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2024-05-06

提高古诗教学效率(精选12篇)

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第1篇

一、导入要新颖,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节课的开始是很重要的, 正所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 教师在古诗教学的一开始便要以新颖的手法抓住学生的视线,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们一般可选用讲故事、猜谜、提问或叙述背景等手段使学生自觉地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教学《早发白帝城》时, 可先讲解当时的处境———当时适逢安史之乱, 身处乱世, 李白也想拥立一主以期封王觅侯, 不料找错对象, 败落收场, 更被流放边疆。当时李白的心情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情境下李白沮丧、茫然、愁郁满腹的心情, 为后面做铺垫。正在流放夜郎的途中, 却突然传来“新帝登基、大赦天下”的喜讯, 这时, 李白的心情又该如何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体会李白由悲转喜、自由欢快的心情, 为理解诗文的思想感情打下坚实的基础。

又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 可以从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入手, 向学生提问, 是谁在他乡流浪, 在什么节日里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呢?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朗诵全诗,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全诗。

新颖的开头使学生兴趣倍增, 热情高涨, 才能出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与音乐、图画相结合, 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诗歌, 既是诗, 也是歌。每一行诗都暗含韵律, 古诗教学时的朗诵指导尤为重要, 准确到位的朗诵可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诗意, 而切合诗意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引发学生的共鸣。

如在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时, 就可以配上柔和的民乐, 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吟诵诗句, 并展开想象, 在灿烂的阳光下, 西湖是怎样的风华绝代, 在细密的雨丝中, 西湖又是怎样的温婉怡人。

又如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时, 在学生了解大意后, 我们可以设计一下, 如果你是一个导演, 根据这首诗的内容, 你会选择拍摄哪些景物?在学生畅所欲言后, 可播放一段配乐动画供学生欣赏, 更可随画面吟诵该诗, 这样可以取得极佳的效果。

除了音乐以外, 让学生根据诗歌画出心中所想也是一个不错的手段。如《山行》, 结合诗意, 让学生画画这满山的红叶, 体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

三、以游戏性质的结尾, 向课外拓展延伸

小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 他们是活泼的, 好动的。学习古诗, 可以利用他们爱玩爱闹的特点, 运用一些游戏, 增加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自由的情景中结束学习, 并向课外作适当的延伸。

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 可引导学生根据诗意选择演员, 再适当加一些道具, 配上台词, 让学生自己演一演,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样在教学王维的《渭城曲》时, 可以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诗人和他的朋友, 模拟当时离别的情景, 不同的组别之间可比一比, 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除了表演, 改写古诗也可以很好地巩固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将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可以是纯粹的有关诗的意境, 也可以在意境中加入诗人写诗的背景, 这对古诗教学有极大的帮助。如在教学孟郊的《游子吟》时, 启发学生想象孟郊的母亲面对即将远行的孩子, 心中是怎样的不舍、怎样的担忧?在昏暗的油灯下, 母亲怀着怎样的心情缝着寒衣?母亲会对孩子叮嘱些什么?诗人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游子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写, 既帮助学生增强对诗的理解, 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更可以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 一举数得, 将有限的课堂资源向无限的课外延伸。

除此之外, 让学生去寻找与课文类似的古诗, 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如在学习了《山行》后, 可让学生找找描写秋天的诗句, 了解诗人眼中的秋有哪些不同的风韵。当然也可以找写有关春的古诗, 在春与秋的比较中体会秋的独特的美。

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第2篇

作者:张喜红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4期

摘 要:背诵,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的古诗文学习现状,结合教学实践,阐释了提高古诗文背诵效率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教学背诵方法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148-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要“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背诵,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 初中生古诗文学习现状

对于初中生的古诗文学习,新课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其中,第四阶段的目标要求: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文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感情真挚,是我们民族一项极丰富、极宝贵的文化遗产。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7~9年级,共收录38篇文言文,课内古诗词26首,课外古诗词背诵60首。

现在的初中生,接受着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例如网络用语、流行话、追星等等,但对于古典诗词、名篇却往往不感兴趣。尽管课上语文教师鞭辟入里地讲解,综合应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但也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一些学生对要求背诵的篇目,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应对考试,勉强应付;对于背诵,语文教师常常是花费好多时间,一个人一个人地“过筛子”,既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又达不到好的效果。

提高初中古诗文背诵学习效率的方法

布鲁纳提出并论述了四条教与学的原则,其中一条是动机原则,认为内在动机的效应比外在动机持久而强有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基于此,笔者在古诗文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2.1 激发兴趣法

对于比较浅显的文言文,采用这一方法。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要培养学生背诵古文的兴趣,教师首先就应该让学生感觉到古诗文的魅力。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五课沈复的《童趣》,作者追

龙源期刊网 http:// 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他把蚊虫想象成白鹤,把丛草看作树木,把碎石土坑视为丘壑,观赏虫子斗架,把蛤蟆驱之别院,这一切都充满了童趣,表现出儿童的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情趣。这篇课文没有连贯的情节,只是先总后分地叙述童年生活趣事,最易学生理解。而且刚刚步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对小学时代仍恋恋不舍。针对这一学情特点和文章的内容、形式特点,本篇课文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求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改写成一片现代文。课上与二百多字的古文相比较,古文的简洁、生动,古文的语言魅力就了然于心了。再回头背诵,就“好知”、“乐知”了。2.2 形象思维法

