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讲述范文

2024-06-26

课堂讲述范文(精选11篇)

课堂讲述 第1篇

师:我们今天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训练课, 训练的内容是讲述。讲述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讲话方式。那么, 你知道什么是讲述吗?

生1:我觉得是人跟人之间最常用的交流方式。比如说, 平时我跟老师或同学讲一件事情。

生2:我认为它应该是说话的一种技巧, 有一定的方法。

师:看来大家对讲述是有所了解的。是的, 讲述是根据交际的需要, 对我们的已知所做的一种讲解。我们的已知可以是认识的人、一个故事、一段经历、或是一个道理。 (出示幻灯片) 比如:介绍一部好的影片, 一次出游经历等。成功的讲述可以影响他人, 达到良好的交际目的。让他人形成对你积极的看法。

既然是一节口语交际训练课, 我们就先聊聊天。我们所学的科目很多, 我们来聊一聊你喜欢的科目。 (出示幻灯:说一说, 《我喜欢的科目》)

生1:我最喜欢的科目是那个体育, 因为在体育课上, 那个我们可以玩球。

生2:我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 因为我觉得数学可以让那个脑子变得更聪明。

生3:我喜欢语文, 因为语文活动比较多;然后还有体育, 因为体育课解散后可以玩;然后还有微机, 因为有时候可以上网。

生4:我喜欢物理, 我物理分高啊!别的都不及格, 就物理及格了。

师:其实, 我们刚才进行的是一项简单的讲述训练。大家讲述中的要点很明显:都能围绕话题中心讲述, 谈自己喜欢的科目。这是讲述的第一个要求:根据话题选对内容。 (板书) 其中, 也暴露了一些缺点, 不知你们是不是发现了。 (出示幻灯) 请先将自己的发现写到你们的学案中, 我们再来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

师:好, 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我们交流一下。

生1:内容不具体, 不够生动、形象。

生2:都只说了两三句, 说的少。

生3:我总结了两点, 第一点是条理不清楚, 没有顺序;第二点是中心不明确。

(教师随学生发言摘要板书:“话少”、内容不具体、中心不明确, 内容零散)

师:很好, 大家都发现了我们在讲述中存在的问题。此外, 我还要补充一点:几乎每个同学都有口头禅, 例如“然后”、“那个”等, 要努力克服这种口语习惯。

那么怎么解决呢?用我们平时上课的方式, 对问题进行探究。探究, 是一座桥梁, 能把我们由未知带向已知。这当中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 才是真正的力量无边的人。”希望我们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开动脑筋, 提高思维能力。

我们先看一段优秀讲述的录像, 是香港的曾宪梓先生在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时的一段讲述。要求边看视频边总结他讲述的三段经历和他的观点。先各自总结, 再交流。 (视频过后。)

生1:第一段, 他研究外国领带, 并卖出他自己的第一条领带。第二段, 卖领带由低档到高档。第三段, 把自己的领带打造成国际名牌, 把外国领带全挤出香港市场!

生2:观点是做生意要交朋友, 要做真人, 真朋友, 真货, 真价钱。

师:很好, 这是他的一段讲述。下面探究一下, 他的这段讲述成功的解决了我们出现的“话少, 不具体, 内容零散”这三个问题, 他用了什么方法, 他的讲述方法给我们什么启示?小组探究。

(探究过后, 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生1:我觉得他讲的内容连贯, 逻辑清晰, 话比较多。

生2:首先, 他说的这一段话能够围绕主题, 不跑题;然后是, 再就是描述他这些经历的时候, 能够突出形象, 具体地描述出来。第三个就是有条理, 有逻辑性。

师:注意, 有口头禅。

生3:他所讲述的三个事例, 都为他得出的观点服务;并且他讲述的三个事例很生动很形象, 可以让人很深刻地理解他的这个观点。

生4:他讲述的优点是:第一, 条理清晰按照一定的顺序;第二, 他的语言十分有感染力, 他讲得跌宕起伏, 风趣幽默, 就是能让观众的情感随着他的讲话而变化。

师:好, 总结一下大家的发言。

首先, 大家都意识到了这段讲述的特点。一是话多且符合话题, 方法是讲述大量的实例 (板书:根据话题选择事例) , 解决了我们话少的问题。二是详细生动, 用了很多细节, 取得了这一效果 (板书:要有事实和细节) , 解决了我们讲述不具体的问题, 这就是讲述的第二个要求。三是他讲了这么多的事实, 就是为了得出他的观点, 这是讲述的第三个要求:要自己有观点和感受 (板书:有自己观点和感受) , 解决了我们讲述内容零散的问题。

根据话题选对内容, 有事实和细节, 有自己观点和感受, 这是一段成功讲述必备的三点要求。记住这三点很容易, 但真正领会、运用要靠训练。我们看一段视频, 来做案例分析, 看看大家领悟的如何。

视频:

一家上市公司招聘总裁秘书。细心是这个职业必备特点。三个大学生来应聘。

1.我性格开朗活泼, 爱好文艺, 具有播音主持专长, 我们学校的大型文艺活动都由我主持。

2.我是一个细心的人。我从小到大特别仔细认真, 从来没有马虎过。

3.我是一个细心的人。我在上大学时, 一直订《英语世界》杂志。在上大学二年级时, 有一次看到《英语世界》里的一篇文章中, 标点符号用错了。他用的不是英文标点符号, 而是中文的。我就把错误在第几页, 第几行写下来, 给杂志社寄去了。杂志社的总编辑给我回了一封信, 说赠我一年的杂志。他还说, 像我这样细心的人已经很少见了。

师:如果你是总裁的话, 你们会用哪一位?

生:第三个!

师:谁来说一下你不选第一个的原因。

生:我不选第一个的原因是, 我要招聘的是细心的人, 并不需要他有文艺方面的专长。他跟我说话时, 内容就是选错了。不符合讲述的第一个要求。

师:谁来说一下你为什么不选第二个。

生:他没有说细节事实, 光说自己是一个细心的人, 只有观点。

师:第三个让你认同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相信他的原因是, 他用一个具体的事实, 经历, 还有细节, 就连标点符号都会注意到, 让人知道他是一个很细心的人。然后, 他说“这样的人已经很少见了”, 就是这个里面还有其他人对他的评价, 不只是自己单方面的评价, 这样比较全面。

师:注意, 你有口头禅!第三个人在他的讲述中不但有事实, 而且还有细节。细节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很多人都能编故事, 编情节, 甚至编情感, 但是惟独细节是编不出来的。因为细节是最真实的, 除非亲身经历, 它的真实性再非凡的想象力也无法达到。

细节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但是捕捉细节需要敏锐的观察力。下面我们看一幅漫画, 试试你的观察力如何。看图说话, 观察漫画中的细节, 得出你的观点。 (出示投影)

生:在公交车上, 拉手都晃动, 可以看出车速很快。小孩够不着扶手, 所以他就扶住老人的拐杖。也就看出了旁边的年轻人没有一点爱心, 没有做到尊老爱幼。

生:在公交车上, 很多年轻人都坐在座位上, 而他们旁边, 站着一位老人和一个小孩, 老人为保持住平衡而抓住拉手, 车速很快, 老人头上都冒汗了;而小孩因为太矮所以只能抓住老人的拐杖也在那站着, 头上冒出了汗。老人小孩都吃力地站着, 看出了公交车上的人不懂得尊老爱幼, 没有爱心。

师:大家说得很对。画面以最应该被照顾的人却没有被照顾的事例, 呼唤人们尊老爱幼, 呼唤爱心。

我们通过三个练习, 一步一步地深化了对讲述的三个要求的认识。下面我们实战演练, 看看我们的讲述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请讲述:《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出示幻灯)

先以小组为单位讲述, 每组推选出一名优秀者, 到讲台上讲述。

(活动5分钟。)

生:《让我感动的一件事》。在我上小学的时候, 我有一天晚上我跟妈妈出去, 我这个人特别粗心, 一不小心就扭到脚了, 看到我扭到脚, 我妈妈想都没想背着我就往医院跑, 因为我那个时候特别胖, 特别沉, 走到医院我发现我妈妈头上有好多的汗。然后我就发誓, 我以后再也不惹我妈妈生气了。我觉得这件事情体现出了我妈妈对我的爱。

师:有事实和观点, 很好。谁能再说一个有细节的?

生:其实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也是让我很自疚的一件事。上个暑假, 我和几个同学去世纪公园跑步锻炼。每一次都会跑很长的时间, 每一次都会很累, 所以就找长椅去休息。可是有一天跑完我发现, 一个拾荒的人坐在我们经常坐的长椅上, 我们当时很嫌弃他, 我们本来想去坐, 可是发现是他, 我们就没有坐, 只是在旁边站了一会。当时我们出了很多汗, 我们就用纸巾擦汗, 然后就把纸不经意地扔到旁边, 我们当时也没有注意环保的这种意识。可是当我们走的时候就发现被我们嫌弃的拾荒者, 却把我们仍的纸捡到了那个垃圾桶里。当时就是有一种想法, 他并不是拾荒的, 而是拾起了我们的公德心。他穿得又脏又破, 而我们穿得光鲜亮丽, 我们竟没有想到他会帮我们捡起垃圾。我当时很羞愧。他是一个很平凡的人, 但是他做得很不平凡, 比我们高尚很多。

师:有了细节, 这位同学对生活感受敏锐, 还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很好。下一个。

生:有一个平凡的星期三, 我们上午上完第二节课之后, 就像平常一样下楼去上操。那天楼道人很多, 因为我们前一天都上完体育课身上的反应都比较大, 有的时候甚至站不稳, 然后就非常艰难的下了楼, 我那天正在走的时候发现后面有人推我, 然后我就向前扑过去, 所幸没有摔倒, 然后我就看到身后有两个同学, 在我的身后打起来了, 这时候有一个给我们代课的老师, 他站在楼道口那个地方, 在打电话, 然后愤怒的指责那两个打架的人, 及时阻止了事态的发展。那个老师当时非常生气, 我想每个老师都会那样, 那个时候我就非常的感动, 我觉得那个老师就像我们的守护神一样。

师:哪位同学点评?

