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能力教学范文

2024-06-20

基本能力教学范文(精选12篇)

基本能力教学 第1篇

教师编写教案的过程是对教材分解、重组的过程, 是一个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的综合过程。要提高编写教案的能力, 体育教师首先要研究体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学习的状况 (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等) ;然后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 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 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 特别是要以整体为背景, 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 明确教材的要求、重点与难点、易犯错误, 分析知识的价值功能;最后再设计教学过程, 确定教学方法。

二、评课

在这次评课环节比赛时, 笔者发现了一种现象:公开课的视频还没播放, 就已经有部分参赛教师在答卷上写评课记录, 嘴里还念念有词, 显然是在默写。赛后了解到, 这些参赛教师把评课的环节按照公式化的模式背了下来, 在评课时稍加修改就直接照搬过来。笔者认为这种捷径不可取。因为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 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是一种相互对比, 借鉴提升的过程。那评课能力该如何培养呢?笔者建议:要积极参加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教研活动, 并且在评课前要认真准备, 先看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流程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观课时要做好记录, 标出课的亮点与不足;评课时要依照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 认真听取同行们特别是专家们对课的评价, 并注意记录他们的意见。

三、动作示范

比赛中的技能展示, 是对教师动作技能、体能等进行检测。笔者选择的是体操技能展示, 共有22位教师参加该项比赛。比赛过程给予了笔者很大的触动:有的教师动作优美, 刚健有力, 收放自如, 赢得一片喝彩;有的教师动作则颤颤巍巍, 小心翼翼, 看得大家都为其捏了一把汗。讲解示范依然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而动作示范能力的保持和提高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要注重坚持日常锻炼, 定期复习各类体育项目的动作方法;其次要重视“骨干教师培训”、“教师继续教育”等活动, 再次要注意保持体形, 这样有助于展示自己的动作示范能力, 维护体育教师健康阳光的形象。

四、模拟上课

物理教学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 第2篇

在物理教学中注重能力培养,是近十余年来物理教学思想的根本变革。但对如何培养能力,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章法可循。本文从物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过程来探求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对培养能力这一老课题作出新探讨。

一、已有的认识和问题的提出

在十多年来的探索中,人们在下面三个问题上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看法,为寻找培养能力的途径打下了基础:①能力是什么?物理教学要培养哪些能力?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比较稳走的心理特征。物理教学培养的能力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另一类是一些综合能力,主要有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等,人们都承认除了知识之外还有能力,而且对各种能力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②能力培养在物理教学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

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以及知识的迅猛增值,使人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培养能力应该作为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把培养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已经成为多数物理教师的自觉认识,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不可取的、落后的教学。

③物理知识和能力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一关键问题已经被认识清楚,这就是:“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只有在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得以发展,……能力的高低又反过来制约着知识掌握过程的速度、深浅和成效。……必须寓能力培养于知识传授之中,而知识的传授又必须着眼于培养能力。”“’知识和能力又有明显的区别,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成果,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二者在本质上不同。在实际中,知识山不等于能力,知识多的人能力不一定高,知识较少的人不见得所有的能力都低。

既然已经认识到了能力培养的重要,认识到了应该培养哪些能力,还认识到了应该通过知识教学来培养能力,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知识教学来培养能力了。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已经得出了一些培养学生能力的做法,并且在使用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做法大多还是分散的,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如何才能通过知识教学培养能力呢?这是一个教学中急需回答的问题。

二、物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识物理知识是如何转化为能力的。根据我们对物理教学的长期实践和研究,得出了物理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基本途径,转化的过程可以用下页图概略地表示。

图中最上面的一条直线,表明物理知识可以直接转化为能力,这是由物理知识所具有的物理知识具有能力的价值,首先是因为物理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即使在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会受到知识所蕴含的智慧的熏陶,他们能力发展的琴弦是有可能被拨动的。物理知识具有能力的价值,其次是因为物理知识的逻辑体系有着雄辩的说服力,它将“‘强迫’学生沿着它的逻辑思维链思考”,“这种不断重复着的‘强迫’过程,引导每个接触物理知识的个体,逐步形成特定的心理,受到能力的训练,从而体现出物理知识的能力价值。

浅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第3篇

一、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1)教师讲话应该充满激情,具有感染力,如果是有气无力,没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则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讲话应该简洁严谨,富有逻辑性,如果是杂乱无章、反复罗嗦、毫无吸引力的话,学生就不会专心致志地听讲。(3)教师讲话应该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如果一味地斥责,包办代替,学生就不会有学习的热情。可见,教师应把语言表达能力当作一件大事。如果教学用语不规范,就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音量。课堂语言一定要洪亮、有力,力求让教室每一个角落的学生都能听清楚。有的教师课堂上一个音调讲到底,这样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简洁明了,不要有太多的口头禅,比如,是不是、对吧、那个等,这些会影响教学质量。有的教师在讲话时都拖着长长的尾巴,声音很奇怪,这样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吞吞吐吐,发音含糊不清;东拉西扯,不着边际;方言土语,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等,这些问题都应该杜绝。