《<艾青诗选>自序》:“形象思维的方法,是诗、也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利

用形象思维法,提高背诵的效率,也会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人教版九年级课外必读古诗词《观刈麦》,描述了五月麦季农民的艰辛生活,并通过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全诗分五节,第二、三和四节生动的描述一家人为小麦而忙、刈麦和贫妇抱子拾穗的场景。背诵这篇较长的诗,就采用形象思维法。头脑中再现情境,回到原文中去领会,很快就能背诵。2.3 理解记忆法

对于篇幅较长,且内容晦涩的文章,光凭兴趣是难以背诵的,这时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找窍门,才会避免死记硬背的现象的出现,才会记得牢固。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一文,对于拗口的第一段,引导学生先给文章划分为三层:第一层用鱼和熊掌设喻,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层再分为三小层,先写面对生死的态度,次写“如使、使”两种假设情况,第三用“是故”进行总结;第三层得出结论,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这样帮学生理清脉络,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学生背得又快又准,且不易忘记。2.4 提纲挈领法

对于结构复杂的古文,背诵前先列好文章的提纲,理清文章各层之间的逻辑关系,提纲挈领,这样会更易于背诵。抓住关键词,文章的内容就迎刃而解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诸葛亮的《出师表》共9个自然段。背诵前,先理清层次。第一部分(1~5段),从分析形势入手,提出三点建议:广开言路;赏明赏罚;亲贤远佞。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历史,表达“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部分(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第四部分(9段),表文的结束语。列成如下提纲:(1)分析形势,提建议;(2)追忆往事,表决心;(3)归纳职责,明责任;(4)表文结束,感情真。简洁的提纲使各段内容一目了然,背诵时便易于记忆,不会颠倒错乱。提纲挈领法背诵更适用于论述缜密说理性强的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2.5 循环巩固法

龙源期刊网 http:// 对于人教版初中新教材7~9年级,收录的课内古诗词26首和课外古诗词背诵60首,可以采用循环巩固法。德国心理学家埃宾浩斯研究的遗忘规律表明凡是刚刚获得的新知识,在两天之内便会迅速遗忘至30%,一个月之后,只能保持20%。对于这些古诗词,要坚持复背,及时检查。在课堂上,每堂课前都利用五分钟左右检查新近学习的古诗文的背诵情况,以便督促学生在家复习背诵。对于学生在家的复习,指导他们运用分散背诵法,即每天运用早晨20分钟和晚饭后20分钟背诵学过的课文,利用遗忘规律逐渐巩固,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2.6 抄写背诵法

对于初中课本中收录的这些名篇、名文,除了循环巩固外,更应该运用抄写背诵法。“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想记忆深刻长久,必须勤动笔,坚持默写,强化训练。在背诵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后,课堂上的背诵就会变成背写。长文章可逐段背写,较短的文章可一次性写完,之后严格检查,争取不出现错别字。背写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比较简单的方法有给上句填下句,或给下句填上句,较难的有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性填空等。

提高文言文背诵效率的方法还有许多,比如开展课堂背诵比赛等。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的、积极的、真正有意义的思考,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发现能力,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古诗词背诵也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特点,走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才是硬道理。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效率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教学效果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136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开展古诗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一直以来,古诗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教师一字一句翻译,之后让学生背诵古诗,在这样枯燥的课堂中,学生自然提不起学习的热情,甚至会厌烦或害怕学古诗。因此,要让小学生喜欢上古诗,语文教师要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本文中,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谈了一些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引发学习热情的导火索,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来展开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可以通过精美的图片、优美的音乐,以及动态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引入古诗描绘的意境中。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大都比较浅显,且富有生活气息,如《小儿垂钓》《咏鹅》《蝉》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关于这些诗歌的动画视频,可爱的卡通形象、生动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古诗的内容,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意境。再如,教学《山行》《早发白帝城》等有关景物描写的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每一句诗句的大致意思画出相应的简笔画,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的热情高涨,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参与其中,而且学生会在绘画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对诗句的认知更加清晰。此外,在动手又动脑的过程中,学生对古诗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探索和发现,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以读代讲,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内容简练、优美,对称、押韵的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诵读是学习古诗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小学生要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加强感悟,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多引导他们体会和感悟字里行间展现出的语言美、旋律美、意境美。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按照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包括范读、听读、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不论采取哪种诵读方式,教师都要进行科学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握诗句的停顿、重音、声调,使他们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音乐美。与此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字音,了解古诗的平仄,以便他们读准诗句的节奏,进而体会出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我们要相信,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循序渐进的诵读,会逐渐领悟古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也能体会到诗歌的意境美,并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多种古诗诵读方法,也为他们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启发想象,入境悟情

如果说情感是诗歌的灵魂,那么,想象力就是诗歌的翅膀。对于小学生来说,用诗歌来打开他们想象的世界,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他们天性的需要。古诗的语言十分精练,往往短短的一句诗就包含了丰富的内容,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想象,合理地补充情节和画面,丰富诗的内涵,使他们领会诗的意境,与作者沟通情感,产生共鸣。

比如,在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王维离开家乡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没有父母的照顾,没有兄弟的陪伴,他会怎样?读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引导学生想象: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的情景。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的遥远。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百感交集。教师要善于借助这些空间,调动学生的想象,引导他们领悟诗歌的意境。

四、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又富有活力的,应当是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适时地将课堂引向课外,恰到好处的课堂拓展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而且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使不同的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进而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完《春晓》《静夜思》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为古诗配上相应的背景画,或让他们根据诗意为古诗配上背景音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而且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不仅发挥了想象力,还扩大了他们的视野,使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审美能力。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了诗歌学习乐趣,体会到了只要善于发现、乐于创造、勇于尝试,就能收获无穷的知识。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我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想象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等多个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古诗教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而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包祖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7).

