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生涯规划

2024-07-04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精选11篇)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 第1篇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

0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由传统的统包统分,逐渐转变为由适应市场需求的并轨制取代,高等教育也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需求状况被赋予新的内容, 如何协调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一项繁重的系统工程。政府相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缓解就业压力,高校在专业设置和培养学生的目标等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本科教学,这不仅为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提供重要的专业准备, 同时也为大学生在校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引导方向。因此,大学生在熟悉国家就业政策和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 应该努力培养创业精神和职业意识,尽早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1会计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当前,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使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699万人,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季”,而在2014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人,被称为“更难毕业季”[1]。为此,加强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改变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社会就业率,成为当今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1.1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 ,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

会计学专业作为社会科学类学科中的热门专业之一, 主要包括对经济、管理、法律、财务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主张对数据的定性、定量研究。因此,会计学专业的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分析,能够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正确定位自身价值,认识个人目标与专业现实要求之间的差距,以便采取正确的实践计划来实现目标。同时,通过对本专业结合自身个性、职业价值观、能力和所处的环境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能让每一位会计学专业的大学生正确认知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我需求的专业和方向,确定理想的职业定位[1]。

1.2 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 , 提升社会竞争的实力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等因素,许多大学生在物质生活方面过度依赖父母。进入大学之后,奋斗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翘课、上网、谈恋爱等现象屡见不鲜,在大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期间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因此,加强大学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将对其大学的学习生活起到重要作用。职业生涯的规划将引导大学生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性格、爱好、价值观和能力,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参加各种相关专业化培训,充分发挥自己内在的潜力和动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增强自己在会计学方面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能力,增强个体的职业技能和培养相应的职业道德[2]。为将来毕业后在激烈的竞争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提升自己的专业就业竞争力。

1.3 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表示,对如今的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并不满意, 主要表现在学生不能灵活地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出现了所学非所用的现象。探究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仍然沿用高中时期的学习模式, 不注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实践意识,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处,最终表现出了实践能力的缺失和主观能动性较差;另外一方面,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教育方式, 和以分数作为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专业知识的主要参数,忽视了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人才培养方式与市场发展情况的结合。因此,有必要通过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指导对学生的就业方式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促进其努力实现自身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并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养及其相关能力训练,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

2会计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遍起步较晚,当前仍旧处于发展阶段。现阶段,关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已经有了一些研究, 但在会计学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上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 受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趋向急功近利,众多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大都将待遇与机遇当作是求职的第一要素,职业选择追求“高薪热门”,学业选择趋向盲目从众,追随“考研热”“考证热”,对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缺乏理性分析, 导致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3]。然而职业生涯规划是指, 学生通过自身对社会的认知和对自身职业方向的调控,学校教师只是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 但同时又缺乏从专业的角度来引导学生, 导致部分学生未能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专业知识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忽视其整个大学阶段对将来职业生涯选择的思考,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薄。

2.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研究,导致教育理念并没有深入人心,高校在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上重视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只针对毕业生开设, 所涉及的内容仍旧停留在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和任职匹配理论上的教育, 对大学生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同时,一些高校缺乏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缺乏专业化教师团队,一般由辅导员、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分管学生工作的团支部书记来充当,未经过系统的理论实践培训,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差,很难从源头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3会计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基于上述会计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会计学专业的就业状况, 笔者认为就业能力的提升, 除了应加强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之外,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3.1 专业能力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也大大加快,而专业基础知识是每个大学生的就业之本,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在激烈的竞争中,用人单位尤其看重求职者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灵活应用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21世纪的大学生作为将来工作单位的业务骨干, 需要自觉增加对自身专业能力的评估能力和培养能力。会计学专业是一门应用学科,涉及到经济、管理、法律、财务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因此大学生应广泛阅读现代科学书籍,了解当前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关注本专业的科学前沿状态,掌握本专业先进的科学知识,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大发展的需要。

3.2 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能力是大学生在学习阶段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其中包含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信能力、创新能力等。无论将来从事研究工作或者是管理工作, 具有优良职业能力的毕业生将永远是时代的宠儿。因此,在制订适合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学生要根据职业和社会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技能训练,使其职业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实施方案更加科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中去, 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竞争力[4]。

3.3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是一种敢为人先的胆识。当今时代的发展,对会计学专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其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是挑战也是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机遇。创新性人才首先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具有自我实现欲望和求异思维。不仅要拥有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还应开拓思维、发展兴趣,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性的学习。学校应适当增加实践环节、丰富实践内容, 给大学生提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为大学生开展学术科研活动创造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3.4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建立长效机制

会计学专业是一门技术, 会计学的精髓在于系统理论的学习,只学习会计学的皮毛知识,很难在会计职业中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因此,会计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到本科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在大学4年学习中, 应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制,构建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的,和以职业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结构一体化教学体系,正确引导和协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将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匹配渗透[5]。同时,还应本着加强实践育人的理念,提升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各种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技能, 指引大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特点, 正确判断我国现阶段就业形势和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提升大学生的潜在创业精神,培养出具有创业意识、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4结论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 第2篇

会计是一个通用性极强的职业,各行各业都需要,加之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时期,各种性质企业不断涌现,使会计人员一直处于高需求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制、外资和金融证券企业的发展迅速,执业会计师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会计主管、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之类高层次人才更是缺乏。目前职场职位空缺榜的排行中,财务/会计人员职位一直居前几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开始,中国将采用新的国际会计准则,由于中国目前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较大差距,在向新准则转变过程中,财会人员可能出现极大的不适应,在专业素质及职业竞争力上,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挑战就意外着机遇,企业对于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并获国际认可的人才需求将越来越旺盛。

转行进入该行业应该规划走高端路线,未来的财会界,需要的是一个专业型兼通用型人才,走出数字报表的框线,转移责任重点,从确切遵循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监控和治理,进一步投身企业宏观发展战略的决定层,利用财会专业知识在整体策划过程中创造企业价值,更加专注于如何引领公司从容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变化。

职业要求:

财务与会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要工作人员既掌握现代会计、财务、税法、金融、财政、计算机理论和技术,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一般而言,具有几年的财会实践工作经验,并取得一定会计职称如注册会计师、acca、cga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成为市场上抢手的人才。

财务与会计的区别在于财务管理重在管理,而会计重在实务操作:

财务重在管理:财务管理就是要使科学的决策方法运用于理财活动的方方面面,如以最低的成本筹集企业所需资金;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合理分担企业的投、融资风险等等。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的任何决策都涉及到财务决策,如开发新产品的资金投入,发行股票或债券中作出的最优组合选择等。由于中国现在还处于各种经济法规完善过程中,经济类的各种政策变化非常频繁,如果不及时更新,那么你就跟不上时代,所以你得终身学习。

会计重在实务操作:解决对经济业务事项的记录、报告问题,规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设置等。会计,其主要工作是帐务处理,做好公司的往来总帐,对外财务申报等,一般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独立处事能力要较好。同时,建议有初级会计职称,而要做到会计总管,还得有中级以上职称才行。目前规模较大的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至少也要具备大本毕业,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

同时,财务与会计是一项与数字打交道的工作,若你没有很好的数字敏感度,你就很难达到财务高手的境界。

素养要求:财务工作的繁琐和重要性要求财务工作者具备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在财务工作中,一个小数点的错位都可以带来十几倍的经济损失,认真细致是对财务人员性格特征的重要要求。另外,良好的道德品质对财务人员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经常和金钱打交道,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让你远离金钱的诱惑,保证自己和工作部门的根本利益。

由于专业法规、财务报告和资本市场模式的复杂,过硬的专业素质是财会高管必备的能力,所以要想往财会高管发展必须需要具备广泛的技能,总的来说财务与会计人员核心技能对于事业发展至关重要,职业操守、技术能力、分析技能、沟通能力、成本分析等各项技能在个人的职业前进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装备武器。

直面竞争:

就目前企业的财会职称分布来说,有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等),高级会计师等,目前就业现状是国内会计业人才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学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数量大,但离企业对用人素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全国高校中很多学校都设有财经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虽说会计是热门职业,在这种现状下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也明显供大于求。与初级财务人员相对比的是,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国内许多大公司到国外上市,依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越来越重要。因此,精通外语、掌握国际会计准则、深谙本国会计制度,又懂经济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会计人才严重匮乏。而对于财务人员,财务总监(cfo)、财务分析师、财务策划师等高级财务人员,则也成为企业紧缺的人才。目前,具有几年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并且取得会计职称如注册会计师、acca、aia等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成为市场上抢手货。

收入组成:

目前会计师根据职位和行业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如会计师在所有企业制和非企业制组织 起薪一般在1500元/月,没有上限;注册会计师在会计师事务所,采取年薪制,收入可观;证券分析师在债券股份公司,收入可观;银行职员在金融机构,起薪一般在15004000元/月。

从薪资待遇上来看,目前从职位高低划分,差异化十分显著。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财务经理平均年薪为77300元,财务主管年薪为41293元,财务普通人员年薪为27005元。北京地区则分别为114000元、68900元、44240元。从各级财务人员年薪增幅上来看,全国财务经理年薪增幅为9.0%,普通财务人员年薪增幅为7.3%。北京地区差异更为明显,财务经理年薪增幅为16.0%,财务主管年薪增幅为13.6%,而财务普通职员年薪增幅只在5.0%。这说明财务高管在未来的人才市场上将成为企业争相抢夺的主力军。

根据调查显示,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学历以硕士以下为主。专科及以下的收入情况是,平均年薪3万元,最高年薪19万元;本科平均年薪3万元,最高年薪26万元;硕士及以上平均年薪8万元,最高年薪54万元,不同学历之间差异较大。

培训打造:

财会资格认证是转行进入的门槛和提升自己职业发展的利器,据财会人员的薪酬调查报告显示,在财会界,是否具备财会资格认证,直接关系到财会人员薪酬高低。目前这样有如下几种证件比较的热门: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认证)、aia(国际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ma(美国管理会计师考试)和cta(澳大利亚公证会计师考试)、cpa(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每张证书适应的国家和教学、考试内容都有区别。目前受大多数人青睐的是acca和cpa。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 第3篇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实用人才,学生毕业就要面临着就业。因此,一切专业教学都要围绕促进学生更好就业展开,为学生更好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会计专业也成为一门热门专业。然而,现在社会中却严重缺失会计实用人才,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高职院校未能认清自己的院校性质,不能与职业规划结合起来进行会计专业教学,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胜任本职工作。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会计、财经等相关专业的学历和学位,更应该具备很好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应该制定职业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在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引导下,引导学生进行会计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人才。

一、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并重开展会计教学

传统的会计教学是讲解一些会计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这种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规划没有太多关联,学生即使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由于缺乏实践基础,在未来的就业中也不能很好地加以应用。这就出现一种现象,即许多高职会计人才,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在很长的时间内不能胜任工作,甚至许多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后才重新学习会计技能。他们感慨,在学校什么都没有学,或者是学得东西作用不大,这是高职会计教育的可悲之处。因此,要想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使自己的院校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枪手的“香饽饽”,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增加教育内容;同时,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输、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教学才能取得显著效果,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训练。比如:“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课程中的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凭证的装订等仿真模拟训练,这些内容都是会计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师要认真督促学生掌握该技能。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练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比如: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增强学生在职业中的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规划、独立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等,这些都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只有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会计专业人才。

二、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财贸岗位模拟训练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要想取得发展,就要重视模拟教学。模拟教学通过模拟工作情景使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因此,会计教学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财贸岗位模拟训练,这是职业规划下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措施,对于高职会计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财贸岗位模拟有三部分内容:第一,进行通用模块训练和ERP沙盘模块训练;第二,进行会计及相关岗位综合实训模块训练;第三,进行纳税申报模块训练。通过模拟训练,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在未来岗位中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真实的情景模拟,学生不仅可以亲身体验会计主管、稽核、出纳、会计核算等会计岗位之间的业务传递及内部控制关系,还可以亲自体验办理银行结算,进行纳税申报等工作等等。模拟训练使学生成长的必备环节,如果不进行这种训练,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只是彼此孤立的,很难把他们综合应用起来。只有在模拟训练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得到综合应用,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提高。因此,在会计教学中,这种模拟训练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

三、重视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会计专业实用性极强,如果会计知识得不到应用,学生会容易遗忘掉,即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由于缺乏实践机会,学生的知识也很难得到活用。因此,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要重视实习教学。作为高职院校,要积极地联系有关实习单位,为学生安排实习。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会计实习,加强学生对企业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活用会计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校安排的有实习教学,但没有实习计划,学生实习机会很少,这对学生会计学习是很不利的。学校要与企业合作,使学生的实习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学习方式,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地组织学生实习,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在高职会计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习教学,通过加强实习教学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做好准备。

四、结语

总之,在高职会计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职业生涯规划下,设计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会计知识的传播、会计技能的培养,又要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模拟教学、实习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进而提高会计教学的效用。

(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会计职业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4篇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 ~ 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指出:到2020 年,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会计人才基础。按照《人才规划》的要求,高校会计教育应突出“高端型”、“国际性”、“信息化”的培养理念,从专业能力和成材意识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成长,将脚踏实地的学习与高瞻远瞩的视野有效地结合起来。

现实是,我国高校每年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超过50万人,会计专业毕业生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同时,已经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的失衡,尤其是高端实用性人才缺口较大,在会计专业学生培养中增设职业规划教育非常必要。本文以中央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实践为基础,对会计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推动会计人才规划战略的实施。

二、会计职业规划课程的实践

1. 课程的总体规划。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211院校”,学校每年招收会计专业本科生约200人,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国际管理会计等四个专业。2008年,针对入学新生普遍存在的专业认知度不足、毕业生饱受择业和继续深造困惑等问题,学校要求各教学单位增强对学生本专业的发展规划教育,在此背景下,会计学院设计了《会计职业规划》课程,向学生介绍专业发展知识、培养专业认知度、引导专业学习方向以及科学规划会计职业。

2010年,中央财经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从2011 年开始,会计职业规划课程被正式确定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设,24学时,2学分。《会计职业规划》课程设立初期,学院成立了责任教师负责制的课程组,由于缺乏可资借鉴的先例,课程组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关心的职业发展问题,在分类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会计发展形势”、“会计工作内容”、“会计考研”、“会计出国”、“会计职称”等若干专题;授课采用“1+多”的课程组模式,由1 位主讲教师负责、个别专题聘请校内外专家联合授课。第一轮课程面向二年级同学,以选修课(1学分)的方式推出。贴近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吸引了众多同学选课,说明学生渴望得到系统的会计职业发展指导。

2. 课程的主要内容。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了“大学适应与兴趣拓展——学术前沿分析与实践运用——职业素养全面发展”三个层层递进的会计职业规划教育目标,据此我们设计的会计职业规划课程包括以下五个模块。

(1)“会计职业的发展形势”模块。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介绍会计行业和会计准则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并通过与其他行业的比较,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立体认识。新生入学后,我们会客观地分析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介绍会计规则的全球趋同与会计行业的严格监管,阐述会计人才的结构性不平衡。告诉学生完整的会计行业既有高就业、高收入的社会赞誉,也有激烈的竞争、严格的监管与巨大的工作压力,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会计行业的基础上坚定职业选择。我们在职业规划的第一次课就会介绍我校往年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去向情况,让学生了解客观情况,明确努力方向,调整就业的心理预期。

(2)“会计职业的素质要求”模块。结合会计发展的趋势,从高级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角度,介绍学生在大学期间应注重培养的能力,包括坚实的专业技术、丰富的商业知识、沟通能力、职业道德等,尤其是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日常中最容易被忽视。在了解会计行业情况后,学生常有这样一些疑问:“我想考研、现在应该做哪些准备”、“英语能力是不是在求职中很重要”等。为实现“高端型”、“国际性”、“信息化”的培养目标,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又安排了“未来的会计发展”专题讲座,论述现代会计从“核算”到“管理”的过渡特点,讲述从财务总监(CFO)到首席执行官(CEO)转变的实例;同时,邀请知名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从理性到感性多层次理解会计职业的素质要求。

(3)“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模块。介绍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流程,对比分析不同会计工作岗位的内容、业务特点和素质要求。对中央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去向的统计表明,一次直接就业所占比例大,在企业就业的比重高,2011 年的毕业生中,11.5%考取了研究生、25.50%选择出国留学、42.30%签订了就业协议、其他(签订劳动合同或二次分配)为19.81%。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中,73.04%去企业、16.85%去行政事业单位、10.11%去会计师事务所。因此,我们对会计工作的介绍主要分为“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会计师事务所”等方面,分析各自领域的主要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平均薪酬等。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会计工作内容,不同年级的学生关注的侧重点并不相同。例如,新生不了解企业内部机构的运行机制,对于会计具体工作更是无从知晓,但如果在课堂上详尽地介绍会计机构的设置或工作内容,则学生又会觉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缺乏对企业的直观感受,很难抽象地理解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特点。经过调查发现,新生更关注不同会计工作的工作强度、薪酬福利、发展空间以及是否适合自己等“务虚”的问题,但到了高年级尤其是毕业选择工作时,因为用人单位将招聘的会计岗位具体化,这时同学需要知道“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会计核算”、“出纳”等会计岗位的差别,以做出选择。这说明会计职业规划教育应在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别对待,针对各个时期学生关注点持续进行。