作为教师就应该不断追求语言艺术、语言修养,提升课堂教学语言水平。

二、处理教材的能力

教材如何处理,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1)在新课改理念里,教材不再是学校教学事实上的唯一依据,它只是一种主要材料,是学生和老师进行教与学的材料。教材虽然是师生共用,但主要还是学生用,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教材还给学生。不要把学生学习教材当作目的,这样就不会产生死记硬背等现象。(2)要抓住重点、难点,吃透教材,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教材的拓展、延伸不能受教材现有内容的局限,应该把鲜活的知识、社会热点融入教材知识的学习中,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板书设计的能力

板书设计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具体体现,是教学的精髓。如果板书缺少美感、杂乱无章,学生就会对板书失去兴趣,也起不到示范作用。所以,教师要在板书设计上下功夫,要寻求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板书设计,内容上要高度概括,语言要简洁明了,书写上要清晰整洁,形式上要富于变化。做到了这些,板书就会赢得学生的喜爱,对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有巨大的作用。

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有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这已经成为新时期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去年我们学校配置了电子教学白板班班通,有的教师在一周时间里也就用了一两回,说用起来太麻烦了。我觉得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库,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不过,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因大量的图片、信息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要让学生只盯着屏幕看,最终却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利用多媒体是为了创设问题情境,关键是师生在这个情境中一起思考、探究,解决问题。

五、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能力

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敢说、想说、要说,能大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会积极地思考、探索,会很自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的课堂不会是教师一言堂,教学效果也较为明显。如果教师扮演的是一个节目主持人,那就会想方设法把观众(学生)吸引住,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这个节目中,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学生就会充分体验、感受、理解。如此,课堂弥漫轻松和谐的氛围,教学效果一定会有质的提高。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先喜欢上这个教师才喜欢上他的课的。教师也就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六、角色转变的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果教师还是把自己看成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就无法完成课程改革所赋予的职责。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促使自己尽快转变角色,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角色的转变,就应该首先注意从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改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要实现师生共同探讨、研究、互动,形成信息交流网络。

总之,教师的能力应该不断地在教学中提升。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浅谈基本能力之音乐教学 第4篇

“基本能力”测试以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主要考查高中毕业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在科目设置、考试时间和分值安排中都能体现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防止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命题思想。以往被视为小学科、可有可无的音乐学科作为考试内容也获得前所未有的广泛重视,一方面这对于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增加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因需要应对考试,又容易将音乐课上成音乐理论课。那么,怎样才能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喜爱上音乐课呢?以下说说我的看法。

一、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上好一节课,教师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要想保持并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自身的个人魅力尤为重要,它甚至能决定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们李校长的一句话:“我们的老师上课时要有激情。”对这句话,我是很赞同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他的个人魅力应来源于他本身的音乐修养、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在课堂上能够通过自己有感染力的音乐技能的表演和丰富渊博的知识吸引住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崇拜你,才会喜欢听你的课,也才能随着教师的引导关注音乐及音乐理论知识。

二、重视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基本能力命题指导性思想中的基础性原则和时代性原则是注重考查考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应贴近考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反映时代变化,体现时代精神。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的音乐,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可以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三、加强学科综合性

基本能力中的整合性原则是试题均采用综合题的形式,打破学习领域与学科界限,以研究主题的形式借助一定情境对各相关学习领域与学科知识进行适度的整合,不机械地划分各学科所占分值的比例。

高中音乐学科的内容可说是纵横古今几千年,横贯东西几万里,包含了各类音乐作品(民歌、艺术歌曲、群众歌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歌剧舞剧音乐、民族器乐、管弦乐、室内乐、交响乐和协奏曲等),中外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和西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现代音乐等)的音乐作品,可谓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仿佛艺术百花园中的鲜艳花朵。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把音乐与有关的学科综合起来,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教师应对教材灵活运用

现在高中所用的音乐欣赏教材并不是单一的,各个地区所使用的教材各不相同,基本能力测试中考试也打破了教材的范围,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时灵活运用教材,有时还要选择一些课本之外的作品,结合课本要求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作品,扩展学生的欣赏视野。又如,教材中的有些作品比较长,而在课堂中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整欣赏,或者是学生实际情况不允许如此操作,那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作品的片段或者是各个主题,而鼓励学生课后欣赏完整的作品。

基本能力教学 第5篇

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申请人教育教学

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评课时内容

(每课提供一节教案,各一式三份)

高中语文

(人教A版)

1.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2. 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 3. 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囚绿记》

4. 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5.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三课

《老人与海》 6.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八课

《寡人之于国也》 7. 必修四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窦娥冤》

8. 必修四 第三单元 第五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9. 必修五 第二单元 第四课

《归去来兮辞 》 10.必修五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

高中及中职数学

(人教A版;高中、中职均使用本测评课时内容)

1.必修一1.2.1函数的概念

2.必修一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3.必修一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4.必修一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5.必修二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6.必修二4.1.1圆的标准方程 7.必修三3.1.2概率的意义

8.必修三3.1.3概率的基本性质 9.必修四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0.必修五2.4 等比数列

高中英语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译林出版社)