巧用多媒体, 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第4篇

1 琴画焕绮, 以呈古风之象

诗歌的产生离不开音乐和周围环境对诗人的影响。那么, 作为千百年后的读者, 怎样才能真正走近诗人的情怀, 更好地体验诗歌的意境呢?显然, 配乐配画来引导人进入情境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了。教师以多媒体为依托, 准备充足的与诗歌意境相符合的音乐与画面, 能够营造古色古香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思维“跨越时空”, 来到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去领略诗文所传递的意境, 能够增强学生对古代语言的领悟能力, 并促生学生本身的“诗情画意”, 调动语言表达的中枢。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 达成发展自己的审美以及创造美好语言的能力和愿望。

例如, 古诗《山行》的教学, 教师借助古曲《渔樵问答》作为背景音乐, 再配以色彩明丽的枫叶、弯弯曲曲的山路、悠然行走的行者为主要元素的国画, 作为课堂的开头, 配乐朗诵诗歌并引导:

师:听了刚才的朗诵, 你有什么感悟?

生:火红的枫叶很惹眼, 诗人是在行路过程中有所感而写的诗歌。

生:我不能理解“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话。关键是“生”字该怎么理解呢?

师:问题提的真好, 谁有自己的见解吗?

生:我觉得生还是产生的意思, 主要是说在目所能及的尽头有白云悠然飘荡, 并且看到了民居, 因此说有人家。

单一的文本, 很难一下子就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多媒体音画的介入, 一方面把学生的思绪快速引入到情境当中, 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理解诗文含义提供了借鉴的线索。

2 吟咏声采, 以察神理设教

诗歌的学习和传颂离不开吟咏。多媒体在这方面最大的贡献, 就是能够将优秀的诵读、吟唱的音视频快捷直接地引用到课堂当中, 给学生一个成功的范例供其学习借鉴。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由吟诵诗歌, 一方面发展学生对语言的独特领悟能力, 另一方面开拓丰富的诗歌学习形式, 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 在《望岳》教学中, 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作者杜甫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对杜甫其人在古代诗歌领域中的地位以及贡献作以大致的了解。然后, 是诗文的理解环节, 同样以音画为主导, 帮助学生主动理解诗歌的含义。而诵读是本堂课设计的核心, 在媒体准备方面, 教师精心剪辑了一些有关五岳的视频资料, 并配上优美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 然后让学生倾听观赏这些“景观”。随着视频播放逐句出示诗文字幕, 让学生观而不读, 如此一遍之后, 关掉视频询问学生想不想读一读这首诗。学生情绪盎然, 似乎自己找到了诵读的感觉, 此时屏幕投影“朗诵比赛”的字样以造情境, 学生自觉地揣摩诗歌韵味并开始声情并茂地诵读。几分钟下来, 不仅学生读的质量得到了提升, 而且很多学生都已经能够熟读成诵了。

多媒体就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 它将人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 在多元信息刺激下, 使学生能够深入解读文本、学习诗歌。

3 雕琢性情, 以传华夏文明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 古诗教学可发展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诵读与积累这个层面, 学生本身精神世界的丰富还依托于审美与表达美的方式。古诗词能够雕琢学生性情, 令其在生活周围发现身边的美, 而通过诗歌励志和诗歌改写还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其应用美、表达美的能力。

例如, 教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文时, 教师首先出示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名句, 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诗的了解。随后进入课堂学习。在最后学习完诗歌后, 教师并未就此停下, 而是通过多媒体设计了“离别往往是令人伤感的话题, 当我们读完描述古人离别场面的诗文后, 或许感慨良多, 如果时光回朔, 你亲眼目睹王勃与杜少府离别的场面, 那又将是一幅怎样动人的情景啊?请动笔把这首诗改编为一篇散文。”学生藉此开始了练笔活动。随后, 教师又出示了自己的下文, 和学生作交流并引导学生如何更加深入地品评古代诗文。

上述活动, 主要基于多媒体的直观展示等多项功能在内, 有了多媒体的辅助, 教师才得以让课堂更加紧凑和快捷地进行。

总而言之, 多媒体方便了教学活动, 在古诗教学时要能够巧妙地利用多媒体, 开阔学生的视野, 调动学生的多元化思维, 使得学生在情感、能力等诸多方面都能够拥有发展的机会, 并得到切实的进步和发展。教师更要善于学习和探索实践, 将诗意的内容融合在诗意的情境之中, 创造真正诗意的美。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技术也逐步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文章探讨了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 如何借助多媒体优化古诗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第5篇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各科教学的目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模式下,教学过程作为由多个教学环节和教学管理环节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性。

一、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基于生活,使学习过程生活化。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并不是零起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师还要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在顿悟中学习。

2.粗化教的过程,细化学习方式。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要努力克服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及的几个“过于”,要粗化教的过程,变教学过程为教学环节,细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听中学、做中学、看中学、读中学、想中学,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此外,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准备精彩的评价语言,制定教学方案。