(4)“会计相关的资格考试”模块。比较分析当前主要会计机构或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阐述资格证书在个人职业发展中的作用,介绍资格证书考试中的经验。

新生入学后,会从各种途径获得各类证书考试的信息,“多考几个证书,将来毕业好找工作”成为一种普遍的想法。我们认为应该在“考证”的问题上树立正确的导向,一方面让学生客观了解资格考试,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主要会计资格考试进行介绍,包括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英格兰皇家特许会计师(AC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CPAA)、美国注册会计师(AICPA)、香港注册会计师(HKICP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CI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英国国际会计师(AIA)等,比较每类资格证书所属的协会组织背景、成立时间、报考条件、考试内容、考试费用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性对待证书考试,客观选择、合理规划、水到渠成,资格证书是努力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目标,要在大学期间打牢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还利用与香港注册会计师(HKIC⁃P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CIMA)等组织的校际间合作,邀请这些组织为学生开展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国际性会计组织。国际性的会计人才需要国际化的视野,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客观看待职业证书。

(5)“研究生考试与出国”模块。会计研究生在形式上分为“学术型”和“专业硕士”,录取条件(考试和保送)和培养方式各不相同,我们邀请专门负责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回答同学的疑问,安排不同类型的在读研究生介绍考试复习经验;我们还对国内主要会计研究生培养院校进行介绍,对我校以往会计专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如考取的学校、录取比例等),引导学生客观对待研究生考试,合理规划发展方向。

近年来本科毕业后出国学习的学生比例增加,“出国和考研如何选择”、“如果毕业后打算出国学习,大学期间应该进行哪些准备”、“出国学习对会计职业发展有好处吗”等,针对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我们邀请具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和同学介绍个人的经验,就学生提出的疑问谈自己的看法。我们还将以往年度学生的出国去向、申请学校中的常见问题汇集成资料提供给学生参考。

3. 课程的特色。事实上,大学通常会组织新生入学经验交流会、毕业生应聘指导活动,与类似职业培训活动相比,我们认为会计职业规划课程具有以下优势:①专业性。能够从专业发展角度,由专业教师组织完成,培养内容更贴近专业实际,因此更具指导意义。实践中,我们在课程之外还组织专业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定期与学生见面、回答学生的疑问,指导效果非常好。②启发性。在新生入学之初,系统地介绍职业发展知识,可以让学生相对全面地解专业,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职业认可度。③完整性。大学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持续培养,职业规划课程事实上将分散的职业教育连贯成一个整体。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关注点随着认知程度增加而有所变化,这要求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必须不断重复、但各有侧重。

三、对会计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

1. 职业规划教育侧重于系统规范地引导学生提升能力。大学教育是职业生涯的起点,学生需要学会多元化思考、自己确立职业目标。在学习独立选择的思想“断奶”期,尤其是入学的前一两年内,大部分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是很迷茫,他们仍然习惯于中学阶段的单一目标,习惯于将职业发展简单化为某一具体的行为,例如考研究生或某类证书;他们依然希望老师(或其他人)能够指明努力方向,告诉他们如何做是“最好的”。而且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特征,有的学生视野狭窄、缺乏独立规划的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盲从”,习惯于“跟风”;有的学生虽然触觉敏锐、敢于独立尝试,但对问题的分析和事态的把握能力不足,出国、考研、找工作、创业等几乎都有涉猎,什么都要做又什么都没做成。笔者认为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会计职业规划教育并不是给出学生答案,而是规范和系统地引导学生,持续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分析信息、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目标,减少盲从性和避免走弯路。

2. 职业规划教育的授课方式和内容要不断创新。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容易“跟着感觉走”,反感说教式的教学内容,这要求在设计职业规划的教学内容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注意聆听他们的需求。会计行业的发展形势、考研出国、会计工作内容、职业素质要求、资格证书等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兴趣点,教学中应密切结合会计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将会计人才培养的远期目标与学生的近期学习结合起来,目标要高远、做法应实际。

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第5篇

一、幸福源于对工作的热爱:高中阶段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职业是一个人体现自身价值的归属之处,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一致的人是幸福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都在从事自己喜爱的发明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他宣称:“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的工作,每一天对我而言都是其乐无穷的。”所以,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即进行“职业指导”,不仅直接地有助于高中生填报大学的专业志愿,而且从更长远来看,当把求职这一特定阶段的特定任务放到整个生涯发展的背景中加以探讨时,能够帮助高中生建立起积极的职业态度,实现他们的人生幸福。

1高考不仅是升学,更是职业生涯的开始

传统意义上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起点,其实不然,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其“起源”就是他们在高中临高考时所填报的专业志愿。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多元的选择,培养职业规划意识可以说越早越好。这里介绍一个跟踪研究成果,美国的几位心理工作者到哈佛大学的MBA毕业班做调查,他们问这些学生:“你们马上就要毕业进入职场,那么,你们会根据什么来选择你的工作呢?”结果,有七成的人回答说,根据他们所学的专业来选择职业;另外有三成的人说,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自己的职业。五年后,这几位心理工作者再进行追踪,发现其中最为成功的、最出色的人都是那些当初说要根据自己兴趣去选择工作的人。这说明什么呢?这表示在选择职业的问题上,兴趣与所学的专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两者的方向是一致的,那么个体就越容易成功,幸福感也越强。

中学生已经处于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但是,目前高中生却较少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面临职业生涯重要选择的时候(比如文理分科、高考志愿填报)出现误区。许多家长和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能更多考虑的是高校的名气、专业的热门程度,以及毕业后求职是否顺畅,以为这样便能为自己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殊不知,如果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职业兴趣和个性特点,盲目地追求名牌高校和热门专业,后果可能是南辕北辙。几乎所有高校的教务处在每年新生入学不久,都会接待不少提出转专业的新生,尽管近年来有些高校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转专业或第二学历的机会,但数量有限、机会不易得到。更重要的是,从学生角度来看,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里学习四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会埋没自身在所擅长专业上的潜在才华;有的即使转专业成功了,也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高中阶段进行职业规划尤为重要。

2规划人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感:这不是老师和家长的事,而是我的事

高中阶段是学生认识自我的重要时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让学生意识到:设计自己的未来人生不是老师和学校的事,而是自己的事;未来不能靠别人安排,而是要自己走出来!

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萨柏(Donald E.Super)认为,一个人整个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按先后顺序可分为五个阶段:①成长阶段(0~14岁):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学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②探索阶段(14~25岁):这属于学习打基础的阶段,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③建立阶段(25~44岁):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职位,并在31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该职位并固定下来。④维持阶段(45~65岁):个体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⑤衰退阶段(65岁以上):退休阶段,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求。

高中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这一时期,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和职业选择进行探索,力求将职业选择与个人特质匹配起来。高中生在各方面进行探路,尝试着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产生独立自主的需求。班主任要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增强高中生对自我的认识,引导他们将独立自主的需求体现于职业生涯规划上,尝试初步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班主任如何进行职业指导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第一次提出“职业指导”这个概念,将其界定为:帮助求职的个体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职业、正确选择职业,实现人职匹配的实践活动。高中阶段正是奠定一个人职业规划的关键期,对于高中班主任来说,职业指导就是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要求,初步确立自身的职业偏好或倾向。职业指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择己所爱、择己所能和择世所需。

1择己所爱(想干什么)

从事一项自己感兴趣和觉得有价值的工作,本身就能给人满足感,职业生涯会因此变得妙趣横生。职业或者专业的选择,需要重点考虑的一点就是主体自身的偏好。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人们都会心甘情愿、不遗余力地去追求,高中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也是如此。所以,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考虑这些问题:我想从事什么职业?哪些职业是我喜欢的?从事哪些职业我会非常开心?这就是让学生确定自己在职业方面的所爱,即兴趣。

2择已所能(能干什么)

如果“择己所爱”是充满情感地畅想的话,那么“择己所能”就要靠理性来把握了。仅凭兴趣选择工作是不全面的,感兴趣的事情并不代表有能力去做。需要引导学生理性地评价自己。即明白自己能干什么。每位高中生在填报志愿时都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既尊重自己的喜好,又能实事求是地做出恰当的选择。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什么有人喜欢做教师,有人喜欢做建筑师?为什么有人擅长具体的操作工作,为什么有人擅长领导工作?为什么有人做起事来雷厉风行,有人则慢条斯理?为什么有的人关注内心,而有的人擅于察言观色?这就涉及到需要、兴趣、价值观、气质、性格、智力、情绪和意志等诸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分析。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就是一个成熟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

