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9, 27 (3) :236-238.

颅脑损伤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38例, 男27例, 女11例, 年龄19~52岁, 平均39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21例, 硬物伤9例, 坠落伤7例, 跌伤3例。其中硬膜外血肿16例、硬膜下血肿10例、脑内血肿8例、开放性颅脑损伤6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

1.2 麻醉处理

1.2.1 麻醉诱导

异丙酚1.5~2 mg/kg、咪唑安定0.1~0.3mg/kg、芬太尼5μg/kg静注。诱导后, 应开始用N2O-O2混合气或纯氧进行面罩下过度通气。给插管剂量的肌松药, 通常选择非去极化肌松药。置入喉镜和插管前应有适当的肌松, 以免在此过程中咳嗽和用力。因为插管、放置固定头皮的针和开颅 (切开皮肤、剥离骨膜) 是颅内手术最强烈的刺激, 这些操作前应给予充分的麻醉性镇痛药。低浓度的强效挥发性麻醉药偶尔用于防止手术开始刺激所引起的高血压。气管插管后, 眼睛要用防水的胶条密封以防止皮肤消毒液的刺激[1]。摆好体位后要仔细检查头部, 以保证静脉回流通畅。1.2.2麻醉维持在切开硬膜前必须有适当的脑松弛;这可通过确保充分供氧、静脉回流、肌松、麻醉深度因为脑实质没有感觉, 故在颅骨切开后和硬膜切开后麻醉药的需要量就大量减少;如需追加麻醉性镇痛药, 可应用小剂量吗啡或芬太尼。

1.2.3 苏醒

在离开手术室之前患者应清醒, 以便进行简短的神经系统检查。停用所有麻醉药后还持续存在意识不清的鉴别诊断包括麻醉残余作用、麻醉、低体温、缺氧、高碳酸血症、部分神经肌肉阻滞和手术所致的ICP增高 (出血、水肿和脑积水) 。

2 结果

本组麻醉过程中无呕吐、反流及误吸发生。麻醉处理, 循环稳定, 均能安全度过围术期, 术中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

3 讨论

神经外科手术的术前评估与麻醉准备有其独特性。除麻醉前需要了解患者的全身一般情况、重要脏器功能等外, 还应熟悉拟手术患者的主要病理变化及不同临床体征和表现, 了解神经外科手术的特点以及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以利于做好麻醉前准备, 这对于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至关重要。

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应尽快维持理想的脑灌注 (CPP) , 避免缺血、缺氧, 进一步改善已经出现的异常[2]。除常规心电、血压、PETCO2、Sp O2的监测外, 还应做好间断的动脉血气和电解质分析、尿量的监测。由于体温升高可使脑代谢增加, 二氧化碳增高 (体温每升高1℃脑水肿增加40%) , 所以有条件时应持续监测体温。硫喷妥钠、丙泊酚和依托咪酯等可产生脑血管收缩, 减少CBF, 既可用于麻醉诱导, 也可用于麻醉维持[3]。依托咪酯的心血管抑制作用较弱, 对存在低血容量或怀疑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选用;若希望术后能尽快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可选择丙泊酚。异氟烷是脑代谢较强的抑制剂, 同时脑血管扩张作用最弱;七氟烷和地氟烷血气分配系数低, 因此, 麻醉起效和苏醒均迅速。用吸入麻醉药维持时主张低浓度。芬太尼在合成阿片类药中对血压影响最小, 可作为首选。超短效阿片类药雷米芬太尼由于其半衰期短, 也适合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阿片类药在临床应用剂量范围内不会明显影响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和对CO2的反应性。由于脑损伤患者常合并血脑屏障 (BBB) 的破坏, 输入过多晶体液或胶体液可加重脑水肿通气状况良好, 而患者仍出现低氧血症 (Pa O2<8.00 k Pa (60 mm Hg) , 应该加用PEEP。PEEP在0.98 k Pa (10 cm H2O) 以内不会增加ICP。术中ICP增高>2.67 k Pa (20 mm Hg) 或出现脑水肿, 可采取过度通气, 用利尿剂 (对心功能不好的患者, 呋塞米较甘露醇优选) , 停用吸入麻醉药, 加用镇静剂和肌松剂。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手术患者麻醉处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38例麻醉处理方法。结果 经麻醉处理, 循环稳定, 均能安全度过围术期。结论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常用的麻醉方法, 诱导迅速, 稳定, 插管心血管反应小。

关键词:颅脑损伤,麻醉,气管插管

参考文献

[1]杨玲玲, 程静林.84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10 (5) :119.