3.围绕学习结果,做好预设和反思。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一节课的教学评价指标,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充分、准确的预设,确保教学过程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此外,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问题要明确,有探究价值。教师的课堂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基本素质、语言功底和教学智慧。对于课堂提问,教师要切实做到问题明确,语言准确简练,确保提出的问题信息能够比较顺畅地传达给每一个学生。此外,教师还要积极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增加所提问题的思维容量。

2.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考。教师在提问时,要精心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学习情境,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

3.构建合适的学习模式,有效应对学生的提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出问题的学习模式,对学生提出的综合性很强的问题,要分阶段集中力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对一些枝节性问题,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相机解决。在应对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创新交流方式,强化多向交流。现行的课堂教学,不是处于教师“一言堂”的无交流状态,就是处于“教师问,学生答”的单调的师生交流状态,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却交流甚少。

上述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师生的有效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创新交流的方式,提出有驱动性的、有思维容量的问题,改变学生的活动方式,引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此外,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结论,应把课堂交流引向更深处。

2.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供思考、交流的范式。有价值的话题是有效交流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与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思考与交流的基本方式,如“围绕问题—形成假设—收集资料—形成初步结论—相互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有可能在一定的思考、交流范式的指导下,围绕问题有条不紊地和文本、老师、同学展开有效的交流与对话,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四、优化教师评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变重复、强化性的语言为激励性语言。教师在课堂上习惯性地重复学生的回答,而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的现象随处可见。这种重复的强化性语言过多存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也容易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变重复、强化性的语言为激励性语言,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回答问题的学生,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知识技能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2.加强评价的预设,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避免评价的随意性,在预设评价语言时,就要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表现和回答问题的不同情况设计出不同的评价内容,强化评价的针对性,提高评价的实际效果。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增加教学积累,不断提高课堂评价的水平,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

五、优化教师的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参与活动,留心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还要担当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角色。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了解学习活动内容和活动进程,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并适时给予指导,为后面的交流活动做好准备。

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诗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体味古诗词的诗趣,从而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从中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智慧。”的确,这些优秀诗篇就像中华民族的脉搏,千百年来,无时无刻不撞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滋润着我们的性情。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体味诗趣,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烘托氛围,引导切身体验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皮层在新奇多变的事物强烈刺激下会提高兴奋度。同样新颖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就小学古诗词的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到古诗词的学习氛围之中。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以画面、声音、色彩和音乐等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自觉地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犹如身临其境,一切景物和人物仿佛触手可及,有切身体验和感受。以教学《山行》为例,可以创设情境,通过画面让学生感受漫山的红叶,引领学生到野外进行一次愉快的旅游,感受秋天的美景。学生顿时就会一片沸腾,兴奋到了极点。在画面上,学生看到了一幅秋景图: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和谐优美。这时学生已经动容,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体味,感受曲折的石径、险峻的山势,并提出问题:身临其境,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水到渠成。运用多媒体,学生徜徉在秋天的美景之中,充分感受了诗情画意,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体味情境,感受古诗文意境

诗和画之所以相通,是因为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如共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共同的结构美和韵律美,等等。自古以来就诗画不分,诗情和画意一直是紧密相连的,一首诗的本身就是一幅内容深刻的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據诗词的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用画面表现诗词的内容,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枫桥夜泊》时,先让学生充分朗读,理解诗词的内容,在头脑中想象诗词所展现的画面,呈现出几个关键的内容,如秋夜、月落、枫桥边、江面、渔火、乌鸦的啼叫,为后面的绘画定下了主体的结构。再让学生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诗人漂泊在外,秋夜难眠,再加上秋夜深深,乌鸦啼叫,更是增添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引导学生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为绘画奠定色彩的基调。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感悟,增加一些其他内容,更加烘托诗人的羁旅生涯,让画面更加充实丰富。绘画时不要让学生的思维受到老师的影响,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展现自我,充满个性,进而感受到诗的画面美,让学生从体味到的情境中感受到古诗文的意境,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三、认真品读感悟,感受古诗明快意境

以前每学习一首诗歌,总会想起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左右摇摆的姿势,总在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朗读方式呢?随着对诗词理解的不断加深才恍然大悟,原来每首诗中都蕴含丰富的情感,反复朗读、认真品味才能体会到诗歌的意境,领略到语言之美及蕴含其中的情感,这样明快的意境才能被感受得到。因此,诗歌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并且要循序渐进,由初读到细读,再到精读,逐步领会。以诵读《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在诵读之初,先在文字上对学生进行疏通和指导,为后面的朗读做好铺垫。诗的题目中可以抓住“送”字,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首送别诗,奠定朗读的感情基调,明确孟浩然要到达的地点,让学生知道“广陵”是扬州的别称,理解“之”的另一个用法。在理解诗的内容时,抓住“辞”“尽”等字词的意思的理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画面音乐等形式,让学生进入意境之中。朗读时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先示范朗读,再让学生自由朗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让学生尽展个性朗读,之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评议、再读,直读到能感受古诗明快的意境为止。

四、学会品词析句,体味诗情与诗趣

古人写诗时往往字斟句酌,不论是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有关的“绿”,还是与贾岛“僧敲月下门”有关的“敲”,都是美丽的故事,都让我们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之美。诗是语言中的精华,诗人为了“吟安一个字”而“捻断数茎须”,一字一句都达到完美的境界,甚至没有第二个字可以替代。学习古诗词必须学会品词析句,体味诗中的情和趣,但是在品词析句时要注意不能孤立讲解,让古诗失去它原本的语言魅力。教学时既要品词析句,又不能过多地讲解,这也许会让一些教师无所适从。其实认真研读小学语文新课标就不难找到解决的方法。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应重点考查学生凭借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不必追求标准的答案,也没有标准的答案。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体味诗情,以学习陆游的《示儿》为例,重点体会诗中的“悲”这个诗眼之词,从“悲”体会到诗人满腔的爱国之情。还可以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比较阅读,效果会更显著。

总之,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独特的语言艺术内涵丰富,引领着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今天学习起来依然韵味无穷,既带给人美感,又给人以启迪。我们应品词析句,体味诗趣,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丰富他们的文化积累。

参考文献:

[1]贾红.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原则分析[J].语数外学习(小学版),2013(03).