1.Module 1 Unit1 School life Welcome to the unit 2.Module 1 Unit3 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 Reading(the 1st Period)3.Module 2 Unit 1 Tales of the unexplained Reading(the 1st Period)4.Module 2 Unit 2 Wish you were here Word power 5.Module 2 Unit 2 Wish you were here Project 6.Module 3 Unit2 Language Project 7.Module 3 Unit3 Back to the past Grammar and usage 8.Module 4 Unit1 Advertising Welcome to the unit 9.Module 4 Unit2 Sporting events Reading(the 1st Period)10.Module 4 Unit2 Sporting events Grammar and usage

高中地理

(人教版)

1. 必修一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 必修一 第二章 问题研究 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3. 必修一 第三章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二课时: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必修一 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一课时: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5.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 第二课时: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 必修二 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7.必修二 第四章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一课时:传统工业区

8. 必修三 第二章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第二课时: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9. 必修三 第四章 问题研究 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10.必修三 第五章 第二节 产业转移 第一课时: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高中物理

(课标实验教材 人教版)

1.必修1 第二章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2.必修1 第三章第4节 力的合成 3.必修1 第四章第3节 牛顿第二定律 4.必修2 第五章第5节 向心加速度

5.必修2 第六章第2节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6.必修2 第七章第8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7.选修3-1 第一章第3节 电场强度 8.选修3-1 第二章第5节 焦耳定律

9.选修3-1 第三章第4节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10.选修3-2 第四章第2节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高中化学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必修教材)

1.必修1第一章 第二节

二、气体摩尔体积 2.必修1第二章 第三节

一、氧化还原反应 3.必修1第三章 第一节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4.必修1第三章 第二节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5.必修1第四章 第二节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6.必修1第四章 第三节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7.必修2第一章 第一节

一、元素周期表

8.必修2第二章 第二节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9.必修2第二章 第三节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0.必修2第三章 第三节

二、乙酸

高中生物

(人教版课标教材)

1. 必修1:第3章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2. 必修1: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从有氧呼吸开始)3. 必修1:第6章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4. 必修2: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5. 必修2:第3章 第3节 DNA的复制 6. 必修2:第5章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7. 必修2:第7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8. 必修3: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9. 必修3:第2章 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10.必修3: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高

一、高二年级课程 开明出版社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

1. 健康新概念 2. 与时间赛跑 3. 学会宽容 4. 快乐崇拜 5.感恩的心 6.IQ vs EQ 7.迎战挫折 8.情绪调色板 9.青春有约 10.勇于承担

高中音乐

(湖南版《音乐鉴赏》)

1.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第一单元)2.培养音乐的耳朵(第一单元)3.音乐的欢乐美(第二单元)4.汉族民歌(第三单元)5.非洲民间音乐(第三单元)6.华夏音乐之光(第四单元)7.一唱雄鸡天下白(第四单元)

8.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第四单元)9.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第五单元)10.梨园百花(第五单元)

高中美术

(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 湘美版《美术鉴赏》)

1. 第一单元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2. 第二单元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 3. 第二单元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 4. 第二单元第六课

《从传统到现代》

5. 第二单元第七课

《新的实验》

6. 第三单元第一课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7. 第三单元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 8. 第三单元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9. 第三单元第九课

《各异的风土人情》 10.第三单元第十一课

《变幻的自然万象》

高中体育与健康

(人教版)

1.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 2.终身体育 3.挺身式跳远 4.跨栏跑

5.侧向滑步推铅球

6.排球:正面双手上手传球

7.篮球: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 8. 足球:脚背正面踢球

9.分腿腾跃(男生纵箱)、(女生横箱)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第6篇

关键词:逻辑思维;仔细认真;实际应用

一、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最核心的学习能力。一个不会思考的人,是无法进行创新的,取得一定成绩也就无从谈起。而思考则需要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内在逻辑,这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上,数学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如一般的运算法则,先乘除,后加减等,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括号分为大括号、中括号以及小括号等。学生也许在学习或做题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但是思维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即对于不同的运算要区分开,要有先有后,按照一定顺序,方能使运算有序展开,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所以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给学生灌输一种有序、讲规则的思维模式,这种良好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大有裨益。比如学生到初中后会学到代数与几何。代数需要一种将图形与数字相结合的思维,要从数字联想到图形,这样学习或解题会更加容易;而几何则需要更多的空间想象能力,透过图形联想到实际物体,当然,在解几何题的时候也要非常注意顺序。学习每提高一个层次,对于思维的要求会愈加严格,所以小学阶段一定要打好基础,有意识地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在生活当中也非常关键。一个思维混乱、毫无逻辑的人,很难把一件事清晰明白地表述出来。而一个思维逻辑尚清晰的人,表达事情的语速也不会很快,因为思维逻辑性不够强,所以反映到语言中就会慢一些。小学与初中对于这种逻辑思维的要求还不是很高,因此不那么强烈,而高中的数学老师与其他科老师区别就较大了。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就会明显地发现,数学老师讲课的时候,一般是不会说错话或者讲错题的,因为常年接触数学,几何、代数、导数等,思维得到持续性的训练,逻辑很清晰。而政治老师、历史老师以及语文老师等,一般语速会比较慢、非正式语言比较多,因为需要时间来反应,或者是讲课会出错,尤其是讲解习题的时候。所以,对于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一定要刻意地去训练,要求学生思考问题或说话等要有逻辑性。