生:挺好的, 也有事实, 也有观点。就是前面有点长, 说老师的时候有点少。

师:听得很仔细, 提出了详略的问题。下一个。

生:那天, 我走到一个离家很远的一个路上, 因为我是从一个很远的地方走过来的, 那个路我也不认识, 所以我就一直往前走, 我感觉心里特别害怕, 然后就到一个路口觉得实在不能往前走了, 然后就一直靠在路牌那, 靠了好久, 最后想到必须要找一个人问一下, 反正走下去也是死, 被人拐走也是死, 然后就找了一个看起来非常善良的阿姨问了一下, 她就非常热情的问我, 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你要去哪啊?我就跟她说, 我要回家。她问我, 你必须要坐车, 你是不是没有钱啊?然后就给了我一点车费, 我走到路牌了, 她还在看着我, 当时觉得特别感动。

师:哪位同学点评?

生:有点罗嗦。还有口头禅。她结尾说特别感动, 为什么感动没说清。

师:好。今天我们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述三个要求的理解运用。今天我也很感动。感动于大家在这节课上的认真努力, 从我们刚一上课时只能说三两句话, 到现在我们能说一段话, 在这当中我看到了大家的进步成长。教师就是这样的一个职业, 用智慧引领大家走向成功成长。在大家的刚才讲述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比如详略问题, 啰嗦问题, 观点的提炼问题, 这些是我们下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好, 谢谢大家!

课堂点评

辛璐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在裕华区推广“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背景下上的一堂公开课, 就这节课, 我有两点感受颇深。

一、这是一节“口语交际”研讨课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能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语文教育要实现其服务社会的功能, 就必须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口语交际”培养目标, 反映了课程改革对语文应用性价值的重视, 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主要靠实践训练, 口语知识教学应当直接服务于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然而, 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却与此有很大距离。口语交际知识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分布零散, 系统性差, 而社会上成系统的口语交际教材的训练对象是领导或销售人员, 不完全适合初中生使用。受应试教育影响, 我们教师对这一项教学内容又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缺乏研究, 教学效果当然不容乐观;又因为口语交际中的思维与表达转换速度近于同步, 口语交际训练应该完全区别于阅读和写作训练, 教师缺乏驾驭这种训练的能力和经验, 所以这种训练课大多都不理想:或只有单边训练而缺少双边训练, 或只有说的训练而缺少听的训练;表现在学生身上, 学生往往没有话说, 或者有想法又说不好。这些都致使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难达“课标”要求。

辛璐老师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这节课就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话少、内容不具体、内容零散这几个典型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先就学生的口语交际状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了“根据话题选对内容、要有事实和细节、要有自己的观点感受”这三个要求, 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在探究中感受, 对解决问题效果明显;再分别从这三个角度进行了单项训练, 之后又组织了一次综合讲述演练。显然, 这节课是试图探索、建立适合于初中生的的口语交际训练体系, 其中合理地借鉴了成人口语交际训练教材系统的可适应内容, 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改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中我们也看到,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死教教材, 而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利用身边的资源, 整合教材, 备好一节课。可见, 在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研制严重落后甚至空缺的情况下, 我们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建设教材;即使在课程与教学内容研制相当齐备的情况下, 我们也应该运用好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张扬自己的能力。“教师即课程”, 无论是导向还是现实, 我们都应该把这作为基点。基点的准星应该对准语文课程目标的实效达成。

二、这是一节设计巧妙、充满探究、高效的课

我们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评课, 也就是审视、反思这堂课教师教了什么, 进而探询、体察学生所积累的学习经验, 并考察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程度。

(一) 教学目标明而简, 教学内容少而精

“不知道教什么”是语文教师备课的最大困扰, “不知道教了什么”是语文教师课后的普遍感受。从接触的大量课例看, 我们的许多语文课, 任课教师真的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 常常连“教参这么规定”、“考试这么出题”这种极为勉强的依据都找不到、对不上。只看见师生在课堂上忙活, 但自己却往往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这恐怕不仅是语文课常有的现象, 也是语文课所特有的现象。

我们再来反思这节课,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领会讲述的要点。2.训练学生根据交际的需要捕捉事实得出观点的能力, 从而提高说话水平。作课如作文, 也要“形散而神凝”, 老师围绕教学目标这一主线, 设计了这样五个教学环节: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讲述, 发现在讲述中存在的问题;看成功的即席讲话的视频, 小组交流合作探讨“他的发言在方法上对你有哪些启示”;探究出讲述的要点;对照讲述的要点, 具体分析案例;学生再次围绕话题进行讲述。从这五个教学环节来看, 一环紧扣一环, 层层深入, 最终水到渠成地达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而且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致, 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这节课的成功, 体现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这符合教育学、心理学上的“最近发展区”原则, 能够实现这种有效达成的课堂设计就是理想的课堂设计。

(二) 有价值的探究, 有效果的小组合作

教是为了引导学生学, 最终也要落实到学生的学, 教与学虽不是单纯的传递关系, 但两者趋向一致, 教师的教与学生所积累的经验具有明显的关联性。教与学的这种一致性无疑是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教师必须把自己“想教什么”、“实际在教什么”与学生“实际在学什么”联结起来。

这节课就是这样, 教与学始终高度一致, 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施教与学生的学习实践是密切联结在一起的。在这堂课上, 教师“教得有效”, 学生“学得愉快”、“发展充分”。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暴露出自身讲述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给学生提供一段成功讲述的视频,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促使学生从发现、总结成功经验, 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真正有意义的探究, 是有思维含量的探究。这里要强调一点: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探究, 并非所有的探究都需要小组讨论, 教师设置的课堂探究问题应该是有价值的, 既不低估学生的能力, 也不漠视、压抑学生的智商。

在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始终能够保持高昂向上的情绪, 还得益于两点:一是老师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能充分地把时间交给学生, 利用好多媒体, 最大可能地挖掘学生的能力;二是训练要点突出, 讲评紧扣本课训练中心, 学生发言中的其他问题只在结课时点出来, 这不但确保了训练的效度, 开放性的结尾还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因此,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踊跃活动, 口语交际训练广泛而到位;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他们思维空间发展了, 学习方法合理了, 综合能力提高了,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智慧并富有生命的课堂。

可见, “高效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理念, 也是一种教学策略, 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永恒追求!

课堂实录老人与海鸥讲述讲解 第2篇

一、导入

师:同学们,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智慧。这节课,让我们再次一同走进昆明翠湖,走进发生在十几年前一个真实,平凡却又震撼人心的故事,走进老人与海鸥的心灵世界,去感受动物和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九课《老人与海鸥》板书课题老人与海鸥 请齐读课题9《老人与海鸥》。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师:孩子们,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生:老人和海鸥。

师:(板书老人、海鸥)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生:讲述的是这位老人一到冬天,就去翠湖畔给海鸥喂食,当他去世的时候,海鸥们做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举动来为他送行的故事。(李心可)师:好,你复述的非常有条理。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老人喂海鸥(板书喂),海鸥送老人的故事。(板书送)

三、提出问题

师: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呢?你来说。

生:我的问题就是海鸥们为什么能听懂老人的话呢?老人叫他们起来一下,他们就会听话的起来一下呢?(赵晨阳)

师:好,这是你的问题,谁还有别的问题呢?

生:我的问题就是老人去世了,海鸥们为什么会那么悲痛,竟然做出那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我觉得他们的行为是只有人才能做出来的。(关娇然)

师:问的非常好,好,你来说

生:我想知道海鸥为什么会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呢?(张田启)师:孩子们,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老师试着把你们刚才的问题梳理了一下,发现大部分同学最感兴趣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海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寻常的举动,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啊?

生:是。

生:孩子们,其实老人和海鸥是联系在一起的,读懂了老人我们也就最终 读懂了海鸥。现在请同学们关注课文中重点描写老人的1到13段话,拿起手中的笔,默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老人的哪些做法感动了海鸥?找到这些句子的时候,用横线画下来。并且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好,开始吧!(5)生默读课文

师:好了吗?孩子们,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奋笔疾书,已经在上面写下了很多自己的发现。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找到的第一处在哪里?好,你来说一下。

生1:我找的是第二自然段里的这句话: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给海鸥送餐,与海鸥相伴。我从这句话中的“只为”这个词中可以看出老人非常喜欢海鸥的,他走了二十多里,只为了看看海鸥,给海鸥喂点食。(李心艺)

师:老人来这的目的和别的游人一样不一样。

生说:不一样。

师:他来这儿只是为了

说: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师:带着你的理解给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

生: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给海鸥送餐,与海鸥相伴。

师:刚才老师发现,画出这句的同学有很多,谁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好,请你来说。

生:我觉得如果是平常人肯定不会走20多里,只是为了一群动物,但老人做到了。更何况老人那么老,走20里,肯定脚都磨破了,但是他还是依然去给海鸥喂食,而且我从那个“只”字看出他居然什么目的也没有,只是为了给海鸥喂食。(李心可)

师:老师觉得他的感想多得一时半会儿都表达不清楚了,孩子用你的理解再去读读这句话。

生读。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给海鸥送餐,与海鸥相伴。

师:读的很好,谁还找到了?

生:我找的也是第二自然段里的一句话: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的褪了色。(张田启)师:好,说一下你的感受。

生:我觉得老人背已经驼了,说明他已经很老了。而且连喂鸟的塑料袋也褪了色,我想他喂鸟肯定是很长时间了,我觉得很感动。

师:褪色的只是装鸟食的塑料袋吗? 生:不是 师:还有什么?

生:还有他的衣服和身上背的蓝布包。师:从这里你感觉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生:贫穷的老人 师:你来说

生:我从网上查的资料里知道,他每个月只有308块钱的工资,但是却不舍给自己买新衣服,都用来给海鸥买饼干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可敬的老人。(关娇然)

师:说的真好,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是呀,在这个老人背后有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

这位老人是昆明化工厂的一位退休工人,每个月只有308块钱收入,老人平时最大的开销就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牌香烟,出门绝不坐公交汽车,因为他舍不得花那5角钱车费,为了节省钱,一碗稀饭,两个馒头,一碟咸菜就是他一天的伙食,身体不舒服了也绝不会去医院看病,能挺就挺过去实在不行也只是买一些草药,但是这位老人却舍得每天买四块五毛钱一斤的饼干蘸上鸡蛋给海鸥做它们最喜欢的鸡蛋饼干。老人去世了,人们发现他家里最值钱的东西竟然只是那6个鸡蛋,而这6个鸡蛋也只是他给海鸥做饼干的配料。

听着听着我发现很多同学的神情变了,老师相信,故事里的每一个数字一定都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想说点什么吗?