3择世所需(让干什么)

在对自己“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的问题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后,还要兼顾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也就是了解社会“允许”我干什么,“能让”我干什么,这也是职业选择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未来几年社会变迁的速度将越来越快,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也会随之变化,虽然我们无法预言未来的职业市场,但在此时要形成一种观念,即作为一个准职业人,要随时关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不怕变化,关注市场,审时度势,灵活应对。

三、创造机会,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活动引起学生对职业的兴趣,增进对职业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认识;关心日常生活中成人的职业角色,初步了解社会的职业分工;了解职业与技术、与社会、与人的发展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班主任经常开展校外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进入职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操作。这类体验活动能使高中生不仅对职场有了些感性的认识,而且可以对职业心理特质的自我评估进行验证。例如,有的同学一直以为自己的职业兴趣在于与人打交道,在职业体验活动会发现自己除了这方面的专长外,还有其他平时未发现的能力。因此,让高中生有一些职业体验是帮助他们探索职业自我最直接的方法。更为实用的是,可以帮助高中生选择大学的专业志愿。因为在大学里所选择的专业是与职业直接关联的。

在学生走出校园去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不谙世事的学生会因为失败、挫折降低积极性,产生不良情绪。班主任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让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提高心理承受力,树立自信心;还要具体分析挫败的原因,找出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实践带来的丰富感受。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职业生活,在体验中品味生活,在体验中收获未来的希望。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 第6篇

这次《会计人才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会计人才发展规划, 其中明确指出:“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加强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 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会计人才规划》提出的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如下:

(一) 着力培养造就大型企事业单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

(二) 着力培养造就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

(三) 着力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

(四) 着力统筹开发其他各类各级会计人才。

可以看出, 未来十年会计人才的培养重点会集中在国际性人才和高水平人才上。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总数庞大, 但对于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还远不能满足, 会计人才结构和布局仍需调整。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也对会计人才与国际接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才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会计改革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目前, 企业引进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涉及境外上市、境外筹资、跨国经营、并购、投资等等, 都需要相关的会计人才。高水平的国际性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和运用国际通行的会计审计准则, 还要深谙国际贸易和商务规则, 在企业内部环境与所面临的国际环境间游刃有余, 将工作范围由基础的会计核算转向公司治理、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等多个层面, 为企业经济预测、决策、控制等提供更高端的专业技术服务。

二、会计人员自身职业发展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会计人才发展规划, 《会计人才规划》的出台为会计人才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作为会计人员自身, 要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进行自身规划时应与政策相契合, 依国家需要充实自我, 以便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同时为国家经济繁荣贡献力量。本文认为, 会计人员自身职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着手:

(一) 准确定位, 科学树立职业发展目标

寻求长远目标之前, 首先要确定自身定位。《会计人才规划》指出的是总体任务方向, 具体到每个会计人员, 应该具体有所针对。即会计人员应衡量自身能力范围, 匹配个人价值取向, 合理准确的找到自身位置, 从而科学地树立职业发展目标。根据国家提出的这要任务, 会计人员要找准自己身处的层次, 甚至可以为自己订立十年发展规划, 有计划地朝职业发展目标迈进。需要指出的是, 目标的订立应实事求是, 不宜急功近利也不应遥不可及, 最好是尽力做到量化, 并且有阶段的着手实施。

(二) 不断进取, 全面提升个人能力素质

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要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刻苦钻研, 合乎时宜地把握宏观会计改革内容, 加快知识更新, 完善知识结构, 全面提升个人能力素质。高等学校会计相关专业的学生, 接受了专业教育取得从业资格, 经过实践磨练, 可以从初级、中级稳步向高级会计人才成长靠近。同时, 也不能忽视语言、文化交流等国际融合能力, 并取得相关具有国际认定标准的资格认证, 朝国际化高端人才靠拢, 实现阶梯式跨越, 打造自身成为多方面能过硬的新时期综合素质人才。当然, 既是高端人才的资格认证, 必然不是人尽可得, 在进取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困到, 甚至由于各种原因而止步。只要经历了突破自我的过程, 努力实现了个人价值, 在所处环境中具备了不可替代的优秀素质即同样无可厚非。

(三) 扩大实践交流, 增强国际竞争实力

国际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需要国际化人才作为深入参与的重要基础。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相比于世界先进国家仍存在差距。增强国际竞争实力, 可以通过扩大国际间的交流, 争取学习实践机会, 对比本国与其他国家情况, 体会会计准则的适用性, 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开拓思路, 从多个视角分析解决问题, 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国际通行的会计审计准则以及国际贸易和商务规则。

(四) 传承经验, 提携培养后续潜力人才

创新需要引领, 发展离不开指引, 广大的潜力会计人才的成长成功离不开前辈指导教诲。资历深厚的高端复合型会计人才如果可以将丰富的经验传承予后来人, 在财政部、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有关主管单位大力宣传国家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 倡导《会计人才规划》的大背景下, 提供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 便能吸引全社会的关注, 提供规划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 营造会计人才发展的和谐氛围。帮助后来人成功, 是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 乃至为整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做出了更大贡献, 是进一步实现自身价值, 同时也是不失为职业发展中更加辉煌的一段篇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0—2020) ;财会【2010】19号附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深化会计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解读.交通财会, 2010/12期.

[3]刘玉廷.我国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进程中新的里程碑.会计研究, 2010/10期.

会计职业生涯规划 第7篇

一、调查情况概述

(一) 调查研究背景

本次调查以独立学院为背景, 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会计系为例研究会计学专业的建设状况和学生就业问题, 探讨独立学院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通过调查社会对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 并深入到本专业的学生当中, 了解其学习特点和就业方向、职业规划, 寻求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毕业生是否能够充分就业, 在校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完善知识体系、提高素质和能力, 大学现有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是否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这些问题是本次调查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 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内容如下: (1) 基本信息, 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所在班级、学历、所在职位等基本信息。 (2) 有关毕业生的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涉及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母校会计学专业办学状况是否适应会计行业发展要求的评价、对学校课程开设的建议、对教学方面的建议、对教材质量的建议、对教师和考试以及其他方面的建议等几类问题, 在每类问题下又设计了内容丰富的具体问题。 (3) 有关在校生的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围绕对专业整体认识评价、教师教学情况、教材情况、教学方法手段与设施等几类问题, 同样在每类问题下又设计了内容丰富的具体问题。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03级会计学专业毕业生、2005级、2006级会计学专业在校生。

(三) 调查问卷的实施

问卷调查从2008年12月开始, 2009年3月底结束, 本次调查向2003级毕业生发放了70份纸质调查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34份, 回收率为48.57%, 向2005级和2006级在校生发放了150份纸质调查问卷, 问卷全部收回, 回收率为100%, 调查方法主要采用记名式问卷调查, 结合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问卷调查基本信息分析

(1) 毕业生就业状况。收到被调查的2003级毕业生有效调查问卷34份, 被调查对象中目前33人已就业, 1人继续读书深造;从所从事的工作看, 25人从事会计工作, 5人从事出纳工作, 4人从事财务管理及其他财务岗位工作;所在单位性质, 其中4人在国家机关, 4人在事业单位, 12人在大中型企业, 11人在小型企业, 2人在会计师事务所, 1人在其他单位;目前取得会计专业职称的情况, 10人取得中级职称资格, 6人取得初级职称资格, 18人尚未取得任何职称资格。从调查情况看, 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且大部分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 在大中型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数20人, 占比58.82%, 总体就业状况不错。 (2) 2005、2006级在校学生基本情况。2005级学生70份有效问卷中, 64人希望将来成为应用型人才, 6人希望成为理论型人才;对毕业以后希望从事的工作, 其中40人希望从事会计工作, 8人希望考研深造, 20人希望从事管理工作, 2人希望从事其他工作, 如独立创业、金融工作等。2006级学生80份有效问卷中, 79人希望将来成为应用型人才, 仅有1人希望成为理论型人才;对毕业以后希望从事的工作, 其中44人希望从事会计工作, 21人希望考研深造, 11人希望从事管理工作, 4人希望从事其他工作, 如独立创业、金融工作等。

(二) 学生对该院总体办学水平的评价

学生如何看待学院会计学专业办学状况与会计行业发展要求的适应性, 如何进行总体评价, 表1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其看法。