二、仔细认真的能力

仔细认真的能力,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从某种角度上说,这种能力比逻辑能力更重要。不认真、不仔细的根源说到底,就是一种思维的惯性所致。以做数学题为例,如果一个刚接触数学的学生做所有的题都正确,没有因为看错或想当然而出错,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天赋或智商。而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做题如果在大体上不会因为粗心大意而出错,则有很大可能是后天训练的结果。所以说,认真仔细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犯过的错误种类越多、重复次数越多,以后再遇到,再犯错误的概率会大大降低,这是经验的作用,这非常重要,所以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会给学生留如此多的作业练习题,就是让学生反复查漏补缺,因为经验也是构成一个人认真仔细能力的重要一部分。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起到督促作用,在初级阶段,尽量不要苛求学生做题的速度,而是要提高准确率,仔细去做每一道题,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要在准确的基础上提高速度,而不是在速度的前提下提高准确率,切不可本末倒置。一个平时练习马马虎虎,只有考试认真做题的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尽管精神可以高度紧张,主观上也想要认真解题,但是却不一定能够做到准确。因为缺乏必要的训练,也许他对于认真能力的训练仅局限于几次考试,这和平时就认真做题已经成习惯的同学比起来自然相形见绌。所以说,认真仔细并不仅仅是优点,还是一种能力,要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

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真仔细能力,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各种考试,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达到创新或在将来创造社会价值的最终目的。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概念,那么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将是高屋建瓴,任何理论脱离了实际,都会走向灭亡。而作为一名学生,小到参加考试,大到今后参加工作、融入社会等,如果不能学以致用,无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或价值,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总之,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也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是根本。学生听课时思维一定要清晰,要进行充分的预习,自我提问;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思路清晰,进行充分思考,确认方向正确后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明确一点,要花费大量时间思考如何解答,少量时间进行运算。所以,头脑一定要清晰明白,避免思维反复跳跃,而运算时一定要仔细认真,这样才能保证解题正确。逻辑思维能力、仔细认真的能力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2]陆书环.数学教育学概论[M].航空工业出版社,1997.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第7篇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最核心的学习能力。一个不会思考的人, 是无法进行创新的, 取得一定成绩也就无从谈起。而思考则需要有一定的顺序, 一定的内在逻辑, 这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上, 数学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如一般的运算法则, 先乘除, 后加减等, 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 括号分为大括号、中括号以及小括号等。学生也许在学习或做题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 但是思维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即对于不同的运算要区分开, 要有先有后, 按照一定顺序, 方能使运算有序展开, 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所以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 应该不断给学生灌输一种有序、讲规则的思维模式, 这种良好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 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大有裨益。比如学生到初中后会学到代数与几何。代数需要一种将图形与数字相结合的思维, 要从数字联想到图形, 这样学习或解题会更加容易;而几何则需要更多的空间想象能力, 透过图形联想到实际物体, 当然, 在解几何题的时候也要非常注意顺序。学习每提高一个层次, 对于思维的要求会愈加严格, 所以小学阶段一定要打好基础, 有意识地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在生活当中也非常关键。一个思维混乱、毫无逻辑的人, 很难把一件事清晰明白地表述出来。而一个思维逻辑尚清晰的人, 表达事情的语速也不会很快, 因为思维逻辑性不够强, 所以反映到语言中就会慢一些。小学与初中对于这种逻辑思维的要求还不是很高, 因此不那么强烈, 而高中的数学老师与其他科老师区别就较大了。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就会明显地发现, 数学老师讲课的时候, 一般是不会说错话或者讲错题的, 因为常年接触数学, 几何、代数、导数等, 思维得到持续性的训练, 逻辑很清晰。而政治老师、历史老师以及语文老师等, 一般语速会比较慢、非正式语言比较多, 因为需要时间来反应, 或者是讲课会出错, 尤其是讲解习题的时候。所以, 对于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一定要刻意地去训练, 要求学生思考问题或说话等要有逻辑性。

二、仔细认真的能力

仔细认真的能力, 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从某种角度上说, 这种能力比逻辑能力更重要。不认真、不仔细的根源说到底, 就是一种思维的惯性所致。以做数学题为例, 如果一个刚接触数学的学生做所有的题都正确, 没有因为看错或想当然而出错, 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天赋或智商。而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做题如果在大体上不会因为粗心大意而出错, 则有很大可能是后天训练的结果。所以说, 认真仔细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犯过的错误种类越多、重复次数越多, 以后再遇到, 再犯错误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这是经验的作用, 这非常重要, 所以在现行教育体制下, 学校会给学生留如此多的作业练习题, 就是让学生反复查漏补缺, 因为经验也是构成一个人认真仔细能力的重要一部分。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起到督促作用, 在初级阶段, 尽量不要苛求学生做题的速度, 而是要提高准确率, 仔细去做每一道题, 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要在准确的基础上提高速度, 而不是在速度的前提下提高准确率, 切不可本末倒置。一个平时练习马马虎虎, 只有考试认真做题的学生, 在考试的时候尽管精神可以高度紧张, 主观上也想要认真解题, 但是却不一定能够做到准确。因为缺乏必要的训练, 也许他对于认真能力的训练仅局限于几次考试, 这和平时就认真做题已经成习惯的同学比起来自然相形见绌。所以说, 认真仔细并不仅仅是优点, 还是一种能力, 要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