生:我听了老师您说的关于这位老人的资料非常感动。一位老人竟然为了那些海鸥能付出这么多,而自己却只能得到那么少一点吃的东西,即使生病了也是想挺过去,还是为了海鸥,我想这么一个为海鸥付出这么多的老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李依婷)

师:孩子,你能说出这么多自己的感受,真令人震撼。你来说。

生:我非常敬佩这位老人,因为我也养过小动物,但是我不能像老人那样那 么爱它,有时候贪玩的时候还会忘了喂它吃东西。而老人却把工资里的一半给海鸥,我觉得他真是太爱海鸥了。(赵晨阳)

师:孩子们,也许打动海鸥内心的,就是这位老人对海鸥这种无私的爱。拿出我们的书,一起带着这样的感动我们再读读刚才的话。他背已经驼了,读。

生齐读: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的褪了色。

师:如果我们能够借助我们课外查阅到的资料来学习课文,老师相信我们大家的理解一定会更加地深入,读得一定会更加地入情。孩子们,还有什么样的发现?你觉得老人的哪样举动,也可能打动海鸥的心。读给大家听。来,这位女生读。

生:我找的是13段话: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我觉得老人能坚持十多年非常不容易。(关娇然)

师:是呀,你觉得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呢?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毅力的老人。生:我觉得他能做到每天必来,非常不容易。师: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可敬的老人。

师:是呀,能够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做一件事情是多么的不容易,也只有亲人之间才会有这么深厚的感情。我们一起再来读一下这句话

生: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谁还找到了?

生:我找的是第四自然段: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的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的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角,灰头,红嘴,老沙,公主„„从这里看出老人给每一只海鸥都起了一个名字,还记住了每个海鸥的样子,把他们的特征都记住了,我觉得老人非常有心。(李凯艳)

师:是呀,每只海鸥都有名字,生活中谁会给我们起名字呢?

生:父母。

师:而且叫他们的时候都用什么样的语气呢?

生:亲昵。

师:生活中有没有谁用这样的语气跟你说过些什么?

生:我妈妈,我生病的时候,妈妈会亲昵地跟我说,你是哪里不舒服呀,头还痛不痛?你想吃什么?(关娇然)

师:生病的时候妈妈的亲昵都是关怀。还有吗?来,你来说。

生:就像我上学的时候,每次我独自一个人上学,然后我出门的时候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亲昵地跟我说,孩子,小心一点,路上注意安全。(张天启)

师:说的真好,请坐。原来老人就是用这样的语气,这样亲昵的语言在跟那些心爱的海鸥说话。

师:孩子们,独脚曾经受过伤,平时它最受老人的关爱,有一天老人正亲昵地跟独脚说:

生:独脚,你最近生活得好吗?你的脚还疼吗?。

生:你最近一定要保持平衡,千万不要摔到

师:哦,要注意身体呀。公主那可是名副其实的一位大小姐,干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是不紧不慢,连吃东西的时候也是如此。老人就假装生气地跟他说,好请你。

生:你抢不到东西吃,会饿肚子的。

师:哦,谁还有呢?你来。

生:看看你这个大小姐,被我娇生惯养的,你要再晚就没食吃了

师:老人还是掏出了一把饼干丁为给她。老沙的头上有一个金属光环,它可是鸥群里的老大哥,吃东西的时候老是让着弟弟妹妹。老人把它叫过来,心疼地对它说

生:老沙啊老沙,你老是让着弟弟妹妹,你自己饿坏了肚子怎么办?

师:是啊,孩子们,你们看,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留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想象空间,只要透过文字去想象画面,我们就能悟中中间蕴涵的真情。老人的声声呼唤,全是为了海鸥,你们说,这怎么能让那些海鸥们不心动呢?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副如诗般美好的画面。自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意境美。读吧。

师:好,谁来试着读一读

生: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跟着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 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读的真好,谁再来读一下

生: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跟着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读出了是的节奏,你们从他的读中有没有听出些什么?

生:我听出了老人特别喜爱海鸥

师:好。你呢

生:我听出了,我感觉就是这片景色非常美

师:这么美的景色大家想不想也身临其境的体验一下呢?

生:想

师:孩子们,假如你们就是翠湖公园的那群小海鸥,你们的双臂就是海鸥的翅膀,而我就是文中的那位老人,我来给你们喂食了,我把饼干丁放下,你们就低下头来吃,吃完之后就飞起来,我又放,你们又低头吃,吃完又飞起来,再放再吃,吃完再起,海鸥们,你们快乐吗?

生:快乐!

师:是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动人的画面呀!然而这美好动人的画面就将要永远的消失了。

音乐起:十多年了,每日必来的老人,竟然有两天没来,儿女是老人的心头肉啊,在家里躺了两天后,老人就再也躺不住了。也许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人世。他特意换上唯一的一身新衣服,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走停停,步行20余里,最后一次去看他心爱的海鸥,与他们做最后的道别。几天后,老人去世了,我们把老人的照片放大,想把老人去世的消息告知人,也告知鸥。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起读

生读:就在这时,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不大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磅,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们纷纷落地,竟然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师:海鸥们不会说话,但老师却分明听着他们在如泣如述地说着什么,原来他们把自己的语言都化做了一个个的动作,孩子们,你们找到他们的特殊的语言了吗?你说

生:我找的是15段里一句话: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不大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师:你觉得他们的叫声和姿势为什么与平时大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可能好多天都没见过老人,非常想念老人,知道老人去世了,他们非常难过。

师: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生:他们会说老爷爷,你怎么了,你要永远离开我们了吗? 师:他们舍不得老人离开他们,谁还找到了海鸥的语言

生:我找的也是16自然段,过了一会儿,海鸥们纷纷落地,竟然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师:多么的庄严肃穆呀,他们肃立不动好像在说什么呢?

生:我觉得他们会说,老爷爷,让我们来为你送行吧,让我们再多看你一眼吧。

师:你真是理解海鸥的孩子啊,好,孩子们,还有吗?

生:我找的是17自然段,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师:你觉得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我觉得他们肯定会说,不要把老爷爷抬走,让我们再多看一眼吧!他们不舍得让老人离开。

师:说的真好,同学们,作者又一次通过海鸥的动作向我们传递出他们对老人的怀念之情,你们说此时此刻在海鸥的心目中老人还仅仅是一个还是素不相识的人吗?

生:不是,老人已经是他们的亲人。师:这是谁来看望老人了,是独角,是灰头,还是老沙?假如海鸥会说话,假如你们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只,他们会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请拿起你的笔,写一下吧。

生:老爷爷,您好!我是独脚,我很想念您,谢谢你帮我治好了伤。生:老爷爷,您好!我是公主,我不想让您离开我们,你走了,谁来喂我们呢?

师: 孩子们,假如海鸥能听懂我们说的话?你会怎样去安慰那些悲伤地海鸥呢?请拿起你的笔来写下来。

生:海鸥们,你们不要伤心,我们以后会常去看你们的。

生:海鸥们,虽然老爷爷去世了,但我们也会像老爷爷一样爱你们,经常去喂你们的。

师:你们真是一群有爱心的孩子。海鸥们,你们不会孤单,因为老人将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海鸥们,你们不会孤单,因为还有我们。

师:是啊,老人与海鸥正如课文里所说的那样,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上课时候提出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海鸥为什么会有那样不同寻常的举动。谁来说,请你

生:海鸥之所以会有这样不同寻常的举动,是因为老人给予了海鸥们不同寻常的关爱

师:很好,你来说

生:我觉得其实海鸥也像老人爱他们一样爱着老人.。

师:说的多好呀,他们看起来虽然是动物,实际上——

生:实际上动物们也是有灵性的。

生:动物也是懂得感恩的.师:是呀,动物们也是有灵性的。孩子们,万物都有灵性,只要我们善意地对待我们周围的一切,他们也会用爱有回报我们的。学了这节课,你想对地球上其他的人和动物说些什么呢?请拿起你的笔来写一写。生:我希望我们都能关爱小动物,让他们快乐的生活 生:我希望我们都能和动物做朋友,能够和睦相处。

提高课堂讲述行为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第3篇

教师课堂语言除了需要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节奏外,还得有趣。虽然高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大大延长了,但是长时间的讲述会造成学生的听觉疲劳,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调节,引来学生注意的同时,拉回学生的思路。

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具有吸引力的课堂讲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走进了每个课堂。多媒体技術的使用使得我们的课堂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活跃,在语文课堂讲述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同样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进行《蜀道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范读课文时,引入音频文件,为教师激昂慷慨、饱含情感的朗诵配上一段相应的音乐,这样很快将学生带入教师所营造的氛围中,一起感受着蜀道的高险,唐人行走蜀道的不易。在写蜀道之高时,李白用了很多的语言来渲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用自己的语言转换了诗中的语言,反而使诗句失去了形象感,失去了诗意,变得索然无味了。我的做法是解释其中学生不懂的词语,品味其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之后让学生反复诵读诗句,自己体会。最后用多媒体展示三峡地区的高山、深谷、峭壁的图片,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更直观的感受。

多媒体的PPT课件文字部分能够在讲述过程中,起到提示和梳理思路的作用;视频文件不仅是讲述的有力补充,还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

三、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心理变化,掌握课堂讲述节奏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一节课45分钟中,学生的注意力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而言,在一堂课45分钟里,学生有20分钟的专注力,大概20分钟后,学生注意力会有所下降,但此时老师却讲述得渐入佳境,越讲越起劲。换言之,教师讲到重点时,往往是学生注意力最差的时候,如果不采取措施,教学就会没有效果。