[2]覃发清.感受诗歌的美——探析小学语文诗歌教学[J].科技资讯,2011(02).

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第7篇

一、运用多种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你只要对某一件事情有兴趣,才会有动力将这件事情做好。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就需要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在过去知识经验的愉快积累上,兴趣形成了,兴趣是一种意识的倾向,使人喜欢持久而积极地认识和接触某类新的事物。教师可以每天都让学生接触古诗。例如,每天的语文课,上课铃响后,让学生先背诵1—2首古诗,日积月累,不但能使学生积累很多的古诗,而且还会使学生对古诗的兴趣逐渐地产生。

学生对于古诗文除了有好的环境氛围,还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进行课文导入的时候,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教《登鹳雀楼》,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到一个地方去游玩。”然后,将鹳雀楼的图画配上音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对优美的景色进行领略,紧接着老师就说“唐代著名的诗人王之涣也来过这里,还写过一首诗,大家想知道诗的内容是什么吗?”这时,学生对这首诗的兴趣已经被激发了起来,教师借此机会,将新课引出。

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还主动权于学生

教师应该将主导作用进行积极地发挥,将每个教学的环节进行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感氛围中,将诗句意思轻而易举地理解,而且与诗人在情感上达成共鸣。对于学习主动权,教师应该还给学生,在对学生积极学习进行激励的同时,还要对学生专注且从容地学习进行鼓舞。教师对学生可以巧妙地进行点拨,将古诗文的艺术效果及关键的词句抓住,引导和帮助学生,借助自身的条件,将独特的想象进行发挥,对古诗文作品中对意境及风物的描绘进行感受;对古诗文的哲理及情趣进行感受。

三、引领入境,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

针对古诗文来说,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常常将自己的愿望及感情寄托其中,使人的感情好像在自然的事物当中,从而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创造出来。随着人情感的变化,事物情感也在变化。教师在进行古诗文的教学中,需要将学生引入诗文意境中去,将诗人的感情进行体验,对于古诗进行诗情画意地教学,学生也在诗情画意中学习古诗。所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古诗文进行指导,能够将意境再现是关键。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字词句,要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意思,将诗的意境进行体会,诗的表现手法进行感知,教师最好采用古诗配画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杨万里的《小池》,小池是诗人的着眼点,用活泼而清新的语言,将树荫、小荷、泉眼及蜻蜓等景物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图画。教师让学生将诗中的景物画出来,使学生仿佛进入到图画的情景之中,形象的思维得到发展,同时,能够使学生对于诗意的理解和记忆进行加深,审美的情趣得到了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抓住诗眼,不但要将诗中形象鲜明、有情感色彩的词语进行把握,还要把握具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地进行推敲,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对于诗的意境,要引领和帮助学生进行欣赏。使学生从诗的意境及诗的本义去对古诗进行理解,真正将古诗的意境美进行领悟。

四、迁移运用,课外延伸,在实践中巩固古诗词的学习效果

古诗词的选编是有限的,教材只不过是个凭借,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课外的拓展需要注重,不仅对于学生教材内容更好地理解有益,而且更有益于学生对古诗词的文化概貌的掌握。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还要做到以下四点:

交流。信息整合的过程就是课堂上的交流,也是情感及认识深化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将引领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对话的交流中进行导情。

收集。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上网及查资料等一些方式,将相关的古诗词材料进行充分准备,以便于学生对于古诗词创作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拓展。课堂的教学最好是开放的,学生走进课堂是带着问题的,一堂课上好以后,离开课堂时,学生带着很多的问题,课堂教学的结尾会变成省略号及问号式,这不但是情感延续,也是知识的延展。

运用。学生学习古诗词,使学生走进文化的传统殿堂,对历史进行探访,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提高。因此,无论是学生的演讲及作文,还是学生与人的对话,教师都应该对学生恰当地剪辑或者引用应用进行鼓励。

五、总结

综上所述,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对于小学生学习古诗文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发挥主动作用,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古代文化。

摘要: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就是古诗文,在小学阶段,古诗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结合教学经验运用各种方法,将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教师将主动的作用进行发挥,将主动权给予学生;教师引领学生入境,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进行课外的延伸,运用且迁移,在实践当中,使小学古诗词的学习效果得到巩固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诵读,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黄莉.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

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第8篇

一、古诗词与历史课堂教学

(一)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古诗词,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内容, 大多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与事, 教材的语言相对比较乏味、枯燥。所涉及历史事件的性质、影响、意义等内容比较模糊, 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我国古诗词中, 有许多是取材于历史, 形象生动, 且意境优美。在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中, 运用相关的古诗词,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使沉闷的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古诗词,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 培养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创造性思维, 主要是指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强调思维的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以及多结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不受传统方法以及现有知识的局限, 是一种扩散性的开放思维。在七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中, 运用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联想等层面的思维以及能力, 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 也能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使其更深入地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

