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装备企业论文

2024-05-20

石油装备企业论文(精选11篇)

石油装备企业论文 第1篇

自从加入WTO组织以来,我国石油装备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市场的冲击对于我国石油装备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虽然我国石油装备企业在产品种类、市场份额、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比国际石油装备巨头,我国石油企业装备企业还存在较多不足。因此分析中国石油装备企业国际竞争力情况,进而系统研究影响中国石油装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我国石油装备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石油装备行业发展现状

1.1 在油井钻探方面,我国具有超过50年生产钻机的经验,已经开发出一些新型钻机。我国拥有系列化的钻深为1500~12000m的多种规格钻机,基本能够满足高压喷射钻井、定向钻井和水平钻井需要的电驱动钻机、丛式井钻机、斜井钻机和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同时,我国石油装备企业也成功研制了顶驱、大口径高钢级钢管、快速测井平台、中大功率内燃机、大功率烟气轮机等一系列产品。继美国、加拿大、挪威、法国之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生产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国家;继我国首台9000m超深井石油钻机之后,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又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000m特深井陆地石油钻机,打破了国外高端装备技术对我国的长期封锁,树立了我国石油钻井装备开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2 采油装备方面,我国是世界石油钻采装备生产大国,我国生产的抽油机、抽油泵、螺杆泵、电动潜油泵和修井机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有33个抽油机制造企业,其中19个获得API会标使用权,年生产能力12000台,国内年需求量7000-8000台,主要抽油机制造企业14个,目前我国抽油机生产技术水平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1.3 我国在物探和测井设备的制造方面也有了历史性的突破,经过数年的研究和技术更新,中国生产商已经具备了巨大的生产能力,能够生产出范围广泛的勘探设备。超级检波器大量出口到国外市场。GeoEast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系统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在过去的30余年中,我国测井行业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大了测井仪器的研制投入,不断引进测井技术与装备,购进元器件,制造地面及井下测井仪,使常规测井装备在性能上基本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个别单项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中较为先进的测井装备有EIlog快速与成像测井成套装备、FELWD地层评价随钻测井系统、CGDS 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

2 我国石油装备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2.1 资金方面

资金是石油装备企业的血液。与斯伦贝谢、贝克休斯等大型国际石油装备企业的雄厚的资金相对照,我国石油装备企业大多负债过重。企业没有可利用的资金,生产效益逐年下降,债务逐年增加,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2 技术方面

技术是石油装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目前我国石油装备企业在某些设备制造方面跻身全球先进行列,但仍有许多技术落后的地方。如我国的炼化装备国产装备的国内市场满足率不到60%,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中比例较低,行业高端装备和制造技术大都依靠进口。

2.3 管理方面

管理是石油装备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目前,国际知名的大型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无不是管理高手。相比之下,我国石油装备企业管理显得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管理观念陈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注重员工的技能和素质培养,导致生产率较低,人力成本较高。

2.4 人才方面

人才是石油装备企业的战略实施者。目前,国外大型石油装备企业都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然而,我国石油装备企业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员工的选拔渠道多种多样,员工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基层员工知识面窄,技术水平较低。此外,员工的忠诚度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人才流失现象日趋严重。

2.5 营销方面

营销是石油装备企业市场化的关键。国际石油装备企业由于营销的范围比较广泛,拥有比较先进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战略。相比之下,我国的石油装备企业过多地重视生产数量的增长,而忽视了生产质量的提升和营销范围的扩张,导致营销理念陈旧,营销手段单一。

3 影响我国装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影响我国装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归结为以下四大因素:

3.1 机制因素

制度因素是企业竞争力中的基础因素,完善的产权安排和以此为基础的治理结构能够有效的解决企业中的代理问题,使企业资源能够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完善的组织机制能够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升员工的潜力,让整个团队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3.2 能力因素

企业内部能力有多种形态,能力是各种有形资源、人力资源、组织投入产出的产物,一般包括技术创新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管理能力、财务运作能力。石油装备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是由其能力来体现,其难以被复制的能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3.3 资源因素

企业的资源有多种形态,既有有形资源,也有无形资源,是企业进行各项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对于石油装备企业来说,应该拥有一批极具创造性和责任感的团队,能够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竞争优势,提升自身的核心技术,把握市场的总体方向,在发展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拥有优厚的资金和自然资源能够提升企业的装备质量,降低企业的成本,将更多地资金用于新产品的开发,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关系企业竞争的重要方面,居于有利地位的环境中,企业容易获得或维持竞争优势;相反,则会产生诸多的劣势。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当中,企业的正常运营往往会受到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使负面的制约作用。另外,优良的企业文化环境能够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集体的职业荣誉感,有助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4 结语

我国石油装备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本文只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石油装备企业竞争力提升有理论帮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的石油装备企业应当抓住当前的机遇,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调整自身的不足,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拓宽营销渠道,从多方面增强国际竞争力。

摘要:本文在概述中国石油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石油装备企业国际竞争力情况,进而系统研究影响中国石油装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为我国石油装备企业快速提升竞争力,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石油装备,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孟凡臣,褚峥,梁力军.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财会通讯,2012(12):114-116.

[2]李喜录.我国石油装备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J].石油机械,2008,36(9):194-197.

石油装备企业论文 第2篇

为推进名牌战略,自主创新,振兴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培育和推荐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引导企业做强做大,提高质量,争创名牌,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经协会六届理事会三次会议批准,2008年将继续开展“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五十强企业”评定活动。

一、申报资格

“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五十强企业”评定,仍然采取企业自愿参与,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原则。

1.凡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直接从事石油、石化专用机械、设备、管材和专用工具制造的会员企业,不论企业性质和规模均可申报。

2.石油、石化装备主要包括石油钻采设备、石化专用设备、石油井口及专用工具和石油管材等四大专业。其中:

⑴石油钻采设备,包括油田勘探开发成套钻机及辅助设备、采油及井下作业设备及相关特种车辆改装等;2石化设备,包括炼油化工、石油化工设备及相关的机、泵、阀、容器、管件等;3石油井口及专用工具,包括防喷器、采油气井口装置、钻头、钻采工具等;⑷石油专用管材,包括钻铤、钻杆、油管、套管、油气输送管及弯头管件等。

3.各专业入围线:

石油专用设备,年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1.5亿元人民币以上(含1,5亿元); 石油井口及专用工具,年销售收入1亿元人民币以上(含1亿元);

石化设备,年销售收入1亿元人民币以上(含1亿元);

石油专用管材,年销售收入应在2.5亿元人民币以上(含2.5亿元)。

4.专营石油、石化专用设备,石油管材和石油井口及专用工具生产的企业,按综合后的数据申报。

5.非专营石油、石化专用机械、设备、管材和石油井口及专用工具生产的企业,只申报石油、石化专用设备、石油管材和石油井口及专用工具生产的统计数据。

二、申报要求

1.申报2007~2008“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五十强企业”评定,采用的主要是申报企业2007年末的统计数据,主要包括:

A1-总资产额;

A2-总销售额;

A3-利润总额;

A4-总出口额;

A5-所有者权益;

A6-研发投入。

R1-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 2007~2008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 五十强企业评定办法

R2-销售额增长率%〔销售额增长率=(当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上年销售收入〕;

R3-利润比率%(利润比率=利润总额 / 资产总额);

R4-出口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当年出口收入-上年出口收入)/上年出口收入〕;

R5-权益比率%(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上年所有者权益/总资产); R6-研发投入比率%(研发投入比率=研发投入/总销售额)。

2.申报企业需认真填写《申报2007~2008“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五十强企业”综述表》、《申报申报2007~2008“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五十强企业”综合数据表》,并另行报送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名牌产品申报书。

(1)企业性质:包括国有及国有控股、集体、民营及民营控股、股份合作和港澳台及外商独资或控股等经济类型,申报企业按自身性质填写。

(2)主要产品:专营生产石油、石化专用机械、设备、管材和专用工具生产的企业,填写本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非专营石油、石化专用机械、设备、管材和专用工生产的企业,只填写所生产的石油、石化专用机械、设备、管材和专用工具的主要产品。

(3)销售收入、利润、资产、所有者权益、研发投入等以万元人民币计,从业人数等以人计。

销售收入为当年末不含增值税收入,包括企业的所有收入;利润为当年上交所得税后的净利润(不含少数股权收益);资产为当年末的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为当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含少数股东权益);研发投入为当年末投入研究开发的所有费用;从业人数为当年末在册正式员工人数。

三、评定与公布

1.行业“五十强”主要包括“大”和“好”两大内涵。“大”指的是企业规模的绝对量要达到一定规模,具体反映在A1-总资产额、A2-总销售额、A3-利润总额、A4-总出口额、A5-所有者权益、A6-研发投入等六项绝对量指标; “好”指的是企业效益高,具体反映在R1-总资产周转率%、R2-销售额增长率%、R3-利润比率%、R4-出口增长率%、R5-权益比率%和R6-研发投入比率%等六项相对量指标。

2.评价按石油专用设备、石油井口及专用工具、石化设备和石油专用管材四个专业分别评价,依据12指标逐项进行排队,最后进行综合排名,每个专业取前十名。余下的十个名额从上述四个专业入围企业中依次递补,满50名为止。

3.企业上报数据经协会秘书处初步筛选后,将所有入围企业申报材料一并提交专家小组进行综合评定。

4.专家小组由协会秘书处、用户、专委会代表和特约专家组成。九月中旬召开专家小组会议,专家小组依据既定的评定办法和评定条件,进行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地评定。入围企业列席会议答疑,无故不到会则视为放弃参评权利。

5.专家小组评定结果报协会秘书处,秘书处审核后提交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批准正式公布、颁发证书,并在协会媒体上予以报道。

附表:

一、《申报2007~2008“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五十强企业”综述表》

二、《申报2007~2008“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五十强企业”综合数据表》 附表一:

申报2007~2008“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五十强企业”综述表

注:企业信用等级以“AAA、AA、A”

附表二:

申报2007~2008“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五十强企业”综合数据

企业名称:填报时间:2008年月日

石油装备企业论文 第3篇

关键词: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机制;要求

石油装备制造业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油气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石油装备制造业随着石油工业的逐渐扩大而发展起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石油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石油工业实现产业调整,随之而来的是石油装备制造业所面临的发展挑战和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石油装备企业积极寻求自主创新,探究其自主创机制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阶段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支撑石油石化行业的关键所在。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进程[1]。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制造的中心逐渐向我国转移,国家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石油制造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取得了技术上的创新突破,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以及实际的生产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国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在不断创新与改革中稳步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我国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在过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一些客观存在的原因,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业务结构不够合理