上课后0-5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5-2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根据这个变化规律。一节课的前5分钟适合用来复习、预习、导入新课等,将学生引入佳境。教师可以把这堂课的核心内容安排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15分钟内,在这段时间内讲述新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30分钟是此堂课学生注意力最低点所在,需要教师做出相应调整,运用我们前面提到的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安排师生的对话、学生的自由讨论、课堂练习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30-4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的又一个高点,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可以用来巩固本堂课的核心内容。最后5分钟,读或写都是很好的提高注意力的方式。

当然,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让你的课堂讲述成功吸引学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光一个方面是不够的。必须要做到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适时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关注学生情绪变化。这是一个全面而综合的过程,考验着教师的整体素质,除了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外,需要教师平时不断积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与时俱进。

讲述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4篇

一、把握讲述法的基本内涵

讲述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的组织与运用, 向学生讲解传授知识, 提高学生知识水平, 明白方法道理, 促进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教学基本方法。它以教师的语言叙述、描绘事例、讲解说明、论证事例等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当前, 有很多教师根据所授内容的不同, 在讲述过程中融入了幻灯、图标、演示、数字等方式方法, 但以讲述为主的形式没有改变, 这也属于讲述式的教学方法。

二、掌握讲述法的合理应用

(一) 语言要准确深刻

教师在讲述法的运用中切不可忽视语言表述的精准性, 要力求做到引用史料的真实、论证观点的正确、现实评价的公允、语言表达的准确。首先是内容要科学正确。字词音义做到准确无误, 揭示规律不无限上纲, 不会因教师的讲述有误, 而使得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理解歧义或形成认知上的错觉。其次是表述要清楚鲜明。特别是关于正与反、是与非、善与恶、对与错的表述, 必须做到观点准确鲜明, 绝不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是是而非, 要尝试通过比较, 找出异同, 提高概念掌握的准确程度。第三是内涵要深刻透彻。教师备课过程中, 要多对所要讲授内容, 多思考、多发问、多质疑、多论证, 注重深层含义的探究和挖掘, 把握讲授知识的重点难点, 力求把教学内容吃透想透讲透, 保证在课堂教学中讲清楚讲明白讲得效果好。

(二) 表达要形象生动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运用自身掌握的语言技巧, 采取恰当的形象化手法, 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地把课讲得具体丰满, 富有情趣。一是要注重课堂环境渲染和气氛烘托。比如, 在讲解秦朝法律的严酷和残暴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用“断足盈车, 赭衣塞路”, 在讲授东汉末年动荡的社会形势时, 教师可以借用“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在讲授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时, 可以结合“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讲述。二是注重讲授的细节补充和声形并茂。比如, 教师在《如梦令》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描绘出“人物的醉态”和“迷路时的急迫心情”两个细节, 把文中人物描写栩栩如生的形象概括出来, 在讲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时, 可以把“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对象, 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来补充说明美国方面对发动朝鲜战争的悔意。三是要注重教学语言的巧妙设计和对比运用。比如, 在讲授“自然经济”概念时, 可以引用黄梅戏《天仙配》中的经典唱词“你耕田来, 我织布”来说明学生认为抽象和不易理解的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但是, 这里教师要注意把握好尺度, 既能让课堂生动形象, 又不能把课堂讲述变成“说书堂”, 让学生在过于放松的情况下偏离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目标。

(三) 讲述要严谨缜密

教师讲述法的运用要以课前的充分准备为基础, 以对教材知识结构的准确把握和分析为前提, 以教师组织教学的系统严密为保障。一是层次要分明。教师以教学目的和任务为出发点, 合理确定课堂的中心环节和重点内容, 注重科学安排讲述的层次, 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 结构紧密、层次分明, 可以以时间、空间、性质为序, 可以采用穿插联、纵横、递次等讲述方法, 让课堂变得独具匠心、精彩美奂。二是条理要清楚。提倡理智型的教学讲述风格, 教师的授课要注意知识点的深入浅出, 层层递进, 做到环环相扣, 论证严密, 结构严谨, 让学生用持久的注意力去理智地接受新知识、新观点, 把学生引进课堂, 更让他留在课堂。三是逻辑性要强。讲述法的运用要做到说理透彻, 叙事清楚, 论证严密, 教师的讲述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都要符合逻辑规律。可以采用演绎法, 也可以采用归纳法, 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思考问题, 质疑问题, 解答问题, 归纳结论。

总之,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优势, 关键是教师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合理地运用和组织, 保证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发挥出科学合理的应有效用, 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 更不能过分地追求“花哨”与“彩头”, 对待传统的讲述法我们也要在合理继承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改革创新, 让历史悠久的讲述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

摘要: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表情达意沟通交流的工具, 自产生以来其表现形式就主要是以口语讲述的方式把事情和道理讲出来让交际双方了解明白。讲述作为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 毋庸置疑也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讲述法,课堂教学,创新应用

参考文献

[1]金才敏.讲授法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4 (01) .

[2]陈玉洪.讲述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历史高效教学探讨, 2014 (92) .

课堂讲述 第5篇

1、本课的地位及作用

《讲述》是统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两个模块中的第一个。集中学习讲述。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讲述故事和见闻,较多采用的是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本套教材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呈现出阶段性安排的特点,七年级教材主要将口语交际的内容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一般的口语交际能力,八九年级教材则以口语交际专题的形式对讲述、复述和转述、应对、即席讲话、讨论、辩论等常见的口语交际类别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口语交际技能渐趋复杂和专业,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2、教学目标的设定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同时在阶段性目标中对七至九年级的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根据这些要求,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

(1)掌握“讲述”的技巧,学会表达、与人交流;

(2)在讲述中培养、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与人交流态度大方、有礼貌

3、分析教学内容、思路的安排以及重点难点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讨论交流讲述片段让学生认识讲述的原则和技巧,通过口语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事例的内容理解讨论分析问题,了解讲述应注意的原则与技巧。

教学难点:内容充实,语言生动的讲述故事或见闻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趣味性较强,应该说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要绘声绘色的讲述也应有一定的难度,要适当引导、启发学生,在已有语言能力的基础上突破难点。

2、能力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般的口语交际能力,对给出的故事性的例子应该能理解并作出分析、判断。对给出口语实践题目,应该能够迅速构思,完整表达。

3、一般特点和学习风格差异

有的学生怯场,不太愿意在课堂上开口讲话,针对这种情况,我尽可能多的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并且培养锻炼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法与手段

根据新课程的有关标准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对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情境设置法

创设情境,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讲述表达的机会,在选择实例的时候也注重了趣味性,达到寓乐于学的效果。

2、互动讨论法

在讲述实践环节中,尽可能让学生都动起来,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3、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话题就是“口语交际——讲述”整节课的实例还是练习都紧紧围绕着这个话题,先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认知学习,再具体口语实践练习,应该能很好的把握住核心话题。

教学环节安排

(一)导入 (4—5分钟)

同学们,如果让你3分钟不说话,你会怎样?30分钟呢?3年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这说明我们有很强烈的交流和表达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讲述,那什么是讲述呢?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由我的提问引入,设置了悬念,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讲述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事例分析及小结 (10—15分钟)

1、投影出示事例:我们学校食堂,某周二下午晚餐时间,董老师去食堂吃饭,她想先到窗口看一下食堂都提供了什么饭食,于是就直接走到了打饭队伍的最前面,他们班一同学看见后,大叫:“老师你插队!我要举报给许主任啊!”请猜测:等待这位同学的将是什么?

2、播放本班学生的一段讲述,标题是《下大雨的那一刻》,(讲述时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语言和讲述方式单一呆板,没有感染力)学生谈听读感受。

小结:讲述要注意(投影出示小结内容)

言之有“礼”。“礼”即得体,应注意对象与场合

言之有“物”。“物”即内容,要重点突出,不能面面俱到

言之有“序”。“序”即顺序,说话有合理的顺序,不东拉西扯,旁逸斜出

言之有“效”。“效”即效果,可用插叙、倒叙、补续、设疑铺垫、口语化增强讲述效果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从事例的探究中进行小结,认识到讲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讲述和不善讲述的区别,从而对讲述应该注意的地方有一个认知,作为重点突破的关键环节。基于人的“找别人的缺点比找优点更积极”心理,我设计的两个例子都是反面的例子。当然,如果学生认识到这样讲述不好的情况下,在以后的口语交际教学和实践中,还是应给学生一些正面的事例,让学生去欣赏、模仿、学习。)

(三)巩固练习10—18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书上的口语实践题进行选择,进行小组内练习,每组推荐一人在班级示范。

要求:

1.讲述故事,要交代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还要把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地点等表述清楚。

2.讲述故事的中人物,可以选一些方面,如肖像、神态、行动、语言、心理等,要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3. 可用插叙、倒叙、补续、设疑铺垫、口语化增强讲述效果。

(本环节设计目的:1、训练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找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并作强调。

2、让学生评价,不仅训练了他们耐心专注的倾听,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

维能力、讲述能力。)

(四)总结 2分钟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言,离不开文明得体的语言。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在说话的时候,自己的语言一定要符合语言环境,用语也要巧妙。 “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通过今天的学习想必大家会有所收获。说话得体不只是平时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希望同学们借助说话得体这对隐形翅膀,带你飞,给你希望,不断地充实自身素质,同时送去我最诚挚的祝愿:愿同学们妙语如珠,出口成章,所有梦想都开花!