注:表中数据为选择各项目的人数。

“教学管理方面”有125人选择好或较好, 占比67.93%, “教学水平”有116人选择好或较好, 占比63.04%, 总体认为教学水平较好, 笔者认为教学管理与教学水平二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而从选择结果也可以反映出这种联系, 教学管理状况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的高低。“学习氛围”的选择情况与实际相符, 事实上从总体看, 不管是从教师角度还是管理人员角度, 普遍认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氛围较好。教学设施齐备程度的选择情况反映了教学设施是符合教学需求的, 这与学院近年来在教学设备方面所进行的大量投资是分不开的。“教学设施利用程度”有104人选择好或较好, 占比56.52%, 有40人选择较差或差, 占比21.74%, 可以反映出教学设施总体利用程度尚可, 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率不高, 有闲置设备存在。“社会实践安排”选择好或较好的人数52人, 占比28.26%, “一般”91人, 占比49.46%, 选择较差或差41人, 占比22.28%, 可看出社会实践安排在具体操作中仍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期望, 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熟悉会计实践的师资配备”有84人选择好或较好, 占比45.65%, 可看出会计专业课教师中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具备会计实务相关经验, 这与学院的整体发展目标以及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但选择“一般”以下的占比人数也较多, 与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仍有差距。“研究会计实践发展氛围”选择好或较好人数54人, 占比29.35%, 对于会计实践相关课题的研究还需提高, 以进一步推动实践教学, 有利于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三) 毕业生对学校课程开设的建议

具体包括以下问题: (1) 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 (可多选) 。34份有效问卷中, 会计核算29人次, 成本核算与管理31人次, 税收法律27人次, 财务管理29人次, 财务分析22人次。 (2) 作为现代企业的财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可多选) 。34份有效问卷中, 协调、沟通与交际能力30人次, 专业知识处理能力32人次, 计算机操作能力30人次, 中文写作与外语听说能力18人次, 组织管理能力21人次, 创新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6人次。 (3) 必须开设的专业课程 (可多选) 。基础会计学32人次, 中级财务会计学27人次, 高级财务会计学25人次, 成本核算与管理33人次, 财务管理30人次, 税法18人次, 财务分析19人次, 会计电算化30人次, 审计学25人次, 税务会计23人次, 会计模拟实训24人次, 涉外会计21人次, 经济法20人次, 税收筹划9人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10人次, 国际金融24人次, 市场营销10人次, 管理学13人次, 投资与证券19人次, 经济学19人次, 公共关系与商务礼仪12人次。

选项结果反映出目前会计专业课程开设比较合理, 学院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新的培养方案设置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独立设置的实践课、实践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六个模块。

目前学院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了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高级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税务会计、纳税筹划、财务分析、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电算化会计, 注册会计师方向的经济法、税法、会计、财务成本管理和审计课程, 以及经济法、统计学、管理学、金融学、国际贸易理论等专业基础课。

(四) 学生对教学方面的建议

具体包括以下问题:

(1) 会计专业通过课堂主要应培养的能力。毕业生34份有效问卷中,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4人次,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26人次, 获取新知识能力22人次, 学习兴趣2人次, 创新能力8人次。2005级70份有效问卷中,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0人次,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49人次, 获取新知识能力14人次, 学习兴趣13人次, 创新能力14人次。2006级80份有效问卷中,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4人次,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53人次, 获取新知识能力34人次, 学习兴趣19人次, 创新能力13人次。

(2) 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否重要。毕业生34份问卷中17人认为很重要, 17人认为重要, 一般、不太重要和无所谓三个选项均为零。2005级70份问卷中57人认为很重要, 12人认为重要, 1人认为一般, 不太重要和无所谓两个选项均为零。2006级80份问卷中58人认为很重要, 21人认为重要, 1人认为一般, 不太重要和无所谓两个选项均为零。

(3) 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课时量比例多大为宜。2003级34份问卷50%16人, 30%18人, 20%、10%和可有可无没有人选择。2005级70份问卷50%30人, 30%33人, 20%5人, 10%2人, 可有可无选项为零。2006级80份问卷50%17人, 30%43人, 20%18人, 10%2人, 可有可无选项为零。

(4) 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 (可多选) 。2003级34份问卷中11人次选良好的师德师风, 31人次选过硬的专业知识, 12人次选广博的知识, 19人次选有实践经验, 5人次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005级70份问卷中40人次选讲课仔细、重点突出, 55人次选结合社会实际, 47人次选多讲案例, 20人次选多讲相关知识, 26人次选多讲科学前沿知识, 11人次选提出下次课重点内容, 16人次选良好的师德师风, 17人次选广博的知识, 25人次选过硬的专业知识, 35人次选有实践经验, 9人次选研究生以上学历, 6人次选外出交流学习。2006级80份问卷中54人次选讲课仔细、重点突出, 53人次选结合社会实际, 35人次选多讲案例, 27人次选多讲相关知识, 25人次选多讲科学前沿知识, 19人次选提出下次课重点内容, 24人次选良好的师德师风, 25人次选广博的知识, 38人次选过硬的专业知识, 36人次选有实践经验, 7人次选研究生以上学历, 8人次选外出交流学习。

(5) 专业课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可多选) 。毕业生中32人次选讲授法, 2人次选启发式, 2人次选讨论式, 1人次选调查研究式。2005级58人次选讲授法, 16人次选启发式, 3人次选讨论式, 13人次选案例式, 14人次选模拟练习, 7人次选指导性自学。2006级68人次选讲授法, 11人次选启发式, 5人次选讨论式, 3人次选调查研究式, 15人次选案例式, 10人次选模拟练习, 4人次选指导性自学。

(6) 希望采用的教学方法。2003级9人次选讲授法, 6人次选启发式, 22人次选讨论式, 22人次选调查研究式, 22人次选案例式。2005级11人次选讲授式, 29人次选启发式, 11人次选讨论式, 6人次选调查研究式, 27人次选案例式, 32人次选模拟练习, 14人次选指导性自学。2006级27人次选讲授式, 27人次选启发式, 15人次选讨论式, 11人次选调查研究式, 28人次选案例式, 26人次选模拟练习, 10人次选指导性自学。

(五) 毕业生对其他方面的建议 (可多选)

对于会计职业的就业前景, 2人很乐观, 31人比较乐观, 1人无法表示。对新的会计知识的掌握, 17人次选自学, 23人次选通过职称考试。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0人次选缺乏财务工作经验, 17人次选缺乏职业资格证书。

三、会计学专业学生调查情况的评价

(一) 学院培养目标定位合理, 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我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明确了培养具有现代商务理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较好地解决了独立学院既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 又不同于职业技术学院的问题, 找准了独立学院在大众化教育中的地位, 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仿真演练的实践教学、准职业的综合训练等教学模式, 以实现零距离的就业目标, 较好地满足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教学模式贴近市场。会计学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紧密结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发挥自身优势, 办出专业特色。以课程建设为基础, 以专业发展为动力, 以稳定的教学质量为保证, 以培养高规格、高质量的会计学专业专门人才为目标。

(二)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并不断完善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会计专业不仅增设了独立设置的实践课, 而且充实了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了认知实习、学年论文等内容, 原则上做到了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 正确处理了课内与课外、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关系, 构建了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 充实了实践教学内容。坚持强化实践教学和引入第二课堂的原则。强化应用性课程的设置, 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对已学知识和理论的综合应用能力;将第二课堂引入人才培养方案,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 实行双证书教育, 为学生就业夯实基础。

(三) 注重在校生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训练, 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应重视在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 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调查研究的统计结果来看, 学生在就业中, 专业基础知识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因素考虑。即毕业生首先要具有基本的技能和基本素质才具有进入市场求职的“资本”。但目前的教育教学中, 有些学生存在轻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倾向, 认为那些知识太容易, 根本不值得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 如何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 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这需要每一个学生认真对待, 考虑如何使所学的知识扎实, 如何牢固掌握理论知识。

(四)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学院办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很大影响, 从问卷调查看出, 专业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有差距, 师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 大都是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 重理论、轻实践, 加之专业课教师从事实践工作机会较少,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还不能满足学院发展的要求。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需采取一些切实措施, 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或有关单位进行实践, 增加教师专业实践经验, 积极与企业联系,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聘请有实践经验、掌握一定实践技能又能胜任教学的企业人员来学校授课, 建立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 以利于学院制定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五) 根据会计学专业特点,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 目前授课是以讲授法为主, 结合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等其他方法, 从学生角度看, 大多希望采用调查研究式、案例式、模拟练习等方法。总体上, 学生希望一种自主形式的学习, 变被动听老师讲为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这就要求老师应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 需精心设计案例, 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 提高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效果。采用启发式教学, 在课前需充分准备好授课内容, 根据所讲授内容确定具体的方法, 如对于重点、难点, 可启发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 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可以利用实物演示操作, 结合感性认识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还可以选择恰当的案例,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进行启发, 这些方法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必要时可将其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8篇