尽管我国的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在不断推进,产品层次和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总的来说,依然延续了比较低端的普通的制造和加工模式,企业的数量较多,但是布局较为分散,而且规模不够大。导致企业生产制造的低端产品较多,高端产品相对较少,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具体表现的钻采装备、管材制造、下游的炼化设备设计等方面[2],没有较好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企业的资本结构出现极大的漏洞,始终存在不合理的资本输出,部分企业的成本过高,企业本身的负债累累。

(二)整个企业对于装备制造的技术创新力度不够,能力不强

在我国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机构越来越多,但是却没有统一的研究机构,整个制造研发的资源比较分散,对于研发的投入不足,甚至低于整个行业的水平。另外,从事装备研发的科研人员数量较少,在具体的装备研发、制造以及应用推广、销售等环节不能紧密相连。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是技术创新的力度不够,科研人员的匮乏导致这样的问题出现。其次是技术创新的能力不强,研发资源的分散导致创新的能力严重不足。

(三)缺乏健全的发展体制与自主创新机制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装备制造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要获得长足的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调整其发展体制,建立灵活的自主创新机制。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我国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缺乏有效的机制管理,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通过具体的管理机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3]。残缺的发展体制与自主创新机制导致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集中度较低,具体的发展体制不够协调统一,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要求及途径

我国的石油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长期的发展中,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结合市场的需求以及自身的发展,不断寻求新的发展。企业的自主创新是其发展的关键,针对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积极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机制,才能使企业获得不断的发展。

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机制是指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要创新企业每一个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原理、规律、手段的总和。换句话来说就是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不同的创新要素的结构、功能以及内在的联系。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复杂性、资源性、国际性等特点[4],加大对自主创新机制的改进,严格要求自主创新机制的正常运转,确保企业的发展。

(一)国家及政府加大对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指导

石油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是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领企业进行有效的自主创新,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机制,需要国家的政策和思想的积极引导,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国家通过指向性的政策或文件,对企业的自主创新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可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

(二)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制定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目标

一个企业的自主创新,需要有正确的目标及方向性。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道路上,正确的自主创新机制的方向可以由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思想来引导,但是具体的自主创新内容需要有正确的目标来引导。健全的自主创新机制的建立,一定是在具有清晰明确的目标上开始的。在具体的目标制定中,要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市场,将企业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制定合适的自主创新机制的目标,为自主创新机制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保持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独特性

石油装备制造业包括许多大型的企业集团,其每一个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特性,具体体现在企业自主创新的战略性、系统性以及层次性上,整合不同的资源,才能创建完善的自主创新机制。其次,要围绕石油等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进行自主创新的改革,确保每一个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四)丰富完善自主创新机制的内容

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不仅需要政府有效的指导和正确的发展目标,以及鲜明的独特性,更需要丰富完善的内容来支撑。因此,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内容必须完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包括完整的决策机制、动力与激励机制、投入机制、保障机制[5]。只有保证这些机制的完整,才能有效推动整个自主创新机制的发展。首先,良好的决策机制能为自主创新指明方向。其次,强大的动力与激励机制能激发员工工作及科研的热情。再次,足够的投入机制是自主创新机制发展的物质保证。最后,完善的保障机制能不断为自主创新机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三、结语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以及石油业的迅速崛起,石油装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制造企业也在不断寻求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加大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度,整个各方面的资源,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可以不断推动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强,林向义.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6-10.

[2]林向义,邵强,罗洪云等.基于社交媒体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中的知识共享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5):120-124.

[3]常颖.全球竞争下大庆石油装备制造业升级的产业链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4,(21):31-31.

[4]何军国,刘洋.石油装备自主创新再上新台阶––观第12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J].专用汽车,2012,(4):56-58.

石油装备企业论文 第4篇

1992年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提出了“微笑曲线” (Smiling Curve) 理论, 该理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图1比较直观地表现了微笑曲线理论的核心:在产业链中, 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 设计和销售, 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如何提高制造企业的附加值呢?理论上有3条途径:业务不变, 价值曲线整体上移 (如图2一) ;价值曲线不变, 业务向两端延伸 (如图2二) ;价值曲线和业务同时提升 (如图2三) 。

然而, 就一个产业而言, 其各业务层利润率相对稳定, 短期内实现整体价值链提升不符合实际;从长期来看, 产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将导致附加值价值曲线移动方向的不确定性。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加工、制造、装配环节始终处于利润最低的环节, 产品设计研发、售后服务等服务环节则处于价值链曲线的高端。企业如果要获得更多的附加值, 向两端延伸为最佳选择途径。

由此可见, 对一个装备企业来说, 完成企业价值链延伸即可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升。限于篇幅, 本文着力分析如何实现企业价值链向市场端的延伸。笔者以企业信息化为窗口, ERP管理理念为指导, 在归纳总结石油装备企业产品特点的基础上, 以案例翔实地分析了业务端延伸, 进而推进企业价值链的市场端延伸。

1 基本原理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 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化配置企业物流、业务流、资金流等各种企业资源, 使之有机整合、联合互动, 高效发挥最大效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众所周知, 制造企业的业务核心是加工制造, 生产管理占到所有工作的50%以上。ERP的意义不仅限于企业资源的整合, 更为重要的是能推动制造企业业务由加工制造向市场端的延伸, 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 造福企业, 图3清晰地表明了这一联动机制。

按订单生产 (make-to-order) 管理理念对这一联动机制做了较好的诠释, 它是指生产以市场为导向, 接到客户订单之后, 企业根据客户订单的需求量和交货期, 再组织生产活动。按订单生产, 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 也传递了“以销定产”的经营理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越来越关注客户的需求, 传统的按库存生产模式在企业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小, 而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按订单制造方式却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

对于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来说, 结合现实业务, 采用按订单生产的ERP解决方案, 实现销售、生产计划和工厂车间之间的业务无缝集成, 推动企业业务向价值链市场端延伸。销售业务通过实际合同、销售预测等方式制定销售订单;通过需求传递, 将销售订单转换为生产计划;再经过需求管理的计划策略控制, 将需求转化为物料需求计划, 组织车间排产, 满足交货要求。图4较为详细地反映了按订单生产的销售与生产业务关系。基于以上原理, 针对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复杂业务, 下文从实证的角度给予具体分析。

2 案例分析

2.1 概述

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产品涵盖钻井、采油、钢管、动力、炼化、测井、海工等8大类共180多个品种, 依据产品的特点, 设计了项目型、离散型及连续型ERP解决方案 (见表1) 。其中, 项目型解决方案应用于钻井、海工等产品结构复杂、生产周期长的产品;离散型解决方案应用于采油、动力、炼化、测井等离散生产、产品结构相对稳定且生产周期较短的产品;连续型解决方案应用于钢管、钢丝绳等连续生产的产品。连续型解决方案主要针对按库存进行生产的产品, 非本文研究对象;按订单生产包括了项目型和离散型两种解决方案, 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2.2 项目型案例分析

2.2.1 业务概述

A公司是致力于能源装备研发设计、制造、集成、贸易以及装备技术服务的大型企业, 主要产品为大型成套装备集成、装备技术服务等。该类产品及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其面向订单生产的项目型制造属性。

其产品特点主要有:离散生产、产品结构复杂但较为稳定, 生产周期长, 对资源计划、能力均衡及成本控制要求高等特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能做到迅速反应、提供高质量产品及服务、报价合理的企业无疑在市场中能获得先机。

2.2.2 解决方案

针对具有一定稳定产品结构和项目制造特点的产品,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ERP提供了项目型的解决方案, 以解决报价和物料需求计划的快速提供, 以及成本的有效控制等问题, 实现企业价值链市场端的延伸。

依据项目制造的特点, 运用ERP标准功能, 以上目标在计划策略51 (没有最后组装/项目结算的计划) 下得以实现。需求管理51策略的计划独立需求的需求类型为VSE, 客户需求的需求类型为KPV。该策略的特点为:计划独立需求与客户需求不存在消耗关系;计划独立需求运行MRP后产生物资的采购计划;客户需求运行MRP后产生组件的物料需求计划。

2.2.3 运用效果

2.2.3. 1 迅速提供报价

对于项目制造企业, 项目的获得往往采取投标的方式。项目报价是项目投标的重要环节, 项目报价的高低是决定项目投标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项目投标中, 项目报价过高会使企业失去中标机会;项目报价过低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无利可图。因此, 快速、准确地估算项目成本, 投标时报出既有竞争力又有盈利空间的价格, 对于获得客户订单, 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1策略的计划独立需求的需求类型为VSE, 通过运行产品的计划独立需求, 能迅速掌握产品的原材料成本, 为企业投标报价提供快速准确的成本估算依据。

2.2.3. 2 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主要反映了在客户需求确定的情况下, 如何实现物料的采购及产品、半成品的生产任务。51策略所对应的客户需求类型KPV则为需求由客户端传递至生产端成为现实, 而产品结构稳定为物料、BOM (物料清单) 、工艺路线主数据的维护提供可能, 进而保证了物料需求计划的实现。

51策略的销售与生产业务集成:通过前期的投标过程, 与客户签订了合同或协议, 再通过ERP信息共享及销售与生产的无缝集成, 将销售目标转换为生产目标及物料的需求计划, 经过采购、生产、入库管理, 最终完成及时交货。

以业务为基础, 在ERP系统中具体的实现形式: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后, 在系统中创建挂项目的项目销售订单;以51策略传递需求, 运行MRP, 销售订单转换为项目计划订单, 再通过集中转换, 将项目计划转换为项目型生产订单及物料需求计划。在计划部门的协调下, 各分厂按照各自的生产任务, 进行生产领料、生产、入库, 最终在计划时期内完成项目的完工入库及交货。

2.3.3.3成本控制

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启用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启用项目型生产的半成品项目库存管理;对于项目生产的物资采购进行BOM定额管理及物资批次管理。

综上所述, 按订单生产的项目型解决方案实现了石油装备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对市场做出迅速的反应, 满足客户需求量及交货期, 实现企业业务由加工制造向市场端的转移, 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除此之外, 通过项目的多维成本控制, 降低了产品加工过程的成本, 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2.3 离散型案例分析

2.3.1 业务概述

B公司是一家从事石油机械设备的专业制造及修理单位, 主要业务包括石油机械设备的生产、销售、租赁、修理等。该类产品的产品结构相对稳定, 且都属于离散型制造。

其运作管理的特点主要为:按订单生产, 以销售为导向, 销售合同为销售计划的前提, 以月度销售计划安排每月的生产计划;月度计划制定后, 存在实时的销售计划追加;生产部门存在部分产品的预投。

B公司的业务特点在制造行业中较为典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按订单生产已经成为企业选择的主要生产管理模式, 但由于无法放弃传统的按库存生产模式, 于是现阶段产生了以订单生产为主, 面向库存的备货生产为辅的生产管理模式。