(三)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古诗词, 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古诗词描绘内容中, 有关社会情况的作品比较多, 适当地运用古诗词, 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 也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在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多运用学生熟悉的古诗词, 通过理解历史知识和古诗词含义, 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古诗词, 能够有效促进教师进行关联教学

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 许多历史事件是相互关联的。一些古诗词的应用对于促进整个教师关联教学, 提升学生对于事件来龙去脉的分析理解有着重要的促进重要。同时, 古诗词中体现出来的历史韵味使教师更好地营造历史课的教学氛围, 使整个教学课堂呈现出一种历史文化气息, 使整个历史课堂教学的开展更加的有效。

二、古诗词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一) 在历史新课中导入古诗词

七年级的学生, 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 会积累一定的诗词知识, 有一定的理解、鉴赏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 在新课中导入相关的古诗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七年级历史教材上册中的“三国鼎立”这一历史事件, 教师可将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这一部分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中。通过设问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相关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在事件解释中运用古诗词

在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有关诗词, 概括总结历史事件的意义或是影响。通过古诗词的形式, 解释相关的历史事件, 与纯粹的讲解相比,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如“隋唐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教师可运用胡曾《汴水》中的:“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以及李敬方《汴河直进船》和皮日休《汴河怀古》中的有关诗句。通过对比诗词中的历史观点, 帮助学生客观评价有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三) 在悬念设置中引用古诗词

在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在结尾时, 引用相关的古诗词设置悬念, 由学生猜测下文中的历史事件或是历史人物,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如“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 教师可引用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这一部分。教师可询问学生, 这些诗句所描述的历史人物是谁, 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通过设置悬念, 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同时, 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 在总结教学时引入古诗词

在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中, 许多历史课程的讲解在最后都需要教学进行总结。这种总结如何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此课堂教学的魅力,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运用一些古诗词来进行总结。比如, 教师在对整个唐王朝进行一个全面总结的时候。教师可以分别用初唐、盛唐、唐末期三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诗人的诗进行总结, 这样十分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整个唐朝发展的始末特点。

在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中, 运用古诗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 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主动性原则。历史课堂教学中古诗词的运用, 应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的。其次是真实性原则。历史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古诗词, 应该是对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 不能偏离历史事实。再次是适时性原则。古诗词的运用, 应与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然后是精要性原则。历史课堂教学中古诗词的运用, 应保证其简洁性、代表性和准确性, 篇幅不宜过长。最后是通俗性原则。历史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古诗词, 应考虑其通俗性,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总而言之, 运用古诗词提高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注意古诗词运用的适当性, 以实际需求为依据, 合理运用古诗词。

参考文献

[1]马成利, 马海峰.浅谈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 (6) :218-220.

[2]张海燕.浅谈古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今日中国论坛, 2013 (10) :150-151.

[3]唐惠忠.咏史诗词与历史教学[J].吴中学刊, 1997 (3) :33-34.

[4]姜桂平, 王大良, 乔景柱.浅谈诗词歌赋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5) :132-134.

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 第9篇

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教学质量不等同于教学效率。教学质量高, 但教学效率不一定就高。也就是说, 高质量不一定是通过高效率取得, 教学的高质量还跟学生的课业负担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效率、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教学质量三者的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

(1) 较高的教学效率加上学生合理的课业负担, 能得到较高的教学质量。

(2) 较低的教学效率加上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 也能得到较高的教学质量。

(3) 较低的教学效率加上学生较轻的课业负担, 得到的一定是较低的教学质量。

上述三种情况中的第一种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从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入手。而要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 有很多方法和措施。作为的一名高中政治课教师, 从任教之日起, 我就非常关注教学质量与效率, 致力于优化教学提高效率的研究与探索。怎样才能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呢?本文将结合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备好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教师要在备课上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前提。课前准备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 做到“心中有标”。

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的总纲领。为此, 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 领会课标的建议与要求, 对教学目标及对教材内容中各知识点的不同层次要求要了如指掌。

2. 做到“胸有课本”。

课本是进行教育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和工具。教师只有深入钻研, 吃透领会教材内容, 明确各课的要求, 才能统揽全局。

3. 做到“目中有人”。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只有面向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实际水平、接受能力和个别差异等方面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4. 做到“手中有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了实现教学目的, 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整套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 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根据不同教材内容等具体情况, 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最佳方法。

总之, 教师在课前只有准备充分, 做到心有课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手中有法, 才能有的放矢。

二、优化教学, 提高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昵?必须把握住这样三个因素。

1. 课堂内教师输出知识量的多少。一般来说, 课堂内教师输出的信息量越多, 课堂教学效率越高。

2. 课堂内学生接受信息量的多少。

课堂内教师输出的信息量的多少还要取决于学生的可接受性。如果教师倾其所有, 输出的信息量多, 如倾盆大雨, 学生接受不了, 那也是徒劳。应该说,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信息量越多, 课堂教学效率越高。一般来说, 只有当学生接受的信息量与教师输出的信息量的比值达到70%以上, 这一堂课的教学效率才算是比较高;如果比值在60%以下, 那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比较低的。