1 了解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作好职业生涯规划准备

要作好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要了解职业生涯发展一般有五个阶段:一是职业准备期, 一般从14-15岁开始。延续到18-28岁。主要任务是发展职业想象力, 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 接受必需的职业教育。二是就业与择业, 一般集中在17-30岁, 主要任务是在获取足够信息量的基础上, 尽量选择一种合适的、较为满意的职业, 并在一个理想的互动组织或机构中获得一份工作。三是职业生涯初期, 一般在就业后一两年到40岁, 主要任务是学习职业技术, 提高工作能力, 逐步适应职业要求, 适应和融入组织, 为未来的职业成功奠定基础。四是职业生涯中期, 一般为40岁及以后工作的时间, 主要任务是对早期职业生涯重新评估, 强化或调理自己的职业理想, 调适职业方向, 努力工作, 有所成就。五是职业生涯后期, 一般为退休前几年, 主要任务是保持已有职业成就, 维护尊严、准备退休。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 从一跨进学校大门那天起, 就已经站在了职业生涯的起跑线上, 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 必须认清自身条件, 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做好思想、知识和技能上的各项准备, 迎接职场挑战。

2 正确认识自己, 作好职业生涯规划

2.1 中职生就业情况现状

近些年来, 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方面, 对中职生的就业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另一方面, 由于本科生研究生对岗位和待遇要求相对也高, 容易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结果。而中职生对这些要求相对要低, 这也给就业带来了很多机遇, 所以, 目前中职生的就业率远远高过本科生。一位招聘经理曾说过:"很多时候, 学历在实践中已不是重点。如何用最小的劲做最大的事才是用人单位关心的。”比如2010年9月,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三峡学院、四川警官职业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22名大学生被录取为四川省盐业学校新生, 开始两年的中职学习生涯。读了大学, 为什么还要读中职?“大学生读中职, 无须大惊小怪。”校长李才均强调, 虽然大学生读中职是件新鲜事儿, 但同学们作出这个选择的前提是, 学成两年就能成为重庆盐业集团正式员工。“这与参加企业培训并无两样, 只不过培训的地点恰好在中职学校。”这说明, 企业招用员工, 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 而中职生恰恰具备这个能力。所以, 不管是沿海发达地区, 还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中西部地区, 中职生就业已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2.2 善于挖掘身边资源, 作好职业生涯规划

一个人职业的发展、事业的成功, 需要多方面的因素, 包括个人的素质、业务能力, 还有周围的环境条件。其中家庭状况是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许有人会说, 我父母都是农民工, 不能为我的职业生涯提供很好的条件, 我生下来就比别人差, 我没法跟别人比;我也没有任何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背景, 有的只是孤单的背影。可我要说的是,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也许恰恰就是你所处的艰苦环境, 给了你一笔很大的财富。

比如我们学校的赵茂林老师, 他生长在三峡库区云阳县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他的成功之路, 要从他的学生时代说起, 父母为了养育姐弟俩而长期在外打工, 生活的艰辛让赵茂林从小就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父母决定让他进入中职学校学习那一刻起, 就作好了自己的人生规划, 就是通过努力学习, 他考取大学然后, 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 在工作岗位上崭露头角。进入中职学校后, 他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果然,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他如愿考取了重庆电子工程学院, 但是, 家里拿不出那么多钱供他上大学, 何去何从呢?农村的孩子很多初中没读完就到外面的世界闯荡去了, 照理说, 没有学费的他自然也该加入到外出打工的队伍里面, 但是这个家庭却毅然决定, 即使借钱也一定要让他读书。就这样, 他走出了大山, 走进了高等教育学府。并于2008年在众多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中脱颖而出, 被我们学校录用, 在他实习期间, 还没有成为我们学校的正式员工, 也就是2009年6月30日才毕业, 在2009年6月27日培训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职组) “丰田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车身涂装比赛, 就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他们上大专之前也是中职生, 他的成功, 在于从进入中职学校那一刻开始, 就脚踏实地地对自己的人生作了一个很好的规划,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步步实现自己的阶段目标, 最终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2.3 正确认识自己, 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一个人的择业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除了个人才能、经验、机遇等条件之外, 还取决于个体的职业期望是否合理。人的一生中, 对职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随之的职业期望也在不断发展。中职生的年龄一般不足19岁, 身心都还不成熟, 但他们大多数马上面临就业, 所以对于中职生而言, 客观准确地制定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自然是必不可少, 这样能使自己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期望, 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 扬长避短, 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很快适应和发挥个人的潜力。一个中职生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落后了本科专科生, 所以更要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先天"的不足。

2.3.1 认识自已, 分析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亮点, 做职业人生的掌舵人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基础是对自我的分析。认识自我无论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都是一个人所必须掌握的。只有认识了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以及自己的长处短处, 才能按照自己的这些特点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职业选择也一样, 比如说, 自己天生好动, 比较粗心, 就不能选择会计这一职业。但很多人在当初选择职业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或性格, 而直接考虑的是这个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或外界人员的影响。一时的选择错误, 不免有点遗憾, 但是自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再去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所以, 正确认识自已, 分析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亮点, 才能做职业人生的掌舵人

2.3.2 正确定位, 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完成了认识自我后,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无论是本科生还是大专生, 或者是这次讨论的中职生, 都需要给自己一个定位。只有定位, 你才能理性地去选择职业。所以, 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这个定位很有讲究, 如果定得太高, 工作找不到;定得太低, 又觉得无法展现自己的能力。

那如何合理的定位呢?如果说认识自己是属于"5W法"的第一个:Who am I? (我是谁?) 那么对自己的评价就属于中间3个W。即What will I do? (我想做什么?) ;What can I do? (我会做什么?) ;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 (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

如果你一毕业就想工作的话, 就必须经常了解人才市场的情况。然后自信地去应聘自己觉得可以胜任的岗位, 把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展现给用人单位。如果学校有机会介绍工作, 那更应该在工作岗位上出色地表现, 边实践边学习, 争取能够长时间地留在那工作, 即使公司没有留下你, 你也算拥有了一段工作经验, 这也是一种财富。如果介绍的工作不满意, 也不用勉强接受, 这对一个初次踏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没有太大的益处。有一点必须说明, 中职生总觉得自己不如大学生, 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来比较。中职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大学生更具针对性与专业性, 这点就是中职生的优势。所以在规划职业生涯时, 必须考虑到这个优势。这个优势就是自己的定位, 就是自己择业的资本。要告诉自己, 我也是一个领域的人才, 不会输给大学生, 有些专业性强的领域, 我们懂得更多, 实际操作能力更强。

3 就业后的再规划

前面这些都是对就业准备的规划,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还包括就业后的规划。这涉及到5W的最后一条:What is the plan of my career and life? (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 其实, 真正的规划现在才开始, 只是在所有的准备结束后, 就显得容易了许多。拥有了工作后, 就该考虑如何保住岗位、如何晋升等等。当然成功只青睐懂得把握机会的人, 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人, 所以应该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培训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并且每5年制定一次目标, 随着时间的变化再做相应的调整。其中要考虑到工作调整、晋升, 以及跳槽或者自主创业, 这些都是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来具体选择的。当然不要为了一些眼前的利益盲目跳槽。西方一些学者认为, 30岁前不要考虑收入, 这个阶段应该是为未来的发展积累经验, 丰富自己的人力资本。有时艰苦环境的磨炼也是一种财富。

俗话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制定了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才意味着你选择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才意味着目标不再是梦想, 而是可以实现的愿景。对我们中职生来说, 行动不一定会成功, 但不行动一定不会成功。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只要有一套系统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相信你的未来一定不是梦!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2]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设计学习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对策 第9篇

一一、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1.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涵义。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 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它包括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技能、兴趣、知识、动机和其他特点进行认识的过程, 也是获取职业信息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 它确认与职业相关的目标并建立达到具体目标的行动计划。职业生涯管理就是实现规划的过程。

2.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对员工个人和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员工个人来讲:能够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 确立人生的奋斗方向和策略, 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并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对于企业来讲:可以更深地了解员工的兴趣、愿望、理想, 使员工感到自己受到重视, 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根据员工的情况开展培训工作;可以将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使员工能够看到自己在企业的希望、目标的实现, 从而能够更好地稳定员工队伍。

3.职业生涯规划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成才的有效办法。通过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 可以发现所具有的潜质、优点和缺点, 在此基础上, 通过学习和实践, 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 努力克服弱项, 挖掘潜在的能力, 使之成为有用人才。 (2) 职业生涯规划是组织开发人才的有效手段。作为现代企业应更加注重人的智慧、技艺和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开发, 通过员工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 使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是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 (3) 职业生涯规划是组织留住人才的最佳措施。任何成功的企业, 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拥有高素质的企业家和高素质的员工。通过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 努力提供人才施展才能的舞台, 实现人才的自我价值, 是留住人才、凝聚人才的根本保证, 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