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真仔细能力, 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各种考试, 另一方面, 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以达到创新或在将来创造社会价值的最终目的。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概念, 那么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将是高屋建瓴, 任何理论脱离了实际, 都会走向灭亡。而作为一名学生, 小到参加考试, 大到今后参加工作、融入社会等, 如果不能学以致用, 无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或价值, 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总之,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也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等,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这是根本。学生听课时思维一定要清晰, 要进行充分的预习, 自我提问;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思路清晰, 进行充分思考, 确认方向正确后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明确一点, 要花费大量时间思考如何解答, 少量时间进行运算。所以, 头脑一定要清晰明白, 避免思维反复跳跃, 而运算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这样才能保证解题正确。逻辑思维能力、仔细认真的能力是相互依存的, 二者缺一不可。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了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才会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技巧, 对于知识的获取会更高效, 记忆会更持久, 对于其今后的学习也是极其重要的。主要从逻辑思维能力、认真仔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来探讨教师讲课过程中对于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逻辑思维,仔细认真,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 2004 (1) :88-90.

[2]陆书环.数学教育学概论[M].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7.

基本能力教学 第8篇

一、灵活多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 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通过对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推导关系、直观表示等, 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 建立高等数学的逻辑思维理念, 掌握数理逻辑的思维过程。教学中, 要做到以下三点:

1.重视教者的示范作用。

大学数学中很多内容都是通过逻辑论证来叙述的, 数学中的运算、证明、作图都蕴含着逻辑推理的过程。因此, 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教师应遵守逻辑规律, 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式作出示范,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推理证明能力。

在大学数学教材中, 包含了许多与逻辑知识有关的数学内容的推理证明方法。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 通俗地讲授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 使学生能运用它来指导推理及证明。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加强推理证明的训练。

如同培养运算能力一样, 加强数学推理证明的训练, 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更有效的途径。因此, 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并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

二、从零做起,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一种集算理、算法、计算、推理、转化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性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大学数学教材对数学运算能力的要求是:不仅让学生会根据法则、公式来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和变形, 而且要理解运算的算理, 能根据问题的条件, 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大学生在接受普通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但这与高等数学中的运算要求还相差很远。为此, 教学中教师应从零做起, 注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运算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大学数学运算主要包括求数列和函数极限以及微分、积分、概率、统计的初步计算等。因为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的前提, 所以培养学生上述运算能力首先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运算所需要的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等。如要学生掌握利用洛比达法则求函数极限时, 首先要理解洛比达法则的使用范围。

例:求极限

解:

注意, 上式中的极限已不是未定式, 不能对它应用洛必达法则, 否则要导致错误结果。使用洛必达法则时应当注意这一点, 如果不是未定式, 就不能用洛必达法则。

2.培养学生运算中的推理能力。

数学运算的实质是根据运算定义及其性质从已知数学及算式推导出结果的过程, 也是一种推理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就要提高学生运算中的推理能力, 为此, 要求学生做运算练习时, 应做到步步有根据。

三、发挥想象,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基本能力教学 第9篇

“双师型”教师能力是指,在高职院校中,专业教师则具有所教授的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完善教师教学能力,从政策,搭建平台、实践活动等各方面入手,为发展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做出贡献,提高专业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

2.1 双师型教师的基本需求。

首先,双师型教师对于资格的要求是,必须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证书,熟悉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并具有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其中,实践经验和应用技能是教师所必备素质。双师型教师必须以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示范操作技能为己任,把行业实践案例讲解与实践操作活动相结合,为学生简述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次,对于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以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后,双师型教师还应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社会市场的需求和社会市场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提高自我市场竞争力,提高学生将来上岗的操作能力[1]。

2.2 双师型教师具有的特征。

从知识结构上看,双师型专业教师需要具有多样化的知识结构。首先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次,还应该具备关联专业和相关行业的知识技能,最后,专业教师还必须将这些相关知识技能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做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强硬的只是操作技能。

从能力结构上看,双师型专业教师应该具备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和较强的教学能力。首先,操作能力是指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生产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其次,科研能力是指专业教师应该具有研究和推进高新科学技术应用的能力,最后,教学能力是指专业教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素质结构上看,双师型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其中,道德素质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职业素质使指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3.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

3.1 以跨学科综合课程模式进行教学,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的效果。

专业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的观念,接受和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此,专业教师可以将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过于强调知识的学科系统性,而是注重案列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且由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其对于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学校应该组织具有特色专业的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后在逐步推广[2]。