3. 课堂内学生收益面的多少。

如果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不是面向全体学生, 而仅仅着眼于几个“尖子”、几个“优生”, 只有这几个尖子、这几个优生接收的信息量多, 而大多数学生却因消化不了而接收的信息量少;或者反过来教师为了照顾几个“差生”而忽略大多数学生, 少数几个“差生”接收的信息量多, 却导致大多数学生“吃不饱”, 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是低效率的。只有当70%的学生都获得了尽可能多的知识, 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才是比较高的。一堂教学效率高的课, 应该达到两个70%。即70%以上的学生获得课堂输出的70%以上的信息量。

三、设计合理的学生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课后的学生作业是全部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教学质量的提高的重要保障。作业题是加深学生理解和巩固新知识的重要措施。作业题要根据教材精心选择, 难易适当, 少而精。作业批改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又是收集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对待学生作业上, 教师必须做到作业有布置必有回收, 有回收必有批改, 有批改必有订正。

总之, 教学是中心, 效率是灵魂, 质量是生命。只有备好课、优化教学提高效率、设计合理的学生作业, 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走出“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恶性循环的怪圈, 从而步入“高效率———合理负担———高质量”的良性循环的佳境。

摘要:教学的高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的高效率, 还离不开学生合理的课业负担。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 但主要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第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第三、设计合理的学生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只有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 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走出“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恶性循环的怪圈, 从而步入“高效率——合理负担——高质量”的良性循环的佳境。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第10篇

一、激情引课, 带动投入

“良好的开端, 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 教师要采用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猜谜语、讲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有浓厚兴趣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新知的学习, 促进学生尽快从课间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 与此同时, 教师也应充满激情地投入课堂中, 要用教师的情绪带动学生的感官, 积极地去影响学生,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微笑授课, 拉近距离

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 充满微笑地去授课,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 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 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微笑着面对学生, 其实是一种自信, 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 是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迫使学生去做, 这有时虽然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 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 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 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师富有智慧地教, 学生饱含热情地学, 方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电教媒体辅助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学生接受理解知识比较困难, 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近几年, 随着现代教学设备引入课堂, 师生都进入“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了。例如, 在教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文时, 由于我们地处东北, 学生对大草原的美无法通过语言描述体会得到, 我便下载了草原的图片及对应的歌曲, 这样学生边听着德德玛的深情演唱, 边欣赏草原那无边无际的美, 不需我多费唇舌, 教学任务便在顷刻间顺利完成。

四、良好习惯, 保证效率

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师是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的, 更谈不上提高教学效率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本保证。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 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终身受益。

总之,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让我们潜心钻研, 想方设法努力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 使学生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快乐地成长进步吧!

摘要:教学不仅仅是喧闹的场面、浩大的声势, 它应该是无声的细雨, 时时刻刻滋润着课堂;它应该是老师正确理解的“蝴蝶效应”;它应该是目标坚定,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著精神;它应该是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它更应该是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老师, 哪里有老师哪里就有学生的参与精神。只有充满激情的课堂才能创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效,激趣

参考文献

[1]谭永焕.尊重生命本真呼唤真心语文[N].湛江日报, 2010-05-11.

[2]黄娣.浅谈如何让孩子乐于学习语文[N].学知报, 2010-11-29.

[3]赖晓燕.回归语文本色, 共享对话快乐[N].学知报, 2011-03-07.

浅论提高初中生古诗文背诵效率 第11篇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背诵教学的普遍现状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大多采用的是“读文章、析字词、译文句”教学模式,而往往把背诵的任务交给学生课下完成。尽管课上语文教师鞭辟入里地讲解,综合应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可是由于古诗文与当今的语言环境脱节,其本身又具有非口语特点,学生在生活中无处应用,所以,学生也往往提不起兴趣来。因而出现考试中古诗文填空不会做、生活中看到古诗文不解意、作文中无古诗文来添文采等现象。一些学生对要求背诵的篇目,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应对考试,勉强应付。对于背诵,语文教师常常是花费好多时间,一个人一个人地“过筛子”,既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学生也苦不堪言。这种现象虽不敢说具有普遍性,但至少在一些学校、一定的学生群体当中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对古文的学习也失去了原有的兴趣,语文教学效果自然不乐观。

二、提高初中古诗文学习效率的方法

布鲁纳提出并论述了四条教与学的原则,其中一条是动机原则,认为内在动机的效应比外在动机持久而强有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基于此种理念,笔者在古诗文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1.激发兴趣法

对于比较浅显的文言文,采用这一方法。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要培养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单元第五课沈复的《童趣》,作者追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他把蚊虫想象成白鹤,把丛草看作树木,把碎石土坑视为丘壑,观赏虫子斗架,把蛤蟆驱之别院,这一切都充满了童趣,表现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情趣。这篇课文没有连贯的情节,只是先总后分地叙述童年生活趣事,最易学生理解。而且刚刚步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对小学时代仍恋恋不舍。针对这一学情和文章的内容、形式特点,本篇课文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求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改写成一篇现代文。然后再让学生背诵,学生自然就感兴趣了。课上,古文的简洁、生动,古文的语言魅力就了然于心了。背起来,就“好知”“乐知”了。

2.形象思维法

《〈艾青诗选〉自序》中说:“形象思维的方法,是诗,也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利用形象思维法,提高背诵的效率,也会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人教版九年级课外必读古诗词《观刈麦》,描述了五月麦季农民的艰辛生活,并通过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全诗分五节,第二、三和四节生动地描述一家人为小麦而忙、刈麦和贫妇抱子拾穗的场景。背诵这篇较长的诗,就采用形象思维法。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三幅画面的内容,然后试着背诵,头脑中不断再现情境,结合原文去领会,很快就能背诵。