(五)作业

课下把今天的课堂活动讲给自己其他班的朋友或家长听。

(设计目的: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口语交际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口头表达经验是慢慢积累的,能力也是逐渐提高的,靠一两节课的专项学习,就能立竿见影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是不现实的,所以更应注重课外的实践积累。)

板书设计

讲 述

言之有“礼”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效”

讲述 第6篇

讲述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最有生命力的真情玫瑰。

每一个人对每一件事情的讲述都彰显着自己的状态.都在表现着自己的经历、情感、身份、地位、和人生观、价值观等等,都属于自己的个性认知。因此讲述是个性色彩的渲染,是点对面的辐射,是自我放大的一种常用方式。然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讲述中强调自己的优点优势优胜的时候,总是搬弄着别人的劣质劣势劣汰,抬高自己的同时有意无意地贬低着别人,让自己风光无限的时候暗地里策划着如何愚弄大众。这样的讲述比比皆是,讲述的时候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讲完之后开口费价格不菲,正当的不正当的利益隐藏在正常的不正常的讲述之中。如今,传媒的无限扩张,使讲述的这种本不该张扬的功能放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大众在一个个粉墨登场的讲述迷局中被左右着前行,这时候,讲述者得到了满足,聆听者陷入了迷醉,直到有一天迷醉者清醒后觉得自己是在上当受骗,讲述者已然不见了踪影。一种局面被打破后,另外的一拨讲述者又纷沓习来,新的经典,新的念想,以至于新的圈套一个接一个开始布局,各种情彩的讲述在一片片欢呼声中开场.聆听者在识破一个迷局后自然而然地又进了另外一个早已等待着自己的迷局,周而复始。

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必由此而不知所措,现代传媒触及着我们每一个人,传媒越来越接近大众,大众传媒的理念在逐步深入人心,大众的双手已经够得着传媒的键盘,信息的传递渐渐地让所有人成为讲述者,讲述成为时下大众的快餐,大众本身也逐步成为讲述的主体,讲述和聆听的主体成为可以互动的兄弟,讲述和聆听的态势正在走向触合,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的生活正在走出窘境,进入一种和谐一种极致一种属于大家的共同的风雅。这时候的讲述呈现出一种纵横交错的主体状态,充满希望、生机和智慧,让所有的人得到了满足,讲述本身由此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自由的机会让讲述得到发展的同时,原有的困惑并没有根除,一个接一个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无穷无尽的信息没完没了的讲述让越来越多的人盲目,无措,重复和无聊在满足了众人登台讲述、出书出刊、上镜亮相的快感的同时也日复一日地耗费了很多人的美好时光,使讲述陷入了无聊无为无序的境地,大众的讲述有时候成为一种关起门来的爆吵,什么都在讲,最后却根本不知讲了些什么。

呵,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讲述,你说你不想去讲,不去讲,其实你已经在讲,不必太在意,也无需很紧张,要讲最好实实在在,恰如其份,要听就要认认真真,因为讲述就是生活,讲述的主角就是你自己。

追溯概述讲述 第7篇

一、追溯历史

教学时,我们必须让学生了解课文中人物或事件所处的特定社会背景,知道在什么年代出现了怎样的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下面以《三顾茅庐》 (苏教版四下)为例,谈一谈如何指导学生追溯历史。

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先读了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并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由原著改写成的。其次我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之前发生的一些故事,而后进行课堂上的交流,这样学生能对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人物性格有个初步的了解,而且学生也能对《三国演义》中的更多人物有了解,对这本书感兴趣。在课后,将《三国演义》推荐给学生课后阅读,希望学生能够走进名著。

二、概述历史

教学这类课文首先从整体入手,立足文章的谋篇布局,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理清文章脉络,学会概述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初读完一个历史故事应该能够抓住主要人物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基本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下面以《三顾茅庐》为例谈一谈。

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事, 要注意这件事发生的时间。

生:冬去春来。

(师板书:时间)

师:好,时间知道了,事件发生的地点呢?

生:诸葛亮的家里。

师:对!人物大家肯定都清楚了,一起说!

生: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

师:那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呢?

生: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 但都没有见着。

师:就是文中的第1段,那谁来告诉我们这个故事的经过?思考一下,想好了再说。

生:刘备和关羽、张飞第三次去隆中邀请诸葛亮出山。

师:就这么简单吗?那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师:刘备他们怎么做的呢?

生:他们在门口一直等诸葛亮醒来。

师:事情的结果呢?

生:诸葛亮醒来后向刘备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邀请诸葛亮出山。

师:谁能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整理一下,完整地说一说?大家先练习练习。

生: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 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但都没有见着。刘备和关羽、张飞第三次去隆中邀请诸葛亮出山。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他们在门口一直等诸葛亮醒来。诸葛亮醒来后向刘备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 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邀请诸葛亮出山。

师:很好,那么全班都会说了吗?同桌互相说说。

师:像这样叙事的文章,就应该说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把这样的方法概括 为“要素弄清,组合构成”。以后遇到这样的文章,知道怎么概括主要内容了吧?

三、讲述历史

讲述创新——“清华创新论坛”侧记 第8篇

作为清华大学校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在论坛上就政府、企业、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环节在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中的角色和使命,进行了宏观性论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核心问题,以及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难点等等,都是华建敏十分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指出,中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关键在创新,要以创新带动企业转型,以创新带动企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持续形成竞争新优势,真正赢得发展主动权。他说,要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就必须让企业既是创新投入的主体,又是创新收益的主体。要允许企业自主决策创新项目,自主选择创新路径。大学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责任,在知识经济时代,又被赋予创新知识、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以创新知识和创新型人才为发展变化中的经济社会服务的使命。对于立志创新的企业,政府要一手讲放手鼓励,一手讲全力支持;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实实在在帮助企业积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抱负。

李开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来源于人才

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都有同样一个梦想,希望中国能够达到自主创新,希望能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希望中国能够从一个制造强国走进一个创业的强国。经过过去18个月的反思和思考,还有再过去18年在最一流的外企和最领先的美国创业者在一起工作,我想做的一些反思。我觉得其实谈这些创新创造创意创业,它们其中有最核心的一个思想,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就是人才。因为我觉得任何一个演讲,尤其15到20分钟不可能谈太多内容,有一个主题,大家今天想李开复讲了什么,马云讲了什么,我希望这件事情是中国走向未来,创新创造之路,在人才方面还需要加强。虽然清华有很多进步,但在人才方面我们可以一起做得更好。

为什么人才在创新创造创业有这么重要呢?其实今天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很多成功是在制造业得到的成功,所以我们会用制造的思维来看事情。但在这个时代,他们生产的差别只有30%到50%,但是在信息时代,一个顶尖的人才和普通的人才他们的差距可能是一百倍,可能是一千倍,可能是一万倍,有时候一个顶尖人才做的,一千个普通人才也无法做到,所以一定要重复重视人才。

招募人才是关键

谈到人才,我可以谈一下在过去三个外企还有在创新工场总结的一些看法。人才首先是什么呢?是招募人才,招到最优秀的人才。我在几个外企学到了非常好的准则,有一句话,你招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提升团队的平均水平。比如有十个人,这个人比第十号要好,他过关了,但如果你在一个最优秀的重视人才的创新型的创业型的公司工作的话,你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团队不但没有退步,而在进步。一流的人会雇佣一流的人,二流的人会雇佣三流的人,因此你的公司有二流的人进来的时候,你的团队就在往三流走。一个一流的人他有足够的自信去找跟自己一样好的人,或者在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强的人。因为我对自己非常有自信,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比较差的人,他会希望能找到他能驾驭的,听话的,守规矩的,没有想法的,服从的人,当你找一个二流的人进来的时候,他再找三流的人。还有不要相信雇佣者去雇佣的人,管理者有一个弊端,就是填满办公室,有人总比没人好。他就觉得我只有降低水平,才能快速填满办公室,因为这些人毕竟能做工作,作为你的创业者,你就要有魄力来保证你的经理都达到公司的水平,这一件事情不可以随便放权给你的经理做。在外国的企业已经被接受,但在中国的创业可能听起来比较新,我希望通过今天这样一个论坛,能传播这么一个理念,在创新型的企业能够合适借用引用本地化这些先进的,而且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思想。

创新工场是怎么样运用这些方面吗?比如我们找一个非常棒的创业者,我们可能会跟他在一起见面三次五次,想尽办法跟他见面,我可以想到至少五个人,我和他们每个人吃过五顿饭。创新工场的六个月我长胖了很多,最近发展得很好,有很多伙伴帮我去吃饭,我才稍微瘦一点。但是五个人五顿饭非常重要,因为至少有两个来到我们这,其中有一个就是许朝军,也是在社交领域做得非常好,其实人就是要碰撞,这种三顾茅庐的做法,无论在微软苹果或者Google都有使用,在创新工场也是。对应届毕业生我们也同样重视,去年我至少给60个应届毕业生打电话,希望他们参加我们的公司,我给他们的家长打电话,当你的孩子已经25岁了,读了接近20年的书了,父母应该放手放权来加入,我做的事情,我不是在抱怨,我认为都是值得的。我今年还会为60位甚至100位大学生跟他们交流,并不是要去说服或者是误导诱导他们来创新工场,而是帮他们找到合适他们的发展方向。如果那是创业或者是参与创业来学习,那就过来,如果是加入一个大公司我们也鼓励,所以这个是我认为对人才非常重要,非常值得做的一件事情。我觉得每一个企业的领导至少应该用20%的精力花在挖掘新的人才的方面,在创新工场前期我至少花80%的精力。

管理人才重在培养

下面谈一谈管理人才,人进来了怎么管理?首先我的建议不要管理,尤其不要管,因为我们要将心比心讲,作为公司领导你是聪明人,当30岁、50岁的人,当你25岁的时候你是喜欢什么样的领导,用你想被管理的办法去管理你的团队,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聪明的人都希望被信任,被放权,既然如此,当你年轻的时候,你也希望被信任被放权,所以公司领导一定要记得要信任要放权。另外一个小公司越做越大,领导还要亲身亲历做每个决策,这个很糟糕,这样就阻止了你的优秀员工发展。当一个公司做大了以后,CEO的责任应该是打造一个很好的环境,负责公司的文化,还有把握公司发展的方向。在我现在看到中国各个领域,在座的马云先生在这方面至少从我们外部看到是做的特别优秀的。找到正确的人,把他们放到正确的位置,作为公司大领导你把文化还有公司环境管好,用他们想被管理的方法去管理他们。