3.2 对顶岗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为更好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奠基础。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满足基本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对无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提出新要求,要求其至少脱产顶岗实践学习两个月以上,有些特殊岗位要求的时间甚至更长。而对于顶岗实习的教师,则由学校系部进行落实,落实过程中,要求每个专业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

3.3 通过课程专家和行业专家的指导,丰富教师教育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

高职院校可以用过邀请知名课程专家举办大型讲座,并让专业教师参与讲座,而专业教师在讲座听讲过程中可以对课程有更为完整的认识,有利于教师完善自身的课程设计方案。另外,教师接受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的培训后,学校可以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加强专家、企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向专家进行讨论与交流,改善课程教学方式,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更有助于教师了解市场发展情况。

3.4 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辐射作用,提高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对职业学院的教育进行全面检阅,有助于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对于教学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大赛,加强自身资源库建设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些赛事的契机,让更多的老师得到锻炼,尤其是年轻老师。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转变高职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其次,教师要促进学校与企业、课程专家之间的合作,发挥职业技能大赛的促进作用。通过这一系列从内而外的培养措施,才能培养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自我发展意识,促进职业教育理论的发展,使教师适应时代的需求和职业教育的需求。同时,这一系列措施还能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媛媛.项目课程改革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教育与职业,2015,9(26):54-56.

基本能力教学 第10篇

一、教学秘书工作性质与工作职责

高校教学秘书既是基层管理者, 要协同专职的教务员处理本学院教学方面的常规事务;又是面向师生的服务者, 为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与帮助;同时也是联络者, 与专职教务员共同在教务处、学院主管领导、教师及学生之间传递和沟通信息, 协调关系。这三个角色是有机统一的。因此说教学秘书是学校与学院及师生这几者之间的信息沟通链条。[1]

高校的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研究等方面, 涉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基地、学风、师资、教学制度等基本条件建设等, 而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涉及到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

(一) 参与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的核心是专业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 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规模的基本依据。教学秘书主要负责做好本院培养计划的落实工作, 同时配合教研室落实教学计划所列的课程, 在此基础上编制本院专业课表并维护课表正常运行。

(二) 保障教学运行管理

教学运行管理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组织管理和以校、院系教学管理部门为主体进行的教学行政管理。教学秘书在教学运行中完成大量常规的保证教学秩序管理的具体工作, 如各种教务安排, 管理学籍教学档案, 上传下达协助组织学风教风建设活动, 及时汇报协助处理教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保障整个教学过程的正常运行。

(三) 落实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各高校都有一些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管理制度, 力图对教学实施有效的监督、评估和指导, 起到加强自我约束、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作用。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中教学秘书负责本院系具体落实工作, 如起草计划并组织落实, 与巡视员、信息员联系, 组织学生评教, 收集各方面意见并反馈等。

(四) 协助教学改革工作

教学改革内容涉及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等诸多环节。因此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工作成为教学秘书日常工作重点之一, 教学秘书在教研教改中为老师准备教学相关数据及资料, 协助教师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协助对本院系教研教改课题管理, 使教学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客观上也起到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2]

二、高校教学秘书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1思想政治素质

作为一名高校的工作人员, 首先必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方针, 拥有高尚的思想品质,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人正直、磊落, 敢于扬善抑恶, 自觉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在实践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尽管看似空泛, 但“学校无小事, 处处是教育”, 在高校为人师表, 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不仅反映自身的状态, 而且影响那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学生。因此, 对教学秘书来说,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基本的要求。[3]

2.2职业道德素质

教学秘书所从事的主要是服务性工作, 都十分琐碎。要做好教学秘书这个工作, 如果没有一种服务意识和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 是绝对不行的。教学秘书要从大局出发, 围绕高校的重心开展工作, 着眼全局, 当好参谋, 发挥好助手作用。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学校的生命线, 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而这些, 都离不开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忠诚和热爱, 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教学秘书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深刻明确肩上的重任, 绝不可放松对教学管理质量的要求, 更要有敬业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甘作无名英雄, 兢兢业业地、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 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4]

2.3业务能力素质

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 这就要求既当专家, 又当通才。教学秘书的工作是多方面的, 这就要求不仅要掌握足够的知识, 还要有合理的能力结构。教学秘书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的思维力。教学秘书既不是那种整天伏案看文件、写文章的纯“文牍式”的人员, 也不是那种只会“捆捆扎扎、收收发发”的简单劳动者, 而是具有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人, 要组织一些活动, 如果缺乏一些现代的、科学的组织管理能力, 就无法把工作做好。教学秘书不仅要熟悉自己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要熟悉自己服务对象的专业知识。

2.4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于许多行业的人才来说都是必要的, 尤其是教学秘书。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教学秘书活动的紧张性、快节奏和高压力, 都对其心理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特殊, 工作内容繁多, 其工作的辅助性、服务性的特点又常常导致教学秘书处于各种矛盾的中心, 时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没有健全心理品质的人是很难胜任这一工作的。因此, 心理素质是教学秘书的必备素质之一。[5]