2.3.2 解决方案

按照B公司的业务及产品特点, ERP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以适应迅速反应客户需求、协调销售及产品预投的计划等需要, 实现企业价值链市场端的延伸。

通过ERP的标准功能配置, 以上业务在计划策略40 (具有最终组装的计划) 下得以实现。40策略独立需求的需求类型为VSF, 客户需求的需求类型为KSV。该策略的特点为:客户需求和计划独立需求都是生产计划的需求来源, 以其中比较多的一个为计划产量;客户需求会消耗计划独立需求;客户需求和计划独立需求运行MRP后都会产生组件的物料需求计划;客户需求的目标为快速地对客户需求做出反应, 保持生产尽可能地平滑。

2.3.3 运用效果

2.3.3. 1 销售订单导向管理模式的实现

对于大部分的产品, 企业以销售为导向, 无需进行预投。生产以销售月度计划为依据, 直接运行MRP产生月度生产计划及物料需求计划, 各车间依据物料需求计划完成采购计划、投料、生产及入库。

销售部门依据销售合同或销售预测在系统中创建销售计划, 生产部门依据销售计划及库存情况, 运行物料需求计划, 直接将销售目标转化为生产目标。通过物料的采购、生产、库存管理, 完成销售交货。

2.3.3. 2 结合预投的销售订单导向管理模式的实现

对于存在预投情况的物料, 生产以销售计划为基础, 评估预投计划, 将销售计划及预投计划加总形成月度总生产计划, 在系统中创建计划独立需求 (计划独立需求数量=销售计划数量+预投数量) , 运行MRP, 产生物料需求计划。

2.3.3. 3 销售追加业务管理模式的实现

对于月销售计划制订完成后, 需要追加销售计划的情况, 通过在系统中创建销售订单的方式, 直接可以将销售转换为生产任务, 实现过程与销售订单导向管理模式类似, 差异只是数量的区别。

当存在预投时, 须在计划策略中引入物料需求的消耗模式。行业和业务的不同, 在消耗模式选择上有所差异, 对于每月都会进行月度计划排产的B公司而言, 采用仅向后消耗的模式就能满足其需求。

当出现销售追加的情况时, 新增的销售需求将消耗计划独立需求, 即销售需求增加, 独立需求减少, 需求的变化数量为销售订单的增加数量。若新增销售需求小于等于独立需求, 总需求数量不变;若新增销售需求大于独立需求时, 总需求数量将增加, 增加的数量为新增销售需求与独立需求的差额, 以此满足交货需求。综上所述, 按订单生产的离散型解决方案, 紧紧围绕客户的需求组织生产, 以满足客户需求量及交货期, 实现了石油装备企业业务向市场端的延伸, 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此外, 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预投管理, 既能保证生产的平稳性, 又能保持批量产品的规模经济, 间接增加产品附加值。

3 结束语

制造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附加值低端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市场经济条件下, 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促使企业向价值链较高端延伸。

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具有一定稳定产品结构的项目型和离散型石油装备企业, ERP能够提供成熟的按订单生产解决方案, 对市场迅速做出反应, 满足客户需求, 推进价值链向高附加值的市场端延伸, 进而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

摘要:如何提升石油装备企业产品附加值是集团及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以ERP管理理念为指导实现企业信息化, 不仅能整合企业各类资源, 更是为企业价值链提升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以企业信息化为立足点, 结合按订单生产的ERP管理理念及案例分析, 采用理论结合实证的研究方法, 探索石油装备企业价值链提升途径。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具有一定稳定产品结构的项目型和离散型石油装备企业, ERP能够提供成熟的按订单生产解决方案, 对市场迅速做出反映, 满足客户需求, 推进价值链向高附加值的市场端延伸, 进而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

关键词:石油装备企业,产品附加值,按订单生产,ERP

参考文献

[1]马永驰, 季琳莉.从“微笑曲线”看“中国制造”背后的陷阱[J].统计与决策, 2005 (10) :132-133.

[2]李平, 狄辉.产业价值链模块化重构的价值决定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9) :71-77.

关于石油装备实验的实习报告 第5篇

这次的教学实验是根据我们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石油装备方向)专业培养计划安排的一门实践教学课程,本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要让我们掌握离心泵,往复泵,压缩机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掌握各自的性能及特点;掌握离心泵,往复泵,压缩机和其它机械设备的结构;了解机械设备装配和安装的常用方法;了解和掌握机械零部件的常用修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机械设备拆卸,装配,安装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这次教学实验,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重大意义,它将我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让我对机械设备装配和安装以及泵与压缩机有了深刻认识,对它们的内部结构以及工作原理有了很好的掌握,这对以后从事机械行业奠定了基础。这次的实验培养了我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以及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并且培养了我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继的专业课的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教学实验,拓展了我的知识面,增加了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激发了我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的实验通过老师的精心讲授和我们一起讨论,研究,分析,巩固了我的理论知识,同时获得了一些书本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使我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实习的主要内容:

(一)机械设备的拆装:

联轴器:首先在老师地带领下和认真的讲述中,我认识了几类联轴器,它们包括刚性联轴器,例如齿式联轴器;弹性联轴器,例如弹性柱销联轴器;柔性联轴器,例如液力耦合器。我们小组先后对齿式联轴器和弹性柱销联轴器进行了拆装。齿式联轴器工作原理为:齿式联轴器是由齿数相同的内齿圈和带外齿的凸缘半联轴器等零件组成。外齿分为直齿和鼓形齿两种齿形,所谓鼓形齿即为将外齿制成球面,球面中心在齿轮轴线上,齿侧间隙较一般齿轮大,鼓形齿联轴器可允许较大的角位移(相对于直齿联轴器),可改善齿的接触条件,提高传递转矩的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弹性柱销联轴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弹性柱销联轴器是利用若干非金属弹性材料制成的柱销,置于两半凸缘联轴器孔中,通过柱销实现两半联轴器联接,该联轴器结构简单,容易制造,装拆更换弹性元件比较方便,不用移动两联轴器。弹性元件(柱销)的材料一般选用尼龙,有微量补偿两轴线偏移能力,弹性件工作时受剪切,工作可靠性极差,仅适用于要求很低的中速传动轴系,不适用于作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工况,例如起重机械的提升机构的传动轴系绝对不能选用,不宜用于低速成重载及具有强烈冲击和振动较大的传动轴系,对于径向和角向偏移较大的工况以及安装精度较低的传动轴系亦不应选用,属淘汰品种。弹性柱销联轴器 轴中的柱销在工作时处于剪切和挤压状态,其强度条件就是计算弹性柱销横截面上的剪切强度和柱销与销孔壁的挤压强度。

减速器:实验的第二天,通过老师的认真讲解,我们小组又对不同减速器进行了拆装。首先我们得先对减速器有所认识和理解。减速器的基本功能是降低转速,增大转矩。圆柱齿轮式减速器,利用各级齿轮的传动比,实现减速增矩,而针轮减速器则利用相互啮合的针齿和摆线轮来实现。常规圆柱齿轮减速器减速器的一般设计原则:确定设计的原始数据(包括原动机参数,工作机要求);选定类型;确定传动级数;初定几何参数;整体综合设计(确定结构,尺寸,轴承型号等);校核;确定附件。常规减速器的典型零部件包括传动零件,轴,轴承,箱体,附件。常规减速器的典型安装调试安装工艺为:检查确定电动机和减速器是否完好无损及各部分的配合尺寸;旋下减速器的法兰外侧的防气孔上的螺钉,调整夹紧环使其侧孔与防气孔对齐,然后旋紧;将电动机与减速器自然连接。常规减速器主要失效形式及其原因主要是齿轮失效,由于齿面点蚀,胶合,疲劳。还有轴承失效,由于载荷过大不均匀引起的剧烈挤压力。最后是轴失效,由于负载分布不均及其长时间的过载。摆线针轮减速器全部传动装置可分为三部分:输入不分、减速部分、输出部分。其工作原理为:在输入轴上装有一个错位180度的双偏心套,在偏心套上装有两个滚柱轴承,形成H机构,两个摆线轮的中心孔即为信心套上转臂轴承的滚道,并由摆线轮与针齿壳上一组环行排列的针齿销相啮哈,以组成少齿差内啮合减速机构,(为了减少摩擦,在速比小的减速机中,针齿销上带有针齿套)。

当输入轴带着偏心套转动一周时,由于摆线轮上齿廓曲线的特点及其受针齿壳上针齿销限制之故,摆线轮的运动成为即有公转又有自转的平面运动,在输入轴正转一周时,偏心套亦转动一周,摆线轮于相反方向转过一个齿差从而得到减速,再借助W输出机构,将摆线轮的低速自转动通过销轴,传递给输出轴,从而获得较低的输出转速。

简单介绍一下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拆装过程:拆下轴承端盖的螺钉,取下轴承端盖和调整垫片;拆下箱体连接螺栓及轴承旁螺栓取出定位销,利用启盖螺钉打开箱体上盖;取出轴承部件;观察各附件的位置,结构。