3.理解记忆法

对于篇幅较长,且内容晦涩的文章,光凭兴趣是难以背诵的,这时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找窍门,才会避免死记硬背的现象出现,才会记得牢固。学习课文《鱼我所欲也》一文,对于拗口的第一段,引导学生先给文章划分为三层:第一层用鱼和熊掌设喻,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层再分为三小层,先写生与义的关系,次写“如使、使”两种假设情况,第三用“是故”进行总结;第三层得出结论,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这样帮学生理清脉络,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学生背得又快又准,且不易忘记。

4.提纲挈领法

对于结构复杂的古文,背诵前先列好文章的提纲,理清文章各层之间的逻辑关系,提纲挈领,这样会更易于背诵。抓住关键词,文章的内容就迎刃而解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诸葛亮的《出师表》共9个自然段。背诵前,先理清层次。第一部分(1~5段),从分析形势入手,提出三点建议:广开言路;赏明赏罚;亲贤远佞。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历史,表达“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部分(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第四部分(9段),表文的结束语。列成如下提纲:1.分析形势,提建议;2.追忆往事,表决心;3.归纳职责,明责任;4.表文结束,感情真。简洁的提纲使各段内容一目了然,背诵时便易于记忆,不会颠倒错乱。提纲挈领法背诵更适用于论述缜密、说理性强的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对现代文的学习也有很大的益处。

毋庸置疑,提高文言文背诵效率的方法还有许多,比如开展课堂背诵比赛等。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的、积极的、真正有意义的思考,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发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古诗词背诵也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特点,走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才是硬道理。

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第12篇

一、谈话聊天, 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的前三分钟是最重要的环节, 是课堂教学的序曲, 也是教学内容的导入环节, 它不仅要给学生们带来新鲜感, 还要诱发他们主动探索, 进入我要学, 我想学的最佳学习状态, 从而直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在上课伊始, 我们可以用几句精彩的开场白, 也可以与学生们谈话聊天, 或者用学生们感兴趣的游戏来调动他们的兴趣, 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7A Unit1 This is me!时, 因为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 因此, 我先从介绍自己开始:T:Hello, boys and girls!This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term.I'm your English teacher.I'm Miss…Well, we don't know each other.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how to introduce ourselves. (在这个地方引出了each other和introduce oneself两个短语) 接下来我拿出带有英文介绍的Eddie和Hobo的图片, 然后我说:First, let's meet two new friends.E:Hello, I'm Eddie.I'm your new friend.

H:Hi, my name is Hobo.I'm an e-dog.T:What's the dog's name?Ss:Eddie.T:Yes.

He's Eddie.And what's his name?Ss:Hobo.T:Right.Is Hobo a common dog? (在这里引出单词e-dog, 并解释a common dog) Ss:No, he is an e-dog.T:Right.OK.

Please read after me“e-dog”……通过这样轻松地聊天方式成功的导入新课, 既自然又可以让学生们的注意力一直跟着老师走, 使得课堂在和谐的氛围中开始。

二、巧妙提问, 突破重难点

课堂提问如果设置的好, 可以有效的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 我们要抓住各单元重点和难点, 对课堂提问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巧妙的设计, 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才会使他们用心地去思考, 并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设计问题时, 要注重启发性, 要注意所提问题是否能启发学生们的思维。而对难度较大的、不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 要注意给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相互讨论或是作适当的提示, 启发他们思考, 启发他们该从何处下手, 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己去总结、归纳和思索。

例如:在教7Unit 1This is me!Main task write about yourself时, 我为了让学生们学会写自我介绍, 我让他们先阅读关于Millie的小短文, 并给了他们几个问题, 让他们在阅读中, 找出答案。How old is Millie?Where was Millie born in?Where does Millie live in now?What does Millie look like?Does she have lots of friends?通过阅读Millie的文章来回答问题, 理解并知道了如何做自我介绍, 让学生们初步看出写自我介绍的纲目。回答问题也进一步巩固、理解了文章里重要的句式。在此处打好基础, 为下面的说和写做好铺垫。接下来我又给他们一个任务, 让他们通过阅读Daniel的小短文, 再介绍一下Daniel, T:Now you are Daniel’s friends, please introduce your friend Daniel to us (give them some minutes to get ready for it) 通过这样的设计, 进一步加深印象, 扫清障碍, 化解难点。再让他们通过听读和回答问题来理解和吸收语言, 通过下面的说和写把理解和吸收的语言表达出来, 即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 达到发展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巧用多媒体, 优化训练

多媒体的运用, 为我们的教学增色不少。因为它可以集声音, 图片, 视频与一体, 学生们的各种感官都会充分的被调动起来。它还可以把初中英语中海量的练习, 通过文字和音频处理, 完美的结合起来, 让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它可以让题目看起来不再那么单调, 因为有声有色, 有图片, 让学生们看着喜欢, 也乐于去做题。因此, 我在课上经常会使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这样的训练, 练习的效果是相当好的, 在课上就有好多学生能很快很好的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点, 这是学生们最喜欢看到的, 也是最乐于接触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视野, 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当然课堂的效率也随之提高了许多。

上一篇:尿液镜检下一篇:绩效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