三、高校教学秘书应具备的能力

3.1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教学秘书的工作繁杂, 每天面对着大量的文件、电话、会议资料, 这些信息材料, 都是从不同环节和角度来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它们的时效性、指导性和收藏价值各不相同, 教学秘书必须具有迅速、准确地处理这些材料的能力, 也就是对材料分门别类, 收藏存档, 并向系领导及时汇报, 向有关教师及时通知。同时, 教学秘书还要客观、全面、及时地采集基层的反馈信息, 及时整理, 并报告有关领导, 从而进一步调整、补充有关决策, 使之更加符合教学实际的需求。[6]

3.2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学秘书经常参加校内各机关的会议, 与上下左右部门的人员交流信息, 既要联系学校各部门机关和广大教职工, 又要处理来自基层的汇报和请示的问题。这需要教学秘书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教学秘书避免不了时刻与各方面人员打交道。由于他们的个性不同、工作不同, 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也不同, 为达到沟通畅通, 教学秘书必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 讲究灵活性和应变性, 做到热情而又机智幽默地传递信息。

3.3开拓创新能力

开拓创新是时代赋予的新要求。作为基层管理工作者的教学秘书, 应该具有开拓和创新的能力, 这表现在:利用新方法、新思路提高日常工作效率;注意收集国内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工作中能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为领导提供教学、管理的新建议;有效地获取最新的发展信息, 给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7]

3.4自我提高能力

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向教学秘书提出新的要求。未来的教学秘书应是具有扎实的基础与专业知识、适应面广、素质高、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应在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 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自我学习的机制, 自我提高。因此, 教学秘书应具备自我提高的能力, 以满足广大师生对教学秘书工作的期望与要求。

当然, 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综合素质, 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学秘书, 并非一日之功, 而是要靠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日积月累来慢慢完善。俗话说得好, 只要功夫深, 铁杵也能磨成针。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相信, 每个教学秘书, 只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有恒心和毅力, 肯钻研、善探索, 努力适应工作规律和寻找工作方法, 不断地总结经验, 一定能够全面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打破以往人们眼里教学秘书是系里的勤杂工的印象, 树立新形象, 为推动我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发挥重大的作用。

摘要:本文先阐述了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 进而分析了教学秘书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学秘书,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倪静.浅谈教学秘书的素质要求[J].读与写杂志, 2008, 2:64

[2]向佳玲等.定位与职责:对高校院系教学秘书的再认识[J].产

[3]邓落霞.浅谈高校教学秘书工作[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10:138-1392008, 1:215

[4]朱云飞.高校教学秘书素养之我见[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业与科技论坛, 2008, 7:175-176

[5]谭娟娟.高校教学秘书素质与能力结构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 12:34

[6]吴秀红.谈高校教学秘书素质[J].机械职业教育, 2007, 2:25-26

基本能力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表达 阅读分析 提问艺术 书面表达艺术这些年来,随着教育机制的转变,新教师见习期培训,已成为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课教学。有人说,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就是一个很好的演员。演员要有说唱做作,跌打滚爬的功夫,教师则应具备听说读写的本领,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的表演艺术。语文课教学,语言文字技能性强,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进行严格的训练,练就一套能说会写,善分析综合的真正本领。特别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知识领域不断扩大,小学语文教材的难度加大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就更高。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

具体说来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指导学生的口头语言。作为语文教师,在口头语言表达方面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要使学生说话口齿清楚,意思明白,简短扼要,用词确切,教师本身就应先做到这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常起着重要作用。有的教师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不善于表达,说起话来干干巴巴,平淡无味,这就不易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认真钻研教材外,还应详细斟酌自己的语言,关键地方一字一句都要推敲,力求做到深浅适宜,形象生动。

2. 阅读分析能力

语文教学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实现这一任务的前提条件,是语文教师要有远远高于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评价一篇作品,剖析一个人物,辨别一个句子,解释一个词语,甚至像前面提到的听取学生的发言,都需要分析。对一篇教材,如果教师自己还不能掌握中心和重点难点,只是照本宣科,就事论事去教,重点难点讲不清,非重点难点反而大讲特讲,不能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时精讲多练,这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的。例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划分段落,要求学生分的和教参书或教师分的一样,而不是考虑学生分得有没有道理。本来有的文章可以有不同的分段标准,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再如,让学生概括段意或中心,也要和教师的答案一字不差。其实,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归纳若干点,也可以并为一个问题,关键要看学生是否把主要思想归纳出来,至于文字,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措词。有些教师为什么处理得比较呆板,主要还是没吃透教材。阅读分析能力是从阅读分析的实践中产生的。所以,教师多读点好文章,经常进行阅读分析和自我训练是不断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3. 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的书面表达能力,亦包括书写方面的能力,教师的字写得好坏,对教学影响甚大。有人说学生的字往往像教师,这是因为学生天天看到教师的板书,接触到老师批改作业的字,久而久之就会受到影呐,特别是教小学低年级学生,老师的板书尤为重要,必须写得清楚方正,做到横平竖直,提撇分明,结构匀称,为学生做好示范。此外,教师还要掌博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如果教师写倒笔画,学生也就跟着写倒笔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不但要写好钢笔字、粉笔字、还要会写毛笔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具备了这些能力,并会运用这些能力去培养学生,这样才算具备了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能力。