离心泵:对离心泵的拆装主要注意其密封(材料密封、机械密封)、轴向力、叶轮、轴和气蚀等。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之所以能把水送出去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水泵在工作前泵体和进水管必须灌满水形成真空状态。当叶轮快速转动时叶片促使水快速旋转,旋转着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飞出去,泵内的水被抛出后,叶轮的中心部分形成真空区域,水源的水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飞出去。泵内的水被抛出后叶轮的中心部分通过管压到了进水管内,这样循环不已,就可以实现连续抽水。离心泵的分类,叶轮按液体流出的方向分为三类:(1)径流式叶轮(离心式叶轮)液体是沿着与轴线垂直的方向流出叶轮。(2)斜流式叶轮(混流式叶轮)液体是沿着轴线倾斜的方向流出叶轮。(3)轴流式叶轮液体流动的方向与轴线平行的。叶轮按吸入的方式分为二类:(1)单吸叶轮(即叶轮从一侧吸入液体)。(2)双吸叶轮(即叶轮从两侧吸入液体)。叶轮按盖板形式分为三类:(1)封闭式叶轮。(2)敞开式叶轮。(3)半开式叶轮。离心泵的零部件有叶轮、泵轴、导叶及泵室、泵体、轴承、密封环等,单级离心泵泵轴上只安装一个叶轮,多级离心泵泵轴上安装两个或两个以上叶轮。离心泵各零部件的作用,叶轮:使液体获得能量;泵轴:传递功率和力矩;导叶:收集由叶轮流出的高速流体将一部分液动能转换成液压能,并引导液流进入下一个叶轮或压出泵;轴承:支撑泵轴;泵体:起支撑固定作用;吸入器:吸入管中的液体,力求流动损失最少;压出器:以最小的损失将从叶轮中流出的液体收集;弹出口:同时将一部分液体的动能转换为压力能。离心泵产生轴向力的原因及消除方法:在密封环直径以外,叶轮两测的压力是对称的,无轴向力。但在直径以内,作用在叶轮左侧的压力是入口压力且存在压差,两侧压力差与相应面积的乘积就是作用在叶轮上的轴向力。消除方法:(1)利用叶轮的对称性平衡轴向力,(2)改造叶轮结构平衡轴向力,(3)安装专用的平衡装置。离心泵发生气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当离心泵的吸入高度过大和液体温度较高时,致使吸入口压强小于或等于液体饱和蒸汽压,则液体会在泵进口处汽化气泡进入高压区由于压差的作用形成气蚀。预防措施:(1)合理确定叶片进口和前盖板形状,(2)合理增大叶片进口冲角,(3)采用双吸式叶轮,(4)增加诱导轮,(5)安装前置泵,(6)调整安装高度,(7)采用耐气蚀的好材料,(8)改善泵吸入装置,增加有气蚀余量,(9)调整转速。多级离心泵导轮的作用及安装调试:把前一级叶轮甩到外圆的液体引导进后一级叶轮的入口处。安装方法:导叶装在多级泵的中间泵客内,在有些多级泵中,把导叶和导壳做成整体不需要单独安装导叶。离心泵的常见故障有(1)泵泄露严重;方法:更换密件轴承,调整对正轴线;(2)泵不输液体,方法:更新灌注、清楚杂物、更换密封环等;(3)泵产生振动或噪声,方法:重新灌泵、降低温度、清楚杂物;(4)泵或轴承轴过热,方法:正压进泵、更换轴承、增大流量。离心泵启动、工作时的注意事项:(1)检查联轴器、地脚螺栓是否松动;(2)用手或专用工具转动转子数周看转动是否均匀,有无异常声音;(3)检查润滑是否完好,(4)检查供电系统是否完好,(5)打开泵的进口阀,关闭出口阀;(6)灌泵,打开换气阀,排尽泵内其气体。

(二)泵与压缩机的实验:

离心泵综合实验:首先阐述一下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由叶轮,泵轴,蜗壳等组成。叶轮与泵轴固装在一起,当动力机通过联轴器和泵轴带动叶轮旋转时,叶片就带动叶片间流道中的液体作圆周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以较大的速度和较高的压力,沿着叶片形成流道,自中心向外缘运动,并通过蜗壳和扩散管流向排出管。由于液体不断被排出,在泵壳内叶轮中心和吸入管内形成真空,吸入池中的液体在大气压或液罐内压力的作用下,源源不断地流进吸入管和叶轮;蜗壳则收集从叶轮中高速流出并具有一定压力的液体,并引向扩散管和排出管;扩散管的过流断面是逐渐增大的,起着降低流速和进一步增加液体压力的作用,从而使泵形成连续的吸入和排出过程,不断地排出高能量的液体。

通过离心泵综合实验使我了解到离心泵装置的组成;掌握了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掌握了离心泵特性;了解到了离心泵的串,并联特性和气蚀的原因。在离心泵特性实验时,利用各阀门的开,关和调节,形成泵1的单台泵工作回路,在不同流量下,测定一组相应的压力表,真空表,电机1的电功率和文丘里流量计的压差读数(或利用计量水箱和秒表来计量,计算),以及电机的转速n;经计算后即可得出一组泵的流量Q,扬程H,输入功率N,离心泵的效率ŋ等数据,用这些数据即可绘出泵的H-Q,N-Q和n-Q等特性曲线。在进行泵的气蚀实验时,利用相应阀门的开,闭和调节,形成泵2的单泵工作回路,并使水箱成为封闭的容器,水泵抽水时,使水箱由于水的抽出而产生真空,从而使泵的进口压力减少,直到发生气蚀,测出泵的气蚀余量△H。泵的串联或并联实验时,利用相应阀门的开,闭,组成泵1和泵2的串联或并联回路,从而测定泵串联和并联时的运行特性。

往复泵性能测试实验:往复泵工作原理:活塞自右向左移动时,泵缸内形成负压,则贮槽内液体能吸入阀进入泵缸内。当活塞自左向右移动时,缸内液体受挤压,压力增大,由排出阀排出。活塞往复一次,各吸入和排出一次液体。称为一个工作循环。

往复泵的典型结构:卧式、立式、Y式、星行式。典型零部件:构架、传动轴、主轴、齿轮、连杆、十字头、泵头、缸套、活塞、活塞杆、阀、空气包等。往复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1)不能供液,方法:更换密封圈,检查密封圈是否漏气;(2)泵发出异响,方法:检查螺母是否松动填料是否过紧,弹簧是否断裂,缩小传动部分间隙;(3)泵输出水罐接头涌水,方法:重新安装;(4)出口管路不得担负其他的管路质量。往复泵的主要易损件有活塞、缸套、柱塞、密封圈及阀。主要配件有空气包、安全阀。通过对离心泵、往复泵的观察拆装可以得出他们二者的区别:离心泵流量大,压头小,介质为一般流体,需要灌泵,有气蚀现象,出口管道上安装流量流量调节阀;往复泵流量小压头大,介质为洁净流体,不需要灌泵,气蚀不会构成损害,启动泵时管路中阀门应开启。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往复泵的组成,掌握了往复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往复泵的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本次实验的操作、记录、数据处理和曲线绘制,实现理对往复泵整机运行工况的性能测试,验证和巩固了课堂教学知识、培养了动手目的。

活塞式压缩机性能测试实验:通过本次实验对压气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压气机的几个性能参数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熟悉了用微机测定压气机工作过程的方法,采集并显示压气机的示功图。根据测定结果,确定压气机的功耗Wc、耗功率P、多变压缩指数n、攻击效率等性能参数,或用面积仪测出示功图的有关面积并用直尺量出有关线段的长度,也可得出压气机的上述性能参数。

实验中采用压力传感器测试气缸中的压力,用接近开关确定压气机活塞的位置。当实验系统正常运行后,接近开关产生一个脉冲信号,数据采集板在该脉冲信号的激励下,以预定的频率采集压力信号,下一个脉冲信号产生时,计算机中断压力信号的采集并将采集数据存盘。显然,接近开关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刚好对应活塞在气缸中往返运行一次(一个周期),这期间压气机完成膨胀,吸气,压缩及排气四个过程。

通过这次石油装备试验,我了解到了有关机械设备拆装,装配,安装等;掌握了离心泵,往复泵,压缩机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掌握了离心泵,往复泵,压缩机和其他设备的结构。在这次的实习实验中,让我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次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老师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同时也给我们精心的讲解,让我们更加受益匪浅。生平第一次有种“学以致用”的感觉,内心很有成就感,也真切的体会到真理必须要用实践去检验,不亲自去动手试验一下。有很多东西是书上没有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得到,纸上谈兵只会让人走进误区,实践才是永远的老师。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验,它还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工作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我更应该真人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出色的专业人才,这次实习让我懂得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览真知”。

重庆科技学院

学生实习(实训)总结报告

院:_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_机设转10-01 学生姓名:_____王思远___ 学

号:__2010520030_ 实习(实训)地点:______冶金工程大楼L124 L110 _____ 报告题目:____________石油装备教学实验 ____ 报告日期: 2011年 6 月 30 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

中国国际石油装备与技术展9月亮相 第6篇

考虑到展览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石油装备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山东分会、北京中展环球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山东石油装备商会从2008年起在山东东营培育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第一展,即中国·东营国际石油装备与技术展览会(CIPEE),并且把展会定位于国际化、高水平,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

2008中国(东营)国际石油装备与技术展览会(CIPEE2008),将于2008年9月12-14日在山东省东营市举办。4月8日,展会主承办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东省委员会、北京中展环球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商会山东石油装备商会在北京公布了CIPEE2008筹备进展。目前,已有97家企业预定展位,预定展位面积15000多平方米。

选址准确厚积薄发

山东省东营市位于黄河尾间,渤海之滨,是辽阔富饶的黄河三角洲腹地。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中国石油系统最高学府——中国石油大学均坐落于境内。东营依托二者庞大的石油产业体系及雄厚的科研实力,发展形成了配套完善的石油石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密集区。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渤海、西依黄河、北靠京津塘经济带、南连山东半岛经济区。山东东营市作为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所在地,石油装备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集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及内外贸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产品涵盖物探、钻井、测井、油气开发、井下作业、地面工程、管道运输及炼油、石油助剂、石油化工、石油设备配件等各个领域,产品技术代表国内技术水平,并已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展览与产业基地相结合

为实现将东营打造成“美国休斯敦式石油工业中心”的宏伟目标,举办地石油装备权威组织——中国国际商会山东石油装备商会与国际石油展权威组织者——中展环球携手为东营石油装备制造业有序健康的发展国际贸易搭建支撑平台。据悉,此次展会的招商招展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展览与产业基地的结合是国际石油装备行业的惯例。作为国内唯一在油田上举办的石油装备行业大展,CIPEE首次将企业、产品、买家与生产实景相结合。CIPEE2008展览面积将达到30000m2。预计有超过500家中外石油装备行业骨干企业参会,1.2万全球买家到会采购,其中海外买家预计将达到6000人。

石油装备企业论文 第7篇

中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所属的机械制造企业 (以下简称江汉石油机械) 是中石化石油钻采机械装备制造基地, 也是国内最大的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与出口基地, 产品覆盖钻井工程、采油作业工程和油气集输工程三大领域, 其主导产品质量和性能都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且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所属江钻股份公司、四机厂、四机赛瓦中美合资公司、三机厂、钢管厂等5家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均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美国API认证, 四机厂“SJPETRO”商标2009年在美国成功注册。拥有252项专利、150项专有技术, 主要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全行业销售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205%。

江汉石油机械通过加大改造力度和科技创新, 延伸了产品系列, 改进了产品质量, 优化了产品结构, 替代了部分进口产品和服务, 大幅平抑了进口石油装备价格, 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 也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提供了大批量高性能钻井、固井、压裂、修井作业装备和压缩机、钢管以及海洋石油钻采设备等油气集输技术装备和服务。目前与国际一流的同行业相比, 江汉石油机械在设备、厂房等硬件条件方面已没有差距, 但生产的产品无论外观还是内在质量, 还没有达到同一档次, 人均创造的产值以及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也相差甚远。