二二、如何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一) 职业生涯规划的类型、通道及发展模式

1. 职业生涯规划的类型。

按照时间的长短来分类, 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可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1) 人生规划。人生规划是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 时间长至40年左右, 设定的是整个人生的发展目标, 如规划成为一家大公司的董事。 (2) 长期规划。长期规划是5-10年的规划, 主要设定较长远的目标。如30岁时成为一家中型公司的部门经理, 40岁时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副总经理等。 (3) 中期规划。中期规划一般是3-5年内的目标与任务, 如规划成为业务部门经理或小型公司的总经理等。 (4) 短期规划。短期规划是3年以内的规划, 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 规划近期完成的任务。如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掌握哪些业务、技能等。

2. 职业生涯的通道。

职业生涯通道, 又称职业生涯线路, 是指当一个人选定职业后, 生涯过程所经历的一系列岗位和层次形成的链条, 是人一生的生涯轨迹。 (1) 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可以概括为“纵向发展”、“横向发展”、“综合发展”三种类型。a.纵向发展。纵向发展指的是传统的晋升道路, 即行政级别的晋升, 又称之为职等提升。如某企业以职等晋升的纵向发展通道。b.横向发展。典型的横向通道包括管理型通道和技术型通道, 而技术型通道又可分为专业技术型如工程师, 和操作技能型如厨师。当一个学生从学校毕业后,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既可以选择管理型通道, 也可以选择技术型通道。c.综合发展。综合发展是指横向、纵向发展相结合的综合发展通道。比如从技术员到销售业务员、车间主任到质检部门负责人到专家, 等等。 (2) 职业生涯通道设计模式。一般来说, 刚进入职业领域的年青人, 不论是学什么专业的, 最初几年都会在专业技术、管理或其他职业类别的初级岗位上不断轮换, 通过尝试, 以最终决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如从最终目标来看, 职业生涯通道设计有以下几种模式:a.起点和终点均为技术岗位的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当事人精力集中, 专心钻研, 促进自己专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 最终达到非常精湛的程度。所以它对于加速培养某个领域的技术专家十分有效。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这种模式造成的技术人员对于生产过程和市场的缺乏了解, 有可能导致产品市场开发方向偏离市场走向。因此, 在这种职业生涯通道设计中, 如能加入营销岗位、生产岗位等, 会更有利于技术人员的全面发展和成长。b.起点和终点均为管理岗位的模式。这一模式有利于促进管理人员的快速成长, 对于学习各类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比较适合。它要求当事人始终把精力和时间集中于管理领域, 不要有所分散。这种模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往往缺乏技术素质。因此, 在当事人职业发展的过程中, 要尽可能地深入到技术岗位进行锻炼和学习。c.起点为技术岗位, 终点为管理岗位的模式。这是职业生涯通道设计的一种主要的模式, 而从实际的情况看, 大多数管理人员也都是从技术人员中产生的。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 由于管理人员有比较深厚的技术基础, 不仅可使其在自己的管理实践中能够有效地处理大量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各类问题, 而且还可以全面提高其专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当然, 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变, 期间一定要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锻炼。d.其它模式。除上述三种比较常见的模式外, 也还有其它一些职业通道设计模式, 如起点为管理岗位, 终点为技术岗位的模式;起点为技术或管理岗位, 终点为经营的模式 (如私营企业家) 等。

(二) 企业怎样做好职业发展计划

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主要由自我评价、确立目标、职业选择和生涯策略、生涯评估五个步骤组成, 与个人的知识技能、兴趣爱好、个人性向、机会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这里暂且不加以讨论, 我们主要讨论企业如何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企业职业发展计划是指在企业内部, 为员工确定职业目标和职业道路并加以实施的过程。目的是充分开发员工潜能, 使员工贡献最大化, 以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1. 企业在实施员工职业发展计划中要解决的问题有:

(1) 实施员工职业计划的目的。 (2) 实施员工职业发展计划的员工范围。 (3) 职业发展计划的强制性与自愿性。 (4) 职业发展计划方案的通用性与差异性。 (5) 企业与员工在实施职业发展计划中的分工。 (6) 职业发展计划方案的内容:a.设定目标任务;b.建立职业通道;c.制定职业发展的教育培训措施。 (7) 组织实施员工职业发展计划的负责人。 (8) 如何联系职业发展计划与人事政策。 (9) 衡量职业发展计划实施情况的方法与促进措施。

2. 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工作和责任。

员工的职业发展, 不是其个人的事情, 不能仅仅当成个人行为, 这也是企业的事情, 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虽然员工要承担自己职业发展的最终责任, 但企业也应为员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发展机会。企业处在多变而不可预测的市场之中, 它的兴衰存亡随着外界的变化而演变, 没有人能够完全控制或保证企业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轨迹。企业发展的唯一保障就是千方百计地去开发企业中永远也开发不完的人力资源。

3. 企业可以提供如下多元化的机会:

(1) 升迁。 (2) 工作轮换 (扩展员工职业技能、经验与发展空间) 。 (3) 深造学习 (提供员工配合企业发展所需的训练) 。 (4) 工作扩大、丰富化 (扩大员工工作范围、加大员工责任、丰富工作内容) 。 (5) 支持员工提出的创新项目 (鼓励并资助员工对现有工作提出创新或改造项目) 。 (6) 协助员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提供学习的环境、条件、时间、指导) 。 (7) 参加企业为未来发展所需的训练。员工发展计划持续的实施成功, 会逐渐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 这种文化一旦形成, 不但对企业内部员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对企业以外的求职者也将会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企业也因此可以成为优秀人才的聚集地。

4. 针对不同人员的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在为员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 企业应根据不同职员的特点来采取相应的方法。例如:对新员工可以提供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最初工作, 因为这些员工最初的工作越有挑战性, 其工作成绩也就越有效率、越成功。对中期员工是提拔晋升, 使职业通路畅顺, 这样有利于有培养前途、有作为、能独当一面的员工成长。对老年员工要注意做好细微的思想工作, 细致周到的计划和管理员工退休事宜, 完善退休后的计划与安排, 并及时完成退休之际的工作衔接。

三三、国有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难点及对策

目前, 国有企业还处在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中, 在管理理念、具体管理技术和手段、具体内容等方面都不同于以往的人事管理, 因而,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也是滞后的、不全面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员工对职业发展缺乏了解和认识, 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没有设立职业管理这一职能;二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基础工作还没有开展或开展的比较零碎, 缺乏整体规划性;三是在规划员工职业生涯过程中很难与员工个人发展计划协调, 一方面是因为有些企业缺乏条件, 难以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些员工的发展计划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不一致, 造成了个人计划与组织计划的不协调;四是不少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 即使重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 因而, 更谈不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工作了。对此,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提高认识。首先,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 要加强对职业发展的了解, 加深对职业计划或职业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职业计划或职业管理是自身培养人才, 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吸引人才, 留住人才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对广大员工来说, 一个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应有一个目标, 有一个计划, 并按照既定目标一步一步地去实现, 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使自己不断成长和发展。

2.帮助员工制定各自的职业计划。在提高对职业计划认识的基础上, 企业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具体地帮助员工制定各自的职业计划。参照国内外企业员工在这方面的经验,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帮助员工制定各自的职业计划。

3.国有企业要为员工创造职业生涯发展的环境。企业要与员工在职业生涯规划上保持定期有效的沟通, 使企业成为员工职业发展的平台, 职业辅导人, 包括人力资源部门, 还应该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创造机会。

陈晨当年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10篇

为了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时,陈晨问了自己五个问题:①我是否一定要考取大学才有出路?②不考大学,毕业后选择一条怎样的出路?③毕业后投身哪个行业?④在行业中我具体要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和具体从事哪方面的工作?⑤完成积累后,我该怎样创业?