还有人才进入了公司,他想得到的是什么?可能往往世俗的观点,人就是为了钱,为了出名,为了名利,其实不是的。那些最有才华的人深深地了解,当他年轻的时候能够学习,能够成长,能够得到培训,这个是远远比短期的名利更重要,而且就算你喜欢名利,你刚开始走出第一步的时候,这种学习培训还是最重要的。所以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提供更多的机会,这不仅仅是提供培训的机会,很多外企在中国号称一个人身上花五千美金培训一年,但是我们要看看哪个公司愿意真正去冒险,让一个年轻人去负责一个非常巨大的产品和方向,然后把赌注押在他身上,Google最成功的产品Gmail就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说你就是这个项目的经理,他听到吓坏了,但他做得非常好。他也非常坦诚自己的错误,跟周围的人学习。所以在创新工场我们也提出了参与创业,以后再主导创业这个概念。因为很多大学生都看着很多成功的创业者,认为是自己的偶像,想跟他们学习。我跟他们写了一封信,我相信你们未来会有很多是创业者,但是在大学学到的东西不能让你做到所有的准备,所以你要学会创业,你如果想学习创业,可以来一个小企业。所谓经过参与,经过学习,经过参与以后你才能学到怎么样去做创业。所以在创新工场我们希望提供的环境,就是在早期的公司里,一个毕业生刚加入,可能公司就五个人,每个人什么都得学,都得做,这个就间接地把每个人做了一个很好的培养工作。在大公司里面可能要六个月一年才能调到另外一个部门去学习,可能我们听过让一个人做CEO之前,先做销售再做市场,综合起来才能做领导。但在小公司里面,你加入一个创业公司只有五个人的公司,你一定什么都会做,最后一定能学习到,很快成为一个综合型人才。

最后我建议公司的领导要深深告诉所有的经理一个概念,公司的人才属于公司,不属于你。因为经理还有第二个弊病,第一个是填满办公室,第二个就是垄断人才。我有一个很棒的人我把他藏起来,怕被别人挖去了,但作为优秀的经理,让你知道人才在什么地方,微软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微软的CEO每年有一本六百人的手册,入睡之前都要翻,会深度地理解这六百人的发展方向,当公司调人的时候就不会是一个垂直型的,而是可以整个公司来看最优秀的人才。

马云:没有一流的人才只有一流的努力

个人创新来源于启发

有的人开会多了、吃饭多了越来越胖,我刚好相反。我跟人吃饭也不少,但是越吃越瘦,大部分的时候我在听别人讲,或者在讲我自己认为我坚持的东西。所以很少有时间吃饭,但是我觉得我跟很多同事分享的时候,假如你毕业于北大,毕业于清华,你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假如你毕业普通的学校,你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我不相信有一流的人才,我只相信有一流的努力。

我今天讲一些我自己的观点,想表达一下我对创新的看法,未必对,只是分享给大家。我自己在想为什么没考进清华?小学我念了七年,中学念了三年,高考考了三次,一直以来从来没有被认为是好学生,但也没变成一个坏学生。小学我是最好的小学生之一,我们去参加考试全军覆没,后来实在没有中学要我们,就把我们改杭州天水中学。在杭州历史上只有一所小学改中学的,我有时候看见北大清华哈佛这些毕业生出于嫉妒心理,我经常讽刺多一点。我认为我考进的杭州师范学院是最好的学校。

我特别喜欢这两个字:启迪,现在的教学我觉得(是)灌输的知识。知识是可以灌输的,但是人类的智慧是启迪的,是唤醒的。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在知识爆炸的时候,我们重要的不是获取更多的知识。

中国人的文化说勤劳勇敢,勤劳是很重要,机器是永远不会偷懒的,人和机器最大的差别,我们懂得创新。我觉得未来学校的改革,未来教育最大的改革是发现,我非常同意好奇、独特的思考,我们去唤起人的智慧。假如我们懂得唤醒人的智慧,发现孩子的强项,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未来最大的挑战,这也是我们今天在教育上面需要找出来的巨大创新。

企业创新要懂得选择与取舍

企业的创新。创新在我理解,就是创造新的价值,创新不是因为你要打败对手而创新,不是为更大的名,而是为了社会,为了客户,为了明天。创新不是为对手(去)竞争,而是跟明天竞争,真正的创新一定是基于使命感。我特别欣赏(李)开复,不是他做了很多企业,参加了Google,而是他懂得分享,把自己的经验,把学到的东西跟别人分享。

我觉得我们一定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为了什么。其实有时候很多论坛邀请我去演讲,我会拒绝很多,但有时候还得去,为什么?要想清楚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要放弃什么。

其实我们一无所有,也没有一个有钱的爸,也没有一个有钱的舅舅,我做到现在感谢这个时代,感谢很多的朋友,感恩互联网,感恩所有信任我的朋友,他们的信任让我走到了今天。我是侥幸,但是有多少可以像淘宝像阿里巴巴,他们能够走过我们一样的路?

十多年来,我做阿里巴巴从来没改过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小企业成长起来,成为明天的谷歌,明天的百度,明天的阿里巴巴。微博上说了,阿里巴巴是投资负增长,我们挣钱却没游戏公司多,但我们挣的踏实。我没骗过投资者,我第一天就跟投资人讲,我拿的钱(在)今天影响了一个行业。

我不敢说我们有多大的贡献,但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阿里人作出的贡献很大,我们自己可能没挣很多钱,但是我们创建了电子商务,我们创建了诚信体系,我们创建了物流体系,明白自己有什么,明白自己要什么,明白自己放弃什么。

企业(里)有钱的人千万不要想有权,政府(里)有权的人千万不要想自己有钱,这两个东西就像火药一样,你死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只有明白自己要什么,走的才会踏实。基于使命感的创新才是持久的。

另外,我自己觉得企业内不是创新,创新一定在企业外部。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管理混乱,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我专门去研究了一下,我们公司内部换一个经理,所有人都要辞职,后来我们改成总监以上是集团直接管理,越管越靠谱。我们今天换一个总监,换一个副总裁很方便,这样的机制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创新在公司以外。

企业应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

另外我再讲一下人才,我觉得我们需要的是平凡的人。我在儿子18岁的时候(给他)写了一封信,我说儿子18岁了,我送你三句话,第一,永远用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独立判断;第二,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世界是有很多问题,但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比问题多,世界所有的问题,人类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为什么我们就过不去?第三,讲真话,跟老爸讲真话。今天员工同事也一样,我希望是乐观的员工,喜欢有独立思考的员工,希望讲真话的员工,我们都是平凡的人,这三个基本要求谁都能做到。我的公司是个动物园,而不是农场,农场永远做不出创新,农场就是一群鸡一群鸭都一样,服装都统一,麻烦大了。我们需要的是各类动物,有开心有快乐,由于是人才,他一定有点怪异,所以领导要包容。

企业内部要有创新机制,企业文化很重要一点是舒服。我刚才一穿西装打领带就特别不舒服,就不会讲话了。阿里巴巴讲一个价值观,那就是做自己的原则,在这个原则基础上什么事情都可以谈,在这个原则之外什么事情都不能谈。

阿里有今天,我们特别强调文化。前段时间我们阿里巴巴B2B的CEO卫哲辞职,是承担了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并没有网上传的利益分配、内部斗争,哪有那么复杂。违背价值体系,违背我们的原则,谁都该承担责任,就是那么简单。有人说马云你的价值观连你的CEO都不理解,这不是我的价值观,这是“我们”的价值观。诚信,这是人类共同拥有的价值观,谁违背谁承担责任。

李石柱:用机制创新促进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

中关村过去二十年,我们的创新之路是什么?用体制机制的创新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直走的是一条路子,二十年过程当中也是这样的,不断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围绕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如何让企业更有活力,如何让企业创造出更好的商业模式。什么是商业模式?核心就是企业用技术如何进一步赚钱,实际上走出了这样一个模式,这是不变的,新的政策还有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整合资源,我觉得这次新的政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刚才跟大家报告1+6,1指的是整合资源。整合资源是长期以来说的一个问题,这次是通过体制化、机构化的一个机构来落实,就是我们成立了首都创新资源平台,正式名称叫中关村产业化促进中心,这里面就把相关中央部门的19个部委,北京市的20几个单位共同组合到一起,相关单位共同派人到这来具体办公,实际上就是把涉及到园区企业服务的这些部门集中到一起来办公,下设七个小组来进行整合。这样就创造了一个模式,跨部门跨层级的这样一个机构,资源整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个,就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特别是产业化应该说在产业化的政策环境上取得了很大突破,其实09年3月份国务院批复六条政策里面,涉及三条是研发的,1+6政策里面,6里头有三条是股权激励相关的,所以一系列的这些部署,实际上在成果转化这个问题上,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突破。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一些实施的试点上也都取得明显的效果。

第三个,就是需求拉动创新,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应该讲创新的政策,刚才讲中关村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政策体制机制的这个创新,其实我们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叫供应侧的创新,一类是需求侧的创新。什么叫供应侧的创新?就是你的政策机制实际上都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给它聚集更多的要素,激发更多的活力。需求侧的创新在于给他创造更多的需求,最典型的就是北京从09年开始实行的政府采购这种政策。在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基础上,总共签署了十一批的政府采购,特别在09年三月份,金融危机的时候,政府采购起了很大作用。政府采购大家谈了很多,北京市推的政府采购是从一般的办公采购一下跨到了建设项目的采购,又进一步扩大了军队采购,总之在需求侧的这个创新方面,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一种体系。国际上大家都关注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大的市场能不能带动一个大的产业,我们一些新的领域能不能带动一些新的产业链,我想需求拉动创新又成为一个新的命题。这是政策三个新的不同,这些政策在公布之后,在企业里面起到很大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很大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感到面向2020年建设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我们深切感受到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还很少,有世界水平的研发成果还很少,有世界知名品牌的这些品牌还很少。我们还需要聚集更多世界一流的人才,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感到压力、责任很重大。

正值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以“创新——梦想与使命”为主题的“清华创新论坛”4月19日在清华科技园举行,来自政府、高校和企业界、学术界等领域的杰出代表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就区域创新、大学创新、企业创新等话题展开研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以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迈瑞公司董事长徐航、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卫东等中国企业界的领袖级人物,纷纷讲述了各自企业的成长故事,并对如何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让新闻讲述动人的故事 第9篇

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这本来就是新闻的生命所在。然而长期以来, 我们的许多媒体, 特别是一些党报、党刊, 似乎淡漠了这一基本新闻规律, 把放下身段, 亲近读者看做是没高度;把用群众的语言讲百姓的故事当做是没深度, 习惯以“道德卫士”自居, 高高在上, 板起面孔说教, 大道理讲了一箩筐, 老百姓听不懂, 受众不买账, 疏远了观众和读者, 影响了媒体的传播效果。