国内石油工程队伍要与哈里伯顿、斯伦贝谢、威德福公司等企业展开竞争, 就必须在关键领域打破其技术壁垒, 不仅要打造满意的服务质量, 还要打造不依赖竞争对手、具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在技术和价格上都有竞争能力的石油装备, 打造中国自己的制造品牌和服务品牌。

一、国内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主要优势

第一, 近年我国石油钻采设备具有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从质量上看, 我国产品逐步接近北美和欧洲先进水平, 开始领先俄罗斯, 并远远领先印度等亚洲国家;从价格来看, 同类产品比国外低25%~35%。

第二, 国内石油机械企业制造实力明显增强。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主导产品陆地石油钻机和泥浆泵产量连续4年居世界首位。四川宏华公司2008年钻机产能首次超过美国石油设备巨头国民油井公司, 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陆地钻机生产商。江汉石油机械目前已经拥有钻修设备、固井压裂设备、牙轮钻头、金刚石钻头, 天然气压缩机、直缝螺缝钢管等多条专业生产线。具备年产钻头5.3万只、钻修井机120台 (套) 、固压设备150台 (套) , 天然气压缩机50台, 以及钢管33万t的生产能力。

第三, 国内石油装备企业的主要产品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江汉石油机械不断推进特色产品, 其中1 000~4 000m车载和拖挂式钻机、4 000~7 000m模块钻机、3 000~6 000m快移快装钻机、2 000~5 000m低温钻机、快移快装 (BE) 系列钻机批量出口国际高端市场;压力为35~105MPa、排量1 600~3 500L/min的固井设备系列产品, 实现了高能混浆、数据采集传输及混浆液面自动控制, 2000型、2500型成套压裂设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研制成功的最大提升负荷为60~315t系列海洋钻修一体机、负荷为450t海洋平台钻机直立套装井架和HXJ180DB型模块变频电驱海洋钻修成套装备, 实现了海洋装备市场由单机开发向大型成套设备转变的突破。13个标准系列、1 400多个品种的牙轮钻头, 能够满足所有从软地层到极硬地层钻探需要, 市场覆盖全球五大洲。

第四, 通过重点培育主导产品的品牌优势, “宝石”、“四机”牌钻机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四机”牌钻修井机、固井水泥车、高压管汇, “江钻”牌牙轮钻头先后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和“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江汉石油机械等国内知名石油装备企业在全国各大油田和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中东等国外重点市场都建有常驻技术服务站, 具有较强的产品售后技术服务保障能力。

二、国内石油装备制造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和挑战

第一, 国际石油装备企业垄断趋势加剧。近几年在装备市场需求旺盛的影响下, 占据国际主要市场的国际知名公司采取多元化发展思路, 通过资本运作在工程服务和装备制造领域不断兼并、收购具有领先优势的中小企业, 业务触及石油行业的各个领域, 使其在全球的施工技术、产品技术与质量、服务方式与理念、市场占有上优势更加明显。江汉石油机械整体实力尽管在国内领先, 但与这些国际知名公司在技术、质量、服务、管理、资金方面差距仍然较大。

第二, 国内石油装备企业重复建设严重。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业主要由三大石油系统内部企业、合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构成。据统计, 到2008年底, 国内企业数量从2005年初的802个上升到1 200多个, 从事石油和石化设备生产的企业数量和固定资产总量均在不断增加。目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外企业购买力下降, 今后较长时期国际出口市场将会急剧减少, 在目前石油装备市场需求总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应注意国内出现相互低价竞争的现象。

第三, 核心技术研发力量不足。国内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产品性能和质量不够稳定, 特别是在质量的细节控制与核心部件的稳定性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原始创新不够, 高技术人才缺乏, 尤其是研发团队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领军人物。

第四, 大部分国内石油装备企业仍然停留在跟踪仿造阶段, 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弱;质量可靠性还有一定差距;低水平建设重复, 发展不平衡、不成套;国际化经营刚刚起步。

目前江汉石油机械和国内其他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一样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内石油装备制造业要适应我国石油石化中长期发展的需要, 还需在创新、规模、服务延伸上不断加强, 如此才能在国内外的激烈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

第一, 必须增强企业的活力和效率。在充分发挥现有主流职能式组织结构功能的同时, 着力解决分工明确、合力不足等问题, 探讨矩阵式组织结构的推广应用。更多地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 对新产品的开发、特殊产品的生产、大型成套装备的研制进行管理。项目团队从销售合同、技术方案、生产计划、制造过程到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策划和组织, 项目领导者对最终结果负责。通过项目管理培养更多能力全面、经验丰富的人才。

第二, 必须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密切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关键领域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 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抢占技术制高点, 大幅度提高企业竞争力, 赢得发展先机。同时加强管理创新, 积极与国外一流的专家、技术人员广泛合作, 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快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改进服务标准, 依靠品牌战略自主创新、自我发展、自我壮大。

第三, 必须提高企业的规模能力。应当积极发挥整合企业各种资源、信息的主导职能, 最终达到全行业“合纵连横”的目的。江汉石油机械在保持潜江基地现有制造能力的同时, 将重点产品建设和投资向武汉、荆州两个城市集中, 依托两地的科技、区位、运输、原材料和配套加工优势, 以武汉为中心, 沿沪蓉高速公路和沿江铁路形成武汉、潜江、荆州三个制造基地。

第四, 必须加强与石油工程的结合。世界一流的石油设备制造商主要效益的60%以上来自工程技术服务。国内石油装备制造业要靠延伸服务来加快发展, 向用户提供以知识密集、高附加值为特征的系列服务活动。江汉石油管理局既有工程单位又有制造企业, 应让这种独有的优势尽快转变成效益。

鉴于国内石油钻探设备市场已十分有限, 由于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数量众多, 造成资源、资金、技术严重分散, 国内中小规模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不应再盲目投入扩大产能, 避免重复建设带来更大的市场风险。国内各石油机械制造基地应结合自身的特点, 多搞有效投入, 多培育自己的特色产业和产品。

石油装备企业论文 第8篇

1 全国最大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集群效应显现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壮大。2013年, 全市规模以上石油装备企业102家, 完成产值836亿元, 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2.9亿元、利税119.5亿元、利润85.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1.6%、11.4%和13.2%, 分别占地方规模以上工业的8.0%、9.4%、9.2%;出口85754万美元, 增长2.7%, 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4.78%, 占全市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90.5%。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石油装备企业达到75户, 其中, 10亿元以上的23户;30亿元以上8户。2013年, 生产石油钻井设备151794台 (套) , 同比增长22.8%。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目前, 全市石油装备领域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家、市级18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 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17种产品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发展到37个系列1500多个品种, 主要钻采装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十一五”以来, 石油装备企业累计实施省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180多项, 取得科技成果、专利870多项。21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重点领域首台 (套) 技术装备产品, 行业研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已经形成集研发、制造、服务、内外贸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三是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经济开发区、垦利经济开发区、河口经济开发区为依托, 培育了四个石油装备产业集聚区。目前, 规模以上石油装备企业60%以上集中在四个园区。其中,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经济开发区、垦利开发区先后荣获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石油装备产业示范园区。东营市相继被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称号, 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石油装备特色产业基地;2013年被认定为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页岩气装备产业基地, 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

四是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快。科瑞集团在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子公司、办事处和服务站, 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全球化营销和服务网络, 拥有遍布多个国家的钻井、修井作业、连续油管技术服务、压裂施工服务、稠油开采技术服务等油田工程技术服务队伍100多支。高原公司在美国休斯顿建立了分公司、研发中心、生产基地, 在加拿大、俄罗斯、迪拜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销售和服务中心, 在哈萨克斯坦、阿曼、印尼设有生产基地, 加快了石油装备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步伐。目前, 我市石油装备企业已在海外注册分、子公司57家, 业务范围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124个。

五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完善。连续6年成功举办了中国 (东营) 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 累计参展企业2000多家。总投资30亿元的“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国际交流中心”建设项目正加紧推进。建立了国内第二家API认证 (山东) 培训中心, 已为企业培训API内审员200余名。目前, 全国首家基于石油装备产业的山东休斯顿石油装备交易中心已运行, 是集信息咨询、现货交易、金融服务、仓储物流为一体的最卓越、最专业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

2 找准破解石油装备制造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瓶颈

一是产品结构雷同、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企业数量多, 规模小, 各自为战,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缺乏统筹协调, 造成生产能力浪费和一定程度的同业无序竞争, 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比如, 高原公司、孚瑞特公司等几个大企业都生产套管, 而且种类相差无几。

二是研发资源分散, 削弱了产品提档升级。各个企业自行研发, 研发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已建行业和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不强, 装备成套和系统集成能力弱, 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大型石油装备的关键制造技术特别是页岩油气压裂设备多数依赖进口,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少, 海洋石油装备没有实现大的突破。

三是品牌意识不强, 市场竞争力弱。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 但真正叫响的不多。在102年家规模以上企业中, 只有17种产品被评为省级名牌。多数企业的产品是依靠多年来固定的销售渠道和高性价比去占领市场, 很少用“品牌制胜”的法则去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四是部分企业股权分散, 机制不活。多数骨干企业都是油田改制企业, 受当初改制时的具体政策等原因, 股权过于分散, 企业高层持有的股份占比太小, 没有一家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削弱了企业的决策力、执行力。另外, 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 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企业发展。

五是生产经营困难。随着近几年新建企业的增加和原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市场供应呈快速增长趋势, 导致部分产品供过于求, 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致使两金占用上升较快, 企业只得让利维持经营, 企业效益下降。另一方面, 贷款门槛高, 融资困难, 资金周转不灵, 用工难, 用地缺口大, 土地使用税过高等问题也时常困扰企业的生产经营, 制约持续发展。

3 向世界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圆梦之旅加速前行

3.1 加强产业引导

一是完善中心城区石油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布局, 打造好东、西两大产业板块、四个产业集聚区。鼓励经济园区积极创建国家、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园区。二是支持园区外企业向园区内转移。中心城区和垦利县范围内的油田改制企业搬迁至产业集中区, 新上石油装备制造项目按照功能区划分及方便配套的原则一律进园建设, 集聚发展。

3.2 提高自主创新

一是增加政府投入, 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重点扶持企业技术中心和石油装备特别是页岩气装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研发, 提高行业和产品竞争力。二是支持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鼓励企业参与制 (修) 订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及自有技术标准化。三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整合品牌资源, 打造“东营”区位品牌。四是加快信息化与石油装备产业的融合, 推动石油装备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五是落实有关政策, 对入选国家、省、市重点领域首台 (套) 技术装备的产品, 由市财政分别给予奖励。