[2]杨天涛.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 7 (12) :1505.

七氟醚麻醉诱导插管前后的观察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麻患者40例, 年龄1~60岁, ASAⅠ~Ⅱ级, 术前评估患者有困难气道的、一次插管失败的不在本研究之列。

1.2 麻醉方法

术前患者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mg, 阿托品0.5mg, 入室开放静脉通道, 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500ml以补充禁食禁饮所丢失的液体量, 静滴咪唑安定2mg, 氟哌利多2.5mg, 芬太尼0.1mg;麻醉机去氮, 患者吸纯氧5分钟, 开放七氟醚至6%面罩紧闭让患者吸入5分钟后, 静注维库溴铵0.1mg/kg, 待患者肌松完全后, 用“帝视”可视内窺镜一次插入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HR, SBP、DBP、MBP, SPO2, 在诱导插管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包括呛咳、屏气、分泌物增多、喉痉挛、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等。

2 结果

BP, HR, SPO2与基础数值比较, 插管前后变化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 。诱导期间无发生呛咳、屏气、分泌物增多、喉痉挛、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等情况发生。吸入七氟醚开始时, 因病人不习惯面罩吸氧有4例患者企图用手移开面罩, 术后随访无患者诉诱导期间有知晓。

3 讨论

诱导剂量的丙泊酚静脉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抑制, 可使动脉压显著下降, 丙泊酚有快速, 短效, 强效, 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但其最显著的不良反应是注射痛及对循环的抑制, 无论患者是否有心血管疾病, 以2~2.5mg/kg的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 均可使SBP降低25%~40%, 舒张压与平均动脉压同样降低, 联合阿片类药物将加重动脉压的降低, 七氟醚对循环抑制相对较轻, 所引起的血压下降以外周血管扩张为主, 并呈剂量依赖性, 入室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500ml补充禁食禁饮所丢失的液体量可有效的预防吸入七氟醚引起的血管扩张。七氟醚为无色透明, 带香味无刺激性液体, 血气分配系数0.63。用4%七氟醚, 氧面罩吸入诱导2分钟病人意识消失, 脑电出现有节律的慢波, 随麻醉加深慢波逐渐减少, 出现类似巴比妥盐棘状波群。用1%七氟醚行慢诱导, 10分钟意识尚不消失, 脑电也无变化, 七氟醚抑制中脑网状结构的多种神经元, 且与剂量相关[1]。我们采用6%的七氟醚面罩吸入诱导, 浓度虽然较大, 但病人的血压、心率均变化不明显, 且七氟醚吸入诱导与浓度呈正相关, 所以其诱导过程均很迅速;诱导期间亦十分平稳, 麻醉深度容易调节, 无患者呼吸道刺激症, 七氟醚对潘库溴铵的肌松有强化作用, 对维库溴铵作用更强。所以6%的七氟醚面罩吸入伍用维库溴铵适用于全麻诱导;刘卓等研究七氟醚诱导插管患者在插管前的呼末七氟醚浓度都达到1.8MAC以上, 这可能是七氟醚在诱导阶段能够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也延长了诱导时间[2]。本组患者在使用咪唑安定, 氟哌利多, 芬太尼后, 吸入6%七氟醚插管前的血压与插管后的血压没有明显的变化, 插管后的呛咳反应低, 较之静脉诱导时间稍长。

七氟醚吸入诱导同样能够达到满意的麻醉深度, 满足气管插管的条件, 虽然诱导时间稍有延长, 但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无严重不良反应, 且七氟醚气味有甘甜味, 较之丙泊芬酚的注射痛患者更易接受。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47.

上一篇:英语课外阅读活动模式下一篇:关联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