关于课堂基本功训练要着重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1. 抓好导课

语文课教学贵在一个情趣,情趣浓,便“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善于“开讲”,善于“导入新课”,善于一上课就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兴趣是求知的前提。”例如讲小学教材《瀑布》一课,四川特级教师李吉林是这样开讲的:“我们南通有小河,有长江。小河的水轻轻地流着,长江的水滔滔奔腾着,大海的浪更是波涛翻滚,它们都不停地向前奔去,而还有一种水不是向前流去,而是从很高很高的山上倒下来,你知道这是什么?”有学生回答说“瀑布”。老师说“对”,是“瀑布”。“有谁见过瀑布?”老师紧接着因势利导地这样说:“有的同学一定会想,瀑布从高山上流下来,那情景一定美妙极了。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瀑布的诗。”这样的导语,感情充沛,启发性强,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张开了求知的眼睛,恨不能马上身临其境浏览一番。这样导入能迅速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开启思维的问门,会使孩子们在整节课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昂奋的状态。

2. 注意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不是孤立的活动,它们必须随时进行信息交流。提问就是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好的作品往往都有高潮,分析一篇好的文章也应该有高潮,高潮部分往往能通过精当的提问,把学生的思想,教师的思想与课文作者的思想沟通起来,才能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教学的艺术,常常集中表现在课堂提问的艺术上。

3. 板书是语文课教学的微型教案

语文课教学切不可忽略板书这一基本功。好的板书也是一项精湛的教学艺术。

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设计板书。备课时把板书设计好,就是一份“徽型教案”,教学要点了然于胸。课堂上,它与讲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能打破口头语言稍纵即逝的时间性限制,给学生留下思考理解的回旋余地,能帮助学生记好课堂笔记,便于他们复习、巩固和记忆。另外,教师整洁、美观、条理清楚的板书,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起着示范作用。因此,设计和运用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基本能力教学 第12篇

在美术教学中,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学习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同时, 能力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并使学生能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 成为一位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一般来讲, 人的能力包含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 一般能力是指个人在许多基本活动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如, 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如, 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等。美术能力的培养应既注重一般能力的培养, 又注重特殊能力的培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 我们的美术教育更多地注重了美术知识的传授和绘画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了一般能力的形成, 更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美术教育目标指向的转变。同时也是我们广大美术教师的努力方向。

就儿童而言, 其美术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相应的美术专业能力, 如, 色彩感觉能力、空间比例能力、造型能力、感知能力、美感能力等。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基础, 要使儿童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 提高观察的全面性、深入性和独特性, 使学生能多角度、多方法、多思路地展开对生活与自然的观察活动, 获得表现的灵感和方法。可以说, 美术的创作活动都是从观察活动开始的。

形象的记忆能力是美术活动的前提, 要不断地丰富儿童的形象储存, 让他们积累丰富的美术知识和经验, 这不仅包括对优秀美术作品的全面记忆, 也包括生活与自然中的各种形象, 使儿童能在开展美术活动时, 较容易地在脑海中提取形象素材, 即时闪现各种记忆的图像、知识、经验和情感符号等, 从而为美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美术创造最重要的保证, 艺术离不开想象, 人的思维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创造活动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共同活动的结果, 其中形象思维是美术活动主要的能力基础, 它帮助儿童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寻找情感媒介, 把握空间、比例、材料、色彩等关系。

儿童绘画是通过感觉、知觉、想象等心理活动展开的, 并以情感抒发、创造培养、人格完善作为最后的价值体现, 整个过程以多种能力的综合活动来完成, 在不断的美术活动中, 形成良好的心理结构。因此, 注重能力的培养, 既是美术教育的目标, 又是各学科教育的目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一、必须创建有益于学生能力发展的美术实践活动, 改变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模式, 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式地进行活动

因为人的能力只有在反复的、不断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如, 色彩感觉能力, 一个很少接触色彩的人, 根本谈不上对色彩的认识和作用, 只有不断地通过观察比较、写生分析、欣赏鉴别等, 才能感觉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感觉色彩的情感与个性等魅力。因此, 要让儿童在不断的涂画、玩做、看说等美术活动和情境中去发展视觉感受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 同时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的实践品尝中得到了积累和丰富;要为儿童的美术活动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材料, 如, 实物、图片、作品、音像等, 通过尝试与体验活动, 激发兴趣, 大胆主动地进行探求活动;要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情境, 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活动引进课堂, 鼓励儿童尝试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美术创作。

二、注重教学策略

教师要以启发和引导为主, 不直接告诉方法和结果, 而是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体验, 获得学习的结果, 因为儿童自身都具有各种能力发展的潜能, 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儿童主动地学习, 这样对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传统教学中, 教师常常画好了范画, 这样对各种作画要求和创作思路都作了详尽的介绍, 这种教学方法下, 虽然学生作业整齐划一, 体现了一定的“水平”, 但这种模仿性的“水平”极大地压抑了儿童自身创作的积极性, 阻碍了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

三、重视个性发展

上一篇:虹膜识别安防应用系统下一篇:高中物理预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