3.3 强化资源整合

一是引导企业建立产品联盟, 实行错位生产、合作营销的方式, 打造“东营”区位品牌。二是鼓励企业以资本和新项目为手段, 加强上下游产业联合, 加强合作配套, 实施专业化重组。三是在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供应上实施限制措施, 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四是整合油地校科技资源, 优势互补、联合发展, 促进油田科研院所与地方石油装备企业多渠道合作, 扶持推进科研成果在本地企业转化。

3.4 配套融资服务

一是加快推进石油装备产业基金的运营, 为全市石油装备企业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市场开发、产业升级提供资本支撑。二是组织开展石油装备产业银企洽谈对接,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三是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促进规范发展。四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集优债,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3.5 狠抓市场开拓

我国石油装备标准化 第9篇

关键词:石油装备,标准化,装备制造业

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是油气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历经50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崛起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2006年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已达到1 019家,工业总产值739.64亿元,同比增长42.36%。其中,进出口总额为93.16亿美元,进出口顺差为42.24亿美元。2006年全行业出口交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其中钻采设备行业出口占70.3%。目前,我国石油装备门类比较齐全,规格、品种基本能满足陆上石油勘探开发的需求。从生产能力、产量、产值、生产的品种规格和从业人员等方面衡量,我国已成为一个石油装备制造大国,并在世界石油装备生产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石油装备标准化工作作为石油装备制造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技术支持与推动作用。

我国石油装备标准化发展历程

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标准化伴随着我国石油工业走过了50多年发展历程,经过起步探索阶段(1950年~1978年)、成长壮大阶段(1979年~2000年),目前已进入国际接轨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刚刚起步,主要由石油钻采设备制造厂收集API和前苏联相关标准,参考制定一些零部件生产用标准和部分工厂标准。1958年由原石油工业部组织,在石油钻采设备设计和产品加工中开展标准化工作,并着手制定石油钻采设备产品行业标准。到1978年,制定了《螺旋焊缝电焊钢管》、《抽油杆及接箍》等约70项相关石油装备标准,为我国石油装备标准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石油装备标准制修订工作由技术归口单位管理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转变,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最先组织成立了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设备和材料标准审查委员会,1984年成立了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后,又相继成立了油气田设备与材料、石油仪器仪表、石油管材、石油钻井和采油采气等与石油装备有关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87年成立了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6)。自此,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组成了一支技术专家和标准化专家队伍,分专业、有系统地开展了石油装备设计、制造和使用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逐步形成了我国石油装备标准体系。到1999年,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共制定、发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近450项,有力地规范了石油装备市场,促进了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我国石油装备“走出去”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WTO。为适应我国石油工业重组改制后的发展,石油装备标准化工作向市场导向、协商一致、国际接轨的方向发展。一是石油装备标准化组织进行了重组和机制改革,使之成为了一个由国内各利益方主导、专家参与、协商一致的开放式组织;二是重视并加强了石油装备的系统性、配套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通过整合由单一零部件标准向模块化、系统性标准发展,使标准更能满足我国石油装备和装备技术的发展;三是加快了我国石油装备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国际标准本国化和本国标准国际化”的战略稳步实施,采标工作重点已由采用API标准向采用ISO标准转移,中英文双语版标准受到我国勘探开发“走出去”队伍的欢迎并逐步得到国外合作方的认可。

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国石油装备标准化从无到有,从国内到国际,发展到今天已形成较完善的石油装备标准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石油装备与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石油装备走向国际和对外油气勘探开发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我国石油装备标准化组织及标准体系

1 我国石油装备标准化组织

我国石油装备标准化组织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与重组,形成了以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6)为主体,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PSC)下属的石油管材、海洋石油工程、石油仪器仪表和石油工程建设等相关专业标准化委员会(TC)为补充的标准化组织体系,覆盖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设备、海上结构等各个专业领域(如图1所示)。SAC/TC96与CPSC各专业委员会(TC)之间以及CPSC各专业委员会(TC)之间,通过CPSC协调,广泛开展标准制修订合作。与ISO/TC67分技术委员会(SC)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作为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最重要的标准化组织———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6)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技术委员会。自1987年成立以来,一直担负着我国石油天然气物探、钻井、采油生产用设备及工具等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制定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装备的产品标准和操作、维护规范。委员会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中国机械联合会联合组成,委员主要来自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油田用户和研究院所的技术专家、标准化专家。标委会下设7个直属专业标准化工作部(如图3所示),即:钻机装备、车载装备、井控装备、钻采动力、钻修井井下工具、井口采油树和采油设备标准化工作部。每个工作部由来自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和油田用户的约20名技术专家组成,具体负责本专业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

2我国石油装备标准及标准体系

我国石油装备标准体系可分为4层结构:第一层为石油装备通用基础标准,第二层为石油装备各个专业的通用标准,第三层为各专业核心标准(门类标准),第四层为围绕核心标准的配套标准(个性标准)。截止到2008年6月,我国共制定发布石油装备标准493项。其中钻采设备及工具219项、石油管材标准94项、仪器仪表标准103项、处理设备标准33项、海上结构标准44项。基本形成了覆盖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油气储运等各个专业领域的石油装备标准体系(如图4和表1所示)。

在现有石油装备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79项,采用标准数占现有标准数的36.3%。其中,等同或修改采用国际标准38项;等同和修改采用API标准103项,非等效采用API标准25项;采用其它标准化组织的标准13项。近两年来,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加大了采用ISO标准的力度,2008年计划采用的ISO国际标准就有45项。到目前为止,我国重要石油装备都已采用了国际标准和API标准。

近几年我国石油装备标准化主要工作成果

1 创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工作机制,促进了装备标准化又好又快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装备制造业和油田用户对石油装备标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参与技术委员会标准化活动和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技术委员会的管理工作和运行机制面临新的挑战。一是标准制修订项目多、工作量大;二是对标准的系统性、适用性和质量要求更高;三是装备制造业和油田用户广泛参与要求标准制修订工作更加公平、公开和协商一致;四是标准制修订工作组之间、归口技术委员会之间的协调工作越来越多。为此,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委员会从2000年开始,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了标委会秘书长办公会制、主任委员办公会制和委员会年会制等标委会管理工作机制;二是建立了立项审查与协调、起草工作组、专家审查和委员表决等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三是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按石油钻采设备分类建立了石油钻机、井控、井口与采油树、动力、车载、井下工具、采油设备等7个直属标准化工作部,分别由各专业领域的龙头企业牵头承担,协助标委会秘书处开展标准前期研究、标准制修订和标准宣贯工作。通过实施这些协商机制和技术保障机制,确保了技术委员会各相关方的利益,提高了标准的系统性、适用性和质量,保证了我国石油装备标准化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2 加强石油装备标准和标准体系研究,标准的系统性、配套性显著增强

当今世界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国际化、集群化、信息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而石油装备技术向成套化、模块化、机电一体化和节能环保方向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国际油价高企,石油装备市场需求猛增,我国石油装备制造的技术水平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推陈出新,对石油装备标准的系统性、配套性和通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所属各相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继开展了石油钻机标准体系、潜油电泵标准体系、井控系统标准体系和石油管材标准体系等石油装备标准体系专题研究和体系制定工作。对我国石油装备各专业领域的已有或拟定的技术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并按照简化优化、先进适用、系统配套、层次分明等原则进行分析研究,将其标准有机地排列组合,形成一套科学的体系结构和体系表,以规划和指导技术委员会的标准制修订工作。一是对现有石油装备标准按其产品功能和组成的系统,整合并重新划分归类;二是从石油装备模块化、一体化的角度,提出了主要石油装备标准的项目建议;三是将一些新技术、新产品纳入到标准或标准体系之中;四是大量采用了ISO和API标准。

例如,全国石油钻采设备和工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石油钻机标准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石油钻机标准体系。我国石油钻机标准体系共分8个门类,45项个性标准。其中,主导标准12项,配套标准33项;采用ISO或API标准19项,占标准体系总项数的42.2%。通过体系研究,一是将钻机提升系统、井架底座、动力与传动系统、井控系统、钻井液循环系统以及辅助设备作为一个大系统,用系统论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并制定了《石油钻机配置规范》、《石油钻机技术规范》等核心标准,对钻机提出整体技术性能要求,以适应当前成套石油钻机的模块化设计、制造和检验的需要;二是与国际标准接轨,改变了我国按“井深”设计钻机的传统观念,使用按“钩载”设计钻机的国际通用做法,并采用了一批系统性和技术水平较高的ISO标准和API标准,如ISO 13535《钻井和采油提升设备规范》、ISO13533《钻井和采油设备钻通设备》等;三是提出并制定了《石油钻井用顶部驱动装置》和《石油钻机用盘式刹车》等一批新技术装备标准;四是强化了石油钻机标准的综合性和配套性,标准项数由过去77项减少到45项,增强了个性标准的通用性;五是从安全、节能和环保等方面对钻机设计、制造和使用提出了配套的检测和控制技术规范。

3 积极开展国际标准跟踪、研究和采标,加快我国石油装备国际化进程

作为一个石油装备制造大国,随着我国石油装备出口量逐年大幅度增加以及石油公司海外油气田勘探开发业务的增长,石油装备国际标准化工作已成为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战略的桥梁和重要技术支撑。2001年CPSC和TC98提出并实施了“国际标准本土化和本国标准国际化”的国际标准化战略,相继制定了《“十五”国际标准转化计划》、《2003~2005年采标计划》、《2003~2005年石油天然气行业中英双语版标准计划》和《2005~2007年石油及石化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加快了我国石油装备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1)组织相关技术委员会、国际标准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和装备制造企业,形成我国石油装备国际标准化工作网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和API标准化活动,及时跟踪、翻译ISO和API标准,并结合我国石油装备制造发展进行适用性分析、试验验证和转化工作,从中引进了许多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做法,对我国石油装备技术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快速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到目前为止,采用ISO和API标准179项,采用标准数占现有标准数的36.3%。其中,对ISO 3183(API Spec 5L)等一批重点ISO标准和API标准实行同步立项、同步起草、同步发布;对所急需的涉及健康、安全、环保的ISO、API标准和操作规范及时进行验证和转化,如:ISO 13533《钻通设备》、ISO 15156《油气开采中用于含硫化氢环境的材料》等;对于不适应我国法律法规的标准、技术条款有选择的采用或修改采用,确保了采用国际标准和API标准转化后的适用性。

(2)以我国石油装备技术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技术支撑,制定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装备技术标准,如:《石油钻井用顶部驱动装置》、《石油钻机用盘式刹车》、《石油钻机用柴油机偶合器机组》等。在满足国内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同时,组织相关企业编写国际标准提案,为实质性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做好了技术准备。

(3)开展了石油装备“中英文”双语版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制定《石油钻机用柴油机偶合器机组》等22项“中英文”双语版标准,积极支持了我国石油工程技术队伍和石油装备“走出去”战略。