那么, 什么样的新闻最好?什么样的新闻才容易被读者接受?什么样的新闻才能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其实, 国内外新闻界的许多专家学者早就给出了答案:“要像说故事一样说新闻。”

一、展现鲜活事实, 避免空洞说教。记者的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 如果他们的报道写得不清晰, 没有趣, 读者就会转而选择其他新闻。为了使报道吸引人, 确保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记者必须学会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示鲜活的新闻事实。

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 能帮助读者目睹事件经过, 使人物栩栩如生, 使读者如临现场。同样, 一份成功的报纸, 无不是讲故事的高手。《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华尔街日报》等代表着专业、深奥的国内外著名财经类报纸, 之所以能走进寻常读者家中, 也正是由于它们精于讲故事。

然而, 在现实中, 我们常常看到, 一些记者没有把自己看做是讲故事的人, 而当做了决断是非的律师, 在报道中总是充满了说教和强硬的口吻, 强卖观点, 而忽视了人性的一面。还有些记者过于迷信空洞的数据、专家的言语, 以及滔滔不绝的领导讲话, 以此代替新鲜生动的事实信息和对事件的直接描述, 使文章味同嚼蜡, 犹如一潭死水。

如一位记者在报道企业技术创新的文章中, 喋喋不休地引用来自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给予指导、肯定的长篇大论, 以及具体、深奥的技术环节, 却忽略了事件的直接参与者, 也就是这场“戏剧”中的主角—————一线技术人员, 而此时读者最想知道的, 正是这些技术人员如何攻坚克难, 实现突破的。

这些记者也可能会说, 新闻报道讲究的是有高度, 有深度, 记者只有站在“高山”上, 才能拥有广阔的视野。但是不要忘记, 在那里, 他们看不到活生生的面孔, 听不到动人的声音, 更难以成就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好故事。把主题思想和观点蕴藏在生动的故事里, 让读者通过领悟故事, 从中受到启发、引起共鸣才是最高境界。

一篇新闻作品只有把故事讲得透彻和有趣, 才会引人入胜, 才能招人喜爱, 传之“弥远”。正如列夫·托尔斯泰在形容其名著《战争与和平》的力量时说的:“我不讲述, 我不解释, 我只是展现, 让我的角色替我说话。”

二、选准采访对象, 满足读者需求。采访和写作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如果在采访过程中没有考虑读者的喜好和需求, 那后期的写作不论运用多少技巧, 也将是徒劳的。一篇新闻作品要想抓住读者眼球, 首先报道对象必须能引起读者兴趣。有的报道对象虽然能干有为, 却是个无趣的人;有的被采访单位虽然业绩突出, 却死气沉沉, 连他们自己都觉得十分麻木。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 即使让文笔最灵动的记者来写, 文章也一定是索然无味, 只要读者不喜欢, 再有用的信息也无法传达出去。

其次, 报道对象要具有典型性。否则, 即使是个风趣幽默、五光十色的人物, 也一定是个错误的选择对象。如一位记者想采访由于施工企业流动性大, 夫妻长期两地分居, 给留守一方造成精神和生活上较大压力的故事。经过几天的努力, 他选择了一名口才好、合作态度也是最好的人作为采访对象。这位职工能说会道, 一上来就把解决好职工长期两地分居问题上升到队伍稳定, 企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当谈到自己时, 他说还好, 虽然长期在外, 可他和妻子的父母都在身边, 作为项目负责人, 他经常要回公司机关开会, 顺便可以回家看看……记者只能与这样的“个例”故事说再见, 重新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象, 以免让读者见笑。

最后, 还要尽可能选取离事件最近的对象。记者要具备从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抽丝剥茧的能力, 事件发生后, 能准确判断出谁是当事人、谁是观察者, 他们离事件的中心到底有多近。那些官员、政治家、行政人员、智囊和其他在某个方面与故事有联系的人, 其实都是高高在上, 并没有参与到故事之中, 这样的人也最好少在新闻故事中出现, 以免让读者吃到变质或变味的新闻“怪餐”。

对于记者来说, 只有贴近事件最前线的当事人, 才能挖掘出具有戏剧性、可读性的故事, 这与当前新闻界开展的“走转改”可谓一脉相承。如果没有穆青在兰考县的深入挖掘, 就不会有光耀几代中国人的焦裕禄形象;如果没有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两位记者冒险奔赴汶川地震灾区, 走进受灾群众, 就不会有《永远和人民在一起》这一鸿篇佳作的诞生。

三、设置情节悬念, 增强文章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章唯有曲折, 才能抓住读者心, 引领读者深入了解新闻事件。好新闻首先要有好故事, 其次是把故事讲精彩, 这是新闻的魅力所在。无论中外, 凡新闻之上品, 无不包含着感人的故事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为此, 记者就要学会用小说家的思维来构思作品, 寻找故事中潜在的喜剧、悲剧、讽刺或冲突因素。比如主角与对手的矛盾冲突、戏剧性的情节、神秘色彩和人性化等。许多这些细小的戏剧化情节, 也许就发生在记者的身边, 但是记者往往因为只关注自己熟悉的事物, 而让感觉变得迟钝, 错过了这些精彩的亮点。

读者喜欢有动感的故事, 而文章中对立元素的交替使用, 轮番出场, 则能形成交锋的动感, 这也是让故事充满悬念的一个窍门。然而, 记者在日常采访时, 往往关注的是和自己所要表达主题相一致的材料, 而常常忽略了与事件相关, 但与主题意见不一的事实, 而这些却是让文章扣人心弦, 掀起波澜的重要“调味品”。如果只迷恋于单方面的写作对象, 整篇文章都是对他或他们单调的夸夸其谈, 读者是不会有耐心读下去的。

《华尔街日报》资深头版撰稿人威廉·E布隆代尔说:“几乎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 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无论何种新闻形式, 都离不开“人”这个永恒的主题。

现今的西方学者将新闻中的人物划分为两种, 一种是扁平人物, 一种是凸圆人物。扁平人物基本上一成不变;而凸圆人物可能在善良中带一点精明、世故, 狡猾却不失讨人喜欢, 冲动却很果断, 在具体的环境和事件中, 他们会做出读者意想不到的事情。真实生活中的人往往都是凸圆人物, 新闻在讲故事时, 读者要尽量挖掘人物性格中的多面, 抓住人物性格中最惊人的特征, 才能给新闻充满生命的动感。

讲述别样英雄故事 第10篇

据央视索福瑞收视调查数据显示:《孤军英雄》已经播出的前9集,平均收视率高达1.64,平均收视份额为5.79,单集最高收视突破2个点,达到了2.32,最高单集收视份额更高达7.82,收视高居全国同时段第一名。

《孤军英雄》开播后,迅速引发各方强烈反响,被媒体誉为“《历史的天空》后军旅剧的新标杆”。在题材、节奏、人物上等多方面都有突破的《孤军英雄》,也使得荧屏英雄形象告别了“李云龙时代”。

观众:

《孤军英雄》有新意。情节不落俗套

《孤军英雄》由拍摄过《北京爱情故事》、《你是我兄弟》、《悬崖》等众多经典大剧的新丽传媒出品,在央八开播后不仅收视率居高不下,更得到了专家、观众、媒体的好评。不少媒体在对这部戏的评价中提道:“《历史的天空》称得上是近年来军旅剧的标杆之作,而《孤军英雄》在题材、人物、结构等多方面上均有令人欣喜的突破,称得上是《历史的天空》之后军旅剧上的一个新的标杆式作品。”

来自观众的反馈同样非常热烈,观众“常小酱”称《孤军英雄》“角色出彩,台词扎实。”网友“蒙天放557”则称该剧:“编剧有新意,情节不落俗套。”还有一位观众别出心裁地把《孤军英雄》比作名茶“碧螺春”。而网发“兰草寸心”在表示对《孤军英雄》的喜欢后,又特别赞赏了胡军饰演的车道宽:“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胆有识,有决断有智谋!”网友“合在一起的两块美玉”也说:“推荐中央八套的电视剧《孤军英雄》,车道宽很够劲,有勇有谋,是大英雄。”

此外,一位名为“默数花开风过,_TaTa”的网友分别对李雪健、胡军、柯蓝的表演做出了评价,并讲述自己如何欣赏这部剧,他说:“《孤军英雄》李雪健、胡军、柯蓝联袂出演,精彩纷呈。李雪健老戏骨,举手投足间都是戏。胡军魅力依然,他的车道宽有勇有谋。柯蓝虽然不是利班出身,但演得很好。看战争片,已淡化国共两党孰是孰非,只看能人志士如何运筹帷幄,看新四军、国民党如何围剿汪伪军、日本侵略者。”

专家:

在节奏、题材、人物上均有新意,成功突破“李云龙式”荧屏英雄怪圈

不少看过全片的业内专家表示:《孤军英雄》在节奏、题材、人物上均有创新和突破。

在节奏上,《孤军英雄》有着国产剧极为罕见的快节奏与多线索,每个镜头、每个画面都有剧情上的表现力和推动作用,剧情推进得极为迅速,漏看十分钟就有可能把某段重要情节错过了。同时主要人物的遭遇又很惊险刺激,观看时一直紧绷心弦。某些军旅剧故事节奏单一缓慢,不太让人坐得住。而《孤军英雄》的故事节奏非常快,故事迅速推进,一旦开始观看就会马上被剧情抓住。“好的作品可以令人忘记时间的流逝”,《孤军英雄》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观看的时候完全投入,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等到一集过去才反应过来:这么快一集就结束了!