通过对自己和外界的系统分析,陈晨有步骤地回答了以上几个问题,最终得出了学好技能、积累知识、财富及社会经验、寻找机会创业分三步走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步:达到短期目标一应聘于一家较大的公司任技术员。

2001年9月陈晨从综合高中班转入电工电子专业的普职班。2002年3月,由于陈晨的学业成绩优秀,提前修满实习就业所需学分,根据学校的安排,他被分配到了江苏昆山日本独资企业膳魔师(中国)家庭制品有限公司实习。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凭借出色的表现,被企业选拔到技术科,成为当时科室最年轻的技术员。

第二步:积累相关经验,积累行业信息。

2003年5月,陈晨从公司辞职,进入一家模具企业学习模具制作。在企业学徒每个月只有三百元的工资。没有宿舍,就几个人一起合租一间房子。去掉一百元房租,陈展每月只有二百元的生活费,其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可以说,这儿各方面的条件与在膳魔师相比有着天壤之别,甚至,有的学徒工挖苦他:“你怎么这么傻啊?放弃那么安逸的工作,来做一个月三百元生活费的学徒?”但陈晨熬过来了。

工作之余,为了能让自己的知识更全面,陈晨报名参加了《企业管理》的自考培训。每个周末都会想方设法抽出时间去听课,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第三步:实现中长期目标——完成经验积累自己当老板。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述 第11篇

所谓职业规划, 有时也称职业生涯规划, 是指个人与组织两者彼此结合的过程, 在对职业进行规划的过程中, 需要对职业生涯的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研究, 进而综合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在进行职业规划时, 需要结合时代特征, 按照高职学生的个人职业倾向, 对其职业目标进行明确, 在一定程度上对职业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进行职业规划时, 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从事职业的类型, 选择职业所属的组织和地方, 在这个职业中自己的角色是什么, 在职业变更和实现职业规划时接受的教育和培训等。“职业生涯”是毕生的过程, 是大学生向社会人、职业人转变的重要过程, 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业, 达到个人全面发展, 是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的任务和使命。

2 职业规划存在的误区

2.1 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在当前的高职学生中, 普遍存在着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的现象。很多高职学生认为职业规划不重要, 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并且认为计划的再好也赶不上变化。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或者走入社会后, 职业规划是自然而然就会做的一件事, 根本没有必要过早地去做。

2.2 职业规划与找个好工作等同

通常情况下, 只有做好了职业规划, 与成功之间的距离才会更近。在制定职业规划的过程中, 很多学生会走入一个误区, 普遍认为职业规划的终极目标就是找一份好工作。对于人生来说, 职业规划并不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性的目标, 而是整个职业发展的远景展望和长期规划。

2.3 职业规划看成静态的过程

职业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是一个动与静相互结合、彼此交替的过程。在高职学生的意识形态中, 认为完成了职业生涯规划, 就意味着一切顺利, 万事大吉了。根本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对职业规划的这种错误认识,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职业规划管理时缺少动态性。

3 职业规划的步骤和内容

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萨柏 (Dinald E.super) 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确立、维持和衰退5个阶段。高职学生正处于从探索阶段向确立阶段转换时期, 在这一时期, 可以将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分为:

3.1 自我评估

高职学生通过对自己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进而对自己有个充分的自己和了解, 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定位。高职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估过程中, 评估的对象主要涉及:个人兴趣、爱好与特长;性格与价值观;目标与需求;以及个人的工作经验、优缺点、学历与能力、生理状况、个人情商等方面。

3.2 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

高职学生在制定个人职业规划的过程中, 需要对环境特点, 环境的变化, 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自己在该环境中所处的地位等进行研究、分析与权衡, 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 进而使职业规划具有现实意义。通常情况下,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组织环境;政策、法规、制度等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

3.3 选择职业方向

对教师、医生、营销员、企业管理员等职业的选择就是确定职业方向。通常情况下, 正确地选择职业, 直接影响到个人事业的成败。在选择职业方向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性格、兴趣、特长等与职业之间的匹配情况, 以及内外环境是否与职业相适应。

3.4 选择职业生涯路线

所谓选择职业生涯路线是指确定了所选的职业后, 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从什么方向上着手, 需要从事相关的专业技术活动, 还是管理活动。在选择职业规划路线时需要考虑: (1) 想往哪一路线发展?需要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理想、成就动机等因素进行考虑, 进而明确自己的目标取向。 (2) 往哪一路线发展比较合适?需要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长、学历等因素进行考虑, 对自己的能力取向定位。 (3) 往哪一路线发展?需要对社会环境、政治与经济环境、组织环境、家庭环境等进行考虑, 明确自己的机会取向。

3.5 制定职业目标

高职学生制定职业目标, 是继职业、路线选择后, 对人生目标的选择。在设定职业目标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 (1) 设定人生目标的原因; (2) 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3) 实现该目标需要具备的能力, 接受的训练和教育; (4) 实现该目标是否可以借力; (5) 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阻力。

3.6 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

在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 (1) 教育、训练的安排; (2) 获得发展的安排; (3) 排除各种阻力的计划与措施; (4) 争取各种助力的计划与措施。

3.7 评估与修订

在实施过程中, 随着对职业生涯目标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和自身素质的发展变化, 我们需要对职业和职业生涯路线重新选择, 及时调整奋斗目标及其实施措施与计划, 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

4 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质量的对策

4.1 企业发挥积极主动作用

4.1.1 引进企业文化入校园。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它是企业全体人员应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 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和必须坚守的职业道德, 同时也是企业的精神面貌的展现。在企业中, 它可以激励员工奋进, 约束员工的行为,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等。同样的, 只有经过职业中的实践和企业文化的不断熏陶以及通过技能知识的学习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素质。有些具体的实例可以借鉴国外、港澳的一些高等职业学校的做法, 通过诸如以学生为主体的校企活动, 展示合作企业文化, 宣传优秀企业员工 (毕业生) 事迹, 强化校园里的企业文化氛围。

4.1.2 社会责任的强化。

企业对于高职生职业规划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它可以弥补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的资金不足, 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来减轻当地的就业压力以及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这些社会责任的承担可以转化为企业的内在驱动力, 通过在慈善公益活动中积极帮助高职院校发展教育事业, 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提高知名度, 完善企业形象和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度, 进而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因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的未来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4.2 学校完善改革指导方式

4.2.1 优化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个专业的预警机制, 将国内的各同类院校设置的专业、以及不同地区的招生就业情况, 还有各地区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等整合在一起, 最后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法规, 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和学校的就业实际情况等, 及时的优化专业设置, 主动地做出专业调整去适应市场的发展, 从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4.2.2 专业队伍的创建。

当前各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职业规划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中的重中之重是学校领导应该大力支持创建一支专业的、科学合理的指导培训队伍, 来为培训工作稳定持续的进行保驾护航。一支专业的指导队伍, 是可以通过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能力素质为学生提供优质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的, 在经常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咨询开展的同时, 还可以为学生推荐合适的岗位, 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导航员。

4.3 引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4.3.1 充分利用入学教育, 引导学生自我定位。

在高职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中, 始终贯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其中入学教育阶段尤为重要。对于新生主体来说, 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自我定位缺失, 职业定位不明。大一新生可塑性强、学习热情高, 入学教育应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以组织新生参观实习工厂、实验实训设施, 介绍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前景、人才培养理念等为切入点, 加深新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 培养新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使新生从入学时就懂得高职院校的专业性和职业性, 明确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 从而帮助新生做好自我定位。

4.3.2 帮助学生构建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策略。

学生从走进校门到毕业离开学校之间的整个过程, 是大学生涯时期。在这一段时间中, 每一学年的学习重点与心理特征都有所不同。根据这一特点, 可以按学年为阶段设置阶段目标, 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在校期间,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其职业规划的实施步骤分为:

第一阶段 (一年级) :帮助学生树立和强化职业规划发展的意识, 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熟悉职业规划的相关概念和基本思路, 进而对理想的职业与所学专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 逐步明确长期而稳定的发展目标;不断增强高职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进而制定学习目标, 确立职业目标。主要途径是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 即根据学生的情况, 对现有的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考虑, 为实现学业目标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对于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通过提前做好学业规划, 搭建科学的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 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把握机会, 获得成功。

第二阶段 (二年级) :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 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 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 引导学生合理调整职业预期, 制定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并以职业目标为导向,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主要途径是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利用职业测评工具, 通过举办实践活动等, 更系统地夯实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基础, 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自主意识, 拓展创新思维。职业教育具有极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因此, 充分利用学生到校外企业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的环节, 在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场景, 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岗位需求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新途径。

第三阶段 (三年级) :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情况, 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 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 学会利用多种渠道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 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招聘陷阱, 从而有效地管理求职过程;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学校和职场、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 在心理方面积极做好入职前的准备工作, 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平稳过渡, 进而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主要途径是对学生求职过程进行指导, 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提高就业能力。具体来说通过举办大学生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程序讲座, 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招聘演练, 指导学生在求职简历制作、面试基本类型与应对技巧、求职礼仪等方面做好准备;开设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班, 组织创业设计大赛, 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提高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扬名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西苑出版社, 2011.

[2]许庆书.高教成本的特征与核算[J].中国高教研究, 2001 (08) .

[3]陈希原.高校人才成本核算的理论依据及其成本特点[J].教育财会研究, 2003 (01) .

[4]谢雯.做好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 2012 (9) .

[5]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07) .

[6]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09) .

上一篇:多模态切换下一篇:服务校园