我国石油装备标准化下一步发展思路

1基本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国际化为目标,以信息化为手段,全面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龙头制造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新技术和新装备的标准转化和标准国际化,进一步加快我国石油装备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以“系统配套、安全互换”的标准制修订原则,推进我国石油装备模块化发展,大力提高我国石油装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快我国石油装备主导产品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发挥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和研究院所的作用。一是将部分重点产品的行业标准提升转换成国家标准;二是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装备新技术和新产品制定成我国国家标准。如:成套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自主研发的成套测井装备和随钻测井装备;超深井钻机、电驱动钻机、顶部驱动装备、近钻头地质导向装置;抗硫化氢油井管、连续油管以及可膨胀套管等。

(2)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目前与石油装备有关的国际标准104项,正在制修订的有27项,正在制定的有35项。而我国到目前为止只采用了38项,采标率为36.5%左右,与我国要求的国际标准采标率90%还有很大差距。为此,一是要发挥国际标准国内技术归口单位作用,组织相关专家组成国际标准一一对应的跟踪工作组,加强国际标准的跟踪、研究和投票,及时反馈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立场和意见;二是将现有国际标准按计划尽快转化成我国国家标准。

(3)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物探装备、测井装备、钻井装备和采油装备等方面积累了很多先进经验和先进做法,特别是近几年,发展了很多新装备和新技术,而且已形成了我国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将游梁式抽油机、顶部驱动钻机、电动潜油泵等标准形成国际标准提案,并承担和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4)继续制定中英文双语版标准。我国已成为石油装备制造大国,每年出口石油装备达40多亿美元。另外我国有700多支海外石油工程作业队伍,使用的都是国内的石油装备。因此,需要有选择地将我国一些石油装备标准转化为中英文双语版,在为我国石油装备和石油工程作业队伍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向国外推介我国的石油装备标准。

(5)开展国际间的标准化技术交流和合作,特别是要开展与ISO、OGP、API以及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标准化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减少或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提高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国内石油装备管理问题的思考 第10篇

石油装备是石油以及天然气地质和钻井工程以及一些油气作业工程, 石油存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装备, 很直接的反映了一些石油工程的建设能力以及水平。而中国在石油的装备上通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以及整合, 所生产出来的装备不论在技术上还是质量上, 都是很具有竞争力的。因此, 在与国外的石油装备的制造比较, 也是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1 石油装备的管理的现状

目前, 在我国的石油机械装备的制造主要是分布于中石化江汉油田、胜利油田和中石油在宝鸡、天津等地的企业。其中的一些机械制造业已经成为了比较重要产业。而中石化石油的装备制造企业在引进以及消化和吸收国外比较先进的技术。在国际市场上有了良好的精良装备以及优质产品。中石化的石油装备的市场主要是在于中石化旗下的一些上游石油化工企业以及国外的市场。石油化工装备已经向大型化和集体化的方向进行了发展, 而石油化工企业继续进行生产, 这样更加需要有各个不同方面的强势管理。而一些装备的周期比较长, 以及装备高负压的运行, 更加给装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的发展遇到许多的阻碍。

首先, 人均石油的资源是占有量相对贫乏的, 虽然在我国的石油资源总量是位于世界第六位。也跻身亚洲第一位, 但是我们石油化工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的国家。在人均石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

而中国石油生产具有以下特征。总量比较大以及人均极少, 这更是对我国石油总体现状。据统计得知, 全世界的人均占有石油可采资源是68吨。而在我国占有12吨, 大约相当于世界的六分之一。我们随着这一状况经济的迅速发展, 能源需求是飞快的增长, 这样闲的问题会更加的突出。而其次, 我们从品质上看, 我国所有现挖掘的石油品质并不是很理想, 极力提高了石油的一些开采成本。总体来看, 使得勘探难度逐渐增大。隐蔽以及复杂油气已经成为勘探的主要对象, 而在地表及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地区更是正成为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而我们所有的老油田已经提升进了高含水以及高采出阶段。综合含水率高于了百分之八十, 而平均的采出程度达到了高于百分之六十五, 而原油产量在呈递减趋势逐渐的加大, 使得开发难度非常大, 开采的工艺也是要求越来越高。再者老区的产量递减会使得新区产量不足从而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我们项目工程在预算装备维修的资金时, 仅仅只是按照了一些以前的装备管理经验来进行预算的, 而我们以前的装备管理经验是明显不足的, 更加是没有一点科学根据的。另外一些装备虽然没有达到条件, 但装备的技术的问题一直没有提升的问题, 使得它甚至丧失使用价值。造成了不可估算的损失。很多装备没有按照装备管理的实际状况来进行折旧的计提。所以我们如果需要提升就必须的提高石油化工的装备上的设计的管理方面。而目前我们的石油化工装备在先前案遭一定的需求来确认所使用的投资经费, 对于一些化工石油装备的售后管理, 我们并没有对其有更加足够的思考, 在我们的石油化工装备的管理的范围。据了解, 在我国的企业中一些化工石油装备的管理是按照一定的专业来划分的。对于在经济管理上, 我们的管理是比较落后的, 使得很多装备在不同环境下出现脱节, 使得生产造成了更多的损耗。石油化工设备的一些管理所涉及到的技术也逐渐增加了, 使得很多专业的技术更为深入的发展, 更加适合了现代化的石油化工装备管理。这样我们能更好的去学习, 使得装备的管理更为完美。

2 石油装备管理必须要遵守的条件

石油化工装备的管理的系统必定是许多公司以及企业的选择, 这样更加成了标准的来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一些内在的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现在为使得我国的石油化工的生产更加安全做了一定的规定, 必须要遵守石油化工产业的无故障以及无缺陷等。而且我们需要遵守更多的意见, 来使得石油化工方面得到更加好的技术支持, 使得管理更加方便。伴随着许多石油化工的企业的装备水平的日渐提升, 使得工程管理的规模化的逐渐增大, 这样可以让很多的石油化工企业大力的进行发展, 这样, 并且可以满足在许多不同特殊环境下的苛刻要求, 如此来的使得设备适应更新的需求。这样更加让石油化工企业石油化工装备管理和维修提出了更加多的问题与挑战。

这个石油化工系统必须能提供我们管理者的一切所需得知的任何数据, 以便清晰的掌控石油化工设备的运行情况。石油化工装备的管理问题有很多, 如石油化工的设备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或者是因为存在突发情况, 会使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石油化工的一些设备用久了会影响它的运行效率, 更加会导致资源的消耗。因为石油化工设备的使用, 导致精度降低, 从而导致生产出达不到合格品的要求。一些石油化工设备严重的磨损和腐蚀, 使得维修的数量以及费用增加。而一些石油化工装备本身设计和制造的缺陷, 这样会使得维修和操作者的差错而造成更加严重的事故和公害。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高度重视管理的系统模式化设计的基本工作, 信息系统从一般的模式建立和目标确定以及管理理念上达到以下功能要求:这样可以实现石油化工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的石油化工装备的使用资产以及寿命周期管理的体系。此系统更加具备一些业务限时提醒功能等。石油装备管理系统是可以根据自定义这些必要工作节点的工作任务来处理相应时间, 而再此时到达规定时间而未处理的一些时间任务, 将自动在石油化工装备管理的系统中给予工作提醒。这样的管理系统将提前通知, 并在数据库生成提醒记录。而在石油化工设备的管理上, 其实我们可以将所有的信息公有化, 使得在一个局域内的人员都可以随时查看设备的运行情况, 可以把数据共享给任何使用这个软件管理的工作人员, 这样可以可以更好的提升石油化工装备的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现代化程度。这样我们可以去对石油护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况做一些合理的安排以及检点故障, 且信息化的提示管理者对此进行维护的工作记录以及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而石油化工装备目前运行状况, 这样能够更好的智能提示管理者, 减少所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我们需要确定的去做一些石油化工设备的保修工作, 对一些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维修部件做一定合理的记录, 以便提升管理者的效率问题。我们还需要使得石油化工装备的寿命可以更加长久的, 使得维修费用减少, 保证一切工作的进行, 这个是挺难去实现的。而且石油化工管理系统具有非常完善的权限管理功能, 一些执行和调度级以及事务处理级等问题, 使用户各自能够知道自己执行权限范围内的操作, 更好的实现多级化的装备管理模式。可以分为装备管理与装备控制级, 更好的避免互相干扰, 权责混乱。

3 石油化工装备管理系统的特点

石油化工装备管理系统是提供图形化工作驱动的, 而菜单驱动和工作流程驱动是本身所具有的。石油化工设备的管理系统在信息化的工作平台是经过了一些虚拟测试的。通过了一些工作流程仿真, 使得它的可行性更高, 实现许多的工作组织和工作管理的共享化。非常合理的探知一些装备的数据, 并及时做出正确的决定。而也包含一些业务功能自动会生成数据信息, 让这些数据可以合理的达到企业的标准, 一旦超出, 便会智能提醒, 并且对石油化工装备的管理是非常好的。此次系统可以非常有效的计划去制定好管理的方案, 如此便可以非常合理的去探知设备的好坏情况以及使用情况, 这样可以对石油化工装备管理的业务更好的进行优化和持续优化的过程。我们可以去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做出比较好的优化方案, 这样就可以在施工的同时更好的监控一些可视的画面, 以及可控的数据, 更好的体现在信息库里面, 更好的使得系统更加完整。从而使得管理体系更为的完美, 非常好的强大了一些基础设备的管理。这样更好的提高了管理的能力。石油化工装备管理的平台依旧是根据石油化工装备管理工作的所需要的实际需求而进行开发的, 石油化工管理系统是很有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目前石油化工装备管理工作中的所碰到的许多实际问题。还有更加专业的数据统计以及智能化的数据分析, 这样可以更加减少人为的失误, 使得管理更加方便。我们的化工石油化工装备管理更加是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以及安全生产的重大前提。我们可以更好的管理企业的石油化工装备的分配, 是化工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领域。而由于石油化工装备管理数据处理的数量是非常大, 时效性也是需求非常高的, 为了更加方便于管理, 我们系统采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是目前一个很好方案。

4 总结

在我国的一些石油化工产业所伴随着油田生产规模在不断地扩大, 因此同时技术的管理服务队伍参与外部的竞争程度更加加深, 而一些高精尖的装备在不断更新, 施工队伍更加是频繁流动, 一些石油化工的装备集中管理在了专业化管理和资源共享以及统一调配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我们是通过了一些石油化工的设备管理来检测可利用率以及可靠性。这样我们就可以减少公司以及化工石油企业的维修经费。更好的提升了企业对石油化工设备的管理, 以及更好控制各项的工作流程。通过信息化的一些技术来合理的安排维修以及配置, 在实施过程中, 都是需要因地制宜, 更加聚散有度。对于有些企业不经常用, 但从全局角度看, 生产的需求是很大的器械, 为了发挥更大的作用, 采取全部集中的方式, 更加的有利于合理调配。而夯实石油化工装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更好的促进石油化工装备管理水平, 从而提升石油化工装备管理的企业整体管理能力这一个非常有力的核心效益目标。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比较早的发现以及利用石油的国家, 目前中国石油集团的装备制造企业基本建立起与自身企业相似类比的先进企业的业绩指标对标管理体系。可是依旧存在着问题, 需加强对一些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装备的安全管理是应该贯穿了整个装备的寿命周期, 即从设计和制造以及安装等所有过程。文章阐述了石油装备管理的现状, 及石油装备使用的维护和维修等问题, 针对石油化工装备管理系统的特点分析, 建立了非常适合石油工程的一些技术服务。

关键词:石油经济,发展,装备管理

参考文献

[1]申成云, 康成佳.石油钻探企业EPC项目采购管理探讨[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11 (07) .