题材上的突破,在当前国内荧屏军旅剧裹足不前、同类作品泛滥的大形势下,《孤军英雄》在战争军旅的包装下巧妙植入潜伏反潜伏的精彩谍战剧情,成功从军旅剧中突围。

“战争军旅的包装”,是指它以抗战时期东南地区新四军、国民党军队、日军、伪军四方争斗的复杂形势为背景,呈现了多样化的军旅情节和恢弘震撼的战争场面;“潜伏反潜伏的剧情”,是指它以主角新四军军人车道宽步步揭开国民党将领郝俊杰的“金阳计划”阴谋为故事主线,涵盖了大量谍战、卧底、反特等惊心动魄的谍战元素。

张谦曾经打造的《士兵突击》,成功将军旅剧与励志剧融合,而今日推出的《孤军英雄》,又成功将军旅剧与谍战剧有初融合,首创“非典型军旅剧”,给各方带来惊喜多多。

人物上的突破。在《历史的天空》、《亮剑》成功塑造了“姜大牙”、“李云龙”形象后,荧屏英雄从“高大全”进入另一个“匪气英雄”、“痞子英雄”的极端,而《孤军英雄》的车道宽成功突破李云龙式英雄怪圈,塑造了全新的高智商军旅英雄形象,巧妙开拓了第三类英雄。车道宽不仅有勇有谋,更有着北大数学系的教育背景,具有超高的智商和超强的分析力、判断力。同是他还是个出色的猎人,对身边的危机有着极高的敏感度。胡军表示:“我觉得车道宽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多面性,他的性格十分丰富,不是一个概念化的新四军军人。他可以做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当他去接收投诚伪军时,是一副汀湖形象;面对李雪健老师饰演的老谋深算的郝俊杰时,他可以侃侃而谈;而当他在新四军里时,又是另外一种状态了。”饰演车道宽恋人的柯蓝也表示:“现在的观众越来越聪明了,已经不满足于高大全的英雄了,车道宽身上很有人性,有多个侧面,编剧并没有刻意去拔高这位英雄,而是以很真实、生动的方式去表现人物。”

制片人张谦:

《孤军英雄》开辟了新的视角

作为业内金牌制作人,张谦为观众奉献了《新敌后武工队》、《幸福像花儿一样》等大热荧屏的精品剧作,《士兵突击》轰动全国之后,张谦更被誉为《士兵突击》之父,成为热播剧的“保障”和“名片”。如今,张谦率国内外一流制作团队精心打造的《孤军英雄》亮相荧屏,自然备受关注。

《孤军英雄》以国共联合抗日为背景,讲述了江南新四军与日军、伪军、国民党军队之间展开的一场场殊死较量,融合了战争、谍战、悬疑、爱情等诸多抢眼看点。和张谦以前注重讲述和平时代军人生活的作品不同,《孤军英雄》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新鲜风貌和不俗看点,“该剧最大的特点是它讲了一个战争当中可理解的英雄故事。以前我拍的作品多数是讲和平时代的军人故事,但这次表现的却是主人公在随时面临生死考验时的爱恨情仇。”张谦如是表示。尽管《孤军英雄》在风格上可以说是一种全新尝试,但张谦还是自信满满,“有一个好剧本做基础,再加上一个十分努力的团队,自然会有一部好片子。”“和很多六十年代的人一样,我有英雄情结,对军事很着迷,而且,做了这么多年的军旅题材作品,我有这方面的资源优势和经验。对《孤军英雄》能够开辟新的视角这一点,我还是比较有自信。”

谈到和李雪健、胡军两位影帝的合作,张谦表示,“胡军身上的气质、性格和角色形象特别符合。李雪健老师饰演的郝俊杰是与车道宽截然不同类型的人物,他们两个角色对立起来,从视觉和形象上看,非常具有戏剧冲突,绝对能够吸引观众。”

主演胡军:

重复的人物我不会拍,车道宽是个与众不同的英雄

在剧中,胡军再度回归“英雄”路线,饰演北大数学系毕业的新四军教导员车道宽,率领汪伪军投诚团,与目军、汪伪、国民党卧底等各方势力斗智斗勇,成功摧毁了国民党精心设计的“金阳计划”。在孤军深入过程中,车道宽频频陷入险境,又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识,一次次绝境求生,上演“自杀式”突击,绝对让观众看得心惊肉跳。对车道宽“孤军”的命运,胡军解释说:“‘孤军’是说车道宽这个人物在国民党那里不受待见,在我方新四军那里也不受待见。因为他组织的独立团是从汪伪部队策反过来,被我们新四军收编的另类部队。”

剧中车道宽不断上演“突击”戏码,在拍摄过程中,胡军也必须经常打枪或者跑炸点,好在部队大院长大的胡军对此并不陌生,“我是部队长大的嘛,很喜欢打枪,对于枪战不生疏。跑炸点肯定也会心有余悸,不管是气爆还是怎样也好,在爆炸中难免会有小石子崩到自己。不过这些危险对于做演员的人来说很正常。”

徐军讲述皮肤微创整形美容 第11篇

因此,微创整形技术发展至今,成效显著。据2010年美国整形美容数据库(美国美学整形外科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统计资料显示,仅美国地区,美容外科手术数量占所有的整形美容治疗的17%,其费用占总数的62%。非手术美容治疗数量占所有的整形美容治疗的83%,其费用占总数的38%。自从1997年以来,整形美容治疗数量增长了155%以上,其中美容手术增长了71%以上,非手术美容治疗数量增长了228%。非手术美容治疗增幅巨大。

随着微创整形在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的风行,非法微创整形服务、违规药物(用于注射或填充)等蜂拥出现。于是,为净化中国微创整形美容市场,最大程度减少消费者损失,提升人们对微创整形美容的正确认知程度,已成为当务之急。4月21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微创与皮肤整形美容分会成立筹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值此之际,本杂志特邀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微创与皮肤整形美容分会筹备组组长徐军为我们讲述微创整形的相关知识。

微创整形美容应用范围:

现今微创整形的治疗范围已经包括:面部年轻化手术;面部精细美容手术(重睑、上睑皮肤松弛矫正等);乳房整形美容术;脂肪抽吸术;外伤瘢痕整形修复术;生殖器整形术;先天畸形修复术等。其中,面部年轻化的微创整形治疗,应用最为广泛。

面部年轻化微创整形的常见技术:

在面部皮肤年轻化的微创整形治疗中,注射填充(包括肉毒素、填充物质)、激光、化学剥脱、磨削、脉冲光这五类技术在当下中国医疗美容市场中应用最为普及。

应用于面部年轻化微创整形技术的常规药物:

注射填充:注射类药品主要为肉毒杆菌毒素,现在国内允许使用的肉毒杆菌毒素产品品牌分别为美国保妥适与中国兰州衡力。有资料显示,注射肉毒杆菌已成为最受欢迎的非手术美容治疗方式,2002年至今,A型肉毒杆菌使用量增长已经超过50%。

填充类产品:主要包含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透明质酸(玻尿酸)的使用量甚至仅位于肉毒杆菌的使用量之后,位居注射填充类产品使用量第二。

激光:剥脱性激光与非剥脱性激光。资料显示,激光技术被用于皮肤微创整形治疗的开展程度位于注射透明质酸后,成为皮肤微创整形的第三大应用技术。

化学剥脱:化学剥脱术是嫩肤技术的一种,其在非手术类治疗项目的实施量中排名不俗。

磨削:皮肤磨削术,嫩肤技术的一种。

强脉冲光:嫩肤技术的一种。

面部年轻化微创整形技术的治疗项目:

注射填充:专家介绍,注射肉毒杆菌毒素产品,可以阻断注射部位神经传递,而达到萎缩肌肉的效果,现主要用于动态皱纹治疗及瘦脸。

填充类产品:较常用于静态皱纹修复(皱纹较深的情况下,可与肉毒杆菌共同使用)、鼻唇沟填充、隆鼻等治疗项目。

激光:激光换肤术,嫩肤技术的一种。这类技术常用于脱毛、去痣、去除黑色素沉积、以及嫩肤等医疗美容项目。

激光、磨削、化学剥脱技术:基本上均被用于解决皮肤表面的雀斑、黑色素沉积等问题,这三项技术亦可联合使用。

面部年轻化微创整形技术的大体价格及适用人群年龄:

注射填充:主要适用于35-50岁的女性群体,大体价位为每针剂3000——4000元人民币不等。

填充类产品:35-64岁人群多适用,大体价位因产品不同,每针剂4000——6000元人民币不等。

激光:剥脱性激光换肤术的手术价格一般较贵,13000元人民币之上,非剥脱性激光换肤术的手术价格约为6000-7000元人民币。

化学剥脱:在35-50岁年龄人群适用广泛,手术大体价位为4000-6000元人民币。

磨削:倾向于51-64岁人群适用,手术大体价位为8500-10000元人民币。

强脉冲光:较为广泛地适用于35-50岁人群,手术大体价位3000-10000不等。

以上技术虽然在面部皮肤年轻化的微创整形治疗中颇为流行,但每项技术均有其相应的适应症与局限性,常见的皮肤问题虽然可以治疗解决,但是,这些技术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手术项目。患者就诊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定治疗方案。

我国现阶段的医疗美容市场尚未成型,皮肤微创整形领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虽然我国正规医疗美容机构实施医疗美容服务的项目价格与国际价格吻合,但非法经营医疗美容产品、非法开设医疗美容机构、非法施行医疗美容服务的现象数目惊人,情况恶劣,导致服务项目价格紊乱,真假难辨。生活美容干预医疗美容的事件比比皆是,导致市场假冒伪劣注射产品遍布,严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呼吁有关监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职能,增大对非法生产、经营医疗美容用注射产品的打击力度,厘清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范畴,促进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的成熟发展。

(本文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整形外科 徐军主任的谈话内容整理得出〉

徐军:解放军301医院整形外科主任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微创与皮肤

整形美容分会筹备组组长

徐军,现任解放军总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教授。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硕士,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学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于1995年9月至98年12月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整形外科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时,对在整形外科修复缺损中广泛应用的游离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及处理做了深入的理解,有关论文曾获1998年美国Robert H.Ivy整形外科医师学会第44届年会基础研究一等奖。1999年在国内首先成功地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乳腺肿瘤术后的乳房再造。该方法克服了应用乳房假体或应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自体组织所产生的并发症,如包膜挛缩,腹壁疝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曾任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首席专家,2008年1月调入解放军301医院任整形外科主任。

兼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常务理事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编委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委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委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微创与皮肤整形美容分会筹备组组长

上一篇:噪声控制方法下一篇:数学教改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