[2]蓝强, 张英帅, 王农.ERP系统在西南油气田公司物料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研究, 2011 (16) .

石油装备企业论文 第11篇

海洋钻井平台指用于钻探井的海上结构物。与陆上石油钻井相比,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不同,海洋石油钻井在设备、装置、等多方面具有特殊性。一般而言,海洋钻井平台上装钻井、动力、通讯、导航灯设备,以及安全救生和人员生活设施,是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不可缺少的手段。海洋钻井平台主要分为移动式平台和固定平台两大类别。其中按结构,移动式平台又可分为坐底式平台、自升式平台、钻井船、半潜式平台、张力腿式平台、牵索塔式平台;固定式平台则可分为导管架式平台、混凝土重力式平台、深水顺应塔式平台。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是最为主要的设备之一,它可提供安装设备,配备器材,存放物资的场地,作业及生活场所,是石油和船舶行业结合的产物。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产业是直接关系到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影响国家能源稳定和经济安全的战略产业。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是海洋油气开发的关键装备,我国海洋石油装备产业在海洋油气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对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特点做了介绍,重点分析了该项技术的发展状况,从钻井平台类型和技术含量等方面指出我国与世界先进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主要差距,并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

1 海上钻井发展历史

1.1 海上钻井可及水深方面的发展历程

海洋钻井可及水深深度是检验海洋钻井先进程度的标杆之一。钻井可达水深深度越大,则说明其海洋钻井技术水准越高。究其历史,上世纪40年代展开了海洋石油钻井的篇章,但当时钻井可及深度只有100米左右。历经30多年时间后,海洋深水钻井可及深度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就,从几百米到几千米,最近几年频频传来海洋钻井的捷报消息。到目前为止,我国海洋钻井水深已经可至3000米左右。随着海洋钻井深度的不断提升,海洋钻井深度方面的定义也有了很多改变,以深水井这个名词为例,在上世纪当水深超过200米以后则称为深水井,在20世纪末,深水井的概念又上升至300米,而现如今,只有当水深超过500米以上时,该井才能划入深水井范围,而不足500的井则属于常规水深,500以上的则是深水作业。

1.2 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世界拥有量变化状况

全球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自此以后,移动式钻井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有了大范围、大规模的增长,其顶峰数量曾经可达750之多。随着80年代全球油价暴跌,海洋钻井平台的使用也深受打击。新平台大的开发低迷不振,旧平台的使用频率也是大幅下降,甚至相当一部分的钻井平台被改为采油平台,一度出现极大的资源闲置及浪费现象。直到1996年前后,海洋深海采油才逐渐走出低谷,重现其蓬勃发展的状态。截止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范围之内,仅仅海洋移动钻井装置这一项,其数量就可达800多座,且无论是数量还是使用率都仍然呈现上升的姿态。

2 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装备产业状况

2.1 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装备产业基础薄弱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石油产量丰富的中东国家,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我国海洋石油钻井基础薄弱,其设备及技术仍然存在很多差距及不足之处。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我国海洋钻井平台数量不足。硬件设备的不足严重制约着生产进度,不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以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为例,我国现有移动式石油钻井平台46座,其中绝大部分钻井平台隶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就连中石油集团仅拥有1座钻井平台,并且其职能适用于浅水域作业。更别说我国其他中小规模的石油开发企业,其所拥有的钻井平台数量及技术水准情况更是恶劣。其二,在我国现有的为数不多的钻井平台中,其中设备的关键技术及配件仍然依赖于国外进口支持。海洋石油平台设备配件多,技术含量高。目前我国国内虽然可以精确的完成其中许多配件的生产组合,但是对关键技术设备的生产仍不能把握,其配套流水线生产情况更为糟糕严重。由此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生产带来极大地不便,从大的方面来讲,影响了我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发进度、效率,形成生产成本高、生产周期长、供货周期长、设备维修困难等弊端。大的方面来说,关键技术依靠进口取得,则影响了我国能源储备量的大小,以及我国对能源价格定位的影响程度。

2.2 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设备得到很大提升我国油气开发装备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国产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其一,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成熟度是衡量其生产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海洋石油平台开采数量的积累,我国石油开采平台技术的生产以及使用都呈现了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姿态,其数量、质量、使用科学合理性能等多个因素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以及行业给予的肯定。尤其是船体的建造经验,已成为浮式生产储油装置设计、制造和实际应用大国,在此领域,我国总体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其二,部分配套设备性能稳定。由于海洋石油探测工作的限制,其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就要求其相关工作设备必须符合特定规格,不允许有丝毫的偏差。举个例子来说,我国国内在电驱动钻机、钻井泵及井控设备等研制方面技术比较成熟,可以满足7000m以内海洋石油钻井开发生产需求。宝石机械、南阳二机厂等设备配套厂有着丰富的海洋石油钻井设备制造经验,其产品完全可以满足海洋石油钻井工况的需要。

其三,深海油气开发装备研制进入新阶段。石油设备可及深度不仅是考核期工作强度的一个标准,其水深深度的大小也代表了其所潜在能源的多少。虽然当前我国海洋石油勘测仍然局限于200米水深以内,但是在理论上我国已具备了可以生产水深可达500米的海洋石油钻井设备,并具备将其投入使用的能力。这括约性的一步,不仅为我日后更为精密的仪器打下基础,也达到鼓舞了我国石油设备生产研发人员的士气,以给予了石油勘测人员极大地信心鼓励。

3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特点

3.1 作业范围广且质量要求高

顾名思义,海洋移动式钻井平台的工作地点与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就要求海洋移动式钻井平台可以适应不同海域、水深、不同勘测条件的石油钻取,作业范围广泛。此外,海洋风暴、潮涨潮落等自然现象对漂浮在海洋上的钻井平台也有很大影响,这样高强度作业环境就要求求海洋钻井移动平台质量必须达标、合格。

3.2 使用寿命长,可靠性指标高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使用寿命长,安全系数高、较为可靠,着同样和其作业环境一级作业要求息息相关。长期系泊在海上,除了要经受风、浪、流的作用外,还要考虑台风、冰、地震等灾害性环境力的作用,还要可支持长时间的疲劳作业要求。因此钻井平台建造工艺要求高、结构防腐、高应力区结构型式以及焊接工艺有着很高的要求,生产管理要求同样很高。为了保证海洋工程的质量,采用了高强度或特殊钢材。海洋工程的建造、下水、海上运输、海上安装甚为复杂,生产管理明显地高于常规船舶。

3.3 安全要求高

由于海洋石油工程装置所产生的海损事故十分严重,随着海洋油气开发向深海区域发展、海上安全与技术规范条款的变化、海上生产和生活水准的提高等因素变化,对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安全性能要求大大提高,特别是对包括设计与要求、火灾与消防及环保设计等HSE的贯彻执行更加严格。

3.4 学科多,技术复杂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结构设计与分析涉及了海洋环境、流体动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钢结构、船舶技术等多门学科。因此,只有充分、科学、合理的使用各项专业知识,并将其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海洋石油探取工作安全、便利、快速的完成,才能为海洋石油探取的最大合规、效率性作出服务。

4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发展空间

虽然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只有百年历史,深海石油钻井平台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其所取得的技术发展进步,石油钻井平台种类、可适用海洋区域作业环境、以及其石油产品相当丰富。并且,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可以延伸。

4.1 自升式平台载荷不断增大

自升式平台逐渐采用高强度钢来提高平台可变载荷与平台自重比,同样对高平台排水量与平台自重比,平台工作水深与平台自重比率的强度都增大了。此外,对甲板的可变载荷要求强度同样增大,甲板空间和作业的安全可靠性能要提高一个台阶,要可保证钻井平台全天候提供可正常作业设备及环境。

4.2 多功能半潜式平台集成能力增强

具有钻井、修井能力和适应多海底井和卫星井的采油需要,具有宽阔的甲板空间,平台上具有油、气、水生产处理装置以及相应的立管系统、动力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及生产控制中心等。

4.3 新型技术FPSO成为开发商的首选

海上油田的开发愈来愈多地采用FPSO装置,该装置主要面向大型化、深水及极区发展。FPSO在甲板上密布了各种生产设备和管路,并与井口平台的管线连接,设有特殊的系泊系统、火炬塔等复杂设备,整船技术复杂,价格远远高出同吨位油船。它除了具有很强的抗风浪能力、投资低、见效快、可以转移重复使用等优点外,还具有储油能力大,并可以将采集的油气进行油水气分离,处理含油污水、发电、供热、原油产品的储存和外输等功能,被誉为“海上加工厂”,已成为当今海上石油开发的主流方式。

4.4 更大提升能力和钻深能力的钻机将得到研发和使用

海洋石油钻井朝向更深水深海域钻取,石海洋石油开采的发展趋势,也是必然趋势。由此,海底水深五、六千米的作业打钻成为了钻井平台的一项技术要求规格,而通常的三千米技术标准有待进步提升。同样其他配套设备,如深水大型隔水管和大型深孔管,人员技术等因素也要逐步得到提升,时刻跟随发展趋势调整自身。

参考文献

[1]赖笑辉,王维旭,栾苏,弓英明.我国海洋钻井装备国产化现状及发展展望[J].石油矿场机械,2010,(12).

[2]左天庆,谭四周,刁华东,吕学良.油田设备备件国产化的探讨与应用[J].河北化工,2010,(11).

[3]王定亚,丁莉萍.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2010,(04).

[4]王定亚,王进全.浅谈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J].石油机械,2009,(09).

[5]苏斌,冯连勇,王思聪,牛燕.世界海洋石油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石油企业,2006,(Z1).

上一篇:新政影响下一篇:柔性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